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三者
問如是三障何者最重。或有説者。異熟障
重。所以者何。因時可轉。果時不可轉故。復
有説者。業障最重所以者何。業障能引異熟
障故。如是説者。煩惱障重。以煩惱障能引
業障。業障復能引異熟障。如是皆以煩惱
爲本是故最重
三惡行中何者最大罪。謂破僧虚誑語。此業
能取無間地獄一劫壽量異熟苦果。餘業不
定故。問此説破僧虚誑語爲最大罪。餘處
復説。意業爲最大罪。餘處復説。邪見爲最
大罪。此三大罪有何差別。或有説者。罪有
三種。一業。二煩惱。三惡行。業中意業爲大
罪。煩惱中邪見爲大罪。惡行中破僧虚誑語
爲大罪。復有説者。惱亂大衆故意業爲大
罪。滅一切善根故邪見爲大罪。能感大苦
異熟果故。破僧虚誑語爲大罪。復有説者。
三業中意業爲大罪。五見中邪見爲大罪。五
無間業中破僧虚誑語爲大罪。復有説者。見
所斷業道中邪見爲大罪。修所斷業道中。破
僧虚誑語爲大罪。見修所斷業中意業爲大
罪。復有説者。依思業故説意業爲大罪。
依思所造業故。説破僧虚誑語爲大罪。依
非業故説邪見爲大罪。復有説者。依能
起業故説意業爲大罪。依所起業故説破
僧虚誑語爲大罪。依非業故説邪見爲大
罪。復有説者。依能轉業故説意業爲大
罪。依所轉業故。説破僧虚誑語爲大罪。
依非業故説邪見爲大罪。是名三種大罪
差別
問彼破僧時。亦有身業往來加行思惟及餘
語業。何故但説虚誑語能破僧耶。答若破
僧時加行究竟。一切時有者此中説之。於諸
業中*唯虚誑語加行究竟。一切時有能令
僧壞是故偏説。餘業不爾是故不説
問如説能取無間地獄果。何故名無間地
獄耶。答此假立名假立想。不必如名悉
有其義。又此地獄亦名無間。亦名熱鐵猛
焔熾然攅射支體。亦名常於六觸處門受
諸苦惱。亦名自受業所招苦。復有説者。以
於此中無間無隙可令樂受暫現在前故
名無間。問餘地獄中。爲有歌舞及飮食等
喜樂事耶。答餘地獄中雖無異熟喜樂。而
有等流喜樂。如施設論説。等活地獄有時
有分涼風暫吹。或聞如是音聲唱言。等活
等活。時彼有情忽然還活。支節血肉平復
如本。暫生喜樂。無間地獄無如是事故名
無間。復有説者。生彼有情其數甚多。無間
無隙故名無間。此説不然。所以者何。上品
惡行生彼地獄。世間有情不皆能起上品惡
行。如要修習上品妙行方生有頂。世間有
情不皆能起上品妙行。是故生有頂者少。
生無間者亦爾。故彼非説。問若爾云何名
無間。答依異熟果説名無間。以諸有情造
大惡業生彼地獄。得廣大身一一身形悉
皆廣大。遍彼多處中無間隙故名無間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五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六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五
問此業能取一劫壽果爲是何劫。或有説
者。是成劫。復有説者。是壞劫。復有説者。是
大劫。如是説者此是中劫。由彼亦有不盡
中劫而得脱故。如毘奈耶説。提婆達多。當
於人壽四萬歳時來生人中。必定當證獨
覺菩提。舍利子等所不能及。問如是伽他
當云何通
    諸有破僧人 破壞和合僧
    生無間地獄 壽量經劫住
尊者世友作如是説。減一劫住亦名一劫。
如世間人於減一日。住持所作亦名直日。
此亦如是
問此破僧罪亦能取地獄五蘊異熟。何故但
言取一劫壽。或有説者。以壽爲先。世尊
總説取五蘊果。復有説者。此中世尊説最
勝法。謂五蘊中壽命最勝是故偏説。復有説
者。壽命能持一切五蘊。令不散壞是故偏
説。復有説者。壽從初生盡衆同分無有
間斷。令衆同分亦無間斷。餘法不爾是故
不説。復有説者。由壽量故表知世間。或
増或減。或進或退。或興或衰。是故偏説
問何故破僧得劫住罪。非起惡心出佛身
血耶。答若起惡心出佛身血壞佛生身。若
破壞僧壞佛法身。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
重法身不重生身。復有説者。若起惡心
出佛身血但毀尊重。若破壞僧即名毀壞
尊重所重。若起惡心出佛身血但傷大師。
若破壞僧即名傷損大師所師。如大師。
如是法王歸依依趣亦爾。有説。彼起殺心
出佛身血。但是加行罪。以佛法爾不可害
故。破僧不爾是根本罪。如加行根本。如是
加行究竟亦爾。復有説者。若起惡心出佛
身血。不多發起廣大加行。但由率爾卒暴
而傷。破僧不爾。要由發起廣大加行。或經
一月乃至四月。方便誘誑諸新學苾芻令
彼順已。然後能破是以罪重。復有説者。若
起惡心出佛身血不惱亂大衆。雖傷佛
身不能令佛生惱亂心。亦不諠擾。以作
此事世間衆生。或有聞者或不聞故。若破
壞僧極大諠擾惱亂大衆。以破僧時應得
入正性離生者。不得入正性離生。應得
果證者不得果證。應離欲者不得離欲。
應盡漏者不得盡漏。不得誦持思惟三
藏。不得靜處思惟諸法。修習靜慮無色等
至。不得種殖三乘種子。三千大千世界
法輪不轉。展轉聲至淨居諸天。令其覺慧
不得安靜明了現行。若所破僧還和合時。應
入正性離生者。即入正性離生。應得果
證者即得果證。應離欲者得離欲。應盡漏
者得盡漏。便有誦持思惟三藏。在空閑處
思惟諸法。修習靜慮無色等至。亦能種*殖
三乘種子。三千大千世界法輪復轉。展轉聲
至淨居諸天。令其覺慧復得安靜明了現
行。由是因縁。若起惡心出佛身血。不能
生起經劫住罪。若破壞僧便能生起經劫
住罪
問僧破以何爲自性。答以不和合無覆無記
相應行爲自性。是不相應行蘊所攝。即
餘處説復有所餘如是種類不相應行。是
故僧破異破僧罪異。僧破是不和合性無覆
無記。是不相應行蘊所攝。破僧罪是虚誑語。
不善語業色蘊所攝如退體異退法亦異。退
體是不成就性無覆無記。不相應行蘊所攝。
退法是不善。有覆無記五蘊所攝。此亦如是
僧破異破僧罪異。由此僧破僧所成就。破僧
罪破僧人成就
問何處破僧。答在欲界人趣。若破羯磨僧
通在三洲。若破法輪僧唯贍部洲。所以者
何。若處有大師可得及道可得。即於是處
