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弘道廣顯三昧經 (No. 0635_ 竺法護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635

佛説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一
 一名入金剛問定意
西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得普智心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國鷲山之頂。與大比
衆千二百五十人諸菩薩八千人倶。于時
世尊。廣爲無數百千諸衆。而所圍繞敷演
説法
爾時有龍王名阿耨達晋言
無熱
宿造徳本遵修
菩薩。堅住大乘行六度無極。以具滿相勤救
衆生化道無極。曾事九十六億諸佛。積累功
徳不可稱數。執權方便普現五道拔諸愚冥。
使修菩薩無欲之行。懷慈四等濟度一切。傷
愍罪類故現爲龍。化龍億數使免殃行自處
于池。率諸眷屬八千萬衆。又將婇女十四
萬人。周匝導從調作倡伎。其音和雅乘龍感
動。協懷威徳神變自由。齎衆雜花奉最妙香。
擎持幡蓋而詣世尊。至輒稽首敬問如來。尋
以所持香華雜寶繒綵幡蓋。重調音樂欣心
敬意。與衆眷屬及諸婇女倶進詣佛。則前長
跪肅然叉手。而白佛言。欲問如來無著平等
最正覺。菩薩所應行道當云何。唯蒙聽許乃
能敢問爾時世尊告龍王曰。恣汝所問
疑勿難所欲。如來至眞等正覺當隨敷散解
釋汝心
時阿耨達。得爲神尊所聽質疑。心益欣悦。而
白佛言。天師最尊人中聖導。猛如師子感變
無量。吾問如來普及衆生。亦爲菩薩大士之
故。爲世師者拔過俗法。志行清淨明盡因縁。
濟度群生作無請友。心普安救誘育立之。執
持無畏十種力。進伏衆魔降諸外道心無穢
行。被堅金剛大徳之鎧志不有惓。積徳因縁
不可計量。施戒忍進定智已備。心等一切蠲
除雜相棄捐二見。以越智度解因縁法。已入
深奧難極之要。去離聲聞縁一覺念。不捨大
乘一切智心。意行堅強常得自在。身淨無垢暉
曜明徹。志若虚空。無數諸劫意不惓者逮獲
總持。降除貪穢自大貢高。等如逝者空無相
願。以過如住夢幻影響野馬水月。於斯諸法
等解不動。重三寳教奉而敬之。轉其法輪而
無所礙。欣悦信樂皆自得之。如優曇花億世
希出。志靜安獨普有具相。宿樹恭恪明賢大
士。尊修上義法住若此。爲彼正士故問如來」
唯願如來至眞等正覺。解説菩薩大士所行。
得遊法門入金剛徳果達深妙。使其修應獲
總持場。以四諦行順化聲聞使解要眞。導衆
縁覺靜起因縁。奬以一心使等正覺。欲達諸
法當入大乘。曉入大乘能伏魔場。散棄疑結
過度罪惱。普知衆生意志所行。積最辯達布
演諸法。隨一切願化示所欲。善哉世尊。如來
無著平等正覺。廣爲賢明大士之故普弘演
説。使諸菩薩得致智力。降己自大得法上力。
曉解央行不有所造使得施力。所有無惜惠
不望報使得戒力。等除衆罪而過諸願使得
忍力。於諸苦法受生之處。身命無惜得精進
力。積衆徳本志常無惓使得定力。善寂居靜
解定要行使得慧力。而過邪見疑冥昧昧。曉
權方便濟度衆生。明了勸助具達五通。天眼
無限徹聽知心神足明宿。以此遊樂果大辯
才。辯才句義無盡不斷。便得總持志無恍
忽。令逮海印三昧正定。進隨普智果同一
味。得佛志定習樂通行。永常奉尊而無障蔽。
逮法志定勉進定意。長久聞法都無限礙崇
衆志定。普令一切奉不退衆。得施志定俗貨
法施。不有遺惜具足於戒。行念靜定使速得
佛。心而無忘昇天志定。常念兜述一生補處。
志樂菩薩清高之行。爾時龍王。質疑畢訖悦
心怡懌。重以讃頌啓問世尊
    大仁願説現世義 菩薩徳行所當入
    内性志操所應修 興發何道行云何
    順導以慈行入悲 意以度衆護濟念
    弘化定智使清淨 願垂哀傷而普説
    誘衆止意及意斷 根力神足行如是
    演道七覺散示衆 願説彼徳所應奉
    施調撿戒徳具足 忍力普行及精進
    慧志因縁轉無量 云何度彼蒙説之
    辯才通達勉愚冥 志行詳審常清淨
    諸起生者即覺知 唯願爲諸菩薩説
    欣悦之徳有歡豫 聖種七財是行最
    樂遊閑居及修靜 唯蒙慈尊廣度説
    辯才行具云何得 深致總持永安住
    弘法要説常無斷 聞輒奉行終不忘
    寂滅清淨而行觀 覺意深邃智廣博
    其慧難究徳無邊 解行云何應菩薩
    制持魔力與怒意 毀壞外道衆邪類
    勇徳難動若大山 月明至遊弘説之
    曉空無想性所在 解了野馬及幻法
    夢想體像計皆無 *唯願世尊指示説
於是世尊告龍王曰。善哉善哉快甚無比。乃
自發心啓疑如來。今汝所問承宿功徳。已顯
大悲爲衆志友。不勞生死弗斷三寳。王之質
疑用是故也。聞以諦聽受而思惟。吾當廣説
菩薩大士。應所修行彼此無限。果最要法時
龍王言。大善世尊。願樂思聽聞輒受行。宣布
十方勸進無惓
於是世尊答龍王曰。有一法行。菩薩應者相
好備具得諸佛法。何謂爲一。造起道意不捨
衆生。是謂一行致諸佛法。又有三十二事得
普智心。當勤樂行專意守習。何謂三十二。御
修内性。執上最志。昇行大慈。堅固大悲。志
慕無厭發於精進。仂具猛勵。而徳強力。又
