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 (No. 1536_ 舍利子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縁起品第一
世尊一時。遊力士生處。至波波邑。住折路迦
林。時彼邑中諸力士衆。於恒聚戲東西村間。
嗢跋諾迦舊制多所。共造臺觀瑩飾初成。未
有沙門婆羅門等。及諸力士曾所受用。時力
士衆聞佛世尊。將苾芻僧住近林内。互相慶
慰咸共議言。我等所修勝妙臺觀。應先請佛
及苾芻僧。無上福田於中止住。然後我等隨
勝善業。所獲資財於中受用。由斯我等長夜
獲得。利益安樂豈不善哉。諸力士衆作是議
已。各集徒侶并諸眷屬。出波波村往如來所。
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時
薄伽梵以慈軟音。慰問力士并諸眷屬。復以
種種微妙法門。示現教導讃勵慶喜。説是事
已默然而住。諸力士輩聞佛所説。歡喜踊躍
即從座起。合掌恭敬倶白佛言。我此邑中諸
力士衆。於恒聚戲東西村間。嗢跋諾迦舊制
多所。共造臺觀瑩飾初成。未有沙門婆羅門
等。及諸力士曾所受用。唯願世尊哀愍我等。
將諸弟子於中止住。令我長夜利益安樂。爾
時如來哀愍彼故。將諸弟子往住其中。復以
妙音。爲諸力士宣揚種種施果差別。問答往
還過初夜分。諸力士輩并其眷屬。聞法歡喜
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吾今背痛暫當寢息。汝
代吾爲苾芻衆宣説法要勿空度也。時舍
利子默然受教。佛便四疊嗢怛羅僧。敷爲臥
具大衣爲枕。端身累足右脇而臥。如理作意
住光明想。及當起想具念正知。如大寶山寂
然無動
爾時舍利子。告苾芻衆言。此波波村離繋親
子。處無慚衆自號爲師。其人命終未逾旬月。
諸弟子輩兩兩結朋。諍訟紛紜互相陵蔑。各
言法律我解非餘。如我所知是法是律。我之
所説應理合儀。汝等於斯悉皆絶分。於其師
教各隨己執。迴換前後或減或増。破析支離
遂成多部。欲知勝負便共激論。爲脱過難遞
相誹斥。雖有論言而無論道。口出刀槊以相
殘害。諸有白衣信彼法者。見其弟子乖諍如
斯。皆共瞋嫌毀而捨去
時舍利子復告衆言。此波波村離繋親子。所
有法律惡説惡受。不能出離不趣正覺。是可
壞法無趣無依。我等如來應正等覺大師法
律。善説善受能永出離。能趣正覺非可壞法
有趣有依。我等今應聞佛住世。和合結集法
毘奈耶。勿使如來般涅槃後。世尊弟子有所
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
情。哀愍世間諸天人衆。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集異門足論一法品第二
時舍利子復告衆言。具壽當知佛於一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爲諸弟子宣説開示。我等
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
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
諸天人衆。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一法云何。嗢
柁南
    一法謂有情 依食依行住
    於一切善法 不放逸爲尊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一切有情皆依行住。於
諸善法不放逸勝是謂一法。一切有情依食
住者。何等是食而言有情皆依食住。如世尊
説。苾芻當知食有四種。能令部多有情安住。
及能資益諸求生者。何謂四食。一者段食
若麁若細。二者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
由此四食説諸有情皆依食住。何縁故知諸
有情類皆依食住。謂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
諸食未盡爲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説。活住存
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諸食
已盡爲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説。死歿殞逝差
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類皆依食住
問如是四食當言有爲當言無爲。答應言有
爲。問如是四食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言無
常。問如是四食當言恒當言非恒。答應言非
恒。問如是四食當言變易當言不變易。答應
言變易。問如是四食當言縁已生。當言非縁
已生。答應言縁已生。問如是四食當言名攝
當言色攝。答段食應言色攝。餘三食應言名
攝。問如是四食當言有見當言無見。答應言
無見。問如是四食當言有對當言無對。答段
食應言有對。餘三食應言無對。問如是四食
當言是心當言非心。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
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答段食應言
非心非心所心不相應。觸意思食應言是心
所與心相應。識食應言唯是心。問如是四食
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段食應言無
記。餘三食應言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云何善
觸食。答若善有漏觸爲縁。能令諸根長養大
種増益。又能滋潤隨滋潤。充悦隨充悦。護隨
護轉隨轉。持隨持是謂善觸食。云何不善觸
食。答若不善觸爲縁。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増
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謂不善
觸食。云何無記觸食。答若無記觸爲縁。能令
諸根長養大種増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
持隨持是謂無記觸食。云何善意思食。答若
善有漏觸相應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思
類造心意業。是謂善意思食。云何不善意思
食。答若不善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
謂不善意思食。云何無記意思食。答若無記
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謂無記意思
食。云何善識食。答若善有漏思相應諸心意
識。是謂善識食。云何不善識食。答若不善思
相應。諸心意識是謂不善識食。云何無記識
食。答若無記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無記識
食。問如是四食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答應言
有漏。問如是四食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非
學非無學。答應言非學非無學。問如是四食
當言欲界繋。當言色界繋。當言無色界繋。答
段食應言欲界繋。餘三食應言或欲界繋。或
色界繋。或無色界繋
問諸食皆是段食耶。答諸段食皆是食。有是
