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九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學支納息第一之一
世尊説。學行迹成就學八支。彼成就。過
去幾。未來幾現在幾。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
領會已。次應廣釋。問何故作此論。答爲
釋契經義故。如契經説。學行迹成就學
八支。漏盡阿羅漢成就十無學支。契經雖
是説。而不彼成就。過去幾。未來幾。
現在幾。契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未説者今
之。復次爲他宗正理故。謂或
有執。過去未來無實自性。現在雖有而是
無爲。爲彼意示實有過去未來可成
故。若彼非有應不成就。如第二頭。第六
蘊等既可成就故如實有。又爲示現在
世法定是有爲有生滅故。或復有執。無
成就不成就性。如譬喩者。彼説有情不
諸法説名成就。離諸法時名不成就。倶假
施設。如五指合假説爲拳。離即非拳此亦
是。問彼何故作是執。答彼依契經故作
是執。謂契經説。有轉輪王就七寶。若成
就性是實有者。成就輪寶神珠寶故。應
性壞。所以者何。亦是有情亦非情故。成就象
寶及馬寶故。復應趣壞。所以者何。亦是傍
生亦是人故。成就女寶故復應身壞。所以
者何。亦是男身亦女身故。成就主兵主藏臣
故復應業壞。所以者何。君臣雜故。勿
故成就性定非實有。爲彼意成就
性定是實有。若不爾者便違契經。如説。學
行迹成就學八支。漏盡阿羅漢成就十無學
。聖者現起有漏心時。應就過去未
來諸無漏法。云何成就八支十支。復違
。如説。如是補特伽羅。成就善法及不善
。若彼善法現在前時。應就不善法
若不善法現在前時。應就善法。若無
記法現在前時。應就善不善法。云何
就善不善法耶。復違餘經。如説。成
就七善法者彼現法中多住喜樂如理勤
修必能盡漏七善法者知法知義乃至廣説。
七中若一現在前時應就餘六善法。若
餘法現在前時。應就七。云何成
七善法耶。復違餘經。如説。如來成就十
。若起一力現在前時。應就九。若
餘法現在前時。應就十。云何如來
就十力。復有餘失。謂諸異生不染汚心現
在前住。應無學。不就三界一切煩
故。諸無學者起有漏心現在前位
異生。不就一切學無學法故。勿此失
故成就性決定實有。問若成就性是實有者。
前譬喩者所引契經當云何通。答輪王於
自在力意受用如成就故。立成就
。若全撥無實成就性。如何於彼立成就
。復有餘師成就不成就。彼
是説。諸成就性有作用故可是實有。不成
就性既無作用。云何實有。爲彼執
成就亦是實有。若不成就非實有者。亦應
非有實成就性相待立。故如影與光明暗晝
夜寒熱等事相待而立闕一不成。此亦如
是。復次不成就性與成就性近互相違故。
倶實有如貪無貪瞋無瞋癡無癡等近互相
違故倶實有。復次若不就非實有性
設煩惱斷法。所以者何。非聖道生斷
諸煩惱刀斷物。如石磨香。然諸聖道
現在前時。令諸煩惱成就得滅。亦令彼煩
惱不成就得生。爾時説爲斷諸煩惱。有
復執道是無爲。如分別論者。彼作是説
一無上正等菩提常住不滅隨彼彼佛出
世間。能證者雖異而所證無別。如一龍象
妙飾莊嚴。雖多人次第乘御。而彼龍象前
後是一。問彼何故作此執。答彼依契經。如
契經説。佛告苾芻。我證舊道故知聖道定
是無爲。爲彼執聖道三世故。
定是有爲非無爲法。墮三世故。又執聖道
體是無爲。便違契經。如契經説。有一近事
毘舍佉。來詣法授苾芻尼所。問言。聖道
是有爲。爲是無爲。苾芻尼言。聖道有爲
三世故。問若聖道是有爲分別論者所引
契經當云何通。答由五事相似故説名
。一地相似。諸佛皆依第四靜慮菩提
故。二加行相似。諸佛皆經三無數劫
六種波羅蜜多圓滿故。三所縁相似。諸
佛皆縁四聖諦理菩提故。四行相相似。
諸佛皆以苦非常等十六行相聖道故。
五所作相似。諸佛皆以無漏道力自身中
一切煩惱。亦令無量無邊有情得涅槃樂
故。若不此釋舊道名而執無爲。是舊義
者。即彼經説舊城舊都豈舊城都是無爲法。
又若經説。證舊聖道即執聖道是無爲法
契經亦説。蛇退舊皮豈蛇舊皮是無爲法。
伽他説
    若斷愛無餘 如蓮花處
    苾芻捨此彼 如蛇脱舊皮
