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不皆以宿作爲因。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
苦所斷諸有所受謂一切現在所受苦樂。無
不皆以宿作爲因者。謂此皆以過去業爲
因。問此正法中亦説所受苦樂過去業爲因
而非惡見。彼外道亦作是説。何故名惡見
耶。答此正法中説現所受有以過去業爲因。
有是現在士用果者。彼説一切皆以過去
所作業爲因。不説現在有士用果故名惡
見。問彼既謗無現在因果。應名邪見何故
名戒禁取耶。答今不説彼謗現因果名戒
禁取。但説彼計餘因所生法以餘法爲因
故是戒禁取攝。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者顯彼
自性。見苦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説如前。彼
等起云何。謂彼外道現見世間有設功用
而不獲果。有不希求自然而得。便作是
念當知皆是宿作爲因非現功力。然彼不
知善惡業類定與不定。及時分差別故起
此執。有説。外道得世俗定念知過去所起
諸業。便謂一切皆由宿作。有説。外道但因
惡友廣説如前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十八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九十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見蘊第八中見納息第五之二
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諸有所受皆
以自在變化爲因。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
苦所斷。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者顯彼自性。見
苦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説如前。彼等起云
何。謂有外道或因不正尋思。或因得定或
因惡友而起此見如前應知。然諸法生非
因自在漸次生故。謂諸世間若因自在變
化生者則應一切倶時而生。彼因皆有無
能障礙令不生故。若謂自在更待餘因方
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餘因故。若謂諸法皆
從自在欲樂而生故。不頓起。自在欲樂何不
頓生彼生欲樂自在恒有無能障故。若謂
自在更待餘因方生欲樂便非自在。又應
無窮彼因復待餘因生故。又若自在生諸
法者因無別故法應無別。若謂自在生初一
法後從彼法轉復生多。彼法云何能生多
法亦如自在體是一故。又所生法亦應是
常果似因故。又自在體應不能生彼體是
常如虚空故
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是無因
無縁。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此謗因邪見者
顯彼自性。見集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説如
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見諸世間因果
形相非定相似。諸有營求或不果遂便撥
所受無因無縁。然諸所受非無因縁。現見
諸法因縁生故非一切法一時生故。若無因
縁應皆頓起應一切法無差別故。若無因
縁。由何差別故諸所受非無因縁
諸有此見自作苦樂他作苦樂自他作苦
樂。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諸有此見
所受苦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此謗因
邪見見集所斷。此非因計因戒禁取。及謗因
邪見者顯彼自性。見苦及見集所斷者顯彼
對治廣説如前。彼等起云何。謂無衣迦葉波
因縁是此見等起。彼無衣迦葉波昔在家時
曾爲商主。數入海採寶最初入時逢諸海
難辛苦得出便作是念。此難苦者是我自作
坐入海時不洗浴故。彼於第二入時便自
洗浴。既入海已遇難如前辛苦得還復作
是念。此難苦者是他所作坐入海時不祠
天故。彼於第三入時便自洗浴。及亦祠天
既至海中如前遇難困而得免。便作是
念如是艱苦自作他作。坐入海時洗浴祠天
不殷重故。彼於最後便極殷重洗浴祠天
然後入海。入已遇難亦復如前僅得迴還
便作是念。此所遭苦不由自他。但無因
得。彼由此故便見居家攝受過失。即往無
衣外道法中出家。後於王舍城見佛便問
苦由誰作。爾時世尊以四記論法而調伏
之。廣説如無衣迦葉波經。故彼因縁是此見
等起。前來所説諸戒禁取皆見苦所斷者。依
我常倒起於果處轉故。雖非因計因而見
苦所斷。謂戒禁取總有二類。一非因計因。
二非道計道。非因計因復有二類。一迷所執
我常法起。二迷宿作苦行等起。前依我常倒
亦於果處轉故。隨二倒見苦所斷後唯於
果處轉。果相麁顯易可見故。計因爲因非
全邪故。既迷果相故亦見苦所斷。非道計
道亦有二類。一執有漏戒等爲道。此迷麁
顯果相起故見苦諦時便能永斷。二執謗道
謗邪見等爲道。此親違道於因果相不別
迷執故見道時方能永斷。謗集滅時既撥
所斷所證法相。若執爲道便爲無用。定依
所斷及所證法而立道故。又彼所撥與道相
異必無彼無間執彼爲道者。若於後時執
彼爲道定於果處而起道執。見苦諦時此
見便斷故。無戒禁取見集滅所斷。見取所執
無所待對但執爲勝諸邪見後皆得現前
故通四部。此中所説諸戒禁取唯非因計
因故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我及世間常恒堅住無變易法正爾
安住。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此邊執見
