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食。問云何通彼所説過難。答此不須通非
三藏故。若必須通應示義趣。謂於三界死
生往來。或色續色。或色續無色。或無色續
無色。或無色續色故。不應説諸色斷已。復
云何起無斷義故。問若離色已復還生色。般
涅槃已應還起行。答離有二種。一暫時離。
二究竟離。暫時離者。復可還生。究竟離者。
必不復起故不應難。問分別論者云何釋
通應理論者所引契經。彼作是説。此所引經
是不了義。是假施設有別意趣。所以者何。
謂彼經説無色界出離色者。出離麁色非
無細色。如説色界出離諸欲。而色界中猶
許有色。説無色界出離諸色。無色界中應
許有色。彼不應作是説。不説色界出離
色故可猶有色。説無色界出離色故應定
無色。又如色界説出離欲細欲亦無。説無
色界出離色故亦無細色。又無色界無麁受
等。亦應説爲無受等界。又色界色細於欲
界應説色界亦名無色。下三無色麁於有
頂應説下三名有色界。故彼所説定不應
理。彼於餘經及説過難皆不能通。是故
應知。分別論者。是無知果。黒闇果。無明果。
勒加行果。説無色界猶有細色。然無色
界諸色皆無。爲止如是他宗所説顯示己
宗所有正義。非但止他顯己所説。亦爲顯
示諸法正理。令他解了故作斯論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四
云何空無邊處。品類足説。空無邊處總有二
種。謂定及生。若生彼處無覆無記受想行
識。如是總名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説亦如是。此中定者謂無色定。生者即説無
色界生。若生彼處無覆無記受想行識。此言
説彼四蘊異熟。契經中説。超諸色想滅有對
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
足住。是名空無邊處。此中超諸色想者。謂
超眼識相應想。問離初靜慮染時。已超此
想。何故今説超諸色想耶。答過所依故。過
有二種。一過自性。二過所依。離初靜慮染
時。過彼自性説名爲超離第四靜慮染時。
過彼所依説名超彼。復次過現行故。過有
二種。一者斷過。二者不現行過離初靜慮
染時。斷諸色想説名爲超。離第四靜慮
染時。彼不現行説名超彼。復次過住處故。
過有二種。一過欲貪。二過住處。離初靜慮
染時。過彼欲貪説名爲超。離第四靜慮染
時。過彼住處説名超彼。復次若生第四靜
慮。眼識引彼色貪現前故。離第四靜慮染
時。亦説超諸色想。不復引起縁色貪故。
滅有對想者。謂滅耳鼻舌身識相應想。問
離欲界染時。已滅鼻舌識相應想。離初靜
慮染時。已離耳身識相應想。何故今説滅
對想耶。答前諸答中隨其所應亦通
此問。有餘師説瞋相應想名有對想。問離欲
界染時。已滅一切瞋相應想。何故今説滅
有對想耶。答過依處故。謂諸依處能起瞋
想。今離第四靜慮染時。皆超過彼故名爲
滅。問何故不名滅諸色想超有對想。答亦
應互説欲現異文令生愛樂。復次欲現
二門。乃至廣説。不思惟種種想者。謂不現
起第四靜慮意識相應諸雜亂想。問種種想
者義何謂耶。答此想縁種種處差別相故。謂
染汚者縁十處差別相。不染汚者縁十二處
差別相。是故此想名種種想問何故説不思
惟種種想耶。答以種種想離第四靜慮染
時。極作留難繋縛障礙如暴獄卒。故世尊
説。離第四靜慮染時。不應思惟起種種想。
如是便能速離此染入無邊空。空無邊處
者問此何故名空無邊處。爲以自性。爲以
所縁。設爾何失。二倶有過。所以者何。若以
自性。空無邊處以四蘊爲自性不應名
空。若以所縁空無邊處縁四聖諦及虚空
非擇滅。云何但名空無邊處。答應作是説。
