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七聖納息第五之三
若成就法智。彼類智耶。答若得。此中得者。已
得名得。謂苦類智現前以後。後諸得言皆准
此釋。設成就類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謂苦法
智現前以後。法智苦智恒成就故。若成就法
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此中得者。謂已
欲染。不失者。謂不退起欲界煩惱。設成
就他心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謂苦法智現前
以後。若成就法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一
切有情無就世俗智故。設成就世俗
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謂苦法智現前以後。餘
智一行如文廣説。然法智類智及四諦智。若
得以後恒時成就他心智。有漏者已離欲染
若不退起欲界煩惱。及不無色界恒時
成就。無漏者已離欲染。若不退起欲界煩
恒時成就。世俗智一切有情恒時成就。是
此處略毘婆沙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耶。答如是。此成
就過去者。必成就未來故。此在何位。謂已
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
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
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未
。彼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謂前
所説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
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
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
滅設滅已失。謂得果練根或退故失。若成
就過去法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
類智諸忍。或世俗智非無心位。爾時法智
定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
滅道現觀各一心頃。謂三法智時得四沙門
。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及現
在前。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已滅不失則
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
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
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
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已滅設滅已失。而法
智現在前。若成就未來法智彼現在耶。答若
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
滅道現觀各一心頃。謂四法智時得四沙門
。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現在前。設成
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若成就現在法智
者必成就未來故。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
來現在耶。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此
前成就過去現在説。設成就未來現在
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
已失則不成就。此如。設成就現在
過去耶。設若成就未來法智彼過去現在耶。
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未滅設
滅已失不現在前。此中已得者顯未來
未滅設滅已失者。顯過去。不現在前者。
現在。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
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已起滅。先已起滅者
已失。及不現在前。有未來及過去現在
謂彼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此中已滅不失者。
過去。不現在前者顯現在。但有
必有未來。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
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三心頃。除
時。道現觀二忍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
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有
未來及現在過去。謂彼現在前未滅設滅
已失。此中現在前者。顯現在未滅。設滅
已失者。顯過去。但有現在必有未來。此
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
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
若法智未滅先滅已失而現在前。有未來及
過去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亦現在前。此中已
滅不失者。顯過去。亦現在前者。顯
。若有過去現在必有未來。此如前成就
過去現在説。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答
是。但成就過去現在。必成就未來故。若
就現在法智。彼過去未來耶。答未來定
成就。過去若已滅不失則成就。如前成就
三世位説。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如
成就未來現在非過去説。設成就過去未來
彼現在耶。若現在前如前成就三世位説。如
法智歴六。類苦集滅道智亦爾者。如法智依
三世六句問答。類苦集滅道智亦爾。有
差別者。各説自名應而説
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耶。答如是。但
就過去必成就未來故。此在何位謂生
欲界已離欲染若生色界若學者。在欲色
已起無漏他心智失。生無色界
無學果。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答若已
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
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學者在
欲色界。未無漏他心智。設起已失。生
色界設起不失。生無色界無學果。若成
就過去他心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
餘智諸忍。非無心位。爾時此智定現
在前。此在何位。謂諸聖者。或諸異生。生
色界此他心智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彼過
去耶。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他心
智現在前時。必成就過去有漏他心智。無漏
者則不定。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現在耶。答
若現在前。此如前成就過去現在説。設成
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但成就現在必有
未來故。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現在
耶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此在何位
謂他心智現在前時。即欲色界異生聖者。設
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如
前所説諸位。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過去現
在耶。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不
失。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中已得不
者。顯未來。未滅設滅已失者。顯過去
不現在前者。顯現在。此在何位。謂若學
者在欲色界。未無漏他心智。設起已失。
無色界設起不失。生無色界無學果
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不現
在前。此在何位。謂生欲界已離欲染。他心
智不現在前。若生色界他心智不現在前。若
學者在欲色界。已起無漏他心智失生
無色界無學果未來及過去現在
謂彼現在前。即生欲色界異生聖者。他心
智現在前時。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
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成就現在
他心智。彼過去未來耶。答如是。亦如次前
所説諸位。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答若
現在前。此亦如前所説諸位
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未來耶。答如是設
就未來彼過去耶。答如是。一切有情無
就過去未來世俗智故。若成就過去
世俗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
無漏慧無心位。此世俗智定現在前設成
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等准前應
其相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類智耶。答若已滅
不失則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
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
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起法類智已滅不
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
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得一來
不還果。及學者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
智未滅設滅已失。設成就過去類智。彼過去
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前成就
過去法智及類智位説。若未滅設滅已失則
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
學練根已。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
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類智耶。答若
得。謂苦類智已生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
。苦現觀後一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
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
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未來類智。彼過去
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
説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
。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
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類智
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餘智諸忍。非
心位。此定現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
。苦集滅現觀各一心頃。謂類智時。得四沙
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
智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
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
。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
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
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
彼過去現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
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
已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
苦現觀一心頃。謂類智忍時。得一來不還果
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先
滅已失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類智
現在。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
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
三心頃。除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
學練根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而類智不
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現在類智。非過去
