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有五百青衣藥叉。勇健端嚴踰繕那量。各嚴
鎧仗防守城門。於其城中有殊勝殿。種種
妙寶具足莊嚴。蔽餘天宮故號殊勝。面二
百五十。周千踰繕那。其城四隅有四臺觀。
以金銀等四寶所成。種種莊嚴甚可愛樂。
城外四面四苑莊嚴。是彼諸天共遊戲處。一
衆車苑。謂此苑中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麁
惡苑。天欲戰時隨其所須甲仗等現。三雜
林苑。諸天入中所玩皆同倶生勝喜。四喜林
苑。極妙欲塵殊類皆集歴觀無厭。如是四苑
形皆正方。一一周千踰繕那量。中央各有一
如意池。面各五十踰繕那量。八功徳水盈滿
其中。隨欲妙花寶舟好鳥。一一奇麗種種莊
嚴。四苑四邊有四妙地。中間去苑各二十
踰繕那。地一一邊量皆二百。是諸天衆勝遊
戲所。諸天於彼捔勝歡娯。城外東北有
生樹。是三十三天受欲樂處。盤根深廣五踰
繕那。聳幹上昇枝條傍布。高廣量等百踰繕
那。舒葉開花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踰繕
那。若逆風時猶遍五十。城外西南角有大善
法堂。三十三天常於半月八日十四日十五
日。集此堂中詳辨人天。及制伏阿素洛
等。如法不如法事如是等類餘處廣説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
十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三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縁納息第二之四
已説成立風水金輪諸海山洲地居器已。次
辨成立空居諸天大梵天等所居宮地。然
彼宮殿。有説。依空。有説。空中密雲彌布如
地。爲彼宮殿所依。外器世間。至色究竟。上
無色故不可施設。問從夜摩天至色究竟。
所依雲地其量如何。有説。從夜摩至他化
自在雲地。皆等妙高頂量色界雲地下狹上
廣。謂初二三四靜慮地。如次等彼四洲。小
千中千大千。諸世界量。有餘師説。夜摩天宮
雲地倍於妙高山頂。乃至他化自在天宮雲
地。望前展轉相倍。初二三定如次。等於小
千中千大千界量。第四靜慮其量無邊。由此
若依第四靜慮。起有身見極難除斷。以
執無邊地爲我故。問第四靜慮地。若無邊災
所不及寧非常住。答刹那無常故無此失。
有説。第四靜慮地中。宮殿所依倶無常定。
謂彼宮池隨彼諸天生時死時倶起沒故。
此説非理。所以者何。應無有情共器業故。
由此如前所説者好。諸器世間既成立已。
最初有一極光淨天。由壽業福隨一盡故。
從彼歿已生大梵宮。後諸有情亦從彼歿有
生梵輔。有生梵衆。有生他化自在天宮。
漸漸下生。乃至人趣北洲爲始。次瞿陀尼。次
毘提訶。後生贍部。次生鬼趣。次生傍生。後
生地獄。由法爾力。若處後空彼必先住。若
處先空彼必後住。若大地獄一有情生。爾時
已度二十成劫。二十住劫此爲最初。問幾劫
器世間成。幾劫有情漸住。有説。十劫器世
間成。十劫有情漸住。有説。五劫器世間成。
十五劫有情漸住。如是説者。一劫器世間成。
十九劫有情漸住
問齊幾世界倶壞倶成。有説。齊百倶胝四
大洲界。有説。無數世界倶壞倶成。云何知
然。經爲量故。如契經説。佛告苾芻我眼清
淨過於人眼。見東方等無數世界。或有正
壞。或壞已空。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天大
雨。滴如車軸。無間無缺此亦如是。問何故
一切世界不倶壞倶成。答以諸有情業不等
故。謂有情類。於此處所共業増長世界便
成。共業若盡世界便壞。又有情類。於彼處
所淨業若増此界便壞淨業若減此界便成。
問若諸有情。於劫將壞餘半劫。在破和合
僧。墮無間獄有中夭不。若有中夭。彼業云
感一劫壽。若不中夭。彼於劫壞寧不
稽留。如契經言。若處乃至一蟻卵在災便不
壞。況彼在耶。有作是説。彼無中夭。若爾。
彼於劫壞寧不稽留。劫欲壞時業増上力。
飄置餘界大地獄中。譬如王都有嘉喜事。
先移極罪置邊獄中。後於王都方降恩赦。
有餘師説。劫欲壞時法爾有情其心調善。於
餘重罪尚能不爲。況有破壞和合僧者。復
有説者劫欲壞時。若造破僧無間業者。命
終便墮他界獄中。法爾不生將壞處故。如
説。火劫世間壞時有情上生。災起時分水劫
風劫廣説亦然。但水風災壞相有異。謂水能
浸爛。風能飄撃。所壞勢力遠近不同。復如
火劫。世間成時先後時分水風亦爾
如彼大劫有大三災。如是中劫小三災現。
一刀兵。二疾疫。三飢饉。初刀兵劫將欲起
時。贍部洲人極壽十歳。爲非法貪染汚相續。
不平等愛映蔽其心。邪法縈纒瞋毒増上。相
見便起猛利害心。如今獵師見野禽獸隨
手所執皆成刀杖。各逞凶狂互相殘害。
七日七夜死亡略盡。贍部洲内纔餘萬人。
各起慈心漸増壽量。爾時名爲度刀兵劫
次疾疫劫將欲起時。贍部洲人極壽十歳。由
具如前諸過失故。非人吐毒疾疫流行。遇
輒命終難可救療。都不聞有醫藥之名。時
經七月七日七夜。疾疫流行死亡略盡。贍部
洲内纔餘萬人。各起慈心漸増壽量。爾時
名爲度疾疫劫。後飢饉劫將欲起時。贍部
洲人極壽十歳。亦具如前諸過失故。天龍
忿責不降甘雨。由是世間久遭飢饉。由飢
饉故便有聚集。白骨運籌三種言異。由二
因故名有聚集。一人聚集謂彼時人。由極
飢羸聚集而死。二種聚集。謂彼時人爲益
後人。輟其所食置於小篋。擬爲種子故飢
饉時名有聚集言。有白骨亦由二因。一彼
時人身形枯燥。命終未久白骨便現。二彼時
人飢饉所逼。聚集白骨煎汁飮之。有運籌
言。亦二因故。一由糧少傳籌食之。謂一家
中從長至幼隨籌至日得少麁食。二謂以
籌挑故場蘊得少穀粒多用水煎。分共飮
之以濟餘命。如是飢饉經七年七月七日
七夜。飢饉所逼死亡略盡。贍部洲内纔餘
萬人。各起慈心漸増壽量。爾時名爲度飢