食非段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觸
食耶。答諸觸食皆是食。有是食非觸食。謂餘
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意思食耶。答諸意
思食皆是食。有是食非意思食。謂餘三食及
世俗。問諸食皆是識食耶。答諸識食皆是食。
有是食非識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段皆
是食耶。答應作四句。有是段而非食。謂段爲
縁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非段。謂餘
三食及世俗。有是段亦是食。謂段爲縁諸根
長養大種増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
持。有非段亦非食。謂除前相。問諸觸皆是食
耶。答應作四句。有是觸而非食。謂無漏觸及
有漏觸爲縁。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
非觸。謂餘三食及世俗。有是觸亦是食。謂有
漏觸爲縁。諸根長養大種増益。又能滋潤隨
滋潤乃至持隨持。有非觸亦非食。謂除前相。
如觸食有四句。意思識食應知亦爾。頗有食
爲縁。生食生非食生食非食耶。答生。云何食
爲縁生食。答段食爲縁生餘三食。云何食爲
縁生非食。答段食爲縁。生受想作意等。云何
食爲縁。生食非食。答段食爲縁。生餘三食及
受想作意等。頗有非食爲縁。生非食生食生
食非食耶。答生。云何非食爲縁生非食。答如
眼及色爲縁。生受想作意等。云何非食爲縁
生食。答如眼及色爲縁。生觸意思識食。云何
非食爲縁。生食非食。答如眼及色爲縁。生觸
意思識食。及受想作意等。頗有食非食爲縁。
生食非食。生食生非食耶。答生。云何食非食
爲縁。生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爲縁。生觸
意思識食。及受想作意等。云何食非食爲縁
生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爲縁。生觸意思識食。
云何食非食爲縁。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
爲縁。生受想作意等。問若段食已斷已遍知。
觸食亦爾耶。答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段食亦
爾。有段食已斷已遍知。非觸食。謂已離欲染
未離上染。如以段食對觸食。對意思識食亦
爾。問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意思食亦爾耶。答
如是。如以觸食對意思食。對識食亦爾。問若
意思食已斷已遍知。識食亦爾耶。答如是。問
若於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
染耶。答若於段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界已
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餘三食已斷已遍
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離染。爾時於一切
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
離染故
一切有情依行住者。何等是行。而言有情皆
依行住。如世尊説。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於彼
彼聚不死不殞。不破不沒不失不退。皆由壽
住命根相續。此壽命根説名爲行。由此行故
一切有情存濟住活。此行於彼能護隨護能
轉隨轉。由此故説一切有情皆依行住。何縁
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住。謂諸有情於彼彼
聚。由此壽行未盡爲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説
活住存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彼聚。由
此壽行已盡爲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説。死沒
殞逝差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

問如是壽行當言有爲。當言無爲。答應言有
爲。問如是壽行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言無
常。問如是壽行當言恒當言非恒。答應言非
恒。問如是壽行當言變易。當言不變易。答應
言變易。問如是壽行當言縁已生。當言非縁
已生。答應言縁已生。問如是壽行當言名攝。
當言色攝。答應言名攝。問如是壽行當言有
見。當言無見。答應言無見。問如是壽行當言
有對。當言無對。答應言無對。問如是壽行當
言是心當言非心。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
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答應言非心非
心所心不相應。問如是壽行當言善。當言不
善。當言無記。答應言無記。問如是壽行當言
有漏。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壽行當
言學當言無學。當言非學非無學。答應言
非學非無學。問如是壽行當言欲界繋。當言
色界繋。當言無色界繋。答應言或欲界繋。或
色界繋。或無色界繋。云何欲界繋。答欲界壽
云何色界繋。答色界壽。云何無色界繋。答無
色界壽
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耶。答
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有欲界
壽已斷已遍知。非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
色染。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色界壽亦
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
爾。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色界壽。謂已
離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色界壽已斷已遍
知。無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
遍知。色界壽亦爾。有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
無色界壽。謂已離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於
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染
耶。答若於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界
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色界壽行已斷
已遍知。彼於欲色界已離染。非無色界。若於
無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
