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No. 1562_ 衆賢玄奘譯 ) in Vol. 29

[First] [Prev+100] [Prev]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説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五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六
  尊者衆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隨眠品第五之二
如前所説六種隨眠。復約異門建立爲十。如
何成十。頌曰
    六由見異十 異謂有身見
    邊執見邪見 見取戒禁取
論曰。六隨眠中見行異爲五餘非見。五積數
總成十故。於十中五是見性。一有身見。二
邊執見。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取。五非見
性。一貪。二瞋。三慢。四無明五疑。見與非見
合成十種。又即六種復約異門建立。便成九
十八種。依何門建立成九十八耶。頌曰
    六行部界異 故成九十八
    欲見苦等斷 十七七八四
    謂如次具離 三二見見疑
    色無色除瞋 餘等如欲説
論曰。六種隨眠由行部界門差別故成九十
八。謂於六中由見行異建立爲十如前已辯。
即此所*辯十種隨眠。部界不同成九十八。部
謂見四諦修所斷五部。界謂欲色無色三界。
且於欲界五部不同乘十隨眠成三十六。謂
見苦諦至修所斷。如次有十七七八。四即上
五部於十隨眠。一二一一如其次第。具離三
見二見見疑。謂見苦諦所斷具十。一切皆違
見苦諦故。見集滅諦所斷各七。離有身見邊
見戒取。見道諦所斷八。於前七増戒取。修所
斷四。離見及疑。如是合成三十六種。前三十
二名見所斷。纔見諦時彼則斷故。最後有四
名修所斷。見四諦已後後時中數數習道彼
方斷故。由此已顯十隨眠中。薩迦耶見唯
在一部。謂見苦所斷邊執見亦爾。戒禁取通
在二部。謂見苦見道所斷。邪見通四部。謂見
苦集滅道所斷。見取疑亦爾。餘貪等四各通
五部。謂見四諦及修所斷。如是總説見分十
二。疑分爲四餘四各五。故欲界中有三十六。
經主於此自問答言。此中何相見苦所斷。乃
至何相是修所斷。若縁見此所斷爲境名見。
此所斷餘名修所斷。此不應理。所以者何。遍
行隨眠縁五部故。則見苦集所斷隨眠。亦應
通是見集苦等所斷。又見滅道所斷隨眠。縁
非所斷法。當言何所斷。故彼非善立所斷相
應言。若見縁苦爲境名爲見苦。即是苦法苦
類智忍。此二所斷總説名爲見苦所斷。乃至
見道所斷亦然。數習名修。謂見迹者爲得上
義。於苦等智數數熏習。説名爲修。此道所除
名修所斷。是名爲善立所斷相。色無色界五
部各除瞋。餘與欲同。故各三十一。由是一切
正理論師。以六隨眠約行部界門差別故立
九十八。於此所辯九十八中。八十八見所斷
忍所害故。十隨眠修所斷智所害故。何縁於
此約界不同建立隨眠非約地異。如無欲色
異界隨眠於一事中倶隨増理。初二靜慮異
地亦然。若謂地雖殊而有同對治。非欲色界
對治有同。是則不應別立無色。以無色與色
有同對治故。若修所斷對治漸生。故色無色
應別立者。諸地亦爾。何不別説。故應立二
百八十四隨眠。設許如斯亦無有過。且約界
異立九十八。所以然者。由離界貪建立遍知
沙門果故。謂立此二由斷隨眠。此斷隨眠約
界非地。故不約地建立隨眠。宿舊師言。佛
於法性明了通達能説示他。定應善觀四靜
慮地諸煩惱法性少相似雖有四地而合説
一。於四無色合説亦然。經但説色貪無色貪
等故。由此義故正理論師建立隨眠約界非
地。如何四地性少相似。有説。同是攝支地
故。此釋非理。所以者何。諸近分地中有生煩
惱故。有説。同是遍照地攝故。有説。等是色貪
類惑故。我説。此中少相似者。唯薄伽梵明了
通達。要於永斷第四靜慮下下品惑方立遍
知。下位不然。故知四地必有少分性類相似。
非上地煩惱能縁縛下地。下三靜慮得離繋
時。寧不別立斷遍知體。定知一類煩惱未除。
雖已離繋與繋相似。要同類惑永斷無餘。方
得名爲究竟離繋。故唯約界建立隨眠不約
地立。於理爲勝有餘師説。如有爲怨禁在囹
圄。方便走出乃至未到。與怨城林田空閑等
不相似處。雖越怨獄未大安隱。如是若斷下
三定貪。未到彼貪不相似處。雖越少分未大
安隱。故唯約界建立隨眠。有餘師言。若越
欲界便爲已越。多趣多生大蘊處界無量苦
法。若越色界。便爲已越一取蘊全多處多界。
若越無色界。便爲已越一切生死攝蘊處界
盡。離下三定所越不然故立隨眠約界非地。
然諸古昔正理論師。亦許隨眠約地建立。故
設如是假問答言。頗有異生於九十八隨眠
永斷具成就耶。有。謂異生生在欲界得第三
定未離彼貪。頗有異生得第三定。於向所説
九十八種隨眠永斷不具成耶。有謂彼異生
從欲界已歿。頗有住見道苦法智忍位。具成
九十八隨眠永斷耶。有。謂彼異生得入正決
定。頗有諸聖補特伽羅。於十智中唯成就四
而得八十二隨眠永斷耶。有。謂具縛入正決
定。於正住在苦類智時。若色界中四靜慮
地同一繋縛如欲何過。此則善順約斷界貪
建立遍知及沙門果。又順本論説。遍行因爲
