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故。不名爲諸趣中究竟清淨。此離
。亦能成辦故名不共。非最初。若行趣
清淨。於諸趣究竟。是行説爲尊。當知此必共
者。此頌顯示最上學行三界諸欲皆遠離故。
亦能永拔諸隨眠故。於諸趣中最爲究竟
前二爲獨成辦故。名必共
若有學無學。當知並聰叡者。此初半頌。顯
三學中聰叡者相。有正學故無邪學故」
若有學無學。當知並愚夫者。此後半頌。顯
三學中愚夫之相。有邪學故無正學故」
若棄捨攝受。亦斷除麁重。及現見所知。是受
持三學者。此頌顯示若能棄捨家親屬等所
攝受故。若能斷除三摩地障諸麁重故。若
能現見四聖諦相所知理故。如其次第
學成滿
若有縁無縁。亦細麁顯現者。此初半頌。顯
二學及最初學。如其次第有縁無縁細麁差
。由受持遠離。言發悟所引者。此後半頌。顯
初中後如其次第引發因縁。謂誓期所引故。
身心遠離所引故。由他言音内正思惟所引
故。初學唯有一。第二學二種。第三學具三。慧
者皆超越者。此頌顯示初一不共。中不
初。上不二。超彼一切。當知無學是阿羅
。不毀壞尸羅。於學誓能順。軌範無譏論。於
五處遠離者。此後顯示受持戒相。不
尸羅於學者。謂安住淨戒。誓能順者。謂守
護別解脱律儀。軌範無譏論者。謂軌則無犯。
於五處遠離者。謂所行無犯。略有五處。諸
苾芻等。非行。謂王家。唱令家。酤酒家。
倡穢家。旃茶羅及羯恥那家。唱令家者。謂
屠羊等。由遍宣告。此屠羊等。成極重罪。多
惡業。殺害羊等
若無犯出離。無惡作惡作者。顯示於諸小罪
見大怖畏。如其出離亦無惡作。如其惡作亦
犯。於彼學尋求。及勤修彼行者。顯
受學學處終無棄捨。命難亦無虧。常住正
行中。隨毘柰耶轉者。此頌四句。如其次第
示常尸羅性。堅尸羅性。恒所作性。恒隨轉
。修治誓爲先。亦修治淨命者。此初半頌。
示軌範及命清淨。由諸軌範先發誓願
方乃修行。故名爲誓。二邊皆遠離。亦棄捨邪
願者。此後半頌。顯示遠離受用欲樂自苦
二邊。及棄捨生天等願故尸羅清淨
於諸障礙法。終無有耽染。亂心法纔生。尋當
速遠離者。此頌顯示於諸根門守護
礙清淨。所學法中不功徳。無耽染故。
諸不善欲恚尋等擾亂意。雖暫生已
即除遣故學得清淨
非太沈太浮。恒善住正念。根本眷屬淨。而修
行梵行者。此頌顯示遠離微劣惡作故。遠
離非處惡作故。遠離失念故。於究竟時及
方便時。修行梵行皆得清淨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七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勤精進。常堅固勇猛。恒修不放逸。五
支善安住者。此頌顯示由被甲方便。無退
精進故。修習五支。不放逸故。令所修學清
淨殊勝。五支不放逸者。謂去來今先時所作
及倶所行
當隱自諸善。亦發露衆惡。得諸衣服等。麁妙
皆歡喜。少隨於世務。麁弊亦隨轉。受杜多功
徳。爲寂離煩惱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眷
屬貪欲多欲不知足因故。及遠離多欲不知
足障。淨學因故。學得清淨
當具足威儀。應量而攝受。終無有所爲詐現
威儀相者。此頌顯示具足威儀故。不
詭現相故。凡所攝受善知量故。爲
梵行持壽命。有所受故。學得清淨
