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善見律毘婆沙 (No. 1462_ 僧伽跋陀羅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100] [Prev]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蘭遮。中央女不著衣突吉羅。比丘以繩縛
女人衣突吉羅。若女人次第坐膝膝相著。比
丘捉著上頭第一女僧*殘。餘女突吉羅。若
合捉衣第一女偸蘭遮。第二女突吉羅。第三
女以下無罪。若摩觸女人麁厚衣。偸蘭遮。
女人細薄衣手出摩觸僧伽婆尸沙。若比
丘與女人。髮髮相著。毛毛相著。爪爪相著。
偸蘭遮。何以故。無覺觸故。法師曰。以髮相
繋。爲得一罪。爲得衆多罪。如赤身坐臥
衆僧床。隨毛著一一突吉羅。此女不然。一
偸蘭遮。不得多罪。今説往昔羅漢偈
    處想及觸欲 眞實無狐疑
    如律本中説 重罪汝當知
處者。女也。想者。是女想。欲者。摩觸細滑欲。
觸者。知觸女人身。具如此事得僧*殘。餘
者偸蘭遮。若有欲心摩觸女身得僧*殘。
若無欲心觸突吉羅。有女人以青衣覆身
而眠。比丘欲摩觸衣。誤得女人身僧*殘。
次至掩句者。無女想以手掩女人身。悉突
吉羅。若女人共比丘一處坐。女人婬欲變
心。來摩觸捉比丘。比丘有欲心動身僧
*殘。法師曰。如是次第黄門男子畜生。罪有
輕重汝自當知。若女人掩比丘。比丘以欲
心受樂不動突吉羅。若女人或打拍比丘。
比丘以欲心喜受。悉突吉羅。若比丘以形
相欲心。或攝目或動身動手動足。種種
婬想形相變心。悉突吉羅。若女人摩觸比丘
身。比丘有欲心身不動無罪。求脱者。若比
丘有梵行難。比丘推盪牽挽分解得脱。一切
不犯。若女人年少力壯卒抱比丘。比丘力羸
得轉動。隨其所作。若臨行婬時。比丘
覓方便求走得脱無罪。不故者。是不故
觸女身。或女人度鉢。或度種種飮食相觸
無罪。無想者。比丘於女人無想。比丘或縁
餘事。行來相觸非故觸。如是無罪。不知者。
若女人作男子裝束。比丘不知捉者無罪。
不受者。若衆多女人共捉比丘比丘不受
樂無罪。最初未制戒顛狂心亂無罪。第
二僧伽婆尸沙廣説竟
今次隨結摩觸戒。從身心起二受。樂不苦
樂。是名二受。念母者。以念故。觸母身突吉
羅。女姉妹亦如是。何以故。女人是出家人怨
家。若母沒溺水中。不得以手撈取若有智
慧比丘以船接取。若用竹木繩杖接取得。
若無竹木繩杖。脱袈裟欝多羅僧接亦得。
若母捉袈裟已。比丘以相牽袈裟而已。若
至岸母怖畏未已。比丘向母言。檀越莫畏。
一切無常今已得活。何足追怖。若母因此
勢遂死。比丘得以手捉殯殮無罪。不
得棄擲。若母於泥井中沒亦如是。女人所
用衣服悉一切不得捉。若捉突吉羅。唯除
布施得取。若泥木畫女像。一切不得捉。若
捉突吉羅。若人布施隨處用。一切穀不得捉
唯除米。若路遊穀田不犯。眞珠摩尼車&T027012;
馬瑙珊瑚虎珀金銀琉璃珂貝。此十種寶悉
不得捉。若眞珠著肉未洗得捉比丘若一
切病人施比丘作藥。若服塗瘡得取。若珊
瑚珂貝未磨洗得捉。若金銀人合作藥得
捉。若以金銀合和銅錫無金銀色得捉。
若人以寶作堂。以琉璃爲柱。以銀爲
子。以金纒。如此悉是眞寶作堂。比丘欲
説法。得上坐住無罪。若一切器仗。比丘悉
不得捉。朴未成者得捉。若人施器仗與
衆僧不得捉賣。唯得打壞隨處用。若比丘
往戰鬪處見。此是糞掃器仗。先打壞然後拾
取。若得楯破作板雜用。一切樂器不得捉。
若未成器者猶是*朴得捉。若人布施者。得
隨意賣。夜叉尼句者。乃至他化自在天夫人
亦不得捉。若捉偸蘭遮。法師曰。次第文句
易可解耳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二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三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畜生女句者。龍女迦留羅女。一切畜生女。悉
不得捉。捉者突吉羅。度橋句者。或板或竹
或木一切橋。比丘與女人共度橋。比丘以
欲心動橋。橋動不動突吉羅。樹句者。若女