因能生自界染法。不爾經論理相違故。且引
經文證四靜慮非同一繋。如契經言。彼作是
思。我當安住尋伺寂靜第二定中。雖作是思
而不能入。復作是念。何因何縁。我於此中心
不能入。作是念已。便自了知。以我猶於尋伺
過患未識未達。未見未知於無尋伺靜慮功
徳。未能修習多修習故。於第二定心不能入。
廣説乃至。我由住此數數發動尋伺倶行。諸
想作意過患令起。今定應斷。乃至廣説。此中
意顯。如越欲界。如是當越靜慮地等。下地所
有諸想作意能障離染。及能退故。説爲過患
非自地者。故知色界非一繋縛。又見過患能
爲厭因。厭爲離因。離故解脱。若同一縛此
應唐捐。又説尋等漸次息故。謂契經説。若瑜
伽師入第二定尋伺便息。廣説乃至。得入無
邊虚空處定色想便息。色界諸地若同一縛。
諸瑜伽者。既無力能頓捨尋伺喜樂色想。以
心怖怯極重擔故。應畢竟無捨尋等者。又説
離喜斷樂言故。謂契經言。離喜斷樂非同一
縛。欲界諸處有毛端量未得離貪。可説名爲
全離欲繋。唯除已斷見所斷法。雖永未離
修所斷貪而名離縛。非彼境故。色界諸地若
同一縛。應有餘縛。離斷不成。此等名爲經相
違故。次引論文證四靜慮非同一繋。如本論
言。誰成樂根。謂生遍淨若生下地。若聖上
生。誰於此不成。謂異生生上非下地法。生上
地時。雖曰不成。而不由斷於同一縛。欲界等
中不見如斯定成等理。然於本論説遍行因
爲因能生自界染者。且就約界建立隨眠辯
遍行因。故作是説。亦有本説生自地染。此
等名爲論相違故。如何一繋與理相違。且與
隨經理相違者。不應於二定説内等淨支。未
斷尋伺倶諸煩惱濁故。又生第四靜慮有情。
亦應成染尋伺喜樂。然契經説尋等息言。又
契經言。離喜斷樂與隨本論理相違者。謂本
論中説。第二等味相應定。能與初等味相應
定。唯作二縁。謂増上縁及等無間。色界諸地
若同一縛。諸上地貪於下地愛。亦應能作因
及所縁。又除受生時。應爲等無間。又初定
愛乃至應與第四定貪爲等無間。又應從初
味定無間。乃至第四淨定現前。又除受生。應
從第四淨定無間初味定起。如是上下等無
間縁。展轉相生應立多難。又不應於第四業
内。説四思能斷白白異熟業。又不應説上近
分定能斷下惑。同一縛故。又得初定諸不還
者。與得四定所斷應同。是故定應許上下地
如界業惑因果皆殊。由理不同。一繋縛故。如
前所説上界除瞋。以何因縁彼瞋非有。彼瞋
隨眠事非有故。謂於苦受有瞋隨増。苦受彼
無。故瞋非有。又瞋隨眠乾澁相故。謂此煩惱
其相乾澁猶如風病。彼有情類由奢摩他潤
滑相續。故彼無有乾澁相瞋。又彼非瞋異熟
因故。謂瞋必感非愛異熟。上二界無諸非愛
事。外無毒刺茅灰等縁。内無熱風癲癇等
故。有説。彼無惱害事故。慈等善根所居處
故。諸所攝受皆遠離故。有餘師説。瞋性躁
急速可遠離。故瑜伽師離欲貪時即能止息。
如不居穴諸乾澁垢。纔加洗拭速可遣除。分
別論師作如是説。無九十八所立隨眠。經説
隨眠唯有七故。謂契經説。若欲永斷七種隨
眠。汝等從今應於我所勤修梵行。由此故知
正理論者唯依自計立九十八隨眠。若離聖
言依自計立。則應許有無量隨眠。無量有
情身中轉故。今觀具壽於聖教理不能審諦。
如實觀察於此所立理教極成。隨眠數中能
固非撥。且非彼所引七隨眠經有證定數能
非了義故謂餘經言。若欲於色厭離欲滅
解脱者。應於我所勤修梵行。乃至於識説亦
如是。此經唯説欲斷隨眠。應於我所勤修梵
行。故知此經非了義説。又於餘處亦有唯依
欲離一界染。一隨眠少分説。應於我所勤修
梵行言如契經言。若於樂受欲永害貪隨眠
應於我所勤修梵行。又契經言。若於苦受欲
永害瞋隨眠。應於我所勤修梵行。豈以彼經
所説極少便應非撥説七隨眠。故知此經文
同彼非了義。今應詳*辯。此契經中欲斷七
隨眠應修梵行。意謂此經意爲顯隨眠種類
有殊故標七數。如契經説。法有二種。非離
二種別有餘法。豈由此不許説十八界耶。然
意類中説餘六界。故二十八互不相違。又如
經中説蓋有五。非無明體非蓋所攝。經説無
明能覆蓋故。又即五蓋餘經説十。如契經説。
苾芻當知。貪欲蓋體差別有二。一内二外。乃
至廣説。又如經説。由四因故大地振動非無
餘因。又如經言。世有三法宜應開發。然有説
四。又如經言。諦唯有一更無第二。然爲梵志
説諦有三及説四等。又如經説智有二種。謂
盡無生非無餘智。又如經説。心有二種謂善
不善。非無無記。如是等類無量契經佛順機
宜説意各別。不能了達聖教理趣。唯計損壞
他宗爲徳。此類豈能逮善説果。如世尊告鄔
陀夷言。若於如來異門所説。一切一切物一
切一切種。不欲於中求解義者。汝應知彼於
聖教中求鬪諍住。乃至廣説。又彼所説則應
許有無量隨眠。許亦何失。約依身別數無
量故。然就體類分別隨眠但成六種。此六約
門異成十六。或十或二十八或三十六。或七
十四或九十八。謂佛處處約界行部諸門差
別顯示隨眠。正理論師隨佛所説約界等異
立九十八隨眠。且諸隨眠體類有六。謂貪瞋
慢無明見疑。體類別故如前已辨。以薄伽梵
於契經中説三界貪總名愛結故知體類唯六
隨眠。即六隨眠約界差別世尊且説貪分二
種。謂欲有貪隨眠異故。由貪差別可類解餘。
爲顯隨眠定不定界各成二故作如是説。然
唯説貪界差別者。以多處説貪爲首故。謂諸
建立煩惱教中。處處説貪以爲上首。如説九
結三不善根五蓋。上分三業道縛業縁集等
無量。契經以貪隨眠是生死本故。於諸處多
説在初。既説最初分爲二種。由此類顯餘亦
