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入阿毘達磨論 (No. 1554_ 寒建陀羅玄奘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明於諦不了。謂苦於不欲乃至於道不欲。由
不了故次引生疑。謂聞邪正二品便懷猶豫。
爲苦非苦乃至爲道非道。從此猶豫引生邪
見。謂惡友由邪聞思生邪決定。無施與無愛
樂無祠祀。乃至廣説。從此邪見有身見生。謂
取蘊中撥無苦理。便執有我或有我所。從有
身見邊執見生。謂執我有斷常邊故。從邊執
見戒禁取生。謂此邊執爲能淨故。從戒禁取
引見取生。謂能淨者是最勝故。從此見取次
引貪生。謂自見中情深愛故。從此貪後次引
慢生。謂自見中深著己。恃生高擧篾他
故。從此慢後次引瞋生。謂恃己見於他見中
情不能忍必憎嫌故。或於自見取捨位中。起。
憎嫌故。十種隨眠次第如是。由三因縁起諸
煩惱。一未斷隨眠故。二非理作意故。三境
界現前故。由因加行境界三力煩惱現前。此
説具者。亦有唯依境界力起。煩亂遍惱身
心相續。故名煩惱。此即隨眠
隨煩惱者。即諸煩惱亦名隨煩惱。復有隨煩
惱。謂餘一切行蘊所攝染汚心所。與諸煩惱
同蘊攝故。此復云何。謂誑憍害惱恨諂等有
無量種。如聖教説。誑謂惑他。憍謂染著自身
所有色力族姓淨戒多聞巧辯等已。令心傲
逸無所顧性。害謂於他能爲逼迫。由此能行
打罵等事。惱謂堅執諸有罪事。由此不受如
理諫誨。恨謂於忿所縁事中。數數尋思結怨
不捨。諂謂心曲。如是六種從煩惱生。穢汚相
麁名煩惱垢。於此六種煩惱垢中。誑憍二種
是貪等流。貪種類故。害恨二種是瞋等流。瞋
種類故。惱垢即是見取等流。執已見勝者惱
亂自他故。諂垢即是諸見等流。諸見増多諂
曲故。如説諂曲謂諸惡見。此垢及纒并餘染
汚行蘊所攝。諸心所法從煩惱生。故皆名隨
煩惱
纒有十種。謂惛沈睡眠掉擧惡作嫉慳無慚
無愧忿覆。身心相續無堪任性名爲惛沈。是
昧重義。不能任持。身心相續令心昧略。名爲
睡眠。此得纒名。唯依染汚。掉擧謂令心不寂
靜。惡所作體名爲惡作。有別心所縁惡作生
立惡作名。是追悔義。此於果體假立因名。如
縁空名空縁不淨名不淨。世間亦以處而説。
依處者。如言一切村邑來等。此立纒名。亦唯
依染。嫉慳二相結中已説。於諸功徳及有徳
者令心不敬。説名無慚。即是恭敬所敵對法。
於諸罪中不見怖畏。説名無愧。能招惡趣。善
士所訶説名爲罪。除瞋及害。於情非情令心
憤發。説名爲忿。隱藏自罪説名爲覆。此十纒
縛身心相續。故名爲纒。此中惛沈睡眠無愧
是無明等流。惡作是疑等流。無慚慳掉擧是
貪等流。嫉忿是瞋等流。覆是貪無明等流。諸
心所法行相微細。一一相續分別尚難。況一
刹那倶時而有。微密智者依佛所説。觀果差
別知其性異。爲諸學者無倒宣説。有劣慧者
未親承事無倒解釋佛語諸師。故於心所迷
謬誹撥。或説唯三或全非有
漏有三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欲界煩惱并
纒除無明名欲漏。有四十一物。謂三十一隨
眠并十纒。色無色界煩惱并纒除無明名有
漏。有五十四物。謂上二界各二十六隨眠。
并惛沈掉擧同無記故。内門轉故。依定地故。
二界合立一有漏名。三界無明名無明漏。有
十五物。以無明是諸有本故。別立漏等。稽留
有情久住三界。障趣解脱故名爲漏。或令流
轉從有頂天至無間獄。故名爲漏。或彼相續
於六瘡門泄過無窮。故名爲漏
瀑流有四。謂欲有見無明*瀑流。欲漏中除
見名欲*瀑流。有二十九物。有漏中除見名有
*瀑流。有三十物。三界諸見名見*瀑流。有三
十六物。三界相應不共無明名無明*瀑流。有
十五物。漂奪一切有情勝事。故名*瀑流。如
水*瀑流。軛有四種。如*瀑流説。和合有情令
於諸趣諸生諸地受苦。故名爲軛。即是和合
令受種種輕重苦義
