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509[cf.No.22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序
 長安釋僧叡述  
夫萬有本於生生而生。生者無生。變化兆於
物始而始。始者無始。然則無生無始物之性
也。生始不動於性。而萬有陳於外。悔吝生於
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覺有以見邪思之自起
故阿含爲之作。知滯有之由惑故。般若爲之
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絶
思境。以言求之則乖其深。以智測之則失其
旨。二乘所以顛沛於三藏。雜學所以曝鱗於
龍門者。不其然乎。是以馬鳴起於正法之餘。
龍樹生於像法之末。正餘易弘。故直振其遺
風瑩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跡凡夫。示悟
物以漸。又假照龍宮。以朗搜玄之慧。託聞幽
祕。以窮微言之妙。爾乃憲章智典。作茲釋論。
其開夷路也。則令大乘之駕方軌而直入。其
辯實相也。則使妄見之惑不遠而自復。其爲
論也。初辭擬之。必標衆異以盡美。卒成之終
則擧無執以盡善。釋所不盡。則立論以明之。
論其未辯。則寄折中以定之。使靈篇無難喩
之章。千載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有鳩
摩羅耆婆法師者。少播聰慧之聞。長集奇拔
之譽。才擧則亢標萬里。言發則英辯榮枯。常
杖茲論焉。淵鏡憑高。致以明宗。以秦弘始三
年歳次星紀。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長安。
秦王虚襟既已蘊在。昔見之心豈徒則悦而
已。晤言相對。則淹留終日。研微造盡。則窮
年忘倦。又以*晤言之功雖深。而恨獨符之
心不曠。造盡之要雖玄。而惜津梁之勢未普。
遂以莫逆之懷。相與弘兼忘之慧。乃集京師
義業沙門。命公卿賞契之士。五百餘人集於
渭濱逍遙園堂。鑾輿佇駕於洪涘。禁禦息警
於林間。躬覽玄章。考正名於梵本。諮通津要。
坦夷路於來踐。經本既定。乃出此釋論。論之
略本有十萬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
萬言。梵夏既乖。又有煩簡之異。三分除二。
得此百卷。於大智三十萬言。玄章婉旨朗然
可見歸途直達。無復惑趣之疑。以文求之。無
間然矣。故天竺傳云。像正之末。微馬鳴龍樹。
道學之門。其淪胥溺喪矣。其故何耶。寔由
二未&T012111;微。邪法用盛。虚言與實教並興。嶮徑
與夷路爭轍。始進者化之而流離。向道者惑
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與正之。是以天竺諸
國。爲之立廟。宗之若佛。又稱而詠之曰。智慧
日已頽。斯人令再曜。世昏寢已久。斯人悟令
覺。若然者眞可謂功格十地。道侔補處者
矣。傳而稱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鄙之外。忽
得全有此論。*梵文委曲。皆如初品。法師以
秦人好簡故。裁而略之。若備譯其文。將近千
有餘卷。法師於秦語大格。唯譯一往。方言
殊好。猶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喩。則情無由比。
不比之情。則不可以託悟懷於文表。不喩之
言。亦何得委殊塗於一致。理固然矣。進欲停
筆爭是。則交競終日。卒無所成。退欲簡而便
之。則負傷於穿鑿之譏。以二三唯案譯而書。
都不備飾。幸冀明悟之賢。略其文而挹其玄




大智度初序品中縁起義釋論
第一卷第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奉          詔譯
    智度大道佛從來 智度大海佛窮
    智度相義佛無礙 稽首智度無等佛
    有無二見滅無餘 諸法實相佛所説
    常住不壞淨煩惱 稽首佛所尊重法
    聖衆大海行福田 學無學人以莊嚴
    後有愛種永已盡 我所既滅根亦除
    已捨世間諸事業 種種功徳所住處
    一切衆中最爲上 稽首眞淨大徳僧
    一心恭敬三寶已 及諸救世彌勒等
    智慧第一舍利弗 無諍空行須菩提
    我今如力欲演説 大智彼岸實相義
    願諸大徳聖智人 一心善順聽我説
問曰。佛以何因縁故。説摩訶般若波羅蜜
經。諸佛法不以無事及小因縁而自發言。
譬如須彌山王不以無事及小因縁而動。
