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十地經論 (No. 1522_ 天親菩提流支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金剛藏菩薩言
    上妙無垢智 堪無量義辯
    演説美妙言 眞實義相應
    念堅清淨慧 爲十力淨心
    無礙分別義 説此十地法
    定戒深正意 離我慢妄見
    此衆無疑心 唯願聞善説
    如渇思冷水 如飢思美食
    如病思良藥 如衆蜂依蜜
    我等亦如是 願聞甘露法
    善哉清淨智 説勝地無垢
    具十力無礙 盡説善逝道
論曰。初偈歎證力辯才成就。第二偈上句歎
阿含力辯才成就。以證力阿含力故能有所
説。是故讃歎。上者是總。又復上者顯證力
辯才勝故。歎辯才有三種。一眞實智二體
性三者果。眞實智者是無漏智。勝聲聞縁覺
智等。偈言妙無垢智故。體性者成就無量
義辯才。偈言堪無量義辯故。果者字義成
就。復是滑利勝上字義成就。偈言演説美妙
言眞實義相應故。第二偈上句歎阿含力。
偈言
    念堅清淨慧 爲十力淨心
    無礙分別義 説此十地法
念堅者受持顯説故。是菩薩於阿含中淨慧
無疑故。如是歎證力阿含力已。次令聽者
入證入阿含。是故請説。云何入證。已入地
者令得佛力故。未入地者令得入地故。
偈言爲十力故爲淨心故。云何爲入阿含。
無礙分別義令受持十地法故。如是
説者成就證力阿含力已。次復歎聽衆堪
受阿含及證力故。偈言
    定戒深正意 離我慢妄見
    是衆無疑心 唯願聞善説
此偈中唯願者是總。唯願有二種。一求阿
含。二求正證。有二種妄想不堪聞阿含。
一我二慢。以我慢故於法法師不生恭敬。
復有二種妄想不堪得證。一見二疑。見者
顛倒見故。疑者於不思議處不生信故。妄
者謂妄想見中同使故。有二種對治堪聞
阿含。一定二戒。定者心調伏故。戒者善住威
儀故。次有二種對治堪能得證。一正見
二正意。正見者善思義故。正意者得歡喜
故。深者細意善思惟故。復以諸喩顯示大
衆求法轉深。偈言
    如渇思冷水 如飢思美食
    如病思良藥 如衆蜂依蜜
    我等亦如是 願聞甘露法
此四喩者喩四種義門。示現正受彼所説
義。何等爲四。一受持。二助力。三遠離。四安
樂行。此義云何。如水不嚼隨得而飮。如是
聞慧初聞即受隨聞受持。如食咀嚼身力助
成。如是思慧嚼所聞法智力助成。如服良
藥藥行除病。如是具聞思慧隨順正義如
法修行。遠離一切煩惱習患。如蜜衆蜂所
樂行住處。如是聞思修慧果聖所依處。
現法愛味受樂行故。如是讃歎説者聽者請
説已。次歎所説法利益咸皆共請。偈言
    善哉清淨智 説勝地無垢
    具十力無礙 盡説善逝道
善哉者所説法中善具足故。善哉有三種。一
所依二體性三果。所依者謂淨慧。體性者謂
説諸地未曾説法。勝地者地挍量勝。無垢者
説不違義。違義説者有三種垢。一者倒説。
二謗如來。三誑聞者。果者謂具十力無障
礙佛菩提故。如是請已猶故不説。何故不
説請不滿故
十地經論初歡喜地卷第一



十地經論初歡喜地卷之二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
論曰。此菩薩前同生衆上首請。次大衆請。復
待諸佛法王加請。何以故。爲増敬重法

經曰。爾時釋迦牟尼佛。從眉間白毫放菩
薩力明光焔阿僧祇阿僧祇光以爲眷屬。放
斯光已。普照十方諸佛世界靡不周遍。照
已還住本處。三惡道苦皆得休息。一切魔宮
隱蔽不現。悉照十方諸佛衆會。顯現如來
境界不思議力。是光遍照十方世界。加一切
如來所。加説法者及諸菩薩衆。於上虚空
中成大光明雲網臺而住。彼十方諸佛亦復
如是。從眉間白毫相放菩薩力明光焔阿
僧祇阿僧祇光以爲眷屬。放斯光已。普照
十方諸佛世界靡不周遍。照已還住本處。
三惡道苦皆得休息。一切魔宮隱蔽不現。
悉照十方諸佛衆會。顯現如來境界不思議
力。是光遍照十方世界加一切如來所。加
説法者及諸菩薩衆。顯現如來境界不思議
力。并照釋迦牟尼佛大會之衆。及金剛藏菩
薩身。於上虚空中亦復成大光明雲網臺
而住。爾時釋迦牟尼佛從眉間放白毫光
明。照彼十方世界諸佛大會諸菩薩身及師
子座。此諸大衆皆悉現。見彼十方世界諸佛
從眉間放白毫光明。照此三千大千娑婆
世界釋迦牟尼佛大會。并金剛藏菩薩身及
師子座。彼諸大衆皆悉現見。時大光明雲網
臺中諸佛神力故。而説頌曰
論曰。何故如來現神通力放光同請。是如
來前已意加未身口加異於餘佛。是故今欲
具身口加。何故不以常口*常身加。爲
重法故。不輕自身故。此光有八種業二種
身。云何八種業。一者覺業。是光照諸菩薩