常見攝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彼對治。
廣説如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或因不
正尋思。或因得定或因惡友而起此見。如
前應知。然彼所執我及世間皆非常住。實
我我所不可得故。現見一切有情世間器世
間物有轉變故。因縁生故。諸有生者。一切
皆當有滅壞故。不應執我及世間常恒堅
等。言皆顯常義諸有此見諦故。住故我有我。
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諦故者。謂實義
故。住故者。謂法爾故。我有我者謂我恒有。此
邊執見常見攝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
彼對治。廣説如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
或因不正尋思。乃至廣説。諸有此見諦故住
故我無我。此邊執見斷見攝見苦所斷諦故
住故如前釋。我無我者。謂我當無。問此正
法中亦説無我而非惡見。彼外道亦説無
我何故名惡見耶。答此正法中於無我空
行聚。見空無我説言無我故非惡見。彼外
道於無我空行聚中妄謂有我。但説彼我
當來不有故是惡見。此邊執見斷見攝者顯
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説如前。
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或因不正尋思。乃
至廣説。諸有此見我觀我眼色即我。此有身
見見苦斷。我觀我者謂有外道執我遍内
外法故。眼見色時謂我觀我眼根及色倶
即我故。諸有此見我觀無我眼即我色爲衆
具。此有身見見苦斷。我觀無我者謂有外道
以眼是不共。又是内法故執之爲我。色與
此相違但是我衆具故眼見色時。謂我觀於
無我諸有此見無我觀我色即我眼爲衆具。
此有身見見苦所斷。無我觀我者。謂有外道
現見世間大地諸山經久不異。謂與我理相
應便執爲我。眼與此相違但是衆具故眼見
色時謂無我觀我。問何故不説無我觀無
我。答以一切法實無有我。若説無我觀無
我者便是正見故此不説。問若有外道執
耳聲等是我非餘故。眼見色時説無我觀
無我此豈正見耶。答彼執耳聲等是我雖
是惡見若説無我觀無我即是正見是故不
説。此中諸有身見者顯彼自性。諸見苦所斷
者顯彼對治。廣説如前。等起差別亦如前
應知。諸有此見此是我是有情命者生者養
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教者生者等
生者起者等起者語者覺者等領受者。非不
曾有。非不當有。於彼彼處造善惡業。於彼
彼處受果異熟。捨此蘊續餘蘊。此邊執
見常見攝見苦所斷。此邊執見常見攝者顯彼
自性。見苦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説如前。等
起差別亦如前應知。問初所説常論與此所
説有何差別。有説。初者依定此依尋思。有
説。初者是師後是弟子。有説。初是軌範後
是近住。有説。初是尊重後是學者。有説。初
是證者亦是説者。後是證者而非説者。有
説。初執我從前際至今際恒有後執我從
今際至後際恒有。是謂初後常論差別。問
云何建立如是六見。爲以自性爲以所依
所縁。設爾何過。若以自性者但應有二。
謂有身見邊執見。若以所依所縁者應有
十八。謂依眼色有三乃至依意法亦三。或
成三十六。謂依眼色有六乃至依意法亦
六。答此中以所依所縁故建立六種。問豈
不已説應成十八或三十六耶。答不爾。所
以者何。此中總依覺所覺根。根義有境界
境界差別行相而建立故。若依相續刹那差
別則有無量。今略説爾所
諸有。此見受妙五欲名得第一現法涅槃。
此取劣法爲勝見取見苦所斷。諸有此見
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
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尋伺寂靜内
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
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離喜住捨
正念正知身受樂。聖説能捨具念樂住入第
三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斷樂
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
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此取劣
法爲勝見取見苦所斷。受妙五欲者。謂人
及欲界天。有説。唯欲界天以彼五欲極勝
妙故。現法涅槃者謂於現身所得涅槃。問
此何故成見取。答五妙欲有垢有穢有毒
有濁是鄙劣法。彼執同於出離等樂或涅槃
樂故成見取。問入四靜慮具足住是勝功
徳。何故取爲現法涅槃亦名見取。答世俗
靜慮有垢有穢有毒有濁是鄙劣法。彼執
同於離垢穢樂或涅槃樂故成見取。問亦
有外道執無色定爲涅槃者。此中何故不
説。答彼諸外道多執靜慮爲涅槃少執無
色。此中依多分説是以無過。復次彼執無
色爲究竟涅槃。此中説現法涅槃故不説
彼。復次四根本靜慮是樂道所攝故。諸外道
計爲現法涅槃四無色是苦道所攝故彼不
執爲現法涅槃。復次無色定微細諸外道於
彼不了達故。謂爲斷滅深生怖畏故不
説。爲現法涅槃以是故不説無色。此取
劣法爲勝。見取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
顯彼對治。廣説如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
道聞説涅槃是勝妙樂。便謂若得欲界色
界五地樂者。即名已得現法涅槃故起此
見。有説。外道得世俗定見五地中諸有情
