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善見律毘婆沙 (No. 1462_ 僧伽跋陀羅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100] [Prev]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具足。四者見小罪生怖畏心。五者堅持。六
者多聞。七者多聞堅固。八者分別説法初中
後善。純一清白梵行具足。正見無邪誦二部
波羅提木叉。義字分明音聲流利爲比丘尼
恭敬貴重。善能隨順説法。是名八法。持戒
者。或言戒在身。或言持戒不犯。是名持戒。
護持者。身口意業不犯。或言行無上法。或
言受具足波羅提木叉法。是名守護持。威儀
具足者。不邪命自活。不往五處。一者婬女。
二者寡婦。三者比丘尼寺。四者大童女家。五
者黄門。亦不往信心優婆夷家。是名威儀
具足。見小罪生怖畏者。若見小罪如見
大毒蛇無異。是名怖畏。堅持不犯者於持
戒中不生退心。是名堅持。多聞者。解一阿
含或言二阿含。是名多聞。堅固者。所解阿
含堅固不失。是名多聞堅固。初中後善者。
法師曰。於毘蘭若婆羅門品以説。義字分明
者。爲人解説無疑亂。音聲流利者。言辭辯
了亦不謇吃。反復流利者。誦二部波羅提木
叉。無有滯礙。半月半月盡布薩。悉知六齋
日。能爲人説法。若誦一阿含二阿含亦知
無礙。知沙門禪定法。乃至阿羅漢果悉知無
礙。若滿二十歳。能爲人受具足戒。法師曰。
何以不言知阿毘曇。答曰。若能知阿毘曇
最善。若下根者。知律及修多羅。亦得教授。
音聲流利女人樂聞。何以言音聲流利教授
比丘尼。答曰。女人多貪著音聲。然後聽法。
爲比丘尼敬重者。此比丘有道徳故。爲比
丘尼所貴重。不汚三衆。何以言汚三衆不
得教授。若教授者。此尼見者不生敬重心。
滿二十歳者。若滿二十歳。持法堅固少有
退敗。年少輕躁易可退敗。是故制。滿二十
臘。堪教誡比丘尼。掃灑房舍灑水者。所
以掃灑辦水者。比丘既從遠來。宜應供給
床席水漿。若無薦*席下至草敷。若爲尼説
法。應須一伴。不得房中説。若比丘尼於路
見比丘。遠則合掌近應和南。乃至王難路
濕。亦應問訊夏安居。去比丘寺半由旬得
安居。過半由旬不得。若檀越請比丘尼夏
坐。無比丘依。安居比丘尼欲去。檀越語言。
但住。弟子爲請比丘來。若請未得。至後安
居。有比丘得住。若爲請不得應去。若道路
有命難有梵行難。無比丘得安居不犯。若
初安居有比丘。結安居竟。若比丘有因縁
去。若罷道若病。比丘尼不知後知。以結安
居不得移住。無罪。若安居竟。不得無
比丘自恣。應覓。半月半月應往大僧中請
二法。何者二法。一者問布薩日。二者請教
誡。法師曰。如來何故慇懃囑授比丘尼。爲
比丘尼女人鈍根故。是時比丘尼僧。盡往比
丘所受教誡。諸人譏嫌比丘尼。往白比丘。
比丘往白佛。佛因此制。自今以去。不得多
比丘尼往請教誡。聽五人往。由致譏嫌。佛
言。聽二三人往。比丘尼僧。應羯磨差二三
人。往大僧中請教誡乃至阿蘭若比丘。亦
應教誡比丘尼。云何教誡。應作期。若樹下
若客舍中。比丘尼期往不往。得突吉羅。若
比丘不至期處待。亦得突吉羅比丘尼十
四日自恣。比丘僧十五日自恣。若比丘尼請
説。若不説八敬先説餘法。突吉羅。若説八
敬已後説餘法。不犯。除答問不犯。除爲
他説尼聽不犯。爲式叉摩尼沙彌尼説不
犯。法師曰。餘文句易可解。不須廣説。此
是制罪。從心口起三受若比丘僧不差。若
往比丘尼寺教誡。波夜提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五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六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今當説般陀根本因縁。般陀者。漢言路
邊生也。何以故。般陀母本是大富長者女。長
唯有此一女。作七層樓安置此女。遣
一奴子供給所須。奴子長大。此女便與私通。
即共奴籌量。我今共汝叛往餘國。如是三
問奴子。奴子言。不能去。女語奴言。汝若
不去。我父母知必當殺汝。奴答言。我若往
他方。貧無錢寶。云何生活。女語奴言。汝隨
我去。我當偸取珍寶共汝將去。奴答言。若
如是者我共去。此女日日偸取珍寶。與奴
將出在外藏。擧計得二人重以遣奴。前出
在外共期。此女便假著婢服反鑰戸而出。
共奴相隨遠到他國。安處住止。一二年中即
懷胎。臨欲産時。心自念言。我今在此。若産
時無人料理。思念憶母欲得還家。共婿
籌量。我若産時唯有我母能*料理。我今欲
去。君去以不。奴婿答言。不能去。我等叛來。
云何得歸。大家必當殺我等。婦語婿言。女