有破法輪。餘洲無有大師及道。是故亦無
破法輪者。譬如世間若處有王是處有僞王
起。若處有力士是處有捔力者起。此亦如
是。若於是處有大師。是處有邪師起。若處
有道是處有邪道起。法爾邪正同處相違」
問破羯磨僧破法輪僧有何差別。答破羯磨
者。謂一界内有二部僧各各別住。作布灑
陀羯磨説戒。破法輪者。謂立異師異道。如
提婆達多。言我是大師。非沙門喬答磨。五
法是道。非喬答*磨所説八支聖道。所以者
何。若能修習是五法者。速證涅槃非八
支道。云何五法。一者盡壽著糞掃衣。二者
盡壽常乞食食。三者盡壽唯一坐食。四者盡
壽常居逈露。五者盡壽不食一切魚肉血味
酥乳等。是謂破羯磨僧破法輪僧差別」
問於破僧時極少幾人成破僧事。答破羯磨
僧極少八人。四人已上方名爲僧三人不爾。
於一界内有二部僧各各別住。作布灑*陀
羯磨説戒。乃得名爲羯磨壞故。破法輪僧
極少九人。以一界内有二部僧各各別住。
於無慚愧部中。定別有一衆所尊重能教誨
者。當知則是提婆達多。於正衆中極少四
人。於邪衆中極少五人。如是極少下至九
人則法輪僧壞。問齊何當言法輪僧壞。答
施設論説。提婆達多自爲第五皆共受籌。
齊此當言法輪僧壞。復有説者。作表白
已。復有説者。離所聞處。復有説者。離所
見處。復有説者離見聞處。如是説者。若由
意樂誓受餘師。謂彼愚癡諸苾芻衆。由定
意樂發如是心作如是語。提婆達多是我
大師非佛世尊。齊此當言法輪僧壞。問何
等種類補特伽羅破法輪僧。答補特伽羅有
二種。一者愛行。二者見行。諸見行者破法輪
僧非愛行者。以見行者所有意樂堅固猛利。
於雜染清淨品所作決定無有退轉。諸愛
行者無如是事故不能破。又唯男子破法
輪僧。非諸女人亦非扇搋半擇迦等。所以
者何。破法輪時法爾自安立爲大師。而諸
女人非増上器。於大師非分故不能破。然
能廣作破僧方便。猶如麁喜苾芻尼等。諸
扇搋半擇迦無形二形皆是愛行。諸愛行者
所有意樂不堅不猛。於染淨品皆不決定。
是故彼類不能破僧
問於何時分破法輪僧。答於六時中不能
破僧餘時則能。謂非初時亦非後時。非於
二皰未出現時。非未和合共結界時。非未
建立第一雙時。非於大師涅槃後時。非初
後者。由此二時諸苾芻衆。於聖教中和合
一味不可破壞。非於二皰未出時者。謂聖
教中未生戒見二種皰時。非未和合共結
界時者。要一界内有二部僧。別住異忍方
名破僧故。非未建立第一雙者。謂未建立
第一雙時定無能破法輪僧者。諸佛法爾
皆有第一雙賢聖弟子。若有破壞法輪僧
已不經日夜。此第一雙還令和合。非於大
師涅槃後者。若於大師般涅槃後。作如是
言我是大師非如來者。咸共責言。大師在
世汝何不言我是大師。今涅槃後乃作是
語。是故決定於此六時法輪不壞。於所餘
時法輪可壞
問住何等心僧破。或有説者。住於眼識。復
有説者。住於耳識。復有説者。住於意識。如
是説者。六識身中隨住一識皆容僧破。問
住何等受僧破。或有説者。住於樂根。復有
説者。住於苦根。復有説者。住於喜根。復有
説者。住於憂根。復有説者。住於捨根。如是
説者。於五受中隨住一受皆容僧破
問僧破是何心果。或有説者。是出家心果。所
以者何。在家無有僧破壞故。復有説者。受
具心果。所以者何。勤策無有僧破壞故。復
有説者。若取隣近受具心果。若取懸遠出
家心果。如是説者。若住此心僧破壞者即
此心果。問何等種類補特伽羅可破壞耶。答
唯是異生非諸聖者。所以者何。世尊記説
無處無容一切聖者可破壞故。問諸有已得
順決擇分爲可破不。或有説者。除此所餘
是可破壞。復有説者。此亦可破。所以者何。
世尊唯記無處無容一切聖者是可破壞不
記餘故
問如提婆達多能破壞僧。何故説言世尊
眷屬不可破壞。尊者世友説曰。此中説四
向四果名世尊眷屬。是眞弟子。是眞實
僧。不可破壞。復次佛眷屬有二。一是異
生。二是聖者。提婆達多唯破異生。由此
故説彼能破僧。一切聖者皆不可破。由此
故説世尊眷屬不可破壞。大徳説曰。佛眷
屬有二。一内二外。内謂聖者無動無壞。外
謂異生可動可壞。此中異生可動壞故。提
婆達多能破壞僧。聖無動壞故説世尊眷
屬不壞
問破僧時佛在衆不。答佛時住彼界内而不
在衆。云何知耶。曾聞提婆達多欲破僧時。
佛以慈愍故呵制之言。提婆達多汝勿破
僧。勿起極重惡不善業。勿趣非愛大苦果
處。佛雖如是慇懃呵制。而彼都無止息之
心。爾時世尊起正智見審觀前際。勿我昔
時破他眷屬。即自觀見昔我無量無數劫前。
曾破壞他仙人眷屬。彼業異熟今現在前。觀
見是已知此僧衆定當破壞。便入靜室默
然宴坐。提婆達多便破壞僧。故知世尊在於
界内而不在衆
問爲一切佛皆有如是破僧事耶。有説。不
爾。所以者何。若有如是破壞他業。造作増
長便有破僧。若無是業則無破僧唯世尊
釋迦牟尼。曾有此業造作増長。故今僧破
餘佛不爾。有説。餘佛亦有破僧。曾聞迦葉
波佛時。有苾芻名曰花上是譽上子。造五
無間斷滅善根
問提婆達多爲先破僧後斷善根。先斷善根
後破僧耶。或有説者。彼先破僧後斷善根。
所以者何。要具尸羅多聞端正。貴族威肅言
詞善巧。乃能破僧。若斷善根便失淨戒。非
増上故不能破僧。尊者世友亦作是説。提
婆達多先破壞僧後斷善根。若先斷善
後破僧者。於破僧時應不能生一劫住罪。
所以者何。非斷善根補特伽羅。於非法中
起非法想。於破僧中起有罪想。若於非
法起於法想。於破僧中起無罪想。而破
僧者終不能生一劫住罪。要於非法起非
法想。於破僧中起有罪想。如是破僧方能
生起一劫住罪。由此道理諸破壞僧一切皆
生劫住罪耶。設有能生劫住罪者。一切皆
能破僧耶。應作四句或有破僧非能生起
一劫住罪。謂於非法起於法想。及於破僧
起非罪想。而破壞僧。或有能生一劫住罪
而非破僧。謂斷善根。或有破僧亦能生起
一劫住罪。謂於非法起非法想。於破僧中
起有罪想。而破壞僧。或有不能破壞於僧。
亦不能生一劫住罪。謂除前想。大徳説曰。
彼起破僧加行時。亦起斷善加行。起斷善
加行時。亦起破僧加行。是故彼破僧時則斷
善。斷善時則破僧。彼由倶時造二罪故。成
就極重惡不善業。而無一念悔愧之心
問諸造無間業彼斷善耶。設斷善彼造無
間業耶。答應作四句。或有造無間業非
斷善。如未生怨王等。或有斷善非造無間
