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No. 1549_ 尊婆須蜜僧伽跋澄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549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名師子如
來也。從釋迦文降生鞞提國。爲大婆羅門梵
摩渝子。厥名欝多羅。父命觀佛。尋侍四月具
覩相表威變容止。還白所見。父得不還。已出
家學。改字婆須蜜。佛般涅槃後。遊教周妬國
奈園。高才蓋世。奔逸絶塵。撰集斯經焉。
別七品爲一揵度。盡十二揵度。其所集也。
後四品一揵度。訓釋佛偈也。凡十一品十四
揵度也。該羅深廣。與阿毘曇並興外國。傍通
大乘。持明盡漏博渉十法百行之能事畢矣。
尋之&T072366;然。猶滄海之無崖。可不謂之廣乎。
陟之瞠爾。猶崑岳之無頂。可不謂之高乎。寶
渚極目。厭夜光之珍。巖岫擧睫。厭天智之玉。
懿乎富也。何過此經。外國昇高座者。未墜於
地也。集斯經已入三昧定。如彈指頃神昇兜
術。彌妬路彌妬路刀利。及僧迦羅刹。適彼
天宮。斯二三君子。皆次補處人也。彌妬路
*刀利者。光炎如來也。僧伽羅刹者。柔仁佛
也。茲四大士。集乎一堂。對揚權智。賢聖默
然。洋洋盈耳。不亦樂乎。罽賓沙門僧伽跋澄。
以秦建元二十年。持此經一部來詣長安。武
威太守趙政文業者。學不厭士也。求令出之。
佛念譯傳。跋澄難陀禘婆三人執文。慧
嵩筆受。以三月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乃訖。
*胡本十二千首盧也。余與法和對校修飾。武
威少多潤色。此經説三乘爲九品。持善修行。
正觀逕。十六最悉。毎尋上人之高韻。未
甞不忘意味也。恨闚數仞之門晩。懼不悉
其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矣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卷第一
  尊婆須蜜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等譯 
聚揵度首第一秦言地親也自品首
盡七品名聚揵度
    十力哀出世 覺知一切法
    我今禮如來 法及諸聖衆
    最勝之善句 諸賢聖聽聞
    瞿曇大衆中 有益衆生類
云何爲色相。問色相云何。答曰。如覺知諸法。
云何覺知諸法。答曰。爲有界想爲有勝耶。答
曰。彼有一想。問一想爲有勝耶。答曰。一想
之中著欲諸垢諸界所縛。終不縛者是故諸
結則衰。問如中諸結爲有勝耶。答曰。當有
還甘露。問如中當*還甘露爲有勝耶。答
曰。依生身意受諸苦惱縁亦不起。是故身意
諸苦惱已過去。問如中無色相。問設無色相
色亦無相。答曰。若無色相亦無彼色。色相
亦無相亦無淫色相。問猶如汝無色相有色。
如是我無色相亦無相。亦有色相耶。或作是
説。漸漸興色相。問一色中或興或不興。此
義云何。或作是説。若色一時漸積彼無色
相。或作是説。漸漸分別色相此亦如本所
説。或作是説。攝統色相。問過去未來色最
別無教便有無色。或作是説。攝繋色相。或
作是説。及諸蓋色相。或作是説。壞敗色相。
此亦過去未來所説。或作是説。色相有三種。
可見有對。不可見有對。不可見無對。問若
諸色不可見無對。欲使彼無色相耶。或作是
説。色相往來是謂色相。問過去未來義不有
異。或作是説。色相爲色。或作是説。因四大
義爲色。世尊亦説四大。縁彼四大生色陰受
盛。問取要言之。彼則不説縁諸所有色。彼一
切是四大。四大所造。答曰。此非取要。又作是
説。縁更生諸痛陰。或作是説。汝問何色相。設
青青爲色相。設黄即彼色相也。問我問一切
色相。設彼是色相相無勝。答曰。色不同一相。
此中有何咎。設相相不同。此義不然。猶若
地爲堅相。如今地異堅異。問一切色同一
相。猶如無常。問自相無相地爲自相。是故不
應作是説。問我無自相我問一切諸相。或作
是説。有對色相是色。爲色相有對相者。猶如
捻箭笞。是謂有色。如種穀子在地。隨時漑灌
彼便有色。云何非色相。答曰。反上所説義。尊
曇摩多羅説。諸物無對彼非色。是謂非色相。
無對之物彼亦不生。是謂無對。猶如無對是
對迹。彼便是無對。如是非色相。四大所造色。
有何等異。或作是説。無有異也。諸四大即是
造色。問如世尊言。諸所有色彼一切是四大
四大所造耶。於此經有違。答曰。非所造聲。更
有餘根。如説六更樂愚人所貪忍苦樂行從
此所興樂以來於其中間不出六更樂外更有
七更樂也。亦無造者。問若無造聲者。亦不變
易欲色。是我所色。亦是我有耶。或作是説。堅
濡熱動是四大相。猶如非地色從色造色。問
四大轉轉優劣色不常作。欲使彼有造色耶。