説一切有部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入阿毘達磨論卷下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取有四種。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即欲
瀑流加無明名欲取。有三十四物。謂貪瞋慢
無明各五疑四纒十。即有*瀑流加無明名我
語取。有四十物。謂貪慢無明各十疑八及惛
沈掉擧。諸見中除戒禁取餘名見取。有三十
物。戒禁取名戒禁取。有六物。由此獨處聖
道怨故。雙誑在家出家衆故。於五見中此別
立取。謂在家衆由此誑惑。計自餓服氣及墜
山巖等爲天道故。諸出家衆由此誑惑。計捨
可愛境受杜多功徳爲淨道故。薪義是取義。
能令業火熾然相續而生長故。如有薪故火
得熾然。如是有煩惱故有情業得生長。又猛
利義是取義。或纒裹義是取義。如蠶處繭自
纒而死。如是有情四取所纒。流轉生死喪失
慧命。身繋有四種。謂貪欲身繋。瞋恚身繋。戒
禁取身繋。此實執身繋。欲界五部貪名初身
繋。五部瞋名第二身繋。六戒禁取名第三身
繋。十二見取名第四身繋。種種纒縛有情自
纒故名身繋。是等羂網有情身義
蓋有五種。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
擧惡作蓋疑蓋。欲界五部貪名初蓋。五部瞋
名第二蓋。欲界惛沈及不善睡眠名第三蓋。
欲界掉擧及不善惡作名第四蓋。欲界四部
疑名第五蓋。覆障聖道及離欲染并此二種
加行善根。故名爲蓋
前説諸界諸趣。諸生諸地。受苦應説。云何界
趣生。地界有三種。謂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
有二十處。謂八大地獄。一等活。二黒繩。三衆
合。四號叫。五大號叫。六炎熱。七極炎熱。八無
間。并傍生鬼界爲十。有四洲人一贍部洲。
二勝身洲。三牛貨洲。四倶盧洲。有六欲天。一
四大王衆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覩史
多天。五樂變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合二十處。
色界有十六處。謂初靜慮有二處。一梵衆天。
二梵輔天。第二靜慮有三天。一少光天。二無
量光天。三極光淨天。第三靜慮有三天。一少
淨天。二無量淨天。三遍淨天。第四靜慮有八
天。一無雲天。二福生天。三廣果天。四無煩
天。五無熱天。六善現天。七善見天。八色究竟
天。合十六處。大梵無想無別處所故非十八。
無色界雖無上下處所。而有四種生處差別。
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
想非非想處。趣有五種。一㮈洛迦。二傍生。
三鬼界。四天。五人。生有四種。謂卵胎濕化。
地有十一。謂欲界未至靜慮中間四靜慮四
無色爲十一地。欲界有頂一向有漏。餘九地
通有漏及無漏前。界趣生一向有漏
智有十種。謂法智。類智。世俗智。他心智。苦
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於欲界諸
行及彼因滅加行無間解脱勝進道。并法智
地中所有無漏智名法智。無始時來常懷我
執。今創見法故名法智。於色無色界諸行及
彼因滅加行無間解脱勝進道。并類智地中
所有無漏智名類智。隨法智生故名類智。諸
有漏慧名世俗智。此智多於瓶衣等世俗事
轉故。名世俗智。此有二種。一染汚。二不染
汚。染汚者復有二種。一見性。二非見性。見性
有五。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非見者。謂疑貪瞋慢無明忿害等相應慧。不
