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 (No. 0628_ 法天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光明開華天子言。諸菩薩如日舒光能破諸
闇。一切色像而得顯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
是。具智慧光舒妙法炬。普照衆生令除癡闇。
皆悉明徹慧光顯現無諸闇瞑。而不復爲愚
盲所覆。常履光明道。是故菩薩引示一切失
道衆生令行正道。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曼陀羅華香天子言。諸菩薩曼陀羅華妙香
遠聞滿百由旬。菩薩摩訶薩。具戒定慧亦復
如是。戒香定香慧香。遍於世間普聞一切。若
諸衆生聞是香者。一切煩惱皆悉銷除。是菩
薩摩訶薩。具足如是法功徳香。即能趣證佛
一切智
精進法行天子言。若諸菩薩暫時懈退。即不
能修進勝行得佛菩提果。若精進心不計劫
數。長時勇猛種諸善根心無厭足常行八種
助道之法。何等爲八。一者勸助勝行相應之
法。二者常修四無量行慈悲喜捨之法。三者
修習五種智通智慧之法。四者常行四攝之
法。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五者於三解脱門
忍法具足。六者廣爲他人宣説妙法。七者發
起無上大菩提心。八者作善方便迴向一切
攝諸正法。菩薩行此八法。即能趣證佛一切

爾時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及天衆
言。諸菩薩摩訶薩。當於諸法離諸分別即證
佛智。云何離分別。謂不分別三界。不分別諸
見。不分別是内是外。不分別是聲聞地是縁
覺地是愚異生地。亦不分別是輪迴是煩惱
是能觀是所觀。是因是果。是境界非境界。是
増是減。是我見是我所見。是慳貪是布施。是
毀戒是持戒。是瞋恚是忍辱。是懈怠是精進。
是散亂是禪定。是愚癡是智慧。亦不分別是
善根能生諸善法。是不善根能生諸不善法。
不分別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住平等法。不
分別是有爲是無爲。不分別是有著心是無
著心。不分別是有漏是無漏。諸菩薩當知。是
法無所分別住平等相應。即能趣證佛一切

復次諸菩薩摩訶薩。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本不可得。何以故。非心所縁非智所知
唯佛而證。與佛等者一切智亦等。於一切智
觀無所有。無所有故。是故於一切智無所著。
非色取受想行識皆不可取。是名一切智。無
法相亦無非法相。是名一切智無。檀波羅蜜
可證。尸羅波羅蜜可證。羼提波羅蜜可證。毘
離耶波羅蜜可證。禪波羅蜜可證。般若波羅
蜜亦不可證。所以者何。以諸法無所得。是故
一切智亦無所得
復次諸菩薩。一切智非三世可得。過去不可
得。現在不可得。未來亦不可得。不著三世
故。非眼識所觀。非耳鼻舌身意識所觀。何以
故。離諸境界故。諸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智
者當如是住。所以者何。一切法亦如是住。諸
法平等一切智亦平等。乃至諸佛法凡夫法皆
悉平等。如是一切法平等。是名一切智。菩薩
摩訶薩。當如是住應如是學。譬如四大自性
皆無。本自有性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
世間諸善不善法。自性空故亦不可得。何以
故。非分別故。分別既空是眞實義。爾時妙
吉祥菩薩説是法時。會中有二千天子。得無
生法忍。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一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
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辯積菩薩摩訶薩。前白妙吉祥菩薩言。
今當共詣佛所問。菩薩摩訶薩當云何住。是
時妙吉祥菩薩。即於會中不起于座。攝菩薩
形化如來像相好具足。與釋迦牟尼佛等無
有異。即告辯積菩薩言。如來在此汝今當問。
爾時辯積菩薩。不知化相謂即如來。前詣
佛所而發問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當云何住。
