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鞞婆沙論 (No. 1547_ 尸陀槃尼僧伽跋澄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聖諦攝慧根。若縁故説者。是一切法縁。作此
論已。答曰。非攝故説。亦非縁故説。問曰。若
不爾者此云何。答曰。因事故。此慧根事。得四
聖諦増上主。是故世尊説。慧根何所觀四聖
諦是。如信根事得四不壞信増上主。是故世
尊説。信根何所觀。四不壞信是。精進根事於
四意斷増上主。是故世尊説。精進根何所觀。
四意斷是。念根事於四意止増上主。是故世
尊説。念根何所觀。四意止是。定根事於四禪
増上主。是故世尊説。定根何所觀。四禪是。如
是此慧根於四聖諦増上主事。是世尊説。慧
根何所觀。四聖諦是。云何四。謂苦聖諦習盡
道聖諦。問曰。如前因後果。何以故世尊前説
苦後説習。答曰。此苦麁是故以前説。習細是
故後説。如人前學射箕泥團草朿。然後能射
著毛不僻錯。如是此苦麁彼學已然後觀習
細。問曰。如前修道然後盡作證。何以故。世尊
前説盡作證後説修道。答曰。謂觀盡觀道隨
順。問曰。云何觀盡觀道隨順。答曰。彼行者前
盡作證已。然後求道。當以何道得至涅槃。如
人欲進路時。問他人士當示我道。彼還問欲
至何所。曰我欲至某城。彼曰。此是道已知。彼
城説道易。如是若前説道後説盡。便不知趣
何道。如前説盡後説道。已知盡便修道易。或
曰。彼行者因道前除三諦癡。然後道道縁現
在前。謂除道諦癡。如人先見他面不自見面。
以明淨鏡自照其面。如是彼行者彼因道先
前除三諦癡。後道道縁現在前。謂除道諦癡。
以是故世尊前説盡後説道。問曰。如前斷習
後知苦。何以故世尊前説知苦後説斷習。答
曰。欲拔苦根本故。如樹前執持枝葉後斷其
根易。如是生死樹前知苦已後斷習易。以故
爾。或曰。謂此觀苦能來觀習。觀習已能來觀
盡。觀盡已能來觀道。不可以不觀苦而觀習
盡道。或曰。謂苦慧能來習盡道慧。不可以不
起苦慧能起習盡道慧。或曰。謂觀苦觀習盡
道方便門依。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
觀。或曰。謂觀苦觀習盡道。因根將本作縁有
習等起。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或
曰。謂觀苦習盡道生持等持増長養。不可以
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或曰。謂苦癡能執
持習盡道癡。不可以不除苦癡能除習盡道
癡。或曰。謂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不可
以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尊者波奢説曰。
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然後求因。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云何令無。謂滅盡涅槃云何至。謂
聖八道種。如人身中生癰極苦痛膿血流出。
彼求所因此從何生。觀知或風寒熱。云何令
無安隱處。云何至安隱。或服藥吐下或破。如
是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後求因。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云何令無。謂滅盡涅槃。云何至。謂
八聖道種。復次行者觀五陰如患已後求因
此從何生。觀從習生。云何令無。謂滅盡涅槃。
云何至。謂八聖道種。如人有兒作賊凶暴隨
惡知識。後求因誰壞我兒。觀從惡知識生。誰
能制之。觀善知識是。如是彼行者觀五陰如
患已後求因。此從何生。觀從習生。云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云何至。謂八聖道種。以是故彼
行者前知苦已後斷習。斷習已次盡作證。盡
作證已後修道。以是故前説苦後説習盡道
鞞婆沙論卷第八



鞞婆沙論卷第九
 阿羅漢尸陀槃尼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聖諦處第三十二之餘
如世尊契經説。當知苦如阿毘曇説如以智
知一切法。何以故世尊説獨説知苦。答曰。觀
時故此説二種時。觀時分別時。如觀時如是
佛契經説。當知苦如分別時。如是阿毘曇説
以智知一切法。復次説二種隨順。觀隨順分
別隨順。如觀隨順如是佛契經説。當知苦如
分別隨順。如是阿毘曇説以智知一切法。或
曰。一向無漏知。故佛契經説。當知苦有漏無
漏知故。阿毘曇説以智知一切法。如有漏無