身已。自覺如來力加。如經放菩薩力明光
焔故。二者因業。阿僧祇光皆有無量光明眷
屬。如經阿僧祇阿僧祇光以爲眷屬故。三
者卷舒業。舒則遍至阿僧祇世界。卷則還入
常光。如經放斯光已普照十方諸佛世界
靡不周遍。照已還住本處故。四者止業。除
滅一切惡道種種苦惱。如經三惡道苦皆得
休息故。五者降伏業。令一切魔宮威光不現
驚怖恐懼不能壞亂可化衆生。如經一切
魔宮隱蔽不現故。六者敬業。現不思議佛神
力故。如經悉照十方諸佛衆會顯現如來
境界不思議力故。七者示現業。加十方世界
諸佛所加菩薩大會令此衆見。如經是光遍
照十方世界加一切如來所加説法者及
諸菩薩衆故。八者請業。發聲説偈。如經時
大光明雲網臺中諸佛神力而説頌曰故。云
何二身。一如流星身往他方世界故。二如日
身處於虚空。如經於上虚空中成大光明
雲網臺而住故。於一切處一時遍照故。如
是彼此諸衆生迭互相見。猶如一會聽説亦
爾。是名身加。何者口加。偈曰
    諸佛無等等 功徳如虚空
    十力無畏等 無量諸衆首
    釋迦姓法生 天人上作加
    承諸佛神力 爲開法王藏
    諸地上妙行 分別智地義
    是諸如來加 護於諸菩薩
    此人能聞持 如是微妙法
    諸地淨無垢 漸次而滿足
    證佛十種力 成無上菩提
    雖在於大海 及劫盡火中
    決定信無疑 必得聞此經
    諸地勝智道 入地住展轉
    漸次而演説 無量行境界
論曰。是初二偈半顯能加者及加所爲。此
二加示現何義故加。若請非尊者法非殊
勝聖者則不説。云何初偈顯能加者。偈言
天人上作加故。何者天人上。謂諸佛如來。此
有何義。法王義故。云何知彼是法王。成就
四種勝故。一自在勝。二力勝。三眷屬勝。四種
姓勝。何者諸佛自在勝。於煩惱障智障得
解脱自在。彼於此處心智無礙隨意所受
無上樂故。此云何知。偈言諸佛無等等故。
謂一切智故。復如虚空世間法不能染。無
明煩惱習氣滅故。無等者。諸佛比餘衆生彼
非等故。等者此彼法身等故。何故不但説
無等。示現等正覺故。何者諸佛力勝。具足
十力故。能伏一切邪智壞魔怨故。此云何
知。偈言十力無畏等故。何者諸佛眷屬勝。
具攝菩薩聲聞諸衆故。此云何知。偈言無
量諸衆首故。彼菩薩是初衆故。無量者阿僧
祇故。諸衆首者。佛於世間最勝上故。何者
佛種姓勝。謂家姓勝故。此云何知。偈言釋迦
姓法生故。何故唯歎此佛種姓。以現見故。
復以法爲家非但生家。法家者如法中住
故。作加者是總相。加有二種。一具身加。依
法身故。二具果加。證佛果故。天人上者亦
總亦別。餘者唯別。云何第二偈顯加所爲。此
菩薩彼諸佛法王。爲開現法藏義故加。偈

    承諸佛神力 爲開法王藏
    諸地上妙行 分別智地義
歎此法藏有二種。一義藏成就。二字藏成
就。云何義藏。偈言諸地上妙行。行者諸菩薩
行。所謂助道法故。妙者眞實智故。上者神力
勝故。如是顯示深妙勝上故。云何字藏。偈
言分別智地義。分別者説十地差別故。此
偈中何故顯承佛神力説。或有衆生於如
來所生輕慢想已。自不能請他而説。爲遮
此故。如是請説法已。次顯説法利他有三
時益。於中有三偈。三時益者。一聞時益。二
修行時益。三轉生時益。何者聞時益。偈言
    是諸如來加 護於諸菩薩
    此人能聞持 如是微妙法
菩薩聞持者佛力加故。是名聞時益。何者修
行時益。偈言
    諸地淨無垢 漸次而滿足
    證佛十種力 成無上菩提
漸次滿十地自身得十力成無上菩提故。
是名修行時益。何者轉生時益。偈言
    雖在於大海 及劫盡火中
    決定信無疑 必得聞此經
惡道善道難處生必得聞此法。龍世界長壽
亦得聞此經。偈言雖在於大海故。雖在色
界光音天等亦得聞此經。偈言及劫盡火
中故。聞此法者爲皆得利益有不得者
不也。何者能得決定不疑。信此法者是人
能得。偈言決定信無疑必得聞此經故。如
是顯示請説利益已。上言分別智地義者。
此所説法有三種漸次。第六偈教分別此事。
偈言
    諸地勝智道 入地住展轉
    漸次而演説 無量行境界
何者三漸次。一觀漸次。二證漸次。三修行漸
次。第一第二第四句皆説漸次。勝智道者。謂
十地勝智道。説此十地若觀若依止能生
諸地智故。入者入地故。住者未轉向餘地
故。展轉者地地轉所住處故。行者謂入住展
轉成就故。境界者此行種種異行境界故。漸
者次第故。説者授與故。如是教説何義故
顯一切因如來能有所説生後正信義故
經曰。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觀察十方。欲
令大衆重増踊悦生正信故。以偈頌曰
    微難知聖道 非分別離念
    難得無垢濁 智者智行處
    自性常寂滅 不滅亦不生
    自體本來空 有不二不盡
