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三
契經説。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
必無災横而致命終。問何故爾耶。尊者世
友作是説。以慈三摩地是不害法故。復
是説。慈三摩地威勢大故。復作是説。慈
三摩地爲益他。諸天善神皆擁衞故。復
是説。修靜慮者靜慮境界。具神通者神
通境界。所有威徳不思議故。復作是説。住
慈定者起勝分心。非勝分心有死生故。大
徳説曰。若住慈定。色界大種遍身分生。令
所依身堅密如石。故不害。問悲喜捨定
害不。若可害者。何故慈定與悲喜捨
倶無量攝。而獨慈定不害耶。若不
者經何故不説。答應是説。悲喜捨定亦
害。問若爾。此經何故不説。答應説而
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既説慈定。應
知亦説悲喜捨定種類同故。復次慈定在
初。若説慈定知已説悲喜捨定。復次住
悲等定害。而出定時身有微苦。慈
定不爾是故偏説。復次住悲等定
害而皮有損。慈定不爾是故偏説。復次悲
等根本雖害。而加行時則可傷害。慈
則不爾是故偏説。曾聞有人雖欲界慈
定加行。而犯王法時法司者執送見王。白
言。此人犯應死罪。時王乘象欲城遊。見
已遣人撿王法律。知其所犯王應手害。王
遂大瞋以&T030607;彼。其人見已便起慈心。令
&T030607;矛還趣王所。去王不遠而投於地。王
見驚怖問罪人言。汝有何術能爲此事。其
人答言我無異術。見王瞋故遂起慈心。令
惡心者不害。王因懺謝遂釋放之。由
此故知修慈加行亦不害。悲等不
契經説。修慈斷瞋。修悲斷害。修喜斷
不樂。修捨斷貪瞋。問既説慈捨倶對治瞋
所對治瞋有何差別。答慈對治斷命瞋。捨
治捶打瞋。復次慈對治是處瞋。捨對
非處瞋。問無量爲能斷煩惱不。若能斷者。
定蘊所説當云何通。如説慈悲喜捨皆不
諸結。若不斷者。此經云何通。答應
是説。無量不諸煩惱。問若爾。善
定蘊所説。此經所説當云何通。答斷有
二種。一暫時斷。二畢竟斷。依暫時斷此經
能斷。依畢竟斷定蘊説不斷。如是經論
二説善通。如暫斷畢竟斷。如是有片斷無片
斷。有影斷無影斷。有餘斷無餘斷。有隨縛斷
無隨縛斷。有分斷無分斷。制伏斷拔根斷。伏
諸纒斷。害隨眠斷。應知亦爾
問若四無量不煩惱。餘經所説復云何通。
説苾芻。修慈心定。若不勝進住不還果
廣説乃至修捨心定。應知亦爾。答彼經説
聖道慈等心定。如諸經中佛於聖道。或
説爲想。或説爲受。或説爲思。或説爲意。或
説爲燈。或説爲信精進念定慧。或説爲
。或説爲山石。或説爲水華。一一引經如
餘處説。彼經亦爾。於無漏道慈等聲。亦
理。復次爲慈等四種梵住離欲染
者。或見異生或是聖者。若是異生先離
慈等定。於後得正性離生不還
。若彼先時於欲界染全離。後時得
正性離生。證預流果或一來果。彼後證
得不還果者是慈等力。若是聖者離欲染
時。得慈等定及不還果。依此故説慈等
不還果。亦不
契經説。修不淨觀能斷欲貪。修捨無量
亦斷欲貪。此二何別。答修不淨觀治婬
欲貪。修捨無量治境界貪。復次修不淨
治顯色貪。修捨無量治形色貪。復
次修不淨觀治細觸貪。修捨無量
容儀貪。復次修不淨觀治形貌貪。修
