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説言。根律儀以一切善法及順善無覆無記
自性。根不律儀以一切染汚法及順染
無覆無記法自性。昔此迦濕彌羅國中有
毘訶羅吉祥胤。二阿羅漢曾住其中。倶
三明。具八解脱。得無礙解。是説法師是
親兄弟。父名難提婆羅門種。倶作是説。根
律儀根不律儀。皆以無覆無記不相應行蘊
中律儀不律儀自性。問若此倶是無覆無
記心不相應行蘊攝者。此二自性有何差別
答隨順染汚者名不律儀。隨順清淨者名
。是謂差別。評曰此諸説中初説爲善。經
念慧能護根故
復次即此念慧有位亦得斷律儀名。隨
差別立多種。且説有漏斷律儀者。謂
欲界見修所斷法。以未至地能離欲界有
。九無間道中念慧二法爲斷律儀。若初
靜慮見修所斷法。以第二靜慮近分地
初靜慮。九無間道中念慧二法爲斷律儀
乃至無所有處見修所斷法。以非想非非想
處近分地能離無所有處。九無間道中念
慧二法爲斷律儀。若説無漏斷律儀者。謂
欲界見修所斷法。以未至地能離欲界。無
漏諸無間道中念慧二法爲斷律儀。若初靜
慮見修所斷法。以未至靜慮中間及初靜
能離初靜慮三地。無漏諸無間道中
念慧二法爲斷律儀。第二靜慮見修所斷法。
前三地及第二靜慮能離第二靜慮。四
無漏諸無間道中念慧二法爲斷律儀
第三靜慮見修所斷法以前四地及第三靜
能離第三靜慮五地。無漏諸無間道中念
慧二法爲斷律儀。第四靜慮見修所斷法。及
無色界見所斷法。以前五地及第四靜慮
第四靜慮等。六地無漏諸無間道中念慧
二法爲斷律儀。空無邊處修所斷法。以前六
地及空無邊處能離空無邊處。七地無漏九
無間道中念慧二法爲斷律儀。識無邊處修
所斷法。以前七地及識無邊處能離識無邊
處八地無漏九無間道中念慧二法爲斷律
。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修所斷法。以
前八地及無所有處能離二地九地。無漏九
無間道中念慧二法爲斷律儀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四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四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思納息第八之四
云何異生性。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答
他宗正義故。謂或有執欲界見苦
所斷十隨眠是異生性。如犢子部。彼説異生
性是欲界繋。是染汚性是見所斷。是相應行
蘊攝。爲彼執異生性是三界繋。是修
所斷。是不染汚。是不相應行蘊所攝。或復有
執。異生性無實體。如譬喩者彼執
異生性自體實有。爲此等諸部異執
示正理故作斯論。此本論中説異生性
品類足論説異生法。如説。云何異生法。謂
地獄傍生鬼界比倶盧洲無想天。彼業彼生
是謂異生法。問何故此本論中。説異生性非
異生法。品類足論。説異生法非異生性耶。
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復次此彼皆是有
故。復次此彼二論各説一種互相顯故。
復次異生性勝。非異生法。此本論中且就
説。此論已説異生性。故品類足論不重説
之。此論未異生法故。品類足論説異生
。此顯彼論在此後。有是説。彼論已
異生法故此不重説。彼論未異生性
故此論説之。此顯彼論在此先。問何故
異生性。尊者世友作是説。能令有情
異類見異類煩惱異類業。受異類果
異類生故。名異生性。復次能令有情墮
故。往異趣故。受異生故。名異生性。復
次能令有情信異師故。作異相故。受
故。行異行故。求異果故。名異生性。大
徳説曰。能令有情依止異類界趣生有。發
起種種顛倒煩惱。造作増長感後有。輪
轉生死分限故。名異生性。阿毘達磨諸
論師言。異生分故異生體故名異生性。尊者
妙音作是説。異生類故名異生性。脇尊
者言。異生依故障聖性故。名異生性。問何
故名異生法。答諸異生者有此法故。名
生法。譬如世間王法臣法。問諸異生法。聖者
亦有。何故但立異生法名。答諸異生法聖者
多無。設有少者不聖法。以聖者於彼得
而不身成就不現前故。唯異生於彼得
而亦在身成就亦現前故名異生法。復次異
生成就彼法。能令彼法取果與果故。名
生法。聖者雖就彼法。而不爾故不
。復次異生成就彼法。能令彼法往異趣
異界異處異生異果故。名異生法。聖者
就彼法。而不爾故不聖法。復次異
生性是有漏。彼法亦有漏故名異生法。聖性
是無漏彼法非無漏故不聖法。復次異
生爲彼所覆蔽故。所纒縛故。所誑惑故。
異生法。聖不爾故不聖法。復次諸異
生類隨順彼法長彼法故。名異生法。聖
爾故不名聖法。問異生性異生法。何差
別。答異生性*唯非色。異生法通色非色。異
生性*唯無見。異生法通有見無見。異生性
*唯無對。異生法通有對無對。異生性*唯不
相應。異生法通相應不相應。異生性*唯無
所依無所縁無行相。異生法皆通二種。異生
性*唯不染汚。無罪無異熟。異生法皆通
。復次異生性*唯無記。異生法通善不善
無記。異生性通三界繋。異生法*唯欲色界
繋。異生性*唯修所斷。異生法通見修所斷
復次異生性是因。異生法是果。如因果能作
所作亦爾。復次異生性法界法處行蘊所攝。
異生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所攝。復次異生
性苦法智忍時捨。異生法餘時捨。如是等門
