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善見律毘婆沙 (No. 1462_ 僧伽跋陀羅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100] [Prev]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二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衆僧已受。即推目揵連子帝須和尚
摩呵提婆爲阿闍梨。授十戒。大徳末闡提
阿闍梨。與具足戒。是時摩哂陀年滿二
十。即受具足戒。於戒壇中三達智。具
六神通漏盡羅漢。僧伽蜜多阿闍梨。名
由波羅。和尚名曇摩波羅。是時僧伽蜜多
年十八歳。度令出家。於壇中即與
。王登位以來。已經六年二子出家。於
摩哂陀。於師受經及毘尼藏。摩哂陀於
藏中。一切佛法皆悉總持。同學一千摩哂陀
最大。爾時阿育王登位九年。有比丘拘多
。名帝須。病困劇。持鉢乞藥得酥一撮
其病増長命將斷。向諸比丘言。三界中
愼勿懈怠。語已飛騰虚空。於虚空中而坐。
即化作火自焚燒身。入於涅。是時阿育
王。聞人宣傳爲作供養。王念言。我國中比
丘。求藥而不得。王於四城門邊
藥藏。付藥滿藏中。時波咤利弗國四方城
門邊。有四千客堂。堂日得錢五千。以供
。爾時王。以錢一千大徳泥瞿陀。一千
供養塔像華香直。取一千給法堂。一千
諸律師。一萬供衆僧。四城門邊藥藏。日
一萬以用買藥直。爾時佛法興隆。諸外道等
殄失供養利。周遍乞食都無所得。爲
渇所逼。託入佛法而作沙門。猶自執本法
化人民。此是律此是法。既不佛法律
威儀進止。悉不法來入寺住。至布薩
來入僧中。諸善比丘不其同。爾時目
揵連子帝須。自念言。諍法起已不久當盛。
我若住僧衆。諍法不滅。即以弟子摩哂
已。目揵連子帝須。入烋河山中
靜獨住。諸外道比丘。欲己典亂佛法
遂成垢濁。外道猶行己法。或事火者。或五
熱炙身。或大寒入水。或破壞佛法者。是故
諸善比丘。不與同布薩自恣及諸僧事。如
是展轉乃至七年不説戒。阿育王知已。
一大臣。來入阿育僧伽。白衆僧。教
鬪諍和合説戒。大臣受王勅已入寺。以
王命衆僧。都無應對者。臣便還更諮
。王有勅令。衆僧滅諍而不順從。卿意云
何。傍臣答言。我見大王往伏諸國。有
從王即斬殺。此法亦應此。傍臣語已。使
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勅令。衆僧和
合説戒。而不順從。上座答言。諸善比丘。不
外道比丘布薩。非不順從。於是臣。從
上座次第斬殺。次及王弟帝須而止。帝須見
諸比丘。即自念言。此臣受取王勅辟故
諸衆僧也。問曰。帝須是誰。答曰。是王弟
同生。爾時阿育王登位。立弟爲太子。太子一
日入林遊戲。見諸群鹿陰陽和合。太子作
是念。此諸群鹿噉草飮水。尚復如此。豈況
比丘在寺房舍。床褥細軟飮食適口。當無
是事。太子遊還到王所。白王言。我向出遊。
諸群鹿陰陽和合。畜生噉草飮水。尚有
此事。諸比丘僧。在房舍供養備足。豈無
此事。王聞語已。即自念言。非狐疑處而生
狐疑。一日太子帝須。觸忤王意。王忿而語
太子帝須。我今以王位汝。七日作王訖
已。我當汝。是時太子帝須。雖王位
日之中日夜妓樂飮食種種供養。心不染著
形體羸痩憂惱轉劇。所以爾者。猶畏死故。七
日已滿。王喚帝須問。何意羸痩。飮食妓樂
意耶。帝須答言。死法逼迫心不甘樂
王聞語已語帝須言。汝已知命七日當死。
猶尚惶怖。況諸比丘出息入息恒懼無常。心
何染著。王語已。帝須於佛法中即生
。又復一日。太子帝須出遊行獵。漸漸前行
阿練若處。見一比丘坐。名曇無徳。有
一象。折取木枝遙拂比丘。太子見已心發
歡喜。而作願言。我何時彼比丘。曇
無徳比丘。自逆知帝須心願。比丘即以
騰虚空。於虚空中而坐。令帝須得
見。從虚空飛往阿育僧伽藍大池中。於
水上而坐立。脱僧伽梨欝多羅僧虚空
。入洗浴。是時太子帝須。見大徳有
是神力。心大歡喜而言。今日我當出家。即
宮中王言。我欲出家。王必哀念聽
出家。王聞帝須求出家。心大驚怪。答言。宮
中妓女百味餚饍娯樂快樂。何以出家。王
種種方便令其心止。志意堅固永不肯住。而
王言。宮中婇女歡樂暫有。會當別離。大
王嘆言。善哉。即遣諸臣。使治道路掃灑
清淨竪立幢幡種種莊嚴。莊嚴竟已。臣白王
言。裝束已辦。王取太子公服天冠瓔珞
嚴太子千乘萬騎圍遶奉送往至寺中。衆僧
太子帝須出家。心大歡喜。有僧伽梨
。欝多羅僧者。安陀會者。鉢盂者。擬待
太子即出家已。是時太子往到禪房。至
無徳比丘所欲出家。國中豪貴諸長者兒
一千童子。隨太子出家。國中人民見太子出
。各自念言。太子如此尊貴。尚捨王位
家修道。我等貧窮何所戀慕。念已無數人衆
悉隨出家。阿育王登位四年太子出家。復有
王外甥嗜婆羅門。是僧伽蜜多知已。
一男兒阿嗜。聞太子出家。心中驚喜往
王所。即白王言。我今欲太子出家
願王聽許。王答。善哉。即與太子日出家。
是於佛法中。多有刹利出家。佛法興隆。
時帝須言。當知此臣僻取王意諸比丘
臣殺未已。帝須比丘便前遮護。臣不殺。
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勅。令諸比丘
和合説戒。而不順從。我已依罪次第斬殺。
殺猶未盡。帝須比丘即便遮護。不殺。
臣白王言。帝須比丘爲殺以不。王聞臣言
諸比丘。即大驚愕。心中懊惱悶絶地。
冷水面良久乃穌。即語臣言。咄咄我
汝入寺。欲衆僧和合説戒。何以專輒
而殺衆僧。王往寺中諸衆僧。我前遣
教令和合説戒。不使諸比丘。此臣專
輒枉殺衆僧。不審此事誰獲罪耶。有比丘
答言。由王故殺。此是王罪。或有比丘言。兩
倶得罪。有一比丘即問王言。王心云何。有
殺心不。王答言。我本以功徳意遣。無殺心
也。若王如此。王自無罪。殺者得罪。王聞
是言已。心生狐疑諸比丘。有能斷
狐疑不。若能斷我狐疑心者。我當更竪
立佛法。諸比丘答言。有目揵連子帝須。能
狐疑立佛法。於是即遣法師四人
人各有比丘一千侍從而去。復遣大臣四
。人各有一千人將從。往迎大徳目揵連
子帝須。須得而歸。是時二部衆。往至
河山中。迎取目揵連子帝須。到已而言。王
帝須。帝須不去。王復更遣法師八人。人