無量治有情貪。是謂差別
契經説。與慈倶修念等覺支。依止離。依
止無欲。依止滅。迴向於捨。悲喜捨三説亦
是。問無量有漏。覺支無漏。云何有漏與
無漏倶。尊者世友作是説。由四無量調
伏其心。令心質直有堪能。從此無間引
起覺支。覺支無間引起無量。無量覺支相雜
而起。故説爲倶而實不
問四無量中何者最勝。有作是説。慈最爲
勝。所以者何。不害故。有餘師説。悲最爲
勝。所以者何。佛以大悲正法故。或有
説者。喜最爲勝。所以者何。斷不樂故。復有
説者。捨最爲勝。所以者何。斷貪瞋故。大徳
説曰。由二因縁捨最爲勝。一由所作。謂若
捨能斷貪瞋。二由寂靜。謂於有情
別轉。故捨最勝
問世尊何故但説大悲。不大慈大喜大
。答皆應大。以佛身中一切功徳皆是
故。爲益無量有情心所起故。爲
濟無量有情心所起故。爲愍無量
有情心所起故。於諸有情善心平等相續轉
故。然於此中問。所以者何。若悲自
性即是大悲可此問。然悲大悲自性各別。
故不問。而諸經中亦有處説大慈大喜及
大捨言
問悲與大悲何差別。答名即差別。謂名
悲。名大悲故。復次悲以無瞋善根
。大悲以無癡善根自性。復次悲對
瞋不善根。大悲對治癡不善根。復次悲在
靜慮。大悲唯在第四靜慮。復次悲是無量
攝。大悲非無量攝。復次悲在異生聖者身
成就。大悲*唯在聖者身中成就。復次悲
聲聞獨覺及佛身中成就。大悲*唯在
成就。復次悲但能悲而不救。大悲能
悲亦復能救。如二人大河岸。見
水所溺一*唯扼手悲嗟而已不
之。悲亦如是。第二悲念投身入水而救
濟之。大悲亦爾。尊者世友作是説。悲但
欲界苦所苦有情。大悲縁三界苦所苦有
。復作是説。悲但縁麁苦所苦有情。大悲
麁細苦所苦有情。復作是説。悲但縁
苦所苦有情。大悲縁三苦所苦有情。復作
。悲但縁身苦所苦有情。大悲縁身心苦所
苦有情。復作是説。悲但縁現法苦所苦有
。大悲縁現法及後法苦所苦有情。復作
悲但縁近苦所苦有情。大悲縁近遠苦所
苦有情。復作是説。悲但縁現在苦所苦有
。大悲縁三世苦所苦有情。大徳説曰。大悲
是佛第四靜慮不共住法。能遠隨行能細隨
行能遍隨行。普於一切怨親中品。諸有情類
平等而轉。悲與異生聲聞獨覺皆等成就。定
色無色界。悲與大悲是謂差別
問以何義故名爲大悲。答拔濟大苦諸有
情類。故名大悲。大苦者謂地獄傍生鬼界中
苦。復次拔濟沈溺三毒淤泥諸有情類。安
置聖道及聖道果。故名大悲。復次以大利益
大安樂事有情類。故名大悲。謂令有情
身語意三種妙行。感大尊貴多饒財寶。形
貌端嚴衆所愛敬。輪王帝釋魔王等果。及種
三乘菩提種子。如是等事皆由大悲。復次大
價所得故名大悲。非獨覺聲聞菩提。於
一齋日摶食。施與一人勝思願
便名彼菩提種子。由斯展轉得彼菩提
大悲要由多時分。於一切處一切種
上妙樂具諸有情。乃至身命都無悋惜
勝思願方名彼大悲種子。由斯展轉
乃得大悲。復次大加行得故名大悲。非
聲聞菩提*唯六十劫修加行得。獨覺菩提
*唯經百劫修加行得。如來大悲三無數劫。
習百千難行苦行然後乃得。故名大悲
復次依大身住故名大悲。非獨覺聲聞
菩提依下劣身亦得現起。大悲要依
十二大丈夫相所莊嚴身。八十隨好間飾支
身眞金色圓光一尋觀無厭足。依
方得現起。故名大悲。復次捨大法樂
大悲。謂佛棄捨最上勝妙圓滿清淨不共
法樂。數數踰越無量百千倶胝輪圍山等。爲