是謂差別。如世尊説。隨信隨法行超異生
。未預流果定不命終。問何故名異生
。答一切聖者皆名同生。此異於彼故名
異生。容異生異生地。問若爾。聖者異
異生故應異生。答一切聖者同會眞理
同見同欲故名同生。異生不爾。可厭賤
異生名。不難。尊者世友作
。容異見異類煩惱。容異業。容
異界。往異趣等。而受生故。名異生地。復次
異師。廣説乃至求異果故。名異生地
大徳説曰。異於正法及毘奈耶。而受生故。名
異生。是諸異生生長依處名異生地
云何異生性。答若於聖法聖暖聖見聖忍聖
欲聖慧。諸非得已非得當非得。是謂異生性
問爲苦法智忍是異生性。爲
切聖法是異生性耶。設爾何失。若不
法智忍是異生性者。道類智已生捨苦法智
。爾時苦法智忍非得。應是異生性。是則住
修道無學道者。亦應異生。若不一切
聖法是異生性者。則應一切有情皆名異生
聖者成就一切聖法故。謂乃至佛亦不
就二乘聖法。及自乘學法。亦應異生
是説。不苦法智忍是異生性。問若
爾。道類智已生捨苦法智忍。爾時苦法智忍
非得。應是異生性。是則住修道無學道
亦應異生。答苦法智忍生時。害彼非得
自相續永不復生故。住修道無學道
者。於苦法智忍成就。而不不得
亦不得。如眼根生時害彼非得。令
自相續永不復生。眼根滅已雖成就。而
不得。亦不得此亦如是。故無
。復次道類智已生。苦法智忍雖成就
而成就彼等流果故。不異生。復有説者。
一切聖法是異生性。問若爾。則應
切有情皆名異生。無聖者成就一切聖法
故。答雖聖者具足成就一切聖法。而非
異生。以彼非得雜聖得故。謂若身中聖法
非得不*雜得者。是異生性。聖者身中聖法非
得*雜聖得故非異生性。彼得非得恒倶生
故。復次彼非得有二種。一共。二不共。不共
者是異生性。共者非異生性。聖者身中聖法
非得。一向是共故無前失。復次彼非得有
。一未被害。二已被害。未被害者是異生性。
已被害者非異生性。聖者身中聖法非得。皆
已被害故無前失。復次一切聖法非得有二。
一依異生相續現起。二依聖者相續現起。前
是異生性。後非異生性。故無聖者名異生
。問聖法聖暖聖見聖忍聖欲聖慧有何差
。有作是説。此中六句皆共顯示苦法智
。初一是總。後五是別。初一是略。後五是
廣。初一是不分別。後五是分別。謂苦法智忍
蘊種子皆悉萎悴故名聖暖。推求諦理
故名聖見。忍可諦理故名聖忍。愛樂諦理
故名聖欲。決擇諦理故名聖慧。復次苦法
智忍令有種子皆悉萎悴故名聖暖。推
行轉故名聖見。忍可行轉故名聖忍。愛
解脱故名聖欲。覺了諦理故名聖慧。有
説。六地苦法智忍。即是此中六句所顯。有
説。六姓苦法智忍。即是此中六句所顯。復
説者。此中六句皆共顯示一切聖法。謂諸
聖法義有總別。初一是總後五是別。五中二
釋如前應知。有説。六*姓一切聖法。即是此
中六句所顯。有説。三乘學無學法。即是此中
六句所顯。有餘師説。此中顯示眞實相似二
種聖法。相似聖法。即暖等四順決擇分。聖法
者。謂眞實聖法即無漏道。聖暖者謂暖法。聖
見者謂頂法。聖忍者謂下中忍法。聖欲者謂
増上忍法聖慧者謂世第一法。若未得暖
法等四。當知彼是全分異生。若得暖等
聖者。如世尊説。若有成就暖等善根。我
彼名相似聖者。然異生性*唯是眞實聖
法非得非不得。餘故彼不暖等。謂暖
等此異生性當善耶不善耶無記耶答應
無記。謂無覆無記非得性故。一切非得皆
是無覆無記性攝。問異熟生等四無記中此
何所攝。答非四所攝。但是等流無覆無記。問
此何故非有覆無記。答非離染時捨此性
故。何故異生性非善耶。答善法或由加行
故得。或由餘縁故得。無加行作異
。又斷善時善法皆捨。得諸善法不成就性
若異生性是善性者。斷善根者。應異生
直語言其義便立。故復問答顯非善等。此
中有説。善法或由加行故得者。顯加行
所起諸善。或由餘縁故得者。顯彼所修未
來諸善。復次善法或由加行故得者。顯
行得善。或由餘縁故得者。顯離染得善。復
次善法或由加行故得者。顯加行得善中
順勝進分順決擇分。或由餘縁故得者。顯
加行得善中順退分順住分。問若爾。此中何
故不生得善耶。答應説而不説者。當
此義有餘。復次此中但説難得勝善。諸生得
善易下劣故不之。復次諸異生性皆
是生得。若此中説生得者。便不彼。
故不之。復有説者。善法或由加行。故得
者。顯加行得善。或由餘縁故得者。顯生得
。復次善法或由加行故得者。顯勝進
所得諸善。或由餘縁故得者。顯退等時所
得諸善。此中應四句分別。或有善法
加行故得非餘縁。如暖頂忍世第一法
見道現觀邊世俗智。道類智不動心解脱。無
諍願智邊際定等。或有善法餘縁故得
加行。如生得善。或有善法加行
得亦由餘縁。如四沙門果。靜慮無色無量解
脱勝處遍處等。或有善法加行故得
亦非餘縁者無也。無加行作異
者。顯異生性非加行得善。謂必無
異生。後求得彼下賤故。無始時來是
異生故。又斷善時善法皆捨等者。顯異生性
生得善。謂斷善時正斷生得非加行故。
若斷善根非異生者。甚違正理。彼極惡故。
斯所説過失。故異生性決定非善。
何故異生性非不善耶。答離欲染時不善皆
捨。得不善法不成就性。若異生性是不善者。
諸異生離欲染異生。若非異生彼後
還生欲界。聖離欲染必不更受欲界
故。又若爾者。色無色界應異生。便有
大失。故異生性定非不善。故彼*唯是無覆
無記。此異生性當欲界繋耶。色界繋耶。
無色界繋耶。答應言或欲界繋。或色界繋。或
無色界繋。非直語言其義便立。故應問答重
斯義。何故異生性非*唯欲界繋耶。答欲
界沒生無色界時欲界法皆捨。得欲界法不
成就性。若異生性*唯欲界繋者。諸異生欲
界沒生無色界。應異生。若非異生。則應
彼無退墮者。聖者生上必無退受下地