    遠離於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後 非言辭所説
    出過於三世 其相如虚空
    定滅佛所行 言説不能及
    地行亦如是 難説復難聞
    離念及心道 智起佛境界
    非陰界入説 心意所不及
    如空中鳥跡 難説不可見
    十地義如是 不可得説聞
    我但説一分 慈悲及願力
    漸次非心境 智滿如淨心
    是境界難見 難説自心知
    我承佛力説 咸共恭敬聽
    如是智入行 億劫説不盡
    今如是略説 如實滿足住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説
    説上法妙音 喩相應善字
    是言説甚難 無量佛神力
    光焔入我身 是力我能説
論曰。何故觀察十方。示無我慢無偏心故。
欲令大衆重増踊悦深生正信。是故説偈
示説正地。増益聞者堪受義故。踊悦
者心清不濁故。踊悦有二種。一義大踊悦
爲得義故。二説大踊悦因此説大能得彼
義故。是中前五偈顯義大踊悦。云何義大。
彼義深故。何者深義。偈言
    微難知聖道 非分別離念
此偈依何義説。依智地故。云何知依智
地。上來所説皆依智地。後復所説亦依智
地。第四偈言智起佛境界故。微者云何微。
偈言難知聖道故。云何難知謂説時難知。
復云何難知。大聖道難知。大聖者所謂諸佛。
是故言微。道者是因。修行此道能到聖處
故。言難知聖道。此微有二種。一説時甚微。
二證時甚微。如是次第何故復難知。偈言
非分別離念故。非分別者離分別境界故。
離念者自體無念故。如是聖道名爲甚微。
何故甚難得。難得者難證故。是名甚微。何
故復甚難得。偈言
    難得無垢濁 智者智行處
    自性常寂滅 不滅亦不生
無垢濁者。智中無無明故。有無明雜智是
名爲濁。智者智行處者。自證知故。自證知
者依彼生故。於中智者見實諦義故。復増
上善解法故。増上善寂滅故。復有世間智隨
聞明了知故。自性常寂滅者。自性離煩惱
故。非先有染後時離故。不滅者非一往滅
爲不捨利益衆生故。不生者出世間故。如
是此智不住涅槃世間中故。如是觀行甚
微依止甚微清淨甚微功徳甚微故。言甚難
得。於中第一甚微不同世間三昧故。第二
第三不同外道自言尊者故。第四不同聲
聞辟支佛故。於此偈中微者是總。二種微
是別。復顯難得得時甚微是總。餘四種甚微
是別。此甚微智復有何相。偈言
    自體本來空 有不二不盡
    遠離於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後 非言詞所説
    出過於三世 其相如虚空
是智相有二種。所謂同相不同相。是中同相
者。云何相彼智相故。偈言自體本來空智自
空故。云何同相一切諸法如説自體空。自體
空者可如是取如兎角耶不也。可如是
取異此空智更有異空耶不也。可如是
取有彼此自體彼此轉滅耶不也。云何取
此自體空。有不二不盡如是取。此句顯離
三種空攝。一離謗攝。二離異攝。三離盡滅
攝。有二種頌。一有不二不盡。二定不二不
盡。此頌雖異。同明實有。若非實有不得
言定。此云何定。此定能滅諸煩惱故是名
同相。何者不同相。謂淨相解脱。此復有二
種。一何處得解脱。二云何解脱。何處得解
脱者。偈言遠離於諸趣。此顯諸道解脱遠
離煩惱業生故。云何解脱者。偈言等同涅槃
相。世間涅槃平等攝取故。非如聲聞一向
背世間故。此智盡漏爲初智斷爲中爲
後。非初智斷亦非中後。偈言非初非中後
故。云何斷如燈焔非唯初中後。前中後取
故。如是解脱可同他音聲觀耶不也。云何
觀。偈言非言辭所説離語言故。可同世間
智依世間耶不也。云何依。偈言出過於三
世。轉依止依止常身故。非如無常意識
智依止無常因縁法。如修多羅中決定説此
解脱可同聲聞縁覺智有障解脱得解脱
耶不也。云何解脱。偈言其相如虚空無一
切煩惱障礙故。如是觀智如是斷煩惱如
是觀觀如是依止。依止如是解脱得解脱。
如是説已。於中自體空是總。三種空是別。
解脱是總。五種解脱是別。偈言
    定滅佛所行 言説不能及
    地行亦如是 難説復難聞
此偈云何彼智已顯方便壞涅槃。復示性
淨涅槃。偈言定滅故。定者成同相涅槃自
性寂滅故。滅者成不同相方便壞涅槃。示現
智縁滅故。此智是誰證。偈言佛所行故。誰
説誰聽無説無聽。偈言言説不能及故。言
説者。以音言導。謂名句字身。何故不但説
無言。示現依言求解故。彼智既如是。地
行復何相。偈言地行亦如是難説復難聞。地
者境界。觀行者智眷屬。智眷屬者謂同行。同
行者謂檀等諸波羅蜜。何故復難説難聞。
偈言
    離念及心道 智起佛境界
