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No. 1452_ 義淨譯 ) in Vol. 24

[First] []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452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門總攝頌曰
    初明受近圓 次分亡人物
    圓壇并戸鉤 菩薩像五門
別門初總攝頌曰
    近圓知日數 界別不入地
    界邊五衆居 不截皮生肉
第一子攝頌曰
    近圓男女状 非近圓爲師
    難等十無師 莫授我七歳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具壽鄔波離來詣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坐。
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若苾芻與他受近圓
時。彼若根轉。得名善受不。佛言。是受近圓。
應可移向苾芻尼處
復次世尊。若苾芻與他男子受近圓時。而此
男子作女人音聲女人意樂及形状法式。此
人得名爲受近圓不。佛言。鄔波離。是受近
圓。諸苾芻得越法罪
若苾芻尼與他女人受近圓時。而此女人作
男子音聲男子意樂及形状法式。此人得名
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近圓。諸苾芻尼得越
法罪
若以不受近圓人爲親教師。此人得名受近
圓不。佛言。是受近圓。諸苾芻得越法罪
若人身有難事。自言我有。諸苾芻爲受近圓。
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不名受近圓。諸苾
芻得越法罪
若人身無難。事自言我。有諸苾芻爲受近
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近圓。諸
苾芻得越法罪
若人實有難事。自言我無諸難。苾芻爲受近
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不名受近圓。諸
苾芻無犯
若人實無難事復*自言無。諸苾芻爲受近圓。
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此名善受
若苾芻與出家者。未受十戒面受近圓。此人
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諸苾芻得越法

若人受近圓時。親教師不現前。諸苾芻爲受
近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近圓。諸
苾芻得越法罪
若人受近圓時。作如是語。莫授我近圓。諸苾
芻爲受。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非受近圓。
諸苾芻得越法罪
如世尊説。若人年滿七歳能驅烏鳥。應與出
家者。大徳。若有童子年始六歳。於僧食厨能
驅烏鳥。此人應與出家不。佛言。許滿七歳。此
不應與。若滿七歳不能驅烏與出家不。佛言。
不應許能驅烏故
第二子攝頌曰
    日數毎應知 告白夜須減
    六日十八日 説戒不應頻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有婆羅門居士等。至苾
芻所問言。阿離耶。今是何日。答言。不知。諸
人告曰。聖者。外道之類於諸日數及以星暦
悉皆善識。仁等亦應知日數星暦。云何不解
而爲出家。遂默不答。諸苾芻以縁白佛。佛言。
我今聽諸苾芻知日數星暦。時諸苾芻悉皆
學數星暦及以算法。便生擾亂廢修善業佛
言。應令一人學數。雖聞佛教。不知誰當合數。
佛言。應令衆首上座數之。是時上座忘失其
數。使知事人亦不能憶。佛言。可作泥珠。或作
竹籌。滿十五枚。毎日移一。如此作時被風
吹亂。佛言。應取十五*枚竹片。可長四五
指。一頭穿孔以繩貫之。挂壁要處。毎日移
一。時彼擧衆皆共移籌。佛言。上座及知事者
應移。時有婆羅門居士至苾芻所問言。聖者。
今是何日。彼便報曰。仁今可問上座及知事
人。諸人告曰。仁等亦有計番。當直知日人
耶。時諸苾芻默然無答。以縁白佛。佛言。應可
作白普告衆人。時諸苾芻隨處告白。佛言。
不應隨處作白。然於衆集。在上座前而爲秉
白。大衆應知。今是月一日。諸俗聞説復云。仁
等。豈可不説半月黒白分耶。答言不作。苾
芻白佛佛言。當稱黒白月分。應如是説若
於晡後大衆集時。令一苾芻於上座前合掌
而立。一心恭敬作如是白。大徳僧伽聽。今
是黒月一日。仁等應爲造寺施主及護寺天
神并舊住天神各誦經中清淨妙頌。時諸苾
芻雖復日日告白。不稱造寺施主名字。佛
言。當稱造寺施主名字。亦應稱説明日設
食施主名字。令彼施主所願隨意福善彌増。
若更有餘施主皆同此説。及餘天衆八部之
