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起信論 (No. 1667_ 馬鳴實叉難陀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惡習所熏。名爲識藏。密嚴經云。佛説如來藏。
以爲阿頼耶。惡慧不能知。藏即頼耶識。雖在
纒而體淨。不變性而成迷。故經云。然藥眞味
停留在山。猶如滿月。又云。雖處五道受別異
身。而此佛性常恒不變。若言眞不熏妄妄不
熏眞。眞妄兩殊豈會中道。故梁攝論云。智慧
極盲暗。謂眞俗別執。今則眞爲妄體妄假眞
成性相倶融一異雙遣。故密嚴經云。如來清
淨藏。世間阿頼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聖教明白。何所致疑。良由滯相而乖眞。尋末
而棄本。言越規矩動成戲論。自貽聖責深可
悲哉。余少小以來。專心斯論。翫味不已。諷誦
忘疲。課拙傳揚二十餘遍。雖未究深旨。而麁
識文意。以爲大乘明鏡莫過於此。幸希宗心
之士。時覽斯文。庶日進有功。聊爲序引云爾



大乘起信論卷上
  馬鳴菩薩造
 大周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奉       制譯 
    歸命盡十方 普作大饒益
    智無限自在 救護世間尊
    及彼體相海 無我句義法
    無邊徳藏僧 勤求正覺者
    爲欲令衆生 除疑去邪執
    起信紹佛種 故我造此論
論曰。爲欲發起大乘淨信。斷諸衆生疑暗邪
執。令佛種性相續不斷故造此論。有法能生
大乘信根。是故應説。説有五分一作因。二立
義。三解釋。四修信。五利益此中作因有八一
總相。爲令衆生離苦得樂。不爲貪求利養等
故。二爲顯如來根本實義。令諸衆生生來正解
故。三爲令善根成熟衆生不退信心。於大乘
法有堪任故。四爲令善根微少衆生。發起信
心至不退故。五爲令衆生消除業障。調伏自
心離三毒故。六爲令衆生修正止觀。對治凡
小過失心故。七爲令衆生於大乘法如理思
惟。得生佛前究竟不退大乘信故。八爲顯信
樂大乘利益。勸諸含識令歸向故。此諸句義
大乘經中雖已具有。然由所化根欲不同待
悟縁別。是故造論。此復云何。謂如來在世所
化利根。佛色心勝。一音開演無邊義味故不
須論。佛涅槃後。或有能以自力少見於經而
解多義。復有能以自力廣見諸經乃生正解。
或有自無智力因他廣論而得解義。亦有自
無智力怖於廣説樂聞略論攝廣大義而正修
行。我今爲彼最後人故。略攝如來最勝甚深
無邊之義。而造此論
云何立義分。謂摩訶衍略有二種。有法及
法言有法者。謂一切衆生心。是心則攝一
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此顯示摩訶衍義以此
心眞如相。即示大乘體故。此心生滅因縁相。
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所言法者。略有三種。
一體大。謂一切法眞如在染在淨性恒平等。
無増無減無別異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本
求具足無量無邊性功徳故。三者用大。能生
一切世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
一切菩薩皆乘於此入佛地故
云何解釋分。此有三種。所謂顯示實義故。對
治邪執故。分別修行正道相故。此中顯示實
義者。依於一心有二種門。所謂心眞如門。心
生滅門。此二種門各攝一切法。以此展轉不
相離故。心眞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
體。以心本性不生不滅相。一切諸法皆由妄
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境界差別之相。
是故諸法從本已來性離語言。一切文字不能
顯説。離心攀縁無有諸相。究竟平等永無變
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説名眞如。以眞如
故從本已來不可言説不可分別。一切言説
唯假非實。但隨妄念無所有故。言眞如者。此
亦無相。但是一切言説中極以言遣言。非其
體性有少可遣有少可立問曰。若如是者。衆
生云何隨順悟入。答曰。若知雖説一切法而
無能説所説。雖念一切法而無能念所念。爾
時隨順妄念都盡名爲悟入
復次眞如者。依言説建立有二種別。一眞實
空。究竟遠離不實之相顯實體故。二眞實不
空。本性具足無邊功徳有自體故。復次眞實
空者。從本已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離一切
法差別相故。無有虚妄分別心故。應知眞如
非有相非無相。非有無相非非有無相非一
相非異相。非一異相非非一異相。略説以一
切衆生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故立爲空。據實