此不以自性亦不以所縁。但以加行故
名空無邊處。如施設論説以何加行修空
無邊處定。由何加行入空無邊處定。謂初
業者先應思惟牆上樹上崖上舍上等諸虚
空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
空相。以先思惟無邊空相。而修加行。展轉
引起初無色定故。説此名空無邊處。復次
法爾初遠離色地名空無邊處。復次法爾初
解脱色地名空無邊處。謂瑜伽師先攀上
色地離下色地染。若離第四靜慮染時。攀
空無邊處四蘊而離第四靜慮染。先縁上
地作虚空想。後方引起離下染道。如人上
樹先攀上枝而捨下枝。若至樹端更無上
枝而可攀故但起空想。復次依等流故説
此定名空無邊處。謂瑜伽師從此定出必
起相似空想現前。曾聞苾芻出此定已。便
擧兩手捫摸虚空。有見問言。汝何所覓。
苾芻答曰。我覓自身。彼言。汝身即在床上。
如何餘處更覓自身。故從此出起虚空想。
此想即是前定等流。具足住者。謂得獲成就
空無邊處善四蘊。於得獲成就説具足住
聲。是故名爲空無邊處
云何識無邊處。如契經説。超一切空無邊
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是名識無
邊處。問此何故名識無邊處。爲以自性爲
以所縁。設爾何失。二倶有過。所以者何。若
以自性識無邊處以四蘊爲自性。不應但
名識無邊處。若以所縁識無邊處縁四聖
諦及虚空非擇滅亦不應但名識無邊處。
答應作是説。此不以自性。亦不以所縁。
但以加行名識無邊處。如施設論説。以何
加行修識無邊處定。由何加行入識無邊
處定謂初業者。先應思惟清淨眼等六種識
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識
相。以先思惟無邊識相而修加行。展轉引
起第二無色定故。説此名識無邊處。復次
依等流故説此定名識無邊處。謂瑜伽師
從此定出必起相似識相現前。謂於識相
歡悦而住。具足住者。謂得獲成就識無邊
處善四蘊。於得獲成就説具足住聲。是故
名爲識無邊處
云何無所有處。如契經説。超一切識無邊
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是名無所有
處。問此何故名無所有處。答此中無我無
我所故。問一切地中無我我所。何獨此名
無所有處。答無有餘地能令我執及我所
執。羸劣穿薄勢力減少如此地者。故此獨
名無所有處。復次此地無有眞實常恒不變
易法。損伏常見勝諸餘地。故此獨名無所
有處。復次此地無有所趣所歸屋舍室宅
能爲救護。摧伏憍慢懈怠放逸勝諸餘地。
故此獨名無所有處。復次此地中無無邊行
相初捨彼相。故此獨名無所有處。尊者世
友作如是説。於此定中無能所攝行相轉
故。如説非我有處有時有所屬物。亦無處
時物屬我者。故此獨名無所有處。具足住
者。謂得獲成就無所有處善四蘊。於得獲
成就説具足住聲。是故説名無所有處。問
佛何故説無所有處獨名捨耶。答捨謂聖道
能盡捨故。有聖道地此最爲後故於此地
獨立捨名。尊者世友作如是説。此地近捨
假想勝解無邊行相。麁觀解故獨立捨名。大
徳説曰。此地棄捨作意功用無邊行相心心
所法。無功用住故獨名捨
云何非想非非想處。如契經説。超一切無所
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是名非想非
非想處。問此何故名非想非非想處。答此地
中無明了想相。亦無無想相故名非想非
非想處。無明了想相者。非如七地有想定
故。亦無無想相者。非如無想及滅定故。
由此地想闇鈍羸劣。不明了不決定故名非
