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妙法蓮華經論憂波提舍 (No. 1520_ 婆藪槃豆勒那摩提僧朗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520[No.1519]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
  婆藪般豆菩薩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
共僧朗等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衆萬二千人倶。皆是阿羅漢。諸漏
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善得心解脱善得
慧解脱。心善調伏人中大龍。應作者作所作
已辦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善得
正智心解脱一切。心得自在到第一彼岸。菩
薩摩訶薩八萬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大辯才樂説。轉不退
法輪。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種諸善
根。常爲諸佛之所稱歎。以大慈悲而修身心。
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名稱普聞無
量世界。能度無數百千衆生。此法門中初第
一品明七種功徳成就。何等爲七。一者序分
成就。二者衆成就。三者如來欲説法時至成
就。四者所依説法隨順威儀住成就。五者依
止説因成就。六者大衆現前欲聞法成就七
者文殊師利答成就。又序分成就者。此法
示現二種義成就。何等爲二。一者示現一
切諸法門中最勝成就故。二者示現自在



徳成就故。如王舍城。勝餘一切城舍故。
耆闍崛山勝餘諸山故。如經如是我聞一時
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故。衆成就者。有四
種義成就。何等爲四。一者數成就。二者行成
就。三者攝功徳成就。四者威儀如法住成就。
數成就者。謂大衆無數故。行成就者有四種。
者諸聲聞修小乘行。二者諸菩薩修大乘
行。三者諸菩薩隨時示現能行大乘。如颰
陀婆羅等十六人。具足菩薩不可思議事。
而能示現種種形相。優婆塞優婆夷比丘
比丘尼等故。四者出家人威儀一定。不同菩
薩故。皆是阿羅漢等者十六句。示現聲聞功
徳成就故。皆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等者十三句。示現菩薩功徳成就故。阿羅
漢功徳成就者。彼十六句示現三種門攝義
應知。何等三門。一者上上起門。二者總別
相門。三者攝取事門。上上起門者。謂諸漏已
盡故名爲羅漢。以心得自在故名諸漏已
盡。諸漏已盡故名爲阿羅漢。以心無煩惱
故。*名心得自在。以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
故。*名心得自在。以遠離能見所見故。*名無
復煩惱。已善得心解脱慧解脱故。*名心善
調伏。人中大龍者。行諸惡道如平坦路無所
拘礙。應行者已行。應到處已到故。應作者已
作。人中大龍已盡對治。降伏煩惱怨敵故。
所作已辦者。更不後生。如相應事已成故。
離諸重擔者已應作者作。所作已辦。後生重
擔已捨故。逮得己利者。已捨重擔證涅槃
故。盡諸有結者。已逮得己利斷諸煩惱因故。
善得正智心解脱者。諸漏已盡故。一切心得
自在者。善知見道修道智故。到第一彼岸者。
善得正智心得解脱善得神通無諍三昧等諸
功徳故。*大羅漢等者。心得自在。到彼岸故。
衆所知識者。諸王王子大臣帝釋梵天王
等皆識知故。復聲聞菩薩佛等。是勝智。彼
勝智者。皆善知故。名衆所知識。總別門者。
皆是*羅漢等十六句。初句總餘句別故。皆
是*羅漢者。彼*羅漢名有十五種義應知。
一者應受飮食臥具供養恭敬等故。二者應
將大衆教化一切故。三者應入聚落城邑等
故。四者應降伏諸外道等故。五者應以智慧
速觀察法故。六者應不疾不遲説法。如法相
應不疲惓故。七者應靜坐空閑處。飮食衣服
一切資生。不積不聚少欲知足故。八者應一
向行善行不著諸禪故。九者應行空聖行故。
十者應行無相聖行故。十一者應行無願聖
行故。十二者應降伏世間禪淨心故。十三者
應起諸通勝功徳故。十四者應證第一義功
徳故。十五者應如實知同生衆得諸功徳。爲
利益一切*衆生故。攝取事門者。此十五句。
攝取十種功徳。示現可説果不可説果故。
一者攝取得功徳二句示現。如經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故。二者三句攝取諸功徳。一句降
伏世間功徳。如經心得自在故。二句降伏出
世間學人功徳。如經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