應然。然不可説瞋亦約界分二。由欲有貪顯
餘差別。此非如慢等説上亦有故。由如是教
已顯隨眠。隨其所應定散界別。佛餘處復約
有貪異門。顯定界隨眠亦有差別。謂世尊説
上分結中色無色貪別立爲二。由貪差別可
類解餘。爲顯隨眠。於諸定界色無色異故作
是説。然非上分結唯修所斷故。則唯修所斷
有貪界。有別見所斷惑。與修所斷種類既同。
必亦異故前總顯示見修所斷定散界別。今
別顯示唯修所斷色無色殊。以無漏道如是
斷故。謂色無色見所斷貪同一對治。修所斷
各別對治。故於定界見所斷貪不顯界別。
修所斷貪則顯界別。如是別引二經證貪有
三界殊。顯餘亦別。今復總引一經爲證。如契
經言。愛有三種。一欲愛。二色愛。三無色愛。
由愛差別可類解餘。爲顯隨眠欲色無色界
差別故作如是説。已擧聖教證諸隨眠界有
差別理亦有異。謂有一類補特伽羅。於欲界
法總得離繋非色無色。彼由斷此諸隨眠故
不欲界生。此所斷隨眠應知欲界繋。色無色
界類此應知。是故隨眠由聖教理。界定有異
數成十六。已顯界別。行異云何。即六隨眠見
由行異。世尊處處説見有五。有身見等如前
已列。故六隨眠約行有異敷積成十如前已
*辨。行界合分成二十八。已顯行別。部異云
何。部謂隨眠約別對治。謂有一類由見苦斷。
有由見集滅道亦然。有由後時隨於一智數
數修習増勝故斷。若異此者立四諦見及後
果智則爲唐捐。然見道中於四聖諦必漸現
觀如後當辯。如是五部決定差別。佛於經中
自正顯示。如世尊言
    我昔與汝等 渉生死長途
    由不能如實 見四聖諦故
    若能見四諦 永斷諸有縛
    則生死都滅 便無後諸有
此中若能見四諦者。顯斷見四諦所斷四無
明。復言永斷諸有縛者。顯斷修道所斷無明。
豈不此中有縛説愛。如何引證五部無明。此
中無明不説成故。謂諸世間無有一物愛結
所繋非無明者。但修所斷許有愛結有無明
結豈更須成非不愚癡有愛生故。復有別證
顯諸煩惱諸部差別。如契經言。於苦無智於
集無智於滅無智於道無智。此中總收前際
愚等。約四諦境立四無智。應知此處以無明
聲顯一切隨眠。如縁起中*辯。故諸煩惱有部
差別。然非無明有五部故。類顯餘惑皆有五
部。以餘煩惱有遮説故。謂世尊説永斷見疑
得預流果。由此爲證遮見及疑是修所斷。又
經但説。斷往惡趣。貪瞋癡慢得預流果。故預
流果無見及疑。有修所斷貪瞋癡慢。由此爲
證知六隨眠約部不同成二十八。部行合分
成三十六。部界合分成七十四。約部行界總
分隨眠成九十八如前已*辨。故對法者隨佛
聖教。推求正理分別隨眠。立九十八不可傾
動。然彼朽昧上座復言。雖經非無所引名相。
而曾無處説此隨眠。是見苦所斷乃至修所
斷。今應徴詰入見道時。已見苦諦未見集等。
爲有現起見所斷惑。而言未拔彼隨眠耶不
爾何煩張戲論網。又如汝執煩惱相縁。不見
所縁而得永斷。如是煩惱雖縁三諦。見苦諦
時何妨頓斷。然有徴難。若見苦時便能頓斷
見所斷惑。見後三諦應無用者。理亦不然。彼
於此位。不求見集等。不欲斷隨眠。然由先智
展轉引發。法爾次第見於集等。若不爾者。現
觀中間求見等心應爲間雜。又曾無處佛説
隨眠有九十八。若有應説佛有説處。我則信
受上座如是徴詰隨眠。巨細推尋未爲切中。
且先已*辨。佛於經中説諸隨眠見苦斷等。謂
契經説。不見四諦久渉生死。見便都滅。如
何可説佛曾無處。説有隨眠見苦斷等。又説
於苦等有四無智。如何四無智唯見苦斷。故
知定有五部隨眠。又彼詰言。已見苦諦未見
集等。爲有現起見所斷惑。而言未拔彼隨眠
者。此甚浮詞。未見苦時見苦斷惑亦不現起。
應言已拔。則不應説見苦時斷。若未見苦既
不能拔見苦所斷一切隨眠。餘亦應然。未見
集等亦不能斷彼所斷得。能治彼得道未生
故。或彼應*辯二差別因。何故隨眠等不現
起。而一未拔餘已拔耶。故彼所詰有言無理。
又言。如汝煩惱相縁不見所縁而得永斷。如
是煩惱雖縁三諦。見苦諦時容頓斷者非我
宗許。諸煩惱相縁皆不見所縁而得永斷。雖
見滅道所斷惑中。有漏縁隨眠不見所縁斷。
而彼煩惱依滅道生。明無漏縁諸煩惱起。是
彼煩惱所長養故。義説亦名迷於滅道。故是
縁彼道力所滅。非縁三諦所有隨眠。有苦等
中計爲樂等。亦無明託迷苦惑生。寧見苦
時彼便頓斷。故彼引此例彼不齊。又彼所言
彼於此位。不求見集等。不欲斷隨眠。然由先
智展轉引發。法爾次第見集等者。此亦無理。
彼於此位亦不求見苦不欲斷隨眠。然由先
時煖等位智。展轉引發法爾見苦。爾時應不
斷見苦斷隨眠。此既斷隨眠見餘亦應爾。又
非我等説現觀時。起加行心求見求斷。然我
亦説現觀位中。於見集等離別加行。但由先
智展轉引發法爾次第見於集等。即於見時
有斷有證。深成有用非類汝宗。若謂定無
見餘三諦所斷煩惱。則見集等習彼境智應
全無用。大師説此豈不唐捐。法爾自應能見
集等。佛但應説習見苦智。又四聖諦其相不
同。如何解餘諦斷迷餘諦惑。故非見苦頓
斷隨眠。又彼所説曾無有處。佛説隨眠有
九十八。若有應説佛有説處我則信者。此
亦不然。我不見汝曹有信佛教相。以我先
據聖教正理。建立隨眠有九十八。汝等都無
信受心故。又復汝等具吉祥倫。今時何從
逮殊勝智。知曾無處佛説隨眠。行部界殊有
九十八。傳聞増一阿笈摩中從一法増乃至
百法。佛滅度後此土有情。内慧念命日日損
減。外藥草等味勢熟徳漸漸衰退功能尠少。
人多爲惡事業牽纒。豈能具持如來聖教。故
今増一阿笈摩中。唯從一増至十法在。於中
猶有多分零落。況於過十能有受持。故知經