業。如六師等。或有造無間業亦斷善。如提
婆達多始褰持等。或有不造無間業亦不
斷善。謂除前*想。三妙行中何者最大果。謂
第一有等至中思。此業能取非想非非想處
八萬劫壽果。當知此中依異熟果爲問故
作此答。若依五果。或唯依離繋果爲問應
作是答。謂金剛喩定相應思。此思能證一
切結盡斷遍知果。由此中意問異熟果故
作是答
問爲一思能感八萬劫壽。爲多思耶。若一
思者。云何少業能感多果。若多思者。云何
不名一衆同分果分分別感。或有説者。一
思能感。問云何少業能感多果。答先以一
思總感。後以多思成滿。譬如畫者先以一
色作模。後填衆彩。此亦如是。復有説者。
多思能感。問云何不名一衆同分果分分別
感。答於彼定中。縁一境界一類行相。有衆
多思相續而起。或有能感十千劫壽。或有
能感二十千劫。或有能感三十千劫。或有
能感四十千劫等壽。如是多思分分別感。然
依一種定前加行起一類定。縁一境界一類
行相。多思相續現前而感故名一身。如是説
者。一思總感。多思成滿
問此思爲是近分地攝。爲根本地攝耶。或
有説者。是近分地。復有説者。是根本地。如
是説者此則不定。或近分地。或根本地。所以
者何。以一切思同一地故。問八萬劫者是
何劫耶。或有説者。此是中劫。復有説者。此是
成劫。復有説者。此是壞劫。如是説者此是
大劫
問此業能取四蘊異熟。何故唯説取壽果
耶。或有説者。以壽爲先。世尊總説取四蘊
果。復有説者。此中世尊説最勝法。謂四蘊
中壽爲最勝是故偏説。有説。唯壽能持四
蘊令不散壞是故偏説。有説。壽於一期無
斷。令衆同分亦無間斷。餘法不爾是故偏
説。復有説者。由壽量故表知世間。或増
或減。或進或退。或興或衰。由此因縁故偏
説壽
如説惡行妙行感愛非愛最大果。如是善
不善根并十業道亦應廣説。謂三不善根中。
何者最大罪。謂能起破僧虚誑語。此不善根
能取無間地獄一劫壽果。十不善業道中。何
者最大罪。謂破僧虚誑語。此業能取無間地
獄一劫壽果。三善根中。何者最大果。謂能起
第一有等至中思。此善根能取非想非非想
處八萬劫壽果。十善業道中。何者最大果。謂
與第一有等至中思倶者。此業道能感非想
非非想處八萬劫壽果。應知此中以略説
故。但説惡行妙行最大果非餘
  業蘊第四中邪語納息第二之一
諸邪語彼邪命耶。設邪命彼邪語耶。如是等
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次應廣釋。問何故作
此論。答爲止他宗顯己義故。謂譬喩
者説離語及業。別有正命邪命體性。彼何故
作是説。由契經故。如契經説八支聖道。彼
作是説。佛説八支者。各有體性不相雜亂。
由此便説正命邪命。離語業外有體可得。
爲遮彼意顯正命等皆即語業故作斯論。
如於不善語業道中。若貪所起名爲邪語。
亦名邪命。爲命起故。瞋癡所起但名邪語。
不名邪命。不爲命而起故。於不善身業
道中。若貪所起名爲邪業。亦名邪命。瞋癡
所起但名邪業。不名邪命。所以如前。於善
語業道中。無貪所起名爲正語。亦名正命。
邪命對治故。無瞋癡所起名爲正語。不名
正命所以如前。於善身業道中。無貪所起
名爲正業。亦名正命。無瞋癡所起名爲正
業。不名正命。所以如前由此即顯正命邪
命。皆攝語業而爲體性。是謂此處略毘婆
沙。諸邪語彼邪命耶。設邪命彼邪語耶。答應
作四句。有邪語非邪命。謂除趣邪命語四
惡行。諸餘語惡行。即瞋癡所起語業。是語業
性故非爲命起故。有邪命非邪語。謂
邪命身三惡行。即貪所起身業爲命起故。非
語業性故。後語句中應准此釋。有邪語
亦邪命。謂*起邪命語四惡行。有非邪語
非邪命。謂除趣邪命身三惡行。諸餘身惡行。
諸邪業彼邪命耶。設邪命彼邪業耶。答應作
四句。有邪業非邪命。謂除趣邪命身三惡
行。諸餘身惡行即瞋癡所起身業。是身業性
故。非爲命起故。有邪命非邪業。謂趣邪
命語四惡行。即貪所起語業爲命起故。非身
業性故。後二句准此釋。有邪業亦邪命。謂
趣邪命身三惡行。有非邪業非邪命。謂除
趣邪命語四惡行。諸餘語惡行。此中諸貪所
起皆以趣向邪命故名邪命。諸正語彼正命
耶。設正命彼正語耶。答應作四句。有正語
非正命。謂除趣正命語四妙行。諸餘語妙
行。即無瞋無癡所起語業。是語業性故。非邪
命對治故。有正命非正語。謂趣正命身三
妙行。即無貪所起身業。是邪命對治故。非
語業性故。後二句准此釋有正語亦正命。
謂趣正命語四妙行。有非正語非正命。謂
除趣正命身三妙行。諸餘身妙行。諸正業彼
正命耶。設正命彼正業耶。答應作四句。有
正業非正命。謂除趣正命身三妙行。諸餘
身妙行。即無瞋無癡所起身業。是身業性故。
非邪命對治故。有正命非正業。謂趣正命
語四妙行。即無貪所起語業。邪命對治故。非
身業性故。後二句准此釋。有正業亦正命。
謂趣正命身三妙行。有非正業非正命。謂
除趣正命語四妙行。諸餘語妙行。此中諸無
貪所起。皆以趣向正命故名正命。已略顯
示雜無雜相。今當廣説彼差別相。謂若有
爲利活命因縁起諸惡行。此名邪語邪業。
亦名邪命。是語業性故。爲命所起故。若
有爲餘種種因縁。起諸惡行名邪語邪業。
不名邪命。是語業性故。非爲命起故。餘門
准此釋。復次若有隨其種種傍生明呪。邪
活命縁。起諸惡行名邪語業。亦名邪命。若
有爲餘種種因縁。起諸惡行名邪語業。不
名邪命。復次若以四愛因縁。起諸惡行名
邪語業。亦名邪命。若以餘縁起諸惡行名
邪語業。不名邪命。復次若有矯詐現相以
利求利五邪命縁。起諸惡行。名邪語業。
亦名邪命。若爲餘縁起諸惡行名邪語業。
不名邪命。復次若起惡行加行。名邪語
業。亦名邪命。若起惡行根本業道名邪語
業。不名邪命。所以者何。加行難除非根本
故。復次若起種種遮罪。名邪語業。亦名
邪命。若起性罪。名邪語業。不名邪命。所
以者何。遮罪難防非性罪故。由如是等
六門七門所説道理。決定無能離語業外別
立邪命。問若爾何故説邪語等三種。及於
經中説八支聖道。正語業外別説正命耶。
答佛以邪命誑惑於人。微細難覺故與語
業倶時示現復別示現。如賊軍將同衆誅戮
復別梟首。復有説者。以諸邪命難可淨除。
故與語業倶時呵責。復別呵責猶如女人
