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No. 1450_ 義淨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100] [Prev]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有雜花樹。在於岸上。滋茂殊勝。菩薩見此殊
勝之地。作如是念。此地樹茂其水清冷。底有
純沙。岸平水滿。易可取汲。青草遍地。岸闊堤
高。有雜花樹。在於岸上。滋茂殊勝。若有人樂
修禪慧者。可居此地。我今欲於此地念諸寂
定。此樹林中斷諸煩惱。菩薩作是念已。便於
樹下端身而坐。以舌拄腭兩齒相合。善調氣
息攝住其心。令心摧伏壓捺考責。於諸毛孔
皆悉流汗。猶如猛士搦一弱人。拉摺壓捺復
惱彼情。其人當即遍體流汗。菩薩伏其身心
亦復如是。因此轉加精進。曾不暫捨。得輕安
身獲無障礙。調直其心無有疑惑。菩薩如是
作極苦苦不樂苦。雖受衆苦。其心猶自不能
安於正定
爾時菩薩復作是念。我今不如閉塞諸根。不
令放逸。使不喘動。寂然而住。於是先攝其氣
不令出入。由氣不出故。氣上衝頂。菩薩因遂
頂痛。猶如力士以諸鐵嘴&T017144;弱人頂。菩薩爾
時。轉加精進不起退心。由是得輕安身。隨順
所修其心專定。無有疑惑。如是種種自強考
責忍受極苦苦及不樂苦。於其心中曾不暫
捨。而猶不得入於正定。何以故。由從多生所
熏習故。菩薩復作是念。我今應當轉加勤固。
閉塞諸根令氣内擁入於禪定。作是念已。便
閉其氣不令喘息。其氣復從頂下衝於耳根。
氣滿無耳。猶如積氣聚𣡖袋口。受如是種
種諸苦。乃至不能得入於正定。何以故。由久
遠時所熏習故。菩薩復作是念。我當倍加精
進。内攝其氣令其脹滿而入禪定。閉其口
鼻。令氣悉斷。氣既不出。却下入腹五藏皆
滿。其腹便脹如滿*𣡖袋。復加功用輕安其
身。隨順所修其心專定。無有疑惑。菩薩如是
受種種苦受。其心猶不入於正定。由從多時
染熏習故。菩薩復作是念。我今倍加入脹滿
定。入此定已擁閉其氣。其氣覆上衝頂。其頂
結痛。猶如力士以其繩索勒縛繋羸弱人。頭
頂悉皆脹滿。菩薩受如是等最極苦已。乃至
不能得於正定。何以故。由多時熏習故。菩薩
復作是念。我今應當倍加功用入脹滿定。入
其定已其氣滿脹。其腹結痛。如屠牛人以其
利刀刺於牛*腹。菩薩受如是苦受。乃至不能
獲於正定。何以故。由多時染熏習故。菩薩復
作是念。我今應當倍加精進入脹滿定。既入
定已閉塞口鼻。其氣脹滿周遍身體。其身盛
熱。猶二力士執羸弱人内於猛火。菩薩如是
受種種苦受。乃至不得入於正定。菩薩復作
是念。我今不如斷諸食飮。爾時諸天觀見菩
薩斷諸食飮。詣菩薩所告曰。大士。汝今嫌
人間食。我等願以甘露入菩薩毛孔。汝應受
取。菩薩便作是念。一切諸人已知我斷人間
食。今受甘露。便成妄語。若於邪見一切衆生。
由妄語邪見故。身亡滅後。墮落惡趣於地獄
中生。我今應當不受此事。然我今應少通人
食。或小豆大豆及牽牛子。煮取其汁日常少
喫。作是念已不受天語。遂取小豆大豆及牽
牛子煮汁少喫。於是菩薩。身體肢節皆悉萎
痩無肉。如八十歳女人肢節枯憔。菩薩羸痩
亦復如是。爾時菩薩。由少食故。頭頂疼枯又
酸腫。如未熟蓏子擿去其蔓見日萎憔。
菩薩頭頂亦復如是。菩薩於是。轉加精進得
輕安身。隨所念修受種種苦受。乃至心不能
獲入於正定。菩薩爾時。以少食故眼睛却入。
猶如被人挑去。如井中見星。菩薩眼睛亦復
如是。菩薩於是。復倍精進受諸苦受。乃至不
獲入於正定。何以故由從多時所熏習故。菩
薩以少食故。兩脇皮骨枯虚高下。猶三百年
草屋。菩薩兩脇亦復如是。菩薩爾時。轉倍勤
念受諸苦受。乃至心不能獲入於正定。由從
多時所熏習故。菩薩以少食故。脊骨羸屈。猶
如箜篌欲起則伏欲坐仰倒欲端腰立上下不
隨。菩薩困頓乃至於是。以手摩身諸毛隨落。