脱故。三者攝取不違功徳。隨順如來教行故。
如經心善調伏故。四者攝取勝功徳。如經人
中大龍故。五者攝取所應作勝功徳。所應作
者。依法供養恭敬尊重如來故。如經應作者
作故。六者攝取滿足功徳滿足學地故。如經
所作已辦故。七者三句攝取過功徳。一者過
受故。二者過求命供養恭敬故。三者過上下
界已過學地故。如經離諸重擔。逮得己
盡諸有結故。八者攝取上上功徳。如經善得
正智心解脱故。九者攝取應作利益衆生功
徳。如經一切心得自在故。十者攝取上首功
徳。如經到第一彼岸故彼諸菩薩十三句
功徳二門攝應知。一者上支下支門。二者
攝取事門。上支下支門者。所謂總相別
應知。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
是總相。餘者是別相。彼不退轉有十種示
現。一者住聞法不退轉。如經皆得陀羅尼
故。二者樂説不退轉。如經大辯才樂説故。三
者説不退轉。如經轉不退法輪故。四者依止
善知識不退轉。以身心業依色身攝取故。如
經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故。於諸佛所種諸善
根故。五者斷一切疑不退轉。如經常爲諸佛
之所稱歎故。六者爲何等何等事説法。入彼









彼法不退轉。如經以大慈悲而修身心故。七
者入一切智如實境界不退轉。如經善入佛
慧故。八者依我空法空不退轉。如經通達大
智故。九者入如實境界不退轉。如經到於彼
岸故。十者應作所作住持不退轉。如經能度
無量百千衆生故
攝取事門者。示現諸菩薩住。何等清淨地中。
因何等方便何等境界中。應作所作故。地清
淨者。八地已上三地無相行寂靜清淨故。方
便者有四種。一者攝取妙法方便住持妙法。以
樂説力爲人説故。二者攝取善知識方便。以
依善知識所作應作故。三者攝取衆生方便。
以不捨衆生故。四者攝取智方便。以教化衆
生令入彼智故。境界者易解。復有攝取事
門。示現諸地。攝取勝功徳。不同二乘功徳故。
八地者。無功用智不同下上故。不同
者。下功用行不能動故。不同上者。上無相行
不能動自然而行故。於九地中。得勝進陀羅
尼門具足四無礙自在故。於第十地中不退
轉法輪得佛受位。如轉輪王子故。以得同攝
徳故。攝功徳成就者。示現依何處依何
心依何智依何境界行依何等能辦故。依
何處者。依善知識故。依何心者。我依衆生心
教化。畢竟利益一切衆生故。依何智者。依
三種智。一者授記密智。二者諸通智。三者眞
實智。依何等境界行依何等能辦者。即三
智攝應知。威儀如法住成就者。有四種示
現。何等爲四。一者四衆圍繞。二者前後。三
者供養恭敬。四者尊重讃歎。如經爾時世尊
四衆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讃歎故。如來欲説
法時至成就者。爲諸菩薩説大乘經故。此大
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顯示甚深功徳應知。
一名無量義經者。成就字義故。以此法門説
彼甚深妙境界法故。甚*深妙境界者。諸佛
如來最勝境界故。二名最勝修多羅者。三藏
最妙勝藏成就故。三名大方廣者。無量大
乘門隨衆生根住持成就故。四名教菩薩法
者。爲教化根熟菩薩。隨器法成就故。五
名佛所護念者。依佛如來有此法故。六名一
切諸佛祕密法者。此法甚深如來知故。七名
一切佛藏者。如來功徳三昧之藏在此經故。
八名一切諸佛密處者。根未熟衆生非法
不與故。九名能生一切諸佛者。聞此法
門能成菩提故。十名一切諸*佛道場者。
聞此法門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餘
修多羅故。十一名一切諸佛所轉法輪者。
法門能破一切諸障故。十二名一切諸佛。
堅固舍利者。謂如來眞如法身。於此修多羅
壞故。十三名一切諸佛大巧方便經者。依
此法門成大菩提。已爲衆生説天人聲聞辟
支佛等法故。十四名説一乘經者。*此法門
顯示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之體。
二乘非究竟故。十五名第一義住者。*此法
門即是如來法身究竟住處故。十六名妙法
蓮華者。有二種義。何等二種。一者出水義。
不可盡出離。小乘泥濁水故。復有義。
華出泥水。喩諸聲聞入如來大衆中坐。如
諸菩薩坐蓮華上。聞説無上智慧清淨境界。
證如來密藏故。二華開者。衆於大乘中
心怯弱不能生信故。開示如來淨妙法身。
令生信心故。十七名法門者。攝成就故。攝
成就者。攝取無量。名句字身。頻婆羅阿閦婆
等偈故。此十七句法門者是總。餘句是別
故。如經爲諸菩薩説大乘經名無量義。如是
等所依説法隨順威儀住成就者。示現依何
等法説法。依三種法故。一依三昧成就故。
以三昧成就二種示現。何等爲二。一者成就
自在力身心不動故。二者離一切諸障。隨自
在力故。此自在力有二種。一者爲隨順衆
示現對治攝取覺菩提分法故。二者爲對
治無量世來堅執煩惱故。如經説此經
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等。二依器
世間。三依衆生世間。震動世界及知過去無
