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別。謂若依此造作諸業。若爲此故造作諸
業。若造業者若由此故造作諸業。爲總顯
示如是一切立四念住。當知此中依止於
身造作諸業。爲求受故造作諸業。心能
造業由善不善法能造諸業。復有差別。謂
若依此有染有淨。若爲此故起染起淨。
若染淨者若由此故成染成淨。總爲顯示
如是一切立四念住。當知此中依止於身
有染有淨。爲求受故起染起淨。心染淨
者由諸法故成染成淨。問念住何義。答若
於此住念。若由此住念皆名念住。於此住
念者。謂所縁念住。由此住念者。謂若慧若
念攝持於定。是自性念住。所餘相應諸心心
法。是相雜念住。又由身受心法増上所生
善有漏無漏道皆名念住。此復三種。一聞
所成。二思所成。三修所成。聞思所成唯是有
漏。修所成者通漏無漏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四
如是於四念住串習行故。已能除遣麁麁
顛倒。已能了達善不善法。從此無間於諸
未生惡不善法爲不生故。於諸已生惡不
善法爲令斷故。於其未生一切善法爲令
生故。於其已生一切善法爲欲令住令
不忘失。廣説如前。乃至攝心持心。云何
名爲惡不善法。謂欲纒染汚身語意業。是
身語意惡行所攝。及能起彼所有煩惱。若未
和合。未現在前。説名未生。若已和合已現
在前説名已生。云何名爲一切善法。謂若彼
對治若蓋對治若結對治。未生已生應知如
前。惡不善法若時未生。惡不善法先未和
合。爲令不生發起希願。我當令彼一切一
切皆不復生。是名於諸未生惡不善法爲
不生故生欲。若時已生惡不善法先已和
合。爲令斷故發起希願。我當於彼一切一
切皆不忍受斷滅除遣。是名於諸已生惡不
善法爲令斷故生欲。又彼一切惡不善法。
或縁過去事生。或縁未來事生。或縁現在
事生。如是彼法。或縁不現見境。或縁現見
境。若縁過去未來事境是名縁不現見境。
若縁現在事境。是名縁現見境。當知此中
於縁不現見境。惡不善法其未生者欲令
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斷自策自勵。是名
策勵。於縁現見境。惡不善法其未生者欲
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斷勇猛正勤。是
名發勤精進。所以者何。要當堅固自策自勵。
勇猛正勤。方能令彼或不復生或永斷滅。
又於下品中品諸纒。其未生者欲令不生。
其已生者欲令永斷故自策勵。於上品纒
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斷
發勤精進。又若行於過去境界。如是行時
不令煩惱縁彼生起。設復失念暫時生起而
不忍受。速能斷滅除遣變吐。如縁過去。若
行未來當知亦爾。如是未生惡不善法能
令不生。生已能斷。是名策勵。若行現在所
縁境界。如是行時不令煩惱縁彼生起。設
復失念暫時生起而不忍受。速能斷滅除遣
變吐。如是未生惡不善法能令不生。生已
能斷。是名發勤精進。又或有惡不善法。唯
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或有惡不善法。由
分別力生亦境界力。唯由分別力生非境
界力者。謂於住時。思惟過去未來境界而
生於彼。由思惟力生亦境界力者。謂於行
時。縁現在境界而生於彼。當於爾時決定
亦有非理分別。當知此中惡不善法唯由分
別力生。非境界力者。彼若未生能令不
生。生已能斷。是名策勵。若由分別力生亦
境界力者。彼若未生能令不生。生已能斷。
是名發勤精進。於其未生一切善法。爲令
生故生欲者。謂於未得未現在前所有善
法。爲欲令得令現在前。發心希願發起猛
利。求獲得欲求現前欲而現在前。是名於
其未生一切善法爲令生故生欲。於其已