類受諸快樂。便謂獲得現法涅槃故起此
見。有説。外道由近惡友故起此見。問何故
此見取見苦所斷耶。答此見依我見轉執有
我體受涅槃樂故。復次此於果處轉執有
漏果爲涅槃故。復次此迷苦諦以苦法爲
樂故有九慢類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
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謂契經中説九慢
類而不廣分別。今欲分別故作斯論。問此
見納息中但應分別諸見。何故分別諸慢
類耶。答前已説一一蘊中説一切法。是故
一一納息亦説多法而無有過。尊者世友
説曰。此納息中正分別諸惡見。亦分別似惡
見諸煩惱中無似惡見如諸慢者。故於此
中亦分別慢。大徳説曰。以諸慢類依有身
見。是有身見之所長養。有身見後而現在前。
已見諦者不復起故。由是此中正分別見
亦分別慢。尊者覺天説曰。諸見慢類倶令有
情難入佛法是以皆説。謂諸有情若無惡
見及諸慢類。則能歸依如來正法修習梵
行出生死苦得涅槃樂。由有見慢便不
歸依如來正法失於勝利。尊者妙音説曰。
惡見慢類倶障有情親近善士聽聞正法
如理作意。法隨法行過失尤重是以倶説我
勝者彼於等謂己勝。是依見起過慢者。是
依有身見所起過慢。於等謂己勝是過慢
攝故。我等者彼於等謂己等。是依見起慢
者是依有身見所起慢。於等謂己等而高
擧是慢攝故。我劣者彼於勝謂己劣。是依
見起卑慢者是依有身見所起卑慢。於多
勝謂己少劣是卑慢攝故。有勝我者。彼謂
有他勝己。即是於勝謂己劣。餘如前説。
有等我者。彼謂有他等己。即是於等謂己
等餘如前説。有劣我者。彼謂有他劣己即
是於等謂己勝餘如前説無勝我者。彼謂
無他勝己即是於等謂己等餘如前説。無
等我者。彼謂無他等己即是於等謂己勝。
餘如前説。無劣我者。彼謂無他劣已即是
於勝謂己劣。餘如前説。此九慢類即七慢
中三慢所攝。謂慢過慢卑慢。依此本論所釋
如是。依品類足論我勝慢類中攝三種慢。
若於劣謂己勝即是慢。若於等謂己勝即
是過慢。若於勝謂己勝即是慢過慢。餘八
慢類如理應説。此九皆通見修所斷而此中
不説者。有説。以是傍論故。有説。彼非見
相似故
諸有此見風不吹河不流火不然乳不
胎不孕日月不出不沒。雜染清淨自性安
住不増不減。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此
邊執見常見攝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
彼對治廣説如前。彼等起云何尊者世友説
曰。有諸外道因不正尋思執有實我。微細
常住遍一切處。於諸法中冥伏作動見風河
等吹流等時謂是我作。非彼能爾如見樹
動知風所爲。機關動時知人所作。大徳説
曰。有諸外道因惡尋思執有實我。微細常
住有勝作用轉變諸法。見風河等吹流等
時。謂我令彼現如是相。如樹等動見影亦
動。化主語時化身亦語。有説。外道得世俗
定見諸有情諸趣流轉相續不斷。見風河
等隨處隨時有無不定。便謂有我微細常住
有勝作用。令風河等種種轉變或有或無。
有説。外道親近惡友隨惡友教。發起此

衆生執我作。乃至廣説。此中略釋諸契經中
呵責惡見伽他中義。執我能作等者。執内
身中有勝義。我能作能生能化諸物。執他能
作等者執外身中有勝義我。能作能生能化
諸物。能作者作内恒有法。能生者生外恒有
法。能化者化爲内外非恒有法。復次能作者
作自身諸法能生者生他身諸法。能化者化
爲非情諸法。各謂一一非一切者。顯諸外道
一一別執非一切。同箭謂惡見能中傷故者。
顯此惡見行相猛利遠有所傷。猶如毒箭。
彼諸外道無明所盲。不能如實觀知過患。
當觀此是箭。乃至廣説。此中勸彼應觀
惡見是眞毒箭。與老病死爲前導故者。如
世毒箭引生衆苦。如是惡見引老病等種種
苦惱具慢衆生。乃至廣説。此中顯示具慢七
者慢所縛著故。於斷常見互相違逆不能
越度無際生死。七慢如上説。著者少分著。
多著者多分著。遍著者周遍著。縛等亦爾。問
著與縛何差別。答名即差別。復次義亦有別。
著謂堅著是難洗除義。縛謂纒縛是難解脱
義。復次著者是相應縛。縛者是所縁縛。謂七
慢類具二縛故。於彼衆生能著能縛。復次
著謂著其心縛謂縛其身。是謂縛著二義
差別。斷常見類互相違逆者。如在家者由貪
縛著故於所攝受互相違逆。諸出家者由
慢縛著故於斷常見互相違逆。無際生死者
諸趣諸生流轉不息是生死義。如是生死
無有前際不可知故。有先因故而有後
際以般涅槃爲後邊故。復次生死其量長
遠不知得解脱時故名無際。得當得倶坌。
乃至廣説。此顯外道於已得當得蘊界處中。
爲貪瞋癡塵之所坌故。於苦樂行二邊過
失不如實見。以不見故極沈極走沈。謂
緩不能進趣。走謂太急不能達到。頌中餘
義如論具釋
如契經説諸有沙門婆羅門等。各依勝解
起諸諍論。一切皆於五處而轉。何等爲五。
一者執我死後有想。唯此諦實餘皆愚妄。二
者執我死後無想。三者執我死後非有想非
無想。四者執我死後斷滅。五者説有現法
涅槃。彼五即三三即彼五。彼五即三者。謂彼
有想論無想論非有想非無想論即此常見。
彼斷滅論即此斷見。彼現法涅槃論即此見
取。三即彼五者。謂此常見即彼有想論無想
論。非有想非無想論。此斷見即彼斷滅論。此
見取即彼現法涅槃論
又梵網經説六十二諸惡見趣。皆有身見爲
本。六十二見趣者。謂前際分別見有十八。
後際分別見有四十四。前際分別見有十八
者。謂四遍常論。四一分常論。二無因生論。
四有邊等論。四不死矯亂論。後際分別見有
四十四者。謂十六有想論。八無想論。八非有
想非無想論。七斷滅論。五現法涅槃論。此中
依過去起分別見名前際分別見。依未來
起分別見名後際分別見。若依現在起分
別見此則不定。或名前際分別見。或名後
際分別見。以現在世是未來前過去後故。或
未來因過去果故。前際分別見中四遍常論
者。一由能憶一壞成劫。或二或三乃至八
十。彼便執我世間倶常。問彼何故作是執。
答彼計轉變或隱顯故。轉變論者。作如是
執。乳變爲酪。種變爲芽。薪變爲灰。如是等
類。若續彼而有者皆是彼所轉變。非彼法滅
有此法生故。一切法自性常住。隱顯論者。
作如是執。諸法自性或隱或顯。彼見此處先
有如是形顯分量大地洲渚妙高山王餘山
大海諸樹等壞。後於此處復有如是形顯
