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問因論生論。何故靜慮解脱*唯有漏。無色
解脱通有漏無漏耶。答前説五門亦通。答此
此中復有一不共。答謂靜慮中所有解脱
*唯與勝解作意相應諸無色中所有解脱多
與眞實作意相應故不相似
問何故世尊於八解脱以方聲説。答觀所
化故如於四諦説四方聲。問解脱與方有
何相似。答解脱與方倶有八故。問方乃有
十如何相似。答如調象法*唯依八方。非
上下方是故相似。復次如人平面*唯視八
方。如是正心修八解脱。復次如依八方能
調龍象。解脱亦爾。依八加行而現在前除
解脱障。尊者妙音作如是説。方與解脱三
同三異。言三同者。一如調象者要趣於方
乃能調象。世尊亦爾。要趣解脱能調所化。
二如調象者。於一時間*唯趣一方而調
一象。世尊亦爾。一時*唯依一種解脱調一
所化。三如調象者。令所調象趣一方時去
餘方遠。世尊亦爾。令所化生起一解脱現
在前時餘解脱遠不現行故。言三異者。一
如調象者。要趣於方乃能調象。世尊不爾。
端坐一處亦令所化能起解脱。二如調象
者。於一時間*唯趣一方而調一象。世尊
不爾。於一時間令多所化起多解脱。三如
調象者。令所調象趣一方時去餘方遠。世
尊不爾。令所化生起一解脱現在前時餘
解脱近由成就故。復次佛欲自顯是勝調
御。故於解脱説以方聲。曾聞憍薩羅主勝
軍大王。勅捕象人捕大野象。令調象者依
調象法善調御之。象既調已王與象師共
乘遊獵。時所乘象見雌象群。欲心熾盛即便
奔逐。象師盡術制不能迴。王與象師倶被
傷損。遇因攀樹命濟還宮。王責象師付法
刑罰。時調象者白大王言。彼象實調願王許
驗。時象貪息便速還宮。象師見之將詣王
所。遂於象頂置熱鐵丸徐語之言。此是最
後調伏汝法。應忍受之。若不忍受必以先
來調汝苦事次第調汝。象聞便忍不動如
山。時熱鐵丸燒然象頂。如燒樺皮王見嗟
怪令去鐵丸。告象師曰此象既調先何故
爾。象師跪白。我能調身不能調心。王言頗
有能調心者。象師曰有謂佛世尊。能調衆生
身心諸病。王聞歡喜尋與象師。乘所調象
往詣佛所。見佛世尊多百千衆圍遶説法。前
禮佛足退坐一面。佛即爲王説甚深法。
非諸獨覺聲聞所知。因告苾芻如調象者。
正調象時於八方内但趣一方而調於
象。調馬牛等亦復如是。無上調御調所化
時頓依八方而調所化言八方者喩八解
脱。故顯世尊是勝調御。於八解脱説以方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五
如契經説。有一苾芻來詣佛所。頂禮佛足
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説有明界淨界。
空無邊處界。識無邊處界。無所有處界。非想
非非想處界。滅界。如是七界縁何施設。世
尊告曰。縁闇故施設明界。縁不淨故施設
淨界。縁色趣故施設空無邊處界。縁邊際
故施設識無邊處界。縁所有故施設無所
有處界。縁有身故施設非想非非想處界。
縁有身滅故施設滅界。問此中苾芻依何
事問。世尊復以何事而答。答此中苾芻依
八解脱覆相而問。佛亦以此覆相而答。明
界者。謂初二解脱。淨界者。謂第三解脱。四無
色處界者。謂四無色解脱。滅界者。謂想受滅
解脱。問何故苾芻依八解脱覆相而問答。
以彼苾芻少欲喜足覆藏己善。不欲令他
知自有徳故作此問。問何故世尊以八解
脱覆相而答。答欲令苾芻意樂滿故。謂彼
苾芻作如是念。若佛爲我覆相而答。八解
脱者豈不善哉。由此世尊覆相而答。此中縁
闇故施設明界者。闇謂欲界縁色處貪。初
二解脱是彼對治故縁彼立。縁不淨故施