與諸事欲及煩惱欲。倶時説過復別呵責。
云何邪命難可淨除。謂有二法難除難捨。
即在家者邪見。及出家者邪命。諸在家人雖
極聰慧受持五戒。若苦所逼則以種種香花
飮食祠禱天神。諸出家人雖極聰慧受持
具戒。資身命縁繋屬他故。見施主時便整
威儀現親善相。是故別説邪命正命。契經
及施設論皆作是説。斷生命乃至邪見皆有
三種。一從貪生。二從瞋生。三從癡生。云何
斷生命從貪生。謂如有一以貪皮肉筋骨
等故。害他有情。或爲所愛悦意。親友曾當
於己作饒益者。而行殺事。或他以財及諸
饒益求己行殺。如國王等以諸財位。招募
驍勇令討未伏。如是等殺名從貪生。云
何從瞋生。謂如有一於他有情。有損惱心。
怨嫌之心。惡意樂心。而斷彼命。或復害彼
親屬朋友以絶怨路。如是等殺名從瞋生。
云何從癡生如有一類起如是見。立如
是論。駝馬牛羊鷄猪鹿等。皆爲祠祀人所
食用。是以殺之無罪。復有一類起如是
見。立如是論。虎豹豺狼蜈蚣蛇等傷害於
人。爲人除患殺亦無罪。又此西方有蔑戻
車名曰目迦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父母
衰老。及遭痼疾。若能殺者得福無罪。所以
者何。夫衰老者諸根朽敗不能飮食。若死
更得新勝諸根。飮新煖乳。若遭痼疾多受
苦惱。死便解脱故殺無罪。如是等殺名從
癡生。以迷業果起邪謗故
云何不與取從貪生。謂如有一欲他財物
不與而取。或爲所愛悦意。親友曾當於己
作饒益者。而行盜竊。或他以財及諸饒益
求己行盜。如募將士掠他財寶。如是等盜
名從貪生。云何從瞋生。謂如有一於諸有
情。有損惱怨嫌惡意樂心。而盜彼物令其
困惱。或復盜彼親友財物以憎彼故。如是
等盜名從瞋生。云何從癡生。如有一類
諸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大地所有
本是梵王神力化作。施諸婆羅門。今婆羅門
勢力羸弱。刹帝利等侵奪受用。故婆羅門取
受用時是取己物皆無盜罪。然彼取時作
他物想。如是等盜名從癡生。迷於業果起
邪謗故
云何欲邪行從貪生。謂此多分以耽染心。或
以財利諸饒益事。於彼彼所行欲邪行。是
名從貪生。云何從瞋生。謂如有一於他有
情。有損惱怨嫌惡意樂心。欲令汚辱受諸
衰損。便於彼所行欲邪行。是名從瞋生。云
何從癡生。謂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
論。諸婆羅門應畜四婦。刹帝利三。吠舍應
二。戍達羅一。婆羅門等數若未滿。婬他妻
室亦無有罪。然彼婬時起屬他想。又此西
方有蔑戻車名曰目迦。起如是見。立如
是論。母女姊妹及兒妻等。於彼行欲悉無
有罪。所以者何。一切母邑。皆如熟果已
飮食道路橋船階梯臼等。法爾有情共所
受用。是故於彼行欲無罪。此等邪行名從
癡生。所以如前
云何虚誑語從貪生。謂如有一爲名利故。
於他有情覆想而説。若爲己若爲他。如國
王等招募辯士。令行遊説爲誘未伏。彼人
爾時以財位故。或依内誑外。或依外誑
内。或依二誑二。此等虚誑語名從貪生。云
何從瞋生。謂如於他有損惱心。怨嫌惡意
樂心。欲陷彼故行虚誑語。或復於彼所愛
親友。作虚誑語以憎彼故。此等虚誑語名
從瞋生。云何從癡生。謂如有一起如是
見。立如是論。諸爲自他身難命難。而妄語
者不得妄語罪。如獵師問鹿所在。及賊軍
問王軍所在。雖實見實知恐害彼故。雖
不實答而無有罪。當知彼類非不有罪。
彼謂都無便數數作。此等虚誑語名從癡
生。所以如前
云何離間語從貪生。謂如有一爲名利故。
於彼有情或彼親友作離間語。若爲己若
爲他。如國王等招募辯士。令行離間規
令他伏。彼人爾時以財位故。或依内離外。
或依外離内。或依二離二。又婆羅門有二
施主。一施衣。二施食。婆羅門念言。若二施
主共和好者。我於二所各得一事。若彼乖
違則一一處皆得二事。由是因縁行離間
語。是名從貪生。云何從瞋生。如有於他
有損惱心怨嫌惡意樂心。而離間彼或彼
親友。壞彼故。是名從瞋生。云何從癡生。
如有一類婆羅門等。起如是見。立如是
論。諸不律儀家。若和好者爲惡滋多。若乖離
者作惡便少。是故若有於彼類中。作離間
語終無有罪。是名從癡生。所以如前。云何
麁惡語從貪生。如以名利於他有情罵詈
毀辱。若爲己若爲他。如國王等委酷法人
令主辭獄。及令軍佐制造書檄。由此等縁
作麁惡語。是名從貪生。云何從瞋生。謂如
於他有損惱心怨嫌惡意樂心。便罵辱彼或
彼親友若爲己若爲他。是名從瞋生。云何
從癡生。謂如丈髻外道名事火。天性甚
卒暴多麁惡語。彼諸弟子以爲善妙皆習麁
語。是名從癡生。所以如前
云何雜穢語從貪生。謂如有一爲己及他
名利等故作雜穢語。如俳優者爲財利故。
於大集處種種詞詠戲調雜説。又諸男女以
愛染心作雜穢語。復有制造世俗文章。受
持諷誦是名從貪生。云何從瞋生。謂如於
他有損惱心。怨嫌惡意樂心。輕調彼故作
雜穢語。或輕調彼所愛親友以憎彼故。是
名從瞋生。云何從癡生。如有一類婆羅門。
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諸有&T066960;火。或祀餘
神。或誦吠陀諸呪術等。一切皆得清淨解
脱。是名從癡生。所以如前。云何貪從貪
生。謂貪纒無間貪纒現前。是名貪從貪生。
云何從瞋生。謂瞋纒無間貪纒現前。是名
貪從瞋生。云何從癡生。謂癡纒無間貪纒現
前。是名貪從癡生。云何瞋從貪生。謂貪纒
無間瞋纒現前。是名瞋從貪生。云何從瞋
生。謂瞋纒無間瞋纒現前。是名瞋從瞋生。
云何從癡生。謂癡纒無間瞋纒現前。是名瞋
從癡生
云何邪見從貪生。謂貪纒無間邪見纒現前。
是名邪見從貪生。云何從瞋生。謂瞋纒無
間邪見纒現前。是名邪見從瞋生。云何從
癡生。謂癡纒無間邪見纒現前。是名邪見
從癡生。問已知十不善業道。一切皆從貪
瞋癡起。於中一一幾爲加行。幾爲究竟。而
能起耶。或有説者。斷生命麁惡語及瞋恚三。
爲加行由瞋究竟。不與取欲邪行。及貪欲
三。爲加行由貪究竟。餘語業道三。爲加行
由三究竟。邪見一種三。爲加行由癡究竟。
復有説者。欲邪行不定。謂若欲令要出
不淨方成業道者。則三爲加行由貪究竟。