他説法不勞倦。故名大悲。復次由此勢
能令大士作難作事。故名大悲。謂佛世
尊爲衆生故捨尊貴位。或作陶師。或作
。或作樂人。或作獵師。或作婬女。或作
。或引難陀遍遊五趣。或現近遠而化
。雖慚愧。爲女人陰藏相。雖
掉擧。爲衆生廣長舌。作是等極難
作事。故名大悲。復次由此勢力大捨山
安住。故名大悲。佛有二種不共住法
一者大捨。二者大悲。若佛大捨現在前時。假
使一切世界有情皆被燒然乾薪聚。雖
佛前住而不之。若起大悲。乃至見一衆
生受苦。那羅延身雖極堅固難搖動。而
猛風吹芭蕉葉。由此等義故名大悲。毘
柰耶説。佛以普慈蔭有情而爲説法
問諸有情類由佛普慈慈蔭之時得樂
不。若得樂者。何故地獄傍生鬼界。及餘苦厄
諸有情類。由佛慈蔭而不苦。若不
伽他所説當云何通。如
    鬼神以惡意 欲來趣向人
    雖害身 而已生苦怖
惡意向人即令苦怖。佛心慈蔭寧不樂。
是説。佛以普慈蔭有情亦令
樂。問若爾。善通伽他所説。前所設難當
何通。答佛觀有情業可轉者。普慈縁彼即
樂。若觀彼業不轉者。佛不
而起普慈。復有説者。佛雖普慈蔭有
。而諸有情不即得樂。問若爾。善通前所
設難。伽他所説當云何通。答佛以普慈
蔭他故。現種種事乃令樂。鬼神亦應
可畏事。方令苦怖*唯慈心。世尊所
現種種事者。或現神通。或現愛事。或現
。或現妙觸。或現樂影。如是所現其類極
多。現神通者。曾聞佛住王舍大城鶖鷺池
邊竹林精舍。時有居士佛及僧。欲
大施會。佛日初分著衣持鉢。與苾芻
王舍城。未生怨王惡友天授所教化
故。縱極狂醉護財大象如來。爾時如
來申擧右手。於五指端五師子。象見驚
怖反顧避之。佛於其後化作大坑。其坑深
廣各百千肘。象見轉怖便顧左右。佛於
。化作高牆倶欲頽壓。象見惶懼。仰視
。佛於空中作大石。周匝猛焔將欲
。象見驚惶周慞遍顧。佛又處處化作猛
。*唯佛足邊清涼安靜。象既見已醉心醒
悟。佛知調伏五師子。象前以鼻摩世尊
。佛以百福莊嚴相手。摩彼象頂。便以
而爲説法。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汝應我起敬信心。不久必得傍生趣
象聞法已起敬信心。厭離象身復飮食
命終生在三十三天佛恩。來詣佛
。佛爲説法見四聖諦。禮敬佛已還自天
。時世皆言護財大象。佛慈蔭故狂醒生天。
此中慈蔭謂神通。佛於餘處復現神通
曾聞佛欲般涅槃時。遊力士邑播波
彼村邊。尺蠖林内力士聞已共集議
言。我等皆應同詣佛所。若不往者。當
百古大金錢。充邑家用。時有力士名曰
。豪望多財心不佛。竊作是念。我不
錢。但不親友制約。遂與邑人同詣
佛所。頂禮佛足却住一面。爾時阿難謂盧
遮曰。汝來見佛甚爲善哉。無上福田不
娑羅林間大寂滅。盧遮性直白
言。我來見佛非自心願。但不親友
制約。阿難以手牽盧遮臂。前詣佛所而白
佛言。盧遮力士不三寶。*唯願世尊爲説
法要。佛作是念。此愛行人貪著五欲。若爲
説法卒未解。佛愍彼故爲現神通。化
一坑屍糞充滿。臭烟熢&T024445;猛火洞然。其中出
聲。盧遮力士。若不佛聽受法者。彼命終
已定生此中。盧遮見聞身心戰懼。便歸投
佛。佛爲説法。心生信已即受三歸。時世皆
言。盧遮力士佛慈蔭故令三寶。此中慈蔭
神通。現愛事者。曾聞佛住彌絺羅邑
大自在天菴羅林内。有梵志婦婆斯搋