饉劫。此三災横雖復難除。然有聖言説彼
對治。謂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殺戒。於未
來生決定不逢刀兵災起。若能以一訶梨
怛鷄。起殷淨心奉施僧衆於當來世決定
不逢疾疫災起。若有能以一摶之食起殷
淨心奉施僧衆。於當來世決定不逢飢饉
災起。問如是三災餘洲有不。答無根本災。
而有相似。謂瞋増盛身力羸劣數加飢渇。此
説二洲。北拘盧洲亦無相似。以無罪業而
生彼故。又彼無有瞋増盛故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一
已具見諦。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所成就。色界
繋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如是等章。及解
章義既領會已。當廣分別。問何故作此論。
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契經説。佛告苾
芻。若此身中離生喜樂。滋潤遍滋。潤適悦遍
適悦。於此身中無有少分。離生喜樂而
不遍滿。此契經中説根本地。勿謂唯此根
本地中有能離法非近分地。斷此疑故。顯
近分中亦有相似能離善法。有餘師説。欲
止分別論者。説預流一來亦得根本靜慮。
彼何故作是説。依契經故。如説。慧闕無靜
慮。靜慮闕無慧。是二具足者去涅槃不遠。
預流一來。無不有慧故。彼亦有根本靜慮。
爲遮彼執顯初二果未得靜慮。問若爾彼
所引頌當云何通。尊者世友作如是説。彼
説正思擇名靜慮。若不爾者外道亦得根
本靜慮。豈便許彼亦有慧耶。分別論者作
是説言。許彼有慧復有何過。彼説不然。所
以者何。具是二者便於涅槃已爲不遠。非
諸外道去涅槃近。以彼無有解脱法故。有
説。爲止譬喩者意。彼説諸近分地唯有善
法。今明近分具有三種。謂善染無記。若近
分地唯有善者。世尊弟子未離欲貪。依未
至定起世俗道。彼隨轉律儀何地大種造。譬
喩尊者作如是言。是初靜慮大種所造。豈不
汝等説。預流一來未得靜慮。彼作是説。我
遮善靜慮非染無記。彼説非理。未離欲貪。
尚不能起初善靜慮。況能起彼無覆無記。
是故爲止他宗及顯正理故作斯論
問已説已具見諦。何故復言世尊弟子。答已
具見諦者。欲差別隨信隨法行故。世尊弟
子者。欲差別諸異生故。此是誰耶。答此是
預流。及一來果非餘。以説未離欲染故。問
隨信法行何故不名已具見諦。有作是説。
已見四諦及已害邪見者。名已具見諦。隨
信隨法行。非已見四諦。今正見故。非已害
邪見。今正害故。由此不名已具見諦。有餘
師説。若相續中。已除一切見倒惡行惡趣煩
惱。方得名爲已具見諦。隨信隨法行。今正
能除不名已除猶成就故。由此不名已具
見諦。如良田中無有一切塵雹災横。名具足
田致諸稼穡。復有説者。若相續中已除四
疑生四決定。爾時名已具見。隨信隨法行。
*今除四疑。生四決定。不名已具。有説。若
身中已除四闇。已起四明。已除四無智。已
起四智。名已具見。隨信隨法行則不如是。
不名已具。有説。已伏四諦洲渚。已除其中
煩惱怨敵。乃名已具。隨信隨法行。今伏今除
不名已具。問何故異生不名世尊弟子。答
若唯順佛語不受餘教。名世尊弟子。異生
或順佛語。或順邪言故。不名世尊弟子。有
説。諸有正聞非邪聞所伏。乃名世尊弟子。
異生不爾。有説若成就四種證淨。名世尊
弟子。異生無四證淨故不名世尊弟子。有
説。若唯稱佛以爲大師。名世尊弟子。異生
或稱外道邪魔以爲師故。不名世尊弟子。
有説。若唯歸敬三寶以爲福田。名世尊弟
子。諸異生類。或以邪神諸外道等以爲福
田。不名世尊弟子。有説。若信唯佛是一切
智。唯佛所説法能渡生死。唯苾芻僧是梵
行者。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與此相違。是
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説。於佛聖教其心堅
牢。如天帝幢。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於佛
教中心不堅牢。猶如疊絮隨風上下
動無恒。故不名爲世尊弟子
已具見諦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所成就。色界
繋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繋。此依種
類總相而説。若別説者。應言未至地大種所
造。此則遮説預流一來亦得靜慮者。意説。
未離欲染故。無有未離欲染而能得靜慮
者。又亦遮説未至地中無無記者。意説。色
界大種造故。無有未得靜慮地而能起彼大
種者。問何故此中但問隨世俗道身語業
非無漏耶。答彼造論者意欲爾故。隨彼意
欲而作斯論。但令不違法相不應責其
所以。有説。應具足問而不問者。當知此義
有餘有説。無漏身語業決定不離。隨世俗
道身語業。若問世俗。當知已問無漏。有説。
無漏律儀以世俗戒爲加行。爲門。爲依。
爲安足處。若問彼加行則已問彼。有説。
無漏戒依世俗戒得故。問世俗則問無漏。
有説。隨世俗道身語律儀。必與能造同其
種類。今但問同類隨地差別。無漏異類是
以不問。有説。此隨世俗道色有異諍論。謂
有説。是未至地大種所造。有説。是初靜慮
大種所造。是以問之。無漏定是欲界大種所
造。是以不問。由此等縁。唯問世俗身語業。
不問無漏。生欲界入有漏四靜慮。身語業
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繋。此依種類總相
而説。若別説者。隨初靜慮世俗道色。即初
靜慮繋大種所造。乃至隨第四靜慮世俗道
色。即第四靜慮繋大種所造
