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
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二
如是別釋佛十力已。今當總辨。嗢拕南

    自性與分別 不共亦平等
    作業及次第 差別最爲後
如是所説如來十力所有自性應當了知。所
有分別應當了知。所有不共應當了知。所有
平等應當了知。所有作業應當了知。所有次
第應當了知。所有差別應當了知。由是七
相應知如來十力略義
云何如來十力自性。謂總五根爲其自性。
由慧勝故且説十力慧爲自性。所以但
言處非處智力。不言信力不言餘力。如
處非處智力如是。餘力當知亦爾。是名如
來十力自性
云何如來十力分別。謂若略説由三分別
當知無量。一者由時分分別。謂於墮在過
去未來及現在世一切所知。隨悟入故。二者
由品類分別。謂於一一諸有爲事自相共相
一切行相。隨悟入故。三者由相續分別。謂
於十方一切有情界各各差別一切相續一
切事義。隨悟入故。即由如是三種。分別如
來十力。當知無量。是名如來十力分別
云何如來十力不共。謂唯如來有此十力。不
共一切聲聞獨覺。是名如來十力不共
云何如來十力平等。謂此十力一切如來悉
皆平等具足成就。故説平等無有差別。若
就如來多所安住。是則如來如是十力展轉
差別。謂餘如來多住餘力。其餘如來復住餘
力。是名如來十力平等
云何如來十力作業。謂如來所有處非處智
力。於諸因中如實知因。於諸果中如實
知果。及能降伏無因惡因種種諍論一切沙
門婆羅門等。如來所有自業智力。於自所
作受用果業如實了知。及能降伏施福移轉
種種諍論一切沙門婆羅門等。如來所有靜
慮解脱等持等至智力。能現三種神變。無
到教授所化有情。及能降伏安住種種相
違異品怨害諍論一切沙門婆羅門等。如來
所有根勝劣智力。於諸有情軟中上根部分
差別。如實了知。及能於彼如應如宜爲説
正法。如來所有種種勝解智力。於諸有情軟
中上品淨與不淨勝解差別如實了知。其
淨勝解令漸増長。不淨勝解令漸捨離。如
來所有種種界智力。於諸有情劣中妙界部
分差別。如實了知。於諸有情能如其根如
其意樂如其隨眠。依於彼彼趣入門中。無
倒教授如應安立。此中如來爲諸聲聞。依
於彼彼趣入門中與正教授。如聲聞地。盡
一切種無間宣説顯發辯了施設開示。云何
如來教授一切始業初業等持資糧攝受安
住欲住其心諸菩薩衆。令心得住。謂諸如
來爲無諂曲恭敬愛重等持資糧始業初業
諸菩薩衆。最初施設無倒教授。如是告言。
善男子來。汝當安處遠離臥具獨一無二於
内寂靜如理思惟。汝之父母所爲立名。或
汝親教軌範師等所爲立名。如是思惟。我
今爲有離六處法自性眞實。或内或外或兩
中間。於此有中如是名想施設假立言説
轉耶。汝既如是正思惟已。當於此法都無
所得。唯當如是如實了知但於客法有
客想轉。汝善男子。若於爾時於自己名。
唯有客想已生已得。復應在内如理思惟。
於汝眼中所有制立眼名。眼想眼假施設。
如是思惟。我此眼中唯二可得。謂此制立
眼名。眼想眼假施設。及此唯事於中假立
名想施設。除此無有若過若増。於此眼
中所有制立眼名。眼想眼假施設。且非是
眼此唯有事。於中假立眼名想等。當知自
性亦非是眼。何以故。非於此中遠離所立
眼名眼想眼假施設。少有眼覺而能轉故。
若有此事體是眞實。稱名所説不應於中
更待眼名方有如是眼覺而轉。唯應自性
不由聽聞。不由分別。彼所立名但於此
事有眼覺轉。然無如是不待名言覺轉
可得。是故此中唯於客法。而有其客眼名
眼想眼假施設。汝既如是於其内眼如理