生一切善法。爲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圓
滿生欲者。謂已獲得已現在前所有善法。是
名已生善法。於此善法已得不失已得不
退。依是説言爲欲令住。於此善法明了現
前無闇鈍性。依是説言令不忘失。於此善
法已得現前。數數修習成滿究竟。依是説
言令修圓滿。於此善法發心希願發起猛
利。求堅住欲求不忘欲求修滿欲而現在
前。是名於其已生一切善法爲欲令住令
不忘失令修圓滿生欲。策勵者。爲於已
得令現前故。發勤精進者。爲於未得令其
得故。又策勵者。於已生善爲欲令住令
不忘故。發勤精進者。令修滿故。又於下品
中品善法。未生令生生已令住令不忘失。
是名策勵。於上品善法。未生令生生已乃
至令修圓滿。是名發勤精進。言策心者。謂
若心於修奢摩他一境性中正勤方便。於
諸未生惡不善法爲令不生。廣説乃至於
其已生一切善法。爲欲令住令不忘失令
修圓滿。由是因縁其心於内極略下劣或恐
下劣。觀見是已爾時隨取一種淨妙擧相。
慇懃策勵慶悦其心。是名策心。云何持心。
謂修擧時其心掉動或恐掉動。觀見是已
爾時還復於内略攝其心。修奢摩他。是名
持心。如是四種亦名正勝。謂於黒品諸法
其未生者爲令不生。其已生者爲令斷滅。
生欲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二正勝。
於白品諸法其未生者爲欲令生。如前黒
品廣説。應知是二正勝如是四種亦名正
斷。一名律儀斷。謂於已生惡不善法。爲令
斷故生欲策勵。乃至廣説。二名斷斷。謂於
未生惡不善法。爲不生故生欲策勵。乃至
廣説。由於已生惡不善事。應修律儀令其
斷滅。不應忍受。由是因縁名律儀斷。於
其未生惡不善事。爲欲令彼不現行斷。爲
欲令彼不現前斷。爲斷故斷故名斷斷。
三名修斷。謂於未生一切善法爲令生故。
廣説乃至策心持心。由於善法數修數習。
先所未得能令現前。能有所斷故名修斷。
四名防護斷。謂於已生一切善法爲欲令
住廣説乃至策心持心。由於已得已現在前
諸善法中。遠離放逸修不放逸。能令善法
住不忘失修習圓滿。防護已生所有善法。
能有所斷故。名防護斷。如是廣辨四正
斷已。復云何知此中略義。謂爲顯示於黒
白品捨取事中。増上意樂圓滿及加行圓滿。
是故宣説四種正斷。當知此中由生欲故
増上意樂圓滿。由自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
心故加行圓滿。修瑜伽師唯有爾所正應作
事。謂爲斷滅所應斷事。及爲獲得所應得
事。先當生起希願樂欲。爲斷諸纒。復應時
時正勤修習止擧捨相。爲斷諸纒及隨眠
故。更應修集對治善法。爲現如是一切
所作。説四正勝及四正斷。是名略義。從此
復修四三摩地。謂欲三摩地。勤三摩地。心三
摩地。觀三摩地。當知由欲増上力所得三
摩地。名欲三摩地。由勤増上力所得三摩
地。名勤三摩地。由心増上力所得三摩地。
名心三摩地。由觀増上力所得三摩地。名
觀三摩地。若於是時純生樂欲。生樂欲
已於諸所有惡不善法自性因縁過患對治。
正審思察起一境念。於諸善法自性因縁功
徳出離。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
修習故觸一境性。於諸所有惡不善法現行
諸纒能令遠離。而未永害煩惱隨眠。是名
欲増上力所得三摩地。若於過去未來現在
所縁境界。能順所有惡不善法。能順所有下
中上品煩惱纒中。其未生者爲令不生。其
已生者爲令斷滅。自策自勵發勤精進
彼所縁。於彼境界自性因縁過患對治。正審
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
生起心一境性。於諸所有惡不善法現行諸
纒能令遠離。而未永害煩惱隨眠。是名
勤増上力所得三摩地。若復策發諸下劣心。
或復制持諸掉擧心。又時時間修増上捨。
由是因縁於諸所有惡不善法。若能隨順
惡不善法及諸善法。若能隨順所有善法自
