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乃至過去未來現在法智等爲首。問三世類
智等。亦各有小大七差別。皆如所應當知
其相。此中一行歴六小七大七差別等義。如
前結蘊廣説應知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一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二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一
三惡行三不善根。爲前攝後後攝前耶。如
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次應廣釋。問
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
經説。有三惡行三不善根。契經雖作是説
而不廣辯。亦未説三惡行攝三不善根。三
不善根攝三惡行。契經是此論根本。彼未
説者今應説之。故作斯論
三惡行者。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云何身
等惡行。如世尊説。何者身惡行。謂斷生命。
不與取。欲邪行。何者語惡行。謂虚誑語。離
間語麁惡語。雜穢語。何者意惡行。謂貪欲瞋
恚邪見。應知此中世尊唯説根本業道所
攝惡行。不説業道加行後起所攝惡行。此發
智論通説所有不善身業。若是業道所攝。若
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身惡行。通説所
有不善語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
如是一切名語惡行。通説所有不善意業。
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
名意惡行
如此論中攝諸惡行。集異門論亦作是説。
故彼論言。何者身惡行。謂斷生命。不與取。
欲邪行。如是所説隨順契經。又言復次斷
生命。不與取。非梵行。如是復攝前所不攝。
於自妻室所起欲行。又言。有餘不善身業。
如是復攝所有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
有非理所引身業。問何者非理所引身業。前
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説自性。今説等
起此誰所等起。謂非理作意。復有説者。此
是一切有覆無記。及一分無覆無記身業。一
切有覆無記身業者。謂初靜慮地諂愛等所
起。一分無覆無記身業者。謂應如是去來。
如是行住。如是坐臥。如是裁割如是縫綴。
而不如是去來行住乃至縫綴。此等身業作
不應作。不應理故攝在非理所引品中。由
此名身惡行。若作是説。身惡行則通不善
無記欲界色界。然惡行*唯不善*唯欲界。是
故前説者好。又彼論言。何者語惡行。謂虚誑
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如是所説隨順
契經。又言。有餘不善語業。如是復攝所有
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有非理所引語
業。問何者非理所引語業。前所未攝今更攝
耶。答前説自性。今説等起。此誰所等起。謂
非理作意。復有説者。此是一切有覆無記。及
一分無覆無記語業。一切有覆無記語業者。
謂初靜慮地諂愛等所起。一分無覆無記語
業者。謂應説一言二言多言男言女言非男
女言去來今言。而不如是説一乃至去來今
言。此等語業説不應説。不應理故攝在非
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語惡行。若作是説。語
惡行則通不善無記欲界色界。然惡行*唯不
善*唯欲界。是故前説者好。又彼論言。何者
意惡行。謂貪欲瞋恚邪見。如是所説隨順契
經。又言。有餘不善意業。如是復攝諸不善
思。又言。有餘諸有非理所引意業。問何
非理所引意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
説自性。今説等起。此誰所等起謂非理作
意。復有説者。此是一切有覆無記。及一分無
覆無記意業。名非理所引意業。一切有覆無
記非理所引意業者。謂欲界薩迦耶見邊執
見相應意業。及色無色界一切煩惱相應意
業。一分無覆無記非理所引意業者。謂諸意
業起如前説。無覆無記非理所引身業語業。
若作是説。意惡行則通不善及以無記。又
通三界。然惡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