菩薩復作是念。今我所行非正智非正見。不
能至無上菩提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四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第五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爾時有三天人。詣菩薩所見菩薩身。遞相議
曰。其一天云。此喬答摩是黒沙門。其二天云。
此喬答摩黕色沙門。第三天云。非黒非黕是
蒼色沙門。因天議故。菩薩遂得三名。菩薩所
有身上光色。皆悉變沒。菩薩於是時中不曾
聽聞。心中自生三種譬喩辯才。所言三者。一
者濕木有潤從水而出火鑚亦濕。有人遠來
求火。以濕火鑚鑚彼濕木欲使生火。火無出
法。若有沙門婆羅門。身雖離欲心猶愛染。
耽欲耽愛著欲處欲悦欲伴欲。有如是等常
在心中。彼諸人等。縱苦其身受諸極苦忍諸
酸毒受如此受。非正智非正見。不能得於無
上正道。二者濕木有潤在於水邊。有人遠來
求火。以乾火鑚鑚其潤木。雖欲得火火無然
法。如是沙門婆羅門。身雖離欲心猶愛染。於
諸欲中。耽欲愛欲著欲處欲悦欲伴欲。有如
是過常在身心。縱苦其身受於極苦忍諸酸
毒。受如此受。非正智非正見。不能至於無上
正道。三者朽爛之木無有津潤在於濕岸。有
人求火。雖以火鑚鑚之火無然法。如是沙門
婆羅門。身雖離欲心猶愛染受於苦受。非正
智非正見。不能得於無上正道。菩薩爾時悟
此喩已。自作是念。我今應當日食一麻。雖食
一麻。常爲飢火之所燒逼。其身肢節轉更羸
痩。爲飢火不息。復日食一粳米。飢火不息。復
日食一拘羅。猶還羸痩。日食一蓽豆。猶還
憔。復日食一甘豆。猶尚枯痩日食一大
豆。猶復困憔
爾時淨飯王。聞此苦行懊惱啼泣。及諸宮
人婇女。脱身瓔珞敷草而坐。亦復日食一
麻一米及一豆等。爾時耶輸陀羅以少食故。
懷娠漸損。王聞是事作如是念。若菩薩苦
行不止。耶輸陀羅更聞斯語。必大憂惱其
娠墮落。便至於死。我今當設方便。令不
菩薩苦行。時淨飯王告諸宮人。其菩薩苦
行。勿令耶輸陀羅知。并勅往來使者。菩薩苦
行。無令餘人輒知此事。淨飯王雖從使者聞
菩薩苦行。以諸方便告諸宮人。菩薩今者已
食。菩薩爾時所食一麻一米。乃自念言。今爲
此法。非正智非正見。不能得於無上之道。我
當別修苦行食諸穢食。復作是念。食何穢食。
應取新生犢子未喫草者之所糞尿。作是念已
便取而食。雖食此物。仍令食力消盡。然後復
食。既而食已。便於屍林之下。枕臥死人及諸
枯骨。以右脇著地蓋於兩足。内念光相如是
繋念。行住坐臥曾無暫捨。菩薩若坐。有諸村
野男女。見菩薩坐寂然而定。手執草莖穿菩
薩耳穴。左右而出。如是戲笑去來抽挽。便語
菩薩耳言。看此坌土之鬼。又復重言坌土之
鬼。復以土塊瓦石擲菩薩身上。斯等雖於菩
薩之身如是戲弄。爾時菩薩。不起恚心無麁
惡語。菩薩如此難忍能受。是時菩薩。以發勤
策不息。輕安身體未曾休廢。習續正念意無
疑慮。專心於定住三摩地
爾時菩薩復作是念。諸有欲捨苦故。勤修諸
行。我所受苦無人超過。此非正道非正智非
正見。非能至於無上等覺。菩薩復作是念。何
爲正道正智正見。得至無上正等菩提。又
作是念。我自憶知。住父釋迦淨飯宮内撿校
田里贍部樹下而坐。捨諸不善離欲惡法。尋
伺之中。生諸寂靜得安樂喜。便獲初禪。此應
是道預流之行。是正智正見正等覺。我今不
能善修成就。何以故。爲我羸弱然。我應爲隨
意喘息。廣喫諸食飯豆酥等。以油摩體温湯
澡浴。是時菩薩作是念已。便開諸根隨情喘
息。飮食諸味而不禁制。塗拭沐浴縱意而爲。
于時其五侍者互相謂曰。此沙門喬答摩。懈
怠懶墮而懷多事。受用無度斷惑錯亂。今既
廣喫食飮豆酥油塗拭澡浴。今不能少許證
獲。必無所得。便捨菩薩漸次而行。至波羅
痆斯仙人墮處施鹿園中同作是願。若世間
有阿羅漢者。我隨出家。此五人同住同行。因
名五衆。菩薩爾時。漸加飮食身力強健。即往
