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地經論 (No. 1530_ 親光(等)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執法空普皆有故。不待成立
經曰。又如虚空含容一切身語意業。而此虚
空無有起作。如是如來清淨法界。含容一切
智所變化利衆生事。清淨法界無有起作
論曰。復有難言。若諸如來清淨法界眞如爲
體。則無戲論亦無起作。云何得容利有情事
因縁智生。若容智生則有起作。云何如來眞
如爲相。爲釋此難故。説第三太虚空喩。又如
虚空含容一切身語意業者。如太虚空。雖無
作意而能容受有情三業。身語二業有形礙
故。可須容受。意業云何。非無形質。有對礙
故。須他容受。即以此事名爲容受。謂彼生
時不爲障礙。有對礙物亦以生時無障礙故。
説言虚空之所容受。此法亦爾。生時無障而
得生故。亦得説言虚空容受。又有對物無對
礙時。容受餘物得往來故。依此法上假立虚
空。意業亦爾。將欲滅時容受餘物。令得生
起。何爲不得。依此法上假立虚空。若異此者
實有虚空遍一切處。云何容受。若體實有不
障礙故餘法得生名容受者。一切無色實有
體法皆無障礙。並能容受應名虚空。餘處説
言。唯色無故名虚空者。就世共知麁相而説。
是故虚空容受三業亦無過失。而此虚空無
有起作者。非此虚空如是分別。我容受此不
容受彼。雖無作意而能容受。日月燈等所有
光明亦復如是。雖無作意此彼分別。法爾生
時能照諸色。如意寶珠亦復如是。雖無作意
而能滿足衆生意願。所餘亦爾。且擧虚空類
顯一切。如是如來清淨法界含容一切智所
變化利衆生事者。謂諸如來清淨法界任性
而住。無有作意。安立一切利衆生事。一切智
者。圓鏡智等。一切所變化者。身語意化。一
切利衆生事者。謂能成辦一切有情勝利樂
事。清淨法界皆能含容。彼法生時爲助因故。
清淨法界無有起作者。作意名起。能令其心
捨餘境界趣餘縁故。心動名作。心慮動搖有
所作故。謂淨法界雖無作意。心慮動搖而能
容受諸智變化利有情事。復次含容一切智
所變化。利衆生事者。謂淨法界含容一切受
用變化二身。所作利有情因無窮盡故。極廣
大故。無對礙故。雖無分別而増上力能生彼
故。此總義言如虚空等容色生等作用轉時。
雖無有我我所作意戲論分別。而法爾力廣
作一切差別作用。如是如來住無漏界。雖無
一切我我所等作意戲論種種分別。而先所
修大願力故。能起一切智所變化利衆生事。
如是如來第一難思安住法身。由先願力所
任持故。一切相好功徳莊嚴。窮生死際劫量
相續。雖無分別。而作一切智所變化利衆生
事。如來雖無如是分別。我於如是如是事業。
當作不作。而本願力一切能作。如先發願。或
入睡眠或入滅定。雖無作意隨所要期覺悟
出定。如海慧經作如是説。如諸苾芻要期鐘
聲而入滅定。不聞鐘聲亦無分別。由要期力
應時出定。如是廣説
佛地經論卷第三




佛地經論卷第四
  親光菩薩等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而此虚
空無生無滅。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諸智變化
利衆生事。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無滅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所知境
界。不相捨離一向隨轉。是則法界應有生滅。
若無生滅不應遍在所知境界不相捨離一向
隨轉。爲釋此難故。説第四太虚空喩。又如空
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等者。此義意言。如太
虚空遍在諸色。容受色相不相捨離一向隨
轉。諸色雖復現生現滅。而虚空性無生無
