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No. 1542_ 世友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繋諸行苦。我已斷欲
界繋諸行集。我已證欲界繋諸行滅。我已修
欲界繋諸行能斷道故。何故法智是無生智
少分。答法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繋諸行苦
不復當知。我已斷欲界繋諸行集不復當斷。
我已證欲界繋諸行滅不復當證。我已修欲
界繋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故。何故類智是
類智全。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繋諸行諸行因
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他心智少
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繋諸行能斷道中他
無漏心心所故。何故類智是苦智少分。答類
智知色無色界繋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
何故類智是集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
繋諸行因因集生縁故。何故類智是滅智少
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繋諸行滅滅靜妙離
故。何故類智是道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
界繋諸行能斷道道如行出故。何故類智是
盡智少分。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
繋諸行苦。我已斷色無色界繋諸行集。我
已證色無色界繋諸行滅。我已修色無色界
繋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無生智少分。
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繋諸行苦
不復當知。我已斷色無色界繋諸行集不復
當斷。我已證色無色界繋諸行滅不復當證。
我已修色無色界繋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

何故他心智是他心智全。答他心智知欲色
界繋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
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法智少分。答他心智
知欲界繋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
何故他心智是類智少分。答他心智知色無
色界繋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
故他心智是世俗智少分。答他心智知他有
漏心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道智少分。答他
心智知聖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
何故世俗智是世俗智全。答世俗智知一切
法。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非如理非
不如理所引故。何故世俗智是他心智少分。
答世俗智知他有漏心心所故
何故苦智是苦智全。答苦智知五取蘊非常
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法智少分。答苦智
知欲界繋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
智是類智少分。答苦智知色無色界繋五取
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盡智少分。
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故。何故苦智是無
生智少分。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
知故
何故集智是集智全。答集智知有漏因因集
生縁故。何故集智是法智少分。答集智知欲
界繋諸行因因集生縁故。何故集智是類智
少分。答集智知色無色界繋諸行因因集生
縁故。何故集智是盡智少分。答集智自遍知
我已斷集故。何故集智是無生智少分。答集
智自遍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故
何故滅智是滅智全。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
離故。何故滅智是法智少分。答滅智知欲界
繋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滅智是類智少
分。答滅智知色無色界諸行滅滅靜妙離故。
何故滅智是盡智少分。答滅智自遍知我已
證滅故。何故滅智是無生智少分。答滅智自
遍知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故