設淨界者。不淨謂初二解脱第三解脱。是彼
對治故縁彼立。縁色趣故施設空無邊處
界者。色趣謂第四靜慮第四解脱。是彼對治
故縁彼立。縁邊際故施設識無邊處界者。
邊際謂空無邊處。彼住色邊際故。第五解脱
是彼對治故縁彼立。縁所有故施設無所
有處界者。所有謂識無邊處彼有無邊行相
轉故。第六解脱是彼對治故縁彼立。縁有
身故施設非想非非想處界者。有身謂無所
有處。此猶有生死身非全無所有故。第七
解脱是彼對治故縁彼立。縁有身滅故施
設滅界者。有身滅謂非想非非想處。以彼能
滅無所有處有身法故。第八解脱是彼對治
故縁彼立。有作是説。此中苾芻依略廣離
三界染覆相而問。世尊亦以此覆相而答。明
界者。略顯離欲界染加行道。此縁闇施設
者。闇謂欲界縁五欲貪。色界加行是彼對治
故縁彼立。淨界者略顯離欲界染。空無邊處
界者。略顯離色界染。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
非想處界者。廣顯離無色界染。滅界者略顯
離無色界染。此中有説。明界者略顯離欲
界染。唯未至定斷欲闇故。淨界者廣顯離
色界染。以四靜慮等皆名淨故。空無邊處界
者。略顯離色界染。後三無色處界者。廣顯
離無色界染。滅界者。略顯離無色界染。欲界
*唯有一地染故。略顯對治色無色界各有
四地染故。廣略顯彼對治。譬喩者説。此中
苾芻依八等至覆相而問。佛亦以此覆相
而答。然此經文誦者増減。謂増減界而減
廣界。明界者。謂初二靜慮此縁闇施設者。闇
謂外縁諸蓋。初二靜慮是彼對治故縁彼立。
淨界者。謂第三靜慮。廣界者。謂第四靜慮。四
無色處界即四無色處
即此經説。時彼苾芻聞佛所説歡喜敬受。復
白佛言。世尊。明界乃至滅界由何定得。佛
告苾芻。如是諸界由自行餘定得。苾芻聞
已歡喜敬受禮佛而去。此中有説。彼問得
界。復有説者。彼問得斷
若問得界彼問意言。如是諸界由何定得
彼體。佛答意言。明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界。
由自行定得。自行定者謂自近分。由自近
分離下地染得自地解脱。謂由初靜慮近
分離欲界染得初二解脱。由第四靜慮近
分離第三靜慮染得淨解脱。由空無邊處
近分離第四靜慮染得空無邊處解脱。乃
至由非想非非想處近分。離無所有處染
得非想非非想處解脱。*唯有滅界由餘定
得。餘定者謂有所依定。即是非想非非想處。
彼是諸有根本定故。或有説。此名有勝定。
於諸有中此最勝故。或説此名想受滅定。
是想受滅入出定故。由此定得第八解脱。
若問得斷彼問意言。如是諸界由何定得
彼斷。佛答意言。明界乃至無所有處界。由自
行餘定得。自行定者。謂自近分即有漏定。餘
定者謂諸無漏定。欲界乃至無所有處。皆由
此二定離染得彼斷。非想非非想。處界但
由餘定得。*唯無漏定能離非想非非想處
染得彼斷。故滅界但由餘得。餘謂有身滅
即是涅槃。般涅槃時捨滅盡定説名爲斷。
由餘涅槃而得彼斷故説彼由餘得
八勝處者。一内有色想觀外色少。二内有
色想觀外色多。三内無色想觀外色少。四
内無色想觀外色多。内無色想觀外諸色
青黄赤白。復爲四種。如是八種名八勝處。
問此八勝處自性是何。答無貪善根以爲自
性對治貪故。若兼取相應隨轉。則欲界者
以四蘊爲自性。色界者以五蘊爲自性。如
是名爲勝處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
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名勝處。勝處