中説隨眠處。定有具説九十八文。如是傳聞
理必應爾。故佛於彼十應經中説甚深經漸
當隱沒乃至最後隱沒無餘又自古來諸聖造
論。處處皆説有九十八隨眠。兼有明文釋有
理趣。故知根本阿笈摩中。定有誠文標此名
數。今更略引諸阿笈摩。證多契經今已隱沒。
如佛於彼婆拕梨經告婆拕梨。我於往昔
爲苾芻衆。宣説少年賢良馬法。爾時汝類於
此法門少不實有。彼經今者已沒不現。又佛
於彼苦蘊經中。爲釋種大名説。我於往昔一
時住在王舍大城遊廣脇山。見諸離繋皆高
擧手。自苦求常。便告之言。乃至廣説。彼經
今者已沒不現。又彼慶喜大空經中作如是
言。我於往昔佛一時住釋種大城。居彼所營
大客館内。時告我曰。汝阿難陀。我所住空汝
欲知不。我便請問。佛爲我説。我尋解佛所
説義趣。彼經今者亦已隱沒。又佛於彼鄔
陀夷經作如是言。我於往昔説有四受更代
現前。彼經今時亦已隱沒。又薄伽梵於他經
中作如是言。我於往昔一時住在王舍大城
遊於山谷。時有衆多出家外道。來至我所請
問我義。乃至廣説。彼經今者亦沒不現。又
佛於彼出愛王經告言。大王。我憶往昔曾作
是説。非去來今有諸沙門婆羅門等。於一切
法頓見頓知。能頓見知無有是處。彼經今者
亦已隱沒。又雨相外道於瞿博迦經作如是
言。我憶往昔曾見釋氏喬答摩尊。住那地迦
城郡市迦林内。讃靜慮等一切法門。彼經今
時亦沒不現。又彼慶喜於滿經中言。我幼時
見滿慈子。爲衆廣説甚深法門。彼經今時亦
已隱沒。又佛於彼藍薄迦經作如是言。我於
往昔一時曾告五苾芻言。我未出家恒樂觀
察居家迫迮多諸過患。應速厭離。乃至廣説。
彼經今者亦沒不現。又彼聖者護國經中。彼
言。大王。有四厭道。唯薄伽梵正見正知。雖諸
如來應正等覺曾廣宣説。而諸世間不能精
勤修厭離行。當知定是竭愛馱娑。彼經今時
亦已隱沒。又給孤獨於趣經中言。我曾於薄
伽梵所親聞親受如是法門。若有有情施園
林等。由此因力身壞命終。生於天中受妙快
樂。廣説乃至。法施爲因。彼經今時亦沒不現。
又彼慶喜涅槃經中白無滅言。我曾佛所親
聞親受如是法門。佛世尊依無動寂靜第四
靜慮明眼涅槃。彼經今時亦已隱沒。有如是
等無量契經。皆於今時隱沒不現。本所結集
多分凋零。上座何容輒作是説。佛曾無處説
九十八隨眠。已*辯隨眠差別理趣。本所説義
今次應*辯。前説八十八見所斷等。此見修
所斷爲定爾耶。不爾。云何。頌曰
    忍所害隨眠 有頂唯見斷
    餘通見修斷 智所害唯修
論曰。於忍所害諸隨眠中。有頂地攝唯見所
斷。唯類智忍方能斷故。餘八地攝通見修斷。
謂聖者斷唯見非修。法類智忍如應斷故。若
異生斷唯修非見。數習世俗智所斷故。智所
害諸隨眠。一切地攝唯修所斷。以諸聖者及
諸異生。如其所應皆由數習無漏世俗智所
斷故。頌言餘通見修斷者。此言不説義准可
知。云何可知。由前後故。謂前別説忍所害
隨眠有頂唯見斷。後復總説智所害唯修。餘
准知故。令義顯故正説無失。有餘師説。
外道諸仙不能伏斷見所斷惑。如大分別諸
業契經。説離欲貪諸外道類。有縁欲界邪見
現行。及梵網經亦説彼類。有縁欲界諸見現
行。謂於前際分別論者有執全常。有執一分。
有執諸法無因生等。非色界惑縁欲界生。於
欲界境已離貪故。定是欲界諸見未斷。此説
不然。見修所斷皆能連續欲界生故。雖斷一
分餘分亦應續自界生如預流等。然諸外道
亦有乃至生有頂天。彼有欲界煩惱現行必
不應理。又有何理彼諸外仙。由斷修惑名離
欲者。非由不斷見所斷惑亦説名爲不離欲
者。又先因釋能安隱經。已顯如斯所説理趣。
故彼所引二種契經。與理相違成不了義。毘
婆沙者釋彼經言。彼起見時從離欲暫退。猶
如天授暫退已還得。若唯二十八定見所斷。
何縁處處經説八十八耶。彼文遍依次第者
説。此據盡理故不相違。又彼意明聖道用勝。
又設先離下八地貪。要由見道起無漏得。得
彼擇滅故説無過。見修所斷異相云何。若由
唯見慧所斷惑名見所斷。若由見智慧所斷
惑名修所斷。如是若由一品頓斷。若由九品
漸漸而斷。若聖斷已畢竟不退。若聖斷已或
退不退。若斷容證四三二果。若斷容證三二
一果。若聖斷時彼非擇滅。必定應在擇滅前
證。若前或後或倶時證。如是等類異相衆

*説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六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七
  尊者衆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隨眠品第五之三
如前所辯六隨眠中。由行有殊見分爲五。名
先已列。自體如何。頌曰
    我我所斷常 撥無劣謂勝
    非因道妄謂 是五見自體
論曰。由因教力有諸愚夫。五取蘊中執我我
所。此見名爲薩迦耶見。有故名薩。聚謂迦
耶。即是和合積聚爲義。迦耶即薩名薩迦耶。
即是實有非一爲義。此見執我。然我實無。勿
無所縁而起此見。故於見境立以有聲。復恐
因斯執有是我。爲遮彼執復立身聲。謂執我
者於一相續。或多相續計有一我。此皆非身。
身非一故。由如是見縁薩迦耶。故説名爲薩
迦耶見。即是唯縁五取蘊義。如契經説。苾芻
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諸有執我等。隨觀