人上樹或大小樹。比丘以欲心動樹突吉
羅。船句亦如是。繩句者。若比丘捉繩頭。女
人捉繩尾。比丘以欲心牽繩動偸蘭遮。不
動突吉羅。或共捉杖竹木。一切犯不犯亦如
是。觸鉢句者。易可解耳。禮拜句者亦如
是。第二僧伽婆尸沙廣説竟
爾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精舍。時優
陀夷麁惡語教授。若讃歎亦如是。法師曰。
後當説。無慚愧者。女人無慚愧心。心樂者
便笑其所作。答言。善哉大徳。作種種方便。
令比丘生欲心。便語或言。大徳非是男子。
或言恐是黄門。女人作如是戲笑語。不顧戒
者。比丘以欲心。不思慮好惡。便説麁惡語。
麁惡者。非法語也。如年少男女者。讃歎二
道。得僧伽婆尸沙。二道者。穀道水道。讃歎
者。汝有好相或言汝無相未犯。若言穀道水
道如此。眞是著女想。作是説已得罪。若毀
呰言二道。或言二道合。或言長或言短或
言偏。如是爲初。悉得罪。或乞或求亦得
罪。或言願汝父母何時持汝與我。或言我
何時當得汝。作如是語。悉得罪。問句者。
汝與汝夫云何作。自答言。汝當如是作。亦
得罪。答問句者。我當與我夫眠。云何好夫
當念我。比丘答言。如是如是眠不犯。若言
汝作婬事得罪。教授句者。亦如是。毀*呰
句者。汝根相惡有孔無形。或言有形無孔。無
血句者。汝水道燥無血。恒出者。是女人水道
血恒自流出。塞句者。恒以衣塞水道。不令
血出。長崛句者。汝根長崛。出兩邊者。女根中
肉長出有毛。兩道合汝二根。此十一句中。長
崛共合兩根。此三句得僧伽婆尸沙。初句穀
道水道與婬法。爲初六句。得僧伽婆尸沙。
餘無形若以婬法相對得罪。法師曰。餘文句
輕重汝自當知。女作女想。於第一僧伽婆尸
沙已説境。頸以下者。從頸下至膝。上者。從
脚膝至頸。從膝以下突吉羅。若讃歎衣服
鐶釧瓔珞説法論義爲講無罪。若比丘爲
比丘尼説法。因説法中便生欲心。作麁惡
語僧伽婆尸沙。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
心亂痛惱所纒不犯。律文句廣説竟
今次隨結此麁惡語。因身心口起婬性罪
身心業。若比丘以欲心方便。欲樂此事假
説傍事。若女人解此語突吉羅。若言欽婆
羅毛長。或言短或言赤或言黒突吉羅。一
切因事而言。若女人解突吉羅。若不解無罪。
法師曰。次第文句易可解耳。不須廣説。
麁惡語竟
爾時佛住舍衞國。時優陀夷。於舍衞國多
諸知識者。恒往至知識家。爲四供養故。
飮食衣服湯藥房舍。惡者。最惡恒流出外
血出。唾者。便唾女根。作是言。誰用此不
淨臭處。女言。我有何處不淨。何處不好。爲
衣裳不淨。爲顏貌醜陋。有何物不如餘人。
律本中説。已至女邊倚看竟。然後而唾。讃
歎供養者。以婬欲法讃歎供養己身。或讃
其所須婬事。此第一供養。如我等出家。餘
供養易可得耳。此婬欲供養難得故。名第
一供養。得僧伽婆尸沙。又言。我亦刹利汝亦
刹利。若共和合。正好無過此也。若如是語
無罪。若言我亦刹利。汝可以欲事與我共
通。作如是語。僧伽婆尸沙。法師曰。餘文句
如前説無異。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
所纒不犯。今次隨結。文句次第易可解耳。
第四僧伽婆尸沙竟
爾時佛住舍衞國。行媒戒。智慧者。大有智
慧聰明。了了能療理家事。不懈怠有慚愧
心。語童女者。此男子好。汝可取爲夫。復向
男子言。此童女極好作。又忠信眞實無虚
邪心。汝可取爲婦。檀越答。大徳。我等
不甚體悉此人。未知好惡。是誰家兒子。
定是何姓何名。那得輒以女相與。若大徳
教我與。我當遣嫁。若不教與不敢專輒。
如此婚姻事大。時剋吉凶發遣進止。後日
好惡悉委大徳。自知故二衆者。此女其夫
生時。是村衆主。其夫死已。故號爲故二
衆。村後者。是村外村後邊住也。諸人共相推
論。知優陀夷先後貫練嫁娶婚姻。善解
進止。悉是其知養。看兒婦者。初至看視
依兒婦無異。後便増薄猶如婢使。初至一
月悉付囑家事。過一月已種種驅使。作田
取水苦者。是貧窮也。於是優陀夷語檀越。
莫苦人女。如此猥使甚不可。檀越答言。我
等不與大徳共論此事。我是白衣知白衣
事。大徳是出家知出家法。各不相關。若知
白衣家者。此人非沙門。作如是語已仍息。
