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仁王般若經疏 (No. 1707_ 吉藏撰 ) in Vol. 33

[First] [Prev]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因空故空薩婆若亦空滅果空 金剛菩薩得
理盡三昧者十地菩薩照窮因盡故云理盡
也。惑果生滅空者微習故云惑。惑者一切煩
惱。果者是三界與界外一切果也。生滅空者
是無礙道空。故瓔珞經云等覺菩薩與妙覺
佛生滅爲異。此明法身帶於生滅也。有果空
者苦諦無相名有果空。集諦無生名因空自
上來明染法空竟。薩婆若亦空明淨法空。薩
婆若空明智徳空。滅果空者明斷徳空。徳行
雖衆不出此二也。又薩婆若亦空者明菩提
空滅果空者明涅槃空
惑前已空故佛得三無爲果智縁滅非智縁滅
虚空薩婆若果空也 惑前已空故者如來已
出衆惑之外。故云惑前已空又解未斷煩惱
時本來寂滅。故云惑前已空。佛得三無爲果
者總擧三徳也。智縁滅者名數縁滅無爲。非
智縁滅者非數縁滅無爲。虚空者法性虚空
無爲。薩婆若果空者明佛果體空
善男子若有修習聽説無聽無説如虚空法同
法性聽同説同一切法皆如也 善男子若有
修習聽説下。答中第六勸行信受持。護佛果
義。就文有二初正勸信明聽説同如虚空。次
大王下總結答前問。初文云聽説同如虚空
故。大品云聽如幻人聽説如幻人説故。無説
無聽答上問也故。淨名經云夫説法者無説
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也。如虚空法同法
性聽同説同一切法皆如也。如虚空者況上
聽説如虚空也。法同法性者淨名云法同法
性入諸法故也。論其空理絶於聽説故云一
切法皆如也
大王菩薩修護佛果爲若此護般若波羅蜜者
爲護薩婆若十力十八不共法五眼五分法身
四無量心一切功徳果爲若此 大王菩薩修
護佛果爲若此者總結。答上護果義也。護般
若波羅蜜者爲護薩婆若者廣擧其因爲成其
果。欲明因無別因由果故因。果無別果由因
故果。是故護因即爲護果。十八不共法乃至
五分法身者廣擧果徳由因得也
佛説法時無量人衆皆得法眼淨性地信地有
百千人皆得大空菩薩大行 佛説法時無量
人下。品中第三大段明諸人悟道。法眼淨者
小乘見道。初證四諦明白。故云法眼淨也。今
説大乘。何以得小果者。説是其一但受悟不
同所得果異。如淨名云。但佛以一音演説法。
衆生隨類各得解。又釋云如來布慈悲雲雨
實相雨。大根大莖受其大潤小根小莖受其
小潤。悟在物根不在法也。又云始證初地名
見道亦名法眼淨。性地者即十解已上。信地
即十信已下。皆得大空者初地已上二空増
長心&MT05422;大寂名大空也。大行者初地已上八
萬四千諸度行也
仁王般若經疏卷上二終








仁王般若經疏卷中三
 吉藏法師撰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菩薩教化品第

前品依空護佛果。即方便智實智。此品依五
忍十地化衆生。即實智方便故言教化品。前
品非無因爲成其果。此品非無果爲成其因。
又起如幻教迹化如幻衆生。故云教化品。就
此品中分爲二段。初問二答。初問中三初問
十地自利行相。二問利他行化相。三問所化
衆生徳行相貎
白佛言世尊護十地行菩薩云何行可行云何
行化衆生以何相衆生可化 初段中護十地
者牒所修十地位也。言云何行可行者問何
等行法可依之修行成十地得自行。第二問
云何行化衆生者。問菩薩行化用何等法化
衆生。第三問言以何相衆生可化者。問所化
衆生之體相
佛言大王五忍是菩薩法伏忍上中下信忍上
中下順忍上中下無生忍上中下寂滅忍上下
名爲諸佛菩薩修般若波羅蜜 佛言下第二
答前三問即爲三段。初從五忍是菩薩法下。
説十四忍具足答初問自行。從白佛言云何
菩薩本業清淨乃至諸鬼神現身修行般若答
前第二外化行問。從佛告大王汝先言下竟
品答第三問。就前自行中有二。初略説五忍
明自行體。善男子下第二廣分別十四忍顯
自行相。就前略中有二意。初生起二立五忍
意。初生起者伏忍上中下即是得聖方便行。
