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釋摩訶衍論 (No. 1668_ 龍樹筏提摩多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海崩業障岳。入眞如定達一切法到不
退故。如本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
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眞如三昧深伏煩惱
信心増長速成不退故
已説修行止輪得益門。次説簡入不入分際
門。就此門中即有二意。云何爲二。一者入
趣意。二者不入意。言入趣意者。所謂或有
衆生趣入深法心無所疑。或有衆生聞甚
深法。其心決定不生不信。或有衆生聞甚
深法。即便尊重不生誹謗。或有衆生無重
業障。或有衆生無我慢心。或有衆生無懈
怠心。如是六人入佛種性決定不疑。是名
入趣意焉。言不入意者所謂若有衆生此
六相違。永斷絶三寶之種子。決定不疑。是
名不入意焉。如本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
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故
已説略問廣答散説門。次説讃歎三昧殊
勝門。就此門中則有二門。云何爲二。一者
體大無邊殊勝門。二者眷屬無盡殊勝門。是
名爲二。言體大無邊殊勝門者。修此三昧
通達一切無量諸佛法。同體一相無差別
故。如本復次依此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
謂一切諸佛法身與衆生身平等無二*即
名一行三昧故。言眷屬無盡殊勝門者。所
謂即是眞如三昧。能爲一切無量無邊金剛
三昧作正根本。而能出生増長故。如本當
知眞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
量三昧故
釋摩訶衍論卷第八


釋摩訶衍論卷第九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詔譯
已説修行方便善巧門。次説廣釋魔事對治

本曰 或有衆生無善根力。則爲諸魔外
道鬼神之所惑亂。若於坐中現形恐怖。或
現端正男女等相。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
爲惱。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
具足。若説陀羅尼。若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或説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
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眞涅盤。或令人知
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
辯才無礙。能令衆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又
令使人數瞋數喜性無常准。或多慈愛多
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生
於不信。多疑多慮。或捨本勝行更修雜業。
若著世事種種牽纒。亦能使人得諸三昧。
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眞三昧。或復令
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於定
中得自然香美飮食。身心適悦不飢不渇。
使人愛著。或亦令人食無分齊乍多乍少
顏色變異。以是義故。行者常應智慧觀察勿
令此心墮於邪網。當勤正念。不取不著則
能遠離是諸業障。應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
離見愛我慢之心。貪著世間名利恭敬故。
眞如三昧者。不住見相不住得相。乃至出
定亦無懈慢。所有煩惱漸漸微薄。若諸凡夫
不習此三昧法。得入如來種性。無有是
處。以修世間諸禪三昧多起味著依於我
見。繋屬三界與外道共。若離善知識所護。
則起外道見故
論曰。即此門中自有二門。云何爲二。一者
略説略示總持門。二者廣説廣示散剖門。第
一門中即有五門。云何爲五。一者衆生勝劣
不同門。二者能作障礙假人門。三者顯示所
作業用門。四者顯示對治行法門。五者顯示
因治之力得益門。是名爲五。言衆生勝劣不
同門者。二種衆生各不同故。云何爲二一者
因縁具足衆生。二者因縁闕失衆生。具衆生
者具五事故。闕衆生者。闕四事故。云何
五具。一者信具深愛樂故。二者人具。能守護