生欲界入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
所造。答欲界繋。依欲界身現在前故。問何
故有漏所依大種。必與所造同一地繋。無漏
所依隨何身起。即彼繋耶。答有漏律儀有
縛有繋故。爲同地大種所造。無漏律儀離
縛離繋。然依身起故。隨何地身中現前。即
彼大種所造。有説。有漏律儀墮界墮地故。
自界地大種所造。無漏律儀雖墮於地而不
墮界。然依身起故。隨所依大種所造有
説。有漏律儀爲同類大種所造故地必同
無漏律儀爲異類大種所造故。隨身別。以
必依身現在前故
生色界入有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
造。答色界繋。此依種類總相而説。若別説
者。隨初靜慮世俗道色。即初靜慮繋大種所
造。乃至隨第四靜慮世俗道色。即第四靜慮
繋大種所造
生色界入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
造。答色界繋此亦依總相説。若別説者。若
生初靜慮入無漏四靜慮。彼身語業皆初靜
慮大種所造。若生第二靜慮。入無漏三靜
慮。彼身語業皆第二靜慮大種所造。若生第
三靜慮。入無漏二靜慮。彼身語業皆第三靜
慮大種所造。若生第四靜慮。入無漏第四靜
慮。彼身語業第四靜慮大種所造。此中應知
生下地上地定現前。生上地下地定不現
前。問何故爾耶。答下地定劣。上地定勝。於
勝生欣尚故起。於劣生厭背故不起。有
説。下趣於上。上不趣下。如臣朝王。王不
朝臣。有説。生下地者於上地法。更有所
作故起現前。生上地者。於下地法更無
所作。是故不起。如阿羅漢不起三界斷對
治道。以無用故。有説。加行善法由功用
起。生上地者下地法無用。作於無用法更
起功力令現在前。非如無記
問大種隨地有五類別幾無間滅幾無間現
前。答生欲界者。若欲界心無間有漏初靜慮
現在前。彼一類大種滅。謂欲界二類大種無
間現前謂欲界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無間。
有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二類大種滅。二類大
種無間現前。謂欲界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
無間。無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二類大種滅。謂
欲界初靜慮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若
無漏初靜慮無間。無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一
類大種滅。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若無
漏初靜慮無間。有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一類
大種滅。謂欲界二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
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無間。欲界心現在前。
彼二類大種滅。謂欲界初靜慮。一類大種無
間現前。謂欲界。若欲界善心無間。無漏初
靜慮現在前。若無漏初靜慮無間。欲界善
心現在前。倶一類大種滅。一類大種無間現
前謂欲界如入出初靜慮。乃至入出第四靜
慮。隨其所應皆應廣説。如生欲界乃至
生第四靜慮。隨其所應亦應廣説
問若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時。何處現前。
有説。眉間。有説。鼻端。有説。心邊。有説。臍
邊。有説。足指。有作是説。隨先加行安心處
所是處現前。有餘師説。欲界大種麁。色界
大種細。細入麁隙。如油入沙。然根本靜慮
現在前時。色界大種遍身内起。若近分定現
在前時。色界大種唯心邊起。有説。近分定現
在前時。色界大種亦遍身起。然長養身不
如根本。如有二人倶詣池浴。一在池側
掬水浴身。一入池中沒身而洗。二人用水
雖倶遍身。然長養身入池者勝。問欲界身
中先有間隙。色界大種來入中耶。答不爾。
未來欲界身自有二種。一唯欲界大種。二色
界大種雜。若時遇入色界定縁彼唯欲界者
便滅。色界雜者便生。故不可言先有間隙
後來住中
世尊弟子。生無色界所成就無漏身語業
色。何大種所造。答或欲界繋。或色界繋。
問此中何故復作斯論。答欲令疑者得決
定故。謂無色界無有諸色。或有生疑。世
尊弟子生無色界。所成就無漏色非大種
所造。爲除此疑故説。或欲界繋。或色界
繋大種所造。問彼所成就色。定欲色界大種
所造。何故言或。答應決定説。而言或者。
欲顯界無雜亂。無漏對治有雜亂。由界無
雜亂故。欲界大種所造異。色界大種所造異。
無有一色二界大種所造。是故説或。此即
總説。然無漏色隨起依地。能造大種有五類
別。謂欲界四靜慮繋大種所造。世尊弟子生
無色界。若阿羅漢唯成就未來五地大種。所
造無漏色。非現在不起故。非過去已捨故。
若不還者亦成就未來五地大種。所造無漏
色非現在不起故。過去不定。依五地身起
有多少。或全無故。由此應説。或有學者生
無色界成就未來五地依戒。過去全無。謂先
依欲界四靜慮身。於第三果及第四向。諸無
漏道未起未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
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一。謂先欲
界四靜慮時隨依一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
