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No. 1440_ ) in Vol. 23

[First] [Prev]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正戒不得強違前人意有所爲作。若爲惱他
故。閉戸開戸閉向開向。然火滅火然燈滅
燈。若唄呪願讀經説法問難。隨他所不樂事
作。一一波逸提。必以惱他心故成罪
九十事第十八
此是共戒。比丘*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
是中犯者。若臥床若坐禪床。若一脚尖三脚
不尖。若二脚尖二脚不尖。若三脚尖一脚不
尖。若四脚尖。在重閣上隨用力坐臥。一一波
逸提。若用一切軟物搘床脚不犯。若用塼
石瓦等物。能傷人者用。以搘床脚波逸提。
若重閣上安床處牢厚不穿漏者不犯。若床
脚不尖者不犯。設尖不用力坐臥不犯。此
戒體。必是重閣尖脚坐床。安床處底薄用力
坐臥波逸提。凡比丘坐臥法。一切審詳。不審
詳必有所傷。兼壞威儀突吉羅
九十事第十九
此是共戒。比丘*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
凡殺生有三種。有貪毛角皮肉而殺衆生。有
怨憎恚害而殺衆生。有無所貪利有無瞋害
而殺衆生。是名愚癡而殺衆生。如闡那用有
蟲水。是謂癡殺衆生。此殺生戒凡有四戒。
於四戒中。此戒最是先結。既結不得用有蟲
水澆草土和泥。便取有蟲水飮。既不得用一
切有蟲水。便故奪畜生命。既制不得奪畜生
命。便奪人命。凡奪物命有四結戒。以事異故
盡名先作。是中犯者。若比丘取有蟲水澆草
上和泥。隨用水多少。用用波逸提。若欲作
住止處法先應看水。用上細疊一肘作漉
水嚢。令持戒審悉者漉水竟。著器中向日諦
看。若故有蟲者。應二重作漉水嚢。若三重
作漉水嚢。故有蟲者。此處不應住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六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七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九十事第二十
此是不共戒。尼突吉羅。三衆突吉羅。闡那作
房。即日成即崩倒。作此大房。用三十萬錢。功
用甚大。諸比丘爲檀越説法。房雖崩倒功
徳成就。房未壞時。佛已到此房中。即是受用。
佛是無上福田。佛既受用。功徳深廣不可測
量。又云。房始成時。有一新受戒年少比丘。
戒徳清淨。入此房中以楊枝猗房。以此一
持戒比丘。已畢檀越信施之徳。若起億數
種種房閣種種莊嚴。下至金剛地際高廣嚴
飾。猶若須彌。設有一淨戒比丘。暫時受用。
已畢施恩。何以故。佛於無量劫中修菩薩行。
今得成佛道。始體解波羅提木叉。以授衆
生。波羅提木叉非世間法。是背離世俗向泥
洹門。凡房舍臥具飮食湯藥。是世間法。非
是離世難得之法。是故一淨戒比丘。若暫受
用已畢施恩。若作僧新房舍及以塔像。曠路
作井及作橋樑。此人功徳一切時生。除三因
縁。一前時事毀壞。二此人若死。三若起惡
邪。無此三因縁者。福徳常生。佛先已入此
房中。上下重往返經行。令檀越施功徳不空。
佛以神力。感諸弟子與檀越次第説法凡作
房法。有三品上中下。覆房法。各自有限。若
下房以中上房覆法者。以珍重故。兼頓成
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若中房以上房
覆法者。亦以*珍重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
提。若隨上中下覆法者。以頓成故。房成已一
波逸提。若不頓壘牆成無罪
九十事第二十一
僧不差教比丘尼戒初縁。爾時佛告諸比丘。
我教化四衆疲極。問曰。佛得那羅延身。
身無疲極。得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心無
疲極何以言疲極耶。答曰。佛無疲極。隨世俗
法故。如父知子。堪理家事。雖自有力以兒
堪任故。欲以事業委付兒故。云我氣衰耄家
