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法薀足論 (No. 1537_ 大目乾連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相隨念正法見爲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現
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證心淨。是
名法證淨。若能於此勸勵安立。當知是名方
便勸勵安立令住法證淨中
云何僧證淨。如世尊言。此聖弟子。以如是相。
隨念於僧。謂佛弟子。具足妙行質直行如理
行法隨法行和敬行隨法行。於此僧中。有預
流向。有預流果。有一來向。有一來果。有不還
向。有不還果。有阿羅漢向。有阿羅漢果。如
是總有四雙八隻補特伽羅。佛弟子衆。戒具
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見具
足。應請應屈應恭敬無上福田世所應供。所
言此者。謂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贍部洲。又
言此者。謂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體。
又言此者。謂此處生。佛及弟子。諸仙牟尼。
諸聰叡者。善調伏者。善調順者。又言此者。謂
即於此教授教誡善説法中。是故言此。言聖
弟子者。聖謂佛法僧。歸依佛法僧故名聖弟
子。以如是相隨念僧者。謂以此相此門此理。
於諸僧所。起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
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故名爲以如
是相隨念於僧。言妙行者。謂世尊説有四種
行。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
四樂速通行。佛弟子衆。於此中行。故名妙行。
又世尊説有四種行。一不安隱行。二安隱行。
三調伏行。四寂靜行。佛弟子衆。唯行後三。
故名妙行。質直行者。謂八支聖道。名爲質直。
所以者何。以八支聖道不迂不曲不迴質直
平坦一趣。佛弟子衆。於此中行。名質直行。如
理行者。謂八支聖道。名爲如理。佛弟子衆。於
此中行。名如理行。又世尊説四念住四正勝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及正定并資并
具。名爲如理。如世尊言。此一趣道。令諸有
情。皆得清淨。超諸愁歎。滅諸憂苦。證如理
法。謂聖正定并資并具七聖道支。名聖正
定資之與具。何等爲七。謂初正見。乃至正念。
以聖正定。由七道支。引導脩治。方得成滿。故
説名聖正定資具。佛弟子衆。於此中行。名如
理行。法隨法行者。謂涅槃名法。八支聖道名
隨法。佛弟子衆。於此中行。名法隨法行。又別
解脱名法別解脱律儀名隨法。佛弟子衆。於
此中行。名法隨法行。又身律儀語律儀命清
淨名法。受持此法名隨法。佛弟子衆。於此中
行。名法隨法行。和敬行者。謂佛弟子衆。一
戒一學。一説一別解脱。同戒同學。同説同
別解脱。受具百歳。所應學處。初受具者。亦於
中學。初受具者。所應學處。受具百歳。亦於中
學。如受具百歳所應學法。初受具者。亦如是
學。如初受具者所應學法。受具百歳。亦如是
學。佛弟子衆。能於此中。一戒性。一學性。一
説性。一別解脱性。同戒性。同學性。同説性。
同別解脱性。名和敬行。又佛弟子衆。互相恭
敬。互相推讓。於長宿者。起迎合掌。慰問禮
拜。表相和敬。佛弟子衆。如是而行。名和敬
行。隨法行者。謂八支聖道。名爲隨法。佛弟子
衆。於中隨順遊歴渉行。名隨法行
説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卷第二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三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證淨品第三之餘
於此僧中者。佛弟子衆中。此即顯聚顯蘊
顯部顯要略義。預流向者。已得無間道。能證
預流果。謂此無間證預流果。彼於欲界貪欲
瞋恚。由世間道。先未能斷多分品類。於四
聖諦。先未現觀。今脩現觀。名預流向。預流
果者。謂現法中。已於三結。永斷遍知。謂有身
見。戒禁取疑。彼住此斷中。未能進求一來果
證。名預流果。一來向者。已得無間道。能證
一來果。謂此無間證一來果。彼於欲界貪欲
瞋恚。由世間道。或先已斷多分品類。於四聖
諦。先未現觀。今脩現觀。或住預流果已。能