答曰。雖彼四大轉轉優劣得四大相。四大所
興色。非得四大相。彼非所興色。或作是説。諸
縁彼四大四大所興色。問四大亦因四大。欲
使是興色耶。答曰。彼雖因四大。有若干所因。
四大是興色相。問色縁色相色轉生色。答
曰。云何得知色轉生色。復不縁四大耶。或作
是説。有漏四大所興色。亦有漏亦無漏。問諸
有漏所造興色被四大有何差降。諸無漏所
興色何等四大造耶。或作是説。無記四大所
興。復次所造色者。善不善無記。此亦如上所
説。或作是説。依彼四大得興色。問心心念法
亦依四大。欲使彼是興色耶。答曰。依四大諸
根。諸根亦依心心念法。是故彼不依四大。問
名色者展轉不相依。或作是説。増上四大四
大増上興色。問是謂衰耗増上。是謂増上不
生。猶如一切法展轉増上相生。是故彼不生。
尊僧伽多羅説。四大大事興因縁生色。問四
大各各不相離。亦非大事興。此義云何。答曰。
若得不離。或四大非色。如風種空流離色種
無香味。四大非色入色造。尊婆須蜜説。更樂
亦是四大所興色也。如地色地香地味。尊曇
摩多羅説。猶如微妙色四大得解。亦及餘色。
是謂興色也。以何等故身識入細滑入。或是
四大或非四大。或作是説。彼無因縁。如明識
色。或青或非青。是謂身識入細滑入或是四
大或非四大。或作是説。謂四大相。彼非一切
從細滑得。四大相不同。*濡堅相亦不同。麁
細輕重寒飢渇。於彼細滑麁地所生。輕者火
風所造。重者地所生。寒者水所造。飢渇火風
所造。問無有出地堅者。細滑麁是地處所。是
謂有増。如地平正故曰細滑。如地不平正故
曰堅麁也。是故無麁細滑。設麁細滑當成就
者。一切常可得。如青色不可得。是故不成就。
彼或有輕因。彼復有重。是故輕重不得成就。
若成寒者。云何得生青蓮華。不於彼四大得。
是故寒不成就。若火盛則飢。風爲渇本。或作
是説。一切身識細滑入。當言四大也。不離四
大有身識也。四大轉増各各説。云何無明。或
作是説。無智是無明也。問云何無智言非智
耶。設是非智彼是無明。草木牆壁皆不智。欲
使彼是無明耶。答曰。心念法與法相應。問心
所念法衆名心法相無智。云何彌沙塞作是
説。未辯無明修行無明。彼不有明時彼謂無
明。如不有鹽彼謂之無鹽。問若彼無有明時
彼便起明則有無明。猶如彼器無鹽彼器謂
之無鹽。若不有明彼無明。空便有無明。若是
明物是無明者。云何行有縁。或作是説。五蓋
是無明。世尊亦説。世間愚人無明所覆。問結
無有要處。或作是説。思惟不淨是謂無明。世
尊亦説。比丘當思惟不淨。未生欲漏便生。已
生欲漏倍増廣。有漏無明漏亦復如是。亦言。
無明習即是有漏習。是故思惟不淨。是謂無
明也。問非思惟不淨是無明耶。彼縁思惟不
淨亦是無明
又世尊言。如是比丘思惟不淨。縁是無明無
明縁愛。是故無此思惟不淨是無明也。問若
無明縁無明意有何違。如所説無明縁癡。或
作是説。四顛倒是無明。問苦見斷顛倒是故
無明。見苦斷見結無明結亦如是。無有要處。
或作是説。一切結是無明。智者是明。一切結
不覺知。是故一切結是無明。問使無有要處。
答曰。若有十現色入要處。如是有使要處。或
作是説。實不生也邪生無明。或作是説。無明
名者無智疑順邪也。或作是説。無明有六
相。癡順邪疑悕望欲得無要處。或作是説。無
明於聖諦不作無智也。順邪是謂無智。或作
是説。自造有衆生。是我所無明。我造非有
也。無明相云何。如上所説。復作是説。於此衆
生愚癡無明相。云何無明有縁。如上所説。復
次有我物有無明無。明四顛倒有何差別。或
作是説。見是顛倒無常有常苦有樂不淨有
淨無我有我。有彼相應及餘結使相應無智
是無明。問彼所相應無智無常有常苦有樂
乃至無我有我。一處顛倒見此無智是顛倒。
此義云何。或作是説。見諦所斷顛倒。見諦思
惟所斷無明。問若無明見所斷彼顛倒有何
差別。或作是説。無有差別。顛倒者是無明也。
問若當爾者。須陀洹亦無有無明也。或作是
説。無明無有壞敗。壞敗者是顛倒也。問相應
者。或有壞敗或無敗壞。此義云何。或作是
説。無道者謂無明。邪道者謂之顛倒。或作是
説。無要者謂之無明。要者謂之顛倒。或作是
説。一切結使是無明也。無明微者謂之顛倒。
復次一切結是顛倒。顛倒微者亦是無明。云
何内相。云何外相。答曰。諸法自相。壞者外
相。内相外相有何差別。或作是説。不普遍
是内相。普遍者是外相。問設當普者。虚空亦
復普。設内相攝持。非内相還外相。是故有内
相有外相。或作是説。不壞外相。壞者内相。問
普者亦壞。餘者無常苦亦無常。答曰。五陰已
壞一不壞無常普遍。問如壞自相。不壞普遍
相。如是不壞自相。壞者外相。或作是説。其不
相類。問青象青。黄者不相象。欲使彼是内相
是外相。答曰。青黄不同。欲使青是内相非
外相。或作是説。現者是内相。未知智是外相。
問彼或有未知智。欲使彼是内相是外相。乃
至未知智究竟自相。或作是説。依是自相依
者外相。問名色各各相依。亦是内相外相耶。