見一切。唯於五取蘊起。由此但於我我所見。
世尊標別薩迦耶名。勿以我無許智縁無境。
或智縁有執我體非無。不爾則應縁有漏見
無不建立薩迦耶名。經主此中作如是釋。壞
故名薩。聚謂迦耶。即是無常和合蘊義。迦耶
即薩名薩迦耶。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爲遮常
一想故立此名。要此想爲先方執我故。若爾
何用標以薩聲。但迦耶聲足遮常故。則應但
立迦耶見名。無法是常而可聚集。何用身上
標以壞聲。即於所執我我所事。執斷執常名
邊執見。以妄執取斷常邊故。於實有體苦等
諦中。起見撥無名爲邪見。五種妄見皆顛倒
轉。並應名邪。而但撥無名邪見者。以過甚
故。如説臭酥惡執惡等此唯損減餘増益
故。於劣謂勝名爲見取。有漏名劣。聖所斷故。
執劣爲勝總名見取。理實應立見等取名。略
去等言但名見取。或見勝故但擧見名。以見
爲初取餘法故。於非因道謂因道見。一切總
説名戒禁取。謂大自在時性。或餘實非苦因
妄起因執。道有二種。一増上生道。二決定
勝道。投水火等種種邪行。非生天因妄執爲
因名第一道。唯受持戒禁性士夫智等。非解
脱因妄執爲因。名第二道。如前際等或戒禁
勝。是故但立戒禁取名。應知五見自體如是。
若於自在等非因計因。如是戒禁取迷於因
義。此見何故非見集斷。頌曰
    於大自在等 非因妄執因
    從常我倒生 故唯見苦斷
論曰。於自在等非因計因。彼必不能觀察深
理。但於自在等諸蘊麁果義。妄謂是常一我
作者。此爲上首方執爲因。是故此執見苦所
斷。謂執我者是有身見。於苦果義妄執爲我。
故現觀苦我見即除。無我智生非於後位。若
有身見見集等斷。於相續中我見隨故。則無
我智應不得生。以見唯法時我見則滅故。無
我智起我見已除。然有身見於自在等相續
法中計一我已。次即於彼相續法上。起邊執
見計度爲常。由此應知於自在等法。常我二
執唯見苦所斷。故有頌言
    未如實見苦 便見彼爲我
    若如實見苦 則不見爲我
由此已顯滅邊執見。以無我論宗斷見是正
見攝。執有我論者斷見是邊執見。故知二見
倶見苦斷。以無常等諸無漏行見苦諦時二
見既滅。於自在等非因計因。隨二見生亦倶
時滅。故説計因執唯見苦所斷。然於非道計
爲道中。若違見道強則見道所斷。豈不如計
自在等爲因。執苦爲因。唯許見苦斷非見集
斷。如是亦應於非道計道執苦爲道。唯許見
苦斷非見道斷。此難不然以於苦諦見爲無
常等非彼對治故。謂若有執自在等爲因。必
先計爲無始無終等故。此因執唯見苦斷。以
無常等想治常等想故非見苦諦。無常等時。
能治非道計爲道執。故彼道執非見苦斷。由
此亦遮見集所斷。由見因等非彼治故。謂非
於集見因等時能治非道計爲道執。要於道
諦見道等時。方能治彼非道道執故。彼道執
應見道斷。若爾如是非道道執。理必應通見
集滅斷。謂如邪見撥無眞道。後即計此能得
清淨。此戒禁取許見道斷。如是邪見撥無集
滅。後亦計爲能得清淨。彼二戒禁取應見集
滅斷。此難不然。體不成故。謂戒禁取其體有
二。一非因計因。二非道計道。若有計彼謗集
邪見能得清淨。豈不此見無斷集用則不應
生。以都無心信有因故。又苦與集無別物故。
自在等蘊亦應被撥。若有計彼謗滅邪見能
得清淨。豈不此見無證滅用則不應生。如何
撥無滅諦見後計滅方便非不唐捐。如是不
成戒禁取體而言應有。故彼非難。如何非
難。見道所斷戒禁取體亦應不成。以於撥無
道諦見後即計有道應不成故。謂縁道諦邪
見或疑。若撥若疑無解脱道。如何即執此能
得永清淨。此戒禁取體非不成。以許有於
謗道邪見執爲能證永清淨道。由彼計爲如
理解故。謂彼先以餘解脱道蘊在心中。後執
非謗眞道邪見爲如理覺。言如理者。彼謂撥
疑眞解脱道是不顛倒。以如理故執爲淨因。
由此得成戒禁取體。彼心所蘊餘解脱道非
見道所斷。戒禁取所縁以彼唯縁自部法故。
道有多類於理無失。由此經主所作是言。若
彼撥無眞解脱道。妄執別有餘清淨因。是則
執餘能得清淨非邪見等。此縁見道所斷諸
法理亦不成。彼全未詳對法宗義。若爾見滅
諦所斷戒禁取。體亦應成。與道同故。謂有先
以餘解脱處蘊在心中後執謗眞解脱邪見爲
如理覺。以如理故執爲淨因。如前應成戒禁
取體。無如是理。總計解脱是常是寂執謗
彼心爲清淨因。理不成故。如*計涅槃體實非
實。謂若希求解脱方便。彼應必定*計有解
脱。諸*計解脱決定有者。必應許彼體是常
寂。若不許爾不應希求。如正法中於涅槃體。
雖有謂實謂非實異。而同許彼是常是寂故。
於非撥倶見爲過如是。若有以餘解脱蘊在
心中。彼必總*計涅槃常寂。由此不執謗解
脱見爲如理解。故見滅所斷戒禁取定無。又
如天授。雖總許有常寂涅槃。而離八支別計
五法爲解脱道。外道所計理亦應然。是故有
於八支聖道能謗邪見。謂如理覺無於謗滅。
謂如理解以戒禁等自體行相與聖道殊。無
謂涅槃常寂體相。有差別者。是故無滅與道
同義。有餘師言。有執於道謂非道邪見爲道
戒禁取。不言此是彼滅道故。設執於滅謂非
滅邪見。言此是道戒禁取不成。謂執此爲所
撥滅道定不應理。適撥無故。若執此爲餘涅
槃道。則應一體有二解能。見此是彼得方便
故。又無見滅所斷諸法。用餘部法爲所縁義。
然彼外道必應計度餘苦差別爲解脱故。今
應思擇非道計道。謂執戒禁爲解脱因。或執
我見能證解脱。此爲見苦斷。爲見道斷耶。若
執二倶見苦斷者。則見道斷畢竟應無。或應