漏。如是諍不諍世間出世間。住依欲出一要
如是盡當知。或曰。知俗數故此説二種知。知
俗數知第一義數。如知俗數。如是佛契經説。
當知苦如知第一義數。如是阿毘曇説以智
知一切法。云何知俗數。當知苦果是。當斷習
者除一切結是。是謂俗數。云何第一義數。謂
一切徳是離一切結盡作證。能除一切世間
根本是修道。尊者婆奢説曰。如世尊説。當
知苦如阿毘曇説以智知一切法。何以故世
尊説當知苦。答曰。斷生死根故。世尊説當知
苦。身見是六十二見根。六十二見是結根。結
是行根。行是報根。依報在一切生死。依報已
依報生死中便有善法不善法無記法。此生
死根從何斷。唯知苦是。謂斷生死根故。世尊
説當知苦。或曰。謂行者知苦心不錯亂。若彼
行者知苦已。未斷習而起者。起已若問此陰
常耶非常耶。彼説無常一時頃不住。樂耶苦
耶。彼説苦如熱鐵丸。淨耶不淨耶彼説不淨
如糞。此中爲有我耶爲非有我耶。彼説非衆
生非命非人非士。内空無作無教作。無覺無
教覺。行聚空淨。謂行者知苦心不錯亂。以是
故世尊説。當知苦。或曰。斷陰著故。世尊説當
知苦本際不可知。如此衆生因陰受無量苦。
於陰中癡還於陰愛著悋惜。如彼小兒父母
與杖還抱父母。如是本際不可知。如此衆生
因陰受無量苦。於陰中癡還於陰愛著悋惜。
世尊説欲令不用陰當知苦。知苦已於陰中
不復著。是謂斷陰著。故世尊説當知苦。或曰。
本際不可知。如此衆生於陰計我想計衆生
想計聚想計人想計*士想計命想。此計我想
計衆生想計聚想計人想計*士想計命想。從
何除始入不顛倒法想。唯有知苦。以是故佛
世尊説當知苦。或曰。本際不可知。謂此衆生
於陰計有常想樂想淨想我想。此計常想樂想
淨想我想。從何除始入不顛倒法想。唯知苦
以是斷顛倒故。世尊説當知苦。或曰。謂行者
知苦已。義入佛法中。法入佛法中。第一義入
佛法中。於法得無閡自在以故爾。或曰。謂
彼行者知苦已不從餘師。於此外不求福田以
故爾。或曰。謂彼行者知苦已住佛法中。如幢
深入地以故爾。或曰。謂行者知苦已除曾所
行縁。得未曾行縁。捨同行已得不同行。捨共
行已得不共行。捨世行已得出世行以故爾。
或曰。謂彼行者知苦已。捨名得名捨境得境
捨性得性以故爾。或曰。謂彼行者知苦已。除
五人種類得八人種類以故爾。或曰。謂彼行
者知苦已。無量時惡行邪見顛倒亂心心數
法。何從令住質直。唯知苦以故爾。或曰。謂此
苦性如火燒。性如毒害。性如刀割。性如
殺。如邊境賊城。爲行結所侵。以是故世尊説。
知苦當斷習者。如苦亦當斷。何以故世尊説
斷習。説者謂欲令一當來愛習諦者如前答
愛。此中盡當答。謂欲令苦亦斷非獨斷習。謂
前答當知苦。此中盡當答。彼二論中此論當
答。何以故世尊説當斷習。答曰。謂因斷果亦
斷。因離果亦離。因捨果亦捨。以是故世尊説
當斷習或曰。謂斷習時二。因倶拔二因倶繋。
便有離散。有想無想處一切遍使拔以故爾。
或曰。於中習起遍三界苦。世尊説。若不欲苦
者當斷習。習已斷不復遍三界苦。或曰。謂習
中三界有濡中上果。世尊説若不欲三界果
者當斷習。已斷習不受三界果以故爾。或曰。
謂從習起流三界苦。如泉窟出水溢於外。慧
者説曰。士夫不欲令水出者當塞其源。已塞
其源水便不出。如是從習中出遍三界苦。世
尊説若不欲苦者當斷習。已斷習不復流三
界苦。以故爾。或曰。捨陰重故。世尊説當斷
習。如人負重上山嶮。慧者説曰。士夫若不欲
重者速捨任。已捨任重便墮。如是此衆生負
重陰履嶮生死。世尊説衆生若不欲重陰者
當斷習。已斷習陰便墮不復成就。是謂捨重
陰。故世尊説當斷習。盡作證者。如阿毘曇説。
一切無漏法作證。何以故世尊説盡作證。答
曰。謂解脱不繋相。或曰。謂因及果果中無因。
或曰。謂因非倶因。果非倶果。縁非倶縁。所作
非倶所作。或曰。謂沙門果非沙門。梵果非
梵。梵行果非梵行。或曰。謂常恒處不變易離
生死。或曰。謂一味異道果淨一切色故説無
上。或曰。謂離三成四捨五。以是故世尊説盡
作證。思惟道者。如阿毘曇説思惟一切善有
爲法。何以故世尊説思惟道。答曰。謂思惟者
二思惟。得思惟服思惟。世俗道雖有思惟但
四思惟。得思惟服思惟斷思惟捨思惟。或曰。
謂思惟道者欲得善果。彼道是善善果。是
愛愛果。意樂意樂果。意欲意欲果。或曰。謂
質直不邪一向趣涅槃。或曰。謂是沙門沙門
果。梵梵果。梵行梵行果。倶果或謂安隱樂
趣涅槃。或曰。謂不貪除貪。不恚除恚。不癡
除癡。或曰。謂思惟能滅壞破有。此世俗道
雖有思惟。但増受長養有。或曰。謂思惟能
斷有相續。能斷輪轉生老死。世俗道雖思惟。
但相續有輪轉生老死。或曰。謂思惟非身見
種非顛倒種非愛種非使種。非貪處非恚處
非癡處。非雜汚非雜毒非雜。濁非在有。不
墮苦習諦。世俗道雖有思惟。但身見種顛
種愛種使種。貪處恚處癡處。雜汚雜毒
雜濁在有墮苦習諦。或曰。謂思惟苦盡趣道。
有盡趣道。貪趣道。盡生老死趣道。世俗道
雖有思惟。但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