思惟。復於眼想唯有客想當生當得。如
於其眼。如是於耳鼻舌身等。廣説乃至見
聞覺知已得已求。若已作意隨尋隨伺。以
要言之。普於一切諸法想中。唯有客想當
生當得。如是汝於自己身中所有假想。能
盡除遣勤加行道當正攝受。廣説乃至一切
法中所有假想。能盡除遣勤加行道當正攝
受。汝由如是一切所知善觀察覺。普於一
切諸法想中起唯客想。於一切法所有一切
戲論之想。數數除遣。以無分別無相之心唯
取義轉。於此事中多修習住。汝若如是。當
依如來妙智清淨等持種性。獲得無倒心
一境性。如是汝等若於不淨作意思惟。於
此作意勿當捨離。若於慈愍。若於縁性縁
起。若於界差別。若於阿那波那念。若於初
靜慮。廣説乃至若於非想非非想處無量菩
薩靜慮神通等持等至。作意思惟。於此作意
勿當捨離。汝若如是修此菩薩無倒作意。
漸次乃至當得無上正等菩提究竟出離。當
知是名一切菩薩遍趣正行。過去如來亦爲
始業諸菩薩衆。已正施設如是教授。未來如
來亦爲始業諸菩薩衆。當正施設如是教授。
現在如來亦爲始業諸菩薩衆。現正施設如
是教授。諸聲聞等於此作意勤修習時。亦
能速疾得勝通慧。若能於此無倒作意如
實通達。便能獲得諸法現觀。如來所有遍趣
行智力。於一切苦能出離行。不出離行。
如實了知。及令捨離不出離行。能正授與
能出離行。如來所有宿住隨念智力。於其前
際本事本生數數念已。爲令所化諸有情類
心生厭離心生淨信。正爲宣説。及能降伏
著常論一切沙門婆羅門等。如來所有
死生智力。於諸弟子過往遷謝當所受生。能
正記&T040879;。及能降伏執*著斷論一切沙門婆
羅門等。如來所有漏盡智力。於自解脱無
惑無疑。及能降伏於阿羅漢起増上慢一
切沙門婆羅門等。是名如來十力作業
云何如來十力次第。謂諸如來於其無上正
等菩提初證得時。即便頓得一切十力。頓證
得已後時次第方現在前。謂諸如來初成佛
時。先起處非處智力。觀察諸法建立一切無
倒因果。既觀察已次起自業智力。若有希求
即於欲界同分界中可愛殊勝異熟果者。方
便爲説令其遠離諸不善業。令其現行所
有善業。次起靜慮解脱等持等至智力。若諸
有情希求世間離欲法者。與其教授令彼
趣向世間離欲。令彼獲得如實之道。次起
所餘如來七力。若諸有情希求出世離欲
法者。如應爲説趣出世間離欲之道。謂於
此中先起根勝劣智力。如實觀察希求出
世離欲者根。次起種種勝解智力。如實觀
察彼根爲先所有意樂。次起種種界智力。如
實觀察意樂爲先所有隨眠。如是了知彼
根意樂及隨眠已。次起遍趣行智力。如其
所應令於所縁趣入門中而得趣入。次起
宿住隨念智力及死生智力。彼由如應所縁
趣入門加行。攝住心已淨修行已。爲説中
道。令其遠離薩迦耶見以爲根本常斷
邊執。爲令永斷一切煩惱。從此後起漏盡
智力。若有如是正修方便奢摩他力之所任
持。雖未永斷一切煩惱。而由獲得不現
行故起不作。作増上慢者。令其捨離此増
上慢。是名十力一門次第。復有異門十力次
第。謂諸如來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初證得時。
最初發起處非處智力。令現在前。普於一
切縁生法中。觀察最勝妙法住智。即依如
是妙法住智。次起自業智力。觀在家分。由
彼彼業種種差別。依在家分曾當現時修
證差別。如是觀察在家分已。次起靜慮解
脱等持等至智力。觀出家分。謂於如是出
家分中。爲有能説出苦離苦正道者耶。
爲無有耶。如是觀已正知都無。觀諸世間
無有救護無所歸依。由大悲故以其佛
眼如實觀照一切世間。既觀照已次起根
勝劣智力。現前了知住在世間種種有情
生在世間長在世間。或有鈍根或有中根
