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十住毘婆沙論 (No. 1521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100] [Prev]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手足輪相等先已説。轉輪聖王亦有是相。諸
菩薩亦有是相。餘人亦有。但不如耳手足
輪者。手足掌中有千輻輪。具足明了如印文
現。足安住不動名足安立相。網縵軟薄猶
如鵝王畫文明了如眞金縷故名手足網
相。柔軟猶如兜羅樹綿如嬰兒體其色紅
赤勝身餘分名爲手足柔軟相。手掌足下
項上兩腋七處倶滿故名七處滿相。脩指
&T038599;故名長指相。足跟長廣故名足跟廣
相。身長七肘不曲故名身直大相。足上隆起
故名足趺高相。毛上向右旋故名毛上旋
相。&T038599;趺漸麁如伊泥鹿趺故名鹿趺相。平
立兩手摩膝故名長臂相。如寶馬寶象陰
不現故名陰藏相。第一金色光明故名金
色相。皮軟如成錬金不受塵垢故名皮
薄細密相。一一孔一毛生故名一一毛相。眉
間白毫光如珂雪故爲白毛相。如師子前
身廣厚得所故名師子上身相。肩圓大故
名肩圓大相。腋下平滿故名腋下滿相。舌
根不爲風寒熱所壞故善分別諸味餘人
不爾故名知味味相。身縱廣等如尼駒樓
樹故名圓身相。肉髻團圓髮右上旋故名
肉髻相。舌如赤蓮華廣長而薄故名廣長
舌相。聲如梵王迦陵頻伽鳥故名梵音相。
頬圓廣如鏡故名師子頬相。齒白如珂雪
如君坻華故名齒白相。平齊不參差故
名齒齊相。齒密緻不疏故名具足齒相。齒
上下相當故名四十齒相。眼白黒分明淨無
赤脈故名紺青眼相。睫不交亂上下倶眴
不長不短故名爲牛王睫相。於諸所尊迎
送恭敬。於塔寺中大法會處説法處。供給人
使故得手足輪相。有是相故。在家作轉輪
聖王。多得人民。出家學道。多得徒衆。所受
諸法堅持不捨故得安立足相。有是相故
無能傾動。常修四攝法布施愛語利益同
事故得手足網縵相。有是相故速攝人衆。
以諸香甘美濡飮食供施於人及諸所尊
供給所須故得手足柔軟相及七處隆滿
相。有是相故多得香甘美軟飮食。救免應
死及増壽命。又受不殺戒故得纖長指相
足跟滿相身大直相。有是相故壽命長遠。所
受善法増益不失故得足趺高毛上向右
旋相。有是相故得諸功徳不退失。能以技
藝及諸經書教授不惜及履屣等施故得
尼鹿趺相。有是相故諸所修學速疾
如意。有來求索無所遺惜故得&T038599;長臂
相。有是相故能得勢力能大布施。能善調
人不令衆生親里遠離。若有乖離還令
和合故得陰藏相。有是相故多得弟子。
以好淨潔衣服臥具樓閣房舍施故得金色
相及皮膚薄相。有是相故得好淨潔衣服臥
具樓閣房舍。隨所應供養和尚阿闍梨父
母兄弟及所尊重善能衞護故得一一孔一
毛生毛右旋相白毛莊嚴面相。有是相故
無與等者。慚愧語隨順語愛語故得上身
如師子相肩圓大相。有是相故見者樂視無
有厭足。供給疾病醫藥飮食身自看視故
得腋下滿相得味味相。有是相故身少疾
病。布施園林甘果橋梁茂樹池井飮食華香
瓔珞房舍起塔福舍等及共衆施時能出
多物故得身如尼倶樓樹相及肉髻相。有
是相故得尊貴自在。長夜修習實語軟語
故得廣長舌相梵音聲相。有是相故得五
功徳音聲。五功徳音聲者。易解聲。聽者無厭
聲。深遠聲。悦耳聲。不散聲。長夜實語不綺
語故得師子頬相。有是相故言必信受。初
既供養後不輕慢。隨意供給故得齒白相
齒齊相。有是相故得清淨和順同心眷屬。
