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No. 1539_ 提婆設連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
在未來。應説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
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即不應説現入滅定。
言現入滅定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
現在。是則阿羅漢身在欲界。現入滅定應無
少欲
沙門目連作如是説。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
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
善詞善説。爲具壽羅怙羅説。羅怙羅。若有正
知而説妄語。無羞無慚無有惡作。我説彼無
惡業不造。彼答言爾。具壽羞慚是何法。是心
所有法與心相應。具壽若阿羅漢身在欲界。
現入滅定羞慚。當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
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説有過去。不應無過去。
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説有
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
在現在。則不應説現入滅定。言現入滅定不
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阿羅
漢身在欲界。現入滅定應無羞慚
説一切有部識身足論卷第一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第二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目乾連蘊第一之二第四嗢拕南頌後
沙門目連作如是説。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
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
善詞善説。九有情居有諸有情。有色有種種
身。有種種想。謂人及天一分。是名初有情居。
有諸有情。有色有種種身。有一種想。謂梵衆
天在彼初生。是名第二有情居。有諸有情。有
色有一種身。有種種想。謂光音天。是名第三
有情居。有諸有情。有色有一種身。有一種想。
謂遍淨天。是名第四有情居。有諸有情。有色
無想無各異想。謂無想天。是名第五有情
居。有諸有情。無色一切種色想超過故。有對
想滅沒故。種種想不作意故。無邊虚空空
無邊處具足住。謂近趣空無邊處天。是名第
六有情居。有諸有情。無色一切種無邊虚空
處超過已。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謂近
趣識無邊處天。是名第七有情居。有諸有
情。無色一切種識無邊處超過已。無少所有
無所有處具足住。謂近趣無所有處天。是名
第八有情居。有諸有情。無色一切種無所有
處超過已。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謂近趣非
想非非想處天是名第九有情居。彼答言。爾
具壽若阿羅漢身在欲界。現入滅定。當言住
在何有情居。彼答言有種種身有種種想。具
壽由何世想説名有想。過去耶未來耶現在
耶。若言由過去。應説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
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由未來。應説有未來。
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由現
在。則不應説現入滅定。言現入滅定不應道
理。若言不由過去未來現在。是則阿羅漢身
在欲界。現入滅定。應言無想。應言無想有情。
應言住在無想有情
沙門目連作如是説。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
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
善詞善説。一切有情皆依食住。彼答言爾。具
壽。無想有情諸天。當言有何食。彼答有觸意
思識食。具壽。彼食爾時當言在何世。過去耶
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説有過去。不
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
應説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
理。若言在現在。則不應説無想有情。言無
想有情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
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一切有情皆
依食住。如是契經世尊所説。汝便誹謗違越
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説契
經。不應道理
沙門目連作如是説。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
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
善詞善説。有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
識意識。彼答言爾。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
有能於眼識已觀今觀當觀。是無常是苦是
空是無我。已觀今觀當觀。彼因是因是集是
生是縁。彼滅是滅是靜是妙是離。能斷彼道
是道是如是行是出。彼答言爾。爲何所觀。過
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觀過去。應説有過
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
觀未來。應説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
不應道理。若言觀現在。應説有一補特伽
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觀一是能觀。
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
和合。一是所觀一是能觀。則不應説觀於
現在。言觀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觀過去未
來現在。是則應無能於眼識已觀今觀當觀。
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已觀今觀當觀。
彼因是因是集是生是縁。彼滅是滅是靜是
妙是離。能斷彼道是道是如是行是出。若
無能觀。則應無能已厭今厭當厭。若無能
厭。則應無能已離染今離染當離染。若無能
離染則應無能已解脱今解脱當解脱。若無
能解脱。則應無能已般涅槃今般涅槃當般
涅槃。如眼識如是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亦爾
沙門目連作如是説。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
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
善詞善説。是諸苾芻。應斷諸漏。彼答言爾。爲
何所斷。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斷過去。
應説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
理。若斷未來應説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
來無不應道理。若言斷現在。應説有一補特
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斷一是能斷。
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
心和合。一是所斷一是能斷。則不應説斷
於現在。言斷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斷過去
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是
諸苾芻。應斷諸漏。如是契經世尊所説。汝便
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
尊所説契經。不應道
識身足論補特伽羅蘊第二之一第一嗢
拕南頌
    趣補特伽羅 八種與三聚
    三種自造作 見聞覺知後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五趣決定安立不相
雜亂。謂捺落迦趣傍生趣鬼趣天趣人趣。決
定別有。奈落迦趣。乃至決定別有人趣。彼答
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有從奈落迦沒生