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者。謂得獲成就非想非
非想處善四蘊。於得獲成就説具足住聲。
是故名爲非想非非想處
問欲界非想非非想處。何縁無有無漏道耶
答非由器故。謂彼二地非無漏道所依。
*由器故無漏道二地中無。復次斷有根故。
謂彼二地是有根本。諸無漏道斷有根本。故
無漏道二地中無。復次斷二邊故謂彼二地
是下上邊。諸無漏道能斷二邊住於中道
故彼地無。復次欲界無定亦非修地非離
染地。有頂闇鈍不決似疑諸無漏道必依定
界修離染地明利決定故二地無。復次欲界
地中掉擧増上。有頂地中寂止増上。非無漏
道所依止處
問何故世尊於無色定皆説超言。靜慮不
爾。答佛於靜慮亦説超言。如世尊告隖陀
夷言。苾芻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
樂入初靜慮具足而住。我説是火亦是所斷
亦是應超。乃至第四靜慮亦爾。問唯一經
説靜慮應超。餘經皆説無色是超。此有何
意。答靜慮中有種種異相不相似法。故不説
超。無色不爾。故獨説超。復次靜慮中有異
相諸根異相諸受及有異相心心所法。故不
説超。無色不爾。故獨説超。復次靜慮中有
多種功徳多種勝利。故不説超。無色不爾。
故獨説超。復次靜慮麁顯明了現見。故不説
超。無色細隱不明了不現見。故獨説超。復
次靜慮遍縁自上下地。故不説超。無色*唯
能縁自上地。故獨説超。復次以諸靜慮與
上下地雖不死生而有往來。謂神通力從
下往上從上來下。故不説超無色地中無
如是義。故獨説超。復次以諸靜慮與上下
地中有交雜。下地中有上地現前。上地中有
下地現前。既有交雜。故不説超。無色地中
無如是義。故獨説超。復次生上靜慮起下
地法。如諸識身變化心等。故不説超。生上
無色必不起下諸有漏法。故獨説超。復次
生上靜慮有下地法得常隨轉。如變化心
等。故不説超。生上無色必無下地諸有漏
法得隨轉義。故獨説超。由如是等種種因
縁。佛於無色説有超言。靜慮不爾
如契經説。空無邊處二萬劫壽。識無邊處四
萬劫壽。無所有處六萬劫壽。非想非非想處
八萬劫壽。問何故無色壽量有倍増者。有増
半者。有増少分者耶。答如異熟因有爾所
力。還受爾所異熟果故。復次空識無邊處
有無邊行相亦有餘行相。謂空無邊處無邊
行相招萬劫壽。餘行相亦招萬劫壽。識無邊
處無邊行相招二萬劫壽。餘行相亦招二萬
劫壽。此上更無無邊行相。*唯有餘行相。故
彼壽量不倍増下。然無所有處別有摧伏我
我所等。勝善觀行異於餘地。由彼善招二
萬劫壽。故餘行相所招壽量亦倍倍増。復次
空識無邊處有奢摩他毘鉢舍那。謂空無邊
處奢摩他招萬劫壽。毘鉢舍那亦招萬劫壽。
識無邊處奢摩他招二萬劫壽。毘鉢舍那亦
招二萬劫壽。此上無勝毘鉢舍那。*唯有奢
摩他。故彼壽量不倍増下。餘如前説。復次
四無色地皆無多種功徳法故。一一等有二
萬劫壽。上三無色離下地染。有少多故倍
倍増壽。謂識無邊處已離下一無色地染招
二萬劫壽并本二萬爲四萬劫。無所有處已
離下二無色地染。招四萬劫壽并本二萬
爲六萬劫。非想非非想處已離下三無色地
染。招六萬劫壽并本二萬爲八萬劫
八解脱者。一有色觀諸色解脱。二内無色想
觀外色解脱。三淨解脱身作證具足住。四超
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
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解脱。五超一切空無邊
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解脱。六超