是何義。答勝所縁境故名勝處。復次勝諸
煩惱故名勝處。雖觀行者非一切能勝所
縁境。而於所縁不起煩惱亦名爲勝。如
契經説。於此處勝故名勝處。此八勝處界
者皆是色界。地者前四勝處在初二靜慮及
未至定靜慮中間。後四勝處在第四靜慮。所
依者皆依欲界身起。行相者一切皆非分明
行相。所縁者皆縁欲界一切色處。問若爾經
説當云何通。尊者無滅在室羅筏住一精
舍。爾時有四悦意天女。來至尊者座前而
立。白言。我等於四色處轉變自在。隨所愛
色皆能化作。以相娯樂隨心所玩。衣服嚴
具皆能現之。願垂納受以充供侍。尊者無
滅作是念言。我應縁彼起不淨觀。作是
念已入初靜慮。縁彼不能起不淨想。乃至
後入第四靜慮縁亦不能起不淨想。復作
是念。此天女身有種種色惑亂人意。若彼
純作一種色者。我能於彼起不淨觀。念已
語言姊等前説於四色處轉變自在願能爲
我皆現青色。天女奉教即爲現青。縁亦不
能起不淨想。復作是念。彼於四色轉變自
在。若作餘色或能縁之起不淨觀。念已語
言願現黄色。天女即爲皆現黄色。縁亦不
能起不淨想。復語天女皆現赤色。縁亦
不能起不淨想。復作是念。於諸色中白
色最能順不淨觀。我當令彼皆現白色。念
已語言願現白色。天女復爲皆現白色。縁亦
不能起不淨想。尊者無滅作是念言。天色
殊妙不可勝伏。於是閉目默然而坐。天知
尊者都無染心。相顧既慚忽然不現。時尊
者定不勝彼境。境亦不能勝尊者定。如二
力士展轉力齊不能相勝。此亦如是。此經
所説當云何通。答尊者無滅於天色境雖
不能勝。舍利子等利根勝定皆能勝之。問
縁佛身色頗有能起不淨觀不。有説。不能。
以佛身色光明赫曜清淨無垢。無有能縁
起不淨想。有作是説。一切異生聲聞獨覺。
皆不能縁諸佛身色起不淨想。*唯佛世尊
於佛身色容有能縁起不淨想。或有説者。
不淨觀有二種。一觀色過患。二觀色縁起。
觀色過患者。不能縁佛起不淨想。觀色
縁起者亦能縁佛起不淨想。復有説者。不
淨觀有二種。一於自相轉。二於共相轉。
於自相轉者。不能縁佛起不淨想。於共
相轉者。亦能縁佛起不淨想。問諸不淨觀
爲在意地爲在五識。答在意地非五識。
問若爾經説當云何通。如説眼見色已隨
觀不淨如理思惟。廣説乃至身覺觸已隨
觀不淨如理思惟。答由五識身方便引起
諸不淨觀故作是説。如意近行實*唯意地
五識引起此亦應爾。問諸不淨觀*唯縁色
處。但應説言眼見色已。隨觀不淨如理思
惟。何故亦言耳聞聲已。廣説乃至身覺觸已
如理思惟。答如不淨觀能伏色貪亦能伏
餘四境貪故。作如是説亦不違理。有作
是説。眼見色已廣説乃至身覺觸已。一一皆
能引起縁色不淨觀故作如是説。或有説
者。非不淨觀縁聲等起。別有殊勝不淨行
相。能縁聲等不淨相生。復有説者。諸瑜伽
師。先縁色處修不淨觀。得成熟已後縁聲
等。起厭患想勝伏彼境。能伏者善。若不能
伏復縁色處起不淨觀。如習鬪戰而活命
者從木册出。與他鬪戰得勝者善。若不
得勝還入木*册。此亦如是故不相違。有
餘師説。此契經中不説縁色起不淨觀。但
説於色等起厭患想。觀此成滿已乃至能
厭心心所法。故彼經説意知法已。隨觀不
淨如理思惟。故不淨言顯厭患想非不淨
觀。故八勝處*唯以欲界一切色處爲所縁
境。念住者此八*唯與身念住倶。智者一切
*唯與世俗智倶。三摩地者。一切不與三摩
地倶。根相應者總説但與喜捨相應。三世
者皆通三世。縁三世者。此八勝處過去縁
過去。現在縁現在。未來若生法縁未來。若
不生法縁三世。善不善無記者。皆*唯是善
縁善不善無記者皆縁三種。三界繋及不繋
者。皆*唯色界繋。縁三界繋及不繋者。皆