人法雖瞋不能殺子。是以欲去。婿答言。若
不殺汝必當殺我不能去也。婿入山斫
樵不在。於後閉戸而去。婿還不見其婦。
即問比隣。見我婦不。答言。汝婦已去。其夫
聞已即隨後逐。至半路便及其婦。已生一
男。夫語婦言。汝爲欲産故去。汝今已産。何
須去也。婦聞此語。慚愧父母故。即倶還家
料理生活。其後未久以復懷胎。臨欲産時。
思憶母故。復叛還家。至半路復生一男。
其婿追逐半路共還。其二兒於路邊生故。字
爲般陀。般陀兄弟。與諸同類共戲。二兒力
大打諸同類。同類罵言。汝無六親眷屬。孤
單在此。何敢打我。兒聞此呵責已。還家啼
泣問母。他人皆有六親眷屬。我等何以獨無
其母默然不答。其兒啼哭不肯飮食母見
不食啼哭如是。其母慈念二兒故。便語
其實。我是某國大富長者女。汝父是長者
家奴。遣供給我。我便與其通不能相離。
我與其逃避在此生汝。二人聞母語已。
語母言可送我還外家。不能住此生活。
其母不許。二兒啼泣不已。母即共婿籌量。
此兒啼哭不肯住此。我等云何可共送還
其外家。婿言。可爾。即共往送到已。父母及
兒倶住門外。見家人出語言。汝可還向長
者道。長者女將兒婿今在門外。父母聞已
答言。可使二兒入。汝不須相見。長者即
遣人迎二兒入。兒入已即以香湯洗浴。以
香塗身著衣瓔珞。長者抱取二兒置兩膝
上。問言汝母在他方云何生活。不甚貧乏
也。二兒答言。我父母在他方貧窮。以賣樵
自活。母聞是語心生慈念。即開庫藏以嚢
金。遣人送與女語言。汝留二兒我自
養活。汝將此金還先所住處。好自生活。不
須與我相見。二兒年已長大。爲其娶婦。
父母年老臨欲終時。以家業悉付二兒。其
父母命終。爾時佛爲四衆説法。爾時摩訶
般陀。即往佛所聽説法。既聞法已心樂
出家。還家共弟籌量。我今欲出家。以家事
付汝。弟聞兄語心中懊惱。白兄言。我今孤
露無所依憑。兄今捨我出家。我云何得活。
其弟如是三請。兄心堅固無有退轉。以家
事付弟即便出家。出家不久即得羅漢。其
弟久後心自念言。我兄捨家業與我。如人
嘔吐無異。我云何受而生貪著。以厭世故。
即往兄所求欲出家。兄即度令出家。教其
一偈。四月不得忘前失後。兄摩訶般陀心
自念言。此人於佛法無縁。當遣還家。即
周羅般陀言。汝今鈍根即牽袈裟驅令
出門。於門外啼哭不欲還家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看衆生。見周羅般陀
應可度因縁。世尊往至其所。問周羅般陀
言。何以啼哭在此答佛言。我既鈍根。誦一
偈四月不得。兄摩訶般陀。以我鈍根故。驅
我出寺。*佛言汝止。莫懊惱。我當教汝。法
師曰。摩訶般陀。可不見其得道因縁。何以
牽其出也。答言。周羅般陀非聲聞能度。唯
佛能度。是以牽出。世尊安慰其心。即以少
許白疊與周羅般陀。汝捉此*疊向日而
帑。當作是念言。取垢取垢。*佛教已入聚
落。受毘舍佉母請。*佛臨中觀周羅般陀將
得道。即説偈言
    入寂者歡喜 見法得安樂
    世無恚最樂 不害於衆生
    世間無欲樂 出離於愛欲
    若調伏我慢 是爲第一樂
周羅般陀遙聞此偈。即得阿羅漢果。問曰。
有比丘往比丘尼寺説八敬。得三波夜提
不。答曰有。一者僧不差。二者往比丘尼寺。
三者至日沒。是三波夜提。往比丘尼寺説
餘法。得一波夜提二突吉羅。何者是。一者
僧不差。二者往比丘尼寺。此二突吉羅。至
日沒。一波夜提。提婆達多三文陀達多騫
馱達多倶伽利伽迦留提舍讃歎者。顯其名
也。別衆食者。別衆食有二種。一者請。二
者乞。云何成別衆食。有一優婆塞。往至四
比丘所。以政食請比丘。願大徳受之。是
名請成別衆食。一時受請。或明日或後日一
時受一處食。成別衆食。四人倶得罪。一時
受請已。各去至檀越家。*以一時受食還各
處食。得罪如故。法師曰。何以故。爲一時受
食故。一時受請。各去各受各食。不得罪。別
請別去。至檀越家一時受。得罪。是名受請
得罪。云何從乞得罪者。有四乞食比丘。或
坐或立見優婆塞。語優婆塞言。與我等四
人飯。或一一人乞言。與我飯亦如是。或倶
去或各去。一時受食得。是名從乞得罪。病
者。脚破沙土入中。不能行故。得受別衆
食。是名病。作衣時者。若得衣裁。或先割截
作衣。是名作衣時。乃至衣上安鉤紐。行
者。下至半由旬。船行亦如是。飢儉時乃至
食不足四人食。名大飢儉時。沙門施食者。
或同法沙門外道沙門。有七因縁得別衆
食不犯。不請足四。第二乞食足四。第三未受
具戒足四。第四鉢盂足四。第五病人足四。此
五四今當廣説。云何不請足四。有檀越請
四人。一人知已。不去至檀越家。檀越問。上
座來不。三比丘答言。不來。檀越臨欲中。見
一比丘。即喚入與食。四人倶食不犯。是名
不請足四。何以不犯罪。一者非請故。云何乞
食足四。三人受請。一人乞食不受請。是故不
得罪。沙彌足四。請三道人一沙彌不犯。