皆已離染。爾時於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
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於一切善法不放逸勝者。云何不放逸。答若
爲斷不善法。爲圓滿善法。常習常修堅作恒
作。數修不止名不放逸
  *集異門足論二法品第三
時舍利子復告衆言。具壽當知。佛於二法自
善通達。現等覺已。爲諸弟子宣説開示。我等
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
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
諸天人衆。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二法云何。
嗢柁南曰
    二法謂名色 乃至盡無生
    總二十七門 應隨次別釋
有二法。謂名色。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復有
二法。謂有見無有見。復有二法。謂無慚無愧。
復有二法。謂慚愧。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復
有二法。謂善言善友。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
出罪善巧。復有二法。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
復有二法。謂界善巧作意善巧。復有二法。謂
質直柔和。復有二法。謂堪忍可樂
復有二法。謂和順供養。復有二法。謂具念正
知。復有二法。謂思擇力修習力。復有二法。謂
不護根門。食不知量。復有二法。謂能護根門。
於食知量。復有二法。謂匱戒匱見。復有二法。
謂破戒破見。復有二法。謂具戒具見。復有二
法。謂淨戒淨見。復有二法。謂見如理勝。復有
二法。謂厭如理勝。復有二法。謂於善不喜足。
於斷不遮止。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
復有二法。謂明解脱。復有二法。謂盡智無生
智。此中有二法。謂名色者。名云何。答受蘊想
蘊行蘊識蘊。及虚空擇滅非擇滅。是謂名。色
云何。答四大種及所造色。是謂色
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者。無明云何。答如法
蘊論説。有愛云何。答色無色界諸貪等。貪執
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有愛
復有二法。謂有見無有見者。有見云何。答若
謂我世間常。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謂有見。
云何無有見。答若謂我世間斷。由此發起忍
樂觀見。是謂無有見
復有二法。謂無慚無愧者。無慚云何。答如世
尊説。有無慚者。於可慚法而不生慚。可慚法
者。謂諸惡不善法。順雜染順後有。有熾然苦
異熟。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
時。無慚無所慚無別慚。無羞無所羞。無別羞
無崇敬。無所崇敬。無隨屬無所隨屬。於自在
者無怖畏轉。是謂無慚。無愧云何。答如世尊
説。有無愧者於可愧法而不生愧。可愧法者。
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
是惡不善法生時。無愧無所愧。無別愧無恥
無所恥無別恥。於諸罪中不怖不畏。不見怖
畏是謂無愧
復有二法。謂慚愧者。慚云何。答如世尊説。諸
有慚者於可慚法而生於慚。可慚法者。謂諸
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
不善法生時。有慚有所慚有別慚。有羞有所
羞有別羞有崇敬有所崇敬。有隨屬有所隨
屬。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謂慚。愧云何。答
如世尊説。諸有愧者於可愧法而生於愧。可
愧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
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有愧有所愧有別
愧。有恥有所恥有別恥。於諸罪中有怖有畏。
能見怖畏是謂愧
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者。惡言云何。答如法
蘊論説。惡友云何。答亦如法蘊論説
復有二法。謂善言善友者。善言云何。答如有
一類。若親教若同親教。若軌範若同軌範。
若餘隨一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
從今去。勿壞身業。勿壞語業。勿壞意業。勿行
不應行處。勿親近惡友。勿作三惡趣業。如是
教誨稱法應時。於所修道隨順磨瑩。増長嚴
飾宜便常委。助伴資糧於此教誨。欣喜愛樂
信受隨順。不左取而右取。不拒逆不毀訾不
非撥。是謂善言。善友云何。答如法蘊論説
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者。入罪善
巧云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何等爲五。一者
他勝。二者衆餘。三者墮煮。四者對首。五者惡
作。入罪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苾芻犯他勝
罪。如是苾芻犯衆餘罪。如是苾芻犯墮煮罪。
如是苾芻犯對首罪。如是苾芻犯惡作罪。復
次如實知見。如是苾芻犯趣他勝罪。如是苾
芻犯趣衆餘罪。如是苾芻犯趣墮煮罪。如是
苾芻犯*趣對首罪。如是苾芻犯趣惡作罪。復
次如實知見。此苾芻犯如是他勝罪。此苾芻
犯如是衆餘罪。此苾芻犯如是墮煮罪。此苾
芻犯如是對首罪。此苾芻犯如是惡作罪。復
次如實知見。此苾芻犯*趣如是他勝罪。此苾
芻犯趣如是衆餘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墮煮
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對首罪。此苾芻犯趣如
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諸苾芻所犯罪若
重若輕。若深若淺若有餘若無餘。若隱覆若
不隱覆。若顯了若不顯了。若已發露若未發
露。若已除滅若未除滅。若可説若不可説。若
可作若不可作。於如是入種種罪中。解了等
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
毘鉢舍那。是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云何。答
罪謂五部五蘊罪。如前説出。罪善巧。謂如實
知見衆餘。墮煮。對首。惡作四罪。可出其事云
何。如有説言。我如是説如是顯。於如是罪非
説非顯。我如此説如此顯。於如是罪是説是
顯。我如是顯了如是發露。如是作法於如是
罪。非發露非除滅。我如此顯了如此發露。如
此作法於如是罪。是發露是除滅。於如是出
種種罪中解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出罪善

説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二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三之二
