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毘尼母經 (No. 1463_ ) in Vol. 24

[First] [Prev]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何故得爾。阿難言。有諸女人。如來臨涅槃時
悲感戀慕。以頂禮如來足。是故垢著。佛現足
令迦葉見已即還不現。迦葉遶如來七匝説
偈讃歎。火即自燃焚已供養如來竟。迦葉於
王舍城耆闍崛山竹林精舍。集五百大阿羅
漢語言。我在波*婆國道中。聞如來已入涅槃
語五百比丘。皆悲感懊惱。跋難陀釋子忽
作是言。如來在世法律切急。如來滅後各
其性何須懊惱。諸外道等若聞此語。當作
是言。諸釋子。世尊在世奉教修行。如來滅
後皆已廢捨。我等應當聚集結集經藏使法
不絶。諸羅漢答言。我等集於經藏須於阿難。
迦葉答言。阿難結漏未盡。云何得在此衆。諸
羅漢言。所廢*忘處應當問之。迦葉言。若爾
者當作求聽羯磨使入僧中。五百僧坐已。取
五部經集爲三藏。諸經中有説比丘戒律處。
集爲比丘經。諸經中有説戒律與尼戒相應
者。集爲尼經。諸經中乃至與迦絺那相應者。
集爲迦絺那*犍度。諸*犍度母經。増一比丘
經。比丘尼經。總爲毘尼藏。諸經中所説。與長
阿含相應者。總爲長阿含。諸經中所説。與中
阿含相應者。集爲中阿含。一二三四乃至十
一數増者。集爲増一阿含。與比丘相應。與比
丘尼相應。與帝釋相應。與諸天相應。與梵王
相應。如是諸經。總爲雜阿含。若法句若説義
若波羅延如來所説。從修妬路乃至優波提
舍。如是諸經與雜藏相應者。總爲雜藏。如
是五種名爲修妬路藏。有問分別無問分別。
相攝相應處所此五種。名爲阿毘曇藏。此十
五種經集爲三藏
阿難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摩訶迦葉言。親
從如來邊聞如是説。吾滅度後應集衆僧捨
微細戒。迦葉還問阿難。汝親從如來聞如是
語。微細戒者何者是。阿難答言。當爾之時爲
憂苦惱所逼。迷塞遂不及問。迦葉即訶阿難。
汝所語非時。先何不問世尊。今乃言不問」
爾時迦葉。問諸比丘。我等宜共思惟此義。何
等是微細戒。有一比丘説言。除四事餘者名
微細戒。一一説乃至除九十事。餘名微細戒。
迦葉説言。汝等所説皆未與微細戒合。隨佛
所説當奉行之。佛不説者此莫説也。若捨微
細戒者。諸外道輩當生謗言。如來滅後微細
戒諸比丘皆已捨竟。瞿曇沙門法如火烟焔
忽生已滅。若捨微細戒者。但持四重餘者皆
捨。若持四重何名沙門。以是義故。尊者迦葉
責阿難七事。因阿難爲女人求出家中。彼有
九事讁阿難。一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
越等常應各各器盛食在道側胡跪授與沙
門。二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等常應與
衣服臥具逆於道中求沙門受用。三者若女
人不出家者。諸檀越等常應乘象馬車乘在
於道側以五體投地求沙門蹈而過。四者若
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輩常應在於路中以
髮布地求沙門蹈而過。五者若女人不出家
者。諸檀越輩常應恭敬心請諸沙門至舍
供養。六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輩見諸
沙門常應恭*敬心淨掃其地脱體上衣布地
令沙門坐。七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諸檀越輩
常應脱體上衣拂比丘足上塵。八者若女人
不出家者。諸檀越輩常應舒髮掃比丘足上
塵。九者若女人不出家者。沙門威徳過於日
月。況諸外道豈能正視於沙門乎。十者若女
人不出家者。佛之正法應住千年。今減五百
年。一百年中得堅固解脱。一百年中得堅固
定。一百年中得堅固持戒。一百年中得堅固
多聞。一百年中得堅固布施。初百歳中有解
脱堅固法
    安住於此中 悉能達解義
    第二百歳中 復有堅固定
    第三百歳中 持戒亦不毀
    第四百歳中 有能多聞者
    第五百歳中 復有能布施
    從是如來法 念念中漸減
