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四十六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根納息第一之五
此二十二根。幾因相應。乃至廣説。問何故作
此論。答欲止説因縁法非實有者意。顯
因縁法決定實有。亦爲遮止愚於相應執
相應法非實者意。令知相應是實有故。而
作斯論。於此義中。有説。依一因作論。謂
相應因。由此中説相應言故。依彼意趣釋
此文者。此二十二根。幾因相應。答十四。謂
意五受信等五三無漏根。此是相應因自體。
根與相應因自體法相應故。名因相應。幾
因不相應。答八。謂七色命根。問此八既非相
應因體。如何乃説因不相應。答此八雖非
相應因體。而與相應因體不相應故。説爲
因不相應。斯有何失。幾因相應因不相應。答
即前十四少分因相應。少分因不相應。少分
因相應者。謂自性於他性少分因不相應者。
謂自性於自性。幾非因相應。非因不相應。答
即前十四少分。非因相應。少分非因不相應
少分非因相應者。謂自性於自性。少分非因
不相應者。謂自性於他性。有説。此中依二
因作論。謂相應因倶有因。由此二因恒與
彼法不相離故。依彼意趣釋此文者。此
二十二根。幾因相應。答十四。此是二因自體。
根與二因自體法相應故。名因相應。後三
問答如前應知。有説此中依三因作論。謂
相應因。倶有因。同類因。由此三因通三性
故。有説。此中依四因作論。謂除同類遍行
二因。由此四因通三世故。有説。此中依五
因作論。謂除能作因。以通無爲非親勝
故。有説。此中依六因作論。由此所説因言
總故。然相應法或作六因自體。或作五因
自體。或作四因自體。如大種蘊廣説。依彼
意趣釋此文者。此二十二根。幾因相應。答
十四。謂六因自體。根與六因自體法相應。
五因自體。根與五因自體法相應。四因自
體。根與四因自體法相應故名因相應。後
三問答如前應知
此二十二根。幾縁有縁。乃至廣説。問何故作
此論。答欲止説所縁縁非實者意。顯所縁
縁是實有故。而作斯論。此二十二根。幾縁
有縁。答十三少分。謂意樂喜憂捨信等五三
無漏根少分。有所縁法爲此所縁。故説此爲
縁有縁句。如明眼者見明眼人。彼明眼人復
有所見。縁有縁句應知亦爾。幾縁無縁。答
一十三少分。一者謂苦根。十三少分者。如前
説。無所縁法爲此所縁。故説此爲縁無縁
句。如明眼者見生盲人。彼生盲人更無所
見。縁無縁句當知亦爾。幾縁有縁縁無縁。答
即前十三少分。有所縁無所縁法。爲此所縁。
故説此爲縁有縁縁無縁句。如明眼者見
明眼人及生盲人。彼明眼人復有所見。彼生
盲人更無所見縁有縁縁無縁句。應知亦
爾。有餘謂。此第三句義。即合初二更無異
體。此説不然。與本論相違故。如十門説。縁
有縁法是有爲縁隨眠隨増。縁無縁法是一
切隨眠隨増。縁有縁縁無縁法。是有爲縁隨
眠隨増。非縁有縁非縁無縁法。是有漏縁
隨眠隨増。然有意識并相應法。一刹那頃總
縁有縁及無縁法。是故如前所説爲善。幾
非縁有縁非縁無縁。答八。謂七色命根。由
此不縁有所縁無所縁法。故説此爲非縁
有縁非縁無縁句。如生盲人。都無所見。此
句亦爾
此中略示二十二根。縁有縁等四句差別十
門所説。十八界等亦應以此四句分別。謂
十八界中十色界爲第四句。五識界爲第二
句。意界意識界爲前三句。法界具爲四句。
十二處中十色處爲第四句。意處爲前三句。
法處具爲四句。五蘊中色蘊爲第四句。受想
識蘊爲前三句。行蘊具爲四句。如蘊取蘊
亦爾。六界中五色界爲第四句。識界爲前三
句。有色法。可見法。有對法。無爲法。滅諦。爲
第四句。無色法。無見法。無對法。有漏法。無
漏法。有爲法。過去未來現在法。善不善無記
法。欲色無色界繋法。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
見修所斷不斷法。苦集道諦。靜慮無色。皆具
爲四句。四無量中。若取自性。縁住同分心
有情。則爲第三句。若縁不住同分心有情。
則爲第二句。若并取相應隨轉。縁住同分
心有情。則爲第三第四句。若縁不住同分心
有情。則爲第二第四句。初三解脱八勝處前
八遍處。若取自性爲第二句。若并取相應
隨轉。則爲第二第四句。滅受想解脱爲第四