分量大地等成。便作是念。彼於中間不可
見者非性壞滅。然壞劫時彼性潜隱至成劫
位彼性復顯。又七士身常無動轉互不相
觸命不可害故作是念。我及所憶二倶是
常。由斯便見我及世間倶是常住。二由能
憶一生或二或三乃至百千生事彼便執我世
間倶常。由計轉變或隱顯故。彼若能憶外
器壞成。由見此處先有如是形顯分量大
地洲渚。如前乃至命不可害。若不能憶外
器壞成執世間常理不待説。故作是念。我
及所憶二倶是常。由斯便見我及世間倶是
常住。問此與第一義有何異。答前雖憶多
而於能憶諸生無間未得自在。今雖憶少
而於能憶。諸生無間已得自在。三由天眼
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諸蘊相續。謂見死有
諸蘊無間中有現前。復見中有諸蘊無間生
有現前。又見生有諸蘊無間本有現前。本有
諸蘊分位相續乃至死有。譬如水流燈焔相
續。由不覺知微細生滅於諸蘊中遂起常
想故。便執我世間倶常。由計轉變或隱顯
故。如刀於鞘蛇於其穴人於闇室入出隱
顯。故作是念。我及所見二倶是常。由斯便
見我及世間倶是常住。四由尋伺不如實知。
謂我世間倶是常住。彼作是念。有法常有。
無法恒無。無不可生有不可滅。彼執因果
從無始來性唯是一無滅無起。故是前際分
別見攝。彼若執色以爲我者。由見顯形恒
相似故便執爲常。若執心等以爲我者。由
心等法無間生故相似生故恒時生故。不能
了知細生滅故。能憶往昔所更事故。前後
事業互相似故他不礙故。便執爲常。彼由
如是虚妄尋伺。執我世間倶是常住。如是
四種前際分別執遍常論。由劫及生死生尋
伺四事而起
四一分常論者。一從梵世歿來生此間。由
得宿住隨念通故作如是執。我等皆是大
梵天王之所化作。梵王能化在彼常住。我等
所化故是無常。二聞梵王有如是見立如
是論。大種無常。心是常住。或翻此説心是
無常大種常住同彼忍者或住梵世或生此
間或展轉聞如是道理便作是執。我以大
梵天王爲量。是故世間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三有先從戲忘天歿來生此間。由得宿住
隨念通故便作是執。彼天諸有不極遊戲忘
失念者在彼常住。我等先由極戲忘念從
彼處歿故是無常。四有先從意憤天歿來
生此間。由得宿住隨念通故便作是執。彼
天諸有不極意憤角眼相視在彼常住。我等
先由意極相憤角眼相視從彼處歿故是無
常。問如是諸天住在何處。有説。彼住妙高
層級。有説。彼是三十三天。如是四種前際
分別一分常論。由執大梵大種或心戲忘
憤恚四事而起
二無因生論者。一從無想有情天歿來生此
間。由得宿住隨念通故雖能憶彼出無想
心及後諸位。而不能憶出心以前所有諸
位。便作是念。我於彼時本無而起。諸法如
我亦應一切本無而生。由斯便執我及世
間皆無有因自然生起。二由尋伺虚妄推
求。今身所更既皆能憶前身。若有彼所更
事今此身中亦應能憶。既不能憶故知彼
無。又作是念。若依彼生諸有情類必還似
彼。如酪中虫還似於酪。牛糞中虫還似牛
糞。青葉中虫還似青葉。父母生子還似父母。
非即酪等是虫等因。故知一切身及諸根覺
慧等法皆無因起。又作是念。現見孔雀鸞鳳
雞等山石草木花果刺等。色形差別皆不由
因自然而有。彼作是説。誰銛諸刺誰畫禽
獸誰積山原誰鑿&T023311;谷誰復彫鏤草木花
菓。如是一切皆不由因於造世間無自
在者由斯便執我及世間皆無因生自然
而有。如是二種前際分別無因生論。由無想
天虚妄尋伺二事而起
四有邊等論者。一由天眼見下唯至無間
地獄。見上唯至初靜慮天。執我於中悉皆
遍滿。彼作是念。過此若有我及世間我亦
應見。既更不見故知非有。由斯便執我及
世間倶是有邊。即是二種有分限義。二由依
止勝分靜慮發淨天眼傍見無邊執我於
中悉皆遍滿。由斯便執我及世間倶是無
邊。即是二種無分限義。三由天眼及神境
通。由天眼通見下唯至無間地獄。見上唯
至初靜慮天。由神境通運身傍去不得邊
際。遂於上下起有邊想。於傍世界起無邊
想。執我於中悉皆遍滿。由斯便執我及世
間亦有邊亦無邊。即是二種倶有分限無分
限義。四非有邊非無邊者即遮第三爲此
第四。彼作是念。我及世間倶不可説定是
有邊定是無邊。然皆實有。或有説者。彼見
世間横無邊故。執我世間倶非有邊。彼見
世間竪有邊故。執我世間倶非無邊。雖無
決定而實有我。復有説者。彼執我體或舒
或卷不可定説。舒無邊故説非有邊。卷有
邊故説非無邊。問如是四種既縁現在。云
何説爲前際分別。答彼待未來亦名前際。
復有説者。此四由憶成劫壞劫而建立故。
皆得説爲前際分別。謂第一論由憶過去
成劫之時。我及世間竪有分限故便起有邊
想。若第二論由憶過去成劫之時。我及世間
横無分限故便起無邊想。若第三論由憶
過去成劫之時。我及世間竪有分限横無分
限。起亦有邊亦無邊想。若第四論由憶過
去壞劫之時。我及世間雖不可得分量狹
廣。而是實有起非有邊非無邊想。有作是
説。執有邊者即是斷見。執無邊者即是常
見。執亦有邊亦無邊者。即是一分斷見一分
常見。執非有邊非無邊者。即是唯起薩迦
耶見。如是四種前際分別有邊等論。依前所
説多四事起
四不死矯亂論者。不死謂天。以天長壽外道
執爲常住不死。有諸外道求生彼天。
外道論作如是説。若有能答彼不死天。無
亂問者得生彼天。若不能答彼不死天。無
亂問者無得生義。然無亂有二種。一有相有
分別。二無相無分別。有眞見者無相無分別
無所依故。無眞見者有相有分別有所依故。
彼外道輩於諸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一
作是念。我不如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
諦。有餘沙門婆羅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
知。彼若問我如是義者。我若決定答彼所
問。便爲妄語。由妄語故我便不得生於彼
天。彼怖妄語故於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
亂謂作是説。我於諸天祕密義中不應皆
説。或自所證或清淨道。二作是念我不如
