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聞或中或上。如是説者。此滅盡定有上中下
品類差別。問三乘所起有勝有劣。雖已善
通。施設論説滅無差別當云何通。答依能
斷滅心心所法無差別義説無差別。而滅盡
定是有爲故。如餘有爲有上中下。由隨
根性階分異故。謂佛所得是上。獨覺所得是
中。聲聞所得是下。聲聞乘中有多差別。且有
學位具縛所起爲下下。乃至斷八品所起
爲上上。無學位中退法種性所起爲下下。
乃至學得不動種*性所起爲上下。餘本
得不動種*性所起爲上中。波羅蜜多聲聞
所起爲上上。一一種*性中根品差別所起。
各有上中下品類差別。是故滅定有多品類。
問此滅盡定幾物爲體。有説。此定一物爲
體。若滅現前即名無心故。問云何一滅刹
那現前即名無心。答如一受刹那現前。即
名有受。一想刹那現前即名有想。一識刹那
現前即名有識。如是一滅刹那現前即名
無心。斯有何過。有説。此定十一物爲體。以
十大地法及心滅故。有説。此定二十一物爲
體。以十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及心滅故。如
是説者。隨滅爾所心心所法。即有爾所物
現前爲此定體。問此滅盡定自體既爾。其相
云何。答自體即相。相即自體。以一切法不
可離體別説其相故尊者世友作如是言。
此滅盡定解脱爲相。故作是説。住此定者
心心所法解脱。勝解脱。極勝解脱。離繋。勝離
繋。極勝離繋。問此定不能斷諸煩惱。如何
可説住此定者心心所法解脱等言。答住
此定者心心所法暫時解脱。乃至暫時極勝
離繋。故説此言。非謂此能斷諸煩惱
有如是説。若法想微細爲因。微微爲等無
間。不與彼倶。非不成就。是謂解脱。問此説
何法。有説。此説滅盡定。若作是説。此説滅
定者。彼説此定想微細爲其因。謂一因即
同類因。微微亦與作因。謂一因即同類因。亦
與作等無間縁。若作是説。此説滅盡定者。
彼應説。若法想微細爲因。微微爲等無間。
不應説。不與彼倶。以彼滅定正現前故。
應説。非不成就。以住定時彼成就定故。有
説。此説出定心。若作是説。此説出定心
者。彼説此出定心想微細爲其因。謂一因
即同類因。微微亦與作因。謂一因即同類因。
亦與作等無間縁。若作是説。此説出定心
者。彼應説。若法想微細爲因。微微爲等無
間。應説。不與彼倶。以住定時彼出定心不
現前故。應説。非不成就。以住定時彼成就
出定心故。由此證知。彼先得出定心。有説。
此説入定心。若作是説。此説入定心者。彼
説。此入定心想爲其因。謂一因即同類因。微
細亦與作因。謂一因即同類因。亦與作等無
間縁。若作是説。此説入定心者。彼應説。若
法想爲其因。微細爲等無間。應説。不與彼
倶。以住定時彼入定心不現前故。應説。非
不成就。以住定時彼成就入定心故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
十二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五十三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等心納息第四之三
問此中何者是想。何者是微細。何者是微
微。有説。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是想。無所有
處是微細。非想非非想處是微微。有説。空無
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是想。非想非非想
處是微細。若心心所法爲等無間縁。入滅盡
定是微微。有説。非想非非想處亦是想。亦是