不自説實徳。亦不令他説。雖有所方求。而非
現異相。從他邊乞求。終不強威逼。以法而獲
得。得已不輕毀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綺
言説故。詭現相故。強威逼故。以所得利
利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
不耽著利養。及所有恭敬。亦不執諸見。増益
與損減者。此頌顯示不著利養恭敬故。
著五種惡見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
不著順世間。無義文呪術。亦不樂畜積。無義
長衣鉢者。此頌顯示不著諸惡見因。外
道邪論以能障礙取蘊解脱。彼所制造
世間。及遠離耽著利養恭敬因。長衣鉢
等因。清淨故學清淨
恐増諸煩惱。不染習居家。爲淨修智慧。當親
近賢聖者。此頌顯示遠離所治因。親近能
治因故。學得清淨
不畜朋友家恐發憂悲亂。能生苦煩惱。纔起
尋遠離者。此頌顯示若親近居家。生憂悲
散亂。増長諸煩惱。能爲衆苦因。由近彼
能生衆苦。煩惱纔生。尋即除遣。如是顯
對治之因
不受於信施。恐加害瘡皰。於如來正法。甞無
有棄捨者。此頌顯示不著利養恭敬。不
執諸惡邪見。不虚受用信施。不謗正
。亦能遠離貪著後世諸欲。及能生起諸
惡見。如是所學清淨殊勝
於他愆犯中。無功用安樂。常省自過失。知已
速發露者。此頌顯示遠離作意求覓他人所
有過失。於自善品散亂常生歡喜
自過失實了知。發露悔除離増上慢
此因縁得清淨
若犯於所犯。當如法出離。所應營事中。能勇
勵自作者。此頌顯示出離所犯。及能遠
受他人恭奉侍衞。由此因縁學得清淨
於佛及弟子。威徳與言教。一切皆信受。觀大
罪不謗者。此頌顯示信圓滿故於能誹謗
大罪故學得清淨
於極甚深法不可思度處。能捨舊師宗。不堅
執自見者。此頌顯示遠離安住自見取
清淨殊勝
常樂居遠離。及邊際臥具。恒修習善法。堅精
進勇猛者。此頌顯示若身若心皆遠離故。習
近順定諸臥具故。遠離一切不善尋思。純
白淨諸善法故。非沈掉等諸隨煩惱所
摧蔽故。能善圓滿正加行故。増上心學方
便殊勝。無有欲生欲。不憎惡憎惡。離睡眠睡
眠。時不居寂靜。離惡作惡作。無希慮希慮。一
切種恒時。成就正方便者。此二頌中。顯
離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擧惡作。及疑
故。於諸善法起欲故。於諸欲中
憎厭故。爲善品方便加行。有堪任
及心安靜。於時時間睡眠故。若心沈沒。
或慮彼生於淨妙相。思惟作意。及遊行時。
靜故。於先所犯便生憂悔。於
犯無憂悔故。後後殊勝生希慮故。殷重無
間正方便故。増上心學轉得清淨。引發與覺
悟。及和合所結。有相若親昵。亦多種喜樂。侵
逼極親昵。名虚妄分別。能生於欲貪。智者當
遠離者。此二頌中。顯示八種處妄分別。能
婬欲。所有貪愛。從初方便次第生起。乃
至究竟。由遠離故。諸所修學清淨殊勝。引
發分別者。謂能引發於可愛事不正思惟相
應之心所有分別。覺悟分別者。謂即於彼可
愛事中。覺悟貪纒相應分別。和合所結分別
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所有分別。有相分別