*唯縁欲界繋。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皆*唯
非學非無學。縁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皆
*唯縁非學非無學。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
者。皆*唯修所斷。縁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
者。皆*唯縁修所斷。縁名縁義者。皆*唯縁
義。縁自相續他相續非相續者。初二縁自
他相續。後六有説。*唯縁他相續。有説。通
縁自他相續。加行得離染得者。皆通二種。
離染得者。在初靜慮者離欲界染時得。在
第二靜慮者離初靜慮染時得。在第四靜
慮者離第三靜慮染時得。彼後由加行現
在前加行得者由加行故得。亦由加行故
現在前。聲聞或由中加行。或由上加行。獨
覺由下加行。佛不由加行得及現前。曾得
未曾得者。皆通曾得未曾得。謂諸聖者及内
法異生皆通二種。外法異生*唯是曾得
如是已説勝處總相。一一別相今應廣説。
内有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惡於彼諸色
勝知勝見是初勝處。此中内有色想者。謂
有内各別色想未離未捨未除。觀外色者。
謂爲離捨除各別内色想。由勝解作意觀
外諸色。少者謂二種少。一所縁少。二自在少。
若好者。謂不弊壞青黄赤白色。若惡者。謂
弊壞青黄赤白色。於彼諸色勝知勝見者。
謂爲調伏欲貪故。斷壞欲貪故。超越欲
貪故。於彼諸色起勝知見勝伏彼色。謂
攝受彼及調伏彼。猶如大家及大家子攝
受調伏自諸僕使。是故名爲勝知勝見。是初
勝處者。初謂名數次第在初。或入彼定次
第在初勝處者謂入彼定時所有善色。受
想行識總名勝處。如初勝處應知第二勝
處亦爾。有差別者。謂此第二觀外色多。多
有二種一所縁多。二自在多。餘如前説。内
無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惡於彼諸色勝
知勝見。是第三勝處。此中内無色想者。謂
内各別色想已離已捨已除。觀外色者。謂不
爲離捨除内各別色相。而由勝解作意
觀外諸色。餘如前説。如第三勝處應知第
四勝處亦爾。有差別者。謂第四勝處觀外
色多。内無色想。觀外色青青顯青現青光
無量。無量淨妙可喜可樂不可違逆。如隖
莫迦花。或婆羅痆斯染青衣色。於彼諸色勝
知勝見有如是想。是第五勝處。此中内無
色想外觀色義如前説。青者謂諸青色。若
大若小總説爲青。青顯者。謂彼青色眼所照
了眼所行境故名青顯。青現者。謂彼青色
如爲眼識所了別已。引生意識亦分別
之故名青現。青光者。謂彼青色光明照曜故
名青光。無量者。謂彼青色廣無邊際故名無
量。無量淨妙者。謂如青色廣無邊際。彼淨妙
相亦無邊際。是故名爲無量淨妙。可憙者。
謂彼青色可欣可悦令意悦豫故名可憙。
可樂者。謂彼青色可愛可玩。若縁於此不
復希餘故名可樂。不可違逆者謂彼青色
令心堪忍隨順趣向。是故名爲不可違逆。
如隖莫迦花或婆羅痆斯染青衣色者。謂彼
極青故引爲喩。於彼諸色勝知勝見。義如
前説。有如是想者。謂於彼青色有如前
説。青想現前是第五勝處。義亦如前。如説
青勝處説黄赤白勝處應知亦爾。有差別
者黄勝處應説如羯尼迦羅花。赤勝處應説
如槃度時縛迦花。白勝處應説如隖殺私星
婆羅痆斯。黄赤白衣隨類應説。問四顯色中
何者最勝。尊者世友作如是説白色最勝世
共説此是吉祥故。如四方中東方最勝。是