    如車輪轉已 隨轉時有盡
    正法所以隱 阿難之愆咎
    爲女人出家 勸請調御師
    正法應住世 滿足於千年
    五百已損減 餘者悉如本
    是故五百歳 五法興於世
    解脱定持戒 多聞及布施
毘尼母*經卷第三



毘尼母*經卷第四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諸比丘欲集法藏。時摩訶迦葉以手拍地。聲
震之響喩如銅鍾。爾時王舍城中舊住五百
羅漢師子阿蘭那。聞此之音共相告言。集
法藏時至。尊者富蘭那。與其徒衆五百羅漢。
即共相隨向王舍城耆闍崛山竹林精舍中。
至摩訶迦葉所。到已語摩訶迦葉言。我等聞
摩訶迦葉五百羅漢於王舍城竹林精舍中欲
集法藏。我等亦欲得聞。摩訶迦葉即向富蘭
那等。出集法藏因縁。富蘭那語尊者摩訶迦
葉言。大徳。所集法藏縁已得聞竟。甚善不可
言。但於八法中我所不解。從界裏宿食乃至
池邊種種草根等。如此八法親從佛邊聞。如
來聽畜。復言。不聽者是處不解。迦葉答言。實
如汝語。佛爲飢饉穀貴乞食難得。憐愍衆生
故聽畜。世豐穀賤乞食易得。是故如來還不
聽也。富蘭那言。迦葉。如來是一切知見者。畜
時欲使人知畜時。捨時欲使人知捨時。迦葉
答言。以是義故。佛知時而説。是時中應畜。是
時中不應畜。富蘭那。是故我等應隨如來。制
時隨制聽時隨聽。如來應供成就八種善法。
一者善得金剛智。二者悉斷一切煩惱破無明
闇。三者於一切法無諸障礙。四於一切處而
得自在。五能善降伏外道異論。六善示衆生
利不利。七能與衆生如法分別。八善能巧制
犯不犯自在無礙。成此八法名法王法主。爾
時摩訶迦葉。問阿難言。此事復云何。阿難答
摩訶迦葉曰。如我佛邊所聞。如迦葉答富蘭
那也。若人如佛語而行者。此人能熾然佛法。
是故應如法行之。尊者富蘭那徒衆。聞此語
已如法而行。即是熾然佛法者。此是雪山中
五百比丘所集法藏。七百比丘集法藏今當
説。如來涅槃後一百年。毘舍離毘利祇子諸
比丘等。如佛所説行於十法。隨順行者熾然
佛法。一應用。二指抄飯食。二入聚落得食。
説言飽已不言不足。後得食時不作殘食法
得食。三界裏群品作法事亦得。四讃歎群品
作法事善。五前人作法後人復作所作皆善。
酥油蜂蜜石蜜。以酪和之得食。七昨日受
鹽今日得和飯食。八得飮奢留伽酒。九坐具
不剪鬚得敷。十金銀七寶得自手捉亦得畜
之。以是因縁故。迦蘭陀子耶舍。欲除滅此過
患。於毘舍離集七百羅漢。衆僧集已。迦蘭陀
子耶舍。問尊者離婆多言。比丘入聚落中食。
得兩指抄飯食不。尊者離婆多答曰。不得兩
指抄飯食。耶舍問曰。何處制此不得兩指
抄飯食也。離婆多答曰。舍衞國制殘食處制
之。耶舍復問尊者離婆多言。若比丘食足已
不作殘食法得食不。答言不得。耶舍復問尊
者。界裏作法事得不。尊者即問。界裏作
等法事。答曰群品作法事。尊者答曰不得。
問何處制。答曰。王舍城中布薩犍度中制。
耶舍復問。界裏群品作法事。説言好得。作
如是語不。答言不得。此亦王舍城中布薩
度中制。耶舍復問尊者。前所作事更得重作
不。尊者答曰。云何名爲重作。耶舍説曰。此事
今作曾作。尊者答曰。若此事以阿毘曇毘尼
修妬路不合者。已作不應作。未作不應作。今
作不應作。若此事與三藏合者。已作應作。未
作應作。今作應作。耶舍復問尊者。得食美食
不。答曰何者美食。耶舍説曰。*酥油蜜石蜜
與酪和之。是爲美食。尊者答曰。不得食也。何
處制也。舍衞國中制。殘食處制耳。耶舍復問
尊者。所受鹽得食不。尊者答曰。何者所受鹽。
耶舍説曰。昨所受鹽今日得和飯食不。尊者
答曰不得食也。何處制也。舍衞國藥草*犍度
中制。復問尊者。得飮奢留伽酒不。答言不得。
何處制。拘睒彌國因莎提比丘制。耶舍復問
尊者言。得畜不剪鬚敷具不。答言不得。何處
制之。舍衞國因六群比丘制。復問尊者。得畜
金銀寶器不。答言不得。何處制之。王舍城
因跋難陀釋子制。以何義故。更集法藏欲使
比丘捨惡修善。若四人住處乃至衆多人住
處。欲使知法如法修行佛法熾然。若和尚阿
梨若知法人。如此人等皆能如法者。可佛
法増長。有二種法不可違。一佛法不可違。二
轉輪聖王法不可違。以是義故。更集七百僧
集法藏也。所以言毘尼經者。諸經中與毘尼
相應者。總爲比丘比丘尼經。諸經中與迦絺
那衣相應者。總爲迦絺那*犍度。比丘經。比
丘尼經。一切*犍度。摩得勒伽。毘尼増一。此