優陀夷便即遣出。汝去汝去。汝莫住此處。
裝嚴者。一切金銀珍寶。頭多者。漢言多色
欲人也。能供養者。若女人以音聲色觸香
味。如是一切妙法悉持供養其夫。是名能
供養。共賭者。若我等能得此女。汝當償我。
若不能得者。我即償汝。如律中所説。比丘
不得戲賭。暫時者。乃至一刹那。漢言彈指
頃。是名暫時。得行媒法則。何以故。隨人
驅使行媒法故。男女者。女餉男子。比丘
傳言。此女人念汝。男子答*餉。比丘復往女
處言。如是如是此男子念汝。女語比丘
言。我欲共某男子私通。比丘受語向男子
説。還來報女乃至一交會。僧伽婆尸沙。女
有十護。父護者。父禁制不聽出入。恐慮他
事。母護亦如是。父母護檢看視。不與餘處
遊戲。亦不聽行來出入。兄護姉護宗親護姓
護法護罰護。法護者。是同法人護也。罰護者。
若寡女欲與餘人私通。先向官説。若許者
便通。若不許者不得專輒。犯者罰金輸
官。故名罰護。物買者。持物贖取。是名爲買
也。樂住者。是樂同住也。雇住者。以物雇之。
家事悉以委付。衣物住者。因得衣裳承住爲
婦。此是貧窮女也。水得者。因共洗浴以水
相灌。共作要誓爲夫婦。是名水得。鐶得
者。以鐶安置頭上。恒以戴物取鐶擲去。汝
來住我屋常作我婦。是名鐶得。婢取者。自
己婢還取爲婦。執作者。以直雇賃充家中
執作。取以爲己婦。是名執作。擧旗婦者。竪
旗立軍往破他國。得他女取爲己婦。若白
衣遣比丘往他處。某方護女。求此女爲我
婦。比丘答言善。即往至女所。向女説如是
事。女意善。或應或不應。比丘受如是使還
報男子信。僧伽婆尸沙。若男子語比丘教
語比丘。比丘仍語父母兄弟姉妹。如此使偸
蘭遮。又法師言。不然。何以故。如律本中説。
意欲捨佛。誤言捨僧。意欲捨僧。誤言捨
佛。於戒亦不失。比丘雖語父母兄弟姉
妹。亦得僧伽婆尸沙。法師曰。後文句如前
無異。故不更説。若衆多女遣一比丘傳語。
語衆多男子。比丘受語往説還報女。衆多
僧伽婆尸沙。不犯者。最初未制戒。若僧使。
若因此使往語女言。某甲男子意。欲索汝
爲己婦。不犯。何以故。由不受説語故。癡
心亂痛惱所纒不犯。具六事僧伽婆尸
沙。一者搖頭。二者手印。三者口受。四者搖
身。五者受書。六者具此五事。是名爲六事。
若父母鬪諍。父遣母還本家。父後生悔心。
語比丘言。我年老旦夕無人侍養。汝可向
汝母語還看我。比丘受如是使。語母還報
父。悉僧伽婆尸沙。此戒不問知已不知。但
受語往説還報。悉僧伽婆尸沙。此是制罪。
非性罪具三受。今次隨結文句易可解耳。
不須廣説。五僧伽婆尸沙竟
爾時佛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林中。此房舍
戒。阿羅毘迦者。是聚落名也。此比丘阿羅
毘迦聚落中生。故名阿羅毘迦比丘。自乞求
者。是自乞求種種材具。欲營造作大房。教
作者。教餘人作或自作。此比丘捨坐禪誦
經恒修下業。無主者。無檀越主。但自東西
乞求。自爲者。自爲己身不爲衆僧。大房者。
此房極大無有齊限。乞求絶多。或乞人或借
人。或乞作器或借作器。如是種種或乞或
借。除借乞得罪。不得借獵肉捕魚。二師
悉斷。餘借一切皆淨。此比丘所營造作房
舍既大。魚肉難得。恐其因借倩承遣捕獵。
所以斷。若立房得作田。借犁牛及餘耕具
無罪。若寺中有拾取殘食人。食竟共聚種
種戲笑。如是人驅使無罪。若比丘欲作殿。
往至鑿石家。借作石手爲作殿。若得善。若
石柱。比丘問檀越言。此柱云何得竪。
若檀越自爲竪善。若檀越更與餘柱亦得。若
檀越答言。無人。或言。自有事。比丘教餘處
借。比丘復言。我無餘知識。若檀越無人。有
直與直亦好。若得直將至木師所。若須
瓦。往至瓦師所。若須刻畫。往至刻畫師所。
若有餘直可作床席衣服房舍所須若拾殘
食人作息正得與食。若無食可入聚落
來與善。不得與錢直。爲房舍非時入
聚落乞油。以手覆鉢。若到檀越家。檀越
問比丘。欲何所須。比丘答言。爲房舍作乞
油充與作人。食米亦如是説。若得油還付
知寺事人。若比丘爲折或傷或失或死。比丘
悉應還直。若檀越承迴施比丘。比丘不得
受。若布施寺得受。比丘不得自取。喚淨
人付之。若借車及房舍所須種種雜物。亦
如牛句無異。若比丘病乞藥善。白衣見比
丘來。即共念言。此比丘已復來乞。各走隱
