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鞞婆沙論 (No. 1547_ 尸陀槃尼僧伽跋澄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答曰。此偈不必通。偈者非契經非律非阿毘
曇。但彼作頌者。欲令句義合故。此是讃佛非
是實。如鞞婆闍提説。諸佛不眠。以除陰蓋故。
佛世尊亦常定故。如是更有説者。諸佛世尊
不飮不食。除諸著味故。此是讃佛非是實。如
是偈讃佛非是實。若通此偈者當何意。答曰。
世尊所説應機捷速。世尊語極速。爲一説已
復爲一説。如似一時。或曰。世尊語音一切音。
各有境界應適一切音。世尊極知*眞旦語
勝生*眞旦中者。如是陀勒摩勒波勒佉沙
婆佉梨兜佉勒。世尊極知兜佉勒語勝生兜
佉勒中者。以是故。説一音聲説法。悉遍成音
義。更有説者世尊有力。問若爾者此偈爲善
通。何以故世尊爲四天王説四諦。爲二聖語
説。爲一曇羅國語説。爲一彌離車國語説。答
曰。欲滿彼四天王意願故。二天王願世尊聖
語爲我説四諦。一願曇羅國語。一願彌離車
國語。世尊常欲滿他一切善願。隨所欲而爲
説法。是謂滿四天王意願故。爲二聖語説四
諦。爲一曇羅國語爲一彌離車國語説。或曰。
斷他疑故。莫令有作是念。世尊但善於聖語。
不能曇羅國語彌離車國語。是故斷他疑故。
説我一切中自在。以故爾。或世尊教化。或爲
變身口或不變。謂不變身口者。若爲彼變便
不得度。以是故世尊以己力遊朋者尸人間
一日行十二由延。説者即彼日教化七十千
人入聖法中。謂一切縁不變身口。謂教化變
身口者。若爲彼不變便不得度。以是故。世
尊爲四天王二聖語説。一曇羅語説一彌離
車語説。説四諦時如是行觀時一切根本聖
行。問曰。四聖諦幾性斷非縁斷。幾縁斷非性
斷。幾性亦縁斷。幾亦非性斷亦非縁斷。答
曰。性斷非縁斷。謂苦諦習諦無漏縁。此性斷
非縁斷。縁斷非性斷者。謂道諦有漏縁。此縁
斷非性斷。性斷縁斷者。謂苦諦習諦有漏
縁。此性斷亦縁斷。非性斷亦非縁斷者。謂盡
諦及道諦無漏縁。此非性斷亦非縁斷。廣説
四諦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九



鞞婆沙論卷第十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禪處第三十三
四禪者。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問曰。四禪有何
性。答曰。五陰是性。此是禪性已種相身所有
自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故説禪。禪有何義。
爲棄結故禪耶。爲正觀故禪耶。若棄結爲禪
者。無色中亦有定謂能棄結。若正觀爲禪者
欲界中亦有定謂能正觀。作此論已。有一説
者。棄結故名爲禪。問曰。若棄結名爲禪者。無
色中亦有定謂能棄結。何以故不名爲禪耶。
答曰。謂棄二種結不善及無記。彼名爲禪。無
色中定雖棄無記結非棄不善。是故彼不名爲
禪。問曰。若爾者應依未來名爲禪。彼棄二種
結。不善及無記。答曰。此説呵責棄故。此説二
種棄。斷棄呵責棄。彼依未來爲欲界結故。二
種棄斷棄呵責棄。上地雖非斷棄。但是呵責
棄。是謂呵責棄故説。問曰。若爾者盡道法智
分。一切未知智分不應是禪。謂彼欲界結亦
非斷棄亦非呵責棄。答曰。莫具取界莫具取
地。可得彼一界一地。欲界結斷棄呵責棄。彼
無色中一時頃不得。謂此欲界結斷棄及訶
責棄。尊者瞿沙説曰。一切六地欲界結斷棄
亦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棄欲界結。彼餘
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結可棄除。如一
人有六怨家其謀議。若隨所得處當斷其命。
彼初怨家斷此人命。餘者當何所斷。彼亦能
斷。但無人當何所斷。如是一切六地欲界結
斷棄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棄欲界結。彼
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結可棄。如
人持六燈入冥室中。彼初明已棄至冥。餘燈
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冥可棄。如是一切
六地欲界結斷棄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
棄欲界結。彼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
結可棄。如一切日光壞諸闇冥。初日中日西
日。但初光出已棄夜闇冥。餘光當何所棄。
彼餘光亦能棄。但無冥可棄。如是彼一切六
地欲界結斷棄亦呵責棄。但依未來生已棄欲
界結。彼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但無結可棄。
或曰。禪者定可得。謂一切縁中定亦棄一切
結。欲界定雖一切縁中定。但不棄結。無色界