長夜實語不讒謗故得四十齒相齒密緻
相。有是相故眷屬和同不可沮壞。深心愛
念和顏視衆生無愛恚癡故得紺青眼相
睫如牛王相。有是相故。一切見者無不愛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八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九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四法品第十九
如所説得三十二相諸業。菩薩應一心修
習。修如此三十二相業以慧爲本。是故
    退失慧四法 菩薩應遠離
    得慧四種法 應常修習行
有四法能退失慧。菩薩所應遠離。復有四
得慧法應常修習。何等四法失慧。一不敬
法及説法者。二於要法祕匿吝惜。三樂法者
爲作障礙壞其聽心。四懷憍慢自高卑人。
何等四法得慧。一恭敬法及説法者。二如
所聞法及所讀誦爲他人説。其心清淨不
求利養。三知從多聞得智慧故。勤求不
息如救頭然。四如所聞法受持不忘。貴
如説行不貴言説。是爲四。若人不壞諸
善根者。是人能捨失慧四法。能行得慧四
法。是故求増益智慧者。如偈説
    食善根四法 菩薩應遠離
    増善根四法 菩薩應修習
何等是侵食善根四法。一懷憍慢貪求世事。
二著利養出入諸家。三起憎嫉謗諸菩薩。
四未聞經聞不信受。何等是増長善根四
法。一所未聞經求之無厭。所謂六波羅蜜
菩薩藏。二於衆生除憍慢心謙遜下下。三
如法得財趣足而已。離諸邪命樂行四聖
種行。四於他罪若實不實無有刺譏不求
人短。若於法中有所不達。心不違逆以
佛爲證。佛是一切智其法無量。隨宜而説
非我所知。如是増益善根。四法非諂曲者
所能成就。是故
    菩薩應遠離 諂曲相四法
    應常修習行 直心相四法
在家出家菩薩。應遠離四諂曲法。如曲木
在稠林難可得出。如是世間有佛弟子
雖入佛法不能得出生死深林。何等爲
四。一於佛法懷疑不信無有定心。二於
衆生憍慢瞋恨。三於他利心生貪嫉。四毀
謗菩薩惡聲流布。是爲四。何等是四直心
相。一者有罪即時發露無所隱藏悔過除
滅行無悔道。二者若以實語失於王位及
諸財寶。猶不妄語口未曾説輕人之言。三
者若人惡口罵詈輕賤譏謗繋閉鞭杖考掠
等罪。但怨前身不咎於他。信業果報心
無恚恨。四者安住信功徳中。諸佛妙法甚
難信解。心清淨故皆能信受。敗壞菩薩行
四諂曲。調和菩薩有四直行。是故菩薩欲
不行諂曲相。欲行直心如説
    應捨離四種 敗壞菩薩法
    應修習四種 調和菩薩法
云何名爲四敗壞菩薩法。一多聞而戲調不
隨法行。二於教化而生戲論。不敬順
尚阿闍梨。三者不能消人信施。毀壞防制
而受供養。四者不敬柔善菩薩心懷憍慢
是爲四。云何名爲四調和菩薩法。一常樂聞
所未聞法。聞已能如所説行。依法依義
依如説行。二隨順義趣不惑言辭調和易
化。於師事中用意施作。三不失戒定清淨
活命。四於調和菩薩生恭敬心隨順情重
破憍慢心求其功徳。復次菩薩有四種錯
謬。常於此中求菩薩短。是名敗壞菩薩。若
能親近四種善道。是名調和菩薩。如偈説
    菩薩應遠離 四種菩薩謬
    菩薩應修習 四種菩薩道
何謂菩薩四種錯謬。一於非器衆生説甚
深法。是名錯謬。二樂深大法者。爲説小乘。
是名錯謬。三於正行道者持戒善心。輕慢
不敬。是名錯謬。四於未成就者。未可信而
信。攝破戒惡人以爲親善。是名錯謬。何等
爲四種菩薩道。一於一切衆生行平等心。
二以善法教化一切。三等爲一切衆生説