微細。亦是微微。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處。
有上中下。上者是想。中者是微細。下者是微
微。問若倶一地有何差別。有説。名則差
別。謂此名爲想。此名微細。此名微微。有
説。品亦差別。謂上者名想。中者是微細。下
者是微微。有説。想微細現在前時能修未來
聖道。微微現在前時不修。有説。想微細現
在前時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四。微微現
在前時。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三。除身念住。
有説。想微細有曾得。有未曾得。微微唯未
曾得
問此中因論生論何故入滅定心。通曾得未
曾得。出滅定心唯曾得耶。答入定心多加行
用功力。極作意起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
心與上相違故唯曾得。有説。入定心能策勵
増益發起於定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
與此相違故唯曾得。有説。入定心唯有漏
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通有漏無漏故
唯曾得。問此中因論生論何故入定心唯有
漏。出定心通有漏無漏。答入定心隨順心斷
故唯有漏。由此心不堅不強。無勢力久住。
不令餘心無間而起。如朽敗種故於心斷
極爲隨順。出定心與此相違。故通有漏無
漏。有説。入定心以定爲寂靜非無漏道。以
有爲寂靜故唯有漏。有説。以此定是次第
定。從非想非非想地心無間而起。聖道極
至無所有處故。入定心唯是有漏
問入滅定心爲何所縁。出滅定心爲何所縁。
答入定心縁定。出心亦爾。問若入定心縁定。
出心亦爾者云何不入時*則出。出時*則入
耶。答入定時期心欲入。出定時期心欲出。
由期心故無有錯亂。又入定心縁未來定。
出定心縁過去定。由所縁故亦無錯亂。問
若入定心縁未來定者。爲縁幾許未來定
耶。有説。但縁初刹那定。有説。通縁應相
續起者。評曰應説此入定心。縁未來定。
而不可説縁何刹那。不縁何刹那。以未
來定有多刹那未有先後。雜亂住故。問若
出定心縁過去定。爲縁幾許過去定耶。答
有説。但縁最後刹那定。有説。通縁曾相續
起者評曰*應説此出定心縁過去定。而不
可説縁何刹那。不縁何刹那。以過去定
有多刹那相雜住故
問入滅盡定時。滅何等心心所法。爲過去。
爲未來。爲現在。若過去者過去已滅。復何
所滅。若未來者未來未至。云何可滅。若現
在者現在不住。復云何滅。設非定力亦自
滅故。答應作是説。滅於未來。問未來未至
云何可滅。答住現在世。遮於未來心心所
法。令不相續故説爲滅。如斷城路閉門。
竪幢不令人入出。説名除寇。此亦如是。有
説。通滅未來現在。問現必不住。復云何滅。
設非定力亦自滅故。答先現在世心心所法。
令有縁法續起而滅。今現在世心心所法。不
令有縁法續起而滅。此由誰力。所謂定滅。
問出滅定時。何等心心所法現在前耶。有
作是説。先所遮止住未來世心心所法。
現在前。有餘師説。餘未來世心心所法今現
在前。先所遮止住不生法不可復起。評曰。
應説起未來世心心所法。而不可説起何
等。不起何等。以未來世有多刹那。未有
先後雜亂住故。問滅盡定有得過去修未來
耶。有説。此定無得過去及修未來。如天眼
耳。若作是説。無得過去修未來者。彼説定
初刹那唯成就現在定。餘刹那成就過去現
在。出此定已唯成就過去。有説。此定有得
過去及修未來。如他心智宿住智等。若作
是説。有得過去未來修者。彼説定初刹那
成就未來現在定。餘刹那成就三世。出此