説別因等。非道計道何縁此二見苦所斷。所
餘乃是見道斷耶。若執二倶見道斷者。應説
何故見道斷耶。非見道時能了彼境。或了彼
自體。或斷彼所縁。或應遍知建立理壞。謂
若見道所斷隨眠。能縁見苦所斷爲境。誰遮
遍知建立壞失。如現觀位苦智已生集智未
生。見苦所斷猶爲見集所斷縁縛。雖已永斷
未立遍知。如是乃至滅智已生道智未生。見
苦所斷猶爲見道所斷縁縛。亦應雖斷未立
遍知。然非所許應辯理趣。我宗説二倶見
苦斷。如本論言有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
論。若有士夫補特伽羅。受持牛戒鹿戒狗
戒。便得清淨解脱出離。永超衆苦樂至超苦
樂處。如是等類非因執因。一切應知是戒禁
取見苦所斷如彼廣説。此復何因見苦所斷。
唯見苦所斷縁牛戒等故。但計麁果爲彼因
故。由此己遮經主所難。迷苦諦故有太過失。
縁有漏惑皆迷苦故。以非一切縁有漏惑皆
以果苦爲所縁故。如何得有太過失耶。非許
二倶見苦所斷。見道所斷便畢竟無。非道計
道有二類故。一縁戒禁等。二縁親迷道。縁
戒禁等違悟道信。力不如縁親迷道者。縁戒
禁等者。行相極麁故。不遠隨逐故。意樂不堅
故。少設劬勞即便斷滅。縁親迷道與此相違。
由此應知非道計道。諸戒禁取有二類別。一
見苦斷。二見道斷。如前所説常我倒生。爲但
有斯二種顛倒。不爾。顛倒總有四種。一於
無常執常顛倒。二於諸苦執樂顛倒。三於不
淨執淨顛倒。四於無我執我顛倒。如是四倒
其體云何。頌曰
    四顛倒自體 謂從於三見
    唯倒推増故 想心隨見力
論曰。從於三見立四倒體。謂邊見中唯取常
見以爲常倒。諸見取中取計樂淨爲樂淨倒。
有身見中唯取我見以爲我倒。如是所説是
一師宗。然毘婆沙決定義者。約部分別十
二見中。唯二見半是顛倒體。謂有身見苦見
取全。邊執見中取計常分。斷常二見行相互
違。故可説言二體各別。諸計我論者。即執
我於彼有自在力是我所見。此即我見由二
門轉。豈不諸煩惱皆顛倒轉。故應皆是倒非
唯四種。不爾建立倒相異故。何謂倒相。謂
具三因。何謂三因。一向倒故。推度性故。妄
増益故。増聲亦顯體増勝故。非餘煩惱具
此三因。謂戒禁取非一向倒所計。容有能
離欲染等故。少分別時得清淨故。斷見邪
見非妄増益。於壞事門此二轉故。餘部見取
非増勝故。所餘煩惱非推度故。由此顛倒唯
四非餘。豈不經中説諸顛倒總有十二。如契
經言。於無常計常有想心見倒。於苦不淨無
我亦然。不爾想心非推度故。隨見倒力亦立
倒名。與見相應。行相同故。然非受等亦如想
心。可立倒名。有別因故。謂於無常等起常
等見時。必由境中取常等相。能取相者是想
非餘。故立倒名非於受等。又治倒慧亦立想
名。謂無常等行中。説爲無常等想。由慧與想
近相資故。相從立名。受等不爾。由所依力
有倒推増。取境相成故心名倒。如契經説。心
引世間於惑瀑流處處漂溺。毘婆沙説。唯想
與心可立倒名。世極成故。謂心想倒世間極
成。受等不然。故經不説。由此心想隨見倒力
立顛倒名非於受等。上座於此言以何縁。顛
倒唯三不増不減。唯有爾所應成倒故。謂此
三倒。想倒攝想。心倒攝識。見倒攝行。不可
説受亦倒所攝。觸爲因生如應領故。豈不
行蘊更有所餘作意等法彼何非倒。不爾但
由彼顛倒故。令心想見成顛倒體。故契經
言。所有無量惡不善法。一切皆由非理作意
爲根本起。廣説乃至。一切皆是作意所生觸
爲其集。由此證知想心見倒。皆非理作意無
明觸所生。由彼倒故此成倒體。今觀彼説前
後相違。由是定知非契經義。若想心見由從
非理作意等生。彼顛倒故此成倒體。受亦非
理作意等生何縁非倒。若受從倒作意等生
非顛倒者。想心見三應非倒體。無別因故。又
言不可受亦倒。攝觸爲因生如應領故。豈不
想倒亦應不成。觸爲因生如應想故。由説想
等倒無明觸所生。豈不觸爲因如應領。故彌
能證受體是顛倒攝。受亦無明觸所生故。由
此彼説唯有爾所應成倒故。倒唯有三不増
減者。言成無義。又若非理作意力故。想等成
倒非理作意。亦應是倒然曾不説。故彼所
言從自執起。或雖許彼體是顛倒。而不説爲
顛倒體者。則應想等亦不説倒。是則違害經
説倒名。若謂如仁有別因故。雖由見力諸心
心所皆有倒義。而經但説想心倒名。非餘受
等。我宗亦爾。即由此因。是故定無想等非倒。
或餘是倒違經過失。此亦非理。不相似故。謂
如我宗由見勢力。雖心心所皆有倒義。由別
因故唯於想心立顛倒名。非於受等。然所由
見正立倒名。如是汝宗由作意力。令心心所
皆有倒義。所由作意應立倒名。又如我宗想
等體非倒。但由見力假立以倒名。眞實倒名
目所由見。汝宗應亦爾。由作意力。想等實非
倒假立倒名。則眞實倒名目所由作意。不
應由非倒諸法勢力。令餘非倒法得倒名故。
又何不許由想勢力。能令作意成顛倒體。要
由妄想取相勢力。方起倶生非理作意。故契
經説。由取相勢力能令貪等惡不善法生。又
契經言。由想亂倒故心焦熱。不言心熱由於
非理作意故生。又理應由勝倒法力。令想心
體亦名顛倒理非作意倒勝想等。如何但言
由作意力想等成倒非想等力。能令作意成
顛倒耶。故彼所言唯憑自執。又經亦説欲爲
法本。或説煩惱無明爲根。如何不言由彼勢
力。能令想等亦成顛倒。但説顛倒由作意成。
是故應知依對法理。立顛倒體最爲殊勝。如
是諸倒何所斷耶。正理論者言。唯見苦所
斷。以常顛倒等唯於苦轉故。了無常等覺唯