避。或見比丘乞食。各自閉戸。應量作者。云
何應量作。應量中人三磔手。當佛一*磔
手。作房内量。長十二佛*磔手。内廣七佛*磔
手。若長中減一*磔手。廣中益一*磔手。亦
不得。若減廣益長亦不得。何況長廣倶過
量。未竟乃至一摶泥亦犯。若房長六*磔手
廣四*磔手。作如是房者無主亦不犯。何以
故。以非房故。若瓦房内外上下悉泥犯。若
草房不犯。法師曰。定何時犯。爲初作犯。
爲後作犯。爲房成畢犯。答曰。初作乃至
二摶泥已還。悉突吉羅。最後第一摶泥偸
蘭遮。第二摶得竟僧伽婆尸沙。泥者。有
二種。一者土泥。二者石灰泥。處者。窓牖柱
梁棟桁火煙孔處。此是非泥處。比丘應將比
丘指示作房處。房主應將比丘爲示作房
處。房主先當治地平正。猶如鼓面。然後往
至僧所。請僧安處房處。第二第三亦如是
請。若僧往指示善。若僧不得往。僧差智慧
比丘。往看無難處非妨處。此比丘往看已
好。如房主所治地善。難處者。虎狼師子下
蟻子。若蟻有窟是中住不得作。若蟻
子遊行覓食驅逐得作。何以故。爲如來慈
愍衆生及比丘故。妨處者。或人田園。或是
道路處。或是怨家處。或是賊處。或是尸陀
林處。或是王誌護處。如是一切妨處。悉不得
作。遶屋四周使得迴十二桄梯。桄間一
拳肘若迴草車。餘文句已在律本。不須復
説。若比丘自起作大房。無主爲身不處分過
量。隨作房有所造作營理。一一悉突吉羅。
若以塼壘壁。隨塼多少。一一突吉羅。最後
塼第一塼偸蘭遮。第二塼僧伽婆尸沙。
屋成泥治竟已結罪汚。灑不犯。若作屋餘塼
泥留置。我後當成偸蘭遮。若決定罷心僧伽
婆尸沙。若周匝壘壁上不至屋留取明不
犯。若作屋*留。一搏泥處後當成。有縁事
行不作。有客比丘來住。見不成爲成彼此
無罪。若難處妨處二突吉羅。僧不處分過量。
二僧伽婆尸沙。若作屋未成。若施僧乃至一
人。若打壞若擲置不犯。若自作自成教他成。
教他作教他成。悉僧伽婆尸沙。若二三人共
作屋。若一比丘一沙彌悉不犯。何以故。人無
一屋分故。若段段分人得一屋分。僧伽婆尸
沙。若壘塼作窟。壘石壘土壘木。若草屋乃
至過量不處分。亦不犯。有房有難處妨處。
僧不指示過量。不得僧伽婆尸沙。有智慧
者應解此義。若自爲身。作説戒堂温室食
堂。如此作不爲自己住無罪。若兼爲自己
住僧伽婆尸沙無罪者。最初未制戒阿羅毘
迦比丘無罪。具六事。一者自作。二者教人
作。三者不指示。四者過量。五者難處。六者
妨處。此戒具三業三受。房舍廣説竟
爾時佛住倶參毘瞿私多園中。此房戒中。
倶參毘者。此是園名也。瞿私多園者。此是長
者子名也。孱那者。此是供養菩薩人也。令
大徳示房處者。有檀越語孱那比丘言。願
大徳示我作房處。我爲大徳作。神廟樹者。
此是國邑人民朝夕供養。是鬼神住處。生樹
者。作衆生想也。摩呵羅者。有主爲身作
大房。此房有主。爲身得過量作。有主爲身
作大房。僧不指示有難有妨處。僧伽婆尸
沙。餘文句如前房無異
爾時佛住王舍城。於竹林園中。時沓婆
摩羅子。竹林園者。種竹圍遶。竹高十八
四角有樓兼好門屋。遙望靉靆猶如黒雲。
故名竹林園。亦名迦蘭陀。迦蘭陀因縁如
前説。故不重出。沓婆是比丘名。摩羅子是王
名。此王子出家故。名沓婆摩羅子。此大徳年
七歳出家。剃髮落地即成羅漢。得三達智
具六神通四無礙辯。一切聲聞所知無不通
達。羅漢之中已是第一。入靜處者。是處寂
靜無有喧鬧。故名寂靜處。從三昧起者。自
言。我所修善法今已悉訖。我當爲衆僧分
布房舍及諸飮食。法師曰。大徳何以作如是
言。此最後身所修已極。當取涅槃。譬如然
燈置於風處。不久當滅。此身亦復如是。我
當爲衆僧分布房舍及諸飮食。所以爲衆
僧分布房舍及諸飮食者。見善男子比丘。
從遠方來問訊世尊。房舍迮狹無有住
處。我當以神力化作房舍床席&T021794;&T021724;&MT02361;&T021739;
氈褥等物。又一日見諸小比丘恭敬宿徳上
座讓不受前請。以此因縁飮食不時遂成
疲勞。我今當令衆僧住止安樂。各得所宜。
不以飮食爲苦。是故分布令其平等。法師
曰。大徳沓婆摩羅子。於三業之中。何以獨
修下業。答曰。此是前身宿願所牽。故有是
念。問曰。此沓婆摩羅子。何時發此願也。答
曰。過去有佛。號波頭勿多羅。此沓婆摩羅
子生一居士家。是時國邑人民。共作大會
請佛入國。有六萬八千比丘圍遶。大會供養
