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曇心論經 (No. 1551_ 法勝那連提耶舍優波扇多釋 ) in Vol. 28

[First] [Prev]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三解脱當知有漏及無漏者。無邊虚空處無
邊識處不用處解脱。當知有漏無漏。定智通
已説者。定修多羅品當更廣説。彼無漏智神
通智品已説。其餘悉有漏者。如是三通威儀
故。受色聲自相故。無量衆生縁故。一切除入
初三解脱。彼一切信解念處故。非想非非想
非捷利行故。想受滅無慧故皆有漏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四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五
  *法勝論*大徳優波扇多釋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六卷成部 
  定品之二別譯
已説功徳自性。亦説有漏無漏。成就今當説
    當知未離欲 成就味相應
    離下未至上 或就淨諸定
當知未離欲成就味相應者。若人若此地未
離欲。成就此地味相應。離下未至上成就淨
諸定者。離欲界欲未生第二禪等中梵世。若
離欲若不離欲。成就淨初禪。及彼地餘善功

    住上應當知 成就下無漏
    方便生功徳 當知非離欲
住上應當知成就下無漏者。聖人生梵世上。
成就無漏初禪及餘無漏。三昧神通及智等
諸功徳。彼地有漏功徳生處縛。無漏斷縛。是
故離生處捨有漏非無漏。如是一切地隨其
義説。方便生功徳當知非離欲者。已説離下
地欲成就諸功徳。當知説得成就不現在前。
方便現在前者彼非離欲。方便得者如天眼
耳。彼無記故。無漏淨味相應不攝。是故得彼
三種禪時不得滅盡。是滅盡定者方便故。彼
得現前二十三種正受。八味相應八淨七無
漏。問曰。彼中一一幾種因。答曰
    所謂無漏定 一一七種因
    味淨相應禪 當知因有一
所謂無漏定一一七種因者。一一無漏七種
無漏中。自分因中因自地者。亦相應共生因。
味淨相應禪當知因有一者。味相應初禪味
相應初禪因非餘。初禪因不相似故。非餘地
穢汚因行相違故。非穢汚行相違亦非自分。
如是淨初禪淨初禪因。非穢汚非無漏。何以
故。不相似故。非餘地淨因自地果報故。及自
地係縛故。如是一切。問曰。一一次第生幾
種。答曰
    無漏禪無色 逆順超次第
    次第生六種 當知乃至十
無漏初禪次第生六種。自地淨及無漏。如是
第二第三禪如是超越正受。無漏無所有處
次第生七。自地二下地四上地一。無漏第二
禪次第生八。自地二初禪地二上地四。無漏
無邊識處次第生九。自地二下地四上地三。
餘無漏次第生十。自地二下地四上地四
    或六至十一 謂淨次第生
    從二乃至十 當知説有味
或六至十一。謂淨次第生者。淨非想非非想
處次第生六。自地味相應及淨下地四。淨及
無漏非味相應。離欲故。淨初禪次第生七。自
地三上地四。淨及無漏淨不用處次第生八。
自地三上地一下地四。淨第二禪次第生九。
無邊識處次第生十。餘十一。如是一切當知
正受時如是説非死時。是故彼中上下地味
相應不攝生。得淨次第上下味相應生。從二
乃至十當知説有味者。味相應初禪次第生
二。自地味相應及淨。彼此不相違故。有頂味
相應次第生十。正受味三自地二。及下地淨
自地煩惱所惱故。依不用處地淨以自救護。
如是一切地下地淨三。及死時上地退下地
一切味相應。問曰。前説正受。煩惱今當説。答
曰。淨次第正受煩惱説味相應。及受生煩惱。
何以故。煩惱力生非定力。是故此中説一切
煩惱淨必定定力。是故説共正受煩惱。問曰。
彼中一一縁幾種。答曰
    淨及無漏禪 一切地中轉
    自地有漏法 味相應所縁
淨及無漏禪一切地中轉者。淨及無漏禪縁
一切地一切事。自地有漏法味相應所縁者。
味相應禪縁自地味相應。及淨非無漏。何以
故。非無漏縁。有愛亦非愛他地
    無色則不行 於下有漏事
    若根本彼善 穢汚如味禪
無色則不行於下有漏事者。無色正受不縁
下地有漏法。何以故。下地不寂滅故。亦縁下
地無漏。如比智分。問曰。一切有漏不縁下地
耶。答曰。不爾。若根本彼善。若根本無色淨
及無漏。彼縁自地及上地不縁下地。未來禪
若縁下地。彼於下地麁想縁厭離穢汚。如味
禪者如味相應禪説。無色穢汚亦如是
    色界若有餘 無量等功徳
    彼欲界境界 世尊之所説
若色界功徳。謂四無量一切處。等彼縁欲界。
何以故。除神通説無量等。彼五神通縁欲色
界。問曰。如前説熏禪中修智。彼云何熏。答曰
    若能熏諸禪 是依第四禪
    三地愛盡故 淨居唯廣果
若能熏諸禪是依第四禪者。得第四禪能熏
禪非餘。彼人數數入無漏四禪起無漏。數數
入有漏禪復還入無漏。還入有漏漸略乃至
住二刹那。如是方便若一無漏心若一有漏心。
是時一念有漏一念無漏。二念一有漏一無漏。
是説成就。問曰。此何處得果。答曰。淨居天
中。何以故。三地愛盡故。淨居唯廣果。若得第
四禪離三地愛。是故此得第四禪人。淨居廣
果中凡夫共修熏禪。不與凡夫共。五種者。
下中上上中上上。彼如是五種不廣天無熱
天善見天善現天及色究竟天。是故彼中得
果。問曰。如前説七種願智是云何。答曰
    無著不動法 得一切正受
    彼三昧智力 能起頂四禪
彼人煩惱不能逼惱心相續故一切正受力心
相續生故得三功徳。謂願智無諍及無礙。彼
願智者。若欲知過去未來現在及無爲。彼時
願智邊際。住第四禪正受能知。無諍名於他
相續中。煩惱諍不欲起。此人他相續中。不起
煩惱諍。無礙名如前説。問曰。願智何地攝。答