傍生趣。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有五趣決定
安立不相雜亂。謂奈落迦趣乃至人趣。決
定別有奈落迦趣。乃至決定別有人趣。則不
應説有從奈落迦沒生傍生趣。汝作是言不
應道理。汝今若説有從奈落迦沒生傍生。
趣則不應説如是五趣決定安立不相雜亂。
謂奈落迦趣乃至人趣。決定別有奈落迦趣。
乃至決定別有人趣。言此五趣決定安立不
相雜亂。謂奈落迦趣乃至人趣。決定別有奈
落迦趣。乃至決定別有人趣。不應道理。彼作
是言。定有從奈落迦沒生傍生趣。應問彼言
汝然此不。彼即是彼答言不爾。汝聽墮負。
若定有從奈落迦沒生傍生趣。是則應説彼
即是彼。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即
是彼。則不應言定有從奈落迦沒生傍生趣。
言定有從奈落迦沒生傍生趣。不應道理。若
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彼奈
落迦即傍生趣。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彼
即是彼。是則應説彼奈落迦即傍生趣。汝作
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奈落迦即傍生
趣。則不應説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
理。若作是言。彼異於彼。應問彼言。汝然此
不。奈落迦斷別生傍生。答言不爾。汝聽墮負。
若彼異彼。是則應説奈落迦斷別生傍生。汝
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奈落迦斷別生
傍生則不應説彼異於彼。言彼異於彼不應
道理。若作是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應問彼
言。汝然此不。有從奈落迦沒生傍生趣。如
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答言不爾。汝
聽墮負。若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是則應言有
從奈落迦沒生傍生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説
或彼或異。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有
從捺落迦沒生傍生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説
或彼或異。則不應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言
不可説彼或彼或異。不應道理。如有從奈落
迦沒生傍生趣。如是有從奈落迦沒生於鬼
趣亦爾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五趣決定安立不相
雜亂。謂奈落迦趣傍生趣鬼趣天趣人趣。決
定別有奈落迦趣。乃至決定別有人趣。彼答
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有從奈落迦沒生
於人趣。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有五趣決定
安立不相雜亂。謂奈落迦趣乃至人趣。決定
別有奈落迦趣。乃至決定別有人趣。則不
應説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汝作是言不
應道理。汝今若説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
則不應説如是五趣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
奈落迦趣乃至人趣。決定別有奈落迦趣。乃
至決定別有人趣。言此五趣決定安立不相
雜亂。謂奈落迦趣乃至人趣。決定別有奈落
迦趣。乃至決定別有人趣。不應道理。彼作是
言。定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應問彼言。
汝然此不彼即是彼。答言不爾。汝聽墮負。
若定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是則應説彼
即是彼。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即
是彼。則不應言定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
言定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不應道理。若
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彼奈
落迦即是人趣。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彼即
是彼。是則應説彼奈落迦即是人趣。汝作是
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奈落迦即是人趣。
則不應説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理。
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
不。奈落迦趣於生無漏根力覺支無所堪能。
入趣有所堪能。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
此不。彼無堪能即有堪能。答言不爾汝聽墮
負。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彼無堪能。即有堪
能。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無堪能。
即有堪能。則不應説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
不應道理。若作是言。彼異於彼。應問彼言。
汝然此不。奈落迦斷別生人趣。答言不爾。
汝聽墮負。若彼異於彼。是則應説奈落迦斷
別生人趣。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奈
落迦斷別生人趣。則不應説彼異於彼。言彼
異於彼不應道理。若作是言。不可説彼或彼
或異。應問彼言。汝然此不。有從奈落迦沒生
於人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答
言不爾。汝聽墮負。若不可説彼或彼或異。
是則應言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如是之
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汝作是言不應道理。
若汝不説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如是之
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則不應言不可説彼
或彼或異。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不應道理。
如有從奈落迦沒生於人趣。如是有從奈落
迦沒生於天趣亦爾。如奈落迦趣。如是傍生
鬼天人趣亦爾。此中差別者。於奈落迦傍生
鬼趣中。不應説有所堪能。於天人趣中應説
有所堪能。於天人趣中不應説無所堪能。於
奈落迦傍生鬼趣中。應説無所堪能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八種補特伽羅。決定
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預流
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果。決
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流果。
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決定別
有阿羅漢果。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
不。諸預流果能作證向。補特伽羅得預流果。
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有八種補特伽羅決
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預
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果。
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流
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決
定別有阿羅漢果。則不應言諸預流果能作
證向補特伽羅得預流果。汝作是言。不應道
理。今汝若説諸預流果能作證向補特伽羅
得預流果。則不應説如是八種補特伽羅決
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
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
果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