復有二法。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者。入定善
巧云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即四靜慮四無
色定入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
入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入非想非
非想處定。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
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
於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復次如實
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入初靜慮道。如是補特
伽羅。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道。復次如實知
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入初靜慮道。有善巧作
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於入非想非非想處
道。有善巧作意。其事云何。如有説言。我如是
作意如此作意。於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
非非想處定。善等了善近了善分別。善思惟
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解如是任
持如是分別。於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
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攝心
策心伏心。持心擧心捨心制心縱心。於入初
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
至善通達。我如是法於入定。及入定善巧。無
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爲障礙。我於此法
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法於入定。及入
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有多所作不爲障礙。
我於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於如是入種
種定中。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
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入定善巧。出
定善巧云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即四靜慮
四無色定出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
伽羅。出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
想非非想處定。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
羅。於出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
羅。乃至於出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
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出初靜慮道。
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道。復
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出初靜慮道。
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於出非想
非非想處道。有善巧作意。其事云何。如有説
言我如是作意。如此作意於出初靜慮定。乃
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善近了善分
別。善思惟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
解如是任持如是分別。於出初靜慮定。乃
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
我如是攝心策心伏心。持心擧心捨心制心
縱心。於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
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法於出定。
乃至出定善巧無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
爲障礙。我於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
是法於出定。*乃至出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
有多所作不爲障礙。我於此法善等了。乃至
善通達。於如是出種種定中解了。乃至毘鉢
舍那。是謂出定善巧。復有二法。謂界善巧作
意善巧者。界善巧云何。答如有苾芻如實知
見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
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
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復次如實
知見六界。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復次如實知見六界。謂欲界恚界害界。出離
界無恚界無害界。復次如實知見六界。謂樂
界苦界喜界憂界捨界無明界。復次如實知
見四界。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復次如實知
見三界。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復次如實知見
三界。謂色界無色界滅界。復次如實知見三
界。謂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復次如實知見
三界。謂劣界中界妙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
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
謂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復次如實知見
二界。謂有漏界無漏界。復次如實知見二界。
謂有爲界無爲界。於如是種種界。解了等了
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