失六子心遂狂亂。追念子故露形馳走。
遇來入此菴羅林中。遙見世尊多百千衆。前
後圍繞而爲説法。狂者見佛法爾便醒。彼既
羞慚曲躬而坐。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汝可
衣與梵志婦。吾欲彼説正法要。阿難
教取衣與之。彼著衣已禮佛而坐。佛作
是念此婆斯搋心沒憂海。假使今者過殑伽
沙佛爲説法。亦不解。佛愍彼故爲現
。化作六子其前住。彼見歡喜憂惱便
息。佛爲説法見四聖諦。時世皆言。此婆斯
搋。佛慈蔭故狂醒見諦。此中慈蔭謂
。佛於餘處復現愛事。曾聞佛往室羅筏
誓多林給孤獨園。有一梵志。稻田成
熟垂收刈一子守。忽遇災雹田壞子
亡。梵志發狂露形馳走。遇來入此*誓多林
。遙見世尊多百千衆前後圍繞而爲説法
狂者見佛法爾便醒。前禮佛足退坐一面
佛作是念。此婆羅門心沒憂海。假使今者過
殑伽沙佛爲説法。亦不解。佛愍彼故爲
神通。化作稻田及所愛子。彼見歡喜憂惱
便息。佛爲説法見四聖諦。時世皆言。此婆羅
門。佛慈蔭故狂醒見諦。此中慈蔭謂現
。現妙藥者。曾聞世尊遊迦尸邑。展轉來
婆羅痆斯。住施鹿林仙人墮處。有一居
名曰大軍。彼居士婦亦名大軍。夫婦二
人倶信三寶。恒以資具佛及僧。有一苾
吐下藥。吐下過量因致風虚。醫人處
方須肉汁。時看病者往居士家。具以
居士婦。彼居士婦遣使持錢向市買
肉。時彼國王名爲梵授。生子歡喜普勅
一日斷殺。使者遍城求肉不得。時居士
婦知已念言。我恣佛僧諸資身具。彼病苾芻
藥須肉汁。今既不獲或因致死。復念。世尊
昔菩薩位。爲他命數捨身肉。今我亦應
菩薩行。即入靜室手執利刀。自割
持與使者。令肉汁病苾芻。病者得
已不憶念。因即服之所患便愈。時居士
婦苦痛所逼。呻吟在室不。居士
外來問其所在。家人因以先事具白居士
室見婦呻吟遂發瞋忿。沙門釋子極無
慚愧。如何受施不時宜。施雖厭受應
量。尋往佛所世尊。正値如來爲
衆説法。瞻仰尊顏瞋心便止竊作是念。未
佛。先當佛及苾芻僧。因至家中
乃可具白。遂前禮佛退坐一面。佛説法竟。
即從坐起請佛及僧。明當供。佛知請意
默然許之。居士還家夜辦供具。晨朝敷
使白佛。營供已訖惟聖知時。爾時世尊
日初分。著衣持鉢將苾芻僧。往居士家
座而坐。知而故問。家母在何。居士答言。
室病苦。佛告居士汝可之。大悲世尊
今令汝。佛非*唯解内縁起法。亦善能
外縁起事。即以神力香山中療刀瘡
。封塗其瘡苦痛。平復如本。居士入
室告其妻言。大悲世尊令我喚汝。妻曰。佛
力不可思議。纔聞世尊令仁喚我。瘡苦痛
乎復如本。夫妻喜躍倍加敬信。共詣
佛所禮雙足。佛爲説法倶見聖諦。時世
皆言。大軍夫妻。佛慈蔭故瘡愈見諦。此中慈
蔭謂現妙藥。佛於餘處復現妙藥。昔勝軍
王斷賊手足城塹中。世尊爾時著衣持
鉢。爲乞食故將欲城。彼賊見佛擧
大喚。*唯願世尊垂哀救苦。佛非*唯解
縁起法。亦善能知外縁起事。即以神力引
香山中療刀瘡藥。封塗其瘡苦痛。因
説法。賊聞法已見四聖諦。時世皆言。乃
至惡賊。佛慈蔭故苦止見諦。此中慈蔭謂
妙藥。現妙觸者。曾聞佛住鷲峯山南。提
婆達多居鷲峯北。晝夜頭痛不寢食。阿
難愍彼具白世尊。佛申右手象王鼻穿
鷲峯山。摩天授頂細妙觸。發誠諦言。我
天授慈心憐愍。與羅怙羅等無異者。當
天授頭痛即止。天授頭痛應聲便止。遂