今有何等大因縁故。佛説摩訶般若波羅蜜
經。答曰。佛於三藏中廣引種種諸喩。爲
聲聞説法不説菩薩道。唯中阿含本末經
中。佛記彌勒菩薩。汝當來世當得作佛號
字彌勒。亦不説種種菩薩行。佛今欲爲彌
勒等廣説諸菩薩行。是故説摩訶般若波羅
蜜經
復次有菩薩修念佛三昧。佛爲彼等欲令
於此三昧。得増益故。説般若波羅蜜經。如
般若波羅蜜初品中説。佛現神足放金色
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等世界。示現大身
清淨光明種種妙色滿虚空中。佛在衆中端
正殊妙無能及者。譬如須彌山王處於大
海。諸菩薩見佛神變。於念佛三昧倍復増
益。以是事故。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復次
菩薩初生時。放大光明普遍十方。行至七
四顧觀察。作師子吼。而説偈言
    我生胎分盡 是最末後身
    我已得解脱 當復度衆生
作是誓已身漸長大。欲捨親屬出家修
無上道。中夜起觀見諸伎直后妃婇女状
若臭屍。即命車匿令被白馬。夜半踰城
行十二由旬。到跋伽婆仙人所住林中。以
刀剃髮。以上妙寶衣貿麁布僧伽梨。於
泥連禪河側六年苦行。日食一麻或食一
米等。而自念言。是處非道。爾時菩薩捨苦
行處。到菩提樹下坐金剛處。魔王將十八
億萬衆來壞菩薩。菩薩以智慧功徳力故。
降魔衆已。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時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棄。及色界
諸天等。釋提桓因。及欲界諸天等。并四天王。
皆詣佛所勸請世尊初轉法輪。亦是菩薩
念本所願及大慈大悲故。受請説法。諸法
甚深者般若波羅蜜是。以是故佛説摩訶
般若波羅蜜經。復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
智。所以者何。諸法無量無數。云何一人能知
一切法。佛住般若波羅蜜。實相清淨如虚
空。無量無中。自發誠言。我是一切
智人欲斷一切衆生疑。以是故説摩訶般
若波羅蜜經。復次有衆生應得度者。以佛
大功徳智慧無量難知難解故。爲惡師所
惑。心沒邪法不入正道。爲是輩人起大
慈心。以大悲手授之令入佛道。是故自
現最妙功徳。出大神力。如般若波羅蜜初
品中説。佛入三昧王三昧。從三昧起。以天
眼觀十方世界。擧身毛孔皆笑。從其足下
千輻輪相。放六百千萬億種種色光明。從
足指上至肉髻。處處各放六百千萬億種
種*色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數如恒沙等
諸佛世界。皆令大明。佛從三昧起欲宣
示一切諸法實相斷一切衆生疑結故。説般
若波羅蜜經。復次有惡邪人懷嫉妬意
謗言。佛智慧不出於人。但以幻術*惑世。
斷彼貢高邪慢意故。現無量神力無量智慧
力。於般若波羅蜜中自説。我神徳無量三
界特尊。爲一切覆護。若一發惡念獲罪
無量。一發淨信受人天樂。必得涅槃果。
復次欲令人信受法故。言我是大師。有十
力四無所畏。安立聖主住處心得自在。能
師子吼轉妙法輪。於一切世界最尊最上。
復次佛世尊欲令衆生歡喜故。説是般若
波羅蜜經言。汝等應生大喜。何以故。一切
衆生入邪見網。爲異學惡師所*惑。我於
一切惡師邪網中得出。十力大師難可値
見。汝今已遇。我隨時開發三十七品等諸
深法藏。恣汝採取。復次一切衆生爲結使病
所煩惱。無始生死已來。無人能治此病
者。常爲外道惡師所誤。我今出世爲大醫
王集諸法藥。汝等當服。是故佛説摩訶般
若波羅蜜經。復次有人念言。佛與人同亦
有生死。實受飢渇寒熱老病苦。佛欲斷
彼意故。説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示言。我
身不可思議。梵天王等諸天祖父。於恒河沙
等劫中。欲思量我身尋究我聲不能測
度。況我智慧三昧。如偈説
    諸法實相中 諸梵天王等
    一切天地主 迷*惑不能了
    此法甚深妙 無能測量者
    佛出悉開解 其明如日照
又如佛初轉法輪時。應時菩薩從他方
來欲量佛身。上過虚空無量佛刹。至華
佛世界。見佛身如故。菩薩説言
    虚空無有邊 佛功徳亦爾
    設欲量其身 唐勞不能盡
    上過虚空界 無量諸佛土
    見釋師子身 如故而不異
    佛身如金山 演出大光明


    相好自莊嚴 猶如春華敷
如佛身無量。光明音響亦復無量。戒定慧等
諸佛功徳皆悉無量。如密迹經中三密。此
中應廣説。復次佛初生時墮地行七歩。口自
發言。言竟便默。如諸嬰孩不行不語。乳
餔三歳。諸母養育漸次長大。然佛身無數
過諸世間。爲衆生故現如凡人。凡人生時
身分諸根及其意識未成就故。身四威儀坐