性因縁過患功徳對治出離。正審思察住一
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生起心一
境性。廣説乃至是名心増上力所得三摩地。
若於能順惡不善法。作意思惟爲不如理。
復於能順所有善法。作意思惟以爲如理。
如是遠離彼諸纒故。及能生起諸纒對治
定爲上首諸善法故。能令所有惡不善法
皆不現行。便自思惟。我今爲有現有惡不
善法不覺知耶。爲無現無惡不善法不
覺知耶。我令應當遍審觀察。彼由觀察
作意増上力故。自正觀察斷與未斷。正審思
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觸
證心一境性。由是因縁離増上慢。如實自
知我唯於纒心得解脱。未於一切一切隨
眠心得解脱。我唯獲得及已修習諸纒對
治定爲上首所有善法。而未獲得及未修
習隨眠對治。是名觀増上力所得三摩地。
彼由如是四三摩地増上力故。已遠諸纒。
復爲永害一切一切惡不善法諸隨眠故。及
爲修*集能對治彼諸善法故。便更生起樂
欲策勵。廣説如前修四正斷加行道理。彼
於如是正修習時有八斷行。爲欲永害諸
隨眠故。爲三摩地得圓滿故。差別而轉。何
等名爲八種斷行。一者欲。謂起如是希望
樂欲。我於何時修三摩地。當得圓滿。我
於何時當能斷滅惡不善法所有隨眠。二
者策勵。謂乃至修所有對治不捨加行。三
者信。謂不捨加行正安住故。於上所證深
生信解。四者安。謂清淨信而爲上首心生
歡喜。心歡喜故漸次息除諸惡不善法品麁
重。五者念。謂九種相。於九種相。安住其心
奢摩他品能攝持故。六者正知。謂毘鉢舍那
品慧。七者思。謂心造作。於斷未斷正觀察
時造作其心。發起能順止觀二品身業語
業。八者捨。謂行過去未來現在。隨順諸惡
不善法中心無染汚心平等性。由二因縁
於隨眠斷分別了知。謂由境界不現見思。
及由境界現見捨故。如是名爲八種斷行。
亦名勝行。如是八種斷行勝行。即是爲害
隨眠瑜伽。此中欲者。即是彼欲。此中策勵即
彼精進。此中信者。即是彼信。此中安念正
知思捨。即彼方便。如是此中若先欲等四三
摩地。若今所説八種斷行。於爲永斷所
有隨眠圓滿成辨三摩地時。一切總名欲
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勤三摩地斷行成就
神足。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觀三摩地
斷行成就神足。問何因縁故説名神足。答
如有足者能往能還騰躍勇健能得能證世
間所有殊勝之法。世殊勝法説名爲神。彼
能到此故名神足。如是若有如是諸法有
三摩地圓滿成*辨。彼心如是清淨鮮白無
諸瑕穢。離隨煩惱安住正直。有所堪能
獲得不動能往能還騰躍勇健。能得能證
出世間法。由出世法最勝自在。是最勝神彼
能證此故名神足。彼由如是勝三摩地爲
所依持。勝三摩地爲所依止。能進修習増上
心學増上慧學所有瑜伽。由進修習此瑜伽
故。於他大師弟子所證。深生勝解深生淨
信。此清淨信増上義故説名信根。問於何増
上。答於能生起出世間法而爲上首。及於
能起精進念定慧。爲其増上。餘精進等於
能生起出世間法。及於能起展轉乃至慧
爲其増上。乃至其慧唯於能起出世間法
爲其増上。是故信等説名五根。若復了知
前後所證而有差別。隨此能於後後所證出
世間法。深生勝解深生淨信。此清淨信難
伏義故説名信力。問誰不能伏。答此清淨
信。若天若魔若諸沙門。若婆羅門若餘世間。
無有如法能引奪者。諸煩惱纒亦不能屈。
故名難伏。此爲上首此爲前行餘精進等
亦名爲力。由此諸力具大威勢摧伏一切
魔軍勢力。能證一切諸漏永盡。是故名力。
當觀此中信根信力。即四證淨中所有淨信。
何以故。以其證入正性離生所有證淨。皆
由此因此縁此序由。彼即是此増上果。是故
世尊就其因果相屬道理。説言當觀即彼證
淨。非即彼體非即彼相。當觀此中精進根
力。即四正斷中所有精進。此何正斷。謂能