定亦不一切縁中定。亦不棄一切結。以是故
不名爲禪。或曰。謂禪者普智可得道。亦能棄
結。欲界定雖普智可得。但無有道棄結。無色
界雖有道能棄結。但無普智可得。謂禪中普
智可得道亦棄結。或曰。謂三道可得此名爲
禪。非欲界無色界三道可得。是故彼不名爲
禪。或曰。謂三地可得此名爲禪。非欲界無色
界三地可得。是故不名爲禪。或曰。謂三根可得
此名爲禪。非欲界無色界三根可得。是故不
名爲禪。或曰。謂三學可得増戒増定増慧。此
名爲禪。非欲界無色界三學可得。是故不名爲
禪。或曰。謂攝四枝五枝五陰定可得。是故
不名爲禪。或曰。謂三示現可得。神足示現。觀
察示現。教授示現。此名爲禪。非欲界無色界
三示現可得。是故不名爲禪。或曰。謂三神足
可得。意解神足。意捷疾神足。身踊神足。意
解神足者。如力士屈申臂頃。於中間至阿迦
尼吒。意*捷疾神足者。如識旋轉諸界。於中
間至阿迦尼吒。身*踊神足者。謂一切身*踊
如鳥飛虚空如畫人飛。此名爲禪。非欲界無
色界三神足可得。是故不名爲禪。或曰。謂具
三十七道品可得彼名爲禪。非欲界無色界具
三十七道品可得。是故不名爲禪。更有説者。
正觀故名爲禪。問曰。若正觀名爲禪者。欲界
中亦有定謂能正觀。何以故不名爲禪。答曰。
欲界定雖有定名但無定用。如泥梁雖有梁
名無有梁用。如是欲界定雖有定名而無定
用。色界定既有定名而有定用。如木梁既有
梁名而有梁用。如是色界定既有定名而有
定用。或曰。欲界定嬈亂不定。如四衢道然燈。
四面風吹隨風東西。如是欲界定嬈亂不定。
色界定不嬈亂。常定不動如室中燈。風所不
吹炎不東西。如是色界定亦不嬈亂常定不動。
或曰。欲界定不堅無力無士夫功。色界定堅
固有力有士夫功。以是故此名爲禪。説曰。此
名禪十八枝。初禪有五枝。覺觀喜樂一心。二
禪有四枝。内淨喜樂一心。三禪有五枝。猗樂
念正智一心。四禪有四枝。不苦不樂護念一
心。問曰。禪枝名十八種有幾。答曰。禪枝名十
八。種有十一。謂初禪五枝此名亦五種亦五。
二禪増一枝信。三禪三枝増樂念正智。四禪
増二枝不苦不樂護。此禪枝名十八。種有十
一。更有説者。禪枝名十八種有十。問曰。何以
故。答曰。謂初禪二禪樂及三禪樂。此應同共
立一枝。此者不論問曰。何以故。答曰。謂初禪
二禪樂此是三禪樂者。應有禪枝名十八種
有十。但初禪一禪樂異。三禪樂亦異。初禪
二禪猗樂。三禪痛樂。初禪二禪樂行陰所攝。
三禪樂痛陰所攝。是謂禪枝名十八種有十
一。如名如種。如是名數種數。名相種相。名異
種異。名別種別。名覺種覺如是盡當知。此
是禪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説行。
何以故説禪枝。禪枝有何義。答曰。順義是枝
義。助行義是枝義。攝義是枝義。順義是枝義
者。謂彼地定枝隨順即立彼地中。助行義是
枝義者。此枝斷結除結時助彼定行。攝義是
枝義者。此枝斷結除結時出入總攝。是謂順
義助行義攝義是枝義。此應作四句。問曰。謂
禪枝是道品耶。答曰。初禪有覺二禪信三禪
樂四禪不苦不樂。此禪枝非道品。云何道品
非禪枝。云何禪枝亦道品。答曰。餘枝此是
禪枝亦道品。云何非禪枝亦非道品耶。答曰。
除此行已。問曰。謂初禪枝亦是道品耶。答曰。
或初禪枝非道品。云何初禪枝非道品。答曰。
初禪有覺此是初禪枝非道品。云何道品非
初禪枝。答曰。信念精進護正見正語正業正
命此是道品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道品。
答曰。餘枝此是初禪枝亦道品。云何非初禪
枝亦非道品。除此行已。問曰。謂二禪枝是道
品耶。答曰。或二禪枝非道品。云何二禪枝非
道品。答曰。二禪信此是二禪枝非道品。云何
道品非二禪枝。答曰。信念精進護正見正
正語正業正命此是道品非二禪枝。云何二
禪枝亦道品。答曰。餘枝此是二禪枝亦道品。
云何非二禪枝亦非道品。答曰。除此行已。問
曰。謂三禪枝是道品耶。答曰。或三禪枝非道
品。云何三禪枝非道品。答曰。三禪樂是三禪
枝非道品。云何道品非三禪枝。答曰。信精
進喜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此是道品非三
禪枝。云何是三禪枝亦道品。答曰。餘枝此是
三禪枝亦道品。云何非三禪枝亦非道品。答
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四禪枝亦是道品耶。答
曰。或四禪枝非道品。云何四禪枝非道品。答
曰。四禪不苦不樂。此是四禪枝非道品。云何
道品非四禪枝。答曰。信精進喜猗正見正*志
正語正業正命此是道品非四禪枝。云何是四
禪枝亦道品。答曰。禪枝此是四禪枝亦道品。
云何非四禪枝亦非道品。答曰。除此行已。問
曰。謂禪枝是意止耶。答曰。或禪枝非意止。云
何禪枝非意止。答曰。初禪有覺二禪信三禪
樂四禪不苦不樂。此是禪枝非意止。云何意
止非禪枝。答曰。信精進正語正業正命此是
意止非禪支。云何禪支亦意止。答曰。餘支此
是禪枝亦意止。云何非禪枝亦非意止。答曰。
除此行已。如四意止意斷神足根力覺道亦
如是。問曰。謂初禪枝是意止耶。答曰。或初禪
枝非意止。云何初禪枝非意止。答曰。有覺此
是初禪枝非意止。云何意止非初禪枝。答曰。
信念精進護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此是意止