    非陰界入説 心意所不及
此偈示現思慧及報生識智是則可説。此智
非彼境界以不同故。偈言智起佛境界故。
如陰界入可説。此智不爾。離文字故。是故
不可説。偈言非陰界入説故。非耳識所知
非意識思量是故不可聞。偈言心意所不
及故。智者是地。智起者以何觀以何同行
能起此智。云何可證而不可説而不可
聞。今復以喩證成此義。偈言
    如空中鳥跡 難説不可見
    十地義如是 不可得説聞
此偈示何義。如鳥行空中。跡處不可説。
相亦不可見。何以故。虚空處鳥跡相不可
分別故。非無虚空行跡。如是鳥跡住處名
句字身住處。菩薩地證智所攝。不可得説
不可得聞。何以故。非如聲性故。非無地
智名句字身。此中深故。示義大踊悦。何故我
復説此。汝等不應如聲取義。隨聲取義
有五種過。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誑他。四謗
佛。五輕法。大衆自知無此五過已説深義。
復顯説大令生正信。次説五偈
    我但説一分 慈悲及願力
    漸次非心境 智滿如淨心
    是境界難見 難説自心知
    我承佛力説 咸共恭敬聽
    如是智入行 億劫説不盡
    今如是略説 如實滿足住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説
    説上法妙音 喩相應善字
    是言説甚難 無量佛神力
    光焔入我身 是力我能説
前言十地義。如是不可得説聞。今言我但
説一分。此言有何義。是地所攝有二種。一
因分二果分。説者謂解釋。一分者是因分於
果分爲一分故。言我但説一分。此説大有
三種。一因成就大。二因漸成就大。三教説修
成就大。何者因成就大。偈言慈悲及願力
故。慈者同與喜樂因果故。悲者同拔憂苦
因果故。願者發心期大菩提故。此慈悲願
長夜熏修不同二乘故。何者因漸成就大。
偈言漸次故。漸者説聞思慧等次第乃至能
生出世間智因故。何者教説修成就大。有
二種。一滿足修。二觀修。滿足修者偈言非
心境故。非心境者。此句示現聞思慧等心
境界處。唯是智因能生出世間智。而此不能
滿彼出世間智地。偈言智滿如淨心故。如
淨心者。如出世間清淨心。能滿彼地智故。
觀修者偈言
    是境界難見 難説自心知
    我承佛力説 咸共恭敬聽
此偈顯何義。是境界難見。自心清淨可見。
此境界不可説。如是教説修成就已。於説
法中有二種過。不能得證。一説者過二聽
者過。説者過有二種。一佛不隨喜説。二不
平等説。聽者亦有二種過。一見諍過。我法是
彼法非如是執著種種諸見。二於説法者
不生恭敬。於中示現説者自身無過。我
非諸佛不隨喜説。偈言。我承佛力説咸聽故。
次教聽者防二種過。偈言。共恭敬聽故。如
是次第如是許説。而衆未知廣説略説。不
可廣説唯許略説。地義滿足。如第三偈説
    如是智入行 億劫説不盡
    今如是略説 如實滿足住
智入者。此所説地法衆生以智入。云何入如
實滿足攝取。入如行修故。如行修滿足故。示
彼廣説義攝取故。住者如來家決定住故。我
如是説前言恭敬聽不説云何恭敬是故
示現。偈言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説
    説上法妙音 喩相應善字
一心恭敬待者有二種。一身正恭敬待。如威
儀住堪受説法故。二心正恭敬待。如心決
定堪能憶持故。此句勸誡二種恭敬待。所
謂身心故。善説者示己無諂無有憍慢故。
承佛力者示己無増上慢故。下半偈説上法
妙音喩相應善字。示現何事以何事云何
事依止何事。示現何事者所謂上法。以何
事者謂妙音聲。云何事者譬喩相應。依止何
事者謂依止善字。我一切善説。又相應者譬
喩共相應。善字者有二種相。一隨方言音善
隨順故。二字句圓滿。不増不減與理相應故
言善字。前言承佛神力。未説云何力。第五
偈示現佛神力事。偈言
    是言説甚難 無量佛神力
    光焔入我身 是力我能説
已説請分。自此以後正説初地。此説分中
説何等事。分別有三。一住二釋名三安住。
住中有四種。依何身爲何義以何因有何
相。彼心生時即住初地。是名爲住。於中諸
佛子善集善根故。如是等四十句説此住
事。初説依何身生如是心
經曰。諸佛子若有衆生厚集善根故。善集
諸善行故。善集諸三昧行故。善供養諸佛
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識善護故。善清淨
心故。入深廣心故。信樂大法好求佛智
慧故。現大慈悲故。如是衆生乃能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曰。如是十句説依何身。此集有九種。一者