或有利根。現前知已便於説法其心趣入。
次後如前一切所餘種種勝解智力等事次
第。應知是第二門十力次第。復有異門十
力次第。謂諸如來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初證
得時。最初發起處非處智力。令現在前。觀
察一切縁生法界。次起自業智力。即於如
是縁生法中。觀察假立有情名想諸有情界。
如是有情自造如是色類諸業。還受如是
色類諸果。如實觀察如是法界有情界已。
次起靜慮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即爲如是諸
有情類解脱苦故。示現三種無倒神變而
教授之。既教授已次起餘力。如前次第知
根等已。於其正道令趣入已。然後方便令
彼有情解脱衆苦。是第三門十力次第
云何如來十力差別。謂此十力展轉相望。
有差別亦無差別。處非處智力等與自業
智力等。有何差別。若正了知善不善業能
感所有愛非愛果。當知此由處非處智力
故。若正了知諸有能造善不善業。即彼能受
愛非愛果而非所餘。當知此由自業智力
故。若正了知諸有能修靜慮解脱等持等至。
即彼能入靜慮等定而非所餘。當知此由自
業智力故。若正了知即依如是靜慮等定。
現三神變無倒教授所化有情。當知此由
靜慮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故。若正照取信等
倶生相應之心。當知此由靜慮解脱等持等
至智力故。若正分別即彼諸根軟中上品種
種差別。當知此由根勝劣智力故。若正照
取諸根爲先彼彼法中種種意樂。當知此由
根勝劣智力故。若正分別即彼意樂種種差
別。當知此由種種勝解智力故。即彼意樂
當知分別略有六種。一者不出離意樂。謂
於各別大自在天那羅延天梵世間等。起信
解者所有意樂。二者出離意樂。謂於三乘
起信解者所有意樂。三者遠清淨意樂。謂
安住下品中品成熟者所有意樂。四者近清
淨意樂。謂安住上品成熟者所有意樂。五者
即於現法得涅槃意樂。謂由聲聞乘所得涅
槃起信解者所有意樂。六者於當來世得
涅槃意樂。謂由大乘所得涅槃起信解者
所有意樂。若正照取勝解所起相似種子。當
知此由種種勝解智力故。若正照取即彼
種子差別。分別無量品類。當知此由種種
界智力故。又即彼界當知分別略有四種。
一者本性住種子。二者先習起種子。三者可
修治種子。謂有般涅槃法者所有種子。四者
不可修治種子。謂無般涅槃法者所有種子。
若正了知如界種類行跡趣入。當知此由
種種界智力故。若正分別即彼行跡一切品
類。如是行跡能令離染。如是行跡能令
畢竟清淨。如是行跡能令不畢竟清淨。當
知此由遍趣行智力故。若如實知前際隨
念一切趣因前際倶行。當知此由遍趣行智
力故。若正了知如前分別種種隨順八言
説句六種略行。當知此由宿住隨念智力
故。若正了知依於前際有情死生。當知此
由宿住隨念智力故。若正觀見後際種種有
情死生。當知此由死生智力故。若正了知
於自事義未得究竟。有情後際受生相續。
當知此由死生智力故。若正了知於自事
義已得究竟心善解脱於現法中證得涅
槃。當知此由漏盡智力故。當知是名如來
十力展轉相望亦有差別亦無差別
如來所有四無畏文。如契經説應知其相。
謂諸如來於其四處。在大衆中而自稱歎。
謂所知障永解脱故。於一切種一切法中。現
等正覺不共聲聞。是第一處。諸煩惱障永
解脱故。證得漏盡共諸聲聞。是第二處。爲
求解脱諸有情類超過衆苦。説出離道。是
第三處。即於能出道得爲礙。説諸障法應
當遠離。是第四處。如來既於如是四處。如
其實義自稱歎已。次後他於自所稱歎前之