西那延唐言會
軍村也
彼有村主。名爲軍將。將有
二女。一名歡喜。二名歡喜力。時此二女先聞。
雪山南傍弶伽河側。劫比羅仙住處不遠。劫
比羅城釋迦種中生一太子。端正具足衆相
圓滿。一切衆生見者喜悦。相師占云。此兒若
紹王位當得轉輪王。此女聞已。於十二年中
常守貞潔。人間常法。若有女人。能守貞潔滿
十二年者。即合與轉輪王爲妃。故彼二女。
於十二年内不犯十惡。滿十二年訖作是思
念。我今於十二年中作清淨行訖。應以十六
轉乳粥供養苦行仙人。所謂十六轉者。一千
牛乳飮一千牛。復以一千飮五百。復以五百
飮五百。復以五百飮二百五十。復以二百五
十飮二百五十。復以二百五十飮一百二十
五。復以一百二十五飮一百二十五。復以一
百二十五飮六十四。復以六十四飮六十四。
復以六十四飮三十二。復以三十二飮三十
二。復以三十二飮十六。復以十六飮十六。復
以十六飮八。復以八飮八。復以八飮四。作是
念已。即取此乳頗璃器中煮爲粥。當煮之時。
淨居諸天。觀見菩薩食此粥已即成菩提道。
我等應當助其威力。即將上藥速得力者。置
乳器中并衞護之。當時粥現種種輪相。時有
一外道。名曰近行。來見此粥有種種相。作是
念云。食此粥者必證無上智慧。我應乞取喫
之。念已便去。粥既熟已。時彼外道却來告二
女曰。我從遠來甚大飢乏。今此乳粥可分施
我。二女報曰。我不與汝。默然而去。時二女
人。從頗梨器中。瀉其乳粥於寶鉢中。天帝釋
來立二女前。梵天淨居天等以此遙立。時彼
二女。既見帝釋在前而立。即捧其乳鉢施與
帝釋。帝釋報曰。施勝我者。二女問曰。今誰勝
汝。答曰。彼梵天王。爾時二女。復持其乳施梵
天王。梵天王報曰。施勝我者。問曰。誰勝
於汝。答曰。彼淨居天。時此女人。復以乳鉢
捧淨居天。淨居天報曰。施勝我者。又復問
曰。誰勝於汝。答曰。彼菩薩今見在尼連禪
河洗浴。爲無力故不能得出。彼人勝我。汝當
施與。時二女人。即持其乳粥往尼連禪河。將
施菩薩。爾時河岸有女樹神。見菩薩虚羸不
能上岸。即從樹出半身展手欲接菩薩。菩薩
問曰。汝是何身。樹神答曰。我是女人。菩薩報
曰。我不能觸汝。可爲我低一樹枝。我欲攀出。
時彼樹神即低樹枝。菩薩攀而得出。便著衣
服在於河岸樹下而坐。時二女人便持粥至。
曲躬恭敬奉施菩薩。菩薩以自他利故。便受
其粥。又便問曰。兼此寶器總能施不。二女答
曰。聖者。今總奉施。菩薩爾時即喫其粥。洗其
寶鉢擲尼連河中。龍王便接其鉢入於龍宮。
釋提桓因既而見之。化爲妙翅飛入龍宮。恐
嚇龍王奪鉢而去。於三十三天置一鉢塔。以
時供養。菩薩問二女曰。今汝施我欲有何願。
二女答曰。聖者。有雪山南弶伽河側劫比羅
城。釋迦種中誕一太子。顏容殊妙人所喜見。
相師占之。當爲轉輪王。我今以此功徳。願爲
彼妃。菩薩報曰。彼之太子不樂世欲今已出
家。二女報曰。若已出家不貪世欲。以此功徳
當令彼人所願成就。便説頌曰
    彼悉達太子 世間最勝人
    若欲求所願 當令速成就
爾時菩薩。見此二女説斯頌願已。告二女曰。
依汝所願。時二女人聞菩薩此語。禮足而退。
菩薩因食乳粥。氣力充盛六根滿實。於*尼連
禪河岸遊行觀察。覓清淨處將欲安止。見孤
石山有雜華菓莊嚴圍遶。菩薩見已即登此
山。平整石上結跏趺坐。爾時此山忽自裂碎。
菩薩起立作是疑念。由我惡業尚不盡故。令
山碎耶。空中諸天。觀知菩薩疑念此事。即於
空中告菩薩曰。世尊。昔無惡業此是。菩薩成
道常法。善根功徳充滿身心。一切地力不能
勝載。今之此地。非是菩薩成菩提處。一切大
地之力。不能負載二種之人。一者善最多者。
二惡最多者。菩薩善業甚多。所以此山自然
摧碎。今過*尼連禪河東有金剛地。彼處過現
未來諸如來等。皆於其上得最勝智。已得現
得當得。菩薩聞已將往其地。擧足歩歩皆生
蓮花。四大海水成蓮花池。來迎菩薩足所履
地。地皆振動如扣銅器。有遮沙鳥及善瑞鹿
來遶菩薩。主風之神。調其清涼吹去塵穢。
主雨之神。微洒甘澤令囂埃不飛。菩薩既見