    三地有願智 無諍五地中
    二地法辭辯 二辯依九地
三地有願智者。第四禪初禪及欲界。決定第
四禪中得。欲界唯人中能起欲界。梵世相應
記起言説心。彼處有。是故説三地。無諍
五地中者。根本四禪及欲界。此決定於四禪
中得。人中能起非餘處。二地法辭辯者。法辯
欲界梵世。此五地根本四禪及欲界。此但名
縁言從名轉。是故起語言道。有覺觀處説辭
辯。欲界及梵世。何以故。言語縁故。二辯依
九地者。義辯樂説辯。欲界四禪中及四無色
定。未來中間禪根本初禪攝。問曰。云何得此
正受。答曰
    離欲及受生 而得於淨禪
    穢汚退及生 無漏唯離欲
離欲及受生而得於淨禪者。淨初禪二時得。
離欲時得及上地沒生梵世。彼地過捨。如是
一切。穢汚退及生者。味相應禪退上得下。或
第二禪中若欲界纒若梵世纒退。爾時得味
相應初禪生得者。如上地沒生欲界及梵世。
爾時得味相應。初禪如是一切。無漏唯離欲
者。無漏禪離欲得。謂聖人離欲界欲。彼得無
漏初禪。昔所未得故得。如是一切。問曰。此功
徳何者能除煩惱。答曰
    無漏除煩惱 正受中間者
    一切定中間 相應於捨根
無漏除煩惱者。無漏禪無色除煩惱非世俗。
問曰。何故世俗不斷煩惱。答曰。同一係縛
故。世俗共煩惱一縛。是故自地煩惱不能斷。
如人被反縛不能自解。若彼對治及斷中生。
問曰。一切世俗不能斷煩惱耶。答曰。有世俗
能斷煩惱。問曰。何者是。答曰。正受中間者。
謂未來禪猶未得根本禪。若作方便得離下
地欲。彼初禪未來有漏無漏。餘未來一向有
漏。爲根本禪無色正受。是故説世俗不斷煩
惱。問曰。此近禪何處。答曰。一切定中間相應
於捨根。一切正受中捨根相應。未得所求故
不生喜。問曰。雖説神足境界智證神通。未説
幾種變化心今當説。答曰。十四欲界初禪果。
初禪地初禪果。欲界二禪果。初禪地二禪果。
二禪地二禪果。乃至第四禪亦如是。問曰。彼
誰成就。答曰
    下地變化心 成就彼種果
    隨彼識相應 彼上地成就
下地變化心成就彼種果者。若人成就禪。是
人成就彼果下地變化心。如得初禪是初禪
地欲界中初禪果。成就如是一切應當知。問
曰。汝先説第二禪等無五識身。若生於上若
欲見聞。彼云何見聞。答曰。梵世識現前。問
曰。何故上地無此識。答曰。無覺觀故。問曰。
彼幾時成就。答曰。隨彼識相應。彼上地成就。
乃至彼識相應爾時成就。或眼識或耳識或
身識。隨爾時現在前爾時成就。此識滅時名
捨。何以故。係屬根故
  修多羅品第八
一切智口所説最深微細義。此餘我今當説
    一切智口説 甚深微細義
    我今説少分 修多羅諦聽
問曰。如佛説三界。彼何者是。答曰
    欲界十居處 色界説十七
    無色界有四 決定唯彼有
欲界十居處者。謂地獄畜生餓鬼人六欲界
天。種類此十居處。當知説欲界。此衆生有欲
想轉。若此處具足彼一切愛欲相應。是故説
欲界。色界説十七者。梵身梵富樓。少光無量
光光曜。少淨無量淨遍淨。無蔭福生大果無
想衆生。不廣不熱善見善現色究竟。此十七
居處説色界。此居處欲想不轉。彼極大色非
男女相。是故説色界。無色界有四者。無色界
有四居處。無邊虚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此居處中色不生。何以故。離
色欲故。又次第滅故。若無色中生色者。便無
次第滅。然有次第滅。若無者。應色中生欲過。
是故無色中不生色。是故説無色。問曰。如佛
説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此云何。答曰。決定
唯彼有。前所説界此即是有。問曰。如世尊説
七識住。彼何者是。答曰
    善趣是欲界 及色界三地
    無色亦三地 當知爲識住
欲界善趣數。謂人天。色界前三地。無色界前
三地。此七地説識住處。問曰。何故三惡道第
四禪有頂不説識住耶。答曰。若地爲見斷修
斷。若不斷生識彼説識住。三惡趣中無不斷
事。第四禪中無想衆生。及淨居天。無見斷事。
是故第四禪不攝。有頂一向有漏。若識樂住
説識住。三惡道中識不樂住。何以故。苦逼迫
故。淨居天向涅槃故識不樂住。無想衆生亦
一向無心。是故第四禪不攝。有頂行不捷利。
是故彼亦不攝。三種衆生或樂境界樂樂樂
想。彼中樂境界衆生人及欲界天。樂樂三禪
地樂想三無色。是故彼説識住。問曰。九衆生
居云何。答曰
    有頂及無想 是説衆生居
    四種有漏陰 當知識住處
有頂及無想是説衆生居者。前説七識住。及
無想天有頂。此説九衆生居。問曰。何故惡道
無想衆生外。第四禪不説衆生居耶。答曰。隨
何處樂住不欲去。彼處名衆生居。惡道中無
此二。廣果中雖欲樂住亦欲樂去。問曰。如佛
説四識住。彼云何。答曰。四種有漏陰。當知識
住處。有漏色受想行。是名陰説識住。取倶
識生住執著長養故名識住。是故無漏非識
住。彼壞有故。彼亦非取和合識住處。問曰。何
故識非識住處。答曰。彼因由不成。如王道王
非是道。無住分倶生識名住處。三和合名住
處。此識非如是。問曰。無有他識現前縁耶。答
曰。自和合不生故。彼亦不成就彼。亦衆生數
非衆生數。問曰。云何外識。住處事作。答曰。
和合倶生依縁住多故無過。彼亦縁住彼自
分地界非他分地界。問曰。如世尊説十二縁
起。彼有何相。答曰
    諸煩惱及業 有事次第生
    當知是有支 衆生一切生
無明愛取是煩惱。行及有是業。餘支是事。如
是此煩惱業事。彼彼生中次第起故説縁起
支。彼中煩惱依事。煩惱作業業作事。如
    彼諸分建立 謂衆生受生
    過去及未來 中間當知八
彼諸分建立謂衆生受生者。此分差別説十
二支。問曰。此云何。答曰。過*去及未來中間
當知八。於中無明者過去煩惱。行者過去
業。識者相續心及眷屬名色者已受生相續
縛不滅。未生四種色根六入未具。是名名