若有欲令纔入穢門便成業道者。則三爲
加行由三究竟。所餘業道一切皆以三。爲
加行由三究竟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六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邪語納息第二之二
有律儀。有不律儀。有住律儀者。有住不律
儀者。云何律儀。謂有七種。即離斷生命。乃
至離穢雜語。云何不律儀。謂亦有七種。即
斷生命乃至雜穢語。云何住律儀者。謂有七
衆。一苾芻。二苾芻尼。三正學。四勤策男。五
勤策女。六近事男。七近事女。云何住不律儀
者謂有十二種不律儀家。一屠羊。二屠雞。
三屠猪。四捕鳥。五捕魚。六遊獵。七作賊。八
魁膾。九縛龍。十守獄。十一煮狗。十二婆具
履迦。此中屠羊者。爲活命故懷殺害心。若
買若賣養飼斷命。如是一切皆名屠羊。屠
雞屠猪亦復如是。捕鳥者。爲活命故採捕
衆鳥。捕魚等亦如是。縛龍者。爲活命故
習呪龍蛇。或言縛象。煮狗者。謂栴茶羅等
諸穢惡人。婆具履迦者。謂有傍生名婆具
羅。即是蟒類。恒於曠野呑食商侶。有人專
能殺之。取商侶價以自活命。由此故名
婆具履迦。有説。罝弶名婆具羅。有人爲活
命故恒設罝弶。取諸衆生故名婆具履迦。
有説。獵主名婆具履迦。如有頌言
    鹿出婆具履迦苦 終不還投婆具羅
    智者棄凡俗出家 終不還歸苦迫迮
尊者妙音作如是説。若受上命訊問獄因。
肆情暴虐加諸苦楚。或非理斷事。或毒心
賦税。如是一切皆名住不律儀者
問如是諸律儀要受方得。此不律儀亦如
是耶。或有説者。亦由受得。謂手執殺具誓
從今日乃至命終。常作此業以自活命。爾
時便得此不律儀。復有説者。雖執殺具自
立誓言。然彼不得此不律儀。由二縁得。
一由作業。二由受事。由作業者。謂生不律
儀家最初作彼殺生等業。爾時便得此不律
儀。由受事者。謂生餘家爲活命故懷殺
害心。往屠羊等不律儀所。作是誓言我從
今者乃至命終。常作汝等所作事業以自
活命。爾時便得此不律儀。復有説者。此亦最
初作彼業時。方乃獲得此不律儀。彼説不
律儀唯一縁得
若有以下品心起有表業受諸律儀。盡
衆同分彼諸律儀下品隨轉。雖於後時勵
力發起身語意攝惡行妙行。然彼律儀常下
品轉更不増長。若有以中品心起有表業
受諸律儀。盡衆同分彼諸律儀中品隨轉。
雖於後時勵力發起身語意攝惡行妙行。
然彼律儀常中品轉不増不減。若有以上品
心起有表業受諸律儀。盡衆同分彼諸律
儀上品隨轉。雖於後時勵力發起身語意
攝惡行妙行。然彼律儀常上品轉更不損減。
故如是。問頗有新學苾芻成就上品律儀。
而阿羅漢成就下品律儀耶。答有。謂有新
學苾芻以上品心。起有表業受諸律儀。有
阿羅漢以下品心。起有表業受諸律儀。如
是新學苾芻成就上品律儀。而阿羅漢成就
下品律儀
若有最初以下品纒斷衆生命。於此衆
生得下品斷生命所攝。及不律儀所攝表無
表業。於餘一切有情身上。唯得下品不律儀
所攝無表業。若彼後時隨以下中上品纒斷
衆生命。於此衆生唯得下中上品。斷生命
所攝表無表業。更不得不律儀所攝表無表
業。先已得故如是最初以中品纒以上品
纒。廣説亦爾。斷生命等。隨別漸得不律
儀業普頓得故。問如屠羊者不欲殺餘衆
生。何故此人普於一切有情所得不律儀
耶。答雖於羊處起不律儀。然諸有情一切
皆有羊蘊界處。又彼惡心境界寛遍。故於一
切得不律儀。無有是處爲分別故。設諸
有情皆作羊像。來住前者於彼一切。皆起
惡心皆欲殺害。是故於一切有情所得不
律儀
住不律儀者。有於一切有情得不律儀。非
由一切支。非由一切因。有於一切有情
得不律儀。由一切支。非由一切因。有於
一切有情得不律儀。由一切因。非由一切
支。有於一切有情得不律儀。由一切支。
由一切因。若由一切支。由一切因。得不律
儀非於一切有情者。此類無有一切有情
者。即是一切有情之類。一切支者。謂斷生命
乃至説雜穢語。一切因者。謂下中上纒。或
貪嗔癡。有於一切有情得不律儀。非由一
切支。非由一切因者謂以下纒斷衆生命。
或中或上非餘亦不起餘支。有於一切有
情得不律儀。由一切支非由一切因者。
謂以下纒斷衆生命。乃至説雜穢語。或中
或上非餘。有於一切有情得不律儀。由
一切因非由一切支者。謂以下中上纒斷
衆生命不起餘支。有於一切有情得不律
儀。由一切支由一切因者。謂以下中上纒
斷衆生命。乃至説雜穢語。住律儀者。有
於一切有情得律儀。非由一切支。非由
一切因。有於一切有情得律儀。由一切支。
非由一切因。有於一切有情得律儀。由
一切支。由一切因。若於一切有情得律
儀。由一切因非由一切支者。此類無有。
若由一切支由一切因得律儀。非於一切
有情者。此亦無有一切有情者。即是一切
有情之類。一切支者。謂離斷生命乃至離
雜穢語。一切因者。謂下中上品心。或無貪無
瞋無癡。有於一切有情得律儀。非一切支。
非一切因者。謂以下心受近事勤策戒。或
中或上或二非餘。有於一切有情得律儀。
亦一切支非一切因者。謂以下心受近事
乃至苾芻戒。或中或上或二非餘。有於一切
有情得律儀。亦一切支亦一切因者。謂以
下中上心。如次受近事勤策苾芻戒。問若
以下中上心。如次受近住近事勤策戒時。
即名於一切有情得律儀。亦一切因非一
切支。何以言無。答此中但依盡壽律儀作
論不依晝夜。所以者何。彼名爲齋。於律儀
中非決定故
問如受律儀於下品後復得中品。於中
品後復得上品。諸不律儀亦如是耶。或有
説者。如得律儀不律儀亦爾。所以者何。諸
善律儀作大功用。作大加行尚數數得。況
不律儀。如是説者。律儀漸得非不律儀。所
以者何。律儀難得以難得故漸受漸得。不
律儀易得以易得故頓受頓得
問如善律儀有支不具。諸不律儀亦如是
耶。答健馱羅國諸論師言。不律儀業有支不
具。若諸有情生在種種不律儀家。生便瘖瘂
盡衆同分不能言説。彼但可得身三業性
不律儀業。不得語四。迦濕彌羅國諸大論師
咸作是説。諸不律儀無支不具。如善律儀
漸次受者有支不具。諸不律儀則不如是。
無漸受故易可得故。問住不律儀者受八
戒齋時。捨不律儀得律儀。至明旦時捨律
儀還得不律儀耶。答健馱羅國諸論師言。