故。三者法具。能善通達邪正區故。四者時
具。隨應當故。五者性具有眞性故是名爲
五。若有衆生具此五事終無障礙。云何四
闕謂與彼前四相違故。若有衆生雖有眞
性。闕此四事終無離障。今此文中取闕應
知。如本或有衆生無善根力故
已説衆生勝劣不同門。次説能作障*礙假
人門。作障假人雖有無量而不出四。云何
爲四。一者魔。二者外道。三者鬼。四者神。是
名爲四。所言魔者。四種大魔三萬二千眷屬
魔衆。言外道者。九十六種諸大外道。九萬
三千眷屬外道。所言鬼者。十種大鬼。五萬一
千三百二種諸眷屬鬼。所言神者。十五大神
五萬一千三百二種諸眷屬神。如是諸類一
切皆悉礙亂正教令向非道故名邪道。魔
及外道名義差別。出現經中分明説故。且略
不釋。鬼及神事。出現經中無分明故。便
造作釋綱要略説。言十鬼者名字云何。一
者遮毘多提鬼。二者伊伽羅尸鬼。三者伊提
伽帝鬼。四者婆那鍵多鬼五者。爾羅爾梨提
鬼。六者班尼陀鬼。七者阿阿彌鬼。八者闍佉
婆尼鬼。九者多阿多伊多鬼。十者堆惕鬼。是
名爲十。如是十鬼用各云何。若第一鬼或
作晝境。或作夜境。或作日月及星宿境。或
作節境。隨應變轉。若第二鬼作種種香味種
種衣具種種草木境隨應變轉。若第三鬼作
地水火風之境界隨應變轉。若第四鬼作飛
騰境隨應無礙。若第五鬼作諸根識閉開之
境隨應無礙。若第六鬼作六親眷屬亦有亦
無境隨應無礙。若第七鬼作老少境隨應
無礙。若第八鬼作有智無智之境隨應無
礙。若第九鬼作無有境隨應無礙。若第十
鬼作蝎蠅蟻龍虎師子種種音聲等之境界
隨應無礙。是名爲用。如是諸用各因何力
而得成就。各因三事而得成就。云何爲三。
一者師。二者教。三者習。師謂教人。教謂所
學。習謂宿熏。是名爲三。如是十鬼恒一切
時不相捨離。倶行倶轉作障礎事。用之名字
從増建立。如第一稱。十五神者名字云何。
一者筏羅羅鍵多提神。二者阿只陀彌梨尼
神。三者補多帝陀訶訶婆神。四者闍毘摩只
尼神。五者那多婆奢神。六者多多多多地地
神。七者阿里摩羅神。八者尸叉尼帝婆竭那
神。九者班彌陀羅鄔多提神。十者唵唵吟吟
神。十一者阿阿訶帝神。十二者修梨彌尼
神。十三者頭頭牛頭神。十四者婆鳩神。十五
者精媚神。是名十五。此十五神用各云何。若
第一神作聰明境。若第二神作闇鈍境。若第
三神作樂有光明之境界。若第四神作樂空
光明之境界。若第五神作浮散境。若第六神
作專注境若。第七神作惡空善有之境界。若
第八神作一切覺者之境界。若第九神作我
覺他惑之境界。若第十神作倶不修行之
境界。第十一神作無無境。第十二神作速進
退之境界。第十三神作移轉境。第十四神作
堅固境。第十五神作應時境。如是十五大神
王者。恒一切時不相捨離。倶行倶轉而作礙
事惱亂行者。魔及外道云何差別。所言魔
者令作惡事。言外道者令捨善事。二種差
別應如是知。鬼并及神云何差別。障身爲
鬼。障心爲神。二種差別應如是知。如是
四障當云何治。此中對治即有四種。云何
爲四。一者隨順隨轉對治。二者相逆相違對
治。三者倶行對治。四者倶非對治。言隨順隨
轉對治者。即是無礙自在對治。所謂若彼外
人作如是事亂行者心。所亂行者即作是
念。從無始來此事如是終不破事。所以者
何。如是諸見本有本覺自家實徳。非過患
故。若作是解。諸邪見類伏從如化所以者
何。隨見増損。無漏性徳亦大小故。是名隨
順隨轉對治。言相逆相違對治者。即是簡擇
別相對治。所謂若彼外人作如是事亂行
者心。所亂行者即求方便。逆迴違移相反相
違令簡擇故。是名相逆相違對治。言倶行
對治者。即是具足倶轉對治。所謂一時具
足逆順二治。不離轉故。是名爲倶行對治
相。言倶非對治者。即是無念無依對治。所謂
於一切法無有所念。無有所慮。無有所
著。無有所求。其心寂靜住無住故。是名爲
倶非對治相。如是*治相。於後文中説相明
故。此決擇中略去而已。如本即爲諸魔外道
鬼神之所惑亂故
已説能作障礙假人門。次説顯示所作業
用門。就此門中即有二種云何爲二。一者
是總。二者是別。總相門中即有二門。云何
爲二。一者總相所作業用門。二者通達對治
行法門。第一門者其相云何。所謂如上所説
一切邪類。現六道像亂行者心故。今當作
釋分明散説。若鬼及神。多分造作地獄餓鬼
畜生阿修羅之四道亂行者心。如本若於
坐中現形恐怖故。若魔多分造作天道亂
行者心。如本或現端正故。若外道衆多分
造作人道亂行者心。如本男女故。言等相
者。即是同相。所謂造作同品依正亂行者
心故
已説總相所作業用門。次説通達對治行法
門。謂有衆生作如是觀。一切諸法唯一心
量無心外法。已無外法。豈一心法與一心
法作障礙事。亦一心法與一心法作解脱
事。無有障礙無有解脱事。一心之法一
即是心心即是一。無一別心無心別一。一
攝法界心攝法界。無量無邊妄想境界。寂
靜無起中中離相。一切諸法平等。一味一相
無相。作一種光明。心地之海風風永止波
波盡住。是名通達對治之相。所以者何。一
切行者若不歸此對治門者。無以摧邪
道伏謬執故。如本當念唯心境界即滅終
不爲惱故
已説通達對治行法門。次説別相所作業用
門。就此門中則有八門。云何爲八。一者出
現人相令信門。二者出現言説亂識門。三者
得三世智惑人門。四者不離世間縛纒門。五