各有比丘一千侍從。大臣八人。人各一千
侍從。到已復言。王喚帝須。帝須不去。王遲
二使。經久未反。王心狐疑。王復問諸大
。大徳。我已遣二使。往迎目揵連子帝須
使已經久而不至。衆僧答言。恐迎者僻
王意言喚帝須。是故不來。王復問言。云
何作請語而得來耶。衆僧答王。當
。佛法已沒。願屈大徳來更共竪立。乃可
來。王聞是言。更遣法師十六人。人各比
丘一千侍從。大臣十六人。人各將一千人。王
復問。彼法師爲老爲少。衆僧答言老。若
其老者。當輿迎。衆僧答言。不乘輿
王復問言。彼大徳者住在何處。答言。阿烋河
山中。若爾當舫乘往迎。勅使者言。汝
若到已。當請大徳大*舫中。可使四邊
帶仗防護。是時大衆使者發去。到阿烋河山
。即以王命大徳言。今佛法已沒。仰屈
大徳來共竪立。於是大徳。聞使語已言。我
出家正爲佛法。今時至矣。即取坐具而起。
帝須自念言。明當波咤利弗國。是時阿
育王。夜夢見如是相貌。有一白象而來。
娑王頭王右手。明旦王
曰。我夜夢是相貌。爲吉爲凶。有
相師。即答王言。捉王手者是沙門像也。大
王聞相師語已。即得信來。白王。大徳帝須
今日已至。王聞至已。即出往迎。王自入
膝。大徳帝須欲上。王以右手接大徳
大徳帝須便捉王手。左右拔劍欲大徳
帝須。何以故。阿育王法。若人捉王頭及手
即便斫頭。是故拔劍欲斫。爾時王見水中
拔劍影。王迴顧言。咄咄。我昔勅臣。往至
衆僧和合説戒。而僻取我意諸比
。而汝今者復欲殺耶。止止。莫我罪。法
師問曰。比丘不白衣手。云何得捉。答
曰。王爲欲法故往請來。王即是大徳弟子
故得手。於是王將大徳園林中住。
三重防衞。王自爲大徳洗脚以之。
*磨竟於一邊而坐。王自念言。此大徳能斷
我疑不。若能斷我疑者。亦能斷諍法。然後
佛法竪立。王念。我且當大徳。我欲
大徳神通力。願爲示現。帝須答言。汝今樂
何等神力。王言。我欲大地震動。帝須
問曰。爲使一邊動一切動耶。王復問言。
此二種何者爲難。帝須答言。譬如銅盤
滿中水。有人動盤水悉動難。半動半不
動難。王言。半動半不動甚難。帝須答言。如
是大王。王言。欲半動半不動。帝須語王。
周迴四方四由旬。彈繩作界。東方安車。南
方安馬。西方安人。北方安銅盤水。使各騎
*界上一脚在内一脚在外。銅盤水當*界
。半入*界内半在*界外。王即隨教作
已。於是帝須即入第四禪。從禪定起。而向
王言。善見大王。大徳帝須即以神力。能使
四方四由旬外悉大震動。*界内不動。車馬
及人外脚悉動。内脚不動。水半動半不動。於
是大王。見大徳神力如此。即大歡喜。我先
疑今得斷也。於佛法中惡法得滅。王即
大徳帝須。我先遣一臣寺。令僧和合
説戒。而臣專輒殺諸比丘。此罪誰得耶。帝須
答言。大王。有殺心不。王即答言。我無殺心
若無殺心王無罪也。即便爲王説本生經
佛語諸比丘。先籌量心然後作業。一切作業
皆由心也。帝須欲本生經。大王。往昔有
一鷓鴣鳥。爲人籠繋在地。愁怖便大鳴喚。
同類雲集爲人所殺。鷓鴣問道士。我有
不。道士答言。汝鳴聲時有殺心不。鷓鴣鳥
言。我鳴伴來。無殺心也。道士即答。若無
汝無罪也。而説偈言
    業而觸 必因心而起
    善人攝心住 罪不横加
是大徳帝須。方便令王知已。七日在
林中。帝須教王。是律是非律。是法是非法。
是佛説是非佛説。七日竟。王勅。以歩障
隔。所見同者集一隔中。不同見者各集
。處處隔中出一比丘。王自問言。大徳。
法云何。有比丘答言。常或言斷。或言
非想。或言非想非非想。或言世間涅槃
王聞諸比丘言已。此非比丘。即是外道也。
王既知已。王即以白衣服諸外道。驅令
道。其餘隔中六萬比丘。王復更問。大徳。
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別説也。諸比丘如
説已。王更問大徳帝須。佛分別説不。答言。
是大王。知佛法淨已。王白諸大徳。願大
徳布薩説戒。王遣人防衞衆僧。王還入城。
王去之後。衆僧即集衆六萬比丘。於集衆
。目揵連子帝須爲上座。能破外道邪見徒
。衆中選擇知三藏三達智者一千比
昔第一大徳迦葉集衆。亦如第二
須那拘集衆出毘尼藏異。一切佛法中
清淨無垢。第三集法藏九月日竟。大地六種
震動。所以一千比丘説。名爲第三集也。法
師問曰。三集衆誰爲律師。於閻浮利地。我
次第説名字。第一優波離。第二馱寫拘。
第三須那拘。第四悉伽婆。第五目揵連子
帝須。此五法師於閻浮利地。以律藏次第
相付不斷絶。乃至第三集律藏。從第三
之後。目揵連子帝須臨涅槃。付弟子摩哂
。摩哂陀是阿育王兒也。持律藏師子
。摩哂陀臨涅槃。付弟子阿栗咤。從爾已
來。更相傳授至于今日。應當之。我今説
往昔師名。從閻浮利地五人持律藏
子國。第一名摩哂陀。第二名地臾。第三
欝帝臾。第四名參婆樓。第五名拔陀
。此五法師智慧無比。神通無礙得三達智
師子國各教授弟子。摩哂陀臨涅槃
弟子阿栗咤。阿栗咤付弟子帝須達多
帝須達多付弟子伽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
弟子地伽那地伽那付須末那。須末那
伽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付曇無徳。曇
無徳付帝須。帝須付提婆。提婆付須末
。須末那付專那伽。專那伽付曇無
。曇無*婆離付企摩。*企摩付優波帝
。優波帝須付法叵。法叵付阿婆耶。阿婆
耶付提婆。提婆付私婆。如此諸律師智
慧第一。神通無礙得三達智愛盡羅漢。如
是師師相承至今不絶。法師曰。我今更説
根本因縁。爾時於咤利弗國。集第三毘
尼藏竟。往昔目揵連子帝須。作是念。當
來佛法何處久住。即以神通力看閻浮利
。當邊地中。於是目揵連子帝須。集
諸衆僧諸長老。汝等各持佛法。至邊地
竪立。諸比丘答言。善哉。即遣大徳末闡
。汝至罽賓揵陀羅咤國中摩呵提婆。
摩醯婆末陀羅國勒棄多。至婆那婆
私國曇無徳。至阿波蘭多迦國摩訶曇









無徳。至摩訶勒咤國摩呵勒棄多。至
那世界國是漢
地也
末示摩。至雪山邊國
那迦欝多羅。至金地國。摩哂陀欝帝夜參
婆樓拔陀。至師子國。各竪立佛法。於是諸
大徳各各眷屬五人。而往諸國立佛法。爾
時罽賓國中有龍王。名阿羅婆樓。國中種
禾稻。始欲結秀。而龍王注大洪雨。禾稻沒
死流入海中。爾時大徳末闡提比丘等五人。
波咤利弗國騰虚空。至雪山邊阿羅