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
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二。謂
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二身於第三果或第
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
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
三。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三身於第三
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
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
來五。過去四。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四身
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
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
就未來五。過去五。謂具依欲界四靜慮身。
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
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有作是説。無有學
者生無色界不成就過去色。以彼先在欲
色界時。於第三果或第四向。必已起滅方命
終故。是故本論説言。若諸學者。生無色界
成就過去未來所造色。若於彼得阿羅漢果
成就未來所造色。非過去所造色。若謂不
爾本論應説。學者生無色界。有不成就過
去所造色。尊者僧伽伐蘇説曰。或有學者生
無色界。都不成就過去未來五地身中無漏
業色。謂先依欲界四靜慮身。於第三果及第
四向。諸無漏道未起未滅。從彼命終生無
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過去未來
各一。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一身於第
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
終生無色界。如是成二成三成四成五。准
前廣説如理應思。若生彼界得阿羅漢果
別得未來五地依戒。此説非理。無得果時
唯得無爲非有爲故。又與本論所説相違。
如説。聖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所造色。非
過去大種。若如彼意本論應説。聖者生無
色界有不成就未來所造色。故前所説於
理爲善
無色界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
種爲因。乃至廣説。問何故復作斯論。答欲
令疑者得決定故。謂無色界都無諸色。或
有生如是疑。欲色界歿生無色界。彼色或
經八萬六萬四萬二萬劫斷。從彼命終生欲
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無因而生。爲除彼
疑。顯彼諸色非無因生故作斯論。無色界
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爲因。
答欲界繋。此依種類總相而説。若別説者。
應作是説。無色界沒來生欲界。最初所得
諸根大種。若生地獄還以地獄大種爲因。
乃至若生天趣。還以天趣大種爲因。若眼
根及彼大種還以眼根所依大種爲因。餘
根及境類此應知。眼中左眼及彼大種還
以左眼所依大種爲因。左中異熟還以異
熟爲因。長養還以長養爲因。如左右亦
爾。餘根及境廣説亦爾。然續生心倶起大種
展轉爲倶有因。於眼等爲生等因。無始生
死久滅大種。與今大種爲同類因。問何故
此中不問。眼等與初所得根大爲因。有説。
此是要略之言。故不問耳。有餘師説。大種
通與根大爲因。是以問之。眼等不與大
種爲因。是以不問。有説。大種久滅及今並
有因義。眼等但有久滅爲因。是故不説
無色界歿生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
種爲因。答色界繋。此亦依種類總説。若別
説者應作是説。無色界歿來生色界。最初
所得諸根大種。若生初靜慮。還以初靜慮大
種爲因。乃至若生第四靜慮。還以第四靜
慮大種爲因。若眼根及彼大種。還以眼根
所依大種爲因。眼中左右異熟長養廣説如
前。餘根及境廣説亦爾。然續生心倶起大種
展轉爲倶有因。如是等廣説如前
色界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
爲因。答欲界繋。此亦總説。若差別説如前。
應知餘義亦如前廣説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
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三十五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二
生欲界作色界化。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
論。答欲止他義顯己義故。如譬喩者作
如是説。諸所化物皆非實有。若實有者云何