説者好
如發智論。集異門論攝身惡行及語惡行。
施設論中所説亦爾。*唯除意惡行別有所
攝故彼論言。問爲身三惡行攝一切身惡
行爲一切身惡行。攝身三惡行耶。答一切
攝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何。謂非斷命。
以手杖等捶撃有情。及非邪行。於所應行
作不淨行。起飮酒等諸放逸業。由不正知
失念。受用諸飮食等。及不能避諸犯戒者。
諸如是等所起身業非三所攝。問諸犯戒者。
無量。云何能避。雖復捨此還近彼故。答所
在皆有。欲離實難。能不隨染。是爲眞避。故
有説言。身雖在遠而隨彼習。即名親近。身
雖在近不隨彼習。即名遠離。問爲語四惡
行攝一切語惡行。爲一切語惡行攝語四惡
行耶。答一切攝四。非四攝一切。不攝者何。
謂如有一。獨處空閑作如是説。無有惠
施。無有親愛。無有祠祀。如是等語惡行。
世間有情不生領解。非四所攝。問爲意三
惡行攝一切意惡行。爲一切意惡行攝意三
惡行耶答一切攝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
何。謂貪欲瞋恚邪見。倶生受想行識非三所
攝。彼論中意惡行攝四蘊自性。如是施設五
蘊自性爲諸惡行
問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與佛契經。及施設
論攝諸惡行。何故不同。答依二種門説諸
惡行。一依世俗。二依勝義。謂佛契經及施
設論。依世俗門説諸惡行。此發智論集異
門論。依勝義門説諸惡行。如依世俗勝義
分別。如是依不了義了義。有別意趣無別
意趣。有別因縁無別因縁。世俗諦現觀勝
義諦現觀等。應知亦爾。復有説者。由三縁
故所攝不同。謂自性故。相雜故。世譏嫌故。
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説其自性。施設論中説
其相雜。若法雖非惡行自性。而與惡行相
和雜故。亦得其名。於契經中説世譏嫌。以
諸世間於根本業道多生譏嫌。非於業道
加行後起。由此縁故攝諸惡行經論不同。
如是名爲惡行自性
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名惡行。惡
行有何義。答可厭毀故名惡。遊履依處
故名行。可厭毀故名惡者。如有説言。惡妻
子。惡衣食。惡人惡處惡往來等。遊履依處故
惡行者。謂斷生命麁惡語及瞋恚。行有
情處。不與取欲邪行及貪欲。行資具處。虚誑
語離間語雜穢語。行於名處。邪見。行名色
處。復有説者。感苦受果故名惡。動轉捷利
故名行。問沈溺諸惡云何捷利。答彼惡行
者有如是巧便。雖行惡行。而令世間不
知其惡。故名捷利。復有説者。習近惡人
故能招惡趣。故名惡行。復有説者。有三因
縁故名惡行。謂惡思所思故。惡説所説故。
惡作所作故。惡思所思。謂意惡行。惡説所説。
謂語惡行。惡作所作。謂身惡行。復有説者。
有三因縁故名惡行。謂惡作義故。可厭毀
故。決定能感非愛果故。惡作義者。行身語
意諸惡行故名爲惡行。可厭毀者。謂行惡
行毀犯尸羅。常爲諸天大師有智同梵行者
共所厭毀。決定能感非愛果者。謂諸所有
身語意惡行。無處無容能感可愛果。有處
有容感非愛果。集異門論亦作是説。有何
因縁名爲惡行。謂彼能感非愛樂非適悦不
可意果。此顯等流果。復言能感非愛樂非
適悦不可意異熟。此顯異熟果
三不善根者。謂貪瞋癡。問此三以何爲自
性。答貪不善根有五。即欲界繋五部所斷
愛。瞋不善根有五。則五部所斷恚。癡不善
根有五。即欲界繋見集滅道及修所斷全。并
見苦所斷一分。然見苦所斷無明有十。此中
除有身見邊執見相應。取餘無明故言一
分。此十五法*唯是不善。遍生不善法名不
善根。應知。此三皆與六識身相應。是名三
不善根自性。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
故名不善根。不善根有何義。答能生不善
義。是不善根義。能養不善義。能増不善義。
能長不善義。能益不善義。能持不善義。
能令不善法廣流布義。是不善根義。尊者世
友作如是説。諸不善因義是不善根義。諸不
善種義。等起不善義。能爲轉因引不善義。
爲隨轉因生不善義攝益一切不善法義。
是不善根義。大徳説曰。依止此物遍能生
長諸不善法。能爲轉因。爲隨轉因。攝益不
善。故名不善根
問若不善因義。是不善根義者。是即前生
不善五蘊。與後一切已生未生不善五蘊爲
因。前生十不善業道。與後一切已生未生十
不善業道爲因。前生不善。三十四隨眠倶生
品。與後一切已生未生不善。三十四隨眠倶
生品如應爲因。如是一切不善法。皆應名
不善根。如是三種有何殊勝不共因縁。世
尊獨立爲不善根。答此是世尊有餘之説。大
師觀彼所化有情心行願樂。簡略而説。脇尊
者曰。*唯佛世尊究竟了達諸法性相亦知
勢用。非餘所知。若法有不善根相即便立