婆樓池中下。即於水上行住坐臥。龍王眷屬
童子入白龍王言。不何人身著赤衣
在水上。侵犯我等。龍王聞已即大瞋忿。
宮中出。見大徳末闡提。龍王忿心轉更
増盛。於虚空中諸神力。種種非一。令
闡提比丘恐怖。復作暴風疾雨雷電霹靂
山巖崩倒樹木摧折。猶如虚空崩敗。龍王眷
屬童子。復集一切諸龍童子。身出烟竟。起
大猛火大礫石。欲大徳末闡提恐怖
既不恐怖。而便罵言。禿頭人君爲是誰。身
赤衣。如是罵詈。大徳顏色不異。龍王復
更作是罵言。捉取打殺。語已更喚兵衆。現
種種神變。猶不伏。大徳末闡提。以神通
龍王神力。向龍王説。若汝能令諸天
世人一切悉來恐怖。我者一毛不動。汝今更
取須彌山王及諸小山擲置我上。亦不
至。大徳作是語已。龍王思念。我作神力。便
已疲倦。無至到。心含忿怒而便停住。是
時大徳知龍王心。以甘露法味教化示之。
其歡喜伏龍王甘露法已。即受
歸五戒。與其眷屬八萬四千倶受五戒。復
雪山鬼夜叉撻婆鳩盤茶鬼等。聞
徳末闡提説法已。即受三歸五戒。復有
叉五人。與眷屬倶。呵梨帝耶夜叉尼有
百子。得須陀洹道是大徳末闡提。喚
切夜叉及龍王。從以後莫瞋恚。莫
害人民禾稻。於諸衆生慈悲心
安樂。一切諸龍鬼等答言。善哉。如大徳
即當順從。即日龍王作大供養。龍王遣
己七寶床。與末闡提。末闡提坐於床上
龍王立近末闡提邊。以末闡提。是
時罽賓揵陀勒叉國人民。常以節日集。往
祠會龍王。到已見大徳末闡提。各相謂言。
此比丘神力乃勝龍王。於是人民悉禮末闡
。禮已而坐。末闡提。爲諸人民讀譬
喩經。説已八萬衆生即得道果。千人出家。
法師言。從昔至今罽賓國。皆著袈裟
其境。而説偈言
    罽賓揵陀國 爾時末闡提
    瞋恚大龍王 教化令
    復餘大衆 從繋縛得
    八萬得天眼 出家一千衆
大徳摩訶提婆。往至摩醯娑慢陀羅國。至
已爲説天使經。説竟四萬人得道果。皆悉
出家。而説偈言
    摩訶提*婆 有大神力 得三達智
    到摩醯*娑
    爲説天使經 度脱諸衆生
    四萬得天眼 皆悉隨出家
大徳勒棄多。往婆那婆私國。於虚空中
坐。坐已爲説無始經。説已六萬人得
。七千人出家。即起五百。而説偈言
    大徳勒棄多 有大神通力
    到*婆那婆私 於虚空中
    爲説無始經 衆生得天眼
    出家七千人 五百僧伽藍
大徳曇無徳。往阿波蘭多國。到已爲諸人
火聚譬經。説已令人歡喜。三萬人得
天眼。令甘露法。從刹利種男女。各一
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布。而説偈言
    大徳曇無徳 有大神通力
    往婆蘭多 説火聚經法
    令甘露法 衆生得天眼
    一千比丘僧 比丘尼如
大徳摩訶曇無徳。往至摩訶勒咤國。到已爲
摩訶那羅陀迦葉本生經。説已八萬四千
人得道。三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通。而説
偈言
    大徳摩訶曇 有大神通力
    往摩訶勒咤 説迦葉本經
    衆生得道果 出家三千人
大徳摩訶勒棄多。往臾那世界國。到已爲説
迦羅羅摩經。説已臾那世界國。七萬三千人
道果。千人出家。臾那世界佛法通流。而




偈言
    摩訶勒棄多 有大神通力
    往臾那世界 説摩迦羅經
    衆生得道果 出家一千人
大徳末示摩。大徳迦葉。大徳提婆純毘帝
須。復大徳提婆。往雪山邊。到已説初轉法
輪經。説法已。八億人得道。大徳五人。各到
一國教化。五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通雪
山邊。而説偈言
    大徳末示摩 有大神通力
    往到雪山邊 説初法輪經
    衆生得道果 出家五千人
大徳須那迦那欝多羅。往至金地國。到已。
金地中。有一夜叉尼。從海中出。往到
宮中。夫人若生兒已。夜叉即奪取而食。爾
時王夫人生一男兒。見大徳須那迦來即大
恐怖。而作念言。此是夜叉尼伴也。即取
往欲須那迦。須那迦問言。何以持
而來。諸人答言。王宮中生兒。而夜叉尼
伴奪取而食。君將其伴耶。須那迦答言。
我非夜叉尼伴。我等名爲沙門。斷殺生法
持十善勇猛精進。我有善法。是時夜叉
尼聞宮生兒。相與圍遶從海中出。作
是言。今王生兒。我當往取食。王宮中國
人。見夜叉衆來。皆大驚怖。往白大徳。是時
須那迦。即化作夜叉大衆。倍於彼衆而圍
遶之。夜叉尼等見化夜叉。而作念言。彼夜
叉者當已得國。今將欲害食我等。作
已。即各走去不迴顧。於是化夜叉衆。
後而逐。不見而止。大徳須那迦。即誦
護國土。使諸夜叉斷不入。即爲國人
梵網經。説已六萬人皆得道果。復
三歸五戒。三千五百人爲比丘僧
一千五百人爲比丘尼。於是佛法流通。法師
言。從昔至今。王若生兒悉皆取名須欝
。而説偈言
    大徳須那迦 欝多羅比丘
    有大神通力 往到金地國
    爲説梵網經 衆生得道果
    三千五百僧 一千五百尼
大徳目揵連子帝須。與衆僧摩哂陀往
師子洲。摩哂陀即作是念。此時可去以不。
摩哂陀即入定觀。師子&T072933;羅陀國王。名
聞茶私婆。年已老耄。不受化。若往化者。
佛法亦不久住。我今且止。去時未至。若王
命終。太子代位。我當共往建立佛法。我今
且往外家。欲訊母。復更自念。到母國
此不。仍往師子洲也。摩哂陀往師所
頭面禮足及比丘僧。從阿育王僧伽*藍
出。摩哂陀爲上座。僧伽蜜多兒沙彌。
那等六人。及一優婆塞。名盤頭迦。與共倶
去。過王舍城南山村。從此次第而去
母國也。法師曰。何以故。昔阿育王封
支國。初往至國次第而去。即到南山。山下
村。名卑提寫。大富長者以女與阿育王
婦。到國而生一男兒。名摩哂陀。摩哂陀
年已十四。後阿育王便登王位。留婦置
支國。在卑提寫村住。是以經文注言。摩哂
陀經六月日而至母所。爾時摩哂陀。次第
母國已。母出頭面作禮。作禮已竟。爲設
中食。即立大寺。名卑地寫。時摩哂陀少時
寺。而作是念。此間所作已訖。時可去不。
摩哂陀復自思念。我今且當待阿育王遣使
師子洲。授太子天愛帝須王竟。然
後我往。使彼太子若登位者。得阿育王
授爲王。并聞如來功徳。必大歡喜。我伺
出遊眉沙迦山是時我與相見。過一月已
到彼。四月十五日衆僧集布薩時。便共