故。雖欲界沒生色界。亦捨欲界法。而
全捨。彼猶成欲界變化心等故。由此但
生無色界。何故異生性非*唯色界繋耶。
答色界沒生無色界時色界法皆捨。得色界
法不成就性。若異生性*唯色界繋者。諸異生
色界沒生無色界異生。若非異生
憙子等不下。聖不爾故」雖色界沒生
欲界。亦捨色界法。而非全捨。彼猶成
界煩惱等法故。由此但説生無色界。何故。
異生性非*唯無色界繋耶。答入正性離生
先現觀欲界苦。後合現觀色無色界苦聖道
起。先辦欲界事。後合辦色無色界事。是故
異生性非*唯無色界繋。法應是。若成
此地異生性。必先現觀此地苦諦。又聖道起
先爲治異生性故作是説。問若爾。異
生性應*唯欲界繋。答*唯欲界繋有前過失
故此應三界繋」此異生性當見所
耶。修所斷耶。答應修所斷。非直語言
其義便立。故應問答重顯斯義。何故異生性
見所斷耶。答見所斷法皆染汚。異生性不
染汚故。諸染汚法隨部隨品漸漸斷之得
成就。諸異生性苦法智忍一時頓捨。隨地第
九無間道力一時頓斷故非染汚。又世第一
法正滅。苦法智忍正生。爾時捨三界異生性
彼不成就性。非於爾時見所斷法而有
故。若異生性是見所斷。應此位中未
。則具縛者住苦法智忍時。應就異生
。見所斷法具成就故。住此位者應名爲
聖亦名異生。便成雜亂。故異生性非見所
。問爾時*唯應欲界異生性。上二界異
生性先不成就故。如何乃説捨三界耶。答
爾時捨三界中隨一異生性。得彼不
成就性。而言三界異生性者。爲滿三數
故作是説。謂上二界異生性先不成就。今復
欲界異生性。三數便滿故作是説。有説。
上二界異生性雖先不成就。今復不成就
故亦説捨。云何先不成就。今復不成就耶。
謂轉遠故。有説。欲界異生性能資能引上
二界異生性彼爲門爲加行故。若捨
界異生性時亦説捨彼。有説。成就欲界異
生性時。色無色界諸異生性。容當現起與
彼爲依安足處故。若捨欲界異生性時。斷
彼生路故亦説捨。有説。爾時三界諸異生性
非擇滅故作是説。爾時頓得三界九地
諸異生性非擇滅故。是義故有問言。頗
法一時捨九時斷耶。答有。謂異生性一時
捨者。謂苦法智忍生時。九時斷者。謂離欲界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各於第九無間道時
頗有異生性已得擇滅非擇滅
耶。答應四句。或有異生性。已得
非擇滅。謂諸異生已離欲界乃至
無所有處染。或有異生性已得非擇滅
擇滅。謂諸聖者未欲界染。或有
異生性已得擇滅及非擇滅。謂諸聖者已離
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或有異生性
擇滅及非擇滅。謂諸異生未欲界
。頗有異生性未斷而不成就耶答應
四句。或有異生性未斷而不成就。謂諸異
生生欲界初靜慮染。彼上八地異生
性未斷而不成就。已離初靜慮染。未
二靜慮染。彼上七地異生性未斷而不成就
乃至已離無所有處染。彼上一地異生性未
斷而不成就。若生初靜慮。未第二靜慮
。彼上七地異生性未斷而不成就。已離
第二靜慮染。未第三靜慮染。彼上六地異
生性未斷而不成就。乃至已離無所有處
。彼上一地異生性未斷而不成就。乃至若
無所有處。彼上一地異生性未斷而不
。若諸聖者未欲界染。彼九地異生性
斷而不成就。已離欲界染。未初靜慮
。彼上八地異生性未斷而不成就。乃至已
無所有處染。未非想非非想處染。彼
上一地異生性未斷而不成就。或有異生性
成就而非未斷。謂諸異生生欲界已離
界染。彼欲界異生性成就而非未斷。乃至生
無所有處已離無所有處染。彼無所有處異
生性成就而非未斷。或有異生性未斷亦成
。謂諸異生未欲界染。彼欲界異生性未
斷亦成就。乃至生無所有處無所有
處染。彼無所有處異生性未斷亦成就。若生
非想非非想處。彼非想非非想處異生性未
斷亦成就。或有異生性未斷亦非成就
謂諸異生生欲界已離初靜慮染。未
二靜慮染。彼初靜慮異生性非未斷亦非
。乃至已離無所有處染。彼初靜慮乃至無
所有處異生性非未斷亦非成就。若生
靜慮。未第二靜慮染。彼欲界異生性非
未斷亦非成就。已離第二靜慮染。未
三靜慮染。彼欲界第二靜慮異生性非未斷
亦非成就。乃至已離無所有處染。彼欲界第
二靜慮乃至無所有處異生性非未斷亦非
成就。乃至若生非想非非想處。彼欲界乃至
無所有處異生性非未斷亦非成就。若諸聖
者已離欲界染。未初靜慮染。彼欲界異
生性非未斷亦非成就。已離初靜慮染。未
第二靜慮染。彼欲界初靜慮異生性非
亦非成就。乃至已離非想非非想處染
彼三界九地異生性非未斷亦非成就。頗
異生性已斷而成就耶。答應四句。謂
前第二句作此初句。前初句作此第二句。前
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
前所説其相」異生性名何法。答三
界不染汚心不相應行。問何故復作此論。答
疑者得決定故。謂前説不聖法
異生性。或有疑不聖法實有
。如未得財。欲此疑得決定故。顯
生性是實有法行蘊所攝。故作斯論。有作
是説。前雖已顯異生性相而未體。今
之故作斯論。有餘師説。前雖已顯
生性體。未*辨其相。今欲之故作斯論
或有説者。前顯異生性對治。今欲異生
性體故作斯論。言三界者遮異生性*唯欲
界繋。不染汚者。遮異生性是染汚法及見所
。心不相應者。遮異生性是心所法。行者
異生性非實有法。假法理非行蘊攝故。
此即遮異執異生性體。尊者妙音説。異
生性即衆同分。如牛羊等諸衆同分。即説名
牛羊等性。如是異生衆同分體名異生
。有餘師言。別有一法是不染汚。心不相
應行蘊所攝。如命根等異生性。爲