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諦。有餘沙門婆羅
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知。彼若問我如是
義者我若撥無彼所問義便爲邪見。由邪
見故我便不得生於彼天。彼怖邪見故於
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餘如前説。三作
是念。我不如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諦。有
餘沙門婆羅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知。彼
若問我如是義者。我若不實印彼所問。彼
或詰問。我便不知。由無知故我便不得生
於彼天。彼怖無知故於不死無亂問中以
言矯亂。餘如前説。四作是念。我性昧劣不
能搆集矯亂言詞。又作是念。若一向執非
爲妙善。以一向執非皆稱順諸有情心。若
於他心有所違逆。我便不得生於彼天。
故我應依不相違理。若有問我有後世耶。
應返問言。汝何所欲。若言欲有應印彼
言。我於後世亦許爲有。如是問無亦有亦
無非有非無。或問如是或不如是或異或不
異。皆應返問。隨彼所欲我便印之。又作是
念。我性愚癡。若違拒他彼便別我。怖愚癡
故於諸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問如是
四種是何見攝答彼四於天起不死想皆常
見攝。計答他問爲生天因是戒禁取。問此
四寧是前際分別。答此四皆於現在事轉。
待未來故立前際名。或有説者。此四皆縁
先所聞教。謂彼外道先聞自師所説至教。要
由如是答他所問生不死天。彼不死天要
由如是答問故得。故此四種皆是前際分別
見攝。如是四種前際分別。不死矯亂依怖妄
語邪見無知愚鈍事起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十九
  此卷第二十三幅十六行。戒禁取問
及染汚
故説命根縁縁識三界四部隨眠
隨増一百四十六字者。即是此論第八
十七卷。卷末文耳。宋藏錯寫焉。此中二本
即云。此四寧是前際分別。答此四皆於現
在事轉。待未來故立前際名。或有説者。
此四皆縁先所聞教。謂彼外道先聞自師
所説至教。要由如是。答他所問生不死
天。彼不死天。要由如是答問故得。故此
四種皆是前際分別見攝。如是四種前際
分別。不死矯亂依怖妄語邪見無知愚鈍
事起
此一百九字。乃正文也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二百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見蘊第八中見納息第五之三
後際分別見中十六有想論者。謂初四種依
三見立。如説一類補特伽羅。起如是見立
如是論。命者即身。復有一類補特伽羅。起
如是見立如是論。命者異身。復有一類補
特伽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此總是我。遍
滿無二無異無缺。依第一見建立第一我有
色死後有想論。謂彼外道執色爲我。執餘
四蘊以爲我所。彼所執我以色爲性。故名
有色。取諸法相説名爲想。此有色我有彼
想故説名有想。以執四蘊爲我所故。彼
作是念。此有色我死後有想。此在欲界全
色界一分。除無想天。許無色界亦有色者。
此亦在彼前三無色。此有想故不在後一。
依第二見建立第二我無色死後有想論。謂
彼外道執無色爲我。執色或餘四蘊以爲
我所。謂若除想執餘三蘊總別爲我。即執
想色蘊爲我所。若執想蘊爲我。即執餘
蘊爲我所。彼所執我無色爲性故名無色。
取諸法相説名爲想。此無色我或想爲性。
或有想用説名有想。或有彼想説名有想。
以執想蘊爲我所故。彼作是念。此無色我
死後有想。此在欲界乃至無所有處。除無
想天。依第三見建立第三我。亦有色亦無
色死後有想論。謂彼外道執色無色爲我。
如諦語外道等。總於五蘊起一我想。由彼
各別分別諸蘊不得實我。猶如各別分別
酢醎辛苦淡。無總實有一味可得。彼
於諸蘊起一想已總執爲我。彼所執我以
色無色爲性。故名亦有色亦無色。取諸法
相説名爲想。此亦有色亦無色我。或以想爲
性。或有想用説名有想。或有彼想説名有
想。以執自身諸蘊爲我。執他諸蘊爲我
所故。有餘外道。於有色我見過失已。依
無色我而住。於無色我見過失已。復依有
色我而住。彼諸外道我見未斷。雖執有我
而不決定。説所執我唯是有色或唯是無
色。然作是念。此亦有色亦無色。我死後有想
此在欲界全隨其所應。乃至廣説。第四我
非有色非無色死後有想論。即遮第三無
別依見。彼作是念。我雖實有而不可説定
亦有色亦無色。彼見實我定亦有色亦無色。
倶有過失故。作是説。此我非有色非無
色死後有想。餘如前説。如是四種或依尋
伺或依等至皆容得起。執我有邊死後有
想論者。若執色爲我。彼所執我體有分限。
或在心中如指節量光明熾盛。或在身中
稱身形量内外明徹。如説我我形相端嚴
光明熾盛清淨第一。喬答摩尊寧説無我。若
執非色爲我。彼所執我亦有分限。以非
色法所依所縁有分限故。亦名有邊。彼依
尋伺起如是執。若依等至起此執者必未
得遍處定。如是二種倶作是念。我定有邊
死後有想。此在欲界全色界一分。除無想
天。許無色界亦有色者此亦在彼前三無
色。執我無邊死後有想論者。若執色爲我。
彼所執我遍一切處。如明論説。有我士夫
其量廣大邊際難測。光色如日。諸冥闇者雖
住其前而不能見。要知此我方能越度生
老病死。異此更無越度理趣。又如有説。地
即是我我即是地。其量無邊。若執無色爲
我。彼作是念。如不至火終不能燒。若不
至刀終不能割。若不至水終不能潤。如
是若有不至我者終不能取無邊分量。彼
依尋伺起如是執。若依等至起此執者
必已得遍處定。如是二種倶作是念。我定無
邊死後有想。此在欲界全隨其所應。乃至
廣説。執我亦有邊亦無邊死後有想論者。若
執色爲我。彼所執我隨所依身。或卷或舒
其量不定。彼作是念。身若有量我即有邊。
身若無量我即無邊。若執無色爲我。彼作
是念。若隨有量所依所縁我即有邊。若隨
無量所依所縁我即無邊。如是二種倶作是