籌量。於是衆僧各各答言。時可去矣。法師
曰。往昔説偈讃言
    上座摩哂陀 大徳欝地臾
    大徳欝帝臾 大徳跋陀多
    大徳參婆樓 沙彌脩摩那
    皆得三達智 婆塞槃頭迦
    已得道跡 此諸大士等
爾時天帝釋。知聞茶私婆王便已終沒。即
下白摩哂陀言。師子阿&T072933;羅陀國王命已壽
終。今太子天愛帝須已登爲王。我念往昔佛
在世時。已摩哂陀比丘當在師子土中
隆佛法。是故大徳。今應當去。我亦侍從
倶往至彼。天帝釋即作是言。爾時佛在
提樹下。以天眼遍觀世間。即見師子洲中
佛法興盛。勅語我言。可大徳摩哂陀。倶
師子洲中立佛法。是故我今作
。大徳摩哂陀。已受天帝釋語已。即從
象山。與大衆倶飛騰虚空。到師子阿&T072933;
羅陀國。往至東方眉沙迦山下。是故從
今。名爲象山。法師曰。今説往昔偈

    住卑地寫村 已經三十日
    時至宜應去 往到師子洲
    從閻浮利地 次第飛騰往
    譬如虚空雁 羅列不
    如是諸大徳 根本因縁起
    國東眉沙山 靉靆如黒雲
    即到山頂上 徘徊而來下
爾時諸大徳。到師子洲中已。摩哂陀爲
。於時佛涅槃已。二百三十六歳。佛法
流至師子洲中。應當之。爾時阿闍世王。
王位八年佛涅槃。此年師子童子。而於
彼洲初立作王。又有童子。名毘闍耶。往
師子洲中。安立人民住止處竟。爾時閻浮地
王。名欝陀耶跋陀羅。登王位已十四年。此
毘闍耶。於師子洲中命終。欝陀耶跋陀羅已
十五年。半頭婆脩提婆。於師子洲王位
爾時閻浮利地。若那迦逐寫迦。登王位
十年。半頭婆脩提婆王。於彼命終。阿婆耶
即代爲王。閻浮利地王。名脩脩佛那迦
王十七年。阿婆耶王二十年。有波君茶
迦婆耶。起兵伐阿婆耶王得。仍即立代爲
王。閻浮利地王。名迦羅育。在位已十六年。
波君茶迦婆耶已十八年。閻浮利地王。名
栴陀掘多。作已十四年。波君茶迦婆耶命
終。聞*茶私婆。代閻浮利地王。名阿育。已在
位十七年。聞*茶私婆命終。天愛帝須代。爾
時佛涅槃後。&T072933;樓陀王閔蹰王。在位
八年。那迦逮婆迦作王十四年。*脩脩
那迦作王十八年。其兒代名阿育。作王二
十八年。阿育王有十兒。並登爲王二十二
年。次玫難陀代作王二十二年。復有*栴陀
*掘多。作王二十四年。賓頭沙羅王代在
二十八年。阿育王代位已十八年。摩哂陀到
師子洲中。即是王種。次第應當知。是時天愛
帝須王。有星宿惡。忌避出。使臣打鼓宣令。
王當出。使臣打鼓宣令。王當出避。與四萬
圍遶出城。到眉沙迦山。王欲行獵。爾時
山中有一樹神。欲王得大徳摩哂陀
樹神化作一鹿。去王不遠。示現噉草而便
徐行。王見化鹿。即張箭引弓欲射。
王復念言。我當諦射此鹿。鹿仍迴向闍婆
陀羅路而走。王即逐後。到闍婆陀羅。化鹿
知去摩哂陀遠而滅。於是摩哂陀見
已近。而作是念。今以神力。令王正見我一
人不餘人。大徳摩哂陀。即喚帝須。帝須。
汝當善來。王聞喚已。而便念言。今此國中
誰敢喚我名者。此何等人。赤衣服割截
而成。喚我名字狐疑心。此是何等。爲
乎。爲神鬼耶。於是大徳摩哂陀。即
答言。我等沙門釋種法王之子。爲哀愍大王
閻浮利地故來到此。爾時天愛帝須王。
阿育王以有書信。遙作知識。是時天愛
帝須王。功徳瑞相。有山名車多迦。山邊生
一竹林。林中有三竹。大如轅。一名藤杖。二
華杖。三名鳥杖。藤杖者。其色白如銀。金
*藤遶纒。華杖者。黄碧絳黒白華。種種雜華
瓔珞華杖。鳥杖者。耆婆鳥。*耆毘迦
鳥。如是種種衆鳥。復有四足衆生。如生氣
異。法師曰。今説往昔偈讃
    車多迦山邊 忽生一竹林
    林中有三竹 其色白如
    黄白絳碧黒 金*藤圍遶纒
    衆鳥及四足 種種雜華照
海中復出珊瑚眞珠摩尼金銀種種雜寶
八種眞珠馬珠象珠車珠婆羅迦珠婆羅
耶珠纒指珠迦鳩陀婆羅珠世間珠如是天
愛帝須王。遣信齎上三竹及衆寶物并八
眞珠。獻阿育王。到已阿育王見大歡喜。即答
餉。以五種服飾傘拂劍天冠七寶革屣及衆
寶物不計數。何謂爲衆物檀陀迦蝝。
常滿河水。騰沙迦華。頻伽色髮衣一
雙。手巾青栴檀。土如平旦時色
羅勒果。阿摩勒果王女。法師曰。今説
昔偈
    天冠拂傘劍 七寶裝革屣
    頻伽檀陀蝝 *色髮衣一雙









    金鉢儀一具 阿耨達池水
    鮮白貴手巾 無價青栴檀
    平旦色白土 龍王名眼藥
    菴摩阿梨勒 無上甘露藥
    鸚鵡所獻米 其數五百擔
    此諸衆妙物 阿育王功徳
是諸妙物。是世間餉也。復有三寶餉
阿育王言。我已歸依佛依法依僧。作
優婆塞此是釋種子法。於三寶中。汝當
心信受佛法。阿育王遣信。答天愛帝須王
餉。并授王位。天愛帝須王。以三月十五日
拜王位。經一月日。摩哂陀等來到。復聞
摩哂陀説我是釋種子。天愛帝須王。於獵場
即復思憶。阿育王書言有釋種子。即投
弓放箭却坐一面。各相問訊。法師曰。今説
往昔偈讃
    投弓放箭 却坐一面 大王坐已
    問訊大徳 句次有義 時四萬人
    往到王所 各自圍遶
是時軍衆到已。大徳摩哂陀。即現六人。王時
見已而問。大徳。此六人者何時來也。答言。與
我倶來。王復問於閻浮利地。有餘如此沙
不。答言。彼國土者沙門衆多。袈裟之服
曜國内。皆三達智神通無礙。懸知人心
漏盡羅漢。佛弟子聲聞衆多。王復問言。諸大
徳等乘何來此。答言。我等不水陸而來。
王自念言。當從虚空來也。摩哂陀復作
。王有智慧智慧耶。我當之。有
菴羅樹。王坐近樹。摩哂陀因樹而問。大王。
此是菴羅樹耶。王即答言。是菴羅樹。置此菴
羅樹。更有樹無。答言。更有。復置此樹。更有
樹無。答言。更有。復置此樹。更有餘樹無。
即答言有。復問。置餘樹更有樹無。答此是
菴羅樹耶。摩哂陀答善哉大王。有大智慧。摩
哂陀言。王有宗親無。答甚多。大徳。置王宗
。餘人有宗親無。答言。極多置王宗親。置
餘人宗親。更有餘人無。王便答言。我即是
也。摩哂陀答。善哉善哉。大王聰明。自知
身非親非餘人親。於是大徳摩哂陀言。此
王智慧能竪立佛法。即爲説呪羅訶象譬
經説已。王與四萬大衆。一時倶受三歸。是
時王聽法已。遣信還國欲飮食。王復念
言即今非時。非沙門食也。飮食到已王自
獨食意復疑而問諸大徳。大徳食不。答
言。此非我等沙門食時。王問。何時得淨也。
答曰。從旦至中得應淨法。王曰。諸大徳。今
共還國。答言不我等此。若諸大徳