道。生老死習趣道。以是故世尊説思惟道不
説世俗道。説曰。此説十六聖行。無常行苦
行空行非我行。因行習行有行縁行。盡行
止行妙行離行。道行正行趣行出要行。問
曰。十六行有何性。有一説者慧性。謂説慧性
者。彼慧是行。能行他所行。謂彼相應法雖能
行他所行。但非是行。性非慧故。謂彼共有法
雖有他所行。但非能行。非共縁故。亦非是行。
性非慧故。更有説者。心心法性。彼有説心心
法性者。彼慧行能行他所行。謂彼相應法彼
亦是行。能行他所行。謂彼共有法。彼雖他
所行非能行。非共縁故非是行。性非慧故。如
一説如二如是好如前所説慧性。問曰。名十
六行種有幾。一説者名十六行種七。謂苦行
彼名亦四種亦四。謂習行名四種一。謂盡四
行名四種一。謂道四行彼名四種一。是故名
十六行種七。問曰。何以故苦行名四種亦四。
答曰。謂此斷顛倒。猶如彼顛倒名四種亦四。
彼治亦爾名四種亦四。如是説者名十六種
亦十六。如名如種如是名數數種名相種相
名異種異名別種別名覺種覺。如是盡當知。
此是諸行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
説行。何以故説無常行。何以説乃至出要行。
答曰。無常者説二事。時及縁。時者一時作事
二時不作。縁者諸法性羸隨因及縁。苦者如
病癰患也。空者内無作無教作。無覺無教覺。
非我者不自在故。因者種子法故。習者來故。
有者流故。縁者轉成故。如泥團輪手水合已
便成瓦器。此亦不。盡者滅陰故。止者息三
火故。妙者妙願滿故。一離者已離不更離故。
道者除惡道故。正者除不正故。趣者向涅槃
故。出要者出生死故。復次非常者非究竟住
故。苦者勞厭重故。空者除我有見故。非我者
除是我見故。因者來故。習者起故。有者可得
故。縁者隨所縁故。盡者盡生死故。止者止苦
火故。妙者善有常故。離者離生老無常故。道
者求故。正者正住故。趣者趣城不移故。出要
者安隱故。問曰。如苦四行無常苦空非我行。
何以故説苦諦不説無常空非我諦。答曰。謂
此行久遠行。以此行過去三耶三佛説苦諦。
或曰。謂此苦行一向墮苦諦非餘。他無常行
共墮三諦。空行及非我行共墮一切法中。此
苦行一同墮苦諦非餘。是故説苦諦非餘。或
曰。謂此苦行一切能信。凡愚及慧此法及外
法以故爾。或曰。謂令極斷覺所覺行所行縁
所縁根爲根義。佛契經説。苦智彼所縁是苦
諦。或曰。謂此行増捨有能除生死。如彼小兒
與極妙食。若言當有苦彼便不欲。如是此苦
行増捨有能除生死。以是故佛契經説苦諦。
不説無常空非我諦。問曰。如習有四行因行
習有縁行。何以故世尊説習諦。不説因有縁
諦。答曰。謂此行久遠行。以此行過去三耶三
佛説習諦。或曰。謂令極斷覺所覺行所行縁
所縁根爲根義。佛契經説。習智彼所縁是習
諦。以是故佛契經説習諦。不説因有縁諦。問
曰。如盡有四行盡行止妙離行。何以故世尊
説盡諦不説止妙離諦。答曰。謂此行久遠行。
以此行過去三耶三佛説盡諦。或曰。謂令極
斷覺所覺行所行縁所縁根爲根義。佛契經
説。盡智彼所縁是盡諦。以是故佛契經説盡
諦。不説止妙離諦。問曰。如道有四行道趣正
出要行。何以故世尊説道諦。不説正趣出要
諦。答曰。謂此行久遠行。以此行過去三耶三
佛説道諦。或曰。謂欲令極斷覺所覺行所行
縁所縁根爲根義。佛契經説。道智彼所縁是
道諦。以是故佛契經説道諦。不説正趣出要
諦。説曰。此説涅槃無形。問曰。何以故説涅
槃無形。答曰。聖所了故説無形。聖了彼自在
身作證。無有能在前論説彼。是故聖所了故
曰無形。或曰。離一切色故。故曰無形。此説四
色。刹利梵志居士工師。復次四色青黄赤白。
彼中無有一色是離一切色。故曰無形。或曰。
淨一切色故。曰無形。若刹利修道彼得道
果。梵志居士工師修道彼得道果。是離一切
色故。故曰無形。或曰。亦非色不依色故。故曰
無形。色法雖有形。非形依心心數法。雖依形
非是形。彼涅槃亦不依色亦不依形。故曰無
形。或曰。稱歎無量功徳故。故曰無形。如人多
有功徳。説者此人功徳多故不可具説。如是
涅槃無量功徳故。故曰無形。或曰。遍功徳故。
故曰無形。如摩尼遍有光明彼説無形。如是
彼涅槃遍功徳故。故曰無形。或曰。如此有爲
有因有果。彼涅槃無因無果故曰無形。或曰。
如此有爲法因故説果。果故説因彼涅槃非
因故説果。非果故説因。故曰無形。説曰。彼涅
槃非説品。問曰。何以故説涅槃非品。答曰。斷
一切品故。故説涅槃非品。如此有爲作品生
或五或四。謂欲令法常住。彼一切有爲法。各
各并已有五事生彼法。彼法生彼法住。彼法
老彼法無常。謂欲令法無常住。彼一切有爲
法各各并已有四事生彼法生老無常。如此有
爲作品。彼涅槃不如是。是故説涅盤非品。
説曰。彼涅槃説愛。問曰。何以故涅槃説愛。答
曰。聖者不愛生死。涅槃者離生死。或曰。聖
者不愛輪轉。涅槃者離輪轉。或曰。聖者不
愛陰。涅槃者離陰。或曰。聖者不愛生。涅槃者
離生。或曰。聖者不愛老死。涅槃者離老死。或
曰。聖者愛念樂涅槃。以是故説涅槃愛如彼