行集善作眷屬持戒。如經善集諸善行故。
二者定集善作眷屬三昧。如經善集諸三昧
行故。三昧行者觀行増上故。三者親近集善
習聞慧智。如經善供養諸佛故。四者聚集思
慧智善思量波羅蜜等諸善法。如經善集清
白法故。五者護集修行實證善得教授。如經
善知識善護故。六者淨心集得出世間正智。
如經善清淨心故。七者廣集深心作利益一
切衆生。如經入深廣心故。八者信心集求一
切智智。如經信樂大法好求佛智慧故。九者
現集多行慈悲。如經現大慈悲故。於中慈
念依苦苦壞苦悲依行苦。是中初二種集
顯増上戒學増上定學。行集善作眷屬持戒
故。定集善作眷屬三昧故。次有四集顯増
上慧學。親近集善習聞慧智故。聚集思慧智
善思量波羅蜜等諸善法故。護集修行實證
善得教授故。淨心集得出世間正智故。後
三集顯勝聲聞辟支佛等故。廣集深心作
利益一切衆生故。信心集求一切智智故。
現集多行慈悲故。此十句中厚集善根是總。
餘九種是別。集者是同相。別者是異相。成者
略説故。壞者廣説故。已説依何身生如是
心。次説爲何義故生如是心
經曰。爲得佛智故。爲得十力力故。爲得
大無畏故。爲得佛平等法故。爲救一切世
間故。爲淨大慈悲故。爲得十方無餘智
故。爲得一切世界無障淨智故。爲得一
念中覺三世事故。爲得轉大法輪無所畏
故。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
論曰。於中佛智者。謂無上智知斷證修故。此
佛智有九種業差別。爲求彼故生如是心。
一者力佛智問記業。此如來是處非處智力
問記故。如修多羅中説。如經爲得十力力
故。二者無畏佛智破邪説業。如經爲得大
無畏故。三者平等佛智得人法無我教授衆
生證入業。如經爲得佛平等法故。四者救
佛智以四攝法化衆生業。如經爲救一切
世間故。五者淨佛智是淨爲救攝因業。如
經爲淨大慈悲故。六者無餘智佛智常以佛
眼觀世間衆生業。如經爲得十方無餘智
故。七者無染佛智一切世界無障無染自然
應化令信作業。智心無礙。如經爲得一切
世界無障淨智故。八者覺佛智於一念中知
三世衆生心心數法業。如經爲得一念中覺
三世事故。九者轉法輪佛智解脱方便善巧
業故。於百億閻浮提同時轉大法輪。如經
爲得轉大法輪無所畏故。生如是心者。
即是本分中説諸佛子是菩薩願善決定故。
何故唯言生心不言生智及餘心數法。心
中即攝知斷證修一切助道法故。已説爲何
義故生如是心。次説以何因生如是心
經曰。是心以大悲爲首。智慧増上方便善
巧所攝。直心深心淳至。如來力無量。善決定
衆生力智力。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
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盡
未來際
論曰。此大悲爲首。於中悲大有九種。一者
増上大細苦智増上生故。如經智慧増上故。
智者因果逆順染淨觀故。慧者自相同相差
別觀故。二者攝大救苦衆生方便善巧所攝。
如經方便善巧所攝故。三者淳至大向時許
乃至盡衆生界作利益衆生悲心増上。如
經直心深心淳至故。四者無量大攝取如來
無量力。如經如來力無量故。五者決定大上
妙決定信深智勝對治。如經善決定衆生力
智力故。六者隨順大隨順菩提正覺。如經隨
順自然智故。七者正受大能取大勝法教授
衆生。如經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故。
八者最妙大攝受勝妙功徳。如經廣大如法
界故。九者住盡大無量愛果因盡涅槃際。如
經究竟如虚空盡未來際故。已説以何
因生如是心。次説是心生時有何等相
經曰。菩薩生如是心。即時過凡夫地入菩
薩位生在佛家。種姓尊貴無可譏嫌。過一
切世間道入出世間道。住菩薩法中住在
菩薩正處。入三世眞如法中。如來種中。畢定
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住如是
法名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法故
論曰。過凡夫地者以過凡夫地故。示現得
出世間聖道。此過有八種。一者入位過初成
出世間心。如始住胎相似法故。如經入菩
薩位故。二者家過家生相似法故。如經生在
佛家故。三者種姓過子相似法大乘行生故。
如經種姓尊貴無可譏嫌故。四者道過世間
出世間道不攝攝故。異道生相似法故。如經
過一切世間道入出世間道故。五者法體過
以大悲爲體於作他事即是己事自身體
相似法故。如經住菩薩法中故。六者處過
不捨世間方便不染善巧住故。住處相似法
故。如經住在菩薩正處故。七者業過順空
聖智生命相似法故。如經入三世眞如法中