顧念言。誰手見觸。既知佛手。而作是言。善
醫方用自活。時人皆曰。乃至天授佛
慈蔭故頭痛得除。此中慈蔭謂現妙觸。佛
餘處復現妙觸。曾聞世尊巡行房舍。至
一房内一苾芻。病臥糞中起動。彼
佛已悲號白佛。世尊。我今無歸無救。世
尊告曰。汝本出家。豈不依三界慈父。彼
言。如是。佛復告言。汝何乃言無歸無救。汝
曾瞻養病苾芻耶。答言。不曾。佛言。故宜
汝。世尊便自扶病苾芻。脱彼身衣
置一處。復以竹片去彼身所著糞穢。以
白土泥支體。天帝注水而沐浴之。復
牛糞其房中。更敷新草扶令安坐
所汚衣曝乾令著。佛分半食而與食之。
福莊嚴細妙觸手。摩其頂上。令彼病苦
時即愈。因説法阿羅漢。時世皆言。
乃至病者佛慈蔭故病除得果。此中慈蔭謂
妙觸。現樂影者。曾聞世尊與舍利子
處經行。時有一鳥爲鷹所逐。怖急便趣
利子影。怖猶不止擧身戰慄。復越佛影
心坦然。時舍利子合掌白佛。如何此鳥至
影中猶有恐懼。纔至佛影。心無驚怖身不
戰慄。世尊告言。汝六十劫修不害意。我於
三大無數劫中不害意。汝有害習。我已
永斷故令是。時世皆言。乃至小鳥佛慈蔭
故令怖畏除。此中慈蔭謂樂影。佛於
復現樂影。曾聞愚暴毘盧宅迦。壞如
宮劫比羅國。誅戮釋種奪珍財。將五百
釋女室羅筏國。共昇臺觀而自矜誇。釋
種豪慢我已誅訖。釋女語言。釋種爲戒所
防制故令汝誅殺。毘盧宅迦聞已大忿。此諸
釋女猶懷傲慢。皆截手足城塹中釋女
爾時苦痛所逼。各專念佛請哀愍。佛知
彼念。大悲所牽屈申臂頃尋至其所。念
帝釋衣覆。自放身光諸釋女。時諸
釋女蒙光影覆。苦痛皆除身心安隱。因
説法皆見聖諦。命終生妙三十三天。世人
皆言。佛慈蔭故乃至釋女皆獲利樂。此中慈
蔭謂樂影。由是等種種因縁。故非慈
蔭即令
契經説。修慈究竟極至遍淨天。修悲究竟
極至空無邊處修喜究竟極至識無邊處。修
捨究竟極至無所有處。問修慈究竟極至
。是事可爾。得彼果故繋屬彼故。修三無
量究竟極至下三無色。云何可爾。豈有
界善無色果耶。答有作是説。此説甚
深。彌勒下生當此義。復有説者。尊者寂
授能解此義。此本論師當造論時。逢彼在
定不請問。有餘師説。佛觀所化
無色無量聲。乃能悟解。故作是説。如
解脱八方聲。或有説者。此中佛於第三
靜慮。下三無色對治覺支。説爲慈等。故不
理。有餘復言。與彼相似故作是説。謂慈
無量樂行相轉。樂受極至第三靜慮。悲無量
苦行相轉。有色便有斷手足等種種苦事。空
無邊處訶責諸色悲行相。喜無量歡行相
轉。識無邊處於識歡悦似喜行相。捨無量捨
行相轉。無所有處多所棄捨捨行相。故
相似無量聲。復次至彼樂住故作
謂樂修慈者。離欲界染。起淨慮
樂住。更求勝進初靜慮染第二靜
亦復如是。離第二靜慮染第三靜慮
時心便樂住。樂修悲者。離欲界乃至第三靜
慮染第四靜慮心不樂住。更求勝進
第四靜慮染空無邊處時心便樂住。樂修
喜者。離欲界乃至第四靜慮染。起空無邊
心不樂住。更求勝進空無邊處染。起
識無邊處時心便樂住。樂修捨者。離欲界乃
至空無邊處染。起識無邊處心不樂住。更
勝進識無邊處染。起無所有處時心
便樂住。故依樂住無量聲。復次依相隨
故作是説。謂慈所起欲界等流順第三靜
。第三靜慮所起欲界等流順慈。廣説乃至
捨所起欲界等流順無所有處。無所有處所
起欲界等流順捨。故依相順無量聲。復
次爲外道於無色界解脱想。故於