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執取種種淨妙相
所有分別。親昵分別者。謂於已得所愛事
。勇勵相應所有分別。喜樂分別者。謂即於
彼所得事中。種種受用悕慕愛樂種種門轉
所有分別。侵逼分別者。謂兩根會時所有分
別。極親昵分別者。謂不淨出時所有分別。諸
欲令飽衆多所共有。是非法因縁。能増
長貪愛。賢聖所離。速趣於壞滅。仗託於
衆縁危逸所依地者。此二頌中顯示八種現
法後法如其所應諸欲過患。若能觀見即是
除欲愛方便
諸欲如枯骨。亦如軟肉段。如草炬相似。猶
大火坑。譬如蟒毒蛇。亦如夢所見。如
莊嚴具。如樹端熟果。如是知諸欲都不
耽樂者。此中廣引前所説令飽等。於
諸欲中。八種過患。一切世間共成譬喩。顯
諸欲過患深重。又爲示於諸欲中具有
是衆多過患。分明可了。何有智者於
耽樂。又彼諸欲如枯骨故。令飽滿。如
故。衆多共有。猶如草炬。正起現前極燒
惱故。非法因縁。如大火坑渇愛故。増
貪愛。如蟒毒故。賢聖遠離。如夢見故。速
壞滅。猶如假借莊嚴具故。仗託衆縁。猶
樹端爛熟果故。危亡放逸所依之地
當聽聞正法。常思惟修習。先觀見麁靜。次
修一向捨煩惱麁重。於斷生欣樂。於
觀察。得加行究竟。能離欲界欲。及離
界欲。入眞諦現觀。能離一切欲。證現法涅
。及餘依永盡者。此中顯示由了相等七種
作意。世出世道皆清淨故。證得有餘及無餘
依二涅槃果。増上慧學究竟清淨。聽聞正法
常思惟言。顯示了相作意。常修習言。顯
勝解作意。由勝解而修習故。先觀見麁
言。顯示遠離作意。於修習一向等言。顯
示攝樂作意。於諸相觀察言。顯示觀察作
。加行究竟言。顯示加行究竟作意。能離
欲界欲及離色界欲眞諦現觀能離
切欲等言。顯示世間出世間加行究竟果
作意
已釋意趣義聖教伽他。今當建立體義伽他
頌言
    於身語意諸所有 一切世間惡莫
    由念正知諸欲 勿親能引無義苦
今此頌中所言惡者。謂諸惡行。於一切種。
一切因縁。一切處。所所有惡行皆不作。
云何於一切種惡耶。謂由身語意
衆惡故。云何於一切因縁惡耶。
謂由貪瞋癡生諸惡。終不造作故。云何
一切處所惡耶。謂依有情事處及
非有情事處衆惡故。云何由念正知
離諸欲。謂斷事欲及斷煩惱欲故。云何
事欲。謂如一於如來所證正法毘柰
耶中。得清淨信。了知居家迫迮猶如牢獄
求出離。廣説乃至。由正信心離家法
入非家。然於欲貪猶未永離。如是名爲
除事欲。云何斷煩惱欲。謂彼既出家已。
欲貪無餘斷故。往趣曠野山林。安
邊際臥具。或住阿練若處。乃至或在空閑靜
。於諸事欲起一切煩惱欲攝妄分別貪
對治故。修四念住。或復還出依聚落
村邑而住。善護其身。善守諸根。善住正念
而入聚落。或復村邑遊行。旋反。去來。進止。
恒住正知。爲睡眠及諸勞倦。彼即於
四念住中善安正念依止故。爲
欲貪隨眠。修習對治。又即以彼正知而
。爲依止故。遠離諸蓋。身心調暢有
。熾然方便修斷寂靜。彼由是念及正
知爲依止故。便能證得煩惱欲斷。遠離諸
。乃至於初靜慮具足而住。如是能於
用欲樂行邊。劣鄙穢性諸異生法。若斷若知。
何等名爲引無義苦。謂如一若諸沙門或
婆羅門。行自苦行。於現法中種種苦
逼自切。周遍燒惱。自謂。我今由現法苦所
逼惱故。解脱當苦。雖是事而自煎逼。彼
此事終不得。然更招集大損惱事。如
是名爲引無義苦。諸聖弟子能於是受
用自苦行邊。能引非聖無義苦法善了知已。
遠而避之不親不近。亦不承事。復次今當