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
解脱。七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
處。具足住解脱。八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
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脱。問此八解脱
自性是何。答初三解脱以無貪善根爲自
性。皆對治貪。故若兼取相應隨轉。則欲界者
以四蘊爲自性。色界者以五蘊爲自性四
無色處解脱皆以四蘊爲自性。想受滅解
脱。以不相應行蘊爲自性。如是名爲解脱
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説自性。所以今
當説問何故名解脱。解脱是何義。答棄背義
是解脱義。問若棄背故名解脱者。何等解脱
棄背何心。答初二解脱棄背色貪心。第三解
脱棄背不淨觀心。四無色處解脱各自棄背
次下地心。想受滅解脱棄背一切有所縁心。
故棄背義是解脱義。尊者世友作如是説。心
於煩惱解脱清淨。故名解脱。大徳説曰。由
勝解力而得解脱。故名解脱。脇尊者言。有
所背捨故名解脱
此八解脱。界者初三解脱是色界。前三無色
處解脱。有漏者是無色界。無漏者是不繋。後
二解脱是無色界。地者初二解脱在初二靜
慮及未至定靜慮中間。餘地亦有相似善根。
而不立爲初二解脱所以者何。欲界散亂棄
背力劣。故不建立初二解脱。棄背欲界及
初靜慮識身所引縁色貪心。故初二靜慮立
初二不淨解脱。第二第三靜慮無識身所引
縁色貪心故。第三第四靜慮不立初二不淨
解脱第三解脱在第四靜慮。下地亦有相似
善根而不立爲第三解脱。所以者何。立淨
解脱爲欲棄背不淨觀心若在下地爲不
淨觀力所摧伏。不廣不明故不建立。第三靜
慮雖無初二不淨解脱。而爲勝樂所迷亂
故。不廣不明故不建立第四解脱在空無邊

問於此地中何法是解脱。何法非解脱。答
離第四靜慮染諸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脱
道。及生得善等非解脱。餘有爲善是解脱。第
五解脱在識無邊處
問於此地中何法是解脱。何法非解脱。答
離空無邊處染諸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脱
道。及生得善等非解脱。餘有爲善是解脱。第
六解脱在無所有處。問於此地中何法是解
脱。何法非解脱。答離識無邊處染諸加行
道。九無間道八解脱道。及生得善等非解脱。
餘有爲善是解脱。第七解脱在非想非非想
處。問於此地中何法是解脱。何法非解脱。
答離無所有處染諸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
脱道。及生得善等非解脱。餘有爲善是解脱。
想受滅解脱在非想非非想處。所依者。初三
解脱依欲界身起。想受滅解脱依欲色界
身起。餘四解脱依三界身起。行相者。初二
解脱作不淨行相。第三解脱作淨行相。四無
色處解脱作十六行相。或餘行相。想受
解脱不作行相。所縁者。初三解脱縁欲界色
處。第四解脱縁四無色。及彼因彼滅一切類
智品。若四無色及類智品。非擇滅并虚空。若
謂一物。若謂多物一切皆縁。第五解脱縁
後三無色。及彼因彼滅一切類智品。若後三
無色及類智品。非擇滅并虚空。若謂一物。若
謂多物。一切皆縁。第六解脱縁後二無色。
及彼因彼滅一切類智品。若後二無色及類
智品。非擇滅并虚空。若謂一物。若謂多物。
一切皆縁。第七解脱縁非想非非想處。及彼
因彼滅一切類智品。若非想非非想處及類