吉祥故白色亦爾。大徳説曰。縁白色時令
心明淨。以不隨順惛沈睡眠。能任持身故
最爲勝
十遍處者。謂青黄赤白地水火風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遍處。問此十遍處自性是何。答前
八遍處以無貪善根爲自性對治貪故。若
兼取相應隨轉。即欲界者以四蘊爲自性。
色界者以五蘊爲自性。後二遍處倶以四
蘊爲自性。如是名爲遍處自性。我物自體
相分本性。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何故
名遍處。遍處是何義。答由二縁故名爲遍
處。一由無間。二由廣大。由無間者。謂純
青等勝解作意不相間雜故名無間。由廣
大者。謂縁青等勝解作意。境相無邊故名
廣大。大徳説曰。所縁寛廣無有間隙故名
遍處
此十遍處界者。前八遍處是色界。後二遍處
是無色界。地者前八遍處在第四靜慮。第九
遍處在空無邊處。第十遍處在識無邊處。
所以者何。以淨解脱在第四靜慮。由此能
入後四勝處。此後四勝處復能入前八遍處。
此中解脱*唯於所縁總取淨相。未能分
別青黄赤白。後四勝處雖能分別青黄赤白。
而未能作無邊行相。前四遍處非*唯分別
青黄赤白。而亦能作無邊行相。謂觀青等一
一無邊。復思青等爲何所依。知依大種故。
次觀地等一一無邊。復思此所覺色由何廣
大知由虚空故。次起空無邊處復思此能
覺誰爲所依。知依廣識故。次復起識無邊
處。此所依識無別所依。故更不立上爲遍
處。所依者前八遍處*唯依欲界身起。後二
遍處通依三界身起。行相者。此十皆作無
邊行相。所縁者。前八遍處*唯縁欲界色處。
後二遍處各縁自地四蘊。念住者。前八遍處
身念住倶。後二遍處法念住倶。智者一切皆
與世俗智倶三摩地者一切不與三摩地
倶。根相應者。一切*唯與捨根相應。三世者。
皆通三世。縁三世者。前八遍處過去縁過
去。現在縁現在未來若生法縁未來。若不
生法縁三世。後二遍處倶縁三世。善不善無
記者。皆*唯善縁善不善無記者。前八遍處
縁三種。後二遍處縁善無記。三界繋及不繋
者。前八遍處*唯色界繋。後二遍處*唯無色
界繋。縁三界繋及不繋者。前八遍處*唯縁
欲界繋。後二遍處*唯縁無色界繋。學無學
非學非無學者。皆*唯非學非無學。縁學無
學非學非無學者。皆*唯縁非學非無學。見
所斷修所斷非所斷者。皆*唯修所斷。縁見
所斷修所斷非所斷者。前八遍處*唯縁修
所斷。後二遍處縁見修所斷。縁名縁義者。
皆縁義。縁自相續他相續非相續者。前八
遍處。有説。*唯縁他相續。有説通縁自他
相續。後二遍處倶縁自他相續。加行得離染
得者。皆通加行得及離染得。離染得者。前八
遍處離第三靜慮染時得。第九遍處離第四
靜慮染時得。第十遍處離空無邊處染時
得。彼後由加行現在前。加行得者由加行
故得。亦由加行故現在前。聲聞或由中加
行。或由上加行。獨覺由下加行。佛不由加
行得及現前。曾得未曾得者。皆通曾得未曾
得。謂諸聖者及内法異生通曾得未曾得。外
法異生*唯是曾得
問此十遍處加行云何。答前四遍處以眼識
爲加行。至成滿時縁青黄赤白四色處爲
境。中四遍處以身識爲加行。至成滿時
縁地水火風四觸處爲境。有作是説。前七
遍處以眼識爲加行。中一遍處以身識爲
加行。所以者何。地水火遍處。以形顯色爲
所縁故。風遍處以動性觸爲所縁故。復有
説者。前八遍處皆以眼識爲加行。所以者
何。風遍處亦以色爲所縁故。如世間説。東
風南風西風北風。有塵風無塵風。毘隰縛
風。吠嵐婆風。風輪風等。故風遍處亦縁色
處。空無邊處以空爲加行。識無邊處以識
爲加行