故。八者畢定過佛種不斷究竟涅槃道成就
相似法故。如經如來種中畢定究竟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故。如是示現凡夫生菩薩生。
入胎不相似。有煩惱無煩惱故。如是次第家
不相似種姓不相似道不相似體不相似
處不相似生業不相似成就不相似如是
説住此地中是名爲住。如經菩薩住如是
法名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法故。已説住
義次説釋名。云何説多歡喜故示名歡喜。
以何歡喜。此地中菩薩歡喜復以何念。初
説十句後説二十句
經曰。諸佛子。是菩薩住菩薩歡喜地中。成就
多歡喜多信敬多愛念多慶悦多調柔多踊躍
多堪受多不壞他意多不惱衆生多不瞋恨
論曰。歡喜者名爲心喜體喜根喜。是歡喜有
九種。一者敬歡喜於三寶中恭敬故。如經多
信敬故。二者愛歡喜。樂觀眞如法。如經多愛
念故。三者慶歡喜。自覺所證挍量勝。如經
多慶悦故。四者調柔歡喜。自身心遍益成就。
如經多調柔故。五者踊躍歡喜。自身心遍益
増上滿足。如經多踊躍故。六者堪受歡喜。自
見至菩提近。如經多堪受故。七者不壞歡
喜。自心調伏論義解説時心不擾動。如經
多不壞他意故。八者不惱歡喜。教化他攝
取衆生時慈悲調柔。如經多不惱衆生故。九
者不瞋歡喜。見諸衆生不如説修行威儀
不正時忍不瞋故。如經多不瞋恨故。已説
多歡喜。次説以何念故歡喜成是第二十
句第三十句説。是念有二種。一念當得二
念現得。何者念當得
經曰。諸佛子菩薩住是歡喜地中。念諸佛
故生歡喜心。念諸佛法故生歡喜心。念諸
菩薩摩訶薩故生歡喜心。念諸菩薩所行
故生歡喜心。念諸波羅蜜清淨相故生歡
喜心。念諸菩薩地挍量勝故生歡喜心。念
諸菩薩力不退故生歡喜心。念諸如來教化
法故生歡喜心。念能利益衆生故生歡喜
心。念入一切如來智行故生歡喜心
論曰。云何念。如佛所得我亦當得。如是念。
此念佛有九種。一者念佛法。如經念諸佛
法故生歡喜心。二者念佛菩薩。如經念諸
菩薩摩訶薩故生歡喜心。三者念佛行。如
經念諸菩薩所行故生歡喜心。四者念佛
淨。如經念諸波羅蜜清淨相故生歡喜心。
五者念佛勝。如經念諸菩薩地挍量勝故
生歡喜心。六者念佛不退。如經念諸菩薩
力不退故生歡喜心。七者念佛教化。如經
念諸如來教化法故生歡喜心。八者念佛利
益。如經念能利益衆生故生歡喜心。九者
念佛入如經念入一切如來智行故生歡喜
心。於中初二念共念佛。如佛所得我亦當
得故。念佛法念諸佛法故。佛佛法二故。念
佛菩薩二念諸菩薩故。念佛行念諸菩薩
行故。如是次第餘有六句。念佛淨念諸波
羅蜜清淨相故。念佛勝念諸菩薩地挍量
勝故。念佛不退念諸菩薩力不退故。念佛
教化念諸如來教化法故。念佛利益念能
利益衆生故。念佛入念入一切如來智行
故。隨所顯彼菩薩行。以何顯如是諸念應
知。復何顯彼波羅蜜淨。顯云何顯彼菩薩
行地挍量勝轉去故地盡去故。於中餘者
得教化法故。作利益衆生行不虚故。入如
來地行故。是中念佛行者亦總亦別。已説念
當得故生歡喜心。次説念現得故生歡喜

經曰。諸佛子。菩薩復作是念。我轉離一切
世間境界故生歡喜心。近入如來所故生
歡喜心。遠離凡夫地故生歡喜心。近到智
慧地故生歡喜心。斷一切惡道故生歡喜
心。與一切衆生作依止故生歡喜心。近見
一切諸佛故生歡喜心。生諸佛境界故生
歡喜心。入一切菩薩眞如法故生歡喜心。
我離一切怖畏毛竪等事故生歡喜心
論曰。我轉離一切世間境界者。轉離一切
凡夫取著事。此轉離有九種。一者入轉離。如
經近入如來所故生歡喜心。二者遠轉離。
如經遠離凡夫地故生歡喜心。三者近至
轉離。如經近到智慧地故生歡喜心。四者
斷轉離。如經斷一切惡道故生歡喜心。五
者依止轉離。如經與一切衆生作依止故
生歡喜心。六者近見轉離。如經近見一切諸
佛故生歡喜心。七者生轉離。如經生諸佛
境界故生歡喜心。八者平等轉離。如經入
一切菩薩眞如法故生歡喜心。九者捨轉離。
如經我離一切怖畏毛竪等事故生歡喜心。
於中入轉離者。顯事不相似故。遠轉離近
至轉離者。示自身不相似故。餘有六句。斷
轉離依止轉離近見轉離生轉離平等轉離捨
轉離。如是次第行不相似故。迭相依止不相
似故。他力不相似故。處不相似故。生業不相
似故。成就不相似故。怖畏者不愛疑慮憂想
共心相應故。復身相差別謂毛竪等事。次説
何者是怖畏。云何怖畏因。遠離此因無怖
畏故
經曰。所以者何。是菩薩摩訶薩得歡喜地已。
所有諸怖畏即皆遠離。所謂不活畏惡名畏
死畏墮惡道畏大衆威徳畏。離如是等一切
諸畏。何以故。是菩薩離我想故尚不貪
身。何況所用之事。是故無有不活畏。心不
悕望供養恭敬。我應供養一切衆生供
給一切所須之具。是故無有惡名畏。遠離
我見無我想故無有死畏。又作是念。我