永斷見道所斷一切煩惱。方便正斷。此中意
説如是正斷。由此正斷畢竟能斷所有諸
惡不善法故。當觀此中念根念力。即四念住
中所有正念。謂四念住能無餘斷一切顛倒。
當觀此中定根定力。即四靜慮中所有正定。
謂諸靜慮能爲方便證不還果。當觀此中
慧根慧力。即四聖諦中所有正智。謂聖諦
智於四聖諦能證現觀得沙門果。即由如
是諸根諸力。漸修漸習漸多修習爲因縁
故。便能發起下中上品順決擇分四種善根。
何等爲四。一煗二頂三順諦忍四世第一法。
譬如有人欲以其火作火所作。爲求火故
下安乾木上施鑚燧。精勤策勵勇猛鑚求。
彼於如是精勤策勵勇猛鑚時。於下木上
最初生煗。次煗増長熱氣上衝。次倍増盛
其煙遂發。次無焔火欻然流出。火出無間
發生猛焔。猛焔生已便能造作火之所作。
如鑚火人精勤策勵勇猛鑚求。五根五力漸
修漸習漸多修習當知亦爾。如下木上初所
生煗。其煗善根當知亦爾。燒諸煩惱無漏
法火生前相故。如煗増長熱氣上衝。其頂
善根當知亦爾。如次煙發。其順諦忍當知
亦爾。如無焔火欻然流出。世第一法當知
亦爾。如火無間發生猛焔。世第一法所攝
五根五力無間所生出世無漏聖法當知亦

此復云何。謂七覺支。諸已證入正性離生補
特伽羅。如實覺慧用此爲支故名覺支。即
此七種如實覺支。三品所攝。謂三覺支奢摩
他品攝。三覺支毘鉢舍那品攝。一覺支通
二品攝。是故説名七種覺支。謂擇法覺支。精
進覺支。喜覺支。此三觀品所攝。安覺支。定覺
支。捨覺支。此三止品所攝。念覺支一種倶
品所攝。説名遍行。彼於爾時最初獲得七
覺支故名初有學。見聖諦迹已永斷滅見
道所斷一切煩惱。唯餘修道所斷煩惱。爲
斷彼故修習三蘊所攝八支聖道。此中正見
正思惟正精進。慧蘊所攝。正語正業正命。
戒蘊所攝。正念正定。定蘊所攝。問何因縁
故名八支聖道。答諸聖有學已見迹者由八
支攝行迹正道。能無餘斷一切煩惱。能於
解脱究竟作證。是故名爲八支聖道。當知
此中若覺支時所得眞覺。若得彼已以慧安
立如證而覺。總略此二合名正見。由此正
見増上力故。所起出離無恚無害分別思惟
名正思惟。若心趣入諸所尋思。彼唯尋思
如是相状所有尋思。若心趣入諸所言論。
即由正見増上力故起善思惟。發起種種如
法言論。是名正語。若如法求衣服飮食諸坐
臥具病縁醫藥供身什物。於追求時若往若
還正知而住。若覩若瞻若屈若伸。若持衣鉢
及僧伽胝。若食若飮若噉若甞正知而住。或
於住時於已追求衣服等事。若行若住若坐
若臥。廣説乃至若解勞睡正知而住。是名正
業。如法追求衣服飮食乃至什物。遠離一切
起邪命法。是名正命。若遠離攝正語業命。
彼於證得無漏作意諸覺支時先已獲得。
問何故此名聖所愛戒。答以諸聖者賢善正
至。長時愛樂欣慕悦意。我於何時當正獲
得諸語惡行諸身惡行諸邪命事。不作律儀。
由彼長夜於此尸羅深心愛樂欣慕悦意。故
獲得時名聖所愛。獲得如是聖愛戒已。終
不正知而説妄語。終不故思害衆生命。終
不故思不與而取。終不故思行欲邪行。終
不非法求衣服等。即由如是聖所愛戒増
上力故。於修道時乃至所有語業身業養命
事轉。亦得名爲正語業命。依止正見及正
思惟正語業命勤修行者。所有一切欲勤精
進出離勇猛勢力發起策勵其心。相續無間
名正精進。成就如是正精進者。由四念住
増上力故。得無顛倒九種行相所攝正念能
攝九種行相心住。是名正念及與正定。如是
一切八支聖道。總立二種。謂無所作及住
所作。無所作者。謂正語正業正命。住所作
者。復有二種。謂奢摩他毘鉢舍那。正見正
思惟正精進是毘鉢舍那。正念正定是奢摩
他。如是清淨正語業命爲所依止。於時時
間修習止觀。能斷諸結無餘永斷。能得最
上阿羅漢果。長時相續名爲修道。多時串
習斷煩惱故。率爾智生名爲見道。暫時智
起即能永斷諸煩惱故。由是因縁。正語業
命於修道中方始建立
由如是等漸次修習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加
行方便。是名菩提分修