此相。作是念云。今見此相。我於今日必成正
覺。*尼連禪河龍。名伽陵伽。以先業縁住此
河中。兩目皆盲。若佛出世眼即得明。若佛滅
後其眼還盲。聞地震聲疑佛出世。從宮出看。
忽見菩薩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光一尋。
如千日輝。如大寶山周遍嚴飾。龍王見已説
頌讃曰
    曾見諸菩薩 成佛具威徳
    昔見與今見 二見無差別
    我觀初行歩 復覩左右相
    能受世間供 今成佛無疑
    又瞻被衣服 入於*尼連河
    河水變清淨 今成佛無疑
    大堅固勇猛 行歩如牛王
    亦如人中王 今成佛無疑
    上飛遮沙鳥 下有祥瑞鹿
    身相甚端正 今成佛無疑
    和風甚調暢 微雨從空下
    鳥讃樹低枝 今成佛無疑
    清淨光嚴相 猶如閻浮金
    面端如滿月 今成佛無疑
龍王爾時。讃菩薩已便入龍宮
爾時菩薩聞伽陵伽龍王讃已。詣金剛地作
是念云。我應須草。于時帝釋知菩薩心。即往
香山。取彼柔軟吉祥妙草。即自變身作傭力
者。持吉祥草至菩薩前。菩薩見已即從乞之。
帝釋前跪奉施菩薩。既得草已。即詣菩提樹
下欲敷草坐。草自右旋。菩薩見此相已。復自
念云。我於今日證覺無疑。即昇金剛座結跏
趺坐。猶如龍王。端嚴殊勝其心專定。口作是
言。我今於此不得盡諸漏者。不起此座。魔王
常法。有二種幢。一爲喜幢。二爲憂幢。其憂幢
忽動。魔王便作是念。今者憂幢忽動。決有損
害之事。便諦觀察。乃見菩薩坐金剛座上。復
作是念。此淨飯子坐金剛座。乃至未侵我境
已來。我先爲其作諸障礙。作是念已。奮眉怒
目著舍那衣。化爲小使者形。詣菩薩前倉卒
忙遽。告菩薩曰。汝今云何安坐於此。劫比城
中。已被提婆達多之所控握。宮人婇女皆被
汚辱。諸釋種等已爲殺戮。是時菩薩。有三種
罪不善尋思。生一者愛欲尋。二者殺害尋。
三者毀損尋。於耶輸陀羅喬比迦彌迦遮所。
生愛欲尋。於提婆達多所。生殺害尋。於隨
從提婆達多諸釋種等。生毀損尋。生此尋已
便覺察曰。我今何故。生此三種罪不善尋。又
便觀察。知是魔王來此惱我令我散亂
爾時菩薩即生三種善尋。一者出離尋。二者
不殺害尋。三者不毀損尋。時天魔王復更告
曰。汝今何故。坐於菩提樹下。菩薩答曰。當證
無上正智。魔王復曰。如何得證無上正智。菩
薩答曰。罪者。汝且一度祠會。猶此縁故。得於
欲界天中自在成就。況我於無數劫中。作無
量百千拘胝那&T011774;多祠會。爲利益有情故。捨
頭目手足血肉妻子男女金銀諸珍。爲證無
上智故。由是義故。我何不證無上正智。我今
決定證此無上正智。菩薩作此言已。魔王復
告曰。然我一度祠會。得欲界自在天主。汝今
證知。汝於三無數劫中。作無量拘胝那&T011774;
百千祠會。爲利益有情故。捨頭目手足血肉
妻子男女金銀諸珍。爲求無上正智故。誰
證汝
爾時世尊。擧輪萬網縵無量福生慰喩一切
恐怖。手指於大地曰。此當證我。如於三阿僧
祇劫中。作無量拘胝那&T011774;多百千祠會。爲利
益有情故。捨頭目手足血肉妻子金銀諸珍
實不虚者。當自證我。是時地神從地涌出。合
掌而發聲曰。罪者。如是如是。如世尊言。實不
虚也。作是語已。時魔王罪者。内懷羞愧默然
而住。顏容憔悴而失威徳。心懷懊惱作是念
云。我今作是方便。不能令淨飯子有少損壞。
今當別設異計爲其障礙。念已便去。時彼魔
王先有三女。姿容妖艶皆悉殊絶。一名爲貪。
二名爲欲。三名爲愛著。種種天衣莊嚴其身。
令往菩薩所。至菩薩前。作諸諂曲擬生惑亂。
菩薩見已。化此三女皆成老母。即便還去。魔
王見此更増*懊惱以手支頬諦思是事。我
復云何。令此淨飯之子生於障礙。即遣三十
六拘胝魔兵。象頭馬頭駝頭驢頭鹿頭牛頭
猪頭狗頭獯狐頭鼠狼頭獼猴頭野狐頭師
子頭虎頭等。如是奇怪種種頭兵。或執鏘戟。
或執弓箭。或執鉞斧或執輪刀。或執羂索。或
