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善見律毘婆沙 (No. 1462_ 僧伽跋陀羅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100] [Prev]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名隨方便。餘三者依律本所説。何者盡
力擲也。至右所落處。不取石勢轉處。若聚
落無籬者。住屋欄水所落處擲石也。又法
師解。老嫗在戸裏擲糞箕及舂杵所及處立
在此擲石所及處。又法師解。若屋無籬。於
屋兩頭作欄。當欄中央擲石所及處以還。
是名屋界。問曰。若本聚落廣大今則狹小。
齊何以爲界。答曰。聚有人住屋漏所落處
中人擲石所及處以還。是聚落界。阿蘭若
界者。從門闑以外五百弓。名爲下品阿蘭
若。法師曰。此義我以分別説竟。屋界聚落
聚落界爲斷惡比丘故説此五種。於此五
處有主物。盜心取一分波羅夷。不與取者。
他物若衣若食。他不以身口與而自取一
分。或從手取。或從處取。不捨者。主心不捨
若空地。亦名不捨。取此物者是名盜也。盜
者是朱羅也。法師曰。我以法中不取文字。
但取其義。言盜者。奪將擧斷歩離本處相
要。問曰。何謂爲奪。若比丘奪人園林共諍
時。得突吉羅罪。令園主狐疑。得偸蘭遮罪。
若園主作決定失心。比丘得波羅夷罪。問
曰。何謂爲將。若比丘將人物以頭戴之。以
偸心摩觸。得突吉羅罪。若以手搖動。得偸
蘭遮罪。若下置肩上。得波羅夷罪。問曰。何
爲擧。答曰。若比丘受人寄物擧置藏。其主
還就比丘取。比丘答言。我不受汝寄。作是
言已。得突吉羅罪。令物主狐疑。得偸蘭遮
罪。物主言我不得此物。比丘得波羅夷罪。
問曰。何謂無斷歩。答曰。若比丘欲偸物。
及人將物去。初擧一歩得偸蘭遮罪。第二
歩得波羅夷罪。問曰。何謂離本處。答曰。若
人擧物在地上。此比丘以盜心摩觸。得突
吉羅罪。動搖者得偸蘭遮罪。若離本處。得
波羅夷罪。問曰。何謂爲要。答曰。若比丘
自要言。我至某處某處。我便將此物去。若
至某處取物。一脚在界内一脚在界外。偸
蘭遮。若兩脚倶出界外。波羅夷。若關税處
將物過不輸税。若過税處一脚在税内。偸
蘭遮。若兩脚倶出税外。波羅夷。法師曰。
此是論雜物者教。三者擲。四者能取。五者
捨心。問曰。何謂自手取。他物以手自偸取。
是名自手。教者若比丘教他人汝取某甲
物。是名教也。擲者若住在關税内。而擲出
外重物者。得波羅夷罪。以此句故與要處
倶等。能取者。教人若某甲物汝能取者。取
不能得且止。此人即隨教而去。若偸得此
物。教者遣去得波羅夷。不捨者主心不捨
若空地。亦名不捨。取此物者是名盜也。盜
者是朱羅也。法師曰。我以法中不取文字
但取其義。言盜者奪將擧斷歩離本處相
要。問曰。何謂爲奪。若比丘奪人園林共諍
時。得突吉羅罪。令園主狐疑得偸蘭遮罪。
若園主作決定失心。比丘得波羅夷罪。問
曰。何謂爲將。若比丘將人物以頭戴之。以
偸心摩觸。得突吉羅罪。若以手搖動。得偸
蘭遮罪。若下置肩上。得波羅夷罪。問曰。何
謂爲擧。答曰。若比丘受人寄物擧置藏。其
主還就比丘取。比丘答言我不受汝寄。作
是言已。得突吉羅罪。令物主狐疑。得偸蘭
遮罪。物主言我不得此物。比丘得波羅夷
罪。問曰。何謂爲斷歩。答曰。若比丘欲偸物
及人將物去。初擧一歩得偸蘭遮罪。第二
歩得波羅夷罪。問曰。何謂離本處。答曰。
若人擧物在地上。此比丘以盜心摩觸。得
突吉羅罪。動搖者得偸蘭遮罪。若離本處
得波羅夷罪。問曰。何謂爲要。答曰。若比
丘自要言。我至某處某處我便將此物去。
若至某處取物。一脚在界内一脚在界外。
偸蘭遮。若兩脚倶出界外。波羅夷。若關
税處將物過不輸税。若過税處一脚在税
内。偸蘭遮。若兩脚倶出税外。波羅夷。法師
曰。此是論雜物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九
 *簫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過要處者。攀諸文句隨其形相。於盜戒
中次第分別。隨色名色者。隨其處所也。名
者。隨其名號。或一分或直一分或過一分。如
是爲名。何以故。一訖利沙盤分爲四分。
此是現不淨物。一分直者。此是現淨物也。過
一分者。或淨物過一分。或不淨物過一分。此
是應足第二波羅夷。地主者。主四天下
轉輪聖王。或一天下如阿育王。亦如
師子王。一處有如瓶沙王波斯匿王。一
邊者。一邊地王。中間者。領一村二村。亦名
爲王。典法者。典知王法隨罪輕重。若殺若
截鼻若截手足。或大臣若太子或邊地王。悉
皆得治。是名爲王。殺者。斷命也。或鞭杖。擯
者。遣出餘國。賊者。偸人物或少或多。皆名
爲賊。如是爲初得罪。法師曰。後次第句易
可解耳。奪取爲初。有六句此説竟。若一分
若直一分若過一分。現其所取。問曰。取一分
已犯罪。何須云一分直若過一分。答曰。爲
遮未來世惡比丘故。作此廣解。地中地上
物者。地中物者。藏置地中。此是律本中解
也。法師曰。此文句難解。今欲廣説之。藏者。
掘地以土而覆上。或石草木。如是爲初。是
名地藏。若比丘言。我欲偸地中藏物去時。
一切方便。悉得突吉羅。問曰。云何方便。答
曰。臨欲去時。著衣運動至中路。作是念。
此物巨大。我不能獨取。我今更覓伴。如是
進止皆突吉羅。若至伴所語言。某處有寶
藏。我今共長老取。答善即起。得突吉羅。説
言。某處有大堈珍寶。今與長老共偸取。若
共營功徳用。因此故。我與長老無所
乏少。如是悉得突吉羅。得伴已而求
钁。若自有利钁往取用。若無利钁。或至他
比丘處。或至白衣家借。主問。持钁何所用。
答言。小小用。得突吉羅。若故妄語須钁還
寺用掘地。得波夜提。一家解。不然
悉得*突吉羅。何以故。是偸方便故。法師曰。
故妄語得波夜提。此解善。若钁無柄。爲求
柄故。斫死木突吉羅。斫生樹得波夜提
罪。又一家解。斫生樹得突吉羅。何
故。爲偸方便故。若欲借钁。恐他人知。欲
自作钁掘地。覓鐵傷地殺草。悉波夜提
突吉羅。又一解。悉得突吉羅。何以故。是偸
方便故。若無籃入林斫竹及藤作籃。
得波夜提。如前所説。或作得想。以此物供
養三寶齋講設會。如是言去時無罪。若作
偸心去時得突吉羅。若欲至藏處。更斫
草木爲路。得波夜提罪。若斫死木突吉羅。
於中生者。問曰。何謂爲於中生。答曰。藏物
既久上生草木。名於中生。若斫伐此草木
得突吉羅。法師曰。有八種突吉羅罪。問
曰。何謂爲八。一者方便突吉羅。二者共相
突吉羅。三者重物突吉羅。四者非錢突吉羅。
五者毘尼突吉羅。六者知突吉羅。七者白突
吉羅。八者聞突吉羅。問曰。何謂爲方便突吉
羅。答曰。如偸人覓伴及刀斧钁隨其方
便。是名方便突吉羅。若波夜提處得波夜提
罪。若突吉羅處得突吉羅。共相突吉羅者。
若草木於寶藏上生。以刀斧伐之。是名共
相突吉羅。此中波夜提突吉羅。波夜提
悉成突吉羅。何以故。方便偸故。不應捉物
者。十種寶七種穀種種器仗。若捉者得突吉
羅。是名不應捉物。得突吉羅。非錢者。一切
甘果甘蕉子椰子爲初。若捉者得突吉羅。是
名非錢突吉羅。毘尼者。若比丘入聚落乞
食。坌塵入鉢中。不更受而受飮食。受者
得突吉羅。是名毘尼突吉羅。知突吉羅
者。聞人唱已。知而不出罪。得突吉羅。是
名知突吉羅。白者。若於十白中。以一白得
突吉羅。是名白突吉羅。聞者。佛語諸比丘。
前亦未現滅。得突吉羅。是名聞突吉羅。此
聞共相突吉羅。何以故。如律本所説。若草木
於寶藏上生。若斫伐者得突吉羅。若正斫
伐草木時。而生悔心。即還復本心。因斫伐
故得突吉羅。能懺悔者得脱。若無慚愧心。
能盡力掘土覓寶藏處。亦得突吉羅。一邊
聚者。死土并聚一邊。得突吉羅。前突吉羅
滅。若以手磨寶未動。悉得突吉羅。前聚
土突吉羅滅。搖者得偸蘭遮。法師曰。突吉
羅偸蘭遮。此罪其義云何。突吉羅者。不用
佛語。突者惡。吉羅者。作惡作義也。於比丘
行中不善。亦名突吉羅。律本中偈
    突吉羅罪者 其義汝善聽
    亦名是過失 又名爲蹉
    如世人作惡 或隱或現前
    説是突吉羅 汝等自當知
偸蘭遮者。偸蘭者大。遮者。言障善道後墮
惡道。於一人前懺悔。諸罪中此罪最大。如
律本中偈