臥行住言談語默。種種人法皆悉未了。日月
歳過漸漸習學具人法。今佛云何生。便
能語能行。後更不能以此致怪。但爲此故
以方便力現行人法如人威儀。令諸衆生
信於深法。若菩薩生時便能行能語。世人
當作是念。今見此人世未曾有。必是天龍
鬼神。其所學法必非我等所及。何以故。我
等生死肉身爲結使業所牽不得自在。如
此深法誰能及之。以此自絶不得成賢聖
法器。爲是人故。於嵐毘尼園中生。雖即
能至菩提樹下成佛。以方便力故。而現作
童幼小年少成人。於諸時中次第而受
嬉戲術藝服御五欲。具足人法。後漸見老
病死苦生厭患心。於夜中半踰城出家。到
鬱特伽阿羅洛仙人所。現作弟子而不行
其法。雖常用神通自念宿命。迦葉佛時持
戒行道。而今現修苦行六年求道。菩薩雖
主三千大千世界而現破魔軍成無上
道。隨順世法故現是衆變。今於般若波羅
蜜中。現大神通智慧力故。諸人當知。佛身
無數過諸世間。復次有人應可度者。或墮
二邊。或以無智故。但求身樂。或有爲道故
著苦行。如是人等於第一義中失涅槃
正道。佛欲拔此二邊令入中道故。説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復次分別生身法身供養
果報故。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如舍利塔
品中説。復次欲説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
説。又爲魔幻魔事故説。復次爲當來
世人供養般若波羅蜜因縁故。又欲授三
乘記別故。説是般若波羅蜜經。如佛告阿
難。我涅槃後。此般若波羅蜜。當至南方。從
南方至西方。後五百歳中當至北方。是中
多有信法善男子善女人。種種華香瓔珞幢
幡伎樂燈明珍寶以財物供養。若自書若
教人書。若讀誦聽説。正憶念修行。以法供
養。是人以是因縁故。受種種世間樂。
後得三乘入無餘涅槃。如是等觀諸品中
因縁事故。説般若波羅蜜經。復次佛欲説
第一義悉檀相故。説是般若波羅蜜經。有
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爲人悉
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
中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
無相違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實
有。以各各爲人悉檀故實有。以對治悉檀
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有。世界者有
法從因縁和合故有無別性。譬如車轅
輻輞等和合故有無別車。人亦如是。五衆
和合故有無別人。若無世界悉檀者。佛
是實語人。云何言我以清淨天眼見諸衆
隨善惡業死此生彼受果報。善業者
生天人中。惡業者墮三惡道。復次經言。一
人出世多人蒙慶福樂饒益。佛世尊也如法
句中説。神自能救神。他人安能救神。自行
善智是最能自救。如瓶沙王迎經中佛説。凡
人不聞法。凡人著於我。又佛二夜經中説。
初得道夜至般涅槃夜。是二夜中間所
説經教。一切皆實不顛倒。若實無人者。佛
云何言我天眼見衆生。是故當知有人者。
世界悉檀故。非是第一義悉檀。問曰。第
悉檀是眞實。實故名第一。餘者不應實。答
曰。不然。是四悉檀各各有實。如如法性實
世界悉檀故無。第一義*悉檀故有。人
等亦如是。世界悉檀故有。第一義悉檀故
無。所以者何。人五衆因縁有故有是人
等譬如乳色香味觸因縁有故有是乳若













乳實無。乳因縁亦應無。今乳因縁實有故。
乳亦應有。非如一人第二頭第三手無因
縁而有假名。如是等相名爲世界悉檀。
云何各各爲人悉檀者。觀人心行而爲
説法。於一事中或聽或不聽。如經中所説。
報業故。雜生世間得雜觸雜受。更有
破群那經中説。無人得觸無人得受。問
曰。此二經云何通。答曰。以有人疑後世不
信罪福。作不善行墮斷滅見。欲斷彼疑
捨彼惡行。欲拔彼斷見。*是故説雜生世
間雜觸雜受。是破*群那計有我有神。
墮計常中。破群*那問佛言。大徳誰受。
若佛説某甲某甲受。便墮計常中。其人我見
倍復牢固不可移轉。以是故不説有受
者觸者。如是等相是名各各爲人悉檀。
治悉檀者。有法對治則有。實性則無。譬如
熱膩酢鹹藥草飮食等。於風病中。名爲
藥。於餘病非藥。若輕冷甘苦澁藥草飮食
等。於熱病名爲藥。於餘病非藥。若輕辛
苦澁熱藥草飮食等。於冷病中名爲藥。於
餘病非藥。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不淨觀
思惟。於貪欲病中名爲善對治法。於瞋恚