前説異生性名不得聖法。不得即是不成
就性。問何縁不即異生衆同分。及有
異生性。而許聖法不成就性異生
耶。答異生衆同分。非親違聖法故。別有
一法知故。非聖法不成就性。親違
聖法。有相可知名異生性。理善成立
諸法邪見相應。彼法邪思惟相應耶。乃至廣
説。問何故異生性後説邪支耶。答此二展轉
相扶持故。謂異生性扶持邪支。此邪支復能
持異生性。復次行者厭異生性及八邪支
而修聖道故。異生性後復分別邪支。諸法邪
見相應。彼法邪思惟相應耶。答應四句
此中邪見一切地有。非一切染汚心。有身見
等聚中無故。邪思惟一切染汚心有。非一切
。靜慮中間以上無故。由此相望作大四句
法邪見相應非邪思惟。謂邪見相應邪思
惟。及餘邪思惟不相應邪見相應法。此中邪
見相應邪思惟者。謂欲界未至定初靜慮邪見
倶尋。彼*唯與邪見相應非邪思惟。自性與
自性三因縁相應故。一無二思惟倶
時起故。二前後思惟不和合故。三諸法自
性不自觀故。謂待他生自性。及餘邪
思惟不相應邪見相應法者。謂靜慮中間乃
至有頂邪見相應法。即九大地法。九大煩惱
地法。惛沈伺心。有法邪思惟相應非邪見
謂邪思惟相應邪見。及餘邪見不相應邪思
惟相應法。此中邪思惟相應邪見者。謂欲界
未至定初靜慮邪見。彼*唯與邪思惟相應
邪見。自性與自性前所説三種因縁
相應故。及餘邪見不相應邪思惟相應法
者。謂欲界未至定初靜慮除邪見聚。取
染汚聚中邪思惟相應法。即有身見邊執見
戒禁取見取疑貪瞋慢不共無明。相應聚中
邪思惟相應法。謂十大地法等如理應知。有
法邪見相應亦邪思惟。謂除邪見相應邪思
。及除邪思惟相應邪見。諸餘邪見邪思惟
相應法。謂欲界未至定初靜慮邪見聚中邪
見邪思惟相應法。即九大地法。九大煩惱地
法。無慚無愧惛沈睡眠伺心。有法非邪見相
亦非邪思惟。謂邪見不相應邪思惟。邪思
惟不相應邪見。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
相應行。此中邪見不相應邪思惟者。謂欲界
未至定初靜慮除邪見聚。取餘染汚聚中邪
思惟。彼倶不相應彼聚無邪見故。自性與
自性相應故。邪思惟不相應邪見者。謂
靜慮中間乃至有頂邪見。彼倶不相應。自性
自性相應故。彼地無思惟故。及諸餘
心心所法者。謂靜慮中間乃至有頂。除邪見
。取餘染汚心心所法并一切善無覆無記
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
相應行。如是諸法倶不相應。彼聚無邪見
故彼地無思惟故。不染汚故。非相應法故」
諸法邪見相應。彼法邪精進相應耶。答應
四句。此中邪見一切地有。非一切染汚心。邪
精進一切地及一切染汚心倶有。由此相望
中四句。有法邪見相應非邪精進。謂邪
見相應邪精進。此中邪見相應邪精進者。謂
邪見聚中懈怠但與邪見相應非邪精進
自性與自性相應故。有法邪精進相應
邪見。謂邪見及餘邪見不相應。邪精進相
應法。此中邪見者。謂諸邪見皆與邪精進
應非邪見。彼聚定有邪精進故。自性與
相應故。及餘邪見不相應邪精進相
應法者謂一切地。除邪見聚。取餘染汚聚
中邪精進相應法。有法邪見相應亦邪精進。
謂除邪見相應邪精進。諸餘邪見相應法。此
中除邪見相應邪精進者。以邪精進體數極
。此中但除邪見相應者。餘無濫故非
此所除。諸餘邪見相應法者。謂邪見聚中除
邪精進及邪見體。取餘心心所法彼倶相應。
即九大地法。八大煩惱地法。無慚無愧惛沈
睡眠尋伺及心。有法非邪見相應亦非
精進。謂邪見不相應邪精進及諸餘心心所
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邪見不相應邪
精進者。謂有身見等相應邪精進。彼倶不相
應。以彼聚中無邪見故。自性與自性
故。及諸餘心心所法者。謂一切善無覆無
記心心所法非有染汚。色無爲心不相應行
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如是諸法倶
不相應不染汚故。非相應法故。如邪見
邪精進。以邪見邪念邪定亦爾。此中
二中四句。邪念邪定如邪精進。遍
切地一切染汚心皆得有故。如邪見
邪精進邪念邪定。以邪思惟邪精進邪念
邪定亦爾。此中應三中四句。以邪思惟
一切地。如邪見不一切染汚心故。
諸法邪精進相應。彼法邪念相應耶。答應
四句。此中二法倶遍一切地。一切染汚心有。
此相望作小四句。有法邪精進相應非
邪念。謂邪念。此中邪念必與邪精進相應
邪念恒倶有故。自性與自性相應故。
法邪念相應非邪精進。謂邪精進。此中邪
精進必與邪念相應。非邪精進恒倶有故。
自性與自性相應故。有法邪精進相應
亦邪念。謂邪精進邪念相應法。此中除邪精
進及邪念體。取餘染汚心心所法。即九大地
法。八大煩惱地法。十小煩惱地法。無慚無愧。
貪瞋慢疑惛沈睡眠惡作怖尋伺及心。如
諸法是染汚者。二倶相應恒倶有故。有法非
邪精進相應亦非邪念。謂諸餘心心所法色
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諸餘心心所法者。謂
一切善無覆無記心心所法。非有染汚。餘如
前説。如邪精進邪念。以邪精進
邪定亦爾。如邪精進邪念邪定。以
邪念邪定亦爾。此中應二小四句。皆
一切地。一切染汚心有故。此中不
邪語等三。非相應法
問此八邪支。幾欲界繋。幾色界繋。幾無色
界繋耶。答邪見邪精進邪念邪定通三界繋。
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唯欲色界繋。色界中
*唯初靜慮。上地無故。有説。色界亦無