染汚者。亦有二種。一善。二無覆無記。無覆無
記者。非見不推度故。是慧及智。善者若五識
倶。亦非見是慧及智。若意識倶。是世俗正見
亦慧亦智。諸定生智能了知他欲色界繋。一
分無漏現在相似心心所法名他心智。此有
二種。一有漏。二無漏。有漏者。能了知他欲色
界繋心心所法。無漏者有二種。一法智品。二
類智品。法智品者。知法智品心心所法。類智
品者。知類智品心心所法。此智不知色無爲
心不相應行。及過去未來無色界繋。一切根
地補特伽羅勝心心所皆不能知。於五取蘊
果分有無漏智。作非常苦空非我行相轉名
苦智。於五取蘊因分有無漏智。作因集生縁
行相轉名集智。於彼滅有無漏智。作滅靜妙
離行相轉名滅智。於彼對治得涅槃道有無漏
智。作道如行出行相轉名道智。有無漏智作
是思惟。苦我已知。集我已斷。滅我已證。道我
已修。盡行相轉名盡智。有無漏智作是思惟。
苦我已知不復更知。乃至道我已修不復更
修。無生行相轉名無生智。此後二智不推度
故非見性。他心智唯見性。餘六智通見性非
見性。世俗智唯有漏。他心智通有漏及無漏。
餘八智唯無漏。滅智唯無爲縁。他心苦集道
智唯有爲縁。餘五智通有爲無爲縁。苦集智
唯有漏縁。滅道智唯無漏縁。餘六智通有漏
無漏縁。法智在六地。謂四靜慮未至中間。類
智在九地。謂前六地下三無色。他心智在四
地。謂四靜慮。世俗智在一切地。餘六智法智
品者在六地。類智品者在九地
忍有八種。謂苦集滅道。法智忍及苦集滅道
類智忍。此八是能引決定智勝慧。忍可苦等
四聖諦理。故名爲忍。於諸忍中此八唯是
觀察法忍。是見及慧非智自性。決定義是智
義。此八推度意樂未息。未能審決故不名智。
苦法智忍與欲界見苦所斷十隨眠得倶滅。
苦法智與彼斷得倶生。忍爲無間道。智爲解
脱道。對治欲界見苦所斷十種隨眠。如有二
人。一在舍内驅賊令出。一關閉門不令復入。
苦類智忍與色無色界見苦所斷十八隨眠得
倶滅。苦類智與彼斷得倶生。餘如前説。如
是四心能於三界苦諦現觀於集滅道各有四
心。應知亦爾。此十六心能於三界四諦現觀。
斷見所斷八十八結得預流果。餘修所斷十
種隨眠。謂欲界四色無色界各三爲十。欲界
四種譬如束蘆。總分爲九。謂從上上乃至下
下。彼對治道無間解脱亦有九品。謂下下品
道能對治上上品隨眠。乃至上上品道能對治
下下品隨眠。六品盡時得一來果。九品盡時
得不還果。如欲界四總分爲九。亦有九品無
間解脱能對治道。色無色界各有四地。一一
地中能治所治。各有九品應知亦然。漸次斷
彼八地隨眠。乃至有頂下下品盡時得阿羅漢
果。四果中間所有諸道。及前見道名爲四向。
隨在彼果前。即名彼果向。如是有八補特伽
羅。謂行四向及住四果。如是向果由種性別
爲六種。謂鈍利根種性異生。若入見道十
須名隨信行及隨法行。即此二種至修
道位。謂從第十六心乃至金剛喩定。名信勝
解及名見至。即此二種至無學位。謂從初盡
智乃至最後心。名時解脱及不時解脱等。謂
所種類差別有無量種。依心有故名心所
法。猶如我所。如是心所名相應行
不相應行與此相違。謂諸得等。得謂稱説有
法者。因法有三種。一淨。二不淨。三無記。淨
謂信等。不淨謂貪等。無記謂化心等。若成此
法名有法。者稱説此定因。名得獲成就。得若
無者。貪等煩惱現在前時。有學既無。無漏心
故。應非聖者。異生若起善無記心。爾時應名
已離染者。又諸聖者與諸異生無涅槃得。互
相似故應倶名異生。或倶名聖者。如法王説。
起得成就十無學法故名聖者。永斷五支。乃
至廣説。又世尊説。苾芻當知。若有成就善不
善法。我見如是諸有情類。心相續中善不善
得増長無邊。作如是説。汝等苾芻。不應校量
有情勝劣。不應妄取補特伽羅徳量淺深。乃
至廣説。故知法外定有實得。此有二種。一者
未得已失今獲。二者得已不失成就。應知非
得與此相違。於何法中有得非得。於自相續
及二滅中有得非得。非他相續。無有成就他