化佛答言。如我所作菩薩應如是住。辯積菩
薩言。如佛世尊復云何住。化佛答言。佛世尊
者。不行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法。不著
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行身業不發語業不起
意業。如是於一切處無所行。善男子。一切
所行皆悉如化。辯積菩薩言。如佛世尊亦幻
化相耶。化佛答言。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當
如是住。辯積菩薩即白佛言。云何世尊亦幻
化相耶。化佛答言。不也善男子。一切諸法皆
幻化相。辯積菩薩言。如是如是。諸法性空皆
幻化相。云何我佛世尊亦幻化耶。化佛答言。
善男子。豈唯此佛是幻化相。所有一切如來
皆幻化相。辯積菩薩言。誰爲能化者。化佛答
言。自業清淨。非有能化及所化者。亦無我
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無士夫無有識。無補特
伽羅。無佛無異生等相。辯積菩薩白佛言。世
尊。當云何學而得菩提。化佛答言。一切法無
所學。菩薩當如是學。諸法無所行。菩薩應如
是學。諸法無所畏。菩薩應如是學。諸法無疑
惑。菩薩應如是學。諸法無所有無所縁。無虚
妄無聚集。無所作無文字。無生無滅。無已有
無今有。非幻化非色像。非智所觀離一切
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如是學者是名正
學。無所減失亦無増長。若如是學者。無所遠
離無所戲論。無所樂無所厭。無喜無恚無來
無去。若如是學是名正學。是故善男子。若
有樂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無輪
迴無涅盤。無取無捨無施無慳。無戒無犯無
忍無恚。無勤無惰無定無亂。無智無愚。非學
非無學。非行非不行。無所得無所證。無菩
提無佛法。無我想無人想。無衆生想無壽者
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法想亦無非法想。非有
想非無想。何以故。諸法如幻化。無二無差別。
無動轉相。一切法非色取相。眼不能觀。一切
法無分別相。非心所知。諸法性空。無法可行
無菩提可得。是故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當
如是行如是修學。若有善男子聞是説者。不
生驚怖不生疑惑。是人即能證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復次善男子。譬如虚空不可侵害。火不能焚
風不能轉。水不能注塵不能坌。煙雲雷電皆
不能著。虚空無罣礙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
是。心無罣礙不爲諸法之所動轉。無樂欲
無厭捨心若虚空。蘊等諸魔所不能動。是菩
薩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能普爲衆
生作大利益而無窮盡。爾時化佛説是法已
隱而不現。妙吉祥菩薩却復本形。辯積菩薩
前白妙吉祥菩薩言。如來世尊從何所來適
當説法。今何所往。妙吉祥告言。本無所來今
亦無去。又問。無來之來從何所來。答曰。從如
是來。辯積菩薩言。如佛所言。一切如來皆幻
化相。幻化相者非所從來。亦無所去耶。妙吉
祥言。如是如是。如所化相無來無去。一切法
一切衆生亦如是。辯積菩薩又問言。一切法
何所住。妙吉祥菩薩言。諸法無自性如是住。
又問。一切衆生復云何住。答曰。一切衆生彼
彼業報亦如是住。又問。一切衆生業報云何。
答曰。諸法無生亦無業報。諸法平等今如是
住。又問。無業報者彼彼業報云何。答曰。如
所作業如所受報。是爲業報。又問。衆生業報
性空。當生亦爾復云何受。答曰。如眞實法無
業無報。及無有生非有非無。是爲業報。然衆
生業報無亡無失。自業性空是眞實義。妙吉
祥菩薩説是法時。釋迦牟尼佛會中。有尊者
舍利子阿難及餘聲聞等。以佛威力故。聞妙
吉祥菩薩所説妙法。是時舍利子即從座起
前白佛言。世尊希有。彼諸菩薩各以種種善
巧方便。宣説甚深之法。若有聞者。其誰不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子。菩薩
摩訶薩。以無著心修學諸行。以無懈心宣説