説一切有部品類足論卷第一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二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諸智品第二之
何故道智是道智全。答道智知聖道道如行
出故。何故道智是法智少分。答道智知欲界
繋諸行能斷道道如行出故。何故道智是類
智少分。答道智知色無色界繋諸行能斷道
道如行出故。何故道智是他心智少分。答道
智知聖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故道智是
盡智少分。答道智自遍知我已修道故。何故
道智是無生智少分。答道智自遍知我已修
道不復當修故
何故盡智是盡智全。答盡智自遍知我已知
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故。何故盡
智是法智少分。答盡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
繋諸行苦。我已斷欲界繋諸行集。我已證欲
界繋諸行滅。我已修欲界繋諸行能斷道故。
何故盡智是類智少分。答盡智自遍知。我已
知色無色界繋諸行苦。我已斷色無色界繋
諸行集。我已證色無色界繋諸行滅。我已修
色無色界繋諸行能斷道故。何故盡智是苦
智少分。答盡智自遍知。我已知苦故。何故盡
智是集智少分。答盡智自遍知。我已斷集故。
何故盡智是滅智少分。答盡智自遍知。我已
證滅故。何故盡智是道智少分。答盡智自遍
知。我已修道故
何故無生智是無生智全。答無生智自遍知
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我
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不復當修故。
何故無生智是法智少分。答無生智自遍知。
我已知欲界繋諸行苦不復當知。我已斷欲
界繋諸行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欲界繋諸行
滅不復當證。我已修欲界繋諸行能斷道不
復當修故。何故無生智是類智少分。答無生
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繋諸行苦。不復
當知。我已斷色無色界繋諸行集。不復當斷。
我已證色無色界繋諸行滅。不復當證。我已
修色無色界繋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故。何
故無生智是苦智少分。答無生智自遍知。我
已知苦不復當知故。何故無生智是集智少
分。答無生智自遍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故。
何故無生智是滅智少分。答無生智自遍知。
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故。何故無生智是道智
少分。答無生智自遍知。我已修道不復當修
故。如是十智。幾有漏幾無漏。答一有漏八無
漏。一應分別。謂他心智或有漏或無漏。云何
有漏。謂知他有漏心心所法。云何無漏。謂知
他無漏心心所法。如是十智。幾有漏縁。幾無
漏縁。答二有漏縁。二無漏縁。六應分別。謂法
智。或有漏縁或無漏縁。云何有漏縁。謂縁苦
集。云何無漏縁。謂縁滅道。類智盡智無生智
亦爾。他心智或有漏縁。或無漏縁。云何有漏
縁。謂知他有漏心心所法。云何無漏縁。謂知
他無漏心心所法。世俗智或有漏縁或無漏
縁。云何有漏縁。謂縁苦集。云何無漏縁。謂縁
滅道及虚空非擇滅。如是十智。幾有爲幾無
爲。答一切是有爲非無爲。如是十智。幾有爲
縁幾無爲縁。答四有爲縁。一無爲縁。五應分
別。謂法智或有爲縁或無爲縁。云何有爲
縁。謂縁苦集道。云何無爲縁。謂縁滅類智。
盡智無生智亦爾。世俗智或有爲縁或無爲
縁。云何有爲縁。謂縁苦集道。云何無爲*縁。
謂縁擇滅及虚空非擇滅
  品類足論辯諸處品第三
有十二處。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
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此十二處。幾
有色幾無色。答十有色一無色。一應分別。謂
法處或有色或無色。云何有色。謂法處所攝
身語業。云何無色。謂餘法處。此十二處。幾有
見幾無見。答一有見。十一無見。此十二處。幾
有對幾無對。答十有對。二無對。此十二處。幾
有漏幾無漏。答十有漏。二應分別。謂意處或
有漏或無漏。云何有漏。謂有漏作意相應意
處。云何無漏。謂無漏作意相應意處。法處或
有漏或無漏。云何有漏。謂法處所攝有漏身
語業。及有漏受想行蘊。云何無漏。謂法處所
攝無漏身語業。及無漏受想行蘊。虚空二滅。
此十二處。幾有爲幾無爲。答十一有爲。一應
分別。謂法處或有爲或無爲。云何有爲。謂法
處所攝身語業。及受想行蘊。云何無爲。謂虚
空二滅。此十二處。幾有諍幾無諍。答十有諍。
二應分別。謂意處法處。若有漏是有諍。若無
漏是無諍。如有諍無諍。世間出世間。墮界不
墮界。有味著無味著。耽嗜依出離依。順結不
順結。順取不順取。順纒不順纒。應知亦爾。此
十二處。幾有記幾無記。答八無記。四應分別。
謂色處或有記。或無記。云何有記謂善不善
色處。云何無記。謂除善不善色處。諸餘色處。
聲意法處亦爾。此十二處。幾有覆幾無覆。答
八無覆。四應分別。謂色處或有覆或無覆。云
何有覆。謂不善有覆無記色處。云何無覆。
謂善無覆無記色處。聲意法處亦爾。如有覆
無覆。染汚不染汚有罪無罪。應知亦爾。此十
二處。幾應修幾不應修。答八不應修。四應分
別。謂色處或應修或不應修。云何應修。謂善
色處。云何不應修。謂不善無記色處聲意處
亦爾。法處或應修或不應修。云何應修。謂善
有爲法處。云何不應修。謂不善無記法處及
擇滅。此十二處。幾有異熟幾無異熟。答八無
