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有無量種功徳法寶。皆應爲他方便宣説。
何故於此獨令爲説四證淨耶。答應知此
中證淨爲首。總令爲説諸功徳寶。脇尊者
曰。此中世尊。以證淨聲説諸聖道。謂諸聖
道或是相應。或是倶有。若説信應知總説
相應聖道。若説戒應知總説倶有聖道。復
次此中略顯初入法門。謂佛法中諸功徳寶。
或是色法或非色法。若説戒應知總説是色
法寶。若説信應知總説非色法寶。如色非
色如是相應不相應有所依無所依。有所
縁無所縁。有行相無行相。有警覺無警
覺。是根非根等應知亦爾。復次此四證淨有
不壞相及清淨相故偏説之。復次依四證淨
所引等流。設施殊勝四沙門果故偏説之。
復次此四證淨能止惡趣及貧窮怖故偏説
之。以戒能止惡趣怖。信能止貧窮怖故。雖
無漏信戒不招異熟果。而無漏信戒必與有
漏信戒互相引發故。能遮止二種怖畏。復次
爲欲方便導引可化外道有情入佛法故。
謂諸苾芻或有親屬。先爲外道以親愛故
來相慰問。時諸苾芻不護彼意。讃歎佛法
訾外道。令彼瞋恨轉遠佛法。故世尊説
汝等苾芻。無力無畏大悲等徳。不知有情根
欲性行。不應輕爾爲他説法。若有信樂汝
所説者。汝當哀愍方便爲説四種證淨。勸
令安住以自調伏。所以者何。諸四大種可
令變異。成就如是四證淨者終無變異。問
一切法性皆無變異。何故唯説四大種耶。
答欲以四法顯四法故。復次諸瑜伽師。先
觀大種無變異相。後觀諸法性不變異。心便
歡悦故偏説之。復次以四大種能持一切
情非情法故偏説之。復次以四大種能持
一切生死流轉故偏説之。復次以四大種
能持五蘊令不斷絶故偏説之。復次諸外
道説大種有五其性常住。爲對彼故佛説
唯四而是無常。假使大種汝執爲常可令變
異。得證淨者終無變異
如契經説。未生怨王能成就無根信。問諸有
爲法。無不有根。何故説彼信無根耶。答此
信無有見道根故。如契經説。是名見爲根
信證智相應。謂未生怨所成就信不依見
道故名無根。然彼信心堅固難壞。如依見
道。復次未生怨王所成就信不可改易。如
無漏信而無有根。諸無漏信依無漏根。以
無漏智無漏善根爲根本故。復次此信無
有同類因故説名無根。謂無始來未得如
是堅強信故。譬如有樹依他莖生自既無
根名無根樹。復次未生怨王所成就信。自
性堅固不由親近佛及弟子。乃能發生故
名無根。由此信力若乘象馬若在高樓。遙
見世尊即便投下頂禮雙足。由堅信力或
佛威神無所傷損。復次未生怨王所成就。
信未免惡趣故名無根。彼後命終暫墮地
獄受少苦已方生天故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他心智納息第三之六
諸預流者。於四顛倒幾已斷。幾未斷耶。答
一切已斷。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止他宗顯
正理故。謂或説有十二顛倒。八唯見所斷。
四通修所斷。如分別論者。問彼依何量作
如是説。答依契經故。謂契經説。於無常
起常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於苦起樂。於
無我起我。於不淨起淨想顛倒心顛倒見
顛倒。由此故知一切顛倒有十二種。於中
八種唯見所斷。謂常我中各取三種樂。淨中
各唯取見顛倒。四種通修所斷。謂樂淨中各
取想心二顛倒。此中見所斷者。苦類智忍現
在前時方畢竟斷。修所斷者。金剛喩定現在
前時方畢竟斷。爲止彼意顯諸顛倒唯有
四種唯見所斷故作斯論。謂此問言諸預流
者於四顛倒幾已斷幾未斷。即止顛倒有十
二種。此復答言一切已斷即止顛倒通修所