流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
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言此八種補特伽羅。決
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預
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
果。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
預流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
向。決定別有阿羅漢果。不應道理。彼作是
言。諸預流果能作證向補特伽羅定得預流
果。應問彼言。汝然此不。彼即是彼答言不
爾。汝聽墮負。若預流果能作證向補特伽羅。
定得預流果。是則應説。彼即是彼。汝作是言
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即是彼。則不應言諸
預流果能作證向補特伽羅定得預流果。言
預流果能作證向補特伽羅定得預流果。不
應道理。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
此不彼作證向。即是住果。答言不爾。汝聽墮
負。若彼即是彼。汝則應言。彼作證向即是住
果。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作證向
即是住果。則不應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
不應道理。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
言。汝然此不。諸預流果能作證向補特伽羅
不成就果。若預流果成就於果。彼答言爾。
復問彼言。汝然此不。彼不成就即是成就。
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預流果能作證向補
特伽羅不成就果彼。預流果成就於果。是
則應言。彼不成就即是成就。汝作是言不應
道理。若汝不説彼不成就。即是成就。則不應
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理。若作是
言。彼異於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預流果
能作證向斷別生預流果。答言不爾。汝聽墮
負。若彼異於彼。是則應言。諸預流果能作
證向斷別生預流果。汝作是言。不應道理。
若汝不説諸預流果能作證向斷別生預流
果。則不應言彼異於彼。言彼異於彼不應
道理。若作是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應問
彼言。汝然此不。諸預流果能作證向得預流
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答言不爾。
汝聽墮負。若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是則應言。
諸預流果能作證向得預流果。如是之言亦
不可説或彼或異。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
不説諸預流果能作證向得預流果。如是之
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則不應言不可説彼
或彼或異。汝作是言不應道理。如預流果能
作證向望預流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
或異。則不應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汝作
是言不應道理。如預流果能作證向望預流
果。如是諸一來果能作證向望一來果亦爾。
此中差別者。諸一來果能作證向。不應定説
不成就果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八種補特伽羅決定
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預流
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果。決
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流果。
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決定別
有阿羅漢果。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
諸不還果能作證向得不還果。彼答言爾。汝
聽墮負。若有八種補特伽羅。決定安立。不相
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預流果乃至阿
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果決定別有預
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流果。乃至決定
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阿羅漢
果。則不應説諸不還果能作證向得不還果。
汝作是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説諸不還果能
作證向得不還果。則不應言如是八種補特
伽羅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
向若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
羅漢果。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
有預流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
向。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言有八種補特伽羅
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
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
果。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
流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決
定別有阿羅漢果。不應道理。彼作是言。諸
不還果能作證向。定得不還果。應問彼言。
汝然此不彼即是彼。答言不爾。汝聽墮負。
若不還果能作證向定得不還果。是則應説
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
彼即是彼。則不應言諸不還果能作證向定
得不還果。言不還果能作證向定得不還果。
不應道理。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
言。汝然此不。彼作證向即是住果。答言不爾。
汝聽墮負。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彼作證
向即是住果。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
彼作證向即是住果。則不應言彼即是彼。言
彼即是彼。不應道理。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不還果能作證向有
其瞋恚。彼不還果遠離瞋恚。彼答言爾。復
問彼言。汝然此不。彼有瞋恚即離瞋恚。答
言不爾。汝聽墮負。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彼
有瞋恚即離瞋恚。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
不説彼有瞋恚即離瞋恚。則不應言彼即是
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理。若作是言彼異於
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不還果。能作
證向斷別生不還果。答言不爾。汝聽墮負。
若彼異於彼。是則應説。諸不還果能作證向
斷別生不還果。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
不説諸不還果能作證向斷別生不還果。則
不應言彼異於彼。言彼異於彼不應道理。若
作是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應問彼言。汝
然此不。諸不還果能作證向得不還果。如是
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答言不爾汝聽墮
負。若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是則應説。諸不
還果能作證向得不還果。如是之言。亦不
可説或彼或異。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
説諸不還果能作證向得不還果。如是之言。
亦不可説或彼或異。則不應言不可説彼或