五種總爲毘尼藏。是故名毘尼*經。所言大廣
説者。所説事多故名廣説。我今教授大法故
名爲大。我今説大法大毘尼。是故名大廣
説。大人所説法名之爲大。何者大人諸佛世
尊。名爲大人此大人説故名爲大人。又言廣
者。有大徳比丘略説經。若衆多比丘前。若四
三二一比丘前。説其所解經。我親從佛邊聞
如此説。上座有徳知見者。應取其所説思惟
此理。若與三藏相應者應語言。大徳所説甚
善。若有後學者應以此法教之。若不與三藏
相應者語言。大徳莫行此法。亦莫教人行此
法也。是故名爲廣説。説大調伏現前。故名廣

若有一人聰哲高才。自備此徳捉其所解。與
如來所説法競。如人捉僞金與眞金並。若眞
僞難別者。以火燒之眞僞自現。若以僞法言
是如來説者。與三藏經並之。知其眞僞也。如
世有眞醫。有人實非醫。妄稱是醫人。不別
者就其治病。虚喪身命。猶如世人不識眞法。
隨行邪僞法者。能滅善心身命也。不滅正法
者。佛所説毘尼。如佛所説行。是人能使正法
熾然於世。何以故。此人知此是佛説。知此非
佛説。是故能典正法。是名廣説。尊者薩婆
多説曰。有四白廣説。有四黒廣説。以何義故
名爲廣説。以此經故。知此是佛語此非佛語。
若有才辯了了能識是非爲人説者。此言應
受。黒廣説亦應如白廣知。四者。若衆多若。三
若二若一。是名爲四。又比丘作如是言。世尊
在浮彌城告諸比丘。汝等若村若落我親從
佛邊聞説受持。此是法此是毘尼此是師教。
此比丘所説非可非不可。若以増一阿含中
阿含長阿含雜阿含比丘經比丘尼經諸*犍
度摩得勒伽與法理合者。應語言。大徳此法
可自勤行亦教人勤行。若不合法理者語言。
大徳此法不應自行亦不應教人行。此是初
廣説。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亦如是説。第一大
衆前。第二四人前。第三二人前。第四一人前。
是名廣説
佛告諸比丘。吾教汝一句一偈。若多若少。若
應行者如語行之。不應行者如語莫行。若後
世比丘所説。與三藏相應者亦應行之。若吾
所説或多或少。不應行者亦莫行之。後代比
丘所説。不應行者亦莫行之此法増一經中
廣明。有廣説者。如來臨涅槃時告阿難言。吾
滅度後汝等言。我等無依。莫作此説。吾所制
波羅提木叉。即是汝依即是汝師。是故阿難。
吾去世後。當依波羅提木叉而行行法。應當
各各謙卑行之。汝等應當除去憍慢安心淨
法。阿難。從今已去。下者應稱上座尊者。上座
應稱下座慧命。阿難。若人見十二因縁。是爲
見法亦得見我。如來臨涅槃時。欲爲利益衆
生故。説是四廣。以是義故。名爲廣説。佛復告
言。有物和合故應畜。有物不和合故不應畜。
云何名爲和合。如舍利弗外得上色納。以此
納縫著條衣上。佛即聽畜之。故名和合。不和
合者。上色錦上色白雖和合不應畜。故名不
和合。猶如酒若和藥得飮。不和不得飮。上色
與下色合得畜。不合不得畜。和合有二種。一
色和合。二衣和合。色和合者。先用根染後用
弱染。復有先用上色染後用下色染。此二名
色和合應畜。何者名爲上色。五正色名爲上
色。薩婆多説曰。上色者。純青純赤純黄純黒
純白。是名五種上色。大色和合者。先用青染
後用餘色染。先用餘色染後用青色染。五種
亦如是。是色應得畜。衣和合者。若衣作淨納
未作淨。縫納著衣上。若衣未淨納已淨者。縫
納著衣上。此二皆名淨衣。若衣未滿十日未
作淨施。納已作淨施。縫納著衣上得畜。若納
十日未滿未作淨施。縫納著衣上得畜。故名
衣和合。淨施法。一日得一日作淨施。若過十
日不作淨施。犯尼薩耆。若復放逸故不説淨
者。以心惡故。不滿十日皆犯捨墮。何者不和
合應畜和合不應畜。不和合應畜者。山渉子
識其留草閻婆伽毘鉢優勒伽蜜苦酒閻陀
林斤提力薑。如是等藥不合應畜。何以故。此
藥一一別中投食。合不中投食。如煮乳令沸
熟已寫置一器中。時節小久乳水各別。此乳
著鹽不中食。不和鹽中食。上所列藥草和合
投合。不中一一中投食。亦如乳鹽合不中食。
別食甚好。是名不和合用。當於爾時。佛爲病
比丘聽飮蘇毘勒漿著鹽得飮不著亦得。是
名和合用
盡形受藥者。薑椒蓽茇訶梨勒鹽菖蒱。如
是等皆名盡形受藥。藥草*犍度中廣説。寺中
應可作者。從羯磨一切法事。乃至飮食臥
起。及露著泥洹僧竭支皆中。復有中者。若寺
中地見金銀。知主不知主。皆應取擧之。知主
者後來當還。若不知主者。應當衆僧中唱。我
昨日僧地中得金銀。是誰物也。有人來言是