鉢盂足四。云何鉢盂足四。請三道人一鉢請
食不犯病。人足四者請。三道人一病比丘足
成四人不犯請。四人有一解律比丘。欲倶
食。畏犯罪。即作方便。檀越行食時。覆鉢不
受。檀越問言。何以不受。答言。但與三人食。
我欲呪願。三比丘食竟。後便受食不犯若請
飯至家與肉亦犯。請與飯至家與粥
不犯。若有檀越欲飯僧。遣人往寺。請僧。
受我等飯。僧中有解律比丘。自念言。此僧中
多有行頭陀法。使者不解法。故作是請。解
律比丘答言。明日當知。使者復來。故如前
不解語請僧。知法比丘答言。明日當知。如
是展轉乃至半月。若猶不解。知法比丘語
言。若檀越如是請僧者。但得沙彌不得大
僧。使者言。諸大徳亦受餘家請。今者何以不
受我請。答言。非不受請。猶汝不知法故。
但言請僧。莫言與*飯麨魚肉等。但言請
僧。比丘得受不犯。若如是教示。使者猶不
解語。畏人譏嫌。語言。汝但去。衆僧明日入
聚落乞食。往至所請檀越家受食不犯。別衆
食戒廣説竟。此是制罪。從身心起。展轉食
者。若比丘受請已。檀越未來。比丘畏日晩。
恐檀越不來。便入聚落乞食。乞食還見所
請檀越來。比丘不食。請主問言。大徳何以不
食。比丘答言。以受檀越請故不得食。檀越
語言。但食。若如是語者食不犯。若衆多檀越
同一時請。如是食不犯。展轉食戒竟。此制
罪。從身心起。歸婦賈客道路糧。若取一
鉢出。隨意自食若施人。若取二鉢。一鉢自
食。一鉢與比丘僧。若取三鉢。一鉢自食。二
鉢與比丘僧。不得與知識白衣若親里或
自恣請檀越。亦不得取過三鉢。法師曰。餘
文句易可解。此是制罪。從身心起。不以
不知故得脱。歸婦道路糧戒竟。五正食者。
粳米飯穄米飯粟米飯赤粳米飯麥飯。此五
種米作粥。初出釜畫成字不得食。若米合
菜作粥亦如是。若少飯和多水食。以離威
儀。應作殘食法。米雜肉及魚作粥肉。若
現如芥子大。應作殘食法。肉爛與水無別。
不須作殘食法。一切草根及樹木子作飯。
不須作殘食法。乾飯者。若粟作乾飯。或粳
米作或麥作。乾飯者。日曝令燥。若以豆及
樹木子作乾飯。不須作殘食法。麨者。粳米
麨粟米麨麥麨。食竟應作殘食法。麨有二
種。一者散麨。二者以糖蜜搏令相著麨。米
不碎故。是米不須作殘食法。若麨穀米出
食。不須作殘食法。若受五*政食者。鉢中
手中有食。人行食。在申手内遮離威儀。
應作殘食法。申手外遮不成遮。在申手内
口中咽食盡遮不成遮。若口中有飯申手内
遮成遮。若不淨肉二切不中食者遮不成遮。
何以故。不淨不中噉若噉不淨肉。申手内遮
不成遮。若遮與他不成遮。何以故。未罷
食想。若正食遮與他不成遮。申手内者。
去身二肘半内遮成遮。二肘半外遮不成
遮。若持食來置地。一申手内不授與比
丘。若遮不成遮。若淨人手捉食遮成遮。若
與他比丘食謂與己。若遮不成遮。遮有二
種。一者身遮。二者口遮。云何身遮。若手遮或
搖頭。或以手覆鉢口。遮者言罷不受。若以
菜雜魚肉作羹。若言受菜羹遮不成遮。若
言受肉羹遮成遮。若正不正雜爲粥。若説
正名成遮。説不正名不成遮。行威儀者。
唯除船車乘不犯。病人殘食者。或食殘或
未食亦成。殘食戒廣説竟。此是制罪。從身
口起。一切樹木及草不任爲食。根莖花
果得盡形受服。有樹草木擧體時食。有樹
果心時食。餘者盡形受藥。有樹擧體盡形受
藥。非時食戒廣説竟。若乞美食乳酪魚及
肉。得波夜提。乞餘食突吉羅。除爲病人
乞不犯。乞美食戒竟
除水及楊枝者。若天人授食。或鬼神授食。
畜生及飛鳥授食。皆成受。若頭戴食若肩
擔食。授與比丘。教比丘自取。不成受。若
低身流落比丘手中成受。若擔長乃至二十
尋。兩頭安食。淨人合擔授與比丘。受得一
頭。一頭亦成受。若乞食値風雨。塵土落鉢
中。比丘作念。當爲沙彌乞食。得食還語
沙彌言。我今乞食。値風雨塵土落鉢中。不
成受。爲汝乞食。今時與汝。沙彌受已語比
丘言。此是沙彌食。今施與大徳。如是施者
得食不犯。若比丘手捉鉢。食時眠睡。人持
食置鉢中。比丘不覺。不成受。若臨受食
時睡。人持食著鉢中。成受。何以故。作受
食意故。若塵大可除去食不犯。若塵細落
不可除。應使人度。若二人並食。若行食餘
食。迸落比丘鉢中。成受。若食時額頭汗流
落鉢中。應更受。若臂中汗流入手。不須受。
搖擲從地轉來。落比丘手上。成受。若淨人
在樹上。以繩繋果授與比丘。不成受。若
人長手。乃至十由旬。度食與比丘。成受。若
比丘病。沙彌若淨人。抱比丘行見果。比丘
從淨人乞。淨人取果*已。迴手就身上。度
與比丘。成受。若比丘患熱。捉果樹枝。行。以
爲遮日。後見枝中有果莫動。教沙彌
果。授與比丘。得受。若船或車載飮食。比丘
篙船牽車。動飯食得食無罪。若衆多比丘
共行。唯有一小沙彌。比丘各自擔糧至食
時各自分分。沙彌得分已。語比丘言。今持
沙彌分與大徳易。得易已復持與第二上
座易。得第二上座食已。復與第三上座易。