句。餘四解脱具爲四句。後二遍處爲第三第
四句。滅智無相等持爲第二句。他心智爲初
句。餘六智二等持爲前三句。諸門煩惱中。五
識相應者爲第二句。意識相應者爲前三句。
是中差別應思。廣説諸根此法彼根異生耶。
設根異生彼根此法耶。答諸根此法彼根非
異生。諸根異生彼根非此法。問何謂此法。
何謂異生。答此法謂聖者。異生即異生。諸根
此法彼根非異生者。謂諸無漏根唯聖者
成就。非諸異生。諸根異生彼根非此法者。
謂見所斷根。唯異生成就非諸聖者。有説。
此法者。謂住苦法智忍。異生者。謂住世第
一法。諸根此法彼根非異生者。謂苦法智忍
倶生諸根。唯住苦法智忍者現起。非住世
第一法者。諸根異生彼根非此法者。謂世
第一法倶生諸根。唯住世第一法者現起。非
住苦法智忍者。有説。此法者。謂住律儀。異
生者。謂住不律儀。諸根住律儀者所起。彼
根非住不律儀者所起。諸根住不律儀者
所起。彼根非住律儀者所起。有説。此法者。
謂不缺根。異生者。謂缺根。如扇&T015383;半擇迦無
形二形等。諸根不缺根者所起。彼根非缺根
者所起諸根缺根者所起。彼根非不缺根者
所起。有説此法者。謂不斷善根。異生者。謂
斷善根。諸信等根不斷善者所起。彼根非斷
善者所起。諸邪見倶生根。斷善者所起。非不
斷善者所起。有説。此法者。謂住正定聚。異
生者。謂住邪定聚。諸住正定聚者所起根。
彼根非住邪定聚所起。諸住邪定聚者所
起根。彼根非住正定聚者所起。有説。此法
者。謂住五淨居。異生者。謂住五異生處。諸
住五淨居者所起根。彼根非住五異生處者
所起。諸住五異生處者所起根。彼根非住
五淨居者所起。色蘊攝幾根。答七。謂眼等七
色根。受蘊攝幾根。答五三少分。五者。謂五
受根。三少分者。謂三無漏根少分。以三無漏
根九法爲體。此唯攝三。故言少分。想蘊攝
幾根。答無想非根故。行蘊攝幾根。答六三少
分。六者。謂命信等五根。三少分者。謂三無漏
根少分。以三無漏根九法爲體。此唯攝五
故言少分。識蘊攝幾根。答一三少分。一者。
謂意根。三少分者。謂三無漏根少分。以三無
漏根九法爲體。此唯攝一故言少分。善根
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八界二處三蘊。八界者。
謂七心界法界。二處者。謂意處。法處。三蘊者。
謂受蘊行蘊識蘊。唯攝善根有幾界幾處幾
蘊。答無。不善根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八界二
處二蘊。八界者。謂七心界法界。二處者。謂意
處法處。二蘊者。謂受蘊識蘊。唯攝不善根
有幾界幾處幾蘊。答無。有覆無記根。幾界幾
處幾蘊攝。答六界二處二蘊。六界者。謂眼識
界耳識界身識界意界意識界法界。二處者。
謂意處法處。二蘊者。謂受蘊識蘊。唯攝有覆
無記根。有幾界幾處幾蘊。答無。無覆無記
根。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十三界七處四蘊。十
三界者。謂内十二界。及法界。七處者。謂内六
處。及法處。四蘊者。謂除想蘊。唯攝無覆無
記根。有幾界幾處幾蘊。答五界五處。非蘊。
五界者。謂眼等五色根界。五處者。謂眼等五
色根處。非蘊者。謂無蘊。唯無覆無記故
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十三界七處四蘊。
十三界者。謂内十二界。及法界。七處者。謂内
六處。及法處。四蘊者。謂除想蘊。唯攝根法。
有幾界幾處幾蘊。答十二界六處二蘊。十二
界者。謂内十二界。六處者。謂内六處。二蘊者。
謂受蘊識蘊。非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六
界六處三蘊。六界者。謂外六界。六處者。謂外
六處。三蘊者。謂色蘊想蘊行蘊。唯攝非根
法。有幾界幾處幾蘊。答五界五處一蘊。五界
者。謂外五色界。五處者。謂外五色處。一蘊者。
謂想蘊。根非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十八
界十二處五蘊。唯攝根非根法。有幾界幾處
幾蘊。答一界一處二蘊。一界者。謂法界。一處