七日布施。時有一羅漢比丘。於大衆中以
神通力。分布床席及諸飮食。是時沓婆摩羅
子。見此羅漢比丘。以神通如此。心大歡喜
往至佛所。頭面作禮却坐一面。而白佛言。
願我後身當來佛時。出家學道速成羅漢。爲
諸衆僧分布房舍床席及諸飮食。如今羅漢
神力無異。是時世尊見當來世。此善男子所
願果得成遂不。世尊觀來世已。語沓婆摩羅
子言。汝從此百千劫已。有佛號釋迦牟
尼。汝年七歳得出家。剃髮落地即成羅漢。
名沓婆摩羅子。汝具六神通必得此願。沓
婆摩羅子從此以後。布施持戒得生天上。
天上命終下生人間。如是展轉乃至釋迦出
世。從天上下生人間。出家得道。從禪定
起。而作是念。作是念已。往至佛所頭面禮
足。而白佛言。今從世尊乞二種願。一者
爲諸衆僧分布房舍。二者差會分布飮食。
於是世尊答言。善哉。汝貪瞋既盡。堪爲此
事。汝當爲衆僧分布床席及諸飮食。此沓
婆摩羅子。何以故。從世尊乞如是願。答
曰。爲止未來諸誹謗故。於是沓婆摩羅
子。受世尊勅已。還所住處。世尊見未來。
慈地比丘。因沓婆摩羅子差會分房。必生
誹謗。爲止誹謗故。語諸比丘。汝當請沓
婆摩羅子爲衆僧差會分房。請竟應作白
二羯磨差。同學者。同一法事也。亦言同一
法學。若比丘共學修多羅者。爲敷床座同
在一處。若學阿毘曇者毘曇者共。若學毘
尼毘尼者共。若説法者説法者共。若坐禪
者坐禪者共。何以故。爲避諠鬧故。無業無
記語者共。無記語者。不修三業食已而眠。
眠起洗浴共論世間無記之語。令身體肥壯。
問曰。沓婆摩羅子。何以使無業好語者共在
一處耶。答曰。使其得住安心道故。因樂
道故。得生天上。入火光三昧者。此是
四禪定。從禪定起已。放右手第二指。以爲
光明。須臾名聞滿閻浮利地。諸比丘從遠
方來欲看神力。至已語沓婆摩羅子言。長
老。爲我等安止住處敷施床座。沓婆摩羅
子問諸大徳。樂何處住耶。諸比丘各各答
言。我樂耆闍崛山住。又言。我樂雪山邊住。
又言。我樂天道士山住。又言。我樂
單越住。如是衆多。沓婆摩羅子自隨一比
丘。爲安止住處敷施床座。爲餘比丘安止
住處。悉是化身。如眞身無異。安止諸比
丘已自還竹林寺住。慈地比丘者。是六群
比丘中是第一。惡食者。不得好食。不但惡
食。房舍臥具皆悉得惡。問曰。慈地比丘何以
恒得惡房惡食。坐其前身無福徳故。復
於衆中最小。是故得惡房惡食。善飮食檀
越者。此檀越恒爲衆僧作餚饍飮食。又一日
善檀越入寺。至沓婆摩羅子所問。大徳。明
日次誰受弟子請。沓婆答言。次慈地比丘受
請。檀越聞已心不歡喜。還至家中語其婢
言。汝明日爲慈地比丘作食。我不知事。莫
如前後食。又語其婢言。若慈地比丘來至。
於外敷施床席供設而已。勿使其入。昨日
者。慈地比丘與同伴集在一處共論言。我
等今日應得好食。昨日此檀越來至沓婆
所。當是沓婆教語檀越。於外敷施床席及
麁飮食。無風風起者。極密處而大風起。水中
火者。本是水能滅火。今火從水中出。佛語
沓婆。汝憶有作是事不。今慈地比丘有如
是言。沓婆答言。唯世尊知我。世尊是一切
智。我是漏盡羅漢。何須我言耶。佛復語沓
婆言。汝不得作如此語也。若汝有如此
事者。於衆中言有。若無者於衆中答言
無。法師曰。世尊何以不直言沓婆無罪。此
是慈地比丘尼妄語。答曰。世尊爲憐愍衆
生故。世尊言作我知比丘犯波羅夷。世尊
亦言我知汝犯波羅夷。若有比丘犯波羅
夷者。必謗世尊。何以故。爲世尊隨瞋愛。
愛沓婆故。不道其罪。瞋我故。今道我罪。
世尊定非一切智。因誹謗故。死墮地獄。又
爲當來無慚愧比丘。實有罪而言無罪。佛不
在世。誰知我罪者。是故佛語沓婆言。汝
若有作答言有作。若不作答言不作。沓婆
答言。實不作乃至夢中亦不爲此事。滅擯
比丘尼者。滅擯有三。一者滅身。二者滅不
同住。三者滅罰。是名三滅擯。云何滅身。答
曰。滅作者。是滅身也。云何滅不同住。若犯罪
不出。復不捨邪見。名滅不同住。云何滅罰。
汝但作罪自然滅。此是滅罰也。此慈地比丘
尼。於三滅中自得滅身也。佛語諸比丘。汝
等滅擯慈地比丘尼。法師曰。此慈地比丘尼
身清淨。爲人所教作如此謗。教者應滅擯。
何以世尊。教滅擯慈地比丘尼。爲以其謗
故擯。爲以其犯罪故擯。若以其有罪擯者。
沓婆摩羅子亦應有罪。以其謗故擯者。沓
婆無罪。於律本中説。若比丘以無根波羅
夷法謗比丘。得僧伽婆尸沙。若比丘以無