契經説。戒及等意解脱。是愛彼一切爲涅槃
故。以是故。世尊契經説涅槃愛。説曰。彼涅槃
説非可習。問曰。何以故説涅槃非可習。答曰。
有爲爲果故習。涅槃無有果。問曰。何以故説
明所服行。答曰。智故得故。明者佛及佛弟子。
此縁彼發忍及智。是故説智故得故。説涅槃
説非可思惟。問曰。何以故涅槃説非可思
惟。答曰謂法意所生此可思惟。彼涅槃意所
不生。或曰。有爲法果故思惟。彼涅槃無有果。
問曰。若涅槃意所不生者。此偈云何通
    樹下靜思惟 涅槃令入意
    瞿曇禪無亂 不久息跡證
答曰。此説意心爲名。此意得涅槃作證。説曰。
彼涅槃説第一義。説智説阿羅漢果。問曰。何
以故涅槃説第一義。答曰。第一正故。第一
法故。第一究竟故第一等。是故説第一義。問
曰。何以故説智。答曰。智果故彼説智。問曰。
何以故涅槃説阿羅漢果。答曰。可供養故説
涅槃阿羅漢果。一切世間清淨供養盡可供
養。故可説涅槃名阿羅漢果。或曰。不生故説
涅槃名阿羅漢果。不復生諸界諸趣諸生輪
轉生死中。故説涅槃名阿羅漢果。説曰。此涅
槃説近。如彼契經説。彼成就此十五法。多智
多見多覺近住涅槃。我説彼非不至涅槃。問
曰。何以故説近。答曰。實者故曰近。或有欲令
涅槃不實。謂彼欲令不實者。斷彼意故。此説
眞實有種相。是謂眞實故名爲近。或曰。精勤
正趣等趣意中可得故曰近。或曰。意等故名
爲近。若刹利思惟道彼得道果。梵志居士工師
思惟道彼得道果。是謂等意故名爲近。或曰。
等處所故名爲近。若於村中思惟道。彼中得
道果。若靜處樹下塚間露坐林中思惟道。彼
中得道果。是謂等處所名爲近。或曰。義故即
是近。是故説近。如婆須蜜經所説遠法。云何
謂過去當來法近法。云何現在法及無爲。是
謂義近名爲近。或曰。近意解故名爲近。謂聖
縁彼生忍及智。如現在前。猶如在前。是謂近
意解故名爲近。或曰。得作證故名近。近者現
在世此中起彼得作證。是謂得作證故名爲
近。或曰。捨近故名爲近。近者説現在世離此
入彼。是謂説涅槃近。如佛契經一一所説聞
如是。一時世尊遊波羅捺仙人住處鹿野苑
中。彼時世尊告五比丘。五比丘。此苦本所未
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應當
知。此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
覺。五比丘。我已知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
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此苦習本所未聞法。
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應當斷。苦
習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
比丘。我已斷苦習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
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此苦盡本所未聞法。
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彼苦盡應
當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
覺。五比丘。我已苦盡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
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此苦盡道本所
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應
當思惟苦盡道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
眼智明覺。五比丘。我已思惟苦盡道本所未
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謂我
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未生眼智明覺。五比
丘。是故我於天及人魔梵沙門梵志衆中。不
出不離不解不脱。心亦不離顛倒。生未盡梵
行未立所作未辦。名色未有知如眞。五比
丘。我不自覺無上正眞道。五比丘。謂我此四
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是故
我於天及人魔梵沙門梵志衆中。已出已離
已解已脱。心不顛倒。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名色已有知如眞。五比丘。我自覺無上