二處所有相違身語意業而興謗難。復於
後二自稱歎處所有相違前後乖反墮非理
相而興謗難。謂於世間有眼見者無
*眼見者。有他心智者無他心智者。如來
於此自稱歎處能爲對治諸謗難中。都不
見有如實因相。由是因縁於此四處能
自了知。坦然無畏心無怯劣。無所疑慮都
無驚懼。又佛大師唯有爾所正應稱歎。謂
自利行及利他行倶善圓滿。當知此中前二
稱歎自利行滿。後二稱歎利他行滿。此中如
來若自稱歎。於一切法現等覺故成正等
覺。當知正爲等趣大乘諸菩薩故。若自稱
歎一切漏盡。當知正爲等趣聲聞及獨覺
乘諸有情故。若復稱歎能出離道及諸障
法。當知倶爲等趣諸乘諸有情故。如是如
來所説經句。謂我爲諸菩薩聲聞説出離
道。乃至廣説。諸結集者。於所結集聲聞藏
中。除菩薩言。於所結集菩薩藏中。但唯誦
此菩薩之言。如來所有三念住文。如契經説
應知其相。謂諸如來於其長夜有如是欲。
如何當令諸有情類於我善説法毘柰耶無
倒行中。如實隨住。如是長夜欲樂法主化
御衆時。若所希欲或遂不遂不生雜染。
由三念住略所顯故。此三念住復由三衆差
別建立。云何三衆。若彼一切一向正行。是第
一衆。若彼一切一向邪行。是第二衆。若彼衆
中一分正行一分邪行。是第三衆
如來所有三不護文。如契經説應知其相。
謂諸如來以要言之。於一切種鄙惡所作覆
藏永斷。由三不護之所顯示。諸阿羅漢由
忘念故。於時時間片有無記鄙惡所作。如
來於此一切。一切皆無所有。是故如來於
諸弟子如所立要即如自性。切切誡勗顯
顯呵擯。時復現行率爾敦逼。於諸弟子無
所防慮。所謂勿彼共住多時。知我所行三
業不淨。因於前事意懷不悦。由斯不順乃
事乖違。或面譏我或向他説
當知如來所有大悲一切種相。皆悉如前供
養親近無量品説。當知如是如來大悲無量
無上
云何如來無忘失法。謂諸如來常隨記念。若
事若處若如若時有所爲作。如來即於此事
此處此如此時。皆正隨念。是名如來無忘失
法。所謂如來普於一切所作事業。普於一切
方處差別。普於一切所作方便。普於一切
時分差別。念無忘失常住正念。當知是名
無忘失法
云何如來永害習氣。謂諸如來或於動轉或
於瞻視。或於言論或於安住。似有煩惱
所起作業多不現行。是名如來永害習氣。
諸阿羅漢雖斷煩惱。而於動轉瞻視言論及
安住中。而有種種似有煩惱所起作業
云何如來一切種妙智。謂諸如來以要言之。
於三聚法現等正覺。何等爲三。一者能引
有義聚法。二者能引無義聚法。三者非能引
有義聚法非能引無義聚法。當知此中若諸
如來或於能引無義聚法。或於非能引有義
聚法非能引無義聚法。總於如是一切法中。
無顛倒智。是名如來一切種智。若諸如來
於其能引有義聚法一切法中。無顛倒智。
當知是名如來妙智。即於此中若一切種
智若妙智。總合爲一。名一切種妙智
如是一切。總名如來百四十種不共佛法。即
於此中諸相隨好。在菩薩位最後有中。皆
已證得極善清淨。若時菩薩坐菩提座住最
後有。於菩薩道菩提資糧極善圓滿。爾時無
師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得一刹那名無障
礙智三摩地。是其菩薩學道所攝金剛喩定。
從此無間第二刹那。頓得其餘不共佛法。謂
如來十力爲初。一切種妙智爲後。皆極清淨
悉爲無上。由得此故普於一切所知境界。
無滯無障。最極清淨無垢智轉依。暫發悟
思惟圓滿意車圓滿。超過一切菩薩行菩薩
地。證入一切如來行如來地。一切在肉所
知障品所有麁重無餘斷故。得勝轉依。如
是轉依最爲無上。其餘一切乃至最上成滿
住中菩薩轉依。當知有上
問一切安住到究竟地菩薩智等。如來智等。