身法故。非非相續。無有成就非情法故。亦非
虚空。無有成就虚空者故。彼得無故非得亦
無。得有三種。一者如影隨形得。二者如牛王
引前得。三者如犢子隨後得。初得多分如無
覆無記法。第二得多分如上地沒生欲界結
生時欲界善法得。第三得多分如聞思所成
慧等。除倶生所餘得。此中應作略毘婆娑。
謂欲界繋善不善色無前生得。但有倶生及
隨後得。除眼耳通慧及能變化心。并除少分。
若威儀路若工巧處極數習者。諸餘一切無
覆無記法。及有覆無記表色。唯有倶生得。
勢力劣故無前後得。所餘諸法一一容有前
後倶得。善法得*唯善。不善法得*唯不善。無
記法得*唯無記。欲界法得*唯欲界。色界法
得*唯色界。無色界法得*唯無色界。無漏法
得通三界及無漏法。無漏法者。謂道諦三無
爲。倶不繋故。道諦得*唯無漏非擇滅得通三
界。擇滅得色無色界。道力起者即墮彼界。
無漏道力起者是無漏故。無漏法得總説有
四種。學法得*唯學。無學法得*唯無學。非學
非無學法得有三種。非學非無學法者。謂諸
有漏及無爲有漏。及非擇滅得*唯非學非無
學。擇滅得學道力起者*唯學。無學道力起者
*唯無學。世間道力起者。*唯非學非無學。見
所斷法得*唯見所斷。修所斷法得*唯修所
斷。非所斷法得有三種。謂修所斷及非所
斷。非所斷法者。謂道諦及無爲。道諦得*唯
非所斷。非擇滅得*唯修所斷。不染汚故。是
有漏故。故擇滅得。世間道力起者。*唯修所
斷。無漏道力起者。*唯非所斷。一切非得皆*唯
無覆無記性攝。非如前得有差別義。然過去
未來法一一各有三世非得。現在法無現在
非得。得與非得性相違故。無有現在可成就
法。不成就故。然有過去未來非得。欲色無色
界及無漏法一一皆有三界非得。無有非得
是無漏者。非得中有異生性故。如説。云何異
生性。謂不獲聖法。不獲即是非得異名。又諸
非得*唯無記性。故非無漏
已離第三靜慮染。未離第四靜慮染。第四靜
慮地心心所滅。有不相應法名無想定。雖滅
一切心心所法而起此定。專爲除想故名無
想。如他心智。此無想定是善第四靜慮所攝。
*唯非聖者相續中起求解脱想。起此定故。聖
者於此如惡趣想深心厭離。此*唯順定受。謂
順次生受。是加行得非離染得滅定者。謂已
離無所有處染。有頂心心所法滅。有不相應
法。能令大種平等相續。故名爲定滅。是有頂
地加行善攝。或順次生受。或順後次受。或順
不定受。起此定已未得異熟便般涅槃。故不
定受。此定能感有頂地中四蘊異熟。彼無色
故。聖者能起非諸異生。由聖道力起此定故。
聖者爲得現法樂住求起此定。異生於此怖
畏斷滅。無聖道力故不能起。聖者於此由加
行得非離染得。*唯佛世尊於此滅定名離染
得。初盡智時已於此定能自在起。故名爲得。
諸佛功徳不由加行。隨欲即起現在前故。若
生無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無
想事。是實有物。是無想定異熟果故。名異熟
生。無記性攝。即廣果天中有一勝處。如中間
靜慮名無情天。生時死時倶有心想。中間無
故立無想名。彼將死時如久睡覺還起心想。
起已不久即便命終。生於欲界。將生彼者必
有欲界順後次受決定業故。如將生彼北倶
盧洲。必有能感生天之業
先業所引六處相續無間斷因。依之施設四生
五趣。是名命根亦名爲壽。故對法説。云何命
根。謂三界壽。此有實體能持煖識。如伽他言
    壽煖及與識 三法捨身時
    所捨身僵仆 如木無思覺
契經亦説。受異熟已名那落迦。乃至非想非
非想處應知亦爾。若異命根無別有法。是根
性攝。遍在三界。一期相續無間斷時。可依施
設四生五趣。生無色界起自上地善染汚心。
或起下地無漏心時依何施設。化生天趣起善
染時應名爲死若起無記應復名生。撥無命
根有斯大過。諸有情類同作事業同樂欲因。
名衆同分。此復二種。一無差別。二有差別。無
差別者。謂諸有情皆有我愛。同資於食樂欲