二信忍上中下即是入聖之初門。三順忍上
中下即是順無生果之近縁。四無生忍上中
下即是向果之功能。五寂滅忍上下即是因
果合説。就立五忍意有三段。初五忍是菩薩
法表五忍屬人。二伏忍上中下出五忍位。名
爲諸佛菩薩下第三結釋初文。可知第二出
位中伏忍上中下者。習忍下性忍中道種忍
上在三賢位信忍上中下初地下。二地中三
地上。順忍上中下四地下五地中六地上。無
生忍上中下七地下八地中九地上。寂滅忍
上下十地下佛地上
善男子初發相信恒河沙衆生修行伏忍於三
寶中生習種性十心信心精進心念心慧心定
心施心戒心護心願心迴向心是爲菩薩能少
分化衆生 善男子下第二廣分別十四忍。
開五忍爲十四忍。初明習種性名習忍。即有
三段初標修忍人。二別列十種心。三是爲菩
薩下明化衆生功能。文言初發相信恒河沙
衆生修行伏忍者。解云。無量恒河沙世界人
天。二乘修行種種功徳聚集作一分。正與信
心菩薩等也。文言於三寶中生習種性。三寶
道理即是果報立志遠大故。不怯弱於三寶
懃策勵。即是信習一切種智之本性十信
已超過二乘一切善地一切諸佛菩薩長養十
心爲聖胎也次第起於乾慧性種性有十種心
所謂四意止身受心法不淨苦無常無我也三
意止三善根慈施慧也三意止所謂三世過去
因忍現在因果忍未來果忍也 超過二乘地
者此是大乘之解故過二乘。成大乘法身種
子名爲聖胎也。次第二明中忍性種性文有
三。初總擧性種十心。二所謂下別列十心。三
是菩薩下明中忍功能。云次第起於乾慧者
小乘法中習種之外前。別有乾慧地未得理
解潤心故。今此對初地眞解名種性爲乾慧
地也。第二別列十心中。四意止是四念處。三
意止即三善根。不貪善根即是施。不瞋善根
即是慈。不癡善根即是慧。下文釋謂慈施慧。
三意止者過去無明行名因忍。三因五果現
在名因果忍。未來生老死名爲果忍
是菩薩亦能化一切衆生已能過我人知見衆
生等想及外道倒想所不能壞復有十道種性
地所謂觀色識想受行得戒忍知見忍定忍慧
忍解脱忍觀三界因果空忍無願忍無想忍觀
二諦虚實一切法無常名無常忍一切法空得
無生忍 是菩薩亦能化一切衆生者第三明
中忍功能。觀五陰無我故已過我人等想。觀
三世因果非常非斷故外道等不能破壞。此
經性種性在十解十行。依華嚴十住爲習種
十行爲性種。依華嚴十解爲十住一名發心
乃至十灌頂住。十行者一名歡喜行乃至
名眞實行。第三道種性明上忍有三。初總明
五陰觀。二別明十堅心。三是菩薩下結上忍
功能化衆生。十堅者五分法身・三空忍・觀二
諦虚實一切無常忍・一切法空得無生忍
是菩薩十堅心作轉輪王亦能化四天下生一
切衆生善根又信忍菩薩所謂善達明中行者
斷三界色煩惱縛能化百佛千佛萬佛國中現
百身千身萬身神通無量功徳常以十五心爲
首四攝法四無量心四弘願三解脱門是菩薩
從善覺地至於薩婆若以此十五心爲一切行
根本種子又順忍菩薩所謂見勝現法 是菩
薩下結上忍功能化衆生徳。十堅心結自利
徳。作轉輪王下結化他徳。此經明名道種性。
華嚴名十迴向一名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
迴向乃至十名法界無量迴向。此經作金輪
王故化四天下。依下文上品十善鐵輪王化
一閻浮提。習種銅輪王化二天下。除東北二
方。性種性銀輪王化三天下除北方。此處經
文略耳。又此四王在閻浮統領餘三天下與
佛相似。又信忍下明信忍有三種。一想信輕
毛菩薩二久信三賢是三證信初地已上。就信
忍文有四初標信忍名徳。又信忍菩薩出名。
所謂善達明中行者出信忍徳。斷三界下第
二斷障。能化百佛下第三明所化國土。初地
現百身二地現千身三地現萬身。常以十五
心爲首下第四起勝修。初出徳内。善達明中
行者總標信忍等三位。善者善覺忍此在初
地。達者是觀達忍在二地。明者是明慧忍在
三地。三昧照明名爲明慧。斷三界色煩惱縛
者。初二三地觀色諦無相。不取著色法故離色
縛。道理亦觀心諦無生。文隱顯從多説耳。第
三所化國土中乃至萬佛世界。此明神通化
益。依他經攝報果中初地化百佛世界。二地
化千佛世界三地化萬佛世界。現身等亦爾。
依願智果皆言不可數。第四起勝修行者初
地行布施攝令生信。愛語攝令生解。利行攝
令起因。同事攝令得果。亦名同事謂苦樂事