正眞道。説此法時尊者拘隣遠塵離垢諸法法
眼生。及八十千天人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彼時世尊告尊者拘隣。汝拘隣。知法未。拘
隣對曰。已知世尊。已知善逝。尊有拘隣知法
已。故名阿若拘隣。聞此法時地神擧聲極擧
大聲。此世尊於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
沙門梵志天及人魔梵及餘世間本所未轉。
増益諸天種。減損阿須倫衆。聞此地神聲已。
空中神四天王三十三天。炎天兜術天
摩羅天化他應天。擧聲擧大音聲。此世尊於
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沙門梵志天及
人魔梵及餘世間本所未轉。増益諸天種。減
損阿須倫衆。即彼時彼須臾頃一時聞聲徹
梵天。此世尊於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
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餘世間本所未轉。
益諸天種。減損阿須倫衆。世尊轉法輪故。是
故名轉法輪經。尊者曇摩多羅説曰。我觀世
尊此所説法身毛皆竪。然世尊説義不違。譬
喩不違。而此所説與義相違不次第。不與佛
同。不與辟支佛聲聞同。於阿羅漢上三過説
未知根。云何如此於阿羅漢上三過未知根現
在前。我若欲捨此所説。然此所説世尊三阿
僧祇行成此所説。然復有證。五比丘爲首。八
十千天。若欲不捨。而此所説與義相違無次
第。不與佛同。不與辟支佛聲聞同。於阿羅漢
上三過説未知根。云何如此於阿羅漢上三
過説未知根現在前。如所説五比丘。此苦本
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説未
知根。五比丘當知。此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
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説已知根。五比丘。我已
知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此説無知根。如是至道。如是三過説未知
根。云何如此於阿羅漢上三過未知根現在
前。如是此所説義相違不次第。不與佛同。不
與辟支佛聲聞同。作此論已。不捨。但當改此
契經應當爾。五比丘。此苦習此苦盡此苦盡
道。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
比丘。當知彼苦。當斷習盡作證思惟道本所
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我
已知苦習已斷盡已作證已思惟道。本所未
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如是契經應
爾。應爾已便有三轉及十二行。作如是説者。
此契經不應改。本諸大論師有智強力者所
不改。況復尊者曇摩多羅。問曰。若不改此契
經者。然此義相違無次第。不與佛同不與辟
支佛聲聞同。於阿羅漢上三過説未知根。云
何如此於阿羅漢上三未知根現在前。答曰。
此説二時説時觀時。如説時如是佛契經説。
如觀時如是曇摩多羅所説。如是作已二倶
好。尊者僧迦婆修説曰。此契經中不説未知
根已知根無*知根。問曰。若不爾者此云何。
答曰。佛契經説聞慧思慧
問曰。此契經説。五比丘。如我此四諦三轉
十二行生。眼智明覺。五比丘。我自覺無上至
眞等正覺。云何佛以聞慧思慧。自覺無上至
眞等正覺耶。答曰。菩薩以聞慧思慧。極觀法
極生法明。於法極除愚癡。謂菩薩於無上至
眞等正覺觀如等覺。觀如已成事。如人以濕
皮覆面。却已以婆羅覆面。謂障小儼色。如是
菩薩以聞慧思慧。極觀諸法極生法明。於法
除愚癡。謂菩薩於無上至眞等正覺觀如
等覺。觀如已成事。説曰。如所説五比丘。如我
此四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問曰。如此
應十二轉有四十八行。如説五比丘。此苦本
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一轉有
四行。五比丘。此苦應當知。本所未聞法。當正
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二轉四行。五比丘。我
已知苦。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
覺。此三轉四行。是謂苦三轉十二行。如苦如