鉢舍那。是謂界善巧作意。善巧云何。答如有
苾芻。或受持素呾纜。或受持毘奈耶。或受持
阿毘達磨。或聞親教師説。或聞軌範師説。或
聞展轉傳授藏説。或聞隨一如理者説。依止
如是如理所引聞所成慧。於眼界乃至意識
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地界
乃至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
於欲恚害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
我。於出離無恚無害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
空非我。於樂苦喜憂捨無明界。有善巧作
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受想行識界。有善
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欲色無色界。
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色無色
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滅界
有善巧作意。思惟空非我。於過去未來現在
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劣中
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妙界
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善不
善無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
於學無學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空非我。
於非學非無學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
空非我。於有漏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
空非我。於無漏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
空非我。於有爲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
空非我。於無爲界有善巧作意。思惟*空非
我。復次如有苾芻。如實知見過去未來現在
作意。善不善無記作意。欲界繋色界繋無色
界繋作意。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作意。見所斷
修所斷非所斷作意。於如是等種種作意。解
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作意善巧
復有二法。謂質直柔和者。質直云何。答心不
剛性。心不強性。心不硬性。心純質性。心正
直性。心潤滑性。心柔軟性。心調順性。是謂質
直。柔和云何。答身不剛性。身不強性。身不
*硬性。身純質性。身正直性。身潤滑性。身柔
軟性。身調順性。是謂柔和
復有二法。謂堪忍可樂者。堪忍云何。答謂能
忍受。寒熱飢渇風日蚊虻蛇蠍等觸。又能忍
受他麁惡語。能起身中猛利切心奪命苦受。
是謂堪忍。可樂云何。答設有事至。不可容納
不可矜持。不可迴轉不可忍耐。而能於彼不
暴不惡。不麁不獷堪忍可樂。易可共住止息
衆惡。若有事至。可能容納可能矜持。可能迴
轉可能忍耐。亦能於彼不暴不惡。不麁不獷
堪忍可樂。易可共住止息衆惡。是謂可樂
復有二法。謂和順供養者。和順云何。答若有
樂作可喜樂語可愛味語。容貎熙怡遠離頻
蹙。先言慰問具壽善來。事可忍不。可存濟不。
安樂住不。食易得不。樂作如是可喜語等諸
悦豫事。是謂和順。供養云何。答供養有二
種。一財供養。二法供養。財供養云何。答以可
意色聲香味觸。衣服飮食臥具醫藥及餘資
具。於他有情能惠能施能隨惠施。能棄能捨
能遍棄捨。是謂財供養。法供養云何。答以素
呾纜或毘奈耶或阿毘達磨。或親教語或軌
範語或傳授藏。或餘隨一可信者。語於他有
情。能惠能施能隨惠施。能棄能捨能遍棄捨。
是謂法供養。如是二種總名供養
復有二法。謂具念正知者。具念云何。答若依
出離遠離善法。諸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
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謂具念。
正知云何。答若依出離遠善法。於法揀擇
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
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
正知
復有二法。謂思擇力修習力者。思擇力云何。
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諸多聞聖弟子應如
是學。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熟。謂我若
行身惡行者。現自厭毀。亦復爲他天神諸佛
之所訶責。亦爲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譏嫌。一
切世界惡名流布。身壞命終墮嶮惡趣生於
地獄。由正了知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
熟。故能勤斷諸身惡行。亦能勤修諸身妙行。
於語惡行及意惡行廣説亦爾。乃至勤修語意
妙行。若能如是因思擇。依思擇住思擇。斷不
善法修諸善法。説名思擇亦名爲力。是謂思
擇力。修習力云何。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諸
多聞聖弟子修念等覺支。依止厭依止離。依
止滅迴向於捨。修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等覺
支。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若能如
是因修習。依修習住修習。斷不善法修諸善
法。説名修習亦名爲力。是謂修習力。問何故
名力。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能斷能碎
能破。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纒。故名爲力
復有二法。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者。不護根
門云何。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無聞異生眼
見色已。由眼根故取相隨好。即於是處不護
眼根。由住不護起世貪憂。惡不善法隨心生
長。彼於眼根不防不守。由斯故説不護眼根。
以不護眼根貪瞋癡生長。耳鼻舌身意根亦
爾。且説意根者。謂意了法已由意根故取相
隨好。即於是處不護意根。由住不*護起世貪
*憂。惡不善法隨心生長。彼於意根不防不
守。由斯故説不護意根。以不護意根貪瞋癡
生長。彼由發起非理思擇眼。見諸色耳聞諸
聲。鼻嗅諸香舌嘗諸味。身覺諸觸意了諸法。
於六根門不防不等防。不遍防不藏。不覆不
蔽不寂靜。不調伏不守護。是謂不護根門。食
不知量云何。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無聞異
生不思擇而食。爲勇健故爲傲逸故。爲顏貎
故爲端嚴故。而食所食不思擇而食者。謂住