之。無者不立。尊者妙音亦作是説。大師知
此三不善根。有如是勢用。如是強盛。如是
親近。能與一切不善爲因。除此不善根。餘
不善法無如是事。復有説者。如是三種。能
生一切不善諸法。難斷難滅難超難度。是
故獨立爲不善根。復有説者。如是三種。多
諸過患。謂生一切現法後法衆多憂苦。是故
獨立爲不善根。復有説者。如是三種。於出
欲界極爲障礙。如壯獄卒守於獄門。是故
獨立爲不善根。復有説者。如是三種於不
善中最爲殊勝。最爲上首。前行前導。如最
勝軍將導一切。此不善根増上力故。能令一
切不善増廣。是故獨立爲不善根。復有説
者。如是三種。與三善根爲近對治怨敵障
礙。是故獨立爲不善根。復有説者。如是三
種。能與一切不善。爲因爲根爲眼爲集爲
縁。發起一切不善諸法。障礙一切諸功徳
法。不善法中最爲殊勝。是故獨立爲不善
根。復有説者。如是三種。遍攝一切不善諸
法。謂諸不善。或是貪品。或是瞋品。或是癡
品。是故獨立爲不善根。又此三種具足五
義。謂通五部。遍在六識。是隨眠性。能起麁
惡身業語業。作斷善根牢強加行。是故獨立
爲不善根。通五部者遮五見疑。遍六識者
遮其諸慢。隨眠性者遮纒垢等。能起麁惡
身業語業。作斷善根牢強加行者。示現根
義。又此五義遮一切法成立根義。謂不染
汚法有遍六識。無餘四義。染汚色蘊全無
五義。染汚受蘊想及除煩惱纒垢。所餘
相應染汚行蘊。雖通五部亦遍六識。而非
隨眠性。雖能起麁惡身語二業。而非斷善
牢強加行。所有染汚不相應行蘊雖通五部。
無餘四義。染汚識蘊中。眼等五識全無五
義。意識雖通五部。亦能起麁惡身業語業。
而無餘三義。十煩惱中五見及疑。有隨眠
性無餘四義。慢通五部。是隨眠性。能起麁
惡身業語業。無餘二義。於十纒中。惛沈掉
擧無慚無愧雖通五部亦遍六識。而非隨
眠性。雖起麁惡身業語業。而非斷善牢強
加行。睡眠一種雖通五部無餘四義。所餘
五纒。雖起麁惡身語二業無餘四義。六煩
惱垢。雖亦有時能起麁惡身語二業。無餘
四義。*唯貪瞋癡。具足五義非所餘法。是故
獨立爲不善根。又此三種。多於三受隨逐
隨増。是故獨立爲不善根。又此三種。欲界
有情多分現起。能發十種不善業道生十惡
處。是故獨立爲不善根
如是三種通五部。與六識倶起諸不善品
爲根。此中貪相應品。由二根故説名有根。
謂貪及彼相應無明。瞋相應品亦二根故説
名有根。謂瞋及彼相應無明。除此所餘不善
心品由一根故説名有根。所謂無明
問世尊處處。説根不同。謂或説有身見邊執
見爲根。或説世尊爲根。或説樂欲爲根。
或説不放逸爲根。或説自性爲根。如是等
有何義。答有身見邊執見。由能發起六十
二見故説爲根。世尊能説雜染清淨。繋縛解
脱。生死涅槃。起正教法故説爲根。樂欲能
引一切善法。故説爲根。諸不放逸。攝護一
切所修善法。令不散失故説爲根。自性能
持自體不失故説爲根。如是無爲。能持自
體故説爲根。亦無有過。復有説者。爲同
類因持等流果。或是同類因性所持。是故有
爲自性名根。復有説者。相應倶有因力
持。是故有爲自性名根。名能顯了諸法自
性。故亦説彼爲自性根。此貪瞋癡能生能
長諸不善法。故説爲根。三不善根如結蘊廣

已説三惡行三不善根自性。今當顯示雜無
雜相。三惡行三不善根爲前攝後。後攝前
耶。答應作四句。有惡行非不善根。謂身語
惡行邪見。不善思。由此*唯有惡行相。無不
善根相故。有不善根非惡行。謂癡不善根。
由此*唯有不善根相。無惡行相故。有惡
行亦不善根。謂貪欲瞋恚不善根。由此具有
二種相故。有非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
相。相謂所名。除前三句名所顯義。所餘諸
法爲第四句。謂色蘊中。除不善色取餘色
蘊。於行蘊中除三不善根。不善邪見。及不
善思。取餘相應不相應行蘊。及三蘊全。并無
爲法。如是一切作第四句。是故説言謂除前
相。復次於眼識貪倶生不善品中。或有惡行
非不善根。應作四句。有惡行非不善根。謂
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惡行。謂癡不善根。有
惡行亦不善根。謂貪不善根。有非惡行非
不善根。謂除前相。如於眼識作四句。乃
至於意識亦爾。如於貪倶生不善品作六
四句。於瞋倶生品亦爾。於邪見倶生不善
品中。*唯意地故作一四句。有惡行非不善
根。謂邪見及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惡行。謂
癡不善根。有惡行亦不善根者無也。有非
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相。於不共無明倶
生不善品中。亦以*唯意地故作一四句。有
惡行非不善根。謂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惡
行。謂癡不善根。有惡行亦不善根者無也。