執斤&T017144;。如是種種器仗來向菩薩。魔王自執
弓箭欲射菩薩。菩薩見已作是思念。凡所鬪
諍皆求伴侶。我今與此欲界王諍。豈不覓伴。
復更思念。我今覓除障礙方便。時魔兵衆。即
發諸刃同撃菩薩。菩薩爾時入大慈三摩地。
時魔兵刃。皆變成青黄赤白雜色蓮花。落菩
薩左右前後。彼時魔王。復騰空中雨諸塵土。
而此塵土。變成沈檀抹香及作諸花。墮菩薩
上。魔王復於空中。放諸毒蜂雨金剛石。淨居
諸天。化爲葉屋以蓋菩薩。毒蜂石雨皆不得
損。魔王見已復作是念。我能幾時圍遶嬈亂。
凡諸聲者能破三摩地。我今應變菩提樹葉
令爲頗&MT01935;迦。復令風吹相鼓作聲。彼若聞聲
心不能定。作是念已。即爲此事。時菩提
葉相鼓作聲。菩薩聞已不能專定。時淨居
遙見是事念言。我今應助菩薩。爾時諸天。皆
來至菩提樹。各把樹葉不令葉動。時彼魔軍
猶不肯散。淨居天等復作是念。此罪魔軍久
惱菩薩。尚不退息。即以神力。擲諸魔軍鐵
圍山上。*菩薩爾時住優樓頻螺聚落。於*尼
連禪河菩提樹下坐。於妙覺分法中。常不斷
絶修習加行而住。於初夜分中。神境智見證
通成就。所謂一中變爲無量。無量中變爲一。
或隱或*見牆壁及山。得無罣礙如虚空中。出
沒大地如遊於水。地相如故。或趺坐虚空如
居大地。或遊騰虚空如鳥飛翥。日月有大威
徳。或復擧手而捫摩之。乃至來往梵天身皆
自在
爾時魔王復作是念。諸禪定中唯聲能爲障
礙。我應作聲。即與三萬六千拘胝魔鬼神等。
遙吼大聲。菩薩爲此聲故。爲十二踰膳那迦
婆樹林。由此林故。不聞彼聲。菩薩復作
是念。我應修天耳智證通心。天及人聲皆悉
得聞。菩薩超過人耳以淨天耳。人非人聲若
近若遠無不曉了。菩薩念云。魔王三萬六千
拘胝眷屬中。彼誰於我起於惡心。我何得知。
菩薩復念。我如何證他心智。即於夜中便得
證悟。如於有情所發尋伺。心及心心所。欲不
欲心。嗔不瞋心。癡不癡心。廣不廣心。息心攝
心。驕慢不*驕慢心。寂靜不寂靜心。定心不
定心。散心不散心。如實了知。既知是已復更
念云。此魔軍中從昔已來。誰是父親誰是母
親。誰是怨害誰爲親友。如何得知。復更念
云。我今應修宿命智方得了悟。於夜分中精
勤存念。修宿命智便得曉了。從昔已來種種
諸事。所謂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十生
百生千生。乃至無量百千萬生。一劫生二劫
生。成劫生壞劫生。乃至無數劫生。應念了知。
彼人姓某名某。及已所生之處族姓種類。及
有食噉苦樂等事。皆悉了悟。如是長命如是
久住。壽命長短彼滅此生。所有相貌方處種
種。無量雜類靡不盡知。菩薩作念。念此魔軍
誰墮惡趣誰墮善趣。如何得知。復作是念。應
以生滅智通方知是事。菩薩於中夜分修
滅智通。便得天眼清淨。超越人間。以此天眼
見諸衆生。死者生者。端正者醜陋者。富貴者
下劣者。往善道者。往惡道者。作善業者。作惡
業者。決定明了。復知一一衆生身口意業作
諸惡事。誹謗聖者。或深著耶見。或作*耶
見業。由斯業故。從此沒後墮惡趣中。或見衆
生。於身口意作諸善業。恭敬賢聖行正見。由
此業故。從此沒後生善趣中。皆悉明了。菩薩
復作是念。一切有情。由彼欲漏有漏無明漏。
輪轉苦海如何得免。復更念云。唯證無漏智
通能斷此事。菩薩爾時爲是義故。菩提樹下
於夜分中。常以相應修習成熟。專心於覺分
法中而住。發心爲證無漏智通。即於苦諦如
實了知。集滅道諦亦復如是。證斯道已。於欲
漏有漏無明漏。心得解脱。既得解脱。證諸漏
盡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不受後
有。即證菩提。彼中謂見覺分菩提。世尊所作
已辦。即入火界三摩地。此時菩薩以慈器仗。
降伏三十六拘胝魔軍。證無上智。于時魔王
罪者。弓從手落幢便倒地。宮殿皆動。魔王與
諸三十六拘胝眷屬。心生懊惱而懷悔恨。便
自隱沒。往劫比羅城告衆人曰。釋迦牟尼菩