彼或異。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不應道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
世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八種補特伽羅決
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預
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果。
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流
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決定
別有阿羅漢果。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
此不。阿羅漢果能作證向得阿羅漢果。彼答
言爾。汝聽墮負。若有八種補特伽羅。決定安
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能作證向若預流果。
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向若阿羅漢果。決定
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預流果。乃
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
阿羅漢果。則不應説阿羅漢果能作證向得
阿羅漢果。汝作是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説阿
羅漢果能作證向得阿羅漢果。則不應説如
是八種補特伽羅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
流果能作證向若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
作證向若阿羅漢果。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
證向。決定別有預流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
漢果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阿羅漢果。言有八
種補特伽羅。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預流果
能作證向若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能作證
向若阿羅漢果。決定別有預流果能作證向。
決定別有預流果。乃至決定別有阿羅漢果
能作證向。決定別有阿羅漢果。不應道理。
彼作是言。阿羅漢果能作證向定得阿羅漢
果。應問彼言。汝然此不彼即是彼。答言不
爾。汝聽墮負。若有阿羅漢果能作證向定得
阿羅漢果。是則應説。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
應道理。若汝不説彼即是彼。則不應言阿羅
漢果能作證向定得阿羅漢果。言阿羅漢果
能作證向定得阿羅漢果不應道理。若作是
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彼
作證向即是住果。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
彼即是彼。是則應説。彼作證向即是住果。
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作證向即
是住果。則不應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
不應道理。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
言。汝然此不諸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未全離
貪。未全離慢。未全離無明。學有所作。阿羅
漢果已全離貪。已全離慢。已全離無明。是其
無學所作已辦。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
不。彼有所作即所作已辦。答言不爾。汝聽墮
負。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彼有所作即所作
已辦。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有
所作即所作已辦。則不應言彼即是彼。言彼
即是彼不應道理。若作是言。彼異於彼。應問
彼言。汝然此不。諸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斷
別生阿羅漢果。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彼異
於彼。是則應説。諸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斷別
生阿羅漢果。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
諸阿羅漢果。能作證向斷別生阿羅漢果。則
不應言彼異於彼。言彼異於彼不應道理。若
作是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應問彼言。汝
然此不。諸阿羅漢果能作證向得阿羅漢果。
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答言不爾。汝
聽墮負。若不可説彼或彼或異。是則應説。諸
阿羅漢果能作證向得阿羅漢果。如是之言。
亦不可説或彼或異。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
汝不説。諸阿羅漢果能作證向得阿羅漢果。
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則不應言不
可説彼或彼或異。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不
應道理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三聚決定安立不相
雜亂。謂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決定別
有不定聚。決定別有邪性定聚。決定別有正
性定聚。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有從
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彼答言爾。汝聽墮負。
若有三聚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不定聚。邪
性定聚。正性定聚。決定別有不定聚。決定
別有邪性定聚。決定別有正性定聚。則不應
説有從不定聚入邪性定聚。汝作是言不應
道理。汝今若説有從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則
不應説如是三聚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不
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決定別有不定聚。
決定別有邪性定聚。決定別有正性定聚。言
有三聚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不定聚邪性
定聚正性定聚。決定別有不定聚。決定別有
邪性定聚。決定別有正性定聚。不應道理。彼
作是言。定有從不定聚入邪性定聚。應問彼
言。汝然此不彼即是彼。答言不爾。汝聽墮
負。若定有從。不定聚入邪性定聚。是則應説
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彼
即是彼。則不應言。定有從不定聚入邪性定
聚。言定有從不定聚入邪性定聚。不應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
諸住不定聚即是住邪性定聚。答言不爾。汝
聽墮負。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諸住不定聚
即是住邪性定聚。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
汝不説諸住不定聚即是住邪性定聚。則不
應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理。又若
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住不
定聚於生無漏根力覺支有所堪能。住邪性
定聚無所堪能。彼答言爾
復問彼言汝然此不。彼有堪能即無堪能。答
言不爾。汝聽墮負。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彼
有堪能即無堪能。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
不説彼有堪能即無堪能。則不應言彼即是
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理。若作是言。彼異
於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住不定聚斷別