事汝一切知之。佛亦如是。雖不疲極。欲以
教法以授弟子。隨世法故説言疲極。所以令
諸弟子教誡尼者。一以現無悋法故。二師
與弟子知見同故。三欲現槃特比丘功徳
智慧故。四爲諸比丘於尼衆各有因縁。應受
教化故
九十事第二十二
難陀者。更有難陀。非佛弟難陀。往昔維衞
佛出現於世。爲衆生説法。彼佛滅後有王。
起牛頭栴檀塔。種種莊嚴。此王有五百夫人
供養此塔。各發願言。願我等將來從此王邊
而得解脱。爾時王者。今難陀是。爾時五百
夫人者。今五百尼是。以是本願因縁故。應
從難陀而得解脱
此中次第三戒已捨。羯磨教尼人故。三戒亦
捨。設爲尼説法時至日沒者。以壞威儀突吉
羅。若呵與尼説法人。以壞威儀故亦突吉
羅。拘摩羅偈者。有堂名拘摩羅。以堂主名拘
摩羅故。堂名拘摩羅。佛在拘摩羅堂上。爲拘
摩羅天説此偈。得入見諦。以是因縁。名拘摩
九十事第二十
三諸本皆闕
九十事第二十四
若不期而偶共同道。當使相去語言不相聞
處。若相聞已還突吉羅。若尼與比丘期。比
丘不許。若比丘與尼共期。尼不許。若相聞
語聲突吉羅。水道亦如是。水者。中渉行。尼與
比丘期行突吉羅。此戒不共三衆突吉羅。是
中犯者。若比丘與尼共期。陸道行從一聚落
至一聚落波逸提。若中道還突吉羅。向空地
無聚落處。乃至一拘盧舍五百
弓也
波逸提。若中
道還突吉羅。水道亦如是。若與式叉摩尼沙
彌尼議共道行。同尼也。大衆前去者。以佛
在男子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又以
比丘於四衆中最上首故。以此因縁故名大
衆。除因縁者。若多伴所行道有疑怖畏。多
伴者。若有二三白衣若議行者突吉羅。若百
千伴亦爾。有白衣不議無罪。水道亦如是。此
戒。若多尼共期行止一波逸提。不犯者。不
期去。若有王夫人共行不犯。設有夫人若
共期。亦突吉羅
九十事第二十五
此是比丘尼不共戒。尼與比丘議載船突吉
羅。三衆突吉羅。是中犯者。若一比丘與一尼
共期載一船。一波逸提。若比丘一乃至與四
比丘尼共在一船。四波逸提。隨尼多少。隨
得爾所波逸提。若四比丘與一尼共載一船。
各得一波逸提。亦隨尼多少。得爾所波逸提。
與式叉摩尼沙彌尼共期載船。同尼。是中犯
者。若比丘與比丘尼共期載一船。上水從一
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道中還突吉羅。若無
聚落空地乃至狗盧舍波逸提。中道還突吉
羅。下水亦如是。不犯者。若不共期。若直渡。
若欲直渡爲水所漂去。若直渡前岸端崩墮。
若失行具。若行船人不知捉船。如是比丘
本欲直渡。以此諸難或上或下不犯。若尼與
比丘各在異船共期。無白衣伴波逸提。若不
期必使語聲不相聞。若相聞突吉羅。若陸道
行恐怖。水行無恐怖。共期無罪。若船有多白
衣。期無罪
九十事第二十六
此是不共戒。比丘與尼應量衣鉢波逸提。沙
彌與非親里尼衣突吉羅。比丘尼式叉摩尼
沙彌尼。與非親里比丘衣突吉羅。若比丘與
式叉摩尼沙彌尼。同尼波逸提。若遣使與突
吉羅。若與五種糞掃衣。三種波逸提。牛嚼
衣鼠囓衣火燒衣。二種衣突吉羅。男女初交
會所汚衣。女人産所汚衣。若與應量白衣波
逸提。以染應法故。若與不如法色衣。亦波逸
提。亦以染應法故。若二比丘共與一尼衣。
若以一衣與二尼突吉羅。若不應量衣鉢。
&MT03635;&MT03048;一切器物。衣紐乃至一尺一寸
一縷。一鉢食中乃至一餅一果。皆突吉羅。
除打揵椎。衆中次第與食不犯。是中犯者。
若非親里尼謂是親里。謂是親里者。如
姉妹別離既久。後見他人謂是親里。又如
更娶異母。或以私通而生男女。或先懷
*今生男女。以是因縁謂是親里。如是諸比
以類可解。若與衣者波逸提。若非親里
尼謂是親里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尼與
波逸提。若非親里尼生疑。是親里非親里。
乃至是出家尼非出家尼與衣。波逸提。若比
丘有親里尼。生非親里想者。謂若姉妹別離
既久。後設相見謂非親里。如父外通設生
男女。又如異母懷*妊後適他家而生男女。
又如父與自家婢使共通而生男女。是謂親
里非親里想。若與衣者突吉羅。若親里尼謂
非親里。乃至謂是出家。若生疑。是親里非
親里。乃至是出家尼非出家尼。若非親里