有非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相
三妙行。三善根。爲前攝後。後攝前耶。乃至
廣説。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經義
故。如契經説。有三妙行三善根。契經雖作
是説。而未廣辯。廣説如前。三妙行者。謂身
妙行。語妙行。意妙行。云何身等妙行。如世
尊説。何者身妙行。謂離斷生命。離不與取。
離欲邪行。何者語妙行。謂離虚誑語。離離
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何者意妙行。謂
無貪無瞋正見。應知此中世尊*唯説根本
業道所攝妙行。不説業道加行後起所攝妙

此發智論通説所有善身業。若是業道所攝。
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身妙行。通説
所有善語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
如是一切名語妙行。通説所有善意業等。
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
名意妙行。如此論中攝諸妙行。集異門論
亦作是説。故彼論言。何者身妙行。謂離斷
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如是所説隨順
契經。又言。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
梵行。如是復攝前所不攝。於自妻室離
起欲行。又言。有餘善身業。如是復攝所有
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有如理所引身
業。問何等如理所引身業。前所未攝今更
攝耶。答前説自性。今説等起。此誰所等起。
謂如理作意。復有説者。此是一分無覆無記
身業。謂應如是去來。如是行住。如是坐
臥。如是裁割。如是縫綴。而皆如是。如應去
來。乃至縫綴。此等身業作所應作。應正理
故。攝在如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身妙行。若
作是説。身妙行則通善及無記。然妙行*唯
善。是故前説者好。又彼論言。何者語妙行。謂
離虚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
語。如是所説隨順契經。又言。有餘善語業
如是復攝所有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
諸有如理所引語業。問何等如理所引語業。
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説自性。今説等
起。此誰所等起。謂如理作意。復有説者。此
是一分無覆無記語業。謂應説一言二言多
言男言女言非男女言去來今言。而皆如是
説一乃至去來今言。此等語業説所應説。應
正理故。攝在如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語妙
行。若作是説。語妙行則通善及無記。然妙
行*唯善。是故前説者好。又彼論言。何者意
妙行。謂無貪無瞋正見。如是所説隨順契
經。又言。有餘善意業。如是復攝所有善思。
又言。有餘諸有如理所引意業。問何等如理
所引意業。前所未攝今更攝耶。答前説自
性。今説等起。此誰所等起。謂如理作意。復
有説者。此是一分無覆無記意業。名如理
所引意業。謂諸意業起如前説。無覆無記如
理所引身業語業。若作是説。意妙行則通善
及無記。然妙行*唯善是故前説者好
如發智論集異門論。攝身語妙行。施設論中
所説亦爾*唯除意妙行。別有所攝故。彼論

問爲身三妙行攝一切身妙行。爲一切身妙
行攝身三妙行耶。答一切攝三。非三攝一
切。不攝者何。謂離前説以手杖等捶撃有
情。及所應行諸不淨行。并飮酒等諸放逸業。
而能安住正知正念。受用食等。復能正避諸
犯戒者。諸如是等所起身業非三所攝。所
餘問答如前應知。問爲語四妙行攝一切
語妙行。爲一切語妙行攝語四妙行耶。答
一切攝四。非四攝一切。不攝者何。謂如
有一獨處空閑。作如是説。有惠施。有親
愛。有祠祀。如是等語妙行。於世有情不
生領解。非四所攝問爲意三妙行攝一切
意妙行。爲一切意妙行攝意三妙行耶。答一
切攝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何。謂無貪無
瞋正見倶生受想行識非三所攝。彼論中意
妙行攝四蘊自性。如是施設五蘊自性爲諸
妙行
問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與契經施設論。攝