定已成就過去未來。如是説者。應如初説。
若謂此定有得過去修未來者。退此定已
後還起時。應説還得先所得者。而實此定
退復起時。名得未曾得定。如不犯重而還
家者。後更出家名得未曾得戒。彼亦如是。
問此滅定何處起。答在欲色界非無色界。
若初起唯欲界。若此起已於此定退命終生
色界中。由串習力復能現起。餘者不能。云
何知然。如契經説。尊者舍利子告苾芻衆
言。若苾芻戒定慧具足者。能數數入出滅
受想定。彼於現法及將死時。若不能
如來聖旨。命終超段食天處。生在意成身天
中。於彼復能數數入出滅想受定。斯有是
處應如實知。時具壽鄔陀夷。在彼會坐。語
尊者舍利子言。彼苾芻生意成身天。能數
入出滅想受定無有是處。第二第三亦如
是説。問何故具壽鄔陀夷再三違逆尊者舍
利子。答彼之所疑非無處所。彼作是念。得
此定者必已離無所有處染。命終應生非
想非非想處。於彼必無起此定理。又彼不
了舍利子意。是故現前再三違逆。問舍利子
有何意趣。彼具壽云何不了。答舍利子説
生色界者。鄔陀夷説生無色界者。舍利子説
退者。鄔陀夷説不退者。由此不了故三違
之。問尊者何故不開悟彼。而致重違逆耶。
答尊者念言。誰能開悟如是愚執自是者耶。
有説。尊者念欲開悟。由再三違逆故彼意
便止。如箭喩經説。有衆多増上慢苾芻。於
佛前各自讃美。我生已盡。乃至廣説。佛時
欲爲説斷慢法。由諸苾芻自讃不止故彼
心便息。世尊具足普縁大悲。尚於慢人説
法心息。何況尊者舍利子耶。有説。尊者作
如是念。此所論事必聞於佛。佛當以此呵
鄔陀夷及阿難陀。當使此誡經歴千載。令
無智者不敢違於智人所説。尊者復念。如
是苾芻於大衆中再三違我竟。無同梵行
者隨喜我之所説。今應詣佛決判此事。念
已*則時往至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
告苾芻衆。若苾芻戒定慧具。乃至廣説。時鄔
陀夷亦在彼會。復作如上違逆之言。尊者
爾時作如是念。彼故於大師所違反我説
又無同梵行苾芻稱讃於我。我於今者唯
應默然。時舍利子便默然住。爾時佛告鄔陀
夷曰。汝以何等爲意成身天。豈不欲説
非想非非想處耶。彼答如是。世尊告曰。汝
是愚人盲無慧眼。云何與上座苾芻論甚
深阿毘達磨。佛於爾時現前呵責鄔陀夷
已。復責具壽阿難陀言。汝見愚人觸惱上
座。何縁捨置曾不呵止。世尊爾時呵責是
已。便入靜室宴寂而住。問鄔陀夷有過故。
世尊呵之。彼阿難陀何過被責。答鄔陀夷是
阿難陀共住第子。故佛責以不善教誨。復
次鄔陀夷是阿難陀攝徒衆者。故佛訶其不
如法告示。復次尊者阿難陀是佛攝徒衆者。
故佛責曰。汝何不知如法説者。非法説者。
復次諸對法者所説甚深。非多人所知。唯除
佛及舍利子。阿難亦以多聞力知故。佛責
曰。汝知此義何不稱讃上座所説以攝受
法朋耶。由此等縁故佛呵責。以是義故知
滅盡定欲界初起。退生色界復能現前。餘不
能起
問何故生色界中。能初起靜慮無色而非
滅定耶。答靜慮由三縁故初起。一由因力。
二由業力。三由法爾力。由因力者。謂於餘
生曾近起滅此靜慮故。由業力者。謂彼地
順決定受業。已造作増長將與果故。由法
爾力者。謂世界壞時下地有情必生上故。無
色由二縁故初起。一由因力。二由業力。由
因力者。謂餘生中曾近起滅此無色故。由
業力者。謂彼地順決定受業。已造作増長將
與果故。不由法爾力。第四靜慮以上無世
界壞故。滅盡定由一縁故初起。謂由説力
唯欲界中有佛説故。能起現前不由因力。
以餘生中未曾起滅此滅定故。不由業力。
以此定非業性故。不由法爾力。以無色中
無世界壞故。問何故生欲色界能起滅定。
非無色界耶。答命根依二法轉。一色。二心。
此定無心斷心起故。生欲色界起此定時。
心雖斷而命根依色轉。生無色界色雖斷
而命根依心轉。若生彼起此定者色心倶
無。命根無依故應斷。是應名死。非謂入