量劫事等故。如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乃至
喜合掌一心觀佛故
依止説因成就者。彼諸大衆現見異相不可











思議事。如來應爲我説。渇仰欲聞生希有
心。名依止説因成就。是故放大光明。示
現諸世界中種種事故。先示現外事六種
震動等。次示現此法門内證深密法故。又
依器世間衆生世間數種種量種種具足煩
惱差別具足清淨差別佛法弟子差別。示現
三寶故。復乘差別。有世界有佛有世界無佛。
令衆生見修行者。未得果得道者已得果。如
經諸修行得道者故。數種種者。示現種種觀
故。略説四種觀。一者食。二者聞法。三者
修行。四者樂。如經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
乃至以佛舍利起七寶塔故。行菩薩道者。教
化衆生依四攝法方便攝取應知。如經中説
當推取
自此以下示現大衆。現前欲聞法成就問一
人多人欲聞生希有心。是故唯問文殊師利。
如是示現世尊弟子隨順法不相違故。今佛
世尊現神變相者。爲何等義。爲現大相因
故。爲大相者。爲説妙法蓮華經故現大瑞
相。爲説所得妙法不可思議等文句故。有
二種法推文殊師利。一者現見諸法。
二者離諸因縁。自心成就彼法故。示現種
種瑞相者。示現彼彼事如彼事現沒住
滅應知。以文殊師利能記彼事故。以文殊師
利所作成就因果成就。現見彼法故。所作成
者有二種。一者功徳成就。二者智慧成
就。因成就者一切智成就。因縁者相也。果
者説大法。種種佛國土者。示現彼國土中
種種差別應知。淨妙國土者。無煩惱衆生住
處故 如經照於東方萬八千世界乃至悉見
彼佛國界莊嚴故。如來爲上首者。諸菩薩等。
依如來住故。以如來於彼國土一切大衆中
得自在故。如經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如是等

自此以下明聖者。文殊師利菩薩。以宿命智
現見過去因果相。成就十種事如現在前。是
故能答彌勒。現見過去因相者。自見己
彼諸佛國土修種種行事故。*現見
過去果相者。文殊師利自見己身。是過去妙
光菩薩。於彼佛所聞此法門爲衆生説故。成
就十種事者。何等爲十。一者現見大義因成
就。二者現見世間文字章句甚深意因成就。
三者現見希有因成就。四者現見勝妙因成
就。五者現見受用大因成就。六者現見攝取
一切諸佛法輪因成就。七者現見善堅實如
來法輪因成就。八者現見能進入因成就。九
者現見憶念因成就。十者現見自身所經事因
成就。大義因成就者。八句示現應知。一者欲
轉大法輪。二者欲雨大法雨。三者欲撃大
法鼓。四者欲建大法幢。五者欲然大法燈。
六者欲吹大法&T045006;。七者欲不斷大法鼓。八者
欲説大法。此八句示現如來欲説大法等
故。何等爲八種大義。謂疑者斷疑故。
斷疑者増長淳熟智身故。根熟者爲説二種
密境界。謂聲聞密境界。菩薩密境界。大
鼓二句示現以遠聞故。入密境界者。令進
取上上清淨義故。取上上清淨義者。進取
一切智現見故。取*一切智現見者。爲一切
法建立名字章句義故。建立名字章句義者。
令入不可説證智轉法輪故。現見世間名字
章句意甚深因成就故。如經我於過去諸佛
曾見此瑞乃至故。現斯瑞故。現見希有因成
就者。無量時不可得故不可思議不可稱不
可量者。示現過彼阿僧祇劫不可得故。復示
現五種劫。一者夜。二者晝。三者月。四者時。
五者年。示現彼無量無邊劫故。如經如過
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
號日月燈明。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成一切種智故現見勝妙因成就者。
諸佛菩薩自受用示現故。如經次復有佛
亦名日月燈明。乃至所可説法初中後善故。
現見受用大因成就者。是時王子受勝妙樂
各捨出家。復彼大衆於爾許時。不生疲惓心
故。如經其最後佛未出家時乃至佛授記已
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故。現見攝取一切諸
佛轉法輪因成就者。法輪不斷故。如經佛滅











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
爲人演説故。現見堅實如來法輪因成就者。
佛滅度後無量時説法故。如經日月燈明佛
八子皆師妙光乃至皆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故。現見進入因成就者。彼諸王子
得大菩提故。如經是諸王子乃至皆成佛道
故。現見憶念因成就者。爲他説法利益他故。
如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然燈。乃至尊重讃
歎故。現見自身所經事因成就者。以自身受
勝妙樂故。如經彌勒當知。乃至佛所護念故。
汝號求名者示現知過去事故。復示現得彼
法具足
  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入甚深三昧正念不動。以如實智