正法。舍利子。如菩薩所行。所得果報所有
智慧。及所説法皆亦如是。如汝舍利子。所
行所學皆聲聞行有所著相。所得智慧亦復
如是。爾時有菩薩名光嚴。即從座起前詣佛
所。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聲聞行。佛言。善
男子。聲聞行者。於法有所限量。於所修行不
能遠離諸相。樂離生死趣證涅盤。厭捨衆生
不能濟度。智慧狹劣無廣大心。所以菩薩觀
聲聞行猶若愚盲。是故菩薩心行無所著智
慧無限礙。而能廣度衆生利益無量。是時光
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妙吉祥菩薩及諸
大士。莫於今時而來此會説妙法耶。我等樂
聞。何以故。妙吉祥菩薩證甚深法入解脱門。
以無礙辯善説法要
爾時釋迦牟尼佛。即以神通警覺。令妙吉祥
菩薩來赴法會。是時妙吉祥菩薩。與二十五
大菩薩及天人衆。咸到釋迦牟尼佛所。各各
頭面禮佛雙足。右繞三匝住於一面。是時光
嚴菩薩。即白妙吉祥菩薩言。云何大士離於
佛所異處説法。妙吉祥答言。佛所説法甚深
難解。離諸語言非我能知。光嚴菩薩言。佛所
説法甚深難解。如大士者智慧無量尚不能
知。我等云何當能了解。妙吉祥菩薩言。唯佛
與佛而悉通達。非如來者不能信悟。是故我
今隨力演説其所説法。但如法説於眞際法
界。非離非不離。如是所説是名説法。於諸語
言於諸戲論。於諸名相於諸生滅。亦非離非
不離諸法平等。是名説法。諸法無自相無他
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非輪迴相非涅盤相。
是名説法
爾時釋迦牟尼佛。讃妙吉祥菩薩言。善哉善
哉。如汝妙吉祥所説是眞説法。何以故。諸法
離言。離一切想。無大法無小法斷諸分別。非
三昧心所觀所見。未有一法若増若減。如是
説法是名解法即名見佛。是時釋迦牟尼佛説
此法時。會中有八千菩薩。證無生法忍。有二
百天子。先發大乘心不久。而作是念。佛法甚
深難解難知不能窮盡。而我等終不能解了
深義。行諸勝行趣證無上菩提。不若於聲聞
縁覺之果。趣求涅盤定無疑惑。於是退轉大
乘心。爾時世尊知諸天子心所思念。告諸天
子言。汝等勿起懈怠心退失大乘行。當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堅固無退。爾時釋迦
牟尼佛爲欲度諸天子故。即化一長者身。手
持滿鉢衆味飮食。來入法會到佛所已。以所
持食奉上世尊然後頭面禮世尊足。而作是
言。唯願世尊。哀愍我故。受我此食。是時世
尊隨長者意而受此食。於是妙吉祥菩薩。從
座而起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佛所受食
無有限量。應遍法界而無所著。無施者無受
者。皆悉平等如法受食。爾時舍利子心生疑
念。施食長者從何所來。豈非妙吉祥菩薩所
化而作佛事。爾時世尊知舍利子心之疑念。
即告舍利子言。汝舍利子勿作是念。若來若
去佛自知時
爾時世尊以所受食擲鉢置地。其所擲鉢於下
方世界各各佛刹現説法者一一佛前鉢皆至
彼。諸佛弟子各發問言。此鉢從何所來。諸佛
皆爲告言。上方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
釋迦牟尼。今現説法。此鉢從彼而來。爲欲教
化諸菩薩故。其鉢下過七十二殑伽河沙數
佛刹。有世界名光明。佛號光明王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現在説法。於彼佛前虚空中住
爾時釋迦牟尼佛。擲是鉢已。即告尊者舍利
子言。汝舍利子。當以神力觀所擲鉢今在何
處於何所住。是時舍利子。即入十千三摩地
門。於其定中。以自智力及佛神通力。於十千
佛刹遍觀此鉢不見所住。從定出已而白佛
言。世尊。如我所觀。經十千佛刹不見此鉢
所住之處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大目乾連言。汝大目乾
連。當以神力觀所擲鉢何所而住。是時尊者
大目乾連。承佛聖旨。即入八千三摩地門。於
其定中以自通力。於下方世界經八千佛刹。
遍觀此鉢亦不見所住。從定出已前白佛言。
世尊。我以自通力。於下方世界經八千佛刹。
不見此鉢所住之處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須菩提言。汝當以神通
力。觀所擲鉢今在何處於何處住。須菩提承
佛聖旨。即入萬二千三摩地門。於其定中經