智品。非擇滅并虚空。若謂一物。若謂多物。
一切皆縁想受滅解脱無所縁。有作是説。
空無邊處解脱亦縁第四靜慮非擇滅。餘所
縁如前説。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解脱。亦縁無
所有處非擇滅。餘所縁如前説。念住者。初三
解脱身念住倶。四無色處解脱四念住倶。想
受滅解脱若依自性相雜念住。應言非念住
倶。若依所縁念住應言是法念住。智者初
三解脱世俗智倶。前三無色處解脱六智倶。
謂苦集滅道智類智世俗智。非想非非想解
脱世俗智倶。想受滅解脱不與智倶。三摩
地者。初三及後二解脱非三摩地倶。前三無
色處解脱三三摩地倶。或非三摩地倶。根相
應者。初二解脱喜捨根相應想受滅解脱非
根相應。餘五解脱皆捨根相應。三世者。皆通
三世縁。三世者。初三解脱過去縁過去。現
在縁現在。未來若生法縁未來。若不生法
縁三世。四無色處解脱。縁三世及離世。想
受滅解脱無所縁。善不善無記者。皆*唯是
善。縁善不善無記者。初三解脱縁三種。四
無色處解脱*唯縁善無記。想受滅解脱無
所縁。三界繋及不繋者。初三解脱*唯色界
繋。後二解脱*唯無色界繋。前三無色處解
脱。有漏者。無色界繋。無漏者。是不繋。縁三
界繋及不繋者。初三解脱*唯縁欲界繋。四
無色處解脱縁無色界繋及不繋。想受滅解
脱無所縁。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初三及後
二解脱。*唯非學非無學。前三無色處解脱
通三種縁。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初三解脱
*唯縁非學非無學。四無色處解脱縁三種。
想受滅解脱無所縁。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
者。初三及後二解脱*唯修所斷。前三無色處
解脱。有漏者。修所斷。無漏者。非所斷。縁見
所斷修所斷非所斷者。初三解脱*唯縁修
所斷。四無色處解脱縁三種。想受滅解脱無
所縁。縁名縁義者。初三解脱*唯縁義。四無
色處解脱。若謂無色界。亦有名者彼説通
縁名義。若謂無色界。無名者彼説*唯縁義
想受滅解脱無所縁。縁自相續他相續非相
續者。初解脱縁自他相續。第二第三解脱。
有説。*唯他相續。有説通縁自他相續。四無
色處解脱縁三種。想受滅解脱無所縁。加行
得離染得者。想受滅解脱*唯加行得。餘七解
脱亦加行得。亦離染得。離染得者。初靜慮地
解脱離欲界染時得。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解
脱。離無所有處染時得。彼後由加行現在
前。加行得者由加行故得。亦由加行故現
在前。聲聞或由中加行。或由上加行。獨覺
由下加行。佛不由加行得及現前。曾得未
曾得者。想受滅解脱*唯未曾得。餘七解脱
通曾得未曾得。謂諸聖者及内法異生皆通
曾得及未曾得。外法異生*唯是曾得
如是已説解脱總相。一一別相今應廣説。
有色觀諸色是初解脱。有色者。謂有内各
別色想未離未捨未除。觀諸色者。謂爲離
捨除内各別色想。由勝解作意觀外諸色。
若青瘀若膿爛若膖脹若骨鎖。是初解脱者。
初謂名數次第在初。或入此定次第在初
解脱。謂入此定時所有善色受想行識總名
解脱。内無色想觀外色是第二解脱。内無色
想者。謂内各別色想已離已捨已除。觀外色
者。謂不爲離捨除内各別色想。而由勝解
作意觀外諸色。若青瘀等廣説如前。第二
及解脱亦如前説。問爲觀外色時有内無
色想。爲觀外色時無内無色想耶。設爾何
失。二倶有過。所以者何。若觀外色時有内