觀。從三昧安詳而起。起已告舍利弗。諸佛智
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見難覺難知難解
難入如來所證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何以故。舍利弗。如來應正遍知。已曾親近供
養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佛。於諸佛所。盡行
諸佛所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舍利弗。
如來已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勇猛精進
所作成就名稱普聞。舍利弗。如來畢竟成就
希有之法。舍利弗。難解之法如來能知。舍利
弗。難解法者。諸佛如來隨宜所説意趣難解。
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何以故。舍利弗。
諸佛如來。自在説因成就故。舍利弗。如來成
就種種方便種種知見種種念觀種種言辭。
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於彼彼處廣演言教。
無數方便引導衆生。於諸著處令得解脱。舍
利弗。如來知見方便到於彼岸。舍利弗。如來
知見廣大深遠。無障無礙力無畏。不共法根
力菩提分禪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皆已具
足。舍利弗。諸佛如來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
曾有法。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説諸法
言*辭柔軟悦可衆心。止舍利弗。不須復説
舍利弗。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舍利
弗。唯佛與佛説法。諸佛如來能知彼法究竟
實相。舍利弗。唯佛如來知一切法。舍利弗。唯
佛如來能説一切法。何等法云何法何似法
何相法何體法。何等云何何似何相何體。如
是等一切法。如來現見非不現見
論曰。自此已下。示現所説法因果相應知。
如經爾時世尊入甚深三昧正念不動以如
實智觀從三昧安詳而起。起已告舍利弗者。
示現如來得自在力故。如來入定無能驚寤
故。何故告舍利弗。不告餘聲聞等。隨深智
慧與如來相應故。何故不告諸菩薩。有五
種義。一者爲諸聲聞所作事故。二者爲
聲聞迴趣大菩提故。三者護諸聲聞恐怯弱
故。四者爲令餘人善思念故。五者爲諸聲聞
不起所作已辦心故。諸佛智慧甚深無量者。
爲諸大衆生尊重心。畢竟欲聞如來説故。
深者顯示二種甚深義應知。何等爲二。一
者證甚深。謂諸佛智慧甚深無量故。二者阿
含甚深。謂智慧門故。*甚深者是總餘
別。證甚深者有五種一者義甚深依何
等義甚深故。二者實體甚深。三者内證甚深。
四者依止甚深。五者無上甚深。甚深者。謂
大菩提故。大菩提者。如來所證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故。又甚深者。一切聲聞辟支
所不能知故。智慧者。謂一切種一切智
義故。如經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
見難覺難知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
不能知故。智慧門者。謂説
義甚深者。示現有八種。一者受持讀
誦甚深。如經舍利弗如來應正遍知已曾親
近供養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佛故。二者修
行甚深。如經諸佛所。盡行諸佛所修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故。三者果行甚深。如
經舍利弗如來已於無量百千劫勇猛精
進所作成就故。四者増長功徳心甚深。如經
名稱普聞故。五者快妙事甚深。如經成就
有法故。六者無上甚深。如經舍利弗難解
之法如來能知故。七者入甚深。入甚深者。名
字章句意難得。自在住持不同外道。説因
縁法名爲甚深。如經舍利弗難解法者。諸佛
如來隨宜所説意趣難解故。八者不共聲聞
辟支佛所作住持甚深。如經一切聲聞辟支
*佛所不能知故
如是説妙法功徳。已次説如來法師







功徳成就應知。如經何以故。諸佛如來自在
説因成就故。如來成就四種功徳故能度衆
生。何等爲四。一者往成就。如經。如來成就
種種方便故。種種方便者。從兜率退乃
至示現入涅槃故。二者教化成就。如經種種
知見故。種種知見者。示現染淨諸因故。三者
功徳畢竟成就。如經種種念觀故。種種念觀
者。以説彼法成就因縁如法相應故。四者説
成就。如經種種言辭故。種種言辭者。以四無
礙。依何等何等名字章句。隨何等何等衆
生。能受爲説故。復有義種種方便者。示現