滅。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遍一切境。含容一切
智所變化利衆生事。不相捨離一向隨轉。智
等雖有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無滅。就此
密意。契經中説。曼殊室利不生不滅故名如
來。乃至廣説。就勝義諦。色等諸法亦無生
滅。就世俗諦。施設生滅。是故言現。此意説
言。就世俗相現有生滅。非勝義體實有生滅。
淨法界中諸智變化利衆生事。亦復如是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増現減。而此虚
空無増無減。如是如來淨法界中。顯示如來
甘露聖教有増有減。而淨法界無増無減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不相捨
離。如來聖教現見有増後當減滅。法界同彼
應有増減。若爾法界應不清淨。爲釋此難故。
説第五太虚空喩。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増
現減等者。如來聖教於諸外道一切世間
劣教中。最爲眞實殊勝清淨。猶如醍醐。亦如
甘露。令得涅槃永不死故。如是聖教奉行證
聖。得無學果。千載已前多分有故。説佛正法
但經千載。非佛教法但住千歳。又聲聞藏雖
佛去世百年已後。即分多部。而菩薩藏千載
已前。清淨一味無有乖諍。千載已後乃興空
有二種異論。是故説言。如來正法但經千載。
而淨法界無増無減者。如來聖教就世俗理
有増有減。非就勝義法界爲性。無増減故。色
等亦爾。法界爲性無増無減。就勝義理猶
如虚空。無増無減相。是故言現。謂就世俗識
等變現似有増減。非就眞性淨法界中。色等
諸法皆離戲論分別相故
經曰。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是虚空
界無邊盡故。而此虚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衆生利
益安樂。種種作用無邊無盡。清淨法界無邊
盡故。而淨法界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論曰。復有難言。若諸如來法界爲體。如來施
與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或去或來。法界與彼
不相離故。如所餘法應有去來應有生等。若
爾法界應不清淨。法界若無去來等事。不應
十方施諸有情利益安樂。爲釋此難故。説第
六太虚空喩。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
等者。如虚空界無邊無盡。十方世界亦無邊
盡是故其中種種色相。亦無邊盡。無一方邊
無諸方盡。成就時處。是故説名無邊無盡。而
此虚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者。以太虚空含
容一切遍一切故。無作用故。如是如來淨
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衆生等者。利樂作用
無邊無盡。義如前説。清淨法界無邊盡故者。
以淨法界無邊盡故。雖無行動。而増上力。能
於十方無邊世界無邊有情利樂事轉。而淨
法界無去無來等者。捨此就彼名去。捨彼就
此名來。無動無轉。初標後釋。法界無者。無
邊際故。無形礙故。若有邊際形礙諸法可説。
異方去來動轉非無邊際形礙。法界如虚空
等。得説去來動轉作業。此總義言。清淨法界
是諸如來勝義自體。法界遍在一切有情相
續中。有彼諸有情自善種子成熟力故。由淨
法界増上縁力。彼識生時如是作用變現。而