踰踴勢。安靜無煩。爲衆忍任。習近善友。專
行法事。執御權化。施備忍行。樂於撿戒。諂
想已無。滅斷僞侫。言行相應。志存反復。常
有愧色。内自慚恥。已調怡悦。根行至信。意
而制御。得持功徳。志遠小道。樂弘大乘行。
觀一切三寶之事使其不斷。是謂龍王三十
二法。菩薩應此逮普智心
又復龍王。有十六事。進増普智顯力弘軏。
何謂十六進普智耶。施行衆濟。具戒無缺。忍
應調忍。果上精進。致定諸行。已具智慧。信行
悉足。供事如來。遊靜樂閑。備六堅法。有最
十善。飾身口意。徳具操行。知足樂靜。身三
勸彼。修勝定觀諸徳得備。是謂十六行法之
事。應相祥福演大智心。顯持佛世流化自

又復龍王。其普智心。以二十二事而除邪徑。
以其大乘志修普智。何謂二十二事。行過聲
聞縁一覺意已。下貢高無我自大。消去諂事。
抑俗雜言。遠棄非戒。拔恚怒根。免却魔事。
除去蔽礙。不章師訓耗滅罪除。省己切惻。不
論彼非。習離惡友。遠逆良善。去非六度。又
逝貪惜。戒無不消。已棄諍訟。而離懈怠。於
迷自正。捨諸無知。斷去無便。却去惡行。是謂
菩薩普智釋除二十二邪軌。速應權慧永無
懈退
又復龍王。二十二踊事。進順隨行得普智
心而不可當。諸魔波旬及魔官屬。并與外道
降而却之。何謂二十二踊。過戒事踊過於定。
亦踊過智而過慧行。踊過權化。亦過大慈。踊
過大悲。以要言之。過空相願我人壽命。過離
衆見及發因縁。過心自淨承覺神聖。過於識
念應不應見。過大金剛堅固之行。是謂龍王
菩薩所行二十二踊法致普智心。一切衆魔
及諸魔身。并邪外道不得自在。無敢當者悉
却之。又復龍王。其普智心。依二行處致
普智心。何謂爲二。如其所言修應行處。諸功
徳本觀道行處。是謂二事普智行處。復有二
事。其普智心而不可毀。何謂二事。在於衆生
無増異心。於諸殃行濟以大悲。是謂二事普
智無毀。又復龍王。其普智心有二重法而無
過者。生死之黨及衆聲聞。并諸縁覺無能勝
踰。何謂爲二。執權方便深行智慧。是爲二事
普智重法
又有二事休普智心。何謂爲二。處毀無疑滯
結之心。在在不安樂俗諸樂。是謂二事休
普智心
復有二事護普智心。何謂爲二。不志聲聞縁
覺行地。觀覩大乘至美之徳。是謂二事護普
智心
復有二事妨普智心。何謂爲二。志常多侫内
性懷諂。是即二事妨普智心
復有二事不妨普智。何謂爲二。專修直信行
于無諂。是謂二事不妨普智。又有四事蓋普
智心。何謂爲四。數亂正法。於諸菩薩賢明
達士亦不奉敬。常無恭恪。不覺魔事。是爲四
事蓋普智心
復有四事。於普智心而無其蓋。何謂爲四。護
持正法。謙恭受聽。尊重菩薩視若世尊。常覺
魔事。是爲四事普智無蓋
又有五事致普智心。何謂爲五。所行無望於
死漏用戒徳故。不捨一切以大悲故。憎愛
無二身命施故。財利周惠供事法故。是爲五
事得致普智
復有五事進普智心。何謂爲五。習善知識。不
患生死。志遠無益。去非時心。求諸佛智。是
爲五事進普智心
復有五事在普智心。過諸聲聞縁覺一覺念。
何謂爲五。過聲聞脱。過縁覺脱。過衆智心。過
諸吾我。又過習結。是爲五事過諸行法
復有五事於普智心而有其悦。何謂爲五。悦
過惡道。悦審普智。悦具覺慧。悦戒無厭。悦解
衆行。是爲五事普智之悦
復有五事發普智心。得五力助不溺生死。何
謂爲五。無其怒恨用忍力故。能滿諸願用徳
力故。降己自大以智力故。勤勢廣聞用慧
力故。過衆恐怯無畏力故。是爲五事致諸助

復有五事在普智心得五清淨。何謂爲五。
衆穢行淨。諸墮者因縁諸根無惑淨之。隨順
諸時以觀淨之。行治於等權道淨之。一切諸
法化轉淨之。是爲五事普智清淨
復有五事得普智明。何謂爲五。明解無欲。明
己彼心。明於五句。明達慧行。明眼無礙。是
爲五事致普智明
復有五事廣普智心。何謂爲五。以其五種五
根五莖五枝五葉五花五果。何謂爲五種日
修志修。而淨内性。等觀人物。求習脱行。弘於
權變。是爲五種。何謂五根。以大慈悲。徳本無
厭。勸進衆生。使免小乘。不志餘道。是爲五
根。何謂五莖。曉權方便。慧度無極。示導人
民。護持正法。等觀喜怒。是爲五莖。何謂五
枝。施度無極。戒度無極。忍度無極。進度無
極。定度無極。是爲五枝。何謂五葉。樂進聞
戒。求處空靜。常志出家。心安佛種。所遊無
礙。是爲五葉。何謂五花。得文相具積滿徳
故。衆好繍備種種施故。七覺財具心無雜故。
致有顯辯不蔽法故。深達總持聞無忘故。是
爲五花。何謂五果。昇致戒果。已得度果。達縁
覺果。又得菩薩不退轉果。獲佛法果。是曰
五果。斯謂龍王菩薩七五三十五事廣普智
樹道寶行也。修應之者得佛不難
佛告龍王。其有菩薩。欲受持此普智心樹深
妙明顯要行句者。當勤加習普智寶樹。如是
龍王。吾視一切諸法功徳。莫不由斯寶樹奧
義。諸發無上正眞道意。悉皆因是普智寶樹
至要句也。譬如龍王選植樹種。知此已致樹
之根莖枝葉花果而甚盛茂也。如是龍王。其
有能受普智心種。斯已得致諸佛賢聖最上
慧法三十七品。是故龍王。欲入普智所行功
徳。欲轉法輪。當受持此精修誦讀專心習
行。廣爲一切宣傳布演。如是龍王勤受學此。
當佛説斯普智心品法語之時。諸龍衆中七
萬二千。皆發無上正眞道意。龍王太子及諸
婇女萬四千人。悉皆逮得柔順法忍。五千菩
薩承宿徳本悉得法忍。時阿耨達并餘龍王
及諸眷屬。自乘神力踊昇虚空。興香之雲忽
便普布。調和美香及末栴檀。微雨如來及衆