同也。言四無量心者是利他心。此具三縁一
衆生縁縁假名衆生與樂。二法縁縁五陰法
數。三名無縁縁諸衆生五陰無所得。一慈是
與樂心也。二悲是拔苦心。三喜是慶物心。四
捨是平等心。縁境無限故名無量。四弘誓願
者是利他願。未度苦令度苦未解集令解集。
未得安道令得安道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三
解脱門者是無漏三三昧。離縛名解脱。通人
至果名之爲門。婆娑云一名無願能厭生死。二
名無相能樂涅槃。三名空定觀生死涅槃。二
倶無相如地持菩薩分品説。依下偈文初地
作四天王。二地作忉利天王。三地作夜摩天
王。初地名歡喜二地名離垢三地名明地。此
三地同在信忍位。第三解順忍文有四。初總
標順忍菩薩名。二見勝下擧順等三位。三能
斷下明離障分齊。四現一身下明現土起用
化生。初總標可知等二明位者。見者。是第四
炎地。下文云名炎慧地。勝者是第五難勝地。
下文云名勝慧忍。現法者是第六現前地。下
文云名現法忍。第三明離障分齊
能斷三界心等煩惱縛故現一身於十方佛國
中無量不可説神通化衆生又無生忍菩薩所
謂遠不動觀慧亦斷三界心色等習煩惱故現
不可説不可説功徳神通 文云斷三界心煩
惱縛者。此之三位能觀三界心諦無生無所
得。不取心相知心無生故能斷迷心煩惱。通
論亦斷迷色惑。今從多故但斷迷心耳。此是
無名相中説。不可定以一文爲執。而講者須
深知此意。第四現土中文云現一身於十方國
化衆生者。依地經攝報果炎地菩薩能現一億
身。能化一億佛國衆生等。難勝地攝報果能
現千億身。化千億世界衆生等。現前地攝報
果能現百千億身化衆生亦爾。此約階位爲
言若願智果中皆不可計知。依此經四地爲
兜率天王。五地爲他化樂天王。六地爲化樂
天王。若依六天次第應五地爲化樂天王。六
地爲他化天王。此文誤也。第四明無生忍。就
文有四初總標忍名。二所謂下出位。三亦斷
下治障。四現不可説下現土。初文可知。第二
出位中言遠者遠行地。不動者不動地。觀慧
者善慧地。七地下文遠達忍。八地下文等觀
忍。九地下文慧光忍。三明治障云亦斷三界
心色等習煩惱等者。此三位深證心色無生
故。能斷色心等習。依地論七地斷細相習障。
八地斷無相行障。九地斷不能利益衆生障。
四明現土。經云現不可説神通者。依地論七
地攝報果中。現百千億那由他身化衆生亦
爾。八地攝報果現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
身化衆生等亦爾。九地現十阿僧祇百千佛
土微塵數身化衆生亦爾。依經下文七地爲
初禪王。八地爲二禪王九地爲三禪王。此等
皆是菩薩無生自在。不可定執也
復次寂滅忍佛與菩薩同用此忍入金剛三昧
下忍中行名爲菩薩 第五明寂滅忍。寂者是
定滅者是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名寂滅
忍。文有五初明位地分齊。二入金剛三昧下
明行差別。三共觀下明因異果。四盡相無相
下彰果異因。五善男子一切衆生下歎果殊
勝。初文云佛與菩薩同用此忍者。是法雲
地菩薩。依地論斷於諸法中不得自在障爲
無礙道。佛者一切智一切種智依止。智體圓
滿名解脱道。前之四忍斷生死未盡不得寂
滅之名。第二明行差別。入金剛三昧下忍中
行名菩薩者。此定堅固永不退名金剛三昧。
無礙道因位所攝名下忍。依地經攝報果得
十不可説佛土微塵三昧等
上忍中行名爲薩婆若共觀第一義諦斷三界
心習無明盡相爲金剛盡相無相爲薩婆若超
度世諦第一義諦之外爲第十一地薩云若覺
非有非無湛然清淨常住不變同眞際等法性
無縁大悲教化一切衆生 上忍中行名爲薩
婆若者解脱道果位所攝名爲上忍位。薩婆
若者此云一切智。此忍因果位別唯分上下二
品。前之四忍同是因位故各分三品。此無差
別中作差別名豈可定執。此處五忍是通因
果無礙解脱皆名爲忍。不同小乘唯見道無
礙八忍。第三明因異果中。共觀第一義者與
佛同觀實諦名共觀也。斷三界心習無明者依
地論此斷微智障名心習無明。觀空諦究竟
無礙道中斷心習無明盡亦斷色習。文略不
論耳。言盡相爲金剛者能破生死因果究竟