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
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
心頃。謂苦類智時。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
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先滅已失而
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類智。謂法
類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
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觀各一心頃。謂類智
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類智已
滅不失。而類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在類
。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
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
。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
根已。若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
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
現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未來現在類
。謂法智已滅未得類智。此在何位。謂已
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忍時。
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現在。謂法智已
滅不失。已得類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
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前三心頃。得
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
失。類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
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此在
。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後一心
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
滅不失。類智現在前。設成就未來現在類智
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
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
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
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類智耶。答有過去
法智過去未來類智。謂法智已滅未得類
智。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
心頃。謂苦類智忍時。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
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未
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
苦現觀後一心頃。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
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有
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類智。謂法類智已滅
不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
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
學無學練根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設成
過去未來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
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設滅
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
及學無學練根已。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
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
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現在
類智。謂法智已滅未類智。此在何位。謂
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忍
時。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過去現在
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未滅設滅已失
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得一來不還果。及學
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
失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類智
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未滅
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
現觀後一心頃。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
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而現在
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類智現在
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此在
。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前三心
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類智
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
去未來現在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
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
觀各後一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
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而類智現在前。設成
就過去未來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
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
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
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類智已滅不失
亦現在前。法智未滅設滅已失。如類智
小七。對集滅道智亦爾者。如法智對
小七。對集滅道智小七亦爾。有
差別者。各説自名應而説。若成就過去
法智。彼過去他心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
就。此在何位。謂已離欲染正性離生。苦
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
三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
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若學者法智無漏
他心智已滅不失。生無色界無學果
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未
欲染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
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初二沙
門果。及未欲染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
不失。若學者法智已滅不失。無漏他心智未
滅設滅已失。生無色界無學果。設成
就過去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
失則成就。此如前倶成就説。若未滅設滅已
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諸異生。生欲界
已離欲染。及生色界。若已離欲染正性
離生。苦現觀初二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
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
失。若學者無漏他心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
設滅已失。生無色界無學果。若成
過去法智。彼未來他心智耶。答若已得不失。
此中已得者。謂已離欲染。不失者。謂不退
欲染。此在何位。謂已離欲染正性離
。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
現觀三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
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若學者在欲界
法智已滅不失。生色無色界無學果
設成就未來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
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
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諸異生
已得他心智不失。若已離欲染正性離
。苦現觀初二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
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
學者在欲界法智未滅設滅已失。生色無色
設滅已不失。生彼得無學果。若成就過
去法智。彼現在他心智耶。答若現在前。此
何位。謂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
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
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
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諸異生
他心智現在前時。若得後二沙門果。及已
欲染有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
失。而他心智現在前時。若成就過去法智。彼
過去現在他心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過去
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未滅
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未
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
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初二沙門果。及
欲染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若學
者法智已滅不失。無漏他心智未滅設滅已
失。生無色界無學果。有過去法智及
過去他心智現在。謂法智他心智已滅
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離
欲染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
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後二沙門
。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
失。他心智不現在前。若學者無漏他心智已
滅不失。生無色界無學果。有過去
法智及過去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
他心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得後二沙門
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
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在他心
。彼過去法智耶。答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
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此在何位。謂諸異生起他心智現在前時。
若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
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他心智現在前時。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他心智耶。答