法。四以正行行於一切衆生。若常行菩薩
四種錯謬。不樂思惟諸法。不勤修習善法。
則是像菩薩。是故
    諸菩薩法中 四種像菩薩
    佛説如是法 一一應遠離
何等爲四。一貪重利養不貴於法。二但爲
名譽不求功徳。三求欲自樂不念衆生。
四貪樂眷屬不樂遠離。是爲四問曰像菩
薩法云何可捨。答曰。若菩薩應修菩薩初
行功徳。是則能離像菩薩法。是故菩薩若欲
離像菩薩法。如偈説
    初行四功徳 精勤令得生
    生已令増長 増長已當護
何等爲四。一者信解空法。亦信業果報。二
者樂無我法。而於一切衆生生大悲心。三
者心在涅槃而行在生死。四者布施爲欲
成就衆生。而不求果報。若人欲生菩薩初
行四功徳。増長守護者。當親近善知識。如
偈説
    菩薩當親近 四種善知識
    亦應當遠離 四種惡知識
菩薩愛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
親近恭敬供養四種善知識。當深遠離四
種惡知識。何等爲四種善知識。一於來求
者生賢友想。以能助成無上道故。二於説
法者生善知識想。以能助成多聞智慧故。
三稱讃出家者生善知識想。以能助成一
切善根故。四於諸佛世尊生善知識想。以
能助成一切佛法故。何等爲四種惡知識。
一求辟支佛乘心。樂少欲少事。二求聲聞
乘比丘。樂坐禪者。三好讀外道路伽耶經。
莊嚴文頌巧問答者。四所親近者。得世
間利不得法利。是故菩薩應親近四善知
識遠離四惡知識。若菩薩能遠離四惡知
識。親近四善知識者則得四廣大藏。過一
切魔事法。能生無量福徳。盡能攝取一切善
法。問曰。何等是菩薩大藏法。何等是能過
一切魔事法。何等是能生無量福徳法。何等
是能攝取一切善法。答曰
    諸菩薩有四 廣大藏妙法
    四攝諸善法 菩提心爲先
何等爲四。一得値佛。二得聞六波羅蜜。三
於説法者心無瞋閡。四以不放逸心樂
住阿練若處。是爲四大藏。能過一切魔者。
有四法。何等四。一不捨菩提心。二於一切
衆生心無瞋礙。三覺知一切諸見。四於諸
菩薩心無憍慢。是爲四。得無量福徳法。
復有四法。何等爲四。一於法施無所悕
求。二於破戒惡人生大悲心。三於教衆生
中發無上菩提。四於下劣衆生而行忍辱。
是爲四。攝一切善法者。有四法。何等爲四。
一於空閑不現矯異常行。二行四攝法不
求恩報。三不惜身命護持正法。四種諸善
根時以菩提心爲先。是爲四。是一一四法
皆應廣解。於文煩多故不廣。今如佛所
説以偈略解。若菩薩欲得諸菩薩藏。欲過
一切魔事。欲攝一切善法者。皆當遠離
    二空繋二縛 二障二垢法
    二瘡及二坑 二燒二病法
若菩薩欲得諸菩薩藏等功徳者。應當遠
離是諸二法。何等爲二空繋法。一貪著應
路伽耶等經。二嚴飾衣鉢。二縛者。一著諸
見縛。二貪名利縛。二障法者。一親近白
衣。二疏遠善人。二垢法者。一忍受諸煩惱。
二樂諸檀越知識。二瘡法者。一見他人過。
二自藏其過。二坑法者。一毀壞正法。二破
戒受供。二燒法者。一以穢濁心而著袈裟。
二受淨戒者供給。出家之人有二病難治。
憎上慢人自謂能降伏心。二求大乘者
沮壞其意。若菩薩遠離如是等法。更有疾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則能疾得。又得
諸佛辟支佛阿羅漢之所稱歎。問曰。何等法
是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何等是諸
佛辟支佛阿羅漢之所稱歎。答曰