色。六入者已生四種色根。未能爲觸作所依。
是時名六入。觸者此諸根已能爲觸作所依。
未能分別苦樂。不能分別利衰。是時名觸。受
者能分別苦樂利衰因。能知差別食分別
不起婬欲。是時名受。愛者於欲具中。愛求欲
不能求有分別。是時名愛。取者能取有分別。
有者此於彼境界求趣向速疾。廣生諸有趣
當來生。是時名有。生者彼死次第相續連節
縛。是時名生。老死者次後名色受等是名老
死。問曰。世尊説六界。此云何。答曰
    所謂四大種 及諸有漏識
    亦色中間見 是界説生本
所謂四大種及諸有漏識亦色中間見者。四大
及五識身有漏意識。若色孔眼所取虚空數。
此説六界。問曰。何故十八界中。別説六界耶。
答曰。是界説生本。彼法生本此中丈夫想。地
所成立。水和合潤漬。火熟除臭爛。風界推。空
中間孔。飮食入出。相應識力建立得名丈夫
想。是故此名界想。何以故。是生性故。如世尊
説。因六界因縁入母腹胎。修多羅句如是。
彼大亦生是故名大生。如大衆生如大生。於
此中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輕擧相。色邊
受色相名虚空界。色者是與思異事也。識者
了知相也。問曰。聖諦有何相。答曰
    果相似諸行 有漏是説苦
    因相似是集 滅諦衆苦盡
果相似諸行有漏是説苦者。一切有漏行從
因生。逼惱相是故説苦。因相似是集者。一切
有漏行他因相似。是故彼説苦集。如一稻種
子前後相望故。亦説果亦説因。如是有漏行
觀已生當生故。亦説苦説集。滅諦衆苦盡者。
一切有漏行究竟盡滅。是説滅諦
    若無漏諸行 是説爲道諦
    彼二種名故 從麁次第見
若無漏諸行是説爲道諦者。一切無漏行説
道諦。彼一切苦滅故説道。問曰。何故説名諦。
答彼二種名故。二種事故名諦。謂自相不虚。
及見彼生不顛倒心覺。問何故虚空非數滅
非諦攝。答曰。非因果故。此觀察苦盡故。觀察
聖諦彼非苦苦因非離苦方便。但欲盡苦故
觀察。譬如病因病藥。病差如觀察病。問曰。
聖諦有何義。答曰。聖者如實覺已。爲他顯示
故名聖諦。是中逼迫相是苦。生相是集。寂靜
相是滅。出離相是道。問曰。如見因有果。何故
佛先説果後説因耶。答曰。從麁次第見。如是
但見無間等故世尊前説果。行者先得苦無
間等。後苦因。先滅後道。何以故。先知果已。
後斷因。修智生故。彼行者於苦自性無間。已
彼時爲斷苦因。故決定智生是過患因故。如
是彼行者先見滅相。彼時爲欲證滅。故修方
便生決定智。是故先説果。如是先見麁後見
細故。苦麁集細施設推求故。信故滅麁道細。
是故先説滅後説道。如修多羅説。比丘當爲
説滅爲趣滅故説道。如是等。是故先求滅後
修道。如向城道先覓道已然後得入。一切皆
信滅而不信道。是故欲易知故從麁次第説。
問曰。世尊説四沙門果。彼幾事。答曰
    聖果事有六 最勝在九地
    第三在六地 二種依未來
聖果事有六者。六事説沙門果。五無漏陰及
數縁滅。問曰。沙門果何義。答曰。聖道説沙
門。彼精進成就故名沙門果。問曰。世俗道亦
精進丈夫得。彼亦得沙門果。答曰。彼見聖道
果差別。問曰。此何果何地攝。答曰。最勝在
九地。阿羅漢果九地攝。未來中間四禪三無
色。第三在六地。阿那含果六地攝。除無色。二
種依未來。須陀洹斯陀含果未來攝。何以故。
未離欲故。問曰。跡有何相。答曰
    隨信行諸法 無煩惱鈍
    隨法行諸法 無煩惱速相
隨信行諸法無煩惱鈍*根者。隨信行人
身無漏法軟分攝者。當知鈍信行攝故。信解
脱時解脱亦攝。當知軟根故。隨法行諸法無
煩惱速相者。隨法行自身法利根所攝故。當
知速相彼攝故。見到不時解脱法亦攝。當知。
何以故。利根故
    彼禪根本中 當知是樂
    小及難得故 當知餘説苦
彼禪根本中當知是樂*通者。根本四禪若軟
根法。及利根法當知樂跡。止觀等得道故及
樂行故。小及難得故當知餘説苦者。餘者無
漏地攝道名苦以少故。彼未來中間禪止道
少。無色中觀少無漏。未來禪難得。何以故。世
間從未來得故得彼故易修。禪中間禪一
地中間心心數斷除現前。謂覺斷觀現前成
就如木斷木。無色界微細難成就五陰轉斷。
四陰轉現前。彼難如是難得故説難。非聖道
苦自性非苦受相應。此中建立勝道故。入涅
槃城義故名跡義。問曰。不壞淨云何。答曰
    佛及聲聞法 解脱亦餘因
    清淨無垢信 聖戒謂決定
佛及聲聞法解脱亦餘因清淨無垢信者。一
切種正覺智菩提佛。彼阿羅漢攝功徳佛法。
當知於彼中若無漏信彼名佛不壞淨。他教
授得正決定聲聞。當知彼中學無學得聲聞
法。若彼無漏信彼是僧不壞信。若於涅槃若
無漏信。轉餘有爲法中。如苦諦集諦等信如
是無漏。菩薩功徳學無學辟支佛法。一切法
中不壞信。彼苦集中正信清淨。滅道中希求
信。無漏戒聖道倶生第四不壞淨。云何名不
壞。知已決定清淨信名不壞信。問曰。何所知
不壞。答曰。四聖諦中。問曰。何故無漏不壞信。
答曰。決定故彼實智倶生無漏信。及戒決定
有漏信者。能障欺呵不信。持戒破戒呵欺障。
無漏餘不生能障欺呵。是故決定無漏不壞
信差別者。問曰。修定有何相。答曰
    初禪若有善 當知現法樂
    謂得生死智 是説名知見
初禪若有善當知現法樂者。淨及無漏初禪
現法樂住。是名修定得現法樂謂得生死智。
是説名知見者。生死智通是説修定得知見
    慧分別當知 方便生功徳
    金剛喩四禪 是名爲漏盡
*慧分別當知方便生功徳者。所有方便生功
徳。乃至欲界有教戒聞思修功徳。三界中隨
所有。若有爲無漏。彼一切説名修定得分別
*慧。金剛喩四禪是名爲漏盡者。金剛喩定
者。最後學心彼共眷屬相應。第四禪地漏盡
故是説修定。此世尊自説已功徳。菩薩閻浮
提樹影中。初禪正受彼見法樂住。十一起煩
惱清淨天眼智見。如趺祇羅經説。彼經説知
受生如是等*慧差別。依第四禪無上正眞道