類。師僧父母皆悉稱名。普及一切衆生。皆令
福利増長。時諸苾芻聞是語已。即皆各説清
淨伽他曰
    所爲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爲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菩薩之福報 無盡若虚空
    施獲如是果 増長無休息
時有施主。請諸苾芻當設供養。苾芻知已不
爲宣告施主名及以住處。佛言。應預宣告施
主名字云。施主某甲。明日當爲大衆設食。住
在某處。復有婆羅門居士。至苾芻處問言。聖
者。今是何日。答言。是十五日。彼復問曰。時
人皆云十四日。如何仁等言十五耶。豈可苾
芻不爲減夜。答言。不作。時諸苾芻以縁白佛。
佛言。應爲減夜。時諸苾芻頻於半月而爲減
夜俗人問言。聖者。今是何日。答是十四。彼
言。聖者。時人皆云十五日。如何仁等頻於半
月而爲減夜。時諸苾芻以縁白佛。佛言。汝等
不應頻於半月而減其夜。然須計時過月半
已。應爲減夜謂從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爲一
月。從二月十六日至月盡。即是月
半。令減一夜爲其小月。餘
倣此。爲東西不同故
如是一歳總有六日。
是十四日有六日。是十五日爲長淨事。時有
婆羅門居士。來問苾芻曰。聖者。今是何月。答
言。今是室羅末拏月當五月十六日已
去至六月十五日
彼復問
言。聖者。諸人咸云阿沙荼月從四月十六日
五月十五日
等乃云室羅末拏月。豈可仁等不爲閏月耶。
答言。不爲。人皆共笑。時諸苾芻以縁白佛。佛
言。應爲閏月。時諸苾芻於毎年中恒爲閏月。
俗人來問聖者。今是何月。答言。是阿沙荼月。
彼復問言。聖者。諸人咸云今是室羅末拏月。
仁等乃云是阿沙荼月。豈可仁等於毎年中爲
閏月耶。答言。如是。同前譏笑。苾芻以縁白
佛。佛言。不應於年年中而作閏月。應至六歳
方爲閏月即是五六當三十月。
此謂古法與今不同
時有國王。至二
年半便爲一閏。苾芻不隨。人共嫌恥。佛言。苾
芻應隨王法爲其閏月。若星道行參差者。亦
應隨其星道而數用之。是故汝等應可識知
日月星分與俗同行。令諸外道來求過者不
得其便。大徳。頗有苾芻住處令授學人得説
戒不。佛言。不得
第三子攝頌曰
    界別不告淨 亦不爲羯磨
    乘空不持欲 解前方結後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
住界内人得向界外者告清淨不。佛言。不得。
住界外人。得向界内者告清淨不。佛言。不得。
住界内人。得爲界外者作羯磨不。佛言。不得。
住界外人。得爲界内者作羯磨不。佛言。不得。
若有乘空持欲去時。成持欲不。佛言。不成。應
更取欲。若不解前界。得結後界不。佛言不得。
應以白四解前然後方結
第四子攝頌曰
    不入界捨界 樹界有世尊
    不越及可越 羯磨者身死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頗得以界入餘界不
佛言。不得。有幾種界不相渉入。佛言。謂小壇
場及現停水處。并苾芻苾芻尼界。此皆不入
若先結界有幾種捨法。佛言。有五。一謂大衆
悉皆歸俗。二謂大衆同時轉根。三謂大衆決
心捨去。四謂大衆倶時命過。五謂秉白四羯
磨解。得以一樹爲二界標不。佛言。各取一邊
得爲三界標。或爲四界標。量知分齊皆得成

爾時世尊。在迦尸國人間遊行。遇到一處遂
便微笑世尊常法。若微笑時。即於口中。出五
種色青黄赤白及以紅光。或時下照或復上
昇。其光下者。至等活地獄。黒繩地獄。衆合地
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然地獄。大燒然
地獄。無間地獄。疱形地獄。連疱地獄。阿吒吒
地獄。阿呵呵地獄。阿呼呼地獄。青蓮花地獄。
紅蓮花地獄。大紅蓮花地獄。如是等處。若受
炎熱皆得清涼。居處寒氷便獲温暖。彼諸有
情各得安樂。皆作是語。我與汝等。爲從此死
生餘處耶
爾時世尊令彼有情生信心故。復現餘相。彼
見相已咸作是語。我等不於此死而生餘處。
然我必由希有大人威神力故。令我身心現
處安樂。既生敬信。能滅地獄所有諸苦。於人
天處受勝妙身。當爲法器得見眞理。其光上
昇者。從四大王衆天。至三十三天夜摩天覩
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衆天梵輔
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少淨
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
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乃至色究竟
天。於此光中演説苦空無常無我等法。并説