名爲盡也。第四明果異因文云盡相無相爲
薩婆若者非但盡相亦盡無相。所謂縁觀
&MT05415;境智倶寂始是圓滿顯現故名盡相無
相。薩婆若者云一切智證中道一實諦故云
出二諦之外。十地是學果佛十一地是無學
果。絶相非有備徳非無離染故清淨離苦故
常樂。會於無徳絶妄名法身也。故云同眞
際等法性。無縁大悲教化一切衆生者是應

乘薩婆若乘來化三界善男子一切衆生煩惱
不出三界藏一切衆生果報二十二根不出三
界諸佛應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無衆生
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別有一衆生界藏
者外道大有經中説非七佛之所説大王我常
語一切衆生斷三界煩惱果報盡者名爲佛
乘薩婆若乘來化三界者是化身又前是化他
心後是化他身。第五歎徳殊勝文有六。一明
所化三界二諸佛應身下明能化應身三從三
界外下明三界攝生周盡。四我言三界外別
有一衆生界藏下明非邪顯正。五大王下歎
果異因。六衆生本業下擧因顯果。初明所化
三界文言煩惱不出三界者是集諦。三界有
二種一分段二變易文言果報二十二根不出
三界者此明苦諦。二十二根者眼等六根苦
樂憂喜捨五合爲十一。男女命三爲十四。信
進念定慧五爲十九。三無漏根未知根已知
根無知根爲二十二根二十一根不出分段三
界無知根在無學出分段三界。不出者不出
四住習氣三界二十二根義如別章。第二明
能化文言諸佛應化法身亦不出三界者謂所
化衆生故言不出三界。若擧實而言三界本
來清淨何出不出。第三明三界攝生周盡。文
云三界外無衆生者分段變易二種三界外更
無生死衆生可化也。第四非邪顯正。文言三
界外別有一衆生界者外道大有經中説非七
佛之所説者。若依舊説流來義即同外道大
有所説。二種生死外別有生死衆生藏者。即
是舊説無明義也。是外道邪説非佛正説。第
五歎果異因中言我常語一切衆生斷三界煩
惱果報盡名爲佛者斷盡分段變易二種也
自性清淨名覺薩云若性是衆生本業是諸佛
菩薩本所修行五忍中十四忍具足 自性清
淨者煩惱既盡體無暇摷也。此是斷徳也。名
覺薩云若者此云一切智是其智徳也。第六
擧因顯果文云衆生本業是諸佛菩薩本所修
行。十三忍是菩薩修名因行。第十四忍是佛
徳名顯果。上來至此答自利行竟
白佛言云何菩薩本業清淨化衆生佛言從一
地乃至後一地自所行處及佛行處一切知見
故本業者若菩薩住百佛國中作閻浮四天王
修百法門二諦平等心化一切衆生若菩薩住
千佛國中作忉利天王修千法門十善道化一
切衆生若菩薩住十萬佛國中作炎天王修十
萬法門四禪定化一切衆生 白佛言下答第
二利他行相問文有二初騰前問月光去前問
既遠今更重發起。云何菩薩本業清淨者十
地是菩薩本業。菩薩以慈悲智慧於生死涅
槃二處無染名本業清淨也。佛言下正答問。
以顯利他行相有三。初略答前問二若菩薩
住。百佛下廣答。三散無量下慶蒙法利供養
讃歎。初文言從一地至後一地謂從初地至佛
地也。言自所行處者謂是因地及佛行處謂
果地也。無縁之照因果並&MT05415;。故云一切智見
也。若菩薩住百佛下第二廣答十地爲十別。
就初地文有五句。一住百佛下明所化國土。
二作閻浮王下明攝位。謂作人中四種輪王
及四天王。依地經初地作鐵輪王瓔珞經云
修行十信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善有三品。
上品善鐵輪王化一天下中品善粟散王。下
品善人中王。十住銅輪王十行銀輪王十迴
向金輪王初地已上琉璃寶瓔珞初地百寶瓔
珞七寶相輪四天王萬子爲眷族十住爲銅輪
王。若爾十住位已過初地豈可以一經執爲
定解。故彼經云是諸地無名無相。但應化故
言有。三從百法門下辨所解法門此乃一念
解百法門也。四二諦已下明自行證理眞俗
無相名平等心。五化一切衆生明利他行相。
二地至十地例有四句。二地四者初若菩薩
住千佛下明所化土。二作忉利天王下明増
上生相。地經云二地作金輪王。瓔珞與此經
同作忉利王。修千法門下明所解法門。四十
善道化一切衆生下明利他行相。三地四者
初若菩薩住十萬下明所化土。二作琰魔天