如是展轉乃至衆多。如是食皆無罪。若沙彌
不解法。比丘自持食分與沙彌易。第一上
座得易已。第二上座復與沙彌易。第二上座
得易已。第三上座復求易。如是展轉衆多。
皆得換易食不犯。共宿惡觸。若比丘擔米
行。沙彌小不能作食。比丘得自作。唯除不
得然火。教沙彌然火。食熟*已分。如前展
轉與沙彌換易食不犯。自作食若食沸涌
出。比丘不得用氣吹持物攪。皆犯突吉羅
罪。若食吐未出咽喉。還咽不犯。若出咽喉
入口還咽。犯波夜提。若受生薑後生芽。
不失受。若火淨以後生芽。生芽處應更淨。
非生芽得食無罪。先受鹽。鹽變成水。不
失受。若急病因縁。大小便及灰土。得自取
服。若無灰。得破樹然火作灰。云何病得毒
若蛇噛。法師曰。餘文句易可解。此是制罪。
從身口起。此二食家中坐戒。二不定法已
解。與女人獨露處坐者。若二人共坐床語。
彼此相解。申手内以還。得波夜提。言語不
相解。申手内以還。犯突吉羅罪。釋摩男
者。是佛叔之子。大佛一月日。得斯陀含道
也。若檀越施藥。應作藥用。不得作食用。
與油乞酥。犯突吉羅。象軍者。象上有四
人。下有八人。是名象軍。馬軍者。一人在馬
上。二人在下。是名馬軍。車軍者。四人逐車。
是名車軍。歩軍者。四人相逐。是名歩軍。若
酒煮食煮藥。故有酒香味。犯突吉羅。無酒
香味得食。水深沒脚背水中戲。得波夜
提。若搖船弄水得突吉羅。青色者。或銅青
或藍青。或木蘭色。木蘭色者。泥點也。以此
三種色點淨。下如麻子大。若不點淨得波
夜提。若比丘知水有虫飮用。隨息咽咽波
夜提罪。知水有虫以火熱湯澆亦如是。虫
水戒説竟。若比丘知他比丘麁罪*已覆藏。
第二比丘復覆藏。如是百千人共覆藏。皆犯
波夜提。此是性罪。因身心起。覆藏他罪戒
。若年不滿二十。欲受具足戒。聽數胎
月閏月數。十四日布薩。足滿二十得受戒
與賊衆議共道行者。此是制罪。與比丘尼
議共道行者。此是制罪。律中已説
挓邪見者。摩著細滑。不遮天道。不遮解
脱道。阿*栗咤所以生此邪見者。言須陀洹
斯陀含有婦兒亦不障道。牽此自比言摩
著細滑不能障道。若言細滑能障道者。一
切氈褥及隱嚢亦細滑。那獨言女人細滑能障
道耶。阿*栗*咤邪見戒廣説竟。若學比尼
者。有五徳有六徳。有七徳有八徳。有九
徳有十徳。有十一徳。何謂爲五徳。一者身
自護戒。二者能斷他疑。三者入衆無畏。四
者能伏怨家。五者令正法久住。云何身自護
戒。持戒清淨無有缺漏。是名護戒。律師
以六法不得罪。一者不無趣。二者無知。
三者不狐疑。四者不淨言淨。五者淨言不
淨六者不迷惛。云何不無趣。知而故作。是
名無趣。如律本中説。知而故作得罪。以知
而覆藏。往不應行處。是名無趣。云何無知
此人不知戒相。欲作而作。是名無知得罪。
云何狐疑得罪。欲作心生狐疑而作。是名
狐疑得罪。云何不淨言淨。是熊肉不淨言是
猪肉而噉。是名不淨言淨。虎肉言是鹿肉。
非時食言是時食。是名不淨言淨。云何淨
言不淨。實是鹿肉。作虎肉想噉。如是乃至
時言非時而食。是名淨言不淨。云何迷惛。
與未受具足戒人。過二宿不知。是名迷惛
得罪有迷惛不知時與非時。離衣宿亦復
不知。是名迷惛。云何能斷他疑。有比丘犯
罪。狐疑不能決判。若來諮問。依律爲判。是
名能斷他疑。云何入衆無畏。以知律故。隨
事能作。是名入衆無畏。云何能伏怨家。如
離車子起十非法。能依律除滅。是名能伏
怨家。云何令正法久住。一者身自隨法。二
者能令他得法。因得法故。正心持律。因持
律故。得入禪定因禪定故。而得道果。是
名令正法久住。如律本中説。佛語阿難。若
我滅度後。毘尼即是汝大師也。是名令正法
久住。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能令正法久住。
若中天竺佛法滅。若邊地有五人受戒。滿十
人往中天竺。得與人具足戒。是名令正法
久住。如是乃至二十人得出罪。是名令正
法久住。因律師故。令正法久住。是名持律
五徳。云何持律六徳。一者守領波羅提木叉。
二者知布薩。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
戒法。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畜沙彌。是
名六徳。云何守領波羅提木叉。知十四日
布薩。十五日布薩。和合布薩。僧布薩。衆布
薩。一人布薩。説波羅提木叉布薩。淨布薩。勅
布薩。是名九布薩。此是律師所知。有九自
恣。一者十四日。二者十五日自恣。三者和合
自恣。四者僧自恣。五者衆自恣。六者一人自
恣。七者三語自恣。八者二語自恣。九者等歳
自恣。此是律師所知。衆僧有四法。一者白
僧。二者白羯磨。三者白二羯磨。四者白四羯
磨。此四法是律師所知。非修多羅師阿毘曇