者心性無常生亂門。六者令得邪定非眞門。
七者勸請行者離邪門。八者簡擇眞僞令了
門。是名爲八。如其次第説相應觀。就第一
門中有三種人。云何爲三。一者天人。二者
菩薩人。三者如來人。是名爲三。若外道人爲
作三像。各用幾門各六門故。云何爲六。一
者造像門。二者祷祀門。三者神呪門。四者誦
經門。五者阿呼門。六者勸請門。是名爲六。
言造像門者。隨用何人像處。作其人像
故。言祷祀門者。以種種飮食種種衆生身
命而作祀事故。言神呪門者。隨應當處
誦陀羅尼故。言誦經門者。讀誦八陀多等
諸經故。言阿呼門者。隨所作事不須餘
語。唯作是言阿呼阿故。言勸請門者。向
自世尊勸請神力故。言造像者其相云何。
且作天像時中當如何耶。謂頭面眼耳鼻
舌身手足。此九種處中各各誦一萬八千遍
陀羅尼呪成立此處。謂若爲作眼像時中。
則誦呪
遮阿那尸帝 筏鄔多阿&T009344;婆阿*&T009344;叉*婆
帝跋逃帝多陀陀那 尸*婆尸叉那鄔咤鄔
&MT04318;尸 囉*囉*囉*囉*囉*囉*囉*囉*囉
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 跋多跋多帝佉只囉
迦結那囉囉佉只那遮尸阿阿帝 加加加
加遮跋尸 毘鍵毘鍵尸 那叉娑*娑*娑
 鍵跋帝阿多那尸 阿多那尸 跋多那尸
 跋多那尸 訶娑訶伊多利利*娑梨帝
遮遮遮遮遮 伊伊伊伊伊 多多多多多
尸尸尸尸 &MT04317;&MT04317;&MT04317;&MT04317;&MT04317; 嵐嵐嵐嵐帝帝
帝那尸那阿伊阿伊跋陀帝跋多提多多
跋多提娑婆阿呵訶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眼之像清
淨具成精動根轉更轉明利。若爲造作耳像
時中。即誦呪言
&MT01166;娑只伊那 唵&MT01166;娑只伊多 跋陀陀提
提鄔阿那掲囉 堨那那那囉囉那囉
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 呵呵呵呵呵呵
呵呵呵呵 遮遮*遮*遮*遮*遮*遮*遮
 陀陀陀陀陀陀陀陀陀 只只只只只只只
只 帝帝帝帝帝帝帝 哪哪哪哪哪哪哪 
&T005317;&T005317;&T005317;&T005317;&T005317;&T005317;&T005317; 陀㖡陀咜㖡陀陀㖡 
鄔哆提鄔哆提 跋陀鄔多提 毘&T005317;&MT01166; 
阿咹陀 婆*堨那 那那婆尸娑婆訶阿呵」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耳之像清
淨具成。開動理轉更轉明利。若爲造作鼻
像時中。即誦呪言
婆抧囉囉帝 阿摩&T005790;陀*&T009344;嵐婆阿尸提抧
鄔*堨哪尸 呼呼呼呼呼呵毘遮鍵那尸提
樓摩 摩尸摩囉鄔遮哪 薩婆提梨帝 鄔
尸 堨坦哆陀毘尸那 遮呵&T005790;帝阿呵阿
呼 那囉那囉尸抧阿&T005790;&T005317;婆 叉叉叉叉叉
叉叉叉叉叉 婆叉阿陀哆伊那 嘶嘶嘶嘶
嘶嘶嘶嘶嘶嘶嘶嘶 鍵鍵鍵鍵鍵鍵鍵鍵鍵
鍵鍵鍵 呵呵婆婆 婆婆阿呵 訶抧㖡
摩抧㖡阿枳㖡阿尸帝 鍵婆&T005317;闍闍闍闍
&T005790;&T005790;&T005790;&T005790; 婆跋尸 吐吐娑婆訶阿呵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鼻之像清
淨具成。隨動導轉更轉明利。若爲造作舌
像時中。即誦呪言
阿摩阿伊㖡 佉那尸 帝提跋多提 阿抧
婆哆哆摩陀哆 阿囉帝哪鄔婆哪鄔哪鄔尸
鄔鄔 抧跋伊坦提 阿抧阿&MT05910;尼毘奢鄔抧
哪 &T072221;&T072221;&T072221;&T072221;哪舒帝鄔舒帝陀哆抧 槃
哆抧 尸呵㖡 摩闍阿哆帝堨那呵 婆那
呵 鄔尸帝 迦毘提那阿抧陀 摩那尸摩
那尸 闍抧闍抧 毘闍抧 娑婆訶阿呵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舌之像清
淨具成。了動業轉更轉明利。若爲造作身
像時中。即誦呪言
佉阿伊帝迦伊迦伊 婆婆毘婆婆婆婆
提舒鄔&MT01166;舒鄔 跋哆阿跋陀婆堨那 訶伊
訶伊訶訶訶訶伊 咇鄔帝&MT01166;那尸 剖帝哆
&T005790;鄔帝 &MT04322;&MT04321;&MT04322;&MT04321; 阿&T072217;尼 婆
婆阿&T072217;尼 闍訶&MT01166;闍訶婆帝 堨那尸堨
那尸 阿&T005790;帝阿&T005790;囉娑婆 阿訶阿阿阿
阿呵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身之像清
淨具成。方作面變。若爲造作手像時中。即
誦呪言
&MT01166;鄔㖡帝 阿㖡阿曼哆 鄔哪婆帝毘
哪尸 舒囀婆 迦囉&T005790;鄔 訶陀&MT06312;尸 