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無。能遮
亦無故。言眞實不空者。由妄念空無故。即顯
眞心常恒不變淨法圓滿故名不空。亦無不
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念智之所證

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
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頼耶識。此識
有二種義。謂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復有
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言覺義者。謂
心第一義性離一切妄念相。離一切妄念相
故。等虚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
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説一切如來爲本
覺。以待始覺立爲本覺。然始覺時即是本覺。
無別覺起立。始覺者。謂依本覺有不覺。依不
覺説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不覺
心源故非究竟覺。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
於煩惱。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
是不覺。如二乘人及初業菩薩。覺有念無
念體相別異。以捨麁分別故。名相似覺。如法
身菩薩。覺念無念皆無有相。捨中品分別故。
名隨分覺。若超過菩薩地究竟道滿足。一念
相應覺心初起。始名爲覺。遠離覺相微細分
別究竟永盡。心根本性常住現前。是爲如來。
名究竟覺。是故經説。若有衆生。能觀一切妄
念無相。則爲證得如來智慧。又言心初起者。
但隨俗説。求其初相終不可得。心尚無有何
況有初。是故一切衆生不名爲覺。以無始來
恒有無明妄念相續未曾離故。若妄念息。即
知心相生住異滅皆悉無相。以於一心前後
同時皆不相應無自性故。如是知已則知始
覺不可得。以不異本覺故
復次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差別相。一淨智
相。二不思議用相。淨智相者。謂依法熏習。如
實修行功行滿足。破和合識滅轉識相。顯現
法身清淨智故。一切心識相即是無明相。與
本覺非一非異。非是可壞非不可壞。如海水
與波非一非異。波因風動非水性動。若風止
時波動即滅非水性滅。衆生亦爾。自性清淨
心因無明風動起識波浪。如是三事皆無形
相非一非異。然性淨心是動識本。無明滅時
動識隨滅。智性不壞。不思議用相者。依於淨
智。能起一切勝妙境界常無斷絶。謂如來身
具足無量増上功徳。隨衆生根。示現成就無
量利益
復次覺相有四種大義。清淨如虚空明鏡。一
眞實空大義如虚空明鏡。謂一切心境界相
及覺相皆不可得故。二眞實不空大義如虚
空明鏡。謂一切法圓滿成就無能壞性。一切
世間境界之相皆於中現。不出不入不滅不
壞常住一心。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具足
無邊無漏功徳爲因。熏習一切衆生心故。三
眞實不空離障大義如虚空明鏡。謂煩惱所
知二障永斷和合識滅。本性清淨常安住故。
四眞實不空示現大義如虚空明鏡。謂依離
障法隨所應化。現如來等種種色聲。令彼修
行諸善根故
不覺義者。謂從無始來不如實知眞法一故。
不覺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無實相。
離本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迷無自相不離
於方。衆生亦爾。依於覺故而有不覺妄念迷
生。然彼不覺自無實相。不離本覺。復待不覺
以説眞覺。不覺既無眞覺亦遣
復次依於覺故而有不覺生三種相不相捨
離。一無明業相。以依不覺心動爲業。覺則不
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二能見相以依心
動能見境界。不動則無見。三境界相。以依能
見妄境相現。離見則無境。以有虚妄境界縁
故。復生六種相。一智相。謂縁境界生愛非
愛心。二相續相。謂依於智苦樂覺念相應不
斷。三執著相。謂依苦樂覺念相續而生執著。
四執名等相。謂依執著分別名等諸安立相。
五起業相。謂依執名等起於種種諸差別業。
六業繋苦相。謂依業受苦不得自在。是故當
知。一切染法悉無有相。皆因無明而生起故。
復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一同相二異相。言
同相者。如種種瓦器皆同土相。如是無漏無
明種種幻用。皆同眞相。是故佛説。一切衆生