此。童子隨去。答言。此童子者已得
通知佛法今欲出家。王言。若爾者。我
明當車來奉迎。語已即頭頂禮足而便還
去。王去不久。摩哂陀喚沙彌脩摩那。今應
説法。時汝可轉法輪。脩摩那白師言。我
今唱令聲至何處。答言。使聲滿師子國。脩
摩那答言。善哉大徳。即入第四禪已。從
起。自勅心已。令師子國一切人民倶聞
我聲。仍便三唱三唱已竟。王聞此聲。即遣
往到諸大徳所。問有何等觸諸大徳。令
聲驚大乃至如是。大徳答言。無驚動。此
是唱聲欲佛法。是時地神聞沙彌聲。即
大叫歡喜。聲虚空中。虚空諸神展轉相
承。聲至于梵天。梵天聞已一切來集。是時
摩哂陀。即説平等心經。説已諸天無數皆
道跡。摩睺羅伽迦樓羅等。皆受三歸。如
昔大徳舍利弗説平等經無數人得道。摩哂
陀。今説亦復如是。過夜至明旦。王遣車來
迎。到已使者白諸大徳。今車已至。願屈而
去。答使者言。我等不車也。汝但先還。今
當隨後作是答已。即飛騰虚空。往&T072933;
國城東而住。是往昔諸佛住處而下。摩哂陀
既初下此處。即名初住處。王遣使者
諸大徳。即召諸臣理屋舍。諸臣
王語已。心中歡喜。王復念言。昨所説法。
沙門法者。不高廣大床。王籌量未竟。迎
使者還已到城門。使者見諸大徳。已先在
城東衣服儼然。心大驚喜。入白王言。大徳
已至。王問使者。諸大徳爲車不。使者答
言。不肯乘車。使者復言。我在前還。諸大徳
後來。今已先至住在城門。王聞使者語
已。勅言。不高廣床。王教諸臣。令
上安茵褥。教已。王即出迎諸大徳。諸
臣即取&T021794;&T021724;重敷褥上。國中相師見王以
席敷地。而自念。此諸沙門便令此地永不
移轉。王迎諸大徳。到已頭頂禮足。以
種供養迎入國内。於是大徳摩哂陀等。見
席敷地。各自念言。我等輩法。於此地中
復移轉。而各就坐。王以餚饍飮食種種甘味
自手斟酌供設備足。王遣信喚宮中大夫人
&T072933;。與五百夫人。使各齎華香
養王。仍却坐一面。於是大徳摩哂陀。即爲
大衆大法雨。説餓鬼本生經宮殿本經
演四諦。説已五百夫人皆得道果。國中人
民。先隨王到眉沙迦山中者。各相宣傳。
嘆諸大徳巍巍功徳。一切國中遠近悉來
到。國衆數填塞。不諸大徳。作大叫聲
王問何物叫聲。答言。國中民人。不
大徳比丘。故大叫耳。王自念言。此中
悉入。王語諸臣。可更料大象屋
。以白沙地。五色華散上。懸施帳
諸大徳等在象王處坐。諸臣敷施已竟。入
王言。於是諸比丘。象屋中。到已各坐。
爲説天使經。説已千人得道。於象屋中
衆轉多。復移於城南門外。園林名難陀。於
中敷施薦。諸大徳比丘往到。爲衆説
讀譬經。千人得道。從初日第三
法。二千五百人皆得道跡。諸大徳住難陀
。國中長者婦女來到。到已作禮問訊。從
旦至冥。諸比丘即從坐而起。諸臣驚怪而
問。諸大徳。今欲何去。答言。我等欲所住
臣即白大王。諸法師欲去。大王許不。王即
白言。大徳。今日已冥。云何得去。且停
時諸比丘答言。不住。王復請言。我父王
園。名曰眉伽。去此不遠不近。可
。往來便易。於是諸大徳隨王請住。明旦
大王。復往問訊。到已作禮而便白言。夜來
安眠不。起居何如。此園可住以不。諸大
徳答言。可住。仍説脩多羅偈。佛言。我聽
諸比丘園林中住。王聞説已心大歡喜。即以
金瓶水摩哂陀。手水下著手。是時國土
地大震動。王即驚怖。白大徳言。大徳。何以
此地皆大動。摩哂陀答。大王。勿恐懼
此國土者十力法興。欲大寺此園地
是故地爲先瑞。故現此耳。王聞語已倍増
踊躍。於是摩哂陀。明日與衆倶。往王宮中
食。食訖還難陀園中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二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三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諸人民無始界經。復一日爲衆説
聚經。如是展轉乃至七日。八千五百人皆得
道果。佛法於此園中光明流布。以是即名
光明園也。七日已後。諸大徳往王宮
不懈怠經已。往支帝耶山。是時大王。
諸臣共論。此諸比丘教化我等。極令
。諸大徳爲已去未。諸臣答王。諸衆僧自
來今去。亦當不大王。於是王與二夫人
共乘寶車。千乘萬騎圍遶馳奔。逐諸衆僧
於支帝耶山。到已置諸從衆。王自往到
諸大徳所。王大疲勞氣力嘘吸。摩哂陀。問
。何以如此喘息。王即答言。諸大徳已教
授我等。悉令堅固。我欲諸大徳去時。答
言。我等不去。爲前三月夏安居。王問。三
月夏安居爲是何等。答言。沙門法應三月安
。王當自知。我等無住處。又期日在近。時
大臣。名阿栗抽。兄弟五十五人立在
。即白大王。我等欲諸大徳出家。王答。
善哉。聽汝等出家。聽已往到摩哂陀所。即
度爲沙門。髮未地即得羅漢。王於
那迦庭前作六十八。語已王即還
國。摩哂陀。復化王兄弟十人。極令堅固
心佛法。諸比丘於支帝耶山迦那迦房
三月夏坐。爾時便有六十六人羅漢
是諸比丘。夏三月後。到七月十五日
恣。白王夏訖。住此已久。絶師久。今欲
閻浮地訊我師。王即答言。我用四事
養法師。復有餘人。因依法師三歸五
。今諸大徳何故愁憂。大徳答言。先依師目
下住。朝夕供養禮拜。今此間無師。以是愁
憂。王言。諸大徳。先云佛已涅槃。今故言有
師。諸大徳答言。佛雖涅槃舍利猶在。
王言。我已知諸大徳意我起塔。若如
是者。願諸大徳。爲量好處。王復念言。
地處可得。舍利云何得也。摩哂陀答言。王自
沙彌脩摩那量之。王答言。善哉。於
是大王。即到沙彌脩摩那所問言。大徳。我
今云何得如來舍利也。脩摩那答言。善哉大
王。但當淨治道路掃灑清淨。竪諸幢幡
散華燒香。種種莊嚴。王與眷屬倶受八戒
一切妓樂及王所乘象。以瓔珞莊嚴。上
白傘。象正向摩訶那伽園林山中。可
如來舍利。王即答言。善哉善哉。即受教勅。諸
大徳即往至支帝耶山。到已摩哂陀語沙彌
言。脩摩那善來。脩摩那。汝今往至閻浮利
。向汝祖父阿育王。具宣我意是語
大王知識。師子國王天愛帝須。已信心佛法
今欲塔。大王有舍利。願時賜與。得大王
舍利已。汝可更往忉利天宮帝釋言。
帝釋有二舍利。一者右牙。留帝釋供養。二
右缺盆骨。必付汝來。復問帝釋。先言侍
從倶往師子國。而今云何晏然不來。脩摩
那答言。善哉。受勅已。即取袈裟持鉢器
騰虚空。須臾往到閻浮利地波咤利弗國