云何應知此二差別。答如明眼人隔於輕
縠覩衆色像。一切安住到究竟地菩薩妙
智。於一切境當知亦爾。如明眼人無所障
隔覩衆色像。如來妙智於一切境當知亦
爾。如畫事業圓布衆彩唯妙色未淨
修治。到究竟地菩薩妙智。當知亦爾。如畫
事業圓布衆*彩最後妙色已淨修治。如來
妙智當知亦爾。如明眼人於微闇中覩見
衆色。到究竟地菩薩妙智當知亦爾。如明眼
人離一切闇覩見衆色。如來妙智當知亦
爾。如明眼人遠覩衆色。到究竟地菩薩妙智
當知亦爾。如明眼人近覩衆色。如來妙智
當知亦爾。如輕醫眼觀視衆色。到究竟地
菩薩妙智當知亦爾。如極淨眼觀視衆色。
如來妙智當知亦爾。如處胎身。到究竟地
諸菩薩身當知亦爾。如出胎身。諸如來身
當知亦爾。如阿羅漢夢中心行。到究竟地菩
薩心行當知亦爾。如阿羅漢覺時心行。如來
心行當知亦爾。如昧燈體。到究竟地菩薩
智體當知亦爾。如明燈體。如來智體當知
亦爾。是故當知一切安住到究竟地諸菩薩
衆。與諸如來妙智。身心有大差別
如是如來證菩提已。遍於十方一切佛土。
普能施作一切佛事。云何名爲一切佛事。謂
諸如來如來事業如來所作。略有十種。如是
一一如來事業如來所作。能成無量利有情
事。此外無有若過若増。何等爲十。謂諸如
來最初自現大丈夫身。欲令有情心發淨
信。大丈夫身於生淨信爲最勝故。是名如
來第一作事。如是作事。諸相隨好所能成
辦。又諸如來普爲一切有情之類。起一切種
教授加行。是名如來第二作事。如是作事。
四一切種清淨所能成辦。又諸如來能作
一切利有情事。能斷一切所生疑惑。是名
如來第三作事。如是作事。如來十力所能成
辦。由前所説如來十力。於能成辦一切有
情一切義利。有堪能故。又於如來所證十
力所興問難。唯有如來能知能見能解能
了。唯有如來於彼問難能正答故。又諸如
來普能降伏一切他論。普能成立一切自論。
是名如來第四作事。如是作事。四無所畏
所能成辦。又諸如來所化有情。於佛教勅
若正安住不正安住。如來於彼心無雜染。
是名如來第五作事。如是作事。三種念住
所能成辦。又諸如來如自所言即如是作。
是名如來第六作事。如是作事。三種不護
所能成辦。又諸如來常以佛眼於晝夜分
遍觀世間。是名如來第七作事。如是作事。
如來大悲所能成辦。又諸如來頓於一切一
切作事皆無退捨。是名如來第八作事。如
是作事無忘失法所能成辦。又諸如來所行
儀軌。如實隨轉無越作用。是名如來第九
作事。如是作事。永害習氣所能成辦。又諸
如來於其能引無義聚法。於不能引有義
聚法亦不能引無義聚法。簡擇捨離。於其
能引有義聚法。爲衆宣説開示顯發。是名
如來第十作事。如是作事。一切種妙智所能
成辦。如是如來由前所説百四十種不共佛
法。能作如來一切所作一切佛事。如是佛事
若廣分別不易可數。乃至倶胝那庾多百千
大劫説不能盡
如是所説諸如來住諸如來地。名爲建立。
何以故。依此住此希求品類。諸菩薩衆。於
菩薩學能正修學。亦依住此而有所證。即
依住此普能成辦一切有情一切義利。是故
説此名爲建立。又此一切所説佛法。於利
他事最爲隨順。一切如來是利他事之所顯
現。聲聞獨覺則不如是。是故説名不共佛
法。又於如是諸佛法中自有佛法。聲聞獨
覺一切一切皆所不得。所謂大悲。無忘失
法。永害習氣。一切種妙智。自有佛法。雖分
似得而一切種皆不圓滿。如來於彼一切。
一切悉皆證得。於一切種無不圓滿。最極
超過最極殊妙。是故皆説名爲不共。當知此
中獨一有義。是不共義。如是圓滿顯示一切
菩薩學道及學道果。名菩薩地。具説一切菩
薩學道及學道果。一切種教實依處故。又此
菩薩地亦名菩薩藏摩怛理迦。亦名攝大乘。