病中不名爲善。非對治法。所以者何。觀身
失名不淨觀。若瞋恚人觀過*失者。則
増益瞋恚火故。思惟慈心於瞋恚病中
名爲善對治法。於貪欲病中不名爲善。非
對治法。所以者何。慈心於衆生中。求好事
觀功徳。若貪欲人求好事觀功徳者。則
増益貪欲故。因縁觀法於愚癡病中名爲
善對治法。於貪欲瞋恚病中不名爲善。非
對治法。所以者何。先邪觀故生邪見。邪見
即是愚癡。問曰。如佛法中説十二因縁。甚
深如説。佛告阿難。是因縁法甚深難見難
解難覺難觀。細心巧慧人乃能解。愚癡人
於淺近法猶尚難解。何況甚深因縁。今云
何言愚癡人應觀因縁*法。答曰。愚癡人者。
非謂如牛羊等愚癡。是人欲求實道。邪心
觀故生種種邪見。如是愚癡人當觀因縁。
是名爲善對治法。若行瞋恚婬欲人欲
求樂欲惱他。於此人中非善非對治法。
不淨慈心思惟。是二人中是善是對治法。何
以故。是二觀能拔瞋恚貪欲毒刺故。復次著
常顛倒衆生。不知諸法相似相續。有
是人觀無常。是對治悉檀。非第一義。何
以故。一切諸法自性空故。如説偈
    無常見有常 是名爲顛倒
    空中無無常 何處見有常
問曰。一切有爲法皆無常相。應是第一義。
云何言無常非實。所以者何。一切有爲法
生住滅相。前生次住後滅故。云何言無常
非實。答曰。有爲法不應有三相。何以故。三
相不實故。若諸法生住滅。是有爲相者。今
生中亦應有三相。生是有爲相故。如是
一一處亦應有三相。是則無窮。住滅亦如
是。若諸生住滅。各更無有生住滅者。不
應名有爲法。何以故。有爲*法相無故。以
是故。諸法無常非第一義。復次若一切實
性無常則無行業報。何以故。無常名生滅。
失故。譬如腐種子不生果。如是則無行業。
無行業云何有果報。今一切賢聖法有果
報。善智之人所可信受。不應言無。以是
故。諸法非無常性。如是等無量因縁。説不
得言諸法無常性。一切有爲法無常。苦無
等亦如是。如是等相名爲對治悉檀。
第一義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論議語言。
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別破散。諸佛辟支
佛阿羅漢所行眞實法。不可破不可散。上
於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皆通。問
曰。云何通。答曰。所謂通者。離一切過失。不
可變易不可勝。何以故。除第一義悉檀。
諸餘論議諸餘悉檀皆可破故。如衆義經
所説偈
    各各自依見 戲論起諍競
    若能知彼非 是爲知正
    不肯受他法 是名愚癡人
    作是論議者 眞是愚癡人










    若依自是見 而生諸戲論
    若此是淨智 無非淨智者
此三偈中。佛説第一義悉檀相。所謂世間
衆生。自依見自依法自依論議。而生諍競。
戲論即諍競本。戲論依諸見生。如説偈

    有受法故有諸論 若無有受何所論
    有受無受諸見等 是人於此悉已除
行者能如實知此者。於一切法一切戲
論。不受不著不見。是實不共諍競。能知
佛法甘露味。若不爾者則謗法。若不受他
法不知不取。是無智人。若爾者應一切論
議人皆無智。何以故。各各不相受法故。所
謂有人自謂。法第一義淨。餘妄語不淨。
譬如世間治法。故治法者刑罰殺戮種種
不淨。世間人信受行之。以爲眞淨。於餘出
家善聖人中。是最爲不淨。外道出家人
法。五熱中一脚立拔髮等。尼犍子輩以爲
妙慧。餘人説此爲癡法。如是等種種外道
出家白衣婆羅門法。各各自以爲好。餘
妄語。是佛法中亦有犢子比丘説。如四大和
合有眼法。如是五衆和合有人法。犢子阿
毘曇中説。五衆不離人。人不離五衆。不可
説五衆是人離五衆是人。人是第五不可
説法藏中所攝。説一切有道人輩言。神人
一切種一切時一切法門中。求不可得。譬
如兔角龜毛常無。復次十八界十二入五
有。而此中無人。更有佛法中方廣道
人言。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
角龜毛常無。如是等一切論議師輩。自守其
不受餘法。此是實餘者妄語。若自受其
法自法供養自法修行他法不受不供養
爲作過失。若以是爲清淨。得第一義利
者。則一切無非清淨。何以故。彼一切皆自
愛法故。問曰。若諸見皆有過失。第一義
悉檀。何者是。答曰。過一切語言道心行
處滅遍無所依不示諸法。諸法實相無初
無中無後不盡不壞。是名第一義悉檀。如
摩訶衍義偈中説
    語言盡竟 心行亦訖 不生不滅
    法如涅槃 説諸行處 名世界法
    説不行處 名第一義
    一切實一切非實 及一切實亦非實
    一切非實非不實 是名諸法之實相
如是等處處經中説。第一義悉檀。是義甚深
難見難解。佛欲説是義故。説摩訶般若
波羅蜜經。復次欲令長爪梵志等大論議