尼。若謂若不謂。若疑若不疑。與不淨衣
駝毛衣牛毛衣羖羊毛衣雜毛織衣與。突吉

九十事第二十七
若比丘尼與非親里比丘作衣突吉羅。三衆
亦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爲非親里比
丘尼作衣。隨一一事中波逸提。若割截
突吉羅若刺針針波逸提。若直縫針針突吉
羅。若繩綴時突吉羅。若*篸縁突吉羅。若與
親里尼作不犯。此中作衣盡是應量衣。若作
白衣若作非法色衣。盡波逸提。若作五種糞
掃衣。三種波逸提。如前。二種突吉羅。亦如
前説。若尼遣使持衣財來與作衣突吉羅。
若使人與作突吉羅。若二人共作一衣突吉
羅。若與式叉摩尼作衣波逸提。若與作一切
不應量衣突吉羅。若浣隨一一事突吉羅。若
染一一灑波逸提。若作駝毛牛毛羖羊毛等
衣。亦波逸提
九十事第二十八
此是共戒。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若與式
叉摩尼沙彌尼屏覆處坐。盡波逸提。屏覆者。
無慚愧處。可作媱欲處。獨與一尼者。更無第
三人。是中犯者。若比丘獨與比丘尼屏覆處
坐波逸提。起已還坐波逸提。隨起還坐。隨得
爾所波逸提
九十事第二十九
此是共戒。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若石女
小女未堪任作婬欲者突吉羅。前屏處戒。此
露處戒。後二食家中戒。與未受具戒人同房
宿過二宿戒。與女人同室宿戒。此六戒譏嫌
事同。而義有異。屏處露處二食家戒。此四
戒。正二人更無第三人成罪。後過再宿戒。與
女人同室宿戒此二戒。設有多人亦得成罪。
又前四戒晝日犯。後二戒夜犯。此二戒如是
差別。是中犯者。若比丘獨與一女人露處共
坐波逸提。起已還坐波逸提。隨起還坐。隨得
爾所波逸提。相去一尋坐波逸提。相去一尋
半坐突吉羅。不犯者。若相去二尋坐。若過二
尋坐不犯
九十事第三十
此是不共戒。沙彌突吉羅。此戒體。比丘尼向
檀越。偏讃比丘功徳智慧。而後得食波逸提。
若式叉摩尼沙彌尼作因縁食。亦波逸提。請
大迦葉舍利弗大目連阿那律。凡有五事。能
與衆生作現世福田。一入見諦道。二大盡
智。三滅盡定。四四無量。五無諍三昧。出見諦
道。所以令人得現世福。已從無始已來。爲
邪見所惱。*今證見諦。盡一切五邪。皆悉無
餘。不壞信見今始成就。以此因縁。令人現世
得福。大盡智生。所以令人得現世福者。衆
生從無始來。爲癡愛慢所惱。*今得盡智三
垢永盡。以此因縁令人得現世福。若出滅
盡定。亦令衆生得現世福。又言。從滅盡定
出。正似從泥洹中來。以此因縁故得現世福。
又言。若入滅盡定。必次第從初禪乃至非想
處。然後入盡定。若出定時。必從非想次
第入無所有處。乃至初禪入散亂心。以心遊
遍諸禪功力深重。是故令衆生得現世福。四
無量者。以心縁無邊衆生拔苦與樂益物深
廣。以此因縁故。令衆生得現世福。無諍三
昧。此是世俗三昧。非無漏也。諍有三種。
一煩惱諍。二五陰諍。三鬪諍。一切羅漢二種
諍盡。煩惱諍鬪諍。此二諍盡。五陰是有餘故
未盡。有此五陰能發人諍。唯有無諍三昧。
能滅此諍。一切羅漢雖自無諍。不能令前
人於身上不起諍心。無諍羅漢。能令彼此無
諍。一切滅故。能令衆生現世得福。比丘尼
語居士婦言。請比丘爲請誰耶。答言。請某
比丘。尼語居士婦言。爾爲辦粳米飯酥豆羹
鷄肉鵽肉鶉肉。比丘食者波逸提。乃至教以
少薑著食中。比丘食者突吉羅。此戒體。但偏
讃其徳。不問凡聖。盡食者波逸提若比丘尼
言請比丘。居士婦言。爲請誰耶。答言。請某。
居士婦言。我已先請。問辦何食。答言。麁食爲
辦粳米飯乃至鵽鶉肉等。比丘食者突吉羅。
若不曲讃功徳。但説布施沙門功徳。其福甚
大。如是凡説布施之福。比丘食者無罪
九十事第三十一
此是不共戒。比丘尼三衆不犯。爾時有一比
丘。秋月冷熱病盛不能飮食。天竺冬末月八
日春初月八日。此十六日寒勢猛甚。多發冷
病。以冬春氣交諍故。又日在下道行光照
處少。是故寒甚。春末月八日夏初月八日。
此十六日熱勢極盛。多發熱病。以日正在上
故。所照處廣。是故大熱。夏末月八日冬初
月八日。此十六日不寒不熱。以日所行道不
高不下故。以寒熱倶。有發冷*熱病。利益
比丘故。聽三種具足食。應食。謂食好色香