非理所引思擇而食所食。爲勇健故食所食
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
必使飽滿令身勇健。能作重業能荷重擔。資
益壽量久住世間。能摧怨敵能越車乘。能遠
跳擲能作種種世間掉戲。爲傲逸故食所食
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
必使飽滿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等起生等
生。相續引發陵蔑一切。隨情所樂作縱逸
業。爲顏貎故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
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身容
貎光鮮膚體潤滑。爲端嚴故食所食者。謂如
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
滿。當令我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衆所愛敬。
諸有如是愛重飮食。於諸飮食不平等性。不
知量性不黠慧性。不了其相不了相已不自
裁量。我今但應食爾所食。是謂食不知量。復
有二法。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者能護根門
云何。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諸多聞聖弟子。
眼見色已由眼根故。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即
於是處能護眼根。由住能護不起世貪。*憂惡
不善法不隨心生長。彼於眼根能防能守。由
斯故説能護眼根。以能護眼根貪瞋癡不起。
耳鼻舌身意根亦爾。且説意根者。謂意了法
已由意根故。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
能護意根。由住能護不起世貪*憂惡不善法。
不隨心生長。彼於意根能防能守。由斯故説
能護意根。以能護意根貪瞋癡不起。彼由發
起如理思擇。眼見諸色。耳聞諸聲。鼻嗅諸香。
舌嘗諸味。身覺諸觸。意了諸法。於六根門能
防能等防能遍防。能藏能覆能蔽能寂靜。能
調伏能守護。是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云何。
答如世尊説。苾芻當知。諸多聞聖弟子能思
擇而食。不爲勇健不爲傲逸。不爲顏貎不爲
端嚴。而食所食但爲此身。暫住存濟止息飢
渇。攝受梵行而食所食。爲斷故受不起新受。
無罪存濟力樂安住而食所食。能思擇而食
者。謂住如理所引。思擇而食所食。不爲勇健
食所食者。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
食此食。必使飽滿令身勇健。能作重業能荷
重擔。資益壽量久住世間。能摧怨敵能越車
乘。能遠跳擲能作種種世間掉戲。不爲傲
逸食所食者。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
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
等起生等生。相續引發*陵蔑一切。隨情所樂
作縱逸業。不爲顏貎食所食者。非如一類食
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
我身。容貎光鮮膚體潤滑。不爲端嚴食所食
者。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
必使飽滿當令我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衆所
愛敬。但爲此身暫住存濟。食所食者。謂身亦
名身身根亦名身。五色根亦名身。四大種所
造聚亦名身。於此義中説四大種所造聚身。
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令
四大種所造聚身。暫住等住近住安住故名
暫住。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
食。令四大種所造聚身存隨存濟。隨濟護隨
護轉隨轉故名存濟。但爲止息飢渇食所食
者。此中飢渇所起苦受説名飢渇。諸聖弟子
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當令飢渇所
起苦受。暫時止息不爲惱害。但爲攝受梵行
食所食者。謂離婬欲亦名梵行。八支聖道亦
名梵行。於此義中八支聖道説名梵行。諸聖
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爲欲攝
受隨順増益八支聖道。爲斷故受不起新受
食所食者。不食爲縁所起苦受説名故受。飽
食爲縁所起苦受説名新受。諸聖弟子食所
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爲斷故受不起新
受。非爲充悦爲無罪。存濟而食所食者。存濟
有二種。一有罪存濟。二無罪存濟。云何有罪
存濟。答如有一類矯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
求利而求飮食。如是方便得飮食已歡喜受
用。貪愛迷悶耽著不捨。不見過患不知出離。
如是名爲有罪存濟。云何無罪存濟。答非如
一類矯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求利而求飮
食。如實方便得飮食已如法受用。不貪不愛
不迷不悶不耽不著。能見過患善知出離。如
是名爲無罪存濟。諸聖弟子但爲如是無罪
存濟。而食所食爲力樂故食所食者。謂聖弟
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欲令身力
得不衰退。心受喜樂能辦善事。爲安住故食
所食者。謂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
此食。欲令行立坐臥讀誦。修定等時身心安
隱。諸有如是不重飮食。於諸飮食有平等性。
有知量性有黠慧性。能了其相既了相已。能
自裁量我今但應食爾所食。是謂於食知量。
復有二法。謂匱戒匱見者。匱戒云何。答斷生
命不與取欲邪行。虚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
穢語。復次若斷生命若不與取若非梵行。復
次諸所有不善戒。諸所有非理所引戒。諸所
有障礙定戒。是謂匱戒。問何故名匱戒。答此
法自性不可愛。不可樂不可喜。不可意不安
隱。不正直不可欣。不悦意違正理。復次此法
能得不可愛果。不可樂果不可喜果。不可意
果不安隱果。不正直果不可欣果。不悦意果
違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不可愛異熟。不可
異熟不可喜異熟。不可意異熟不安隱異
熟。不正直異熟不可欣異熟。不悦意異熟違
正理異熟故名匱戒匱見云何。答諸所有見
無惠施。無親愛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
行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無他世。無母無父
無化生有情。無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謂於
此世他世。自通達作證證知。我生已盡梵行
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復次諸所有不善
見。諸所有非理所引見。諸所有障礙定見。