會上。又化琦妙珠交露蓋。遍覆王舍一國境
界。而悉歡悦於上歌詠。至眞如來積祚巍巍
聖徳無量。列住雲日各現半身光文虚空。一
切衆會莫不見者也
  清淨道品第二
於是龍王復白佛言。甚未曾有。唯然世尊。乃
若如來博爲衆生。説道俗及心普智心行徳
所應。又唯世尊。如來無著平等正覺。願演散
説菩薩之行。修應清純明賢所由。得道清淨使
其終已。長久無垢不中有懈。無惓弗退。至得
十力四無所畏。而得具足諸佛之法。爾時世
尊告阿耨達。善哉龍王。勤思念行。吾當廣説
菩薩大士清淨道品。阿耨達曰。甚善世尊。幸
授教*唯願説之。於時聖尊告龍王曰。菩
薩行有八直正道。當勤受持。何謂爲八。六度
無極道。恩行之道。得五通道。行四等道。及八
正道。等衆生道。三脱門道。入法忍道。如此龍
王。是爲菩薩八正行道。何謂菩薩度無極道。
度無極道者。諸所布施勸彼普智。何則然者。
不以無勸施成普智。其行勸助於徳本者。斯
得施度無極名目。又及行戒忍進定智。亦以
勸助彼普智心。乃得慧度無極名目。是曰菩
薩度無極道。恩行道者含受衆生。何則然者。
以彼菩薩演示法度。菩薩行恩含受一切。覆
以四恩廣爲説法。而使衆生順受戒化。是四
恩道。神足道者。覩諸佛土天眼徹視。見衆一
切生者終者。又見十方諸佛世尊弟子圍遶。
悉見如是。於諸佛土以其天眼。應當所採而
採受之。又其天耳聽諸佛言聞輒受行。在於
衆生及諸類人。而皆明曉悉了知盡。爲隨説
法得識宿命。不忘前世所作功徳。又具神足
遊過無數諸佛國土。應以神足當得度者。輒
弘神足而度脱之。是神足應道。又何謂爲四
等行道。其隨修淨梵志中者。并及諸餘色像
天子。知彼意行隨順化日。斯則慈悲是爲喜
護。建立以道使彼應度。此謂菩薩四等行道。
其八正道普悉行之。聲聞所由。縁覺依因。大
乘亦然。是謂賢聖八直正道。何謂心等諸衆
生道。當爲此興不爲是興。爲斯可説爲此不
應。是有賢徳此非福人。斯爲盡應此復不應。
行等菩薩盡除此意。是謂心等諸衆生道。何
謂菩薩三脱門道。得致以空斷諸妄見。以其
無相除衆念想應與不應。以其無願永離三
界。是謂菩薩三脱門道。何謂得致法忍之道。
受拜菩薩菩薩自覺行應於忍。得爲諸佛世
尊所決授者無上正眞道意。是謂菩薩不起
忍道。菩薩致此八直正道。弘化流布權導無
礙。時佛説是八正道已。二萬四千天龍及人。
悉逮應此八道行也
若是龍王。菩薩以此八直正道等塗一歸。用
無等故。莫有能與菩薩比者。亦無其侶獨歩
三界。靜一心時修致慧行。應當所得已自
果之。明達諸法而如本無。斯謂如來。是曰
龍王八正之道。爲彼一切凡諸若干衆生所
行。興種種説而此要説。等同一向以無
説。歸未至説也。云何於此道清淨耶。曰道
無垢。用無塵故。是道無瑕本無念故。是道無
冥。慧照明故。是道無著。本清淨故。道常無生。
無所滅故。道如永無本。無有故。道無漏穢。三
界淨故。是道寂然。過凡行故。道無可至。無
有去故。道無所來。無從來故。道恒無住。過諸
欲故。道無所處。過衆見故。道無勝者。過諸魔
故。道大弘覆。外道不及故。道永離妄。自大
者故。道無所容。不修入故。是道極遠。用希望
故。道爲永離。過愚夫行故。道可果致。修行
者故。是道夷易。樂勤行故。道極平坦。住正見
故。是道無妨。修無毀故。是道無礙。等正行
故。是道無垢。三毒淨故。是道清淨。終無著
故。是謂菩薩道之清淨。若是菩薩於清淨道
務進勤修。又應行者。彼於法性已悉清淨。得
淨我性。亦以而過。法性淨故則數性淨。數
性淨故無數性淨。無數淨故得三界淨。三界
淨故眼識性淨。眼識淨故意識性淨。意識淨
故得空性淨。空性淨故諸法性淨。用是淨故
則諸法等等淨如空。空等淨故得衆生淨。以
諸淨故便無其二亦不著二。無二淨故則道
清淨。以斯言之清淨道也。彼無衆念亦不念
道。諸念悉淨若如泥絺。於彼永無是謂無念。
應無所念無念道者亦無識念。其道都無心
意識行。以此言之清淨道也。説是清淨道品
法時。二萬天人皆得法忍
時阿耨達復白佛言。云何世尊。菩薩大士修
是清淨而應向道。聖尊告曰。如是龍王。菩薩
大士欲行斯清淨道意者當曉淨行。亦使其
身口意清淨。何謂身淨。己身已空解諸身
空。身之寂靜解諸身寂。身之已脱解諸身脱。
身之怠慢解諸身怠。身之如影解諸身影。是
謂菩薩清淨道也。又云身淨身行無生。其有
生死觀於無生。彼以無生而等生死。則
知身亦曉身行。何謂身行。去來生法來無
盡法。見在景法終無盡法。其無盡者是謂身

又復身法因縁合會。其因縁者。則空無
淡然無念。若此龍王。是像法觀斯謂身淨。
又若如來身之無漏不墮三界。觀身無漏
如本無。以無漏身不墮三界。彼無漏身能入
生死。其無漏際無惓捨退。以無漏身示現色
身。如此現已。亦不念滅身之法本。如如來
身淨衆生身淨。己身亦淨等如本無。是謂菩
薩行應清淨。何謂口言爲應清淨。一切賢愚
言皆清淨。所以者何。用等相故。凡夫劣勢
著於音聲。若信不諦憂喜無常。樂於顛倒觀
察衆生。無本都無婬怒癡欲。何則然者。以
諸字説聲出皆淨。無欲恚愚亦無其著。以此
謂之一切言淨。以言言之。何者爲言。以欲恚
癡而爲言耶。諸垢爲言乎。言者無著。不著
眼耳鼻口身心。所言風像風動聲出。因縁合
會使有聲耳。所言如響。賢愚所言皆同如響。
所可言者。不住於内亦不出外。於其中間而
不可得。住本所念及其所行。出於言者并所
念想無住無想。是謂龍王如來所言及其衆