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意止。答曰。餘枝此
是初禪枝亦意止。云何非初禪枝亦非意止。
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二禪枝是意止耶。答
曰。或二禪枝非意止。云何二禪枝非意止。答
曰。二禪信此是二禪枝非意止。云何意止非
二禪枝。答曰。信念精進護正見正*志正語正
業正命。此是意止非二禪枝。云何二禪枝亦
意止。答曰。餘枝此是二禪枝亦意止。云何
非二禪枝亦非意止。答曰。除此行已。問曰。
謂三禪枝是意止耶。答曰。三禪樂是三禪枝
非意止。云何意止非三禪枝。答曰。信精進
喜護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此是意止非
三禪枝。云何是三禪枝亦意止。答曰。餘枝此
是三禪枝亦意止。云何非三禪枝非意止。答
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四禪枝亦是意止耶。答
曰。或四禪枝非意止。云何四禪枝非意止。
答曰。四禪不苦不樂。此是四禪枝非意止。云
何意止非四禪枝。答曰。信精進喜猗正見正
*志正語正業正命。此是意止非四禪枝。云
何是四禪枝亦是意止。答曰。餘枝此是四禪
枝亦是意止。云何非四禪枝亦非意止。答曰。
除此行已。如四意止四意斷神足根力覺道
亦如是。問曰。謂初禪枝亦是二禪枝耶。答曰。
或初禪枝非二禪枝。云何初禪枝非二禪枝。
答曰。初禪有覺有觀此是初禪枝非二禪枝。
云何二禪枝非初禪枝。答曰。二禪信此是二
禪枝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二禪枝。答曰。
餘枝此是初禪枝亦二禪枝。云何非初禪枝
亦非二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初禪枝
是三禪枝耶。答曰。或初禪枝非三禪枝。云何
初禪枝非三禪枝。答曰。初禪三枝有覺有觀
喜。此是初禪枝非三禪枝。云何三禪枝非初
禪枝。答曰。三禪三枝樂念正智。此是三禪枝
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是三禪枝。答曰。餘
枝此是初禪枝亦三禪枝。云何非初禪枝亦
非三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初禪枝是
四禪枝耶。答曰。或初禪枝非四禪枝。云何初
禪枝非四禪枝。答曰。初禪有四枝有覺有觀
喜樂。此是初禪枝非四禪枝。云何四禪枝非
初禪枝。答曰。四禪有三枝。不苦不樂護念。此
是四禪枝非初禪枝。云何初禪枝亦四禪枝。
答曰。一心此是初禪枝亦是四禪枝。云何非
初禪枝亦非四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
二禪枝亦三禪枝耶。答曰。或二禪枝非三禪
枝。云何二禪枝非三禪枝。答曰。二禪有二枝
信喜。此是二禪枝非三禪枝。云何三禪枝非
二禪枝。答曰。三禪有三枝樂念正智。此是三
禪枝非二禪枝。云何二禪枝亦是三禪枝。答
曰。餘枝此是二禪枝亦三禪枝。云何非二
禪枝亦非三禪枝。答曰。除此行已。問曰。謂
二禪枝是四禪枝耶。答曰。或二禪枝非四禪
枝。云何二禪枝非四禪枝。答曰。二禪三枝
信喜樂。此是二禪枝非是四禪枝。云何是四
禪枝非二禪枝。答曰。四禪有三枝。不苦不
樂護念。此是四禪枝非二禪枝。云何二禪枝
亦四禪枝。答曰。一心。此是二禪枝亦四禪枝。
云何非二禪枝亦非四禪枝。答曰。除此行已。
問曰。謂三禪枝是四禪枝耶。答曰。或三禪枝
非四禪枝。云何三禪枝非四禪枝。答曰。三禪
有三枝猗樂正智。此是三禪枝非四禪枝。云
何四禪枝。非三禪枝。答曰。四禪二枝不苦不
樂護。此是四禪枝非三禪枝。云何是三禪枝
亦四禪枝。答曰。餘枝此是三禪枝亦四禪枝。
云何非三禪枝亦非四禪枝。答曰。除此行已。
問曰。初禪有覺。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觀壞
故。問曰。二禪信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二
禪信者縁内心。道品者縁四諦。問曰。三禪樂
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猗樂壞故。問曰。四禪
不苦不樂何以故不立道品。答曰。護壞故。問
曰。精進何以故不立禪枝。答曰。此前已説順
義是枝義。此精進防定隨順。問曰。何謂定隨
順。答曰。樂是如所説樂已心定。謂衆生慇懃
精進彼少受樂。問曰。正語正業正命何以故
不立禪枝。答曰。禪枝者相應依行己力共縁。
正語正業正命者。不相應不依無行無己力
不共縁。問曰。何以故初禪三禪五枝。二禪四
禪四枝。答曰。前已説順義是枝義。謂法諸地
隨順彼定此立枝。或曰。起隨順從五枝至五
枝。從四枝至四枝。問曰。謂三禪次第入空處。
彼從五枝起入無枝。何得隨順。答曰。一切内
外事要當初用隨順。説者月徳王及遮勒大
臣。十二年學成就一金凡。然後師子吼。我等