    説偸蘭遮罪 其義汝諦聽
    於一人前悔 受懺者亦一
悔於一人前。此罪最爲大。若搖動竟後更
生悔心。而作偸蘭遮懺悔得脱。問曰。十
白突吉羅中。云何而得突吉羅。答曰。未羯磨
前白竟不捨。得突吉羅。一白羯磨竟不捨。
初羯磨竟不捨。隨羯磨不捨。得偸蘭。取
離本處者。此比丘以盜心。移轉餘處乃至
一髮。得波羅夷罪。若偏擧堈一邊未犯都
離者得波羅夷罪。若堈邊竪三柱以繩懸
縛。然後鑿土四面及下土。盡得偸蘭遮。若
拔一柱二柱。亦偸蘭遮。三柱倶去堈落地者。
得波羅夷罪。以繩繋堈著樹。然後鑿土擔
堈出。隨繩長短未犯。若解繩離樹。得波
羅夷。若不解繩斫樹斷者。亦得波羅夷。堈
上種樹作誌。根生纒裹堈。比丘掘土斷樹
根。波夜提突吉羅。如前説。樹根斷堈隨樹
起未犯。從樹根挑取堈。離樹如毛髮許。
得波羅夷。樹倒堈出塵轉離本處未犯。從
彼離處波羅夷。堈上有石發石開堈。未犯
重。得突吉羅。内器者。堈大不可移轉。將器
來取寶得一分。得波羅夷。若堈中有珠冠
及金鎖牽頭出後未離堈。得偸蘭遮。若
截取一分得波羅夷。若滿堈寶。以手搦取
手未離處。指迸中一分出。還落堈中偸蘭
遮若出離堈得波羅夷。有法師解。堈坻取
寶已。離堈*坻未出堈口。得波羅夷。法師
曰。於戒律中宜應從急。一飮得波羅夷
者。一飮直一分得波羅夷。又一解分別各
異。有大堈重脱不得擧。以口就中飮。口
未離堈得偸蘭遮。若離者得波羅夷。若持
筒飮入過頸一分。得波羅夷。若口含*筒
嗽取。口*筒倶滿便擧。以手塞*筒一頭。以
得離堈者。得波羅夷。若以衣擲堈中。吸
取堈裏酥油。衣以離手得波羅夷。又法師
解不然。若以衣擲已。而生悔心未擧。得偸
蘭遮。若心不悔者。擧離堈得波羅夷。若擲
已主覺責直。若還直得偸蘭遮。若不還得
波羅夷。若比丘自有空堈。外人來以*酥油
置堈裏。比丘以瞋心。捉擲出餘處不犯。
若不瞋以盜心。取擲移餘處。得波羅夷。若
不移餘處。便鑚穿堈*坻。令*酥油一分漏
出。得波羅夷。若鑚*酥油堈。當鑚時*酥油
凝強不出。後得日炙。自然融出一分。得波
羅夷。若鑚孔大。*酥油如膠出。相續不斷出
過一分。見已而生悔心。便更取還復堈裏。
得偸蘭遮。若斷一分在外波羅夷。若移堈
置木石欲倒落處者。得波羅夷。主人若
以空堈置平正處。未與*酥油。擬與*酥
油。比丘知故。便以大木石支置堈。擬作
破想。主人見比丘爲此事故。若破時便責
備直。若還好若不還得波羅夷。若比丘不
作破想。而以種種死尸及大小便内堈裏。
初未著堈得突吉羅。若以著得偸蘭遮。若著
已主人見責備堈直。不還得波羅夷。若不
作盜心。但以瞋恚心故。或打破或火燒或
以水澆。種種方便令主人不得作生活
者。得突吉羅。應還主直。若不還得波羅夷。
若以沙土石與堈裏。以水澆盈滿出外者。
堈不復堪用。應還主直。若不還得如前
罪。法師曰。地下物今以廣説竟。地上物今當
説。地上置物者。於地中或於殿上或山頂
上。如是爲初。若置是諸處不藏者。是名
地上置物。或聚或散以器盛。法師曰。前已廣
明。此義今當總説。或以手搦取。汝自當知。
*酥油蜜乳酪如水流無異。汝自當知。物之
輕重金鎖珠貫及長白&T073554;。若移離本處如毛
髮。得波羅夷。此是地上品竟。虚空物者。
孔雀爲初。於孔雀中有六種處。何謂爲
六。一者孔雀口。二者尾。三者兩翅。四者脚。
五者背。六者冠。若比丘我欲盜取虚空中孔
雀。孔雀欲飛。比丘當前立住。孔雀既見比
丘不能得飛。舒翅而住。比丘得突吉羅。
擧手觸之亦得突吉羅。若搖動孔雀者。亦
得偸蘭遮。若捉牽尾離頭處。得波羅夷。
傍牽左翅過右翅。得波羅夷。上下亦爾。
若孔雀於空中下就比丘一一身分住。若
在右手。比丘以盜心。迴還左手離本處。
得波羅夷。若自飛度不犯。以盜心將去初
擧一歩。得偸蘭遮。第二歩竟得波羅夷。若
孔雀在地。比丘盜心取他人孔雀。若捧孔
雀一一身分。未離地得偸蘭遮。若盡擧身
分悉離地者。得波羅夷罪。若孔雀在籠。若
盜心偸孔雀。而合籠將去。隨分多少得罪。
若孔雀在園中食。以盜心驅出孔雀過門。
得重罪。盜心捉孔雀擲園外。得波羅夷
罪。若孔雀在聚落中。盜心驅出聚落
得波羅夷。若孔雀自遊行。或至寺中或至
空地。比丘以盜心。或持杖或捉石木擲孔
雀。若孔雀驚怖飛向林中。或在屋上或還
本處。未得罪。若盜心故驅。若離地一髮。得
波羅夷罪。如是一切諸鳥犯不犯。與孔雀
無異。衣者。迴風所吹上虚空中。比丘以盜
心。捉一一衣分。得突吉羅。若捉衣動偸蘭
遮。離本處波羅夷。此衣與孔雀無異。若衣
從虚空落地。比丘手捉取。得突吉羅。離本
處犯重罪。墮落物者。諸人以寶物莊嚴其
身。寶物墮落不自覺知。比丘遙見此物從
虚空下。以盜心捉取此寶。離地一髮得波
羅夷。若袈裟墮落如前説無異。虚空中物
廣説竟。若床上置種種諸物。有可捉有不
可捉。此事如地上諸物説無異。若合床
將去離本處。汝自當知。若袈裟在衣架者。
若比丘盜心。取架上袈裟。離本處得重罪。
不關兩頭離本處亦得罪。盪至兩頭亦
犯罪。合架將去得重罪。若袈裟結著衣架。
盪著兩頭偸蘭遮。解結將去波羅夷。若比丘
以袈裟繋四角作承塵。比丘盜心解一角
乃至三角。悉得偸蘭遮。若解四角波羅夷。
若袈裟置架上。一頭在架上。一頭著地
頭離架。未離地偸蘭遮。一頭離地未離
架。亦偸蘭遮。若離架離地波羅夷。若比丘
以衣嚢及諸雜物。懸置鉤上。若比丘盜心。捧
嚢未離鉤偸蘭遮。出鉤外得波羅夷罪。若
比丘以衣嚢置橛上。比丘盜心取離橛。未
離壁偸蘭遮。離壁未離橛亦偸蘭遮。若離
橛離壁波羅夷。又以衣嚢及諸雜物置橛
上。比丘盜心欲擧取脱落肩上。若心悔還
安橛上偸蘭遮。若重起盜心將去波羅夷。
若從橛擧物重不能勝落地偸蘭遮。若就
地取將去波羅夷。問曰。以何爲橛。答曰。長
一肘鎖頭釘著壁。曲橛象牙橛一切諸橛
亦復如是。若衣物在樹上。比丘以盜心取。
輕重如橛上廣説。若衣在果樹上。比丘盜心
搖樹取衣衣未落。比丘見果起盜心。若搖
果落。直一分波羅夷。若衣果並不落偸蘭
遮。懸物品竟
水處者。安置水中。畏官爲初。藏置水中
物。於水中不敗。銅器爲初。水處者。池爲
初。若物置不流水中。物亦停住。若比丘以
盜心水中覓物。於淺處覓。去時歩歩得*突
吉羅。若深處隨作方便。得*突吉羅。入水者。
沒頭爲初。若未至物處。或見毒蛇大魚
及鰐種種惡獸。見已怖走失無罪。法師曰。
捉物爲初。如前説無異。汝自當知。處者。
捉物六處。四邊及上下。是爲六處。若池中
者。蓮華爲初。若比丘以盜心取華。隨直多
少結罪。若折華時藕糸未斷。亦波羅夷。
若盜心取藕掘地。罪輕重如前説。若水上
置種種雜物。比丘以盜心要期牽物。至某
處某處當取。牽未離處偸蘭遮。若擧離水
處一髮波羅夷。若華束在水中漬。若盜
心解束。偸蘭遮。離束波羅夷。六處境界如
前説。若盜心拔華。根未斷盡偸蘭遮。根斷
盡波羅夷。若池乾無水。掘華四邊斷根偸
蘭遮。離本處隨直多少結罪。若池中有
魚。魚有主。一池水中是其處。若比丘以盜
心鉤取。或網取或安魚笱。魚未入突吉羅。
魚入者偸蘭遮。若擧魚離水波羅夷。若魚跳
出網上岸偸蘭遮。從岸上取離處。隨直
多少結罪。龜鼈亦如是。若比丘盜心欲取
魚。池大捉不能得。掘作小池引魚令入。
若魚入小池突吉羅。若從小池取魚捉不
得。魚還入大池偸蘭遮。若魚未至小池。亦
偸蘭遮。若從涜中及小池中取離處。隨直
多少結罪。若池水涸欲盡。魚併聚一處。他
與藥魚死。比丘不知。作糞掃取不犯。若
知有主盜心取。隨直多少結罪。若魚主責
直應還。不還犯罪。若魚主取魚竟無守護
心。比丘以盜心取偸蘭遮。法師曰。此罪輕
重如前説。汝自當知。水品竟
船者。凡用渡江乃至用繩。此中凡能載物。
盡名爲船。於船中有人無人及諸雜物如
前説。若比丘以盜心欲偸船覆。自念言。我
欲取船無伴。我今覓伴去。捉搖如前説。解
繩者。若解繩繩未離處突吉羅。繩離處偸
蘭遮波羅夷。法師曰。我今廣説。若繋船在
急水。若斷繩船未離處偸蘭遮。若船離處
波羅夷。若不流水中先離處後斷繩。繩斷波
羅夷。若船在陸地離處波羅夷。若以兩木
支船。盜心去一木偸蘭遮。去兩木船落
地波羅夷。若船在陸地。比丘以盜心。長索
絞車牽離處偸蘭遮。離處解繩波羅夷。若
船在水不繋。比丘以盜心上。意欲向東
風吹向西偸蘭遮。若起盜心隨所至處取
波羅夷。若悔心。爲風所吹。更還本處。主索
應還。若不還主波羅夷。船品