無始已來常入涅槃。菩提非可修相。非可生
相。畢竟無得。無有色相而可得見。見色相者
當知皆是隨染幻用。非是智色不空之相。以
智相不可得故。廣如彼説。言異相者。如種種
瓦器各各不同。此亦如是。無漏無明種種幻
用相差別故。復次生滅因縁者。謂諸衆生依
心意識轉。此義云何。以依阿頼耶識有無明
不覺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別相續。説名
爲意。此意復。有五種異名。一名業識。謂無明
力不覺心動。二名轉識。謂依動心能見境相。
三名現識。謂現一切諸境界相。猶如明鏡現
衆色像。現識亦爾。如其五境對至即現。無有
前後不由功力。四名智識。謂分別染淨諸差
別法。五名相續識。謂恒作意相應不斷。任持
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成熟現未苦樂等
報使無違越。已曾經事忽然憶念。未曾經事
妄生分別。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爲自性。離
心則無六塵境界何以故。一切諸法以心爲
主從妄念起。凡所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
心無相可得。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
皆依衆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像無體
可得。唯從虚妄分別心轉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故。言意識者。謂一切凡夫
依相續識執我我所。種種妄取六種境界。亦
名分離識。亦名分別事識。以依見愛等熏而
増長故。無始無明熏所起識。非諸凡夫二乘
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薩始學觀察。法身
菩薩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猶未知盡。唯有如
來能總明了。此義云何。以其心性本來清淨。
無明力故染心相現雖有染心而常明潔無有
改變。復以本性無分別故。雖復遍生一切境界
而無變易。以不覺一法界故不相應。無明分
別起生諸染心。如是之義甚深難測。唯佛能
知非餘所了。此所生染心有六種別。一執相
應染。聲聞縁覺及信相應地諸菩薩能遠離。
二不斷相應染。信地菩薩勤修力能少分離。
至淨心地永盡無餘。三分別智相應染。從具
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離。至無相行地方得
永盡。四現色不相應染。此色自在地之所除
滅。五見心不相應染。此心自在地之所除滅。
六根本業不相應染。此從菩薩究竟地入如
來地之所除滅。不覺一法界者。始從信地觀
起行。至淨心地能少分離。入如來地方得
永盡。相應義者。心分別異。染淨分別異。知相
縁相同。不相應義者即心不覺常無別異。知
相縁相不同。染心者。是煩惱障。能障眞如根
本智故無明者。是所知障。能障世間業自在
智故。此義云何。以依染心。執著無量能取
所取虚妄境界。違一切法平等之性。一切法
性平等寂滅無有生相。無明不覺妄與覺違。
是故於一切世間種種境界差別業用。皆悉
不能如實而知
復次分別心生滅相者。有二種別。一麁謂相
應心。二細謂不相應心。麁中之麁凡夫智境。
麁中之細及細中之麁菩薩智境。此二種相。
皆由無明熏習力起。然依因依縁。因是不覺
縁是妄境。因滅則縁滅。縁滅故相應心滅。因
滅故不相應心滅。問若心滅者云何相續。若
相續者云何言滅答實然。今言滅者。但心相
滅非心體滅。如水因風而有動相。以風滅故
動相即滅。非水體滅。若水滅者動相應斷。以
無所依無能依故。以水體不滅動相相續。衆
生亦爾。以無明力令其心動。無明滅故動相
即滅。非心體滅。若心滅者則衆生斷。以無所
依無能依故。以心體不滅心動相續
復次以四種法熏習義故。染淨法起無有斷
絶。一淨法。謂眞如二染因。謂無明。三妄心。
謂業識。四妄境謂六塵。熏習義者。如世衣服
非臭非香。隨以物熏則有彼氣。眞如淨法性
非是染。無明熏故則有染相。無明染法實無
淨業。眞如熏故説有淨用。云何熏習染法不
斷。所謂依眞如故而起無明爲諸染因。然此
無明即熏眞如。既熏習已生妄念心。此妄念
心復熏無明。以熏習故不覺眞法。以不覺故
妄境相現。以妄念心熏習力故。生於種種差
別執著。造種種業。受身心等衆苦果報。妄境
熏義有二種別。一増長分別熏。二増長執取
熏。妄心熏義亦二種別。一増長根本業識熏。
令阿羅漢辟支佛一切菩薩受生滅苦。二増
長分別事識熏。令諸凡夫受業繋苦。無明熏
義亦二種別。一根本熏成就業識義。二見愛
熏。成就分別事識義。云何熏習淨法不斷。謂
以眞如熏於無明。以熏習因縁力故。令妄念
心厭生死苦求涅槃樂。以此妄心厭求因縁
復熏眞如。以熏習故則自信己身有眞如法
本性清淨。知一切境界唯心妄動畢竟無有。
以能如是如實知故。修遠離法。起於種種諸