定。是故生彼界不起。問退此定已命終生
下三無色不。有説。不生。所以者何。退此
定已容生二處。一能起此定處。二受此定
異熟處。色界雖非受此定異熟處。而是能
起此定處。非想非非想處雖非能起此定
處。而是受此定異熟處下三無色二事倶無
故。退此定無容生彼。有説。亦生。然生彼
者不名身證及倶解脱。若作是説則爲善
通毘木差羅所説。如説。身證於淨四無色
定。或成就一。或成就四。云何一。謂生非想
非非想處。云何四。謂生欲色界。如身證倶
解脱亦爾。下三無色。必不成就滅盡定故
不得二名。評曰。應知此中初説爲善
問住滅盡定得經幾時。答欲界有情諸根
大種由段食住。若久在定*則在定時身。雖
無損後出定時身便散壞。故住此定但應
少時。極久不得過七晝夜。段食盡故。云何
知然。曾聞於一僧伽藍中。有一苾芻得滅
盡定。食時將至。著衣持鉢詣食堂中。是日
打揵穉少晩。彼苾芻以精勤故。便作是
念。我何爲空過。此時不修於善遂不觀後
際。*則立誓願入於滅定。乃至打揵*穉當
出時。彼僧伽藍有難事起。諸苾芻等散往他
處。經於三月難事方解。苾芻還集僧伽藍
中。纔打揵*穉。彼苾芻從定而出*則便命
終。復有一苾芻得滅盡定。而常乞食。於日
初分著衣持鉢方欲詣村。遇天大雨恐
壞衣色少時停住。*則作是念。我何爲空
過。此時不修於善遂不觀後際。*則立誓
願入於滅定。乃至雨止當出。有説。爾時
雨經半月。有説。一月其雨方止。彼從定出
*則便命終。由此故知生於欲界。若久在定
*則在定時身雖無損後出定時身便散壞。
故住此定但應少時。極久不得過七晝夜。
色界有情諸根大種不由段食之所任持
故。住此定或經半劫。或經一劫。或復過此。
問若有苾芻不立誓願入滅盡定。云何當
出。答法爾應出。如有心定。又彼苾芻或欲
飮食。或欲便利。以彼在定雖不爲損出
*則致患故。由此因必應出定。問異生能
入滅盡定不。尊者世友説。不能入。契經説。
爲聖者定故。若異生能入者亦應名異生
定有説。異生必欣上地離下地染。如尺蠖
虫。非想非非想處無上地可欣故。諸異生不
能離彼染。若不離彼見所斷染。必無有
能入滅盡定。故諸異生不能入此定。有説。
異生如如入定則如是如是身心安息。由安
息故加行慢緩。是以不能入滅盡定。大徳
説曰。異生不能入滅盡定。以諸異生如如
入定。則如是如是我見堅牢。怖邊際滅起
深坑想。是故不能入滅盡定
問菩薩爲入滅盡定不。尊者世友説不能
入。契經説。爲聖者定故。若菩薩能入者亦
應名異生定。有説。菩薩必欣上地離下地
染。如尺蠖虫。廣説如前。有説。菩薩能入此
定。以諸菩薩求一切智。於一切處皆悉尋
求。若當不能入此定者何名尋求一切
處耶。大徳説曰。菩薩不能入滅盡定。以諸
菩薩雖伏我見不怖邊際滅。不起深坑
想。而欲廣修般羅若故。於滅盡定心不
樂入。勿令般若有斷有礙故。雖有能而
不現入。此説菩薩未入聖位
問已知菩薩前衆同分中未曾起滅定。後衆
同分中爲先起滅定。後證無上正等菩提。
爲先證無上正等菩提。後起滅定。若先起
滅定者。云何名爲不起意樂。云何非起不
同分心。云何名三十四心刹那得一切智。若
先證無上正等菩提者。云何菩薩名滿學
者。云何得盡智時名善辦所作。云何盡智
起已名倶解脱。答外國諸師作如是説。一
切菩薩先起滅盡定。後證無上正等菩提。問
云何名爲不起意樂。答彼説一切菩薩先離
無所有處染。起如是決定意樂。我當不起
于座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得不還果
起滅盡定。證於無上正等菩提。如所思惟
後皆證得。由此故説不起意樂。問云何非
起不同分心。答彼説誰言菩薩不起不同分
心。然菩薩有不同分心。設有此言亦不違
理。不違所立本意樂故。問云何説三十四
心刹那得一切智。答彼説此依無漏心説。