住不律儀者受八戒齋時。捨不律儀得律
儀。至明旦時捨律儀還得不律儀。得律
儀故不律儀斷。捨律儀故不律儀續迦濕
彌羅國諸大論師咸作是説。住不律儀者受
八戒齋時。捨不律儀得律儀。至明旦時
捨律儀不得不律儀。得律儀故捨不律
儀。分齊極故又捨律儀。是故爾時名非律儀
非不律儀。若彼有情盡衆同分。不復作者
不得不律儀。若復作者還得不律儀。盡壽
律儀由四縁捨。一捨所學。二二形生。三斷
善根。四捨衆同分。諸持律者説。法滅沒時
爲第五縁。謂法滅沒時。一切所學。出家受
具。結界羯磨。悉皆息滅。是故爾時律儀亦捨。
如是説者。當於爾時先得律儀不捨。已出
家者猶名出家。已受具者猶名受具。未出
家者無復出家。未受具者無復受具。依此
故言一切息滅
諸不律儀由四縁捨。一受別解脱律儀。二
得靜慮律儀。三二形生。四捨衆同分。問如
善律儀捨所學。捨此不律儀亦如是耶。答
或有説者。若能決定捨諸殺具。爾時捨不
律儀。如是説者。雖復決定捨諸殺具。若不
受戒得善律儀。終不得名捨不律儀
三惡行。三曲穢濁。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
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説。有
三惡行。三曲穢濁。契經雖作是説。而不
廣辯廣説如前。復有説者。前納息中已分
別三惡行。而未分別三曲穢濁。今欲分別
故作斯論
三曲穢濁。謂身曲身穢身濁。語曲語穢語濁。
意曲意穢意濁。三曲云何。謂諂所起身語意
業。所以者何。諂名爲曲。由曲相法所起三
業説名爲曲。是彼果故。問復何因縁諂名爲
曲。答直相違故。如有頌言
    諸盤迴屈曲 不平直不正
    嶮坑&T023311;稠林 是皆喩其諂
復有説者。以諸有情諂所損汚。難出生死
難入涅槃。猶如曲木難出稠林難入聚
落。此亦如是故名爲曲。復有説者。以諸有
情諂所損汚。諸所作事將現在前。復還棄
背將欲出言復還内止。其性嶮惡難得意
趣。難可共交故名爲曲。復有説者。以諸
有情諂所損汚。諸聰慧者皆應遠離。如樂
淨人逃避塚間死屍臭穢。正直所厭故名爲
曲。復有説者。以諸有情諂所損汚。諸佛於
彼亦捨大悲。如諂病人良醫所棄。障礙正
化故名爲曲。問諂在何處。答在欲界初靜
慮非上地。問何故上地無諂。答上地於諂。
非田非器非地非依。以非田器非地依。故
於彼不有。復有説者。爲除其諂往趣上
地。若於上地復有諂者。不應加行求趣上
地。若下地法上地亦有者。不應施設漸次
滅法。若不施設漸次滅法。則應無有究竟
滅法。若無究竟滅法。便無解脱。若無解脱
亦無生死則一切法無。欲令無如是過是
故上地無諂。復有説者。若於是處安立
王臣。安立衆生尊卑差別。則有其諂。非
於上地得有斯事故無有諂。諸有王臣衆
主尊卑差別。必懷諂曲更相接事故。復有
説者。若於是處有諸識身。有尋有伺。及有
自性身語表業則有其諂。如是諸法上地皆
無故無有諂。三穢云何。謂瞋所起身語意
業。所以者何。瞋名爲穢。由穢相法所起三
業。説名爲穢是彼果故。問諸煩惱皆是其
穢如有頌言
    世間諸穢草 能穢汚良田
    如是諸貪穢 穢汚諸含識
    世間諸穢草 能穢汚良田
    如是諸穢穢 穢汚諸含識
慢愛無明。餘煩惱頌説亦如是。何故此中唯
瞋名穢。答雖諸煩惱皆名爲穢。然唯瞋恚
有二穢名故獨名穢。如上頌言如是諸穢
穢穢汚諸含識。復有説者。由此瞋恚穢自
相續。穢他相續。勝餘煩惱故説名穢。云何
穢自相續。謂若瞋恚現在前時。擧身麁強惱
顰蹙戰掉不安。如鬼所著人不喜見。云
何穢他相續。謂若瞋恚惱亂他時令他塵
垢。或受鞭捶乃至喪命。問瞋在何處。答在
欲界。非上二界。問何故上二界無瞋耶。答
非田非器乃至廣説。復有説者。爲除瞋故
求趣上界廣説如前。復有説者。若於是
處有慳嫉結則有瞋恚。所以者何。以諸有
情依慳嫉結。於他相續起瞋恚故。上界不
爾故無瞋恚。復次若處有無慚無愧。則有
瞋恚上界不爾。復次若處有苦憂根。則有
瞋恚上界不爾。復次若處有男女根。則有
瞋恚上界不爾。復次若處有段食愛及婬欲
愛。則有瞋恚上界不爾。釋皆如前。是故上
界無有瞋恚。復有説者。若於是處有怨
害因則有瞋恚。怨害因者名九惱事。色無
色界無怨害因故無有瞋。是故尊者妙音
説言。怨害因縁則令瞋轉。或有説者。若所
依身乾燥麁強則有瞋恚。上界依身潤澤柔
濡故無瞋恚。復有説者。色無色界有瞋對
治。謂等引慈故無有瞋。如於是處若有
吠藍婆風。是處雲場終不得住上界亦爾。
有瞋對治等引中慈。吠藍婆風故瞋雲場於
彼不住
三濁云何。謂貪所起身語意業。所以者何。貪
名爲濁。由濁相法所起三業説名爲濁。是
彼果故。問何因縁故貪名爲濁。答能染濁故。
世間染色説名爲濁。如世間説根濁莖濁
枝濁葉濁花濁果濁。此皆能染故名爲濁。復
次濁者是鄙下義。世間並謂多貪欲者名爲
鄙濁。復次濁者是不清淨義。由貪蔽心習
近染法捨淨法故。問貪在何處。答在欲界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已説自性今當顯示
雜無雜相。爲三惡行攝三曲穢濁。三曲穢濁
攝三惡行耶。答應作四句。有惡行非曲
穢濁。謂除欲界諂瞋貪所起身語意惡行。諸
餘身語意惡行。有曲穢濁非惡行。謂初靜
慮諂貪所起身語意業。及餘色無色界貪所
起意業。有惡行亦曲穢濁。謂欲界諂瞋貪所
起身語意惡行。有非惡行非曲穢濁。謂除
前相。相謂所名如前説。謂於色蘊中除不
善色。及諂貪所起有覆無記色。取餘色蘊。
於行蘊中除不善思。貪瞋邪見及諂貪所起
有覆無記思。取餘相應不相應行蘊。及三
蘊全并無爲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故言謂
除前相
此中有二種等起。謂因等起。及刹那等起。因
等起名能轉心。刹那等起名隨轉心。問五
識亦能作二等起發身語業不。或有説者。
五識不能發身語業。所以者何。唯有意識
於身語業。作轉隨轉令彼業現前。五識不
能作轉。亦不能作隨轉。不能令彼業現
前。問若爾如説自見身表業。自聞語表業。三