相似。此平等因名衆同分。一一身内各別有
一。有差別者。謂諸有情界地趣生。種姓男女
近事苾芻。學無學等種類差別。一一身内有
同事業。樂欲定因名衆同分。此若無者。聖非
聖等世俗言説應皆雜亂。諸異生性異生同
分有何差別。同樂欲等因。説名彼同分。異生
性者。能爲一切無義利因。如契經説。苾芻當
知。我説愚夫無聞異生。無有少分惡不善
業。彼不能造。又世尊説。若來人中得人同
分。異生性於死生時。有捨得義。故異生性
與同分別
諸法生時有内因力。令彼獲得各別功能。即
此内因説名生相。謂法生因總有二種。一内。
二外。内謂生相。外謂六因。或四縁性。若無生
相。諸有爲法應如虚空等。雖具外因縁亦無
生義。或應虚空等亦有可生義成有爲性。是
大過失。由此故知。別有生相能引別果。暫時
住因説名住相。謂有爲法於暫住時各有勢
力。能引別果令暫時住。此引別果勢力内因
説名住相。若無住相。諸有爲法於暫住時。應
更不能引於別果。由此故知有別住相。老謂
衰損。引果功能令其不能重引別果。謂有爲
法若無異相。衰損功能何縁不能引別果。已
更不重引。引而復引應成無窮。若爾又應非
刹那性。由此故知別有異相。無常者謂功能
損已。令現在法入過去因。謂有別法名爲滅
相。令從現在墮過去世。此若無者法應不
滅。或虚空等亦有滅義。此四有爲之有爲相。
若有此四有爲相者。便名有爲。非虚空等。然
世尊説。有三有爲之有爲相。有爲之起亦可
了知。盡及住異亦可了知。爲所化生厭有爲
故。如示黒耳與吉祥倶。住異二相合説爲
一。是故定有四有爲相。非即所相有爲法體。
若即所相有爲體者。如所相體與能相一。能
相亦應展轉無異若爾諸法滅時應生。生時
應滅。或全不生。此四本相。是有爲故。如所相
法有四隨相。謂名生生乃至滅滅。然非無窮。
以四本相各相八法隨相*唯能各相一故。謂
法生時并其自體九法倶起。自體爲一相隨
相八。本相中生。除其自體生餘八法。隨相中
生於九法内*唯生本生。勢力劣故。住異滅相
應知亦爾。本相依法。隨相依隨相。法因
相故得有作因。相因隨相得有作用。作用者
何。謂生住異滅。所生等者。謂引果功能。故有
爲法體雖恒有而用非常。假茲四相内外因
力。用得成故名身句身。文身等者。謂依
語生。如智帶義影像而現。能詮自義名名句
文。即是想章字之異目。如眼識等依眼等生。
帶色等義影像而現。能了自境名等亦爾。非
即語音親能詮義。勿説火時便燒於口。要依
語故火等名生。由火等名詮火等義。詮者謂
能於所顯義生他覺慧。非與義合。聲有礙故。
諸記論者所執常聲理不成故。不應離此名句
文三。可執有法能詮於義。然四種法似同一
相。一聲二名三義四智。此中名者。謂色等想。
句者謂能詮義究竟。如説。諸惡莫作等頌。世
間亦説。提婆達多驅白牛來搆取乳等。文者
即是&T046110;壹等字。此三各別合集同類説之爲
身。如大仙説。苾芻當知。如來出世便有名身
句身文身可了知者。意説諦實蘊處界。沙門
果縁起等法名句文身。又世尊説。如來得彼
彼名句文身者。意説如來獲得彼彼不共佛
法名句文身等。謂此中義類差別諸行句義。
齊此應知。識句義者。謂總了別色等境事故
名爲識。即於色等六種境中。由眼等根伴
而起現在作用。*唯總分別色等境事説名爲
識。若能分別差別相者。即名受等諸心所法。
識無彼用但作所依。識用但於現在世有一刹那
頃。能有了別。此亦名意。亦名爲心。亦是施設
有情本事。於色等境了別爲用。由根境別
有六種。謂名眼識乃至意識。佛於經中自説
彼相。謂能了別故立識名。由此故知了別爲相」
前於思擇有爲相中。説法生因總有二種。一
内。二外。内謂生相。外謂六因。或四縁性。
今應思擇。因縁者何。因有六種。一相應因。
二倶有因。三同類因。四遍行因。五異熟因。
六能作因。心心所法展轉相應。同取一境名
相應因。如心與受等。受等與受等。受等復與
心。各除其自性。諸有爲法更互爲果。或同一