我物者。應問。此物頭數多少及與斤兩。裹持
繋縛用何等物。若言一一相應者可還之。不
相應者不應與也。復有寺中可中作者。若比
丘比丘尼。用木葉作蓋。用木皮作蓋。或織
草作蓋。如此等皆寺中得用。復有比丘。寺中
得用物富羅上。重著革皮落縮。若出聚落雨
雪得著。無雨雪不得也。所著革屣四重三重
乃至一單。寺裏皆應得著。入聚落時雨雪得
著。無時不得也。病時亦得著。革屣*犍度
中廣説
寺中應畜鐵鑰木鑰瓢杖浴室中床。是名
寺中應畜物。比丘僧差入林者。應與七日。若
七日不得來者。應與十五日。若十五日不得
來者。應與一月。是名應入林
若比丘身上生瘡。比丘用麁澁散洗瘡。佛言
聽。諸比丘用細末柔軟散洗瘡。擧散法。著瓶
中塞口乃至著橛上。藥草*犍度中應廣知」
若比丘有白癩病自裂膿血流出。諸比丘用
麁澁散塗洗。佛言。當用細末柔軟散塗洗。雜
*犍度中應廣知
若比丘新生瘡病痛不壞者。當用壞藥
之。後時當畜種種愈瘡藥治之令差
若比丘下分中有痔病者。當作裹瘡衣。莫令
膿血流出汚衣。隨醫師分處作衣聽畜之
若諸比丘頭上生瘡。若面上生瘡。若脣上生
瘡。若肩頭生瘡。若腋下生瘡。若脇上生瘡。
若臍上生瘡。若坐處生瘡。若膝頭生瘡。若&T050509;
上生瘡。若頭上有瘡者。聽裹頭覆頭入白衣
舍。若面上有瘡者。聽鉢水中自照。或壁上
自照見瘡。得自塗藥。脣上有瘡者。得聽兩脣
不相到嚼食。若舌上有瘡者。聽著口中不嚼
呑之。若肩頭有瘡者。聽以手捉瘡以衣覆上
入白衣舍。復聽肩頭瘡上衣不覆得入白衣
舍。若腋下有瘡者。聽手扠腰入白衣舍。若
脇上有瘡者。聽反抄衣入白衣舍。若臍上有
瘡者。聽下繋泥洹僧。若坐處有瘡者。聽入白
衣舍蹲坐。若膝上有瘡。聽褰衣過膝入白衣
舍。若&T050509;上有瘡者。聽高著泥洹僧入白衣
舍。是故名有瘡聽也。若衆僧寺裏有三四人
別作大堂。住止處應遶四邊掘深塹遮水。塹
裏應作大小行處。此事敷具*犍度中廣説。佛
告阿難。汝捉*鑰可房房語諸比丘。吾欲南行
按行諸國。誰能隨吾去者。可自料理衣鉢。阿
難即受告勅。房房語之。諸長老比丘白阿難
言。若師去者得隨佛去。若師不去自亦不得
去。何以故。至彼中更須覓依止師故。爾時世
尊即共堪能去者。相隨向南路上。佛見諸比
丘少。告阿難言。汝不房房語也。比丘何故少。
阿難即具以上事白世尊。佛告阿難。從今已
後。若比丘滿十臘知法者。應受十臘乃至百
臘不知法者依止。依止法。受具*犍度中廣説。
此房房中所作事。應二指作法。若鉢破作五
段。綴此鉢法。應相去二指安一綴。若上厠時
洗大便道。應用二指頭洗之。若衣破著納者。
孔外蔭二指。若比丘畜髮法。極長不過二指
應剃。是名法。略説共作法。若比丘性行調柔
持戒亦具威儀可觀。如此人者。僧應與共同
一切法事。乃至飮食臥起皆應共同。是名略
説共作法。若比丘行來到他寺上。應問此寺
中一比丘結大界處。復問離衣宿處。兼問衆
僧淨厨處。亦問布薩説戒處。如是等處皆問
一人。故名略問。問已若有同伴亦應語之。又
復應問。所飮水中有蟲不。清淨不。此水屬誰。
又問。菓菜淨未。一人問。餘人皆得淨。故名
略。若舊住比丘請客比丘。客比丘到寺。一人
問淨不淨。如是可問處皆問。是餘比丘皆得
清淨。尊者薩婆多説曰。有利養生人貪著。佛
不聽取。然不制所犯。應如前所制法行
世尊説曰。若人所作不善。知慚愧者不爲障
道。若比丘無慚愧心亦無所知。如是所説不
應受用。又復有人無慚愧心有所知解。其所
説法亦不應受。復次有人雖知慚愧然無所
知。若有所説亦不應受。若復有人有慚愧心
能達法相。如此説者應受用之。尊者迦葉惟
説曰。有諸人智慧等所見亦同。其性柔雅戒
行清淨無有瑕穢。是名和雅所説應受。有應
作處。何者是。尼師壇有破穿處。應用弊納
補四邊蔭一寸。如是廣知。若有瘡處應治。若
僧食處應掃。若和*尚阿闍*梨食處應
掃。是名處所。若比丘病。佛聽煮粥食之。
淨地。衆僧當與作白二羯磨作淨處所。如是
等皆名處所
佛在世時。常在王舍城中説戒。至十五日月
盡。諸比丘遠近不避疲勞。詣王舍城聽佛説
戒。佛知諸比丘疲苦。即問諸比丘方所。隨其
方所住處説戒。是名爲方。東方塔名羅多跋
陀羅。乃至北方有山。名無之羅毘羅。是名爲
方。如是等邊方。有律師五人得受具足。阿練
若比丘應善知方所。亦應知處及時。爾時諸
比丘北方受安居。安居已竟。各執衣鉢往到
佛所。世尊問言。從何方來。皆説所從來處。故
