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唯識論 (No. 1588_ 天親瞿曇般若流支譯 ) in Vol. 00

[First]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588[Nos.1589,1590;cf.No.1591]

唯識論一卷一名破
色心論
  天親菩薩造
  後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唯識無境界 以無塵妄見
    如人目有瞖 見毛月等事
    若但心無塵 離外境妄見
    處時定不定 人及所作事
    處時等諸事 無色等外法
    人夢及餓鬼 依業虚妄見
    如夢中無女 動身失不淨
    獄中種種主 爲彼所逼惱
    畜生生天中 地獄不如是
    以在於天上 不受畜生苦
    若依衆生業 四大如是變
    何故不依業 心如是轉變
    業熏於異法 果云何異處
    善惡熏於心 何故離心説
    説色等諸入 爲可化衆生
    依前人受法 説言有化生
    依彼本心智 識妄取外境
    是故如來説 有内外諸入
    觀虚妄無實 如是入我空
    觀於諸異法 入諸法無我
    彼一非可見 多亦不可見
    和合不可見 是故無塵法
    六塵同時合 塵則有六
    若六唯一處 諸大是一塵
    若微塵不合 彼合何所成
    言微塵無廂 能成則有*廂
    有法方所別 彼不得言一
    影障若非大 則彼二非彼
    若一行不次 取捨亦不同
    差別無量處 微細亦應見
    現見如夢中 見所見不倶
    見時不分別 云何言現見
    先説虚妄見 則依彼虚憶
    見虚妄夢者 未寤則不知
    迭共増上因 彼此心縁合
    無明覆於心 故夢寤果別
    死依於他心 亦有依自心
    及種種因縁 破失自心識
    經説檀拏迦 迦陵摩燈國
    仙人瞋故空 是故心業重
    諸法心爲本 諸法心爲勝
    離心無諸法 唯心身口名
    他心知於境 不如實覺知
    以非離識境 唯佛如實知
    作此唯識論 非我思量義
    諸佛妙境界 福徳施群生
問曰。此初偈者明何等義。答曰。凡作論者
皆有三義。何等爲三。一者立義。二者引證。三
者譬喩。立義者。如偈言。唯識無境界故。引證
者。如偈言。以無塵妄見故。譬喩者。如偈言。
如人目有瞖見毛月等事故。又復有義。如大
乘經中説三界唯心。唯是心者。但有内心無
色香等外諸境界。此云何知。如十地經説。三
界虚妄但是一心作故。心意與識及了別等。
如是四法義一名異。此依相應心説。非依不
相應心説。心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相應
心。二者不相應心。相應心者。所謂一切煩惱
結使受想行等諸心相應。以是故言。心意與
識及了別等義一名異故。不相應心者。所謂
第一義諦常住不變自性清淨心故。言三界
虚妄但是一心作。是故偈言。唯識無境界故。
已明立義。次辯引證。問曰。以何事驗得
知色等外境界無。但有内心能虚妄見前境
界也。答曰。偈言以無塵妄見故。無塵妄見者。
明畢竟無色等境界。但有内心妄生分別。能
見色等外諸境界。已明引證。次顯譬喩。
問曰。若無色等外境界者。爲但有言説。爲亦
有譬況。答曰。偈言如人目有瞖見毛月等事
故。此明何義。譬如人目或有膚瞖熱氣病
等。是故妄見種種諸事。於虚空中覩見毛炎
等見第二月。及以夢幻乾闥婆城。如是等