異熟。四應分別。謂色處或有異熟或無異熟。
云何有異熟。謂善不善色處。云何無異熟。謂
無記色處。聲處亦爾。意處或有異熟或無異
熟。云何有異熟。謂不善善有漏意處。云何無
異熟。謂無記無漏意處。法處亦爾。此十二處。
幾是見幾非見。答一是見。十非見。一應分別。
謂法處或是見或非見。云何是見。謂五染汚
見。世俗正見。學無學見。云何非見。謂餘法
處。此十二處幾内幾外。答六内六外。此十二
處。幾有執受幾無執受。答三無執受。九應分
別。謂眼處或有執受或無執受。云何有執受。
謂自體所攝眼處。云何無執受。謂非自體所
攝眼處。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處亦爾。此十
二處。幾是心。幾非心。答一是心。十一非心。
此十二處。幾是心所幾非心所。答十一非心
所。一應分別。謂法處或是心所或非心所。云
何是心所。謂有所縁法處。云何非心所。謂無
所縁法處。此十二處。幾有所縁幾無所縁。答
一有所縁。十無所縁。一應分別。謂法處或有
所縁或無所縁。云何有所縁。謂諸心所。云何
無所縁。謂非心所法處。此十二處。幾是業幾
非業。答九非業。三應分別。謂色處或是業或
非業。云何是業。謂身表業。云何非業。謂餘色
處。聲處或是業或非業。云何是業。謂語表業。
云何非業。謂餘聲處。法處或是業或非業。云
何是業。謂法處所攝身語業及思。云何非業。
謂餘法處
此十二處。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八無記。四
應分別。謂色處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云何善。
謂善身表業。云何不善。謂不善身表業。云何
無記。謂除善不善身表業。諸餘色處聲處。或
善或不善或無記。云何善。謂善語表業。云何
不善。謂不善語表業。云何無記。謂除善不善
語表業。諸餘聲處意處。或善或不善或無記。
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意處。云何不善。謂
不善作意相應意處。云何無記。謂無記作意
相應意處。法處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云何善。
謂法處所攝善身語業及善受想行蘊并擇
滅。云何不善。謂法處所攝不善身語業。及不
善受想行蘊。云何無記。謂無記受想行蘊。及
虚空非擇滅。此十二處。幾見所斷。幾修所斷。
幾非所斷。答十修所斷。二應分別。謂意處或
見所斷。或修所斷。或非所斷。云何見所斷。謂
若意處。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
何。謂見所斷八十八隨眠。相應意處。云何修
所斷。謂若意處學見迹修所斷。此復云何。謂
修所斷十隨眠相應意處。及不染汚有漏意
處。云何非所斷。謂無漏意處法處。或見所斷。
或修所斷。或非所斷。云何見所斷。謂若法處
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
所斷八十八隨眠。及彼相應法處。彼所等起
心不相應行。云何修所斷。謂若法處學見迹
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及彼
相應法處。彼所等起身語業。彼所等起心不
相應行。并不染汚有漏法處。云何非所斷。謂
無漏法處。此十二處。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
無學。答十非學非無學。二應分別。謂意處或
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謂學作意
相應意處。云何無學。謂無學作意相應意處。
云何非學非無學。謂非學非無學作意相應
意處。法處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
學。謂學身語業及學受想行蘊。云何無學。謂
無學身語業。及無學受想行蘊。云何非學非
無學。謂法處所攝有漏身語業。及有漏受想
行蘊。并無爲法。此十二處。幾欲界繋。幾色界
繋。幾無色界繋。幾不繋。答二欲界繋。十應分
別。謂眼處或欲界繋或色界繋。云何欲界繋。
謂若眼處欲界繋大種所造。云何色界繋。謂
若眼處色界繋大種所造色。耳聲鼻舌身處
亦爾。觸處或欲界繋或色界繋。云何欲界繋。
謂欲界繋四大種。及欲界繋大種所造觸處。
云何色界繋。謂色界繋四大種。及色界繋大
種所造觸處。意處或欲界繋。或色界繋或無
色界繋。或不繋。云何欲界繋。謂欲界繋作意
相應意處。云何色界繋。謂色界繋作意相應
意處。云何無色界繋。謂無色界繋作意相應
意處云。何不繋。謂無漏作意相應意處。法處
或欲界繋。或色界繋。或無色界繋。或不繋。云
何欲界繋。謂欲界繋法處所攝身語業。受想
行蘊。云何色界繋。謂色界繋法處所攝身語
業。受想行蘊。云何無色界繋。謂無色界繋受
想行蘊。云何不繋。謂無漏身語業受想行蘊。
及無爲法。此十二處。幾過去幾未來幾現在。
答十一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一應分別。謂
法處若有爲。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若無爲
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此十二處幾苦諦攝。幾集諦攝。幾滅諦攝。幾
道諦攝。幾非諦攝。答十苦集諦攝。二應分別。
謂意處若有漏苦集諦攝。若無漏道諦攝。法
處若有漏。苦集諦攝。若無漏有爲道諦攝。若
擇滅滅諦攝。若虚空非擇滅非諦攝。此十二
處。幾見苦所斷。幾見集所斷。幾見滅所斷。幾
見道所斷。幾修所斷。幾非所斷。答十修所斷。