根波羅夷。謗比丘尼突吉羅。比丘尼謗比
丘亦如是。若爾慈地比丘尼得突吉羅。妄
語故波夜提。法師曰。以無根波羅夷謗比
丘。得僧伽婆尸沙。無波夜提罪。慈地比丘尼
犯突吉羅。亦無波夜提罪。所以擯遣慈地
比丘尼。以其自言犯罪故。於是世尊從坐
起入房。諸比丘即教慈地比丘尼脱法服。
覓白衣服與著。驅其令出。慈地比丘。見擯
慈地比丘尼語衆僧言。我瞋瞋故。教比丘
尼謗。此是我罪。莫擯慈地比丘尼。瞋者。轉
善心也。不喜者。因瞋故失喜心。是不喜亦
言心垢。無根波羅夷法者。此無實波羅夷。謗
者。於此處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以
肉眼見。亦不自以天眼見。不聞者。不從人
聞。不疑者。不以心疑。有見疑者。有比丘
於村外入草中。便曲有女人亦入草中。比
丘先從草出。女人復從此草出。比丘女人各
不相知。有傍比丘見已。即便生疑心。自念
言。此兩人豈無非法意耶。是名見疑。聞疑
者。聞比丘與女人闇中語聲。因此生疑。是
名聞疑。疑疑者。有男子女人。將飮食入
寺。觀看遊戲去已。餘殘飮食處所狼藉不淨。
未得掃除。明日朝旦有客比丘。來入寺中
見此處所。即生疑心。復至舊比丘身有香
氣。更復疑言。當是昨夜。此比丘與女人飮
食。共作非法婬欲也。是名疑*疑。慈地比丘
不見不聞不疑。而生誹謗。是名無根波羅夷
法謗。謗者。欲使彼比丘於清淨法退墮。若
言汝得波羅夷罪。得僧伽婆尸沙。若教人
謗。語語悉僧伽婆尸沙。若遣書如此使書無
罪。謗者。有四種。一者戒謗。二者威儀謗。三
者邪見謗。四者惡活謗。問曰。何謂戒謗。答
曰。四波羅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若以一一
謗。是名戒謗。餘二不定尼薩耆九十衆學。悉
是威儀謗。邪見謗者。汝言是身有吾有我。
是名邪見謗。惡活謗者。汝以因持戒覓利
養。是名惡活謗。復有四種謗。一者現處。
二者現罪。三者不同住。四者不共法事。現處
者。汝與女人共行婬事。是名現處。現罪者。
汝得重罪。是名現罪。不同住者。我不與汝
共住一處。是名不同住。不共法事者。布薩
説戒自恣一切羯磨不同。是名不共法事。若
言汝犯重罪非沙門非釋種子。如是之語
得罪。若被謗者言。汝何不禮我。答言。汝非
沙門非釋種子。若如是答者僧伽婆尸沙。
若言法師自知。何假我言。如是語未犯罪。
法師曰。謗者被謗者後當廣説。謗者共至僧
前白僧言。願諸大徳。爲我等歡喜判此事。
我等亦歡喜奉行。衆僧應爲判此事。若言衆
僧爲我判此事莫停。若是者我當受持。若
不是者我不受。若作如是語者。衆僧語謗
者言。汝且禮佛爲其説法。後當爲汝判此
事。若遷延至冥。罪人語衆僧言。日既冥。我
且還所住。衆僧答言善。得穌息已。明朝復
來僧中求判此事。衆僧答言。且還去。如是
至三。如是滿三已。心軟折伏。僧應取此事
爲判。雖滿三請。心猶剛強言語麁強。衆僧語
言。此處少律師。不得爲汝判此事。汝可
往餘寺求判。衆僧問言。汝已求僧未。答言。
已求僧教我來此。衆僧言。若如是者。此處
亦無律師。可餘寺更覓。如是次第求覓不
得。心軟折伏還歸本處。白衆僧言。我等諸
覓求僧。無人判。願大徳。爲我等判此
事。我等歡喜奉行。衆僧應依法爲判。衆僧
問被謗者言。汝有此事不。衆僧應作白羯
磨和合滅此鬪諍事。若無慚愧者謗有慚愧
者。被謗者有智慧。謗者無智慧。若來僧。撤
應窮詰此事。此比丘癡頑答對謬僻。僧語言。
汝無知不解。何以謗人。汝應共和合還去。
莫擧此事。若謗者有智慧。以見聞疑罪於
僧前能答。衆僧應問被謗者。若有罪者衆
僧應爲治。若無罪者僧應答言。汝各自還
去。若有慚愧者謗無慚愧者。謗者癡。若來
撤僧。僧應方便問謗者言。汝以何謗。以
戒謗以威儀謗。法師曰。何以有慚愧者教。
無慚愧者不教。衆僧便隨愛瞋怖癡。答曰。
不然。何以故。爲欲折伏無慚愧人故。有慚
愧者得安樂住故。若教無慚愧人。得勢力
増長惡法故。有慚愧者無勢力。不得安樂
住故。是故僧不教無慚愧人。若謗者被謗
者。倶有慚愧。衆僧應懦軟爲説法教化言。
汝若有相觸犯。更相懺謝。汝等各還和合共
住。若相謗事。衆僧乃至滿三。教化和合。猶
不肯罷。衆僧應依法爲判。法師問曰。謗法