師所知。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羅阿毘曇。不
得度沙彌受人依止。有五徳六徳。僧成
律師十一徳。以律師持律故。佛法住世五
千歳。是故多諸比丘。就優波離學律。云何
學律讀誦解義。是名學律雜碎者。從
不定乃至衆學。是名雜碎。若向大比丘毀
呰戒。得波夜提。向未受具戒毀呰戒。得突
吉羅罪。餘文句易可解。不須廣説。毀呰戒
。此是性罪。從身口起。打者。六群比丘恒
驅使十七群比丘。以不從語故便打之。若
瞋心打乃至死。得波夜提罪。瞋心打者。乃至
頭破手脚折。波夜提罪。若打未受具戒下至
畜生。得突吉羅若欲心打女人得僧殘。
若虎狼師子乃至梵行難。以手打求脱不
。手搏者。手不著身手搏也。手搏戒竟
屏處聽者或壁障或蔭處往去。歩歩得突吉
羅罪。往至聞處得波夜提罪。爲欲自改往
聽不犯。此是性罪。若比丘與欲竟後悔戒無
七十
 若僧斷事未竟默起去戒無解
若比丘先歡喜聽。後如是説。諸比丘隨親
友迴僧物與戒無解。佛語阿難。入王宮
有十過失。何謂爲十。一者若王與夫人共
坐一處。夫人見比丘而笑。比丘見夫人亦
笑。王見已生疑。是比丘當與夫人共通。是
名第一過失。佛語阿難。入王宮復有過失。
若王與宮中婇女共交會而忘後生兒。王
言。我不近此婇女。云何有兒。當是比丘所
爲。是第二過失。佛語阿難。復有過失。若宮
中失寶物求覓不得。王言。更無餘人。當是
比丘取。是名第三過失。佛語阿難。復有過
失。若王宮中私語。*已聲徹於外。王念言。當
是比丘傳出於外。是名第四過失。佛語阿
難。復有過失。若王退大爲小遷小爲大。
無人得入王宮。當是比丘教王所爲。是
名第五過失。佛語阿難入王宮復有過
失。若王退長者位遣兒代。諸人譏嫌。當是
比丘出入王宮。教王所爲。是名第七過失。
佛語阿難。比丘入王宮復有過失若王非
時遣軍諸人譏嫌。當是比丘教王所爲。是
名第八過失。佛語阿難。入王宮復有過
失。若王非時遣軍中路退還。諸人譏嫌
言。當是比丘教王所爲。是名第九過失。
佛語阿難。入王宮復有過失。若王調象
馬車以寶嚴飾。諸人譏嫌。當是比丘教
王所爲。是名第十過失。入王宮戒廣説竟
若爲佛僧捉寶擧。得突吉羅罪。若僧坊内
若住處内。得遺落寶。爲掌護故。若去時應
付與知法畏罪者。付囑言。有主來索當還。
若久久無主來索。得爲房舍用若池井用。
不得爲己身用。若久後有主來索。應將
示僧房若池井。此是檀越物。若棄布施善。
若不布施。欲還得本物者。比丘應入聚
落向信心檀越道。某月某日寺中得遺落
寶。掌護久無人來索。以用作僧房池井。主
今來索欲還本直。檀越能以物贖布施衆
僧不。若能贖布施善。若無人能贖。比丘應
廣教化求索覓直還。捉寶戒廣説竟。此是
制罪。從身業起。非時入聚落戒無解高床
戒無解。兜羅紵坐褥戒無解。針筒戒無
。尼師檀氈。作長二磔手廣一*磔手半。
益縷者。益一*磔手。長六尺破頭。一*磔手作
三破。名爲縷修伽陀*磔手。尼師檀戒竟。覆
瘡衣戒無解。雨浴衣戒無解第一波羅
提提舍尼不解。若夫婦倶得須陀洹道。若有
百千兩金布施。亦盡由得道故。於財無有
慳惜。布施太過居家貧窮。是以佛制不得受
食。尸沙者。學也。迦羅尼者。應學作或脚
大或股小得下著。*洗鉢水棄白衣家内者。
若飯粒撩與衆生。餘水棄不犯。或碎令與
水合棄不犯。不得淨用水大小便。不犯者。
若水人所不用。或海水不犯。水雖中用。曠
遠無人用不犯。佛塔中止宿及藏物。此二戒
梵本無有。所以無者。佛在世未有塔。此
戒*佛在世制。是故無著革屣入佛塔。手
捉革屣入佛塔。著腹羅入佛塔。手捉腹
羅入佛塔。佛塔下食擔死尸。塔下燒死尸。
向塔燒死尸。繞塔四邊燒死尸。不得擔
死人衣及床從塔下過。佛塔下大小便。向
佛塔大小便繞佛塔大小便。不得持佛像
至大小便處。不得佛塔下嚼楊枝。不得
向佛塔嚼楊枝。不得繞佛塔四邊嚼楊
枝。不得佛塔下涕唾。不得向佛塔涕唾。
不得繞佛塔四邊*涕唾。向佛塔舒脚。安
佛置下房。此上二十戒。*梵本無有。如來在
世塔無佛故
爾時*佛呵責六群比丘。何以自在下人在
高而爲説法。佛語比丘。往昔於波羅
國。有一居士。名曰車波加。其婦懷妊。思
菴羅果。語其婿言。我思菴羅果。君爲我覓。
其夫答言。此非菴羅果時。我云何得。婦語
夫言。君若不得菴羅果。我必當死矣。夫聞
婦語。心自念言。唯王園中。有非時菴羅果。
我當往偸取。作是念已。即夜入王園偸菴
羅果。取果未得時明相已出。不得出園。
於是樹上藏住。時王與婆羅門入園。欲食
菴羅果。婆羅門在下。王在高座。婆羅門爲
王説法。偸果人在樹上。心自念言。我今偸
果事應合死。因王聽婆羅門説法故。我今
得脱。我無法王亦無法。婆羅門亦無法。何
以故。我爲女人故。而偸王果。王猶憍慢故。
師在下自在高座而聽法。婆羅門爲貪利
養故。自在下坐爲王説法。我與王婆羅門
相與無法。我今得脱。作是念已。即便下樹
