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曇毘婆沙論 (No. 1546_ 迦旃延子浮陀跋摩道泰五百羅漢釋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何故但得非修耶。答曰。若有現在因。能勝進
者。是得亦修。住須陀洹果。雖有現在因。而是
退道故。但得非修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四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五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一
八智。法智比智他心智等智苦智集智滅智
道智。云何法智。乃至道智。如此章及解章
義。此中應廣説優波提舍。問曰。彼尊者迦
旃延子。何故依八智而作論。答曰。此中應廣
如使揵度大章中説。法智攝幾智。乃至道智
攝幾智。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爲止併義者
意故。如毘婆闍婆提説攝他性法不攝自性
法。爲止如是説者意。而作此論。攝如使揵度
一行品中廣説
法智攝法智。亦攝五智少分。謂他心智苦集
滅道智。總而言之。法智攝法智。然法智在六
地。謂未至中間根本四禪。未至禪中者。攝未
至禪中者。乃至第四禪中者。攝第四禪中者。
又法智是四智。謂是苦智。乃至道智。苦智攝
苦法智。乃至道智。攝道法智。又法智在過去
未來現在。過去者攝過去者。未來現在者。攝
未來現在者。又過去法智。有無量刹那。彼刹
那即攝彼刹那。未來現在説亦如是。云何攝
他心智少分邪。答曰。他心智是有漏無漏。
攝無漏者。不攝有漏者。彼無漏復有二種。
謂法智分比智分。攝法智分。不攝比智分。
是名少分。云何攝苦智少分*邪。答曰。苦
智是法智分比智分。攝法智分。不攝比智
分。是名少分。乃至道智説亦如是。比智攝
比智。亦攝五智少分。廣説如法智他心智
攝他心智。亦攝四智少分。謂法智比智等智
道智。總而言之。他心智攝他心智。然他心
智在根本四禪中初禪者。攝初禪者。乃至第
四禪者。攝第四禪者。又他心智。是有漏無漏。
有漏者攝有漏者。無漏者攝無漏者。又他心
智。是法智分比智分。法智分攝法智分者。比
智分攝比智分者。在過去未來現在。如先所
説。云何攝法智少分*邪。法智是四智攝道
智不攝餘智。是名少分。又道智是總相別相。
攝別相者。不攝總相者。道智有縁三世者。
有縁現在者。有縁自身。有縁他身者。有縁
心心數法者。有縁五陰者。攝縁現在他身心
心數法者。不攝縁過去未來自身及五陰者。
是名少分。比智亦如是。隨相而説。云何攝等
智少分*邪。答曰。等智在十一地。從欲界乃
至非想非非想處。攝在根本四禪地者。不攝
餘地者。又等智縁總相別相。攝別相者。不攝
總相。餘廣説如上。云何攝道智少分。答曰。道
智在九地。謂未至中間根本四禪三無色定。
攝根本禪地。不攝餘地者。是名少分。又道智
縁總相別相。乃至廣説。是名少分。等智攝等
智。亦攝一智少分。謂他心智。總而言之。等智
攝等智。然等智在十一地。謂欲界未至中間
根本四禪四無色定。欲界攝欲界者。乃至非
想非非想處攝非想非非想處者。又欲界者。
有善穢汚不隱沒無記。善攝善者。穢汚攝穢
汚者。不隱沒無記攝不隱沒無記者。此三在
過去未來現在。過去未來現在。即攝過去未
來現在者。又過去。有無量刹那。彼刹那即
攝彼刹那者。未來亦如是。如是欲界乃至
非想非非想地説亦如是。云何攝他心智少
分。答曰。他心智是有漏無漏。攝有漏者。不攝
無漏者。是名少分。苦智攝苦智。亦攝二智少
分。謂法智比智。總而言之。苦智攝苦智。然苦
智在九地。謂未至中間根本四禪三無色定。
未至禪攝未至禪者。乃至無所有處攝無所
有處者。餘廣説如上。云何攝法智少分。答曰。
法智是四智。謂苦集滅道智。攝苦智分。不攝
餘智分。是名少分。如法智比智亦如是。如苦
智。集滅智亦如是。道智攝道智。亦攝三智少
分。謂法智比智他心智。總而言之。道智攝道
智。廣説如上。苦智異者。攝他心智少分。云
何攝他心智少分。答曰。他心智是有漏無漏。
攝無漏者。不攝有漏者。是名少分。若成就法
智。於此八智。爲成就幾不成就幾。問曰。何故
作此論。答曰。爲止説無成就者意故。而作此

若成就法智。於此八智。爲成就幾。不成就幾。
答曰。或成就三四五六七八。苦法智時。無他