者。謂法處。二蘊者。謂色蘊行蘊。頗根爲縁
生根耶。乃至廣説。有説。此中有一標一釋
一廣釋。如説。頗根爲縁生根耶等。是標。頗
眼根爲縁生眼根耶等。是釋。眼根與眼根
爲幾縁等。是廣釋。有説。此中有三標三釋
三廣釋。如説。頗根爲縁生根耶是標。答生。
是釋。生非根耶等。是廣釋。頗眼根爲縁生
眼根耶。是標。答生。是釋。生耳根乃至生具
知根耶等。是廣釋。眼根與眼根爲幾縁。是
標。答因増上。是釋。乃至與具知根爲所縁
増上等。是廣釋。有説。此中有三標三釋。如
説。頗根爲縁生根耶等。是標。答生等。是釋
頗眼根爲縁生眼根耶等。是標。答生等。是
釋。眼根與眼根爲幾縁等。是標。答因増上
等。是釋
頗根爲縁生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眼爲
所依。生意三受信等五根。或眼爲所縁。生
意四受信等五三無漏根。頗根爲縁生非根
耶。答生。云何生。答如眼爲所依。生想思觸
作意等。或眼爲所縁。生想思觸作意。及惡
作睡眠等。頗根爲縁生根非根耶。答生。云
何生。答如眼爲所依。生意三受信等五根
想思觸作意等。或眼爲所縁。生意四受信等
五三無漏根想思觸作意等。及惡作睡眠等。
頗非根爲縁生非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
色爲所縁。生想思觸作意等。及惡作睡眠等。
頗非根爲縁生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色
爲所縁。生意五受信等五三無漏根。頗非根
爲縁。生根非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色
爲所縁。生意五受信等五三無漏根想思觸
作意等。及惡作睡眠等。頗根非根爲縁。生
根非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眼爲所依。色
爲所縁。生意三受信等五根想思觸作意等。
頗根非根爲縁生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
眼爲所依。色爲所縁。生意三受信等五根。
頗根非根爲縁。生非根耶。答生。云何生。答
如眼爲所依。色爲所縁。生想思觸作意等」
有餘於此作第二文。頗根爲縁唯生根耶。
答不生。由此根亦生非根故。頗根爲縁唯
生非根耶
答不生。由此根亦生根故。頗根爲縁唯生
根非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眼爲所依。生
意三受信等五根想思觸作意等。頗非根爲
縁。唯生非根耶。答不生。由此非根亦生
根故。頗非根爲縁。唯生根耶。答不生。由此
非根亦生非根故。頗非根爲縁。唯生根非
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色爲所縁。生意五
受信等五三無漏根想思觸作意等。及惡作
睡眠等。頗根非根爲縁。唯生根非根耶。答
生。云何生。答如眼爲所依。色爲所縁。生意
三受信等五根想思觸作意等。頗根非根爲
縁。唯生根耶。答不生。由此根非根亦生非
根故。頗根非根爲縁。唯生非根耶。答不生。
由此根非根亦生根故
有餘於此作第三文。頗唯根爲縁生根耶。
答不生。由此根亦縁非根生故。頗唯根爲
縁生非根耶。答不生。由此非根亦縁非根
生故。頗唯根爲縁生根非根耶。答不生。
由此根非根亦縁非根生故。頗唯非根爲
縁生非根耶。答不生。由此非根亦縁根
生故。頗唯非根爲縁生根耶。答不生。由此
根亦縁根生故。頗唯非根爲縁生根非根
耶。答不生。由此根非根亦縁根生故。頗唯
根非根爲縁。生根非根耶。答生。廣説如上。
頗唯根非根爲縁生根耶。答生。廣説如上。
頗唯根非根爲縁生非根耶。答生。廣説如

頗眼根爲縁生眼根耶。答生。云何生。答謂
不礙生。及唯無障。頗眼根爲縁生耳根乃
至具知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眼爲所依。
生意三受信等五根。或眼爲所縁。生意四
受信等五三無漏根。或謗眼根墮諸惡趣。