乘者。車爲初。車貯雜物。有識無識如前
説。若車貯穀。比丘以盜心用器椀取。器
未離處偸蘭遮。器離處者波羅夷。若車重
不能牽。覓牛欲牽。初覓牛突吉羅。得牛牽
車。牛擧一脚偸蘭遮。牛擧四脚波羅夷。若
意欲向南。牛向東西偸蘭遮。若復還本
路波羅夷。若懸車在壁。盜心取犯不犯。如
懸鉢嚢無異。乘品竟
戴物者。以頭戴之。法師曰。我欲釋此義。頭
者。從咽喉後髮際以上。是名爲頭。若諸雜
物在上。悉名頭戴。從咽喉髮際以下。名之
爲肩。若腋以下腹以上。是名荷捉突吉羅。
餘如前受寄頭戴物説。餘肩腹境*界亦如
是。此次第句義。易可解耳。戴物品竟
園者。華園果園生諸香草。比丘以盜心掘
取。隨直多少結罪。若園中樹皮盜心剥取。
隨直多少結罪。華果亦如是。若諍園林
者。他園林比丘強諍奪。初欲諍時突吉羅。
令園主狐疑偸蘭遮。若園主作捨心。比丘
波羅夷。若園主未作捨心。比丘取園。作決
定得想。波羅夷。若言官行貨諍園得勝。園
主作失想。比丘波羅夷。若僧中判事。僧知故
違理判者。判主得波羅夷。若僧中詳依理
判。諍者不如偸蘭遮園品竟
寺中者。於寺中置諸雜物。有四處擧物。如
前所説。若房舍施與四方衆僧。或大或小。
若比丘欲諍取此房不成諍。無的主故
不犯重罪。若檀越施一衆乃至一人。若盜
心取此房。主作失心。盜者作決定得想。犯
不犯如前所説。寺品略説竟
田中者。有二種田何謂爲二。一者富槃那
田。二者波蘭若田。問何謂爲富槃那田。
有七種穀粳米爲初。何謂爲阿波蘭若田。
豆爲初。乃至甘蔗。若比丘盜心取穀。滿一
分犯重罪。若穀未收。比丘以盜心。覓鎌
覓擔覓籃。種種方便得突吉羅。若以手攬
捉得偸蘭遮。若刈斷與餘生者相連著。未
離本處得偸蘭遮。若解脱相離。隨直多少
結罪。若盜心取稻作米前運動方便突吉羅。
若*刈稻打稻舂。隨一一作得偸蘭遮。若
成米内器離地波羅夷。若比丘與他諍
田。如前所説。若比丘偸他田地。乃至一髮。
大作決定盜心。得波羅夷。何以故。地深無
賈故。若此比丘來問衆僧。今取此地。僧答
同者。皆得重罪。若有二標。若比丘擧一標
得偸蘭遮。擧二標波羅夷。若地有三標。若
擧一標突吉羅。擧二標偸蘭遮。若擧三標
得波羅夷。若地有多標擧一標得突吉羅。
乃至二標皆突吉羅。餘後二標擧一偸蘭遮。
擧二波羅夷。若盜心以繩彈取他地。初一
繩置一頭偸蘭遮。置繩兩頭波羅夷。若書
地作名字。初書一頭偸蘭遮。書地兩頭波羅
夷。若盜心唱言。齊是我地。田主聞已生狐
疑心恐失我田。是比丘得偸蘭遮罪。若田
主作決定失想。得波羅夷。説田品竟
地者。宅地園地。有樹無樹有籬無*籬。如
華園品説亦如田品説。略説地品竟
聚落者。律中已廣説竟。阿蘭若者。是地有
主。法師曰。亦有無主。云何有主無主。答曰。
若草木在林中。無直不得取。是名有主。
若草木在林。隨意斫伐無人呵問是名無
主。若比丘有主阿蘭若物。隨直多少結罪。
有主阿蘭若處。擲去不堪用物。取者無罪。
若有主阿蘭若。木柱及諸雜物。久久在中
無人收拾。比丘借取用。後主來求相還。取者
無罪。若比丘齎直。至有主阿蘭若林中。語
守林人。汝聽我且取材木。取竟便還汝直。
若守林人答言。若爾隨意取。比丘便使人入
林隨意而取。取者無罪。若林主語守林人
言。有比丘取者。汝莫取直。而守林人從索
直。比丘應與。若守林人眠不覺。或餘處行
不在。比丘便入林中取木。後守林人還見
從索直。比丘應與。若比丘入林取木竟。爲
賊虎所逐。恐怖未得還直。後應還直。若
不還。隨物多少結罪。若比丘入林中。不
問守林人。以盜心輒取他物若過境界。
隨直多少結罪。阿蘭若品竟
水者盛置在器及乏水時。是諸家中各各盛
置大器。比丘以盜心。鑚器覓鑚及微少鑚
著。得突吉羅。若鑚未徹得偸蘭遮。鑚*徹
得水隨直多少結罪。若器小者。比丘傾器
取。隨直多少結罪。若器口大。以小器内
中取者。如前偸油品所説。若他池水。比丘
以盜心掘地決取。若水流出過一分。比丘
得波羅夷罪。若比丘以方便。盜心掘他池
邊。垂*徹而置。欲使他因此處破。及小兒
破或牛踐破。若水因此處出。比丘得波羅
夷。若池中有大樹。比丘爲求水故。便斫樹
墮池中。樹帶浪起池邊崩穴。水便流出。隨
多少直結罪。若比丘有二池。一池有水
一池無水。各在他池兩邊。他池多水。比丘
以盜心便掘穴已。有水池邊通注他池。令
水流溢。灌入己無水池。若損他池水隨直
多少結罪。若比丘田近他無水池。以方便
心掘池通田。天雨水從池入田。池主來索
水直。比丘應還。若不還隨直多少結罪。若
衆家共有一池。分水注田。比丘以盜心。斷
取他水令注己田。若禾未死偸蘭遮。若禾
死。隨直多少結罪。水品竟
楊枝者。如前園中所説。法師曰。若衆僧雇
人取楊枝。未還衆僧。楊枝猶在某處。猶
是雇者物。比丘以盜心前選擇取。隨直多
少結罪。若衆僧雇人典賞物。比丘先不
白衆僧以盜心取隨物多少結罪。若衆僧
差沙彌次第十五日。爲衆僧取楊枝。沙彌
擇好者與師僧未及得分。比丘以盜心
擇取。隨多少結罪。若楊枝已在僧常用處。
取者無罪。取楊枝法。汝等應知。問曰。云何
可知。答曰。若衆僧日取三楊枝。亦隨僧取
三楊枝。若入禪室及聽講。并取五六楊枝。
若盡已更取亦得。何以不併多取。而取五
六。爲人譏嫌故。楊枝品竟
樹者。若閻浮菴羅樹及胡椒藤。若以盜心以
刀斫樹及藤。樹斷皮猶相連偸蘭遮斷者波
羅夷。藤斷而猶在樹波羅夷。若以盜心斫
樹過半而置。若樹因此而折者。應計多
少還直。不還犯罪。若以毒骨刺樹殺亦
如是。樹品竟
展轉偸者。若偸人取物。比丘以偸心奪取。
物離偸人身分。若此人健。又於比丘奪得
物還者。比丘雖不得物。亦得波羅夷罪。何
以故。以決定得偸心離本處故。若此物主
不置。比丘強牽取。未離手得偸蘭遮。離手
犯重。若以盜心脱人手釧鐶。出手者波羅
夷。猶在手者偸蘭遮。脚亦如是。若盜剥取
他衣。初捉衣突吉羅。牽衣動偸蘭遮。離身
波羅夷。若牽衣斷隨直多少結罪。若盜心
偸人及身上衣若將去。初擧一脚偸蘭遮。
擧二脚波羅夷。若盜心又偸身及衣。人走
突吉羅。人擲衣置地。比丘手捉亦突吉羅。
若動衣偸蘭遮。離本處波羅夷。若盜心偸
身及衣。人走逐不及。比丘言。汝脱衣擲地
置汝身若人以手初解衣突吉羅。衣解偸
蘭遮。衣離身分波羅夷若比丘盜心偸人
及衣。人走解衣置地。比丘猶逐人不置。不
及而反還。取衣離地波羅夷。若盜心偸
人。人走荒怖脱衣擲去。比丘逐猶不置。不
得人而還。見衣在地。比丘言。此人擲去
衣。我當拾取不犯。偸人不得突吉羅。若
人迴頭遙語比丘。莫取我衣。比丘若取衣
離地波羅夷。若人以捨心擲衣走。比丘逐
人既不得而還。見衣在地言。此衣我力所
得。即便拾取突吉羅。又有一師解言。不得
突吉羅。何以故。衣主以捨心故。展轉偸品

受寄者。若人寄物在比丘處。物主來求比
丘言。我不受汝寄。妄語應得波夜提。爲
是偸方便故。得突吉羅。若比丘念言。此人
寄我物無人知。我今爲還爲不還得偸蘭
遮。若比丘決定心得。物主作失心。得波羅
夷。若比丘言我惱之。彼若強諍者我還衣。
不諍者我當取。物主以失心與比丘。取此
衣者波羅夷。若受人寄物。物主來求。口還
而心決定不還。物主作狐疑心。比丘得波羅
夷。若受寄以盜心。移物置別處突吉羅。若
以物易食盡。物主來問猶突吉羅。若物主還
問不還物者波羅夷罪。若借用者無罪。若
見他鉢精好。合衆鉢并與上座處。若
盜心取已。麁鉢與上座處。欲易取他好鉢。
以方便誘彼比丘。令過夜失眠。竊起至上
座處言。我欲遠行。取他鉢相言。我鉢鉢嚢
如是相如是形。上座與鉢。鉢離本處。彼比
丘得波羅夷。若上座已取鉢竟。欲付盜比
丘。上座言。汝是誰非時取鉢。盜比丘聞上
座語。驚怖而走。亦得波羅夷。上座以好心
取鉢無罪。若上座生心言。此比丘已走我
盜取。此亦得波羅夷。若上座夜闇。自誤取
己鉢與盜比丘。盜比丘得突吉羅。若上座誤
取盜比丘鉢。還與盜比丘。盜比丘得突吉羅。
上座無罪。復一比丘盜心禮上座言。我是
病比丘與我鉢來。上座言。此房無病比丘。
汝當是偸。上座又先與同房比丘共諍。上
座盜心。取共諍比丘鉢與賊比丘。上座及
盜比丘。倶得波羅夷。若上座以盜心取諍
比丘鉢。不得諍比丘鉢。還得賊比丘鉢。與
賊比丘。上座得波羅夷。若上座以盜心。取
共諍比丘鉢。不得諍比丘鉢。上座自還得
己鉢與賊比丘。上座及偸比丘。倶得突吉
羅。若上座將物與年少捉言。我將汝至