若依外相彼自相外相依外相無無常依無常。
或作是説。不共自相。共者外相。問外亦是不
共。無常苦別。答曰。五陰中云何無常外不共。
問如彼無常色無常痛想行識。如實思惟乃
至識無常。或作是説。與自然相應是内相。不
相應是外相。問若外無實者。今亦無也。若外
相有者。彼亦有自相。或作是説。無有外相。一
切自相。問若無外相者。諸法亦無外。或作
是説。已辯自相不辯外相。或作是説。覺是自
相。不覺者外相。遍有不壞象。未知智所依。不
共不自有。無有不辯造。
猶如有此三有爲
有爲相。餘者亦有爲。摩訶僧耆説。當説此無
常的異相異無爲相。今亦當有爲相。作是説
當説無量逮有爲法。問一一諸相與三相
相應。問有何等異。答曰。展轉相生。生者已
滅。亦復不住。問我有二起等生展轉相生。是
故於中不異。或作是説。説已當復説。問有爲
相無爲相當有爲耶。或作是説。非此非彼*逮
有爲法。亦當説餘此非相視有爲法。此生此
滅常住不變易。是故不説。彼當説有常當説
無常。或作是説。當説有常。問有常相者是爲
有爲。或作是説。當説無常。*逮有爲法。此亦
如上所説。或作是説。當説有常當説無常。起
常住及彼當言無常。問有無爲相今當有爲。
或作是説。不得説有常無常。以何等故。諸法
行成故彼無常。彼法行成是故非無常數。諸
法縛著是故非有常非無常
初偈品竟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偈品首 聚揵度之二
口口行有何等異。或作是説。無有異。口者即
口行也。問設口是口行者。身非身行耶。問
若口與口行無異者。身與身行亦無有異。此
義云何。少不屬身或是身行。或作是説。文字
説文字所載是口行。問若一一字非口行者。
非與口行相應耶。答曰。一一諸字非口行非
相應。如一一字有諸義音響相應。或作是説。
有所言是口所作。如口行中從口行者。是口
語言。他有喜有樂有愁憂。當言是口行耶。
答曰。非口語使彼有喜有樂。復次但作
義。義有所思惟。則生喜相。或作是説。口有所
説。口思惟行。出口者皆是口行。問若思惟是
身行者。思惟是口行。思惟是意行。是故三行
無有定處。答曰。我身行異。心行異。口行異。
意行異。問所作行不定處者。復次聲是口行。
字數亦是口行也。口字數有何等異。或作是
説。口是善不善無記。字數者無記。問若
無記語者。彼字數有何等異。或作是説。字數
斷是口非是字數。問云何瘖瘂人與畜生有
何等異。欲使彼無口行耶。或作是説。言是口
義非字數。問如彼字數亦是義。猶如自然物。
如風吹鈴鳴。非口行耶。本入三昧。或作是説。
口造衆行非字數亦造行。尊作是説。二聲無
有差別。二事相行別念知善字數斷是口。敷
演深義亦是口亦是口行。二聲倶不異尊曇
摩多
羅入三
昧乃知
以何等故。口善不善無記。字數者
無記。或作是説。口發由心。然非字數也。問字
數發亦由心非不用。心或作是説。妙無妙口
所造。然非字數。問字數妙非妙所造。猶如夢
中覺及從三昧起。或作是説。口指授教戒。然
非字數也。問如無記口言非指授教戒。我爲
所造。是故彼善不善無記。然非字數也。或作
是説。口身行集然非字數。問字數者亦集身
行。尊作是説。當量此二事。不見彼不自相。亦
不見其功口意等起。生妙無指授。受報兩相
須。
想與識有何差別。或作是説。無有差
別。此二倶發出由心。問設發出由心者。必有
定處。若無差別者。陰亦定處。答曰。若如汝有
三心意時則有陰處。或作是説。此是差別是
謂想是識。問名有定處當説自相。或作是説。
想爲想識爲識知。問此何義爲所作。或作是
説。想爲想識爲識。問此亦是我疑想自知想
識自知識有何等異。或作是説。心即是想心
亦是識。問設心當爾者。則無有異想痛心有
何差別。或作是説。想憶所作識能自識問彼
想爲憶何等。若憶何者是故想自憶想。若憶
餘者。彼則有一縁。或作是説。名憶是想自相
是識。問一法倶有二名字及自相。問設一法
倶有二名字者。彼名亦異自想亦異。設名不
與相同者。是故想亦自亦有相。識者憶名。或
作是説。外憶爲想自相是識。如此本已説。尊
作是説。分別名自想。自想憶識不惟此所作
意名是外。乃至眼更痛及想及心及識。有何
等差別。當以此七方便説之。尊作是説。眼縁
色生眼識自相受識。識流馳此諸法。還更以
此差降。意有三法。識別與識共。倶彼所得苦
樂。造諸想追本所作。亦是想心所行法。是心
此法當言一相。當言若干想。或作是説。當言
一相。若識縁青意亦當爾。若不爾者。正有一
縁一縁相應法。答曰。一相無有自相。問忍痛
識想分別心能思惟想亦相知。問一切別。青
實其青。想亦相知。心亦心知。識亦識知。此義
云何。或作是説。此無量相。妙非妙痛。名爲想
所作自識所作自識自相。問無有一縁。尊作
是説。當言無量相。設一相者。法則有壞。法則
有亂。此無有定處。如此諸法而有自相。猶如
此有爲法不可得作無爲法。無爲法亦不可
得作有爲法。若爾者。世尊出世爲何所爲。