法實無前事。但虚妄見而有受用色香味等。
外諸境界皆亦如是。無始世來内心倒惑妄
見有用。實無色等外諸境界。問曰。偈言
    若但心無塵 離外境妄見
    處時定不定 人及所作事
此偈明何義。若離色等外諸境界虚妄見者。
以何義故。於有色處眼則見色。餘無色處則
不見色。又復有難。若無色等外諸境界虚妄
見者。以何義故。即彼見處於有色時眼則見
色。於無色時則不見色。又復有難。若無色等
外諸境界虚妄見者。如是則應一切時見。若
不如是應一切時悉皆不見。是故偈言。若但
心無塵離外境妄見處時定不定故。又復有
難。若無色等外諸境界虚妄見者。以何義故。
多人共集同處同時。於有色處則同見色。於
無色處則同不見。又復有難。若無色等外諸
境界虚妄見者。以何義故。眼瞖之人。妄見
日月毛輪蠅等。淨眼之人。則不妄見。又復有
難。若等無有色香味等外諸境界虚妄見者。
以何義故。眼瞖之人。所見日月毛輪蠅等皆
悉無用。淨眼之人。有所見者皆悉有用。又復
有難。若等無有色香味等外諸境界虚妄見
者。以何義故。夢中所見飮食飢飽刀杖毒藥。
如是等事皆悉無用。寤時所見飮食飢飽刀
杖毒藥。如是等事皆悉有用。又復有難。若等
無有色香味等外諸境界虚妄見者。以何義
故。乾闥婆城實無有城而無城用。自餘城者
皆實有城而有城用。以是義故。色香味等外
諸境界皆悉實有。不同瞖夢乾闥婆城等。是
故處時人所作業皆是實有。不同夢等。是故
偈言。處時定不定人及所作事故。答曰。偈言
    處時等諸事 無色等外法
    人夢及餓鬼 依業虚妄見
此偈明何義。汝言。以何義故。於有色處眼則
見色。餘無色處不見色者。此義不然。何以故。
以彼夢中於無色處則見有色於有色處不見
色故。又汝言。以何義故。即彼見處於有色
時眼則見色。若無色時不見色者。汝以何義
故。於彼夢中一處見有聚落城邑及男女等。
或即彼處聚落城邑及男女等皆悉不見。或
時有見。或時不見。非是常見。又汝言。若無
色等外諸境界虚妄見者。如是則應。一切時
見。若不如是應一切時不見者。此義不然。何
以故。有於處時無色香等外諸境界。亦有同
處同時同見。亦有同處同時不見。是故偈言。
人夢及餓鬼依業虚妄見故。此明何義。以汝
向言若無色等外諸境界。云何有時處等見不
見者。此義不成。是虚妄説。何以故。以應離
色等外諸境界。時處等事皆悉成故。又汝言。
以何義故。多人共集同處同時。於有色處則
同見色。於無色處則同不見。又汝言。眼瞖
之人妄見日月毛輪蠅等。淨眼之人不妄見
者。此義不然。何以故。如餓鬼等離色香等外
諸境界。處時人等一切皆成。此義云何。如餓
鬼等。或百同業。或千同業。同見河中皆悉是
膿。或皆見血。或見小便。或見大便。或見流
鐵。或見流水。而兩岸邊多有衆人。執持刀杖
守掌防護不令得飮。此則遠離色聲香等外諸
境界而虚妄見。是故偈言。人夢及餓鬼依業
虚妄見故。又汝言。以何義故。眼瞖之人所
見日月毛輪蠅等皆悉無用。淨眼之人皆悉
有用。夢中所見飮食飢飽刀杖毒藥。如是等
事皆悉無用。寤時所見飮食飢飽刀杖毒藥。
如是等皆悉有用。又汝言。以何義故。乾闥
婆城實無有城而無城用。自餘城者皆實有
城而有城用者。此義不然。何以故。又偈言
    如夢中無女 動身失不淨
    獄中種種主 爲彼所逼惱
此偈明何義。如人夢中實無女人而見女人
與身交會漏失不淨。衆生如是。無始世來。虚
妄受用色香味等外諸境界。皆亦如是實無
而成。以如是等種種譬喩。離色香等外諸境
界。有處時人所作業等四種事成。又復更有
一種譬喩。離色香等外諸境界四種事成。皆
虚妄不實。是故偈言。獄中種種主爲彼所逼
惱故。此明何義。彼四種事離色香等外諸境
界。一切皆成。云何皆成。如地獄中無地獄主。
而地獄衆生依自罪業見地獄主。彼地獄主