是謂匱見。問何故名匱見。答此法自性不可
愛。乃至違正理。復次此法能得不可愛果。乃
違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不可愛異熟。乃
至違正理異熟故名匱見。如匱戒匱見。應知
破戒破見亦爾
復有二法。謂具戒具見者。具戒云何。答離斷
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虚誑語離離間
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離斷生命離不
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所有學戒。諸所無學
戒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戒。是謂具戒。問何
故名具戒。答此法自性可愛。可樂可喜可意
安隱。正直可欣悦意隨順正理。復次此法能
得可愛果。可樂果可喜果。可意果安隱果。正
直果可欣果。悦意果順正理果。復次此法能
感可愛異熟。可樂異熟可喜異熟。可意異熟
安隱異熟。正直異熟可欣異熟。悦意異熟順
正理異熟。故名具戒。具見云何。答諸所有見。
有惠施有親愛。有祠祀有妙行有惡行。有妙
行惡行業果異熟。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
有化生有情。有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謂於
此世他世自通達。作證具足住如實證知。我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復次
諸所有學見。諸所有無學見。諸所有善非學
非無學見。是謂具見。問何故名具見。答此法
自性可愛。乃至隨順正理。復次此法能得可
愛果。乃至順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可愛異
熟。乃至順正理異熟。故名具見。如具戒具見。
應知淨戒淨見亦爾
復有二法。謂見如理勝者。見云何。答謂依出
離遠離善法。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
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
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見。如理勝云何。答謂
有苾芻如其所見。若由如是諸行相状。世間
正見未生而生。彼便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
状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状。便令聖道
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
理勝。復次若有苾芻如其所見。若由如是諸
行相状隨一出離。遠離善法未生而生。彼便
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状。彼由如理思惟如
是諸行相状。便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
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二種總名
如理勝
復有二法。謂厭如理勝者。厭云何。答謂依四
種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云何。答謂正
思惟引生聖道。何等爲四順厭處法。一自衰
損順厭處法。二他衰損順厭處法。三自興盛
順厭處法。四他興盛順厭處法。依自衰損順
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如有一類等隨
觀見。自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究竟圓滿増
上淳熟。便作是念。我因放逸。依放逸住放
逸。由放逸故造斯惡事。我今當令惡不善法。
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斷。彼由如是出離勇
猛。所引生厭是名爲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復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爲依自衰損厭如理
勝。依他衰損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他身惡行語惡行意
惡行。究竟圓滿増上淳熟。便作是念。彼因放
逸。依放逸住放逸。由放逸故造斯惡事。我今
當令惡不善法。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斷。彼
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爲厭。既生
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
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爲依
他衰損厭如理勝。依自興盛順厭處法而生
於厭如理勝者。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身妙
行語妙行意妙行。究竟圓滿増上淳熟。便作
是念。我因不放逸。依不放逸住不放逸。由不
放逸故作斯善事。我今當令諸勝善法。未生
者生已生者倍復増廣。彼由如是出離勇猛
所引生厭。是名爲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
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
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爲依自興盛厭如理勝。
依他興盛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如
有一類等隨觀見。他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究竟圓滿増上淳熟。便作是念。彼因不放逸。
依不放逸住不放逸。由不放逸故作斯善事。
我今當令諸勝善法。未生者生已生者倍復
増廣。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爲
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
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
名爲依他興盛厭如理勝
復有二法。謂於善不喜足。於斷不遮止者。於
善不喜足云何。答於善喜足者。如有一類唯
得少戒便生喜足。唯得少禁便生喜足。唯得
離欲便生喜足。唯得不淨觀便生喜足。唯得
持息念等便生喜足。或唯得初靜慮。乃至第
四靜慮便生喜足。或唯得慈無量。乃至捨無
量便生喜足。或唯得空無邊處定。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定便生喜足。或唯得預流果。一來
果。不還果。便生喜足。或唯得神境智證通。天
耳智證通。他心智證通。宿住隨念智證通。死
生智證通。便生喜足。此等名爲於善喜足。於
善不喜足者。如有一類非唯得少戒便生喜
足。廣説乃至非唯得死生智證通便生喜足。
彼作是念。我修諸善。乃至未得阿羅漢果。於