無色想者。云何一心不作二解。若作二
解應有二體。一心二體與理相違。若觀外
色時無内無色想者。此中所説當云何通
謂内無色想觀外色是第二解脱。答應作
是説。若觀外色時無内無色想。問若爾。善
通前所設難此中所説當云何通。答依觀
行者期心説故。謂觀行者先作期心。我若於
内無色想時應觀外色。世尊依彼故作是
説。内無色想觀外色。復次依觀行者先起分
修行説故。謂觀行者先作如是分別
*修行。我若於内無色想時應觀外色。故
作是説。復次此中文句依義准説。謂若内
無色想時義准必應觀外諸色。若觀外色
時義准必應内無色想。復次此中文句兼加
行善根説。内無色想者説加行善根。觀外
色者説究竟善根。復次内無色想者約所
依説。觀外色者約所縁説。淨解脱身作證
具足住是第三解脱。問此淨解脱爲即有色
觀諸色。爲即内無色想觀外色耶。若即有色
觀諸色者。此與初解脱有何差別。若即内
無色想觀外色者。此與第二解脱有何差
別。答應作是説。此淨解脱即内無色想觀
外色。問若爾。此與第二解脱有何差別。答
名即差別。謂彼名第二。此名第三。復次地
亦有差別。謂彼在初二靜慮。此在第四靜
慮。復次相續亦有差別。謂第二解脱通依内
外道相續。淨解脱*唯依内道相續。復次第
二解脱作不淨行相。淨解脱作淨行相。復次
第二解脱對治色貪。淨解脱對治不淨觀。復
次第二解脱少加行少功用得。淨解脱多加
行多功用得。復次第二解脱自性明淨所縁
不明淨。自性勝妙所縁非勝妙。淨解脱自性
所縁。倶明淨倶勝妙。是謂第二第三差別。問
修觀行者何故修此淨解脱耶。答欲試善
根滿未滿故。謂觀行者作是念言。雖觀不
淨相不起煩惱。而未知善根爲成滿不。
若觀淨相煩惱不生。乃知善根已得成滿
故觀淨相修淨解脱。復次修觀行者觀不
淨相心沈慼故善品不増。爲令善品更増
進故。復觀淨相修淨解脱。如遊塚間數
觀屍穢。心沈慼故善品不増。爲令善品更
増進故。觀妙園林流泉池沼。或遊城邑觀
諸妙事令心欣悦能修勝善。此亦應然故
觀淨相。復次修觀行者久觀不淨。心便樂
著善品不増。爲令善品得増進故。捨不
淨觀修淨解脱。復次修觀行者欲顯自心
堅牢不退。謂縁淨境煩惱不生況縁餘境。
故觀淨相修淨解脱。復次修觀行者顯自
善根有大勢力。謂縁淨境煩惱不生況縁
餘境。故觀淨相修淨解脱。復次顯淨解
非諸有情皆能修起。*唯妙勝解樂淨天
歿。來生人中乃能修起。故修行者修淨解
脱。曾聞苾芻於日後分來詣佛所求好房
舍佛勅阿難與好房舍。阿難受勅而授與
之。彼苾芻言宜淨掃灑。懸繒幡蓋燒香散花。
敷軟床褥安置好枕。我乃受之不爾不用。
阿難於是具以白佛。佛言隨索皆應與之。
爾時阿難具辦授與。苾芻受已於夜初分起
淨解脱。因是次第起餘解脱。諸漏永盡成
阿羅漢復修加行引起神通。於晨朝時乘
通而去。阿難於後往詣彼房不見苾芻。但
見床座尋往白佛。佛告阿難汝勿輕彼。
彼於昨夜起淨解脱及餘解脱成阿羅漢
引起神通晨朝已去。然彼苾芻從妙勝解。
樂淨天歿來生人中。彼若不得淨妙房舍
便不能修第三解脱。乃至不得極果神通。
由是故知此淨解脱非諸有情皆能修起。
*唯樂淨者乃能起之。第三與解脱亦如前
説。四無色解脱如四無色説想受滅解脱如
後根蘊當廣分別。數及解脱准前應知」
問何故靜慮少分善根立爲解脱。無色地一
切皆立解脱耶。答靜慮麁顯明了見見。故
少善根立爲解脱。無色細隱不明了不現見
故根本地皆立解脱。復次靜慮中有種種異
相不相似法。故少善根立爲解脱。無色不爾
是故總立。復次靜慮中有異相根受心心所
法。故少善根立爲解脱。無色不爾是故總
立。復次靜慮有多功徳勝利。故少善根立爲
解脱。無色不爾是故總立。復次靜慮遍縁自
上下地。故少善根立爲解脱。無色*唯縁自
上非下是故總立。復次靜慮解脱*唯是有