受諸色根命根意根苦根異熟。或信眼根生
諸善趣。受諸色根命根意根樂根喜根捨根
異熟。是名眼根爲縁生耳根乃至具知根。
如眼根。耳鼻舌身女男命根亦爾。然有差
別。謂女男根。非苦根信等五根所依。命根非
一切根所依。頗意根爲縁生意根耶。生眼
根。乃至具知根耶。答生。云何生。答如意根
爲所依。生意五受信等五三無漏根。或意根
爲所縁。生意四受信等五三無漏根。或謗
意根墮諸惡趣。受諸色根命根意根苦根
異熟。或信意根。生諸善趣。受諸色根命根
意根樂根喜根捨根異熟。又意根有善不善。
善者於善趣受諸色根命根意根樂根喜根
捨根異熟。不善者。於惡趣受諸色根命根
意根苦根異熟。如意根。五受根信等五根亦
爾。然有差別。謂一切非所依。苦根於自非
所縁。信等五根非不善。頗未知當知根爲
縁。生未知當知根耶。生眼根乃至具知根
耶。答生。云何生。答如未知當知根爲所依。
生未知當知已知意三受信等五根。或未知
當知根爲所縁。生意四受信等五三無漏根。
或謗未知當知根。墮諸惡趣。受諸色根命
根意根苦根異熟。或信未知當知根。生諸善
趣。受諸色根命根意根樂根喜根捨根異熟。
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然有差
別。謂已知根爲所依。生已知根具知根意根
三受信等五根。具知根爲所依。生具知根意
根三受信等五根。問眼根與眼根爲幾縁。
與耳根乃至具知根爲幾縁。乃至具知根
與具知根爲幾縁。與眼根乃至已知根爲
幾縁。答眼根與眼根。爲因増上。因者一因。
謂同類因。増上者。謂不礙生及唯無障。後増
上義皆同此説。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爲一
増上。與餘根爲所縁増上。餘根者。謂意四
受信等五三無漏根。如眼根。耳鼻舌根亦爾。
身根與身根女根男根。爲因増上。因者一因。
謂同類因。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爲一増上。
與餘根爲所縁増上。餘根者。如前説。女根
與女根身根。爲因増上。因者一因。謂同類
因。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爲一増上。與餘根
爲所縁増上。餘根者。如前説。如女根。男根
亦爾。命根與命根爲因増上。因者一因。謂
同類因。與七色根苦根。爲一増上。與餘根
爲所縁増上。餘根者。如前説。意根與意根。
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謂同類遍
行異熟因。等無間者。謂意根等無間。意根現
在前。所縁者。謂意根與意根爲所縁。諸等
無間。及所縁義。皆准此説。與七色根命根。
爲因増上。因者一因。謂異熟因。與苦根爲
因等無間増上。非所縁。因者五因。謂相應倶
有同類遍行異熟因。等無間者。謂意根等無
間苦根現在前。非所縁者。苦根縁色。意根非
色故。與餘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餘根
者。謂樂喜捨憂信等五三無漏根。此依具縁
等故總説。然因有異。謂與樂喜捨根爲五
因。即相應等五。與憂根爲四因。除異熟因。
與信等五根三無漏根爲三因。即相應倶有
同類因。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等五根亦
爾。當知此依縁數等故總相而説。然以因
縁有差別故。恐文隔遠。今具分別。謂樂根
與樂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
即同類遍行異熟因。與七色命根。爲因増上。
因者一因。即異熟因。與意根爲因等無間
所縁増上。因者五因。即相應等五。與苦根
爲因等無間増上。非所縁。因者二因。即同
類異熟因。非所縁者。苦根縁色。樂根非色
故。與喜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二
因。即同類異熟因。與憂根爲因等無間所
縁増上。因者一因。即同類因。與捨根爲因