能化令一切地爲金。復次如彼行者。謂神足
智作證成神通時。始習初如胡麻。便一寸四
寸一尺二尺半尋一尋一丈丈五二丈。謂神足
智作證成神通已。一發意乃至阿迦貳吒。如
是彼行者入超越時。要當初用隨順。從五枝
至五枝。從四枝至四枝以故爾。或曰。此欲界
難可斷難可破難可度。因彼故初禪立五枝。
初禪非難可斷非難可破易可度。是故二禪
立四枝。二禪染汚喜難可斷難可破難可度。
因彼故三禪立五枝。三禪非難可斷非難可破
非難可度。以是故四禪立四枝。或曰。此欲界
五欲可得。因彼故初禪立五枝。初禪無五
欲可得。爲彼故二禪立四枝。二禪五種喜相
應愛可得。因彼故三禪立五枝。三禪無五種
喜相應愛可得。因彼故四禪立四枝。以是故
初禪三禪立五枝。二禪四禪立四枝。問曰。如
初禪信可得。何以故信立二禪枝。不立初禪。
答曰。前已説順義是枝義。謂法諸地隨順定
此立枝。或曰。謂處彼行者極信界棄欲。極信
地棄欲。謂彼行者此欲界多諸惡。除欲已便
作是念。我已度此不定界。此定界不知當云
何度。如初禪已除欲。彼意極定作是念。此一
切可離從欲界至第一有。謂處彼行者。極信
界棄欲極信地棄欲。以是故信立二禪枝不
立初禪枝問曰。如猗一切地可得。何以故立
三禪枝。答曰。此前已説。謂法諸地隨順定此
立枝。或曰。二禪染汚愛不定。如羅刹種可得。
謂彼行者三禪地退。世尊説應止彼以是故
猗立三禪枝餘地不立。問曰。如猗及護一切
地可得。何以故猗立三禪枝護立四禪枝。答
曰。相壞故猗壞護故不立三禪枝。護壞猗故
不立四禪枝。問曰。云何此法相壞。答曰。猗者
能止護者不求此極相違。如諸人去住眠覺
此極相違如是猗者能止護者不求此極相
違。是謂相壞。故猗立三禪枝護立四禪枝問
曰。如念及正智四禪可得。何以故念立四禪
枝正智不立四禪枝。答曰。三禪道嬈亂。自地
亦嬈亂。道嬈亂者。二禪地染汚喜不定如羅
刹。謂令行者三禪退。世尊説當正念。莫令二
地喜於三禪地退。已地亂者。彼三禪地樂
一切生死中最妙。世尊説當知。莫著此樂令
不至上地。四禪雖有道嬈亂但無己地嬈亂。
道嬈亂者。彼三禪中樂一切生死中最妙。世
尊説當正念。莫著此三禪地樂令於四禪地
退。謂己地無嬈亂。可説正智。莫著令不能至
上地。以具故念及正智立三禪枝。四禪立念
枝不立正智。問曰。此中云何説禪。云何
枝。答曰。禪者定也。枝者餘法也。問曰。如汝
説。應初禪三禪有四枝。二禪四禪有三枝。答
曰。定者亦是禪亦是禪枝。餘枝雖是禪枝非
是禪。如正見是道亦是道枝。餘者雖是道枝
非是道。擇法覺意是覺意亦覺枝。餘者雖是
覺枝非覺。定是神亦是神足。餘雖神足非神。
非時不食是齋亦是齋枝。餘雖是齋枝非是
齋。如是定是禪亦是禪枝。餘雖是禪枝非是
禪。如世尊契經説。四禪現法安樂遊處。問
曰。何以故世尊説四禪現法安樂遊處。答曰。
凡夫現法意計著樂。意不捨離欲界。欲令勸
離欲界結故。世尊説契經。謂彼著少所樂。不
欲棄欲界結。世尊説若欲極廣受無量樂者。
當棄欲界結。根本地現在前。彼中無量樂可
得。是謂凡夫現法意計著樂意不捨離欲界
欲令勸離欲界結故。世尊説契經。四禪現法
安樂遊處。問曰。如此後世安樂遊處。何以故
世尊説現法安樂遊處。不説後世安樂遊處。
答曰。此應説如現法安樂遊處。後世安樂處
亦當説。若未説者是世尊有餘言。此現義
義門義略義度當知是義。或曰。已説現法安
樂遊處。當知已説後世安樂遊處。或曰。現法
安樂遊處是因。後世安樂遊處是果。如因果
已作當作已成當成已生當生已連續當連
續。如是盡當知。或曰。現法安樂遊處者是近。
後世安樂遊處者是遠。或曰。現法安樂遊處
者是麁。後世安樂遊處者是細。如麁及細。如
是可見不可見。可現不可現。如是盡當知。或
曰。謂一切現法安樂遊處。非一切後世安樂
遊處。或曰。謂現法安樂遊處者一切聖。後世
安樂遊處者非一切聖。或曰。謂一切可信凡
夫及慧者。此法及外法。或有不信後世。何況
信後世安樂遊處。以是故佛契經説。四禪現
法安樂遊處。如世尊契經説四禪爲食。問曰。
何以故世尊説四禪爲食。答曰。長養法身故。
如餘食長養衆生。如是禪長養法身。是謂世
尊契經説四禪爲食。如世尊契經説四禪爲
坐。問曰。何以故世尊説四禪爲坐。答曰。爲高
廣故。高者出欲界故。廣者攝無量善法故。問
曰。何以故名爲坐。答曰。諸聖生死疲勞。除生
死疲勞故説四禪爲坐。如人渉路疲極坐休
息。如是諸聖生死疲勞。坐禪休息已除生死
疲勞。以是故佛契經説四禪爲坐。如世尊契
經説。四禪爲四功徳。四無色爲一功徳。問曰。
何以故世尊説四禪爲四功徳。説四無色爲一
功徳。答曰。禪者種種若干相非相似。是故可
得一一功徳。無色者非種種非若干相非不
相似。是故一切合已説一功徳。或曰。禪者種
種功徳莊嚴。是故一切合已説一功徳。或曰。
禪者多有妙法。是故一一説功徳。無色者無
多妙法。是故一切合已説一功徳。或曰。禪者
麁可見可現。是故説一一功徳。無色者細不
可見難可現。是故一切合已説一功徳。以是
故佛契經説四禪爲四功徳。四無色爲一功
徳。如世尊契經説。末那此四増心現法安樂
遊處。比丘禪起已我説當還入*末那。此四息
解脱度色至無色。比丘禪起已我説當教他。
問曰。何以故佛世尊説四禪起已當還入。説
四無色起已當教他。答曰。此禪者種種若干
相非相似。是故彼聖起已還復欲入。無色者
非種種非若干相非不相似。是故聖起已不
欲還入。世尊説。若不欲入者當教他。教他已。