是至道亦爾。如此應十二轉有四十八行。何
以故。世尊説四諦三轉十二行。答曰。三轉十
二法故。不過三轉十二行。觀一一諦故。世尊
説四聖諦三轉十二行。如餘契經説。比丘七
處善觀三種義。速於此法中得漏盡。此不應
七處善。應有三十五處善。亦有無量處善。但
七法故不過七。觀一一陰故。世尊説比丘七
處善觀三種義。速於此法中得漏盡。如餘
契經説。七還有成須陀洹。彼不應七轉還有。
應十四還有二十八還有。但法應七。故不過
七。一一趣故。世尊説極七極七還有成須陀
洹。如餘契經説。當爲説法。謂有二眼及色耳
聲鼻香舌味身細滑意法。此不應一二。應有
六二。但二法故不過二觀一一入故。眼及色
故。乃至意及法故。如是此三轉十二行故。不
過三轉十二行。觀一一諦故。世尊説四聖諦
三轉十二行。彼生眼者爲見故。生智者爲決
定故。生明者懸鑒故。生覺者覺了故。復次生
眼者苦法忍。生智者苦法智生明者苦未知
忍。生覺者苦未知智。如是至道亦爾。説曰。如
所説拘隣知法未。拘隣對曰。已知世尊。已知
善逝。問曰。何以故。世尊爲尊者拘隣説知未
拘隣。答曰。欲令憶本昔誓故。説者菩薩本宿
命時。名忍辱仙人。彼止山林中思惟行忍。彼
時有王。名迦藍浮。將諸婦人眷屬圍遶到彼
山林。無有男子純與婦人五樂自娯。彼娯樂
已王疲極臥。諸婦人等知王眠已。捨王求華
遊彼山間。遙見一處有菩薩。顏貌端正猶如
日月。照於山林在彼而住。見已便至菩薩所。
到已頭面禮菩薩足。禮已却坐一面。於是菩
薩爲其説法愛欲不淨。此諸妹等。欲者不淨
臭處可厭。因起瞋恚生無量苦。如是廣爲説
欲不淨。彼時迦藍浮王睡覺不見諸婦人。彼
作是念。咄此爲災。誰將諸婦人去。彼拔刀已
往詣山間。推求遙見在菩薩前坐。彼作是念。
此大鬼神所持久。見菩薩顏貌端正諸女人
等坐菩薩前。見已極生瞋恚。便至菩薩所。到
已問菩薩曰。仙人得有想無想耶。對曰。不也
大王。得不用處識處空處耶。對曰。不也大王。
王曰。仙人得四禪三禪二禪一禪耶。對曰。不
也大王。彼作是念。咄此爲災。未棄結之人見
我婦人。王語菩薩曰。汝在此空靜處何所爲。
而不得爾所功徳。菩薩對曰。大王。我修行忍。
王作是念。此見我瞋而言行忍。不可柔軟言
試此人忍。王向菩薩説曰。仙人。若行忍者申
右手。我當觀汝云何行忍。菩薩無恚意即申
右臂。王無慈心棄捨後世。起極惡心以利刀
截手投足下。如是左手二足耳鼻割已。説曰。
仙人何所願。菩薩對曰。大王。但有疲勞汝。取
我身碎如胡麻。我終不捨於忍。如母愛子。但
大王聽我誓願。而汝取我無過之人。以極利
刀截身七分。如是我初得佛法。不久起大悲。
思惟七種道斷汝七使。王作惡已離彼處還
彼時山林中有異仙人在邊山。彼聞迦藍浮王
加惡於忍辱仙人。於是彼仙人至忍辱仙人
所。到已問曰。仙人不極患身苦耶。忍辱仙人
對曰。我無苦痛。仙人問曰。因有足故知有行
來。因有手知有取受。汝無手足耳鼻七分之
餘。云何言無苦痛耶。忍辱對曰。不以身壞名
爲苦痛。心壞乃爲苦痛。謂受地獄畜生餓鬼
不善之果。復次汝等若有疑者。觀此瘡處血
淨流出如牛乳不。仙人問曰。汝遭被困時修
何等意。菩薩對曰。彼王以利刀截我身支節
時。我於一切衆生修於大慈。仙人説曰。善哉
善哉修習大行。縁汝斯行饒益一切世間。仙
人慰勞已便還所止。仙人還不久。四大天王
極大起凍雹風雨已至忍辱仙人所。到向忍
辱仙人説曰。仙人當勅我等。我當壞彼迦藍
浮王妻子眷屬國土人民。忍辱仙人身毛皆
竪説曰。謂截我手足耳鼻斷身七分。我於彼
不起毛髮之惡。況復彼國人民於我無過而
欲加之。四大天王説曰。若不欲行惡。何得憂
慼止此山林。忍者對曰。我但憂念彼迦藍浮
王。何故彼作爾所惡。謂當受地獄極苦。謂菩
薩轉後身已。乃至降魔成無上最正覺。覺已
爲尊者拘隣説法。尊者拘隣遠塵離垢諸法法
眼生。已説曰。拘隣謂昔截我手足耳鼻。斷身
七分。我作誓願。汝取無過之人斷身七分。我
初得佛法。不久得大悲。修七種道斷汝七使。
本所誓願今爲果不。尊者拘隣慚愧羞恥。對
曰。眞果世尊。眞果善逝。是謂欲令憶本誓故
世尊説拘隣知法未。如尊者拘隣見諦。彼時
世尊觀當來世知何者多。我三阿僧祇劫多
耶。爲拘隣受當來陰界入身多耶。世尊觀拘
隣受一阿鼻泥犁陰界入身多。非佛三阿僧祇
劫一時間須臾頃數多。世尊作是念。若我三
阿僧祇劫苦行不作餘事。但脱拘隣爾所苦。
於三阿僧祇果願已畢。世尊如是觀比丘拘
隣。應當害一切衆生。一切衆生亦當害拘
隣。比丘拘隣當食一切衆生。一切衆生亦當
食拘隣。比丘拘隣當縛一切衆生。一切衆
*生亦當縛拘隣。若我三阿僧祇苦行不作餘
事。但脱拘隣爾所苦。於三阿僧祇果願已畢。
如所説此世尊於波羅*捺仙人住處鹿野苑
中轉法輪
問曰。轉法輪處一切三耶三佛定耶爲非定
耶。若定者定光如來契經云何通。彼説定光
如來無所著等覺於燈王城呵梨那山轉法
輪。若不定者彼尊者法實偈云何通
    此處過去佛 第一初説法
作此論已。答曰。轉法輪處不定。問曰。若爾者
定光如來經善通尊者
偈云何解。答曰。此