名爲方。佛聽何等國土應五人受具。阿畔提
國有毘尼師。聽五人受具。有一比丘字數虜
奴。少小信道欲得受具。國土無僧。尊者迦旃
延有縁到彼國。此比丘求迦旃延欲受具。十
二年中集僧乃得受具。迦旃延爲受具已來
到佛所。佛問言。迦旃延汝何故遲。迦旃延即
以受戒因縁具白世尊。佛即立制。從今已去。
聽邊地無衆僧處有律師五人受具。有國大熱
處聽日日洗。荊棘多處聽著厚革屣。作革屣
法。隨土地所有厚皮聽作。有諸比丘在雪山
中夏安居。手脚頭耳皆凍壞。安居已訖。各執
衣持鉢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退立一面。佛知
而故問。汝等何故身體皆壞。比丘白佛。雪山
中寒凍故是以皆壞。佛問言。應著何等不令
身壞。諸比丘白佛。若脚著皮革鞾上著複衣
應當不壞。佛即聽著富羅。復聽著羅目伽上
聽著駒執。復聽著複衣若用羊毛駱駝毛。乃
至綿紵之聽著。有二婆羅門比丘。一字烏嗟
呵。二字散摩陀。往到佛所白世尊言。佛弟子
中。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種種郡縣人。言音
不同語既不正。皆壞佛正義。唯願世尊。聽我
等依闡陀至持論。撰集佛經次比文句。使言
音辯了義亦得顯。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與
美言爲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衆
生應與何音而得受悟應爲説之。是故名爲
隨國應作。毘舍離飢饉如上文説。佛聽畜迦
絺那衣。有五種利。一得中前數數食。二得有
檀越來請得別衆食。三得畜長財不説淨。四
得離衣宿。五不白得出界。是名受迦絺那衣
利。作漿法。先研米與水和濾著一器中。後炊
飯𩛢饙取飯汁著一處經一宿。中食時如法
受飮之。薩婆多迦葉惟説曰。此漿中後乃至
初夜得飮。初一分竟。諸比丘夏安居法。若有
破壞房舍。應受取任力所能修補治之。自恣
法者。若有大衆。應如法白二羯磨自恣。若阿
練若比丘。或一或二乃至三四。應胡跪合掌
展轉相向言。今日衆僧自恣我亦自恣。如是
三説。若獨一人。應心念口言。今日衆僧自恣
我亦自恣。如是三説。云何與自恣欲。爾時世
尊告諸比丘。今日自恣。有一比丘白佛言。世
尊。病比丘不堪來者。爲看病不得來者。爲佛
法僧不得來者。此事云何。佛告比丘。如此等
皆應與欲。説言。今日衆僧自恣。我不得往自
恣。與衆僧清淨如法自恣欲。如是三説。是名
與自恣法。有五種與自恣法。一今日僧自恣
我與僧自恣。二我白自恣。三爲我故自恣。四
若口不能言者。手作説相亦得與自恣。五語
雖不了亦是與自恣。是名五種自恣。若前人
身口不能。後復更問之。身口無相貌者。命根
未斷耳聞人語。衆僧就其前羯磨自恣。取自
恣人若將自恣來。道中命終。或爲婬欲所迷。
或失性。或出界外。或捨道還俗。如此等皆不
成取欲。應更遣人取欲。若取欲者。爲賊爲水
爲虎狼所遮不得來者。此取欲成就。如此等
難事非一。但取欲者。欲來而力不能。皆取欲
成就。波羅提木叉法者
爾時世尊在淨房中作是念。我今爲諸比丘制
説波羅提木叉戒。何以故。後學比丘欲行法
者。不知何者佛制何者非佛制。乃至阿羅漢
果樂。佛告諸比丘。我今説波羅提木叉。汝等
當善受行之。若有所犯即應懺悔。若無所犯
應繋念思惟。吾説戒時若默然者。當知皆是
清淨之人。汝等屏處發露無隱。吾大衆中問
無隱等無有異。第二第三亦如是問。若故作
不妄語者。佛説障道。障者。障於四禪四空
乃至障四果四向。若後能改悔。四禪四空四
向四果皆可得取。是故名波羅提木叉法也。
説波羅提木叉。有五種如上説也。布薩取欲。
如上自恣取欲無異。田舍園。前所施後所施
處。不應轉易更施餘處。若五錢轉施。皆是惡
作。復有十八種分別。復有八種阿練若處所。
有若比丘尼外來所施。若有所作爲人所嘆。
有作爲人呵擯。如是等皆名爲物。云何名呵
責擯出。呵*責擯出者。要示彼擯者罪相貌
然後擯出。不得直驅
爾時自恣前。有一比丘犯罪。見者欲諫。語言。
我欲諫汝。聽不。犯罪者可。當欲諫時。犯罪者
無。是名事在人無。若後時欲諫者。還犯罪人
邊取欲得諫。不取不得也
爾時世尊從迦尸國與五百比丘。向幽蘭精
舍。此寺中有舊住五人。一名阿犯祇。二名
富那婆蘇。三名半持陀路醯尼。四名伽路