心智三。謂法智苦智等智。有他心智四。苦比
忍時。無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此中増見
増慧増道。不増智不増名。苦比智時。無他心
智四。謂法智比智等智苦智。有他心智五。此
中増見増慧増道増智増名。集法忍時。無他
心智四。有他心智五。此中増見増慧増道。不
増智不増名。集法智時。無他心智五。謂法
智比智等智苦智集智。有他心智六。此中増
見増慧増道増智増名。集法忍時。無他心智
五。有他心智六。此中増見増慧増道。不増智
不増名。集比智時。無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
此中増見増慧増道。不増智不増名。所以者
何。苦比智時。已立比智名。集法智時。已立集
智名。滅法忍時。無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
此中増見増慧増道。不増智不増名。滅法智
時。無他心智六。謂法智比智等智集智滅
智。有他心智七。此中増見増慧増道増智増
名。滅比忍時。無他心智六。有他心智七。此中
増見増慧増道。不増智不増名。滅比智時。無
他心智六。有他心智七。此中増見増慧増道。
不増智不増名。所以者何。滅法智時。已立滅
智名。苦比智時。已立比智名。道法忍時。無他
心智六。有他心智七。此中増見増慧増道。不
増智不増名。道法智時。無他心智七。謂法
智比智等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有他心智
八。此中増見増慧増道増智増名。道比忍時。
無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此中増見増慧増
道。不増智不増名。所以者何。道法智時。已立
道智名。苦比智時。已立比智名。乃至成就道
智。隨相而説
若修法智時。亦修比智*邪。修有四種。廣説
如上。此中因二修而作論。謂得修行修。凡夫
人離欲界欲時。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脱道
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第九解脱道
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等智。他心智。離初禪
欲時。若即依初禪作方便者。方便道中。現在
修等智。未來修等智。他心智。若依第二禪邊
作方便者。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脱道。現
在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第九解脱道。現在
修等智。未來修等智。他心智。乃至離第三禪
欲亦如是。離第四禪欲時。若即依第四禪作
方便者。方便道。現在修等智。未來修等智。他
心智。若依空處邊作方便者。方便道。九無礙
道。九解脱道。現在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離
空處欲時。方便道。九無礙道。九解脱道。現在
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説亦如是。未離欲界欲凡夫。起四無量初二
解脱初四勝處不淨安那般那念念處煗頂忍
世第一法時。現在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離
欲界欲凡夫。起四無量初三解脱八勝處八一
切處不淨安那般那念念處時。現在修等智。
未來修等智。他心智。離欲界欲凡夫。起達分
善根時。現在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離欲界
欲凡夫。起通時。方便道二解脱道中。現在修
等智。未來修等智。他心智一解脱道中。現在
修他心智。未來修等智。他心智五無礙道中。
現在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即彼凡夫。起無
色界解脱空處一切處識處一切處依無色界
念處時。現在修等智。未來亦修等智。此則説
凡夫人聖人見道中起如是功徳現在前。即是
功徳未來修。如起忍現在前。即未來修忍。起
智現在前。即未來修智。唯除三心頃。未來