生住邪性定聚。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彼異
於彼。是則應。説諸住不定聚斷別生住邪性
定聚。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諸住不
定聚斷別生住邪性定聚。則不應言彼異於
彼。言彼異於彼不應道理。若作是言。不可説
彼或彼或異。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從不定
聚入邪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
異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不可説。彼或彼
或異是則應説。諸從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如
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汝作是言不應
道理。若汝不説諸從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如
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則不應言不可
説彼或彼或異。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不應
道理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三聚決定安立不相
雜亂。謂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決定
別有不定聚。決定別有邪性定聚。決定別
有正性定聚。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
有從不定聚入正性定聚。彼答言爾。汝聽墮
負。若有三聚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不定聚
邪性定聚正性定聚。決定別有不定聚。決定
別有邪性定聚。決定別有正性定聚。則不應
説有從不定聚入正性定聚。汝作是言不應
道理。汝今若説有從不定聚。入正性定聚。
則不應言如是三聚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
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決定別有不定
聚。決定別有邪性定聚。決定別有正性定聚。
言有三聚決定安立不相雜亂。謂不定聚邪
性定聚正性定聚。決定別有不定聚。決定別
有邪性定聚。決定別有正性定聚。不應道理。
彼作是言定有從。不定聚入。正性定聚。應
問彼言。汝然此不。彼即是彼。答言不爾。汝聽
墮負。若定有從不定聚入正性定聚。是則
應説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
説彼即是彼。則不應言定有從不定聚入正
性定聚。言定有從不定聚入正性定聚。不應
道理。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
不。諸住不定聚即是住正性定聚。答言不爾。
汝聽墮負。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諸住不定
聚即是住正性定聚。汝作是言。不應道理。
若汝不説諸住不定聚。即是住正性定聚。則
不應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理。又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
住不定聚是有量福田。住正性定聚是無量
福田。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諸有量
福田即是無量福田。答言不爾。汝聽墮負。
若彼即是彼。是則應説。諸有量福田即是無
量福田。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諸
有量福田即是無量福田。則不應言彼即是
彼。言彼即是彼不應道理。若作是言。彼異於
彼。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住不定聚斷別生
住正性定聚。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彼異
於彼。是則應説諸住不定聚斷別生住正性
定聚。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諸住不
定聚斷別生住正性定聚。則不應言彼異於
彼。言彼異於彼。不應道理。若作是言。不可説
彼或彼或異。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諸有從
不定聚入正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
彼或異。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不可説彼
或彼或異。是則應説。諸有從不定聚入正性
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汝作是
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諸有從不定聚入正
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説或彼或異。則
不應言不可説彼或彼或異。言不可説彼或
彼或異。不應道理
*説一切有部識身足論*卷第二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第三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補特伽羅蘊第二之二第一嗢拕南頌後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
羅。可得可證。現有等有。是故定有補特伽
羅。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
世尊善語善詞善説。如是三種補特伽羅。決
定安立不相雜亂。謂學補特伽羅。無學補特
伽羅。非學非無學補特伽羅。彼答言爾。法亦
三種。謂學法無學法非學非無學法。彼答言
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先是非學非無學補
特伽羅次成學。既成學已後成無學。成無
學已復成學補特伽羅。彼答言爾。復問彼言。
汝然此不。先是非學非無學法次成學。既
成學已後成無學。成無學已復成學法。答言
不爾。汝聽墮負。若先是非學非無學補特伽
羅次成學。既成學已後成無學。成無學已復
成學補持伽羅。是則應説先是非學非無學
法次成學。既成學已後成無學。成無學已復
成學法。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先是
非學非無學法次成學。既成學已後成無學。
成無學已復成學法。則不應説先是非學非
無學補特伽羅次成學。既成學已後成無學。
成無學已復成學補特伽羅。言先是非學非
無學補特伽羅次成學。既成學已後成無學。
成無學已復成學補特伽羅。不應道理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有我有情命者生
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能
造諸業。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
受。彼造順樂受業已。領受樂受。造順苦受
業已。領受苦受。造順不苦不樂受業。已
受不苦不樂受。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
不自作苦樂。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有我
有情命者生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
特伽羅故。能造諸業。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
順不苦不樂受。彼造順樂受業已。領受樂
受。造順苦受業已。領受苦受。造順不苦
不樂受業已。受不苦不樂受。是則應説自
作苦樂。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不説自
作苦樂。則不應説有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
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能造諸
業。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受。
彼造順樂受業已。領受樂受。造順苦受業
已。領受苦受。造順不苦不樂受業已。受
不苦不樂受。言有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士
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能造諸業。
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受。彼
造順樂受業已。領受樂受。造順苦受業已。
領受苦受。造順不苦不樂受業已。受不苦不