進求一來果證。名一來向。一來果者。謂現法
中。已於三結。永斷遍知。及斷多分貪欲瞋恚。
彼住此斷中。未能進求不還果證。名一來果。
不還向者。已得無間道。能證不還果。謂此無
間證不還果。彼於欲界貪欲瞋恚。由世間道
或先永斷。於四聖諦。先未現觀。今脩現觀。或
住一來果已。能進求不還果證。名不還向。不
還果者。謂現法中。於五順下分結。已永斷遍
知。謂有身見。戒禁取疑。貪欲瞋恚。彼住此
斷中。未能進求阿羅漢果證。名不還果。阿羅
漢向者。已得無間道。能證阿羅漢果。謂此無
間證得最上阿羅漢果。或住不還果已。能進
求阿羅漢果證。名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者。謂
現法中。貪瞋癡等。一切煩惱。皆已永斷名阿
羅漢果言。四雙補特伽羅者。謂預流向預流
果。是第一雙。一來向一來果。是第二雙。不還
向不還果。是第三雙。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是
第四雙。八隻補特伽羅者。謂顯安立。預流向
等補特伽羅。八種各別佛弟子衆者。顯示開
曉佛弟子衆具勝功徳。戒具足者。謂學無學
僧。成就具足學無學戒。定具足者。謂學無學
僧。成就具足學無學定。慧具足者。謂學無學
僧。成就具足學無學慧。解脱具足者。謂學無
學僧。成就具足學無學解脱。解脱智見具足
者。謂學無學僧。成就具足學無學解脱*智見
言應請者。謂應惠施應供養應祠祀。故言應
請。言應屈者。謂已惠施。善惠施已供養。善
供養已祠祀。善祠祀少作功勞。獲大果利。故
名應屈。應恭敬者。謂若識知。若不識知。皆應
起迎曲躬合掌稽首接足。而讃問言。正至正
行。得安樂不。名應恭敬。言無上者。如世尊
告苾芻衆言。一切和合部類衆中。佛弟子衆。
最爲第一。最尊最勝。最上無上。故名無上。言
福田者。如世尊告阿難陀言。我不見有諸天
魔梵沙門婆羅門等天人衆中堪受已惠施善
惠施已供養善供養已祠祀善祠祀如我僧
者。阿難當知。若於我僧。已惠施。善惠施已供
養。善供養已祠祀。善祠祀作少功勞。獲大果
利。又如天帝至鷲峰山。以妙伽他。讃問佛曰
    稽首能辯説 到諸法彼岸
    超一切恐怖 大喬答摩尊
    有無量衆生 樂福脩布施
    恒發至誠信 脩諸有依福
    願佛垂哀愍 説眞勝福田
    令無量衆生 少施獲大果
世尊。哀*愍諸衆生故以妙伽他。告天帝曰
    若無量衆生 樂福脩布施
    恒發至誠信 脩有依福者
    我今爲汝等 説眞勝福田
    令無量衆生 少施獲大果
    若行四聖向 及住四聖果
    是應供眞僧 具勝戒定慧
    此眞勝僧田 功徳甚廣大
    能無量潤益 猶如四大海
    調御勝弟子 已發法光明
    堪受勝供養 及受勝祠祀
    於少僧行施 即施一切僧
    必當獲大果 一切智稱讃
    於諸福田中 僧田最爲勝
    諸佛所稱歎 施獲最上福
    於佛弟子衆 少施獲大果
    故諸聰慧人 當供養僧衆
    聖衆持妙法 具明行等持
    故於僧寶中 行施最爲上
    以三種淨心 施僧衣飮食
    必獲殊勝報 成人天善士
    定於生生中 離塵垢毒箭
    超過諸惡趣 受人天勝樂
    自正集珍財 自手而行施
    爲利自他故 必獲於大果
    諸有聰慧人 淨信心行施
    當生安樂界 受妙樂聰明
由如是説。故名福田。世應供者。謂聖弟子。能
淨世間。應供器故。已行應供。清淨道故。成就
應供。三淨業故。名世應供。若聖弟子。以如是
相隨念僧伽。見爲根本證智相應諸信信性
現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證心淨。
是名僧證淨。若能於此勸勵安立。當知是名
方便勸勵安立令住僧證淨中
云何聖所愛戒。謂無漏身律儀語律儀命清
淨。是名聖所愛戒。何故名爲聖所愛戒。謂諸
佛及弟子名爲聖。彼於此戒。愛慕欣喜。忍
順不逆。是故名爲聖所愛戒。若能於此。勸勵
安立。當知是名方便勸勵安立令住聖所愛
戒中
  沙門果品第四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衆。有四沙門果。何等爲四。
謂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云何預流果。謂預流果。略有二種。一者有爲。
二者無爲。所言有爲預流果者。謂彼果得。及
彼得得。有學根力。有學尸羅。有學善根。八有
學法。及彼種類諸有學法。是名有爲預流果。
所言無爲預流果者。謂於此中。三結永斷。及
彼種類結法永斷。即是八十八諸隨眠永斷。
及彼種類結法永斷。是名無爲預流果
云何一來果。謂一來果。略有二種。一者有爲。