略辯上所説義。云何略辯。謂諸有情有二種
滿。一増上生滿。二決定勝滿。増上生滿者。謂
善趣。決定勝滿者。謂愛盡離欲寂滅涅
槃。於此二滿及與障礙能斷能證。是名
。若於一切種。一切因縁。一切處所。不
惡行。彼便能斷増上生滿所有障礙。亦能證
得増上生滿。若於用欲樂行。及於
用自苦行。決定遠離彼便能斷決定勝
滿所有障礙。亦能證得決定勝滿。當知是
此中略義
    應説想衆生 依應説安住
    不知應説 而招集生死
    若了知應説 於説者
    由此故 他不譏論
    若計等勝劣 彼遂興諍論
    於三種動 等勝劣皆無
    斷名色愛慢 無著煙寂靜
    無惱悕不 此彼天人世
此四頌中。初言應説者。謂一切有爲法。所
以者何。諸有爲法皆三種言事之所攝故。今
此義中説妙五欲以爲應説。又妙五欲諸餘
沙門婆羅門等。從施主邊言求索故。名
應説。又諸君主於妙五欲僕使等。以
召而受用之。由是因縁亦名應説。又
諸受欲者。於妙五欲自然善知過患
惟除諸佛及佛弟子。爲其宣説彼過患已
乃能了知。由是因縁亦名應説。諸受欲者。
諸欲中正思惟而取其相。亦取隨好
即於彼欲便生愛染。受用耽嗜。乃至堅著。
又於諸欲實知衆過患。所謂諸欲
無常虚僞。空無實敗壞之法。猶如幻事
惑愚夫。甚少愛味諸過患。亦不
知如是少味多患。諸欲出離。所謂於
欲貪調伏。乃至超越。是其出離。彼既如
過患。不出離而受諸欲。由是因
。便於欲界生爲根本所有諸行。深起
。又復造作生爲根本所有業已。受欲界
。生已死滅。生已殞歿。如是故言應説想
衆生。依應説安住。不知應説而招集生
。若遇善士正法。如理作意。則於
諸欲實了知過患出離。所謂諸欲無常虚
僞。廣説乃至。欲貪超越。彼於如來所證正法
毘奈耶中。得清淨信。便於諸欲深見過患
轉復増勝。遂能捨離若少若多財寶。庫藏。眷
屬遊從。以正信心離家法。趣於非家。所
謂一切生老病死皆悉永滅。如是出家。無
願求。修行梵行。謂我由此持戒精進修
梵行故。當天或異天處。彼無是邪
祈願故。於己不他所譏論
謂他不是譏論。怨尤呵責告言。賢首
汝今何爲成就盛年現妙欲。不親戚
之所願樂。而更悕求待時諸欲誓修梵行
耶。如是故言若了知應説於説者慮。
有此故。他不譏論
此即成就清淨尸羅及清淨見。何以故。由
顛倒起於慢慢所持故與餘沙門婆羅
門等共興諍論。由此因縁是見
諍根本。若有沙門或婆羅門。依等勝劣諍根
本見心現高擧。由此因縁。遂與餘沙門婆
羅門等遞相諍論。依止我勝我等我劣三種
慢類。立己爲勝或等或劣。若聖弟子。非
我所我慢所動。乃至亦非我當非有想非無
想所動。了知諸行皆衆縁生。於諸行中
法性。尚不己校量於他勝等劣。況
見慢而興諍論。彼聖弟子。雖他所
揚自宗伏他論。然於諸法惟爲法性
於慈悲。謂當云何。若有我所説妙義
一句領解。如是如是正修行者。令彼長夜
得大義利益安樂。亦令如來正法久住
見慢及爲利養恭敬因縁而興諍論
是不求現法諸妙欲故。誓修梵行
彼由是修梵行故。遠離邪願及諸邪見
捨貪求利養恭敬。於一切種皆得清淨
暉光熾然無普燭。諸天世人惟當讃美
譏論。又能超度生老病死。如是故言
若計勝等劣彼遂興諍論。於三種動等
勝劣皆無
名色者。謂五取蘊。若有彼觀見爲苦。
諦現觀。於五取蘊盡見苦時。於五取蘊
所有貪愛由意樂故。皆説爲斷。非隨眠故。
彼若即如己所得道轉更修習。於其我慢