道邪法。如是如是種種過失故。*示現諸
佛正法。如是如是種種功徳故。如*經吾從
成佛已來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衆生於諸
著處令得解脱故。復無數方便者。方便令入
諸善法故。*復方便者斷諸疑故。*復方便者。
令入増上勝智故。*復方便者。依四攝法攝
取衆生令得解脱故。著者彼處處著。或
界或著諸地或著分或著乘故。著界者。
著欲色無色界故。著地者。著戒取三昧
禪定地乃至非非及滅盡定地故。著
*分者。著在家出家分故。著在家分者。
已同類作種種業邪見等故。著出家分者。著
名聞利養種種諸覺煩惱等故。著乘者。著
聲聞乘菩薩乘故。著聲聞乘者。樂持小乘戒。
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故。著大
乘者。著利養供養恭敬等。著分別觀種種
法相乃至佛地故復種種知見者。自身成就
不可思議境界。與聲聞菩薩故。如經舍利
弗如來知見方便到於彼岸故。到彼岸者。勝
餘一切諸菩薩故。*復種種念觀者。如經舍利
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障無礙力無畏不
共法根力菩提分禪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皆
已具足故。又第一成就可化衆生。依止善知
成就故。第二成就根熟衆生。令得解脱
故。第三成就力家得自在淨降伏故。第四
説成就者有七種。一者種種成就。如經舍
利弗諸佛如來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故。二者言成就。得五種美妙音聲説法。
如經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説諸法言辭柔軟悦
可衆心故。三者相成就。如經止舍利弗不須
復説故。有法器衆生心已滿足故。四者堪成
就。一切可化衆生。知如來成就第一希有
功徳能説法故。如經舍利弗佛所成就第
一希有難解之法故。五者無量種成就説不
可盡。如經舍利弗唯佛與佛説法諸佛如來
能知彼法究竟實相故。實相者。謂如來藏法
身之體不變故。六者覺體成就。如來所説一
切諸法。如來自證得故。如經舍利弗唯佛如
來知一切法故。七者隨順衆生意。爲説修行
法成就彼法何等如是等。如經舍利弗唯佛
如來能説一切法故。第一種種法門攝取衆
生故。第二令不散亂住故。第三令取故。第四
令得解脱故。第五令彼修行成就得對治法
故。第六令修行進趣成就故。第七令得
修行不失故。此七種法爲諸衆生。自身所作
成就故。又與教化成就者。依證法故。又
説成就者。依説法故。此二種法如向前説。
依此二種法有何次第而得修行。即彼前文
句再説應知
又依證法有五種。一者何等法。二者云何
法。三者何似法。四者何相法。五者何體法故。
何等法*者。聲聞法辟支佛法佛法故。云何
法*者。起種種事説故。何似法者。依三種門
得清淨故。何相法*者。三種義一相法故。何
體法者。無二體故。無二體*者。無量乘唯一
佛乘無二乘故。復有義。何等法者。謂有爲
法無爲法。云何法者。謂因縁法非因縁法
等。何似法者。*謂常法無常法如是等。何相
法*者。生等三相法不生等三相法。何體法
者。謂五陰體非五陰體。又何似法者。謂無
常法有爲法因縁法。又何相法者。謂可見相
等法。又何體法者。*謂五陰能取可取。五陰
是苦集體故。五陰者是道諦體。復有依説
法。何等法者。*謂名句字身*故。云何法*者。
依如來所説法故。何似法者。能教化可化











生故。何相法者。依音聲取故。以依音聲取
彼法故。何體法者假名體法相
自此以下依三種義示現。一者決定義。二者
疑義。三者依何事疑義。決定義者。有聲聞方
便證得深法作決定心。於聲聞道中。得方便
涅槃證故。如是三種證法示現有爲無爲法
故。如經爾時大衆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
乃至亦得此法到於涅槃故。疑義者。謂聲
聞辟支佛不能知故。是故生疑。如經而今不
知是義所趣故。依何事疑者。如來説聲聞解
脱與我解脱不異。是故生疑。生疑者生因中
疑。此云何云何如來數數説甚深境界。前
説甚深後説甚深不同聲聞。如是等是故生
疑。如經爾時舍利弗知四衆心疑乃至而説偈
言故。自此已下依四種事説。一者決定心。二
者因受記。三者取*受記。四者與授記應知。
云何決定心。已生驚怖者令斷驚怖。爲利益
二種人故。如來有決定心。此驚怖有五種應
知。一者損驚怖。如所聞聲取以爲實。謗無
大乘而作是言。如來説言阿羅漢究竟涅槃。
我畢竟取如是涅槃。是故羅漢不入涅槃故。
二者多事驚怖。以大乘衆生生如是心。我
無量無邊劫行菩薩行。生驚怖心起取異
乘心故。三者顛倒驚怖。分別我我所身
不善法故。四者悔驚怖。悔驚怖者。謂大徳
舍利弗等我不應證如是小乘法自止。即
此悔心名爲驚怖應知。五者誑驚怖。謂増上
慢聲聞作如是心。云何如來誑於我等故。因
授記者。如經止止舍利弗不須復説若説是
事一切世間諸天人等皆生驚怖故。因授記
生驚怖者。有三種義。一者欲令彼大衆推