證漏盡。問曰。如意足何自性。答曰
    善有爲諸法 方便之所起
    佛説如意足 是亦説正燒
善有爲諸法方便之所起佛説如意足者。若
彼方便所起法。已説彼一切如意器故説如
意足。自心自在起種種功徳。成就如意足名
如意足。足支具因一義也。何者是謂三昧。彼
四種増上差別。如欲増上生三昧名欲三昧。
如是精進心増上生名簡擇三昧。初起欲故
欲増上。欲生已欲所求爲得故。精進定増上
起精進已。不捨精進隨順趣向心名心定。此
欲精進心道理現前。如意足具身中究竟故
名*慧三昧若不簡擇餘此一心一切成就。一
切心中生故方便差別。彼増長故説餘功徳。
彼亦説正燒。此如是所説功徳亦説爲正燒。
依道理能燒煩惱草故名正燒。或以能斷煩
惱故説正斷。入正決定故名正勝。彼捨過惡
功徳生。守護増長策勤業名精進正勝。彼四
種業差別故。一心建立精進能作四業。現在
煩惱得斷。未來不生。於善法容受生故。生已
相續不失方便力。彼亦四種差別
    彼亦説念處 亦説四聖種
    隨其勢力生 以彼名説彼
彼亦説念處亦説四聖種。彼前所説功徳説
念處如修多羅。身受心法内外倶自相共相是
名念處。彼四種縁差別故。彼一切縁分齊差
別故。身念處身縁非餘法。如是受念處説受
念處非餘心念處。説心念處非餘法念處。二
種餘法縁。以想陰行陰有爲縁。及壞縁。以身
受身心受。如是等乃至一切法縁。問曰。云何
聖種。答曰。聖種亦如是。彼所説功徳亦説聖
種。聖以此爲種故名聖種。此法自性是聖種
故説聖種。於此種中生故名聖種。四種
生對治故。説四差別。因衣服故*愛生。廣説四
種如修多羅。問曰。云何以此功徳爲如意足。
乃至四正斷等耶。答曰。隨彼勢力生以彼名
説彼。此法以定力生故名如意足。精進力生
故説正斷念増上生故説念處。知足増上生
故説聖種。已説助菩提分。共此自相今當説
    淨信精進念 智慧及憙猗
    覺分及與捨 思戒三摩提
如佛所説三十七助菩提分法。彼名有三十
七事有十。於中信等如偈中結集。彼中信根
信力名信。正斷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支正
精進。此是精進。念根念力念覺支正念。是
名念四念處。慧根慧力擇法覺支正見。是
等名慧。喜猗捨覺支。正思惟戒。是正語正業
正命。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覺支正定八支是
定支。問曰。何故如是多種説。答曰
    處方便一心 軟及利亦然
    見道亦修道 故説三十七
處者正縁處故説念處。方便者正方便説正
斷。一心者一心中住處。是故説如意足。軟根
相續見名根。利事此亦是根利根相續見故
名力。彼中増上義是根義。餘不能陵名力見
道得見故名道分。修道見故名覺支。説三十
七。此十法如是各各業差別故佛説三十七。
此中覺支一向無漏。餘有漏無漏。問曰道品
云何有漏。菩提是無漏。彼菩提器菩提眷屬。
是故名菩提分。如是此中與菩提遠有漏。隨
順菩提故名菩提分。是故無過
    二禪三十六 未來禪亦然
    三四及中間 是悉三十五
二禪三十六者。除思何以故此地無覺觀故。
未來禪亦然者。亦三十六除喜覺支。何以故
未成就是故無喜我已先説。三四及中間是
悉三十五者。第四第三中間三十五除喜除
正思惟
    初禪説一切 三空三十二
    有頂二十二 欲界亦如是
初禪説一切者。初禪中一切三十七。三空三
十二。除喜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有頂二十二
者。一切無覺支道支是故二十二。隨何處覺
支次説道分。彼中當知有漏無漏。欲界亦如
是者。欲界亦二十二。一向是有漏二處一向
有漏故。問曰四食何地何性。答曰
    諸食中摶食 欲界説三入
    識食及思觸 是食説有漏
諸食中摶食欲界説三入者。摶食是欲界三
入香味觸。事有十三十一事是觸。四大七種
造色。所謂澁滑重輕冷飢渇及香味。問曰何
故色聲非食。答曰見聞非増長。滿足根大資
益義是食義。或見或聞妄分別力故生。樂受
觸生喜彼喜不能潤益根大。是故觸爲食能
利益。非色聲香味離分別亦能資益身。識食
及思觸是食。説有漏者識思觸是有漏。彼持
生相續縛能牽有是故名食。無漏觸等雖利
益諸根大。彼不能牽有故斷除有是故非食。
有三種事故名食。能牽後有。牽已復牽攝持
自身是故名食。彼意思識牽未來有。摶食觸
食生已諸有攝持。或復一切諸食皆能牽有。
皆能攝持諸根。問曰先所説諸三昧。何者三
昧幾種轉。答曰
    無願有十行 空二行當知
    四行説無相 是説爲聖行
無願有十行者。無願三昧總説十行。縁三諦
故十行轉。苦中無常苦二行。集中四行如前
説。道中四行亦如前説。問曰何故不縁滅。答
曰不願求故名無願。是不樂求義也。不願何
等謂苦彼因盡則無。是故彼因亦捨彼因修
道盡是故縁道。是故此定縁苦因道不縁滅。
或復説於有爲不願是故縁三諦。是中修道
如服苦藥。如是如空二行當知。身見近對治
故。空三昧有二行。何等爲二。空無我。身見取
我我所行見。我對治故説無我行。我所對治
故説空行。如彼法無我是故無我。四行説無
相者。無相三昧滅四行轉。除有爲行但縁於
法。行説無相此中顯示解脱門。故一向無漏
三昧。問曰顛倒云何斷何自性。答曰
    謂彼四顛倒 當知見苦斷
    於彼増上見 見實者廢立
謂彼四顛倒當知見苦斷者。一切四顛倒依
苦轉。是故見苦斷已説三見中。於彼増上見
者。此四顛倒三見中少分是見自性。經中想
心濁故説想心倒。見實者廢立。何以故増上
見中。若得増上如是力顛倒建立。如我見顛
倒非我所見。如是邊見常見顛倒非斷見。見
取淨樂見顛倒問曰誰増上。答曰推建立一
向顛倒。是故顛倒彼如是想。是故非一切見
是顛倒。邪見斷見雖推及一向倒。壞事轉建