名化。大徳亦言。化非實有。是修所現。如屍
起作鬼呪所爲。爲止如是所説意趣顯諸
化事皆是實有。由此等縁故作斯論
生欲界作色界化發色界語。彼身語色何
大種所造。答色界繋。生色界作欲界化。發
欲界語。彼身語色何大種所造。答欲界繋。以
有漏所造色皆同分界地大種所造故。然所
化身差別有八。謂生欲界作欲界化有二
種。一似自身。二似他身。作色界化亦有此
二。及生色界作色界化有二種。一似自
身。二似他身。作欲界化亦有此二。是謂八。
此中但依二種作論。謂生欲界作色界化。
及生色界作欲界化。似他身者。問何故此
中但依二身作論。答彼作論者意欲爾故。
隨彼意欲而造論。但令不違法相。不應
責其所以。有説。唯此二身微細難見難
了。是故偏説。有説。唯此二身最難現前。藉
多加行方能起故。有説。此於世間難可信
受。謂誰能作他界他身。有説。此二最爲希
有。謂能化作異界異身。是故偏説。諸變化心
總有二種。一欲界繋二色界繋。或爲五。謂
欲界四靜慮繋。或爲十二。則十二種能化
者心。謂得初靜慮果者。乃至得第四靜慮
果者。各有三種。何等爲三。一異生。二有學。
三無學。復有説三。一外法異生。二内法異
生。三聖者。復有説三。謂三位得。一離染時
得。謂離下染得靜慮時二得果時得。謂得
無學果時。三練根時得。謂轉根作見至不
動時。或分十四。謂欲界繋有四。*則四靜慮
果。初靜慮繋亦有四。如欲界説。第二靜慮
繋有三。*則上三靜慮果。第三靜慮繋有二。
*則上二靜慮果。第四靜慮繋有一。*則第四
靜慮果。以下地心羸劣故。不能於上地
化。或分十五。謂五地繋諸變化心。各有上
中下品。有説。得五地變化心者各有三類。
謂異生等如前説。或復分爲四十二種。謂前
十四各有上中下品。有説。得十四種變化
心者各有三類。謂異生等如前説
諸作欲界化。彼身還似欲界有情。諸作色
界化。彼身還似色界有情。問所作化身幾處
所攝。答若生欲界作欲界化。自身他身皆
四處攝。謂色香味觸。作色界化。自身他身皆
二處攝。謂色觸。若生色界作色界化。自身
他身皆二處攝。作欲界化。自身他身皆四處
攝。如前説。有説。若作他身則四處攝。若
作自身唯二處攝。勿彼成就香味處故。如
是説者。雖化香味無成就失。如人衣服嚴
具花香。雖復在身而不成就
問若生欲界作欲界化初靜慮果。作色界
化初靜慮果。如是二種誰劣誰勝。答此二運
轉等無差別。然色界者界勝故勝。問若生欲
界作欲界化第二靜慮果。作色界化初靜慮
果。如是二種誰劣誰勝。答欲界者運轉勝。以
彼從欲界。乃至第二靜慮能往還故。色界者
界勝。以色界法勝欲界故。問若生欲界作
欲界化初靜慮果。作色界化第二靜慮果。
如是二種誰劣誰勝。答色界者二事勝。一界
勝。二運轉勝。如説。生欲界作欲色界化。初
第二靜慮果。相對辨勝劣。如是生欲界
作欲色界化。初第三靜慮果。初第四靜慮果。
第二第三靜慮果。第二第四靜慮果。第三第
四靜慮果。相對*辨勝劣准前問答如理應
思。如生欲界。如是生初靜慮。生第二靜
慮。生第三靜慮。隨其所應當思廣説
問如生初靜慮者。有能發起身語表心故。
令所化身作往來等種種所用。上諸靜慮無
如是心。化主生彼所化。云何有往來等用。
答如生初靜慮。以發起表心。令化身轉作
往來等用。如是生上諸靜慮。亦以初靜慮
發起表心。令所化身起往來等用。如眼識
等。有餘師説。諸所化。身無往來等種種作
用。但默然住由化主力。令彼似有往來等
事。如帝網戲非有現有。問化事起時。爲必
有依託方得現耶。爲復不爾。有説。化事
必有依託。謂必依於木石塊等。化主方能
作所化事。有餘師説。若初起通者所起化
事要有所假。若通慧滿者。無所依假能起
化事。問爲一心一化。爲一心多化。若一心
一化。經頌所説當云何通。如説
    一化主語時 諸所化皆語
    一化主若默 諸化皆默然
若一心多化。施設論説復云何通。如説。神境
智證通云何加行。以何方便起神境智證
通。答彼初業者習世俗定令極自在。極自
在已起令現前。由現前故於神境通便能
引發。從彼乃能隨起一化。起一化事尚爾
許心。況復多耶有作是説。一心一化。問所
引經頌當云何通。答先以多心祈多化語。
後以一心令語倶發。前多心是轉。後一心
隨轉。有餘師説。一心多化。問彼施設論當
云何通。答若初起通者一心一化。若通慧滿
者一心多化。問於一心中所起化事。爲必同
類亦異類耶。有説。必同類化。謂作象時不
作馬等。有説。亦異類化。謂初起通者。一心
但能作一類物。若通慧滿者。一心能作象等
四軍
問已知修所成化事。爲亦有生得化耶。有
説無。以生得勢用劣故。但能轉變令似異
本。有説。亦有。然唯能作自身非餘。問若
爾云何通經所説。如契經説。有三魔女各
各化作多百女身。所謂童女産未産女。中女
老女。其數各百。又自化身種種嚴飾。爲惑
媚故詣菩薩所。謂菩薩曰。可起沙門。我等
今來願相適事。菩薩不受。尋令彼身作衰
老形羞慚而退。答即依魔女異熟身上。化
作前説多百女身。如拘執毛不離拘執。如
是説者。生所得心自身他身倶能化作。云何
知然。曾聞尊者鄔波毱多。端身靜慮魔爲嬈
弄。便以花鬘冠尊者頂。尊者出定驚怪念
言。此誰所作尋*則知此是魔所爲。爲調彼
故*則以神力化作三屍。繋魔王頸。所謂死
蛇死狗死人。於是魔王極懷慚恥。種種方便
欲去不能。所繋三屍纒遶其頸。轉急轉臭
魔既無聊倍増惶恐。爲脱屍故。便陷入地
更出騰空。又沒大海水中。復入蘇迷盧腹
盡力擺突終不能去。魔既困弊自度力窮。
漸歴六天求欲免脱既不能得。往梵宮
邊請大梵言。唯願哀愍。解我頸上仙人所
辱。梵王告曰。吾不能去。可還歸依本繋汝
者。魔聞此已下贍部洲。五體歸誠禮尊者
足。白言。大徳。唯願慈悲。赦我前愆。去尊所
報。爾時尊者鄔波毱多徐告魔言。吾知時
矣。魔重稽首謝過求哀。請示何時爲除所
辱。尊者告曰。汝能從今乃至如來聖教未滅
更不惱亂諸苾芻不。魔曰。唯然。當如教
勅。請更誨示。唯尊所爲。尊者復言。向爲佛
法然有私願。今欲請爲。魔曰。唯命。尊者告
曰。佛涅槃後經于百歳我身乃生。如來法