某處。年少比丘懷盜心。捉物逐上座至所
在。年少比丘默捨。上座將物走。先一歩得
偸蘭遮。二歩得波羅夷。若上座將年少比
丘。捉物入聚落乞食。年少比丘懷盜心言。
捉物逐上座入聚落。念言。我至聚落。當
去。未至聚落。歩歩突吉羅。一脚界外一脚
界内偸蘭遮。兩脚入*界波羅夷。若從聚落
中起盜心出。犯亦如是。若上座使年少比
丘。汝將此衣往彼聚落浣染。年少比丘起
盜心將物去。歩歩迴轉物皆突吉羅。若過
所期處波羅夷。若至聚落以衣易食或賣。
未犯重。若還衣主問。衣在何處。比丘答。已
易食盡。主責衣直應還。若不還波羅夷。若
比丘以盜心強爲上座浣衣。若上座授衣
與盜比丘。衣離上座手。盜比丘得波羅夷。
若盜比丘生心念言。將此物至聚落我當
取。犯亦如是。若上座衣不淨。以衣現相欲
使人浣。年少比丘以盜心問。上座言。此衣
欲浣。年少問言。何處浣。上座言。隨長老所
至處浣。若年少隨所至處突吉羅。若用物
者偸蘭遮。若上座求衣不還者波羅夷。若上
座以&T073554;寄檀越。年少比丘以盜心。詐往上
座檀越家誑言。上座教我來取&T073554;。若寄夫
夫與。寄夫婦與。寄婦夫與。隨&T073554;入比丘
手。一一波羅夷。若檀越語上座言。我欲請
上座食并施白&T073554;一張。年少比丘知。往至
檀越家語檀越。上座教我來且前請&T073554;食。
至日當受。檀越即以&T073554;與之上座後知。從
年少索&T073554;。若不還&T073554;波羅夷。若檀越請
二比丘夏坐。夏坐竟施&T073554;二張。一麁一
細不現前與。後上座遣年少比丘。就檀越
&T073554;。檀越以&T073554;付年少比丘言。細者與上
座。麁者與年少。年少將&T073554;還置一處。上座
問言。何者與我。年少以盜心答言。上座麁
者是。若上座取麁&T073554;。年少比丘得偸蘭遮。年
少取細&T073554;離本處波羅夷。若年少比丘以
盜心書&T073554;作字。細者自作己名。後上座依
名取&T073554;。年少比丘得偸蘭遮。年少取&T073554;
波羅夷。若客比丘入寺。見舊比丘作袈裟。
客比丘心念。此舊比丘故。當爲我看此鉢
默置而去。後遂失此鉢。客比丘不得責鉢。
何以故。不付囑故。若付囑舊比丘。不解客
比丘語。客比丘謂舊比丘已受付囑。後遂
失此鉢。客比丘亦不得責。何以故。由不
了語故。若付囑鉢。舊比丘答言。善哉。若後
失鉢應責償。何以故。爲付囑故。若知典鉢
庫比丘。若出入諸比丘鉢。忘不閉戸。失諸
比丘鉢。應償。若人穿壁偸不償。若諸比丘
語典鉢比丘。長老。晨朝出鉢置外。我等遣
人守護。守護人眠睡失鉢。典鉢比丘不須
償。若典鉢比丘諸比丘付鉢。懶開庫而以
鉢置己私房。若失鉢責償。若典鉢庫比丘
開鉢庫戸。未得閉忽得卒病。不展轉付
囑。失鉢不償。若典庫比丘閉庫而眠。有賊
來喚開戸。比丘不開。賊云。我得戸開我殺
汝。比丘亦不開。賊而以斧斫戸。比丘念言。
我若不開。復死復失鉢。於是開戸。賊悉將
鉢去。比丘不得責。若知鉢庫比丘。以鑰
匙與客比丘。客比丘遂開庫。偸將鉢去。知
庫比丘應償鉢。若上座向知鉢庫比丘言。
我欲寄鉢庫主。共長老看鉢。若開戸不
開失鉢。二人共償。若上座將人入庫。知
鉢庫比丘言。莫將人入。上座言。無所
失鉢。上座自償。若知僧庫藏比丘。衆僧作
大會出内雜物。一人不瞻若有所失。知
庫比丘不償。若外利養入。知庫比丘得受
兩分。若頭陀比丘雖住寺中。不住僧房。不
衆檀越。自爲起房。衆僧不得差作維
那及知事使。若比丘若於讀誦教化説法。能
得利養利衆僧。衆僧不得差知僧事。有
房舍衣鉢。應先以好者與之。飮食果木得
加分與。若比丘受用僧房舍衣鉢。若慢藏
失僧物。悉應償。得差看佛供養具不得
辭。有所失悉償失官税者。應輸税者
不輸。以偸過官税。若初捉突吉羅。隱藏偸
蘭遮。不輸過官税處波羅夷。若盜心擲落
税外波羅夷落税内偸蘭遮。若擲税外物
還展轉入税内波羅夷。又法師説偸蘭遮。
若有大木作橋。一頭税界内。一頭税界外。
若以盜心將物從木上過。未度木偸蘭
遮。過木波羅夷。若二人共税。一人税界外。
一人在税界内偸蘭遮。二人悉出税界外
波羅夷。若將牛馬負物過官税處。比
語受税人。隨汝税取估直。受税人忘。牛遂
自出税界外。比丘不犯。何以故。已語受税
人故。若比丘將至官税處。一人欲税一人
言置。比丘*不輸度不犯。若比丘物至官税
處欲輸税。受税人言。小小不須税比丘將
物度無罪。若比丘將物至受税人處。受税
人正蒱博戲。比丘三喚不應。比丘委去無
罪。若比丘將物至官税處。卒有水火賊
難。各驚走四出不受税。比丘委去不犯税
界者。亦擲石所及處。若比丘將物不
税界過者不犯。法師曰。我欲現偸人無
罪。云何無罪。答曰。無主人故無罪。若人兒
落度。父母以水灌頂遣去。或父母死亡。比
丘取如是人無罪。若負他人責。比丘將
去無罪。家生或買得或破得。云何家生。家
奴婢生。云何買得。以物買得。云何破得。
興軍破得。律本中説。若偸如是人得罪。初
從捉突吉羅。若抱擧一脚離地偸蘭遮。若
兩脚離地波羅夷。若恐怖驅去初方便小罪。
若擧一脚偸蘭遮。擧兩脚波羅夷。若他人
奴。比丘語言。汝在此辛苦。何不叛去。若至
他處可得適意。若奴聞比丘語已初發心
欲去突吉羅若初擧一脚偸蘭遮。擧兩脚
波羅夷。若奴叛。有衆多比丘語其道。催令
駛去。隨語比丘得重罪。若奴使走。比丘語
言。汝如是走可脱。比丘無罪。若奴安徐去。
比丘語言。汝如是寛行郎主當捉得汝。奴
聞比丘語。即便駛去。比丘犯重罪。若奴叛
走已至他國。比丘語言。汝可更餘處去。汝
主求逐汝。奴聞比丘語即叛去。比丘犯重
罪。若比丘語言。汝此處辛苦某處極樂。奴聞
比丘語即便叛去。比丘不教去無罪。有比
丘作是言。某方極樂道路處處豐饒飮食。誰
能逐去者。奴聞此語便自隨比丘去。比丘
即驅使此人。比丘無罪。若至半路虎狼賊
難。比丘喚走無罪。偸人品竟
無足者蛇虺有主世人已蛇爲技。若有
觀看。或與一錢乃至半錢。此人置蛇睡眠。
比丘盜心將去隨直多少結罪。蛇在函中。
比丘盜心以蝦蟇餌之。或手牽出離函。
隨直多少結罪。無足品竟
二足者。鬼人爲初。唯鬼不可偸。三種鳥。
一者毛翅。二者皮翅。三者骨翅。毛翅者。孔雀
雞爲初。皮翅者。蝙蝠爲初。骨翅者。蜂爲
初。比丘盜心。隨直少多結罪。如前説無
。四足者。一切畜生象爲初。若盜心大力
能抱象離地波羅夷。若象在厩。或繋腹或
繋頸或繋四足。若解縛離本處。若不繋驅
出屋外。若在外驅出門。若在聚落驅出聚
落界。*若在阿蘭若處。驅行離四足處。若眠
驅起。隨一一離處波羅夷。牛馬驢駱駝一切
四足亦如是。若半在欄以欄爲界。解縛驅
出如前所説若*以草誘去隨離處犯罪。若
喚牛名。解語隨出犯罪亦如前。若牛眠地
殺。牛主責應還直。若不還犯重罪。四足
品竟
多足衆生者。百足蜈蚣蚰蜒。若一擧脚九
十九。偸蘭遮。若擧最後一脚。隨直多少結
罪。多足品竟
若爲賊往他人家看物處所*籬壁穿破處。
還來語賊。賊聞比丘説。依事往取。隨物離
處。若衆多比丘遣一比丘往。一切犯罪。若
教一比丘看物處所。有比丘言。不須遣
其去我自往看。此比丘犯罪。教者被教者無
。衆多比丘強將一比丘共偸得物。便驅
此比丘守視。諸伴便覓物去。此守物比丘
起盜心。物中好者便偸將擧。隨直多少結
。衆多比丘者。衆多比丘作是言。我等共
往某郷某處相與共偸。諸伴悉同而去。一人
入取物。物離本處。悉得波羅夷。於問難中
四人共偸。三人得罪一人得脱。我今問汝。
汝當善思。答曰。有四比丘。一是師三是弟
子。欲偸六摩娑迦。師語弟子言。汝人各偸
一摩娑迦我偸三。第一弟子言。和尚偸
我偸一。汝二人各偸一。餘二人展轉相教
亦如是。師自偸三錢偸蘭遮。教三弟子偸
亦偸蘭遮。何以故。自偸異教人偸異。是故
二*偸蘭。三人云何得重罪。爲教他偸五摩
娑迦故。是故得重罪。汝當善思者。於盜
戒中。義理分別當善思。云何善思。一種物
置一處。復一種多處多種置多處。此事汝
當善識。云何一種物置一處。有一人以五
摩娑迦置店肆中。衆多比丘見。遣一比丘
往取離本處。衆多比丘悉得波羅夷。有一
人五店。店安一摩娑迦。衆多比丘遣一比
丘往五處取。最後處得波羅夷。種種物置
一處。諸雜物置一處。或直五摩娑迦。或直
過五摩娑迦置一處。衆多比丘遣一比丘
取。此比丘擧物離地。衆多比丘得重罪種