舊城等皆是有爲舊聖道言理亦應爾。爲
此等他宗所説及爲示諸法正理
斯論
世尊説。學行迹成就學八支。此中云何學
八支謂學正見乃至正定成就者。問誰成就
法成就。爲補特伽羅成就耶。設爾何失。
二倶有過。所以者何。若法成就者。一切法既
作用。於無作用一切法中何法能成就何
法所成就。若補特伽羅成就者。諦義勝義。補
特伽羅都不得。既無眞實補特伽羅。云
何説彼能成就法。答應是説。非法成就
亦非補特伽羅成就。然有眞實成就性及不
成就性。而無眞實成就者及不成就者。如
眞實雜染清淨繋縛解脱流轉還滅因果
死生諸業異熟道及道果。而無眞實雜染清
淨者乃至修道證道果。有作是説。法成
就。問若爾法無作用云何成就。答諸法雖
作用而有功能。問若爾眼處應就十
一處。十一處亦應就眼處。答依此理
亦無過。皆有功能互相引故。評曰。應
是説。能成就者非法。亦非補特伽羅。無
眞實作用故。補特伽羅非實有故。然有
蘊五蘊生時。與是類諸得倶轉説名
。與是類倶轉不成就。問若
爾經説當云何通。如説。如是補特伽羅成
就善法。及不善法答此是世尊於諸蘊中
世俗説。不實有補特伽羅成就諸法
問此中何者是成就義。尊者世友作是説
不斷義是成就義。問若爾具縛補特伽羅。於
一切法皆名不斷。應皆成就。答非皆成就
未得故。復作是説。已得義是成就義。問
若爾無學已得學法應就彼。答非
已捨彼故。復作是説。不棄捨義是成就
義。問若爾學位不捨無學法就彼
答非就彼彼故。復作是説。已得未
捨義是成就義。此言應理。若法已得而未
時必成就故。大徳説曰。世俗有情不
假説成就。勝義中無成就性故。問何故
學爲所學學法。設爾何失。二倶
過。所以者何。若學所學故名學者。定蘊
所説當云何通。如説。有學非學所學。謂有
學者安住自性。若得學法故名學者。契經
所説當云何通。如説。佛告尸縛迦言。學
故説名爲學。答應是説。學所學故説
名爲學。問若爾定蘊所説當云何通。答彼
世俗共稱學者。謂於所學學不學時。世
共稱彼以爲學者。故本論師説彼爲學而
實非學。復次彼於所學希望不止。依彼期
故説爲學。有是説。得學法故説名
學。問若爾契經所説當云何通。答契經依
彼不期心。不加行故作是説。謂有學
者。雖或起善心。或起不善心。或起無記心
而恒不趣涅槃心。及彼加行故一切時名
學所學。然亦有時不學所學。如人在路暫憩
息時。有人問言。欲何所趣。其人答曰。欲
某方。以不捨趣心住亦言趣。是學者行
迹故名學行迹。問無學行迹明淨勝妙過
有學。何縁但説學行迹耶。答亦應
學行迹而不説者。是有餘説。復次既已説
始則已説終故。已説學迹則亦説無學。復
次欲各別有殊勝事。謂有學位行迹殊
勝。無學位中解脱殊勝。如王與臣各有
。謂王尊貴威伏殊勝。臣於事業勇戰殊
勝。復次有學行迹能斷煩惱。勝煩惱怨
學不爾。復次有學行迹爲煩惱。勤修加
。無學不爾。復次數數行義是行迹義。有
學數行。無學不爾。是故不無學行迹
彼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答若依有尋
有伺定初學見現在前。過去無。未來現在八。
此中有尋有伺定者。謂未至定及初靜慮。依
者。有説。倶生是依。復有説者等無間縁是
此依義。評曰。應是説。即彼二地總説爲
依。初有四種。一入正性離生初。謂依彼地
正性離生故。二得果初。謂依彼地初
學果故。三轉根初。謂依彼地信勝解初
練根作見至故。四離染初。謂世俗道離
已。初依彼地無漏道現在前故。此中
總依四初論。而歴諸位具不具。隨
其所應審思擇。學見現在前者。問學者亦
非學非無學見現在前。彼亦是學見。是諸
學者所起見故。何故此中不學者學見現
在前耶。答應是説。而不説者。當知此中
是有餘説。復次此中學見即説學見。非
者見故不責。過去無者。謂如前説。諸初
刹那現在前時全無過去。未一念已生
故。設已生滅得果轉根。或退捨故。未來八
者。謂即初時具修未來學八支故。現在八
者。爾時八支現在前故。彼滅已不失。若復
有尋有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未來現在
八。此中彼者。謂彼八支。滅已者。謂無常。滅
已不失者。謂由三因縁無漏道。一得果
故。二轉根故。三退捨故。無三縁故言
。若復依等者。謂彼第二刹那以去。復依
尋有伺定學見現在前。問何故復起此地學