如是已説遍處總相。一一別相今應略説。
於一切青若上若下若傍。無二無量。起一青
想是初遍處。一切青者。謂諸青色若小若大
總名爲青。上者謂上方。下者謂下方。傍者
謂四方四維。無二者。謂純青相無餘間雜。無
量者。謂無邊際。起一青想者。謂由勝解作
意於一切處起一青想。是初遍處者。初謂
名數次第在初。或入此定次第在初遍處。
謂入此定時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總名遍處。
如青遍處廣説。乃至識無邊處遍處亦爾。有
差別者。後二遍處不應説色。*唯應説受
想行識蘊。問前八遍處可有上下。彼所縁境
有方處故。後二遍處縁空縁識。所縁既無
方處上下。云何可説有上下耶。答後二遍
處所縁雖無上下方所。而所依定有三品。
故可説上下。上謂依上品定。下謂依下品
定。復言傍者依中品定。復次修觀行者。身
所居處有上下故可言上下傍。謂處等其
事云何下者住人中。中者住四大王衆天。上
者住三十三天。如是乃至他化自在展轉相
望爲下中上。上者名上。下者名下。中者名

問何故第三靜慮無解脱勝處遍處耶。答非
田器故乃至廣説。復次對治欲界初靜慮中。
識身所引縁色貪故。初二靜慮立縁不淨
解脱勝處。第二第三靜慮無識身所引縁色
貪故。第三第四靜慮。不立縁色不淨解脱
勝處。前三靜慮有尋伺喜樂。及入出息擾亂
事故無淨解脱。後四勝處前八遍處縁淨妙
境能伏煩惱其事甚難。是故必依無擾亂
地乃得成就。復次第三靜慮去欲界遠。於
靜慮中又非最勝。故無解脱勝處遍處。復
次第三靜慮如第三無色。無多功徳故無
解脱等。謂空識無邊處有無邊行相功徳。非
想非非想處有滅定功徳。無所有處無無邊
行相。又無滅定。是故此地功徳減少第三靜
慮如彼亦無解脱勝處遍處功徳。復次第三
靜慮有生死中最勝受樂。能令行者耽著迷
亂故無解脱勝處遍處。問若爾應無無量
通等諸餘功徳。答言功徳少不説全無。若此
地中無無量等應此靜慮空無功徳。復次
無量總縁通慧遊戲此地。得有解脱勝處
遍處功徳。別縁色等伏諸煩惱以難成故
此地中無
如契經説。得地遍處定者。作如是念。地即
是我我即是地。地之與我無二無別。得餘遍
處定者。隨自所縁廣説亦爾。問得遍處定
者。必已離第三靜慮染。彼所起我見必是第
四靜慮。若第四靜慮我見。必*唯縁第四靜
慮地等前八遍處。但縁欲界色處爲境。如
何可説與彼我見同縁地等。有作是説。
此中於未得彼定者説得彼定者聲。如
非沙門説名沙門。非婆羅門説名婆羅
門。謂以欲界聞思所成初學修習地等遍處。
猶未能斷欲界煩惱。未得根本地等遍處。
故縁地等容起我見。或有説者。仍舊名
説亦不相違。如有國王。雖失王位。仍舊
名説亦呼爲王。如是先得地遍處等。今雖
退失仍名得者。彼起欲界我見。縁欲界地
等計我於理無違。復有説者。依速入出
遍處我見。作如是説亦不相違。謂彼先得
地遍處等。後速退起欲界我見。縁執欲界地
等爲我。速復還得第四靜慮地遍處等彼
縁欲界地等爲境。如提婆達多先得靜
慮。以神境通力變作小兒。著金縷俗衣作
五花頂。在未生怨太子膝上婉轉而戲。仍
令太子知是尊者提婆達多。時未生怨憐
愛抱弄。嗚而復以唾置口中。提婆達多貪
利養故遂咽其唾。故佛訶曰。汝是死屍食
人唾者。彼咽唾時便退靜慮。速復還得令
所變身在太子膝如故而戲。遍處我見應
知亦爾。有餘師説。此中有身見執第四靜慮
地等爲我。前八遍處亦縁第四靜慮地等。問
豈不前八遍處縁欲界色耶。答亦縁欲界
色亦縁第四靜慮色。問色界諸天純一白色。
云何縁彼作青等耶。答色界有情純一白
色。彼非情數亦有青等。評曰。彼不應作是