羅。五名帝奢。此比丘等聞世尊來。即共分此
寺中房舍園田花菓敷具及養生具。唯留佛
一房。所以分者。恐佛共舍利弗目連諸大比
丘等來。必奪我房舍及田業。是故急分。生此
念已。房舍作一分。園田作一分。一切敷具作
一分。一切養生具作一分。一切花菓作一分。
分已。世尊來到。到已告舍利弗目連言。汝語
舊住比丘。客僧來到。可房房料理敷具。如佛
告勅即往語之
舊住者即答舍利弗目連言。第一房爲佛拔
竟。唯願如來安樂住止。餘物一切五分分竟。
目連聞此語已。即傳此言具白世尊。世尊即
遣目連復重語之。諸比丘答亦如前。佛即喚
舊住比丘。種種因縁呵*責。爲説世有五賊。
第一賊者。有惡比丘不持禁戒多將徒衆遊諸
國邑食人信施者是。二若有比丘實不清淨
自言清淨此亦是賊。三若有比丘自恃聰明
多智起於憍慢訶罵比丘言無節度此亦是
賊。四若有比丘爲衣食故自言得過人法此
復是賊也。五若有比丘用僧祇物以自資命
此亦是賊。是故一切屬四方僧物不應獨用。
諸比丘白佛。若有物諸比丘因此生諍訟者。
此物云何。佛言。比丘若共懺悔。此物得分。不
和合不得分也。分法。要作白二羯磨。此事拘
睒彌*犍度中廣明。提婆達多破僧有五法。一
者盡形壽乞食。二者糞掃衣。三者不食
鹽。四者不食肉魚。五者露坐。以此五法僧中
行籌。可者受籌。爾時座中有百比丘受籌。
阿難即衆中脱僧伽梨擲地唱言。此是非法。
有五十大上座亦脱僧伽梨擲地。諸比丘以
此因縁具白世尊。佛言。此便是地獄人。當入
阿鼻地獄一劫。不可救也。此破僧*犍度中廣
明。上提婆達多五法不違佛説。但欲依此法
壞佛法也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諸比丘在塚間樹下。或
在水邊大澤中。處處敷草露宿。有大長者晨
朝出行。見諸比丘爲作禮問言。昨暮何處宿。
諸比丘答曰。家間樹下處處皆敷草臥。長者
問言。若有檀越爲作房舍得不。諸比丘答曰。
佛未聽作。比丘以是因縁即往白佛。佛告諸
比丘。若有檀越信心。能爲僧造房者聽作之。
長者聞佛告已。即造六十口房施設飮食。請
佛及僧供養已。捉金瓶行水竟。胡跪合掌白
佛言。今爲佛及僧作六十*口房。願世尊及比
丘僧。爲弟子受用。佛因長者施房爲説施房
利益。一者能遮風雨。二者能遮寒熱。三者能
遮惡獸毒蟲。如是種種利益盡爲説之。因此
房故令諸比丘得善寂安樂住。此敷具*犍度
中廣説
佛在阿吒毘國。聽諸比丘私作房。諸比丘各
各私作大房。所索甚多。諸檀越遙見沙門入
村。皆避之不欲相見。有比丘字阿吒毘。爲私
作房故自伐林木。林中有神以林爲舍。此鬼
内自思惟。正欲打此道人。恐畏有咎。若默
然者無住止處。即往白佛。佛告言。若打持戒
者其罪極重。汝渡河有大樹。此樹神昨已命
終。汝可依彼大樹住。因此制戒。不聽私起大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有比丘字闡陀。與國
主優填王極善。自往語之。今欲私起房乏材
木。王即語言。國中所有材木隨意取之此比
丘官路中有一大樹。枝條蔭覆五百乘車。國
中諸人皆以此樹有命之想。闡陀比丘伐此
樹。檀越慊之。比丘往白世尊。佛即因而制
戒。自今已去。若有神樹。路中諸人所貴重樹
不聽伐也。若伐者得波逸提。或言偸蘭遮。從
此以來不聽過量私作大房
爾時闥婆摩羅子出家。翹勤行道得阿羅漢
果。内自思惟。於此身上更修何業。思惟既定。
當爲僧勸化中食及造敷具。於一日中有比
丘。逼夜來向寺不知寺處。*闥婆摩羅子即入
火光三昧。擧手照明令知寺處。此比丘到已
示房舍敷具大小行處。澡手水塗足油一切
示處。若有客僧來到寺者。隨其所須皆供給
之。心無愛憎。佛即讃歎。一切飮食敷具平等
無過。*闥婆摩羅子無根謗縁。因此廣知
爾時提婆達多共阿闍世論議。汝可殺父我
亦殺佛。新王新佛共治天下。世皆大平人民
安樂不亦快乎。阿闍世問提婆達多。須幾兵
衆可得除佛。提婆達言。得六十兵可得除之。
與六十兵。得兵已先遣二人往殺佛。殺佛已
從餘道迴莫著本路。復遣四人殺前二人從
餘道迴。如是展轉皆欲令相殺盡。所以爾者。
不欲令此惡名流布於外。二人往見佛。自然
不起惡心。即向佛説本來之意。佛爲説法得
須陀洹果。佛即語之。汝等迴去莫隨餘道得
到提婆達多所。提婆達多聞不得殺佛。即生
瞋恚自到佛所。以大石打佛。諸天即接此石