生一切音聲。皆空非眞損斯法耳。曰*唯世
尊如來所言斯不諦耶。曰是龍王如來審諦。
所以者何。如來諦故。解知諸法非眞非諦。又
復龍王。如來所言隨字音聲。皆答衆生一切
音聲。爾故衆生亦轉法輪。而亦不知法之義
順。以此報應使其行之。隨如等滅衆苦之事
曉解諸法。行了如是衆生音聲已無所住。在
諸煩惱而常閑靜。現出欲言於著無著。聲
出所言講論談語。其如法者不有違錯。是謂
菩薩口言清淨
何謂菩薩心爲清淨。其心本者不可染汚。所
以者何。心本淨故。其所可謂客欲垢蔽。菩
薩於斯不有所著。了解以權於本自淨。又
其心行不撰徳本。彼徳本者了識心本。以此
心行慈及衆生。識了知彼空無我人。其心徳
本助觀於道知等彼道。觀如是者斯謂心淨。
以此淨心。與諸婬恚愚行者倶。而永不受欲
怒癡垢。與操行倶不著諸穢。是謂菩薩身三
清淨。説斯清淨道品法時。三萬菩薩逮補生

  道無習品第三
又復龍王。其菩薩者乘是淨心。生於欲界而
在形界。與諸天倶處衆梵中詳安靜然。在
中進止無勝動者。又斯菩薩能降諸天化
以權。或生形界而在欲界。現如有家與諸衆
生周旋坐起。不與有勞弗慢衆生。亦無自輕。
彼以斯淨諸定正受。盡自爲定不隨正定而
有所生。何則然者。以彼菩薩執權方便心應
淨故。若此龍王。菩薩曉解清淨行者。當修
清淨已而習道。如是龍王。菩薩不習以求道
習。不習無習以想道習。亦不習於望道之習。
亦不求習。了解道習不習所生。冀向道習不
習行滅而爲道習。亦不求習以爲道習。不習
無習爲道之習。不習執捨以習道習不我人
壽。不身無常。不身性苦。不身有我。不身夢幻
野馬影響。亦不身空無相無願。不身無欲法
身習道。以要言旨身性諸情。亦不興有十二
因縁。乃至老死無欲之法。不數無數道無二
習。不俗無俗不漏無漏不犯無犯。不二之習
以求道習。又復諸法無習之習是道無習。斯
謂道習不習之習。如空無習亦不無習。當如
此習是道無習無相無願。彼不作習亦非無習。
當作是習無&MT04984;不*&MT04984;諸法無住。勤習如
乃應道習。當佛世尊説是清淨行無所習道
品法時。三萬二千天及世人。悉皆逮得無所
從生法樂之忍。五萬天人宿不發心於菩薩
者。皆發無上正眞道意。七萬菩薩逮得法忍。
爾時一切同聲而言。世尊。其有族姓之子及
族姓女。逮聞説是清淨道品無習法者。其値
聞已心無驚恐不捨退者。是皆受習如來無
上正眞道意。得轉諸佛所轉法輪。又*唯世
尊。是輩菩薩悉獲無上正眞道意。爲無量人
分布斯法。亦復當坐師子之座。當於天上天
下人中極師子吼。猶若如今如來之吼。悉降
魔衆伏摧外道。顯樹法幡熾法煇明。震雷
法鼓已鳴能降法雨。爾時世尊見諸天龍神
之衆人與非人又及四輩。聞其至説莫不
懌於是如來爲阿耨達。重復弘演。而説頌

    道非習可得 無乃興習想
    其道行加*此 棄離習念行
    不望求習道 蕩除衆異想
    其道都無習 清淨像明月
    若有起習想 無處亦不習
    已過無習處 得致最上道
    道爲無我念 亦不與空習
    是道無有二 安快而無上
    命壽亦如*此 無人及與言
    其道不有人 無命亦無住
    諸有習道者 而欲住於空
    斯去聖路遠 是不應道習
    道亦無有空 以捨於有習
    如本同一相 永空空於空
    道爲無起相 亦不有滅相
    不起亦無滅 彼悉爲道習
    吾音譬如幻 解想當如此
    持想行所習 道當何從生
    道爲都過俗 彼不有身習
    亦無滅身行 可得致於習
    是身根之家 本無所演廣
    彼不有餘求 本無不可得
    其習是道者 當如如本無
    如本知本無 是謂應道習
    諸法之本無 所覺若如幻
    解行而致此 乃應道之習
    若其不至道 所作如不住
    無能止其行 佛法不由道
    若如所習道 并及與無習
    所演爲如此 以住於本無
    有限餘道者 劣乘之所依
    是者無上道 本乘所因由
    諸興此道者 以致而無住
    斯則顯行徳 可致應道習
    道正而無嶮 端直且平坦
    勤親行此道 永離衆邪迹
    若如卿龍王 自住其宮室
    不動於所處 降雨充大海
    大士亦如是 習道如所行
    法身而不動 能滿於智海
    又如仁龍王 在於大地上
    以雨遍充足 其不有身著
    菩薩徳如斯 行此之所習
    用法滿衆生 其内無所著
    若如阿耨達 龍王大神變
    勝道徳如是 感動普十方
    衆生墮邪徑 諸墮受著見
    其住是道者 將順度無爲
    已住於斯道 菩薩果大稱
    能降魔波旬 并及邪外
    得道如其如 如道無能動
    踊過諸俗法 其行譬蓮花
    道心無有愚 是行爲住止
    千數諸衆生 化度立以道
    以常住斯道 得致於五旬
    神足諸感動 爲衆廣説法
    諸事悉清淨 身口及與意
    當願腎聖道 人性不可
    忍行爲無著 其往所可至
    斯得如來處 示道諸衆生
    生死於至歸 斯處則如來
    其往似若至 此爲無所至
    衆生所可至 當念彼上處
    學最佛之道 遊樂以幻法
    其作是習道 弘道之所習
    彼衆徳儀行 諸佛所稱歎