師。於佛法中生信故。説是摩訶般若波羅
蜜經。有梵志號名長*爪。更有名先尼婆
蹉衢多羅。更有名薩遮迦摩揵提等。是
閻浮提大論議師輩言。一切論可破。一切語
可壞。一切執可轉。故無有實法可信可恭
敬者。如舍利弗本末經中説。舍利弗舅摩訶
倶絺羅。與姊舍利論議不如。倶絺羅思惟念
言。非姊力也。必懷智人寄言母口。未生
乃爾。及生長大當如之何。思惟已生憍
慢心。爲廣論議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
國始讀經書。諸人問言。汝志何求。學習何
經。長*爪答言。十八種大經盡欲讀之。諸
人語言。盡汝壽命猶不能知一。何況能盡。
長爪自念。昔作憍慢爲姊所勝。今此諸人
復見輕辱。爲是二事故。自作誓言我不
剪爪。要讀十八種經書盡。人見爪長因
爲長爪梵志。是人以種種經書智慧力。
種種譏刺是法是非法是應是不應是實是
不實是有是無。破他論議。譬如大力狂象
唐突蹴踏無能制者。如是長爪梵志以論
議力。摧伏諸論師已。還至摩伽陀國王舍
城那羅聚落。至本生處問人言。我姊生子
今在何處。有人語言。汝姊子者適生八歳。
讀一切經書盡。至年十六論議勝一切人。
有釋種道人姓瞿曇。與作弟子。長爪聞之
即起憍慢。生不信心而作是言。如我姊子
聰明如是。彼以何術誘誑剃頭作弟子。説
是語已直向佛所。爾時舍利弗初受戒半月。
佛邊侍立以扇扇佛。長爪梵志見佛問訊
訖。一面坐作是念。一切論可破一切語可
壞。一切執可轉。是中何者是諸法實相。何
者是第一義。何者性。何者相。不顛倒。如是
思惟。譬如大海水中欲盡其涯底。求之






既久不得一法實可以入心者。彼以何論
議道。而得我姊子。作是思惟已而語佛言。
*瞿曇。我一切法不受。佛問長爪。汝一切法
不*受。是見*受不。佛所質義。汝已飮邪見
毒。今出是毒氣。言一切法不*受。是見汝
*受不。爾時長爪梵志如好馬見鞭影即覺
便著正道。長爪梵志亦如是。得佛語鞭影
入心。即棄捐貢高慚愧低頭。如是思惟。佛
置我著二處負門中。若我説是見我*受。
是負處門麁。故多人知。云何自言一切法
不*受。今受是見。此是現前妄語。是麁負
處門*多人所知。第二負處門細。欲受
之。以不多人知故。作是念已。答佛言。
*瞿曇。一切法不受。是見亦不受。佛語梵
志。汝不*受一切法。是見亦不*受。則無所
受。與衆人無異。何用自高而生憍慢
如是。長爪梵志不能得答。自知墮負處。
即於佛一切智中起恭敬生信心。自思惟。
我墮負處。世尊不彰我負。不言是非。不
以爲意。佛心柔濡。第一清淨。一切語論
處滅。得大甚深法。是可恭敬處。心淨第
一。佛説法斷其邪見故。即於坐處得遠
塵離垢。諸法中得法眼淨。時舍利弗
是語得阿羅漢。是長爪梵志出家作沙門。
得大力阿羅漢。若長爪梵志。不聞般若波
羅蜜氣分離四句第一義相應法。小信尚不
得。何況得出家道果。佛欲導引如是等
大論議師利根人故。説是般若波羅蜜經。
復次諸佛有二種説法。一者觀人心隨可度
者。二者觀諸法相。今佛欲説諸法實相
故。説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如説相不相
品中。諸天子問佛。是般若波羅蜜甚深。云何
作相。佛告諸天子。空則是相無相無作相無
生滅相無行之相常不生如性相寂滅相等。
復次有二種説法。一者諍處。二者不諍處。諍
如餘經中説。今欲明無諍處故。説
般若波羅蜜經。有相無相有物無物有依
無依有對無對有上無上世界非世界亦如
是。問曰。佛大慈悲心但應説無諍法。何以
説諍法。答曰。無諍法。皆是無相常寂滅不
可説。今説布施等及無常苦空等諸法。
爲寂滅無戲論故説。利根者知佛意不起
諍。鈍根者不知佛意。取相著心故起
此般若波羅蜜。諸法畢竟空故無諍處。若畢
竟空可得可諍者。不名畢竟空。是故般
若波羅蜜經名無諍處。有無二事皆寂滅
故。復次餘經中多以三種門諸法。所
謂善門不善門無記門。今欲説非善門非不
善門非無記門諸法相故。説摩訶般若波羅
蜜經。學法無學法非學非無學法。見諦斷法
思惟斷法無斷法。可見有對不可見有對不可
見無對。上中下法小大無量法。如是等三法
門亦如是。復次餘經中説四念處隨聲聞
法門。於是比丘觀内身三十六物。除欲貪
病。如是觀外身觀内外身。今於四念處
欲以異門説般若波羅蜜。如所説菩薩
觀内身。於身不生覺觀不得身。以無所
得故。如是觀外身觀内外身。於身不生
覺觀不得身。以無所得故。於身念處中。
觀身而不生身覺觀是事甚難。三念處亦
如是。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禪四諦等。種種
四法門亦如是。復次餘經中佛説五衆無常
苦空無我相。今於是五衆欲説異法
故。説般若波羅蜜經。如佛告須菩提。菩薩
若觀色是常行不行般若波羅蜜。受想行識
是常行。不行般若波羅蜜。色無常行不行般