&T005790;&T005790;尸 &T005790;&T005790;尸 *枳咇帝 婆毘*&MT01166;
 阿毘&MT01166; 訶鍵跋帝 鄔哆那 婆&MT01549;那娑
婆阿訶阿呵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手之像清
淨具成。指圓爪具。若爲造作足像時中。即
誦呪言
柯伊㖡 *&MT01166;伊㖡 堨囉帝 婆囉帝 鍵
那鍵那鳩*&MT01166;鳩帝 鳩&MT01166;跋帝 阿只娑阿
*只婆 呵那呵那娑婆訶 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則足之像清
淨具成。指圓爪具。若爲造作頭面時中。如
其次第。初二神呪初以爲後。後以爲初。逆
次第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頭面像清淨具
成。好妙相好。若種種根造作已訖。即須輪
呪令付心識。謂方寸所中付標堨那羅字
輪。即誦呪言
&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MT04323;
&MT04323;於呼
&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MT06314;
&MT06314;&MT06314;&MT06314;那闇
&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
&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MT06315;伊因
&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
&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MT04325;毘入
娑婆阿訶阿呵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四百五十遍已訖。即
心量具無所不了
已説造像門。次説祷祀門。爲成天像。以神
呪門圓具無闕。有何不足更以祀門。以神
呪門雖足其理而時節量不得久住。唯七
日量不過此故。若以祀門止住其像。或十
七日或百七日乃至千故。以此義故以祷
祀門。祷祀門者其相云何。謂造像已。彼像
前中以種種供而作祀事。祀事已訖即彼
圖像喜樂受用。受用已訖即告人言。一日
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及一百日。乃
至千萬億日中。住我身心隨汝所樂。隨汝
所求隨順不逆。今以此事爲門之要
已説祷祀門。次説神呪門。以前二門其理
圓滿無所闕失。以何義故更須神呪。所謂
二種事闕失故。云何爲二。一者莊嚴。二者往
來。以此義故立神呪門。若爲成立天上種
種妙莊嚴具。當須何等之神呪耶。謂若爲
作天上莊嚴具。即説呪言
&MT01166;&T005432;&T072217;哆 闍毘那 阿呵尸 鍵鄔&MT01166;
迦尸帝 &T005790;佉尸陀叉羅阿&MT01166;&MT01166;&MT01166;㖡 
鄔呵那 鄔呵訶鄔呵訶 鄔訶那 &MT04326;&MT04326;&MT04326;
&MT04326;&MT04326;&MT04326;&MT04326;&MT04326;&MT04326;&MT04326;&MT04326;阻立
跋阿跋阿阿阿阿阿
阿 跋摩尸 &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
&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T005467;
&T005467;語巾
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二萬三千遍已訖。即便從時種
種勝妙天莊嚴具。皆悉出現無餘現前。出現
已訖。即隨當處至身分中周遍莊嚴。若爲
往來無有障礙。當須何等之神呪耶。謂若
爲欲自在往來。即誦呪言
阿婆婆婆梨 那囉阿囉阿囉帝鳩那尸
&MT01166;呵陀 喃*阿&T005317;伊㖡 阿喃阿&T005317;伊耶 阿
阿喃阿喃阿阿阿阿&T005317;耶 婆婆阿喃阿&T005317;
耶 尸那尸那 &MT01166;尸那&MT01166;尸那哆陀帝 *堨
囉*堨囉婆*堨那 陀陀帝 哆哆提 堨堨
那 娑婆訶 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二萬一千遍已訖。所造之像或
往或來或飛或騰。隨時隨處隨求隨樂。無
所障礙自在往來。今以此事爲門之要
已説神呪門。次説誦經門。以何義故建立
此門。謂爲令増威徳力故。此事云何。彼佛
弟子。以種種門對治時中。若不須此誦經
門者。力難對故。若如是者誦何等經。謂八