謂彼心入心起不令忘。或曰。禪者種種功徳
莊嚴。是故聖起已復欲還入。無色者非種種
功徳莊嚴。是故聖起已不欲入世尊説。若不
欲入者當教他。教他已。謂彼心入心起不令
忘。或曰。禪者多妙法。是故聖起已還復欲入。
無色者無多妙法。是故聖起已不欲還入。世
尊説。若不欲入者當教他。教他已。謂彼心入
心起不令忘。或曰。禪者麁可見。是故彼聖起
已復欲還入。無色者細不可見難可現。是故
彼聖起已不欲還入。世尊説。若不欲還入者
當教他。教他已。謂彼心入心起不欲令忘。是
故佛世尊説四禪起已還當入。如世尊契經
説四禪増意。問曰。何以故世尊説四禪増意。
答曰。一切地無有定。極堅有力有功如根本
地。以是故佛契經説四禪増意。或曰。此中可
得増上心心數法。如無量等解脱。除入一切
入。以是故佛説四禪増意。或曰。諸聖於此中
増上門受樂。如無量等門解脱。除入一切入
門。是故説四禪増意。如世尊契經説。四禪是
天。諸天道未淨。衆生當淨。已淨當増益淨。問
曰。此爲取證故説四禪天道&MT03215;耶。爲有漏盡
耶。若取證故説四禪天道者。應六地取證依
未來禪中間根本四禪。若有漏盡者。應九地
盡有漏。此六及三無色。作此論已。答曰。爲取
證故。亦有漏盡故。説四禪天道。問曰。若爾者
置無色故應在六地。何以故世尊説四禪諸天
天道。尊者瞿沙説曰。具眷屬故。世尊契經説
四禪天道依未來禪中間。是初禪眷屬是謂
具眷屬。故世尊説四禪諸天天道。尊者婆奢
説曰。此説天是淨天。天者三種天。作天生天
淨天。作天者如王。生天者從四天王至有想
無想處。淨天者如阿羅漢。彼阿羅漢者此中
有二種道。見道及思惟道。忍道及智道。法
智道及未知智道。是故説天淨天。或曰。謂道
及娯樂道。謂道及至竟道。謂道及淨天道。以
故爾。或曰。佛法中現大妙事故。如彼施設所
説。謂轉輪王未出世時。大海水出高一由延。
謂不知轉輪王道。是故無能行轉輪王道。謂
轉輪王出世已。彼時大海水水還減一由延。
轉輪王道便淨金沙布下。令轉輪王將四種
按行天下。如是佛世尊未出世時。不知根
本四禪。謂衆生欲除結。非根本及無色。謂世
尊出世已。便知根本四禪。謂佛教化無量眷
屬入滅盡涅槃。是謂佛法中現大妙事故説
四禪諸天天道。或曰。計著生天道。現第一義
天道故。生天者。三十三天。説者三十三天有
四園觀。一名種種。二名歡樂。三名麁澁。四
名雜肆。彼園觀中地四階道。多諸道男女玉
女衆遊戲。有種種香種種伎樂。生種種花。種
種飮食餚饌豐盈。種種飛鳥鳧雁鴛鴦悲鳴相
和。令三十三天無量門無量度受五欲樂。已
入園觀中。如是佛法中滅盡涅槃。如四園觀。
彼中設四禪如四階道。無礙道解脱道如多
諸男女。神通道如玉女衆遊戲。聖戒種種如
香。四枝五枝樂如種種伎樂。覺道花如生種
種花。無欲喜無上法漿如種種飮食餚饌豐
盈。學無學如種種飛鳥。鳧雁鴛鴦悲鳴相和。
令彼聖無量門無量度受聖樂。入滅盡涅槃
如園觀。是謂計著生天道現第一義故。世尊
説四禪諸天天道未淨衆生當淨已淨増益
淨。云何爲四。此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
觀離生喜樂。初禪成行遊處。彼離欲惡不善
法者。問曰。如離一切欲界。何以故世尊但説
離欲惡不善法。答曰。世尊已説離欲惡不善
法。當知已説離一切欲界。或曰。謂欲惡不善
法難壞難破難度。是故世尊説當離欲惡不
善法。或曰。謂欲惡不善法増上患極重過多
諸惡。是故世尊説當離欲惡不善法。或曰。謂
始盡已不復成就聖道與彼相違。聖道者不
與善有漏法相違。非隱沒無記。但與欲惡不
善法相違。當棄欲惡不善法時彼棄一切。如
燈不與炷相違。非油非燈器。但與闇冥相違。
當除闇時亦燒炷亦消油亦熱器。如是彼聖
道燈不與善有漏法相違。亦非隱沒無記。但
與欲惡不善法相違。當棄欲惡不善法時彼
棄一切。是謂始盡已不復成就聖道與彼相
違。以是故世尊説離欲惡不善法。或曰。謂彼
行者欲斷欲惡不善法故。修初禪地道。以是
故世尊説棄欲惡不善法。或曰。謂彼行者離
欲惡不善法時離一切欲界。是故世尊説離
欲惡不善法。或曰。謂欲惡不善法非上行上
不可得。以是故世尊説離欲惡不善法。問曰。
離欲惡不善法者。何者欲何者惡不善法。答
曰。欲者五欲。惡不善法者婬欲。或曰。欲者欲
想。惡不善法者恚想害想。或曰。欲者欲覺。惡
不善法者恚覺害覺。或曰。欲界欲有漏。惡不
善法者餘有漏。或曰。欲者欲流。惡不善法者
餘流。或曰。欲者欲扼。惡不善法者餘*扼。或
曰。欲者欲愛。惡不善法者餘愛。或曰。欲者欲
蓋。惡不善法者餘蓋。或曰。欲者現欲愛。惡不
善法者即是愛。謂彼是不善因此愛故。説離
惡不善法是謂欲。是謂惡不善法。是故説離
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者。與覺倶與觀倶。是
故説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者。離惡法中生。如
從水生名爲水生。從陸生名爲陸生。如是離
惡法中生。是故説離生喜樂。問曰。如上地離
爲最上妙。何以故説初禪地離不説餘。答曰。
始得故初得故。是故説初禪離。或曰。疑者現
決定。初禪此欲界極近。爲近故如此欲界設
豪貴處眷屬處。初禪亦爾。如此欲界身識現
在前。初禪亦爾。如此欲界有覺有觀。初禪亦