二者無爲。所言有爲一來果者。謂彼果得。及
彼得得。有學根力有學尸羅。有學善根。八有
學法。及彼種類諸有學法。是名有爲一來果。
所言無爲一來果者。謂於此中。三結永斷。及
彼種類結法永斷。即是八十八諸隨眠永斷。
及彼種類結法永斷。并貪瞋癡多分永斷。及
彼種類結法多分永斷。是名無爲一來果。云
何不還果。謂不還果。略有二種。一者有爲。二
者無爲。所言有爲不還果者。謂彼果得。及彼
得得。有學根力。有學尸羅。有學善根。八有學
法。及彼種類諸有學法。是名有爲不還果。所
言無爲不還果者。謂於此中。五順下分結永
斷。及彼種類結法永斷。即是九十二諸隨眠
永斷。及彼種類結法永斷。是名無爲不還果。
云何阿羅漢果。謂阿羅漢果。略有二種。一者
有爲。二者無爲。所言有爲阿羅漢果者。謂彼
果得。及彼得得。無學根力。無學尸羅。無學
善根。十無學法。及彼種類諸無學法。是名有
爲阿羅漢果。所言無爲阿羅漢果者。謂於此
中。貪瞋癡等。一切煩惱。皆已永斷。超一切
趣。斷一切道。三火永靜。渡四瀑流。憍逸永
離。燋渇永息。窟宅永破。無上究竟。無上寂靜
無上愛盡。離滅涅槃。是名無爲阿羅漢果
  通行品第五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衆。有四通行。何等爲四。謂
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云
何名爲苦遲通行。如世尊説。諸有苾芻。由五
取蘊。陵辱傷毀。彼因如是五種取蘊。逼切
拘執。如扼重擔。乃至命終。恒常隨逐。便於
如是五取蘊中。深生厭賤。呵毀拒逆。即於如
是五取蘊中。所生厭賤。呵毀拒逆。此中名
苦。由此便起昧鈍羸劣信等五根。如是五根。
昧故鈍故。羸故劣故。能遲證得無上漏盡。此
言遲者。非急非疾。非駛非易。非速證得。言無
上者。如世尊説。於諸有爲無爲法中。我説離
染。最爲第一。最尊最勝。最上無上。於無上法。
能得隨得。能觸等觸。能證作證。故名證得。
言漏盡者。漏謂三漏。欲有無明。於此三漏。能
盡等盡。遍盡永盡。滅盡圓盡。故名漏盡。言
通行者。謂即此行。超越勇猛。精進策勵。生
欲翹勤。於四聖諦。脩現觀行。於預流果一來
不還阿羅漢果。修作證行。於貪瞋癡慢憍垢
等。脩永盡行。以極恭敬安住殷重思惟。遍攝
諸心所已。因故門故。理故相故。脩通達行。是
故名爲苦遲通行。又如是行。於所求義。由脩
習多脩習。能得隨得。能觸等觸。能證作證。是
故名爲苦遲通行。又如是行。由語増語。由想
等想。施設言説。爲苦遲通行。是故名爲苦遲
通行。云何名爲苦速通行。如世尊説。諸有苾
芻。由五取蘊。*陵辱傷毀。彼因如是五種取蘊
逼切拘執。如*扼重擔。乃至命終。恒常隨逐。
便於如是五取蘊中。深生厭賤。呵毀拒逆。即
於如是五取蘊中。所生厭賤。呵毀拒逆。此中
名苦。由此便起明利強盛信等五根。如是五
根。明故利故強故盛故。能速證得無上漏盡。
此言速者。能急能疾能駛能易能速證得。言
無上者。如世尊説。於諸有爲無爲法中。我説
離染。最爲第一。最尊最勝。最上無上。於無上
法能得隨得。能觸等觸。能證作證。故名證得。
言漏盡者。漏謂三漏。於此三漏。能盡等盡遍
盡永盡滅盡圓盡故名漏盡。言通行者。謂即
此行。超越勇猛。精進策勵。生欲翹勤。於四聖
諦。脩現觀行。於預流果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脩作證行。於貪瞋癡慢憍垢等。脩永盡行。以
極恭敬安住殷重思惟。遍攝諸心所已。因故
門故理故相故。脩通達行。是故名爲苦速通
行。又如是行。於所求義由脩習多脩習。能得
隨得。能觸等觸。能證作證。是故名爲苦速通
行。又如是行。由語増語。由想等想施設言説。
爲苦速通行。是故名爲苦速通行
云何名爲樂遲通行。如世尊説。諸有苾芻。離
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於初靜慮。
具足安住。尋伺止息。内等淨心一趣。無尋無
伺。定生喜樂。於第二靜慮。具足安住。離喜住
捨。正念正知。身受樂聖所説。具捨念安樂
住。於第三靜慮。具足安住。斷樂斷苦。先喜憂
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於第四靜慮。具足安
住。彼於爾時。非思自害。非思害他。非思倶
害。能思自利。能思利他。能利多生。能樂多
生。能*愍世間。能義利樂。諸天人衆。諸無害
等。此中名樂。由此便起昧鈍羸劣信等五根。
如是五根。昧故鈍故羸故劣故。能遲證得無
上漏盡。此言遲者。非急非疾。非駛非易。非速
證得。言無上者。如世尊説。於諸有爲無爲法
中。我説離染。最爲第一最尊最勝最上無上。
於無上法。能得隨得。能觸等觸。能證作證。故
名證得。言漏盡者。漏謂三漏。於此三漏。能盡
等盡。遍盡永盡。滅盡圓盡。故名漏盡。言通行