    能行四諦相 疾得佛菩提
    又行四法者 三聖所稱歎
何等爲四諦相。一求一切善法故勤行精
進。二若聽受讀誦經法如所説行。三厭
離三界如殺人處常求免出。四爲利益
安樂一切衆生故。自利其心諦名眞實不
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不虚。
復有四法。爲三聖稱歎。何等爲四。一乃至
失命不爲惡事。二常行法施。三受法常一
其心。四若生染心。即能正觀染心起染因
縁。是染根者何名爲染。何者是染於何事
起誰生是染。如是正憶念。知虚妄無實無
有。決定信解諸法空故。無所有法故。如
是正觀染因縁故。不起諸惡業。餘一切煩
惱亦如是觀。菩薩得是大人所稱歎法。離
諸惡煩惱業故。心則具足捨心者如説
    具足於捨心 求世出世利
    求此諸利時 心無有厭倦
是菩薩具足捨法。欲行法施行財施利益
衆生故。若求世間出世間諸利。未得時心
無疲懈。世間利者。善解世間經書技藝方術
巧便等。出世間利者。諸無漏根力覺道法。
如説
    如是求二利 心無有疲懈
    以無疲懈故 能得諸深法
    因從求經書 而能得智慧
    具足知世間 最上第一法
無疲懈者。疲懈名厭惡。所學若無厭惡則
心無疲倦。若無疲倦則求諸經藝醫方技
術禮儀法則皆無疲倦。無疲倦故則得智
慧。具足深知世間宜法。世間法者。方俗所
宜隨世間心。世間治法皆悉能知。是故能
知上中下衆生。隨宜而引導。善解世間事
深有慚愧心。隨宜引導者。於上中下者各
有所宜。慚愧者。自恥所行名爲慚。因他
生恥名爲愧。有人以自作而羞見他而愧。
世間法中愧爲先用。如經説。二清白法護
持世間。所謂慚愧。如偈説
    隨人有愧時 知法知罪福
    無愧善人遠 無惡而不作
問曰。何故慇懃教菩薩善知世間宜法。答
曰。菩薩若知世間法者。則於衆生易相悦
入。化導其心令住大乘。若不知世法。乃
至不能教化一人。是故世間法者。則是教
化衆生方便之道。菩薩如是知世間法。具
足慚愧心。如説
    加惡而敬養 何況利己者
    有愧有恭敬 不輕笑善者
是菩薩愧心多故。於諸惡人尚能恭敬供
養迎送問訊。何況善人能利於我有功徳
者。有愧恭敬二心故。於諸賢善少知識者
而不輕慢。作是念。有功徳者自隱於世。
如灰覆火。鄙薄世法不應輕賤。若我以小
因縁而輕賤者。即便得罪。復次
    凡諸有所作 雖難能究竟
    則於世間中 亦是不退相
是菩薩凡有所作。若起塔寺若設大會若
救罪人。如是等一切世間諸難事中心無廢
退。所造未成。要以種種諸方便力身口心
力令得成就。不但佛法有不退轉。世間事
中亦有不退轉相。問曰。以何因縁能成此
事。答曰。有堪忍力者。則能究竟。如説
    得大堪忍力 深供養諸佛
    隨佛所教化 皆悉能受持
菩薩得堪忍力故。以是力於諸佛供養敬
禮。隨宜供奉衣服飮食等。又佛教化。若持戒
禪定。若降伏心意。若實觀諸法。於是事中
用堪任力。如人得利刀宜應有益中用不
於無益中用。如説
    以信悲慈捨 堪受無疲
    又能知義趣 引導衆生心
    愧堪受第一 深供養諸佛
    住佛所説中 正行此十法
    能淨治初地 是則菩薩道
若菩薩以信爲始後住佛故則能淨治初
地。是十法中以信爲初。信名於諸佛法因
縁中心得決定又加好樂。何以故。是菩薩
心性清淨故得深根信力。有信力故於衆
生中而生悲心作是念。一切諸佛法以大
悲爲本。我今一心好樂佛法。是故於衆生
中應生悲心。此悲漸増則成大悲。得大悲