陀多經魔頭陀經婆鄔舍經等。誦此等經以
爲對門。以此義故立誦經門
已説誦經門。次説阿呼門。以何義故建立
此門。謂能成事要言説故。此義云何。若爲
成事須餘言語即不成就。若成事時作如
是説阿呼阿唱即便成就。所以者何。不共
説故。以此義故立阿呼門
已説阿呼門。次説勸請門。以何義故建立
此門。爲作禮故。此義云何。爲有所爲仰
自上人更勸請故。以此義故立勸請門
已説造作天像差別門。次説造作菩薩形相
門。説此門中亦具六門。然通及別差別而
已。通謂祷祀門神呪門阿呼門勸請門。別謂造
像門誦經門。別相二中初造像門其相云何。
謂如前説。九種處中各誦陀羅尼神呪故。各
其相云何。若爲造作頭像時中。即誦呪言」
哆哆哆哆呵哆哆哆帝婆婆婆婆伊婆婆
帝叉*婆叉*婆&T005790;*囉帝&MT04316;&MT04316;&MT04316;&MT04316;&MT04316;&MT04316;&MT04316;&MT04316;
&MT01166;呵帝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八千四百五十遍已訖。即頭之
像具足成立 若爲造作面像時中。即誦呪

㕧哪鄔婆帝呵*呵*呵*呵&MT04327;&MT04327;&MT04327;&MT04327; &MT01166;
佉㖡 鳩駄尸陀帝 摩呵阿*摩呵咇鄔帝 
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三千七百遍已訖。即面之像具
足成立 若爲造作眼像時中。即誦呪言
馱跋尸哪&MT01166;尼佉娑&MT04329;&T005790;帝遮闍哆毘&T004478;&T005317;
&MT01166;尸陀&MT01166;尸陀尼迦哪迦㖿僧佉㖿訶*婆
尼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八千四百五十遍已訖。即眼之
像具足成立 若爲造作耳像時中。即誦
呪言
&MT01166;&MT01166;&MT01166;&MT01166;&MT01166;&MT01166;&MT01166;&MT01166;鍵鳩提迦鳩帝
 毘那尸迦迦迦迦迦迦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六萬一千遍已訖。即耳之像具
足成立 若爲造作鼻像時中。即誦呪言
婆婆婆婆毘婆婆婆帝鍵那尸娑婆訶阿阿
訶呵
若此神呪誦十萬八千遍已訖。即鼻之像具
足成立 若爲造作舌像時中。即誦呪言
&MT04330;帝*&MT04330;&MT04316;&MT04316;帝那陀那陀鄔提鄔提娑
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五萬七千遍已訖。即舌之像具
足成立 若爲造作身像時中。即誦呪言
&MT04329;毘提*&MT04329;毘提哆哆*&MT04329;毘提 那囉尸帝 
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十萬四千遍已訖。即身之像具
足成立 若爲造作手像時中。即誦呪言
咤提咤提 喃帝喃帝 㕧陀㕧陀*那&T005790;*那
&T005790;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八萬一千遍已訖。即手之像具
足成立 若爲造作足像時中。即誦呪言
&MT04350;吱陀 &MT04350;吱陀 佉*枳囉&MT01166;呵尼咤喃尸
囉囉囉囉囉娑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三萬二千一百遍已訖。即足之
像具足成立。造作根已。即須輪呪令付心
識。謂方寸所中付*標*堨那羅字輪。即誦呪

&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MT04332;隱天
&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MT04334;於阿
&MT05235;&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MT04338;
&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MT04340;去言
婆訶阿阿訶呵
若此神呪誦二萬三千遍已訖。即心識具
無所不
已説造像門。次説誦經門。其相云何。謂誦
毘舍闍尼經阿佉多陀經優婆羅一尸經
提佉羅經等故
已説造作菩薩形相門。次説造作如來形
相門。就此門中亦具六門。然通及別不同
而已。別謂造像門。通謂所餘五門。造像門者
其相云何。謂如前説。九處呪中如其次第
各加一句。若付心呪各別而已所加句者其
相云何。呪言
那那阿那羅婆婆&T005790;哆帝鳩奢陀尼&MT01166;呵尸咤
&MT04320;娑闍尼*枳陀帝&T072217;哆帝咇鄔提陀陀帝