身吾今已見。所未見者。謂佛生身。仁今頗
能爲我現不。魔曰。此事甚易我能爲之。願
尊見時勿便致敬。令我獲罪。尊者曰爾。*則
時爲魔解去三屍。魔王歡喜謝尊者已。便
入林中即自化身作如來像。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威光赫弈過千日輪。復更化作諸苾
芻衆。右舍利子左大目連。尊者阿難持鉢隨
後。又與阿若多憍陳那等千二百五十人倶。
如半月形從林而出。時尊者鄔波毱多見已
歡喜得未曾有。以淳淨意如斷根樹。莫能
自持。不覺投身禮魔雙足。魔王悚懼尋滅
化身。由此故知生所得慧。亦能化作自身他

問則彼尊者鄔波毱多。於化事中所得自
在過倶胝倍勝彼魔王。尊者何縁不自化
作。而苦求請魔王作耶。答於修所成尊者
自在。於生得化不及魔王。欲試魔王生得
化力。是故請彼化作佛身。有説。修所得化
尊者自得不生希有。生所得化尊者不得
生希有心。欲寄魔王觀生得化。是故求彼
令作佛身。有説。尊者深心敬佛。若自化作
恐敬心不勝。是以令魔作之。有説。尊者少
欲若自化作。恐天人等謂已是佛極加敬
養。般涅槃後諸天世人供養悲哀同佛滅度。
是以但請魔作。問修得生得二種變化云何
差別。答所化無別。但修得者淨速圓妙。非生
所得。有説。生得心化唯依自界身。修得心
化通依自他界身
問有留化事不。若有者。佛何故般涅槃時不
留化身。令於滅後住持説法饒益有情。若
無者。何故尊者大迦葉波已般涅槃留身久
住。曾聞尊者大迦葉波。入王舍城最後乞食。
食已未久登雞足山。山有三峰如仰雞足。
尊者入中結跏趺坐。作誠言曰。願我此身
并納鉢杖久住不壞。乃至經於五十七倶胝
六十百千歳。慈氏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時
施作佛事。發此願已尋般涅槃。時彼三峯
便合成一。掩蔽尊者儼然而住。及慈氏佛
出現世時。將無量人天至此山上。告諸
衆曰。汝等欲見釋迦牟尼佛杜多功徳弟子
衆中第一大弟子迦葉波不。擧衆咸曰。我等
欲見。慈氏如來則以右手撫雞足山頂。應
時峯坼還爲三分。時迦葉波將納鉢杖。從
中而出上昇虚空。無量天人覩斯神變。歎
未曾有其心調柔。慈氏世尊如應説法皆得
見諦。若無留化如此之事云何有耶。有説。
有留化事。問若爾世尊何故不留化身至
涅槃後住持説法。答所應作者已究竟故。
佛謂所應度皆已度訖。所未度者聖弟子度
之。有説。無留化事。問若爾迦葉波事云何
得有。答諸信敬天神所任持故。有説。迦
葉波爾時未般涅槃。慈氏佛時方取滅度。此
不應理。寧可説無不説彼默然多時虚住。
如是説者。有留化事。是故大迦葉波已入涅
槃。問經説。一時作雙示導。謂身下出火身
上出水。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此爲一心爲
二心作。若一心作。云何一心有相違二果。若
二心作。云何一時有二心倶起。有説。一心
所作。問云何一心有相違二果。答先以二
心別祈水火。後住一心令其倶發。前二心
是轉。後一心隨轉。有説。二心所作。問云何
一時有二心倶起。答由勝定力水火二心速
疾迴轉。似倶時發。如物㩌子。左手放光右
手隨言分僧臥具。若時發表無容放光。若
時放光無容發表。由勝定力光表二心速
疾迴轉。似倶時發。水火二心應知亦爾
施設論説。佛於一時化作化佛。身眞金色
相好莊嚴。世尊語時化身亦語。化身語時世
尊亦語。弟子一時作化弟子。剃除鬚髮著
僧伽胝。弟子語時所化便默。所化語時弟子
便默。所以者何。佛於心定倶得自在。入出
速疾不捨所縁。發自語已便發化語。發化
語已復發自語。以極速故似倶時發。弟子
心定非極自在。入出遲緩數捨所縁。發自
語已發於化語。化語起時自語已滅。發化
語。已復發自語。自語起時化語已滅。非極
速故覺知前後。問諸大聲聞亦能如是。世
尊於此有何不共。答佛以一心能發二語。
謂自及化。自語已化*則語。化語已自則語。
極迅速故非倶謂倶。聲聞一心亦發二語。
謂自及化。自語滅已化乃語。化語滅已自乃
語。非極迅速故非倶覺非倶。又佛世尊於
諸智境皆得自在。非諸聲聞。故佛此中亦
有不共
彼復翻説佛於一時化作化佛。身眞金色相
好莊嚴。世尊語時所化便默。所化語時世尊
便默。弟子一時作化弟子。剃除鬚髮著僧
伽胝。弟子語時所化亦語。所化語時弟子亦
語。問諸大聲聞亦能如是。世尊於此有何
不共。答佛於心定倶得自在。入出速疾不
捨所縁。能以一心發於二語。謂自及化。於
中欲令語者便語。不令語者便默。聲聞心
定非極自在。入出遲緩數捨所縁。雖能一
心發於二語。謂自及化。然於其中欲令一
語第二亦語。欲令一默第二亦默。不能令
其一默一語。又佛世尊於諸智境皆得自
在。非諸聲聞。故佛此中亦有不共
契經中説。佛告阿難。我之神力能以意所成
身倏爾至於梵世。阿難白佛。何其劣哉。此
事聲聞亦能。世尊何足自歎。謂所化作名
意所成身。聲聞亦能以此至於梵世。佛若
爾者有何不共。世尊頗能離神通力。以麁
大種父母生身。於倏忽間至梵世不。世尊
告曰。此我亦能。阿難復言。此事實難。願説
譬喩令我信解。佛言。諦聽。如世間鐵。或餅
或團置炎鑪中。漸輕漸軟漸調漸淨。隨意
所爲。如是如來身隨心轉。繋心於身作輕
軟等想身隨心力成輕軟等事。由能繋心
相續勢力。令所繋身運轉隨意。此中有説。
佛盡智時得欲界無覆無記。未曾得心心所
法。由此勢力不入靜慮不起神通。纔發
心時則能擧身至色究竟。何況梵世。有作
是説。世尊爾時起縁風心令身轉擧。有餘
師説。起縁空心能令佛身所往無礙。有言。
佛意則説此身名意所成。由隨意力成輕
軟等運轉事故。離定通力能運此身。至梵
世故與聲聞別。有言。佛説意所成身*則所
化身不假定通能至梵世。與聲聞別。有
言。佛説由意勢通令所化身速至梵世。此
捷疾力二乘等無。故佛依此自顯殊勝
問頗有變化心一刹那頃斷而不得。得而不
斷倶不倶耶。答有。謂離欲染最後無間道
時。於變化心有此四句。斷而不得者。謂欲
界繋上三靜慮果。得而不斷者。謂初靜慮繋