修世俗道。謂苦比智。集比智。滅比智。修見道
邊等智。問曰。何故見道中。唯修相似法。修道
中修相似不相似法*邪。答曰。見道中所縁定
對治定故。唯修相似法。不修不相似者。修道
中所縁不定對治亦不定故。修相似不相似
法餘答廣説。如雜揵度。若無他心智入見道
道比智現在前時。現在修二智。謂道智比智。
未來修六智。除等智他心智。若有他心智現
在。亦修二智。未來修七智。除等智。聖人以世
俗道。離欲界欲時。若以無漏作方便。方便
道。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未來修七智。
若以世俗道作方便。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
脱道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七智。第九解脱
道。現在修等智。未來修八智。離初禪欲時。若
以無漏作方便。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
修未來修八智。若以世俗道作方便。方便道
九解脱道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八智。九無
礙道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七智。乃至離無
所有處欲。説亦如是。聖人以無漏道。離欲界
欲時。若以世俗作方便。現在修等智。未來修
七智。若以無漏作方便。於八智中。若起一一
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九無礙道。八解脱
道。於四智中。若起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
七智。第九解脱道。於四智中。若一一智現在
前。修未來修八智。離初禪欲時。若以世俗道
作方便。現在修等智。未來修八智。若以無漏
作方便。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
修八智。九無礙道於六智中。若一一智現在
前修未來修七智。九解脱道。於六智中。若一
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智。乃至離無所有
處。欲説亦如是。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若以
世俗作方便。現在修等智。未來修八智。若以
無漏作方便。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
未來修八智。九無礙道。於六智中。若一一
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八解脱道。於六智
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第九解
脱道。於二智中。若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
智。及三界善根。是則説聖人離欲。未離欲界
欲。信解脱轉根作見到。若以世俗。作方便
道。方便道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七智。若
以無漏作方便。方便道。於八智中。若一一智
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無礙道。於八智中。若
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解脱道。於八
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或有説者修
六智。或有説者修七智。離欲界欲信解脱轉
根作見到時。若以世俗作方便道中。現在
修等智。未來修八智。若以無漏作方便。方便
道。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
智。無礙道。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