薩。修諸苦行登金剛座。於草鋪上今已捨命。
時淨飯王及諸宮人群臣百寮。聞是語已。大
苦惱心如火所燒。城中人衆及喬比迦等三
大夫人。念菩薩徳悶絶躄地。以水*洒面良久
乃蘇。悲泣哽咽不能自止。左右侍女勸喩裁
抑。如是種種歎責無量時淨信天見魔欺妄。
復知如來已成妙智。心生歡喜便普告曰。諸
人當知。釋迦牟尼今不捨命。見證無上正智。
時淨飯王及諸眷屬。并劫比羅城人衆。聞此
語已不勝歡躍。時耶輸陀羅。聞世尊菩薩證
無上智。生憙悦曰。誕一息。斛飯王亦生一息。
于時月蝕。淨飯王見此盛事。甚大歡喜慶悦
充滿。即勅城中除去瓦礫。以栴檀香水遍*洒
*于地。於四衢道中置於香鑪。然諸名香。懸
綵幢蓋滿於街路。以鮮潔花周布地上。於四
城門及街衢中。立檀施處。*于時於東城門
施會。沙門婆羅門外道梵志貧窮孤獨慳貪
乞求。如此等類皆悉施與。南西北門及城中
街衢亦復如是。會諸群臣。爲耶輸陀羅所生
之息。而立其名。内宮侍女前白王曰。此子生
時羅怙障月。因此應以爲名羅怙羅。時斛飯
王。爲其子故廣施如上。亦會親屬與子立名。
問諸人曰。此子當立何字。親屬報曰。此子
生日。劫比羅城人衆歡喜。可名此子爲阿難
陀。時淨飯王。觀羅怙羅而作是言。此非我釋
迦牟尼所生之子。時耶輸陀羅。聞王此語深
懷恐懼。即携羅怙羅。往菩薩澡洗池邊。有一
大石。先是菩薩力戲之石。以羅怙羅置此石
上。合掌誓曰。此兒若是菩薩親生子*者。
於池中不至沈沒。若非菩薩親生子者。入水
即沒。作是願已。即抱其石并羅怙羅抛於池
中。石便浮水。時羅怙羅落在水中。坐於石
上。如輕綿在水隨波來去。曾不沈沒。淨飯
王聞已生希有心。將諸群臣圍繞侍衞。至彼
池傍見羅怙羅。在於池中坐浮石上。歡歎喜
悦。時淨飯王。自入池中抱羅怙羅。其石便沒。
還於宮中倍加愛育。初菩薩以慈器仗。降伏
三萬六千拘胝魔衆已。證無上正智。于時大
地震動。普遍世界悉皆光明。所有大地黒暗
之處。日月威光不能除者。蒙佛此光皆得明
徹。其中衆生忽得相見。遞相言曰。非獨我等
生於此間。更有衆生生於此處。攝頌曰
    四種觸池 父子和合 釋迦出家
    護河神禮
爾時梵界有二天子。觀見世尊坐菩提樹下。
共相議曰。今佛世尊。住嗢律*尼連禪河岸菩
提樹下。初成正覺入火界三摩地。經*于七日
今猶在定。我等當共詣如來所香花供養。各
説二頌歎佛。作是議已。如力士屈申臂頃即
至菩提樹下。在世尊前頂禮雙足。其一天子
説頌請曰
    起起大慈悲 怨賊今退散
    無罪大商主 應遊行世間
    説善遊勝法 廣施諸實義
    無量諸衆生 聞法皆受持
第二天子復説頌請曰
    起起大慈悲 怨賊今退散
    一切垢已除 應遊行世間
    身心既清淨 如彼圓滿月
    無量諸衆生 聞法皆受持
時二天子。説此頌已禮佛而去。爾時世尊。
從三摩地起説頌曰
    欲界諸安樂 色界諸安樂
    貪欲煩惱盡 此安樂最勝
    我今捨重擔 永離於負重
    有擔受多苦 捨擔則安樂」
    一切欲已捨 一切行已成
    一切法已知 此人不復生
世尊在三摩地。於七日中既斷煩惱受解脱
樂。無人供養。不飮不食無飢渇想。爾時有二
商主。一名黄苽。二名村落。各有百兩車及多
人衆。共爲興販路由佛所。時二商主。先有知
識命過生天。顧於商人作如是念。今佛在菩
提樹下七日入定。斷諸煩惱受解脱樂。無人
供養。我今應令此二商主爲最初供養。於多
世中受諸功徳。今宜勸爲此事。爲知識故。作
是念已。於夜分中。放大光明燭五百車。現其
半身在虚空中。告二商曰。汝今當知。釋迦牟
尼世尊。在寛廣*尼連禪河菩提樹下初成正
覺。於七日中解脱煩惱受彼安樂。不飮不食
無人供養。汝等二人。事速供養。爲最初供養。
獲大利益。作此語已。天遂便隱。時二商主聞
此語已。共相議曰。我等當知。世尊威徳甚奇。
今天爲彼來告我等令使供養。作是議已。於
佛世尊深心敬仰。持諸供物酪漿麨蜜往世