覓甚深境界故。二者欲令大衆生尊重心。畢
竟欲聞故。三者爲令増上慢聲聞離法座
而去故。第二請示現過去無量*佛教化衆
生。如經是會無數乃至聞佛所説則能敬信
故。第三*請示現現在佛教化衆生。如經今此
會中如我等比乃至長夜安隱多所饒益故。
取授記者。以舍利弗等欲得授記。如經告舍
利弗汝以三請豈得不説汝今諦聽如是等
故。與授記者。有六種應知。一者未聞令聞。二
者説。三者依何等義。四者令住。五者依法。六
者遮未聞令聞者。如經舍利弗如是妙法諸
佛如來時乃説之如優曇華如是等。説者。如
經舍利弗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縁譬喩言
辭演説諸法如是*等。種種因縁者。謂三
乘。彼三乘者。唯名字章句説非有實義故。
以彼實義不可説故
依何等義者。如經舍利弗諸佛世尊唯以一
大事因縁故出現於世如是等故。彼一大事
者。依四種義應知。何者爲四。一者無上義。
除一切智智更無餘事。如經欲開佛知見令
衆生知得清淨故出現於世。佛知見者如來
能證如實知彼義故。二者同義。以聲聞辟
支佛佛法身平等故。如經欲示衆生佛知見
故出現於世故。法身平等者。佛性法身更無
差別故。三者不知義。以一切聲聞辟支佛不
知彼眞實處故。不知眞實處者。不知究竟唯
一佛乘故。如經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
於世。四者爲令證不退轉地示現與無量智
業故。如經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
世。又示者。爲諸菩薩有疑者。令知如實修
行故。又悟入者。未發菩提心者令發心故。
已發心者令入法故。*復悟者令外道衆生生
覺悟故。*復入者。令得聲聞果者入大菩提
故。令住者。如經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爲衆生説法。依法者。如經舍利弗過去諸
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譬喩因縁念觀方便
説法是法皆爲一佛乘故。如是等譬喩者。如
牛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醍醐爲第
一。小乘如乳。大乘如醍醐故。此譬唯明
大乘無上。諸聲聞等亦同大乘無上故。聲聞
同者。示諸佛如來法身之性同。諸凡夫聲聞
辟支佛等。法身平等無差別故。此譬喩示現
因縁如向説。念觀者。於小乘諦中人無我
等。於大乘諦中眞如法界實際。人無我法無
我等觀故。方便者。小乘中觀陰界入。厭苦











離苦得解脱故。於大乘中修諸波羅蜜。四攝
法攝取自身他身利益對治法故。遮者。如經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如是
等故。無二乘者。無二乘涅槃。唯佛如來證大
菩提。究竟滿足一切智慧。名大涅槃。非諸聲
聞辟支佛等有涅槃法。唯一佛乘故。一佛乘
者。依四種義説應知。如來依此六種授記。是
故前説何等法云何法何似法何相法何體法
如是示現何等法者。謂未曾聞故。云何法者。
謂種種言語譬喩説故。何似法者。唯爲一大
事故。何相法者。爲隨衆生器説*佛法故。何
體法者。唯一乘體故。一乘體者。*謂諸佛如
來平等法身。聲聞辟支佛乘。非彼平等法身
之體。以因果行觀不同故
自此已下説法爲斷四種*疑應知。何等四
種。一者何時説。者云何知増上慢。
三*者云何堪説。四*者云何不成妄語。何時
説者。諸佛如來於何等時。起種種方便説法
爲斷彼疑。如經佛告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
惡世所謂劫濁等故。云何知増上慢者。如
來不爲増上慢人説法。云何知彼是増上慢
爲斷彼疑。如經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者若
不信是法無有是處等故。云何堪説者。從佛
聞法而起謗心。云何如來不成不堪説法人
爲斷此疑。如經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如是
等故。云*何不成妄語者。如來先説法異今
説法異。云何如來不成妄語爲斷此疑故。如
經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
來言無虚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故。乃至童子
戲聚沙爲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者。
謂發菩提心行菩薩行者。所作善根能證菩
提。非諸凡夫及決定聲聞未發菩提心者之
所能得故。如是乃至小低頭等。亦如是
  譬喩品第三
舍利弗説偈
    金色三十二 十力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種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徳 而我皆已失