立戒取。推建立非一向顛倒。取少淨非勝見
勝取少勝。我見力建立我所。是故我所見不
立顛倒。問曰世尊説多見如六十二見彼見
何見攝。答曰五見攝。問曰此云何。答曰
    誹謗於眞實 此見説邪見
    非實而建立 二見及是智
誹謗於眞實此見説邪見者。若見謗眞實有
義言無所有。如無施等是爲邪見。非實而建
立二見及是智者。於陰中非實我所建立身
見。非眞實樂淨建立見取。若餘非實建立。如
杭建立人想。邪智非邪
    又戒威儀取 非因而見因
    若攝受邊見 依常見斷見
又戒威儀取非因而見因者。如自在天因牛
戒見等。生天世間流轉解脱。若攝受邊見依
常見斷見者。若見諸行常是名常見。如説常
者彼不知因果連續。是故於事中立斷是名
斷見。是二見名受邊見。除此更無餘見。是故
一切見入此見中當知。問曰此見何斷何不
斷。答曰
    誹謗而建立 因見依二邊
    隨於此事轉 若見彼則斷
誹謗邪見已説。彼若謗苦彼説見苦斷。如是
集等建立不實説二見。彼身見於苦建立見
*苦斷。見取若見苦斷樂等建立是故見*苦
斷當知。如是見集斷等戒取。若依於有漏轉
彼見苦斷。若依無漏轉彼見道斷當知。斷見
常見依苦轉。是故見苦所斷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五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六
  *法勝論*大徳優波扇多釋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六卷成部 
  修多羅品之二別譯
問曰。世尊説二十二根。彼云何。答曰
    謂眼等四根 身根有三種
    如意根及命 此根生死依
謂眼等四根者。眼耳鼻舌。彼眼根眼識依淨
色。於色已見今見未來或當知此。或復有異
彼餘自分。問曰何謂自分。答曰彼相似義也。
如色不曾見今不見當不見。何以故識空故。
如是一切如識自依説。身根有三種者。身根
亦如是。彼説三種身根男根女根。如意根何
者意根。若心意識彼復六識身。若已知法今
知法當知法。或復是自分彼無生法如是當
來。及命者命根第九彼三界壽。此根説生死
依故説根。衆生生死故
    受是煩惱伴 信等依涅槃
    九根若無漏 此三依於道
受是煩惱伴者。苦樂憂喜捨受。雜煩惱煩惱
伴依地故説根。信等依涅槃者。言精進念定
慧依寂滅伴故説根。九根若無漏。是三依於
道者。信等五喜樂捨意根等。有漏無漏此中
若無漏。彼依於道三根説。如賢聖品説。如是
諸根名二十二。事十七。男根女根身根少分。
三無漏無異。問曰何者是根義。答曰彼増上
義是根義。如人主獸王一切法有増上主。彼
最勝増上主名根。彼取六境界増上主。男女
二根衆生差別分別増上主。初時無差別。命
根持衆生身増上。受有煩惱増上。信等涅槃
増上。無漏道差別増上
    欲界四善八 色種根有七
    諸心數有十 一心智者説
欲界四者。如是根四在欲界。男女憂苦決定
欲界相應。問曰何故色界無男女根。答曰無
受用事故。鼻舌二根亦應無。爲端嚴身故生
無妨。又男女二根令身醜惡故無。無苦根非
逼迫果故。彼他不惱故無憂根。何以故無知
生故。彼智知欲界。餘色根意根界品已説。捨
根信等五根三界相應不相應。喜樂根色欲
相應不相應。無漏三根決定不相應命根。雜
品當説。問曰幾善。答曰善八。信等五三無
漏必定是善非不善。餘憂根受等善不善無
記憂根命根後當説。餘如界品説。如是取色
七者眼等五及男女根。此等是色餘非色。問
曰幾心性幾非心性如是廣説。答曰諸心數
有十。五受五信等。一心智者説者。意根一種
心自性。無漏前已説九根無漏。三餘非心心
數決定。問曰幾有報幾無報。答曰
    一及七有報 此義應當知
    十三中是報 見實者所説
一及十有報此義應當知者。憂根一向有報。
何以故善不善故。問曰何故憂根無記無。答
曰憂根與喜下劣行相違。非身邊見相應故。
非隱沒無記分別轉故。非不隱沒無記。非工
巧報生威儀等分別生。若彼分別生誰在於
後。非離欲滅離欲不斷故。非不隱沒無記。是
故非不隱沒無記。憂根信等中若有漏彼有
報。若無漏彼無報。意根及三受若不善善有
漏彼有報。無記無漏無報。苦根善不善有報。
無記無報餘根非有報。問曰何故不善善有
漏有報。答曰堅固住故資助力。如畦水潤糞
覆爛壞堅固種子生。非無漏無資縁故。如在
倉中種子。雖堅不生愛水不潤故。餘煩惱如
糞無故不能爛壞。非無記有報。如爛種子雖
置畦中不生。問曰幾根是報。答曰十三中是
報見實者所説。*七色根意根命根。除憂根
四受是有報。亦有非報色長養非報餘是報。
命根正受果壽行數。彼非報餘是報。意根及
受善穢汚非報。威儀工巧變化心數非報。餘
是報餘根決定非報。問曰幾根最初生時得
報。答曰
    二或六七八 初念生時得
    欲中有報相 色六及上一
若衆生根次第生。卵生濕生胎生彼初念二
根報生身根及命根。意根彼是穢汚是故不
取。非穢汚心爲連繋報。非穢汚是故非報。捨
根亦如是。化生無根六色根五及命根。一切
化生不少眼根等。一根七二根八。欲中有報
根故。此法用欲界衆生當知。色六及上一
者。色界得六。無色界一但命根。問曰死時最
後捨幾根。答曰
    捨四八與九 亦説捨於十
    漸終及頓沒 善捨各増五
捨四八與九亦説捨於十漸終及頓沒者。無
記心漸終捨四身意命捨根。無根一時無記
心死捨八。謂眼等根命意捨根。一根九二根
十不善心亦爾。問曰善心捨幾根。答曰善捨
各増五。於是中加信等五根。色無色隨所得
亦如是。問曰幾見斷如是等應當廣説。答曰
    二斷無斷四 六根則二種
    三無漏不斷 餘則修道盡
二斷無斷四者。意根及三種受此見斷修斷。
若無漏無斷。六根則二種者憂根見修斷。信
等五根修道斷不斷。三無漏不斷者。一向無