斷無修所斷法預流已斷故。又若顛倒有
十二種通修所斷便違契經。如契經説。佛
告苾芻。若四顛倒所顛倒者。當知彼是愚夫
異生。此經既説有四顛倒。應知顛倒非十
二種。既説顛倒所顛倒者。當知彼是愚夫
異生。應知顛倒非修所斷。問若諸顛倒唯
有四種。分別論者所引契經當云何通。答想
心二種實非顛倒。親近顛倒故。顛倒相應
故。亦名顛倒。問若爾受等諸心所法亦應
名顛倒。彼與心想義相似故。答世間但於
心想二種説顛倒名。非受思等是故但説
心想顛倒。佛隨世俗而説法故
問此四顛倒自性是何。答見爲自性。問若爾
五見中幾見爲自性。答此以見苦所斷二見
半爲自性。謂有身見見取全。及邊執見中常
見。二見半非顛倒自性。謂邪見戒禁取全。及
邊執見中斷見。有作是説。此四顛倒於五
見中三見各一分以爲自性。謂有身見中我
見是我顛倒自性非我所見。邊執見中常見
是常顛倒自性非斷見。見取中見苦所斷執
樂淨見是樂淨顛倒自性非餘見取。問何故
唯此是顛倒耶。答以三事故建立顛倒一
推度性故。二妄増益故。三一向倒故。邪見斷
見雖是推度性及一向倒。而非妄増益壞事
轉故。戒禁取雖是推度性及妄増益。而非一
向倒。亦於少分實處轉故。謂有色界道能
淨欲界有。無色界道能淨色界有。上地道能
淨下地。與無漏道斷染證滅義相似故。如
是名爲顛倒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
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名顛倒。顛
倒是何義。答於麁諦理顛倒而轉故名顛
倒。由此四顛倒唯見苦所斷。問何故四顛倒
唯見苦所斷。答由此唯於苦處轉故。見苦
諦時此便永斷。復次由此唯於果處轉故。
若見果時此便永斷。復次此四顛倒有是有
身見。有依有身見有身見斷時。餘亦隨斷
對治同故。由此四顛倒唯見苦所斷。復次苦
諦麁顯於中迷謬過失極重。賢聖所訶故立
顛倒。三諦微隱於中迷謬過非極重。不甚
被訶不立顛倒。如人晝日平地顛蹶。世共
訶笑非夜嶮處。復次諸瑜伽師現觀苦已心
無顛倒。故見苦時顛倒皆斷。設見苦已未
見餘三。便出觀者若有問言。此五取蘊爲
常無常。彼便定答皆是無常。一刹那後必不
住故。復若問言此五取蘊爲樂爲苦。彼便定
答一切是苦如熱鐵丸。復若問言此五取蘊
爲淨不淨。彼便定答皆是不淨如糞穢聚。復
若問言此五取蘊有我無我。彼便定答皆無
有我。定無作者。無遣作者。亦無受者。無
遣受者。唯空行聚。故四顛倒唯見苦所斷。苦
類智時一切已斷故
問若爾亦有隨信隨法行者。已斷此四顛倒。
此中何故不説。而但説言諸預流者一切已
斷耶。答應説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
次隨信隨法行者有差別相有已斷盡。謂苦
類智已生。有未斷盡。謂苦類智未生。是故
不説。諸預流者無差別相。皆已斷故此中説
之。復次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偏説預流。謂
預流者。猶畜妻子處妙臥具。摩執女人著
妙衣服。塗飾香花驅役僮僕。捶打縛録諸有
情類。同諸異生有見生疑未斷顛倒。是故
説彼已斷顛倒。一來准此故不別説。諸隨
信行隨法行者。有漏善心尚不現起。況起染
汚無覆無記。於彼無疑是故不説
問預流一來。於五欲境起染愛時。爲起樂
淨想。爲起苦不淨想耶。設爾何失。若起樂
淨想者如何非顛倒。若起苦不淨想者。如
何於境起染愛耶。答應作是説。起樂淨想。
問若爾何故非顛倒耶。答先作是説。由三
事故建立顛倒。預流一來於境所起樂及
淨想。雖是妄増益。而非推度性。非見性故。