樂受。不應道理。若作是言。自作苦樂。應
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
詞善説。爲鉆部盧出家外道説鉆部盧即受
即領諸有欲令自作苦樂。此鉆部盧我終不
説。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自作苦樂。則不應
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鉆部盧出
家外道説鉆部盧即受即領諸有欲令自作苦
樂。此鉆部盧我終不説。汝作是言不應道理。
汝今若説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鉆
部盧出家外道説鉆部盧即受即領諸有欲令
自作苦樂。此鉆部盧。我終不説。則不應言
自作苦樂。言自作苦樂不應道理。若作是
言。他作苦樂。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
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鉆部盧出家外道
説鉆部盧異受異領。若有欲令他作苦樂。此
鉆部盧我終不説。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
他作苦樂。則不應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
詞善説爲鉆部盧出家外道説鉆部盧異受異
領。諸有欲令他作苦樂。此鉆部盧我終不
説。汝作是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説謂契經
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鉆部盧出家外道説鉆
部盧異受異領。諸有欲令他作苦樂。此鉆部
盧我終不説。則不應言他作苦樂。言他作苦。
樂不應道理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有我有情命者生
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能
造諸業。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
受。彼造順樂受業已。領受樂受。造順苦受
業已。領受苦受。造順不苦不樂受業已。領
受不苦不樂受。性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
此不。此作此受。答言不爾。汝聽墮負。若
有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
有補特伽羅故。能造諸業。或順樂受。或順
苦受。或順不苦不樂受。彼造順樂受業已。
領受樂受。造順苦受業已。領受苦受。造順
不苦不樂受業已。領受不苦不樂受。是則
應言此作此受。汝作是言不應道理。若汝
不説此作此受。則不應言有我有情命者生
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能
造諸業。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
不樂受。彼造順樂受業已。領受樂受。造
順苦受業已。領受苦受。造順不苦不樂受業
已。領受不苦不樂受。言有我有情命者生者
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能造
諸業。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受。
彼造順樂受業已。領受樂受。造順苦受業已。
領受苦受。造順不苦不樂受業已。領受不苦
不樂受。不應道理。若作是言。此作此受。應問
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
説。爲一梵志説言。梵志此作此受是墮常邊。
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此作此受。則不應言
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一梵志説
言。梵志。此作此受是墮常邊。汝作是言不應
道理。汝今若説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
説。爲一梵志説言。梵志。此作此受是墮常
邊。則不應言此作此受。言此作此受不應
道理。若作是言。異作異受。應問彼言。汝然此
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一梵志
説言。梵志異作異受是墮斷邊。彼答言爾。汝
聽墮負。若異作異受。則不應言於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爲一梵志説言。梵志異
作異受是墮斷邊。汝作是言不應道理。汝今
若説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一梵
志説言。梵志。異作異受是墮斷邊。則不應
言異作異受。言異作異受不應道理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有我有情命者生
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於
所見聞覺知法中。已得已求。意隨尋伺。性
空論者。作是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
尊善語善詞善説。爲本牧驢頞李瑟吒苾芻
説言。苾芻諸所見聞覺知法中。已得已求。
意隨尋伺。如是一切非我我所。亦非我我。
如是如實正慧觀見。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
有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
有補特伽羅故。於所見聞覺知法中。已得已
求。意隨尋伺。則不應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
善詞善説。爲本牧驢頞李瑟吒苾芻説言。苾
芻。諸所見聞覺知法中。已得已求。意隨尋
伺。如是一切。非我我所。亦非我我。如是如實
正慧觀見。汝作是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言。謂
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爲本牧驢頞李
瑟吒苾芻説言。苾芻。諸所見聞覺知法中。已
得已求。意隨尋伺。如是一切。非我我所。亦非
我我。如是如實正慧觀見。則不應言有我有
情命者生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
伽羅故。於所見聞覺知法中。已得已求。意隨
尋伺。言有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士夫補特
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於所見聞覺知法
中。已得已求。意隨尋伺。不應道理
識身足論補特伽羅蘊第二中第二嗢
南頌
    言慈何所縁 識身與念住
    諸覺支可得 有爲及無爲
性空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羅。非
可得非可證。非現有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
伽羅。補特伽羅論者問言。具壽。慈何所縁。
答言。諸法性有等有。由想等想假説有情。
於此義中慈縁執受諸蘊相續。彼問。汝説慈
縁執受蘊相續耶。此答言爾。彼復問言。汝
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當使
有情具諸快樂。如是思惟入慈等至。此答言
爾彼作是言。汝聽墮負。若慈縁執受諸蘊相
續。則不應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
當使有情具諸快樂。如是思惟入慈等至。汝
作是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説謂契經中世
善語善*詞善説。當使有情具諸快樂。如是
思惟入慈等至。則不應言慈縁執受諸蘊相
續。言慈縁執受諸蘊相續。不應道理。應問
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
説。有六識身。眼識耳鼻舌身意識。彼答言爾。
問言。具壽。慈與何等識身相應。爲眼識耶。爲
耳鼻舌身意識耶。若言眼識相應。則不縁有
情。以諸眼識。唯縁色故。若言耳識相應。
則不縁有情。以諸耳識唯縁聲故。若言鼻識
相應。則不縁有情。以諸鼻識唯縁香故。若言
舌識相應。則不縁有情。以諸舌識唯縁味故。
若言身識相應。則不縁有情。以諸身識唯縁
觸故。若言意識相應。則不縁有情。以諸意
識唯縁法故。若言不與眼識耳鼻舌身意識
相應。即應別有第七有情之識慈與彼相應。
此識世尊不現等覺。具壽。世尊於無畏中作
如是説。我於諸法現正等覺。若有沙門或
婆羅門天魔梵等。如法詰難或令憶念。於是
法中不現等覺。我於如是正見。無縁我正見。
彼無有縁故。得安隱住無怖無畏。自稱我處
大仙尊位轉大梵輪。於大衆中正師子吼。具
壽若爾。豈不難佛爲無智耶。彼言。具壽。我
不難佛以爲無智。世尊於此雖現等覺而不
宣説。具壽世尊曾爲具壽阿難陀説。汝阿難
陀。我於諸法無間宣傳。謂四念住四正斷四
如意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汝阿