味。病比丘應受一請。不應受二請。若受一
請不能飽。聽受第二請。不應受第三請。
若受第二請不能飽。聽受第三請。不應受第
四請。若受第三請不能飽。應受已漸漸食乃
至日中。若比丘數數食波逸提。除時者。
謂病時。若病以食消息。病則折損。聽數數
食。又除施衣時。是名時。是中犯者。若比丘有
衣食請。彼有衣食來受請及食不犯若比丘
有衣食請。彼無衣食來受請不犯。食者波逸
提。有衣食請。彼有衣無食來受請不犯。食
者波逸提。若無衣食請。彼無衣食來受請
突吉羅。食者波逸提。若無衣食請。彼有衣
食請。彼有衣食來受請突吉羅。食者無犯。若
無衣食請。彼有衣無食來受請突吉羅。食者
墮。若有衣無衣食請。彼有衣無衣食來受請
突吉羅。食者墮。若有衣無衣食請。彼有衣食
來受請突吉羅。食者犯。若有衣無衣食請。彼
無衣食來受請突吉羅。食者波逸提。不犯者。
得多衣有食請。一切有衣食來不犯。從今聽
諸比丘節日數數食。彼與他竟受彼中食。何
者與他謂相食。相者吉凶相也。故作食。作
食者。爲大徳比丘故作也。齋日食月一日
十六日衆僧別房衆僧請獨請。皆應與他。若
五衆請不應與他。若有衣食請。彼有衣無衣
食來受請無犯。若至外有檀越請言。比丘來
食與汝衣。受請無犯。食亦無犯。有衣食請
無衣食請者。若衣食請受請無犯。食亦無犯。
若無衣食請。受請突吉羅。食者波逸提。凡兩
有必一得一失。若隻句必應。若有衣食請。
受請無犯。食亦無犯。彼無衣食來出外。若
檀越言與食。無衣受請突吉羅。食者波逸提。
以此類之義可解也
九十事第三十二
此戒共。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是中犯者。
若比丘福徳舍過一食墮。若過一夜宿不食
者突吉羅。若餘處宿是中食者墮。若不病
是中過一食墮。病者。乃至從一聚落來身
傷破。乃至竹葉所傷。皆名爲病。不犯者。
一夜宿受一食。若病若福徳舍主是親里若
先請。若待伴欲入嶮道。若福徳舍多次第
住。若知福徳舍人請住。皆不犯。福徳舍者。
根本爲佛弟子一切出家人。欲使福深廣故。
然宿一切出家。在家沙門婆羅門悉皆不聽。
遮食而食多爲出家人。在家人不定或與不

九十事第三十三
凡衆生起煩惱發狂者。皆由先深愛樂失所
重故。佛以神通力化令見之。如此長者失女
夫故。恚惱成狂。佛以神力化作女夫。共
在一處。以此因縁恚心即滅。佛以慈力彼瞋
即滅者。有衆生應於佛得利益者。設起煩
惱。必先以慈心神通力故。令煩惱心滅。然後
説法。如此比類有十三因縁。一睞眼女父懷
瞋詣佛所。佛以慈心神通力故。彼瞋即除而
後説法。二舍衞國有一長者。有一子愛之甚
重。而少死。又多穀麥雹霜壞敗蕩盡。以此
狂亂。佛以神力狂迷即除。聽法見諦。三有
一婆羅門生六子。皆容貌端政一時盡死。
猖狂而行。佛以慈心神力。化作六子盡在佛
前。即慚愧歡喜狂亂尋除。佛爲説法入見諦
道。四阿闍世王飮醉象欲來蹈佛。佛以慈
心神力化*作火坑。五指作師子王。象畏怖
屈膝禮佛。佛以手摩頭命盡生天。五優
斯那懷瞋向佛。佛以慈心神力。化大毒蛇在
兩邊。令悟以恚毒心墮此蛇中。怖
畏心故恚害即滅。六琉璃王罰舍夷國。得
諸釋子埋身地中。不令動搖。佛以神力化
作園林浴池。以歡其心。琉璃王與諸釋女。
在堂五欲自娯。諸女問王。何以歡喜種種
娯樂。王答女言。得勝怨家是故爾耳。女言。以
諸釋種盡是賢聖不與物諍故。王得勝耳。若
不爾者。但令一人與王共鬪。王不能勝。琉
璃即恚。刖其手足擲置塹中。佛以慈心神
力。令得手足聞法見諦。七佛在樹下。爾時
魔王與無數兵衆來欲害佛。佛以神力降伏
魔敵。隨前類像化而伏之。爲師子之像以伏
其虎。金翅鳥像以伏其龍。其夜叉者現毘沙
門王。如是比。八舍利弗目連以不忍見佛泥
洹。便先泥洹以其先泥洹故。七萬阿羅漢同
時泥洹。當於爾時。四輩弟子莫不荒亂。於
時如來以神通力化作二大弟子在佛左右。
以此縁故。衆生歡喜憂惱即除。佛爲説法各
得利益。九有一居士。佛記七日當取命終入
於地獄。阿難往語誠如佛語無二。而以世
染心。不以在意猶作樂自娯。阿難以日
垂盡兼有大力。強牽至佛所。以手摩之兼令
出家。隨宜説法得阿羅漢道。十有一長者。
唯有一子甚愛。象所蹈殺。父即荒迷狂行東
西。佛以神力化作其兒使令見之。荒心即除。
佛爲説法。發辟支佛因縁。十一有龍女往