亦名開示壞不壞路。亦名無障智淨根本。若
諸所有天人世間。或天或人。若諸沙門婆羅
門等。於此所説菩薩地中起堅信解。樂聞
受持精勤修學廣爲他説。下至書持供養恭
敬深心愛重。所得福聚以要言之。如薄伽
梵於菩薩藏所攝一切微妙經典。樂聞等業
宣説顯了分別施設開示稱讃所獲福聚。等
無有異。何以故。此菩薩地顯示一切菩薩
藏中略標廣釋諸門攝故。於此地中能廣
開示法毘柰耶。乃至衆多所化有情。於此正
法受持讀誦法隨法行。安住増長廣大勝
進。於爾所時像似正法不得興盛正法
不滅。若於爾時像似正法當得興盛。即於
爾時能引實義所有正法當速滅沒。是故
於此菩薩地中起堅信解。樂聞受持乃至廣
説。所得福聚無量無邊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四持次第
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
如是已説菩薩地義。云何應知此中次第。
謂諸菩薩要先安住菩薩種性。乃能正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心已方正修行
自他利行。於自他利正修行時。得無雜染方
便。無雜染故得無厭倦方便。無厭倦故得
諸善根増長方便。於諸善根得増長已。能
證無上正等菩提。又於如是自他利加行無
雜染方便。無厭倦方便。善根増長方便。得
大菩提中。將修行時。先於甚深廣大正法
安立信解。立信解已訪求正法。求正法已
廣爲他説。亦於正行自能成辦。於成辦時
若由此於此爲此應行。即由此於此爲此
而行。由此於此爲此行時。如令福徳智慧
増長。所應行者即如是行。福徳智慧既増
長已。於不捨離生死方便能正修行。即於
此中正修行時能行生死無雜染行。即於
此中正修行時。能於自樂行無著行。即於
此中正修行時。能於無量生死大苦。能正
修行無厭倦行。由於生死無厭倦故。能正
訪求種種異論。於一切論得無所畏。善知
論已復能了知所應爲説所可宣説應
如是説。由此智故善知世間。如是菩薩善
知諸論及世間已。復能如理訪求正法。既
訪求已堪能善斷一切有情一切疑惑。如是
堪能斷他疑惑。令自福徳展轉増長。福徳
資糧漸得圓滿。令自智慧亦轉増長。智慧資
糧漸得圓滿。二種資糧既圓滿已。於諦行相
菩提分法無倒修中能勤修行。於修方便能
正了知。即持如是正勤所修。迴向大乘般
涅槃果。不求聲聞及獨覺乘般涅槃果。既
得如是方便善巧。能於一切菩薩語言聽
聞受持。依修力故。於昔未聞所有諸法一
切種相皆能辨了。於陀羅尼無礙辯才皆
得圓滿。爲欲永斷一切障故。精勤修習
三解脱門。即於此中正修行時。爲斷自他
一切顛倒増上慢故。勤修正行。如是能於
一切種相。正行圓滿。如是正行得圓滿已。
於一切有情及聲聞獨覺皆爲殊勝。所謂正
行功徳殊勝。及可稱讃功徳殊勝。當知此中
正行功徳殊勝菩薩。爲利自他勤修正行。
用利他事以爲自事。聲聞獨覺則不如是。
由諸菩薩用利他事爲自事故。於一切有
情起如自己平等之心。由起如是平等
心故。於諸有情常施恩惠不望其報。菩
薩如是勤修行時。常於有情發起希望。欲
令彼得利益安樂。由是利益安樂意樂。常
能起作不虚加行。當知是名展轉引發正
行功徳殊勝。當知此中稱讃功徳殊勝菩薩。
於諸佛所獲得授記。非諸聲聞亦非獨覺。
得授記已便能安住不退轉地。安住此中
能於一切決定所作。恒常所作。獲得堅固無
忘失法。如是堅固無忘失法。諸佛菩薩施設。
在於一切有情最上施設。普於一切所應作
事能無退失。於未得退亦無退失。無退
失時恒常無間一切善法運運増長如明分
月。由諸善法轉増長故。菩薩爾時得名眞