不必通。非契經非毘尼非阿毘曇。但彼作頌
者欲令句義合故。更有説者。此是常定處。如
是説者一切三耶三佛處常定。一金剛座處。
二轉法輪處。三天上來下處。問曰。云何知金
剛座處定。答曰。有契經説。過去時有王名頂
生。彼領四天下得自在。與四種兵欲至天
上。彼時輪住虚空。輪住已一切四種兵亦住。
四種兵住已頂*生王便恐怖身毛皆竪。王作
是念。將不亡失國耶。命不中夭耶。爲諸天不
欲見我耶。於是彼空中天慰勞頂*生王曰。大
王勿恐怖。大王勿恐怖。亦不亡失國。命
不中夭。諸天非不憙見。頂*生王問天曰。天
若我無此災患者。何以故輪住空中。天對曰。
大王此處一切恒沙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降魔官屬已成無上最正覺。是故此處一切
衆生無能歴上者。是故輪住空中。於是頂*生
王還從上下已。即於彼處立鍮婆極大供養
已。更從餘處飛昇天上。共釋提桓因半座。聞
者三千六百釋命終。彼之故在座。以此經可
知金剛座處常定。問曰。云何知轉法輪處常
定。答曰。如法實偈所説。問曰。若爾者尊者法
實偈善通。彼説定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
燈王城訶梨那山轉法輪。答曰。彼燈王城者。
即是波羅*捺。阿梨那山者。即是仙人住處
鹿野苑。以此可知一切三耶三佛轉法輪處常
定問曰。云何知從天上來下處常定。答曰。
如所説於過去時衆多比丘同止彼處。少有
所爲雖彼處遊餘處。諸比丘去不久。餘異學
入住彼處。彼衆多比丘於後時還來本處。語
異學言。此是我處。異學亦説。此是我處。彼便
共極大鬪諍。諸比丘厭諍已。語異學曰。當共
作眞諦言。有眞諦者便得此處。異學言可爾
可爾。異學多作誠諦語而不成就。比丘説曰。
聽我誠諦語。彼處有師子幢。彼諸比丘同一
聲發誠諦語。以此眞實之言。若一切恒沙三耶
三佛爲母故及三十三天説法已來下初至此
處者。以此眞諦言令師子幢現有變化。彼時
師子極大震吼。諸異學聞已驚怖畏懼。便捨
而走不入彼處。彼師子口極大吐花。花滿彼
處。以此可知一切諸三耶三佛從天上下是
常定處。以此事知。一切三耶三佛三處常定。
金剛座處轉法輪處天上下處。問曰。如所説
地神擧聲。彼時諸大天亦集近世尊座。如四
大天王釋提桓因及大梵天首陀會天及餘極
妙天龍鬼神近世尊座。諸地神坐處遠不近
世尊。何以故地神前發音聲。答曰。此地神是
彼諸天給使。是故彼前發聲。或曰。地神者不
常定。是故彼前發聲。如大聚會極作伎樂。謂
不常定人者。便速前擧聲笑。謂常定人然後
庠序笑。如是地神非常定。是故前發音聲。
餘諸天常定。是故最後發聲。或曰。地神
當護菩薩故。説者謂菩薩兜術終已。生閻浮
提迦羅衞國。不亂入母胎。彼時釋提桓因勅
遮勒天子。汝遮勒五百青鬼。菩薩在母胎。常
當擁護莫令有觸嬈菩薩者。於是遮勒天子
受釋教已。便勅五百青鬼。當往迦羅衞國擁
護菩薩。彼諸青鬼菩薩在母胎。及生常擁護
之。以佛轉法輪。地神作是念。菩薩在母胎及
生。我等常擁護。此是我等疲勞所得功報。彼
歡喜悦豫故前發聲。此世尊轉法輪。問曰。聞
此法已地神擧聲音徹梵天。何以故聲不過梵
天。答曰。謂耳識現在前故聲徹也。過梵天上
無有自地耳識現在前。或曰。梵天請佛轉法
輪故聲徹梵天。首陀會天勸請菩薩。使成無
上最正覺。謂與菩薩化作老病人死人及沙
門。彼一切首陀會天所作。菩薩見老病死人及
沙門已。厭患出家學道。至降魔官屬已成無
上最正覺。彼時首陀會天踊躍歡喜發大音
聲。謂我等爲菩薩化作老病死人及沙門。是
我等疲勞所得功徳。以是故成無上正覺時。
聲徹至首陀會天。大梵天請佛世尊轉法輪。
彼踊躍歡喜發大音聲。此世尊轉法輪。是我
等疲勞所得功報。以是故轉法輪時。聲徹梵
天不過上。説者謂佛爲四天王故聖語説四
諦。二知二不知。謂不知者爲曇羅國語説。
&T069657;
彌*&T069657;
陀破
陀羅破
此説苦邊。
一知一不知。謂不知者爲彌離車國説語
含兜*含 僧*含摩 薩婆多 鞞梨羅
此説苦邊盡知。問曰。世尊爲四天王説四諦
聖語。爲有力耶無力耶。若有力者何以故爲
二聖語説。一曇羅國。一彌離車國語説。若無
力者本師偈云何通
    一音聲説法 悉遍成音義
    彼各作是念 最勝爲我説
一音聲説法者。是梵音也。悉遍音者。若有
眞旦人。彼作是念。謂佛作*眞旦語説法。如
是陀勒摩勒波勒佉沙婆佉梨。謂彼處若有
兜佉勒人。彼作是念。謂佛作兜佉勒語説法。
現義者著欲者作是念。世尊説不淨。恚者作
是念。世尊説慈。癡者作是念。世尊説縁起。彼
各作是念。最勝爲我説者。衆中作是念。世尊
爲我故説法。是故説
    一音聲説法 悉遍成音義
    彼各作是念 最勝爲我説
作此論已。答曰無力。何以故。世尊不可以耳
見色以眼聽聲。問曰。若無力者此偈云何通
答曰。此偈不必通。偈者非契經非律非阿毘
曇。但彼作頌者。欲令句義合故。此是讃佛非