至佛所。其夫瞋恚。佛感令瞋滅。尋爲説
法受三自歸。十二鴿入佛影中不移轉。十三
病比丘佛自洗浴。然後説法得阿羅漢。如是
有十三因縁。以慈心神力除滅惡心後授法
利。外國法。白衣舍晨起作食。常分食分與
乞食比丘。置一處來者與之。外國僧法。若
乞食時各分處。某甲比丘至某處。某甲比丘
至彼處。各當衰利。若檀越先分一升。當取
一升。不得長索。若長索更得一小鉢者波逸
提。不得者突吉羅。若主人先辦大鉢一鉢盡
與比丘。不得更索。若更索得者波逸提。
得食已無出外與比丘法。此食若能自食盡
則止。若不能盡隨意分處。若欲如法者。主
人舍先三鉢盡與比丘。若量腹取者好。餘
長者外見乞食比丘應示處。若不示處突吉
羅。鉢量數大鉢一鉢。是中鉢二鉢。下鉢三鉢。
中鉢二鉢。是下鉢三鉢。若檀越舍先留上鉢
一鉢盡與比丘。比丘更索突吉羅。得小鉢一
鉢波逸提。若主人先留小鉢一鉢盡與比丘。
比丘更索突吉羅。索乃至更得小鉢二鉢。亦
突吉羅。以本制戒限小鉢三鉢故。若更索得
小鉢三鉢者波逸提。若主人先留中鉢二鉢
盡與比丘。比丘更索突吉羅。索更得小鉢
鉢墮。若主人先不留食。隨檀越與多少無
過。更索突吉羅。若先與小鉢一鉢。若更索
乃至得小鉢二鉢突吉羅。若得小鉢三鉢墮。
如是隨與多少後更索突吉羅。得三小鉢外
更索一小鉢墮。以類推之盡可解也。若檀
越自恣請不問多少也。此是共戒。比丘尼倶
墮。三衆突吉羅。五道中從人取食過限者
墮。四道突吉羅。是中犯者。若比丘以上鉢
取者。應取一鉢。不應過若取二鉢墮若以中
鉢取。極多取二鉢。若取三鉢墮。若以下鉢
取。極多取三鉢。若取四鉢波逸提
九十事第三十四
此戒不共。三衆不犯。是中犯者。若比丘食竟
從坐起去。不受殘食法若噉根食波逸提。此
十五種中隨噉何食。已從坐起去不受殘食
法。十五種中隨噉何食墮。若一時和合噉十
五種。一波逸提。若異時各各異噉。十五波
逸提。受殘食法者。隨所能食。多少盡著鉢
中。知諸比丘一食未竟來從坐起。從是人
邊偏袒胡跪擎鉢言。長老憶念。我受殘食
法。若前比丘不少多取者。不名受殘食法。
若以鉢食著地。若著膝上。不名受殘食法。
若以此爲受殘食法者墮。若相去手不相及
者。不名爲受。若以不淨食。若以不淨肉受。
不名受殘食法。不淨食者。殘宿食惡捉食共
宿食。不淨肉者。狗肉惡鳥肉等也。若
食五種佉陀尼。而以五種菩闍尼受者。不
名爲受。如是展轉欲食此而受彼悉不成受。
諸不成受而食者。皆波逸提。大比丘邊得受
殘食法也。四衆邊不得。若上座邊。應偏袒
胡跪事事如法。若下坐邊。唯除胡跪餘法悉
同。優波離問佛。比丘有幾處行時自恣幾住
幾坐幾臥。所以問者。若義不問佛。義相不
顯。問已理相分明。行者無礙。優波離問佛。
印封已後。諸弟子頂戴奉行。如得王封隨至
四關無敢遮者。此亦如是。又如佛於三千世
界於法自在無能過者。優波離於閻浮提内。
解律自在無能過者。又云。優波離三千世界
無能及者。是人問佛。佛自答之。理無不盡。
佛告優波離。有五處比丘行時自恣五處住
坐臥。行有五者。知行知供養知應食知種
種食壞威儀。住坐臥亦如是。若比丘行洗口
時。有檀越與五種食。比丘應食。應行受殘
食法。不應住坐臥。若住坐臥當知壞威儀不
名受。若以此爲受食者。皆波逸提。不犯者。
若比丘言小住。若日時早。若啜粥。若一切
可噉者囑。不犯。一切五衆及一切解法白衣
邊盡得囑。若一人受殘食法。餘人食不成。
若行食應行時囑受殘食法不必行也。知行
者。知是行時。知供養者。知前人與食。知
應者。知應受不應受。知種種食者。知分別
食。壞威儀者。知行食時如是壞威儀如是不
壞威儀
九十事第三十五
此是不共戒。三衆不犯。此戒體。若比丘不囑
食不受殘食法。以瞋心欲令惱故。強勸令食。
食者波逸提。不食者突吉羅。是中犯者。若
比丘見餘比丘食竟不囑食。自恣請噉十五
種食。隨食何食皆波逸提。一切麥粟稻麻
&T011692;。未作麨飯&MT01281;。盡名似食。若變成麨飯&MT01281;
盡名正食別衆食
九十事第三十六
此戒尼共。三衆不犯。若僧祈食時應作四種
相。一打揵椎。二吹貝。三打鼓。四唱令令界
内聞知。此四種相必使有常限。不得或時打
揵椎或復打鼓或復吹貝令事相亂。無有定
則不成僧法。若不作四相而食僧祈食者不
清淨。名爲盜食僧祈不問界内有比丘無比
丘。若多若少若遮若不遮。若知有比丘。若