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同類遍行異
熟因。與信等五根三無漏根。爲因等無間所
縁増上。因者三因。即相應倶有同類因。喜根
與喜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
即同類遍行異熟因。與七色根命根。爲因増
上。因者一因。即異熟因。與意根。爲因等無
間所縁増上。因者五因。即相應等五。與樂
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同類
遍行異熟因。與苦根。爲因等無間増上。非
所縁。因者三因。即同類遍行異熟因。與憂根。
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二因。即同類遍
行因。與捨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
三因。即同類遍行異熟因。與信等五根三無
漏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相
應倶有同類因。捨根與捨根爲因等無間所
縁増上。因者三因。即同類遍行異熟因。與七
色根命根。爲因増上。因者一因。即異熟因。
與意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五因。
即相應等五。與樂根喜根。爲因等無間所縁
増上。因者三因。即同類遍行異熟因。與苦根。
爲因等無間増上。非所縁。因者三因。即同
類遍行異熟因。與憂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
上。因者二因。則同類遍行因。與信等五根三
無漏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
相應倶有同類因信根與信根。爲因等無間
所縁増上。因者一因。即同類因。與七色根命
根。爲因増上。因者一因。即異熟因。與意根
樂根喜根捨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
四因。除遍行因。與苦根。爲因等無間増上。
非所縁。因者三因。即相應倶有同類因。與
憂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相
應倶有同類因。與精進等四根三無漏根爲
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相應倶有
同類因。如信根。精進等四根亦爾。苦根與
苦根。爲因等無間増上。非所縁。因者二因。
即同類異熟因。非所縁者。苦根縁色苦根
非色故。與七色根命根。爲因増上。因者一
因。即異熟因。與三無漏根。爲所縁増上。所縁
者。謂與苦忍苦智集忍集智品爲所縁。與
餘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餘根者。謂意樂
喜捨憂信等五根。此亦具縁等故總説。然因
有異。謂與意根爲四因。除遍行因。與樂
根喜根捨根爲二因。即同類異熟因。與憂
根爲一因。即同類因。與信等五根爲三因。
即相應倶有同類因。憂根與憂根。爲因等無
間所縁増上。因者二因。即同類遍行因。與七
色根命根爲因増上。因者一因。即異熟因。
與苦根爲因等無間増上。非所縁。因者三
因。即同類遍行異熟因。與三無漏根。爲所
縁増上。所縁者。謂與苦忍苦智集忍集智品
爲所縁。與餘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餘
根者。謂意樂喜捨信等五根。此亦具縁等故
總説。然因有異。謂與意根爲五因。即相應
等五。與樂喜捨根爲三因。即同類遍行異熟
因。與信等五根爲三因。即相應倶有同類
因。未知當知根與未知當知根爲因等無間
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相應倶有同類因。所
縁者。謂與道忍道智品爲所縁。與具知根
爲因所縁増上。非等無間。因者一因。即同