餘斷滅成阿羅漢。諸漏永盡。由已證
阿羅漢果。心善解脱。便於自身自身衆具。纒
及隨眠。皆悉永斷。離愛離憍離諸放逸。彼
是離愛離憍離放逸故。名煙寂靜
燒惱亦無悕望。云何名爲煙寂靜耶。
煙名爲愛。何以故。如世間煙是火前相。能
眼根便爲擾亂安住。愛亦如是是
貪瞋癡火之前相。能損慧眼亂心相續。謂能
發無義尋思。彼於此愛已斷已知。乃至
其於當來世不生法。名煙寂靜。彼既
是煙靜離著。雖復追求命縁衆具
追求。然能解脱貪愛追求。所求無染。云何
無惱。謂彼如是現追求時。若他自施或
餘施。施時殷重非殷重。精而非麁。多而
少。速而非緩。然不愛味。於所得物無染
受用。不耽吝乃至堅著。如是受用命資
時。不貪惱之所燒惱。若彼施主自不
施。或障餘施。設有所施。現殷重
殷重。乃至遲緩而不急速。然不嫌恨。由
此因縁恚惱。又於用所得物。不
慼不念。無損害心及瞋恚心。如是不
惱。又於所得若精若麁。於受用時。深
過患。善知出離。安住正念。遠離愚癡。如
是不癡惱惱。云何無悕。悕名悕望
心有在。彼不&T016254;貪願趣居
。謂刹帝利大宗葉家。或婆羅門長者居士
大宗葉家我當從彼獲得上妙應所噉食。乃
至。財寶。衣服。餚膳。諸坐臥具。病縁醫藥。供
身什物。如是追求及與受用。於此財物
悕望。又彼恒常安住死想。謂過夜分
晝分中。復過晝分還入夜分。於其中間
無量應死因縁。如經廣説。所謂發風。乃
至。非人之所恐怖。由此因縁追求
用所有財物。於此壽命亦無悕望。如
是無著煙寂靜。無燒惱悕望故。於
天人帝釋自在世主天等。所有因中都不
見。於彼天人諸因果中亦不見。又於
四洲天人世間及彼餘處都不見。又於
此世界天人世間及彼餘處都不見。如
是故言名色愛慢。無著煙寂靜無惱悕
此彼天人世
復次初頌顯示待時諸欲。於欲邪行。及邪行
。第二頌中。顯示捨欲應正道理。淨修梵
仍被譏論道理。及待時欲。如第二
第三亦爾。第四頌中。世尊顯示現所證法
永離熾燃。乃至智者内自所證。又初頌中宣
説諸欲是應説相待時欲。由彼諸欲非
纔須時即便稱遂。要以言説先。然後追
求受用。又顯彼由想安住不了知故起
於邪行及招生死邪行果報。第二頌中。顯
諸欲能了知故。離邪願故。修梵行故。
邪見故。離見根本我慢種故。遠離耽著
利養恭敬故。棄捨諸欲正道理。由此因
。他所譏論道理。又顯諸欲是待時
。所以者何。若於先世福者。今雖
功。於所樂欲果遂。或惟今世造
者。即於此時其所樂欲亦不諧偶。由
此因縁後方成辦。所以諸欲名曰待時。第四
頌中。顯示見斷煩惱斷故。即於現在
沙門及沙門果。又修所斷煩惱斷故。即於
後沙門及沙門果。斷貪愛故。斷我慢
故。如是顯示現所證法。又離著故。煙寂靜
故。顯示永離熾燃及至智者自内所證。彼得
是内所證法。云何令他當了知。由
燒惱悕望。相所表故。此中前三頌。顯
示世尊爲諸天説。苾芻不揚如來聖
教大義。而我獨能。説是語時彼既領悟。於
苾芻所陵蔑心。及於自身心生憍慢
除滅。第四頌中。廣顯如來聖教大義
    欲貪所摧蔽 我心遍燒然
    惟大仙哀愍 爲説令寂靜
    由汝想顛倒 令心遍燒燃
    是故常遠離 引貪淨妙相
    汝當不淨 常定於一境
    爲貪火速滅 數數應澆灌
    觀非妙諸行 爲苦爲無我
    亦繋念於身 多修習厭離
    修習於無相 壞慢及隨眠
    由慢現觀 當苦邊際
云何想顛倒。謂於不淨境不淨相。不