諸妙行何故不同。答依二種門説諸妙行。
一依世俗。二依勝義。謂契經施設論。依世
俗門説諸妙行。此發智論集異門論。依勝
義門説諸妙行。如依世俗勝義分別。如是
依不了義了義等。廣説如前。復有説者。由
三縁故所攝不同。謂自性故。相雜故。世所
欣讃故。此發智論集異門論説其自性。施
設論中説其相雜。若法雖非妙行自性。而
與妙行相雜故亦得其名。於契經中説世
欣讃。以一切世間於根本業道多起欣讃。
非於業道加行後起。由此縁故。攝諸妙
行經論不同。如是名爲妙行自性。已説自
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名妙行。妙行有何
義。答可欣讃故名妙。遊履所依處故名
行。可欣讃故名妙者。如有説言。妙妻子。
妙衣食。妙人。妙處。妙往來等。遊履所依處
故名行者。謂即於前三種惡行所依之處。與
彼相違起三妙行。復有説者。感樂受果故
名爲妙。動轉捷利故名爲行。問於妙行中
云何捷利。答行妙行者有如是巧便。雖不
希求世間名譽。而爲勸他修妙行故。所
修妙行皆令他知。故名捷利。復有説者。習
近善人能招善趣。故名妙行。復有説者。有
三因縁故名妙行。謂善思所思故。善説所
説故。善作所作故。善思所思。謂意妙行。善
説所説。謂語妙行。善作所作。謂身妙行。復有
説者。有三因縁故名妙行。謂善作義故。可
欣讃故。決定能感可愛果故。善作義者。行
身語意諸善行故名爲妙行。可欣讃者。謂
行善行守護尸羅。常爲諸天大師有智同
梵行者共所欣讃。決定能感可愛果者。謂
所有身語意妙行。無處無容能感非愛諸果
異熟。有處有容能感可愛諸果異熟。集異
門論亦作是説。有何因縁名爲妙行。謂彼
能感可愛可樂適意悦意甚可喜果。此顯等
流果。復言。能感可愛可樂適意悦意可喜異
熟。此顯異熟果
三善根者。謂無貪無瞋無癡善根。云何無貪
善根。謂心所法與心相應。是貪對治。是名
無貪善根性。云何無瞋善根。謂心所法與心
相應。是瞋對治。是名無瞋善根性。云何無
癡善根。謂心所法與心相應。是癡對治。是
名無癡善根性。此三善根。於一心中具足
可得。三不善根。非於一心具足可得。又三
善根。具足防衞一切善心。通六識身有漏無
漏。三不善根。不能具足防衞一切諸不善
心。又三善根。遍與善心相應。三不善根。不
遍與不善心相應。又三善根。能遍發起一
切善心。三不善根不能遍起一切不善心。
如是隨轉不隨轉等。皆應廣説。是名三善
根自性
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名善根。善
根有何義。答能生善義是善根義。能養善
義。能増善義。能長善義。能益善義。能持善
義。能令善法廣流布義。是善根義。尊者世
友作如是説。善法因義。是善根義。善法種
義。等起善義。能爲轉因。引諸善義。爲隨
轉因生諸善義。攝益一切諸善法義。是善
根義。大徳説曰。依止此物遍能生長一切
善法。能爲轉因。爲隨轉因。攝益諸善。故名
善根
問若善法因義是善根義者。前生善五蘊。與
後一切已生未生善五蘊爲因。前生十善業
道。與後一切已生未生十善業道爲因。前
生三十七菩提分法。與後一切已生未生三
十七菩提分法爲因。如此則一切善法皆應
名善根。如是三種有何殊勝不共因縁立
爲善根。答此是世尊有餘之説。大師觀彼
所化有情心行願樂。簡略而説。脇尊者曰。
*唯佛世尊究竟了達諸法性相亦知勢用。
非餘能知。若法有善根相者即便立之。無
者不立。尊者妙音亦作是説。大師知此三
種善根。如是勢用。如是強盛。如是親近。能
與一切善法爲因。其餘善法無如是事。復
有説者。此三善根。於諸善法最爲殊勝。以
殊勝故立爲善根。復有説者。此三善根於
諸善法。最爲上首前行前導。如最勝軍將
導一切。如是善根増上力故。能令一切善
法増廣故。立爲善根。復有説者。此三善根。
能與一切善法爲因爲根爲眼爲集。發起
一切善法。障礙一切不善諸法。於善法中
最爲殊勝。故立爲根。復有説者。以三善
根能遍發起十善業道。生十善處故立爲
根。由如是等諸因縁故。於善法聚*唯此
三種立爲善根。已説三妙行三善根自性。今
當顯示雜無雜相。三妙行三善根。爲前攝
後後攝前耶。答應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
謂身語妙行及善思。由此*唯有妙行相。無
善根相故。有善根非妙行。謂正見所不攝
無癡善根。由此*唯有善根相。無妙行相
故。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瞋正見。由此
具有二種相故。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
前相。相謂所名。除前三句名所顯義。所餘
諸法爲第四句。謂色蘊中。除諸善色取餘
色蘊。於行蘊中除三善根及諸善思取餘