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
已滅不失。未他心智。設得已失。此在
。謂未欲染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
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初二沙門果
欲染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有
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現在。謂法智已滅
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
謂已離欲染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
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後二
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
滅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未
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
在前。此如前成就過去法智現在他心智説
設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
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
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成就現在
他心智。不就過去法智。若成就過去
法智。彼過去未來他心智耶。答有過去法
。非過去未來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
他心智。設得已失。此如前有過去法智
非未來現在他心智説。有過去法智及未來
他心智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
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學者
法智已滅不失。無漏他心智未滅設滅已失
無色界無學果。有過去法智及過
去未來他心智。謂法*智他心智已滅不失。此
前成就過去法智他心智説。設成就過去
未來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
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
設成就過去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説若
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耶。
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謂
法智已滅不失。未他心智設得已失。此
前有過去法智未來現在他心智
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過去現在。謂
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未滅設滅
已失不現在前。此如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
他心智過去。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
來他心智現在。謂法*智他心智已滅不
失。他心智不現在前。此如前有過去法智及
過去他心智現在。有過去法智及過
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
智現在前。此如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
他心智。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彼
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
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設成就過去
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説若成就過
去法智。彼過去世俗智耶。答如是。以過去
未來世俗智一切有情皆成就故。此在何位
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
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
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過
去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
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
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一切異生。若已入
正性離生。苦現觀初二心頃。得四沙門果
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
就過去法智彼未來世俗智耶。答如是。此如
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世俗智耶。説
設成就未來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
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此如前。設成就過去世俗智。彼過去法智
耶。*説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世俗智耶。
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諸無漏慧無心
此定現前。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
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起世俗智
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世俗智。彼過去法智
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
。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
謂一切異生。若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
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起世俗智現在前
時。餘文准前應其相。若成就過去法智
彼過去苦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在
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
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
。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苦智已滅不失。
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
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非苦法智已
滅不失。苦智未滅設滅已失。設成就過去苦
。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
前成就過去法智苦智説。若未滅設滅已
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
學無學練根已。若苦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
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苦智
耶。答如是。若成就過去法智者。必成就未
來苦智故。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
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
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
已滅不失。設成就未來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
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
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
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
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苦智耶。答
若現在前。謂若不餘智諸忍。非無心位
此定現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
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
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而苦智現在
前。設成就現在苦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
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説諸位。若未
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
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
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
失。而苦智現在前時。餘文准前應其相
法智對後作小七。乃至滅智對道智。隨
其所應小七亦爾者。謂如法智對後類
智等作小七。如是類智對後他心智等。乃
至滅智對後道智知亦爾。如小七大七
亦爾者。謂如八智以前對後作小七。如
八智以前對後作大七知亦爾。差別者。
二或多一。或以一對二或多者。謂前
小七中定以一對一。今大七中。或以二或
一或以一對二或多。是謂小七大七
差別。如過去爲首有七。未來乃至過去未
來現在爲首亦各有七。如應當知者。謂如
過去法智等爲首問三世類智等。有小大七
差別。如是未來法智等爲首。問三世類智等
乃至過去未來現在法智等爲首。問三世類
智等。亦各有小大七差別。皆如所應
其相。此中一行歴六小七大七差別等義。如
前結蘊廣説應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
十一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一十二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一
三惡行三不善根。爲前攝後後攝前耶。如
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次應廣釋。問
何故作此論。答爲別契經義故。如
經説。有三惡行三不善根。契經雖是説
而不廣辯。亦未三惡行攝三不善根。三
不善根攝三惡行契經是此論根本。彼未
説者今應之。故作斯論
三惡行者。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云何身
等惡行。如世尊説。何者身惡行。謂斷生命
不與取。欲邪行。何者語惡行。謂虚誑語。離
間語麁惡語。雜穢語。何者意惡行。謂貪欲瞋
恚邪見。應知此中世尊唯説根本業道所
攝惡行。不業道加行後起所攝惡行。此發
智論通説所有不善身業。若是業道所攝。若
業道所攝。如是一切名身惡行。通説
有不善語業。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
是一切名語惡行。通説所有不善意業
若是業道所攝。若非業道所攝。如是一切
意惡行
此論中攝諸惡行。集異門論亦作是説
故彼論言。何者身惡行。謂斷生命。不與取。
欲邪行。如是所説隨順契經。又言復次斷
生命。不與取。非梵行。如是復攝前所攝。
自妻室所起欲行。又言。有餘不善身業
是復攝所有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
有非理所引身業。問何者非理所引身業。前
攝今更攝耶。答前説自性。今説
此誰所等起。謂非理作意。復有説者。此
是一切有覆無記。及一分無覆無記身業。一
切有覆無記身業者。謂初靜慮地諂愛等所
起。一分無覆無記身業者。謂應是去來。
是行住。如是坐臥。如是裁割如是縫綴
而不是去來行住乃至縫綴。此等身業作
不應作。不理故攝在非理所引品中。由
此名身惡行。若作是説。身惡行則通不善
無記欲界色界。然惡行*唯不善*唯欲界。是
故前説者好。又彼論言。何者語惡行。謂虚誑
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如是所説隨
契經。又言。有餘不善語業。如是復攝所有
業道加行後起。又言。有餘諸有非理所引語
。問何者非理所引語業。前所攝今更攝
耶。答前説自性。今説等起。此誰所等起。謂
非理作意。復有説者。此是一切有覆無記。及
一分無覆無記語業。一切有覆無記語業者。
謂初靜慮地諂愛等所起。一分無覆無記語
業者。謂應一言二言多言男言女言非男
女言去來今言。而不是説一乃至去來今
。此等語業説不應説。不理故攝在非
理所引品中。由此名語惡行。若作是説。語
惡行則通不善無記欲界色界。然惡行*唯不
善*唯欲界。是故前説者好。又彼論言。何者
意惡行。謂貪欲瞋恚邪見。如是所説隨順契
。又言。有餘不善意業。如是復攝諸不善
。又言。有餘諸有非理所引意業。問何
非理所引意業。前所攝今更攝耶。答前
自性。今説等起。此誰所等起謂非理作
意。復有説者。此是一切有覆無記。及一分無
覆無記意業。名非理所引意業。一切有覆無
記非理所引意業者。謂欲界薩迦耶見邊執
見相應意業。及色無色界一切煩惱相應意
業。一分無覆無記非理所引意業者。謂諸意
業起如前説。無覆無記非理所引身業語業。
若作是説。意惡行則通不善及以無記。又
三界。然惡行*唯不善*唯欲界。是故前
説者好
發智論。集異門論攝身惡行及語惡行
施設論中所説亦爾。*唯除意惡行別有
故彼論言。問爲身三惡行攝一切身惡
一切身惡行。攝身三惡行耶。答一切
三。非三攝一切不攝者何。謂非斷命
手杖等撃有情。及非邪行。於所應行
不淨行。起飮酒等諸放逸業。由不正知
失念。受用諸飮食等。及不諸犯戒者
諸如是等所起身業非三所攝。問諸犯戒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