往至王前。而説偈言
    二人不知法 *二人不見法
    教者不依法 聽者不解法
    爲食粳米飯 及餘諸餚饍
    爲是飮食故 我言是無法
    爲以名利故 毀碎汝家法
我爲凡人時。見人在上説法者在下。言其
非法。何況我今汝諸弟子。爲在高人自在
下而爲説法。時偸果人者。我身是也。衆學
戒廣説竟。七滅諍法。後騫陀迦中當廣説
次説比丘尼戒。摩觸者。缺瓮骨以下。至
肘膝以上。摩觸波羅夷。若比丘尼摩觸比丘。
比丘受樂不動身。比丘不得罪。若比丘來
摩觸比丘尼。比丘尼身不動受樂。隨處得
罪。後四波羅夷竟。若比丘尼言人共往官
所。若比丘尼語居士言。汝先説理。若居士
説理時。比丘尼得突吉羅。居士説已。比丘
尼復向官説。比丘尼得偸蘭遮罪。若居士復
説。比丘尼得理。犯僧殘。不得理亦犯僧
*殘。若居士言比丘尼。官喚比丘尼來。來已
語比丘尼言。但還去官自判。得理不得理
比丘尼不犯。若比丘尼至官前言人。若官
問何物人。不得道名字。若教官罰物。隨
直多少犯罪。應償。若官問不道名字不犯。
若官後自尋訪知主。官自罰不犯。若人偸比
丘尼衣。不得言是賊。但言此人取貧道衣
去。若人當劫奪比丘尼。得就王乞護身。
不得稱名字。若道名字犯。如前説。王聞
比丘尼乞護身已。王打鼓宣令。若有犯比
丘尼者。依法治罪。後有人犯比丘尼。王自
依法治罪。比丘尼不犯。若人入比丘尼寺
斫伐樹木。不得奪刀斧及打壞。若打壞應
還直。不還計直多少犯罪。餘文句易可
解。言人戒廣説竟。度賊女戒不解
輒出
界外爲解羯磨戒無解
若比丘尼獨船
渡水亦僧*殘
十七僧殘竟。三十事無解。
蒜者。唯大蒜。食咽咽波夜提。餘細蒜葱不犯。
亦得以大蒜與食中作調和不犯。若*洗
小便處。兩指齊一節。不得過。若一指*洗。
得入兩節。不得過。不得用二指*洗。入
便犯罪。若乞穀麥波夜提。乞豆及苽菜不
犯。爲造房舍乞穀麥不犯。一切不得在
生菜果樹及禾穀上大小便。得波夜提罪。一
切餘果木及穀子未出芽大小便上突吉
羅。往觀看伎樂者。下至獼猴孔雀共戲。
往看波夜提。若寺中作伎往看不犯。若夏安
居竟。應去寺六由旬。若不去波夜提罪。八
波羅提提舍尼無解。比丘尼戒竟騫陀*伽
漢言雜
揵度
爾時*佛過七日已從禪定起。天帝釋
呵羅勒果。如來受食已便利。天帝釋復
楊枝淨水。時賈客兄弟二人。從
羅村來。車載財物欲往中國。至菩提樹
邊。車自然而住。不肯前進。兄弟二人見車
不進。以爲不祥。即設飮食祠祀鬼神。時樹
神即現半身。語賈人言。汝車不去。是我留
耳。賈人當知。白淨王子出家學道。今在菩
提樹下得一切智。於七日中未有所食。汝
可以麨蜜奉上如來。令汝等長夜得利益
安隱快樂。時兄弟二人聞樹神語。即以麨蜜
奉上佛。此次第文句律中已説。最初受
歸者。獻佛麨蜜二賈人。是兄弟。受歸依已
欲還。白佛言。我等二人云何得供養佛。佛
以手自摩頭。髮即隨手落。語賈人言。汝可
供養此髮以爲汝大師。問曰。先受乳糜鉢。
今何所在。今復受四天王獻鉢。答曰。*佛前
受乳糜鉢。尼連禪河。于時鉢沒在水
中。海龍王將供養。是故更受四天王獻鉢。鉢
色如玉。若人求欲出家。父母*已聽離諸疾
病。無有障礙。來至僧中。若衆集應白僧。
若不集人人語令知。白僧已先爲*洗浴。
*洗浴已和上應生兒想。不得生汚賤心。
何以故。若如是好心料理。弟子於和上阿闍
梨。便生父想。臨剃髮和上應爲説五法。何
者爲五。一者髮。二者毛。三者爪。四者齒。五
者皮。所以説此五法者。有人前身曾觀此
五法。今爲剃髮落地。即發先業。便得羅
漢。是故先教五法。然後爲剃髮。如羅睺
羅。髮落未竟便成羅漢。如癰熟須人爲刺
然後得破。亦如蓮花須待日出而得開敷。
此欲出家人亦復如是。因説五法便得悟
道。爲剃髮時。當頂留五三髮置。以香湯
*洗浴。除白衣氣。來至和上前胡跪。和上問
言。今爲汝去頂髮許不。答言爾。和上自爲
剃去頂髮。剃頂髮已。在和上前胡跪。和上
授與袈裟。得以頂戴受。受已還和上。如是
第二第三受。頂戴受已。和上爲著不得自
取自著袈裟。要須和上授。次第禮諸比丘。
往阿闍梨所。禮足胡跪合掌。阿闍梨教言。
汝當隨我語。教汝受三歸。答言爾。與三
歸竟。次與十戒。云何與三歸。答曰。受三
歸有二種。一者別受。二者總受。云何別受。
別受者。歸依佛歸依佛歸依佛竟。歸依法歸
依法歸依法竟。歸依僧歸依僧歸依僧竟。是
名別受。總受者。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
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如是三説。是名總
受。不得先歸依僧後歸依法佛。亦不得
雜説。若師教言歸依佛。弟子語不*政。言歸
佛。亦成受。若師教言歸依*佛。弟子言