亦非一向顛倒有少實事故。復次於諦理
所起樂淨想者是顛倒攝預流一來皆已斷
盡。於境事所起樂淨想者非顛倒攝。預流
一來猶未斷盡容有現前。有作是説。預流
一來於五欲境起染愛時。於彼唯起苦不
淨想。問若爾何故起染愛耶。答彼雖於境
知苦不淨。而無始來串習煩惱。燒然身心
熱痛所逼。不覺於境而起染愛。如有樂
淨婆羅門子。其指有時遇觸不淨。詣鍛師
所求火淨之。鍛師語言。幸有灰等洗以清
水足可使淨。何能忍苦求火鍛之。婆羅
門言。灰水等洗不能令淨。要當爲我以火
淨之。於是鍛師以熱鐵鉗而鉗其指。時婆
羅門熱苦所逼。不覺振手内指口中。彼雖
審知指爲不淨。苦逼不覺内置口中。預流
一來染愛亦爾。復次彼雖於境知苦不淨。
而無始來串習煩惱。燒然身心熱痛所逼。
爲止息故於境染愛。如軟弱者身患癰瘡
苦痛難忍。醫語之言。汝可當以濕狗糞塗
苦痛可息。其人聞已速取塗之。彼雖審知
狗糞不淨。爲止苦故而取塗之。預流一來
染愛亦爾。故彼雖起苦不淨想。而於五欲
起染愛事。諸預流者。於空無願無相三三摩
地。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問何故作此
論。答爲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説。過
去未來無實自性。或復有説。無實成就不
成就性。爲遮彼意欲顯實有過去未來成
就性等故作斯論。答未來一切。過去若已滅
不失。現在若現在前。此中未來一切者具成
就三。過去若已滅不失者。隨一二三已滅
非練根故。失則成就過去爾所。現在若現
在前者。若隨一現在前則成就現在一。且道
類智初刹那時不成就過去。無一刹那已生
滅故。已生滅者得果捨故。成就未來三具得
修故。成就現在一。謂道無願此滅已不失。
若空現在前彼成就過去一。謂無願。未來三
現在一。謂空此滅已不失。若無相現在前彼
成就過去二。謂空無願未來三現在一。謂無
相。此滅已不失。若三三摩地隨一現在前。彼
成就過去未來三現在一。謂現在前者
有三三摩地。謂空無願無相。然三摩地。或
應説一。謂心所中大地法内名三摩地。
又五根中名定根。五力中名定力。七覺支
中名定覺支。八道支中名正定。或應説
二。謂有漏無漏三摩地。或繋縛解脱。或
繋不繋三摩地。或應説三謂此所説。或
應説四謂三界繋及不繋。或應説五謂三
界繋及學無學。廣説乃至。若以相續刹那
分別。則有無量三摩地。問若爾世尊何故増
一減無量等。建立三種三摩地耶。答由三
縁故唯建立三。一對治故。二期心故。三所
縁故。對治故者。謂空三摩地是有身見近對
治故。問空三摩地有空非我二行相。有身見
有我我所二行相。此中以何等行相。對治
何等行相耶。答以非我行相對治我行相。
以空行相對治我所行相。復次以非我行相
對治五我見行相。以空行相對治十五我所
見行相。如對治我見我所見行相。如是對
治己見己所見行相。是我屬我行相。是己屬
己行相。應知亦爾。復次以非我行相對治我
愛。以空行相對治我所愛。如對治我愛我
所愛。如是對治己愛己所愛。我癡我所癡己
癡己所癡等應知亦爾。復次以非我行相
對治執蘊是我行相。以空行相對治執蘊
中有我行相。如對治執蘊是我執蘊中有
我行相。如是對治執處是我。執處中有我執
界。是我執界中有我。若總若別行相應知亦
爾。期心故者。謂無願三摩地諸修行者期心。
不願三有法故。問彼於聖道亦不願耶。答
雖於聖道非全不願。而彼期心不願三有
聖道。依有故亦不願。又彼期心不願五蘊
聖道。是蘊故亦不願。又彼期心不願三世
聖道。墮世故亦不願。又彼期心不願衆苦
聖道。與苦展轉相續故亦不願。問若爾何故
修聖道耶。答爲趣涅槃故修聖道。謂修行