者。謂即此行。超越勇猛。精進策勵。生欲翹
勤。於四聖諦。脩現觀行。於不還果阿羅漢
果。脩作證行。於神境智作證通。及天耳智作
證通。心差別智作證通。宿住隨念智作證通。
死生智作證通。漏盡智作證通脩作證行。於
貪瞋癡慢憍垢等。修永盡行。以極恭敬安住
殷重思惟。遍攝諸心所已。因故門故。理故相
故。修通達行。是故名爲樂遲通行。又如是行。
於所求義。由脩習多脩習。能得隨得。能觸等
觸。能證作證。是故名爲樂遲通行。又如是行。
由語増語。由想等想。施設言説。爲樂遲通行。
是故名爲樂遲通行
云何名爲樂速通行。如世尊説。諸有苾芻。離
欲惡不善法。廣説乃至於第四靜慮。具足安
住。彼於爾時。非思自害。非思害他。非思倶
害。能思自利。能思利他。能利多生。能樂多
生。能愍世間。能義利樂。諸天人衆。諸無害
等。此中名樂。由此便起。明利強盛信等五
根。如是五根。明故利故。強故盛故。能速證
得無上漏盡。此言速者。能急能疾。能駛能易。
能速證得。言無上者。如世尊説。於諸有爲無
爲法中。我説離染。最爲第一。最尊最勝。最上
無上。於無上法。能得隨得。能觸等觸。能證作
證。故名證得。言漏盡者。漏謂三漏。於此三
漏。能盡等盡遍盡永盡。滅盡圓盡。言通行者。
謂即此行。超越勇猛。精進策勵。生欲翹勤。於
四聖諦。脩現觀行。於不還果阿羅漢果。脩作
證行。於神境智作證通。及天耳智作證通。心
差別智作證通。宿住隨念智作證通。死生智
作證通。漏盡智作證通。脩作證行。於貪瞋癡
慢憍垢等。脩永盡行。以極恭敬安住殷重思
惟。遍攝諸心所已。因故門故。理故相故。脩
通達行。是故名爲樂速通行。又如是行。於所
求義。由脩習多脩習。能得隨得。能觸等觸。能
證作證。是故名爲樂速通行。又如是行。由語
増語。由想等想。施設言説。爲樂速通行。是故
名爲樂速通行
此中若於苦遲通行。脩習多脩習。能令苦速
通行。速得圓滿。若於樂遲通行。脩習多脩習。
能令樂速通行。速得圓滿。又若於彼苦遲通
行。脩習多脩習。能令樂遲通行。速得圓滿。若
於苦速通行。脩習多脩習。能令樂速通行。速
得圓滿
  聖種品第六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苾芻衆。有四聖種。是最勝。
是種姓。是可樂。現無雜穢。曾無雜穢。當無
雜穢。一切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
間。無能以法而譏毀者。何等爲四。謂我多聞
賢聖弟子。隨得衣服。便生喜足。讃歎喜足。不
爲求覓衣服因縁。令諸世間而生譏論。若求
不得。終不懊歎。引頸悕望。拊胸迷悶。若求
得已。如法受用。不生染著。耽嗜迷悶。藏護貯
積。於受用時。能見過患。正知出離。彼由隨得
衣服喜足。終不自擧*陵蔑於他。而能策勤。
正知繋念。是名安住古昔聖種。如是弟子。隨
得飮食。便生喜足。廣説如前。如是弟子。隨得
臥具。便生喜足。廣説如前。如是弟子。愛斷樂
斷。精勤隨學。於斷愛樂。愛脩樂脩。精勤隨
學。於脩愛樂。彼由如是斷脩愛樂終不自擧
*陵蔑於他。而能策勤。正知繋念。是名安住
古昔聖種。謂我多聞賢聖弟子。成就如是四
聖種者。若依東西南北方住。不樂居彼。而彼
樂居。於樂不樂。倶能含忍。爾時世尊。爲攝前
義。而説頌曰
    勇不樂居彼 而彼樂勇居
    於樂不樂中 勇者倶含忍
    既棄捨諸欲 無物能拘礙
    如贍部眞金 誰復應譏毀
有四聖種是最勝者。謂四聖種。是一切佛。及
諸弟子。共所施設。爲最勝故。是種姓者。謂四
聖種。是一切佛。及諸弟子古昔不共家種姓
故。是可樂者。謂四聖種。是一切佛。及諸弟
子。久遠已來。晝夜等時。可樂法故。現無雜
穢者。謂四聖種不爲現在惡不善法。親近塗
染。性不雜彼。能遠離故。曾無雜穢者。謂四聖
種。不爲過去。惡不善法。親近塗染性不雜彼。
能遠離故。當無雜穢者。謂四聖種。不爲未來
惡不善法。親近塗染。性不雜彼。能遠離故諸
沙門等。無能以法而譏毀者。謂四聖種。非一
切佛及諸弟子。或諸賢貴。或諸善士。而能譏
毀。謂此聖種。是不善法。是下賤者。信解受持。
能爲自害。能爲他害。能爲倶害。能滅智慧。能
礙彼類。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
菩提。不證涅槃。聖種非彼譏毀法故。隨得衣
服。便生喜足者。謂隨所得糞掃衣服。或隨所
得施主衣服。若好若惡。便生喜足。取得蔽身。
障寒等故。讃歎喜足者。謂數讃歎。於隨所得
衣服喜足。謂此喜足。能引長夜。少欲喜足。易
滿易養。損減諸惡。増長諸善。能速圓滿。杜多
功徳。於諸資具。能善知量。能令自他。身心
嚴淨。數讃歎者。非數發言。但有此見。隨縁而
説。令他欽重此喜足故。非爲求覓衣服因縁。
令諸世間生譏論者。謂佛弟子。非如一類。爲
求衣服往施主家。詐現威儀。矯設言論。現相