歸依佛。亦成受三歸。若師與弟子。語倶不
正。言歸依佛。不成受三歸。若師教歸依
佛。弟子答言爾。或語不出口。或逐語不具
足。皆不成受三歸。受三歸竟。次與授十
戒。受十戒有二種。一者別受。二者總受。云
何別受。我受不殺我受不殺我受不殺
竟。如是次第亦如是説。是名別受。云何總
受。我受一不殺生。二不偸盜。三不婬。四不
妄語。五不飮酒。六不過中食。七不歌舞作
唱嚴飾樂器。亦不故往觀聽。乃至鬪諍悉
不得看。八不著香花瓔珞以香塗身。九
不高廣大床上坐臥。十不得捉持生像。生
像者。此是金與銀。及一切寶。皆不得捉。若
言音不同者。如傖呉不相解。應教其義。如
是不解。弟子答言能持。亦成受戒。若鈍根
者。不知著衣。不知捉鉢。食亦不知。行住
坐臥皆悉不知。不得離和上。一一應隨和
上學。和上看弟子如兒想。度沙彌法竟。弟
子法者。明相出早起。嚼楊枝*洗手面。脱
革屣。往至和上所。師起已。與師三種楊枝
大中小。一時授與師三種楊枝。若師日日恒
取大者。置中小恒與大者。若師取中置大
小。若師取小置大中。若有時取大。有時
取中。有時取小。三種隨意與。應授水。水
有二種。一者冷二者温水。若師恒用冷水。
置温水。若師恒用温水。置冷水。若師有時
用冷有時用温。二種水隨意授與。供給水
已。若和上入圊。便轉應往和上房掃除。
料理床席卷牒衣裳。授僧伽梨者。先安
僧伽梨襯已。度與和上。若和上將去。著衣
持鉢隨和上後。不得近不得遠。去和上
七尺而行。師應教弟子持戒。若有犯罪。應
教懺悔。有長衣鉢。弟子若無應與。若弟子
疾病應料理。若和上多有弟子。一人供給。
餘者隨意讀誦。爾時婆羅門欲求出家。比
丘不許。婆羅門便啼哭懊惱。時佛見婆羅門
形體羸痩。問諸比丘。此婆羅門何以羸痩。比
丘答言。此婆羅門求欲出家。諸比丘不許。
是故羸痩。佛問諸比丘。此婆羅門與誰有
恩。舍利弗答言。此婆羅門在王舍城。曾施
我食。是故我識。佛語舍利弗。汝當度此婆
羅門。時舍利弗白佛言。云何度此婆羅門。
佛告舍利弗。汝當爲白四羯磨授此婆
羅門。爾時*佛集諸比丘爲説法已。語諸
比丘。自今以去斷三語受戒。衆中有了了
智慧比丘。爲作白四羯磨受戒。受戒已。多
作諸惡不按威儀。有少欲知足比丘。呵責
言。汝等云何作諸惡行不按威儀。比丘答
言。誰請大徳與我戒。誰請大徳爲作和
上。時有少欲比丘。白*佛言。諸比丘。不請
作和上。不乞戒。與受具足戒。*佛因此制
戒。人不請不作和上不乞戒。不得授具
足戒。若與受得突吉羅。請和上乞戒。在律
中。爾時諸比丘或二人或三人白四羯磨。爲
人受具足戒。中有少欲知足比丘。呵責已
往白*佛。*佛以此因縁集比丘僧。自今*以
去應制十僧授人具足戒。若減十人授具
足。得突吉羅。或一歳或二歳。爲人受具
戒。不知教授。弟子不按威儀。將諸弟子
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爾時*佛勞
問。汝等四大調和不。乞食易得不。答*佛言。
四大調和乞食易得。於是*佛知而故問。此
諸比丘。誰弟子也。答言。我弟子。問言。汝幾
歳。答言。二歳。汝弟子幾歳。答言。一歳。*佛即
呵責言。汝自未斷乳。云何度人。呵責已集
諸比丘。自今以去不滿十歳。不得度人
具戒。若*受戒得罪。雖滿十臘。愚癡
無智慧。不得*受人*具戒與受戒竟。法師
曰。今明失依止不失依止法。弟子與依止
師共行。遙見和上失依止。若見和上作
非和上想。不失依止。若和上來入界内或
入屋中。弟子不知失依止。若和上來入界
内或屋中。或聚落乞食。聞聲不見形。皆失
依止。若聞聲作非和上想不失依止。若外
道初入佛法中。應與波利婆沙。得波利婆
沙已。若好往五不應行處。懈怠不肯學佛
法。若聞毀佛法生歡喜心。若聞毀僧生
歡喜心。不得與*具戒行。波利婆沙外道。修
得四禪乃至能飛騰虚空。亦不得與*具
戒。要滿四月。若佛法中修得須陀洹道。即
日爲受具戒。不須與波利婆沙。若在外
道。或聞説法得須陀洹道。來至僧中求欲
出家。即與出家與*具戒。不須與波利婆
沙。若波利婆沙垂滿四月。聞毀佛法生歡
喜心。聞毀外道瞋恚。好往五不應行處。應
更與四月。若結髮外道事火外道。不須波
利婆沙。何以故。此二外道有業信因果。過去
諸佛爲菩薩時。出家波羅蜜皆於此道學。
外道波利婆沙竟。癩者。有數癩有白癩。
有黒癩疥癬。皆入癩。亦不得出家。癩癬
下至如指甲大。亦不得出家。如指甲大若
在露處。増長不増長。悉不得出家。若屏處
不現増長。不得出家。若不増長得出家。若
瘤病在露處。増長不増長。不得出家。若屏
處不増長得出家。若小時有疣病大便失。
得度出家。此非瘤病。是故得出家。若身體
細起。猶如棘刺。皆入癩數。不得出家度
王人者。時諸比丘度鬪將出家。後有賊起。
王覓諸鬪將。欲使破賊。遣人求覓至僧
坊中。見諸比丘已度出家。使人來白王