若波羅蜜。受想行識無常行不行般若波羅
蜜。五受衆五道。如是等種種五法門亦如
是。餘六七八等。乃至無量法門亦如是。
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無量無邊。説般若波羅
蜜因縁亦無量無邊。是事廣故。今略説摩
訶般若波羅蜜因縁起法竟
  摩訶般若波羅蜜初品如是
我聞一時釋論第二
如是我聞一時。問曰。諸佛經何











以故初稱如是語。答曰。佛法大海信爲能
入。智爲能度。如是義者即是信。若人心
中有信清淨。是人能入佛法。若無信是人
能入佛法。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
是不信相。信者言是事如是。譬如牛皮未
柔不可屈折。無信人亦如是。譬如牛皮
已柔隨用可作。有信人亦如是。復次經中
説信如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
取寶。有信亦如是。入佛法無漏根力覺
道禪定寶山中。自在所取。無信如無手。
無手人入寶山中。則不能有所取。無信亦
如是。入佛法寶山。都無所得。佛言。若人
有信。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門果
不空。剃頭染袈裟。若無信是人不能入
我法海中。如枯樹不生華實。不得沙門
果。雖剃頭染衣讀種種經能難能答。於佛
法中空無所得。以是故。如是義在佛法初。
善信相故。復次佛法深遠更有佛乃能知。人
有信者雖未作佛。以信力故能入佛
法。如梵天王請佛初轉法輪以偈請佛
    閻浮提先出 多諸不淨法
    願開甘露門 當説清淨道
佛以偈答
    我法甚難得 能斷諸結使
    三有愛著心 是人不能解
梵天王白佛。大徳。世界中智有上中下。善
濡直心者。易可得度。是人若不聞法者。
退墮諸惡難中。譬如水中蓮華。有生有熟。
有水中未出者若不得日光則不能開。
佛亦如是。佛以大慈悲憐愍衆生故爲説
法。佛念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法。皆度
衆生爲説法。我亦應爾。如是思惟竟。受梵
天王等諸天請説法。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開甘露味門 若有信者得歡喜
    於諸人中説妙法 非惱他故而爲説
佛此偈中不説布施人得歡喜。亦不説多
聞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人得歡喜。獨説
信人。佛意如是。我第一甚深法微妙無
量無數不可思議不動不猗不著無所得法。
非一切智人則不能解。是故佛法中信力
爲初。信力能入。非布施持戒禪定智慧
等能初入佛法。如説偈言
    世間人心動 愛好福果報
    而不好福因 求有不求滅
    先聞邪見法 心著而深入
    我此甚深法 無信云何解
如提婆達大弟子倶迦梨等。無信法故
墮惡道中。是人無信於佛法。以智慧
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甚深故。如梵天王
教倶迦*梨説
    欲量無量法 智者所不量
    無量法欲量 此人自覆沒
復次如是義者。若人心善直信。是人可聽
法。若無是相則不解如所説
    聽者端視如渇飮 一心入於語議中
    踊躍聞法心悲喜 如是之人應爲説
復次如是義在佛法初。現世利後世利涅槃
利。根本信爲大力。復次一切諸外
道出家心念。我法微妙第一清淨。如是人自
歎所行法毀他人法。是故現世相打鬪
諍。後世墮地獄。受種種無量苦。如説偈
    自法愛染故 呰毀他人法
    雖持戒行人 不脱地獄苦
是佛法中。棄捨一切愛一切見。一切吾我憍
慢。悉斷不著。如筏喩經言。汝曹若解我筏
喩法。是時善法應棄捨。何況不善法。佛
於般若波羅蜜不念不*猗。何況餘法有猗
著者。以是故佛法初頭稱如是。佛意如
是。我弟子無愛法無染法無朋黨。但求
離苦解脱不戲論諸法相。如説阿他婆
經。摩犍提難偈言
    決定諸法中 横生種種想
    悉捨内外故 云何當得道
佛答
    非見聞知覺 亦非持戒得
    非不見聞等 非不持戒










    如是論悉捨 亦捨我我所
    不取諸法相 如是可得道
摩犍提問曰
    若不見聞等 *亦非持戒得
    *非不見聞等 非不持戒得
    如我心觀察 持唖法得道
佛答*言
    汝依邪見門 我知汝癡道
    汝不見妄想 爾時自當唖
復次我法眞實餘法妄語。我法第一餘法不
實。是爲鬪諍本。今如是義示人無諍法。聞
他所説説人無咎。以是故諸佛經初稱如
是。略説如是義竟