答曰。不以此義佛世尊出。言或使有爲作無
爲。無爲作有爲。譬如珍寶不可言非珍寶。非
珍寶不可言是珍寶。但分別者知。譬如
方師。非道不可言道。道不可言非道。但導
者能知。譬如然燈。下不可言高。高不可言
下。但照明其高下。譬如醫師。藥不可言
苦。苦不可言藥。苦*藥各異。上亦復如是。
復次世尊爲衆生故説此法義。猶如此有爲
法於三世各有自相得知外相。以何等故。或
起或不起。此之謂也。或作是説。相有若干。
問彼相本無住。是故彼有相生。答曰。本有
此相未生。問設本有相相無若干。答曰。如彼
不種自生相者。則穢相各各異生。不與同相
各未生。是謂相若干。問設彼相已生。若未生
者。是故彼各有増減。是故彼本無有而有生。
答曰。如如來言相無若干。彼則穢相生有異。
或不生以此生有異。譬如青異無常苦異各
無勝如此亦如是。或作是説。事有若干。此亦
如本所説。或作是説。因縁或生或不生也。問
或無有縁。答曰。別無有縁。此二不等等生。
問初無等語耶。答曰。非不有語。或作是説。三
世處或生或不生。此之謂也。未來處是謂未
來。過去世是謂過去。現在世是謂現在。問世
與行有異耶。設當世別行別者世常住。若世
即是行者。是故彼行或聚或移。或作是説。一
一事不同。或生或不生。過去行者知過去行。
未來行知未來行。是謂未來。現在行知現在
行。是謂現在。問如彼未來非現在。設非現在
常住也。若現在是故彼未來知有現在則有
現在。若彼未來知現在者則無現在。現在者
便知現在知有現在。如彼現在移者則有過
去。設無過去者則有常有過去。是故汝現在
知過去則有過去。設當如現在知過去無有
過去也。汝過去知有過去則無則無過去。或
作是説。此爲何作是説。此爲何作自相相應。
答曰。是謂住常已作自相。若常不與自相相
應者。則無有世自相生世。問若自相生世
者。即彼相生過去。是故世無有常處。答曰。我
相未生。未來世未生。不壞現在世。不以生
無生爲異。是故世有常處也。問若彼相不生
亦生非今有。答曰。若今不生亦不生無爲。復
次常自相相應此亦當無。或生或不生。是謂
若無常者彼亦不生今亦無相應
    相作若干種 因縁世如是
    一一共相生 本相爲所作
猶如此有爲法非不無非爲不有。無爲法非不
無非爲不有。以何等故。有爲法謂之無常。無
爲謂之有常。或作是説。有爲法相有若干。不
有無爲法。或作是説。有爲法作若干種。不有
無爲法。或作是説。有爲法有因縁。不有無爲
法。或作是説。有爲法有世處所。不有無爲法。
或作是説。有爲法種種別異。不有無爲法。尊
作是説。有爲法所作相因縁。則因縁相生。因
與縁有何差別。或作是説。無有差別。合會所
有無。合會則無。即是因與縁。如所説因即是
縁者。是謂生老病死。問設合會有者。彼即是
縁。因眼有眼識。欲使彼是因非縁耶。答曰。非
眼合會生眼識。有對則有眼識。是故合會亦
是因亦是縁。或作是説。合會是因。所作是縁。
問若合會作合會者。因非縁乎。答曰。一一所
作縁。合會有因。問若一一所作非因者。合會
亦非因耶。答曰。一一所作非因合會有。如一
一所作非合會。合會有合會亦復如是。或作
是説。自然是因。非自然是縁。問麥所生牙。
*牙與麥相類耶。設與麥相類者。欲使四大同
因業耶。或作是説。次第是*因。在遠者是縁。
問因縁及次第縁。因縁及次第縁無有差別。
若善次第起不善心是因非縁耶。或作是説。
不共是因共是縁。問眼不共生眼識。欲使此
是因非縁。麥與根*牙共生莖。此是縁非因。
或作是説。生者是因。更生是縁。問今生無縁。
麥更生無因。或作是説。自長養是因。養他是
縁。問若自心生善即爲自養。欲使此是因非
縁耶。尊作是説。迴轉是説迴轉是因。不迴轉
是縁
    無有合會 自然次第 諸共所生
    自身迴轉
云何次第縁耶。或作是説。過去心所念法次
第縁也。問未來心心法中間生次第縁。或作
是説。過去現在心心法次第縁。問未來心心
法若久生中間彼次第縁生。或作是説。一切
心心法。謂之次第縁。問如今阿羅漢後心次
第更生餘心。或作是説。除阿羅漢後心。餘心
心法謂之次第縁。問滅盡三昧後心復生餘
心。答曰。起心中間次第縁也。尊作是説。若心
次第生心者。即次第縁也。何以故。非色心心
法有次第縁也。從何法出。何以故。次第少者
生多。多者生少。次第縁相云何。或作是説。行
施所避是次第縁相。或作是説。照其心是次
第縁相。或作是説。次第心性迴轉是次第縁
相。或作是説。次第心性益次第縁相。次第
縁當言定當言非定。當言常定。或作是説。當
言常定。問如阿羅漢於今後心次第更生餘
心。答曰。阿羅漢非有後心次第縁。或作是説。
當言非常定。問則無次第縁。答曰。猶如因縁
無有常定必有因縁亦復如是。尊作是説。以
觀現在次第縁。彼當言常定。觀現在相次第
縁自有常。當言已果。云何得知有無教。或作
是説。從所生知。亦作是説。有色不可見無對。
問云何審從所生知此非現在。若色不可見