。答念報恩故。謂依此地煩惱怨。念
彼恩故復重起。如鎧仗怨敵已。復數
修治愛重藏護。復次由四縁故復重起彼。
一爲現法樂住。二爲遊戲功徳。三爲
所作。四爲用聖財。過去八者。謂第二
刹那以後成就過去。初刹那時已起滅者。未
來現在各有八者如前。應知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尋無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八
現在七。此中無尋無伺定者。謂第二第三第
四靜慮。問何故不靜慮中間。答應説而
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靜慮中間與
後三地支無増減。是故不説。過去未來各
八者如前應知。現在七者。除正思惟。彼
無尋故。彼滅已不失。若依無色定學見現
在前。過去未來八。現在四。此中無色定者。謂
前三無色定。問何故不第四無色定耶。
答彼地無聖道故。後當説起世俗心故。過
去未來各有八者如前應知。現在四者。除
正思惟正語業命。彼地無故彼滅已不失若
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未來八現在
無。此中入滅定者。謂正住滅受想定。世俗
心者。謂出滅定有漏定心。或復起餘有漏
定心。過去未來各有八者。謂前最初所
有尋有伺定八支。及未來修者。現在無者在
滅定時無聖道故。世俗心時不無漏八
道支
若依無尋無伺定初學見現在前。過去無。未
來八。現在七。此中依義如前應知。無尋無
伺定即後三靜慮。初者具四如前廣説。釋
學見義亦如前説。過去無者。初刹那時未
一念已生滅故。設已生滅三縁捨故。未
來八者。謂即初時具修未來學八支故。現在
七者。彼地無正思惟故。彼滅已不失。若
復依無尋無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七。
未來八。此中彼滅已不失等如前釋。過去七
者。謂從第二刹那以後成就過去。初刹那
時已起滅七。彼滅已不失。若依無色定。學
見現在前。過去七。未來八。現在四。此中過去
七者。謂初刹那已起滅者。餘如前釋。彼滅已
失。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七。
未來八。現在無。此中一切如前。應知彼滅
已不失。若依有尋有伺定。學見現在前。過
去七。未來現在八。此中過去七者。謂前最初
所起無尋無伺定七支。未來八者。即最初位
未來所修。從滅定世俗心後説。起有尋
有伺定者。後當分別
若依無色定初學見現在前。過去無。未來
八。現在四。此中無色定者。謂前三。無色定初
者。唯依離染論。以世俗道諸染
初起無漏。三無色定現在前故。無無色
見道故。無第一入正性離生。初無依
無色得學果義。亦無依無色學位練根義。故
無得果及轉根初。餘如前釋。問有漏無色定
必依無漏靜慮加行起。無漏無色定亦
必依無漏靜慮加行起。何故此中説
無色定初學見現在前。過去不就八
耶。答無漏道支有靜慮無色
靜慮者雖過去成就。而屬無色者過去
成就。故説過去無八支。有作是説
世俗道不還果已。不無漏道
復以世俗道四靜慮染。或復離三無色
已。初起無漏無色定時。彼過去無八支
聖道。故作是説。過去全無彼滅已不失。若
復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四。未來
八。此中過去四者。謂前所起初念四支。未來
八者。謂前所修未來八支。餘如前釋。彼滅已
失。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四。
未來八。現在無。此中一切如前。應知彼滅
已不失。若依有尋有伺定學見現在前。過
去四。未來現在八。此中過去四者。謂無色定
初起四支。未來八者。即彼時修未來八支。問
無色定無間必無能起有尋有伺定。何故此
中作是説。答當知此中是説次第。非
次第説隨順説。不定隨順彼滅已
失。若依無尋無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
四。未來八。現在七。此中過去四者。謂先依
無色定最初所起四支。未來八者。即彼所修