此偈示現何義。舍利弗自呵責身。我不見
諸佛不佛所。聞法不供養恭敬諸佛。無
利益衆生事。未得法退。是故*舍利弗呵責
自身。不見者。不見諸佛如來大人相生恭
敬供養心故。往者。示現教化衆生力故。放
金色光明者。見佛自身異身得無量功徳故。
聞者。能作利益一切衆生故。力者。衆生有
疑。依十力斷疑故。供養者。示現教化衆生
力故。十八不共法者。遠離諸障礙故。恭敬者。
生無量福徳。依如來教得解脱故。人無我
法無我。一切法平等故。是故舍利弗自呵責
*身。我未得如是法。於未得中退故。自此已
下。爲七種具足煩惱性衆生。説七譬喩。
對治七種増上慢應知。又三種染無煩惱
人三昧解脱見等染慢。對治此故説三平等
應知。何者七種具足煩*惱性人。一者求勢
力人。二者求聲聞解脱人。三者求大乘人。四
者有定人。五者無定人。六者集功徳人。七者
不集功徳人。七種増上慢者。顛倒求功徳増
上慢。以世間諸煩惱熾然。而求天人妙境
果報。對治此故。説火宅譬喩應知。聲聞人
向増上慢。我乘與如來乘無差別。如是
顛倒取。對治此故説窮子譬喩應知。大乘
人一*向増上慢。無別聲聞辟支佛乘。顛倒
取。對治此*故説雨譬喩應知。實無而有。
増上慢人。以有世間三昧三摩跋提。實無涅
槃而生涅槃想。對治此故説化城譬喩應
知。散亂心實無有定過去。有大乘善根而
不覺知。彼不求大乘。於狹劣心中生虚妄
解。以爲第一乘。對治此*故説繋寶珠譬喩
應知。有功徳人説大乘法而取非大*乘。對
治此故説王解髻中明珠與之譬喩應知。
功徳人於第一乘不集諸善根。説第一
不取爲第一。對治此*故説醫師譬喩應
知。第一人者。以世間種種善根三昧功徳方













便令戲後令入涅槃故。第二人者。以三爲
一令入大乘故。第三人者。令知種種乘諸佛
如來平等説法。隨衆生善根種子生芽故。
第四人者。方便令入涅槃城故。涅槃城者。
諸禪三昧城。過彼城已令入大涅槃城故。
第五人者。示過去善根令憶念。教入三昧
故。第六人者。説大乘法。以此法門。同十地行
滿。諸佛如來密與授記故。第七人者。根未
熟爲令熟故。示現涅槃量。爲是義故。如來
説此七種譬喩。何者三種無煩惱人。染慢顛
倒信故。一者信種種乘異。二者信世間涅槃
異。三者信彼此身異。爲對治此三種染。説
三種平等應知。一者乘平等與聲聞授記。
唯有大乘無二乘故。二者世間涅槃平等。以
多寶如來入涅槃。世間涅槃平等故。三者
身平等。多寶如來已入涅槃。復示現身自身
他身法身平等無差別故。是無煩惱人。染慢
見彼此身所作差別。以不知彼此佛性法身
平等故。即彼人我證此法彼人不得。對治
此故。與諸聲聞授記應知。彼聲聞等爲實成
佛故與授記。爲不成佛與授記也。若實成佛
者。菩薩何故於無量劫。修集無量功徳。若
不成佛者。云何虚妄授記。彼聲聞授記者。
得決定心非成就法性故。如來依三平等。説
一乘法故。以如來法身與彼聲聞法身無異
故與授記。非即具足修行功徳故。是故菩薩
功徳具足。諸聲聞人功未具足。言授記者
有六處示現。五者如來記。一者菩薩記。如來
記者。舍利弗摩訶迦葉等衆所知識故。名號
不同故與別記。富樓那等五百人千二百人
等。同一名故倶時與記。學無學等倶同一號。
非衆所知識故一時與記。與提婆達多
者。示現如來無怨故。與比丘尼及諸天女
記者。示現女人在家出家修菩薩行者皆證
佛果故。菩薩授記者。不輕菩薩品示
現。禮拜讃歎言。我不輕汝。汝等皆當作
佛者。示諸衆生皆有佛性故。言聲聞授記
者。聲聞有四種。一者決定聲聞。二者増上慢
聲聞。三者退菩提心聲聞。四者應化聲聞。二
種聲聞如來與授記。謂應化聲聞。退已還發
菩提心者。決定増上慢二種聲聞根未熟
故。如來不與授記。菩薩與授記。菩薩授記
者。方便令發心故
又依何義故。如來説三乘名爲一乘。依同義
故與諸聲聞授記。同義者。以如來法身聲聞
法身平等無差別故。以聲聞辟支佛異
故。有差別。以彼非大乘故。如來説言不離我
身是無上義。一切聲聞辟支佛法中不説此
義。以不能解故。是故諸菩薩行菩薩行非
爲虚妄。無上義者。餘殘修多羅明無上義。無
義有十種應知。一者示現種子無上故。
説雨譬喩。汝等所行是菩薩道者。謂發菩提
心退已還發者。前所修行善根不滅。同後得
果故。二者示現行無上故。説大通智勝如來
本事等故。三者示現増長力無上故。説商主
譬喩。四者示現令解無上故。説繋寶珠譬喩。
五者示現清淨國土無上故。示現多寶如來
塔。六者示現説無上故。説髻中明珠譬喩。七
者示現教化衆生無上故。地中踊出無量菩
薩摩訶薩等故。八者示現成大菩提無上者。
示現三種佛菩提。一者應化佛菩提。隨所應
見而爲示現故。如經皆謂如來出釋氏宮去
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故。二者報佛菩提。十地行滿足得常涅槃
證故。如經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
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故。三*者法佛菩提。謂如
來藏性淨涅槃常恒清涼不變故。如經如來