無量聲。顯無色界皆如無量眞解
。是故尊者妙音説曰。諸外道輩愚無色界
執爲解脱。故佛於彼説無量聲。顯無量
眞解脱
四無色者謂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問何故作此論。答爲
正義故。謂或有説。無色界有色。如
分別論者。或復有説。無色界無色。如應理
論者。問分別論者依何教理無色界亦有
耶。答依契經故。謂契經説。名色縁識識
名色。無色界既有識亦應名色。餘經
復説。壽煖識三恒和合不相離。不
離別殊異。無色界中既有壽識亦應煖。
餘經復説。離色受想行。不識有去來
死有生。無色界中既得有識。亦應
足有四識住。復有過難。若無色界全無色
者。欲色界死生無色界。或二萬劫。或四萬
劫。或六萬劫。或八萬劫。諸色斷已後死還生
欲色界時色云何起。若色斷已還得起者。般
涅槃已諸行既斷。亦應後時還起諸行。勿
此失。故無色界決定有色。問應理論者
何教理無色界全無色耶。答依契經
故。謂契經説。色界出離欲。無色界出離色
寂滅涅槃出離有爲。既説無色界出離色
故無色界定無諸色。餘經復説入靜慮
一切色受想行識病如癰。乃至廣説。
無色定時。觀一切受想行識。如病如癰。
乃至廣説。由此故知無色界中定無諸色。餘
經復説。無色諸定寂靜解脱超過諸色。由
故知無色界中定無諸色。餘經復説超諸色
有對想。不惟種種想無邊空。空
無邊處具足住故。無色界定無諸色復有
過難。若無色界猶有色者。應漸次滅法
若無漸次滅法究竟滅法。若無究竟
滅法解脱出離涅槃勿此過故。無
色界決定無色。問此二説中何者爲善。答應
理論師所説爲善。問應理論者云何釋通分
別論者所引契經。答彼所引經是不了義。是
假施設有別意趣。所以者何。如來説法。或
欲界。或依色界。或依無色界。或依欲色
。或依色無色界。或依三界。或依離三界
欲界者如説三界三尋三想。謂欲恚害。
色界者。如説四靜慮。依無色界者。如
説四無色。依欲色界者。如彼所引經依色
無色界者。如説修定意所成等。依三界者。
説三界及三有等。依離三界者。如
槃及聖道等。且彼所引等一契經名色與
互爲縁者。依欲色界説。若無色界*唯名與
識更互爲縁。若即如文而取義者。即彼經
説六處縁觸。豈無色界具有六處。又彼所引
第二契經。壽煖識三不相離者。亦依欲色
説。若無色界*唯壽與識互不相離。若即
文。而取義者。即彼經説壽煖識三不
設離別殊異。豈此三種蘊界處門。不
設離別殊異。又彼所引第三契經。離
受想行識。有去來等者亦依欲色
説。若無色界應受想行。不
識有去來等。若即如文而取義者如餘經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豈上二界亦資
。問云何通彼所説過難。答此不通非
三藏故。若必須通應義趣。謂於三界
生往來。或色續色。或色續無色。或無色續
無色。或無色續色故。不諸色斷已。復
云何起無斷義故。問若離色已復還生色。般
涅槃已應還起行。答離有二種。一暫時離。
二究竟離。暫時離者。復可還生。究竟離者。
必不復起故不難。問分別論者云何釋
通應理論者所引契經。彼作是説。此所引經
是不了義。是假施設有別意趣。所以者何。
謂彼經説無色界出離色者。出離麁色
細色。如色界出離諸欲。而色界中猶
色。説無色界出離諸色。無色界中應