轉説名如來作諸衆生利益安樂。除此作用。
増上縁力更無如來法身能作有情利益安樂
事用。如契經言。善男子。如來都無去來等
事。而言如來去來等者。就受用身及變化身。
無相違過
經曰。又如空中三千世界現壞現成。而虚空
界無壞無成。如是如來淨法界中。現無量相
成等正覺。或復示現入大涅槃。而淨法界非
成等覺。非入寂滅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離去來等。云何無
有方所去來。而得正覺般涅槃等。若有去來
還得前過。爲釋此難故。説第七太虚空喩。又
如空中三千世界等者。此難不然。譬如世界
現壞現成。而虚空界無成壞故。淨法界中雖
有諸佛現成正覺般涅槃等。而淨法界眞實
無有成等正覺涅槃等事。若有此事。可爲此
故有去來等。如虚空中現諸世界滅壞生成。
就世俗理非眞實義。彼如太虚皆性空故。如
是如來清淨法界。現無量相成等正覺或復
涅槃。亦由世俗非眞實義。成正覺者。入涅槃
者。皆無有故。縁生諸蘊非我性故。若淨法界
就眞實義。有此二者應非眞實。以眞實法不
捨自相取餘相故。若許法界捨非正覺成等
正覺。捨非涅槃得般涅槃。則非眞實。若有意
謂。即以此義名爲眞實等正覺者。曾無有時
不等正覺般涅槃者。曾無有時不般涅槃。是
故眞實。若爾餘事亦應如是。壞劫恒壞無時
不壞。成劫恒成無時不成。瓶等無時不是瓶
等。如是等事皆應眞實。若爾不應修觀行者。
度熾火等遍滿世界往餘世界。應被其中火
所燒等。獲得増上勝解力者。於其地等應無
自在轉變作用。非得勝定自在力者。現等正
覺非等正覺。現般涅槃非般涅槃。是故雖有
先正覺位今涅槃位。而淨眞如不捨自相故。
淨法界非成等覺。非入涅槃。此中二種皆是
増益爲自相故。非眞實有。作者作用。皆是遍
計所執相故倶無所有。而言隨覺一切法故
名菩提者。此是出世無分別智成等正覺。此
中亦以縁眞如智二種分別。不現行故非等
正覺非般涅槃。即依如是密意説言。天子當
知。以一切法皆無生故。諸佛現生無得無證。
乃至廣説。遍計所執無所有故。生等分別亦
無有故。由世俗理施設二故。由變化身示現
二故。隨順所化有情意故。如來示現如是二
事。且擧二事類顯一切
經曰。又如依空種種色相壞爛燒燥變異可
得。而虚空界非彼所變。亦無勞弊。如是依止
如來淨界。衆生界内種種學處身語意業毀
犯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變異。亦無勞弊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在一切有情之
類。云何有情得有毀犯。非法界中有諸毀犯。
性清淨故。制立學處亦應唐捐。以諸有情無
毀犯故。若有毀犯應有勞弊。應同二乘非極
清淨。爲釋此難故。説第八太虚空喩。又如依
空種種色相等者。此難不然。如虚空故。譬
如依空諸草木等。種種色相壞等變異種種
可得。而淨虚空不爲彼物之所變異。雖在其
中而無變異。亦無勞弊。無有壞等苦所逼故。
如是依止如來淨界衆生界内。雖有種種毀
犯可得。而淨法界無有變異。亦無勞弊。雖
淨界中現見有情自分別起身語意業二種
毀犯。謂在家者害父母等。種種不善毀犯可
得。諸出家者隨其所應。亦有種種毀犯可得。
及爲遮止制立種種學處可得。此皆世俗有
所違犯。而淨法界非彼違犯之所變異。無異
性故。亦無勞弊。無逼切故。若爲苦逼不堪
耐故。則有勞弊。如聲聞等非淨法界。不能堪
耐一切苦逼。故無勞弊。猶如虚空。又如空中
色等諸法。雖有壞等。但是世俗而非眞實。如
是如來淨法界中。雖有毀犯制立學處。但假
安立而非實有。所以者何。身等三業不善等
性。皆由相應發起勢力。假名建立。不由自
性。非塊石等。由發起力可實建立。爲不善
等身業亦爾。地等和合所成性故。語業亦如
鍾鼓聲等。非不善等諸無表業。唯以不作
爲其性故。亦非實有。意業亦由相應勢力立
不善等。如餘相應亦非實有。因既非實果亦