如實知見三界之相乃至不如三界見於三界
故。三界相者。謂衆生界即涅槃界。不離衆生
界有如來藏故。無有生死若退若出者。謂常
恒清涼不變故。亦無在世及滅度者。謂如
來藏眞如之體。不即衆生界不離衆生界故。
非實非虚非如非異者。謂離四種相故。有四
種相者是無常故。不如三界見三界者。如來













能見能證眞如法身。凡夫不見故。是故經言
如來明見無有錯謬故。我本行菩薩道今猶
未滿者。以本願故。衆生界未盡願非究竟故。
言未滿者。非謂菩提不滿足故。所成壽命復
倍上數者。示現如來常方便顯多數過
上數量不可數知故。我淨土不毀而衆見燒
盡者。報佛如來眞實淨土第一義諦攝故。九
者示現涅槃無上故。説醫師譬喩。十者示現
勝妙力無上故。説餘殘修多羅應知。多寶
如來塔。顯示一切佛土清淨者。示現諸佛實
相境界中種種間錯莊嚴故。塔者。示現如
來舍利住持故。量者。方便示現一切佛國土
清淨。出世間無漏善根所生。非是世間有
漏。善所生故。略*者。多寶如來身一體。示
現攝取一切佛法身故。住持者。示現諸佛如
來法身自在身力故。示現無量佛者。示現彼
此所作業無差別故。遠離穢不淨者。示現一
切佛國土平等清淨故。言多寶者。示現一切
佛土同寶性故。同一塔坐者。示現化佛非化
佛法佛報佛等皆爲成大事故。自此已下示
現法力持力修行力應知。法力者。五種門示
現。一者證。二者信。三者供養。四者聞法。
五者讀誦持説。四種門彌勒品中示現。一法
門常精進菩薩品示現。彌勒品中四種門者。
一者*證。如經我説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
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衆生得無生法忍
故。此言無生法忍者。謂初地證智應知。八生
乃至一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謂證
初地菩提故。八生乃至一生者。謂諸凡夫決
定能證初地。隨力隨分。八生乃至一生
初地故。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離三
界中分段生死。隨分能見眞如佛性。名得菩
提。非謂究竟滿足。如來方便涅槃故。信者。
如經復有八世界微塵衆生皆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故。供養者。如經是諸菩薩摩
訶薩得大法利時於虚空中雨曼陀羅華如是
等故。聞法者。如隨喜品説應知。一法門。常
精進菩薩品示現者。謂讀誦解説書寫等。得
六根清淨故。如經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法
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説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
眼功徳乃至千二百意功徳故。此得六根清
淨者。謂凡夫人以經力故。得勝根用。未入
初地菩薩位應知。如經以父母所生清淨肉
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又六根清淨
者。於一一根中。悉能具足見色聞聲知香
觸法等用應知。眼見者聞香能知。如經釋
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娯樂乃至説法聞香知
者。此是智境鼻根知故。持力者。有三種法
門示現。如法師品安樂行品勸持品等。廣説
力應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者。受持此經
得佛性水。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修行
力者五門示現。一者説力。二者行苦行力。三
者護衆生諸難力。四者功徳勝力。五者護法
力。説力者有三種法門。神力品中示現。
出廣長舌者憶念故。&T005733;咳聲者。説偈令
故。聞聲已如實修行不放逸故。三彈指
令覺悟者。令修行者覺悟故。行苦行力者。
藥王菩薩品示現教化衆生。行苦行者妙
音菩薩品示現教化衆生。護衆生難。觀世
音品陀羅尼品示現。功徳勝力者。妙莊嚴王
品示現。依過去功徳。彼童子有如是力故。
護法力者。普賢品及後品中示現。又説言受
持觀世音菩薩名及受持六十二恒河沙諸
佛*名彼福徳平等者。有二種義。一者信力
故。二者畢竟知故。信力者有二種。一者求我
如觀世音畢竟信故。二者生恭敬心。如
彼功徳我亦畢竟得故。畢竟知者。決定知
法界故。法界者名法性。彼法性入初地菩
薩。能證入一切諸佛菩薩平等身故。平等身
者。謂眞如法身。是故受持六十二恒河沙
佛名。受持觀世音菩薩名。功徳無差別
第一序品示現七種功徳成就
第二方便品有五分示現破二明一。餘品如
向處分易解













妙法蓮華經論婆提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