二伽*他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爲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時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還至佛所。
若佛世尊説過去事。光從背入。若説未來事。
光從胸入。若説地獄事。光從足下入。若説傍
生事。光從足跟入。若説餓鬼事。光從足指入。
若説人事。光從膝入。若説力輪王事。光從左
手掌入。若説轉輪王事。光從右手掌入。若説
天事。光從臍入。若説聲聞事。光從口入。若説
獨覺事。光從眉間入。若説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事。光從頂入。是時光明遶佛三匝從頂
而入。時具壽阿難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
尊。如來應正等覺熙怡微笑。非無因縁。即説
伽*他而請佛曰
    口出種種妙光明 流滿大千非一相
    周遍十方諸刹土 如日光照盡虚空
    佛是衆生最勝因 能除憍慢及憂慼
    無縁不啓於金口 微笑當必演希奇
    安詳審諦牟尼尊 樂欲聞者能爲説
    如師子王發大吼 願爲我等決疑
    如大海内妙山王 若無因縁不搖動
    自在慈悲現微笑 爲渇仰者説因縁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如是如是。阿難陀。非
無因縁。如來應正等覺輒現微笑。阿難陀。此
地方所。乃是過去迦攝波佛。爲聲聞衆説法
之處。時阿難陀聞是語已。疾疾取七條衣疊
爲四重。白佛言。世尊。我已敷座。願佛知時可
於斯坐。冀令此地有二正覺受用之處。謂迦
攝波佛及今世尊。佛告阿難陀曰。善哉善哉。
我雖不説汝自知時。爾時世尊即便就座。復
告阿難陀曰。此地方所。是迦攝波佛所住之
寺。此是經行處。此是廊宇門屋洗足之處。
此是淨厨地。此是浴室處。汝等應知。是時鄔
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淨不淨地者。不
知齊何名淨不淨。佛言。乃至正法住世。有淨
不淨。正法若滅。悉皆不淨。世尊。齊何名正法
住世。云何名滅。佛告鄔波離。乃至有秉羯磨。
有如説行者。是則名爲正法住世。若不秉羯
磨。無如説行。是則名爲正法滅壞
復白佛言。若無上大師在於界外。苾芻得秉
羯磨不。佛言。不得。若大師在於界内。餘人得
秉羯磨不。佛言。得又得以世尊足僧數不。佛
言不得。佛寶僧寶體差別故。於不可越界得
越過不。佛言。不得。大徳。不知有幾不可越
界。佛言。有其五種。謂苾芻界苾芻尼界小壇
場現停水處二界中間。大徳。若有深塹及以
河澗。不可越界。頗得越不。佛言。若常有橋
梁。越之非咎。如其橋梁破壞。得齊幾時名不
失界。佛言。得齊七夜。此據有心修理。無心修
理隨破即失。若有苾芻。正結界時。秉羯磨者
忽然命過。得成結不。佛言。若知標相。所作羯
磨已秉多分。此雖命過得成結界。若未知標
相。所秉羯磨未過多分。此時命終。不成結界。
若苾芻尼結界成不。准此應知
第五子攝頌曰
    地牆等秉事 結界無與欲
    但於一處坐 得爲四羯磨
縁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在地
居人。共地居者遙秉羯磨。得成秉不。佛言。
不成。與欲得成。大徳。在地之人與牆頭者共
秉羯磨。得成秉不。佛言。不成。大徳。在地之
人。與樹上者共秉羯磨。得成秉不。佛言。不
成。大徳在地之人。與居空者共秉羯磨。得成
秉不。佛言。不成。應知以樹牆空爲頭。各有四
句亦如是。如世尊説。有百一羯磨。幾合與
欲。幾不合與欲。佛言。唯除結界。餘並與欲。
大徳。若以神變幻術而作標相。得爲標不。佛
言。不得。神力幻術非實有故。或以日月星宿
爲標相者。得成標不。佛言。不得。日月星宿非
定住故。若以水波浪得成標不。佛言。不得。由
其波浪疾移轉故。若苾芻爲他持欲淨乘空
而去。此得名爲持欲淨不。佛言。不成。應更
取欲。若有苾芻。秉一羯磨於四住處。並得成
不。佛言。得如其四界。各有四人事現前者。各
於其處別置三人。時秉法者。或席或床或板
或薦。壓四界上而秉羯磨。以秉法者添彼四
數。咸成作法。如是若於四界。有別事起。作七
羯磨等。謂驅擯羯磨。今怖羯磨。折伏羯磨。求
謝羯磨。不見罪羯磨。不如法悔羯磨。不捨惡
見羯磨若作此等羯磨之時。其秉法人。在彼
四界角相近處。若以席板床薦總*壓而坐。秉
法皆成
第六子攝頌曰
    大界兩驛半 下水上山巓
    異見明相過 五衆受七日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説。應結大界
者。齊幾許來是大界量。佛言。大界者。齊兩
踰膳那半。應可結之言踰膳那者當三十里。是此
一驛。由旬者訛也。欲令易
了故有言
驛之處
若過兩踰膳那半亦是界不。佛言。若
過非界。向下齊何名爲大界。佛言。齊至水來
名爲大界。兩踰膳那半外方至水者。此之剩
處得名界不。佛言。不是。向上齊何名爲大界。
佛言。上至樹抄或齊牆頭。名爲界分。大徳。