應爾。故法界中若業若果。一切皆是分別所
起。世俗識等變現而生。如變現相。如是建
立皆非眞實
經曰。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水火帝釋眷
屬。乃至日月。種種可得。而虚空界非彼諸
相。如是依止如來淨界。戒蘊定蘊慧蘊解
解脱智見諸蘊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諸相
論曰。復有難言。若淨法界遍一切法。應無戒
等無漏蘊相。不相離故。應如法界。亦非蘊
性。爲釋此難故。説第九太虚空喩。又如依空
大地大山光明水火等者。此難不然。如虚空
故。譬如依空地等可得。非與地等共相應故。
空成蘊性。如是依止如來淨界。雖有戒等諸
蘊可得。而淨法界非戒等蘊。當知此中無漏
淨戒名爲戒蘊。無漏定慧名定慧蘊。無學勝
解名解脱蘊。無學正見名解脱智見蘊。前三
是因後二是果。有義。一切皆是無學縁解
脱慧名解脱智見。餘慧名慧。有*義。一切通
學無學。學位分得。無學圓滿。諸佛菩薩皆
具五故。如是五蘊雖依法界。而淨法界不同
彼相。彼亦不失五蘊自相。此中亦應説五取
蘊。戒等無漏同法界故。且略宣説淨法界中。
雖無戒等諸事功徳。而有眞理功徳法門。彼
増上縁生長一切有爲功徳。不同虚空法界
眞理功徳法門。是無爲故。非蘊所攝。依之生
長一切功徳。有爲生滅是蘊所攝。無斷盡故
亦説名常。非永不滅生必歸滅一向記故。蘊
所攝故。非無爲法。有縁慮等作用義故。以其
勝故。且説五蘊法界實是一切三乘功徳所

經曰。又如空中種種因縁展轉生起。三千大
千無量世界周輪可得。而虚空界無所起作。
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具無量相。諸佛衆會周
輪可得。而淨法界無所起作
論曰。復有難言。若一切佛法界爲體。應無彼
此受用差別。云何得有衆會不同。若所受用
有差別者。云何諸佛法界清淨。爲釋此難故。
説第十太虚空喩。又如空中種種因縁展轉
生起等者。此難不然。如虚空故。如虚空中。因
縁生起。三千界等周匝風輪圍遶可得。虚空
雖無我所差別分別思慮。而能容受種種差
別世界周輪。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自業増上
所起。種種衆相圓滿得一切智。灌頂菩薩同
一集會周輪可得。別別因縁之所生起。非如
一佛衆會因縁。第二第三亦復如是。餘契經
中依此故。説諸佛淨土種種可得。諸佛衆會
種種可得。而淨法界無我我所受用差別。及
以造作能取所取分別可得。此總義言。如來
法身雖無差別戲論色像。而受用身及變化
身。由本願力自勝行力。生起種種衆相圓滿
諸佛淨土。諸佛衆會差別可得。皆是淨識如
是變現。種種差別非眞實有。如轉輪王由宿
願力。亦爲饒益諸有情故。造作勝行。生女寶
等諸妙樂具種種差別。諸佛亦爾。爲欲饒益
諸有情故造作勝行。自業増上生起種種淨
國。衆會受用法樂衆具差別。但無分別與前
有異
復次如是已説。法界諸相甚深。業用甚深。處
所甚深。相甚深者。謂離十種不清淨過。當知
即是十清淨相。不清淨過有十種者。一差別
過。二雜染過。三有行過。四有爲過。五増減
過。六行動過。七斷常過。八勞弊過。九積聚
過。十攝衆過。十清淨相者。謂無差別相。無
雜染相。非有行相。非有爲相。無増減相。無
行動相。非斷常相。無勞弊相。非積聚相。無
我所相。如其次第業用甚深。當知即是變化
等業。處所甚深當知即是無有行動衆相圓
滿一切如來淨土衆會。於一切處皆以虚空爲
譬喩者。爲顯法界一切麁相同虚空故。如契
經言。乃至所有施設譬喩。喩諸如來戒等功
徳。一切皆是謗諸如來。唯除一喩謂虚空喩。
如來戒等無量功徳同虚空故。乃至廣説
經曰。復次妙生。大圓鏡智者。如依圓鏡衆
像影現。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境識衆像