縁苦生。故不應後見集滅道時。方捨常樂我
淨見故。若爾便違經論正理。且違經者。謂契
經言。若有多聞諸聖弟子。於苦聖諦如實見
知。如是於集滅道聖諦如實見知。當於爾時
彼聖弟子。無常計常想心見倒皆已永斷。乃
至廣説。若諸顛倒唯見苦斷。經不應説。如
實見知集等諦時皆已永斷。又契經説。若聞
如來説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已。便能永斷常
等四倒。非諸顛倒唯見苦斷。佛爲斷彼可
説餘三見集等覺非彼治故。又慶喜告*辯自
在言
    由有想亂倒 故汝心焦熱
    遠離彼想已 貪息心便
言違論者。如本論言。此四顛倒諸預流者。幾
種已斷幾未斷耶。應作是言。一切已斷。若
四顛倒唯見苦斷。則隨信法行亦有已斷者。
何故唯説預流已斷。違正理者。未離欲聖若
離樂淨想。如何起欲貪。我宗於三皆無違
害。且我今見初經義者。若聖弟子於四聖諦
得現觀時。無始時來所集四倒皆已永斷。不
可由此便證四倒。一一皆由見四諦斷。前已
成立身邊二見。唯見苦斷常我倒體。即是身
邊二見所攝。如何見集等斷常我倒耶。然此
經中於具見諦説已永斷。何所相違。於第二
經無違害者。非薄伽梵説四諦法唯爲斷。斯
四種顛倒總爲畢竟靜息衆苦。然有聞已隨
對治力永斷四倒。何所相違。理實應然。故
彼經説
    佛説此法時 爲永寂衆苦
    有聞已知實 無常樂我淨
非四顛倒總攝衆苦。故知彼經義如我釋。又
彼經説。若諸有情爲此四種想心見倒亂倒
其心。彼心便於彼彼迷亂。乃至廣説。此中可
説由想見倒亂倒其心。心相應故。如何心倒
能亂倒心。是故彼經應觀密意。不可如説執
爲定依所引伽他。於對法理亦無違害。所以
者何。非我等言欲貪映蔽想無亂倒。但作是
言。非諸亂倒皆名顛倒。所以然者。見倒倶行
亂倒想心方名倒故。若諸亂倒皆成倒者。則
諸煩惱皆應成倒。諸阿羅漢遊衢路時。想亂
倒力心便迷謬。或想亂倒見繩謂蛇。故亂倒
中少分立倒。以要最勝方立倒名。最勝因縁
如先已*辯。故有染想學位現行。非得倒名。
何所違害。又經不説彼*辯自在。定居學位
爲證不成。論説預流已斷倒者。爲除疑故作
如是言。勿諸世間見預流者。以花嚴體用香
熏衣。貯畜珍財耽婬嗜味便疑顛倒仍未全
除。無知覆心故爲此事。爲除如是世間所疑。
故説預流諸倒已斷。或預流者已斷無別。隨
信法行有斷未斷。顯定已斷故説預流。正理
無違如伽他釋。或太過失。謂何不言諸聖猶
應我想現起。非於女等及於自身離有情想
心有起欲貪故。不應許聖有我想心。於唯有
法智已生故。由此顛倒唯見苦斷。分別論者
作如是言。常我各三樂淨見倒。如是八倒唯
見所斷。四通見修斷。謂樂淨想心。破此如前
釋伽陀理。故彼所説唯憑妄計。彼上座言。
諸預流者。見倒已全斷。心想倒有餘。非於無
常樂我淨想不忘失者煩惱可行。故安隱經
作如是説。聖者安隱作如是言。我色等中不
隨執我。然於如是五取蘊中。有我慢愛隨眠
未斷。故知聖者有我想心。常樂淨三准亦
定有。上座此説違自意趣。違經違理不可
信依。言彼説違自意趣者。且彼自釋倒經起
因言。爲有愚流轉還滅次第理者。欲令於彼
解無顛倒。故説此經非善遍知四聖諦理。於
諸生死已作分齊。諸煩惱障極少爲餘。將得
涅槃如臨至掌。具如是徳補特伽羅。可有愚
於流轉還滅次第理趣。起顛倒者聖智照明
在身中故。又彼自*辯諸倒體中。問言見倒
何見爲體。即自答言。且苦謂樂。不淨謂淨。邪
見爲體。復自問言。豈不邪見撥無施與。乃至
廣説。還自答言。若於生死計樂計淨。彼定撥
無眞阿羅漢正至正行。豈不此言便顯聖者。
既於生死有樂淨想。彼定應有撥阿羅漢正
至正行邪想現行。若謂聖者邪見斷故無邪
想者。則應聖者見倒斷故無顛倒想。言違經
者。謂契經説。想心見倒皆見諦斷。二經證此
具引如前。若謂此八想心顛倒。於修位中終
由如實見知聖諦方得永斷。離此無餘永斷
方便。故此所説不違經者。豈不見倒應同彼
執。同想心説見諦斷故。若謂諸見有餘經中
遮修所斷故。但應説想心二倒通修斷者。餘
經合説心想見三有四倒故。何縁不許離見
倒時心想非倒。若謂經説有學聖者有想亂
倒。此前已釋。前釋者何。謂非亂倒皆名顛倒
或非彼經説*辯自在定居學位。言違理者。且
有學聖爲求樂故受用境時。境中雖無諦理
樂淨。而有事樂淨能引想心。故樂淨想心聖
容現起都無。常我諸行聚中常我想心何容現
起。以樂淨倒託有事生託無事生。常我二倒
由有樂受是勝義攝。此義決定如後當*辯。有
漏法中有少分淨。契經説有三淨業故。淨解
脱境。經所説故。樂淨實有世極成故。諸行聚
中若事若理。都無常我實體可得。故未見諦
者。於諸行中妄起執常我想心見倒。亦託少
分事樂淨中。一向執爲理實樂淨故。有執樂
淨想心見倒成。已見諦者。於行聚中以畢竟
無常我事故。亦定不起常我想心。由此應知
聖者相續。常我二倒決定非有。樂淨想心託
有事故。於聖相續亦得現行。有得亂倒名無。
名顛倒者。倒唯迷理分別起故。然彼所引安
隱契經不能證聖有常我想心倒。不成倒義
如前已*辯。如是詳察上座所言。於聖教理無
不違害。故彼所説不可信依。*辯見隨眠差別
相已。爲餘亦有差別相耶。亦有。云何。頌曰
    慢七九從三 皆通見修斷
    聖如殺纒等 有修斷不行
論曰。有愚癡者。先於有事非有事中。校量自
他心生高擧。説名爲慢。由行轉異分爲七種。
一慢。二過慢。三慢過慢。四我慢。五増上慢。