念。我亦有邊亦無邊死後有想。此在欲界全
隨其所應。乃至廣説。執我非有邊非無邊
死後有想論者。即遮第三爲此第四。三門
異説如前應知。如是四種或依尋伺或依
等至。皆容得起
依想受異故作是説。我有一想我有種種
想我有小想我有無量想。我純有樂我純
有苦。我有苦有樂我無苦無樂死後有想。
此中我有一想者。謂在前三無色。由彼諸
想一門轉故説名一想。我有種種想者。謂
在欲色界。除無想天。由彼諸想六門四門
轉故。及縁種種境故名種種想。依尋伺者
我亦有差別。謂有一種工巧智者名有一
想。若有種種工巧智者名有種種想。我有
小想者。謂執少色爲我。或執少無色爲
我。若執少色爲我。彼執色我其量狹小。如
指節等。彼執想爲我。所依小身故縁少境
故。説爲小想。我與彼合名有小想。此在欲
界全色界一分。除無想天。許無色界亦有
色者。此亦在彼前三無色。若執少無色爲
我。彼或執受爲我想爲我所。依小身故。
縁少境故。説爲小想。我與彼合名有小
想。執行爲我執識爲我。廣説亦爾。若執想
爲我。彼想依小身故縁少境故。説爲小
想。彼執小想爲我性故。或有想用名有
小想。此在欲界乃至無所有處。除無想天。
我有無量想者。謂執無量色爲我。或執無
量無色爲我。若執無量色爲我。彼執色我
遍一切處。彼執想爲我。所依無量身故縁
無量境故名無量想。我與彼合名有無量
想。此在欲界全色界一分。除無想天。許無
色界亦有色者。此亦在彼前三無色。若執
無量無色爲我。彼或執受爲我想爲我所。
彼想依無量身故縁無量境故名無量想。
我與彼合故名有無量想。執行爲我執識
爲我。廣説亦爾。若執想爲我。彼想依無量
身故縁無量境故名無量想。彼執無量想
爲我性故。或有想用故名有無量想。此
在欲界乃至無所有處。除無想天。如是四
種或依尋伺或依等至皆容得起。我純有
樂者。謂在前三靜慮。諸得定者以天眼通
見三靜慮恒時受樂。後從彼歿來生此間。
便作是念我純有樂。諸等伺者見諸有情
於一切時與樂具合。便作是念我純有樂。
如於此世他世亦爾。我純有苦者。謂在地
獄。諸得定者以天眼通見在地獄恒時受
苦。後從彼歿來生此間。便作是念我純有
苦。諸尋伺者見諸有情於一切時與苦具
合。便作是念我純有苦。如於此世他世亦
爾。我有苦有樂者。謂在傍生鬼界人及欲
界天。諸得定者以天眼通見彼有情苦樂
雜受。後從彼歿來生此間。便作是念我有
苦有樂。諸尋伺者見諸有情有時與苦具
合有時。與樂具合。便作是念我有苦有樂。
如於此世他世亦爾。我無苦無樂者。謂在
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諸得定者知彼有
情無苦無樂。後從彼歿來生此間。便作是
念我無苦無樂。諸尋伺者作如是念。我體
是常不明了轉。雖有暫與苦樂相應而彼
是客我非有彼。此十六種後際分別。諸有想
論依前所説十六事起。八無想論者。謂有色
等四有邊等四。有色等四者。一執我有色死
後無想。謂彼執色爲我得無想定。及見他
得彼定生無想有情天便作是念。我有色
死後無想。當生無想有情天中想不起故。
諸尋伺者執色爲我。見有風&T028835;熟眠悶絶
苦受所切似全無想便作是念。我雖有色
而無其想。如於此世他世亦爾。二執我無
色死後無想。謂彼執命根爲我得無想定。
及見他得彼定生無想有情天。便作是念。
我無色死後無想當生無想有情天中。想不
起故。諸尋伺者執命根爲我。見有風&T028835;
眠悶絶苦受所切似全無想。便作是念。我
無色亦無想。如於此世他世亦爾。有尋伺
者除想執餘三蘊爲我。亦容執我無色死
後無想。三執我亦有色亦無色死後無想。謂
彼執色命根爲我。彼於此二起一我想。由
彼各別分別此二不得實我。猶如各別分
別甘等不得總味。彼執此二爲一我已得
無想定。及見他得彼定生無想有情天。便
作是念。我亦有色亦無色死後無想。當生
無想有情天中。想不起故。諸尋伺者執色命
根爲我。見有風&T028835;熟眠悶絶苦受所切似
全無想。便作是念。我亦有色亦無色而全無
想。如於此世他世亦爾。有尋伺者除想執
餘四蘊爲我。亦容執我亦有色亦無色死後
無想。四執我非有色非無色死後無想。即
遮第三爲此第四。三門異説如前應知。有
邊等四者。一執我有邊死後無想。謂若執色
爲我。彼執色我其量狹小。如指節等。若執
無色爲我。彼執命根爲我。遍在身中稱
身形量。如是執已得無想定。及見他得彼
定生無想有情天。便作是念。我有邊死後
無想。當生無想有情天中。想不起故。諸尋
伺者亦執彼爲我見有風&T028835;。隨其所應。廣
如前説。二執我無邊死後無想。謂若執色爲
我。彼執色我遍一切處。若執無色爲我。
彼執命根爲我。亦遍一切處。如是執已得
無想定。及見他得彼定生無想有情天。便
作是念。我無邊死後無想。當生無想有情
天中。想不起故。諸尋伺者亦執彼爲我。見
有風&T028835;。隨其所應廣如前説。三執我亦有
邊亦無邊死後無想。謂若執色爲我。彼執
色我或卷或舒。若執無色爲我。彼執命根
爲我。亦如身色或卷或舒。如是執已得無
想定。及見他得彼定生無想有情天。便作
是念。我亦有邊亦無邊死後無想。當生無
想有情天中。想不起故。諸尋伺者亦執彼爲
我。隨其所應廣如前説。四執我非有邊
非無邊死後無想。即遮第三爲此第四。三
門異説如前應知。如是八種後際分別。諸
無想論依前所説。八種事起
八非有想非無想論者。謂有色等四有邊等
四。有色等四者。一執我有色死後非有想非
無想。謂尋伺者執色爲我。彼見有情想不
明了。便作是念。我有色非有想非無想。如
於此世他世亦爾。非得彼定可有此執。
所以者何。要已離無所有處染者。方可執
非想非非想處諸蘊爲我。彼既無色此執理
無有依別義説。得彼定亦有此執。謂生
欲色界已離無所有處染者。執非想非非
想處諸蘊爲我。彼所執我體雖非色。而與
色合名有色我。如説有髻人而人體非髻。
彼雖不執色爲我所。而所執我未離色身。
乃至命終猶隨身故説我有色。彼由所入非
想非非想處定想不明了故。執我現在非有
想非無想死後亦然。許無色界亦有色者。彼
許有執非想非非想處我實有色。而非有想
亦非無想。二執我無色死後非有想非無想。
謂得彼定者執非想非非想處諸無色蘊爲
我。或爲我所。彼所執我以無色爲性。或
有無色故名無色我。彼由所入非想非非
想處定想不明了故。執我現在非有想非無