漏故。餘則修道盡者。餘九根修道斷。彼眼
等八不穢汚故。修道斷墮生死故非不斷。苦
根五識身是故修道斷。問曰世尊説六識身。
彼取何法。答曰
    若取識根義 五種心境界
    若取一切法 是則意識界
若取*識根義五種心境界者。色等五境界五
識身取。眼識取色色形相色者。謂青等無量
種。形相者長等無量種。彼眼等不到取眼著
藥。捭則不見。耳識聲亦不到取。鼻香舌味
身觸此到取。一切五識身能取現在境界。問
曰意識云何取。答曰若取一切法是則意識
界。若五識身所取。彼若不取過去未來。現
在法及無爲一切意識取。除彼刹那自體共
生相應法。問曰初知不壞境界已説此境界。
云何十種差別。答欲界相應不相應如是。色
界無色界如是。無漏有爲無爲善無記。問曰
十智一一智幾法境界。答曰
    五法應當知 法智之境界
    七種隨順智 他心境界三
五法應當知法智之境界者。欲界相應不相
應及無漏無爲善。七種隨順智者。色無色無
漏相應不相應善無爲。他心境界三者。欲色
界無漏相應
    有漏當知十 因果智有六
    解脱智一法 道智二餘九
有漏當知十者。世俗智一切十種法境界。因
果智有六者。苦集智三界相應不相應。解脱
智一法者。滅智中一無爲善。道智二者。道
智有爲無漏相應不相應。餘九者。盡智無生
智境界九法除無爲。無記使境界如前説。復
欲總説故説此
    自地諸煩惱 定使於自地
    自種一切遍 在彼種類中
自地諸煩惱定使於自地者。欲界一切使
使。欲界乃至有頂地彼地亦然。勝故對治故
下地上地不使。離欲現前上地下地不使。自
種一切遍在彼種類中者。自種類法自種類
使所使。一切遍他類亦使如身見。見苦斷使
所使見集斷等他類亦使。如是一切遍使説。
乃至修道斷修道斷一切使。所使一切遍使
    三界定煩惱 如是定三界
    如是説二界 一界生亦然
三界定煩惱如是定三界者。三界攝煩惱中
三界使所使。隨方便如意根。三界於中一切
三界使所使。如是説二界者二界所攝法二
界使所使。如方便如覺觀欲界及色界。於中
欲界色界使所使。一界生亦然者。一界所攝
法一界使所使。如憂根欲界於中欲界使所
使
    此佛所説經 若事我已説
    識智及諸使 觀察此三門
此佛所説經中。若我所説法此三門應宣説。
識門智門使門。如欲界中根事一切有。是故
欲界六識身當知相應不相應故。七智知除
比智滅智道智。五種類攝故。欲界一切使所
使。色界三根事有此四識識七智知。色無色
界一切使所使。無色界無五境界。但一識識
六智知。除他心智法智滅智道智。無色界一
切使所使。如是一切應當知
雜品第九
    已説定相續 種種諸餘法
    於上衆雜義 我今當略説
已説定相續種種諸餘法者。已説諸法彼此
相續種種聚。於上衆雜義我今當略説者。於
上所説廣義今略説
    有縁有相應 有行及有依
    心及心數等 是説總略義
此是心心數法名。於種種法中攀縁轉故名
有縁。倶同行同方便名相應。境界行作故名
有行。依根轉故名有依
    從縁生亦因 有因及有爲
    説事及世道 有果此決定
此是有爲法名。彼彼縁和合得生故名縁生。
他法生故因由因力故。有因諸法和合作故
名有爲。多因差別顯示故名説事。未有
轉自相行名世。彼有果名有果
    有罪亦隱沒 穢汚下賤黒
    善有爲及習 亦復名修學
有罪亦隱沒穢汚下賤黒者。此是不善隱沒
無記法種種名。可厭惡故名有罪。煩惱覆蔽
故名隱沒。煩惱垢汚故名穢汚。凡鄙故名下
賤。無智闇分故名黒。善有爲及習亦復名修
學者。善有爲法如此名也。智中有或相續此
法名智是故善。如世間説善巧人歌舞善巧
手。或善者慧名彼慧善談説故名善。攝取如
義也。功徳増上成就説習。亦説修心。不
相應行此中當説
    無想二正受 亦衆生種類
    句味與名身 命根與法得
    謂彼凡夫性 及諸法四相
    非色不相應 説是有爲行
無想名無想衆生生。心心數法不轉。二無心
定者。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定名厭於生死解
脱想。第四禪力心相續次第中間滅。滅盡定
名厭散亂心寂滅想。初住想心思念。非想非
非想過惡心心數次第滅。衆生種類名一趣
生衆生。身根長短來去住飮食自共分。句名
字集隨所欲説義。分齊究竟名句。如婆伽羅
那云。言説味者字生。名者隨義名也。如牛
馬等。如毘伽羅論言句。命者隨得根大。心和
合事次第相續不壞。因得名得法到成就
一義也。凡夫性者。未到正決定聚遠離聖士
夫法。四相者生老住無常如行品説。非色者。
非此法色自性。不相應者不相應無縁也。説
是有爲行者。行隱攝故。問曰此行幾是善如
是等廣説。答曰
    二善五種三 當知七無記
    二在於色界 一在無色地
二善者。無想正受滅盡正受。一向是善有報
故。無想正受無想報滅盡正受。除命根有頂
四陰。五種三者。得生老住無常等。善中善不
善中不善無記中無記。當知七無記者。無想
種類句味名命根凡夫性。問曰幾欲界如是
等。應廣知。答曰二在於色界。無想正受廣
果地故。一在無色地者。滅盡定非想非非想
處攝故
    二界三當知 餘在於三界
    有漏無漏五 其餘定有漏
二界三當知者。名句味欲界色界。非無色界
離語言故。餘在於三界者種。類得命凡夫相。
問曰幾有漏幾無漏如是等。答曰有漏無漏
五。得生老住無常相等。有漏中有漏無漏中
無漏。得者有漏中有漏。無漏盡爲無漏。數滅
聖凡夫有漏無漏。非數縁無爲唯有漏。其餘
定有漏者。當知餘行決定有漏。問曰離聖法
名凡夫。彼云何捨云何斷。答曰
    最初無漏心 是聖不得捨
    愚夫流轉界 離欲時滅盡
最初無漏心是聖不得捨者。聖者苦法忍捨
凡夫性。是捨凡夫對治愚夫流轉界者。此凡
夫事界流轉捨。隨彼處決捨地生隨地得。不
隱沒無記故如是一刹那得。離欲時滅盡者。