擲著他山。有小石破來傷佛足。諸比丘等皆
來捉杖圍繞世尊房。佛語諸比丘。假使有人
捉須彌山欲壓吾者猶不能害。況提婆達
多。汝等各自隨所修業安樂行之。佛未制戒
前。比丘一不得與沙彌同房宿。羅睺羅無別
房。諸比丘驅出。羅睺在厠上宿。厠中有大毒
蛇。佛知有此毒蛇恐傷羅睺故來到厠。知而
故問。汝是誰耶。羅睺答言。是沙彌羅睺。佛
問。汝何故此中住。答言。更無別房。諸比丘不
聽共宿。佛即將入房。後日集諸比丘告曰。出
家人法常應慈心。從今以後。沙彌聽共大比
丘二宿。至三夜若無去處。比丘不應睡臥。
當結加趺坐至明相現。若第四日復無去
處。明相欲現時應遣沙彌出房外。若沙彌恐
怖不能出者。大比丘應自出去。有客比丘來
到寺上。舊住比丘拔房舍臥具供給之。後去
時不白舊住者。經多日已。主人入房始知客
比丘去敷具蟲鼠噛壞。以是因縁比丘具白
世尊。佛因而制戒。若客比丘寄寺中宿者。去
時應揲敷具及料理坐床。當白舊住比
丘去。若不爾出界外。得波逸提
有於一時六群比丘共十七群比丘倶作客寄
宿。六群是上座。十七群是下座。十七群語六
群言。大徳可簡取上房。六群答言。誰問好
惡。十七群自取房敷坐具竟。六群即奪房取
驅令出外。十七群瞋恚高聲唱叫。主人聞已。
十七群爲何等事。十七群如上因縁答主人。
諸比丘往白世尊。佛因而制戒。從今以後。下
座推上房與上座。上座不取。下座敷敷具
竟。上座不得強力奪取驅出。若下座先至不
知上座來。上座既至。下座應避出去。上下皆
不得恃力驅出。若恃力者得波逸提。時有六
群比丘。在重閣上住。意不審悉。不看閣地厚
薄放身而坐。床脚陷過。傷下住比丘頭。佛因
而制戒。從今以去。閣上住者。要審悉厚薄。
不得直放身坐。若坐者得波逸提
有於一時闡陀比丘。作房用有蟲水和泥。諸
檀越見慊言。云何比丘無慈心。佛因而制戒。
從今已去。比丘不得用雜蟲水和泥作房。若
用得波*逸提。房舍竟
爾時佛在波羅奈國。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
往到佛所白世尊言。聽諸比丘何等處住敷
何等敷具。佛告憍陳如。聽比丘阿練若處樹
下塚間河邊山谷間空閑處住敷草木葉以爲
坐具。此敷具*憍度中廣明。住處總明有二。
一者聚落中。二者空靜處
爾時有客比丘。寄他寺中安居。不自看房舍
臥具。得下房下臥具。心中不悦修道有廢。瞋
舊住比丘。有生謗之言。比丘心有愛瞋癡怖。
佛聞此言告諸比丘。從今以去。夏安居時。要
自看房舍臥具。然後受之。若依上座次第得
房。不看無咎。若分房者語。汝自看房。懈怠
不看者得突吉羅。如來所以教諸比丘護敷
具者。見五種過。一不欲令風吹。二不令日
曝。三不令得天雨。四不令塵土坌之。五不令
蟲鳥敷具上放不淨。比丘夏安居法。差分房
分敷具人。令房房看之。何等房敷具多何處
無。若多處分著無處。若遍有長敷具。從上座
次第賦之。是名敷具處所。營事有二種。一
者作。二者覆。作者。有檀越欲爲衆僧起房。僧
差營事人白二羯磨令料理。若此營事人。意
欲成此房己盡形受用者。僧當令其十二年
住。後衆僧隨意分處。若營事人二三年中不
能成房。僧當觀其力能。若堪辦者聽使作
竟。若不能者更差餘人。是名作者。云何名爲
覆者。若作者作牆壁已不能覆。後僧更差堪
能者令覆。若覆者意欲盡形住。僧當聽六年
住。後隨僧分處。是名覆處者。比丘相恭敬法。
當起迎作禮執手問訊。隨其所須供給。莫違
其志
諸比丘白佛。上座於下座有所犯罪。現前應
立幾法發露。佛言。當立四法。一者偏袒右肩。
二者脱革屣。三者合掌。四者當説所犯罪。下
座向上座悔過。所犯者現前應立五法。一偏
袒右肩。二脱革屣。三胡跪。四合掌。五説所
犯罪
若客比丘到他寺中見上座。應立五法恭敬。
一偏袒右肩。二脱革屣。三*胡跪。四兩手捉
上座足。五和南。若舊住比丘小者。亦應立五
法恭敬。是法持戒*犍度中廣明。治風病法。
當用蘇毘勒漿。此漿作法。先遣淨人搗大麥
器中盛之。著水經二三日。小酢已淨濾飮之。
若和*尚病。弟子應作此漿養病。弟子若病。
和*尚亦應如此
有比丘尼持蘇毘勒漿隨道行。道中見一人
截手足而臥。比丘尼以蘇毘勒漿灌瘡上。此
人即死。佛言。從今已去。不聽持蘇毘勒漿灌
瘡上。有比丘持蘇毘勒漿到尸陀林。見一病
人臥地。從比丘索蘇毘勒漿飮。比丘慈悲心
故施之。此人即死。諸比丘生疑。無有所犯
也。佛言。憐愍心故無犯。是名蘇毘勒漿。佛