而下。往至王所而白王言。摩哂陀故
我來。王聞是已歡喜踊躍。王即受取沙彌
已。以塗香鉢。即開七寶函。自取
滿鉢。白光猶如眞珠。以授與沙彌。沙彌
取已。復往天帝釋宮。帝釋見沙彌已白言。
大徳脩摩那。何因縁故而來至此。沙彌答言。
天王先已遣諸大徳師子國。而天王至
今不去。帝釋答言。我去何所作耶。沙彌問
帝釋。帝釋有二舍利。一者右牙留此。二
右缺盆骨。與供養。帝釋答言。善哉善哉。
即取&T055819;寶塔塔縱廣一由旬。即
舍利與脩摩那。脩摩那受已。下到
帝耶山。其名曰摩哂陀欝地臾欝帝臾跋陀
參婆樓等。即取阿育王舍利。置支帝耶
。餘缺盆骨。晡時齎往摩訶那園林。沙彌先
勅令。平治道路等。諸事悉已備辦。王即
象。手捉白傘舍利上。到支帝耶山。王
自念言。此是如來舍利。象自伏地。白傘自下。
如來舍利住我頭上。王念未竟。象自伏
地白傘自下時舍利函即上頂上。王作
時。王擧體怡悦。如甘露味。即問大徳。大
徳。舍利在我頂上。今當云何。大徳答言。置
象頭上。於是大王。即以舍利函象頂上
象得舍利歡喜心。即以音聲養舍利
是時虚空興雲澍雨。隨應衆生。大地震動
乃至水際。天龍鬼神。見佛舍利已至邊地
心中歡喜。而説偈言
    如來眞舍利 從忉利天
    猶如盛滿月 來化於邊地
    正住象頂上 以音樂供養
是時作衆伎樂。圍遶大象供養殊勝。非
具宣。象面向西而縮行至東。到城門即入
城内城内人民供養恭敬。從南門出。遶
塔園西邊。到波醯闍已迴取塔園。於
園中。往昔三佛舍利。皆在塔園。往昔師子
國。名塸闍洲。國名無畏。王亦名無畏
帝耶山。名提婆鳩咤。是時塔園。名
利耶園。爾時鳩留孫佛出於世間。鳩留孫佛
聲聞。名摩訶提婆。與千比丘倶。到提婆
鳩咤而住。亦如摩哂陀支*帝耶山。爾時
*塸闍洲中衆生。染著苦惱。鳩留孫佛。以
看衆生。如此苦惱。佛即與七萬比丘
倶。行到*塸闍洲。滅諸疾病。疾病滅已。如來
國人説法。八萬四千人皆得道果。如來
即以漉水瓶與國中。於時如來迴還本
。人民起塔。以漉水瓶置塔裏。名爲
利耶園摩訶提婆。散華供養。於是人民住
在國中拘那含牟尼佛時。師子洲名婆羅
。國名跋闍摩。王名沙滅地。支帝耶山。
金頂山。是時婆羅國大荒。一切飢儉生
大苦惱。拘那含牟尼佛。以天眼看世間
而見婆羅洲。如來即與比丘千人倶到
。以佛神通使天降雨。以時五穀豐熟。
佛爲國中人民説法。八萬四千人皆得
。佛留一比丘。名須摩那。與千比丘衆
圍遶而住。復留腰繩。爾時如來。與諸大衆
而共還國。人民起塔。以繩置塔裏供養。
迦葉佛時。師子洲名慢陀。國名毘沙羅
王名支衍多。支帝耶山。名修婆鳩咤。爾
時慢陀洲生大闘諍。又多衆生。染著苦惱。如
來以天眼看世間。見慢陀洲有大苦惱
如來與二萬比丘倶到此洲。以佛神力
除闘諍。佛爲國中一切人民微妙法。八
萬四千人皆得道迹。佛置一比丘。名薩婆
難陀。與千比丘倶。佛留洗浴衣。國王人民
即起大塔。以佛浴衣塔裏供養。如是塔
園展轉名字。往昔三佛。皆以所用留與起
塔。如是三界無常。止餘空地。天人於故塔
基處。悉種。何以故。斷穢惡故。




是時大象戴舍利。自然往至故塔園基處。王
人民。即斫伐棘*刺。平治如掌。象到
塔基北。於菩提樹處。向塔而住。王欲
舍利。象不與。王復問摩哂陀。大徳云何得
下。摩哂陀答言。不下。王當先起
象頂。乃可下。於是大衆怱怱共
土壁。三四日中。象猶頂戴舍利而立。王
基已。復白大徳。塔形云何。摩哂陀答言。
猶如積稻聚。王答。善哉。於塔基上
小塔。王作種種供養舍利。擧國人民。
華香妓樂來觀舍利。爾時大衆集已。舍利
即從象頂上虚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
神變。五色玄黄。或時出水。或時出火。或復
倶出。猶如世尊在世於揵咤菴羅樹神力
異。此非摩哂陀及天人神力。何以故。往
昔如來在世之時。勅舍利。若我滅度後。
師子國塔園時。作種種神力。如來
已勅。今故現耳。法師言。今説往昔偈
    佛不可思議 法亦不思議
    若有信心者 功徳不
此師子洲。釋迦如來已三到往。第一往者。
化夜叉已。即便勅言。若我涅槃後。我舍
利留住於此。第二往者。教化舅妹子生龍
。此前二到如來獨往。第三往者。有百比
丘圍遶。到已。摩訶支帝耶處。塔園處。菩提
處。東伽那地伽婆毘根那羅尼處。如來
而入三昧。如來涅槃後。舍利最後第四往時。
神力出水。於國土中一切人民。悉被
人飢渇。是時舍利。從虚空中下。大衆
即見下王頂上而便停住。王得舍利下已。
而自念言。我今得人身者。有誠實也。即大
供養仍取舍利置塔中。大地六種震動。
是時王弟。名曰無畏。即與千人倶共出家。
國中五百童子復共出家。國内五百五人童
子。又復出家。如是増益。乃至三萬人出家。
爾時建立塔竟。大王夫人乃與王妹。天龍
夜叉乾闥婆。各各供養。供養已竟。摩哂陀即
摩伽園。到已。是時&T072933;羅欲出家。即
王言。王聞已心中悵然。白大徳。阿&T072933;
夫人今欲出家。願大徳爲度。摩哂陀答言。
我等沙門。不女人我今有妹。名僧伽
蜜多。在波咤利弗國。可往迎來。往昔三佛
菩提樹。皆來種此國。今我等師菩提樹。亦應
此間。是故大王。當遣使者到阿育王所
比丘尼僧伽蜜多。求菩提樹來此間種。
王答。善哉。受教勅已。即喚諸臣共議。王
外甥。汝能往閻浮利地波咤利弗國。請
僧伽蜜多及取菩提樹不。即答言能。於
外甥。與王先要。若王聽我出家者。我今當
去。不者不去。王答言。善哉。若得僧伽蜜多
比丘尼及菩提樹來者。當汝出家。於
外甥。先受摩哂陀教。及受王命。受已。摩哂
陀以神通力。令王外甥阿摽叉一日到
浮倶羅渚。到已即乘海。到波咤利弗
。是時阿&T072933;羅夫人。與童女五百人及王宮
女五百人。悉受十戒袈裟衣出在
。別於城邊立房舍住止。阿*摽叉到已
王言。大王兒。名摩哂陀。勅我來此。作
是言。大王知識。天愛帝須王夫人。名
&T072933;。欲出家。無人爲度。願王。賜
伽蜜多比丘尼菩提樹。於是使者。宣
哂陀勅已。往到比丘尼所白言。大徳。大徳
兄摩哂陀。遣我來此。教作是言。師子國王
天愛帝須夫人阿&T072933;羅。與諸童女五百人及
王宮女五百眷屬倶欲出家。今請大徳
師。願大徳時來。比丘尼聞兄信已。即怱怱
而起。往到王所。而白王言。大王。我兄信至。