影現。唯以圓鏡爲譬喩者。當知圓鏡如來智
鏡平等平等。是故智鏡名圓鏡智
論曰。已建立斷。當建立智。依此故言。復次
妙生大圓鏡等。應知。此中以喩顯示大圓鏡
智。是能生現諸法影像平等因縁。謂諸如來
第八淨識。能現能生智等影像。如大圓鏡能
現世間一切影像。智相應故。假説名智。言諸
處者。謂内六處。即是眼等。言諸境者。謂外
六境。即是色等。此内六處外六境界。即十二
處。縁此十二生三智品心及心法。識爲主故
總名諸識。即此諸識名衆像影。種種行相差
別現故。此後經言。大圓鏡智於一切時依諸
縁故。種種智影相貎生起。如是等文皆説。能
爲智影生因故名鏡智。平等性智以縁生事
圓鏡智等爲境界故。妙觀察智以一切法自
相共相爲境界故。成所作智應知亦爾。如是
三智相應心品。於内六處外六境界。一切所
縁所取境上。變似一切自相共相。種種影像
分明顯現。如是影像皆因如來大圓鏡智而
得生起。分明顯了故名爲現。此唯如來智等
所現。如來果位平等智等爲自性故。智等生
時如自所有行相差別皆能證知。唯有如來
覺慧。分析説示其相。餘無此能。大圓鏡智
説名能現。由此爲縁生彼影像。猶如明鏡現
諸影故。又處境識三事各別。處謂六根。境
謂六塵。識謂六識。即十八界衆像影現。此衆
像影隨其所應三智品現。觀察智等盡所有
性。如所有性皆能現故。如來鏡智相應淨識
爲縁。生此三智影像故名爲現。亦唯如來智
等所現。廣説乃至唯有如來覺慧。分析説示
其相。餘如前説。又十八界皆在如來大圓鏡
智相應心品影像顯現。以諸如來鏡智生時。
皆能照了一切境故。諸處境識猶如影像。在
此智中分明顯現。由此鏡智攝受彼相。而生
起故。鏡智雖無所取能取一異分別。而有一
切所知影現。如大圓鏡。此智生時如是行相
爲自性故。如來雖無所取能取一異分別。而
能現證自心所現。自相共相諸法影像。由證
知故。能無顛倒説一切法自相共相。由此影
像如來成就無忘失法。一切所知境界影像。
於一切時鏡智等上分明顯現。無忘失故。若
不爾者。云何如來名一切智。無鏡智等不
能恒時於一切法自相共相現證知故。若謂
相續有堪能故名一切智。如有頌
    相續有堪能 如火食一切
    如是一切智 非頓知一切
此但虚言。他心智等取一事時。不取餘事不
知餘故。非一切智。就其相續亦不能取知現
在故。汝宗一念但知一分諸法共相。若爾如
來應假名説爲一切智。不可假説非一切智。
爲一切智即成眞實一切智者。又以如來鏡
智爲縁。餘相續中世出世善諸處境識衆像
影現。以諸世間世出世善。若無鏡智皆不得
生。彼法生時皆由此力。亦能證知。此義意
言。如來鏡智増上縁力。一切世間世出世善。
諸處境識皆得生起。如明鏡中衆像影現。雖
諸有情各有因力。而由鏡智爲増上縁乃得
生起。如雖有種若無地等芽等不生。如雖有
質若無鏡等衆影不現。若爾世尊應同妄見。
自在天等爲世間因。立爲世間一切果生平
等因故。無此過失。以彼生時唯能爲作増上
縁故。非作者故。是無常故。於無量劫修集
福智二種資糧。所生起故。一切衆生善及善
縁。由此得生。外道妄見自在天等。與諸世
間爲能作者。其性常住故不相似。若無實影
圓鏡中生云何爲喩。有質有鏡和合爲縁。如
是相現故得爲喩。謂諸有情顛倒執著影像。
熏習成熟力故。鏡面爲縁自識變異似面影
現。由是世間起増上慢。謂我鏡中見其面影。
以無別影鏡中生故。經但説言衆像影現。不
言生起。如是應知。一切境相皆是自識變異
顯現非別實有。以識勝故。但言唯識。非無
心法。亦不説言唯有一識。以諸有情各有八
識及心法故。一切色等雖各有種。皆是自識
變異熏習識上。功能差別爲性故。變現時還
不離識。就世俗説別有心法。非眞實義。以就
勝義諸法皆無定別性故。乃至眞如雖非識
變。亦不離識。識實性故。識上二空無我共
相所顯示故。此唯識言。但遮愚夫横計一切
心心法外定性色等遍計所執。不遣不離諸