云何修果。謂四沙門果。一預流果。二一來果。
三不還果。四最上阿羅漢果。此中云何名
沙門。云何名果。謂聖道名沙門。煩惱斷名
果。又後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
問何故建立如是四果。答對治四種諸煩
惱故。謂諸無事能感惡趣往惡趣因。煩惱
斷故。及能斷彼對治生故。立預流果。而薄
伽梵説永斷三結立此果者。謂依三品有
三種結障礙聖道令不生故。一在家品。二
惡説法毘奈耶品。三善説法毘奈耶品。依在
家品有薩迦耶見。由此見故先生怖畏。最
初不欲發趣聖道。依惡説法毘奈耶品有
戒禁取。由此取故雖已發趣而行邪僻。由
是不能生起聖道。依善説法毘奈耶品有
疑。由此疑故雖已發趣不行邪僻。而於
正道未串習故。於如實見所知事中猶預
疑惑。障礙聖道不令生起。由是因縁唯
説斷此立預流果。此預流果極餘七有。由
是因縁多生相續。若斷再生相續煩惱生
無重續。立一來果。謂若永斷天有所攝人
有所攝再生相續所有煩惱。極唯更受天有
一生人有一生。故於爾時立一來果。若已
永斷能感還來生此煩惱。唯於天有當可
受生。即於爾時立不還果。若已永斷一切
能感生有煩惱。建立最上阿羅漢果。而薄
伽梵説永斷三結。縛貪瞋癡立一來果。
永斷能順五下分結立不還果。永斷一切
煩惱究竟建立最上阿羅漢果。是名修果。
又於此中貪瞋癡慢尋思行者。彼先應於
淨行所縁淨修其行。然後方證心正安住。
彼於各別所縁境界。定由所縁差別勢力。
勤修加行。若等分行補特伽羅。隨所愛樂
攀縁彼境勤修加行。如是勤修唯令心住
非淨其行。如等分行補特伽羅。薄塵行者
當知亦爾。而彼諸行有其差別。謂貪等行者
勤修行時。要經久遠方證心住。等分行者
勤修行時。不甚久遠能證心住。薄塵行者
勤修行時。最極速疾能證心住。問前已廣
説有貪等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其等分行
及薄塵行補特伽羅。有何行相。答等分行者。
如貪等行補特伽羅所有行相一切具有。然
彼行相非上非勝。如貪等行。隨所遇縁有
其差別施設。此行與彼相似。其薄塵行補特
伽羅行相差別者。謂無重障。最初清淨。資
糧已具。多清淨信。成就聰慧。具諸福徳。具
諸功徳。無重障者。謂無三障。何等爲三。一
者業障。二煩惱障。三異熟障。言業障者謂。
五無間業及餘所有故思造業諸尤重業。彼
異熟果若成就時。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
名業障。煩惱障者。謂猛利煩惱長時煩惱。
由此煩惱於現法中。以其種種淨行所縁
不能令淨。是名煩惱障。異熟障者。謂若生
處聖道依彼不生不長。於是生處異熟果
生。或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於其
中異熟果生。聾騃愚鈍盲瞽瘖瘂以手代
言。無有力能解了善説惡説法義。是名異
熟障。最初清淨者。謂善淨戒及正直見。由十
因縁戒善清淨。如前應知。正直見者。謂若
有見淨信相應故。勝解相應故。遠離誑諂
故。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名
爲正直。如是正直見。淨信相應故。於佛正
法及毘奈耶不可引奪。勝解相應故。於諸
如來及聖弟子不可思議威徳神力不可思議
生處差別甚深法教不可記事。深生勝解無
驚無恐無有怖畏。遠離誑諂故。其見正
直。是正直類如其聖教而正修行。如其眞
實而自現發。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
出離故。於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等義。善
正思惟善正籌量善正觀察。由是爲因無惑
無疑。遠離二路逮得昇進。由此四相先
所説見名正直見。資糧已具者。廣説資糧