無對。無色亦不可見無對。是故汝色無色無
有差別。或作是説。常住餘得知見有無教戒。
成就彼所作供養。我觀有無教戒。觀彼所作
相。問彼非觀所作無教。彼觀所作智教。若作
有無教者。諸所有無教。彼一切當觀所作。彼
所有教最是妙行。或作是説。事事相觀照。戒
律不戒律滅盡。戒有不見戒律滅。見有戒律
不戒律滅盡。問非戒律滅盡道亦非戒律滅
盡。或作是説。由墮罪知説禁戒時。知有墮不
墮者犯無量罪。觀彼有此無教諸犯罪者。問
彼非無教憶本所犯。設無教犯相者乃至無
教。彼一切犯罪。或作是説。知有勝不勝者。不
觀教則有無教。如觀有爲則有無爲。雖有此
教我觀彼無教。問彼不盡有勝無勝。若觀一
切無勝者。欲使彼有勝耶。設有者則無有勝。
若一切妙有勝者彼則無也。或作是説。生天
上然後能知習行不犯然後生天上。問云何
習行不犯。爲數數不犯。能知心不犯。從彼修
行心。然後得生天上。或作是説。不知。何以
故。彼非智章。彼有教義。住與共相應。況無教
者。彼依經生天。如彼智章無教身。身痛有何
差別。或作是説。無教身縛身痛心縛。問彼爲
身根所縛。或作是説。無教戒數色陰所攝。又
身痛者是意法。痛陰所攝。或作是説。二倶無
對。増減難説。無教心心不相應行有何種別。
或作是説。無教是色。心不相應行非色。或作
是説。無教者是物。心不相應行非物。或作是
説。無教非智觀物各各成。心不相應行不自
然法所造
第二偈品竟胡本題在此理
應題於偈後也
    口識有三種 猶如三有爲
    因縁有四種 無教有三業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偈品首聚揵度之三
    苦由因意得 無智亦有五
    色根悉具足 各各有七苦
得心心法因縁。不思惟縁。心心法縁自相。欲
使作縁。或作是説。無也。何以故。因縁心心法
之所攝持。不可使青國覺縁也。外國見聞
皆曰國
問設
當覺者。青國有縁。如彼覺青國則有覺。若青
有國作縁。因縁自相則有二覺。若覺若餘覺。
縁青國攝餘青國。若覺縁青國。彼亦不敢青
國攝覺作縁。或作是説。得如所説。如恐怖人。
不知爲誰所恐心。自相作縁。縁亦不自知。問
彼非自相作縁耶。設作縁者自知有縁。自相
性自爾。或作是説。得如所説。有是想有是心。
答曰。是誰想是誰心。若作是説。彼即是縁。若
不作是説。是爲想是爲心。如是心不合不相
應。或作是説。得若未來心心法。作縁縁彼即
是縁。當熟思惟。彼心心法自相作縁。彼不知
有縁。何以故。不以未來縁造有縁。答曰。彼不
自相作縁。若作自相縁者。縁亦有智生自相
自識。或作是説。得如頭腹胸有痛痛自縁相。
而造縁縁不自知。問彼痛自相。而造縁不作
縁。痛無處所。痛自相生。現其實頭復有痛。或
作是説。得設當不得者則有二。知他人心。心
心各各作縁已。心自作縁。是故自然不知此
非是妙。是故已得。或作是説。得設當不得者。
心縁心無有究竟。則有因縁。此非是妙。是故
已得。尊作是説。得痛相心有何差別。此意識
境界不從中得得識。若不得識受自相。此謂
究竟。於中有餘意識入。則有壞敗
    不還心恐怖 未來想亦爾
    痛及他人心 心縁痛此彼
*還心心法。設心心縁。此二倶前後而自作
相。或作是説。得如覺青國一時作縁。問此
非譬喩。設當作縁者。則有二自覺。或作是説。
不可得也。設作縁者。青與覺等無有異也。覺
亦復無異。是故是等是耶。是故不得此非如。
或作是説。不可得。何以故。非以此轉而受諸
法。非一轉非再轉故曰爲一。是故可得。以何
等故眼識不知眼根。或作是説。可見縁眼識。
不可見縁眼根。問耳識今知耳根。彼縁不可
見。或作是説。攝境界是眼。近者是眼根。是故
不知。問鼻識今知鼻根。彼還境界。或作是説。
四大是眼。非四大境界。是故不知。問身識今
知身根。彼是四大境界。或作是説。依眼
識非心心法自依是故不知。問意識今不知意
根。彼即是依。問不可知。無有一切諸法境界。
或作是説。若眼壞敗是眼識。眼不掩眼。是故
彼不知。問此亦是我疑。何故眼不掩眼。答曰。
此中無物自然自然所壞。或作是説。不可知。
設當知者。諸入則有壞敗。六識未壞時。或作
是説。彼非此境界。問此亦是我疑。何以故。彼
非境界。或作是説。色自相攝受諸眼識。非色
自然非眼根。是故彼不知
    可見以近坐 我依彼四大
    掩眼而有壞 境界是色相
耳根可見亦復如是。鼻根可見。當言非近坐。
舌根身根可見。彼是四大我所造。當作是説。
如此五根色。一切四大所造。以何等故若干
相有若干貌。或作是説。無有相貌。猶如眼識。
諸所有色一切四大之所造。有若干相有若
干貌。無所有故。亦復如是。或作是説。處有勝
故。及餘處眼根。乃至身髮。是故種種根所。
以種種相故。是故種種貌。問餘處有一貌。或
復有二。欲使彼眼根有若干相有若干貌。一
切處盡是身根。欲使身根作若干相若干貌。
或作是説。四大所造色歡喜根。及餘四大歡