今當説。問曰。若佛法中言一切法空
一切無有吾我。云何佛經初頭言如是
我聞。答曰。佛弟子輩雖知無我。隨俗法
説。我非實我也。譬如以金錢買銅錢人
無笑者。何以故。賣買法應爾。言我者亦如
是。於無我法中而説我。隨世俗故不應
難。如天問經中偈
    有羅漢比丘 諸漏已永盡
    於最後邊身 能言吾我不
佛答*言
    *有羅漢比丘 諸漏已永盡
    於最後邊身 能言有吾我
世界法中説我非第一實義中説。以是
故諸法空無我。世界法故雖説我無咎。復
次世界語言有三根本一者邪見。二者慢。
三者名字。是中二種不淨一種淨。一切凡人
三種語邪慢名字。見道學人二種語。慢名字。
諸聖人一種語名字。内心雖不違實法。
而隨世界人故共傳是語。除世界邪
見。故隨俗無諍。以是故除二種不淨語本。
世故用一種語。佛弟子隨俗故説我
無有咎。復次若人著無吾我相。言是實
餘妄語。是人應難。汝一切法實相無我。
云何言如是我聞。今諸佛弟子一切法空
無所有。是中心不著。亦不言著諸法
實相。何況無我法中心著。以是故不應難
言何以説我。如中論中偈説
    若有所不空 應當有所空
    不空尚不得 何況得於空
    凡人見不空 亦復見於空
    不見見無見 是實名涅槃
    非二安隱門 能破諸邪見
    諸佛所行處 是名無我法
略説我義竟
聞者今當説。問曰。聞者云何。聞用耳根
耶。用耳識聞。用意識聞耶。若耳根聞。
耳根無覺知故不應聞。若耳識聞。耳識一
故不能分別。不應聞。若意識聞。意識
不能聞。何以故。先五識識五塵。然後意
識識。意識不能識現在五塵。唯識過去未
來五塵。若意識能識現在五塵者。盲聾人亦
應識聲色。何以故。意識不破故。答曰。非耳
根能聞聲。*亦非耳識亦非意識能聞聲
事從多因縁和合故得聞聲。不得言
一法能聞聲。何以故。耳根無覺故不應聞
聲。識無色無對無處故。亦不應聞聲。聲無
覺亦無根故不能知聲。爾時耳根不破。聲
至可聞處。意欲聞情塵意和合故耳識
生。隨耳識即生意識。能分別種種因縁得
聞聲。以是故不應作是難。誰聞聲。佛
法中亦無有一法能作能見能知。如説偈
    有業亦有果 無作業果者
    此第一甚深 是法佛能見
    雖空亦不斷 相續亦不常
    罪福亦不失 如是法佛説
略説聞竟
一者*今當説。問曰。佛法中數時等法實無。
陰入持所不攝故。何以言一時。答曰。隨
世俗故有一時無有咎。若畫泥木等作
天像。念天故禮拜無咎。説一時亦如是。
雖實無一時隨俗説*一時無咎。問曰不
應無一時。佛自説言。一人出世間多人
得樂。是者何人。佛世尊也。亦如*説偈










    我行無師保 志一無等侶
    積一行得佛 自然通聖道
如是等佛處處説一。應當有一。復次一法
和合故物名爲一。若實無一法。何以故。一
物中一心生非二非三。二物中二心生非一
三。三物中三心生非二非一。若實無諸
數。一物中應二心生。二物中應一心生。如
是等三四五六皆爾。以是故。定知一物中
有一法。是法和合故。一物中一心生。答曰。
若一與物一。若一與物異。二倶有過。問曰。
若一有何過。答曰。若一瓶是一義。如因提
梨釋迦。亦是一義。若爾者在在有一
應皆是瓶。譬如在在有因提*梨。亦處處
有釋迦。今衣等諸物皆應是瓶一。瓶一故如
是處處一皆應是瓶。如瓶衣等。悉是一物
有分別。復次一是數法。瓶亦應是數法。
瓶體有五法。一亦應有五法。瓶有色有對。
一亦應有色有對。若在在一不名爲瓶。
不應瓶一。一若説一不攝瓶。若説瓶
亦不攝一。瓶一不異故。又復欲説一
説瓶。欲説瓶應説一。如是則錯亂。
問曰。一中過如是。異中有何咎。答曰。若一
與瓶異。瓶則非一。若瓶與一異。一則非
瓶。若瓶與一合。瓶名一者。今一與瓶合。何
以不名一爲瓶。是故不得言瓶異一。
雖一數合故瓶爲一。然一不作瓶。答
曰。諸數初一。一與瓶異。以是故瓶不作一。
一無故多亦無。何以故。先一後多故。如是異
中一*亦不可得。以是故二門中求一法不
可得。不可得故。云何陰持入攝。但佛弟
子隨俗語言名爲一心。實不著知數法名
字有。以是故。佛法中言一人一師一時
不墮邪見咎。略説一竟
者*今當説。問曰。天竺説時名有二種。
一名迦羅二名三摩耶。佛何以不言迦羅
而言三摩耶。答曰。若言迦羅倶亦有疑
問曰。輕易説故應言迦羅。迦羅二字三摩
耶三字。重語難故。答曰。除邪見故。説三摩
耶。不言迦羅。復次有人言。一切天地好醜
皆以時爲因。如時經中偈説
    時來衆生熟 時至則催促
    時能覺悟人 是故時爲因
    世界如車輪 時變如轉輪
    人亦如車輪 或上而或下
更有人言。雖天地好醜一切物非時所作。
然時是不變。因是實有。時法細故。不可見
不可知。以華果等果故。可知有時。往
年今年久近遲疾見此相。雖不見時可知
有時。何以故見果知有因故。以是故有
時法。時法不壞故常。答曰。如泥丸是現在