。彼不活命身語業故。評曰。此中前
説爲善。彼貪所起身語二業名邪命故。問
此八邪支。幾見所斷。幾修所斷耶。答一見
所斷。謂邪見。三修所斷。謂邪語邪業邪命。
餘四通見修所斷。問此雜蘊中何故先説
清淨法。後説雜染法耶。答爲示世第
一法士用果故。謂世第一法能引見道。永
邪見。是彼士用果。清淨即是世第一法等。
雜染即是邪見等八支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四十五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四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不善納息第一之一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如是章及解章義既
領會已。次應廣釋此三結等。皆是契經所
説。唯除五結及九十八隨眠。此中應
是二論。所以者何。一切阿毘達磨皆爲
契經。此二論既非契經所説。是故應除。由
此尊者妙音作是説。一切阿毘達磨皆爲
釋經。因是如是經。作是如是論。非
經説者皆應之。有説。不此二論
所以者何。彼二亦是契經説故。謂於増一阿
笈摩。五法中説五結。九十八法中説九十八
隨眠。時經久遠而倶亡失。此本論師以
智力憶念觀察。於此重叙而解釋之。有説。
此二雖經説而不除。問五結既非
經所説。何故不除。答諸論皆隨作者意樂
法相。欲造便造。謂於此中遍行結
非遍行結遍行非遍行結。説遍行結者如
。説非遍行結者如五結。説遍行非遍行
者如九結。由此五結雖經説而不
除。問九十八隨眠既非經説何故不除。答
阿毘達磨皆爲經七種隨眠。是經所説。
今作論者廣以行相界部差別而分別之
是故此論亦不除」問何故於此先立
耶。答爲示諸門義故。若不章門
義無顯。如彩畫者不畫虚空。復
次欲此論久住世故。謂此論中雖善立
蘊納息章門。而百千衆中乃有一人能具誦
持況不善立。誰當能誦持是雜亂文
句無誦持者便速隱沒。復次若不章則
空無所問。必有所依而發問故。問何故論
者依經立章。答諸所造論皆爲經。故諸
經中所有種種不相似義。今此解釋立爲
。乃至見義立爲見蘊。然一一蘊具一切
。復次爲契經義無量故。非外典文
多義少或全無義。如邏摩衍拏書有一萬二
千頌。*唯明二事。一明邏伐拏劫私多
二明邏摩將私多。佛經不爾。若文若義
無量無邊。無量者義難測故。無邊者文難
故。譬如大海無量無邊。無量者深。無邊者
廣。復次欲契經堪問難故。非外典不
問難。若問難時轉増無義。如獮猴子不
打觸。若打觸時便失糞穢。佛經不爾。堪
任問難。若問難時生淨戒色善根妙觸。如
羅痆斯所出疊衣堪耐打觸。若打觸時發
淨色及勝妙觸。復次欲契經發則妙故。
謂有三事覆則妙。發則不妙。一愚人二女人
三外道書論。復有三事發則妙。覆則不妙。一
智人二日月三佛法經論。復次欲契經堪
思擇故。非外典不思擇。若思擇時能
使有情慧眼損減。如人觀日損減眼根。佛
法不爾。堪任思擇。若思擇時慧眼増益。如
人觀月増長眼根」問何故於此先立章後
問耶。答如造舍法故。如舍先立
基址後方結構。如是尊者欲法舍。如
*基址法故先立章。如結構法故後作門。
復次如種樹法故。如樹先治其地
殖。如是尊者欲種法樹。如治地法
故先立章。如*種殖法故後作門。復次如
鬘法故。如鬘先經其縷然後結花。
是尊者欲法鬘。如經縷法故先立章。
結花法故後作門。復次如彩畫法故。如
彩畫必先作模後填衆彩。如是尊者欲
法像。如作摸法故先立章。如填彩法
後作門。復次如刻鏤法故。如刻鏤必先
朴後刻支體。如是尊者欲法像。如
朴法故先立章。如刻支體法故後作門。復
次如觀行法故。如瑜伽師先立大種及所
造色。後以極微刹那分析。尊者亦爾。如
大種及所造色故先立章。如極微刹那
分析故後作門。復次如佛説法故。如佛説
法先摽後釋。謂先摽言六界六觸處十八意近
行及四依處説名有情。後復釋言。如是名
。乃至如是名四依處。尊者亦爾。如先摽
故先立章。如後釋法故後作門。復次欲
二種善巧法故。謂先立章現義善巧
後作門。現文善巧。如義善巧文善巧。當
知義力文力義無礙解。法無礙解。義無礙解
究竟。法無礙解究竟亦爾。復次顯己智見無
錯亂故。謂若智見有錯亂者。其所造論亦
復錯亂。不蘊納息章門。若彼智見無
錯亂者。其所造論亦不錯亂。能善立蘊納
息章門。尊者顯己智見無謬故先立章然後
門。問何故立章先依三結。後乃至依
十八隨眠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謂作論
者隨己意欲而作此論。不法相故不
責。脇尊者曰。一切生疑謂若先説三不
善根。或乃至先説九十八隨眠者。亦皆有
疑。何縁立章先依於彼。故但所説不
。若先若後倶無失。復有説者。阿毘達
磨應相求。不其先後次第。或有
。此中亦可少因縁其次第。然阿毘
達磨義理深廣。若復釋此便爲繁亂。難
受持故不復釋。有作是説。此中欲漸増
故。謂先説三。次四次五。乃至最後説
十八。復次顯煩惱樹漸増長故。先説三結
乃至後説九十八隨眠。有餘師説。欲
彼漸次證得沙門果故。謂三結斷。證得初
。是以先説三不善根。欲漏倍斷得第二
。即彼盡斷得第三果。是故次説。餘二漏斷
第四果。是故後説。瀑流扼取身繋蓋等
別斷證。皆重顯示三漏故説。是故此中
先説三結。乃至後説九十八隨眠」有三結
謂有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問此三結以