王下明増上生相。故地經云作忉利王瓔珞
經同此經作琰魔天王。三修十萬法門下明
所解法門。四禪定化一切衆生下明利他行
相以禪定益物也
若菩薩住百億佛國中作兜率天王修百億法
門行道品化一切衆生 四地四者初若菩薩
住百億下明所化土。二作兜率下明増上生相
故地經云作琰魔天王。瓔珞經同此經爲兜
率天王。三修百億法門下明所解法門。四
道品化一切衆生下明利他行相以道品化衆
生也
若菩薩住千億佛國中作化樂天王修千億法
門二諦四諦八諦化一切衆生 五地四者初
若菩薩住千億下明所化土。二作化樂天王
下明増上生相故地經作兜率天王瓔珞經亦
同此經爲化樂天王。三修千億法門下明所
解法門。四二諦下明利他行相眞俗二諦。又
有作四諦無作四諦爲八諦亦可修八法。爲
八諦。謂無常苦空無我爲四。常樂我淨爲四
故有八也。又云八諦者相諦差別諦説諦成
諦事諦生諦盡無生智諦令入道智諦菩薩及
成就如來智諦。覺有爲法相續故善知生諦。
覺煩惱滅故善知盡無生諦。此之八名與瓔
珞經十六諦中八名相似。未詳所出
若菩薩住十萬億佛國中作他化天王修十萬
億法門十二因縁智化一切衆生 六地四者
初住十萬億佛國下明所化土。二作他化天
王下明増上生相。地經云作化樂天王。瓔珞
經同此經云作他化天王。三修十萬億法下
明所知法門。四十二縁下明利他行相。自知
十二教化令知
若菩薩住百萬億佛國中作初禪王修百萬億
法門方便智願智化一切衆生 七地四者初
住百萬億下明所化土。二作初禪王下明増
上生相。地經作他化天王。瓔珞經千色光慧
瓔珞作梵天王。三修百萬億法門下明所知
法門。四方便智下明利他行相以二智化衆

若菩薩住百萬微塵數佛國中作二禪梵王修
百萬微塵數法門雙照方便禪通智化一切
衆生 八地四者初住百萬下明所化土。二
作二禪梵王下明増上生相。地經云作梵王
王一千界。瓔珞經梵師子瓔珞光光天王。三
修百萬下明所知法門。四雙照方便下明利
他行相。以神通化衆生也
若菩薩住百萬億阿僧祇微塵數佛國中作三
禪大梵王修百萬億阿僧祇微塵數法門四無
閡智化一切衆生 九地四者初住百萬億下
明所化土。二作三禪王下明増上生相地經
作梵王王二千界瓔珞云作淨居天王。三修
百萬億下明所知法門。四四無礙智下明利
他行相以四辨化衆生也
若菩薩住不可説不可説佛國中作第四禪大
靜天王三界主修不可説不可説法門得理盡
三昧同佛行處盡三界源教化一切衆生如佛
境界是故一切菩薩本業行淨若十方諸如來
亦修是業登薩婆若果作三界王化一切衆生
 十地四者初住不可説下明所化土。二作
第四禪王下明増上生相地經云作大自在天
王王三千界瓔珞經作大淨居天王。三修不
可説下明所知法門。四得理盡三昧下明利他
行相。以三昧化衆生以金剛定照窮佛性名
理盡。同佛眼見名同佛地又同寂滅忍名同佛
行處善斷有頂種名盡三界源。佛地有三初
十方諸如來下明自得薩婆若果。二三界王
下明増上生相。三化一切下明化益行相。第二
廣答利他問竟
爾時百萬億恒河沙大衆各從座起散無量不
可思議華燒無量不可思議香供養釋迦牟尼
佛及無量大菩薩合掌聽波斯匿王説般若波
羅蜜今於佛前以偈讃曰 爾時百萬億下大
段第三。大衆慶蒙法利供養文五。初設供養。
二今於佛前下明月光讃佛所説十一地行相
能利衆生。三時諸大衆聞月光下明衆聞月
光所讃獲益無量。四佛告諸得道下明佛讃
月光起行長久所説不虚。亦云發月光本行。
五是十四法門下牒上法門結歡修學。亦云
三世凡聖同修。初供養先華後香讃十四婆
若。就行門是菩提心華大乘戒香。第二讃中
先經家序列後正偈讃。合五十九偈。以讃誦
上事就五十九偈大分有三。初有六行總頌
上義。二十善下四十五行別頌十四忍功徳。
三從三賢下八行重結歎上五忍等功徳也。
就六行總頌中有四。初三句歎佛三業初一
句歎身業次一句歎意業後一句歎口業
世尊導師金剛體心行寂滅轉法輪八辯洪音
爲衆説時衆得道百萬億時六天人出家道成
比丘衆菩薩行五忍功徳妙法門十四正士能
諦了三賢十聖忍中行唯佛一人能盡源佛衆
法海三寶藏無量功徳攝在中 八辯者依梵
摩喩經。一最好二易了三調和四柔濡五不
誤六不妄七尊慧八深遠。洪者大音也。第二
從時衆下一行半明衆獲益無量。天無出家