實不名相似。由得眞實菩薩名故。於一
切種一切有情調伏方便。如實了知。如實知
故。一切安立皆得善巧。從此尋求於此尋
求由此尋求。既尋求已由此究竟皆正安
立。如是名爲一切安立皆得善巧。於諸安
立得善巧故。復於教授能得善巧。於其
教授得善巧故。復能獲得無量所縁三摩
地王。獲得如是三摩地已能不唐捐。宣説
正法種種行相。説正法時皆有勝果。能於
大乘究竟出離。以依大性而出離故能攝
大乘。由此復於彼彼大乘出離位中。得彼
彼名。一切菩薩同共。此名一切世間諸佛菩
薩皆共安立皆共稱歎。當知是名所可稱讃
功徳殊勝。由得如是殊勝名故。當知獲得
諸菩薩相。諸相所相成就其相如是。正行
一切種相在家出家二分菩薩所能成辦。於
二分中能成辦已。正行堅固於諸善品。獲
得一向増上意樂。如是意樂或在家品所應
攝受。或出家品所應攝受。或於善品能正
安立乃至安住。從此已上。故作意思受諸
有生。於彼生處常得値遇諸佛菩薩。及能
起作一切有情諸饒益事。恒常無間蒙佛菩
薩無倒教授。任持善品領受殊勝證得分
位。由領受故於可稱讃攝受殊勝證得分
位。能正安處如己舍宅。住此位已能於後
後殊勝分位一切種相。覺慧昇進。漸次乃至
到於究竟。於其中間不生喜足。如是昇進
證得究竟。從此不求其餘上地。已到究
竟極邊際故名得無上。是名菩薩地義次

  本地分中有餘依地第十六
如是已説菩薩地。云何有餘依地。當知此
地有三種相。一者地施設安立。二者寂靜施
設安立。三者依施設安立。云何地施設安立。
謂有餘依地。除五地一分。謂無心地。修所成
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除一地全。謂無
餘依地。所餘諸地名有餘依地。是名地施設
安立
云何寂靜施設安立。謂由四種寂靜。施設
安立有餘依地。一由苦寂靜故。二由煩惱
寂靜故。三由不損惱有情寂靜故。四由
捨寂靜故。云何苦寂靜。謂阿羅漢苾芻。諸漏
永盡。所有當來後有衆苦皆悉永斷。已得遍
知。如多羅樹斷截根頂不復現前。由得當
來不生法故。是名苦寂靜。云何煩惱寂靜。
謂阿羅漢苾芻。貪欲永斷。瞋恚永斷。愚癡永
斷。一切煩惱皆悉永斷。由得畢竟不生法
故。是名煩惱寂靜。云何不損惱有情寂靜。
謂阿羅漢苾芻。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
盡。一切煩惱皆悉永盡。不造諸惡修習諸
善。是名不損惱有情寂靜。云何捨寂靜。謂
阿羅漢苾芻。諸漏永盡。於六恒住。恒常無
間多分安住。謂眼見色已不喜不憂。安住
上捨正念正知。如是耳聞聲已鼻嗅香已
舌甞味已身覺觸已意了法已。不喜不憂
安住上捨正念正知。是名捨寂靜。即依如
是四種寂靜説有餘依地。最極寂靜最極
清涼。是名寂靜施設安立
云何依施設安立。謂有八種依。一施設依。二
攝受依。三住持依。四流轉依。五障礙依。六苦
惱依。七適悦依。八後邊依。云何施設依。謂五
取蘊由依此故。施設我及有情命者生者能
養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等諸想等。
假用言説。及依此故。施設如是名字如是
生類。如是種姓如是飮食。如是領受苦
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等
諸想等想。假用言説。云何攝受依。謂七攝受
事。即自己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僕。朋友眷