難陀。如來於法無有師拳。謂自覆藏恐他知
我無所識解。具壽若爾。爲不難佛有師拳耶。
彼言。具壽。我不難佛以爲無智。亦不難佛爲
有師拳。世尊於彼雖現等覺而不宣説。具壽。
世尊昇攝波林。契經中説。汝等苾芻。乃至
大地昇攝波林葉之齊量。我於彼法自然了
知。雖現等覺不爲他説。是故世尊。於如是識
雖現等覺而不宣説。應問彼言。具壽即彼契
經。爲不更有餘廣句耶。謂世尊言。汝等苾芻。
然彼諸法。不能引義。不能引善。不能引法。不
引梵行。不證神通。不證等覺。不證涅槃。設有
如是補特伽羅。不能引義。不能引善。不能引
法。不引梵行。不證神通。不證等覺。不證涅
槃。即無所用。是故無有補特伽羅。性空論者。
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羅。非可得非可
證。非現有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伽羅。補特
伽羅論者問言。具壽慈何所縁。答言。諸法性
有等有由想等想。假説有情。於此義中慈縁
執受諸蘊相續。彼問汝説慈縁執受蘊相續
耶。此答言爾。彼復問言。汝然此不。謂契經
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當使有情具諸快樂。如
是思惟入慈等至此答言爾。彼作是言。汝聽
墮負。若慈縁執受諸蘊相續。則不應言謂契
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當使有情具諸快
樂。如是思惟入慈等至。汝作是言不應道理。
汝今若説。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當
使有情具諸快樂。如是思惟入慈等至。則不
應言慈縁執受諸蘊相續言慈縁執受諸蘊相
續。不應道理。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
世尊善語善詞善説。有四念住。身念住受心
法念住。彼答言爾。問言。具壽。慈與何等念住
相應。爲身念住耶。爲受心法念住耶。若言身
念住相應。則不縁有情。以身念住唯縁身故。
若言受念住相應。則不縁有情。以受念住唯
縁受故。若言心念住相應。則不縁有情。以
心念住唯縁心故。若言法念住相應。則不縁
有情。以法念住唯縁法故。若言不與身念住
受心法念住相應。即應別有第五有情念住
慈與彼相應。此念住世尊不現等覺。具壽。
世尊於無畏中作如是説。我於諸法現正等
覺。若有沙門或婆羅門天魔梵等如法詰難。
或令憶念。於是法中不現等覺。我於如是正
見。無縁我正見。彼無有縁故。得安隱住無
怖無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於大
衆中正師子吼。具壽若爾。豈不難佛爲無智
耶。彼言。具壽。我不難佛以爲無智。世尊於
此雖現等覺而不宣説。具壽。世尊曾爲具壽
阿難陀説。汝阿難陀。我於諸法無間宣傳。謂
四念住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汝阿難陀。如來於法無有師拳。謂
自覆藏恐他知我無所識解。具壽若爾。爲不
難佛有師拳耶。彼言具壽。我不難佛以爲無
智。亦不難佛爲有師拳。世尊於彼雖現等覺
而不宣説。具壽。世尊昇攝波林。契經中説。
汝等苾芻。乃至大地昇攝波林葉之齊量。我
於彼法自然了知。雖現等覺不爲他説。是故
世尊於彼念住。雖現等覺而不宣説。應問彼
言。具壽。即彼契經。爲不更有餘廣句耶。謂
世尊言。汝等苾芻。然彼諸法。不能引義。不能
引善。不能引法。不引梵行。不證神通。不證等
覺。不證涅槃。設有如是。補特伽羅。不能引
義。不能引善。不能引法。不引梵行。不證神
通。不證等覺。不證涅槃。即無所用。是故無
有補特伽羅
性空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羅。非
可得非可證。非現有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
伽羅。補特伽羅論者問言。具壽。慈何所縁。答
言。諸法性有等有由想等想。假説有情。於此
義中慈縁執受諸蘊相續。彼問。汝説慈縁執
受蘊相續耶。此答言爾。彼復問言。汝然此不。
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當使有情具
諸快樂。如是思惟入慈等至。此答言爾。彼作
是言。汝聽墮負。若慈縁執受諸蘊相續。則
不應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當使
有情具諸快樂。如是思惟入慈等至。汝作是
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説。謂契經中世尊善語
善*詞善説。當使有情具諸快樂。如是思惟
入慈等至。則不應言慈縁執受諸蘊相續。言
慈縁執受諸蘊相續。不應道理。應問彼言汝
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説。有七
等覺支念等覺支擇法精進喜安定捨等覺
支。彼答言爾。問言。具壽。慈與何等覺支相
應。爲念等覺支耶。爲擇法精進喜安定捨
等覺支耶。若言念等覺支相應。則不縁有情。
以念等覺支唯縁法故。若言擇法精進喜安
定捨等覺支相應。則不縁有情。以捨等覺支
唯縁法故。若言不與念等覺支擇法精進喜
安定捨等覺支相應。即應別有第八有情等
覺支慈與彼相應。此等覺支世尊不現等覺。
具壽。世尊於無畏中作如是説。我於諸法現
正等覺。若有沙門或婆羅門天魔梵等。如
法詰難。或令憶念。於是法中不現等覺。我
於如是正見。無縁我正見。彼無有縁故。得
安隱住無怖無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
梵輪。於大衆中正師子吼。具壽若爾。豈不難
佛爲無智耶。彼言。具壽。我不難佛以爲無智。
世尊於此雖現等覺而不宣説具壽。世尊
爲具壽阿難陀説。汝阿難陀。我於諸法無間
宣傳。謂四念住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汝阿難陀。如來於法無
有師拳。謂自覆藏恐他知我無所識解。具
壽若爾。爲不難佛有師拳耶。彼言。具壽。我不
難佛以爲無智。亦不難佛爲有師拳。世尊於
此雖現等覺而不宣説。具壽。世尊昇攝波林。
契經中説。汝等苾芻。乃至大地昇攝波林葉
之齊量。我於彼法自然了知。雖現等覺不爲
他説。是故世尊。於彼等覺支。雖現等覺而不
宣説。應問彼言。具壽。即彼契經爲不更有餘
廣句耶。謂世尊言。汝等苾芻。然彼諸法。不能
引義。不能引善。不能引法。不引梵行。不證神
通。不證等覺。不證涅槃。設有如是補特伽羅。
不能引義。不能引善。不能引法。不引梵行。不
證神通。不證等覺。不證涅槃。即無所用。是故
無有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有爲可得。無爲可
得。補特伽羅亦有可得。性空論者問言。具壽。
補特伽羅。當言有爲。當言無爲。若言有爲。應
同有爲可施設。有生滅住異。若言無爲應同
無爲可施設。無生滅住異。具壽。世尊爲諸苾
芻説有二物。一者有爲。二者無爲。爲無爲外
無別有物。是故無有補特伽羅
識身足論補特伽羅蘊第二中第三嗢
南頌
    補特伽羅無有空 諸法和合各所作
    了知由幾倶生二 心性無常明愛縁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色爲縁
生眼識如是眼識唯能識諸色。非補特伽羅。
此補特伽羅非眼識所識。唯有諸色爲眼識
所識。是故此眼識非補特伽羅識又眼色爲
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如是眼觸唯能觸
諸色。非補特伽羅。此補特伽羅非眼觸所觸。
唯有諸色爲眼觸所觸。是故此眼觸非補特
伽羅觸。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
觸爲縁故生受。如是眼觸所生受。唯能受諸
色。非補特伽羅。此補特伽羅。非眼觸所生
受所受。唯有諸色。爲眼觸所生受所受。是故
此眼觸所生受。非補特伽羅觸所生受。又眼
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爲縁故生
想。如是眼觸所生想。唯能想諸色。非補特伽
羅。此補特伽羅。非眼觸所生想所想。唯有諸
色。爲眼觸所生想所想。是故此眼觸所生想。
非補特伽羅觸所生想。又眼色爲縁生眼識。
三和合故有觸。觸爲縁故生思。如是眼觸所
生思。唯能思諸色。非補特伽羅。此補特伽
羅。非眼觸所生思所思。唯有諸色。爲眼觸所
生思所思。是故此眼觸所生思。非補特伽羅
觸所生思。由此諸法觸爲第五補特伽羅。非
可得非可證。非現有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
伽羅。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爾
有六識身。爲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色爲縁
生眼識。此中若眼若色若眼識。皆非補特伽
羅。唯有眼色爲縁生眼識。又眼色爲縁生眼
識。三和合故有觸。此中若眼若色若眼識若
眼觸。皆非補特伽羅。唯有眼色爲縁生眼識。
三和合故有觸。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
故有觸。觸爲縁故生受。此中若眼若色若
眼識若眼觸若眼觸所生受。皆非補特伽羅。
唯有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
爲縁故生受。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
故有觸。觸爲縁故生想。此中若眼若色若
眼識若眼觸若眼觸所生想。皆非補特伽羅。
唯有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