若死已生必不離諸佛菩薩。是故無有墮
惡道畏。我所志樂一切世間身心無與等
者何況有勝。是故無有大衆威徳畏。諸佛
子菩薩如是離諸怖畏毛竪等事
論曰。此五怖畏是初地障。復説地利益勝。
是五怖畏第一第二第五依身口意。第三第
四依身。依身者愛憎善道惡道捨得依身故。
何故但説五怖畏。打縛等諸畏皆五所攝故。
此怖畏因略有二種。一邪智妄取想見愛著
故。二善根微少故。此對治如經離我想故。
尚不貪身乃至無有大衆威徳畏故。怖畏
毛竪等事。何故二處説。前説身怖畏。後説
異身怖畏故
經曰。諸佛子。是菩薩以大悲爲首。深大心
堅固轉復勤修一切善根成就故
論曰。深大心堅固者。煩惱小乘不能壞此
觀故。轉復勤修一切善根成就者。諸所説善
根此地攝受故。云何勤修。於中有三種成
就。一信心成就二修行成就三迴向成就。有
三十句示現。初十句説信心成就
經曰。所謂信心増上故。多恭敬故。信清淨故。
多以信分別故。起悲愍心故。成就大慈
故。心無疲懈故。以慚愧莊嚴故。成就忍辱
安樂故。敬順諸佛教法信重尊貴故
論曰。信心増上者。隨所有事於中信増上
成就。此信増上有九種。一者敬信増上尊敬
三寶。如經多恭敬故。二者淨信増上自證眞
淨智。如經信清淨故。三者分別信増上令他
證淨智。如經多以信分別故。四者悲信増
上。五者慈信増上教化衆生。如經起悲愍
心故。成就大慈故。悲者除苦相決定救
濟故。慈者與樂相永與無量樂故。起者轉
復現前故。六者不疲惓信増上。教化無量衆
生久處世間能利益故。如經心無疲懈故。
七者慚愧信増上不著世間故。於慳等波
羅蜜障法深慚愧故。如經以慚愧莊嚴故。
八者安樂信増上於同法者不惱亂故。如
經成就忍辱安樂故。九者敬法信増上
益敬信殊勝心故。如經敬順諸佛教法信重
尊貴故。後三句示修何等行波羅蜜行故。
誰爲等侶同事安樂故。入何法中謂諸佛
教法故。如是信心成就。云何修行成就
經曰。日夜修集善根無厭足故。親近善知
識故。常愛樂法故。求多聞無厭故。如所
聞法正觀故。心不貪著故。不著利養名聞
恭敬故。不求一切資生之物故。常生如
寶心無厭足故
論曰。此十句説修行成就。云何修行成就。
集諸善根無休息故。如經日夜修集善根
無厭足故。此集有八種。一者親近集不忘
諸法。如經親近善知識故。二者樂法集。於
問答中論義解釋心喜心樂故。如經常愛
樂法故。三者多聞集。如經求多聞無厭故。
四者正觀集。如經如所聞法正觀故。五者
不著集。如經心不貪著故。向説多聞集等
三句。是聞思修慧如是次第。不著者於三昧
中無愛著故。六者不貪集。七者不求集。於
已得利養不貪。未得利養不求。障菩薩戒
退菩薩戒。如經不著利養名聞恭敬故。不
求一切資生之物故。八者如寶心集。出世
間心念念現前。如經常生如寶心無厭足
故。如是修行成就。云何迴向成就
經曰。求一切智地故。求諸佛力無畏不共
法故。求諸波羅蜜無著法故。離諸諂曲故。
如説能行故。常護實語故。不汚諸佛家故。
不捨菩薩戒故。不動如大山王生薩婆若
心故。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
集助菩提分法無厭足故。常求上上勝道
故。諸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淨治地法。
名爲安住菩薩歡喜地
論曰。求一切智地等説何等事示現迴向
成就故。求一切智地是總。求如來力等於
一切智地是別。一者觀求一切智地。二者無
障求一切智地。三者離求一切智地故。四者
如説能行求一切智地。五者護求一切智地。
六者不汚求一切智地。七者不捨求一切智
地。八者不動求一切智地。九者不捨成就求
一切智地。十者集求一切智地。十一者常求
求一切智地。於中求何等事。求一切智地
故。以何觀求。觀諸佛力無畏不共法故。云
何求。求諸波羅蜜無著法故。此三求者是家
依家無障求故云何求求諸波羅蜜無著法
故此無障求差別異求於中檀波羅蜜有二
種垢。一者諂曲見乞求者。詐設方便無心
許與。二者不隨先言許而不與。對治是垢。
如經離諸諂曲故。如説能行故。尸波羅蜜
有一種垢。不護實語違本所受犯已覆藏。
對治是垢。如經常護實語故。羼提波羅蜜
有一種垢汚如來家。云何菩薩汚如來家。
惱亂他業故。利益他業即是如來家。是故
菩薩生此家者。惱亂他業非善事故。對
治是垢。如經不汚諸佛家故。毘梨耶波羅
蜜有一種垢。菩薩戒無量劫數長遠難持難
行生退轉心。對治是垢。如經不捨菩薩戒
故。禪波羅蜜有二種垢。一者亂心。二不能
調伏憶想分別。對治是垢。如經不動如大
山王生薩婆若心故。般若波羅蜜有三種
垢。一無善巧方便。世間涅槃一向不現現故。
二不修集出出世間道故。三於勝上證法
中願欲心薄故。如是次第對治是垢。如經