爾。如此欲界出息入息。初禪亦爾。莫令作是
念。彼非是離欲決定。故説彼初禪離。或曰。令
彼行心歡喜故。如彼行者此欲界多諸惡。除
欲已初禪現在前。己心極歡喜。非復得盡智
無生智。或曰。除苦根憂根故。除無慚無愧故。
揣食婬愛故。世尊説初禪地離。或曰。謂
初禪地離己地中三漏地圍繞。或曰。謂初禪
地離上地離依方便門。或曰。謂依初禪三行
者。取證得果無欲有漏盡。一具縛二倍棄欲。
三棄婬欲。以故爾。或曰。謂初禪具三十七品
可得。以是故初禪爲離。是故説離生喜樂。初
禪者次第數爲初。順次數爲初。復次次第順
正受。是故説初。成就遊處者。謂此中善五
陰到得成就。是故説成就遊處。復次比丘有
覺有觀息内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二
禪成就遊處。彼有覺有觀息者。有覺有觀已
盡故。問曰。如是息一切初禪者。何以故但説
息有覺有觀。答曰。已説有覺有觀息。當知已
説一切初禪息。或曰。謂有覺有觀難可斷離
可破難可度。以故爾。或曰。謂彼行者斷有
覺有觀故。修二禪地道以故爾。或曰。謂彼行
者息有覺有觀。一切初禪息以故爾。或曰。謂
有覺有觀非上行不可得。世尊説當慇懃息。
以故爾。是故説有覺有觀息内淨者。内者心。
淨者信。以彼信令心淨。是故説内淨。尊者婆
須蜜説曰。内淨有何義。答曰。有覺有觀心定
時生濁。有覺有觀息已便心淨。如器中盛水。
若熱沸濁不定不見面像。若水清涼不沸濁
便定見面像。如是有覺有觀心定時生濁。有
覺有觀息已便心淨。重説曰。有覺有觀心定
時生調。有覺有觀息已心便淨。如水波涌息
已水便清。如是有覺有觀心定時生調。有覺
有觀息已心便淨。是故説内淨。一心者。欲界
種意六識身。初禪四*種意四識身。二禪
一*種意一識身獨意地。是故説一心。無覺無
觀者。非覺觀倶。是故説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者。初禪地定中生。是故説定生喜樂。問曰。如
初禪有定。何以故説二禪地定。或曰。初禪
地定故説二禪地定。或曰。謂二禪地定從初
禪定中生。從初禪定中來。從初禪定長養。從
初禪定所轉。或曰。初禪此欲界極近。極近故
知此欲界設豪貴處眷屬處。初禪亦爾。如此
欲界身識現在前。初禪亦爾。如此欲界有覺
有觀。初禪亦爾。如此欲界出息入息。初禪亦
爾。初禪此所嬈亂不定。二禪無此嬈亂。彼定
而定。或曰。謂二禪離聲根本。聲根本者。是有
覺有觀。如所説。居士覺觀已然後言説。謂二
禪離聲根本以故爾。或曰。謂二禪説賢聖默
然如所説。比丘賢聖默然者二禪是。謂二禪
賢聖默然。以故爾。是故説定生離。喜樂二者
禪。次第數便有二。順次數有二。復次次第順
正受。是故説二。成就遊處者。謂二禪地善五
陰到得成就。是故説成就遊處。復次比丘離
喜欲無求遊。念住正智覺受身樂。謂彼聖説
捨念安樂遊處。三禪成就遊處。彼離喜欲者
已斷二禪喜故。問曰。如離一切二禪欲者。何
以故但説離喜。答曰。已説離喜欲。當知已説
離一切二禪欲。或曰。謂喜成患極重過多諸
惡以故爾。或曰。謂彼行者斷喜故。修三禪道
以故爾。或曰。謂彼行者離喜離一切二禪以
故爾。或曰。謂喜非上行上不可得。世尊説當
慇懃離以故爾。是故説離喜欲。無求遊者。已
得三禪樂不餘求。念住者護三禪樂故。正智
者覺三禪樂。受身樂者。自覺二種樂。猗樂痛
樂。謂彼聖説捨者。説者教他。捨者已放捨。
問如聖一切地教他已亦放捨。何以故但説
三禪。答曰。謂三禪道有嬈亂。己地亦有嬈亂。
道有嬈亂者二禪是。於中染汚喜嬈亂。如羅
刹種令彼行者三禪退。此是道嬈亂。己地嬈
亂者。三禪地一切生死最妙樂。是謂己地亂。
彼聖教初修行者當正念住。莫令二禪地喜
於三禪地退。此亦應正念。莫於中著樂令不
至上地。如彼商人主。彼教初行商人。某方有
婬家。某處有戲家。某許有酒家。莫入彼家令
失錢財。如是聖教初修行者當正念住。莫令
二禪地喜於三禪地退。此亦應正覺。莫於中
著樂令不至上地。以是故彼聖三禪説及捨。
是故説謂聖説。捨念安樂遊處三禪者。次第
數便有三。順次數有三。復次次第順正受便
有三。是故説念安樂遊處三禪。成就遊處者。
謂三禪地善五陰到得成就。是故説成就遊
處。復次比丘樂斷苦斷。前憂喜已沒。不苦不
樂護念淨。四禪成就遊處。彼樂斷苦斷者。問
曰。如除欲界結時苦盡。已三禪除結樂已盡。
何以故三禪除結時説苦盡。答曰。本已斷斷
爲名。如已解脱解脱爲名。如所説。彼如是知
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無明有漏心
解脱。如已未來爲名。如所説。大王從何所
來。當爾時非是來彼已來也。已取證爲名。
如所説。菩薩於正受中取證時得等智。如來
得盡智無生智時。於欲得無欲無恚無愚癡。
善根本已盡盡爲名。已正受正受爲名。如所
説。云何念入慈正受。答曰。欲令衆生生樂。已
痛痛爲名。如所説。彼覺樂痛時知樂痛如是
前已斷斷爲名。或曰。二倶永滅故説。二倶者
樂根苦根。欲界除欲時。雖有參差未來永滅。
彼三禪樂説是苦。謂彼是無常。如世尊契經
説。比丘謂無常即是苦。或曰。彼三禪樂痛説
如苦。如佛契經説。比丘樂痛當觀如苦痛。
當觀如刺。不苦不樂痛當觀如毒蛇。或曰。
此出息入息説是苦。彼聖極有苦想。非凡夫
地獄苦想。是故説樂斷苦斷。前憂喜已沒者。