種物置多處。有五人各有一店。衆多比丘
遣一比丘取。最後離本處。衆多比丘犯重
罪。教品竟
相要者某時共去。或中前中後或夜。或今日
或明日。或今年或明年。相要不絶時剋不
違。犯不犯如前所説。若不從教。教中前
取而中後取。教初夜取而後夜取。教白月
取而黒月取。教此年取而後年取。教者犯
小罪。取者犯波羅夷。若時*剋相應。倶得罪。
相要品竟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九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
 *簫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現相教取五者。眼現相爲初。或眼現相。或手
現相。或脚現相。或遙頭現相。或動身現相。
如是種種現相教偸。犯不犯如前所説教
取此物而得此物。倶犯重。教取此物而
得彼物。教者小罪。取者犯重。教語此人
者。有衆多比丘。一是師三是弟子。第一弟子
名佛陀勒棄多。二名曇摩勒棄多。三名僧
伽勒棄多。師行見他物起盜心。喚佛陀勒
棄多語言。汝教曇摩勒棄多。教僧伽勒棄
多。往取彼物。師教第一弟子時。師得突吉
羅。曇摩勒棄多語。僧伽勒棄多受語時。師
得偸蘭遮。若往取物離本處。師及三弟子倶
重。法師曰。非但四人犯罪。若百千人展
轉相教。罪亦如是。教他者。師教佛陀勒棄
多。汝往語曇摩勒棄多。教曇摩勒棄多。語
僧伽勒棄多。汝往取物。佛陀勒棄多。見曇
摩勒棄多。不語或不見。自往語僧伽勒棄
多。汝往取物。若物離本處。師得突吉羅。曇
摩勒棄多無罪。第一第三犯重。已去還者。
僧伽勒棄多。見人守視不得取。還報師。師
語言。隨便取莫置。師得突吉羅。後若得物。
師及弟子倶犯重。若師教弟子取物決定
得。如擲物虚空必定落地。師教竟得波羅
夷。若師盜心教弟子已。或一年或二年或三
年乃至六年。師或死或罷道。師不犯重。偸
者得罪。教已乃至三年。弟子未得偸。弟子
患耳聾。師不知聾。師生悔心語弟子
罷。弟子聾不聞語故。承先教往取離本處。
師及聾弟子倶犯重。若弟子不聾。答言。善哉
不取。師及弟子不犯重。得突吉羅。教取
品竟
今當現盜戒有五事。是故律本所説。五事
者。何謂爲五。一者他物。二者他物想。三者
重物。四者盜心。五者離本處。若一事二事
不犯重。若具二事。偸蘭遮突吉羅。六事者。
非自想非親厚想。非暫用想重物。盜心離
本處。非他主者。非他守護。此物糞掃想
無主想。自己想暫用想。非盜心無罪己想。於
他物中生自己想。取離本處無罪。若物主
責應還。若不還者犯重罪。親厚想者。如
律本所説。佛告諸比丘。有五事得取親厚
物。何謂爲五。一者知識。二者同食。三者善
語。四者生。五者取已歡喜。何謂爲知識。一
見而歡喜。是名知識。同食者極親厚無所
悋惜。是名親厚。善語者。若我物。隨汝意取
不須復問。是名善語。生者。從今若未死。同
用此物。取已歡喜。我取此物。物主聞之必
當歡喜。是名五事。應知可取。親厚取復有
三事。一者生知識。取已歡喜。二者生同食。取
已歡喜。三者語。取已歡喜。若親厚生。取已歡
喜。成親厚取。若在家若出家。前取歡喜。後
因事生悔心。雖*悔不得奪取。復有知
識。心不樂與。口不言與不與。取已物主後
有所嫌。不得奪取。又有知識言。若汝有
所須取食用。我若有所須就汝取。後因事
相嫌。得奪取。借用者。用已當還主。如是
用者。是名借用。若物主言。不須還。仍布施
善。若不布施應還其物。衆物僧物亦如是。
餓鬼物者。四天王爲初亦入其中。若比丘
取諸鬼神物無罪。若天帝釋若帝釋立店
販賣。比丘天眼觀知是帝釋而取物。帝釋悋
惜還不還無罪。所以無罪。此是應化物故。
若世間人以物繋樹。無人守護取者無罪。
畜生物者。龍王迦樓羅爲初。若其化作
人形。如帝釋所説無異。若師子若虎殺鹿
及牛而食。比丘不得奪取。何以故。虎狼瞋
心恐殺比丘。若食竟比丘驅去然後取。若得
淨人炙食無罪。糞掃者。此是擲棄之
物。作是念已取之無罪。若此物有主來求。
比丘應還。若不還者犯重。顛狂者。律本廣
説。最初未制戒不犯。顛狂不犯。後者。六群
比丘爲初盡犯。法師曰。盜戒究竟發起從
心。作世間罪惡業。不善者三受。汝等應當
知。發起者。從身業意業發起。此是自取。教
人取者。從意口業發起。自取教人。從身
口意業。作者。以身作得。世間罪者。性罪。不
善者。惡心作。受者。有三受苦樂不苦不樂。
法師曰。悉前波羅夷已説。隨結者。六群比丘
爲初。若易解者。律本中已説。句次難解者
我當廣説。凡人心恒縁於欲。未曾捨離。聖
人若捨身口。以心結罪。無有得脱者。是以
聖人制戒。要因身心。是故律本中説無罪者。
起心不動身口。是名無罪。若起盜心。當自
剋責還復好心。觸搖離本處。此易解耳。誰
偸取。答言。我偸取。佛言比丘汝心云何。比丘
答言。逐口語實無盜心。若爾無罪。鬼入
者。此餓鬼見死尸有好衣。起貪心即入尸
中。不受語者。此比丘聞餓鬼語。比丘莫取
我好衣。比丘聞言亦不受語。起者。此餓鬼
見比丘將衣去。起而追逐。閉戸者。比丘
近尸陀林。比丘*性強不畏鬼神。是故入房
反閉戸倒地。此餓鬼見比丘閉戸已言。我
不得此衣。擲置死尸而去。是故律本所説。
倒地未爛壞者。此是新死尸也。未爛壞死
尸不聽取衣。若取者突吉羅。若爛壞者取
無罪。問曰。云何爛壞。答曰。鷲鳥爲初。或脚
瓜瘡或口瘡乃至小瘡。如針頭刺取者無
罪。若皮未斷者亦不聽取。若此尸生時被
瘡或炙瘡。隨一一瘡可取。若此尸膖脹爛
臭可取。若此尸完全。比丘故取衣。語守護
尸陀林人爲我取。若無守護尸陀林人。語
餘人汝爲我取善。若都無人者。比丘或以
刀子刺作瘡可取。若如此尸比丘得取。
籌者。衆僧擲籌分衣。比丘以盜心易他
好籌。犯不犯如前所説。若闇夜及晝日不見
主盜取。此是小賊。若欺誑心治不中用物
爲好。或以假色易取人物對面欺人。此是
大賊。若人自有力。王爲初。若自有力。若依
強勢逼人取物。重秤大斗如前種種。皆
入偸罪。誓者。有二。一者物誓。二
誓。云何物誓。有比丘欲偸衣入房。若得
此衣當取餘物不取。是名誓物。云何誓處。
若比丘取他物將去。自誓言。我至某處當
取。是名誓處。易籌竟。法師曰。文句次解我
不須廣説。若寺舍空廢無人。比丘來去見
樹有果。應打揵鎚。若無揵鎚下至三拍
手。然後取食無罪。若不如是食犯盜。若
聚落外有寺。賊難惡獸難。比丘走入聚落。
有客比丘來入寺。見飮食及果。以盜
而食。隨直多少結罪。次第句易解。取
被繋者。於阿蘭若處。張羂繩取野猪。比
丘以盜心解放他猪。隨直多少結犯重。若
以慈心解放無罪。應還直。若比丘有慈心。
先以物准直繋著繩。然後解放無罪。若此
猪見比丘來。輒自突走繩斷去無罪。若猪
未至繩。比丘遙驅去無罪。若他狗噛野猪。
比丘以慈心驅打狗放猪無罪。若主責直
應還。若不還犯罪。野猪被羂三四日不得
食。體羸不能動。比丘盜心以飮食與之。
食罷體健。比丘作大叫聲。猪聞之驚怖。
牽羂突走。比丘犯重罪。若慈心作不犯。應
還主直。比丘見野猪著羂。盜心割繩留
少許不斷。比丘作大叫聲。猪聞驚怖突羂
走去。如前所説。比丘見猪著羂起盜心。或
安刀劍近繩。或繩邊燃火。欲使猪牽繩
突刀。或火燒猪脱走去。犯不犯如前所説。
若人故掘地作坑。擬取猪鹿塵麞等衆獸。
若比丘盜心。壞坑及諸張具物過不得。比
丘犯重。若衆生不過無罪。若人近寺邊安
羂捕諸衆生。比丘語此人。莫近安羂
取猪鹿。若此人不從。比丘向地主言。若地
主教壞不犯。若人作田爲麞鹿。所食。張羂
防護。捕鹿得鹿便食肉。若守護竟主捨心。
後壞若解不犯。法師曰。句次易解。若人安
魚笱捕魚。若盜心開放。隨直多少結罪。若
先穿魚笱作孔。打水驚魚令出者犯。若
不出者不犯如前。又盜心合魚笱將去離
水。隨直多少犯。又飮食於笱外餌魚。魚
見飮食突出。若主責應還直。若空魚笱。
比丘盜心若開若破。魚從中往還。主責直應
還。若比丘取魚*笱移擲他處。犯不犯亦
如前説。偸閻浮子及酥油器。如前所説。
若比丘盜心取酥未滿一分。然後生悔心。
後我不更作。至明更偸心。取不滿一分。復
*悔心後誓不作。如是展轉偸盡一器。不犯
重。得突吉羅偸蘭遮。又有比丘如是偸
酥。日日止取一匙。而不捨心取滿一分。
便犯重。相要偸者。食堂有二種殘食。次閻