天愛王夫人及諸女人。求出家道。請
師。今正待我。我今欲去。白知。王
即答言。我兒摩哂陀。孫子脩摩那。自去之後。
我常如人斷手足異。我久不二人。日
夜憂惱不於心。我見汝面我心。汝
今復去。我必死矣。汝止莫去。僧伽蜜多答
言。大王。我兄信至重。不違。刹利夫人
&T072933;羅。復欲出家。今正待我。是故我今應
彼。王即答言。若汝兄信如此。
并菩提樹。僧伽蜜多白王。菩提樹在何處
大王答言。在阿蘭若處。王先有心。欲
提樹。不刀斧。云何得取。王罔然無
計。而問大臣提婆。提婆答言。諸大徳比丘
知。王答。善哉。爲設中食。衆僧食竟。王白
諸比丘。如來菩提樹。可師子國不。衆僧
揵連子帝須。爲此事。於是目*揵
連子帝須答言。菩提樹可師子國。何以
故。爾時如來在世。已有五勅。何謂爲五。佛
已臥床臨涅槃時。而作是語。當來阿育
王。取菩提樹師子國者。使菩提樹南邊
枝去。不用刀斧自然而斷。斷已來入
此是一勅。若我菩提樹。是時樹即於盆中
昇虚空而入雲住。此第二勅。若入雲已
停住七日竟。自然而下入金盆已。即便茂
盛布葉結實。其葉色玄黄種種示現。不
。此第三勅也。若往師子國種。初欲
時作種種神變。此第四勅。若我舍利一斗。
師子國即現。如我在世相貌形状。三十
二大人相八十種好。光明赫烈倍於日月。此
第五勅。大王聞五勅。心大歡喜。從波咤
利弗國。歩至菩提樹所。多紫磨金。是時
天帝釋巧匠。名毘舍。知王心已。作鍛師
立在王邊。王即喚言。鍛師。可此金鍛用
盆。鍛師白王。廣大云何。王即答言。此是
業。汝自知之。鍛師答言。善哉。我今當
作。即便取金。以神通兩手徘徊。即成
。圍遶九肘。可高五肘厚八寸許。盆口團
圓如象王鼻。於是阿育王部伍大衆。千乘
萬騎竪幢幡。種種珍寶華香瓔珞*妓樂
莊嚴。廣三由旬長七由旬。出國圍遶而去。又
諸比丘僧。倶到菩提樹所圍遶而住。阿
育大王。與諸小國王千人。迎菩提樹。阿育
王在中央住。諸小王等於外圍遶。於是阿
育王等。仰看大樹及南面枝。是時樹作
故。令樹隱蔽不現。唯餘一枝形長四肘。
大王見樹神力不現。即發歡喜心。今以
浮地一切土地。及取王公服瓔珞香華
種供養。周迴八方向樹頭頂作禮。以閻浮
利地王位。拜樹爲王。拜已白諸衆僧而作
誓言。許我取樹與師子國者。令樹悉現
南面一枝。王即以七寶師子座。以金盆
高座上。阿育王即上高座自執畫筆
雄黄石。王復作誓言。若菩提樹必許
師子國者。復以我有信心者。摩訶菩提。自
然落金盆中。是時王作誓已。樹即復如本。
是時以塗香泥。滿金盆中。以筆畫樹枝
處作十畫。九畫生根一畫處斷。根長四
寸又生細根。交撗抽扠猶如羅網。大枝長
十肘。復有五枝。枝各長四肘。五枝各生
。復有千小枝。大王見菩提樹神變如此。
心大歡喜合黨向樹。發大叫聲。衆僧唱薩。
是諸小王。及侍從者一切大衆。悉大叫喚。
是時地神驚怪。復大叫聲。聲徹虚空。如
展轉。聲至于梵天。是時樹枝自然從本而
斷。落金盆中。即有百根。直下至盆底。復有
十根穿度盆下。九十細根圍遶而生。如
次第日夜増長。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於虚空
。諸天作衆*妓樂。諸山樹木皆悉大動。如
人舞状。天人拍掌。夜叉鬼神皆大熙笑。阿
修羅王歌唄讃詠。梵王欣悦。於虚空中
電霹靂。四足衆生馳走鳴喚。諸鳥飛翔出
種音。阿育王及諸小王。共作*妓樂。如
衆聲。上徹梵天。是時菩提樹子。出六色光
光明遍照滿娑婆世界。上至梵天。時菩提
樹上昇虚空停住七日。七日竟。大衆唯見
光明。不金盆亦不樹。王即從七寶師
子座下。七日作養菩提樹。七日竟。樹復
光明。照娑婆世界。上至梵天光還
復。於虚空中雲皆清明。菩提樹布葉結實。
珞樹身。從虚空而下入金盆。大王見
金盆已。即大歡喜。復更以閻浮利地
養小菩提樹閻浮利地七日供養。八
月十五日自恣日。晡時菩提樹入金盆中。七
日從金盆出。上昇虚空停住七日。從虚空
下入金盆中。王以閻浮利地。拜菩提樹
日爲王。九月十五日衆僧布薩日。菩提樹從
其所生處一日發來。到婆咤利弗國城東
娑羅樹下。菩提樹即生欝茂。王見已生
歡喜。又以閻浮利地。更拜爲王。供養已。白
僧伽蜜多。時可去矣。答言。善哉大王。即與
八部鬼神菩提樹。八種大臣。有八種婆
羅門。有八種居士。有八具波伽人。有八鹿
羅車人。有八迦陵伽人。王八金甕八銀
甕輦。水灌菩提樹。受王教已依事而作。王
倶與大衆。圍遶菩提樹。次第而送於路上
天人夜叉乾闥婆阿修羅日夜供養。到多摩
摽渚。王自擔菩提樹水。齊頸即上舶上
僧伽蜜多。王喚阿*摽叉。阿*摽叉菩提
樹在我國。我以閻浮利地。三拜爲王。我自
菩提樹水。至頸送置舶上。便勅
*摽叉。若菩提樹往到彼國。汝可語。汝王身
自下水沒頸迎菩提樹頂戴擔上。如我於
此種種供養異。作是勅已。舶即發去。是
時海中當舶住處。縱廣一由旬無波浪。王
自念言。佛菩提樹今我國去。作是念
時。流涙悲噎。舶去之後。王遙望見。種種雜
華從海水出。隨從舶後以供養之。又虚空
中散種種華*妓樂供養。水神又以種種華
養菩提樹。如是展轉供養。乃
王宮。龍王即出欲取菩提樹。於是僧伽
蜜多比丘尼。化作金翅鳥王。龍王見比丘
尼神力如是。即頭頂禮足白言。今我欲
菩提樹及大徳。還我宮中供養七日。
菩提樹及大衆。悉入龍王宮中。龍王以
菩提樹王。七日供養。過七日已。龍王
十月生一日。自送菩提樹一日。到閻浮
倶那衞渚。阿育王遙望。不復見菩提樹。啼
哭而還。是時天愛王。輒如須摩那沙彌先勅
治道路掃灑清淨。竪立幢幡種種供養。
北城門倶那衞渚。地平如掌。待
提樹至。僧伽蜜多以神通力。令王於城内
遙見菩提樹來。王即從城出。將五色華
處散。乃至閻浮倶那衞渚。一日即到。作種種
*妓樂水齊頸。王自念言。佛菩提樹今到
我國。發念未竟。於是菩提樹放六色光。王
見已心大歡喜。即以頂戴上。國有耆舊十
六大姓。與王共迎菩提樹。到岸上已三日。
師子洲養菩提樹。十六大姓知王國
。三日竟至四日。擔菩提樹次第到&T072933;
羅陀國。到已擧國人民歡喜禮拜供養。十月
十四日過中。菩提樹從北城門入。當城中
。而復更從城南門出。從城南門去五百
弓。此處如來已曾入三昧。非是釋迦牟尼
一佛。過去諸佛亦皆於中而入三昧。倶那衞
佛菩提樹。樹名摩訶沙利婆。倶那含佛菩
提樹樹名憂曇鉢。迦葉佛菩提樹。樹名
倶陀。於彌伽園中。沙彌修摩那。勅執作基