不論入出滅盡定心。迦濕彌羅國毘婆沙師
説。一切菩薩先證無上正等菩提。後起滅盡
定。問云何菩薩名滿學者。答此依根滿果
滿而説。不説定滿。斯有何過。問云何得盡
智時名善辦所作。答解脱障。有説。以下無
智爲體。有説。於定不自在爲體。有説。諸
定不得爲體。若説以下無智爲體者。世尊
得盡智時已斷一切無智。已生彼對治智。
由此故名解脱障斷。若説於定不自在爲
體者。彼説世尊得盡智時於一切靜慮解
脱等持等至。若入若出皆得自在。由此故
名解脱障斷。若説諸定不得爲體者。彼説
世尊得盡智時。已得一切靜慮解脱等持等
至。由此故名解脱障斷。是故得説善辦所
作。問云何盡智起已名倶解脱。答已得彼定
入出心故名倶解脱。非得定體。*則由此
理名離染得。後時不由加行起故。是以菩
薩三十四心刹那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云何
名爲三十四心刹那。謂菩薩先離無所有處
染。後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於見道中
有十五心刹那。道類智時爲第十六。*則此
名斷有頂加行。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復有
九無間道九解脱道。是名三十四心刹那。菩
薩依此證無上覺
如契經説。毘舍佉鄔波索迦。詣達磨陣那
苾芻尼所。問言。聖者諸苾芻等。念何當言
入滅盡定。苾芻尼告毘舍佉言。諸苾芻等
入滅定時。終不念言我今入滅定。或復當
入。然由先時調練心故。心轉微細隨順趣
入。問將欲入滅定時。先敷繩床次洗足已
結跏趺坐端身繋念。後便入定。於此中間豈
不作念我今入滅定或復當入。答遠加行
中雖有此念。而從欲界善心無間入初靜
慮。乃至漸次入滅盡定。於此隣近加行位
中。必不念言我今入滅定或復當入復問。
聖者諸苾芻等。念何當言出滅盡定。苾芻
尼告毘舍佉言。諸苾芻等出滅定時。終不
念言我今出滅定或復當出。然彼身命六
處爲縁。及本要期出滅盡定。或由飢渇便
利所惱。在定雖不爲損出則作患故。彼法
爾出於滅定。又問。聖者諸苾芻等入滅定
時。先滅何法。身行耶。語行耶。意行耶。苾芻
尼言。諸苾芻等入滅定時。先滅語行。次身
行。後意行。問入滅定時滅意行可爾。身語
行云何。謂從初靜慮入第二靜慮時語行
已滅。從第三靜慮入第四靜慮時身行已
滅。如何方説入滅定時滅身語行。答入滅
定時有遠有近。遠滅身語行。近滅意行。又
從入初靜慮。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皆名入
滅定時。爲入滅定起。此諸地現在前故。是故
無過。復問聖者諸苾芻等出滅定時。先起
何法。身行耶。語行耶。意行耶。苾芻尼言。諸
苾芻等出滅定時。先起意行。次身行。後語
行。問出滅定時起意行可爾。身語行云何。
謂從第四靜慮入第三靜慮時身行方起。
從第二靜慮入初靜慮時語行方起。如何
可説出滅定時起身語行。答出滅定時有
近有遠。近起意行。遠起身語行。又從滅定
起。乃至入初靜慮。皆名出滅定時。復問。聖
者諸苾芻等出滅定時。其心何所隨順。何
所轉近。何所垂入。苾芻尼言。諸苾芻等出
滅定時。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問此
中説何法名離。有説。滅定名離。若作是
説滅定名離者。彼説若世俗心出則二縁故。
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意樂故及
所縁故。若無漏心出。苦集智相應者。則一
縁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所縁