叉婆尼
付心呪相其相云何。呪言
&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MT04867;伊入
&MT04342;
&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MT04342;阿含
&MT04344;&MT04344;
&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MT04344;只因
&MT04866;&MT04866;&MT04866;
&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MT04866;伊允
若此神呪誦一萬八千遍已訖。即心識具無
所不了。已説所治。次説能治。若清妙天子
天女像來到行者所時。邪正差別云何知耶。
此何所疑。由雜亂故。此義云何。謂無量光
明契經中作如是説。若修行者其心清淨。無
量無邊諸天子。無量無邊諸天女。雨種種妙
花。燒種種所有名香。出現種種微妙妓樂。
開布種種勝妙莊嚴具。甚可愛樂貌來到
行者所供養行者。所以者何。重其法故。彼
外道人亦作天像。來到行者所。如前無異
者。其邪正差別難可了知故。解釋此疑即
有六門。云何爲六。一者呪知根壞不壞門。
二者嚴具圓珠有無門。三者身光眼入不入
門。四者頭髮末結不結門。五者雙背無所取
著門。六者倶取攝不除遣門。是名爲六言
呪知根壞不壞門者。謂誦對治陀羅尼呪。若
眞實天不壞其根。若虚僞天諸根壞失皆無
所有。以之爲別。誦呪形相其相云何。謂有
二意故。云何爲二。一者誦外呪故。二者誦
内呪故。誦外呪時若眞實天無増減異。若
虚僞天其諸根相漸漸増長。誦神呪相如其
次第不超數量。如如誦故以之爲別。言
内呪者其相云何。謂且呪眼。即誦呪言
&MT04329;跮哆&MT01166;呵鳩尸帝迦那毘只帝&T005790;哆尼
嘶鄔婆 咇陀尼 *婆*&MT04329;奢毘阿*那帝阿
枳尼阿枳尼 陀陀帝娑婆呵帝 &MT01166;呵娑婆
訶帝娑婆呵
若此神呪誦三七遍。眼根壞失皆無所有所
餘諸處各有神呪。而無要故略去不釋
已説呪知根壞不壞門。次説嚴具圓珠有無
門。其相云何。謂若眞實天者。其莊嚴具中有
十圓珠。若虚僞天者。其莊嚴具中無此珠
故。以之爲別。已説嚴具圓珠有無門。次説
身光眼入不入門。其相云何。謂且彼行者目
閉時中。若眞實天其身光明入於眼内。若虚
僞天不入眼内。以之爲別。已説身光眼入
不入門。次説頭髮末結不結門。其相云何。謂
見髮相。若眞實天兩末相結。若虚僞天兩末
互解。以之爲別。已説頭髮末結不結門。次
説雙背無所取著門。其相云何。謂觀若眞實
天若虚僞天。唯自妄心現量境界無有其實。
無所著故。以之爲治。已説雙背無所取著
門。次説倶取攝不除遣門。其相云何。謂觀
若眞實天若虚僞天。皆一眞如皆一法身無
有別異不斷除故。以之爲治。已説對治
天像除遣門。次説對治菩薩形像門。就此門
中即有二門。云何爲二。一者誦呪了知邪
正門。二者智慧觀察無著門。言誦呪門者其
相云何。謂且呪心即誦呪言
&MT04329;阿哆舸毘提 &MT01166;鳩帝婆尼婆婆尼 嘶
帝 闍那那尸鄔&MT01166; 阿只陀阿只陀沙婆

若此神呪誦八百十遍已訖。即彼菩薩漠漠
不動。譬如木石以之爲治。一切根及莊嚴
具中。各有神呪等多種門。而無要故略而
不説。已説誦呪了知邪正門。次説智慧觀
察無著門。其相云何。謂以智慧觀察諸法
空無相理。無執著故。已説對治菩薩形像
門。次説對治如來形像門。其相云何。就此
門中亦具二門。名如前説。言神呪門者其
相云何。謂且呪光明。即誦呪言
哆跮*&MT04329;唵那羅帝 岑*枳羅 㕧駄尸闍鍵
尼婆鍵尼&MT01166;耶 鄔婆帝 闍&MT01166;羅娑婆呵
若此神呪誦四百遍。若實如來其身光明即
不損減。若僞如來其身光明。即便損減作闇
之色。以之爲別。彼第二門觀所前説應審
思惟。謂有外道。造作一切種種異類。來到
行者所亂行者心。爾時當各誦何等呪。謂
有神呪是通非別。所謂如來總持法藏因
縁契經中所説神呪大陀羅尼。彼契經中如
何説耶。謂彼經中作如是説。爾時文殊師
利即白佛言。世尊一切種種邪道之類。來到
於行者所。亂行者心時。當須何等門而以
除遣。於是如來即告文殊師利言。有深法
門。能善通治一切邪道。所謂諸佛無盡藏無
礙自在印陀羅網隨順隨轉總持大陀羅尼
法門。文殊師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
爲汝分別解説。文殊師利。所言通達無礙自
在總持大陀羅尼法門者。十方三世一切諸
佛所護念之寶藏。十方三世一切菩薩。常
所誦持之大軌則。十方三世一切神王及一
切天人。皆悉所禮拜供養之廣大福田焉。於
是世尊。即誦呪言
*怛咥咃 那羅尸 伽諾鄔帝&MT04320;&T072217;哆 娑
毘提呵呵&T005790;陀尼 婆伽婆尸帝駄駄鄔&MT01166;
&T005317;闍那筏尼帝 伽怛尼娑㖿哆 鳩&MT04863;那婆