如前應知。略有四種。一福徳資糧。二智慧
資糧。三先世資糧。四現法資糧。福徳資糧者。
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
遇眞福田爲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
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
能。解了善説惡説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
教教授教誡。先世資糧者。謂由宿世積集
善根。於今獲得諸根成*就。現法資糧者。謂
於今世有善法欲諸根成熟。具戒律儀及
根律儀。如前廣説。多清淨信者。謂於大師
所無惑無疑。深生淨信及以勝解。如於
大師。於法於學亦復如是。其餘廣説如前
應知。成就聰慧者。謂由此故於法於義速
能領受經久遠時。於法於義能無忘失。於
法於義速能通達。具諸福徳者。謂由此故
形色端嚴衆所樂見。發清淨信無病長壽。
言辭敦肅具大宗葉。衆所知識成就大福。
多獲衣等諸資生具。爲諸國王及大臣等。供
養恭敬尊重讃嘆。具諸功徳者。謂本性成
就。極少欲等種種功徳。如前所説沙門莊
嚴應知其相。如是等類應知是名諸薄塵
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
云何補特伽羅異門。謂有六種。何等爲六。
一沙門。二婆羅門。三梵行。四苾芻。五精勤。
六出家。第一沙門復有四種。何等爲四。一
勝道沙門。二説道沙門。三活道沙門。四壞道
沙門。當知諸善逝名勝道沙門。諸説正法
者名説道沙門。諸修善行者名活道沙門。
諸行邪行者名壞道沙門。諸善逝者。謂已
證得貪瞋癡等無餘永盡。説正法者。謂爲
調伏貪瞋癡等宣説正法。修善行者。謂爲
調伏貪瞋癡等勤修正行。行邪行者。謂
犯尸羅行諸惡法。又學無學名勝道沙門。
以無漏道摧滅一切見修所斷諸煩惱故。
若無如來及諸菩薩。爲菩提故勤修正行。
諸聲聞衆持三藏者。名説道沙門。任持世
俗法毘奈耶。轉正法眼令不斷故。若諸異
生補特伽羅其性調善。爲自利益勤修正
行。有羞有悔愛樂正學。爲得未得。爲觸
未觸。爲證未證。勤修加行。有力有能堪
得未得。堪觸未觸。堪證未證。名活道沙
門。由彼現有諸善法煗。堪能生長聖慧命
根。名活非死。是故名爲活道沙門。若諸犯
戒補特伽羅多行惡法。廣説乃至實非梵行
自稱梵行。名壞道沙門。由彼破壞最初所
有正道根本。無力無能非生道器。雖現
前有説正道教及現前有證正道者。而彼
不得。是故名爲壞道沙門。世尊依彼作如
是説。此初沙門廣説乃至第四沙門。於外沙
門婆羅門教空無所有。若於是處八支聖道
安立可得。即於是處有初沙門廣説乃至
第四沙門。第二婆羅門復有三種。一種
婆羅門。二名想婆羅門。三正行婆羅門。種
*姓婆羅門者。謂若生在婆羅門家。從母産
門之所生出。父母圓備名婆羅門。名想婆羅
門者。謂諸世間由想等想。假立言説名婆
羅門。正行婆羅門者。謂所作事決定究竟。
已能驅擯惡不善法。如説當知。婆羅門更
無有所作。所作事已*辨。是謂婆羅門。第
三梵行復有三種。一受遠離梵行。二暫時斷
梵行。三畢竟斷梵行。受遠離梵行者。謂能受
學遠離一切行非梵行習婬欲法。暫時斷梵
行者。謂諸異生由世間道離欲界欲。畢竟
斷梵行者。謂諸聖者得不還果。復得最上阿
羅漢果。第四苾芻復有五種。一乞匃苾芻。二
自稱苾芻。三名想苾芻。四破壞煩惱苾芻。五
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芻。第五精勤復有三
種。一止息犯戒精勤。謂能遠離一切不善身
業語業。二止息境界精勤。謂密護根門修
防守念及常委念。如前廣説。三止息煩惱
精勤。謂能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及於