喜眼根。餘乃至身根。於中種種相。問餘四大
歡喜一眼。或有餘二眼。欲使。眼所視處有種
種相耶。或作是説。我作四大眼根及餘四大
眼。餘乃至身根。於中種種相。廣説如上。問餘
四大一眼。或餘有二。欲使眼根有種種貌。或
作是説。行垢所造根。因縁行垢得眼根。餘
乃至身根。於中種種相種種貌。廣説如上。答
曰。餘因行垢而成一眼根。或復成二根。欲使
眼根作種種相耶。或作是説。四大之中相應
行。所以有種種相者。以其作種種貌。問或
一四大。或二或四。答曰。一切少通有四大。
少多共合。或作是説。四大境界有増減。是故
妙四大所造色亦妙。問頗或時地有堅相無
堅相。答曰。一切堅相但堅相。但堅相有増減。
譬如鐵鉛錫下至金首。尊作是説。始生百物
有種種相。所以種種相者。以其有種種貌
    色處諸勝者 歡喜及我造
    速疾行相應 自興病生老
眼根相作此等者。有何差別。或作是説。
眼見色見已見當見。是謂眼見。問此亦是我
疑。云何以眼見色見已見當見。終不起法眼。
不見色不已見不當見。欲使彼是眼耶。答曰。
我已説是。設如此像亦是自然。問云何不見
是見自然耶。答曰。眼是其*貌。或作是説。黒
瞳子是眼所照者作
云何得知黒*瞳子是眼。答曰。黒*瞳子是
本。問黒*瞳子非其本。答曰。及餘事無所攝。
欲使彼是眼。是故此事不然。彼亦當異。是故
彼事無所攝。欲使彼非眼耶。或作是説。四大
所造色眼根歡喜。因有眼識境界。是謂指授
教戒。是謂彼作。問一切五根所造色歡喜。是
故彼非眼根自*相。或作是説。依眼識。根有
眼根依眼識。是謂其事。問諸不起法。是眼識
異。不等依彼眼識。欲使彼非眼耶。或作是説。
四大是眼根眼識相依。是謂其事。問四大相
自壞。是謂四大相自壞。眼根相不壞。一相依
眼識造衆事。問如四大自相壞一相眼*根。
如是我相眼根不壞。一相眼識相依而成。或
作是説。色香味細滑所纒。眼根眼識増益作
衆事。問今五識身各知眼根。或作是説。此非
境界。問此亦是我疑。何以故。或作是説。彼非
境界。眼根無自相無有數。然後成眼根。問若
眼根無自相者。眼無有覺。答曰。知眼數之物。
是謂覺知。眼如身數之物。謂之厭足。身厭足
者。非四大身有一自相。或作是説。所造色自
然。眼識増上現有増減。是謂其事。算數彼時
漸漸知性自然爾。於中諸入亦復當爾
    觀眼黒*瞳子 歡喜各相依
    四大皆集聚 無造無狐疑
五根亦復如是。意根自相依有何差別。或作
是説。意知諸法知已知當知。眼根亦復如是。
意識造増上。是謂其事。或作是説。意識相依
相意根依意識。是謂其事。或作是説。或出或
沒。五識身意根依識。是謂其事。問無色界不
生意識。於彼無五識身。或作是説。六識身意
識身増上。從増上諸所生識。是謂其事。問名
色展轉不相依。復次彼識自相意根作増上。
是謂其事。算數彼時。乃至究竟彼性自然。於
中意識則有壞。云何爲意。云何爲意識。前説
四事。六識身相應意。増上識所生智。心縁彼
是意識也
第三偈品竟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偈品首聚揵度之四
如現在痛自身不更。過去未來痛。亦不樂亦
不苦。云何得知我苦我樂。尊摩訶僧耆作是
説。彼痛自然自身更自然識知。問此非譬
喩。不見有物自然所迴轉。如有斷絶之物。
能不自相斷。戟不自割。指頭自不相觸。此亦
如是。尊曇摩崛作是説。心相應智慧而得
知。問設當爾者。自然知自然。一縁相應法。尊
彌沙塞作是説。以心不相應智知之。問若當
爾者。則有二智。言有人者一部
僧名
作是説。人知
問人亦用智知。設不用智知者。初不知盡當
有所知。或作是説。第一義無有知。若苦若樂。
言知衆生者。亦是邪慢。言有苦有樂。問阿羅
漢如今不知者。彼有邪慢耶。或作是説。痛爲
意轉中間。中間我自生識。彼境界於中得
知。問如意識性。彼非意境界。意識者及意
識識境界彼非痛性。云何得知。或作是説。見
樂見苦然後得知。問愚人今亦知。復不有
是苦是樂。或作是説。依身苦樂然後得
知。問如彼依痛已滅。云何得知。是謂依樂痛。
是謂依苦痛。猶如彼痛身不自更。云何攝意。
或作是説。心已生時縁現在痛。問心欲生時。
未來彼非縁未來。是故彼是境界。或作是説。
現在心次第以沒縁彼痛。問次第痛沒。亦不
知苦亦不知樂。云何得知。或作是説。苦樂
相憑。無復有餘有苦有樂。彼生意中間。境
界生意識境界。彼乘識處自性。作識相有苦
有樂。況復衆生隨痛志亂
    自然智慧者 人最第一義
    志所造痛身 已生苦樂行
猶如此心心法内依外生諸入。以何等故。依
内生不依外。或作是説。依内生。問等無礙中
依彼生内。然不依外。此義云何答曰。猶如等
無礙。是謂内是謂外。問云何此非顛倒耶。
如等無礙是謂内是謂外。如是等無礙已生
内非外。或作是説。内有妙事外無也。此亦是
我疑。或作是説。内自性成就然非外。問外性