時。土塵是過去時。瓶是未來時。時相常故。
過去時不作未來時。汝經書法。時是一物。
以是故過去世。不作未來*世。亦不作現
在*世。雜過故。過去*世中亦無未來*世。以
是故無未來*世。現在*世亦如是
問曰。汝受過去*土塵時。若有過去時。必應
有未來時。以是故實有時法。答曰。汝不
聞我先説。未來*世瓶。過去*世*土塵。未來
*世不作過去*世。墮未來*世相中。是未
來*世相時。云何名過去時。以是故過去時
亦無
問曰。何以無時。必應有時。現在有現在
相。過去有過去相。未來有未來相。答曰。若
令一切三世時有自相。應盡是現在*世。
無過去未來時。若今有未來不名未來
當名現在。以是故是語不然
問曰。過去時未來時。非現在相中行。過去
時過去世中行。未來*世未來時中行。以
是故各各法相有時。答曰。若過去復過去。
則破過去相。若過去不過去。則無過去相。
何以故自相捨故。未來*世亦如是。以是
故時法無實。云何能生天地好醜及華果
等諸物。如是等種種除邪見故。不説
迦羅時。説三摩耶。見陰界入生滅。假名
爲時無別時。所謂方時離合一異長短等
名字出。凡人心著。謂是實有法。以是故。










棄世界名字語言法
問曰。若無時。云何聽時食遮非時食
戒。答曰。我先已説世界名字法。有時非實
法。汝不應難。亦是毘尼中結戒法。是世界
中實。非第一實法相。吾我法相實不可得
故。亦爲衆人瞋呵故。亦欲護佛法使久
存定弟子禮法故。諸三界世尊結諸戒。是
中不應求有何實。有何名字等。何者相應。
何者不相應。何者是法如是相。何者是法不
如是相。以是故是事不應
問曰。若非時食時藥時衣皆是柯邏。何以
説三摩耶。答曰。此*毘尼中説白衣不
得聞。外道何由得聞。而生邪見。餘經通
皆得聞是故。説三摩耶令其不生邪
見。三摩耶名。時亦是假名稱。又佛法
中多説三摩耶。少説柯邏。少故不應難。
如是我聞一時五語各各義略説竟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初品總説如是我聞釋論
第三卷第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今當總説。問曰。若諸佛一
切智人。自然無師不隨他教不受他法。不
用他道不從他聞而説法。何以言如是
我聞。答曰。如汝所言。佛一切智人自然無
師。不應從他聞法而説。佛法非但佛口説
者。是一切世間眞實善語。微妙好語皆
佛法中。如佛毘尼中説。何者是佛法。佛法
有五種人説。一者佛自口説。二者佛弟子
説。三者仙人説。四者諸天説。五者化人説。復
次如釋提桓因得道經。佛告憍尸迦。*世間
眞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我法中。如讃佛
偈中説
    諸世善語 皆出佛法 善説無失
    無過佛語 餘處雖有 善無過語
    一切皆是 佛法之餘 諸外道中
    設有好語 如虫食木 偶得成字
    初中下法 自共相破 如鐵出金
    誰當信者 如伊蘭中 牛頭栴檀
    如苦種中 甘善美果 設能信
    是人則信 外經書中 自出好語
    諸好實語 皆從佛出 如栴檀
    出摩梨山 除摩梨山 無出栴檀
    如是除佛 無出*實語
復次如是我聞。是阿難等佛大弟子輩説。
入佛法相故名爲佛法。如佛般涅槃時。於
倶夷那竭國薩羅雙樹間。北首臥將入涅
槃。爾時阿難親屬愛未除未離欲故。心沒
憂海不能自出。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語阿
難。汝守佛法藏人。不應如凡人自沒憂
海。一切有爲法是無常相。汝莫愁憂。又佛
手付汝法。汝今愁悶失所受事。汝當問佛。
般涅槃後我曹云何行道。誰當作師。惡
口車匿云何共住。佛經初作何等語。如是
種種未來事應問佛。阿難聞是事。悶心小
醒得念道力。助於佛末後臥床邊。以此事
佛。佛告阿難。若今現前。若我過去
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云何比丘自依止
法依止不*餘依止。於是比丘内觀身。
當一心智慧勤修精進。除世間貪憂。
外身内外身觀亦如是。受心法念處亦復如
是。是名比丘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從
今日解脱戒經即是大師。如解脱戒經説。
身業口業應如是行。車匿比丘我涅槃後。如
梵法治。若心濡伏者。應教刪陀迦旃延
經。即可得道。復次我三阿僧祇劫所集
法寶藏。是初應作是説。如是我聞一
時佛在某方某國土某處樹林中。何以
故。過去諸佛經初。皆稱是語。未來諸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