若爲初中後。答曰。先作求聽。是爲初。若*撤
僧。是爲中。若有罪無罪僧爲滅。是爲後。
問曰。謗法有幾根有幾地。答曰。謗有二根
三處五地。何謂二根。有根法謗無根法謗。是
名二根。何謂三處。見聞疑。是名三處。何
謂五地。一者時。二者眞實不虚。三者無瞋
以憐愍心。四者有義。五者不隨愛怖。是名
五地。若問若不問者。以無根波羅夷法謗
已。若衆僧問。若二三人乃至一人。若於僧
前自説成罪。得僧伽婆尸沙。法師曰。諍有
四諍。相言爲初。諍有何義。證罪爲諍此
事。是名爲諍。此相言諍。爲善爲不善爲無
記耶。答曰。亦善亦不善亦無記。云何善云何
不善。善者用法論。是名善。用非法論者。是
名不善。不以法不以非法論者。是名無
記。法師曰。餘三諍後當解説。若言汝沙彌
汝優婆塞。汝外道汝尼揵陀。汝黄門汝二根
人。汝畜生。汝殺父汝殺母。汝殺阿羅漢。汝
破和合僧。汝出佛身血。如是爲初。得僧伽
婆尸沙。狐疑者。於見聞狐疑。疑者二心也。
亦言忘前事某時某日。法師曰。餘文句易可
解耳。若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僧伽婆尸
沙。僧伽婆尸沙法謗。波夜提。以威儀法謗。
突吉羅。若以瞋故不現前謗。波夜提。若以
威儀法不現前謗。突吉羅。無罪者。最初
未制戒顛狂心亂痛惱所纒不犯。此戒從
身心中起。是故律本中説。身業口意業性罪。
謗戒廣説竟
爾時佛住王舍城。於竹林迦蘭陀園中。慈
地比丘從耆闍崛山下。見一羊行婬。慈地
比丘語諸伴言。我等取羖羊名沓婆摩羅
子。取母羊爲慈地比丘尼。諸比丘答言。善
哉。我今以此法謗沓婆摩羅子。無不爲此
敗。歡喜共去往到僧所。而白僧言。我等見
沓婆摩羅子。與慈地比丘尼共作婬事。衆僧
聞慈地比丘語已。即集衆僧共判此事。衆
僧問慈地比丘。汝定何處。見沓婆摩羅子
與慈地比丘尼共作婬事。答言。我等從耆
闍崛山下。入聚落乞食。道中逢見沓婆摩
羅子與慈地比丘尼共語調戲。衆僧問沓婆
摩羅子言。此時汝在何處。沓婆答言。在竹
林精舍。汝何所作。答衆僧言。爲衆僧分布
飮食。誰知見汝。答言。衆僧知見。問者。作白
羯磨問衆僧。某時某時。定見沓婆爲衆僧
分布飮食不。衆僧答言。實見爲僧分食。衆
僧復問慈地比丘。汝語不相應。當是方便
非眞實也。衆僧如是三問已。慈地比丘答
言。如是實是方便。衆僧訶責慈地比丘言。
云何以餘分事與沓婆。問曰。云何餘分。答
言。餘分者。沓婆是人。羊是非人。以羊當沓
婆處。是名餘分。以母羊當慈地比丘尼。亦
名餘分。何以故。以事相似故。是故律本中
説。若片若似片。次第文句易可解耳。不須
廣説。是名餘分。同種姓者。有一比丘。同
利種出家。見彼刹利行婬。謗此刹利比丘
言。汝犯波羅夷。衆僧問言。汝實見此刹利
行婬不。答言。實見。語語僧伽婆尸沙。相名
房舍見彼而謗此。犯不犯如前所説。無罪
者。若實見犯。最初未制戒。顛狂心亂痛惱
所纒不犯。第二謗句廣説竟
爾時佛住王舍城竹林精舍。此破和合僧戒
中。於是提婆達多。往至拘迦利迦一
無迦利騫陀毘耶子娑勿陀達多所。至已語
諸長老言。我等共破和合僧及如來威徳。破
和合僧因縁。後騫陀迦中當説。善哉大徳者。
此是乞語也。願一切比丘。盡形受在阿蘭若
處住。此是受頭陀法。若比丘還聚落中住
犯罪。願佛爲諸比丘如是結戒。餘四法亦
如是。我等令人知者。佛不隨我等制。我等
自行此法令人知。我等少欲知足。於是發
大善心。佛聞調達乞五法欲破和合僧。佛
念言。此人爲利養故。必墮地獄。佛念言。我
若許調達五法者。多有善男子出家。若受
持此法。則於道有難。是故律本中説。止止
調達。勿建此法。若善男子。或在阿蘭若處
或在聚落。隨心所樂各不障道。頭陀乞食
糞掃衣半月樹下不食魚肉佛言。除
三疑不食。云何三疑。一者見。二者聞。三者
疑。云何見見檀越爲比丘殺。云何聞。聞檀
越爲比丘殺。云何疑。疑爲比丘殺。若見疑
者。云何見疑。比丘從阿蘭若處。入聚落乞
食。道逢見諸白衣入山行獵。明日聚落作
大會。諸比丘於會得肉。心自念言。昨日見
諸檀越行獵疑此肉。當是爲獵得也。是名
見疑。不得食。若檀越言。我本爲王及自爲
行獵。不爲比丘。大徳但食。若如是者食無
罪。聞疑者。比丘在阿蘭若處。聞聚落行獵
設會。檀越請比丘食。比丘疑心若食得罪。