故於衆生中則生慈心。作是念。我應隨力
利益衆生則成實悲行慈。利衆生時即能
行捨。内外所有皆能施與。作是念。如我是
物。爲欲利益安樂衆生則成實慈。又諸衆
生信受我語。爲欲行捨求利財物故。堪
受種種諸苦惱事。作是念若有疲厭。則於
世間技藝經書田作工巧諸求財利因縁
則無所獲。是故應於世間技藝經書等無
有疲厭。以堪受故能知義趣。作是念。世
間經書以義爲味。若人善知經書義味。則
於世間法悉能通了。能通了故則能引導
上中下衆生。作是念。若人無有慚愧則不
能令衆生歡喜。爲令歡喜故當行慚愧。
作是念。若無堪受則不成世間出世間利。
有堪受故則能引導一切衆生皆令歡喜
心歡喜故信受我語。以信受故勤行方便
而作唱導。作是念。若衆生供養佛者。則多
所利益。欲令衆生供養佛故。即自一心
供養於佛及形像舍利。衆生信受則便隨効
供養於佛。種人天因縁。住於三乘菩薩。如
是次行十法。則能淨治初地
  念佛品第二十
菩薩於初地。究竟所行處。自以善根力能
見數百佛菩薩。如是降伏其心深愛佛
道。如所聞初地行具足究竟。自以善根福徳
力故能見十方現在諸佛皆在目前。問曰。
但以善根福徳力故得見諸佛。爲更有餘
法耶。答曰
    佛爲跋陀婆 所説深三昧
    得是三昧寶 能得見諸佛
跋陀婆羅是在家菩薩。能行頭陀。佛爲是菩
薩説般舟三昧經。般舟三昧名見諸佛現
前菩薩。得是大寶三昧。雖未得天眼天耳
而能得見十方諸佛。亦聞諸佛所説經法。
問曰。是三昧者當以何道可得。答曰
    當念於諸佛 處在大衆中
    三十二相具 八十好嚴身
行者以是三昧念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莊嚴其身。比丘親近諸天供養。爲諸大衆
恭敬圍繞。專心憶念取諸佛相。又念諸佛
是大願者。成就大悲而不斷絶。具足大慈
深安衆生。行於大喜滿一切願。行於捨心
捨離憎愛不捨衆生。行於諦處常不欺
誑。行於捨處淨除慳垢。行於善處其心善
寂。行於慧處得大智慧。具行檀波羅蜜爲
法施主。具行尸羅波羅蜜戒行清淨。具行
羼提波羅蜜能忍如地。具行毘梨耶波羅
蜜精進超絶。具行禪波羅蜜滅諸定障。具
行般若波羅蜜破智慧障閡。手足輪相能
轉法輪。足安立相安住諸法。手足網縵相
滅諸煩惱。七處滿相諸功徳滿。手足柔軟相
説柔和法。纖長指相長夜修集諸善妙法。
足跟廣相眼廣學廣。大直身相説大直道。足
趺高相一切中高毛上旋相能令衆生住上
妙法。伊泥鹿趺相趺&T038599;漸麁。臂長過膝相
臂如金關。陰馬藏相有法寶藏。身金色相
有無量色。皮細薄相説細妙法。一一毛相示
一相法。白毫莊嚴面相樂觀佛面無厭。師
子上身相如師子無畏。肩圓大相善分別五
陰。腋下滿相滿大善根。得味味相具足寂滅
味。方身相破生死畏。肉髻相頭未嘗低敬。
舌大相色如眞珊瑚能自覆面。梵音相身
相至梵天。師子頬車相肩廣相能破外道。齒
齊相行清白禪。齒平等相平等心於一切衆
生。齒密緻相離諸貪著。四十齒相具足四
十不共法。紺青眼相慈心視衆生。牛王睫相
睫長不亂。得希有色樂見無厭。以此三十
二相莊嚴其身。八十種好間錯映發。福徳具
足威力殊絶名聞流布。戒香塗身世法所不
動。諸煩惱所不染。惡言所不汚。遊戲諸
神通。諸佛如是威力猛盛無敢當者。以慧
説法如師子吼如意自在。以精進力破諸
癡闇。以大光明普照天地。諸問答中最無
有上。一切仰瞻無下觀者。常以慈心觀察
衆生。念如大海。定如須彌。忍辱如地。増長
主所種福徳如水滋潤。能生衆生諸善