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集助
菩提分法無厭足故。常求上上勝道故。如
是迴向成就。是名勤行具足成就。是勤行
有四種。一信二欲三精進四方便。初十句示
現信増上成就。是信増上即攝受欲。第二十
句。日夜修集善根無厭示現精進。第三十
句。求一切智地示現方便故。是名此地説
中安住。何以故。如經諸佛子菩薩摩訶薩
成就如是淨治地法。名爲安住菩薩歡喜
地故。如是説分訖
十地經論歡喜地卷之二



十地論初歡喜地卷之三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論曰。已顯説分。次説挍量勝分。云何挍量
勝。菩薩住此地中。勝聲聞辟支佛故。挍量
勝有三種。一願勝。二修行勝。三果利益勝。
何者願勝。所謂十大願
經曰。菩薩如是安住菩薩歡喜地。發諸大
願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成就。所謂無
餘一切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恭敬故。一切種
具足上深信清淨。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虚
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
大供養恭敬無有休息
論曰。是初大願無餘者有三種。一者一切佛
無餘。二者一切供養無餘。三者一切恭敬無
餘。一切佛者有三種佛。一應身佛。二報身佛。
三法身佛。一切供養者有三種供養。一者利
養供養。謂衣服臥具等。二者恭敬供養。謂
香花幡蓋等。三者行供養。謂修行信戒行等。
一切恭敬者有三種恭敬。一給侍恭敬。二
迎送恭敬。三修行恭敬。是故作願供養恭敬。
如經所謂無餘一切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恭
敬故。一切種具足者。無量種種復有勝事
等供養故。上深信清淨者。増上敬重故。願
迴向菩提決定信故。廣大如法界者。一切
餘善根中勝故。究竟如虚空者。無常愛果
無量因故。盡未來際者。此因得涅槃常果
故。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大供養恭敬無
有休息故。此初願中有六種大名爲大願。
一者福田大。如經所謂無餘一切諸佛一切
供養一切恭敬故。二者供事大。如經一切種
具足故。三者心大。如經上深信清淨故。四
者攝功徳大。如經廣大如法界故。五者因
大。如經究竟如虚空故。六者時大。如經盡
未來際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諸佛所説法輪皆
悉受持故。攝受一切佛菩提故。一切諸佛所
教化法皆悉守護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虚
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
攝護正法無有休息
論曰。第二大願有三種法。一切諸佛所説法
輪皆悉受持者。謂教法修多羅等。書寫供養
讀誦受持爲他演説故。攝受一切佛菩提者。
所謂證法證三種佛菩提法。攝受此證法教
化轉授故。一切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護者。
謂修行法於修行時有諸障難攝護救濟
故。復名三種成就。一者於諸佛所説修多羅
等阿含次第令法輪不斷成就故。二者證三
種正覺得證成就故。三者修行乃至如實修
行正覺成就故。是名三種成就。三種佛菩提
者。聲聞辟支佛亦名爲佛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成佛無餘一切世
界住處從兜率天來下。入胎及在胎中。初
生時出家時成佛道時請轉法輪時示入
大涅槃。我於爾時盡往供養攝法爲首。一
切處一時成一時轉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
虚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
數。盡往攝法無有休息
論曰。第三大願。一切成佛無餘一切世界住
處者。一切應佛無邊遍滿一切世界住處故。
隨何等世界諸佛住處應感相順衆生見故。
從兜率天來下乃至示入大涅槃。我於爾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