二應分別。謂意處或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或
非所斷。云何見苦所斷。謂若意處。隨信隨法
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
二十八隨眠相應意處。云何見集所斷。謂若
意處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
何。謂見集所斷十九隨眠相應意處。云何見
滅所斷。謂若意處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
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十九隨眠相應
意處。云何見道所斷。謂若意處隨信隨法行
道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二
十二隨眠相應意處。云何修所斷。謂若意處。
學見迹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
相應意處。及不染汚有漏意處。云何非所斷。
謂無漏意處法處。或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或
非所斷。云何見苦所斷。謂若法處隨信隨法
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
二十八隨眠。及彼相應法處。彼所等起心不
相應行。云何見集所斷。謂若法處隨信隨法
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
十九隨眠。及彼相應法處。彼所等起心不相
應行。云何見滅所斷。謂若法處隨信隨法行
滅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十
九隨眠。及彼相應法處。彼所等起心不相應
行。云何見道所斷。謂若法處隨信隨法行道
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二十
二隨眠。及彼相應法處。彼所等起心不相應
行。云何修所斷。謂若法處學見迹修所斷。此
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及彼相應法處。彼
所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并不染汚有漏
法處。云何非所斷。謂無漏法處
五蘊十二處。爲五攝十二。十二攝五耶。答十
二攝五。非五攝十二。何所不攝。謂諸無爲五
蘊十八界。爲五攝十八。十八攝五耶。答十八
攝五。非五攝十八。何所不攝。謂諸無爲。五蘊
二十二根。爲五攝二十二。二十二攝五耶。答
二蘊全二蘊少分。攝二十二根。二十二根。攝
二蘊全二蘊少分。何所不攝。謂一蘊全。二蘊
少分。五蘊九十八隨眠。爲五攝九十八。九十
八攝五耶。答一蘊少分。攝九十八隨眠。九
十八隨眠。攝一蘊少分。何所不攝。謂四蘊
全。一蘊少分。十二處十八界。爲十二攝十
八。十八攝十二耶。答互相攝隨其事。十二處
二十二根。爲十二攝二十二。二十二攝十二
耶。答六處全一處少分。攝二十二根。二十二
根。攝六處全一處少分。何所不攝。謂五處全
一處少分。十二處九十八隨眠。爲十二攝九
十八。九十八攝十二耶。答一處少分。攝九十
八隨眠。九十八隨眠。攝一處少分。何所不攝。
謂十一處全一處少分。十八界二十二根。爲
十八攝二十二。二十二攝十八耶。答十二界
全一界少分。攝二十二根。二十二根。攝十二
界全一界少分。何所不攝。謂五界全一界少
分。十八界九十八隨眠。爲十八攝九十八。九
十八攝十八耶。答一界少分。攝九十八隨眠。
九十八隨眠。攝一界少分。何所不攝。謂十七
界全一界少分。二十二根九十八隨眠。爲二
十二攝九十八。九十八攝二十二耶。答互不
相攝
  品類足論辯七事品第四之一
十八界十二處五蘊五取蘊六界。十大地法。
十大善地法。十大煩惱地法。十小煩惱地法。
五煩惱五觸五見五根五法。六識身。六觸身。
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愛身。十八界云
何。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
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
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十二處云何。謂眼
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
處意處法處。五蘊云何。謂色蘊受蘊想蘊行
蘊識蘊。五取蘊云何。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
蘊行取蘊識取蘊。六界云何。謂地界水界火
界風界空界識界。十大地法云何。謂受想思
觸作意欲勝解念定慧。十大善地法云何。謂
信勤慚愧無貪無瞋輕安捨不放逸不害。十大
煩惱地法云何。謂不信懈怠失念心亂無明不
正知非理作意邪勝解掉擧放逸。十小煩惱地
法云何。謂忿恨覆惱嫉慳誑諂憍害。五煩惱
云何。謂欲貪色貪無色貪瞋癡。五觸云何。
謂有對觸。増語觸。明觸。無明觸。非明非無明
觸。五見云何。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
戒禁取。五根云何。謂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
根。五法云何。謂尋伺識無慚無愧。六識身云
何。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觸身