識識此云何通。答不見身表但見餘相。不
聞語表但聞餘音。即由此義名見名聞。
三識識者。縁他身業非自身業。復有説者。
五識亦能發身語業。以意識作能轉亦作
隨轉。五識雖不作能轉。而作隨轉發彼
業故。若作是説。即爲善通自見身表自聞
語表。所以者何。若以意識作能轉及隨轉。
亦以眼識作隨轉者便見身表。若以意識
作能轉及隨轉。亦以耳識作隨轉者便聞
語表。三識識者。亦縁自業亦縁他業。尊者
僧伽伐蘇説曰。五識亦能發身語業。作因等
起及刹那等起。所以者何。如有士夫先不
作意。欻被他打即還打彼。非於爾時得
起我當打彼思念。當知即是住身識打。是
故五識亦能發起身語二業。作因等起及刹
那等起。如是説者。五識不能作因等起
發身語業。所以者何意識於身語業作能
轉及隨轉。五識唯作隨轉不作能轉故
此中若善心作能轉。即善心作隨轉。若染
汚心作能轉。即染汚心作隨轉。若威儀路
心作能轉。即威儀路心作隨轉。若工巧處
心作能轉。即工巧處心作隨轉。發身語業。
問若威儀路心作能轉。即彼心作隨轉者。
如有行時遇見佛像等起善眼識。或見婬
女等起染眼識。如是豈非善染隨轉起彼
業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説。此由覺慧速疾
迴轉起増上慢。謂於行位起此眼識。而實
行時則善心染心不現在前。若善心染心現
在前時即止不行。此善心染心。但如伴者
不名等起。復有説者。威儀路心發起業時。
善染心等相助發起。是故威儀路心轉時。其
隨轉心容有三種。謂善染無記。問若工巧處
心作能轉。即彼心作隨轉者。如畫師畫作
佛時起善眼識。畫女人時起染眼識。如是
豈非善染隨轉發彼業耶。尊者世友作如
是説。覺慧速疾起増上慢。謂於畫時起此
眼識。而實畫時善心染心不現在前。若善心
染心現在前時便止不畫。此善心染心。但如
伴者不名等起。復有説者。工巧處心發起
業時。善心染心相助發起。是故工巧處心爲
能轉時。其隨轉心容有三種。謂善染無記
問異熟生心何故不能作二等起發身語
業耶。答強盛心發身語業。異熟生心其性羸
劣故不能發。復有説者。若身語業異熟生
心。爲二等起而發起者。此身語業當言是
何。爲威儀路。爲工巧處。爲異熟生。若威儀
路。或工巧處。異熟生心云何能發。若異熟生
此身語業應是異熟。然身語業定非異熟。加
行起故。亦不可説爲善染汚。執異熟生心
所起故。由此異熟生心。不能發身語業。復
次若見所斷心作能轉。修所斷心作隨轉。或
修所斷心作能轉。即修所斷心作隨轉。發
身語業斯有是處。若見所斷心作能轉。即
見所斷心作隨轉。或修所斷心作能轉。見
所斷心作隨轉發身語業無有是處。何以
故。以見所斷心不能作刹那等起發身語
業故。今於此中。因論生論。問何故住見所
斷心。不能作刹那等起發身語業耶。答要
麁散心。能作刹那等起發身語業。此心微
細故不能發。復次外門轉心。能作刹那等
起發身語業。此心内門轉故不能發。復有
説者。若見所斷心。能作刹那等起發身語
業者。此業當言是何。爲見所斷。爲修所斷。
爲倶所斷。若見所斷者。此身語業應非修
所斷法爲方便依。謂修所斷四大所造。若修
所斷者。不應以見所斷心。爲刹那等起。若
倶所斷者。隨所起一業應成二分。如是則
一法有二自性。但不爾故見所斷心非刹那
等起。問若見所斷心不能作刹那等起。發
身語業者。契經所説當云何通。如契經説。
諸邪見人所有身語意業。若思若求若所造
作。一切皆得不可愛不可樂非悦意果。所以
者何。此見暴惡所謂邪見。答依因等起作
如是説。非依刹那等起是故無過。復次若
此衆同分心作能轉。即此衆同分心作隨轉。
或餘衆同分心作能轉。即餘衆同分心作隨
轉。發身語業斯有是處。若此衆同分心作
能轉。餘衆同分心作隨轉。發身語業無有
是處。復有説者。亦有是處。謂如有人發願
當作五年大會中間命終。乘此願力生富
貴家自憶宿命。如昔所願一切皆作。如是
則名此衆同分心作能轉。餘衆同分心作隨
轉發身語業
三妙行三清淨。謂身語意清淨。乃至廣説。問
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
經説有三妙行三清淨。雖作是説而不廣
辯。廣説如前。復有説者。前納息中已分別
三妙行。未分別三清淨。今欲分別故作斯

爲三妙行攝三清淨。三清淨攝三妙行耶。
答隨其事展轉相攝。所以者何。諸身妙行
即身清淨。諸語妙行即語清淨。諸意妙行即
意清淨。問無漏妙行永離垢離穢離濁可
名清淨。有漏妙行既是有垢有穢有濁。云
何名清淨。答有漏妙行以分清淨故名清
淨。所以者何。有漏妙行亦能離乃至無所有
處諸煩惱垢。故得名清淨。復有説者。有
漏妙行能引發隨順第一義清淨故亦名清

三妙行三寂默。謂身語意寂默。乃至廣説。問
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
經説。有三妙行三寂默。雖作是説而不廣
辯。廣説如前。復有説者。前納息中已分別
三妙行。未分別三寂默。今欲分別故作斯

三妙行三寂默。爲三妙行攝三寂默。三寂
默攝三妙行耶。答應作四句。有妙行非寂
默。謂除無學身語妙行。諸餘身語妙行。及一
切意妙行。有寂默非妙行。謂無學心。有妙
行亦寂默。謂無學身語妙行。有非妙行非
寂默。謂除前相。相謂所名如前廣説。謂於
色蘊中除善色。行蘊中除無貪無瞋。正見
及諸善思。識蘊中除無學心。取餘色行識
蘊及二蘊全并無爲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
故言謂除前相
三清淨三寂默。爲三清淨攝三寂默。三寂默
攝三清淨耶。答應作四句。有清淨非寂
默。謂除無學身語清淨。諸餘身語清淨。及
一切意清淨。此復云何。謂學非學非無學身
語清淨。及三種意清淨。以意寂默唯無學
心故。有寂默非清淨。謂無學心非業性
故。有清淨亦寂默。謂無學身語清淨。有非
清淨非寂默。謂除前相。相謂所名如前廣

問何故於五蘊中。唯色識二蘊建立寂默
非餘蘊耶。答應具建立而不立者。當知此
義有餘。復有説者。此中顯示最初最後故
作是説。初謂色蘊後謂識蘊。如説初後如
是入出趣向已度。方便究竟當知亦爾。復有