浮子如前所説。分菴羅果者。舊比丘見客
比丘來。而不分果。客比丘語淨人言。我等
爲得分與不。作是言已。客比丘便自打磬
取果。便自分與舊比丘。及客倶得共食。是
故律本所説。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後若有飮
食應分。分食無罪。自言。己寺舊比丘。若有
果有客比丘來。應共分食無罪。若客比丘
去後。舊比丘然後分食。是名朱羅。是故客
比丘來。舊比丘應唱鳴磬。共客比丘食果。
若不打磬。客比丘打磬食無罪。若舊比丘。
有衆僧園林有果樹。擬四種用。客比丘不
得輒打磬而食。亦不得取將去。若舊比丘
有衆僧園林。不肯守護。爲偸人所取。若衆
僧倶共立制。不聽僧食。此制不成。若能守
護。此制則成。若檀越施衆僧果樹。或擬衣
服或擬湯藥。衆僧不得分食。若檀越以果
樹爲四事布施。比丘以盜心迴分食。隨直
多少結罪。若檀越爲作房舍施衆僧。迴食
得偸蘭遮。應還直。若爲袈裟施。應當作
袈裟。若飢儉時。衆僧作白羯磨。爲飮食難
得。衆僧三衣已足。今且迴以食用。令衆僧
得安樂。若衆僧和合食用無罪。若檀越爲
三衣施。若衆僧無房舍。作白羯磨迴以作
房舍。衆僧和合用無罪。若檀越布施重物作
房舍。應作房舍。若飢儉時。衆僧飮食難得。
或病或値國土荒亂。比丘捨寺餘方。寺舍
果樹無人主領。若如此者。重物得作食用。
爲護住處故。又寺中房舍多。無人修治敗
壞。應留好者。餘麁敗得壞賣爲食用。爲
護住處故。若有檀越以四事布施。不得
迴以餘用。若以此直雇人守護園林。令住
園中然後得用。若比丘行來過此園。見椰
子多羅樹子。守者得自與衆僧食。何以故。
已令其守護故。又守護人衆僧限分果與。
應依限數取食。不得過長。若守者爲衆
僧。販貨果蓏得淨衣物與衆僧者得。益
守視人果食者善。若檀越布施園。爲華香燈
供養塔像及修治僧房。得取少直賃人
守園。若無果直者。得用佛物迴*賃人。若
佛無物。得用衆僧物*賃令守住園中。若
守者於園中販貨果蓏。如前所説。熟菴羅
果者。佛語諸比丘。得受守護園人布施。法
師曰。若守護善。若不守護不善。大徳
摩那言。若守園人衆僧日得供果。自有限
應依限與者善。若過限不善。大徳波頭摩
言。*賃守園無券䟽者。亦得任意與。衆僧果
多少得食。又言。若聚落童子爲衆僧守園。
若童子與果者衆僧得食。若童子便自取
者。不得食衆僧果或佛果。有人先下少直
贉市園果。而即守護園。若以果與衆僧者
得食。若衆僧以果雇人守園者。守園人以
己果分。得與衆僧食。非己分不得與。又衆
僧衆多果樹。指以一樹雇守園人。是其樹
限果者。得與比丘。不得取衆僧果。與
木者。借用無罪。衆僧材木。擬作説戒堂。
或作食堂者。先白衆僧然後借用得。若衆
僧材具露。無覆爛敗。或雨濕曝露。得用作
房。若後有衆僧。責直及材具者。應依數
還。又無直及材具備者。當作是言。衆僧物
隨衆僧取用。若作房闕無窓牖。借用衆僧
材木。足者此應備還。餘材具亦如是。水者。
若乏水時。有衆僧自取水。若去半由旬一
由旬二由旬。如是水貴時。又以偸心取
水。隨直多少結罪若取一器二器。以灌菩
提樹及澡洗。或作染汁者得。若衆僧立制
不聽人取。又以盜心取或不得取。而以
土擲内水中。隨直多少結罪。若舊比丘制
極重。不聽餘人浣濯煮染。舊比丘伺不見。
餘人自盜心用。客比丘若見舊比丘已用。即
逐其用無罪。衆僧有三池。僧立制不聽
雜用。一者飮池。二者浴池。三者雜用池。若如
是者客比丘來。一一隨順舊比丘制。不得
亂用。若不立制者隨用。若處乏土。衆僧
運取土。若以盜心取一分。便犯重罪。若
白衆僧然後得用土。治護佛及衆僧房
竟。有須者先白衆僧然後得用。若不白貸
用亦得。灰亦如是。茅草者。若人燒草
茅不離本處。燒者得突吉羅。應還本
直。若草茅田衆僧守護。以覆房舍用。若衆
僧無人守護。有餘比丘欲守護得。用茅草
田故。是衆僧田。又此比丘捨去。田被燒者。衆
僧亦不責。問曰。若此比丘就衆僧乞分者
與分。若已與分遣其守護。若此比丘求増
直。衆僧應與倍直。若衆僧不用者。餘人任
意得用。何以故。爲不用故。若衆僧與茅草
與根株。若衆僧欲用語守者。不須復看衆
僧自看。床者爲初。有七事易可解。石柱
木柱一一柱。若比丘以盜心取。隨直多少
結罪者。禪房爲初。衆僧無人守護。牆壁崩
倒。若有盜心取柱種種材具。盜心取柱種
種材具。隨直多少結罪。何以故。衆僧物。或
時有衆僧。或時無衆僧。若於深野中有賊
起。衆僧捨寺避去。亦如前説。若借用無罪。
此比丘復移去。若死亡者應還衆僧。寺中小
小用事易解。若比丘借衆僧床席&MT02361;&T021739;。若
見客上座來應與。若此物失或壞敗不償。
若有餘處去還付衆僧。若自用不與上座。
失者應償。若此比丘借餘寺床席*&MT02361;&T021739;者。
欲去有比丘迴借此用。當作是語。我今
欲還彼寺床席。比丘言但置。我自送還。若
代借者償。瞻波國中者。三新粥者。
麻豆米粥。或與酥乳酪沙糖蜜。王舍城中
者。糜豆瞿羅漢言
法師曰。次第易解耳。
藹壽迦者。易可解。波羅㮈國賊所奪
將去。此比丘以神通力觀檀越家。見檀
越兒爲賊將去。比丘以神通力往取不犯。
云何神通力。比丘以神力令小兒自見己
屋而來入中。賊不見小兒及化屋。小兒得
脱。法師曰。此二事易可解耳。律第二波羅
夷廣説竟。名爲善見
    第三三淨説 諸佛善分別
    名爲波羅夷 今正當廣説
    我等善心聽
爾時佛住毘舍離大林中。於高閣講堂中。
毘舍離者。此是國名也。因女人相立爲名。
此城人民衆多三過開廣。法師曰。我今廣
説毘舍離根本因縁。往昔波羅㮈國王王夫
人懷妊。此夫人自知懷*妊而白王言。王即
供給侍養。皆使調適。期月已滿即入産堂。
若有福徳之人。平旦時生。此夫人平旦時。生
出肉一段。赤如木槿華。又餘夫人生兒。色
如金色。此夫人見傍夫人生兒端正微妙。而
生羞恥心。而作是念。若王見諸夫人兒端
正。而我生子唯一段肉。無有手足。王設見
者必生惡賤。作是念。即取盛貯器中。打金
作薄以朱砂書題。是波羅㮈國王夫人所
生。蓋覆器頭以王印印之。以金薄書置
器外。送放江中使人棄已。諸鬼神營護。使
無風浪漂沒。爾時有一道士。依止牧牛
人住於江邊。此道士清朝往江邊澡洗。遙
見此器而念言。我當拾取。此器近已而取。
又見金薄書字。復見有王印印之。便開器
看。唯見有肉一段。而作是念。若是死肉久
應爛臭。必有異相。即取將歸住處。善擧一
處。過半月已而成二片。道士見如是瑞相。
安置好處。自爾之後復經半月。二片各生
五胞。又却後半月。一片成男一片成女。男
色如黄金。女色如白銀。道士見如是相已。
心生愛重。如自子無異。以慈心力故。兩
拇指自然出乳。一指飮男一指飮女。乳
入子腹。譬如清水入摩尼珠。内外明徹。道
士號兒。名爲離車子*漢言皮薄
亦言同皮
道士養此二
子。極爲辛苦。日入聚落乞食。兼爲二子覓
諸飮食。日晏方還。是時牧牛人。見道士爲
此二子辛苦如是。來白言。大徳。出家人正
應行道。何以爲此二子妨廢道業。可持
乞我。我等爲養活。道士言。善哉。於是牧牛
人各還到。明日與諸同伴平治道路。竪立
幢旛散雜色華。鳴鼓來迎二子到道士處。
白道士言。今此二子時將去矣。道士答言
善。道士復更付囑。此二子者。有大福徳不
可度量。汝等善好料理。當以乳酪生熟酥
五種而供養之。若此二子長大。還自共匹對。
覓好平博處所安立住止。可拜男爲王女
爲夫人。牧牛人等受教勅已。即將還本住
處。二子漸漸長大。共諸牧牛人兒子出門
遊戲。此二子便以脚蹋牧牛兒。牧牛兒涕泣
還向父母説。此無父母子蹋打我等。父母
答言。汝等各自避去。因此戲處。名爲跋闍
跋闇者漢
言避也
二子年至十六。牧牛人見子已長。又
見平博地處縱廣一百由旬。即於中央起
立宅舍。牧牛人以女嫁與男。立爲夫婦。即
拜男爲王女爲夫人。後懷*妊一産二兒。一
男一女。如是十六倒生兒。諸牧牛人見王
子漸多。復各更爲開立舍宅造諸園池。合
三十二人宅舍。如是展轉乃至三倒開廣故。
名爲毘舍離。此是根本因縁也。大林中於
高閣講堂者。此林無人種自然而生。從
惟羅衞國連至雪山。故名大林。高閣
講堂者。於大林作堂。堂形如雁子。一切
具足。爲佛作此堂也。種種方便讃嘆
淨觀者。以種種因縁觀身不淨。云何不淨。
從頭至足。頭髮指爪筋肉膿血屎尿㖒唾。