未來八支。問次前所起有尋有伺定八支。入
過去皆應不失。如何但説過去四耶。答此
中所説過去未來皆顯最初起及修者。不
後位所起所修故無失。現在隨時現在前
故隨起而説。問今於此中何學者。答若
諸學者於一切定次第遍入。如次第蹬
上階梯是此所説。謂有學者先入有尋有
伺定。次入無尋無伺定。次入無色定。次入
滅定。後起世俗心。如是學者是此所説。若
有學者先入有尋有伺定。次入無尋無伺定
次入無色定。次入滅定。後起無漏心。此等
學者非此所説。如雜蘊説。若有一類補特
伽羅。具十二支縁起法者是此所説。若不
具者非此所説。如契經説。先見女人形貌
端嚴衆所樂見。次見衰老。次見疾病。次見
命終。次見死後諸位變壞。如是女人是經
所説。若不爾者非經所説。此中學者應
亦然。評曰。應是説。此中總説一切學者
諸學者。於諸位中所起學支皆攝盡故」
知行迹差別有四。一苦遲通行。二苦速
通行。三樂遲通行。四樂速通行。然諸行迹應
一種。謂趣苦滅行。趣有世間生老病死
行。或應二。謂趣名滅行。及趣色滅
行。或應三。謂趣三界滅行。或應五。
謂趣五蘊滅行。或應十二。謂趣十二支
縁起滅行。或應無量。謂在相續刹那差
別無邊際故。問世尊何故廣一二三。略十二
等。建立如是四通行耶。答以三事故。一以
地故。二以根故。三以補特伽羅故。此則總
説。若別説者。但以二事。謂地故根故或地故
補特伽羅故。地故根故者。謂未至定。靜慮中
間。三無色定。諸鈍根者所有聖道名苦遲通
。即此諸地諸利根者。所有聖道名苦速通
四根本靜慮諸鈍根者。所有聖道名樂遲
通行。即此諸地諸利根者。所有聖道名樂速
通行。地故補特伽羅故者。謂未至定。靜慮中
間。三無色定。隨信行信勝解時解脱者。所
有聖道名苦遲通行。即此諸地隨法行見至
不時解脱者。所有聖道名苦速通行。四根本
靜慮隨信行信勝解時解脱者。所有聖道名
樂遲通行。即此諸地隨法行見至不時解脱
者所有聖道名樂速通行
問此四通行自性是何。答五蘊四蘊以爲
。謂在靜慮及近分者五蘊爲自性。在
者四蘊爲自性。如是名爲通行自性。我
物自體相分本性。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
問何故名通行。通行是何義。答通謂通達行
謂行迹。能正通達趣向涅槃。是通行義。苦遲
通行者。問聖道非苦受自性。亦非苦受相
。何故名苦。答近分無色難成辦故。所起
聖道説名爲苦。根本靜慮易成辦故所起聖
道説名爲樂。此廣分別如前結蘊四靜慮中
問何故聖道説名爲遲。答由鈍根者所起聖
。不速趣究竟涅槃故説名遲。諸利根
者所起聖道疾趣涅槃故説名速。問有
勝解疾至涅槃於見至。如信勝解精勤
修行速證涅槃。見至懈怠不速證。如
頌言
    不放逸放逸 多覺寤睡眠
    如利鈍馬 勤行者先至
二人倶趣一方。一乘利馬。一乘
。乘利馬者不勤行故不速至。乘鈍馬
者以勤行故便能速至。如是見至與信勝
倶趣涅槃。若信勝解精勤修行速證
。見至懈怠不速證。如何乃説鈍根聖
道不速趣説名爲遲。答此中意説等勤
行者。若等勤行見至速證。非信勝解故説爲
遲。問此四種行五蘊四蘊以爲自性。何故名
通。通唯顯慧非餘蘊故。答以慧増故但説
通。如見道中五蘊。以慧増故但
見名。如現觀邊諸世俗智。雖四蘊五
性。而慧増故但立智名。金剛喩定雖
四蘊五蘊性。等持増故但立定名。通
行亦爾。故不
契經説。云何苦遲通行。謂諸苾芻於五取
訶毀厭惡。問苦遲通行縁四諦境。何故世
尊但説縁苦。答亦應此縁餘三諦。而不
説者是有餘説。復次苦諦在初既説縁苦
知亦説餘三諦。復次彼契經中但顯
加行根本。謂加行時縁五取蘊
行相。至根本時縁四聖諦。集異門論作
是説。云何苦遲通行。謂靜慮所攝鈍
信等五根。云何苦速通行。謂靜慮所攝利
信等五根。云何樂遲通行。謂靜慮所攝鈍信
等五根。云何樂速通行。謂靜慮所攝利信等
五根。問此四通行五蘊四蘊以爲自性。何故
彼論唯説利鈍信等五根。答依勝説故。謂
五蘊四蘊行中五根最勝。復次信等五根
所作事方便善巧。能速成辦勝於餘蘊
故偏説之。問諸有情類有中根不。若有者
彼論何故不説。若無者契經當云何通。如
契經説。有諸有情世間在世間。長有
利根者。有中根者。有鈍根者。乃至廣説。有
是説。無中根。所以者何。見道有二。
一隨信行道。二隨法行道。修道亦有二。一信
勝解道。二見至道。無學道亦有二。一時解脱