者作是思惟。究竟涅槃由何趣證思已定知
必由聖道。故雖不願而要修之。如越
流要憑船筏。所縁故者。謂無相三摩地此定
所縁離十相故。謂離色聲香味觸及女男三
有爲相。復次蘊名爲相。此定所縁離諸蘊相
故名無相。復次世名爲相。前後名相上中
下等名相。此定所縁離世等相故名無相。
有作是説。三三摩地皆由對治差別建立。
謂空三摩地近對治有身見。無願三摩地。近
對治戒禁取。無相三摩地。近對治疑。由此
爲先對治一切。復有説者。三三摩地皆依
行相差別建立。謂空三摩地。有空非我二
行相。無願三摩地。有苦非常。及集道各四行
相。無相三摩地。有滅四行相。故三摩地唯建
立三。施設論中初作是説。空三摩地是空。非
無願無相。無願三摩地是無願非空無相。無
相三摩地是無相非空無願。所以者何。由此
三種行相別故。即彼論中次作是説。空三摩
地是空亦無願非無相。無願三摩地是無願
亦空非無相。無相三摩地唯是無相非空無
願。問何故空無願展轉相。亦而無相獨立耶。
答依初得時有同異故。謂若依空三摩地
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亦修無願。若
依無願三摩地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
亦修空故。空無願展轉相亦初得無相修自
非餘。復次依初對治有同異故。謂空無願
初對治時。倶能對治見苦所斷煩惱等故。無
相初對治時。獨能對治見滅所斷煩惱等故。
即彼論中復作是説。空三摩地是空亦無
願無相。無願三摩地是無願亦空無相。無相
三摩地是無相亦空無願。問此三何故一一
具三。答一一自體有三義故。謂此一一非
常非恒非不變易。非我我所故皆名空。
不願生長貪瞋癡等及後有故皆名無願。
離色聲香味觸女男七種相故皆名無相
是名三三摩地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
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名三摩地。三
摩地是何義耶。答由三縁故名三摩地。一
平等故。二攝持故。三相似相續故。平等故者。
謂無始來煩惱惡行邪見顛倒。令心心所偏
曲而轉。由此定力令心心所於境正直平
等而轉。故名三摩地。攝持故者。謂無始來
心心所法於境馳散。由此定力方便攝持令
住一境。故名三摩地。相似相續故者。謂無
始來心心所法善染無記異類相續。由此定
力前後一類唯善相續。故名三摩地。復次
由三縁故名三摩地。謂住一境故。相續
住故。正審慮故。復次由三縁故名三摩地。
謂能持身令平等故。攝諸善法。令不散
故。能令善心平等轉故。復次由三縁故名
三摩地。謂於所縁恒不捨故。任持種種勝
善法故。令奢摩他毘鉢舍那住一所縁平等
轉故。尊者世友作如是説。何故名三摩地。
攝持多種善心心所。令於一境平等相續
故名等持。復作是説。能持平等故名等持。
如能持嬰兒故名持。嬰兒者能持水故名
持水者。能持枰故名持枰者。此亦如是。
能持種種勝平等法故名等持。大徳説曰。即
此等持亦名等至。此復多種。謂善法等至。不
善法等至。無記法等至。九次第等至。兩兩交
會亦名等至。於此義中。唯説能持善心心
所。令其相續平等而轉故名等持。不善無
記等非此所説
三三摩地界者。若有漏是三界。若無漏是不
繋地者。若有漏在十一地。若無漏在九地。
所依者依三界相續。行相者空三摩地有二
行相。無願三摩地有十行相。無相三摩地有
四行相。問諸空三摩地皆作空行相轉耶。答
應作四句。有空三摩地非作空行相轉。謂
空三摩地作非我行相轉。有作空行相轉
非空三摩地。謂空行相轉空三摩地相應諸