言。諸比丘已度出家。王聞已集諸臣共論。
王問臣言。度官人者其罪云何。臣答王言。
若和上應斫頭。羯磨師應截舌。餘臨壇人
應打肋折。時王得須陀洹道。聞諸臣語已。
往至佛所白*佛言。自今*以後願莫度王
人。未來世王。若不信三寶者。諸比丘若度
王人。便依法治罪。若王人大臣人。下至食
王俸祿者。皆是王人。若父食王祿兒不食
王祿。父不得出家。兒得出家。若食祿有期
限未盡。不得出家。食祿盡然後得出家。若
必欲出家。轉祿與兄弟兒子。後得出家。若
食祿白王。王聽亦得出家。賊者。抄劫竊盜
斷道殺人知姓字。不得度出家。若圖國賊。
若捨惡心欲出家。得度出家。爲國除患。
王聞出家亦大歡喜。若捨惡業降出投王。
王許得度出家。不得度患鞭杖瘡人。若瘡
差得度。若犯罪人以鐵烙爲字。不得度出
家。若治護得差得出家。負債者。若自負債。
若祖負債。若父負債。若兒負債。若債由己。
不得出家。有人爲償債。得出家。奴者。
有四種奴。一者家生。二者買得。三者破得。
四者自成奴。自成奴者。爲衣食故自求
爲奴。是名自成奴。若奴主放奴出家。語諸
比丘言。奴有道心者放。若無道心還復
爲奴。若如是語者。不得度出家。時有一居
士家。有疫病起。初殺蠅蜈蚣百足。次殺雞
猪。次殺牛羊。次及婢奴。後及好人。此疫
病起時。不得從戸中出。應破壁出直去。
不得反顧。若反顧即死。若不即死。至他方
亦死。時父子三人破壁得出。直去不反顧。
是故得活。既至他方。貧窮不能自立。往
至比丘所求欲出家。比丘即度爲出家。得
出家已。將二兒乞食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六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七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爾時佛從摩竭國往迦維羅國者。法師曰。
我今次第説根本因縁。爾時輸頭檀那大
王。心自念言。我子初出家日。自唱言。我若成
佛。當還此國。王憶此語。心自念言。我子成
佛已來。王恒側耳聽。聞子苦行竟。往菩提
樹下得道。已往波羅㮈國。轉四諦法輪。
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出家。今摩竭
國。我今年老及今生存。宜見我子。作是念
已。即喚一臣語言。我聞人言。我子已成
佛。今住摩竭國。汝可將千人往迎。汝至彼
語我子言。我今年老欲得相見。臣受王語
已。即將千人前後圍遶。往摩竭國。到已往
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是時世尊觀
千人心已。即爲説法。時千人得聞法已。
即得羅漢。佛喚善來比丘。即得具足戒。此
千比丘得羅漢已。入果三昧受解脱樂。即
於此住不復欲還。王遣信已遲望不還。又
無消息。王復遣臣往。如是次第遣八臣往。
一臣各將千人至佛所。皆悉出家得羅漢
果。無有一人還報王者。王自念言。我遣八
臣去。無有一人還報我者。王自籌量。我今
更遣誰去耶。時有一臣。名曰迦留陀夷。
與菩薩同日生。王即遣迦留陀夷往迎佛。
如前遣八臣語無異。迦留陀夷先與王要。
若王許我出家者。我當往迎。王答言善。迦
留陀夷受王語已。復將千人往彼。佛爲説
法即得羅漢。佛喚善來比丘。得具足戒。時
迦留陀夷。見禾稻結莠草木水陸花出敷榮
時節和適。*已六十偈讃歎道路。佛知而故
問迦留陀夷。汝爲何事而讃歎道路。迦留
陀夷答*佛言。輸頭檀那大王。遣我來者欲
有所白。佛言。聽汝所説。白*佛言。父王言。
我今年老及今生存。欲見佛故。遣我來奉
迎*佛。唯願哀愍大王故。時可去矣。佛語
迦留陀夷。汝可宣令語諸比丘。佛欲遊行。
各自料理莊嚴。隨佛遊行。是時央伽摩竭
國。有十千比丘。從迦維羅衞國來。迎佛者
有十千比丘。都合二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從摩竭國前後圍繞。隨佛出城。摩竭國去
舍衞國六十由旬世尊漸漸遊行。經六十日
至舍衞國。時佛日日朝中恒食父王供。
所以得食父王供者。時迦留陀夷。時到著
衣持鉢飛騰虚空。往至舍衞國白父王
言。*佛已至某處。時王爲迦留陀夷設食。
以盛滿鉢飯。授與迦留陀夷。願大徳。可以
此鉢飯奉上*佛。如是日日恒爲世尊迎
食。迦留陀夷食父王食已。向父王及諸釋
子。讃歎如來功徳。諸釋子聞讃歎佛功徳。
倍増信心。諸釋子即聚集。自共籌量。*佛不
樂憒鬧。我等當爲*佛求覓靜處造立精
舍。時彌瞿陀釋子有一園。不近不遠可
立精舍。時諸釋子人人各各共出財物。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