道。二不時解脱道。無第三道故。無中根。問
若爾契經。當云何通。答受佛化者有先見
。有中見諦。有後見諦。先見諦者説名
。中見諦者説名中根。後見諦者説名
。復次受佛化者有近見諦。有遠見諦。有
不近不遠見諦。近見諦者説名利根。如阿若
多憍陳那等。遠見諦者説名鈍根。如善賢
。不近不遠見諦者。説名中根。如護國等
復有説者。亦有中根。問若爾彼論何故不
説答應説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
中根即在利鈍中攝。所以者何。説鈍根時中
利勝鈍根故。説利根時中根
利根故。由此尊者世友説曰。中根應
利根攝。勝鈍根故。此復可言在鈍根攝
利根故。大徳説曰。中根可言利鈍根攝。
而不上下根攝。所以者何。利鈍根者
各三品故。云何知然。大覺獨覺舍利子等。皆
隨法行種性中攝。此三種根豈得相似
根性中。既有三品故知。鈍根性亦得
。利鈍二道各三品。故契經中説有三品根
第三道不得故。阿毘達磨説無中根
是善通經論二説
集異門論復作是説。苦遲通行若習若修若
多所作。能滿苦速通行。樂遲通行若習若修
若多所作。能滿樂速通行。問説何所滿
滿於根滿離染。若滿於根。苦遲通行。
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理應能滿二速通行樂
遲通行。若習若修若多所作。亦應能滿二速
通行。若滿離染。遲應滿遲。速應滿速。何
故彼論作是説耶。答應是説彼説滿根
且説相似不相似。苦與苦相似非樂。樂
樂相似非苦故
問。誰成就幾通行。答或有就一。謂未
欲染者。或有就二。謂已離欲染者。尊者
僧伽筏蘇説曰。有具成就四通行。謂依
根本靜慮練根者住無間道時。未二遲
通行。而得二速通行。評曰。彼不是説
若作是説。便應壞根補特伽羅。壞根者爾時
是鈍根亦是利根。壞補特伽羅者。爾時應
亦是信勝解等亦是見至等。勿此失。是故
前説於理爲善。有就一二。無就三
。無一成就利鈍根故。問誰用幾通行
所作事耶。答有但用一。或有二。或有
三。有具用四。而不一時。有一者。謂
或唯用苦遲通行。作所作事。如鈍根者
未至定。靜慮中間。三無色定。隨其所應
正性離生。得果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或
復唯用苦速通行所作事。如利根者
未至定靜慮中間三無色定。隨其所應
性離生。得果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或復
唯用樂遲通行所作事。如鈍根者
已。依四根本靜慮其所應。入正性離
得果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或復唯
樂速通行所作事。如利根者欲染
已。依四根本靜慮其所應。入正性離生
得果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有二者。
謂或有苦遲通行。及樂遲通行所作
。如鈍根者未至定等。及依初靜慮等
其所應正性離生。得果離染修餘功
而般涅槃。或復有苦遲通行。及苦速
通行所作事。如鈍根者唯依未至定等
其所應正性離生得果練根離染。修
餘功徳而般涅槃。或復有樂遲通行。及
苦速通行所作事。如鈍根者初靜慮
。及依未至定等。隨其所應正性離生
得果練根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或復
樂遲通行樂速通行所作事。如
根者唯依初靜慮等。隨其所應正性離
得果練根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或
復有苦速通行。及樂速通行所作事
利根者未至定等。及依初靜慮等。隨
其所應正性離生得果離染。修餘功徳
而般涅槃。有三者。謂或有苦遲通行。
及樂遲苦速通行所作事。如鈍根者
未至定等。及依初靜慮等。隨其所應
性離生得果練根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
槃。或復有苦遲通行。及苦速樂速通行
所作事。如鈍根者未至定等及初靜
慮等。隨其所應正性離生得果練根離