一切先所生起。或欲尋思或恚尋思或害尋
思。或貪或瞋或諸邪見。或忿恨覆惱誑諂等。
能往惡處那洛迦等諸險惡趣。非沙門法。
隨所生起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
當知此中略有二種止息煩惱。一止息隨眠。
二止息諸纒。第六出家復有二種。一於善
説法毘奈耶中而出家者。二於惡説法毘奈
耶中而出家者。於善説法毘奈耶中而出家
者。謂苾芻苾芻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又
若自能出離身中所有一切惡不善法。當知
是名眞實出家。於惡説法毘奈耶中而出家
者。謂諸外道或全無衣或壞色衣。或塗灰等
増上外道。復有所餘如是等類衆多外道。是
故説言若諸沙門。若婆羅門。若修梵行若
諸苾芻。若精勤者若出家者。如是一切是數
取趣所有異門
補特伽羅。略有八種建立因縁。略有四種。
云何八種補特伽羅。一有堪能者。二無堪能
者。三善知方便者。四不善知方便者。五有
無間修者。六無無間修者。七已串修習者。八
未串修習者。云何四種補特伽羅建立因縁。
謂由四種差別因縁。建立八種補特伽羅。一
由根差別故。有根已成熟及根未成熟。二
由瑜伽差別故。有善知瑜伽及不善知瑜
伽。三由加行差別故。有有無間慇重修
及無無間慇重修。四由時差別故。有已長
時修道及未長時修道。云何如是四種差
別能爲前八補特伽羅建立因縁。謂根已成
*就即有堪能者。根未成*就即無堪能者。善
知瑜伽即善知方便者。不善知瑜伽即不善
知方便者。有無間慇重修即有無間修者。此
亦名爲有常委修。無無間慇重修即無無間
修者。此亦名爲無常委修。已長時修道即已
串修習者。未長時修道即未串修習者。如是
名爲由根差別。瑜伽差別。加行差別及時差
別。建立八種補特伽羅。若諸所有補特伽羅
根未成*就。彼於所有善知方便有無間修已
串修習。如理如法如其善巧皆不能*辨。
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雖成熟。而未善知善
巧方便。於諸所有亦不能*辨。若諸所有補
特伽羅根已成熟。善知方便無無間修。即
不能得速疾通慧。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已
成熟。善知方便有無間修未串修習。即於
所有自所作事未得成*辨。若諸所有補特
伽羅根已成*就。善知方便有無間修已串
修習。彼於所有皆能成*辨。亦能獲得速疾
通慧。於其所有自所作事已得成*辨
當知諸魔略有四種。魔所作事有無量種。
勤修觀行諸瑜伽師應善遍知當正遠離。
云何四魔。一蘊魔。二煩惱魔。三死魔。四天
魔。蘊魔者。謂五取蘊。煩惱魔者。謂三界中
一切煩惱。死魔者。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
情衆殀喪殞歿。天魔者。謂於勤修勝善
品者求欲超越蘊煩惱死三種魔時。有生
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爲作障礙發起
種種擾亂事業。是名天魔。當知此中若死
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於其死作障
礙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種建立四魔。謂依
已生已入現在五取蘊。故方有其死。由煩
惱故感當來生生。已便有夭喪殞*歿。諸
有情類命根盡滅*殀喪殞*歿。是死自性。勤
修善者爲超死故正加行時。彼天子魔得
大自在能爲障礙。由障礙故或於死法
令不能出。或經多時極大艱難方能超
越。又魔於彼或有暫時不得自在。謂世間
道離欲異生。或在此間或生於彼。或魔於
彼得大自在。謂未離欲。若未離欲在魔手