爲縁故生想。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
有觸。觸爲縁故生思。此中若眼若色若眼識
若眼觸若眼觸所生思。皆非補特伽羅唯有
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爲縁故
生思。由此諸法觸。爲第五補特伽羅。非可得
非可證。非現有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伽羅。
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爾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色爲縁
生眼識。此中眼生色生眼識不生。如是不可
得。眼生色生眼識亦生。如是可得。此中眼滅
色滅眼識不滅。如是不可得。眼滅色滅眼識
亦滅。如是可得。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
故有觸此中眼生色生眼識生。眼觸不生。如
是不可得。眼生色生眼識生。眼觸亦生。如是
可得。此中眼滅色滅眼識滅。眼觸不滅。如是
不可得。眼滅色滅眼識滅。眼觸亦滅。如是可
得。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爲
縁故生受。此中眼生色生眼識生。眼觸生眼
觸所生受不生。如是不可得。眼生色生眼
識生。眼觸生眼觸所生受亦生。如是可得。
此中眼滅色滅眼識滅。眼觸滅眼觸所生受
不滅。如是不可得。眼滅色滅眼識滅。眼
觸滅眼觸所生受亦滅。如是可得。又眼色
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爲縁故生
想。此中眼生色生眼識生。眼觸生眼觸所生
想不生。如是不可得。眼生色生眼識生眼
觸生眼觸所生想亦生。如是可得。此中眼滅
色滅眼識滅。眼觸滅眼觸所生想不滅。如是
不可得。眼滅色滅眼識滅。眼觸滅眼觸所
生想亦滅。如是可得。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
和合故有觸。觸爲縁故生思。此中眼生色生
眼識生。眼觸生眼觸所生思不生。如是不可
得。眼生色生眼識生。眼觸生眼觸所生思亦
生。如是可得。此中眼滅色滅眼識滅。眼觸滅
眼觸所生思不滅。如是不可得。眼滅色滅眼
識滅。眼觸滅眼觸所生思亦滅。如是可得。
如是諸法觸爲第五同生同住同滅。一生時
一切生。一滅時一切滅。由此諸法觸。爲第五
補特伽羅。非可得非可證。非現有非等有。是
故無有補特伽羅。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色爲
縁生眼識。如是眼識能識諸色。非觸非受
非想非思。由能識相是眼識故。又眼色爲
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如是眼觸能觸諸
色。非受非想非思非識。由能觸相是眼觸
故。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爲
縁故生受。如是眼觸所生受能受諸色。非想
非思非識非觸。由能受相是眼觸所生受故。
又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爲縁
故生想。如是眼觸所生想能想諸色。非思非
識非觸非受。由能想相是眼觸所生想故。又
眼色爲縁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觸爲縁故
思。如是眼觸所生思能思諸色。非識非
觸非受非想。由能思相是眼觸所生思故。
如是諸法觸。爲第五同生同住同滅。一生時
一切生。一滅時一切滅。既生起已。各各別
作自所作事。不作其餘他所作事。由此諸法
觸爲第五補特伽羅。非可得非可證。非現有
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伽羅。如眼識耳鼻舌
身意識亦爾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問眼識何
所了別。答眼識了別諸色。何所不了別。謂
十一處。問耳識何所了別。答耳識了別諸聲。
何所不了別。謂十一處。問鼻識何所了別。答
鼻識了別諸香。何所不了別。謂十一處。問
舌識何所了別。答舌識了別諸味。何所不了
別。謂十一處。問身識何所了別。答身識了別
諸觸。何所不了別。謂十一處。問意識何所了
別。答意識了別。眼色及眼識。耳聲及耳識。
鼻香及鼻識。舌味及舌識。身觸及身識。意法
及意識。如是六識身。是能了別。有了別性。非
無了別性。補特伽羅無如是性。是故無有補
特伽羅。有十二處。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
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問眼
處幾識所識。乃至法處幾識所識。答色處二
識所識。謂眼識及意識。聲處二識所識。謂
耳識及意識。香處二識所識。謂鼻識及意識。
味處二識所識。謂舌識及意識。觸處二識所
識謂身識及意識。餘七處唯意識所識。如是
十二處。是所識有所識性。非無所識性。補特
伽羅無如是性。是故無有補特伽羅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色爲縁
生眼識。三和合故有觸。與觸倶生有受想
思。由此識法觸爲第五。補特伽羅。非可
得非可證。非現有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伽
羅。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爾
於可愛事由無智故。便生等貪。此中無智即
是無明。等貪即行。了別事相即是其識。識
倶四蘊即是名色。名色依根即是六處。六處
和合即是其觸。此中領納即是其受。受生欣
喜即是其愛。此愛増廣即名爲取。能生後有
業即名有。諸蘊現起則名爲生。諸蘊成熟即
名爲老。諸蘊棄捨即名爲死。於内熱惱即名
爲愁。發言怨嗟即名爲歎。五識相應不平安
受。説名爲苦。意識相應不平安受。説名爲
憂。其心熱惱擾惱燋惱。説名擾惱。等起謂生。
言如是者。示現顯了開發増語。能生起故。説
名積集。純謂至極。究竟圓滿。大苦蘊者。大災
大横大殃大惱。順大世分。衆苦法聚
又諸無明未斷未知。爲因爲縁諸行生起。謂
隨福行。隨非福行。隨不動行。如是諸行未斷
未知。爲因爲縁諸識生起。或往善趣或往惡
趣。如是諸識未斷未知。爲因爲縁名色生起。
或在此世或在後世。如是名色未斷未知。爲
因爲縁六處生起。或有圓滿或不圓滿。六處
和合故有其觸。隨觸領納故有其受。受生欣
喜故有其愛。即愛増廣説名爲取。能感後有
業名爲有。諸蘊現起説名爲生。諸蘊成熟説
名爲老諸蘊棄捨説名爲死。於内熱惱説名
爲愁。發言怨嗟説名爲歎。五識相應不平安
受。説名爲苦。意識相應不平安受。説名爲憂。
其心熱惱擾惱燋惱。説名擾惱。等起謂生。言
如是者。示現顯了開發増語。能生起故。説名
積集。純謂至極。究竟圓滿。大苦蘊者。大災大
横大殃大惱。順大世分。衆苦法聚
由十四因。應知心性決定無常。謂加行故。相
應故。威儀路故。工巧處故。身業故。語業故。
意業故。因故。等無間故。所縁故。増上故。染
不染故。受差別故。所作事業展轉異故
若心已生分明可了。或於今時。或於餘時。諸
所憶念即所了知。如是心性不離前心。又此
心性不離前心。由此道理諸心展轉。無前際
來諸心次第。如是名爲苦集聖諦。如是應觀
苦集聖諦如是觀者名爲正觀。若異觀者名
爲邪智
若有諸愛未斷未知。爲因爲縁後苦生起。若
有諸愛已斷已知。無因無縁可令後苦更得
生起。設使諸愛已斷已知。爲因爲縁後苦生
起。由此具壽。應見應聞。如是具壽。已離諸愛
生於世間然今諸愛已斷已知。無因無縁可
令後苦更得生起是故具壽。不見不聞。如是
具壽。已離諸愛生於世間。如是名爲苦滅聖
諦。如是應觀苦滅聖諦。如是觀者名爲正觀
若異觀者名爲邪智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識有四
縁。一因縁。二等無間縁。三所縁縁。四増上
縁。何等因縁。謂此倶有相應法等。何等等無
間縁。謂若從彼諸心心法平等無間。如是眼
識已生正生。何等所縁縁。謂一切色。何等増
上縁。謂除自性餘一切法。是名眼識所有四
縁。謂因縁等無間縁。所縁縁増上縁。如是眼
識是誰因縁。謂此倶有相應法等。是誰等無
間縁。謂從眼識平等無間。已生正生。諸心心
法。是誰所縁縁。謂能縁此諸心心法。是誰増
上縁。謂除自性餘一切法。如眼識耳鼻舌身
意識亦
*説一切有部識身足論卷第三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第四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因縁蘊第三之一嗢拕南頌
    過去等因與善等 隨増幾縁幾因等
    十十五心非因等 結縛隨眠等相應
有六識身。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如是六識
身。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過去眼識頗有過
去爲因。非未來爲因非現在爲因耶。頗有未
來爲因。非過去爲因非現在爲因耶。頗有
現在爲因。非過去爲因非未來爲因耶。頗有
過去現在爲因。非未來爲因耶。頗有未來現
在爲因。非過去爲因耶。頗有過去未來爲因
非現在爲因耶。頗有過去未來現在爲因耶。
如過去眼識。未來現在眼識亦爾。如眼識耳
鼻舌身意識亦爾
過去眼識。一切皆用過去爲因。所餘諸句皆
不可得。未來眼識。或用過去未來爲因。非現
在爲因。何等未來因。謂此倶有相應等法。何
等過去因。謂過去法。與此眼識。或爲同類
或異熟等。非現在法與此眼識或爲同類或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