是實。如鞞婆闍提説。諸佛不眠。以除陰蓋故。
佛世尊亦常定故。如是更有説者。諸佛世尊
不飮不食。除諸著味故。此是讃佛非是實。如
是偈讃佛非是實。若通此偈者當何意。答曰。
世尊所説應機捷速。世尊語極速。爲一説已
復爲一説。如似一時。或曰。世尊語音一切音。
各有境界應適一切音。世尊極知*眞旦語
勝生*眞旦中者。如是陀勒摩勒波勒佉沙
婆佉梨兜佉勒。世尊極知兜佉勒語勝生兜
佉勒中者。以是故。説一音聲説法。悉遍成音
義。更有説者世尊有力。問若爾者此偈爲善
通。何以故世尊爲四天王説四諦。爲二聖語
説。爲一曇羅國語説。爲一彌離車國語説。答
曰。欲滿彼四天王意願故。二天王願世尊聖
語爲我説四諦。一願曇羅國語。一願彌離車
國語。世尊常欲滿他一切善願。隨所欲而爲
説法。是謂滿四天王意願故。爲二聖語説四
諦。爲一曇羅國語爲一彌離車國語説。或曰。
斷他疑故。莫令有作是念。世尊但善於聖語。
不能曇羅國語彌離車國語。是故斷他疑故。
説我一切中自在。以故爾。或世尊教化。或爲
變身口或不變。謂不變身口者。若爲彼變便
不得度。以是故世尊以己力遊朋者尸人間
一日行十二由延。説者即彼日教化七十千
人入聖法中。謂一切縁不變身口。謂教化變
身口者。若爲彼不變便不得度。以是故。世
尊爲四天王二聖語説。一曇羅語説一彌離
車語説。説四諦時如是行觀時一切根本聖
行。問曰。四聖諦幾性斷非縁斷。幾縁斷非性
斷。幾性亦縁斷。幾亦非性斷亦非縁斷。答
曰。性斷非縁斷。謂苦諦習諦無漏縁。此性斷
非縁斷。縁斷非性斷者。謂道諦有漏縁。此縁
斷非性斷。性斷縁斷者。謂苦諦習諦有漏
縁。此性斷亦縁斷。非性斷亦非縁斷者。謂盡
諦及道諦無漏縁。此非性斷亦非縁斷。廣説
四諦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九



鞞婆沙論卷第十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禪處第三十三
四禪者。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問曰。四禪有何
性。答曰。五陰是性。此是禪性已種相身所有
自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故説禪。禪有何義。
爲棄結故禪耶。爲正觀故禪耶。若棄結爲禪
者。無色中亦有定謂能棄結。若正觀爲禪者
欲界中亦有定謂能正觀。作此論已。有一説
者。棄結故名爲禪。問曰。若棄結名爲禪者。無
色中亦有定謂能棄結。何以故不名爲禪耶。
答曰。謂棄二種結不善及無記。彼名爲禪。無
色中定雖棄無記結非棄不善。是故彼不名爲
禪。問曰。若爾者應依未來名爲禪。彼棄二種
結。不善及無記。答曰。此説呵責棄故。此説二
種棄。斷棄呵責棄。彼依未來爲欲界結故。二
種棄斷棄呵責棄。上地雖非斷棄。但是呵責
棄。是謂呵責棄故説。問曰。若爾者盡道法智
分。一切未知智分不應是禪。謂彼欲界結亦
非斷棄亦非呵責棄。答曰。莫具取界莫具取
地。可得彼一界一地。欲界結斷棄呵責棄。彼
無色中一時頃不得。謂此欲界結斷棄及訶
責棄。尊者瞿沙説曰。一切六地欲界結斷棄
亦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棄欲界結。彼餘
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結可棄除。如一
人有六怨家其謀議。若隨所得處當斷其命。
彼初怨家斷此人命。餘者當何所斷。彼亦能
斷。但無人當何所斷。如是一切六地欲界結
斷棄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棄欲界結。彼
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結可棄。如
人持六燈入冥室中。彼初明已棄至冥。餘燈
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冥可棄。如是一切
六地欲界結斷棄呵責棄。但彼依未來生已
棄欲界結。彼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棄。但無
結可棄。如一切日光壞諸闇冥。初日中日西
日。但初光出已棄夜闇冥。餘光當何所棄。
彼餘光亦能棄。但無冥可棄。如是彼一切六
地欲界結斷棄亦呵責棄。但依未來生已棄欲
界結。彼餘地當何所棄。彼亦能。但無結可棄。
或曰。禪者定可得。謂一切縁中定亦棄一切
結。欲界定雖一切縁中定。但不棄結。無色界
定亦不一切縁中定。亦不棄一切結。以是故
不名爲禪。或曰。謂禪者普智可得道。亦能棄
結。欲界定雖普智可得。但無有道棄結。無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