知無比丘。盡名不如法食。亦名盜僧祈。不名
別衆罪。若作四相食僧祈食者。設使界内有
比丘無比丘若多若少若知有比丘無比丘
若來不來。但使不遮一切無咎。若使有遮。
雖打揵椎食不清淨。名盜僧祈。若大界内
有二處三處。各有始終僧祈同一布薩。若食
時但各打揵椎。一切莫遮清淨無過。若有檀
越。或作一月或作九十日長食者。若能一切
無遮大善。若不能無遮。初作食日應打揵椎
唱言。六十臘者入。若有六十臘者若多若
少。但令一人入。即是清淨。若無六十臘者。
次唱五十九臘者。若無次第唱乃至沙彌。沙
彌一人入亦是清淨。若都無者亦名清淨。若
初日不唱。應日日唱如初日法。若初日唱者。
乃至長竟若遮不遮一切無過。若初日不唱。
應日日唱。乃至一人入已。餘遮不遮亦復無
咎。若不作此二種法。若食時有遮。界内乃
至有一比丘。以遮故不得食者。此中一切僧
得別衆食罪。設界内無比丘故有遮。食不清
淨。若作九十日長食。初日如法唱。九十日
竟。若檀越續有一月半月食。即前唱法爲清
淨。不須更唱。*唯僧房臥具九十日竟。應日
日唱。若不日日唱即不清淨。若有檀越請四
人已上。在僧布薩界内食。應布薩處請僧次
一人若送一分食。若不請一人不送一分食
者波逸提。若二處三處亦如是。若各至布
薩處僧中取一人若送一分食。則清淨自處。
不須展轉取人送食也。隨何處不請僧中一
人不送一分食者波逸提。設請一人送一分
食。外有異處比丘來。若遮乃至不與一人食
者波逸提。若聚落界内雖無僧界。設二檀越
請四人已上於二處食。應打揵椎二處互請
一人若送食一分。若更有異比丘。應如法入。
乃至一人若不互請及送食分。食者墮。若
遮不與一人食。亦波逸提。若聚落界内先
無衆僧。有檀越請四人已上。應打揵椎。若
不打揵椎。設知此中乃至有一比丘不來食
者。得別衆食罪。若疑有比丘而便食者突吉
羅。若都無疑心。若打揵椎。不問有無一切
無罪。僧祈食法。隨處有人多少。應令食有
常限。計僧祈食調一日食。幾許得周一年。
若日食一斛得周一年。應常以一斛爲限。若
減一斛名盜僧祈。若増出一斛亦名盜僧祈。
若減一斛食。僧應得者失此食故。若出一
斛。則令僧祈斷絶不續故。既有常限。隨多
少一切無遮。若僧多時隨共食之。若僧少時
亦共食之。設有餘長。留至明日次第行之。
如是法者一切無過。留至明日所未許也。
若行路時檀越請食四人已上。若伴中乃至
有一比丘別食者。此諸比丘得別衆食罪。
以遠遊行時。隨所住處縱廣有一拘屡舍。
此界内不得別食不得別布薩。雖非衣界。若
各齎食雖四人一處共食無過。若檀越食
三人已下。各異處食亦無過。若一切共一
處食大善。若食僧食若檀越食時。有異檀越。
別與四比丘食。四比丘在僧中次第並坐受
此食。食得別衆罪。若四人先取僧中次第食。
後得益者無罪。若僧食時自在維那。以僧
祈物別作肥好已四人共食。四人雖在一處
無別衆食罪。但食不淨。若比丘或食僧食若
檀越食。各取食分。雖四人已上於別處食。
不犯別衆。若四人已上雖在界内。各自有
物共作食。不犯別衆。若四人各自乞食於一
處食亦無罪。若四人中一人出食三人無食。
共一處食波逸提。若別房波演檀越。別與小
食四人已上。非足食故無罪。設續與後食。
應僧中請一人若送一分食。若各別食。食
不成衆。不犯不爾者波逸提。若僧食竟。有客
比丘來。檀越與食四人已上。無罪。若客比丘
遊行。入有僧界内。受檀越食。四人已上一
處食者波逸提。若先自齎糧。設本是檀越。
與共食無罪。若同行四人一人有食。於僧
界内在一處。與三人共食波逸提。若在曠遠
無僧界處。有多比丘共伴。一比丘別請三
比丘。共一處食波逸提。以隨住處有自然
拘屡舍界故。若有行糧共一處食無過。若客
比丘衆多。共伴入聚落界。雖無僧界。若比
丘若白衣爲檀越。別請四人已上。於一處食
波逸提。若同伴四人已上。在聚落界内受一
檀越食。先雖無僧。但知有一比丘在中。不
請共食者波逸提。若生疑心不問有無食者
突吉羅。若欲如法者。應好隱悉聚落有比丘
無比丘。不生疑心食者無過。若不爾應打
揵椎。若遠不聞。若聞不來。則清淨如法。
次若僧界若自然界若聚落界。有檀越食僧
竟。有客比丘來。檀越與食四人以上無
罪。若比丘僧於比丘尼僧無別衆過。凡是別
衆食。盡是檀越食。若僧祈食一切盡無別
衆罪。但不如法食僧祈食者。食不清淨。多
得盜僧祈罪。若僧界内有檀越別食。應請僧