提婆呵&MT01166; 伊婆哆尼 毘舒訶 鄔佉哆陀
&MT04862;&MT04347;提 叉阿㖿 鍵那尸娑婆呵
若此神呪誦八千七百五十一遍已訖。隨其
所應一切邪類皆悉退失。不能惱亂故。如
本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
足故。已説出現人相令信門。次説出現言説
亂識門。就此門中即有三門。云何爲三。一
者説陀羅尼門。二者説修行因門。三者説果
滿徳門。是名爲三。如是三説各何人説。所
謂若天像多説陀羅尼若。菩薩像多説行因。
若如來像多説果徳。所以者何。各説自得
行者信故。所説陀羅尼當其相云何。所謂而
能説光明連續陀羅尼。故若誦此呪當有
何利。謂若誦此呪自身光明續他身故。是
故天像來到彼修行者所中。説此陀羅尼門
已訖。即彼行者古無光明今有光明。極歡喜
故作如是念。我今承修行之力故。今有如
是殊勝光明。亂自正行入外邪*網。以此
義故。彼天像説陀羅尼門。即誦呪言
&MT04349;&MT01166;&MT01166;阿婆尸 那佉耶 鄔婆娑尼帝
佉㖿 &MT04316;&T005790;伽帝&MT04329;哆婆尸呵 筏那鳩筏
帝迦*&MT01166;&T005317; &T005790;&T005790;&MT04329;尼陀㖿哆陀尼 娑
婆呵&T005790;婆婆婆婆呵&T005790;阿哆尼婆哆尼娑婆阿

若此神呪誦五千三百遍已訖。即便光明相
續作一焉。爾時行者。即誦呪言
&MT04329;咥哆*遮&T072217;尼 阿婆&T005790;陀帝 叉跋那*尼
&MT01166;鄔提 婆佉那羅帝毘呵鄔帝跋跋那提
 多筏陀阿*&MT01166;囉娑婆呵
若此神呪誦一百遍。彼身光明斷絶不著。終
不爲惱。如本若説陀羅尼故。已説説陀羅
尼門。次説説修行因門。修行因門雖有無
量。而不出六種波羅蜜。是故彼像爲修行
者説六資糧。亂彼行者令入邪*網。彼外
道人當有何利。作如是説亂行者耶。彼修
行者當時意樂。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圓滿
因行無所闕失。彼外道人示現同心。令捨
離正道趣向邪道故。如本若説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故。已説説修行因門。次
説説果滿徳門。圓滿果門雖有無量。而不
出寂靜涅盤界。是故彼像爲修行者説涅
盤徳。亂彼行者令入邪*網。彼外道人當
有何利作如是説亂行者耶。彼修行者修
因意趣當證果故。是故外道出現行者所
欲求之殊勝果徳。彼行者心能令愛著趣向
邪道。如本或説平等空無相無作無願無
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眞涅盤故。已
説出現言説亂識門。次説得三世智惑人門。
如是三達智各其相云何。所謂若過未之二
達智各達自境。其最遠際八萬劫量。其最近
際能善通達經一生事。如本或令人知宿
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故。言現達智
者。即是他心智。所謂而能達現在人種種
心故。如本得他心智故。已説得三世智惑
人門。次説不離世間縛纒門。謂外道人令使
成就一億四萬六千種諸世論之辯。十萬八
千種諸戲論之才。縛纒衆生止住世間不
得出離故。如本辯才無礙能令衆生貪著
世間名利之事故。已説不離世間縛纒門。次
説心性無常生亂門。所謂破壞堅固之信。
而能令發無常之心。斷修行之足絶趣入
之路。引入邪*網及無性故。如本又令使
人數嗔數喜性無常准或多慈愛多睡多
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生於不
信多疑多慮或捨本勝行更修雜業若著
世事種種牽纒故。已説心性無常生亂門。
次説令得邪定非眞門。謂外道人得二十一
種邪三昧。亂修行者入邪*網故。如本亦
能使人得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
非眞三昧或復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乃至七日住於定中得自然香美飮食身心
適悦不飢不渇使人愛著或亦令人食無
分齊乍多乍少顏色變異故。已説令得邪定
非眞門。次説勸請行者離邪門。言勸請行者
離邪門者。勸修智慧。諸善分別除愚癡之
病。遣邪論之謬故。如本以是義故行者常
應智慧觀察勿令此心墮於邪*網當勤正
念不取不著則能遠離是諸業障故。已説
勸請行者離邪門。次説簡擇眞僞令了門。所
謂隨順於世間中名僞三昧。若隨順於出
世間中名眞三昧。二種三昧應如是知。如
本應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離見愛我慢
之心貪著世間名利恭敬故。眞如三昧者不
住見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無懈慢所