欲界除欲時憂已盡。二禪除欲時喜已盡。是
故説前憂喜已沒。不苦不樂者。已除苦樂故。
護者出息入息斷。不欲求餘念淨者。八事念
淨故。問曰。如一切下地無漏念清淨。何以故
但説四禪念清淨。答曰。念離結煩惱故。有念
離結不離煩惱。有離煩惱不離結。有離結亦
離煩惱。有不離結亦不離煩惱。離結不離煩
惱者。三禪無漏念。離煩惱不離結者。四禪世
俗念。離結離煩惱者。四禪無漏念。不離結亦
不離煩惱者。三禪世俗念及欲界念。是謂念
離結煩惱。故説四禪念清淨。或曰。念不失不
壞故。三禪成敗所及。謂彼所依念亦壞。彼四
禪一切成敗所不及。謂彼所依念亦不壞。是
謂念不失不壞故説四禪念清淨。或曰。念離
内外嬈亂故。初禪内有嬈亂覺觀如火。如此
内有嬈亂。外嬈亂亦及火所燒。二禪内有嬈
亂者喜如水。如此内嬈亂。外嬈亂亦及水所
漬溺。三禪内有嬈亂者。出息入息如刀風。如
此内嬈亂。外嬈亂亦及風所吹。四禪内無嬈
亂。如此内無嬈亂。外嬈亂亦不及。是謂念離
内外嬈亂故。或曰。謂四禪依中猶如齊。上
三無漏地。下亦三無漏地。謂四禪依中如*齊
以故爾。或曰。謂依四禪三行者。取證得果除
欲有漏盡。佛辟支佛聲聞以故爾。或曰。謂四
禪定不移動。普知依度無極。一切依最妙地。
以故爾。或曰。世尊爲身清淨故説依清淨。四
禪中身清淨輕如燈焔。謂所依念亦清淨。是
謂世尊爲身清淨故説依亦清淨。或曰。謂四
禪智邊智上智原。或曰。謂四禪四大邊色邊
造色邊處所邊以故爾。或曰。謂四禪二廣。處
所廣善根廣。以是故説四禪念清淨。四禪者
次第數便有四。順次數有四。復次次第正受
便有四。是故説四禪。成就遊處者。謂四禪善
五陰到得成就。是故説成就遊處。謂世尊契
經説。四禪究竟道。初禪廣説已。説曰。梵志此
説名如來盡根如來所行如來所服。彼不以
爲究竟。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如是二禪三
禪四禪廣説已。説曰。梵志此説如來盡根如
來所行如來所服。彼以爲究竟。是如來無所
著等正覺。問曰。何以故世尊捨三禪。施設四
禪究竟道。答曰。此是佛世尊爲己故説。彼梵
志聞一切恒沙三耶三佛依四禪成無上最正
覺。梵志作是念。若沙門瞿曇施設四禪究竟
道者。沙門瞿曇應有一切智一切見。若沙門
瞿曇不施設四禪究竟道者。沙門瞿曇非一
切智非一切見。於是彼梵志到世尊所。到
已面相慰勞。面相慰勞已却坐一面。使梵志
坐一面已。白世尊曰。唯瞿曇。我欲有所問。聽
我所問。世尊告曰。當問恣所問。如是説已。白
世尊曰。唯瞿曇。説究竟道。云何究竟道。云何
沙門瞿曇施設究竟道。世尊爲廣説三禪已。
説曰。是謂梵志如來盡根如來所行如來所
服。彼不以爲究竟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四
禪廣説已。説曰。梵志。此説如來盡根如來所
行如來所服。彼以爲究竟是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彼梵志聞已意得定。沙門瞿曇。眞實一
切智一切見。以是故四禪説究竟道。問曰。何
以故名如來盡根。答曰。智故得故。如大象於
春時見多青草已彼跳象衆入池中食藕根。
彼見已歡喜以牙掘地。掘地已安足。如是世
尊四禪地護行已。掘諸法地安智足。是謂智
故得故説如來盡根。彼如來盡根者。立止故
説。如來所行者立觀故説。如來所服者立止
觀故説。如佛契經説四禪安樂遊處。答曰。根
本地易成。佛契經説安樂遊處非根本地。及
無色難成故。佛不説安樂遊處。問曰。云何此
地難成。答曰。彼行者欲界行結所縛。依未來
現在前。彼一向苦一向遲。如人堅反縛兩手。
欲令還自解彼一向苦一向遲。如具彼行者
欲界行結所縛。依未來現在前。一向苦一向
遲。或有行者。觀不淨惡露或安般。謂觀不淨
者。彼或十年或二十年。觀白骨或成此定或
不成。謂數出入息。彼或十年或二十年數息
已或成此定或不成。謂成此定已。餘欲界結
不極勤。初禪現在前。彼初禪謂禪中間現在
前。一向苦一向遲。彼一地餘滅心心數法。餘
心心數法現在前。滅麁已微現在前。覺倶滅
已觀倶現在前。如人以木破木以石破石。彼
一向苦一向遲。如是行者彼一地中餘心心
數法滅已。餘心心數法現在前。滅麁已微現
在前。覺倶滅已觀倶現在前。是一向苦一向
遲。謂初禪除欲已不勤。二禪現在前。二禪除
欲已不勤。三禪現在前。三禪除欲已不勤。四
禪現在前。問曰。謂四禪除欲已空處現在前。
何以故此地難成。答曰。無色微難覺不可見。
或有不信無色。如彼契經。彼居士至尊者阿
難所説曰。尊者阿難。我本聞無色已如臨深。
云何衆生名無色。是謂根本地易成故。佛契
經説。安樂遊處非根本地。及無色難成故。佛
不説安樂遊處。或曰。謂不勤求除欲可得。如
二人乘馬一乘不調一乘極調。謂乘不調者
彼極勤御。謂乘調者彼不極勤御如是多有
衆生除欲。或非根本及無色。或根本地。謂
非根本及無色者。彼一向勤求行道。謂根本
地者。彼不一向勤求行道。以是故説根本地
安樂遊處。或曰。謂攝四枝五枝定可得。問
曰。非根本地及無色有枝耶無枝耶。若有者
何以故根本地説枝餘不説。若無者此施設
所説云何通。彼中説頗有空處。最妙定最妙
地枝可得耶。答曰。有如從空處起次第入空
處。作此論已。有一説者。非根本地及無色有
枝。問曰。若有者何以不説。答曰。應説謂初禪