尊所。到已禮足在一面立。白世尊曰。我等二
人。多持酪漿麨蜜來奉世尊。願見哀慈納我
微供。爾時世尊而作是念。我今不可同諸外
道以手受食。尋念過去諸佛。爲益有情如何
而受。時清淨天空中告曰。世尊當知。過去如
來。爲有情故持鉢而食。世尊亦知其事如是。
*于時世尊。既先無鉢即自邀祈。我若得鉢然
後受食。時四天王。知世尊心願。各持一石鉢
而來奉佛。然此石鉢。清淨輕妙周遍細密。形
色端嚴非人所作。時四天王。既各持鉢至世
尊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等
各從石山持此石鉢來奉世尊。唯願慈悲垂
哀納受。爾時世尊作是念云。今此四王。各持
石鉢以施於我。我若取一餘天怨望。乃至二
三亦復如是。我今應可總納受之。以我神通
合成一鉢。將適衆願。作是念已便受四鉢。以
佛神力。重疊内之遂成一鉢。便持此鉢。爲益
有情故受商主供。既受供已。即爲商主説諸
呪願。頌曰
    所爲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爲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福能招樂果 所願皆成就
    疾得圓寂處 當證涅槃樂
    勤修福徳人 所有諸災横
    及以天魔衆 皆不能侵惱
    若發勇猛者 具聖慧能施
    當盡苦海邊 必得無爲樂
爾時四天王及二商主。聞此頌已。甚生欣慶
禮足而去。爾時世尊。持此石鉢於*尼連禪河
岸。以水泥壇如法而食。食已還菩提樹下。收
鉢洗足。以麨酪漿蜜性冷故爾時世尊患於
風氣。魔王見佛患冷風氣。來詣佛所頂禮佛
足白佛言。世尊。涅槃時至。何用久住於世。可
早入涅槃。世尊知爲魔王所惱。告言。汝罪魔
王我未入涅槃。何以故。我未有聲聞弟子聰
明智慧。若有他問如法而答。善破異論廣建
正法。具足四部衆。苾芻苾芻尼鄔婆索迦
鄔*婆斯迦。上天下界及諸十方。廣知我法修
諸梵行。悉皆了知。若未如此。我未入涅槃。魔
王聞佛此語。心生懊惱隱身而去。釋提桓因。
見佛世尊患於風氣。即往贍部樹下。遠有訶
梨勒林。於其林中取色香美味具足者訶梨
勒果。速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我見世尊身患風氣故。取訶梨勒菓。今以奉
施。若食此菓風氣即除。唯願世尊受我此

爾時世尊。便受服之所患尋愈。爾時世尊所
患既差。從菩提樹下起。往牟枝磷陀龍王池
邊。坐一樹下念三摩地。時此池中合有七日
雨下。牟枝磷陀龍王。知七日雨下不絶。從池
而出。以身繞佛七匝。引頭覆佛頭上。何以故。
恐佛世尊冷熱不調。諸蜂蠅等虫惱亂世尊。
時此龍王。過七日中見雨止已。方解其身變
作天身。頂禮世尊足白佛言。世尊。於此七日
之中。頗安隱不。我身麁弊應無亂惱。願見歡

爾時世尊即説頌曰
    知足果安樂 多聞者知法
    不害於衆生 人間大慈悲
    能除世欲樂 諸惡皆遠離
    我慢悉摧伏 斯人最安樂
佛説頌已。時彼龍王。頂禮世尊還本住處
爾時世尊。復從池邊還菩提樹下。於草敷上
端身結跏如法而坐。觀十二縁生循環返覆。
所謂此有彼生。無明縁行行縁識。識縁名色
名色縁六處。六處縁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
取。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惱。此滅
故彼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
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
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