隨地離欲若凡或聖。彼地凡夫事斷。問曰三
無爲已説彼有何相。答曰
    斷煩惱遠離 是名數縁滅
    無諸障礙相 是名爲虚空
斷煩惱遠離是名數縁滅者。若身見等煩惱
數縁力所滅。彼斷次第斷若遠離欲得。彼數
分名數滅。無諸障礙相是名爲虚空者。容受
色無障礙。住來去等事得是名虚空
    依於衆縁法 有依及攀縁
    若不具不生 此滅非是智
有爲法依縁力能生彼無不生。如眼識眼色
明空。憶彼生和合意作眼識生餘。闕一則不
生。若與餘識相應。念念眼生滅和合。闕此
眼識不生。若彼眼依識欲生彼不生。若彼眼
生滅已。彼必定不復生。如是色彼縁闕。彼
眼識未來滅不復生。如是餘識身如得生説。
若彼生滅彼初非智縁。如是事不數數而滅
名非數滅。略説未來不生法中。縁闕畢竟不
生。自然滅名非數滅。問曰已説有爲法因。彼
何法何因。答曰
    前因相似増 或倶依倚生
    二因及一縁 一向已生説
前因相似増者。前前法如是相似未來因。亦
増因非滅因。如軟善根軟中上自地善根因
中増。増増因修習法住増非減。非勝法爲下
因。或倶依倚生者。如相應共有因。二因及一
縁一向已生説者。自分因已生説非未生前生
後生自分因。説非未生有前後。如是一切遍
因。亦説當知次第縁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
心心數除。餘過去現在心心數。彼一切名次
第縁一種。一種不差別前聚後聚。次第縁故
名次第縁。問曰何故色心不相應行非次第
縁耶。答曰衆雜事色雜如是。一時欲界色界
不相應現前。如受戒凡夫及聖人亦不相應
行。三界不相應一時現前。心心數不雜事故
得名次第縁。問曰報爲衆生數。非衆生數耶。
答曰
    報是衆生數 有爲解脱果
    有縁説倶轉 謂於他相轉
報是衆生數者。衆生數法必定得名爲報。何
以故不共故非非衆生數共故。問曰報者何
義。答曰不相似受故。如善不善無記。問曰果
法説何者。答曰有爲解脱果。一切有爲法善
不善無記果。因縁相依故數縁滅。無爲者彼
説道果。問曰有縁法云何縁中轉。答曰有縁
説倶轉。若法有縁彼一時縁轉不別異。問曰
何處縁轉。答曰謂於他相轉。他攀縁義也。非
自性自性縁。何以故自性離自性故。一切事
中如眼不自見。指端不自觸。刀不自割。相應
不縁。何以故一縁故。倶生亦不縁太相近故。
如眼著藥*捭眼眵。眼睫太近故不見。自依不
能縁。問曰彼有住處無住處耶。答曰
    遍因無處所 欲生時解脱
    煩惱智心中 道欲滅時滅
遍因無處所者。此遍因心心數二眼因生一
識。如是耳鼻舌識亦然。若有處所應一眼中
生。若然者應一眼見非二眼見。或兩識生不
然是故無處所。問曰何心解脱。爲過去現在
未來耶。答曰欲生時解脱。欲生時道滅煩惱。
是故欲生時得解脱。無學心障中得解脱。問
曰道生時斷煩惱耶。答曰煩惱智心中道欲
滅時捨。道欲滅時斷。煩惱欲生是未來。未來
道不能作事。是故無礙道欲滅時捨煩惱。解
脱道欲生時解脱煩惱得。次説煩惱名。問曰
有愛有幾種。答曰
    有愛有五種 無有唯一相
    愛事餘煩惱 斷離是三界
有愛有五種者。有愛名有中貪著彼五種。苦
集滅道見修道斷。無有唯一相者。無有愛名斷
見。自身斷樂。彼亦修道斷。何以故見愛見道
斷。此亦轉愛是故修道斷。此須陀洹雖不斷
亦不共行。何以故斷見所長養故。彼
現前彼須陀洹斷盡。因縁相應知故。問曰如
世尊説斷界離界滅界何者是。答曰愛事餘煩
惱斷離是三界。斷愛離界彼愛染著相應事。
斷滅界彼亦染亦相應。彼若餘煩惱斷彼斷
界。彼相應非染。近對治故如是建立。如是一
切一相十一心。欲界善不善隱沒無記不隱沒
無記。色界三除不善。無色界三亦如是及無
漏。問曰此中幾穢汚心得幾善幾無記。答曰
    穢汚心得十 智者如是説
    善心必得六 無記即無記
穢汚心得十智者如是説者。界地地來還二
界善穢汚隱沒無記心得相續心。餘無色界
善穢汚不隱沒無記。彼現前事得。問曰欲界
色界不隱沒無記云何。答曰變化心色界欲
生時得。彼禪力得非餘。是故非無記得退非
無漏。如無學退學得。如是等如是得故縁次
第説。非一人一刹那中得十。善心必得六者。
善心得六如盡智。欲界善無漏心中。變化心
亦無記。如是色界無色界善心及無漏。無記
即無記者。不隱沒無記心唯得無記心。非餘
現前亦得前已説。非彼刹那未得心得。問曰
十法菩提分彼中幾根性。答曰
    菩提分六法 當知是根性
    諸法若相應 當知是他分
菩提分六法當知是根性者。信等五及喜覺
支。餘者非根自性。問曰爲自性相應法。爲他
性相應法。答曰諸法若相應當知是他分他
分相應。當知非自性自性伴。一時無二故。問
曰何處得解脱。答曰
    縁中得解脱 大仙如是説
    亦少斷而縛 見道及修道
縁中得解脱大仙如是説者。縁中離煩惱不
能於相應解脱。何以故一刹那故。煩惱心一
念縁中。衆生愚惑於縁不愚。故解脱煩惱成
就。問曰若不相應亦斷不斷耶。所斷者相應
不相應耶。答曰若不相應亦斷。亦少斷而縛
見道及修道。有少分斷亦非解脱。如苦智生
集智未生。若見苦斷煩惱斷。彼見集斷一
切遍煩惱縛。修道中亦一種斷。彼中八種縛
乃至八斷究竟下下縛。問曰見諦云何得不
壞淨。答曰
    二覺於三諦 四由見正道
    能起不壞淨 修習於二世
二覺於三諦四由見正道能起不壞淨者。苦
集滅無間等。得法不壞淨及聖愛戒。彼三法
自性故。見道一切得四種佛法僧彼中有故。
問曰幾世法修。答曰修習於二世。現世修行
未來得修。問曰何法隨心轉。答曰
    一切心數法 説與心倶轉
    若心相及餘 作亦應當知
一切心數法説與心倶轉者。一切心數法説
與心共行。何以故共心一縁故。若心相及餘
者。此心相生等彼亦隨心轉共心一生滅故。
及餘者。如是餘心數相亦隨心轉。一種方便
安隱故。作亦應當知者。此業名也。彼中説心