其中間終不喜足。是名於善不喜足。於斷不
遮止云何。答於斷遮止者。如有一類爲斷不善
法。爲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
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
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
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我所修斷。空虚
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由彼於斷謂無勝
利。便生厭患誹謗毀呰。如是名爲於斷遮止。
復有一類爲斷不善法。爲圓滿善法。勇猛精
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
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
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如理善法。或雖
證得而不了知。便作是念。我所修斷。空虚無
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由彼於斷謂無勝利。
便生厭患誹謗毀呰。如是亦名於斷遮止
*説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二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
  尊者舍利子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三之
於斷不遮止者。如有一類爲斷不善法。爲圓
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
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
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
如理善法。便作是念。如世尊説無處無容。善
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證得如理善法。由我
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證如理善法。我所修
斷定應不空不虚。有果有利有義有味有益。
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是
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類爲斷不善法。爲圓
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
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
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
如理善法。或雖證得而不了知。便作是念。如
世尊説無處無容。善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
證得如理善法。由我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
證如理善法。我所修斷定應不空不虚。有果
有利有義有味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
生厭患誹謗毀呰。是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
類爲斷不善法。爲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
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
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
勤修習時。遂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我
所修斷決定不空不虚。有果有利有義有味
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
呰。是名於斷不遮止
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者。奢摩他云
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毘鉢舍那云
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
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
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如世尊

    非有定無慧 非有慧無定
    要有定有慧 方證於涅槃
非有定無慧者。謂若有如是類慧。則有獲得
如是類定。若無如是類慧。則無獲得如是類
定。故説非有定無慧。非有慧無定者。謂若有
慧是定所生以定爲集。是定種類由定而發。
若有如是類定。則有獲得如是類慧。若無如
是類定。則無獲得如是類慧。故説非有慧無
定。要有定有慧方證於涅槃者。愛盡離滅名
曰涅槃。要具定慧方能證得。若隨闕一必不
能證。由此因縁故作是説。要有定有慧方證
於涅槃。復次或有補特伽羅。得内心止不得
増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増上慧法觀
不得内心止。或有補特伽羅。不得内心止。亦
不得増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内心止
亦得増上慧法觀。何等補特伽羅。得内心止
不得増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得世間四
靜慮。不得出世聖慧。何等補特伽羅。得増上
慧法觀。不得内心止。答若補特伽羅。得出世
聖慧。不得世間四靜慮。何等補特伽羅。不得
内心止。亦不得増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
不得世間四靜慮。亦不得出世聖慧。何等補
特伽羅。得内心止亦得増上慧法觀。答若補
特伽羅。得世間四靜慮。亦得出世聖慧。如説
世間四靜慮相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
不亂攝止等持。心一境性者。此顯内心止。如
説出世聖慧所攝。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
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
覺明慧行毘鉢舍那者。此顯増上慧法觀。是
名奢摩他毘鉢舍那
復有二法。謂明解脱者。明云何。答無學
三明。何等爲三。一者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
明。二者無學死生智作證明。三者無學漏
盡智作證明。是謂明。解脱云何。答三種解脱。
何等爲三。一者心解脱。二者慧解脱。三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