根力如風開發。成就衆生如火熟物。智慧
無邊猶如虚空。普雨大法如大密雲。不染
世法猶如蓮華。破外道師如師子搏鹿。
能擧重擔如大象王。能導大衆如大牛王。
眷屬清淨如轉輪王。世間最上如大梵王。可
可樂如清天明月。普照能然猶如朗
日。與諸衆生安樂因縁。猶如仁父。憐愍衆
生隨宜將護猶如慈母。所行清淨如天眞
金。有大勢力如天帝釋。勤利世間如護世
主。治煩惱病猶如醫王。救諸衰患猶如親
族。積諸功徳如大庫藏。其戒無量。其定無
邊。其慧無稱。解脱無等解脱知見無等等。
於一切事最無有比。一切世間最無上故
名第一人。成大法故名爲大人。如是菩
薩以大人相念觀諸佛。是諸佛者於無量
無邊百千萬億不可思議不可計劫修習功
徳。善能守護身口意業。於過去未來現在無
爲不可説五藏法中悉斷諸疑。定答分別答
反問答置答。於四問答無有錯謬。善説根
力覺道念處正勤如意三十七助道法。善能
分別無明諸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
老死因果。於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
無所繋著。善説九部經法。所謂修多羅
岐夜授記伽陀憂陀那尼陀那如是諸
斐肥儸未曾有經。不爲貪欲瞋恚愚癡
憍慢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疑諸使所使。
不爲無信無慚愧諂曲戲調放逸懈怠睡眠
瞋恨慳嫉諸惱所侵。知見苦斷集證滅修
道。可去已去。可見已見。所作已辦。盡破怨
賊。具足諸願。是世間尊是世間父是世間
主。是善來善去善意善寂善滅善解脱者。
在無量無邊十方恒河沙等世間中住。如現
在前菩薩。又應以八十種好念觀諸佛。甲
色鮮赤行清白法。甲隆而大生在大家。甲色
潤澤深愛衆生。指圓纖長其行深遠。指肉
充滿善根充滿。指漸次而長次第集諸佛法。
脈覆不見不覆身口意念脈。無麁結破
煩惱結。踝平不現不隱藏法。足不邪曲
墮邪衆。行如師子是人中師子。行如象
王是人象王。行如鵝王。高飛如鴻。行如
牛王人中最尊。行時右旋善説正道。身不
僂曲心常不曲。身堅而直讃堅牢戒。身漸
次大次第説法。普身諸分大而端嚴。善能解
説大妙功徳。身相具足具足法者。足歩間等
等心衆生。其身淨潔三業清淨。身膚細軟心
性自軟。身離塵垢善見離垢。身不縮沒心
常不沒。身無邊量善根無量。肌肉緊密永
斷後身。支節分明善説十二因縁分別明
了。身色無闇知見無闇。腹圓周滿弟子行具。
腹淨鮮潔善能了知生死過惡。腹不高出
破憍慢山。腹平不現説平等法。臍圓而深
通甚深法。臍畫右旋弟子順教。身遍端嚴
弟子遍淨。威儀鮮潔心淨無比。身無點子
無黒印法。手濡勝兜羅綿。受化者身輕如
毛。手畫文深威儀深重。手畫文長觀受法
者長遠後事。手畫潤澤捨親愛潤得大道
果。面貎不長結戒有開。脣赤如頻婆果。見
一切世間。如鏡中像。舌柔而軟先以軟語
度脱衆生。舌薄而廣功徳純厚。舌赤如
紅凡夫心難解佛法令解。聲如雷震不畏
雷聲。其聲和柔説柔軟法。四牙圓直説直道
法。四牙倶利度利根者四牙鮮白清白第一。
四牙齊等住戒平地。牙漸次細漸次説四諦
法。鼻高隆直住智高山。鼻中清淨弟子清白。
眼廣而長智慧廣遠。睫不希疏善擇衆生。
眼白黒鮮淨如青蓮華葉。天人婇女以好
眼敬禮。眉高而長名聞遠流。眉毛潤澤善知
軟法。耳等相似聞法者等。耳根不壞度不壞
心衆生。額平而好善離諸見。額廣無妨廣
破外道。頭分具足善具大願。髮色如黒蜂
轉五欲樂。髮厚而*緻結使已盡。美髮柔