法。有空三摩地亦作空行相轉。謂空行相轉
空三摩地。有非空三摩地亦非作空行相
轉。謂若唯説此種類者。即非我行相轉空
三摩地相應諸法。若不唯説此種類者即
除前相。如轉作四句。已轉當轉應知亦爾。
如空行相作三四句。非我行相應知亦爾。如
是空三摩地有六四句。無願三摩地有三十
四句。無相三摩地有十二四句。如是三三摩
地合有四十八四句。所縁者。空三摩地若有
漏縁一切法。若無漏唯縁苦諦。無願三摩地
三諦除滅諦。無相三摩地唯縁滅諦。念
住者。空無願三摩地各四念住倶。無相三摩
地唯法念住倶。智者空三摩地四智倶。謂法
類苦世俗智。無願三摩地七智倶。除滅智。無
相三摩地四智倶。謂法類滅世俗智。三摩地
者即三摩地。根相應者。三根相應。謂樂喜捨。
三世者。是三世。縁三世者。空三摩地若有
漏縁三世及離世。若無漏及無願三摩地縁
三世。無相三摩地縁離世。善不善無記者。皆
是善。縁善不善無記者。空無願三摩地縁
三種。無相三摩地唯縁善。三界繋不繋者。若
有漏是三界繋。若無漏是不繋。縁三界繋不
繋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縁三界繋及不繋。若
無漏唯縁三界繋。無願三摩地縁三界繋及
不繋。無相三摩地唯縁不繋。學無學非學非
無學者。皆通三種。縁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縁三種。若無漏唯縁非
學非無學。無願三摩地縁三種。無相三摩地
唯縁非學非無學。見修所斷不斷者。若有漏
皆修所斷。若無漏皆不斷。縁見修所斷不斷
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縁三種。若無漏唯縁見
修所斷。無願三摩地縁三種無相三摩地唯
縁不斷。縁名縁義者。空無願三摩地通縁名
義。無相三摩地唯縁義。縁自相續他相續非
相續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縁三種。若無漏及
無願三摩地唯縁自他相續。無相三摩地唯
縁非相續。加行得離染得者。皆通二種。曾
得未曾得者。皆通二種
此三三摩地亦名三解脱門。問三摩地與解
脱門有何差別。答三摩地通有漏無漏。解
脱門唯無漏。問何故解脱門唯無漏耶。答有
漏有縛爲解脱門不應理故。問依何義立
解脱門耶。爲依入正性離生。爲依盡漏。
設爾何失。若依入正性離生立解脱門者。
則應唯苦法智忍相應定名解脱門。若依盡
漏立解脱門者。則應唯金剛喩定名解脱
門。答應作是説。倶依二義立解脱門。然解
脱門總攝一切無漏定。謂一切聖道皆名正
性離生。得一切聖道時皆名爲入。斷諸漏
時皆名盡漏。四道倶定皆有盡義。如世第
一法無間。苦法智忍現在前時。得空三摩地
名入正性離生。苦現觀無間。集現觀現在前
時。得無願三摩地。亦名入正性離生。集現
觀無間。滅現觀現在前時。得無相三摩地。亦
名入正性離生。餘位無間起無漏定時應
知亦爾。見道位中別起無漏三三摩地別
盡諸漏。修道位中總起無漏三三摩地總
盡諸漏。無學位中總起無漏三三摩地。總
遮諸漏。亦名盡漏。是故三解脱門總攝諸無
漏定。問何故名解脱門。答涅槃名解脱。依
此三三摩地。能趣證解脱故名解脱門。復
次如排楯故名解脱門。如鬪戰時先以排
楯防捍怨敵。後以利劍斷怨家頭。令墮
戰場隨意所趣。如是行者。與煩惱怨敵。共
鬪戰時。先以三解脱門排楯。防捍煩惱怨
敵。後以無漏慧劍斷煩惱成就性頭。令墮
不成就性地。如本所願趣向涅槃。如契經
説。定是正道。不定是邪道。定心得解脱非
不定心。是故無漏三三摩地是解脱門非有
漏定。施設論説空有多種。謂内空。外空。内