色。彼不是説。不色界出
故可猶有色。説無色界出離色故應
無色。又如色界説離欲細欲亦無。説
色界出離色故亦無細色。又無色界無麁受
。亦應説爲受等界。又色界色細於
色界亦名無色。下三無色麁於
説下三名有色界。故彼所説定不
理。彼於餘經及説過難皆不通。是故
知。分別論者。是無知果。黒闇果。無明果。
勒加行果。説無色界猶有細色。然無色
界諸色皆無。爲是他宗所説示己
宗所有正義。非但止他顯己所説。亦爲
示諸法正理。令他解了故作斯論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三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十四
云何空無邊處。品類足説。空無邊處總有
。謂定及生。若生彼處無覆無記受想行
識。如是總名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説亦如是。此中定者謂無色定。生者即説
色界生。若生彼處無覆無記受想行識。此言
彼四蘊異熟。契經中説。超諸色想滅有對
。不惟種種想無邊空。空無邊處。具
足住。是名空無邊處。此中超諸色想者。謂
眼識相應想。問離初靜慮染時。已超
。何故今説諸色想耶。答過所依故。過
二種。一過自性。二過所依。離初靜慮染
時。過彼自性説名爲超離第四靜慮染時。
彼所依説名彼。復次過現行故。過有
二種。一者斷過。二者不現行過離初靜慮
時。斷諸色想説名爲超。離第四靜慮
時。彼不現行説名彼。復次過住處故。
過有二種。一過欲貪。二過住處。離初靜慮
染時。過彼欲貪説名爲超。離第四靜慮染
時。過彼住處説名彼。復次若生第四靜
。眼識引彼色貪現前故。離第四靜慮染
時。亦説諸色想。不復引起縁色貪故。
有對想者。謂滅耳鼻舌身識相應想。問
欲界染時。已滅鼻舌識相應想。離初靜
慮染時。已離耳身識相應想。何故今説
對想耶。答前諸答中隨其所應亦通
此問。有餘師説瞋相應想名有對想。問離
界染時。已滅一切瞋相應想。何故今説
有對想耶。答過依處故。謂諸依處能起瞋
。今離第四靜慮染時。皆超過彼故名爲
滅。問何故不諸色想有對想。答亦
互説異文愛樂。復次欲
二門。乃至廣説。不惟種種想者。謂不
起第四靜慮意識相應諸雜亂想。問種種想
者義何謂耶。答此想縁種種處差別相故。謂
染汚者縁十處差別相。不染汚者縁十二處
差別相。是故此想名種種想問何故説不思
惟種種想耶。答以種種想第四靜慮染
時。極作留難繋縛障礙暴獄卒。故世尊
説。離第四靜慮染時。不思惟起種種想
是便能速離此染無邊空。空無邊處
者問此何故名空無邊處。爲自性。爲
所縁。設爾何失。二倶有過。所以者何。若以
自性。空無邊處以四蘊自性
空。若以所縁空無邊處四聖諦及虚空
非擇滅。云何但名空無邊處。答應是説
此不自性亦不所縁。但以加行
空無邊處。如施設論説何加行
無邊處定。由何加行空無邊處定。謂初
業者先應惟牆上樹上崖上舍上等諸虚
空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
空相。以先思惟無邊空相。而修加行。展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