研磨。以利求利。令諸世間多生譏論。諸佛
弟子。與彼相違故。不令他生諸譏論。若求
不得終不懊歎等者。謂佛弟子。求覓衣食。
不遂意時。終不懊歎。引頸悕望。拊胸迷悶。懊
謂心熱等熱遍熱。内憤燋惶。愁憂悔恨。如箭
入心。不能自處。煩冤懇切。總名爲懊。歎謂如
是心熱惱已。作是思惟。我無衣服。當設何等
方略自濟。因斯發起種種語言。述所思惟。總
名爲歎。引頸悕望者。謂懊歎已。復引頸悕望
施主迴意。拊胸迷悶者。謂久待不得。絶所悕
望。拊胸迷悶。諸佛弟子。皆無是事。若求得
已。如法受用。不生染著等者。謂佛弟子。求得
衣服。如法受用。心無染著。耽嗜迷悶。藏護貯
積。染著等言。皆顯貪愛。前後輕重。分位差
別。於受用時。能見過患。正知出離者。謂佛弟
子。受用所得。諸衣服時。能見過患。謂此衣服。
無常轉動。求時勞倦。受用非理。生長疾病。
是失壞法。是増減法。暫得還失。迅速不停。本
無今有。有已還無。不可保信。又受用時。正知
出離。成就趣向。出離慧故。爲趣涅槃。受用衣
服。又受用時。先調貪欲。次斷貪欲。後出貪
欲。由此因縁。心於衣服。離染解脱。彼由隨得
衣服喜足。終不自擧*陵蔑他者。謂佛弟子。
雖於所得衣服喜足。而不自擧*陵蔑於他。非
如一類由此喜足而自憍擧。作是念言。我有
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務少所作少顧戀。易
滿易養。損減諸惡。増長諸善。能速圓滿。杜多
功徳。於諸資具。能善知量。能善爲他讃歎喜
足。非如一類由此喜足*陵蔑於他。作是念
言。餘苾芻等。皆無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務。
廣説乃至能善爲他讃歎喜足。諸佛弟子。皆
無是事。而能策勤。正知繋念者。謂佛弟子。於
隨所得衣服喜足。如法受用不生染著。能見
過患。正知出離。不自憍擧。不*陵蔑他。復能
策勤。正知繋念。言策勤者。顯正精進。正知
者。顯正見。繋念者。顯正念。此略顯示三種
道支。是名安住。古昔聖種者。初是名言。顯佛
弟子。成就前説調善意樂。後古昔聖種言。顯
去來今。一切賢聖。皆於如是聖種脩習及多
脩習。方至究竟。中安住言。顯佛弟子。於隨
所得衣服喜足。増上所生善有漏道及無漏
道。安住等住遍住近住。如是弟子。隨得飮食。
便生喜足者。謂佛多聞賢聖弟子。於隨乞丐
所得飮食。或隨迎請。所得飮食。若好若惡。
便生喜足。取得支身。除飢渇故。廣説如前者。
讃歎喜足等。廣説如前。於隨所得衣服喜足。
如是弟子。隨得臥具。便生喜足者。謂佛多聞
賢聖弟子。於隨所得樹下臥具。或隨所得房
閣臥具。若好若惡。便生喜足。取得資身。除
勞倦故。廣説如前者。讃歎喜足等。廣説如前。
於隨所得衣服喜足。如是弟子愛斷等者。謂
佛多聞賢聖弟子。愛斷愛脩。樂斷樂脩。精勤
隨學。斷脩愛樂。云何愛斷愛脩。謂若未斷惡
不善法。未脩善法。彼於斷脩。無愛無勝愛。有
引頸悕望。若有已斷惡不善法已脩善法。彼
於斷修。有愛有勝愛。無引頸悕望。云何樂斷
樂脩。謂於斷脩。有樂有勝樂。云何精勤隨學。
斷脩愛樂。謂於斷脩愛樂。爲増上故。精勤隨
學。彼由如是斷脩愛樂。終不自擧*陵蔑他
者。謂佛弟子。雖於斷脩愛樂精勤隨學。而不
自擧*陵蔑於他。非如一類由此愛樂而自憍
擧。作是念言。我有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務。
少所作少顧戀。易滿易養。損減諸惡。増長
諸善。愛斷愛脩。樂斷樂脩。精勤隨學。斷脩愛
樂。非如一類由此愛樂*陵蔑於他。作是念
言。餘苾芻等。皆無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務。
廣説乃至。愛斷愛脩。樂斷樂脩。精勤隨學。斷
脩愛樂。諸佛弟子。皆無是事。而能策勤。正知
繋念。是名安住。古昔聖種。廣釋如前。有差別
者。中安住言。顯佛弟子。於斷脩愛樂。増上
所生善有漏道及無漏道。安住等住。遍住近

  ◎正勝品第七之一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衆。有四正勝。何等爲四。謂
有苾芻。爲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勤
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第一。爲令未生惡不善
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第
二。爲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
持心。是名第三。爲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脩