有煩惱漸漸微薄若諸凡夫不習此三昧法
得入如來種性無有是處以修世間諸禪
三昧多起味著依於我見繋屬三界與外
道共若離善知識所護則起外道見故故
已説廣釋魔事對治門次説讃歎三昧功徳

本曰 復次精勤專心修學此三昧者。現世
當得十種利益。云何爲十。一者當爲十方
諸佛菩薩之所護念。二者不爲諸魔惡鬼
所能恐怖。三者不爲九十五種外道鬼神
之所惑亂。四者遠離誹謗甚深之法重罪
業障漸漸微薄。五者滅一切疑諸惡覺觀。六
者於如來境界信得増長。七者遠離憂惱
於生死中勇猛不怯。八者其心柔和捨於
憍慢。不爲他人所惱。九者雖未得定。於
一切時一切境界處。即能損減煩惱不樂
世間。十者若得三昧。不爲外縁一切音聲
之所驚動
論曰就此文中即有二門。云何爲二。一者
是總標門。二者是散説門。言總標門者。總
標所説故。如本復次精勤專心修學此三
昧者現世當得十種利益故。散説門中自
有二門。云何爲二。一者是總問門。二者是
別説門。言總問門者。總問所説故。如本云
何爲十故。就別説門中故有十種勝妙功
徳。由一眞定而所成就云何爲十。一者守
護功徳。常爲一切無量無邊諸佛菩薩所護
念故。如本一者常爲十方諸佛菩薩之所
護念故。二者怖魔功徳。能善降伏一切魔
故。如本二者不爲諸魔惡鬼所能恐怖故。
三者出道功徳。能善出離一切外道諸邪道
故。如本三者不爲九十五種外道鬼神之
所惑亂故。四者離謗功徳。能善遠離誹謗
大乘等諸罪故。如本四者遠離誹謗甚深
之法重罪業障漸漸微薄故。五者決疑功徳。
能善決斷諸疑惑故。如本五者滅一切疑
諸惡覺觀故。六者深信功徳。於勝妙境起
樂信心更轉深故。如本六者於如來境界
信得増長故。七者勇猛功徳。縁衆生界起
大悲心。集成萬行無懈怠故。如本七者遠
離憂惱於生死中勇猛不怯故。八者無我
功徳能善斷除一切我慢作意。皆是佛清淨
意故。如本八者其心柔和捨於憍慢不爲
他人所惱故。九者厭離功徳。於一切時
切處等諸境界中。能善伏除種種煩惱。不
樂世間生死之海故如。本九者雖未得定
於一切時一切境界處則能損減煩惱不
樂世間故。十者寂靜功徳。於一切諸散動
境界。其心安定無有動故。如本十者若得
三昧不爲外縁一切音聲之所驚動故。如
其次第不亂數量。止心之波應審思擇
釋摩訶衍論卷第九




釋摩訶衍論卷第十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詔譯
已説讃歎三昧功徳門。次説兩輪具闕益損

本曰 復次若人唯修於止則心沈沒。或起
懈怠不樂衆善。遠離大悲。是故修觀。修
習觀者。當觀一切世間有爲之法。無得久
停須臾變壞一切心行念念生滅以是故
苦。應觀過去所念諸法恍惚如夢。應觀
現在所念諸法猶如電光。應觀未來所念諸
法猶如浮雲忽爾而起。應觀世間一切有身
悉皆不淨種種穢汚無一可樂。如是當念。
一切衆生從無始世來。皆因無明所熏習
故。令心生滅。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現在即
有無量逼迫。未來所苦亦無分齊。難捨難
離而不覺知。衆生如是甚爲可愍。作此思
惟。即應勇猛立大誓願。願令我心離分別
故。遍於十方修行一切諸善功徳。盡其未
來以無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惱衆生。令得
涅盤第一義樂。以起如是願故。於一切
時一切處所有衆善隨己堪能不捨修學心
無懈怠。唯除坐時專念於止。若餘一切悉
當觀察應作不應作。若行若住若臥若起。皆
應止觀倶行。所謂雖念諸法自性不生。而
復即念因縁和合善惡之業苦樂等報不失
不壞。雖念因縁善惡業報。而亦即念性不
可得。若修止者。對治凡夫住著世間。能捨
二乘怯弱之見。若修觀者。對治二乘不起
大悲狹劣心過。遠離凡夫不修善根。以此
義故。是止觀二門共相助成。不相捨離。若
止觀不具。則無能入菩提之道
論曰。就此文中即有六門。云何爲六。一者
問觀止輪失門。二者顯示修行觀輪門。三
者縁衆生界立願門。四者兩輪倶轉不離門。
五者顯示兩輪所治門。六者總結兩輪倶轉
門。是名爲六。就第一門中即有四過失。
云何爲四。一者沈淪過失。其心昧略不能
覺了。如入&MT01166;鍵訶尸闇室中故。如本復次
若人唯修於止則心沈沒故。二者不勤過失。
其心懈怠不能精進。如阿那毘提人故。如
本或起懈怠故。三者背善過失。其心專一
不能分別應作不應作。如婆多訶彌尸人
故。如本不樂衆善故。四者離悲過失。其心
安寂不能發起大慈悲心。如壞根人所自
欲中更不増故。如本遠離大悲故。是故修
觀者。即是勸倶轉
已説示闕觀止輪失門。次説顯示修行觀輪
門。就此門中即有三門。云何爲三。一者苦
相觀門。二者無常觀門。三者不淨觀門。是名
爲三。就初苦相觀門中即有二種。云何爲
二。一者壞苦。二者行苦。言壞苦者。一切有
之清淨法。能壞一切不清淨法。亦一切
諸不清淨法。能壞一切清淨法故。復次二種
世間互相破壞故。云何爲二。一者具足一切
世間。二者妄想有爲世間。如是二種世間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