心心法色等諸法。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非無
有故。由平等故。此二平等。是故説言平等
平等。世間圓鏡如來智鏡倶無分別。皆能
現影無有差別。由是因縁名圓鏡智
經曰。如大圓鏡有樂福人懸高勝處無所動
搖。諸有去來無量衆生。於此觀察自身
失。爲欲存*得捨諸失故。如是如來懸圓鏡智
處淨法界無間斷故。無所動搖。欲令無量無
數衆生觀於染淨。爲欲取淨捨諸染故
論曰。高勝處者所謂高幢。或餘勝處。淨法界
者。無垢眞如。處謂安處。或依或縁無間斷故。
無動搖者。由此鏡智依縁法界窮生死際。恒
常隨逐相續無斷故。無動搖。此義意言。大
圓鏡智永離一切分別動搖。一得已後盡未
來際。相續無斷。其餘三智雖無妄計。而有無
執作意分別。證得已後或行不行。非不動搖。
有*義。滅定平等性智亦不現行。論説滅定
無第七故。又説亦滅一分恒行心心法故。若
爾論説於三位中皆無第七。是則初地已上
無漏現觀行時。及如來地應無此智。即爲大
失。違經論故。然説無者意。説無有染汚第
七。非一切無。未得法空無我智來。法分別執
常現依故。如未證得補特伽羅空無我智。彼
執恒行。依此識故。決擇分説阿頼耶識。定
與末那一識倶轉。若起意識定與二識一時
倶轉。若五識中隨起一識。定與三識一時倶
轉。乃至一時若起五識。定與七識一時倶轉
故。知聖道滅定無學亦有。無染法分別執平
等智倶第七識等行相細故。不違滅定。由此
滅定是無漏道所引發故。體無漏故。與染汚
意我執相違。此一分滅非滅一切故平等智
於佛果上。雖恒現行。而十地中證得已後。或
起煩惱有漏心時。此智不起。有間斷故。非不
動搖。其餘二智於佛果上。亦不常行故。非
不動搖。何故安處大圓鏡智。在淨法界。爲
令無量無數衆生觀染淨故。何故觀彼爲欲
取淨捨諸染故。染謂煩惱及業生相。捨謂伏
斷。由世間道及出世道。暫時畢竟伏斷彼
故。淨謂諸善能令衆生心清淨故。取謂任持。
安立長養成熟種子。隨所願求證解脱故。此
中意説。一切如來昔菩薩位。爲欲成辦一切
有情一切種相利樂事故。一切有情利益安
樂意樂。常隨依淨法界。隨所修集福智資糧
迴求相續。大圓鏡智方便善巧勤修習故。證
得此智依縁法界相續無動。雖無作意分別
戲論。而相續轉爲増上縁。令諸有情隨所求
願。安立長養成熟無量善根種子。得世間樂
出世解脱。此由如來大圓鏡智起。化生用爲
諸有情宣説法要。令知染淨取淨捨染。即是
利樂有情根本
經曰。又如圓鏡極善摩瑩。鑒淨無垢光明遍
照。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佛智上一切煩惱
所知障垢。永出離故。極善*摩瑩爲依止。定
所攝持故。鑒淨無垢作諸衆生利樂事故。光
明遍照
論曰。鑒謂自性極清淨故。淨謂差別離客塵
故。言無垢者。總前二種周圓離垢極清淨故。
光者由鑒。明者由淨。言遍照者。由無垢故。
於佛智上等者。即煩惱障及所知障。倶名爲
垢。究竟斷故名永出離。由有永出諸障垢義
故。説鏡智極善*摩瑩。又煩惱者。謂貪瞋等
一切煩惱纒隨眠位。若行不行皆有勢力。障
生聖道。障得涅槃。亂身心故名煩惱障。所知
障者。於所知境不染無知障一切智。不障涅
槃。雖有此障。見聲聞等得涅槃故。即此二障
亦名爲垢礙。清淨智令不生故。染淨智故。由
得對治客塵障垢。畢竟不生名永出離。由永
離障大圓鏡智恒時極淨。是故説爲極善*摩
瑩。爲依止定所攝持故者。是所依止故名依
止。大圓鏡智依此生故。依止即定名依止。定
或智依。定名依止。定從此無間解脱道生。極
清淨故。此所依定。即是殊勝金剛喩定。由
彼定力障永斷故。此智爲彼所依止。定力所
攝持故名攝持。彼定無間此智生故。由彼定
力最極清淨。離諸分別無有分別。鏡智生故。
此智既爲所依止。定所攝持故。鑒淨無垢自
體清淨故。名爲鑒。離煩惱障故名爲淨。離所
知障故名無垢。作諸衆生利樂事故。光明遍
照者。此智爲定所攝持故。亦能起作一切有