自性。答以二十一事自性。謂有身見
結三界見苦所斷有三事。戒禁取結三界見
苦道所斷有六事。疑結三界見苦集滅道所
斷有十二事。此二十一事是三結自性。我物
相分自體本性。已説自性。所以今當説。問
何故名結。結是何義。答繋縛義是結義。合苦
義是結義雜毒義是結義。此中繋縛義是結
義者。謂結即是繋。云何知然。如契經説。尊
者執大藏。往尊者舍利子所。問言大徳。爲
眼結色色結眼耶。乃至意法爲問亦爾。舍利
子言。眼不色。色不眼。此中欲貪説名
能結。乃至意法亦復如是。如黒白牛同一靷
。若有問言。爲白。白繋黒耶。應
答言。黒不白。白不黒。此中有靷説名
能繋。由此故知結即是繋。合苦義是結義者
謂欲界結令欲界有情與欲界苦合非樂。
色界結令色界有情與色界苦合非樂。無
色界結令無色界有情與無色界苦合非樂。
雜毒義是結義者。謂勝妙生及有漏定。如
量解脱勝處遍處等。以雜煩惱故聖者厭離
雜毒食。雖復美妙。智者遠之如世尊
。三結永斷證預流果。得不墮法定趣
。極七反有七生天上七生人中。流轉往來
苦邊際。問如阿毘達磨説八十八隨眠永
斷證預流果。池喩經説。無量苦斷證預流
。何故此説三結永斷證預流果耶。答應
是説。此是世尊爲所化生有餘略説。復
次世尊觀察所化有情意樂隨眠爲説法要
意樂者謂善根。隨眠者謂煩惱。觀察如是意
樂隨眠。略説法要彼煩惱。所説稱量不
少不多。少説不彼煩惱。多説於彼則
唐捐。譬如良醫觀察病者病及病因。授
方藥。所授稱量不少不多。少則不
其病苦。多則於彼亦爲唐捐。復次所説
法要有略有廣。略者謂説三結永斷證
流果。廣者謂説八十八隨眠永斷。及説無量
苦斷證預流果。如略説廣説諸不分別説分
別説總説別説無異説有異説不遍説遍説頓
説漸説。當知亦爾。復次爲利根者三結
永斷證預流果。爲鈍根者八十八隨眠
永斷及説無量苦斷證預流果。如利根
鈍根者。諸爲因力縁力内力外力自思惟
力他説法力。開智者説智者説當知亦爾。
復次爲怯弱所化有情。顯示易行。如
故謂怯弱者怖多所行。爲進之
少。此中應佛栗氏子於多聞少便奉
行喩。謂有苾芻佛栗氏子。如來在世於
佛法出家。是時已制過二百五十學處。於
半月夜別解脱戒經時。聞自愛諸善
男子樂學戒者應是學。便生怯弱。誰能
此衆多學處具足奉行。便詣佛所
雙足白言世尊。我今不護如是衆多
學處。請退還家修本俗業。世尊哀慜軟言
訶擯。復勸諭曰。善哉善哉。佛栗氏子。汝能
學三學處不。謂増上戒學増上心學増上
慧學。彼聞數少。歡喜踊躍。即白佛言。我能
學彼學。如是三種學時。便爲已學一切
學處。如是世尊若説八十八隨眠永斷。或
無量苦斷證預流果者。則所化有情心
怯弱。誰能拔此八十八種大煩惱樹。誰能
此八十八種大煩惱河。誰能竭此八十八
種大煩惱海。誰能碎此八十八種大煩惱山
誰能修八十八種煩惱對治。由世尊説
結永斷證預流果。彼聞數少歡喜踊躍。便
勤修學三結對治。斷三結時諸見所斷皆
永斷。同對治故。復次世尊於此説勝事
故。謂見所斷諸煩惱中三結最勝。是故尊者
妙音説曰。於見所斷諸煩惱中三結最勝。餘
皆屬此。如見生貪瞋慢等。復次世尊於
此説上首故。謂此三結是見所斷煩惱上首。
勇健將常在軍前。由此勢力諸見所斷煩
惱生長難制伏。復次世尊於此説勝功
徳勝怨敵故。勝功徳者謂預流果。勝怨敵者
謂此三結。復次佛於此説三三摩地近障法
故。謂有身見是空近障。戒禁取是無願近障。
疑是無相近障。復次如是三結近見道者數
現行故。如雜蘊説。忍作意持見疑不行設行
不覺。煩惱微細覺慧劣故。見謂有身見及戒
禁取。疑即是疑。復次由此三結難斷難破難
越度。是故偏説。復次由此三結過患増盛
堅固衆多。是故偏説。謂有身見結是六十二
見趣根本。諸見趣是餘煩惱根本。餘煩惱是
業根本。諸業是異熟果根本。依異熟果一切
善不善無記法皆得生長。戒禁取結能起
種無義苦行。疑結能使有情疑前際
前後際。於内猶豫此爲何物。云何此
物。誰現有誰當有。如是有情生從何來死
何所。復次如是三結已斷已遍知。乃至阿
羅漢猶相似轉。謂有身見結苦類智忍時已斷
已遍知。諸阿羅漢猶相似轉。謂作是説。我鉢
我衣我同住我弟子我房舍我資具。於無我
而説有我戒禁取結道類智忍時已斷已
遍知。諸阿羅漢猶相似轉。如手足
練若。但畜三衣常行乞食。乃至具足受
二杜多功徳。謂得清淨。曾聞尊者路摩尚
祇迦。雖是阿羅漢毎日洗浴謂清淨。此
類極多。疑結道類智忍時已斷已遍知。諸阿
羅漢猶相似轉。謂阿羅漢遠見竪物便生
。杌耶人耶。爲男爲女。若見二路亦懷
。此是正道非正道耶。見二衣鉢亦懷
。是我所有他所有耶。如是一切。復次諸瑜
伽師以三結斷其上首。總證一切見所
斷結諸擇滅故。復次諸瑜伽師以三結斷
其上首。總覺一切見所斷結諸擇滅故。
復次如是三結是順下分通三界故。貪欲
瞋恚雖是順下分。而不三界。邊執見邪
見見取慢無明等雖三界。非順下分
斷。復次七隨眠中諸預流果已永斷
者。此中説故。謂預流果七隨眠中已永斷
二。謂見及疑。見有二種。謂縁自地他地差
。於中各説一上首者。復次於九結中
預流果已永斷者。此中説故。謂預流果於
結中已斷三結。謂見取疑。是故尊者妙音説
曰。此經應言永斷三結預流果。謂見取
疑。復次十隨眠中諸預流果已永斷者。此中
説故。十隨眠者。謂五見。疑貪恚慢癡。預流
此十隨眠中已永斷六。謂五見疑。此中
*唯説永斷三結六者。但説轉故。謂
此六中有身見是轉邊執見是隨轉。戒禁取
是轉。見取是隨轉。疑是轉。邪見是隨轉。已説
轉當知亦説隨轉。是故但説永斷三結。復
次此經略現門梯隥故。謂見所斷諸煩惱中。
*唯一部二部四部。若説
身見。當知總説*唯一部者。若説戒禁取。當