故。非意樂故。若滅道智相應者。則其心非
意樂故。非所縁故。隨順離。轉近離。垂入
離。有説。涅槃名離。若作是説涅槃名離
者。彼説若世俗心出則其心非意樂故。非
所縁故。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若無漏心
出苦集。道智相應者。則一縁故其心隨順離。
轉近離。垂入離。謂意樂故。非所縁故。若滅
智相應者則二縁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
垂入離。謂意樂故。及所縁故。有説。滅定涅
槃名離。若作是説滅定涅槃名離者。彼説
若世俗心出及無漏心出。苦集滅智相應者。
總而言之則二縁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
垂入離。謂意樂故及所縁故。若道智相應者
則一縁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
意樂故非所縁故
又問。聖者諸苾芻等出滅定時。爲觸幾觸。
苾芻尼告毘舍佉言。觸三種觸。一不動觸。
二無所有觸。三無相觸。問如是三觸有何差
別。尊者世友作如是説。空無邊處識無邊
處。是不動觸。無所有處。是無所有觸。非想非
非想處。是無相觸。有説。空是不動觸。無願是
無所有觸。無相是無相觸。有説。無漏無所有
處。縁涅槃者具名三觸。謂無漏故名不動
觸。無所有處攝故名無所有觸。縁涅槃故
名無相觸。大徳説曰。諸苾芻等出滅定時。
若起非想非非想處心不起餘。不同分心
當言觸無相觸。若起無所有處不同分心。
當言觸無所有觸。若起識無邊處不同分
心。當言觸不動觸。由此理趣餘五有想定
應知亦爾。謂空無邊處及四靜慮。由此次
第入滅定不。*則由此出由此次第出滅
定不。*則由此入。如由此次第而睡不。*則
由此覺。由此次第而覺不。*則由此睡。彼
亦如是
如説。由得依住此滅定故不受當來生老
苦。不起彼集。問滅定不能斷諸煩惱。
云何得有如是説耶。答應觀此中所説意
趣。謂諸有學出滅定已作是思惟。此滅定
中心心所法。暫滅暫息須臾不行。尚有如
是寂靜微妙。何況涅槃。有爲諸行永滅永息
究竟不行。由此爲先斷餘煩惱。滅相續
蘊入無餘依涅槃界。若諸無學出滅定已
作是思惟。廣説乃至由此爲先滅相續蘊
入無餘依涅槃界。依此密意故作是説。非
謂滅定能斷煩惱
施設論説。有作願入滅定。不作願出。有作
願出滅定。不作願入。有作願入滅定亦作
願出。有不作願入滅定不作願出。此中
作願入滅定不作願出者。謂如有一作是
願言。我當入滅定。不作是願。我當出滅
定。四有想定隨一現前。彼入滅定從滅定
出。四有想定隨一現前。作願出滅定。不作
願入者。謂如有一不作願言。我當入滅
定。而作是願。我當出滅定。四有想定隨一
現前。彼入滅定從滅定出。四有想定隨一
現前。作願入滅定。亦作願出者。謂如有一
作是願言。我當入滅定。亦作是願。我當
出滅定。四有想定隨一現前。彼入滅定從
滅定出。四有想定隨一現前。不作願入滅
定。不作願出者。謂如有一不作願言。我當
入滅定。亦不作願我當出滅定。四有想定
隨一現前。彼入滅定從滅定出。四有想定
隨一現前。問作願入出及唯作願入者是事
可爾。以入定者必當出故。不作願入出。及
唯作願出者。云何可爾。非不欲入而入定
故。答此中一切皆欲入定。皆欲出定。然依
入出定心有自在不自在故作是説。謂有
於入定心得自在非出定心。彼作願出定
不作願入。有於出定心得自在非入定
心。彼作願入定不作願出。有於入出定心
倶得自在。彼不作願入定亦不作願出。有
於入出定心倶不自在。彼作願入定亦作願
出。問四有想定何者是耶。答四無色定。問何
故出滅定時但説起四無色定。答以四無
色定於出滅定時。可作逆次出逆超出故。