中隨欲所作。若世間道而離欲者。魔縛所
縛未脱魔&MT02061;。由必還來生此界故。云何
魔事。謂諸所有能引出離善法欲生耽著諸
欲増上力故。尋還退捨。當知此即是爲魔
事。若正安住密護根門。於諸所有可愛色聲
香味觸法。由執取相執取隨好。心樂趣入。
當知此即是爲魔事。若正安住於食知量。
於諸美味不平等食。由貪愛欲心樂趣入。
當知此即是爲魔事。若正安住精勤修習。初
夜後夜覺寤瑜伽。於睡眠樂於偃臥樂於
脇臥樂。由懈怠力心樂趣入。當知此即是
爲魔事。若正安住正知而住。於往來等諸事
業時。若見幼少盛年美色諸母邑等。由不如
理執取相好心樂趣入。或見世間諸妙好事
心樂趣入。或於多事多所作中心樂趣入。或
見在家及出家衆歡娯雜處。或見惡友共相
雜住。便生隨喜心樂趣入。當知一切皆是
魔事。於佛法僧苦集滅道此世他世若生
疑惑。當知一切皆是魔事。住阿練若樹下
塚間空閑靜室。若見廣大可怖畏事驚恐
毛竪。或見沙門婆羅門像人非人像欻爾而
來。不如正理勸捨白品勸取黒品。當知
一切皆是魔事。若於利養恭敬稱譽心樂
趣入。或於慳吝廣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
覆惱及矯詐等。沙門莊嚴所對治法心樂趣
入。當知一切皆是魔事。如是等類無量無邊
諸魔事業。一切皆是四魔所作。隨其所應
當正了知。由三因縁正修行者。精勤發趣
空無有果。何等爲三。一由諸根未積集
故。二由教授不隨順故。三由等持力微劣
故。若有諸根猶未積集。雖復獲得隨順教
授強盛等持。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
根雖已積集其等持力亦復強盛。而不獲得
隨順教授。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
雖已積集。亦復獲得隨順教授。而等持力若
不強盛。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已
得積集教授隨順等持強盛。精勤發趣決定
有果。如是名爲由三因縁空無有果。由
三因縁決定有果
瑜伽師智論卷第二十九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三瑜伽處之一」
如是已説補特伽羅品類建立。及所縁等乃
至趣修有果無果。如應安立我今當説。總嗢
柁南曰
    往慶問尋求 方安立護養
    出離一境性 障淨修作意
若有自愛補特伽羅初修業者。始修業時爲
隨證得自義利故。先應四處安住正念。然
後往詣善達瑜伽。或軌範師或親教師。或餘
尊重似尊重所。云何四處。一專求領悟無難
詰心處。二深生恭敬無憍慢心處。三唯求勝
善非顯己能處。四純爲安立自他善根非求
利養恭敬名聞處。如是正念到師處已。先
求開許請問時分。然後安詳躬申請問。將
請問時偏覆左肩右膝著地。或居下坐曲
躬而坐。合掌恭敬深生愧畏。低顏軟語請
問瑜伽。我於如是瑜伽行中欲求受學。唯
願慈悲爲我宣説
如是請已善達瑜伽諸瑜伽師。爲欲安立
初修業者瑜伽作意。應以慈愍柔軟言詞讃
勵慶慰。又應稱揚修斷功徳。歎言善哉善
哉。賢首。汝今乃能於墮放逸樂著放逸。沈
沒境界樂著境界。衆生類中。獨不放逸樂
修出行。汝今乃能於久墮在種種憂苦險惡
牢獄衆生類中。獨求解脱如是牢獄。汝今
乃能於被種種貪瞋癡等杻械枷鎖常所固
縛衆生類中。獨求斷壞如是固縛。汝今乃
能於入生死曠野險道衆生類中。獨求超
度曠野險道。汝今乃能於遭窮儉種種善
根衆生類中。獨求獲得豐饒善根。汝今乃
能於墮種種煩惱怨賊廣大怖畏衆生類中。
獨求證得究竟安隱常樂涅槃。汝今乃能於
爲煩惱重病呑食衆生類中。獨求證得第
一無病常樂涅槃。汝今乃能於爲四種
流漂溺衆生類中。獨求越度如是*瀑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