與種種苦。而起心見。此是地獄。此是地獄處
此是地獄時。此是夜時此是晝時。此中前時
此中後時。彼是地獄主。我是作罪人。以惡業
故見狗見烏。或見鐵鉤或見兩羊。或見兩山
從兩邊來逼罪人身。或見劍樹罪人上時劍
刃向下罪人下時刃劍向上周匝而有。何以
故。以業同故。同共聚集皆悉同見同受果報。
若業不同。則不同集亦不同見不同受苦。以
是義故。汝言處時定不定人及所作事。應有
色等外諸境界。處時及人所作業等皆是實
者。彼亦虚妄。以是義故。處時及身所作業
等此四種事。唯以一種地獄譬喩皆成虚妄。
應如是知 問曰。地獄中主烏狗羊等。爲
是衆生爲非衆生。答曰。非是衆生
問曰。以何義故非是衆生。答曰以不相應故。
此以何義。有五種義。彼地獄主及烏狗等非
是衆生。何等爲五。一者如地獄中罪衆生等
受種種苦。地獄主等若是衆生。亦應如是受
種種苦。而彼一向不受如是種種苦惱。以是
義故。彼非衆生。二者地獄主等若是衆生。應
迭相殺害。不可分別此是罪人此是主等。而
實不共遞相殺害。可得分別此是罪人此是
獄主。以是義故。彼非衆生。三者地獄主等若
是衆生。形體力等應*遞相殺害。不應偏爲受
罪人畏。而實偏爲罪人所畏。以是義故。彼非
衆生。四者彼地獄地常是熱鐵。地獄主等是
衆生者。不能忍苦。云何能害彼受罪人。而實
能害彼受罪人。以是義故。彼非衆生。五者地
獄主等若是衆生。非受罪人不應於彼地獄
中生。而實生於彼地獄中。以是義故。彼非衆
生此以何義。彼地獄中受苦衆生。造五逆等
諸惡罪業於彼中生。地獄主等不造惡業云
何生彼。以如是等五種義故。名不相應
問曰。若彼主等非是衆生。不作罪業不生彼
者。云何天中得有畜生。此以何義。如彼天中
有種種鳥諸畜生等生在彼處。於地獄中何
故不爾。畜生餓鬼種種雜生令彼爲主。答曰
偈言
    畜生生天中 地獄不如是
    以在於天上 不受畜生苦
此偈明何義。彼畜生等生天上者。彼於天上
器世間中有少分業。是故於彼器世間中受樂
果報。彼地獄主及烏狗等不受諸苦。以是義
故。彼地獄中無有實主及烏狗等。除罪衆生」
問曰。若如是者。地獄衆生依罪業故外四大
等種種轉變。形色力等勝者名主及烏狗等。
云何名爲四大轉變。彼處四大種種轉變。動
手脚等及口言説。令受罪人生於驚怖。如有
兩羊從兩邊來共殺害彼地獄衆生。見有諸
山或來或去殺害衆生。見鐵樹林見棘林等。
罪人上時樹刺向下。罪人下時樹刺向上。以
是義故。不得説言唯有内心無外境界。答曰。
偈言
    若依衆生業 四大如是變
    何故不依業 心如是轉變
此偈明何義。汝向言依罪人業。外四大等如
是轉變。何故不言依彼衆生罪業力故内自
心識如是轉變。而心虚妄分別説言外四大
等如是轉變。又偈言
    業熏於異法 果云何異處
    善惡熏於心 何故離心説
此偈明何義。以汝虚妄分別説言。依彼衆生
罪業力故。外四大等如是轉變。生彼罪人種
種怖等。以何義故。不如是説。依彼衆生罪業
力故。内自心識如是轉變。是故偈言。業熏於
異法果云何異處故。此以何義。彼地獄中。受
苦衆生所有罪業。依本心作還在心中。不離
於心。以是義故。惡業熏心還應心中受苦果
報。何以故。以善惡業熏於心識。而不熏彼外
四大等。以四大中無所熏事。云何虚妄分別
説言四大轉變。於四大中受苦果報。是故
偈言
    善惡熏於心 何故離心説
問曰。如汝向説。何故不言依彼衆生罪業力
故内自心識如是轉變。而心虚妄分別説言
外四大等如是轉變者。此以何義。以有阿含
證驗知故。言阿含者。謂佛如來所説言教。此
以何義。若但心識虚妄分別見外境界。不從
色等外境界生眼識等者。以何義故。如來經
中説眼色等十二種入。以如來説十二入故
明知應有色香味等外境界也。答曰。偈言
    説色等諸入 爲可化衆生