來修六智。解脱道。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
前修未來。或有説修七智。或有説修八智。時
解脱阿羅漢。轉根作不動時。若以世俗作方
便。方便道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八智。若以
無漏作方便。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
未來修八智。九無礙道。於六智中。若一一
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六智。八解脱道。於六智
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第九解
脱道。於二智中。若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
智及三界善根。修勳禪時。初刹那頃。於八智
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七智。第二刹
那頃現在前修等智。未來修七智。第三刹那
頃。於八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來修八
智。起通時五無礙道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
七智。二解脱道中。現在修等智。未來修八智。
起他心智解脱時。現在修他心智。未來修
八智。起四無量初三解脱八勝處八一切處
不淨安那般那念禪中世俗念處世俗無礙無
諍願智半多倶置迦空空三昧無願無願三昧
無相無相三昧世俗無色解脱空處識處一切
處無色界世俗念處入滅定微細想時。現在
修等智。未來修八智。起無漏智時。現在修
他心智。未來修八智。起禪中無漏念處無漏
無礙。於八智中現在。若一一智現在前修未
來修八智。起無色界無漏解脱無漏無礙無
漏念處。於四智中。若一一智現在前修
來修八智。起出滅定微微心。現在修等智。未
來亦修等智。如是等説是略毘婆沙。若修法
智時。亦修比智*邪。乃至廣説。作四句。修法
智不修比智者。見道中苦法智集法智滅法
智道法智時。不修比智。所以者何。見道中若
修此功徳。即此功徳未來修法智現在前。即
修法智比智現在前。即修比智學見迹。若阿
羅漢起本得法智現在前。學者是須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迹是聖諦。若有見者。名爲見
迹。阿羅漢者。若慧解脱。若倶解脱。是時不修
比智。所以者何。起本得功徳現在前。尚不
能令次後刹那修。何況未來遠者。修比智不
修法智者。見道中苦比智集比智滅比智時。
不修法智。如先所説。學見迹。若阿羅漢起本
得比智現在前。如上所説。修法智亦修比智
者。入見道道比智時。修法智亦修比智。所以
者何。是時捨曾得道。得未曾得道。斷煩惱同
一味證解脱。得具得八智。修十六行學見迹。
若阿羅漢。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學人以
無漏道。離欲界欲時。若以無漏作方便。方便
道。九無礙道。九解脱道。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得倶修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若以無漏作
方便。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脱道。信解脱
轉根作見到時。若以無漏作方便。方便道。無
礙道。解脱道。修勳禪時。前後心刹那。學人起
無漏他心智。起無漏念處。起無色無漏解脱。
如是等時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得修法
比智。離非想非非想處欲。阿羅漢住最
後解脱道時。解脱阿羅漢。轉根作不動。若
以無漏作方便。方便道。九無礙道。九解脱道。
修勳禪時。前後心刹那。起無漏他心智。起無
漏念處。起無漏無礙起無漏解脱。如是等
時。起未曾得無漏智現在前。得修法智比智。
起未曾得世俗智現在前。是時得修法智比
智。學人以世俗道。離欲界欲。若以世俗作方
便。方便道。九無礙道。九解脱道。乃至離無所
有處欲。説亦如是。若爲斷非想非非想處欲。