外空。有爲空。無爲空。無邊際空。本性空。無
所行空。勝義空。空空。如是十種空如餘處
分別。問何縁諸處多分別空。答以空行相是
二十種薩迦耶見近對治故。彼二十種薩迦
耶見能爲一切煩惱根本。流注生死不趣
涅槃過患増上故。多説彼近對治法
如契經説。若聖弟子。三等持鬘具足成就。能
斷一切惡不善法。修習善法速得圓滿。問
何故等持説名爲鬘。答性端嚴故。可愛樂
故。如少壯者首冠花鬘形貌端嚴衆所愛樂。
如是聖者冠等持鬘。功徳端嚴天人敬愛。又
如人首若冠花鬘。不爲猛風飄亂其髮。如
是聖者冠等持鬘。諸勝功徳掉不能亂。又
如人首冠以花鬘。隨所經行多獲勝利。如
是聖者冠等持鬘。於諸位中多獲功徳。諸
位謂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永盡諸漏。又
如以縷結花作鬘。能令衆花久不散壞。如
是勝定持諸功徳。雖經久時而不失壞。是
故説此名等持鬘。又如以縷貫結衆花。世
間於中共生鬘想。如是聖者以三等持攝
諸功徳。諸天人衆於此共生等持鬘想。又
如以縷貫結衆花繋在一處。世間於中起
繋鬘想。如是以定攝諸善心繋在一境。諸
天人衆咸謂聖者繋等持鬘。是故等持以鬘
爲喩。如契經説。空三摩地是上座住處。問
何故佛説空三摩地是上座住處耶。答上座
多住此空定故。謂三界中佛是第一功徳上
座多住空定。獨覺是第二功徳上座亦多住
空定。尊者舍利子是第三功徳上座亦多住
空定。目乾連等諸大聲聞亦名上座。彼亦多
住空三摩地故。説此空定是上座住處。復次
空三摩地是諸内道不共住處。一切内道皆
是上座。一切外道皆是嬰兒。謂内道法中年
八歳者亦名上座。成就功徳上座法故。外
道法中年八十者亦名嬰兒。成就過失嬰兒
法故。問外道豈有無願無相。而但説空是
不共法。答外道法中雖無眞實無願無相。而
有相似。謂麁行相等相似無願。靜行相等相
似無相。九十六種外道法中。尚無相似空定
況有眞實。故唯説空定是内道不共法。復次
空三摩地能引上座功徳法故名上座住處。
上座功徳法者。謂道及道果。空三摩地能引
彼力殊勝非餘。是有身見近對治故。復次空
三摩地能令身心安住不動。故名上座住處。
謂諸有情乃至未得空三摩地。身心輕躁猶
如風塵。若得此定身心不動安靜如山。是
故尊者妙音説曰。若知諸法是空非我身。及
覺慧皆不動搖。身心安靜故名上座。故説
空是上座住處。復次諸瑜伽師。若住空定其
心安住。不爲世間適意不適意。可愛非可
愛。饒益非饒益。樂具苦具之所傾動。是故説
爲上座住處。夫上座者心安住故。云何知
然。如契經説。尊者舍利子。生母命終同住
弟子還俗。有苞齒苾芻。常於尊者心有怨
恨聞此事已。速告尊者舍利子言。汝母命
過弟子還俗汝意云何。舍利子言。我母命過
生死法爾。弟子還俗凡愚何怪。苞齒苾芻竊
作是念言。雖自慰心必燋惶時。舍利子多住
空故。雖聞是事而心不動。於日初分著
衣持鉢。入室羅筏城次第乞食。飯食既訖
誓多林收衣鉢洗足已。以尼師
置左肩上。出所住處往詣闇林。坐一樹下
入於天住作是思惟。世間頗有可愛妙色
變壞之時。令我憂悲生苦惱不。自審觀察
都無是事。於日後分還*誓多林。爾時阿難
見舍利子便問尊者從何所來。舍利子言
從闇林來。阿難復問尊者住彼入何等定。
答言我入有尋伺定。復問住彼何所尋思。
時舍利子具以上答。阿難遂問舍利子言。
尊者常説若佛世尊不出世者。我等便爲無
目而死。佛是世間可愛妙色若當變壞。尊者
豈能不生憂悲苦惱事不。舍利子言若有
是事亦何憂惱。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
哉。世間眼滅誰能將導。阿難歎曰。善哉善哉。