    依前人受法 説言有化生
此偈有何義。以汝向言。以有阿含證驗知
故。色香味等十二入外諸境界皆悉是有。若
如是者。彼所引經義則不然。何以故。以復
有餘修多羅中如來依彼心業相續不斷不
絶。是故説有化生衆生又復有餘修多羅中
説言。無我無衆生無壽者。唯因縁和合有
諸法生。是故偈言。依前人受法説言有化生
故。如來如是。説色等入。爲令前人得受法故。
以彼前人未解因縁諸法體空。非謂實有色
香味等外諸境界。是故偈言。説色等諸入爲
可化衆生故 問曰。若實無有色等入者。
以何義故。如來經中作如是説。答曰。偈言
    依彼本心智 識妄取外境
    是故如來説 有内外諸入
此偈明何義。唯是内心虚妄分別。見有色等
外諸境界。此依無始心意識等種子轉變。虚
妄見彼色香味等外諸境界。是故如來依此
虚妄二種法故。作如是説。何者爲二。一者本
識種子。二者虚妄外境界等。依此二法。如來
説有眼色等入。如是次第乃至身觸。以虚妄
心依無始來心意識等種子轉變。虚妄見彼
色香味等外諸境界。是故如來依此虚妄二
種法故。作如是説。何者爲二。一者本識種子。
二者虚妄外境界等。依此二法。如來説有身
觸等入。如是次第。是故偈言。依彼本心智識
妄取外境。是故如來。説有内外諸入故
問曰。若依如是義。説有何功徳利益。答曰。
偈言
    觀虚妄無實 如是入我空
    觀於諸異法 入諸法無我
此偈明何義。爲令聲聞解知因彼六根六塵
生六種識。眼識見色。乃至身識覺觸。無有一
法是實見者。乃至無有一法是實覺者。爲
令可化諸衆生等作是觀察入人無我空。是
故偈言。觀虚妄無實如是入我空故。觀於諸
異法入諸法無我者。此下半偈復明何義。觀
於諸異法者。菩薩觀察唯有内識。云何觀
察。謂菩薩觀無外六塵唯有内識。虚妄見有
内外根塵。而實無有色等外塵一法可見。乃
至實無一觸可覺。如是觀察。得入因縁諸法
體空。問曰。若一切法畢竟無者。何故向
言。唯有識等。若爾彼識等。亦應是無。何故
説言唯有内識。答曰。我不説言一切諸法皆
畢竟無。如是則入諸法無我 問曰。若爾云
何入法無我。答曰。爲遮虚妄法故。遮虚妄法
者。以諸外道一切凡夫虚妄分別。實有色等一
切法體。爲欲遮彼虚妄分別故。説色等一切
諸法畢竟空無。非無言處皆悉空無。無言處
者。所謂諸佛如來行處。如是唯有眞識更無
餘識。不能如是分別觀察入於識空。如是依
識説入一切諸法無我。非謂一向謗眞識我。
説言無有佛性實識 問曰。如汝向言。唯
有内識無外境界。若爾内識爲可取爲不可
取。若可取者。同色香等外諸境界。若不可
取者。則是無法。云何説言。唯有内識無外境
界。答曰。如來方便漸令衆生得入我空及法
空故説有内識。而實無有内識可取。若不如
是。則不得説我空法空。以是義故虚妄分別。
此心知彼心。彼心知此心 問曰。又復有
難。云何得知。諸佛如來依此義故。説有色等
一切諸入。而非實有色等諸入。又以識等能
取境界。以是義故。不得説言無色等入。答曰。
偈言
    彼一非可見 多亦不可見
    和合不可見 是故無塵法
此偈明何義。汝向説言。色等諸入皆是實有。
何以故。以識能取外境界者。此義不然。何以
故。有三義故無色等入。何等爲三。一者爲實
有一微塵。如彼外道衞世師等虚妄分別。離
於頭目身分等外。實有神我。微塵亦爾。離色
香等實有不耶。二者爲實有多微塵差別。可
見不耶。三者爲多微塵和合。可見不耶。此明
何義。若實有彼一微塵者。則不可見。如彼外
道衞世師等虚妄分別。離於頭目身分等外。
有一神我不可得見。微塵亦爾。離色香等不
可得見。是故無一實塵可見。是故偈言。彼一
非可見故。若實有多微塵差別者。應一一微
塵歴然可見。而不可見。以是義故多塵差別
亦不可見。是故偈言。多亦不可見故。若多微