云何。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六受
身云何。謂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
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
六想身云何。謂眼觸所生想。耳觸所生想。鼻
觸所生想。舌觸所生想。身觸所生想。意觸所
生想。六思身云何。謂眼觸所生思。耳觸所生
思。鼻觸所生思。舌觸所生思。身觸所生思。
意觸所生思。六愛身云何。謂眼觸所生愛。耳
觸所生愛。鼻觸所生愛。舌觸所生愛。身觸所
生愛。意觸所生愛
眼界云何。謂眼於色已正當見。及彼同分。色
界云何。謂色爲眼已正當見。及彼同分。眼識
界云何。謂眼及色爲縁生眼識。如是眼爲増
上。色爲所縁。於眼所識色。諸已正當了別。及
彼同分。耳界云何。謂耳於聲已正當聞。及彼
同分。聲界云何。謂聲爲耳已正當聞。及彼同
分。耳識界云何。謂耳及聲爲縁生耳識。如是
耳爲増上。聲爲所縁。於耳所識聲。諸已正當
了別。及彼同分。鼻界云何。謂鼻於香已正當
嗅。及彼同分。香界云何。謂香爲鼻已正當嗅。
及彼同分。鼻識界云何。謂鼻及香爲縁生鼻
識。如是鼻爲増上。香爲所縁。於鼻所識香。
諸已正當了別。及彼同分。舌界云何。謂舌
於味已正當嘗。及彼同分。味界云何。謂味爲
舌已正當嘗。及彼同分。舌識界云何。謂舌及
味爲縁生舌識。如是舌爲増上。味爲所縁。於
舌所識味。諸已正當了別。及彼同分。身界云
何。謂身於觸已正當觸。及彼同分。觸界云何。
謂觸爲身已正當觸。及彼同分。身識界云何。
謂身及觸爲縁生身識。如是身爲増上。觸爲
所縁。於身所識觸。諸已正當了別。及彼同分。
意界云何。謂意於法已正當了。及彼同分。法
界云何。謂法爲意已正當了。意識界云何。謂
意及法爲縁生意識。如是意爲増上。法爲所
縁。於意所識法。諸已正當了別。及彼同分」
眼處云何。謂眼是色已正當能見。及彼同分。
色處云何。謂色是眼已正當所見。及彼同分。
耳處云何。謂耳是聲已正當能聞。及彼同分。
聲處云何。謂聲是耳已正當所聞。及彼同分。
鼻處云何。謂鼻是香已正當能嗅。及彼同分。
香處云何。謂香是鼻已正當所嗅。及彼同分。
舌處云何。謂舌是味已正當能嘗。及彼同分。
味處云何。謂味是舌已正當所嘗。及彼同分。
身處云何。謂身是觸已正當能觸。及彼同分。
觸處云何。謂觸是身已正當所觸。及彼同分。
意處云何。謂意是法已正當能了。及彼同分。
法處云何。謂法是意已正當所
色蘊云何。謂十色處。及法處所攝色。受蘊
云何。謂六受身。即眼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
生受。想蘊云何。謂六想身。即眼觸所生想。乃
至意觸所生想。行蘊云何。此有二種。謂心相
應行蘊。心不相應行蘊。心相應行蘊云何。謂
心相應法。此復云何。謂思觸作意欲勝解念
定慧信勤尋伺。放逸不放逸。善根不善根無
記根。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纒。諸所有智諸
所有見諸所有現觀。復有此餘如是類法與
心相應。總名心相應行蘊。心不相應行蘊云
何。謂心不相應法。此復云何。謂得無想定滅
定無想事命根衆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生老
住無常。名身句身文身。復有此餘如是類法
與心不相應。總名心不相應行蘊。如是二種
合名行蘊。識蘊云何。謂六識身。即眼識乃至
意識。色取蘊云何。謂若諸色有漏有取。於此
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或欲或貪或瞋
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應生時生。是名
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云何。謂若諸受想行
識。有漏有取。於此諸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
來若現在。或欲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
所隨煩惱。應生時生。是名受想行識取蘊
地界云何。謂堅性。水界云何。謂濕性。火界云
何。謂煖性。風界云何。謂輕等動性。空界云
何。謂隣阿伽色。識界云何。謂五識身。及有漏
意識
受云何。謂受等受各別等受已受受類。是名
爲受。想云何。謂想等想増上等想已想想類。
是名爲想。思云何。謂思等思増上等思已思
思類。心作意業。是名爲思。觸云何。謂觸等觸
觸性等觸性。已觸觸類。是名爲觸。作意云何。
謂牽引心。隨順牽引。思惟牽引。作意造意。轉
變心警覺心。是名作意。欲云何。謂欲欲性
増上。欲性現前。欣喜希望樂作。是名爲欲。勝
解云何。謂心正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性。是名
勝解。念云何。謂念隨念別念憶念。不忘不失
不遺不漏不忘法性。心明記性。是名爲念。定
云何。謂令心住等住安住近住堅住。不亂不
散。攝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爲定慧云何。謂
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遍了
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
那。是名爲慧
*説一切有部品類足論*卷第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