知總説二部。雖更無別通二部隨眠
而戒禁取則名通二部。或復説彼相應倶有
若説疑。當知總説通四部者。復次見所斷
結。有是自界遍行。有是他界遍行。若説
身見。當知總説自界遍行。若説戒禁取疑
知總説他界遍行」問何故自界遍行但
一結。他界遍行説二結耶。答他界遍行
有漏縁無漏縁故。若説戒禁取。當知總
有漏縁結。若説疑。當知總説無漏縁結
自界遍行他界遍行。諸自地遍行他地遍
行。當知亦爾。復次見所斷結。有是有漏縁
是無漏縁。若説有身見及戒禁取。當知總
有漏縁結。若説疑當知總説無漏縁結
問何故説二有漏縁結。無漏縁結但説一耶。
答有漏縁結有是自界自地縁。有是他界他
地縁。若説有身見。當知總説自界自地縁
者。若説戒禁取。當知總説他界他地縁者。
有漏縁無漏縁。諸有諍縁無諍縁。世間縁
出世間縁。有愛味縁無愛味縁。耽嗜依縁出
離依縁。墮界縁不墮界縁。順結縁不順結縁。
順取縁不順取縁。順纒縁不順纒縁。當知亦
爾。復次見所斷結。有有爲縁。有無爲縁。若
有身見及戒禁取。當知總説有爲縁結
若説疑。當知總説無爲縁結。有爲縁結説
二所以前應知。如有爲縁無爲縁諸常
縁無常縁恒縁非恒縁有變易縁無變易縁
知亦爾。復次見所斷結有是見性
見性。若説有身見及戒禁取。當知總説
見性結。若説疑當知總説非見性結。是見
性結説二所以前應知。如見性非見性
諸視性非視性推求性非推求性樂尋覓性非
樂尋覓性樂迴轉性不樂迴轉性堅執性不堅
執性數取境性不數取境性當知亦爾。復次
見所斷結有是不善是無記。若説戒禁取
。當知總説諸不善結。若説有身見
總説諸無記結。諸不善結説二所以
知。如不善無記異熟無異熟。感二果
感一果。無慚無愧相應。無慚無愧不相應。當
知亦爾。復次見所斷結有歡行相轉。有慼行
相轉。若説有身見及戒禁取知總説
行相轉者。若説疑當知總説慼行相轉者。
歡行相轉説二所以前應知。復次如
三結障三淨蘊。是故偏説謂有身見障淨戒
。有説。障淨定蘊戒禁取障淨定蘊。有説。
淨戒蘊疑障淨慧蘊。如三淨蘊諸障
三學三修三清淨知亦爾。復次如是三
結障八支聖道。是故偏説。謂有身見障
語正業正命。有説。障正念正定。戒禁取障
正念正定。有説。障正語正業正命。疑障
見正思惟正精進。復次欲疑者得決定
故。説預流果永斷三結。謂世間疑。已得
者。猶執我。猶執吉凶。猶懷疑惑。故世尊
永斷此三。證預流果預流果初聖

問爲初得道故名預流。爲初得果故名
。設爾何失。兩倶有過。若初得道故名
。則第八聖應預流。第八聖者謂隨信行
及隨法行。從勝數之。是第八故。彼最初得
無漏道故。若初得果故名預流。則倍離
及全離欲染者。入正性離生道類智
預流。爾時證得四聖果中最初果
故。有是説。以初得道故名預流。問第八
聖者應預流。答若初得道具縁道智
預流。第八聖者雖初得道。而未得縁
道智故不預流。復次若初得道是道類
智修道果道所攝道者。乃名預流。第八不爾。
復次若初得道具三縁者。乃名預流。一捨
已得道。二得未得道。三得結斷一味得。捨已
得道者。謂捨見道。得未得道者。謂得修道
得結斷一味得者。謂得三界見所斷結一味
斷得。第八不爾。復次若初得道具五縁者。
乃名預流。一捨已得道。二得未得道三得結
斷一味得。四頓得八智。五一時修十六行相
第八不爾。復次若初得道已斷一切見所斷
結無事煩惱忍所斷惑見邪性者乃名預流
第八不爾。復次若初得道有相有施設
共談論者。乃名預流。第八不爾。復次若初
道容死生者乃名預流。第八不爾。有
師説。以初得果故名預流。問倍離欲染及
全離欲染者。入正性離生道類智位
預流。答若初得果。是漸次非超越。乃名
預流。餘則不爾。復次若初得果證初解脱
是初得度住初果者。乃名預流。餘則不爾。
復次若初得果。先未世俗道倍離欲染
及全離欲染而得果者。乃名預流。餘則不
爾。復次若初得果。先未世俗道欲界
法六品斷。或九品斷而得果者。乃名預流
餘則不爾。復次若初得果。是四果中最初果
者。乃名預流。餘則不爾。復次若初得果。是
四向四果中最初果者。乃名預流。餘則不
爾。復次若初得果。是四雙八隻補特伽羅中
最初果者。乃名預流。餘則不爾。復次若初
得果地道倶定者。乃名預流。謂一來果地雖
定而道不定。有漏無漏道倶能得故。不還果
地道倶不定。依六地有漏無漏道皆能得故。
阿羅漢果道雖定而地不定。依九地皆能得
故。預流果地道倶定。*唯依未至定無漏道
故。復有説者。不初得道故名預流
亦不初得果故名預流。然以就預流
故名預流。補特伽羅名依法立。如酥油
瓶藥水等故。問以何義故。名預流耶。答流
謂聖道。預者謂入。彼入聖道故名預流。問
一來不還及阿羅漢亦入聖道。應預流
答若依此義亦不彼。然預流果初故受
名。餘依別徳更立異稱
問一來不還阿羅漢亦得不墮法。何故*唯
預流果不墮法耶。答亦應餘而不
説者。應知此經是有餘説。復次諸果各有
勝義顯義。謂預流果不墮法勝不墮法顯。故
不墮。不惡趣故。一來果一來法勝一
來法顯。故説一來。*唯一往來故。不還果不
還法勝不還法顯。故説不還。不欲界故。
阿羅漢果無生法勝無生法顯。故説無生。不
後有故。是故預流獨説不墮。問異生亦
不墮法。何故於此不異生。答應
而不説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彼不定故。
謂諸異生於不墮法得不得。諸預流者定
不墮。故偏説
定者謂住正性定聚。諸預流者定般涅槃故
説爲定。縁已變故。猶如坏器。三層閣上投
之於地。未地頃。雖破。必當破故
亦名爲
菩提者盡無生智名曰菩提。彼於菩提
願樂忍可。敬重愛欲隨順趣向。臨至名趣」
極七返有者。謂*唯受七有。問應言十四有。