    其徳無有邊 終不可極盡
    如此習道者 不習亦無住
    彼處不咎魔 衆都不著行
    其順此道者 不起亦無滅
    已得意志行 總持弘大辯
    施惠及戒忍 遂増進若海
    身口穢以無 心潔乃清淨
    垢消永無瑕 修應此道者
    得昇於知達 所行習深妙
    難動惠無即 守習是道者
    其諸最正覺 過去與當來
    現在亦如是 致道世所歸
    彼已離衆難 値世遭難遇
    永爲諸佛子 其聞此法者
    快哉諸衆生 至善聞斯法
    眞應奉如來 其樂是經者
    有曉此道者 能斷諸情態
    紹徳具衆相 得應三界將
*佛説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一







*佛説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二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請如來品第四
時阿耨達。自與其衆諸眷屬倶。稽首世尊跪
膝叉手。而白佛言。願請天尊迴屈神光。往詣
無熱之大池中。盡其三月。吾等志樂供養聖
尊。并諸神通果辦菩薩及上弟子。蒙愍納許
願受其請。所以然者。吾等供事至眞正覺。豈
能應於如來儀耶。冀蒙逮聞寂靜上化。唯以
此法應供養也。思願重聞如是像法令常歡
悦。此乃應奉於三寶耳。爾時世尊不受其請。
重啓二月如來不然。垂聽一月世尊不可。願
納半月。世尊默然而已受之。於是龍王。自與
其衆諸將從倶。見尊受請忻喜悦懌善心遂
生。遶佛三匝。興震雲電而降微雨普遍天
下。忽然之頃還昇宮中。時阿耨達到坐正殿。
輒召諸五百長子。其名善牙善施善意善明。
能滅寂相。感動大威甘威甘權甘徳。普稱威
勇持蜜忍力行祥。如是比等五百長子。宿
樹無上正眞道已。王告之曰。又諸子等。吾今
以請如來無著平等正覺。及衆菩薩諸弟子
倶。盡其半月。世尊正覺垂大慈哀。興有弘
愍而尋受請。汝等當共同一其心廣相勉勵。
加敬世尊至眞如來。勤念無常當各寂靜。謙
恪恭肅住待如來儀應棄捐淫心欲意及
龍戲樂。除貪怒害離欲色聲香味細滑。所以
者何。世尊無欲而且詳安。仁雅審諦順調寂
靜。顯備諸徳侍從圍衞。儀容無量皆承諸佛
眞正要戒。以是之故。汝等半月無得入宮。當
除婬恚愚癡之念。又復如來宣講法故。必有
他方神通菩薩釋梵持世宿淨天子當普來
會。汝等勤念廣施姝妙。光顯嚴飾愼勿中懈。
令諸會衆觀變踊躍。此乃眞應供養如來。時
阿耨達都約勅訖。輒爲如來於雪山下無熱
池中。爲世尊故。化其無瑕淨琉璃座。而使
縱廣七百由旬乃殊異妙周匝列。置八萬四
千雜寶琦樹。挍以衆珍諸寶鮮飾。蔚有光華
精耀百色中出美香。諸樹間化八萬四千七
寶之堂。衆珍光彩極好無雙。施置十萬交露
綺帳。乃垂異妙赤眞珠貫。在諸堂上有師子
座。八萬四千皆大高廣。而布無價妙好雜&T073554;
床座寶分。施諸交露挍以衆寶。所在堂上有
婇女各二千人。其色姝妙姿美無量。顏
蔍華口出熏香。&T016254;持雜花末香塗香。調作
諸妓以詠佛徳。興悦衆會於上虚空化大寶
蓋。周千由旬遍覆會上*琦珍綵鏤。其寶蓋
中衆色無數。懸好繒幡於幡綵間垂諸寶鈴。
景風和降音踰諸樂。施饌百味備辦都訖。爲
此變已。與其眷屬恭撿叉手。向佛跪膝而遙
啓尊。以其請意歎詠頌曰
    慧藏知富積辯徳 慧達無著明導衆
    慧弘普至不有礙 慧上最力降神光
    慧解心行*唯大仁 當觀十方衆生類
    最上神尊受吾請 念啓慈愍*唯時屈
    知足無貪而易養 祥福審諦聖道師
    善行質信知衆意 時節*以至可屈尊
    其徳普稱行等王 造無請友興普念
    至仁清淨踰若空 所設辦訖枉神尊
    威御十方猛持世 佛事十八而等有
    度衆最首悲踊行 願與其衆時蒙至
    色妙端正相綵身 琦好種種花繍文
    志樂歡悦惠法施 大仁上導願察時
    梵聲清淨若雷震 鸞鳳哀鳴師子歩
    妙音具足悦諸士 衆心忻望願時顧
    佛土三千無等倫 弗有能知如來心
    聖尊明覩衆生行 所修常應時降此
    知時普應懷權化 了達衆生有聖誓
    詳審之行目明好 神威撿足願迴光
    衆生甚多普渇仰 十力持勢威無慢
    大仁徳峻勇而果 聖性爾枉昇遊此
    慚祥備足徳最上 寧救濟育遍無極
    師友無雙協懷衆 化龍億百興有悲
    於世威猛普慈救 達知衆行應如意
    開布散示唯天尊 輕擧神足願時至
爾時世尊知阿耨達請時已到。告諸比丘。著
衣持器差應留守。無熱龍王遙跪啓時。應受
半月宜便即就。於時八萬四千菩薩。皆大神
通徳具果辦。弟子二千亦上神足。侍遶世尊
周匝而導。至眞如來從鷲山頂。忽昇虚空神
力而進。如其色像身放無數百千之光。遍照
三千大千境界普悉晃明。諸欲色天皆見世
尊。揚光無數飛過虚空。自相謂言。神尊致
彼無熱王所。將興法化演奧無極。及使如
來爲衆圍遶。即彼半月中。多諸天數百千衆。
得見世尊又聞法説。縁復觀覩無熱所設莊
嚴感變。而令世尊故遊到彼。時諸天子各各
發念供養如來。或願散花。或雨名香。或施天
樂以歌佛徳。或復懸幢幡蓋繒綵率隨如來。
世尊身光炤耀煒煒。明踰日月宿淨色