初靜慮果。亦斷亦得者。謂欲界繋初靜慮果。
不斷不得者。謂初靜慮繋上三靜慮果。第二
靜慮繋上三靜慮果。第三靜慮繋上二靜慮
果。第四靜慮繋第四靜慮果。如離欲界染
最後無間道作四句。如是離初靜慮染最
後無間道。乃至離第三靜慮染最後無間道。
隨其所應各有四句
化當言有大種無大種耶。答當言有大
種。無有現色離大種故。化當言有所造
色。無所造色耶。答當言有所造色。化有
二種。一修得。二生得。修得化若欲界繋四處
攝。若色界繋二處攝。生得化若欲界繋九處
攝。若色界繋七處攝。由如是法成化身故。
化當言有心。無心耶。答當言無心。然化有
二種。一修得此無心。二生得此有心。此中説
修得化非心依故。又有二種。一作他身此
無心。二作自身此有心。此中説他身化非
心依故。若變化他有情身者。如自身説。化
當言誰心所轉耶。答當言化主。由化主
心令有表故。然修得化由化主心轉。若生
得化由自心轉。此中説修得化。又作他身
由化主心轉。若作自身由自心轉。此中
説他身化
問諸化皆滅耶。答修得化滅。生得化有滅不
滅。謂天龍藥叉等自身化時。有異色等起。此
於後時異色等滅。而自身在。又作他身者
滅。作自身者有滅不滅。若變化他有情身
者如自身説。問諸化所食誰腹中消。答此若
化主所須。所宜食者即化主腹中消。若非
化主所須所宜食者。如草木等聚置一處。
若化他有情令飮食者。隨化主意有消不

問化身由何出煙焔等。答由化主力。謂諸
化主欲於是處起煙起焔。起煙焔峯。起
煙焔舍。*則於是處煙焔等起。問由何化身
有燒者有不燒者。復以何故有燒身不燒
衣。燒衣不燒身。倶不倶耶。答由化主力。
謂諸化者隨意所欲。或燒不燒
如契經説。尊者達臘婆末羅子。以神通力
上昇虚空火界焚身無餘灰燼。問彼尊者火
焚身時。爲涅槃前。爲涅槃後答諸説有留
化者。彼説涅槃後火起焚身。謂彼獲得心定
自在將取滅度。神力昇空於虚空中。化作
床座及種種薪。便以願力入火界定。纔發
火已則般涅槃。由此焚身令無灰燼。諸説
無留化者。彼説命未盡火起焚身。謂彼獲
得心定自在。將欲滅度神力昇空入火等
持。令身漸死隨無根處火起焚之。乃至最
後唯有心命依處。如極細毛端許。乃入涅
槃火亦隨滅。餘毛端量所不燒者由細難
知。謂無灰燼
中有。當言有大種無大種耶。乃至廣説。
問何故次化明中有。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
乃至廣説。有説。化與中有倶是微細難可
了知。有餘師説。此二倶是意所成身。有説。
此二多諸誹謗。謂譬喩者説。化非實。分別
論者撥無中有。前明化是實有。今明中有
非無。以是故次化明中有
中有當言有大種無大種耶。答當言有
大種無有現色離大種故。中有當言有
所造色。無所造色耶。答當言有所造色。欲
界九處攝。色界七處攝。由如是法成彼身
故。中有當言有心無心耶。答當言有心。中
有當言誰心所轉耶。答當言自心。由自心
力起表業故。中有義如結蘊廣説
世名何法。答此増語所顯行。問何故作此論
答爲止他宗顯自宗故。謂譬喩者。分別論
師。執世與行其體各別。行體無常。世體是
常。諸無常行。行常世時如諸器中果等轉
易。又如人等歴入諸舍。爲遮彼執顯三世
體*則是諸行。行無常故世亦無常。由是等
縁故作斯論。三世義亦如結蘊廣説
劫名何法。答此増語所顯。半月月時年問何
故作此論。答爲釋經故。如契經説。有一苾
芻來詣佛所。頂禮雙足却住一面。白世
尊言。佛恒説劫。此爲何量佛言。苾芻。劫量
長遠非百千等歳數可知。苾芻復言。有譬
喩不。世尊言有。今爲汝説。如近城邑有全
段石山。縱廣高量各踰繕那。迦尸細縷百年
一拂。山已磨滅此劫未終。苾芻當知。汝等
長夜經此劫數無量百千。在於地獄傍生鬼
趣。及人天中。受諸劇苦生死輪轉未有盡
期。何得安然不求解脱。彼經則是此論所
依經。雖説劫未分別劫體是何今欲分別
故作斯論。問何故但説半月月時年爲劫。
不説刹那臘縛牟呼栗多晝夜以爲劫耶。
答應説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説。此
中擧麁攝細。謂刹那等細。半月月等麁。若
説麁當知已説細。由積細時爲麁時故。
有説。此中擧近攝遠。謂劫近爲半月等所
成。半月等復爲刹那等成故。説近時亦已
説遠
劫體是何。有説。是色處。云何知然。如施設
論説。劫初時人身光恒照。以貪味故光滅闇
生。於是東方有日輪起。光明輝朗同於昔
照。見已喜曰。天光來來。以天光來故名爲
晝。須臾未幾日輪西沒。闇起如先。見已歎
言。天光沒沒。以天光沒故名爲夜。由此
證知劫體是色。劫體皆積晝夜成故。如是
説者。晝夜等位無不皆是五蘊生滅。以此
成劫劫體亦然。然劫既通三界時分。故用五
蘊四蘊爲性
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何故名劫。劫是何
義。答分別時分故名爲劫。謂分別。刹那臘縛
牟呼栗多時分以成晝夜。分別晝夜時分以
成半月。月時年分別半月等時分以成於劫。
以劫是分別時分中極故得總名。聲論者
言。分別位故説名爲劫。所以者何。劫是分別
有爲行中究竟位故
劫有三種。一中間劫。二成壞劫。三大劫。中
間劫復有三種。一減劫。二増劫。三増減劫。
減者從人壽無量歳減至十歳。増者從人
壽十歳増至八萬歳。増減者從人壽十歳
増至八萬歳。復從八萬歳減至十歳。此中
一減一増十八増減。有二十中間劫經二十
中劫世間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
經二十中劫世間壞。二十中劫壞已空。此合
名壞劫。總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
十中劫初一唯減。後一唯増。中間十八亦増
亦減。問此三誰最久。有説。減劫最久。増劫
爲中。増減最促。謂身有光時所經時久非
身光滅。乃至于今食地味時所經時久非