爲病比丘故。聽服六種散。一離畔散。二破羅
私散。三怖羅羅散。四阿犯却羅散。五波却羅
散。六阿半陀散。如是等散衆多不一。若比丘
病。隨醫分處服之
爾時離車子有寶鉢。滿中盛細末旃檀。持用
奉佛。佛言。吾佛法中不聽受寶器。離車子言。
若不受寶。願世尊。可受*旃檀香。佛即爲受。
有比丘用麁澡豆洗鉢壞鉢色。佛言。應當熟
*搗細物篩之然後得用。有一女人夫主已
喪。婬欲熾盛。與外人交通。遂成有胎。恐事發
露。語交通者求藥墮胎。此人於比丘比丘尼
中求得藥即墮其胎。佛聞而制戒。不聽出家
者與人墮胎藥。比丘法不得用雜香澡豆洗
身。乃至病亦不得用
毘尼母*經卷第四



毘尼母*經卷第五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爾時佛在波羅奈。五比丘往白世尊。聽諸比
丘畜何等藥。佛言。聽諸比丘畜陳棄藥。乃
至流離亦聽畜。治病藥有四種。中前服藥不
得中後七日終身服也。中後藥中前亦得服
之。不得終身畜也。中後藥有得七日畜有不
得者。終身藥中。中前中後乃至七日皆得服
也。藥犍度中當廣明。有婆羅門子尸羅。持
八種漿施佛。一菴羅漿。二瞻婆漿。三棗漿。
四壞味漿。五多漿。六沙林毘漿。七破留沙漿。
八甘漿。如此漿等。佛聽比丘得服。佛制酒者。
因莎提比丘飮酒醉。是故制之不聽飮也。尊
者彌沙塞説曰。莎提比丘小小因酒長養身
命。後出家已不得飮四大不調。諸比丘白佛。
佛言。病者聽甕上嗅之。若差不聽嗅。若嗅
不差者聽用酒洗身。若復不差聽用酒和麺
酒餅食之。若復不差聽酒中自漬。尊者迦
葉惟説曰。有漿初中*飮後不中飮。有漿初中
飮中後亦中飮。有漿初不中後亦不中。有漿
初不中飮中後中飮。如佛毘舍離所制。麹不
苦酢酒不中飮。尊者迦葉惟曰。有八種
酒不得飮。與麹和合作酒不得飮。若麺和合
作酒。雖著種種藥亦不得飮。有酒酢能使人
醉者亦不得飮。有酒雖甜能使人醉者亦不
得飮。清酒不得飮。小酢酒亦不得飮。細末
飯酒亦不得飮。有書陀酒不得飮。如是等酒
甚多皆不得飮。尊者薩婆多説曰。用
穀和作酒不得飮。用蜜作酒不得飮。破穀作
酒不得飮。種種菓雜作酒不得飮。如是等一
切酒不得飮。是名不中飮酒。著屐人不應爲
説法。如耶奢童子。渡波羅河脱金屐捨去。
已見此屐。即知耶奢詣佛求出家
爾時佛在舍衞國。有六群比丘著高屐入禪
坊。屐聲高大。坐禪比丘聞此。謂是賊軍馬來
到。生大惶怖。佛聞之因而制戒。從今已去。比
丘一切不得著屐。除病者上厠。是名屐因縁。
爾時有長者字流盧奴。其初生時父歡喜故。
施子二十萬億金錢。即以二十億爲名。此人
豪貴巨富生年已來足不蹈地。後求佛出家。
勤修學得阿羅漢果。行道苦故足皆流血。
佛知其小小已來。富樂足不蹈地。聽著一重
革屣。流盧奴即白世尊。弟子能捨豪富如此
家業。豈復貪著一革屣也。若世尊聽一切比
丘著者。弟子當著。佛因此故聽一切比丘。
革屣者不得聽法。病者得著聽法。有比丘著
革屣入塔。佛即制戒。不聽著革屣入塔遶塔。
乃至富羅亦不得著入塔。所以爾者。彼土諸
人著革屣富羅者。皆起憍慢心。是故佛不聽
著也。是名著革屣因縁。阿盤提國寒故聽畜
皮。除五種皮。一師子皮。二熊皮。三羆皮。四
龍皮。五人皮。如是等皮皆不得畜非所應
也。所應畜者。象皮馬皮駝皮牛皮驢皮。如是
應畜者衆多是。出家人法。不畜盛酒大甕中
盛酒大銅瓶斛。如是等生人慊疑。不應畜也」
爾時毘舍佉鹿母。施僧六種物。一者
好床。二者銅盔。三者燭竪。四者扇。五者掃
箒。六者大銅器。諸比丘等生疑問佛。佛言。大
銅器不應受。餘五應受。有一瓦師。大作瓦器
持布施僧。僧生疑問佛。佛言。除大器餘者皆
受。爾時有二賈客。去祇桓精舍不遠。一者
信道一不信道。不信者言。沙門釋子爲貪心
故多畜大器。信者言。沙門釋子無貪心也。不
畜大器。兩人相敢&T049445;金錢五百。共到祇桓見
諸檀越多將大器布施衆僧。信者不如償五
百金錢。佛聞此已即制比丘。從今已去。不聽
畜盛酒大器。二賈復於餘時更共諍理。不信
者言。沙門今者貪心多故猶畜大器。信者言。
沙門今者不畜大器。二人共諍更&T049445;千錢。不
信者多將大器往施沙門。諸比丘皆不受。不
信者負還償千錢。是名不應畜器。爾時婆難
陀釋子。杖頭繋羊毛荷負而行。檀越見嗤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