中一人若遣一分食。若不爾者。三人已
各異處食無過。若僧界内有檀越食。先作意
請僧中一人。而忘不請食已在前。應作一分
食置上座頭送與衆僧。若僧遠者。應取此食
次第行之。凡檀越食法。必先請比丘。若檀
越在僧界内。應語檀越。請此界内僧中一人。
設請餘界僧。不免罪也。若此僧結十拘屡
舍界。去僧道遠。復不先請。即日請者。亦應
作一分食置上座頭。若能得送與僧者善。若
不能得送與者。應次第行之。若三比丘一比
丘尼不犯。若三比丘尼一比丘不犯。乃至三
比丘一沙彌尼不犯。若三比丘在界外。一比
丘在界内不犯。若三比丘在界内。一比丘在
界外不犯。若三比丘在地中。一比丘在空
中不犯。若三比丘在空中。一比丘在地不
犯。除病時作衣時。作衣者。不問應量不應
量衣。一切盡聽。若作衣時食難得者。聽
別衆食。食若易得不聽別衆食。除行時者。
極至半由旬若往若來。是中犯者。若比丘
昨日來今日食墮。明日行今日食波夜提。若
即日行即日道中食。若到所至處食無犯。
船亦爾。大衆集時者。或以法事或以餘縁
衆僧集會。極少舊比丘四人客比丘四人。名
爲大衆。雖大衆集。食不難得者。不聽別衆
食。食者波逸提。沙門請食時者。是外道沙
門。除佛五衆。一切外道出家皆名沙門。是
中犯者。若沙門請。請已服俗作白衣。持
食與比丘。比丘食者波逸提。受請不犯。若白
衣請比丘。請已外道出家作沙門。手持食與
比丘。比丘食者波逸提。若沙門請比丘。沙
門持食與比丘。受請及食不犯。若有檀越作
長食。或一月或九十日。先隨意請人。各使
令定至作食初日一切令集。清晨打揵椎。衆
僧集已。勸化主比丘。應立一處擧聲大唱。
六十臘者入先。被請衆僧各住一處。不被請
中有六十臘者應入。若無者次應唱五十九
臘者入。次第無者應唱沙彌入。若無沙彌亦
得清淨。若檀越僧界内作食堂舍不容。次第
出在異處食無過。若僧食時。若是僧食若檀
越食。各取食分在外。四人共一處食無犯。
若檀越舍内請四人已上食。雖打揵椎。若檀
越遮者。知有一比丘不得食者。盡得波逸
提。若大界内有二處僧祈。一日中二處倶有
檀越食。布薩處無過。不布薩處。若不請布
薩處一人。若不送一分食者。此處僧盡得波
逸提。若狂心亂心病壞心滅擯人。若三比丘
一狂心三狂心一比丘。設界内四比丘四狂
心。各檀越與食。盡無過。亂心病壞心滅擯
人亦如是。凡別衆食必在界内。界有種種衆
僧結界。有聚落界。有家界。有曠野處自然
一拘屡舍界。此界内不得別食。不得別布薩。
但非衣界。如是比是界内者不得別食。
又必是檀越。四人已上共一處。設界内有衆
僧。不如法食者波逸提。若但知有一人。不如
法食者波逸提
九十事第三十七
此是共戒。比丘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是
中犯者。若比丘非時噉食波逸提。若食五種
陀尼五種*菩闍尼五種似食。若十五種
一時食。一波逸提若一一食。一一波逸提。若
比丘非時中非時想食波逸提。非時中時想
食波逸提。非時中疑食波逸提。若時中非
時想食突吉羅。時中疑食突吉羅。時中時想
食不犯。若非時食咽咽波逸提。非時者。從日
中至後夜後分。名爲非時。從晨至日中名
時。何以故。以日初出乃至日中明轉盛中則
滿足。故名爲時。從中至後夜後分。明轉減
沒。故名非時。又從晨至日中。世人營務事
業作飮食。是故名爲時。從中至後夜後分。
燕會嬉戲自娯樂時。比丘遊行有所觸惱。故
名非時。又從晨至日中。俗人種種事務婬
惱不發。故名爲時。從中至後夜後分。事務休
息婬戲言笑。若比丘出入遊行。或時被誹謗
受諸惱害。名爲非時。又比丘從晨至中。是乞
食時。應入聚落往來遊行。故名爲時。從中至
後夜後分。應靜拱端坐誦經坐禪各當所業。
非是行來入聚落時。故名非時
九十事第三十八
此戒比丘尼共。三衆不犯。是中犯者。若比丘
噉擧殘宿食波逸提。若一時噉十五種食。一
波逸提。若一一噉。一一波逸提。此戒體。
咽咽波逸提。共食宿有三種。若受食已作己
有想。若共宿若不共宿。經宿突吉羅。食則波
逸提。若自捉食名惡捉。捉時突吉羅。作己有
想經宿亦突吉羅。食亦爾。若食不受不捉。
作己有想經宿突吉羅。食亦突吉羅。不問共
宿不共宿。但作己有想名内宿。若他比丘食
共宿無過。觸捉白衣食已。白衣還自收攝。
與比丘得食。若曠野中得多飮食。食已棄