若檀越言。我自爲行獵。不爲比丘。若如是
者食無罪。是名聞疑。若不見不聞不疑。
爲比丘殺。如是食無罪。有見得食。云何
有見得食。若見人屠殺。不爲比丘。後若
得肉食無罪。是名有見殺得食無罪。聞者。
比丘自聞殺聲。不爲比丘。比丘若得此肉。
比丘得食無罪。是名聞。疑得食無罪。疑
者。比丘入聚落乞食。見新肉疑不敢受。若
檀越言不爲比丘殺。得食無罪。是名疑得
食。若檀越爲比丘殺。若不見不聞不疑。
得食無罪。若檀越請二人與食。下座心自
念言。此當爲上座殺。不爲我我食無罪。
上座復自念言。此當爲下座殺。本不爲我。
我食無罪。若如此者。兩各自疑爲彼。上下
座疑倶食無罪。若人爲比丘殺。比丘不知
食竟方知。如此者無罪。若比丘得肉食。應
問然後食。何以故。爲欲分別淨不淨得食
故。熊猪肉相似故。不但熊猪。更有相似者。
是故應問。歡喜踊躍者。調達乞五法。世尊
不與。調達歡喜自念言。我今定得破和合僧。
拘迦利聞語已。心大懊惱。如服毒藥無異。
調達教化同伴。作如是言。汝何以懊惱。出
家求道宜應精進。瞿曇沙門亦有此法。不
盡形壽。我今盡形壽受持此法。何以懊惱。同
伴聞已歡喜隨從。法師曰。調達癡人。已向阿
鼻地獄不覺不知。歡喜禮佛而去。還向拘
迦利等言。我共汝等。當行此五法令人
知。我等少欲知足。多欲無厭足者。衣服飮食
受不節量。是名多欲無厭足也。調達語同
伴言。瞿曇沙門恒自思念。我聲聞弟子云何
得衣服飮食不以爲勞。此是多欲無厭足
人。佛語調達。汝勿樂此法破和合僧。是重
罪也。若衆僧和合。如水乳合安樂行。若破
如是僧者。一劫在阿鼻地獄受諸苦痛。若
僧破能令更和合者。一劫在天上歡喜。受
梵天福也。諸比丘爲調達種種方便説法。諸
善比丘見調達破和合僧。以種種方便教
化。令其開解。心同身同與僧和合。如水乳
合。心同者。心同法。身同者。身同共一和合
布薩。云何不同身。雖共一處。心行外法。是
名形同心不同。堅持不捨者。執破僧事不
置。是名堅持諸比丘諫是比丘者。諸有慚
愧比丘諫諸比丘。莫破和合僧。令與僧同
住。諸比丘應三諫捨者善。若不捨。第一諫
不捨突吉羅罪。第二諫不捨偸蘭遮。第三
諫不捨僧伽婆尸沙罪。外諫者。諸比丘聞欲
破和合僧。往到其所諫言。長老。莫破和合
僧。若破僧者甚重。若捨者善。若不捨。捉手
牽至僧中語言。汝莫破和合僧。如是三諫。
外軟語三諫。將至僧中軟語三諫不捨。悉
犯突吉羅罪。若捨者善。不捨者。應作白四
羯磨諫。若初白羯磨不捨。犯突吉羅罪。若
作第一羯磨不捨。犯偸蘭遮罪。第二羯磨
亦偸蘭遮罪。第三羯磨不捨僧伽婆尸沙。問
曰。第三羯磨。爲初得僧伽婆尸沙爲中得。
爲後得。答曰。最後得。最初犯者。調達是也。
問曰。餘戒最初不犯。調達亦應不犯。答曰。
以其僧三諫不捨故。所以犯罪。法師曰。次
第文句易可解耳。不須廣説。此戒具三事
身心曰意業苦受。破和合僧説竟
爾時佛住王舍城於竹林精舍。第二破和合
戒中。助破僧者。心樂隨從受持其法。別衆
者。不同布薩説戒自恣。爲助破和合僧。令
僧不増長。是名別衆。我等可忍知者。若其
所説我等皆忍皆知。諸長老。莫助破和合
僧。當助和合僧。僧和合歡喜不諍。如水乳
合。餘文句易可解耳。餘文句。如前破僧無
異。第二破僧竟
爾時佛住拘參毘耶於瞿私多園中。惡性難
語戒中。不善行者。種種身業口業。行不善
行。長老。何以向我作如是言。此是貢高
語也。法師曰。我今解釋其義。此惡性比丘。
不受諸比丘教語言。汝等不應教我。我
應教汝等。何以故。佛是我家佛。何以故。我
揵陟將佛入山學道。不見諸長老一
人侍從佛者。佛得道已而轉法輪。是故佛
是我家佛。法亦是我家法。是故我應教諸
長老。長老不應反教我。法師曰。闡那比丘。
何以不言僧是我家僧。爲與衆僧鬪諍故。
不得言僧是我家僧。諸長老。譬如秋天樹
葉落地。風吹聚集共在一處。又如水上浮
&T042511;。風吹并在一處。諸長老種種出家。入佛
法中亦復如是。是故諸長老。不應教我。我
應教諸長老。自身作不可共語者。諸同學
比丘。以波羅提木叉教。以貢高故。不受
其語。應可共語者。於波羅提木叉中。共説
共罪中出故。是以佛法中得増長。次第文句
易可解耳。惡性戒廣説竟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