或二十八有。若此*唯依本有説者。應言十
四有。天上人中各七有故。若依本有中有説
者。則二十八有。天人各有十四有故。謂七
本有及七中有。何故但説極七有耶。答如
七葉樹七故説極七有。謂天與人本
有中有各有七故。如餘經説。佛轉法輪四諦
三轉十二行相。非*唯三轉十二行相。應
十二轉四十八行相。謂於四諦各有三轉十
二行相。然一一諦各有三轉十二行相。不
三轉十二行相故説此言。餘經亦説。有
七處善及三義觀。速於聖法毘奈耶中。能盡
諸漏。不但説七處善。彼應
十五處善或無量處善。不七故作
。謂於五蘊或於餘法。一一各有七處善
故。此亦如是。又餘經説。苾芻我今當
。二謂眼色乃至意法。彼不二。應
十二。不二故説二法言。此亦如是。
問何預流*唯經七有流轉往來不増不
減。脇尊者曰。若増若減亦倶生疑。*唯受
法相故不責。復次彼異熟因但
爾所感異熟果勢力在故。復次彼業力
故能受七有。聖道力故不第八。如
歩毒蛇螫。大種力故能行七歩。毒勢力
故不第八。復次若受八有。彼第八生應
聖道。聖道法爾不欲界第八身故。彼
第八生若無聖道。應見諦已還不諦。得
聖果已還不果。入現觀已還不現觀
聖者已還作異生。勿斯過。故*唯七
有。復次若受八有便越三世。過殑伽沙應
正等覺法毘奈耶則於如來内眷屬。如
七族名爲親。復次増上忍時已除
界人天七生。色無色界處別一生。於諸餘生
非擇滅。若法已得非擇滅者必不現前
故*唯七有。復次彼於欲界上下七處
生義。七處謂人及六欲天。於中往來人天相
間故受七有。復次欲界九品煩惱勢力有
故彼受七有。復次彼於七有七覺支
圓滿故。*唯受七有。復次彼於七有
七依定七種聖道圓滿故*唯受七有。復
次彼於七有七隨眠能對治道
滿故。*唯受七有増不
七生天上七生人中者。此依圓滿預流
説故。人天有等受七生。然有預流人天生
。謂或天七人六。或人七天六。或天六人五。
或人六天五。或天五人四。或人五天四。或天
四人三。或人四天三。或天三人二。或人三天
二。或天二人一。或人二天一。此中且説極多
生者故説預流人天各七。問圓滿預流何處
滿七。爲天上人中第七有
涅槃耶。此中有説。若依此生預流果
此生入七有數。彼作是説。若人中得
則天上滿七而般涅槃。若天上得果則人中
滿七而般涅槃。有作是説。若依此生
流果此生入七有數。彼作是説。若人
中得果還人中滿七而般涅槃。若天上得
還天上滿七而般涅槃。應知此中初説非理
得果生中有全是異生攝故。是則預流
*唯應説受二十七有。而施設論説。預流者
二十八有流轉往來作苦邊際故。不
初得果生入七有數。問受七有者前六生中
聖道不。有説不起。若當起者應般涅
。有説亦起。業力持故不般涅槃。問若滿
七有佛出世彼在家得阿羅漢耶。有
得。彼要出家受餘法服阿羅漢。有
彼在家得阿羅漢已。後必出家受餘法服
是説者。彼法爾成佛弟子相乃得極果
五百仙人在伊師迦山中修道。本是聲聞
無佛世。獼猴爲現佛弟子相。彼皆學
獨覺果無學不外道相
流轉往來者天上壽盡來生人中。人中壽盡
生天上。如富貴者林苑遊觀。流謂中有轉
謂本有。作苦邊際者是證苦邊際義。問此
苦邊際爲苦中苦外。若在苦中
邊際。若在苦外世間現喩當云何通
世金籌初中後際無是金。苦之邊際
亦應是苦。有作是説。苦邊際者謂在苦中
即阿羅漢最後諸蘊體。雖是苦後苦因
後苦後苦不續名苦邊際。有餘師説。
苦邊際者謂在苦外即是涅槃。永出苦故
苦邊際。世間現喩不必須通非三藏攝
釋故。世法聖法理各別故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四十六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四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不善納息第一之二
三不善根。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
根。問此三不善根以何爲自性。答以十五
自性。謂貪瞋不善根各欲界五部爲
。癡不善根欲界四部及見苦所斷一分爲
五事。謂欲界繋見集滅道修所斷癡全是不
善立不善根。見苦所斷癡有十種。即五見疑
貪瞋慢倶不共無明以爲第十。於中八種是
不善故立不善根。身邊二見相應無明是無
記故非不善根。問根是因義身邊二見相應
無明既是一切不善法因。何故不不善根
耶。答若法體是不善能爲一切不善法因
不善根。身邊二見相應無明雖是一切不
善法因。而體是無記故非不善根。由此三不
善根以十五事自性。已説自性所以今
説。問何故名不善根。不善根是何義。答
諸不善法。能生能養能増能益能攝能持
能滋長義。是不善根義。尊者世友作
。於諸不善法。爲因爲種子轉爲
等起攝益義是不善根義。大徳説
曰。於諸不善法。爲本爲能植轉爲隨轉
能攝益義是不善根義。問若不善因義是不善
根義。前生不善五蘊與後生未生不善五蘊
因。前生十不善業道與後生未生十不
善業道因。前生不善三十四隨眠與後生
未生不善三十四隨眠因。如是等不善法
皆應不善根。何故但説三不善根。尊者
世友作是説。此是世尊觀所化者
法故有餘略説。脇尊者言。佛知諸法性相
勢用餘不知。若法應不善根者則便
之故不責。尊者妙音作是説。大師
此貪瞋癡三於諸不善因勢用偏重偏
故立爲根。復次不善法中。此三最勝名義
勝故偏立爲根。復次不善法中。此三難斷難
破難越故偏立根。復次不善法中。此三過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