去後來故在。若無鳥獸食處。得取而食。若多
共粟麥手觸。各各分已即清淨也。若食是
佛臘面門臘自恣臘。雖先受捉後買得食。以
無己想故無罪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七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八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九十事第三十九
此戒比丘比丘尼共。三衆不共。是中犯者。若
比丘不受飮食著口中波夜提。隨所多少著
口中。咽咽波逸提。有四人得從受食。男女黄
門二根。一切非人畜生亦成受食。凡受食者。
一爲斷竊盜因縁故。二爲作證明故。從非
人受食。得成受食。不成證明。所以聽非人邊
受食者。曠絶之處無人受食。是故聽之。若
在人中。非人畜生及無智小兒。一切不聽也。
又爲止誹謗故。爲少欲知足故。生他信敬心
故。如昔有一比丘與外道共行。止一樹下樹
上有果。外道語比丘。上樹取果。比丘言。我比
丘法。樹過人不應上。又言。搖樹取果。比
丘言。我法不得搖樹落果。外道上樹取果擲
地與之。語取果食。比丘言。我法不得不受
而食。外道生信敬心。知佛法清淨。即隨比丘
於佛法中出家。尋得漏盡。若受果樹葉大
成受食。不大槃小*槃圓*槃机案。但一人受
無過。手不淨受食。得突吉羅
九十事第四十
此戒不共。比丘波夜提。比丘尼四悔過。三衆
突吉羅。所以名美食者。以價貴故。以難得
故。以愈病故。或有美食非美藥。以乳酪
等是。或有美藥非美食。生*酥油是。亦是美
食亦美藥。酥肉魚脯是。或非美食亦非美
藥。呵梨勒等是。是中犯者。若比丘無病。
爲身索乳酪生*酥熟*酥油魚肉脯。得波逸
提。不得者突吉羅。若比丘無病。爲身索飯
羹菜等。得者突吉羅。不得者亦突吉羅。不
犯者。病若親里若先請不索自與不犯。若
比丘乞食時。至檀越門彈指搖杖。若問者隨
所須語。意令知得者善。若不得者不得
索。得者突吉羅。此中制食。無病索*酥油等
波逸提。後過四月中制藥。過四月請已。索
*酥油者波逸提
第三誦九十事第四十一
此是共戒。比丘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前
制有蟲水澆草土和泥。此制一切不得用蟲
水者。若眼所見若漉水嚢所得。一時舍利弗。
以淨天眼見空中蟲。如水邊沙如器中粟。無
邊無量見已斷食。經二三日。佛勅令食。凡
制有蟲水。齊肉眼所見漉水嚢所得耳。不制
天眼見也。凡用水法。應取上好細疊縱廣
肘作漉水嚢。令一比丘持戒多聞深信罪
福安詳審悉肉眼清淨者。令其知水。如法漉
水置一器中足一日用。明日更看。若有蟲者。
應更好漉以淨器盛水向日諦視。若故有蟲。
應作二重漉水嚢若二重故有蟲者。應三重
作。若故有蟲。不應此處住。應急移去。是中犯
者。若比丘知水有蟲用者。隨所有蟲死。一一
波逸提。若比丘用有蟲水煮飯羹湯浣染洗
口身手足一切用者。隨爾所蟲死。一一波逸
提。若有蟲水無蟲想用波逸提。若有蟲水
蟲想有蟲水疑用波逸提。若無蟲水有蟲
想無蟲水疑用突吉羅。若無蟲水無蟲想用

九十事第四十二
此是共戒。比丘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此
戒於五道中。人道中得波逸提。餘道突吉羅。
以趣異故。食家女人名男子食。家者。白衣房
舍也。此戒體。若白衣舍是行婬欲處。更無
異人。此處強坐。令他夫婦所欲不得隨意。
得波逸提。是中犯者。若比丘食家中強坐波
逸提。若起還坐。隨起還坐。得爾所波逸提。
不犯者。斷婬欲家。若受齋家。若有所尊重
人在座。和上阿闍梨父母。如是此名尊重人
也若此舍多人出入處不犯。此戒與夫婦一
處。後戒獨一女人爲異
九十事第四十三
此是共戒。比丘尼倶波逸提。三衆突吉羅。於
五道中。人道得波逸提。餘道突吉羅。以趣異
故。食家中者。義如前説。此戒體。比丘獨與一
女人。深屏處坐波逸提。獨者獨與一女人。更
無第三人。是中犯者。若比丘有食家。獨與一
女人共坐。三事起一波逸提。一者有食家。
二者獨與一女人。三者深邃處坐。若從坐起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