滿倍増。廣大智作證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
持心。是名第四。爾時世尊。爲攝前義。而説頌

    初脩正勝時 已勝生死有
    若脩至彼岸 能摧滅魔軍
    離塵垢諸徳 非惡縁所退
    到彼岸涅槃 證無餘極樂
爲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勤精進。策
心持心者。云何已生惡不善法。謂過去現在
五蓋。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惛沈睡眠蓋。四
掉擧惡作蓋。五疑蓋云何爲令已生惡不善
法斷故正勝。謂有苾芻。爲斷已生貪欲蓋故。
如理思惟。彼貪欲蓋。多諸過患。謂是不善法。
是下賤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賢貴善士。
共所訶厭。能爲自害。能爲他害。能爲倶害。
能滅智慧。能礙彼類。能障涅槃。受持彼法。不
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
精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此道名
爲能令已生諸貪欲蓋。永斷正勝。彼於此道
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斷已生諸貪欲蓋。起
欲者。謂爲斷已生貪欲蓋故。便起等起。及生
等生。聚集出現。欲樂欣喜。求趣悕望。彼由生
起此諸欲故。便斷已生諸貪欲蓋。發勤精進
者。謂爲斷已生貪欲蓋故。發勤精進。廣説乃
至。勵意不息。彼由此故。便斷已生諸貪欲蓋。
策心者。謂爲斷已生貪欲蓋故。精勤脩習。喜
倶行心。欣倶行心。策勵倶行心。不下劣倶行
心。不闇昧倶行心。捨倶行心。定倶行心。彼由
脩習如是心故。便斷已生諸貪欲蓋。持心者。
謂爲斷已生貪欲蓋故。持心脩習八支聖道。
所謂正見。乃至正定。彼於此道。持心脩習多
脩習故。便斷已生諸貪欲蓋。復有苾芻。爲斷
已生貪欲蓋故。如理思惟出家功徳。如是出
家。是眞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
賢貴善士。共所欣讃。不爲自害。不爲他害。不
爲倶害。増長智慧。不礙彼類。不障涅槃。能生
通慧。能引菩提。能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精
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道名爲能令已生。
諸貪欲蓋。永斷正勝。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
脩習故。便斷已生諸貪欲蓋。起欲乃至策心
持心。皆如前説。復有苾芻。爲斷已生貪欲
蓋故。如理思惟彼貪欲蓋。如病如癰。如箭惱
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
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如
是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道
名爲能令已生諸貪欲蓋。永斷正勝。彼於此
道。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斷已生諸貪欲蓋。
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説。復有苾芻。爲
斷已生諸貪欲蓋。如理思惟。滅爲寂靜。道能
出離。如是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
息。此道名爲能令已生諸貪欲蓋。永斷正勝。
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斷已生諸
貪欲蓋。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説。如貪
欲蓋。餘四亦爾。有差別者。應説自名。復有
苾芻。爲斷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如理思
惟。彼惡不善法。多諸過患。謂是不善法。是
下賤者。信解受持。廣説乃至不證涅槃。如是
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道名