六卑慢。七邪慢。於他劣等族朋等中。謂己勝
等高擧名慢。豈不此二倶於境中如實而轉
不應成慢。方劣言勝。方等言等。稱量而知。何
失名慢。於可愛事心生愛染如實而轉。如何
成貪。此既耽求諸可意事。無有顛倒應非煩
惱。然由此起能染惱心。既許成貪是煩惱性。
如是雖實勝劣處生。而能令心高擧染惱。名
慢煩惱。於理何失。故先略述慢。總相中説
訖。有非有二倶容起慢。如於處非處憤恚倶
名瞋。於他等勝族朋等中。謂己勝等。名爲過
慢。於他殊勝族朋等中。謂己勝彼。名慢過
慢。於五取蘊執我我所心便高擧。名爲我慢。
由此證知於未缺減有身見位。可言有我想
心二倒。非缺減時於未證得地道斷等殊勝
得中謂已證得。名増上慢。未得得言。其義
何別。前得後得義無異故。此言爲顯未得
徳得。得復有得宗所許故。諸有在家或出家
者。於他工巧尸羅等徳多分勝中。謂己少劣
心生高擧。名爲卑慢。此中於己心高擧者。於
他多勝謂己少劣。有増己故亦説爲高。有餘
師言。於己功力不信謂劣。名爲卑慢。如是
謂劣高擧不成。是故應知前説爲勝。於無徳
中謂己有徳。名爲邪慢。言無徳者。謂諸惡
行。違功徳故立無徳名。猶如不善彼於成此
無徳法中。謂己有斯殊勝功徳。恃惡高擧。故
名邪慢。若謂無徳者。是遮有徳言。於實無徳
中謂有名邪慢。彼*辯増上邪慢別中。説無
種子名増上慢。有種子者名爲邪慢。或全
増益名増上慢。少分増益名爲邪慢如是差
別理應不成。是故應知前説爲勝。有説。唯除
我我所見。以餘邪見爲先。所生令心高擧。名
爲邪慢。有餘師説。恃全實事高擧名慢。恃
少實事心生高擧。名爲過慢。恃無實事心生
高擧。名慢過慢。於五取蘊我愛爲先。恃我高
擧。名爲我慢。於證少徳謂已證多。心生高
擧。名増上慢。攝受少事心謂爲足。恃生高擧。
名爲卑慢。實鄙惡類。自謂有徳。心生高擧。名
爲邪慢。然本論説慢類有九。類是品類義。即
慢之差別。九類者何。一我勝慢類。二我等慢
類。三我劣慢類。四有勝我慢類。五有等我慢
類。六有劣我慢類。七無勝我慢類。八無等我
慢類。九無劣我慢類。此九皆依有身。見起我
勝者是過慢類。我等者是慢類。我劣者是
卑慢類。有勝我者是卑慢類。有等我者是慢
類有劣我者是過慢類。無勝我者是慢類。無
等我者是過慢類。無劣我者是卑慢類。是
故此九從三慢出。謂慢過慢及卑慢。三行次
有殊成三三類。無劣我慢類高擧如何成。謂
有如斯於自所樂勝有情聚。雖於己身知極
下劣。而自尊重如呈瑞者。或旃荼羅。彼雖
自知世所共惡。然於呈瑞執所作時。尊重
自身故成高擧。如是七慢何所斷耶。有餘師
言。我慢邪慢唯見所斷。餘通見修。理實應
言七皆通二。故能安隱作如是言。我色等中
不隨執我。然於如是五取蘊中。有我慢愛隨
眠未斷。謂修所斷聖未斷時。定可現行此不
決定。謂有已斷而可現行。如已離欲貪信苦
眠眼等。有雖未斷而定不行。如未離欲貪聖
者殺纒等。言殺纒者。謂由此纒發起故思斷
衆生命。等者等取盜婬。誑纒無有愛全。有愛
一分。無有名何法。謂三界無常。於此貪求
名無有愛。由此已簡無漏無常。彼定非貪安
足處故。有愛一分。謂願當爲藹羅筏拏
龍王等。等言爲顯阿素洛王北倶盧洲無想
天等。此殺纒等雖修所斷。而諸聖者定不
現行。此修斷不行言成無用。以當説聖有而
不起故。若聖身中有容現起。遮言不起是有
用言。非聖身中有見所斷。容可現起而更須
遮。既有而遮已知修斷。及不行義何煩預説。
若謂前説慢通見修。勿殺等纒亦通見斷故
説修斷。此亦不然。説殺纒等言已簡見斷故。
又觀後釋義足可知。如慢類等見所増故。由
是此言但應在法。又釋中言。此諸纒愛。一切
皆縁修所斷故。唯修斷者此非定因。見所斷
亦縁修所斷法故。若作是釋。此含唯言是則
此因能爲定證。豈不見所斷亦有無常無有
愛。何縁唯修所斷。實亦見斷。且隨經説。謂
契經中説有三愛。欲愛有愛無有愛三。於此
經中説無有愛取縁衆同分無常爲境者。貪
求異熟相續斷故。如契經言。一類苦逼作如
是念。願我死後斷壞無有無病樂哉。今且據
斯説唯修斷非見所斷。無無有愛如前已説。
慢類我慢有修所斷。聖者猶有不説自成。此
等何縁聖者猶有而不現起。頌曰
    慢類等我慢 惡作中不善
    聖有而不起 見疑所増故
論曰。等言爲顯殺等諸纒。無有愛全有愛一
分。以諸聖者善修空故。善知業果相屬理故。
此慢類等我慢惡悔。聖雖未斷而定不行。又
此見疑親所増故。見疑已斷故不復行。謂慢
類我慢有身見所増。殺生等纒邪見所増。諸
無有愛斷見所増。有愛一分常見所増。不善
惡作是疑所増。故聖身中雖有未斷。而由背
折皆定不行
*説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七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八
  尊者衆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隨眠品第五之四
九十八隨眠中幾是遍行。幾非遍行頌曰
    見苦集所斷 諸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遍行自界地
    於中除二見 餘九能上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