五枝。除喜已増不苦不樂。此五枝説初禪邊。
謂二禪有四枝。除喜増不苦不樂。此枝説三
禪邊。謂四禪有四枝彼四禪邊亦無色定。更
有説者。根本地有枝餘者無枝。問曰。若根
本地有枝餘者無枝者。是故此中不説。施設
云何通。答曰。彼中説覺枝道枝彼是枝。如是
説者根本地有枝餘者無枝。或曰。謂樂修道
可得。如二人倶趣一方。一從水道。二從陸道。
雖同至一方。但水道者樂非陸道。如是多有
衆生除欲。或非根本地及無色。或根本地。雖
至一處無餘涅槃界。但彼根本者樂非餘。或
曰。謂根本地現在前時。一切身四大現在前。
非根本地。及無色現在前時。心邊四大現在
前。更有説者。非根本及無色現在前時。一切
身四大現在前。但生樂不如根本地。如二人
池水浴。一在岸上。一入池中浴。水倶除垢
説者爲樂。謂池中者如是雖非根本地。及無
色現在前時。一切身四大現在前。但彼樂不
如根本地。以故爾。或曰。謂二種樂可得外及
内外樂者。謂從禪起入非根本地及無色。内
樂者。謂從禪起還入禪。謂二種樂可得。以故
爾。或曰。二種樂可得猗樂及痛樂。三禪有二
種樂。四禪雖無痛樂。但猗樂極妙非彼二種。
謂二種樂可得。以故爾。或曰。謂二法等行精
進及止。雖一切地増精進。但因定力根本地
精進及止等行。以故爾。或曰。謂無恚樂極廣
大可得。如所説。謂此中無恚此。是極樂以故
爾。或曰。謂樂出要道可得。如多有人渡河。
或以材浮嚢草束。或極大船彼雖倶*渡河。
但乘船*渡者爲樂。如是多有衆生除欲。或非
根本地及無色。或根本地。彼雖同度至涅槃。
但彼根本樂出要至涅槃非餘地。以是故
經説四禪安樂遊處。廣説四禪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十




鞞婆沙論卷第十一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等處第三十四
四無量等慈悲喜護。問曰。何以故次禪説無
量等。答曰。從禪生故次説等禪。有餘功徳次
説無量等。問曰。無量等有何性。答曰。慈悲護
無貪性取彼共有法相應法。欲界色界有五
陰性。喜根性取彼共有法相應法。欲界色界
五陰性。問曰。若喜是喜根性者。彼婆須蜜施
設云何通彼問。慈云何。答言。慈及慈相應痛
想行識。云何痛與痛相應耶。答曰。彼説應爾。
慈云何。答曰。慈及慈相應想行識應當爾。若
不爾者當有意。答曰。彼總説五陰性。四無量
等雖痛不與痛相應。但彼想行識相應。此是
無量等性。己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説
行。何以故説無量。無量等有何義。答曰。除戲
故説無量等。問曰。若除戲説無量等者。彼四
無量等有二戲用。何等除戲。答曰。慈悲除見
戲。謂衆生多行見。彼多有恚喜護除愛戲。是
故除戲説無量等。或曰。除放逸故説無量等。
或曰。聖遊戲故説無量等。如豪貴者多種種
樂戲。如是聖遊戲無量等。是謂聖遊戲故説
無量等。界者欲界繋亦色界繋。地者七地。欲
界依未來禪中間根本四禪。依者依欲界行
者慈樂行悲苦行喜悦行護捨行。縁者或有
説欲界無量等縁初禪。初禪地縁二禪。二禪
地縁三禪。三禪地縁四禪。更有説者已地縁
如是説者一切縁欲界。一切縁衆生。一切總
縁。縁欲界者。或五陰衆生縁。或二陰衆生
縁。若己心住者。五陰衆生縁若不己心住者
二陰衆生縁。意止者四意止。智者性非智與
等智相應。定者非與定相應。痛者總三痛相
應。樂根喜根護根。問曰。當言過去耶。當言未
來耶。當言現在耶。答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
當言現在。問曰。當言過去縁耶。當言未來縁
耶。當言現在縁耶。答曰。當言是過去縁。當
言是未來縁。當言是現在縁。問曰。當言己意
縁耶。當言他意縁耶。答曰。當言他意縁。問
曰。當言名縁耶。當言義縁耶。答曰。當言是名
縁。當言是義縁。問曰。無量等如説行亦爾耶。
爲説異行異耶。有一説者。無量等者如説行
亦爾。前行慈。是故世尊前説慈悲喜護亦爾。
更有説者。無量等者説亦異行亦異。問曰。何
以故説亦異行亦異。答曰。或有但行慈等不
行餘等。問曰。何以故。答曰。無有等漸漸正
受。無有順正受。亦非逆正受。亦非超正受。如
無量等解脱。除入一切入亦爾。問曰。何等人
能行無量等。答曰。人有二種。一者求惡。二者
求功徳。求惡者彼終不能行無量等。謂彼至
於阿羅漢所亦求惡。何行犯何所失何所過。
常誦習持謂求功徳者。彼能行無量等。謂彼
至於斷善根所求功徳。問曰。斷善根者無功
徳何所求。答曰。彼斷善根者。端正極妙形見
本宿行。見已便作是念。本宿行爲極妙。如是
受極妙果。是謂求惡者不能行無量等。求功
徳者能行無量等。問曰。行無量等時作何方
便。答曰。此慈前從親起行。一切衆生立三品。
親品怨家品中人品。彼親品復立三品軟中
上。上親品者父母尊師。彼前上親品樂開解
欲令彼樂。然此心極惡難御難制難持。於親
極妙意中不住。彼精進勤不捨還攝意。於上
親品開解欲令彼樂。如人以豆投錐。數數投
不住。彼精勤不捨。要投令住。如是彼精勤不
捨還攝意。於上親品樂開解欲令彼樂。於上
親品開解已。中親及軟親開解。然後中品人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