果。名倶有因。如諸大種所相能相。心心隨轉
更互相望。二因別者。如諸商人更相助力能
過嶮路。是倶有因。諸所飮食展轉同義。是相
應因。心隨轉者。謂諸心所及諸靜慮無漏律
儀諸有爲相。以彼與心倶墮一世一起一住一
滅一果一等流一異熟因善*因不善*因無
記。由此十因名心隨轉。自地自部前生諸法。
如種子法。與後相似爲同類因。自地前生諸
遍行法。與後染法爲遍行因。一切不善有漏
善法。與自異熟爲異熟因。諸法生時除其自
性。以一切法爲能作因。或*唯無障。或能生
故。如是六因總以一切有爲果。爲是所生
故。謂相應倶有因得士用果。由此勢力彼得
生故。此名士用。彼名爲果。同類遍行因得等
流果。果似因故説名爲等。從因生故復説爲
流。果即等流名等流果。異熟因得異熟果。果
不似因故説爲異熟。謂成熟堪受用故。果即
異熟名異熟果。*唯有情數攝。無覆無記性。
能作因得増上果。此増上力彼得生故。如眼
根等於眼識等。及田夫等於稼穡等。由前増
上後法得生。増上之果名増上果。擇滅無爲
名離繋果。此由道得非道所生。果即離繋名
離繋果。縁有四種。謂因。等無間。所縁。増上
縁。除能作餘五因名因縁。過去現在心心所
法。除阿羅漢最後心等。名等無間縁。一切法
名所縁縁。能作因性名増上縁
容有礙物是虚空相。此増上力彼得生故。能
有所容受是虚空性故。此若無者。諸有礙物
應不得生。無容者故。如世尊説。梵志當知。風
依虚空。婆羅門曰。虚空依何。佛復告言。汝問
非理。虚空無色無見無對。當何所依。然有光
明虚空可了。故知實有虚空無爲。此體若無
風何依住。説無色等言何所依。因有光明何
所了別。了龜毛等。不因比故
衆苦永斷説名擇滅。衆苦者何。謂諸生死。如
世尊説。苾芻當知。諸有若生即説爲苦。諸有
即是生死別名。有若不生名苦永斷。如堤堰
水。如壁障風。令苦不生名爲擇滅。擇謂揀擇
即勝善慧。於四聖諦數數簡擇。彼所得滅立
擇滅名。此隨所斷體有無量。以所斷法量無
邊故。若體一者初道已得。修後諸道便應無
用。若言初證少分非全。即一滅體應有多分。
一體多分與理相違。隨有漏法有爾所量擇
滅無爲應知亦爾。此説爲善。應正理故。此隨
道別立八十九。隨斷遍知立有九種。若隨五
部立有五種。又隨果別總立爲四。謂預流等。
由斷離滅界別立三。由斷苦集及有餘依無
餘依別總立二種。約生死斷總立爲一。如是
擇滅有多異名。謂名盡離滅涅槃等。如人經
説。苾芻當知。四無色蘊及眼色等總名爲人。
於中假想説名有情。亦名意生。亦名爲人摩
納婆等。此中自謂我眼等見色等。發起種種
世俗言論。謂此具壽有如是名如是族姓。乃
至廣説。苾芻當知。此*唯有想。*唯有言説。如
是諸法皆是無常。有爲縁生由此故苦。謂生
時苦住等亦苦。於此衆苦永斷無餘。除棄變
吐盡離染滅寂靜隱沒。餘不續起名永不生。
此極靜妙。謂一切依除棄愛盡離滅涅槃。所
言一切依除棄者。謂此滅中永捨一切五取
蘊苦。言愛盡者。謂此滅中現盡諸愛。得此滅
已永離染法故名爲離。獲此滅已衆苦皆息
故名爲滅。證此滅已一切災患煩惱火滅故
名涅槃
非擇滅者。謂有別法畢竟障礙未來法生。但
由闕縁非由擇得。如眼與意專一色時。餘色
聲香味觸等謝。縁彼境界五識身等。由得此
滅能永障故。住未來世畢竟不生。縁闕亦由
此滅勢力。故非擇滅決定實有。如世尊説。若
於爾時樂受現前二受便滅。彼言滅者。除此
是何。定非無常及擇滅故。又契經説。苾芻當
知。若得預流。已盡地獄。已盡鬼界。已盡傍
生。此言盡者是非擇滅。爾時異熟法未得擇
滅故。爲初業者愛樂勤學。離諸問答略制斯
論。諸未遍知阿毘達磨深密相者。隨自意集
諸戲論聚置於現前。妄構邪難欲相誹毀。彼
即謗佛所説至教。如世尊説。有二種人謗佛
至教。一者不信生於憎嫉。二者雖信而惡受

*説一切有部入阿毘達磨論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