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信解脱。轉根作見
到時。若以世俗作方便方便道。修勳禪時。
中心刹那。起通時方便方便道。五無礙道。三
脱道。起四無量世俗解脱勝處。一切處
不淨安那般那念世俗念處入滅定微細想
時。解脱阿羅漢。轉根作不動。若以世俗作
方便。方便道。修勳禪時。中心刹那起通時。方
便道。五無礙道。三解脱道。起無量世俗解脱
勝處一切處。起世俗念。處世俗無礙。起無
諍願智半多倶置迦。入滅定時。微細想。如
是等時。起未曾得世俗智現在前未來得修
法智比智。不修法智比智者學見跡。若阿羅
漢。起已曾得世俗智現在前。已曾得功徳現
在前。尚不能令次後刹那修。何況未來遠者。
起未曾得世俗智現在前。謂聞思慧。及出滅
定微微心。是時不得修法智比智。一切凡夫
人。不修此智。所以者何。此智非凡夫法故。是
以不修染汚心者。是退分。其性沈重。與懈怠
相應。勝妙與精進相應。心能有所修。無記心
者。是卑下劣弱。如腐種子。不能有所修堅
固牢強心。能有所修入無想定滅定。是無心
法有心法。能有所修無想。衆生或有説者。一
切時不能起善心現在前。或有説者。雖起善
心。不能爲修作所依。一切忍現在前時。唯
修忍不修智。問曰。起已曾得法現在前。何故
無未來修*邪。答曰。此法已用。已有所作。已
與果故。復次此法已修已猗。更無勢用。復次
起已曾得法現在前時。是行修在未來世時。
是得修以經歴世故。但有損減。何得更増益
邪。如人食用先所聚財物。但有損減。更無増
益。彼亦如是
復次多用功多有所作者。欲令未來世。
起已曾得法現在前。不多用功不多有所作
故。不能令未來世者修。復次若起已曾得法
現在前未來修者。世尊般涅槃時。入一切諸
禪三昧。亦應未來世修。若修者。則世尊得
盡智時。則不具得一切諸善功徳。欲令無如
是過故。起已曾得功徳。無未來世修。餘智修
隨相廣説如經本。有見道邊等智。有得盡智
時善根。此中應廣説如雜揵度
法智當言縁法智*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欲止説境界縁無有體性者意亦明境界
縁實有體性故。而作此論。或有説者。此中作
如是問。法智縁幾智*邪。若如其所説。法智
不縁比智。盡縁餘智。比智不縁法智。盡縁餘
智。他心智等智。盡縁諸智。苦智集智。縁等智
他心智。不縁餘智。滅智不縁諸智。道智不縁
等智盡縁餘智。復有説者。此中作如是問。法
智爲幾智所縁。若作是説。法智爲幾智所縁
者。若如其所説。苦智集智比智滅智。不縁法
智。餘智則縁苦智集智法智。滅智不縁比智。
餘智則縁滅智。不縁他心智。餘智則縁滅智。
道智不縁等智。餘智則縁苦集滅智。各不爲
苦集滅智所縁。餘智則縁苦集滅智。不縁道
智。餘智則縁。問曰。何故法智比智。各不相
縁*邪。答曰。法智境界於下。比智境界於
上。譬如二人同住一處。一人視地。一人視
空。其二人面各不相視。彼亦如是。法智
於法智有幾縁。乃至於道智有幾縁*邪。問
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欲止説四縁無體性
者意亦欲明四縁實有體性故。而作此論。法
智於法智。有幾縁*邪。答曰。法智於法智。因
次第縁威勢。問曰。何故此中説縁異。使揵度
不善品中説縁異。如此中説。法智於法智。因
次第縁威勢。如不善品中説。身見於身見。或
四三二一邪。答曰。如此中所説。法智於法
智。因次第縁威勢。彼中亦應如是説。如彼所
説。身見於身見。或四三二一。此中亦應如是
説。復次欲現二門二略。廣説如使揵度。法智
於法智因次第縁威勢。因者如種子故。次第
者前開導故。境界縁者。如執杖故。威勢縁
者。不相障礙故。法智於法智。有一因。謂相似
因。次第縁者。法智次第起法智現在前。境界
縁者。法智縁法智。威勢縁者。不相障礙。法
智於比智。因次第威勢無縁。因者。謂相似
因。次第縁者。法智次第起比智現在前。威勢
縁者。不相障礙故。無縁者。法智比智。各不相
縁。法智於他心智。因次第縁威勢。如先所説。
法智於等智。次第縁威勢無因。所以者何。因
者如種子。無漏法不爲有漏法作種子。法智
於苦集滅智。因次第威勢無縁。所以者何。苦
集智縁有漏法。此智是無漏。滅智縁無爲。此
智是有爲。餘廣説如上。法智於道智。因次第
縁威勢。廣説如上。比智如法智。隨相而説。他
心智於他心智。因次第縁威勢。如上所説。此
中異者。若有因無縁。若有縁無因。有因無縁
者。自身於自身。有縁無因者。他身於自身。他