法今言出家者必依佛出生死家。人有剃除
鬚髮出家成比丘衆。天有捨俗入道成菩薩
僧。第三從五忍下兩行總歎五忍功徳。五忍
行深妙法門。十四聖人窮證不虚名諦了習
性道種調心學觀名三賢。十聖者十地也。等
覺以下會眞名聖。此十三人同在因位爲造
修未息名忍中行。佛居果位窮證實相名盡
源。第四佛衆下一行歎一體三寶。佛是佛寶
衆是僧寶法是法寶。一體三寶包含蘊蓄稱
之爲藏。無徳不備故云攝在其中。又分前六
行爲二。初五行歎三寶後一行結歎也。前五
行爲三初三句歎佛次三句歎僧次兩行歎法。
十善菩薩下第二有四十五行別頌上十四
忍。就中分六段初二行頌上伏忍前方便第
二習種下有七行頌伏忍上中下功徳。第三
從善覺下有十行頌信忍上中下功徳。第四
從炎慧下八行頌順忍上中下功徳。第五從
遠達下十行頌無生忍上中下功徳。第六從
灌頂下八行頌寂滅忍上下功徳
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中下品善
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習種銅輪二天下銀
輪三天性種性道種堅徳轉輪王七寶金光四
天下 十善菩薩即是第一頌外凡夫。發一
念菩提心故破無始有輪故云長別三界苦輪
海也。十信雖未出三界已發大心求出三界。
已能離三惡道文總言長別也。瓔珞經爾時住
前名信根菩薩。亦名假名菩薩。亦名名字菩
薩。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上品善鐵輪王
中品粟散王。下品人王中具足一切煩惱。此
經中下品善粟散王此明其勝王也。習種下
七行第二頌上地前伏忍三十心爲二前兩行
別歎三品爲三種輪王
伏忍聖胎三十人十信十心十堅心三世諸佛
於中行無不由此伏忍生一切菩薩行本源是
故發心信心難若得信心必不退進入無生初
地道教化衆生覺中行是名菩薩初發心善覺
菩薩四天王雙照二諦平等道權化衆生遊百
國始登一乘無相道入理般若名爲住住生徳
行名爲地初住一心足徳行於第一義而不動
 伏忍下第二五行總歎三品。三十心爲二
初一行列伏忍三十心三世諸佛下四行歎伏
忍功能。聖胎者與十聖爲胎也。十信十心十
堅心誦上三十心也。第二歎伏忍功能中四
行分爲三。初三句明伏忍能生一切諸佛賢
聖次三句明發心功能。次一行總結前三句
爲二。初句明三世諸佛此擧所生人。下二句
出能生之本。次三句即爲三。初句明發心難
次句明第七住不退次句明不退方便所證
道。第三教化衆生下兩句通結因果化行。善
覺下十行第三誦信忍分爲二。前八行誦上
三地三忍下二行結歎。前八行爲三。初四行
誦上初地信忍下品次二行誦上二地信忍中
品。次兩行誦上三地信忍上品。前四行爲二。
前一行半歎初地菩薩能統化之功徳。第二
有兩行半明入地功能前二句歎其智慧即爲
三別。初句明攝報果増上生次明地中觀行。
證會無生達眞化俗爲雙照悲智並行故云平
等。次明地中化國土廣狹。第二功能中有五
句即爲五別。初句越凡得聖入一乘無相道
次句明入地心所入勝利名爲住。次句明生
成佛智名爲地次句結滿地心。次句明心相
無生悟理不動故云於第一義而不動。第二
段有兩行誦上二地即爲四初句釋地名
離達開士忉利王現形六道千國土無縁無相
第三諦無無無生無二照明慧空照炎天王應
形萬國導群生忍心無二三諦中出有入無變
化生善覺離明三道人能滅三界色煩惱 開
士者菩薩大士也。忉利者地中王。次句明所
化土廣狹。次句無縁者無有内心縁也。無相
者無有二諦相離此縁相名第三諦。又云無
縁知心無縁無相者色無相此二體空名第三
諦。此次句無無者即無眞俗二諦故云無無
也。無生者即是初地無生無二照者無有眞
俗二見故云無二照也。第三明慧下兩行頌
上三地信忍上品即爲四別。初句釋地名出
地中王次句明所化土次句明信忍上品入三
諦照境窮盡色心空諦名三諦中。次句出
有入無者明三地菩薩縁有化生而不執即
是出有即有知空名入無。神通改易故云
變化生也。善覺離明下兩偈總誦上信忍初
句誦前三位。覺是初地離是二地明是三地
也故云三道人第二句歎斷徳。能滅三界色
煩惱者明地斷障此處是變化色煩惱也
還觀三界身口色法性第一無遺照炎慧妙光