數處。已説思身口業。未盡今當説彼禪道無
教戒彼力生故説作。彼隨心轉心一果故。心
作一事一切隨心轉説。問曰斷法云何。答曰
    斷諸有漏法 智者亦無垢
    滅未來説遠 此餘説則近
斷諸有漏法者。一切有漏法斷有過故。是故
無漏不斷。彼無垢故無過去垢故名斷。如衣
有垢浣事。問曰知法云何。答曰知者亦無垢。
若有漏法及無漏法。是一切知法。一切法智
境界故。隨方便智如智品説。問曰遠法云何。
答曰滅未來説遠。不辦事故四種遠。作事遠
處遠相遠自分遠。不辦事遠者過去未來世
道。處遠者海此彼岸。相遠者如地與虚空濕
暖異。分遠者善法不善法。欲色無色雖一
相彼亦是遠。此餘則説近者。餘現在及無爲
彼當知近。現在能辦事故近。無爲隨處速
得。數縁非數縁滅。隨處得。虚空者遍一切處。
問曰決定法云何。答曰
    所謂無間業 及諸無垢行
    慧者説決定 見處是有漏
所謂無間業及諸無垢行*慧者説決定者。無
間業邪定如是法決定將向地獄故。餘亦有
惡行決定能趣地獄。彼不定無間非不定。已
説決定無垢行正決定得解脱果。除五無間
業餘者不定。有漏及無爲不定。問曰見處法
云何。答曰見處是有漏。一切有漏法是見處
五見相應故。若此法穢汚見縁。相應使倶生
伴法中住。彼法名見處。問曰幾根衆生成就
答曰
    説有十九根 謂成就極多
    極少成就八 曉了根所説
説有十九根謂成就極多者。若一切多成就
根彼十九。如不斷善根不缺根二根故。此凡
夫是故彼無無漏根不缺根。如是未離欲聖
人。彼一根二無漏無。極少成就八曉了根所
説者。若一切少成就但八。如餘身根斷善根。
彼有身意命根五受等。及生無色界凡夫彼
意命捨根信等五根有。問曰幾種觸。答曰
    増語及有對 明無明處中
    所謂得果者 是則雙道事
増語及有對明無明處中者。彼意識相應觸
増語觸。何以故増語依轉故。由増語轉彼名
増語。由意識故語轉。是故意識與彼相應觸
名増語觸。或増語名彼意識分別境界非餘
五識。是故増語境界相應觸名増語觸。五識
身相應觸名有對觸。何以故有對依縁故。
有對觸。穢汚無明觸。無漏明觸非穢汚。有漏
非明非無明觸。問曰云何無礙道得果者。爲
無礙道解脱道耶。答曰所謂得果者是則雙
道事。雙道倶得果。無礙道斷結得。解脱道得
解脱證。如以毒蛇一手著甕中一手蔽頭。如
怨家一手推出一手閉門。問曰阿羅漢住何
心入涅槃。答曰
    無著住報心 得入於涅槃
    生有及壞有 本有亦復中
無著住報心得入於涅槃者。一切所作事中
平住任運心。阿羅漢住報生心中入涅槃。亦
住威儀心入涅槃。何以故任運行故。説住報
心入涅槃。彼自然心斷隨順故。住無記心入
涅槃。善心中相續彼次第心自息。不善心身
離欲時捨穢汚心。有頂離欲時捨善無記現
前。彼最後心是故住如是無記心入涅槃。問
曰幾種有。答曰四種有。生有及壞有本有亦
復中。彼生有者。生刹那若陰生。壞有者死時
最後陰。本有名生有死有中間陰名本有。中
間有名死已乃至未受生有。此中間處所陰
名中有。或有不立中有者。彼人處所中間不
相續。彼言不相應。何以故心數依處轉見。此
心數依處見非餘。彼何所依共報身。此不存
中陰者。欲界處相續見行相違心數轉。是故
不生相續。若存中陰者彼依處。如是中有陰
生見。法不相違心數轉。相應成就處相續故。
是故必有中陰。問曰如佛説有厭離。云何厭
云何離。答曰
    諸智在苦因 及忍修於厭
    離欲得無欲 説在於四中
諸智在苦因及忍修於厭者。苦集縁智及忍
説厭厭事轉故。離欲得無欲説在於四中者。
苦集滅道中智及忍説厭離。能壞欲故。彼中
忍見道壞智者。修道無礙道斷煩惱不復見
道智。無礙道修道中有四智
問論品第十
    離律不律儀 而得於律儀
    不因彼得勝 若能知者説
答曰有無色界沒生色界。凡夫法彼人界流
轉時。捨戒繋屬界故。是人生色界時。得彼禪
戒退分故是故不増
    頗得沙門果 聖賢離諸過
    得有爲善法 不名爲修習
答曰有如本得退得過去彼但得不増。是故
名不修習。餘習修不能現前。本所得者更得
    頗道興起時 未離諸過咎
    解脱時離惡 能決定者説
答曰有如未來修如前生現前。盡智除。若餘
未來盡智。彼欲生時得彼時未解脱。何以
故本時障解脱。一切未來無學。相續心解
脱故
    頗光曜煩惱 起已定相應
    清淨初禪中 而得於退法
答曰有光曜纒生。退阿羅漢得盡智者。初清
淨禪盡智力。得彼時捨彼學無學。或熏修初
禪等
    頗有見諦道 得於諸善法
    彼法是有縁 智者不見縁
答曰有欲界中無間等邊得世智。欲界陰不
見比智彼無間邊得世智。是故彼時不見欲
界陰
    頗果有漏慧 相應淨功徳
    不相應智慧 彼時得彼果
答曰有如欲界離欲。非梵世離欲。彼欲界第
四禪果。變化心不相應斷故。成就彼於此禪
中彼果。彼禪中不相應*慧不斷故。如是色
界變化心説。於下上地離欲不離欲
    頗住無礙道 成就於諸滅
    障礙彼煩惱 非彼無漏見
答曰有如有漏通生住無礙道。隨地通能生
彼地離欲。彼有通離欲斷。是故彼住無礙道
彼遠離成就。常相續得遠離
    頗有煩惱滅 無垢者獲得
    非捨彼煩惱 於彼無垢盡
答曰有如光曜中梵世生。欲生時欲界煩惱
遠離得。如是彼前已斷彼遠離得。世俗故彼
地繋屬。是故地流轉捨。又復還來得彼得名
遠離得
    頗無垢淨地 未曾得而得
    非離欲非退 不依於見道
答曰有如色離欲證決定無漏。無色修道中
方便得
    頗未得法中 而得於勝利
    不捨彼不利 若曾學者否
答曰有彼初生無漏品。除餘無漏功徳。得時
彼不捨凡夫事。苦法忍彼退一切無漏功徳。
不得凡夫事
大徳優波扇多爲利益弟子故造此阿毘曇心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