心智於等智。因次第縁威勢。因者二因。謂相
似因報因。餘廣説如上。他心智於苦集智。
因次第縁威勢。因者謂相似因。若有因無縁。
若有縁無因。有因無縁者。因是無漏。苦集
智縁有漏。有縁無因者。苦集智縁有漏。因是
無漏故。他心智於滅智。因次第威勢無縁。廣
説如上。他心智於道智法智比智。因次第縁
威勢。廣説如上。等智於等智。因次第縁威
勢。因者有三因。謂相似因。一切遍因報因。餘
廣説如上。等智於苦集智。次第縁威勢無因。
所以者何。因如種子。有漏法不爲無漏法作
種子。等智於滅智道智。次第威勢無因無縁。
次第者。次第智。次第起滅道智現在前。威
勢者不相障礙。無因者有漏法不爲無漏法
作因。無縁者滅道智縁無漏。等智是有漏。等
智於法智比智。次第縁威勢無因。廣説如上。
等智於他心智。因次第縁威勢。因者謂相似
因。餘廣説如上。苦集滅智。於苦集滅智。因次
第威勢無縁。因者相似因。次第縁者苦集滅
智。次第起苦集滅智。威勢縁者。不相障礙無
縁。所以者何。苦集智縁有漏。此諸智是無漏
滅智縁無爲。此諸智是有爲。苦集滅智於道
智法智比智他心智。因次第縁威勢。廣説如
上。苦集滅智於等智。次第縁威勢無因。廣説
如上。道智於道智法智比智他心智。因次第
縁威勢。廣説如上。道智於等智。次第縁威
勢無因。廣説如上。道智於苦集滅智。因次
第威勢無縁。所以者何。道智是學無學。此諸
智縁非學非無學。諸結欲界繋。彼結法智斷
*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欲令疑者得決
定故。法智能斷色無色界結。比智不能斷欲
界結。或謂如法智能斷色無色界結。比智亦
能斷欲界結。或謂如比智不能斷欲界結。法
智亦不能斷色無色界結。欲令此義決定。法
智能斷色無色界結。比智不能斷欲界結故。
而作此論
問曰。何故法智能斷色無色界結。比智不能
斷欲界結*邪。答曰。法智先斷欲界結故。
斷色無色界結。比智先不斷色無色界結故。
不能斷欲界結。復有説者。以比智未斷色無
色界結故。法智能斷。以法智已斷欲界結故。
比智不斷。復次若比智能斷欲界結者。爲已
斷色無色界結*邪。爲未斷*邪。若已斷者。
無有先斷色無色界結後斷欲界結者。若未
斷者。比智則應有如是責。自界結欲未斷。乃
斷他界結。譬如國王不能降伏自國。乃欲降
伏他國王。則有如是責。云何不能降伏自
國。乃欲降伏他國。彼亦如是。復次道比智
時。比智設離欲界欲。最後解脱道。比智乃出。
以沒不出故。不能斷欲界結。復次法智斷欲
界結已。最後解脱道。其性猛利。以猛利故。能
上斷色無色界結。比智斷非想非非想處結。
最後解脱道。其性猛利。以猛利故。欲斷欲界
結。而欲界結已斷。復次邪見能縁三界苦集
者。先已斷結。次求其對治及滅。而能使色無
色界結便斷。色無色界邪見。不能縁欲界。不
求對治及滅故。不能斷欲界結。復以若是他
界一切遍能縁三界苦集者。先已斷後求其
對治及滅。而能使色無色界結便斷。猶如
責之人。先殺怨賊。後亦壞其遊戲歡娯之
處。彼亦如是。復次法智猛利。不多用功。能斷
不善無記煩惱。何況無記煩惱*邪。譬如利
刀。能斷於鐵。何況草木。彼亦如是。比智非猛
利智。多用功力。乃能斷無記煩惱。何能斷不
善煩惱。譬如鈍刀。多用功力。能斷草木。何
能斷鐵邪。彼亦如是。復次法智如千人敵。云
何如千人敵。以能對治十八界十二入五陰
故。比智非如千人敵。云何非如千人敵。以
對治十四界十入五陰四陰故。復次行者
爲欲界五陰之所逼切。如負重擔。求其對
治。及滅時能斷色無色界結。法智能斷色無
色界結者。是滅道法智。非苦集法智。問曰。何
故非苦集法智。答曰。行者爲欲界五陰之所
逼切。欲負重擔求其對治。及滅時能斷色
無色界結。復次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離
欲地。色無色界。是定地修地離欲地。不可以
縁不定界智斷定界結。復次欲界是麁界。色
界是細界。不可以縁麁界智斷細界結。復次
欲界是下界。色界是中界。無色界是上界。不
可以縁下界智斷中上界結。復次若苦集法
智。能斷色無色界結者。便爲於異處修厭異
處得解脱。譬如斷手繋手得解脱斷脚繋脚
得解脱。不可斷手繋脚得解脱斷脚繋手得解
脱。彼亦如是。若以滅道法智。斷色無色界結。
必是生欲界者。非生色無色界者。問曰。何故
但是生欲界者。非是生色無色界者。答曰。入
法智出比智方便心。是欲界繋法。以棄彼法
生色無色界故。復次與法智迴轉成是欲界
四大造。棄彼四大。生色無色界故。復次法智