大精進兜率天王遊億國實智縁寂方便道達
無生照空有了勝慧三諦自達明化樂天王百
億國空空諦觀無二相變化六道入無間法現
開士自在王無二無照達理空 身口色者變
化色也觀色同法性故無遺照。炎慧下第四
段八行誦上四地已上順忍。就八行有二段。
前六行頌上順忍後兩行總頌結止。前六行
有三兩行誦下品次兩行頌中品次兩行頌上
品前兩行即爲四句。初句名精進者四地
精進増上次句明地中王所化土也。次明
實智者四地化令證他故名實智也。清淨不
著即是方便道也。此之實智是方便實地稱
實故言縁實也。實智觀空方便智照有故
言達無生照空有了。勝慧下二行四句即爲
四別。初句地名自達三明也。次句明地中
王所化土也。次句空空者以空遣空故言空
空也。無二相者無二諦相也。次句明六道化
生也。法現下頌六地四句即爲四別法現即
是現前地。開士即是地中人名爲大士亦名
開士。自在王即攝報果。無二無照即理空

三諦現前大智光照千億土教一切炎勝法現
無相定能洗三界迷心惑空慧寂然無縁觀還
觀心空無量報 三諦者即是第三諦現前者
即是大智現前也。照千億土下即是所化土。
炎勝下二行四句即總誦上結句。初句四字
頌上三地名炎是四地勝是五地現是六地。
下三字難勝地功能次句斷障故云能洗洗迷
心惑。次句明實智息縁縁觀並&MT05415;故云寂然
無縁觀。次句還觀心空非不觀色從多分言
觀心空。無量報者方便智無量功徳報也
遠達無生初禪王常萬億土教衆生未度報身
一生在進入等觀法流地始入無縁金剛忍三
界報形永不受觀第三義無二照二十一生空
寂行三界愛習順道定遠達正士獨諦了 遠
達下第五段有十行偈頌上七地已上無生忍
分爲三段。前五行頌上七地無生忍下品。次
三行頌上八地無生忍中品。次兩行頌上九地
無生忍上品。前五行中即爲十句。初遠達者
七地名遠達地。大品名深入無生即是地中
行。初禪王即是地中王借相解義初禪王也。
次句萬億者明所化土分齊故言萬億土。一
生在者地前有分段生初地已上但有變易
生。今言七地一生在者借相解義故言報身
一生在。又解七地功用生即是變易生故云
一生在。八地已上無有功用生但有無功用
變易生也。雙觀故言等無功用水故言法流
始入者背功用相生故言始入。息相堅固故
言無縁金剛忍。離三界習故言不受。又云不
受未來分段報故云界報形永不受。八地已
上更受二禪身者是變易也。得中道第一義
故云無二照。從初地至七地已來地別三生
故云二十一生。達法無所有故言空寂行。三
界愛習者三界無明習也。獨諦了者七地菩
薩了功用無相故言獨諦了
等觀菩薩二禪王變生法身無量光入百恒土
化一切圓照三世恒劫事返照樂虚無盡源於
第三諦常寂然 等觀下三行六句頌上八地
即爲六別。初句明二禪王者明利他人。八地
菩薩忘功息相雙觀二諦遍修萬行。入大
流水齊觀空有故云等觀。第二句明八地已
上得大法身名利他身也。第三句名入百恒
土者是利他行。第四句圓照恒劫者明利他
智。第五句八地已上得反照智苦樂並虚而
世間人多以苦實樂虚。今此八地菩薩觀虚
實平等盡於無盡源也。又解反照樂受性苦
名爲虚。無始皆苦名無盡源。第六句中道第
一義諦不遷故云常寂然也
慧光開士三禪王能於千恒一時現常在無爲
空寂行恒沙佛藏一念了 慧光開士下二行
偈四句頌上九地初句三禪王者明利他人。
第二句一時者明利他身。第三句歎無功用
行。第四句歎無功用智教故云一念了
灌頂菩薩四禪王於億恒土化群生始入金剛
一切了二十九生永已度寂滅忍中下忍觀一
轉妙覺常湛然等慧灌頂三品士除前餘習無
明縁無明習相故煩惱二諦理窮一切盡 灌
頂菩薩下第六段有八行頌上寂滅忍有兩
段。初五行頌十地寂滅忍下品後三行頌寂
滅忍上品。前五行十句灌頂者在十三法師
上。即是諸師頂蓋故名灌頂。言五地王者欲
界及四禪王也。亦可是五淨居王也此是明
利他人。第二句於億恒土者明益他行。第三
句明金剛心初達堅固故云始入金剛一切
了。第四句明二十九生者十地應三十生。何
故但説二十九生者留一生佛地方盡。第五
句言下忍觀者結十地菩薩明因分齊。第六
句一轉妙覺者明得果分齊。第七句等慧灌
頂三品士者總頌結前八九十地。同得淨土
故云三品士。等即八地慧即九地灌頂是十
地。第八句下三句明離障分齊。除前餘習無