尊者。善修空三摩地。我我所執及我慢等已
斷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頂。令彼於後永
不復生。世尊妙色雖當變壞有爲法然何
所憂惱。由此故知住空定者其心安住。不
爲世間違順傾動。是故説爲上座住處。無
願無相勢力不然。故不説爲上座住處
如契經説尊者舍利子於憍薩羅國住一
林中時有活命出家外道。亦住彼林隣近
尊者去林不遠。諸村邑中有時廣説四月
節會。時彼外道巡諸村邑。飽食猪肉恣情
飮酒。竊持殘者還至林中。見舍利子坐一
樹下。酒所昏故起輕蔑心。我今與彼雖倶
出家。我獨富樂而彼貧苦。尋趣尊者作是
頌言
    我已飽酒肉 復竊持餘來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金聚
時舍利子聞已念言。此死外道都無慚愧。乃
能無頼説此伽他。我今亦應對彼説頌。作
是念已即説頌言
    我常飽無相 恒住空定門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唾聚
今此頌中尊者舍利子作師子吼。説三解脱
門。謂於初句説無相解脱門。於第二句説
空解脱門。於後二句説無願解脱門。問時
彼外道身命尚存。何縁輕言此死外道。答應
知死言目鄙惡事。復次彼無慧命故説爲

此中無相三摩地者。謂無相聲説多種義。或
於空三摩地説無相聲。如是或於見道。或
於不動心解脱。或於非想非非想處。或即
於無相三摩地説無相聲。於空三摩地説
無相聲者。如契經説。有一苾芻得無相心
定。然根鈍故不知此定有何果報有何勝
利。彼作是念。尊者阿難佛及弟子。常所稱
歎我應往問。復作是念。尊者阿難善知聲
相。若得我問必還問我。汝已得此所問定
耶。若答言得。便爲自顯所得勝法違少欲
行。若言不得。是虚誑語。若作餘言。便是惱
亂上座苾芻違越軌範。復作是念。我應隨
逐尊者阿難。若爲他説此定事者我亦得
聞。遂逐六年竟不聞説。彼懷疑久俛仰問
言。若有獲得無相心定不沈不擧。攝持諸
行如水堤塘。解脱故住住故解脱。佛説此
定有何果報。有何勝利。阿難聞已便反問
言。汝得此定耶。彼作是念。我昔所慮今果
得之。便默然而住。阿難告言。佛説此定得
解果報得解勝利。解謂智生修道盡漏。汝亦
不久當得此事。此中不沈者已斷我見故。
不擧者已斷我所見故。又不沈者已斷五我
見故。不擧者已斷十五我所見故。如我我
所見己己所見我我所愛己己所。愛我我所
癡己己所癡應知亦爾。又不沈者。得涅槃
故。不擧者。捨生死故。攝持諸行者。多起
加行多用功力。極善作意得此定故。如水
堤塘者。如水從泉出流漫池中。堤塘堰之
不令流散。如是此定隨一境轉。遍滿此境
便住不散。解脱故住者。是自性解脱住故。
解脱者。是相續解脱此定觀無我我所相
故名無相而實是空。以彼苾芻專修此定。
能初證入正性離生。於最後時盡諸漏故。
法印經説若觀色聲香味觸相。而捨諸相
名無相定。彼觀境界相而捨有情相。謂
以空定觀色等法。捨有情想。於中都無女
男等故。由此尊者妙音説曰。諸有情想依
境界相故。觀境相捨有情想女男相無名
無相定。而實是空三摩地攝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他心智納息第三之七
於見道説無相聲者。如説。目連不説第
六無相住者。云何第六無相住者。謂隨信行
隨法行者不可施設。在此在彼不可施設。
在苦法智忍乃至在道類智忍故。問何故
見道説名無相。答見道速疾不越期心。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