於欲界。所作已竟。更不作方便。於色無色界。
更不起現在前。猶如阿羅漢。更不起三界斷
對治現在前。彼亦如
  校正序
宋本此卷首云。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
六。已説體性所以今當説。何故名念前世
云云
乃至
卷末云。是説願智方便縁自身者
等凡十五紙文。其與國本宋本逈異者何
耶。今撿宋本錯亂。此文即是此論前文。宋
丹則第五十卷。國本則五十一卷之全耳。
而重書爲此五十五卷者錯也。今依丹本
正之。國本雖與二本不同。但分卷有異耳。
序則不亂焉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五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六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二
問曰。若然者何故阿羅漢起苦集智現在
前耶。答曰。欲觀此五陰。猶如重擔過患法故。
尊者瞿沙。作如是説。生無色界。不能起禪及
禪中功徳現在前。生色界中。則能此説。是何
義耶。答曰。此説滅道法智生色界者。能起此
智。斷色無色界結。若煩惱已斷。更不起此智。
評曰。不應作是説。生色界起法智現在前。所
以者何。此智非彼界對治故。復次此是不定
壞相。或有起少分。謂滅道法智。或有不起少
分者。謂苦集法智。或有起者。或不起者。未離
欲者起。已離欲者不起。或時起或時不起。離
欲道時起。餘善根時不起。以是事故。如前説
者好。諸結欲界繋。彼結法智斷耶。答曰。或結
是欲界繋。彼結非法智斷。乃至廣作四句。云
何結是欲界繋。彼結非法智斷。答曰。諸結忍
斷。亦餘智斷。亦不斷。忍者是四法忍。餘智者
是等智。不斷者若已斷。若不作方便斷。云何
結是法智斷。彼結非是欲界繋。答曰。諸結是
色無色界繋。法智斷法智者是滅道法智。離色
無色界結者。云何結是欲界繋。彼結法智斷。
答曰。諸結欲界繋。法智斷法智者是四法智。
離欲界結者。云何結非是欲界繋。彼結非是
法智斷。答曰。諸結色無色界繋。彼忍斷若餘
智斷亦不斷忍者。是四比忍餘智斷者。若等
智斷。若比智斷。不斷者。若已斷。若不作方
便斷。諸結色無色界繋。彼結比智斷耶。答曰。
諸結比智斷。彼結色無色界繋。頗有結色無
色界繋彼結非比智斷耶。答曰。諸結忍斷亦
餘智斷。亦不斷忍者。是四比忍。餘智者是法
智等智不斷者若已斷若不作方便斷。諸結見
苦斷。彼結苦智斷耶。答曰。或結是見苦斷。彼
結非苦智斷諸結忍斷。所以者何彼忍是此
結對治故。或結是苦智斷。彼非見苦斷。諸結
是修道斷。彼結苦智斷。所以者何。苦智是修
道所斷結對治故。如見苦所斷結。乃至見道
所斷結。説亦如是。問曰。爲無礙道斷煩惱。爲
解脱斷耶。若無礙道斷煩惱者。使揵度所説
云何通。如説結有九種。苦法智所斷種。乃至
修道所斷種。若解脱道斷煩惱者。此文所説
云何通。如説或結是見苦斷。彼非智斷。或結
是苦智斷。彼結非見苦斷。答曰。應作是説無
礙道斷煩惱非解脱道斷。廣説如使*揵度
諸結法智斷法智滅作證耶。問曰。何故作此
論。答曰。或有説。無礙道斷結得解脱道證解
脱得。此是外國法師所説。爲止如是説者意。
亦明無礙道斷結得證解脱得。若當無礙道
斷結得解脱道證解脱得者。則違此文。如説
諸結法智斷比智滅作證耶。亦應作如是答。
若以滅道法智斷非想非非想處結。比智滅
作證而不作是答者。當知無礙道斷結得。亦
得證解脱得
諸結法智斷。彼結法智滅作證邪。答曰。諸
結法智斷。彼結法智滅作證。隨斷爾所結。即
證爾所滅。頗結法智滅作證。彼結非法智斷
耶。答曰。有諸結忍斷亦餘智斷。須陀洹以世
俗道。趣斯陀含果。斷一種結乃至五種。若第
六無礙道是法智者。是時證三界見道結忍
所斷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斷五種結。斯陀
含趣阿那含果。以世俗道。斷二種結。若第九
無礙道是法智者。是時證三界見道結忍所
斷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斷八種結。離初禪
欲。乃至離無所有處欲。若以比智等智。離非
想非非想處欲。以比智斷八種結。第九無礙
道。是法智者。是時證三界見道忍所斷結。及
欲界修道等智所斷結。七地中比智等智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