墌都圍度量布置門屋。及菩提樹所住之處。
皆令王門屋處置。是時十六大姓
人。悉著王公服。圍遶菩提樹已。便於王門
屋地種。始放樹。樹即上昇虚空。高八十肘。
即出六色光。照師子國皆悉周遍。上至
。爾時衆人。見樹種種變化。心大歡喜。衆
中萬人同時發心念佛。次第得阿羅漢。即共
出家。日光未沒樹猶在虚空。日沒後從
。似婁彗星宿。而下至地。地皆大動。是時
摩哂陀。與僧伽蜜多王及國人民。來集於菩
提樹。時衆人見北枝一子而熟。即從
枝墮落。以奉摩哂陀摩哂陀以核與王令
栽。王即受於金盆中。以肥土壅。又以
上。須臾之間即生八株。各長四肘。王
此驚嘆。以白傘上。拜小樹王。
王取一株於閻浮拘羅衞渚。取一株
拘羅婆門村中種。取一株收椒門中。一
株種塔園中。一株種摩醯首羅寺。一株種
帝耶山中央。一株種樓醯那村。一株
往羅村。餘四子在樹上。次第熟落。合生
三十二株。悉取於由旬園種。如是展轉
生。滿師子國中。以菩提樹故。國土安隱無
災害。於是阿&T072933;羅夫人。與千女倶。往
僧伽蜜多所。僧伽蜜多即度爲比丘尼。從
之後。次第得阿羅漢。王外甥阿*摽叉。與
百人出家。出家之後。次第得阿羅漢。又一
日王與摩哂陀。往禮菩提樹。到鐵殿處。人
民獻華於王。王以華奉摩哂陀法師。法師受
已。以供養鐵殿。華墮地。地即震動。王見
即問。大徳。此地何忽動也。答言。大王。當
此殿衆僧説戒。是故地現此瑞也。次第
而去。到菴羅處。有人以菴羅子香味具足
王。王以奉摩哂陀。摩哂陀噉。取核語
言。可此核。王即種以水灑地。地皆震動。
王問。何故地動。大徳言。當來世衆僧集處故。
瑞相也。王即散華八過作禮而去。到
支帝耶處。有人以薝蔔華王。以奉
哂陀處禮。禮竟地動。王問。何以地動。大
徳答言。當來此處。起如來大塔故現瑞。王
言。我今當塔。摩哂陀答言。不王立。王
諸造作。當來世有王孫子
伽摩尼阿婆耶。當大塔。王問大徳。是我
孫子起塔功徳。我獲其福不。大徳答言。不
得獲也。王又作方便。令功徳。即取一石
柱高十二丈。而石柱記。我孫子名木*扠
伽摩尼阿婆耶。當來此中起大塔。王復問
。大徳。佛法今根株著師子國未。摩哂陀
答言未。王問。何時著。大徳言。若師子國人
中出家。其父母悉是師子國人。不他國
。若出家已。便取法藏及毘尼藏。是時然
後。佛法根株著師子國也。王復問大徳。大
徳答言。王外甥阿*摽叉。此比丘是也。於
極大勇猛。王更問。我今竟何所作。大徳答




言。當衆僧集堂。王答。善哉。於時大王
大臣。名彌伽槃茶。彌伽槃茶住處。於
其中作集堂屋。如阿闍世王殿異。用
王威徳作已。一切種種*妓樂。各各自然分
布處所。王自念言。我今往看佛法根株下。數
百千人圍遶大王。往到塔園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三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四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爾時塔園中摩哂陀。與比丘一千人倶。敷
摩哂陀坐具南向坐。又敷大徳阿摽扠北向
。大徳摩哂陀。請阿摽扠法師。阿摽扠
仍依往昔大徳優波離異。摩哂陀。與
僧六十八人遶法座。王弟比丘。名末多
婆耶。與五百比丘倶欲律藏。悉圍遶阿
摽扠高座。餘諸比丘。與王各次第而坐。於
是大徳阿摽扠。即便爲説。爾時佛住毘蘭
若那隣羅賓洲曼陀羅樹下。説已
虚空中天大叫稱。善哉善哉。非時而雷電
霹靂。地即大動種種神變。於是大徳阿摽
扠及摩哂陀。與愛盡六十人倶。復有六萬
比丘圍遶。於塔園寺中如來功徳。如來
愍衆生三業不善。是故説毘尼藏。以制
伏身口意業。如來在世爲聲聞弟子
竟。然後入無餘涅槃。爾時衆中。而説

    一切別衆住 大徳六十八
    共知律藏事 法王聲聞衆
    愛盡得自在 神通三達智
    以無上智慧 教化師子王
    光照師子國 周遍無
    譬大火聚 薪盡入涅槃
諸大徳涅槃後。諸弟子眷屬。名帝須達多
迦羅須末那毘伽修摩那。此是大徳阿摽扠
弟子。如是師師相承展轉至今。是故第三
衆。衆中而問。誰將律藏師子國。答是
摩哂陀。摩哂陀之後阿摽扠。阿摽扠弟子。如
是次第受持。譬如琉璃器盛水。内外明
徹水無漏落。諸大徳持律藏。亦復如是乃
至于今。若人有信心恒生慚愧好學戒律
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佛法久住。先
毘尼藏。何以故。有益行者故。何謂饒
益。若善男子好心出家。律藏即是父母。何以
故。與其出家具足威儀。依
律藏自身持戒。能斷他疑。若入僧中
畏懼。若有犯罪律結判。令法久住。諸法
師言。佛語比丘。若受持此律。有五事利。何
謂爲五。一者自能持戒。二者能斷他疑。三
者入僧無畏。四者建立佛法。五者令法久
佛説持律人即是功徳根。因根故攝
諸法。法師曰。佛説戒律。爲惡因。止
惡故生不悔心。因不悔心故。得歡喜
歡喜故。得安樂。因安樂故。得
。因三昧故。得慧眼。因慧眼故。而
厭汚。因厭汚故。而得離欲。因離欲故。
而生度脱。因度脱故。得度脱智。因度脱
。次第得涅槃欲言故。爲欲説故。
依止故。爲欲聞故。如是次第心得度脱
。是故慇懃當毘尼。此是毘尼處説根本
法師曰。而説偈言
    若人時何故受持 若人將耶若處住
已説此次第今説
此是偈義。今當律外序
爾時爲初義一種。我今當毘尼義
是故律中説。爾時佛住毘蘭若。初義者。爾時
尊者舍利弗從三昧起請佛結戒。是時佛
毘蘭若。爾時者。發起義。是時者。即説
。何以故。如律所説。爾時須提那與
不淨故。是時佛因須提那故。爲
聞結戒。此是初義。爾時檀尼咤比丘偸
。是時佛於王舍城結戒亦如是。爾時者。
亦是發起義。亦是因義。佛婆伽婆後當解。
住者。行立坐臥。毘蘭若者。是國名也。
隣羅者。即夜叉名。因夜叉鬼依此樹故而
之。賓洲曼陀羅者。此是練木樹也。樹下
者。日當所覆處是也。又言。無風時葉
落墮地處是。問曰。如來何以在此樹下住。
答曰。此樹欝茂林中第一。去城不遠往來便
易。問曰。如來住毘蘭若。復言住在樹下。如
來不二處住。答言。勿此難。毘蘭若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