想死後亦然。諸尋伺者執無色爲我。彼見
有情想不明了便作是念。我無色非有想
非無想。如於此世他世亦爾。三執我亦有
色亦無色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謂尋伺者執
色無色爲我。彼見有情想不明了。便作是
念。我亦有色亦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如於此
世他世亦爾。非得彼定可有此執。所以
者何。要已離無所有處染者。方可執非想
非非想處諸蘊爲我。彼既無色此執理無
有。依別義説。得彼定亦有此執。謂生欲
色界已離無所有處染者。執非想非非想
處諸蘊爲我。彼所執我體雖非色而與色
合名有色我。如説有髻人而人體非髻彼
雖不執色爲我所。而所執我未離色身。乃
至命終猶隨身故説我亦有色。執無色爲
我故説我亦無色。彼由所入非想非非想處
定想不明了故。執我現在非有想非無想
死後亦然。許無色界亦有色者。彼許有執
非想非非想處我實亦有色亦無色。而非有
想亦非無想。四執我非有色非無色。死後
非有想非無想。即遮第三爲此第四。三門
異説如前應知
有邊等四者。一執我有邊死後非有想非
無想。二執我無邊死後非有想非無想。三執
我亦有邊亦無邊。死後非有想非無想。四執
我非有邊非無邊。死後非有想非無想。如是
一切皆執無色爲我。已得非想非非想處
定者皆容有此執。又此一切皆容執非想
非非想處。四無色蘊爲我我所。一由彼定時
分促故。以一一蘊爲所縁故執我有邊。二
由彼定時分長故。總以四蘊爲所縁故執
我無邊。三由彼定時分或促或長故。或一一
蘊或總四蘊爲所縁故。執我亦有邊亦無
邊。即遮第三爲其第四。三門異説如前應
知。此中一切皆由所入非想非非想處定想
不明了故。執我現在非有想非無想死後亦
然。諸尋伺者及許無色界亦有色者。執色
無色爲我。隨其所應廣如前説。如是八種
後際分別非有想非無想論。依前所説八事
而起。問何故無想論及非有想非無想論中。
不説我有一想等八耶。答若亦説者一切皆
應名有想論。以有想受者非無想等故。如
是一切有想等論説死後故。皆是後際分別
見攝
七斷滅論者。一作是念。此我有色麁四大種
所造爲性。死後斷滅畢竟無有。齊此名爲
我正斷滅。彼見此生受胎爲初死時爲後
便作是念。我受胎時本無而有。若至死位
有已還無名善斷滅。二作是念。此我欲界天
死後斷滅畢竟無有。齊此名爲我正斷滅。
彼作是念。我既不因産門而生。本無而有。
有已還無。如彗星等名善斷滅。三作是念。
此我色界天死後斷滅畢竟無有。齊此名爲
我正斷滅。彼作是念。我既不因産門而生。
本無而有。由等至力。有已還無名善斷滅。
或有説者。此三斷見皆縁已離初靜慮染有
情而起。彼斷見者。雖已得定而未能離初
靜慮染。所發天眼唯見下地。前三有情既命
終已皆生上地。所受中有生有等身。非彼境
界便作是念。得靜慮者既命終已悉皆斷
滅。四作是念。此我空無邊處天死後斷滅畢
竟無有。齊此名爲我正斷滅。五作是念。此
我識無邊處天死後斷滅畢竟無有。齊此名
爲我正斷滅。六作是念。此我無所有處天死
後斷滅畢竟無有。齊此名爲我正斷滅。七
作是念。此我非想非非想處天死後斷滅畢
竟無有。齊此名爲我正斷滅。此中後四有
執空無邊處爲生死頂。乃至有執非想非
非想處爲生死頂。若執空無邊處爲生死
頂。彼執空無邊處死後無有名善斷滅。乃
至若執非想非非想處爲生死頂。彼執非
想非非想處死後無有名善斷滅。如是七種
後際分別諸斷滅論。依前所説七事而起。如
是七種皆説死後。故是後際分別見攝。五現
法涅槃論者。謂外道執。若於現在我受安
樂名得涅槃。若我有苦爾時不名得涅槃
者不安樂故。初作是念。此我清淨解脱出
離一切災横。謂現受用妙五欲樂爾時名得
現法涅槃。第二能見諸欲過失彼作是念。
欲所生樂衆苦所隨多諸怨害。定所生樂微
妙寂靜無衆苦隨離諸怨害。復作是念。此
我清淨解脱出離一切災横。謂現安住最初
靜慮。爾時名得現法涅槃第三能見諸欲
尋伺倶有過失。彼作是念。此我清淨解脱
出離一切災横。謂現安住第二靜慮爾時
名得現法涅槃。第四能見諸欲尋伺及喜過
失。彼作是念。此我清淨解脱出離一切災
横。謂現安住第三靜慮爾時名得現法涅
槃。第五能見諸欲尋伺喜入出息皆有過失。
彼作是念。此我清淨解脱出離一切災横。謂
現安住第四靜慮爾時名得現法涅槃。問云
何此五現法涅槃論是後際分別見攝答此
五雖縁現在而待過去名後。是故説爲後
際分別。復有説者。此五執我現既有樂後
亦有樂。故是後際分別見攝問若爾。何故説
爲現法涅槃論者。答現樂爲先而執後樂。
現居先故用標論名。如是五種後際分別。現
涅槃論依前所説五事而起。如契經説。苾
芻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依諸見皆入
二見。謂有見無有見。今應分別。云何諸見一
切皆入此二見中。答非此入言顯攝彼體。
但顯彼入二見品中。所以者何。有見者即常
見。無有見者即斷見。諸惡見趣雖有多種
無不皆入此二品類。如此品初補剌拏説
無施與等。五類邪見入斷見品。以執無故。
有説。入二品。由執我常謗因等故。次説乃
至活有命者死後斷壞無有等斷見攝故即斷
見品。有作是説。此四大種士夫身乃至智者
讃受入二品中。次説無因無縁等是末塞
羯梨見。次説造教造等是珊闍夷見。此二倶
入斷見品。以執無故。有説。入二品。由執
我常謗因等故。次説此七士身等常見攝故
即常見品。次説有十四億等是無勝髮褐見。
次説一切士夫諸有所受無不皆以宿
爲因等。是離繋親子見。此二倶入二品。以
執有我後斷滅故。次説一切士夫所受皆是
無因無縁等。是犎迦多衍那見。入斷見品。
以執無故。有説。入二品。以執我常謗無因
故。次説自作苦樂等此入二品。以執有我
後斷滅故。次説所受苦樂非自作等入斷
見品。以執無故。有説。入二品。以執我常謗
無因故。次説我及世間常等常見攝故即常
見品。次説諦故住故我有我等常見攝故即
常見品。次説諦故住故我無我等斷見攝故
即斷見品。次説我觀我等入常見品。次説受
妙五欲等入常見品。執有我常得涅槃故。
有説。入二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次説風
不吹等常見攝故即常見品。次説衆生執我