爲能令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斷正勝。
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斷隨一種
類已生惡不善法。起欲者。謂爲斷已生隨一
種類惡不善法。便起等起。廣説乃至。求趣悕
望。彼由生起此諸欲故。便斷隨一種類已生
惡不善法。發勤精進者。謂爲斷已生隨一種
類惡不善法。發勤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
彼由此故。便斷隨一種類已生惡不善法。策
心者。謂爲斷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精勤
脩習。喜倶行心。廣説乃至。定倶行心。彼由
脩習如是心故。便斷隨一種類已生惡不善
法。持心者。謂爲斷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
持心脩習八支聖道。彼於此道。持心脩習多
脩習故。便斷隨一種類已生惡不善法。復有
苾芻。爲斷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如理思惟
出家功徳。如是出家。是眞善法。是尊勝者。信
解受持。廣説乃至。能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
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道名爲能令已
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斷正勝。彼於此道。
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斷隨一種類已生惡不
善法。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説。復有苾
芻。爲斷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如理思惟。
彼惡不善法。如病如癰。廣説乃至。是變壞法。
如是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
道名爲能令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斷正
勝。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斷隨一
種類已生惡不善法。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
如前説。復有苾芻。爲斷已生隨一種類惡不
善法。如理思惟。滅爲寂靜。道能出離。如是
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道名
爲能令已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斷正勝。
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斷隨一種
類已生惡不善法。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
前説
説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卷第三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四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正勝品第七之餘
爲令未生惡不善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
進策心持心者。云何未生惡不善法。謂未來
五蓋。云何爲令未生惡不善法不生故正勝。
謂有苾芻。爲令未生諸貪欲蓋永不生故。如
理思惟。彼貪欲蓋多諸過患。謂是不善法。是
下賤者。信解受持。佛及弟子。賢貴善士。共所
訶厭。能爲自害。能爲他害。能爲倶害。能滅智
慧。能礙彼類。能障寂滅。受持彼法。不生通
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精
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此道名
爲能令未生諸貪欲蓋。不生正勝。彼於此道。
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令未生諸貪欲蓋永