塵和合可見者。此亦不然。何以故。以一微塵
實無有物故。云何和合。是故不成。是故偈
言。和合不可見是故無塵法故。問曰。云何不
成。答曰。偈言
    六塵同時合 塵則有六*廂
    若六唯一處 諸大是一塵
此偈明何義。若諸微塵從六方來六塵和合。
若如是者塵有六方。若有六方則有六*廂。又
若微塵有六處所者不容餘塵。是故偈言。六
塵同時合塵則有六*廂故。若六微塵唯一處
者。一微塵處有六微塵。若如是者。六塵一處。
若一處者則六微塵不可得見。何以故。彼此
微塵無差別故。若如是者。一切麁物山河等
事亦不可見。是故偈言。若六唯一處諸大是
一塵故。一塵者無物如向前答。一多和合不
可得見故。罽賓國毘婆沙問曰。我無如是過
失。何以故。以我微塵無六方*廂。以離色香
味觸而與麁物和合成四大等一切麁物。答
曰。偈言
    若微塵不合 彼合何所成
    言微塵無*廂 能成則有*廂
此偈明何義。爲微塵和合成四大等。爲離微
塵別成四大。此明何義。若以微塵成四大者。
不得説言微塵無*廂不相和合。若離微塵成
四大者。彼四大是誰家四大。若如是者。不得
説言微塵無六*廂。是故偈言。若微塵不合
彼合何所成故。此明何義。若彼微塵不相和
合成四大者。不得説言塵無六*廂與麁物合
成四大等。汝言與麁物合成四大者。但有言
説都無實事。是故微塵不成一物。若彼微塵
不成一物。説言成彼四大等物。悉皆虚妄。是
故偈言。微塵無六*廂能成則有相故。又偈

    有法方所別 彼不得言一
    影障若非大 則彼二非彼
此偈明何義。汝向説言微塵和合。此義不
然。何以故。偈言有法方所別彼不得言一故。
有法方所別者。東方所有微塵方處。異於西
方微塵方處。西方所有微塵方處。異於東方
微塵方處。如是乃至上方下方微塵方處皆亦
如是。若微塵體如是差別。云何言一。是故
偈言。有法方所別彼不得言一故。影障若非
大者。此明何義。若一一微塵無方處者。以
何義故。東方日出西方有影。日在西方東方
有影。若微塵無東西方相。以何義故。日照一
廂不照餘*廂。是故微塵不成諸大。是故偈
言。影障若非大故。則彼二非。彼者何者爲
二。一光照處。二影障處。此明何義。若彼微塵
不障此塵。則不得言塵有方所。何以故。以微
塵無方所分處十方差別。以彼東方微塵來
者。不能障於西方微塵。西方微塵亦不能障
於東方微塵。若彼此塵不相障者。則一切塵
聚在一處。若一切塵聚在一處者。是則無處。
以是義故。一切四大皆是微塵。皆微塵者。則
不可見。如向所説。問曰。何故不説四大
影障。乃言微塵有影障耶。答曰。我還問汝。爲
離微塵別有四大。但説四大有影障耶。問曰。
難者釋云。不離微塵而有影障。答曰。不離微
塵有四大者。則非四大有影障也。以何義故。
不言微塵自有影障非四大等有影障耶
問曰。爲是微塵有影障。爲是四大有影障耶。
且置是事不須分別。而色等入相不全令無。
答曰。我還問汝。以何等法是諸入相 問
曰。難者釋言。眼等境界青黄赤白。如是等法
此是諸入相。答曰。我意正爲思惟此事欲益
衆生。何故眼等内入取青黄等外諸境界。爲
是一物爲是多物。若是多物向已説多不可
得見。若是一物亦不可取。偈言
    若一行不次 取捨亦不同
    差別無量處 微細亦應見
此偈明何義。若純一青物不雜黄等。若人分
別眼境界者。行於地中不得説言有次第行。
是故偈言。若一行不次故。此句明何義。若純
一青是一物者。擧一足時即應遍躡一切青
處。以不遍躡是故非一。取捨亦不同者。此句
明何義。若純一青物者。擧足歩時。何故唯當
足所躡處足未躡處及歩中間所有空處。以
何義故。不一時躡而有到處。有不到處。又若
一物。則不得言足躡此處不攝彼處。是故偈
言。取捨亦不同故。差別無量處者。此句明何