明縁者八地已上唯斷無明色心等習煩惱
故云除前餘習無明縁也。無明習相故煩惱
者是諸舊煩惱四住地是客煩惱。能所並&MT05415;
境智倶寂故云理窮一切盡
圓智無相三界王三十生盡等大覺大寂無爲
金剛藏一切報盡無極悲第一義諦常安穩窮
源盡性妙智存 圓智無相下第二三行頌佛
地上忍即爲六別。圓智者境盡智無名圓智
即是一切種智。三界王者無上法王亦十三
王外佛是法輪王。三十生盡者十地各三生
盡也因成果熟故言等大覺。大寂無爲即上
忍言金剛者無惑之金剛也。言一切報盡者
分段變易倶盡也。言無極悲者明其恩徳即
是無縁大悲。第一義諦常安穩者涅槃佛性
理中精最名爲第一。深有所以名爲義知一
切法不二之相故言常安穩。窮源盡性者因
盡名窮源見終名盡性種智常凝故名云妙智
存。上來四十五行別頌五忍竟
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一切衆生
暫住報登金剛源居淨土如來三業徳無極我
今月光禮三寶法王無上人中樹覆蓋大衆無
量光常口説法非無義心智寂滅無縁照人中
師子爲衆説大衆歡喜散金華百億萬土六大
動含生之生受妙報天尊快説十四王是故我
今略歎佛 三賢十聖下大段第三。八行總
結五忍中有三。初兩行明淨土分齊第二一
行歎如來三業功徳後之五行歎三業益物。
初句云三賢十聖住果報者住分段變易報土
也。又三賢住分段同居報土十聖住實報無
障礙報土。第二句云唯佛者無一人住常寂
光土。第三句云暫住報者前二士皆是生滅
無常。第四句云金剛源者唯佛一人居純清
淨土。第三一行歎三業功徳中上半口業歎
下半身業歎文相顯可知。就後五行歎三業
利益中初行言法王無上人中樹者明身光益
物。如來無上法王道王大千陰覆一切。喩如
世間樹故云覆蓋大衆。第二行初句歎口説。
如來説常無常一切法皆深有所以故云非無
義。下句歎意業寂如來大寂三昧不縁而照
因縁相絶故云無縁照。第三行明師子吼説
除疑令衆生歡喜。第四行身通六動令衆生
得果。第五行結歎天尊快説者佛出世人天
之表故云天尊快説。十四王者習種銅輪性
種銀輪道種金輪王十地名十。即爲十三佛
爲三界王合前十三爲十四王也。是故我今
略歎者月光自謙慧光微薄不能廣歎如來智
故云略歎佛也
時諸大衆聞月光王歎十四王無量功徳藏得
大法利即於座中有十恒河沙天王十恒河沙
梵王十恒河沙鬼神王乃至三趣得無生法忍
八部阿須輪王現轉鬼身天上受道三生入正
位者或四生五生乃至十生得入正位證聖人
性得一切無量果報 時諸大衆下第三明大
衆聞法得益。長行有三段初明諸天人得益。
乃至下第二三趣獲利。三生下第三得道延
促不同獲益遲疾。初明天王得無生忍。就別
七地已上名無生忍。就通初地已上名無生
忍。三趣得益生者無生通上下。三趣者人天
神三趣也。非三途三途不堪不受道故。八部
者四天王住下有四修羅王。一羅睺阿修羅
王二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三般利阿修羅王
四毘樓闍阿修羅王。須彌山下復有四大阿
修羅一恐&T072933;二富樓摩三婆羅呵四兜牟樓故
云八部阿修羅也。出三藏記也。三生下第三
明入道延促有四句。三生四生五生十生經
歴不同延促有異。聞法已後更經三四等生
得入也。所言正位者有二義。一人空正位十
解已上得人空二法空正位初地已上得無生
正位
仁王般若經疏卷中三終



仁王般若經疏卷中四
 吉藏法師撰 
佛告諸得道果實天衆善男子是月光王已於
過去十千劫中龍光王佛法中爲四住開士我
爲八住菩薩今於我前大師子吼如是如是
佛告諸得道果實天衆下第四佛述讃月光久
供多佛。文有五段第一發月光本迹。如是如
是下第二略述第三從善男子下訖有心得無
心得廣述。第四從是以波若功徳下訖不可
思議。歎波若忘言離著如風空中行。第五從
善男子此功徳藏訖功徳。狹量月光所説與
十三法師所説勝劣。第一發迹中有二初告
天上得道賢聖衆。二善男子下發月光迹。四
住者十地明義即第四炎地八住即第八不動
地。師子吼者歎教是了義決定之説。如是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