相應不相應行蘊。及三蘊全。并無爲法。如是
一切作第四句。故言謂除前相。復次於眼
識倶生善法品中。或有妙行非善根。應作
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謂善思。有善根非妙
行。謂無癡善根。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
瞋。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如於眼
識倶生善品。如是乃至於身識倶生善品亦
爾。於正見倶生品中。或有妙行非善根。應
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謂善思。有善根非
妙行者。無也。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瞋
正見。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盡智
無生智倶生品中。或有妙行非善根。應作
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謂善思。有善根非妙
行。謂無癡善根。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
瞋。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二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三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二
三惡行。十不善業道。爲三攝十。十攝三耶。
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別契
經義故。如契經説。有三惡行十不善業道。
契經雖作是説而不廣辯。廣説如前。復有
説者。前已分別三種惡行。而未分別十不
善業道。今欲分別故作斯論
此中三惡行名略事廣。十不善業道名廣事
略。故三惡行攝十不善業道。非十不善業
道攝三惡行。以諸惡行攝業道已而更有
餘。譬如大器覆於小器而更有餘。是故三
攝十非十攝三。不攝者何。謂除業道所攝。
餘身語意惡行。何者是餘身語惡行。謂身語
業道加行後起。及施設論所説諸業。并一切
遮罪所攝業。何者是餘意惡行。謂不善思
今當顯示十不善業道。根本加行後起三種
差別。彼斷生命三種者。謂若屠羊者。彼先
詣羊所。若買若牽若縛若打。乃至命未斷。
爾時所有不善身語業。是斷生命加行。若以
殺心正斷他命。爾時所有不善身表。及此
刹那無表。是斷生命根本。從是以後即於是
處。所有剥皮斷截支肉。或賣或食。所起不
善身語表無表業。是斷生命後起。不與取三
種者。謂初起盜心往彼彼處。圖謀伺察攻
牆斷結取他財寶。乃至擧物未離本處。爾
時所有不善身語業。是不與取加行。若以盜
心正取他物擧離本處。爾時所有不善身
表。及此刹那無表。是不與取根本。從是以後
或物主覺乃至相繋相害。則以殺生加行
爲偸盜後起。若主不覺分張受用。爾時所
起不善身語表無表業。是不與取後起。欲邪
行三種者。謂以欲火所燒逼故。若信若書
若飮食財寶以表愛相。彼或摩或觸乃至未
和合前。所有不善身語業。是欲邪行加行。若
於爾時彼此和合所起不善身表。及此刹那
無表是欲邪行根本。此中有説。纔和合時即
成業道。有説。暢熱惱時方成業道。從是
以後即依此事所有不善身語表無表業。是
欲邪行後起。虚誑語三種者。謂以財利名譽
等故。對一有情。或大衆會。矯爲明證覆
想而説。乃至未發所攝受虚誑語言。爾時
所有不善身語業。是虚誑語加行。若正發所
攝受虚誑語言。爾時所有不善語表。及此刹
那無表。是虚誑語根本。從是以後即依此
事所起不善身語表無表業。是虚誑語後起。
離間語三種者。謂以財利名譽等故。種種方
便於他親友破壞離間。乃至未發正破壞
言。爾時所有不善身語業。是離間語加行。若
以壞意正發壞言。爾時所有不善語表及此
刹那無表。是離間語根本。從是以後即依此
事所起不善身語表無表業。是離間語後起。
此中有説。若離間語令他沮壞方成業道。
若爾者。破壞聖人應非業道。然離間語壞
聖者重。如是説者。但起壞心作離間語。若
壞不壞皆成業道。麁惡語三種者。謂彼本性
多瞋恚故。將出語時先現憤發。身掉色變
怒目叱吒。住彼人所乃至未發正毀辱言。
爾時所有不善身語業。是麁惡語加行。若至
其所發毀辱言。爾時所有不善語表。及此刹
那無表。是麁惡語根本。從是以後即依此事
所起不善身語表無表業。是麁惡語後起。此
中有説。令彼瞋惱方成業道。若爾者。罵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