漏故別建立。無色解脱亦通無漏是故總立。
問因論生論。何故靜慮解脱*唯有漏。無色
解脱通有漏無漏耶。答前説五門亦通。答此
此中復有一不共。答謂靜慮中所有解脱
*唯與勝解作意相應諸無色中所有解脱多
與眞實作意相應故不相似
問何故世尊於八解脱以方聲説。答觀所
化故如於四諦説四方聲。問解脱與方有
何相似。答解脱與方倶有八故。問方乃有
十如何相似。答如調象法*唯依八方。非
上下方是故相似。復次如人平面*唯視八
方。如是正心修八解脱。復次如依八方能
調龍象。解脱亦爾。依八加行而現在前除
解脱障。尊者妙音作如是説。方與解脱三
同三異。言三同者。一如調象者要趣於方
乃能調象。世尊亦爾。要趣解脱能調所化。
二如調象者。於一時間*唯趣一方而調
一象。世尊亦爾。一時*唯依一種解脱調一
所化。三如調象者。令所調象趣一方時去
餘方遠。世尊亦爾。令所化生起一解脱現
在前時餘解脱遠不現行故。言三異者。一
如調象者。要趣於方乃能調象。世尊不爾。
端坐一處亦令所化能起解脱。二如調象
者。於一時間*唯趣一方而調一象。世尊
不爾。於一時間令多所化起多解脱。三如
調象者。令所調象趣一方時去餘方遠。世
尊不爾。令所化生起一解脱現在前時餘
解脱近由成就故。復次佛欲自顯是勝調
御。故於解脱説以方聲。曾聞憍薩羅主勝
軍大王。勅捕象人捕大野象。令調象者依
調象法善調御之。象既調已王與象師共
乘遊獵。時所乘象見雌象群。欲心熾盛即便
奔逐。象師盡術制不能迴。王與象師倶被
傷損。遇因攀樹命濟還宮。王責象師付法
刑罰。時調象者白大王言。彼象實調願王許
驗。時象貪息便速還宮。象師見之將詣王
所。遂於象頂置熱鐵丸徐語之言。此是最
後調伏汝法。應忍受之。若不忍受必以先
來調汝苦事次第調汝。象聞便忍不動如
山。時熱鐵丸燒然象頂。如燒樺皮王見嗟
怪令去鐵丸。告象師曰此象既調先何故
爾。象師跪白。我能調身不能調心。王言頗
有能調心者。象師曰有謂佛世尊。能調衆生
身心諸病。王聞歡喜尋與象師。乘所調象
往詣佛所。見佛世尊多百千衆圍遶説法。前
禮佛足退坐一面。佛即爲王説甚深法。
非諸獨覺聲聞所知。因告苾芻如調象者。
正調象時於八方内但趣一方而調於
象。調馬牛等亦復如是。無上調御調所化
時頓依八方而調所化言八方者喩八解
脱。故顯世尊是勝調御。於八解脱説以方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五
如契經説。有一苾芻來詣佛所。頂禮佛足
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説有明界淨界。
空無邊處界。識無邊處界。無所有處界。非想
非非想處界。滅界。如是七界縁何施設。世
尊告曰。縁闇故施設明界。縁不淨故施設
淨界。縁色趣故施設空無邊處界。縁邊際
故施設識無邊處界。縁所有故施設無所
有處界。縁有身故施設非想非非想處界。
縁有身滅故施設滅界。問此中苾芻依何
事問。世尊復以何事而答。答此中苾芻依
八解脱覆相而問。佛亦以此覆相而答。明
界者。謂初二解脱。淨界者。謂第三解脱。四無
色處界者。謂四無色解脱。滅界者。謂想受滅
解脱。問何故苾芻依八解脱覆相而問答。
以彼苾芻少欲喜足覆藏己善。不欲令他
知自有徳故作此問。問何故世尊以八解
脱覆相而答。答欲令苾芻意樂滿故。謂彼
苾芻作如是念。若佛爲我覆相而答。八解
脱者豈不善哉。由此世尊覆相而答。此中縁
闇故施設明界者。闇謂欲界縁色處貪。初
二解脱是彼對治故縁彼立。縁不淨故施
設淨界者。不淨謂初二解脱第三解脱。是彼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