義。若純青一段是一物者。以何義故。有多差
別。象馬車等不共一處。若是一者。白象住處
亦應有馬住。若爾不應有象馬等住處差別。
又若一者以何義故。象所到處馬等不到。又
若一者。象馬中間何故有空。是故偈言。差別
無量處故。微細亦應見者。此句明何義。若
彼青等是一物者。於彼水等諸青物中。有青
色等麁細諸虫。以何義故。但見麁虫不見細
虫。是故偈言。微細亦應見故 問曰。以何
義故。意識思惟彼青黄等。答曰。以汝向言虚
妄分別諸入等相青等境界以爲實有。是故
我觀微塵差別。而彼微塵不成一物。不成
故色等境界眼等不取。是故成我。唯有内識
無外境界。問曰。依信説有。信者有四種。一
者現見。二者比知。三者譬喩。四者阿含。此諸
信中現信最勝。若無色等外境界者。云何世
人言我現見此青等物。答曰。偈言
    現見如夢中 見所見不倶
    見時不分別 云何言現見
此偈明何義。我已先説夢見虚妄。諸凡夫人
煩惱夢中有所見事皆亦如是。是故偈言。現
見如夢中故。見所見不倶者。此句明何義。如
現見色不知色義。此明何義如彼現見青色
等時。作如是念。我雖現見青黄色等。彼時不
見青色等義。何以故。以於後時意識分別然
後了知。意識分別時無眼等識。以眼等識於
先滅故。云何説言。我現見彼青黄色等。於佛
法中無如是義。何以故。以一切法念念不住
故。以見色時。無彼意識及以境界。意識起時。
無彼眼識及以境界。以是義故。不得説言於
四信中現信最勝。是故偈言。見所見不倶見
時不分別云何言現見故 問曰。此義不
然。何以故。以凡所見外境界者。先眼識見。
後時意識憶念了知。是故必有色香味等外
諸境界。以是義故。不得言無彼外境界。何以
故。以見青等外諸境界。名爲現見青等境界。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汝向説言。先眼識
見。後時意識憶念了知。此義不成。何以故。我
已先説。内自心識虚妄分別有外境界。而無
色等外諸境界。向説眼識虚妄分別。如説夢
中一切所見。依彼前時虚妄分別。後時意識
思惟憶念。此以何義。依彼前時虚妄分別色
等境界。虚妄眼識起心相應。虚妄意識虚妄
分別。作是思惟。我分別知青等境界故。不
得言眼見境界意識分別。以是義故。眼識見
色後時憶念。此義不成 問曰。如夢見色
虚妄憶念。寤時亦爾虚妄分別。若如是者以
何義故。世人見夢皆知虚妄。寤時所見皆不
虚妄。是故寤時所見色等。不同夢時虚妄所
見。答曰偈言
    先説虚妄見 則依彼虚憶
    見虚妄夢者 未寤則不知
此偈明何義。汝向説言。如夢見色皆是虚妄。
寤時所見皆不如是。此比決者義不相應。何
以故。以夢見者當未寤時皆謂爲實。及至寤
時方知虚妄。是故偈言。見虚妄夢者未寤則
不知故。如是世間諸凡夫人。爲無始來虚妄
顛倒分別集熏無明睡夢。夢中不實虚妄分
別。見外境界謂以爲實。以夢寤者見彼境界
皆是虚妄。此以何義。以得出世對治實智無
有分別。如實覺知一切世間色等外法皆是
虚妄。依彼出世清淨實智。便得世間及出世
間勝智現前。如實知見一切境界皆悉虚妄。
如是義者與夢不異。問曰。若但自心如是轉
變。虚妄分別見外境界。彼無實者。以何義
故。遇善知識聞説善法。値惡知識聞説惡法。
若無一切外境界者。彼云何説。若不説者云
何得聞。若不聞者此云何成。答曰。偈言
    迭共増上因 彼此心縁合
    無明覆於心 故夢寤果別
此偈明何義。一切衆生虚妄分別思惟憶念
彼説我聞。依彼前人説者意識。於此聽人聞
者意識。起如是心。彼説我聞。而實無有彼前
境界。是故偈言迭共増上因彼此心縁合故。
問曰。若如夢中虚妄心識無實境界。寤亦爾
者。以何義故。夢中寤中行善惡法愛與不愛
果報不等。答曰。偈言無明覆於心故夢