亦自成就。如自身色香味。或作是説。内親近
非外也。問無處所則無近遠。已還境界二倶
相近。二倶相依生。或作是説。内生然非外。問
外亦復生。如自身中色香味。或作是説。内造
苦樂。問外亦造苦樂。如自身中色香味細滑。
或作是説。内有上中下。上中下者。從心心法
生。問外亦有上中下。上中下者從心心法生。
復有異蠅聲興起耳識。復有異大力鼓聲。或
作是説。内不牢固。問次第因縁亦不牢固。欲
使彼相依生。或作是説。内是増上。問外亦是
増上。等無礙中内増上非是外増上。此義云
何。一切諸有爲法。各各有増上。或作是説。以
内故造苦然非外。如畫眉點眼而見色。問如
所説倍畫使大而視之。高聲語我當諦聽。或
作是説。依内諸入。此師意所造與心倶有識
依四大。彼各各有勝諸根充足
    自性依微妙 遠近及取捨
    下無牢増上 師意識在後
猶如此心心法。内依外縁入因縁生。以何等
故。内有壞敗然非外。或作是説。此現在事。猶
如觀彼日影。眼則有敗。然日無咎。問此亦是
我疑。以何等故。眼有敗壞非日之咎。或作是
説。内諸根縛然非外也。問外亦諸根縛。如自
身中色香味或作是説。内有吾我想。問外亦
有吾我想。阿羅漢無有吾我想。欲使彼不壞
敗耶。或作是説。依内生諸入。然非外也。如上
所説。或作是説。内得親近然非外。問此無人
處不有入處。安有近遠。已還境界二倶親近。
欲使依二生耶。或作是説。内已生然非外。問
外亦復生。如自身中色香味。或作是説。自性
住者然非外也。問外亦自性住。如自身中色
香味。尊作是説。若自依物轉心心法。居彼住
者外内諸入。彼諸法展轉生諸根壞敗也
    現在縛諸根 依造有吾我
    親近諸所造 自性是我有
如尊者舍利弗説。彼諸賢眼内入無有壞敗。
見其色光不諦思惟。亦無眼識深思惟者
者是。或作是説。次第縁是其思惟。問頗次第
縁無耶。答曰。無有不有時。一切識身有現在
也。設有現在彼則生。或作是説。自然因彼是
思惟。問曰。頗有時無自然因耶。答曰。無不無
時不常有等。問曰。頗有不等耶。答曰。非不有
等。或作是説。大義思惟。問設無大義者。云何
不生識耶。答曰。不生。問若鞭杖捶打彼不起
識耶。答曰。以境界力彼識則起。或有不起。如
入無想三昧滅盡三昧。及餘定心者此亦如
上所説。或作是説。發起心者先已説竟。或作
是説。心所憶識則其思惟。此亦是我疑。或
作是説。語思惟是其相。問志思惟無有差
別。或作是説。心心法與心相應。是其思惟。問
諸相應法是其思惟。生諸識然識非思惟。此
義云何。或作是説。思惟衆生縁生。識性起諸
縛。此之謂也
    次第有彼縁 因大義照明
    希望作衆生 相應及諸智
生彼有思惟有何差別。或作是説。次第縁是
彼思惟生者爲生。問彼不生思惟。設當生者
無有差別。若不生者。所説非是思惟。非彼眼
識得生。此則相違。五事亦復如是。或作是説。
彼思惟心法心相應行生。彼思惟生。非心相
應行。尊作是説。彼生心心轉法彼思惟。復次
生者自然造法。譬如炎光前後相因生。云何
得知炎因光。或作是説。有炎便有光。無光則
無炎。於中得知炎因有光。問若二倶起者。云
何得知炎因有光無光則無炎。答曰。炎所生
貌然非光。問云何得知炎生光然非光。答曰。
炎所纒縛。問炎所纒縛。或作是語。若有炎
時光隨時應。此亦如上所説。或作是説。炎壞
則光壞。是故得知炎因光。問二倶壞者。云何
得知。炎壞則光壞。光壞炎不壞。或作是説。炎
熾盛則有光。此亦是我疑。或作是説。合會而
有。此亦是我疑。或作是説。炎大光大炎短光
短炎。此亦前已説。或作是説。炎不淨時光
則不淨。淨則光淨。此亦是我疑。或作是説。以
見光炎是其本。由是得知炎因光。問是光義
故求索油炷。欲使油炷因光耶。答曰。不以光
故求索油炷。但以光故求索炎也。以炎故求
索油炷。或作是説。非炎故有其光也。相應有
光。炎與光最是妙事。問設二倶生。是謂妙是
謂非妙。此義云何。或作是説。本興炎生光。由
是知之炎因光也。問此非譬喩。不見炎無光
者。答曰。此亦非譬喩。如覺彼炎。更相縁時。
時無有光。如其光非其炎迴轉。希望覺亦不
相生。則有慢意
    各各壞敗相 希望相應行
    達清淨義者 合會如前説
猶如六識身。必依過去自然因。志不錯異縁
亦不誤。以何等故。一人非前非後。六識身二
倶起。或作是説。一次第縁一識住。問一者識
相應一一識相依。或作是説。一者彼思惟一
識則相應住。問設一識相應。此是一識。或
作是説。一相依一識相應住者。一識相應一
一識住
如一切衆生。必有所趣受報。自作當受。彼有
未來現在所造。以何等故。一人不前不後。五
有不轉。或作是説。一趣結使熾盛。或作是説。
一趣受諸報。尊作是説。識共相應。然後轉一
一識。諸轉所造報行皆識種。以是知之。
如無有衆生未曾有而生有。便般泥洹。以
等故。衆生無有減。或作是説。汝莫計爾所
數耶。有爾所衆生不知減。若不能計者。何
以故不知減。或作是説。衆生無有窮。是故不