地味滅。乃至于今食地餅時所經時久非
地餅盡。乃至于今食林藤時所經時久非
從彼盡。乃至于今食自然稻時。所經時久
非從彼盡。乃至于今。故此減劫時最爲久。
如是説者。初減後増中間十八。此二十劫其
量皆等。唯於減時佛出于世。於唯増時
輪王出世。於増減時獨覺出世
問施設論説。人中四洲由日月輪以辨晝
夜。欲天晝夜云何得知。答因相故知。謂
天上若時鉢特摩花合。殟鉢羅花開。衆鳥希
鳴。涼風疾起。少欣遊戲。多樂睡眠。當知爾
時説名爲夜。若時殟鉢羅花合。鉢特摩花開。
衆鳥和鳴。微風徐起。多欣遊戲。少欲睡眠。當
知爾時説名爲晝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
十五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三十六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三
心起住滅分名何法。答此増語所顯。刹那
臘縛牟呼栗多。問此應半月等前説。所以者
何。由刹那等積成晝夜。晝夜積成半月月
等半月月等積成劫故。何故前説麁後説細
耶。答彼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説。有作
是説。阿毘達磨應以相求不以先後。但不
違法相隨説無失。有餘師説。此作論中先
説麁後説細。令諸學者漸次入故。此中起
分。謂生住分。謂老。滅分。謂無常。有爲法有
三分齊。謂時色名。時之極少。謂一刹那。色
之極少。謂一極微。名之極少。謂依一字。積
此以爲漸多分齊名分齊。如雜蘊説
問彼刹那量云何可知。有作是言。施設論
説。如中年女緝績毳時。抖擻細毛不長不
短。齊此説爲怛刹那量。彼不欲説毳縷短
長。但説毳毛從指間出。隨所出量是怛刹
那。問前問刹那。何縁乃引施設論。説怛刹
那量。答此中擧麁以顯於細。以細難知不
可顯故。謂百二十刹那成一怛刹那。六十
怛刹那成一臘縛。此有七千二百刹那。三十
臘縛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刹
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此有少二十不
滿六十五百千刹那。此五蘊身一晝一夜。經
於爾所生滅無常。有説。此麁非刹那量。如
我義者。如壯士彈指頃經六十四刹那。有
説。不然。如我義者。如二壯夫掣斷衆多
迦尸細縷。隨爾所縷斷經爾所刹那。有説。
不然。如我義者。如二壯夫執挽衆多迦尸
細縷。有一壯士以至那國百練剛刀捷疾
而斷。隨爾所縷斷經爾所刹那。有説。猶麁
非刹那量。實刹那量。世尊不説。云何知然。
如契經説。有一苾芻來詣佛所。頂禮雙足
却住一面。白世尊言。壽行云何。速疾生滅。
佛言。我能宣説汝不能知。苾芻言。頗有譬
喩能顯示不。佛言。有今爲汝説。譬如四善
射夫各執弓箭。相背攅立欲射四方。有一
捷夫來語之曰。汝等今可一時放箭。我能
遍接倶令不墮。於意云何。此捷疾不。苾芻
白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捷疾不及地行
藥叉。地行捷疾不及空行藥叉。空行捷疾不
及四大王衆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輪。二
輪捷疾不及堅行天子。此是導引日月輪
車者。此等諸天展轉捷疾壽行生滅捷疾於
彼。刹那流轉無有暫停。由此故知世尊不
説實刹那量。問何故世尊不爲他説實刹
那量。答無有有情堪能知故。問豈舍利子
亦不知耶。答彼雖能知而於彼無用是故
不説。佛不空説法故
一歳有十二月。晝夜増減略爲二時。由減
及増各六月故。然晝與夜増減相違。雖各
二時而無四位。晝夜増減各一臘縛。月則各
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於中
晝夜多少四類不同。増位極長不過十八。
減位極短唯有十二。晝夜停位各有十五。
謂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各十五牟
呼栗多。從此以後晝減夜増各一臘縛。至末
伽始羅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六牟呼栗多。
晝十四至報沙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晝
十三。至磨伽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八晝
十二。從此以後夜減晝増各一臘縛。至頗
勒窶那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晝十三。
至制怛羅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六晝十
四。至吠舍佉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各十五。從
此以後夜減晝増各一臘縛。至誓瑟搋月白
半第八日。夜有十四晝十六。至阿沙茶月
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晝十七。至室羅筏
拏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二晝十八。從此
以後晝減夜増各一臘縛。至婆達羅鉢陀月
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晝十七。至阿濕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