軟軟利智者能知法味。髮不散亂言常不
亂。髮潤而澤常無麁言。髮有美香。以七覺
意香華隨宜化導。髮中有徳字安字喜字。
手足中亦有徳字安字喜字。菩薩如是應
念諸佛處在大衆講説正法坐師子座。
其座以琉璃雜寶爲脚。以眞珊瑚妙赤眞
珠以爲枕。金薄幃帳柔軟滑澤種種天衣
以爲敷具。以寶師子赤金爲身。虎珀爲
眼。車磲爲尾。珊瑚爲舌。白金剛爲四牙。
眞白銀爲髮。毛髮長廣。具足其床在此四
師子上。大象王牙以爲凭机。其承足机衆
寶所成。爲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
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之所敬禮。諸佛如是在
此床上。著竭支泥洹僧。不高不下覆身三
分。周匝齊整著淺色袈裟。條數分明不高不
下亦不參差。處八大聖莊嚴衆中人天大
會。龍金翅鳥倶共聽法心無瞋恨。一切大
衆深心慚愧敬愛於佛。皆共一心聽佛所説。
受持思惟如所説行。專心聽受心清淨故能
障諸蓋。一切大衆瞻仰如來無有厭足。衣
毛皆竪泣涙心熱或有大喜。有如是者。則
知其人心得清淨寂默湛然如入禪定。無
愛無恚心無餘縁。有大悲相慈愍衆生。欲
救一切心不諂曲。寂滅清淨分別好醜。有
大志量不沒不縮不高不下。佛悉瞻見處
在如是。大衆説法易解易了樂聞無厭。音
深不散柔軟悦耳從臍而出。咽喉舌根鼻顙
齗齒脣。氣激變成音句。柔軟悦耳。如大
密雲雷聲隱震。如大海中猛風激浪。如
大梵天音聲引導可度衆生。離眉眼脣可
呵語法。言不闕少又不煩重。所説無疑言
必利益。無有誑語可破語等。離如是過遠
近等聞。四種問難隨意能答。開示四諦令
得四果。建立義端因縁結句。語言法則皆悉
具足。種種所説事義易了。所宣分明不故
隱曲。言不卒疾又不遲緩。始終相稱無能
難者。以如是語敷演説法。初中後善有義
有利唯法具足。能令衆生得今世報。無有
時節可得嘗試能滿所願。深妙智者以内
可知。能滅衆生三毒猛火。能除一切身口
意罪。善能開示戒定慧品。初以名字後令
知義而生歡喜。從喜生樂從樂生定。從
定生如實智。從如實*智生厭離。從厭
離滅結使。滅結使故得解脱。如是能令
此法次第。善能開示諦捨滅慧四處。能示衆
生令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
蜜。能令衆生次第得至喜地淨地明地炎地
難勝現前深遠不動善慧法雲。能分別聲聞
乘辟支佛乘大乘。能令證須陀洹斯陀含阿
那含阿羅漢果。能令成就人天之中所有富
樂。是爲一切第一利益諸功徳藏。如是正心
憶念諸佛。在閑靜處除却貪欲瞋恚睡眠
疑悔調戲。一心專念不生障礙失定之心。
以如是心專念諸佛。若心沒當起若散當
攝。并見大衆常如現前。未入定時常應
稱讃相好二事。以偈歎佛令心調習。如此
偈説
    世尊諸相好 何業因縁得
    我以相及業 稱讃於大聖
    足相千輻輪 清淨眷屬施
    以是因縁故 賢聖衆圍繞
    足下安立相 受善持不失
    是故魔軍衆 不能得毀壞
    手足指網縵 身相紫金色
    善行攝法故 大衆自然伏
    手足極柔軟 身相七處滿
    隨意食施故 多得自然供
    長指廣脚跟 身&T038599;大直相
    離殺因縁故 乃至於劫壽
    毛上向右旋 足趺隆高相
    常進諸善事 故得不退法
    伊泥鹿趺相 常樂讀誦經
    爲人説法故 疾得無上道
    修臂下過膝 一切所有物