及諸天光。佛之聖威神耀無量。根定寂靜行
詳安。釋梵四天威變種種。奉敬追侍隨從
如來。於時聖尊到雪山下住止右面。便告賢
者大目連言。汝到無熱王所處宮。當宣告之。
如來已至時可應入。於是賢者大目犍連承佛
神旨。忽遷無熱大池之中。現於虚空去地七
丈。化身像者若金翅鳥王。住阿耨達龍王宮
上。便告王言。如來至也。彼諸龍衆及婇女等。
無不愕然驚恐怖悸。衣毛爲竪四之藏竄。展
轉相謂。此池自初無金翅鳥斯從何來。時阿
耨達。告諸宮人太子眷屬而慰之曰。且各安
心勿恐勿怖。此爲賢者大目連耳。承如來使
興神足變。賢者目連到彼告訖。還詣世尊。時
阿耨達。便與其衆諸子臣民夫人婇女。擧宮
大小倶而圍遶。各奉名花及美末香。并衆塗
香幢蓋繒幡。倡伎種種調作相應進迎正覺。
于時世尊。爲諸菩薩及衆弟子天龍尊神所
共圍遶。倶而前至無熱所設廣博座場。如來
到已。尋就高顯師子之座。菩薩相次。然後弟
子諸衆坐訖。爾時龍王。觀視世尊及諸菩薩
弟子衆會坐悉而定。興心無量内懷怡悦。輒
與其衆手執斟酌。所設饌具踰世甘肥。延有
天味餚饍百種。以用供佛菩薩弟子并諸衆
會。使皆充足。世尊菩薩及諸弟子飯畢。輒各
蕩應器察衆都訖。時阿耨達。即啓如來
願聞*法説。於是世尊日昃時後。便從定起
端坐説法。諸來會衆滿千由旬。從他至上中
無空缺。天龍鬼神及人非人。周匝衞遶至
眞正覺。一切會者各懷踊躍
  無欲行品第五
爾時龍王。悦顏進前跪重白佛。*唯願世尊。
爲斯衆會如應説法。令諸一切免離生死。
相著五陰諸苦。穢垢昧昧勞塵之行。使
其永無三毒意結蒙。及龍衆得棄邪冥伏其
心意。弘致至善使有悦豫。深行菩薩。後若如
來現有存亡。當使吾等所在國邑護持正法。
於是世尊讃龍王曰。善哉善哉。阿耨達王。
諦聽其義勤思念之以宣布示。吾當廣説令
此會衆。多免罪痛根拔雜想意識志疑。使解
普智昇遊三界。時龍王言。善哉世尊。願樂廣
説當頂受行
是時聖尊告龍王曰。有一法行菩薩應者。爲
天世人甚所敬重。何謂爲一。志修深法以行
無欲。何曰深法法行無欲乎。如是龍王。菩
薩依順因縁之無離二見際。知有無者斯見
諸法。依著因縁不見有法不由縁生。彼作此
念。其依因縁斯無依縁彼不依魔。其依縁者
彼不言吾。亦不言我。又其依縁中無我我。
依縁無主亦無執守。其依順縁了解起生。速
易得致四依之念。何謂爲四。依於至義而不
文飾。依於慧行不爲識念。依順義經不依攀
縁。依念於法而不爲人。彼何謂義何等爲慧。
云何順義何謂念法。義謂空義。不受妄見無
相之義。不著念識無願之義。不著三界無數
之義。不著於數。又復義者。於法非法而無其
二。音聲無得。念想無念。法處無住。用無人
命壽言聲僞無所有。又復爲義。其法義
者爲無欲義。何謂菩薩爲法義。其無眼色
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之義。不生色義。不
滅色義。不爲痛想行識之義。亦不生滅識行
之義。亦不欲色無色之義。亦不生滅欲色無
色義。亦不我義。亦無我見著人之義。不有
*人義。亦不著人見入之義。亦不著入有佛
身義。亦不法字著入之義。不數計會有著
入義。亦復不有施戒忍進定智著義。曉入一
切諸法之義。是謂菩薩爲法義也。其從是義
而不有退。是謂爲義
彼何謂慧。日苦無生慧。習無念慧。盡都盡
慧。道無志慧。於陰幻法諸性法性而無毀
慧。在於諸情空取爲慧。解入諸法明了衆
生。根滿具慧志念無忘。於諸止意不意無
念。於諸斷意等善不善。於其神足身心建慧。
又於諸根了輕重慧。於諸覺意覺諸法慧。而
於諸力已降調慧。道爲無數於滅寂慧。觀別
法慧。始不生慧。來不至慧。中無住慧。於身
像慧。言以響慧。心法幻慧。是謂菩薩明達智
慧。又何謂爲順導義經。從是因縁而起。然者
滅於愚癡。滅於老死無我。而然於無我人及
與命壽深解諸物。若如來我皆非眞法。而然
於三脱之門也。等於三世求三無著。所謂諸
法見都無生。視了知者而得等滅離俗情態。
菩薩來智慧度無極。於諸意念而無疑惑。應
入是行。斯謂順義。無所去至亦無從來。泥絺
無爲不有去至。是謂順義。何謂如法。若
如來興與不興法身常住。是謂如來。如如本
無而無増減。不二無二眞際法性。謂之如法。
不毀行報無行報法。斯謂如法。大乘者由六
度無極。縁一覺乘從因縁脱。聲聞之乘依音
聲脱。是謂如法。施致大福戒得生天。博聞多
智定念致脱。斯謂如法。從行不修興有生死。
行之純至而立無爲。如法之謂。愚以欲力智
則慧力。斯謂如法。其一切法悉依法性。如此
龍王。其依因縁而起生者。斯則應得四依之
念。其依因縁彼則不依斷著有無。是謂其見
因縁起者。斯見諸法。其見法者斯見如來。所
以者何因縁乎。龍王。等起無起法於非法。
等而無著。又如來者。亦爲無著因縁之起。亦
無有起法不可得。覺其法者斯則如來。於因
縁起慧眼見之。慧眼見者斯則諸法。見諸法
者。斯則如來。是謂其見因縁起者。斯則見
法。其見法者斯見如來。又如來者以法見法。
如是龍王。若以此法行應脱者。斯謂菩薩而
無欲行。又呼龍王。無欲菩薩不作欲習。悦
樂賢聖捨非賢聖。勤慕興護於賢聖種。廣
諸慧爲法作護。修於博聞志樹無忘。不捨戒
身。智身無傾。定身不動。於其慧身善堅
住。脱慧見身強固難轉。脱慧見故。又復龍王。
無欲菩薩。得無數佛正法度義。亦具無數諸
佛要慧。又果無盡諸佛之辯。得通無量諸佛