思惟。取淨妙相及取隨好。云何遠離引
淨相。謂如一見少盛色應愛樂諸母
已。便攝諸根而不隨念。云何常定一境
習不淨。謂如一先以巧便於賢善
三摩地相。所謂青瘀乃至白骨。或骨瑣相。即
此相現所得可愛境界繋念思惟。如
前所取後亦如是。又於内身或自或他。觀
察種種不淨充滿。謂此身中有髮有爪。乃至
便利種種不淨。云何觀察非妙諸行之爲
苦。謂如一作是思惟。見少盛色應可
諸母邑已。所生貪愛・受用・悕望。即是集
諦爲衆苦因。由此故生。生已老死愁歎憂苦
種種擾惱從此而生。云何觀察非妙諸行
無我。謂如一作是思惟。於我身形女
身形中。都無我及有情等。誰能受用誰
受用。唯是諸行。唯是諸法。從衆縁生。云
何繋念於身多修厭離。謂如一性是猛
盛欲貪種類。由是猛盛欲貪類故。雖
。然被貪欲損壞其心。雖復作意思惟不
淨苦及無我。亦爲欲貪壞其心。由此因
。彼依不淨或苦無我。作意思惟。權時厭毀
違逆不順。於身念住念在前親近修習。
若多修習。彼由多住是行故。便能斷
猛盛欲貪。若攝諸根欲貪壞其心
若復作意思惟不淨苦及無我。亦不貪欲
壞其心。彼由習如是行故。諸欲貪纒
但現行斷。非隨眠斷。又此欲貪纒及隨眠。略
二種補特伽羅相續可得。一於異生
續可得。二於有學相續可得。雖一分有
學身中亦不得。然於下貪永斷故。已
安隱。上貪未斷。不安隱。無學身中中
界妙界所有貪欲尚不得。何況劣界。以
無學者下上貪斷。於一切分已得安隱。了
知是已未欲貪一分學者。於後無學
願樂。見般涅槃寂靜功徳。不復思惟一
切相故。恒正思惟無相界故。於無相定
修學故。又即於此多修習故。永斷三界修斷
我慢。由此斷故。説名無學離三界欲。上下
貪斷已得安隱。一切苦因皆捨離故。證得一
切衆苦邊際。如是故。言習於無相。壞
及隨眠。由慢現觀苦邊際
復次今當上所説義。謂顯貪欲由是
而生由是寂靜及彼寂靜。當知是名此中略
。云何貪欲由是而生。謂五因故。一由
妙想。二由欣樂樂。三由有情想。四由猛盛
。五由隨眠有餘未盡。云何*貪欲生已由
是寂靜。謂五因故。一由作意思惟不淨。二
作意思惟於苦。三由作意思惟無我。四
繋念多修厭離。五由隨眠無餘永滅。云
何寂靜。謂此寂靜略有二種。一者現行寂靜。
二者永斷隨眠當來不起。由前四種寂靜
因縁。成初寂靜。由第五因第二成就
    云何苾芻多所住 越五暴流
    云何定者能度廣 欲愛而未腰舟
    身輕安心善解脱 無作繋念不傾動
    了法修習無尋定 憤愛惛沈過解脱
    如是苾芻多所住 越五暴流
    如是定者能度廣 欲愛而未腰舟
此因天女所問伽他。暴流有六。謂眼暴流。
能見諸色。乃至意暴流。能了諸法。佛聖弟
子。有學見迹。於隨順喜眼所識色。不
於愛。於順憂眼所識色。不於恚。於
順捨眼所識色。數數思擇安住於捨。彼
設已生。或欲貪纒。或瞋恚纒。或愚癡纒三身
縁。所謂喜身憂身捨身而不堅著。乃至變
吐。由是因縁。於三身諸煩惱纒。得
現行輕安而住。如是名爲身輕安。而未
心善解脱。由彼隨眠未永斷故。彼
後時又能永斷彼隨眠。即於彼諸
煩惱中。遠離隨縛。如是乃名即於三身貪
瞋癡所心善解脱。如眼所識色。乃至於
身所識觸知亦爾。如是已斷五下分結
五暴流。謂越眼暴流能見諸色。乃至越
身暴流能覺諸觸。如是越度五暴流已。餘
第六意暴流在。爲越度復修無作無
動繋念。云何無作。謂於涅槃心生願樂。不
我慢之所傾動。無思惟亦無造作