    求者無吝惜 隨意化導人
    陰藏功徳藏 善知離散故
    多得人天衆 淨慧眼爲子
    薄皮耀金光 妙衣堂閣施
    故多得妙衣 清淨房樓觀
    一孔一毛生 眉間白毫峙
    常爲最上護 故於三界尊
    身上如師子 兩肩圓而滿
    常行人愛語 無有違反者
    腋滿知味相 病施醫藥故
    人天皆敬愛 身無有疾
    身圓肉髻相 和悦心施福
    勸化剛強者 法王中自在
    迦陵頻伽音 廣舌聲如梵
    所言常軟實 得大聖八音
    先加以思慮 後言必有實
    故得師子相 見者皆信伏
    齒白齊密相 所曾供養者
    後常不輕故 眷屬心和同
    上下四十齒 密緻不疏漏
    無讒不妄語 徒衆不可破
    眼黒青白明 睫相如牛王
    慈心和視故 觀者無厭足
    雖轉輪聖王 典主四天下
    有是諸相好 光明不如佛
    我所稱歎説 諸相好功徳
    願令一切人 心淨常安樂
菩薩又應以八十種好念諸佛。如此偈説
    諸佛有妙好 八十莊嚴身
    汝等應歡喜 一心聽我説
    世尊圓纖指 其甲紫紅色
    隆高有潤澤 所有無有量
    脈平踝不現 雙足無邪曲
    行如師子王 威望無等比
    行時身右旋 安庠有儀雅
    方身分次第 端嚴可愛樂
    身堅極柔軟 支節甚分明
    行時不逶迤 諸根悉充滿
    肌體極密緻 鮮明甚清淨
    身形甚端雅 無有可呵處
    腹圓不高現 臍深而無孔
    其文右向旋 威儀甚清淨
    身無有疵點 手足極柔軟
    其文深且長 修直有潤色
    舌薄面不長 牙白圓*纖利
    脣色頻婆果 音深若鴻王
    鼻隆眼明淨 睫緻而不亂
    眉高毛柔軟 端直不邪曲
    眉毛齊而整 善知諸法過
    眉毛色潤澤 善度潤衆生
    耳滿長而等 不壞甚可愛
    額廣而齊正 頭相皆具足
    髮*緻而不亂 如黒蜂王色
    清淨而香潔 中有三種相
是名八十種好。以此八十種好間雜莊嚴
三十二相。若人不念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讃歎佛身者。是則永失今世後世利樂因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
菩薩如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念佛生
身已。今應念佛諸功徳法。所謂
    又應以四十 不共法念佛
    諸佛是法身 非但肉身故
諸佛雖有無量諸法不與餘人共者有
四十法。若人念者則得歡喜。何以故。諸佛
非是色身。是法身故。如經説。汝不應但以
色身觀佛。當以法觀。四十不共法者一者
飛行自在。二者變化無量。三者聖如意無邊。
聞聲自在。五無量智力知他心。六心得
自在。七常在安慧處。八常不妄誤。九得金
剛三昧力。十善知不定事。十一善知無色定
事。十二具足通達諸永滅事。十三善知心不
相應無色法。十四大勢波羅蜜。十五無礙波
羅蜜。十六一切問答及記具足答波羅蜜。
十七具足三轉説法。十八所説不空。十九
所説無謬失。二十無能害者。二十一諸賢聖
中大將。二十五四不守護。二十九四無所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