神足。因致無數諸佛權解。普入無量衆生之
行。遊過無數諸佛國土。因見無數百千如來。
縁得聽聞無數諸法。得無數義達無數慧。曉
無數行度無數衆
若是龍王。無欲菩薩常應清淨。消盡衆穢徳
不可量。三界自由不有所著。何則然者。以其
無欲自從心生。有三事從心出生。何謂爲三。
從其欲生。又從愛生。亦由起生。復有三
生。觀於起生。又觀起生。又觀所行觀心無
處。又復三生。滅寂專一。曉解於觀。如法
隨行。又復三生。徳備仁調。以爲寂靜。
從行勤生。又復三事。從於行直。而無有諂。
仁慈調忍。復有三事。無沈吟疑。順善不麁。
志足易養。又復三事。從其空生。又復無想。
由無願。又復三事。心之所生諸法無常
從其心生。諸法皆苦亦由心生。諸法無我亦
從心生。復有三事而從心生。諸法無常。諸
法無我。滅盡無爲。皆從心生。如其龍王菩
薩等滅。亦由心生。謂其不捨普智心。行
一切。以大慈故。不捨衆生。大悲心故。不
厭生死。用大喜故。等離喜怒。以大護故。所
慧施不望報故。衆戒學行徳義備故。内
免己過不論彼短。能忍衆生諸不善行。欲
令彼人心固金剛。合集衆善諸徳之本。身
命無惜得致一切。諸定正受心無勞惓。不以
正受而有所生。曉智以權順隨衆生。以其諦
慧度諸志脱。欲達聲聞縁覺乘者。顯念佛法
求諸佛法。心能忍苦廣宣法故。衆利敬養
蔑而棄之。志具諸相徳行無厭。充滿智慧博
勤多聞。習善友故値善知識。用謙敬故得
應謙行。降自大故以降自大。志行備故具滿
意行。用無諂故以離諂者。言行應故以其無
欺。修誠信故以住信言。離衆欺故滅除妄語。
生誠信故降心於信。如是龍王。其有菩薩而
生是心。斯謂無欲。又復龍王。無欲菩薩。魔
不能得其限便也。所以者何。以彼菩薩應無
限故。而亦不行有限之法。彼何謂爲是限法
乎。欲婬恚癡斯皆有限。菩薩於是不有所著。
以此謂之爲無限也。聲聞縁覺其乘有限。菩
薩住於普智心者。魔終不能得其限便。有念
無念念想有限。菩薩以離衆念之應。如此
菩薩。魔不能得其限便也。如是龍王。有二魔
事。而是菩薩當深覺之。亦當遠離。何謂二事。
於其師友無恪敬心。而自處大貢高蔑人。是
謂爲二。又二魔事。捨菩薩六度無極藏。心
返喜樂親行聲聞及縁覺法。復有二事。何
等爲二。無其智慧而欲行權。與諸墮著
見衆生樂相狎習。復有二事。寡聞少智自以
慧達。雖有通博於中自大。又復二事。於徳
甚少妄生尊貴。若修徳行而樂小乘。復有二
事。正法不護。不度衆生。復有二事。志不樂習
於諸菩薩。及衆通達明智者倶。專行誹謗清
高菩薩。主爲法師數興蔽礙。又障師訓而多
諛諂。又二魔事。捨諸徳本。心存不徳。復有
二事。雖在閑居懷想三毒志常憒閙。若遊國
邑有貪利心。復有二事。爲非其人説深要法。
應當爲説而反不説。復有二事。不覺魔事。遠
離普智意數錯亂。如是龍王。其諸魔事色像
若斯。無欲菩薩而永無此。又復龍王。若有菩
薩修於清淨行應無欲。當致菩薩十六大力。
以此諸力降調己志以化衆生。何謂菩薩十
六力耶。曰得志力意力。行力慚力。強力持力。
慧力徳力。辯力色力。身力財力。心力神力。
弘法之力。伏諸魔力。無欲菩薩。得是菩薩
十六大力。何謂菩薩爲志力耶。如是龍王。菩
薩志力能覽諸佛一切所説總而持之。是謂
志力。斯菩薩意應諸佛行。於諸衆生而無斷
礙。是謂意力。能達一切音聲所説解了諸義。
是謂行力。離諸罪行與衆徳法。是則慚力。
一切諸難不爲非行。斯則強力。億千魔兵不
敢而當。是則智力。通達持法宣示等學而
無遺忘。斯則持力。無著不忘。於百千劫。
其所可説無礙不斷隨解諸法。是則辯力。若
諸釋梵及四天王。往詣菩薩黯然無色。是端
正力。以其寶首所可念願應意即至。是則財
力。過諸外道在中獨尊。是則身力。衆生之心
能一其心。知衆生心順行化之。是則心力。衆
生應以神足度者。爲現神變使衆覩見。是神
足力。若所説法使衆聞之而無中斷。彼受順
行等除苦盡。是弘法力。若其禪定正受之時。
得承佛旨賢聖行法。是降魔力。斯謂菩薩十
六大力。其有行者志慕願此十六之力。而欲
得者當修無欲。譬如龍王一切河流歸於大
海。道法諸行三十七品悉歸無欲。又若龍王
諸藥草木依因於地。諸善行法皆由無欲。譬
如龍王轉輪聖王衆生所樂。若此其有無欲
菩薩。乃爲諸天龍鬼世間人之所愛樂也。爾
時世尊。爲阿耨達并諸太子。而説頌曰
    欲爲慧菩薩 志願佛道者
    彼當離穢法 常勤行無欲
    慧解因縁法 不猗於見際
    覩法以因縁 無縁不有法
    縁生彼無生 是不與自然
    善縁斯亦空 知空彼無欲
    著縁而無相 脱願寂復寂
    澹泊像大愚 其處魔不
    見法無著縁 於其無吾我
    彼不有我人 知是則無欲
    無主不守護 不獲亦弗捨
    本脱無取捨 離欲常了法
    觀義不爲飾 慧行常脱識
    曉了順義經 依法不爲人
    空義是佛法 及脱無相願
    不*猗造見念 是義其無欲
    於法不有二 音聲無可得
    處法難可動 不人義無欲
    法義無欲我 眼耳不色聽
    鼻口離香味 身心無更法
    不色生威儀 又不離痛想
    亦無識住*我 達是應法義
    不住三界義 亦無吾我義
    世尊無色身 無字法説義
    計數非法義 至要不以施
    非戒忍進定 慧無我世尊