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爾時世尊。於七日間入三摩地已起。而説頌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於定
    若能知因法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於定
    若能知因苦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於定
    若能滅受盡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於定
    若能滅縁盡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於定
    若能滅諸漏 彼義滅一切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於定
    普照於世間 如日在空裏
    若此法能生 佛常在於定
    降伏諸魔軍 佛能斷鉤鎖
爾時世尊作是念已。我得甚深之法。難見能
見難知能知。不可思惟難可思惟。其義微妙。
唯有智者能知此法。若爲他説。彼不能解。
我法虚授徒自疲勞。益我愁惱。我今應獨於
寂靜處我所見法安樂境界思惟而住
爾時世尊如上思惟。止心住已不念説法。時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即自思惟。此
世間敗壞諸衆生等。於彼苦境不能解脱。今
時如來應正遍知出現世間。難逢難遇如烏
曇鉢羅花。佛今出世。樂自寂靜不念説法。我
今應往請佛。作此念已。如大力士屈申臂頃。
從梵天沒至世尊前。頂禮佛足在一面立。即
説頌曰
    快哉今此摩掲陀 而現未曾淨妙法
    於諸法中覺悟者 *唯願當開甘露門
世尊復以説伽他曰
    我所得法甚難遇 能令有海悉無餘
    少智愚人恒逆流 由欲牽纒鎭漂沒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五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第六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爾時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於此世間有諸
衆生。或生或老。然其根性有上中下。利鈍不
同。形相端嚴性行調順。少諸煩惑。亦少煩惑
種類。由不聽正法故。所解狹劣。世尊。如嗢鉢
羅花鉢特摩花倶沒陀花奔茶利迦花。並於
水中或生或老。其花根性有上中下。一浮出
水。一與水齊。一居水下。衆生亦爾。於世間中
或生或老。然諸根性有上中下。利鈍不同。形
相端嚴性行調順。少諸煩惑。亦少煩惑種類。
由不聽正法故。所解狹劣。爲是人故當説正
法。時彼諸人聞説法寶。並皆悟解
爾時世尊。聞是請已便作是念。我以佛眼觀
彼衆生性差別不。作是念已。即以佛眼觀見
有情。或生或老。然其根性有上中下。利鈍不
同。形相端嚴性行調順少諸煩惑。亦少煩惑
種類。由不聽正法故。所解狹劣。爾時世尊。即
於有情起大悲心。而説頌曰
    若有於法深樂聽 我即當開甘露門
    如其譏慢自輕人 大梵我終不爲説
爾時大梵天王。聞此頌已作如是念。佛於今
者欲説正法。心生喜躍頂禮佛足。遶佛三匝
勿然不現。時佛世尊復作是念。我於今者
爲誰先説。又作念言。有哥羅哥。往在因中曾
爲我師。及以種種供給。我當爲彼先説正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