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或復有苦遲通
行。及樂遲樂速通行。如鈍根者未至定
。及依初靜慮等。隨其所應正性離生
得果練根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槃。或復
樂遲通行。及苦速樂速通行所作
。如鈍根者初靜慮等及依未至定等
其所應正性離生得果練根離染。修
餘功徳而般涅槃。有四者。謂鈍根者依
未至定等。及依初靜慮等。隨其所應
性離生得果練根離染。修餘功徳而般涅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九十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九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學支納息第一之二
問誰於是四種通行得幾捨幾。答諸異生
位無得無捨。此四通行唯無漏故。世第一法
現在前時。得一或二所捨。問此中不
異生作論唯依聖者。答亦有聖者
通行無得無捨。謂自性住進退位中有得捨
。且進位中若未欲染正性離生。住
苦法智忍乃至道法智時皆無捨得一。道類
智忍時捨一得一。若已離欲染未至定
正性離生。住苦法智忍乃至道法智時亦
皆無捨得一。道類智忍時捨一得二。若依
上地正性離生。住苦法智忍乃至道法
智時皆無捨得二。道類智忍時捨二得二。
若預流者趣一來果。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五
解脱道時。皆無捨得一。第六無間道時捨
一得一。若一來者趣不還果。諸加行道二
無間道二解脱道時無捨得一。第九無間道
時捨一得二。若不還者趣阿羅漢果。離
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染。諸加行無間解脱道
時皆無捨得二。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諸加
行道八無間道八解脱道時。亦皆無捨得二。
第九無間道時捨二得二。是説離染位。若
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諸加行道
時無捨得一。無間道時捨一得一。若已離
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諸加行道時無
捨得二。無間道時捨二得二。若時解脱阿
羅漢練根作不動。諸加行道八無間道八解
脱道時皆無捨得二。第九無間道時捨二得
二。是説轉根位。若未欲染聖者。起
相似無量解脱勝處遍處。及不淨觀持息念
念住等。諸功徳時皆無捨得一。若已離
聖者。起無量解脱勝處遍處。不淨觀持息
念諸念住。無礙解無諍願智邊際定。三三摩
地三重三摩地雜修靜慮發五通。諸加行
道五無間道三解脱道等時。皆無捨得二。若
滅定想微細心時亦無捨得二。微微心
時無捨無得。諸如是等是説修功徳位。若
退位中阿羅漢。及已離欲染有學。退勝根
劣根時皆捨二得二。未欲染有學。
退勝根劣根時。皆捨一得一。是説退根
。若阿羅漢。起色無色界纒退時捨二得
二。起欲界纒退時捨二得一。若不還者。已
色等染色界等纒退時捨二無得。即
不還者。起欲界纒退時捨二得一。若一來
者。退勝果道。時捨一無得。退一來果時捨
一得一。若預流者。退勝果道時捨一無
得。是説退離染位。退餘功徳義准應知。
施設論説。有四種補特伽羅。謂有補特
伽羅現法中遲身壞後速。或有補特伽羅現
法中速身壞後遲。或有補特伽羅現法中
遲身壞後亦遲或有補特伽羅現法中速身
壞後亦速。問後二可爾。前二云何。聖者轉生
決定不退亦不轉根。欲界經生。決定不
無色界。如何可現遲後速。復如何説
速後遲。豈有見至經生。退爲信勝解者。答
彼論不轉根及退。但説精進及懈怠者
若現身懈怠後身精進者。名現法中遲身壞
後速。若現身精進後身懈怠者。名現法中速
身壞後遲。若現身懈怠後身亦懈怠者。名
法中遲身壞後亦遲。若現身精進後身亦精
進者。名現法中速身壞後亦速。如是名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