從七孔流出不淨。此略説汝自當知。佛告
諸比丘。此身一尋汝當善觀。於一一身分中。
無有眞珠珊瑚摩尼等寶及牛頭栴檀等
香。唯有臭穢不淨。髮毛爲初。觀髮有五種。
一者色。二者形。三者氣。四者長。五者住處。
毛亦如是法師曰。我今略説已。在屈陀迦
廣説。如是於一一身分。悉有五種觀。説不
淨者。如來以種種方便説不淨。膖脹爲初
内外倶觀。内者。自己身。外者。他身。如思念
自利益故。是故如來讃歎有五種。失得有五
種。有三善具足十相。名爲得第一禪。因第
一禪故。調心柔忍。而起毘婆毘婆舍那
*漢言觀苦
空無
因此觀故。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果。何因何縁爲具足十相。一者心離煩惱
怨家。二者入中三昧。三者心不搖動極清
而放。四者已入靜放。五者一心不越等法。
六者合成一味。七者五根怡悦。八者精懃執
境不置。九者増進。十者成就堪受。是故禪從
中説。初禪何者爲中何者爲後。初入第一
禪。極淨爲初。滿捨爲中。怡悦爲後。又問。初
禪極淨者爲初。淨有幾相。答曰。淨有三
相。何謂爲三。一者從怨家得離心淨。二者
因淨故而入。三者已入三昧而住。此是初
禪極淨三相。初禪滿捨爲中。中者有幾相。
答曰。中復有三相。一者心淨而放。二者入靜
而住。三者一處而住。此是初禪滿捨。爲中三
相。是後禪本中説中善。何謂爲初禪怡悦。
爲斷。斷中幾相。答曰。斷有四相。一者不越
同生法。二者合成一味五根怡悦。三者應足
精勤生怡悦心。更足精勤怡悦。四者増進。此
是初禪怡悦。爲後四相。是故禪經中説後善。
如是心至眞。以三相十相具足。以思觀喜
樂具足。以志心至心憶念三昧智慧具足。
指示讃嘆入不淨三昧者。如是更重思
分別不亂。是故如來慇懃讃嘆説利者。所
以讃其所利。云何爲利。佛告諸比丘。若比
丘數觀不淨。因觀不淨故。心得離婬欲
捨婬欲憎婬欲。比丘。譬如雞毛與筋近
火燋縮不能得伸。比丘亦數觀不淨。見欲
穢汚心不樂近。佛語諸比丘。我樂入靜半
月獨住。勿令餘人來至我所。唯聽一人送
食。樂修福徳者少於語言。如是比丘。乃
聽來往送食。餘一切比丘及白衣。悉斷不
得入。何以故。如來作如是勅。以天眼觀
往昔。有五百獵師。共入阿蘭若處殺諸群
鹿。以此爲業。五百獵師墮三惡道。於三
惡道。受諸苦惱。經久得出。昔有微福得
生人間。出家爲道受具足戒。五百比丘宿
殃未盡。於半月中更相殺害。復教他殺。如
來見已此惡業至。諸佛所不能救。是故如
來。因此半月入靜室。於五百中。有凡人
及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此諸聖衆
生死有際。餘凡人輪轉無際。是故如來。爲
諸凡人説不淨觀。因不淨觀故。厭離愛欲。
若其命終得生天上。若不離愛欲。死不生
善處。佛自念。此五百比丘隨我出家。因我
故得生善處。是故我今當慈悲此等。爲説
不淨觀令生善處。本不教死。爲諸比丘
説已。復作是念。若比丘日日有死者。來白
我言。今日有一比丘死。今日二比丘死。今
日三比丘死。今日四比丘死。今日五比丘死。
日日如此。乃至十比丘死。非可以我神力
救護。彼我無益。是故我捨入靜處。是故律
本所説。佛告諸比丘。我樂入靜處。是以不
聽餘人入。唯聽一人送食。如來欲息諸譏
謗。勿使諸人作如是言。佛是一切智。而不
能斷諸聲聞弟子相殺。豈能制餘人。其中
有人答言。佛入定。無人得往説如此事。
是故不知。若佛知者。必當制斷。不聽相殺。
羞者。觀身穢汚不淨。而自羞恥賤薄。厭惡
此身。如年少男女。年至十六性好淨潔。莊
嚴其身者。以香湯沐浴竟。復以香塗身。
著上妙細&T073554;衣服。而以死蛇死狗。以繋其
頸。見此穢汚不淨。厭惡欲速棄捨之。比丘
惡其身亦復如是。取刀自相殺者。各各
相語。長老。卿爲度我。答言。我爲度汝。如是
次第而共相殺。鹿杖沙門。鹿杖者。其名也。
沙門者。作如沙門形。剃頭留少周羅髮。
著壞色衣。一以覆身。一以置肩上。入寺依
止比丘。拾取殘食以自生活。諸比丘往至鹿
杖沙門所。而作是言。善哉。慇懃汝爲度我。
如此語者。是凡人也。非聖人語。血流出者。
血出汚手足及刀。往婆裘摩河者。世間有
人言。此河能*洗除人罪。鹿杖沙門念言。我
當往婆裘河*洗除我罪。多狐疑者。諸比
丘死已。皆悉右脇而臥。身亦不動無所言
説。見如是已。心生大狐疑。悔過剋責。我無
善利而得惡利。無善利者。於我無安樂
行。而長嘆息無利無利。造作惡業者。鹿杖
沙門自念言。人身難得。而我殺諸持戒具足
比丘。於我極惡。有一魔神者。此是邪見地
神。是魔王伴儻。而自念言。我作此言必
合魔王意。以瓔珞莊嚴其身。現變神
力。履水而行。往至鹿*杖沙門所。而作是
言。鹿*杖沙門。汝所作大善。未度汝度者。
於三界中。未度汝爲度之。此是愚癡地神。
作如是言。死者得度。鹿*杖沙門極大懊惱。
忽聞地神作如是言。而念。此神有大神力。
作此語者。於我必當有利。作此念已。更
洗刀入寺。房房喚覓。誰未度者我爲度之。
未得道者聞此語。而毛自竪驚怖心中震動。
已得道者。觀身無常苦空無我。而無惶怖。
一日殺一比丘。有日或殺二三四五。如是
増至殺五百比丘盡。從禪定起者。佛知
五百比丘死已。而從禪定起。佛知而故問。
如人不知。何以故。欲爲説法故。而問阿
難。先諸比丘極多。今何以減少。諸比丘日
常三時問訊諮受問法。今者都無。餘國去耶。
時阿難不知五百比丘宿業果報。唯見觀
不淨故各自殺身如是。時尊者阿難答已。
而作是言。善哉世尊。願易餘觀令得羅漢。
譬如大海多諸川流。佛法亦爾。多諸方
便。十念十極四大梵觀。如是爲初令入涅
槃。惟願世尊。以此方便教諸比丘。是時世
尊。欲爲諸比丘更説餘觀。而喚阿難。如
是爲初。依止毘舍離者。諸比丘於毘舍離
中住。或一伽浮陀。或半由旬。或一由旬。
令一切比丘皆悉來集講堂。阿難若近處
即自往喚。若遠處者。遣年少比丘往喚。
須臾之間悉集講堂。阿難往白*佛。時可
爲諸比丘教授説法。*佛知已。於是佛告
諸比丘。我前所説觀不淨者。令得羅漢。今
以餘方便更爲汝等説。是故律本所説。
那波那念者。*佛爲比丘説無上禪法。次第
文句我今當説。無有漏失。汝當懃心諦聽
受之。今此比丘者。佛告諸比丘。不但觀不
淨行得除煩惱。今阿那波那亦得除煩惱。
法師曰。今廣説次第。阿那波那者。入息出
息。如經文所説。入息相非出息*相。出息
*相非入息*相。念入息念出息念出入息
故。便得定心。阿那波那念則是三昧。如是
義汝自當知。數觀者。將養令大。更作者。已
思更思。極靜好者。此二法其義云何。答曰。
此阿那波那不同不淨。其心不亂。不淨觀
者其心恒亂。何以故。爲厭故。律本所説。
極靜妙不假更足安樂不止。從初發心無
有惱亂。是故如來讃爲靜好極。有氣味時
身心怡悦。易可入耳。起者。不住不覆。惡法
須臾消滅。於四道果隨其所能。譬如春中
半月不雨。象馬人牛踐蹋塵起滿虚空中。夏
初五月疾風暴雨。塵滅消除無復遺餘。阿那
波那除煩惱。如雨淹塵。佛告諸比丘。
那波那念三昧者。云何思云何念云何作。知
之阿那波那念。諸比丘。若人善出家爲道。若
在空閑樹下山林。此是出靜處。問曰。何以
出靜處。答曰。離諠鬧故。譬如牧牛人有
一犢子。從出生飮母乳至于長大。欲取
乳時。以繩繋犢著柱。犢子念乳牽繩跳
踉。無時暫停。繩牢故。不能得脱
柱而息。比丘譬如牧牛人。牛母爲聚落。心
爲犢子。乳爲五欲。柱爲阿蘭若。繩爲阿那
波那念。一切禪定念阿那波那。諸佛縁覺阿
羅漢之所尊重。若不捨城邑聚落。難入阿
那波那。若禪比丘取此定已。阿那波那第四
禪定。作已。而取爲地。復觀苦空無我觀已。
得阿羅漢果。是故*佛爲諸禪人。現阿蘭若
住處。佛如知相地師。若欲立國邑。善能
分別地相吉凶。即語王言。此地善可立國。
若立國邑。王得大利益。王隨語已即立國
邑。如相師占便即賞之。佛亦如是。能分
別禪處。即向禪人説此處善可入禪。諸
禪人即隨佛教。次第得阿羅漢果。讃嘆佛
亦如王供養相師。諸禪人。如師子王依住
此林。隱蔽其身伺禽獸。若近其處而起。
捉取得便食之。比丘亦爾住在阿蘭若。伺
候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次第得者
即便取之。往昔偈言