隨順行。無所分別無所取著。經於無量阿僧
祇劫。慣習力故無明則滅。無明滅故心相不
起。心不起故境界相滅。如是一切染因染縁
及以染果。心相都滅名得涅槃。成就種種自
在業用。妄心熏義有二種別。一分別事識熏。
令一切凡夫二乘厭生死苦。隨已堪能趣無
上道。二意熏。令諸菩薩發心勇猛。速疾趣入
無住涅槃。眞如熏義亦二種別。一體熏。二用
熏。體熏者。所謂眞如從無始來具足一切無
量無漏。亦具難思勝境界用。常無間斷熏衆
生心。以此力故令諸衆生厭生死苦求涅槃樂
自信己身有眞實法發心修行。問若一切衆
生同有眞如等皆熏習。云何而有信不信者。
從初發意乃至涅槃。前後不同無量差別。如
是一切悉應齊等。答雖一切衆生等有眞如。
然無始來無明厚薄無量差別過恒沙數。我
見愛等纒縛煩惱亦復如是。唯如來智之所
能知。故令信等前後差別。又諸佛法有因有
縁。因縁具足事乃成辦。如木中火性。是火正
因若無人知或有雖知而不施功。欲令出火
梵燒木者無有是處。衆生亦爾。雖有眞如體
熏因力。若不遇佛諸菩薩等善知識縁。或雖
不修勝行不生智慧不斷煩惱。能得涅槃無
有是處。又復雖有善知識縁。儻内無眞如熏
習因力。必亦不能厭生死苦求涅槃樂。要因
縁具足乃能如是。云何具足。謂自相續中有
熏習力。諸佛菩薩慈悲攝護。乃能厭生死苦
信有涅槃。種諸善根修習成熟。以是復値諸
佛菩薩示教利喜。令修勝行乃至成佛入于
涅槃。用熏者。即是衆生外縁之力有無量義。
略説二種。一差別縁。二平等縁。差別縁者。謂
諸衆生從初發心乃至成佛。蒙佛菩薩等諸
善知識。隨所應化而爲現身。或爲父母或爲
妻子。或爲眷屬或爲僕使。或爲知友或作
家。或復示現天王等形。或以四攝或以六度。
乃至一切菩提行縁。以大悲柔軟心廣大福
智藏。熏所應化一切衆生。令其見聞及以
憶念如來等形増長善根。此縁有二。一近
縁。速得菩提故。二遠縁。久遠方得故。此二差
別復各二種。一増行縁。二入道縁
平等縁者。謂一切諸佛及諸菩薩。以平等智
慧平等志願。普欲拔濟一切衆生。任運相續
常無斷絶。以此智願熏衆生故。令其憶念諸
佛菩薩。或見或聞而作利益。入淨三昧隨所
斷障得無礙眼。於念念中一切世界平等現
見無量諸佛及諸菩薩。此體用熏復有二別。
一未相應。二已相應。未相應者。謂凡夫二乘
初行菩薩。以意意識熏。唯依信力修行。未得
無分別心修行。未與眞如體相應故。未得自
在業修行。未與眞如用相應故。已相應者。謂
法身菩薩得無分別心。與一切如來自體相
應故。得自在業與一切如來智用相應故。唯
依法力任運修行。熏習眞如滅無明故。復次
染熏習。從無始來不斷成佛乃斷。淨熏習。盡
於未來畢竟無斷。以眞如法熏習故。妄心則
滅法身顯現。用熏習起故無有斷
復次眞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縁覺菩
薩諸佛無有増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常恒
究竟。從無始來本性具足一切功徳。謂大智
慧光明義。遍照法界義。如實了知義。本性清
淨心義。常樂我淨義。寂靜不變自在義。如
是等過恒沙數非同非異不思議佛法無有斷
絶。依此義故名如來藏。亦名法身
問上説眞如離一切相。云何今説具足一切
諸功徳相
答雖實具有一切功徳。然無差別相。彼一切
法皆同一味一眞。離分別相無二性故。以依
業識等生滅相。而立彼一切差別之相。此云
何立。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分別。以不覺
故分別心起見有境界。名爲無明。心性本淨
無明不起。即於眞如立大智慧光明義。若心
性見境則有不見之相。心性無見則無不見。
即於眞如立遍照法界義。若心有動則非眞
了知。非本性清淨。非常樂我淨。非寂靜。是變
異不自在。由是具起過於恒沙虚妄雜染。以
心性無動故即立眞實了知義。乃至過於恒
沙清淨功徳相義若心有起見有餘境可分別
求。則於内法有所不足。以無邊功徳即一心
自性。不見有餘法而可更求。是故滿足過於
恒沙非異非一不可思議諸佛之法無有斷
絶。故説眞如名如來藏。亦復名爲如來法身」
復次眞如用者。謂一切諸佛在因地時發大
慈悲。修行諸度四攝等行。觀物同已普皆救
脱。盡未來際不限劫數。如實了知自他平等。
而亦不取衆生之相。以如是大方便智。滅無
始無明證本法身。任運起於不思議業。種種
自在差別作用。周遍法界與眞如等。而亦無
有用相可得。何以故。一切如來唯是法身。第
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作用。但隨衆生見聞
等故。而有種種作用不同
此用有二。一依分別事識。謂凡夫二乘心所
見者是名化身。此人不知轉識影現。見從外
來取色分限。然佛化身無有限量。二依業識。
謂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
者名受用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
無量好。所住依果亦具無量功徳莊嚴。隨所
應見無量無邊無際無斷。非於心外如是而