説。若有身見與八遍處相應倶有。可設難
言如何相應倶有法。或縁第四靜慮或縁
欲界。然有身見前八遍處非相應非倶有
不應爲難。而一有情名計我者亦名得定
者。以有身見故名計我者。以遍處故名得
定者。有身見執第四靜慮地等爲我。前八
遍處縁欲界色非倶時。故善通此經。此有
身見與八遍處所依身同所縁境異
如契經説。有地等定有地等遍處。問此地
等定與地等遍處有何差別。答地等定在
欲界四靜慮。地等遍處*唯在第四靜慮。復
次加行時名地等定。成滿時名地等遍處。復
次因時名地等定。果時名地等遍處。復次若
作少分解時名地等定。若作周遍解時名
地等遍處。是謂差別
問解脱勝處遍處有何差別。答名即差別謂
此名解脱此名勝處此名遍處。復次下品
善根名解脱。中品善根名勝處。上品善根
名遍處。復次小善根名解脱。大善根名勝
處。無量善根名遍處。復次*唯因名解脱。
*唯果名遍處。通因果名勝處。復次能有
棄背名解脱。能勝伏境。名勝處。能廣所縁
名遍處。復次*唯作勝解名解脱。能伏煩
惱名勝處。於所縁境無二無量名遍處。復
次若得解脱未必已得勝處遍處。若得勝
處必已得解脱。未必已得遍處。若得遍處
必已得解脱及勝處。所以者何。從解脱入
勝處。從勝處入遍處。故是謂解脱勝處遍
處差別
此中八智三三摩地。三重三摩地。如後智蘊
當廣分別。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如此蘊初
已廣分別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五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六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於九十
八隨眠中。一一有幾隨眠隨増耶。問何故
作此論。答爲依前章顯門義故。謂依前
説四十二章顯隨眠等十種門義。復次爲
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無學身中眼
根等法亦是無漏。爲遮彼執顯眼根等
是有漏是諸隨眠所隨増故。或復有執。煩
惱顛倒無實所縁。爲遮彼執顯諸煩惱有
實所縁。或復有執。無有所縁相應縛義。若
於所縁有縛義者。縁無漏法應有縛義。
若於相應有縛義者。彼得斷已亦應有
縛。爲遮彼執顯有所縁相應縛義。所縁縛
者。唯於有漏隨眠縁彼必隨増故。雖縁無
漏而不隨増故無縛義。相應縛者。要彼相
應煩惱未斷。煩惱斷已雖有相應而無縛
義。復次爲遮有縛而於自身起増上慢
謂已解脱。謂彼暫時伏諸煩惱。而稱自身
已得解脱。欲令彼知於自眼等猶有貪等
隨眠隨増。復次爲廣分別契經義故。謂契
經中説眼根等有諸貪等隨眠隨増雖有此
言不廣分別。今欲分別故作斯論
應知此中有五部法。即爲五部隨眠隨増。
五部法者。謂見苦所斷法乃至修所斷法。五
部隨眠應知亦爾。此中見苦所斷法爲見苦
所斷一切隨眠。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之所
隨増。見集所斷法爲見集所斷一切隨眠。及
見苦所斷遍行隨眠之所隨増。見滅所斷法
爲見滅所斷一切隨眠。及遍行隨眠之所隨
増。見道所斷法爲見道所斷一切隨眠。及遍
行隨眠之所隨増。修所斷法爲修所斷一切
隨眠。及遍行隨眠之所隨増。復次有十種
法。復爲九種隨眠隨増。十種法者。謂見苦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