類因。所縁者。謂與道忍道智品爲所縁。非
等無間者。未知當知根等無間。具知根不現
前故。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爲一増上。與憂
根爲所縁増上。與餘根。爲因等無間所縁
増上。餘根者。謂意樂喜捨信等五已知根。此
亦具縁等故總説。然因有異。謂與意等九
根爲三因。即相應倶有同類因。與已知根
爲一因。即同類因。已知根與已知根。爲因
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相應倶有同
類因。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爲一増上。與憂
根未知當知根爲所縁増上。與餘根。爲因
等無間所縁増上。餘根者。謂意樂喜捨信等
五具知根。此亦具縁等故總説。然因有異。謂
與意等九根。爲三因。即相應倶有同類因。
與具知根爲一因。即同類因。具知根與具
知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者三因。即相
應倶有同類。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爲一増
上。與憂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爲所縁増
上。與餘根爲因等無間所縁増上。餘根者。
謂意樂喜捨信等五根。因者三因。即相應倶
有同類因。等無間者。謂具知根等無間。意等
九根現在前。所縁者。謂具知根與意等九根
爲所縁。増上者。謂不礙生及唯無障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
十六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四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有納息第二之一
欲有相續最初得幾業所生根如是等章及
解章義。既領會已。當廣分別。然有聲目多
義。如前廣説。此中説續衆同分有情數五
蘊名有。相續有五。亦如前説。此中依二相
續作論。謂中有相續生有相續欲有相續最
初得幾業所生根。答卵生胎生濕生。得二。謂
身根命根。問最初羯邏藍位亦得餘色根不。
若得者。如何於少時頃便得爾所根耶。又
此中何故不説。毘奈耶説復云何通。如説。
於母腹中二根初得。謂身與命。若損害彼。
乃至廣説。若不得者。何故經説天眼觀知是
男是女。答有言亦得。問如何於少時頃便得
爾所根耶。答爾時雖無諸色根相而已具
得彼根種子。如清鹽水酥蜜沙糖酒等。和
合貯在一器。若以草端霑取一渧。於中具
有鹽等諸味。羯邏藍位應知亦爾。一切色根
種子皆具。問若爾。何故此中不説答應説而
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説。此中説皆得
者。餘得不定。是以不説。如生盲等不得眼
等。問毘奈耶説復云何通。答彼説能持諸餘
根者。謂身根能持諸餘色根。命根能持餘非
色根。是故偏説。有説。此位不得餘色根。問
天眼云何觀知男女。答羯邏藍時雖無男
女根。而有男女相。由觀彼相得知男女。
所以者何。非彼已有男女。二根可説觀故。
有餘師説。依經故知。經説。若胎是男。依母
右脇向背蹲坐。若胎是女。依母左脇向腹
蹲坐。得天眼者。觀此差別依經而説。或
有説者。觀中有知。謂天眼觀中有後位。若
是男子。入於母胎。知此羯邏藍是男非女。
若女入者。復知此位是女非男。如是説者。
羯邏藍位未得餘色根。鉢羅奢佉位中方
乃得故。化生得六或七或八。無形者六。謂眼
耳鼻舌身命根。一形者七。謂前六及男女根
隨一。二形者八。謂前六及男女根。問餘無色
根爾時亦得。謂意五受信等五根。此中何故
不説。答此中應説而不説者。當知有餘。有
説。爾時一切得者。此中則説。餘無色根。雖
有得者而非一切。是故不説。謂上地歿
生下地時。雖得彼根。若自地*歿還生自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