    諸法解無義 智謂是法要
    於義永非義 無欲則佛法
    無生曉苦慧 不起無有滅
    不生亦無終 如是應尊習
    音解若幻 知其如法性
    曉内如空聚 了是爲無欲
    知法至趣向 明達衆生情
    逝念以止意 無欲得是慧
    意斷無有二 神足心輕
    以力而無慢 諸根知止足
    覺定解以智 明了八直道
    慧觀於滅行 解法所至歸
    本法不有生 當來而未至
    現在無住法 不欲知如是
    身像無堅固 語空譬如響
    心幻若如風 無欲解如是
    知説順義經 了達於因縁
    本癡生死滅 無欲是慧義
    無我人命壽 解了法非法
    以脱於三門 所説空無著
    無生見滅道 習慧喩俗行
    不從心意生 無欲覺是行
    法性常如住 佛興及滅度
    無二覺不覺 無欲知是法
    其積如本際 彼積悉諸法
    空積及人際 無欲達是智
    法性常以住 覺起而滅度
    不識知其二 無欲法如是
    不殃善不善 知法無罪報
    佛法不從他 從行度無極
    以離因縁覺 音脱聲聞行
    惠施致大富 彼見戒生天
    博聞得智慧 守意化衆生
    至聖都守意 無欲法如是
    力常轉諸欲 智慧志存法
    等念是諸法 法性常無得」
    識智因縁起 而致四徳行
    知義及與法 順義知無欲
    觀縁彼見法 以法見世尊
    等於起滅法 無欲了尊法
    因縁跡無得 音聲法無字
    斯法得本無 是聖謂如來
    以慧見因縁 無見不見法
    明慧了因縁 是謂見世尊
    彼求無欲行 悦性諸賢聖
    法性毀不捨 而護聖賢種
    常護佛正法 無欲聞不忘
    戒根不捨離 於定達難動
    知身慧不動 常住於脱身
    及脱慧所見 無欲常安住
    解人諸佛法 無量衆聖道
    得佛神足具 辯達一切行
    知衆情意行 忽然遊諸土
    得見諸如來 受彼所説法
    聞守解達義 宣示無量人
    知彼億數行 志得向無數
    無數當自在 降心入功徳
    伏意使無欲 終不遷是世
    諸陰心以脱 了知起滅處
    觀滅無所有 所習以而無
    聲性心所行 不諂常端直
    無佞調仁善 無欲徳如斯
    以脱空想願 解苦知生死
    無我法常寂 無欲從心行
    普知心等慈 以悲濟衆生
    喜不厭生死 行護無有邊
    所施無望報 省己立諸行
    忍耐善不善 念脱彼衆生
    勤精強修徳 不計有身命
    以次知諸定 亦不隨於定
    慧定大精進 於數不墮藪
    以諦化聲聞 智不志滅度
    無欲値佛世 彼有此諸法
    魔不知其行 安住法了是
    無欲不有限 曉是貪茹根
    離欲彼無想 魔不知其處
    其想吾我應 彼自起魔事
    是悉度諸行 衆魔而不*審
    無欲志不忘 所行常清淨
    無欲不意志 慚行而不毀
    以聞無欲者 悦慧敬如來
    其住如法住 彼應如世尊
    諸佛十力者 菩薩欲奉事
    聞斯無欲行 勤意當受持
    其聞此無欲 悦信廣奉行
    彼常致無欲 得佛是不久
    無欲聖所由 而致最清淨
    無欲得成佛 以化無有邊
    去來現在佛 諸得衆相好
    悉從斯無欲 及行是法故
爾時世尊説是無欲法品之時。諸在會者四
萬二千天龍鬼神人與非人。皆發無上正眞
道意。萬二千人得不起忍。又八千人逮柔順
忍。三萬二千天子神龍。得離塵垢悉生法
眼。又八千人而離欲行。八千比丘漏盡無餘。
當爾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普遍
十方熀然大明。於雪山下無熱池中。周匝現
有所未見聞。光耀妙花皆至于膝。其池水
中普生乃異。鮮飾蓮花大如車輪。中出美香
花色無數百千諸種。皆是佛之威神所致。亦
爲是法興其供養。以悦無熱龍王意故
佛説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二



佛説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三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信値法品第六
爾時阿耨達龍王。心甚悦豫。又及龍王五百
太子。宿發無上正眞道意。聞佛説是。尋即皆
得柔順法忍。忻心無量各樂供養。輒爲如來
施飾寶蓋。進上世尊。同時白佛言。聖師如來
至眞正覺。爲吾等故出現生世。何則然者。令
吾等聞普信道品。得聞是已。意而無惓不有
懈退。亦無驚恐。聞以加重專心習行。樂聽
無厭如是像法也。又惟如來解説。菩薩云何
得値諸佛世尊。如來告曰。諸賢者等勤念受
聽。吾當廣説。諸太子言。唯思樂聞。彼諸上
士受世尊教。如來告曰。樹信賢者興値有佛。
何謂爲信。信謂正士修諸明法。奉之爲先。何
謂明法。曰依行應不離徳本。習求樂賢慕隨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