又不彼計我我所當來是有。乃至我當非
想非非想等之所傾動。無思惟亦無
。云何無動。謂不彼上分諸結繞其
。無動無變亦無改轉。又於隨一寂靜諸
。不愛味戀慕堅著。云何繋念。謂爲
彼上分諸結。於其内身循身觀。如是乃
至廣説念住。彼由是修無作故。斷諸生
。修無動故。斷諸定愛。此離現行。説名爲
斷。修繋念故。爲一切上分諸結無餘永
。修習對治。如是修習無作繋念不傾動
故。能令一切上分諸結無餘永斷。是名
度第六暴流。謂意暴流能了諸法。復有
。云何無動。言無動者。是慈善根無瞋性
故。由此因縁諸聖弟子。於薩迦耶除邪
。修奢摩他毘鉢舍那。由彼慈故。修奢摩
。由念住故。修毘鉢舍那。如是正修行者。
能隨順斷上分結三心修習。速得圓滿
謂於上身耽染心。於下有情憤恚心
不放逸者。於上下境染汚心。餘如前説
是名爲。越五暴流度第六。云何了法。
謂於苦法能了能觀。於集滅道法能了能
觀。云何修習於無尋定。謂能了知如是法
已。又復安住居家諸欲依持斷滅及棄出中
或於阿練若處。或於樹下空閑。於順喜
眼所識色所有喜身。於順憂眼所識色
所有憂身。於順捨眼所識色所有捨身。
此所縁欲尋纒。心多安住。乃至亦無
所生家世相應尋纒。心多安住。設起欲尋乃
至家世相應尋等。即能如實了知出離。不
欲尋之所障礙。乃至不家世相應尋
障礙。而能靜慮審慮諦慮。由此方便。由
道修能斷喜身染愛過失。能斷憂身憤恚
過失。能斷捨身惛沈過失。諸纒斷故。身得
輕安。隨眠斷故。於欲界繋三身染汚心善解
脱。彼於爾時已越度廣大欲愛。謂於
色乃至諸觸。遍流行愛。若和合愛。若増長
愛。若不離愛。若不合愛。若退減愛。若別離
愛。或於欲界復受生愛。復有差別云何修
習於無尋定。謂已得無尋無伺靜慮。餘如

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説義。謂彼天女略問
尊三種要義。一者下分結斷。二者上分結斷
方便。三者即彼下分結斷方便及如彼善斷。
是問已。爾時世尊隨應而答。謂由身輕
心善解脱。答彼所問下分結斷非斷方便
無作繋念不傾動。答彼所問上分結斷方
便非斷。而於彼斷天女類前亦即領解。惟
下分結斷方便及如彼善斷。爾時世尊先
無尋定。廣説差別。答斷方便。謂若能
斷如斷所斷。此中了法説名能斷。修無尋
説名如斷。所斷憤過謂瞋恚品。所斷愛過
謂貪欲品。所斷惛沈過謂愚癡品。如是名爲
能如所斷。如是廣答斷方便已。唯有所餘
如善斷在。復由第二修無尋定差別因縁
其善斷。言善斷者。謂畢竟斷。遠分斷。一
切雜染斷。由知法故。釋畢竟斷。由
無尋定故。釋遠分斷貪瞋癡纒及隨眠
一切斷故。釋一切雜染斷。當知是名此中
略義。又彼天女依諸有學未勝意。已離
欲貪上貪。而興請問。意名腰舟。如
經説慚軸意腰舟。於此腰舟猶未得者。説
彼名爲腰舟。此中何等名爲腰舟。謂
諸結善解脱心
    常有怖世間 衆生恒所
    於未生衆苦 或復已生中
    若有少無怖 今請爲我説
    天我觀解脱 不智精進
    不諸根 不一切捨
    我觀極久遠 梵志般涅槃
    已過諸恐怖 超世間貪著
今此頌中。始從欲界乃至有頂諸薩迦耶。皆
世間。此中義者。意在欲界有樂有苦有情
世間。若諸有情十資身具之所攝養
匱乏。身康無病。年未衰老名爲有樂有情
世間。與此相違。當知有苦有情世間。世間
衆生少分有樂。多分有苦。諸有有樂有情世