屬。七攝受事。如前意地已廣分別。依此了
知諸有情類有所攝受。云何住持依。謂四種
食。即叚食。觸食。意思食。識食。由依此故已
生有情住立支持。又能攝養諸求有者。云
何流轉依。謂四種識住及十二縁起。即色趣
識住。受趣識住。想趣識住。行趣識住。及無明
縁行行縁識。廣説乃至生縁老死。由依此
故。諸有情類於五趣生死隨順流轉。云何障
礙依。謂諸天魔隨有彼彼修善法處。即往
其前爲作障礙。云何苦惱依。謂一切欲界皆
名苦惱依。由依此故令諸有情領受憂苦。
云何適悦依。謂靜慮等至樂名適悦依。由依
此故。諸有情類若即於此現入彼定。若生
於彼長夜領受靜慮等至所有適悦。云何後
邊依。謂阿羅漢相續諸蘊。由依此故説諸
阿羅漢任持最後身。問阿羅漢苾芻諸漏永
盡住有餘依地。當言與幾種依共相應耶。
答當言與一種依一向相應。謂後邊依。與
六攝受事不共相應。與流轉依與障礙依。
一向全不相應。與所餘依非相應非不相
應。是名依施設安立
  本地分中無餘依地第十七
如是已説有餘依地。云何無餘依地。當知此
地亦有三相。一者地施設安立。二者寂滅施
設安立。三者寂滅異門安立
云何地施設安立。謂先所除五地一分。當知
即此無餘依地所攝。謂無心地。修所成地。聲
聞地。獨覺地。菩薩地
云何寂滅施設安立。謂由二種寂滅。施設
安立如是無餘依地。一由寂靜寂滅故。二
由無損惱寂滅故。云何寂靜寂滅。謂先於
有餘依地。獲得觸證四種寂靜。今無餘依涅
槃界中。亦有最勝四種寂靜。一數教寂靜。二
一切依寂靜。三依依苦寂靜。四依依苦生疑
慮寂靜。如説
    由無下劣心 能忍受勤苦
    彼所趣解脱 譬如燈盡滅
云何無損惱寂滅。謂與一切依不相應。違
背一切煩惱諸苦流轉生起。轉依所顯眞無
漏界。如説苾芻永寂滅名眞安樂住。又如
説言實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爲無等生起。亦
有有生有起有作有爲有等生起。若當無
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爲無等生起。我終不
説有生有起有作有爲有等生起有永出離。
由實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爲無等生起。是故
我説有生有起有作有爲有等生起有永出
離。世尊依此密意説言甚深廣大無量無數
是謂寂滅。由於此中所具功徳難了知
故名爲甚深。極寛博故名爲廣大。無窮盡
故名爲無量。數不能數無二説故名爲無
數。云何此中數不能數。謂有非有不可説
故。即色離色不可説故。即受離受不可説
故。即想離想不可説故。即行離行不可説
故。即識離識不可説故。所以者何。由此清
淨眞如所顯一向無垢。是名無損惱寂滅。
如是二種。總説爲一寂滅施設安立
云何寂滅異門施設安立。當知此中寂滅異
門有無量種。謂名爲常亦名爲恒。亦名久
住亦名無變。亦名有法。亦名舍宅。亦名洲
渚亦名救護。亦名歸依亦名所趣。亦名安
隱亦名淡泊。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無
轉亦名無垢。亦名難見亦名甘露。亦名無
憂亦名無沒。亦名無熾亦名無熱。亦名無
病亦名無動。亦名涅槃亦名永絶一切戲
論。如是等類應知説名寂滅異門。是名寂
滅異門施設安立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 本地分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