兩踰膳那半外方至*抄頭斯之剩處得名界
不。佛言。不是。若上山巓齊何名界。佛言。齊
其水處。兩驛半外方至其水。亦名界不。佛言。
不是。世尊。若於夏中僧伽破壞。時有苾芻。故
從法黨向非法黨。爲是破夏爲非破耶。佛言。
此之苾芻。樂其異見至惡黨處。經明相時。便
即破夏。若不樂異見至惡黨處。雖過明相不
名破夏。如世尊説。若在夏中有縁須出。應受
七日去者。不知何人應受。佛言。所謂五衆。苾
芻苾芻尼正學女求寂求寂女。此於何處應
受。佛言。可於界内隨意。可向一苾芻前合掌
而住作如是語。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於此
住處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我苾芻某甲。爲
僧伽事故。守持七日出界外。若無難縁還來
此處。我於今夏在此安居。如是三説。或有六
日事來乃至一日。准七日應受。具如餘處
第七子攝頌曰
    五衆坐安居 親等請日去
    於經有疑問 求解者應行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説。應夏安居
者。未知誰合安居。佛言。五衆合作。所謂苾芻
苾芻尼正學女求寂求寂女。在於屏處對一苾
芻。當前蹲踞作如是説。具壽存念。今僧伽
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某甲。亦於五
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某甲。於此住處
界内前三月夏安居。以某甲爲施主。某甲爲
營事人。某甲爲瞻病人。於此住處。乃至若有
&T075882;裂穿壞。當修補之。我於今夏在此安居。第
二第三亦如是説。或前或後隨意應作。應知
尼亦對尼。准苾芻作。其求寂應對苾芻。正學
女求寂女對尼應作。如世尊説。苾芻坐夏之
時。若有鄔波索迦等請喚之事。守持七日去
者。若有外道及親族等請喚。亦得去不。佛言。
此亦應去。若於三藏有疑須欲諮問。亦得去
不。佛言。得去。若苾芻未得求得未解求解。未
證求證及有疑心。須往開決。爲斯等事。亦得
守持七日去不。佛言。皆得。若受一日二日等。
准此應作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一

大唐景龍四年
歳次庚戌四月壬午朔十五日景申三藏法師
大徳沙門義淨宣釋梵本并綴文正字
翻經沙門吐火羅大徳達磨秣磨證梵義
翻經沙門中天竺國大徳拔努證梵義
翻經沙門罽賓國大徳達磨難陀證梵文
翻經沙門淄州大雲寺大徳慧沼證義
翻經沙門洛州崇光寺大徳律師道琳證義
翻經沙門福壽寺主大徳利明證義
翻經沙門渭州太平寺大徳律師道恪證義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徳勝莊證義
翻經沙門相州禪河寺大徳玄傘證義筆受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徳智積證義正字
翻經沙門徳州大雲寺*主慧傘證義
翻經沙門西涼州白塔寺大徳慧積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右驍衞翊府中郎將員外置宿
衞臣李釋迦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屯衞翊府中郎將
員外置同正員臣翟金剛證義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大首領臣伊金羅證梵

翻經婆羅門左領軍衞中郎將迦濕彌羅國
王子臣何順證義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領軍右執戟直中書
省臣頗具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龍播國大達官准五品臣李輸羅
證譯
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
三品上柱國史舒國公臣韋臣源監譯
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許國公
臣蘇環監譯
特進行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
宋國公臣唐休璟*監譯
特進太子少保兼揚州大都督同中書門下三
品監修國史上柱國彭國公臣韋温監譯
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修文館大學士監修國
史上柱國趙國公臣李嶠筆受兼潤色
特進侍中監修國史上柱國公臣韋安石監

侍中監修國史上柱國越國公臣紀處訥監譯
光祿大夫行中書令修文館大學士監國史上
柱國郢國公臣宗楚客*監譯
中書令監修國史上柱國鄼國公臣蕭至忠
監譯