謂若以非想非非想處心出滅定者。彼若
*則起無所有處心是逆次出。若*則起識無
邊處心是逆超出。若以無所有處心出滅
定者。彼若*則起識無邊處心是逆次出。若
*則起空無邊處心是逆超出。是故但説四
無色定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
十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五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等心納息第四之四
契經中説住滅定者。不爲火所燒。水所
漂。毒所中。刃所害。他所殺。問何故住滅
定者有如是勝利。尊者世友作如是説。由
此滅定是不害法故。住此者非害所害。有
説。此定有大威徳。爲諸威徳天神護之故
不可害。有説。得靜慮者靜慮境界。具神
通者神通境界。倶不思議故不可害。有説。
此定無心非無心者有生有死故不可害。
等活契經是此論縁起者。有佛名羯洛倶
村馱。有第一雙弟子。一名極遠。二名等活。
尊者等活曾於一城中作多教化衆所知
識。後於城邊多人行處。入滅盡定。時有放
採樵行人見已咸言。今此尊者端坐滅度
誠爲異哉。我等宜應焚燒供養。便取種種
牛糞乾薪。埋積其身焚之捨去。尊者明旦
從定而起。振迅衣服。於日初分。持鉢入城
徐行乞食。時焚燒者見已驚言。我等昨燒其
屍。而今復來乞食。城中人衆等皆唱言。今此
沙門死而還活。由斯故名等活尊者。應知
身不燒者由滅定力故。衣不燒者由神通
力故。有説。身及衣倶不燒者。皆由滅定力
故。是故彼經是此論縁起
傳喩中説。若有施從滅定起者。彼必成順
現法受業。問何故施從滅定起者。必成順
現法受業耶。答此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
非素怛纜毘柰耶。阿毘達磨教但是傳喩所
説。諸傳喩説或然不然若必欲通者。應知
此施或得現果。或得大果。彼順世間意所
樂故。但説現果。問何故施從滅定起者。或
得現果或得大果。答若有施從此定起
者。則爲施從一切靜慮解脱等持等至起
者。所以者何。諸欲入出滅盡等至。必先起
欲界善心。次入初靜慮。如是乃至入非想
非非想處。從此無間入滅盡定。從此定出
或起非想非非想處。或起無所有處。如是
乃至還起初靜慮。復入欲界善心。彼由如
是功徳熏相續故。能令施者或得現果或
得大果。有説。從滅定起者。威儀寂靜來往
語言。衣著飮食皆悉詳審。諸清信長者婆羅
門等。見已咸生希有之想。以慇淨心施諸
資具故。得現果或得大果。有説。得此定
者名稱普聞過於餘定。諸清信長者婆羅門
等。聞已皆生奇特之想。以慇淨心施諸*資
具故。得現果或得大果。有説。住滅定者
諸食皆斷。若施從此起者。則爲施無食者。
食謂住有漏有心定者。雖斷段食而食有
漏觸思識食。住無漏定者雖斷眞實四食。
而有相似觸思識食。住滅定者一切皆無。
是故施從此起者。則爲施於無食者食。
由此因縁。或得現果。或得大果。有説。若有
施從此定起者。則爲施到涅槃還來者
食。以此定似涅槃故。謂如入無餘依涅槃
界者。滅一切有所縁法心心所法。不起不
滅。住滅定者。亦滅一切有所縁法。心心所
法不起不滅故似涅槃。是故施從此定起
者。則爲施到涅槃還來者食。由此因縁或
得現果。或得大果。復次非但施從滅定起
者。能得現果。若施五種補特伽羅。皆得現
果。一從滅定起。二從慈定起。三從無諍
定起。四從見道起。五從初得盡智起。復次
若施五種補特伽羅。能得大果。一父。二母。
三病者。四説法師。五近佛地菩薩
問滅盡定於衆同分爲亦能引。爲但滿耶。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