間。常懷恐怖。勿我財寶王所侵奪。廣説乃
至。勿此縁諸苦難。勿或風熱於内發
動。乃至或人或非人等侵損我耶。如是懼
慮未來財寶變壞之苦及身壞*苦。心常怖
畏。諸有有苦有情世間。現爲衆苦切身
。有苦有憂有愁有箭。有諸擾惱恒不
安住。如是故言怖世間衆生恒所
未生衆苦或復已生中。由是因縁彼天現
諸有有樂有情世間樂非決定。請問如來
決定樂怖畏。爾時世尊即爲彼天
方便示現。惟聖教中有是處。非諸外道
謂如一住正法外所有沙門或婆羅門。
現法中及當來世諸欲過患。不實知
知故。悕求未來諸欲差別。捨現法欲
後法欲。精勤受學所有禁戒。雖復安
是禁戒。然無智慧。不根門。不
。無常委念。乃至廣説。彼不調攝諸根門
故。於他所惠少小利養及與恭敬。尚生
。隨起戀著何況廣大。如是精勤受禁戒
者。遠離智慧密護根門。於現法欲尚不
斷。況後法欲。又即於彼有一沙門若婆羅
。於欲過患。粗了知故。能越現法後法諸
。而復欣求上離欲地。於非解脱解脱
。斷棄諸欲便臻遠離。彼由精勤數多修
習正思惟故。離欲界乃至離無所有
。由此因縁。捨下自體上自體。由
彼故。於當來世尚不脱下地自體。何況
上地。如是棄捨財寶自體失道者。雖
復安住勇猛精勤。而不一向快樂無
怖畏處。何以故。彼外道師尚於是處
識。況能爲彼諸弟子等廣開示。如
是外道師及弟子所制論中。決定無衆苦
邊際。與此相違。善説正法毘柰耶中。當
足一切義利。乃至定有衆苦邊際。依
密意佛爲彼天是言。天我觀解脱
智精進。不諸根。不一切捨
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説義。謂爲顯示惡説邪
法毘柰耶中師及弟子皆有衰損。善説正法
毘柰耶中。皆具吉祥。於一切苦能證邊際
知是名此中略義。爾時彼天聞佛世尊
請問。歡喜踊躍即以四種無上功徳
歎如來。謂佛世尊難出現故。出已能成
利他行故。亦能建立自利徳故。於自他利
染心故。我觀極久遠梵志般涅槃者。此
世尊難出現。已過諸怨者。此讃世尊
利他行徳。已過諸怖者。此讃世尊建自利
。超世間貪欲者。此讃世尊於自他利
染心。如是四種功徳差別當知。復有
種差別。謂難出現故。難見故。建立自利
利他行故。見者則能成就大義。成大義者。
染心故。遍一切生亦無衆罪。如是衆徳
諸佛世尊最爲殊勝故。以此相歎如來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七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八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誰奬勝類生 及開出離道
    於何住何學 不後世死
    戒慧自薫修 具定念正直
    斷諸愁熾燃 正念心解脱
    能奬勝類生 及開出離道
    住此於此學 不後世死
今此頌中言勝類者。即是四種勝上姓類。一
婆羅門。二刹帝利。三吠舍。四戍達羅。以
正以制以導教勝類生故。名爲奬。此中
示唯佛世尊能以法以正以制以導教
勝類生。由此因縁世尊自顯唯我獨爲眞奬
導者。故爲彼天是説。具戒具慧以自
*薫修。又唯世尊能爲四種勝上類生。宣
離一切衆苦聖八支道。此中世尊亦自顯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