説者。此中顯示最麁最細。於五蘊中。色蘊
最麁。識蘊最細。復有説者。眞實寂默唯無學
心。此無學心由誰比度。謂身語業。故唯無
學心身語業。建立寂默。問何故寂默唯在無
學。答唯無學身中寂默可得。學及非學非無
學身中皆不可得。因論生論。何故唯無學身
中寂默可得。非餘耶。答由此寂默是最勝
法。非劣身中有勝法可得。所以者何。若説
勝法則無學法。勝非學法等。若説勝補特
伽羅則無學補特伽羅。勝非有學等。復有
説者。無學身中煩惱意言究竟息滅。寂默圓
滿故立寂默。餘身不爾故不建立
問妙行清淨寂默有何差別。或有説者。名
即差別。謂名妙行。名清淨。名寂默。復有説
者義亦差別。謂善巧作義是妙行義。體潔白
義是清淨義。離癡亂義是寂默義。復有説者。
能感愛果故名妙行。不雜煩惱故名清
淨。究竟靜息故名寂默。是謂妙行清淨寂
默三種差別。諸身惡行。彼盡非理所引身業
耶。設非理所引身業。彼盡身惡行耶。乃至廣
説。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
如契經説。有非理所引身語意業。契經雖
作是説而不廣辯。廣説如前。復有説者。
前納息中雖已分別三種惡行。而未分別非
理所引身語意業。今欲分別故作斯論。諸
身惡行。彼盡非理所引身業耶。設非理所引
身業。彼盡身惡行耶。答諸身惡行彼盡非理
所引身業。何以故。以諸惡行皆違理故。非
理作意所等起故。有非理所引身業。非身
惡行。謂有覆無記身業。及無覆無記。非理所
引身業有覆無記身業者。謂初靜慮地諂愛
等煩惱所起身業。無覆無記非理所引身業
者。謂應如是去來。而不如是去來等。廣説
如前。諸語惡行。彼盡非理所引語業耶。設
非理所引語業。彼盡語惡行耶。答諸語惡行。
彼盡非理所引語業。何以故。以諸惡行皆違
理故。非理作意所等起故。有非理所引語
業。非語惡行。謂有覆無記語業。及無覆無
記非理所引語業。有覆無記語業者。謂初
靜慮地諂愛等所起語業。無覆無記非理所
引語業者。謂應作一言而不作等。廣説如

諸意惡行。彼盡非理所引意業耶。設非理所
引意業。彼盡意惡行耶。答應作四句。有意
惡行非非理所引意業。謂貪欲瞋恚邪見三
種意惡行。有非理所引意業非意惡行。謂
有覆無記意業。及無覆無記非理所引意業。
有覆無記意業者。謂欲界繋薩迦耶見。邊
執見相應思。及色無色界一切煩惱相應思。
無覆無記非理所引意業者。謂思能起。如前
所説。無覆無記非理所引身語二業。有意惡
行亦非理所引意業。謂不善意業。有非意
惡行亦非非理所引意業。謂除前相。相謂
所名如前廣説。謂於行蘊中作四句。於中
除貪瞋邪見。及染汚思。并無覆無記非理
所引思。取餘相應不相應行蘊。及四蘊全并
無爲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故言謂除前

諸身妙行。彼盡如理所引身業耶。設如理所
引身業。彼盡身妙行耶。答諸身妙行。彼盡
如理所引身業。何以故。一切妙行不違理
故。如理作意所等起故。有如理所引身業
非身妙行。謂無覆無記如理所引身業。此復
云何。謂應如是去來。而能如是去來等。廣
説如前
諸語妙行彼盡如理所引語業耶。設如理所
引語業。彼盡語妙行耶。答諸語妙行。彼盡如
理所引語業。何以故一切妙行不違理故。如
理作意所等起故。有如理所引語業。非語
妙行。謂無覆無記如理所引語業。此復云何。
謂應作一言而作一言等。廣説如前。諸意
妙行。彼盡如理所引意業耶。設如理所引意
業。彼盡意妙行耶。答應作四句。有意妙行。
非如理所引意業。謂無貪無瞋正見三種意
妙行。有如理所引意業。非意妙行。謂一分
無覆無記如理所引意業。即思謂能起。如前
所説。無覆無記如理所引身語二業。有意妙
行。亦如理所引意業。謂善意業。有非意妙
行。亦非如理所引意業。謂除前相。相謂所
名如前廣説。謂於行蘊中作四句。於中除
無貪無瞋正見及善思。并無覆無記。如理所
引思。取餘相應不相應行蘊。及四蘊全并無
爲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故言謂除前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八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邪語納息第二之三
諸法由業得。彼法當言是善不善無記耶。
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止他宗顯
己義故。謂犢子部。分別論者。欲令音聲是
異熟果。問彼由何量作如是説。答由聖言
故。如施設論説。何縁菩薩感得梵音大士
夫相。菩薩昔餘生中。離麁惡語此業究竟
得梵音聲。由此説故彼便計聲是異熟果。
爲遮此意顯一切聲非異熟果故作斯論。
諸法由業得。彼法當言是善不善無記耶。
答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問何
故作是説。答或有諸法雖由業得而非無
記。如諸律儀不律儀等。爲簡彼法故作是
説。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此中犢子部分別論者。問應理論者言。定作
是説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耶。此是審定他宗之言。若不審定他所立
宗。便難他者則無有能與他作過。亦是
徴難他所不説故審定言。汝今忍可定作
是説。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耶。應理論者答言如是。彼復問言爲何所
欲。如來善心説語。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
此語是善耶。應理論者答言如是。彼便難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