情諸利樂事。由作此故光明遍照。自性清淨
鑒故名光。離煩惱障及所知障。如其次第名
明遍照。此中意説。如大圓鏡極善*摩瑩鑒淨
無垢。爲令他見面之得失。爲饒益事。是故説
名光明遍照。大圓鏡智自性清淨。遠離二障
鑒淨無垢。雖不可見而起受用及變化身。能
生諸智成辦衆生諸饒益事。是故説名光明
遍照
經曰。又如圓鏡依縁本質。種種影像相貎生
起。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一切時依諸縁故。
種種智影相貎生起
論曰。若圓鏡智是諸有情一切智等影像生
因。云何影像相有差別。云何此智體無差別。
又一切時常能爲因。何不恒時頓生。一切衆
生及自智等影像。釋此難言。又如圓鏡依縁
本質種種影像相貎生起。非影異故鏡體差
別。亦非恒時頓生影像。待衆縁故。如是鏡智
於一切時待衆縁故。生智等影種種差別。非
彼異故智成。青等種種體別。亦非恒時頓
生一切衆生及自聖智等影。待時待縁乃能
生故。此中意説。大圓鏡智相應淨識有二種
用。一因縁用。謂淨識中具有一切能現能生
身土境智淨法種子。若遇外縁。即便變現身
土境界種種影像。及能生起平等智等相應
心品行相差別。二増上縁用。謂佛淨識善根
願力所生起故。若諸衆生自因縁具。爾時淨
識即便資助。令得無障生長成滿。是故鏡智
體雖是一。能現能生諸法影像。待外縁故非
頓現起
經曰。如圓鏡上非一衆多諸影像起。而圓鏡
上無諸影像。而此圓鏡無動無作。如是如來
圓鏡智上。非一衆多諸智影起。圓鏡智上無
諸智影。而此智鏡無動無作
論曰。若諸智影於鏡智上先已有體。云何鏡
智爲縁而生。若先無體。云何能生諸智影像。
而無動作。不見陶師無有動作。而能生起先
無瓶等。釋此難言。如圓鏡上非一衆多諸影
像等。如大圓鏡能起諸影。同類數多故名非
一。異類無數故名衆多。觀待同類簡一種故
説言非一。觀待異類顯無數故説言衆多。如
是鏡上雖先無影而起多影。而無思慮分別
動作。鏡智亦爾。雖先無有智等影像。而能
生起智等種種諸法影像。觀待同類説言非
一。觀待異類説言衆多。雖生如是智等影像。
而無思慮分別動作。此中意言。如大圓鏡雖
無分別。而能生起種種影像。鏡智亦爾。雖無
我執及我所執。所取能取作意分別。而能生
起種種智等諸法影像
經曰。又如圓鏡與衆影像非合非離。不聚集
故。現彼縁故。如是如來大圓鏡智。與衆智
影非合非離。不聚集故。不散失故
論曰。若圓鏡智與諸智等影像和合。云何不
由彼差別故。此成差別。若不和合云何爲因。
不見種等與諸芽等果不和合。而能爲因。非
日光等與石灰等。不共和合而相顯照。釋此
難言。又如圓鏡與衆影像非合離等。如世圓
鏡雖能爲因起衆影像。而不與彼影像和合。
彼未生前由未有體不聚集故。非此與彼或
倶不倶。可名和合。圓鏡與影亦非別離。現
彼縁故。即由此義非不和合。要由此有彼得
有故。雖與影像爲現生因。而非影像有差別
故。鏡成差別。大圓鏡智亦復如是。雖能爲因
生智等影。而與智等非合非離。不聚集故。不
散失故。言非合者。彼未生前由未有體。不聚
集故。言非離者。要有鏡智智等影生。無則
不生。不散失故。離壞無有名爲散失。與彼相
違名不散失。攝生彼故或不忘失。所縁境相
名不散失。由鏡智中顯現一切所知相故。三
世智等及諸衆生。若不遍知鏡智不生。要知
一切此智乃生。是故此智不忘一切所縁境
相。名不散失。不散失故。所以非離。雖能爲因
起智等影。而不由彼有差別故此成差別。如
大圓鏡無差別轉。此中意説。如世圓鏡雖能
爲因起諸影像。而非合離差別所觸。鏡智亦
爾。雖能爲因起智等影。而非合離差別所觸。
種等雖能爲芽等因。而亦合離倶不可説。光
明細分亦非色等。共相和合以倶有故。令其
識上似與色等和合相生。以世現見一切因
果。雖非合離而能爲因。是故無有因果。二
相決定和合
佛地經論卷第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