寤果別故。此明何義我已先説。唯有内心無
外境界。以夢寤心差別不同。是故不依外境
界等。成就善業不善業故。問曰。若彼三界唯
是内心。無有身口外境界者。以何義故。屠獵
師等殺害猪羊及牛馬等。若彼非是屠獵師
殺害猪羊牛馬等者。以何義故。屠獵師等
得殺生罪。是故應有外色香等身口境界。答
曰。偈言
    死依於他心 亦有依自心
    依種種因縁 破失自心識
此偈明何義。如人依鬼毘舍闍等是故失心。
或依自心是故失心。或有憶念愛不愛事是
故失心。或有夢見鬼著失心。或有聖人神通
轉變前人失心。如經中説。大迦旃延比丘。令
娑羅那王見惡夢等。又毘尼中有一比丘。夜
蹈瓜皮謂殺蝦蟇死入惡道。是故偈言。依種
種因縁破失自心識故。死依於他心亦有依
自心者。此云何知。以依仙人瞋心瞋毘摩質
多羅阿修羅王故殺餘衆生。此依他心他衆
生心。虚妄分別命根謝滅。以彼身命相續斷
絶。應如是知。又偈言
    經説檀拏迦 迦陵摩燈國
    仙人瞋故空 是故心業重
此偈明何義。若有死者不依他心不依自心。
若如是者。以何義故。如來欲成心業爲重。是
故經中問優波離長者言。長者。汝頗曾聞。以
何因縁檀挐迦國。迦陵迦國。摩燈伽國。曠
野空寂無有衆生及草木等。優波離長者白
佛言。瞿曇。我昔曾聞。依仙人瞋心。殺害如是
無量衆生。是故得知唯有意業。若不爾者。如
來何故於諸經中作如是説。是故偈言。經説
檀*拏迦迦陵摩燈國仙人瞋故空故。問
曰。依仙人瞋心。信仙人鬼殺害如是三國衆
生。非依仙人瞋心而死。答曰。如來於汝外
道經中。問久學尼乾子言。於三業中何
爲重。久學尼乾子答如來言。身業爲重。佛言
尼乾子。此彼城中所有衆生爲多爲少。久學
外道言。無量無邊不可數知。佛言。尼乾子。若
有惡人欲殺害此諸衆生者。幾日可殺。尼乾
子言。非是一年二年可殺。佛告久學尼乾子
言。摩燈伽等三國衆生。汝頗曾聞云何而死。
爲身業殺爲意業殺。尼乾子言。瞿曇。我昔曾
聞。仙人瞋心以意業殺爾數衆生。佛言。尼乾
子。若如是者。云何而言身業爲重。尼乾子言。
如是如是。我不審諦謬聞而説。以是義故證
成我義。三界唯心無身口業。此以何義。如世
人言。賊燒山林聚落城邑不言火燒。此義亦
爾。唯依心故善惡業成。以是義故。經中偈

    諸法心爲本 諸法心爲勝
    離心無諸法 唯心身口名
唯心身口名者。但有心識無身口業。身口業
者但有名字。實是意業身口名説。聞曰。若但
有心無外境界。此義不然。何以故。他心智
者。觀察他心他衆生心。是外境界。云何説言
無外境界。又復有難。他心智者。爲實知心爲
不實知。若不知者。云何説言知於他心。若實
知者。云何説言無外境界。答曰。偈言
    他心知於境 不如實覺知
    以非離識境 唯佛如實知
此偈明何義。他心智者不如實知。何以故。以
自内心虚妄分別。以爲他心不能了知。何以
故。以自心意意識雜故。是故偈言。他心知於
境不如實覺知以非離識境故。問曰。爲
一切聖人皆不能知他衆生心。爲有知者。
答曰。偈言。唯佛如實知故。此明何義。如彼佛
地如實果體無言語處勝妙境界。唯佛能知
餘人不知。以彼世間他心智者於彼二法不
如實知。以彼能取可取境界虚妄分別故。彼
世間人虚妄分別此唯是識。無量無邊甚深
境界。非是心識可測量故。偈言
    作此唯識論 非我思量義
    諸佛妙境界 福徳施群生
此偈明何義。此是諸佛甚深境界。非是我等
思量所知。何以故。以彼非是心意意識思量
境界故。若如是者。是誰境界。偈言諸佛妙境
界故。此明何義。唯諸佛如來。以一切種智。於
一切所知境界。皆如實而知故
唯識論一卷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