不復生。起欲者。謂爲令未生諸貪欲蓋永不
生故。便起等起及生等生。聚集出現。欲樂
欣喜。求趣悕望。彼由生起此諸欲故。便令
未生諸貪欲蓋永不復生。發勤精進者。謂爲
令未生諸貪欲蓋永不生故。發勤精進。廣説
乃至。勵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未生諸貪欲
蓋永不復生。策心者。謂爲令未生諸貪欲蓋
永不生故。精勤脩習。喜倶行心。欣倶行心。策
勵倶行心。不下劣倶行心。不闇昧倶行心。捨
倶行心。定倶行心。彼由脩習如是心故。便令
未生諸貪欲蓋永不復生。持心者。謂爲令未
生諸貪欲蓋永不生故。持心脩習八支聖道。
彼於此道。持心脩習多脩習故。便令未生諸
貪欲蓋永不復生。復有苾芻。爲令未生諸貪
欲蓋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出家功徳。如是出
家。是眞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持。廣説乃
至。能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
至。勵意不息。此道名爲能令未生諸貪欲蓋
不生正勝。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
令未生諸貪欲蓋永不復生。起欲乃至策心
持心。皆如前説。復有苾芻。爲令未生諸貪
欲蓋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彼貪欲蓋。如病如
癰。廣説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發勤精
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道名爲能令未生
諸貪欲蓋不生正勝。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
脩習故。便令未生諸貪欲蓋永不復生。起欲
乃至策心持心。皆如前説。復有苾芻。爲令未
生諸貪欲蓋永不生故。如理思惟。滅爲寂靜。
道能出離。如是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至。勵
意不息。此道名爲能令未生諸貪欲蓋不生
正勝。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令未
生諸貪欲蓋永不復生。起欲乃至策心持心。
皆如前説。如貪欲蓋。餘四亦爾。有差別者。應
説自名。復有苾芻。爲令未生隨一種類惡不
善法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彼惡不善法。多諸
過患。謂是不善法。是下賤者。信解受持。廣説
乃至不證涅槃。如是思惟。發勤精進。廣説乃
至勵意不息。此道名爲能令未生隨一種類
惡不善法不生正勝。彼於此道。生已脩習多
脩習故。便令未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不
復生起欲者。謂爲令未生隨一種類惡不善
法永不生故。便起等起。廣説乃至求趣悕望。
彼由生起此諸欲故。便令未生隨一種類惡
不善法永不復生。發勤精進者。謂爲令未生
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不生故。發勤精進。廣
説乃至。勵意不息。彼由此故。便令未生隨一
種類惡不善法永不復生策心者。謂爲令未
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不生故。精勤脩習。
喜倶行心。廣説乃至。定倶行心。彼由脩習如
是心故。便令未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永不
復生。持心者。謂爲令未生隨一種類惡不善
法永不生故。持心修習八支聖道。彼於此道。
持心脩習多脩習故。便令未生隨一種類惡
不善法永不復生。復有苾芻。爲令未生隨一
種類惡不善法永不生故。如理思惟出家功
徳。如是出家。是眞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
持。廣説乃至。能證涅槃。如是思惟。發
精進。廣説乃至。勵意不息。此道名爲能令未
生隨一種類惡不善法不生正勝。彼於此道。
生已脩習多脩習故。便令未生隨一種類惡
不善法永不復生。起欲乃至策心持心。皆如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