    譬如師子王 隱住山林中
    伺諸*禽獸近 即便捉取食
    佛子亦如是 隱住阿蘭若
    伺取無上道 獲得沙門果
樹下者。於樹下若坐若行。靜室者。除樹
下阿蘭若處。餘一切住。皆名靜室。時節
四大和適時。所宜阿那波那念。是故律本中
説。加趺而坐。此是現阿那波那念。易可解
耳。結加趺坐者。易解。正身者。十八背骨骨
相累筋脈皮寛舒。若急坐者須臾疲勞。從
禪定退。安念前者。念禪定法安置其前。
出入息者。比丘結加趺坐念禪定已。念出
入息云何。念喘息長念喘息短。因長短
故。而心得定。無有動搖。因不動搖念即
起成。以念及智慧。然後知喘息長短。譬如
兒在胎中。初從胎出。先出息長短可知。云
何可知。譬如水隨器長短而流。亦如象蛇
其身長故息亦隨長。蝦蟇。身短息亦隨短。坐
禪比丘亦復如是。以此譬喩知息長短。以
正念故。心已生樂。因樂故。極細長出息入
息。心轉樂已。因出息入息。心轉樂已。出入
息轉細長。因轉樂已生怡悦。因怡悦故。
知息轉成微細。因此怡悦復増怡悦。怡悦
故。倍息増微細難得分別。已生捨心。以此
九法汝自當知。我出息知一切身。入息亦
知一切身者。知一切身出息入息。身長短
初中後。一切知現前。知知與心合。知息初
後。又禪比丘見出息如散塵。此現前見初
出。見中後不得見。欲見中後心不能及。
又出息止見中。不見初後。又見後出息。不
見初中。又有比丘悉見初中後。何以故。心
無疲倦故。若得如是。即爲善出入息。於禪
學者。不休息不住。恒觀出入息。若如是
者。護身口意業。名爲學戒定慧。若三昧心。
名爲學定。若能分別戒定者。名爲慧。此是
三學。於觀處中。以念正心已學繋心中。
已作恒使不絶。從此以後。於彼若慇懃當
學滅出息入息者。麁出息入息而滅。滅者
住也。云何爲麁。比丘初入禪定身心疲極。
是故出息入息麁。鼻孔盈滿復從口。出入息
從麁。身心不疲極。漸漸細微。於出入息中。
比丘而生狐疑。我出入息爲有爲無。譬如
有人登上高山。身心疲勞氣息麁大。又從
山下至平地下。有池水及大樹。入池洗浴
竟。還於樹下穌息。或眠或坐身心清涼。漸
漸氣息微細。比丘初入定亦復如是。初未
録身心出入息麁。何以故。爲無念故。何以
漸細念。*録身心故。而説偈言
    身心極疲勞 出入息亦麁
第一禪麁。第二禪細。第三禪轉細。第四禪
定。第三禪爲麁。第四禪名爲細。此極處出
入。若不捉息出入息麁。若捉出入息細者。
不捉者。放息。捉者。於第四禪初而捉心。
至第四禪而滅出息入息此是舍摩陀法。
毘婆舍那法者。不捉出息入息大麁。若觀
四大即細。又觀優波陀那色細。四大成麁。
復觀一切色細。優波陀那色成麁。又觀無
色細。一切色成麁。又觀色無色細。無色
成麁。又觀因縁細。色無色成麁。又觀因及
名色細。因縁成麁。又觀觀相毘婆舍那細。
因及名色成麁。觀小毘婆舍那細。觀相毘婆
舍那成麁。觀大毘婆舍那細。小毘婆舍那成
麁。此次第前。次第前者細。後後者麁。麁細
波薩提者*漢言寂靜
無有疲極
三跋陀中説。云何
學滅出息入息。云何出息。云何入息。答曰。
身有入息念。學滅出息入息。如是身心不
傾不危不動不搖。寂靜極微細如無。是名
學滅出息入息。如是風住。如未成阿那波
那念。亦未成就觀未成就智慧人。不入此
三昧。不從此起。若學滅出息入息。如是成
就風住不起。即名善開智慧人。入如是
法亦從此起。云何知之。譬如打銅器聲
初大後微。大聲已自憶識。後漸復善憶識。
微聲善憶置心中。微聲已滅。猶思憶不離
心中。出息入息亦復如是。初麁後細憶識麁
者。漸以至細。細者已滅。猶憶識心中。自
此憶識故心定住。如是得風息。心定住關
錬成就出息入息亦成就。阿那波那三昧亦
成就。如是智慧人入此禪定。亦從此起。是
故律本中説。滅出息入息已。隨念。更起。故
名隨觀。知出息入息非隨念隨念非出息入
息。因此二法故。有知起觀看此身。如是次
第得阿羅漢果。如是初學禪人。云何學之。
善心比丘應淨四戒。淨者有三。何謂爲三。
一者不犯。二者犯已懺悔。三者諸煩惱不壞。
如是淨戒已。然後成念。應作佛房跋多菩
提樹地前跋多和尚阿闍梨浴室説戒堂八
十二揵陀迦跋多。有四種摩訶跋多。如是
作已名爲善行戒也。若比丘樂學此戒。應
當滿持。若比丘言。我持戒具足無有缺漏。
而不自念言。我應當死。作如是念。捨諸
營作善行戒。此比丘戒滿者。無有是處。若
比丘作善行戒者。此比丘戒具足美滿。因
美滿故得受取三昧。何以故。如修多羅中
説。佛告諸比丘。若人不習學善行戒。此人
戒難得具足。而説偈言
    住處寂利養 衆業足爲五
    遠親及諸病 讀誦長爲十
十戀慕法。若人能捨者。然後入禪定。禪
定法者。有二種。一者一切觀。二者攝親。
問曰。何謂爲一切*觀。答曰。於比丘僧爲
初。作大慈心及念死觀不淨也。若比丘慈
心。云何初作慈心觀。比丘初觀作界心觀。
先觀比丘僧。次觀天人。次觀大富長者。次
觀常人。次觀一切衆生。何以先觀比丘僧
者。爲同住故。若慈心遍覆。比丘僧中安樂
而住。何以觀天人。爲護持故。若慈心*遍
覆天人者。天人柔心而行善法。何以觀大
富長者。爲行善法故。何以觀常人。爲同法
行故。莫自相害。何以觀一切衆生。爲無艱
難故。何以念死者。覓増長悲歎無懈怠
故。觀不淨此聖觀也。若觀不淨便得離欲。
一切諸惡。欲爲根本。是故應敬重不淨觀。
能立一切諸善。是名一切觀。三十八觀隨
意能修。修習不離。是名攝觀。此是阿那波
那念入攝觀。法師曰。我今略説。若欲知。於
阿毘曇婆沙廣説。如是淨戒已離諸縁
事。而入阿那波那定。因阿那波那定。即入
第四禪定。入已觀苦空無常。觀已往問阿羅
漢。若無阿羅漢至阿那含。若無阿那含往
至斯陀含。若無斯陀含至須陀洹。若無
須陀洹往至得禪人。何以尋覓如此人。其
已得禪易指示故。譬如象行脚跡易尋不
迷正路。得道得禪亦復如是。何以故。易
指示故。法師曰。我欲説初行。此比丘裝
輕身無餘長物。威儀具足往至師所。到已而
跋多。以下承師意。師漸以愛念應取
五品。問曰。何謂爲五品。一者取。二者問。三
者起。四者著。五者相。問曰。何謂爲取。答曰。
取禪定法。何謂爲問問其次第。何謂爲起。
起禪定法。何謂爲著。著禪定法。何謂爲相。
分別禪定相貌。是名五品。何故前取五品。
爲身莫勞亦莫惱師故。是故先取五品。爲
易憶識易從習故。若取五品已。若於師
處善者住。若不善可移住。無智慧者去師
一由旬。有智慧者過此亦得住。應遠離
十八住處善。有五種應當取。取已斷滅
小小縁事。中食已少時消息。息已先念三寶。
令心歡喜。隨如師教勿有忘失。此阿那
波那念善置心中。法師曰。我今略説已。於
阿毘曇廣説。汝自當知。憶識心中者。云
何憶識。數隨觸安置觀還淨歴觀。數者。一
二爲初。隨者。隨息出入。觸息所觸處安置
者。道也。淨者果。歴觀者。法相。若初學者。先
數安置心中。數法者下數。從一至五置更
始。不得三四。上數者。從一至十置更始。
不得八九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一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問曰。若數至三四置者。有何不善。答曰。出
入息逼促。因逼促故。心難調伏。譬如牛欄
内牛極多。在欄裏迮切。會當破欄出。若
足十者。身中寛容如大欄。寛容牛故。易可
守養。若至八九有何不善。答曰。勿使亂
錯。而生狐疑心。或言。我得禪味。起迷惑心
故。如是之過汝自捨離。若數息者。安徐數
也。如人量穀。先滿覆竟。然後數爲一。復更
取量。若有塵草。選拾棄之。覆竟唱二。如
是次第乃至十。坐禪比丘。數出息入息亦
復如是。若駃者。如牧牛人數牛。云何數
牛。黠了牧牛人。手執杖門柱上坐。驅牛出
時打牛*駃出。以完而數。一二三四五。如
是至十。何以故。作如是數。有時四大不
和。氣息*駃出入。時隨出入而數。一二三四
五。一二三四五。數牛時當門關而數。不數
内外。因*駃數故。而心得定。何以故。譬如
人乘船上湍。一二三四五篙。更互剌住船
然後定。出息入息亦復如是。何以心者如
船。出入息者如篙。心流五欲。而出息入息
制其令定。若息入心隨入。如肪膏入身美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