作等入二見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後説
諸欲淨妙快意受用而無過失等入常見品。
執有我常受勝欲故。有説。入二品。以執有
我後斷滅故。契經中説。我有想見我無想見
我非有想非無想見斷滅見現法涅槃見。此
五入一見品。謂前三入常見品。第四入斷
見品。第五。有説。入常見品。有説。入二品。梵
網經中所説六十二見。亦總入此二見品中。
謂前際分別見中四遍常論入常見品。四一
分常論。有説。入常見品。有説。入二品以執
有常有無常故。二無因論入斷見品。有説。
入二品。以執我常謗無因故。有邊等四論。
及不死矯亂四論入常見品。有説。入二品
以執我常後亦斷故。後際分別見中有想無
想非有想非無想論。皆常見攝故即常見品。
七斷滅論斷見攝故即斷見品。五現法涅槃
論入常見品。執有我常得涅槃故。有説。入
二品。以執有我現得涅槃後斷滅故。迦多衍
那契經中説。世有二見。一者有見。二者無見。
如次攝入常斷見品。師子吼經説。一切見
皆依二見。謂有見無有見。依有見者耽著
有見憎無有見。依無有見者耽著無有見
憎有見。此二如次亦即攝入常斷見品。如
契經説。常見外道或執轉變。或執隱顯。或
執往來意界常等。如是一切常見攝故即常
見品。如契經説。有外道執命者即身。命者
異身。命者非即身。命者非異身。問外道何故
執命者即身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説。彼見
世間身生時説有情生。身壞時説有情死
故。復次彼見世間於有色根身説有命者。
於無色根身説無命者故。復次彼見世間
於身相差別起男女想故。復次彼見世間
於身力強弱説強弱者故。復次彼見世間
身形長短麁細肥痩白黒等異説長短等者
故。復次彼見世間於身一分有被損害時。
遍身皆受不安隱苦故。復次彼見世間憂
及喜時。流涙毛竪顏色怡悦故。復次彼見世
間皆於身起我名想故。有餘師説。彼見世
間守宮&T044437;蜴等尾。若斷時各能動轉故。大
徳説曰。彼見世間於有色根身説有情形
相。有情言音。有情好醜。有情威儀。有情作業
等故。由如是等種種因縁。諸外道説命者
即身。問外道何故執命者異身耶。尊者世友
作如是説。彼諸外道執色爲身。執心心所
以爲命者。色與心等相續各異。彼覺色身
前後轉變。不覺心等前後異相。故起此見
復次彼見身麁心心所細。命者是細故異於
身。復次彼見威儀隨意欲轉。即執意欲以
爲命者威儀即身轉變差別。復次彼見死者
身相無異。便作是念。命者離身説名爲死
故與身異。復次彼見色身與心心所分位
前後轉變各異。彼執心等即是命者故異於
身。復次彼見色身有多分。而命者是一故
異於身。復次彼諸外道見捨前有身受中有
身。復捨中有身受今有身。如是展轉身雖
有異而命者一故異於身。有餘師説。彼見睡
眠時身亦有動轉。故知其中別有命者。復
次彼見夢時。身在本處而有命者遊歴他
方。故知異身別有命者。復有説者。彼見依
定能憶過去。及知未來多身差別便作是
念。身雖有多而命者一。故知各異。復次彼
見世間身無動轉。能憶過去及知未來。故
知離身別有命者。有作是説。彼見世間。
憶先所作及所更事。而身不動。故知離身
別有命者。或有説者。彼見身形前後位異。
工巧智等隨轉無別。故知離身別有命者。
大徳説曰。彼見世間不自在者及自在者。身
倶動搖故知彼身由命者轉。問外道何故執
命者非即身。尊者世友作如是説。彼見世
間身多分異。命者不異故非即身。復次彼
見世間身隨縁轉。命者不爾故非即身。復
次彼見世間身有増減損益等異。命者不
爾故非即身。大徳説曰。彼見世間一身而
有種種相異。命者不爾故非即身。問外道
何故執命者非異身。尊者世友作如是説。
彼見異身無別實物命者可得。故執命者
非異於身。所餘如前即身中説。大徳説曰。
彼見世間於自身上而起我愛。不於餘
法故執命者非異於身。所餘如前即身中
説。然諸愚夫於色心等刹那相續不善了
知。説有命者即異身等。若説即身及非異
身入斷見品。若説異身及非即身入常見
品。故諸外道諸惡見趣無不皆入斷常品
中。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對治彼故宣説中
道。謂色心等非斷非常
問云何應知死後非斷。尊者世友作如是
言。見今時心多念相續。由前前滅有後後
生。後心必依前心而起。前心有力必引後
心。遇極厭縁後方不起。由斯此世初受生
心定有前心爲因引起。將命終位無極厭
縁。正死時心定能引後。前身既能引今身
起。今身何故不引後身。由是應知死後非
斷。復次見今根覺依已起根復能爲因引
意覺起。故知胎中最初意覺必因過去根覺
引生。前生既能引今生起。今生何故不引
後生。由是應知死後非斷。大徳説曰。非離
餘心有餘心轉。亦見有色隨心而生。復見
有心依色而起。由煩惱故有色心生由是
應知死後非斷。復次現見前念有煩惱身
必能引生後念心色。知命終位有煩惱者
定能引後心色令生。由是應知死後非斷。
問諸色心等何故非常。答轉變非恒。豈是常
住。問寧知轉變不由隱顯而執彼體有生
滅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説。若彼轉變但由
隱顯。則處胎藏嬰孩童子少中老位皆應
頓起。然漸次起。故知轉變體有生滅不由
隱顯。復次若彼轉變但由隱顯。則處胎藏
嬰孩童子少中老位應有間斷。然無間斷。
故知轉變體有生滅不由隱顯。大徳説曰。
世間現見衆縁合時有諸法起。縁若乖離諸
法便壞。非隱顯者有此差別。故知轉變不
由隱顯。但由彼體有生有滅。復次法轉變
時前後相別體亦應別。相體一故。若法常住
雖有隱顯分位差別而相無異。故知轉變
體有生滅伽他納息所有義趣。如文易了
故不復釋
三藏法師玄奘譯斯論訖説二頌言
    佛涅槃後四百年 迦膩色加王贍部
    召集五百應眞士 迦濕彌羅釋三藏
    其中對法毘婆沙 具獲本文今譯訖
    願此等潤諸含識 速證圓寂妙菩提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二百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