翻經學土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門下三
品修文館大學士上柱國逍遙公臣韋嗣立」
翻經學士中散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
三品著紫佩金魚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趙
彦昭
翻經學士太中大夫守祕書監員外置同正
員修國史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劉憲
翻經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修文館
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朝陽縣開國子臣岑義」
翻經學士通議大夫守吏部侍郎修文館學士
兼修國史上柱國臣崔湜
翻經學士朝議大夫守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
士修國史上柱國臣張説
翻經學士太中大夫檢校兵部侍郎騎尉修文
館學士安平縣開國子臣崔日用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守中書舍人兼檢校吏部
侍郎修文館學士經車都尉臣盧藏用
翻經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行禮部侍郎修文館
學士修國史上柱國慈源縣開國子臣徐堅貞」
翻經學士正議大夫行國子司業修文館學士
上柱國臣郭山惲
翻經學士禮部郎中修文館直學士輕車都尉
河東縣開國男臣薜稷
翻經學士正議大夫前蒲州刺史修文館學
士上柱國高平縣開國子臣徐彦伯
翻經學士中大夫行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
柱國臣李
翻經學士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金郷
縣開國*男韋元亘
翻經學士中大夫行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
上柱國臣馬懷素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守給事中修文館學士上
柱國臣李適
翻經學士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蘇

翻經學士朝散大夫守著作郎修文館學士
兼修國史臣鄭愔
翻經學士朝散大夫行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
上護軍臣沈佺期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行考功員外郎修文館直
學士上輕車都尉臣武
翻經學士著作佐郎修文館直學士臣閻朝

翻經學士修文館直學士臣符鳳
書手祕書省楷書令史臣趙希令寫
孔目官文林郎少府監掌治署丞臣殷庭龜
判官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臣劉令植
使金紫光祿大夫行祕書監檢校殿中監兼知
内外閑厩隴右三使上柱國嗣號臣王邕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子攝頌曰
    假令不截衣 有縁皆得著
    衣可隨身量 若短作篅衣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不割截衣得守持不。
佛言。不得。若有難縁者得。著不割截衣。得
入聚落不。得往俗舍不。得入外道住處不。佛
言。並皆不得。必有難縁著亦無犯。著不割截
衣。得於外道舍坐不。佛言。不得。若外道不在
舍時坐亦無犯。如世尊説。稱肘量衣方合持
者。若人身大肘短。亦依肘量而作衣耶。佛言。
此人應取身量爲衣。設取身量仍不周遍。佛
言。若不遍者。應縫作厥蘇洛迦衣而守持之
此譯爲篅長四肘闊二肘。縫之使合。入中牽上。以絛
繋之。述如餘處。昔云祇修羅者。人皆不識其事。此
則形如小篅。是尼五
衣之數也應爲裙
第九子攝頌曰
    不畜五種皮 由有過失故
    開許得用處 齊坐臥容身
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説。象王之
皮不作鞋用者。餘之象皮得爲鞋。不佛。言此
亦不。得所以者。何此象亦有鼻牙力故。如世
尊説。智馬之皮不應將作鞋者。餘馬之皮得
爲鞋不。佛言。不得。此亦能走有大力故。如世
尊説。師子虎豹之皮不應用爲鞋者雖非此
獸是此類皮。得用作不。佛言。不得。斯等亦有
爪牙力故。如世尊説。若此諸獸皮皆不應坐。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