知減。譬如大海水無限量。千瓶往取亦無減。
此亦如是。問大海江河及餘泉源皆往趣。欲
使衆生本無今有耶。答曰。於異方刹土衆生
來到此間。尊作是説。於彼刹衆生無有減。此
義云何。有衆生遊異方界。執賢聖道出界到
界。志性云何。有何等希望。當作是觀。猶如此
三聚衆生有損無益。以何等故。三聚衆生不
知有減。或作是説。汝爲計算爾所數耶。爾所
衆生無有減。若不數者誰知有減。或作是説。
無量所造衆生。此亦如上所説。尊作是説。在
處在處無有滅。此事云何。如阿毘曇説。必
有世不疑。有邪聚當言滅盡。設爾者此義不
然。如今有此盡
如此三世一世中未來有損無益。一世中過
去有増無損。以何等故未來世無減。過去有
滿。或作是説。汝計爾所數耶。過去未來有爾
所數耶。知有減若不算計者。誰知有減。或作
是説。過去已壞未來未生。或作是説。過去未
來無有處所。或作是説。過去未來無有限量。
世尊作是説。若二法照明。何以故。世無處所。
事相應縁生。已生當壞。是其事。衆生増減。乃
是聖人存而不
論者也。故曰。誰計豆而不説也。本無今有。若有斯言。
則亦有咎。故皆抑之耳。佛止梵志。亦其事也。聖人之教。
進覺號也。衆生無
棄形而上事也
如入寂靜三昧。無量無邊福。
彼非盡淨。彼三昧爲縁何等。或作是説。無量
邊福是其縁。問今不盡淨。答曰。彼不自知。
問設自知者。彼縁何等。若淨無量彼非邪智
耶。或作是説。不淨謂之淨。訓心是義。問若淨
言淨者訓心不常無常。解説訓心是義。或作
是説。一切寂靜此之謂也。彼亦如是。問如今
入第二禪。是時眼盡見黄。是故一時自相壞
敗。或作是説。淨是彼縁。問誰無此三昧。答
曰。思惟無空缺處。有是三昧。問一切三昧亦
無空缺處處。欲使一切三昧作寂靜三昧耶。
答曰。非一切自相相受。非一切造無量相。若
自相受無量相者。彼是行人三昧。尊作是説。
淨是其縁。彼以此相應。如縁然薪起烟。及諸
因縁各相依而生淨。如是起諸相應及諸因
縁。當作是觀。彼三昧當言不順當言順。如
上五事無異。尊作是説。當言非不順漸漸近

食謂觀人。然食非人。彼愚觀者爲縁何等。或
作是説。食是其縁。問彼非愚觀非思惟食。設
餘思惟食者。復有餘縁。欲使寂靜無寂靜縁
耶。或作是説。人是其縁。問食非是人。答曰。
如彼不自知。問設自知者吾我是縁耶。復次
彼愚觀者。食此處所希望求索。彼愚觀當言
順當言不順。如上二事説。尊作是説。當言順
味愛是對。若依骨瑣起若干想。自知我身骨
*瑣。亦復如是。彼想爲縁何等。或作是説。骨
*瑣即是其縁。問身非骨*瑣。答曰。此亦骨
*瑣皮肉所纒。或作是説。自身是縁。此骨*瑣
皮肉所纒。問彼想非身。若觀骨*瑣想則縁自
身。欲使青縁黄色耶。復次義想縁彼自身。分
別希望彼相當言順當言不順。如上二事説。
尊作是説。當言順欲使有對
第四偈品
    痛及二心 炎影光減 未曾有聚
    青食骨*瑣
尊婆須蜜論卷第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卷第二
  *尊婆須蜜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等譯 
  偈品首聚揵度之五
又世尊言。四事攝人。攝人者其義云何。或作
是説。衆生性壞。如彼洿沙。彼以此四事更
相共攝。故曰其義。如彼沙爲水所浸。各相
粘著。亦復如是。或作是説。衆生性自壞。以此
四事相攝各成辦。是故攝人。猶是作蓋升。
升攝諸子此亦如是。或作是説。集聚法衆生
方便故曰攝人。以何等故共義謂之攝人。或
作是説。倶有戒行。或作是説。倶同境界。或作
是説。倶同所見。復次勸助義謂之攝人。又世
尊言。無常是無常法。云何無常云何無常法。
或作是説。過去行無常。未來現在行是無常
法。亦當求法亦當次住。或作是説。過去未
來現在行無常。未來行是無常法。亦當往求
彼法。或作是説。過去現在行無常。未來生法
不生法是無常法。彼亦與法相應。或作是説。
一切諸行亦是無常。亦是無常法。如所説如
因是無常。如果是無常法。問因亦縁餘果。果
亦縁餘因。豈彼不是無常無常法耶。答曰。惟
因縁餘果。果縁餘因。如因是無常。如果是無
常法。問如今因非無常。如今果非無常法。是
故彼即無常即無常法。復次諸行迴轉彼無
常。是法是無常法
又世尊言。諸有塵垢是塵垢法。云何名塵垢。
云何名塵垢法。或作是説。塵垢展轉相縁。是
謂塵垢法。或作是説。彼塵垢相應法。謂之塵
垢法也。或作是説。塵垢雜塵垢。彼迴轉法。是
謂塵垢法也。或作是説。塵垢雜塵垢。彼所起
身行口行。是謂塵垢法。或作是説。一切有漏
行塵垢是塵垢法。如其因是塵垢。如其果是
塵垢法。尊作是説。衆生不壞造五陰行衆惱
見逼。是謂塵垢法
又世尊言。汝今比丘生老病死。終更受形。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