見。此諸功徳皆因波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
思議熏之所成就。具無邊喜樂功徳相故亦
名報身。又凡夫等所見是其麁用。隨六趣異
種種差別。無有無邊功徳樂相名爲化身。初
行菩薩見中品用。以深信眞如故得少分見。
知如來身無去無來無有斷絶。唯心影現不
離眞如。然此菩薩猶未能離微細分別。以未
入法身位故。淨心菩薩見微細用。如是轉勝
乃至菩薩究竟地中見之方盡。此微細用是
受用身。以有業識見受用身。若離業識則無
可見。一切如來皆是法身。無有彼此差別色
相。互相見故。問若佛法身無有種種差別色
相。云何能現種種諸色
答以法身是色實體故。能現種種色。謂從本
已來色心無二。以色本性即心自性。説名智
身。以心本性即色自性。説名法身依於法身。
一切如來所現色身。遍一切處無有間斷。十
方菩薩隨所堪任隨所願樂。見無量受用身
無量莊嚴土各各差別。不相障礙無有斷絶。
此所現色身一切衆生心意識不能思量。以
是眞如自在甚深用故
復次爲令衆生從心生滅門入眞如門故。
令觀色等相皆不成就。云何不成就。謂分析
麁色漸至微塵。復以方分析此微塵。是故若
麁若細一切諸色。唯是妄心分別影像實無
所有。推求餘蘊漸至刹那。求此刹那相。別非
一無爲之法。亦復如是。離於法界終不可得。
如是十方一切諸法應知悉然。猶如迷人謂
東爲西方實不轉。衆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
爲動而實不動。若知動心即不生滅。即得入
於眞如之門
大乘起信論卷上



大乘起信論卷下
  馬鳴菩薩造
 大周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奉       制譯 
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莫不皆依我見而
起。若離我見則無邪執。我見有二種。一人我
見。二法我見。人我見者。依諸凡夫説有五種。
一者如經中説。如來法身究竟寂滅猶如虚
空。凡愚聞之不解其義。則執如來性同於虚
空常恒遍有。爲除彼執。明虚空相唯是分別
實不可得。有見有對待於諸色。以心分別説
名虚空。色既唯是妄心分別。當知虚空亦無
有體。一切境相唯是妄心之所分別。若離妄
心即境界相滅。唯眞如心無所不遍。此是如
來自性如虚空義。非謂如空是常是有。二者
如經中説。一切世法皆畢竟空。乃至涅槃眞
如法亦畢竟空。本性如是離一切相。凡愚聞
之不解其義。即執涅槃眞如法唯空無物。爲
除彼執明眞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
功徳故
三者如經中説。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徳
不増不減。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
有色心法自相差別。爲除此執。明以眞如本
無染法差別。立有無邊功徳相。非是染相。四
者如經中説。一切世間諸雜染法。皆依如來
藏起。一切法不異眞如。凡愚聞之不解其義。
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爲除此執。
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恒沙數清淨功徳不異
眞如。過恒沙數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本無自
性。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若如來
藏染法相應。而令證會息妄染者。無有是

五者如經中説。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凡
愚聞之不知其義。則謂依如來藏生死有始。
以見始故復謂涅槃有其終盡。爲除此執。明
如來藏無有初際。無明依之生死無始。若言
三界外更有衆生始起者。是外道經中説。非
是佛教。以如來藏無有後際。證此永斷生死
種子。得於涅槃亦無後際。依人我見四種見
生。是故於此安立彼四
法我見者。以二乘鈍根。世尊。但爲説人無我。
彼人便於五蘊生滅畢竟執著。怖畏生死妄
取涅槃。爲除此執。明五蘊法本性不生。不生
故亦無有滅。不滅故本來涅槃。若究竟離分
別執著。則知一切染法淨法皆相待立。是故
當知。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
識非無非有。畢竟皆是不可説相。而有言説
示教之者。皆是如來善巧方便。假以言語引
導衆生。令捨文字入於眞實。若隨言執義増
妄分別。不生實智不得涅槃
分別修行正道相者。謂一切如來得道正因。
一切菩薩發心修習。令現前故。略説發心有
三種相。一信成就發心。二解行發心。三證發
心。信成就發心者。依何位修何行。得信成就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