萬二千佛刹。遍觀此鉢不見所住。從定出已
前白佛言。世尊。我以自通力經萬二千佛刹。
遍觀此鉢不見所住。如是五百聲聞弟子。各
各以自神通及天眼力。遍觀此鉢皆不能見」
爾時尊者須菩提。前白慈氏菩薩摩訶薩言。
仁者受一生記當補佛處。惟願今時入三摩
地。觀鉢所往示諸大衆。慈氏菩薩告須菩提
言。尊者。然我受一生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所有妙吉祥菩薩一切三摩地門。名
字尚不能知。何況證入。唯妙吉祥菩薩悉能
證之。所作所行無不通達。須菩提。諸佛如來
所作。今我豈能知耶。是故我今神通智慧。未
逮於妙吉祥菩薩。而今世尊所擲之鉢。唯妙
吉祥可知所住。降茲已往皆莫能知。是時須
菩提前白佛言。世尊。彼妙吉祥菩薩功徳尊
勝。自捨如來無能過者。應知世尊所擲之鉢。
惟願世尊。勅妙吉祥菩薩。以大神通取鉢赴
會。示諸大衆而作佛事。於時世尊。即告妙吉
祥菩薩言。妙吉祥。汝知此鉢當何所往復何
所住。於是妙吉祥菩薩。承佛語已而作是念。
我今不起于座不離佛會不隱其身。當取此
鉢示諸大衆。作是念已即入三摩地。於其
定中舒其右手。於下方界過一一佛刹。於
一一佛前。其手發聲作如是言。我今敬禮
諸佛。我師釋迦牟尼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
起居輕利安樂行不。伸問訊已。其手於一一
毛孔。放百千倶胝光明。一一光明有百千蓮
華。一一華上各有如來坐於其上。一一如來
各各讃歎釋迦牟尼佛。一一世界皆悉六種
震動。現大光明遍照佛土。復現幢幡傘蓋種
種嚴飾之具而作佛事。如是一一佛刹悉皆
如是。度七十二殑伽沙數佛刹已。到光明王
佛所。其手發聲致敬問訊亦復如是。復放百
千光明。一一光中有百千蓮華。一一華上皆
有佛坐。諸佛各各讃歎釋迦如來。光明交照
洞徹無量。爾時光明王佛會中。有菩薩名曰
光幢。從座而起。前白光明王如來言。此手何
來。現如是相放此光明。復於光中現如是蓮
華。於其華上有諸如來。各各讃歎釋迦牟尼
佛。是相云何願佛宣示。爾時光明王如來。告
光幢菩薩言。上方去此七十二殑伽沙數佛
刹。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應正等
覺。現在説法教化衆生。彼有菩薩名妙吉祥。
具大功徳被不思議精進鎧。有大智力已到
彼岸。是菩薩於彼釋迦牟尼佛會中。不起於
座舒其右手來取其鉢。以是縁故有斯瑞應」
爾時光明王如來。從於眉間放大光明。普照
七十二殑伽沙數佛刹上。至娑婆世界廣大
照曜。而此世界所有衆生蒙光照者。得大快
樂如轉輪王。所有修菩薩行者蒙光所照。皆
得其果自行圓滿。所有諸大菩薩。皆得日光
三摩地門。所有修聲聞行者。皆得八解脱法
門。彼光明王佛刹諸菩薩承如來光。皆得見
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并妙吉祥菩薩。諸
聲聞衆圍繞説法
爾時光幢菩薩摩訶薩。見此娑婆世界衆生
業濁而生悲泣。即白光明正如來言。世尊。
我*承佛光明。得見彼娑婆世界。而此世界穢
惡充滿。諸大菩薩生於彼處。譬如吠瑠璃寶
沒於泥中。是事云何
爾時光明王如來。告光幢菩薩言。善男子勿
作是言。我此世界諸修菩薩行者。於十劫中
修習禪定。而不及彼娑婆世界衆生。發起一
念慈悲喜捨之心。便能獲於無量功徳。滅除
一切煩惱重障。何以故。娑婆世界衆生猛利。
是故諸菩薩生於彼中。爲護佛法故。汝今勿
應而生悲泣
爾時釋迦牟尼佛會中諸菩薩衆。蒙光照已
即白佛言。世尊。何縁有此光明普能照曜。亦
令我等生大適悦。諸衆生等滅諸煩惱。釋迦
牟尼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下方去此七十
二殑伽沙佛刹。有世界名曰光明。有佛如來
名光明王應正等覺。現在説法教化衆生。彼
佛眉間放大光明照此世界。是時諸菩薩復
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見彼光明世界。光明王
佛及諸菩薩。願佛以神通力令我得見
爾時釋迦牟尼佛。現其足下千輻輪相。於其
輪中放大光明。下照七十二殑伽沙數世界。
至光明王佛刹廣大照曜。是時諸菩薩衆。乘
佛光明。皆得見彼光明王佛及諸菩薩已。而
能獲妙高燈三摩地法門。於時下方一一佛
刹光明普照。與此娑婆世界。互得相見逈無
障礙。如是下方諸世界。乃至光明王佛刹諸
菩薩衆。與此娑婆世界諸菩薩。互相觀見各
得瞻敬。譬如日光去其闇瞑。一切衆生各得
相見亦復如是。是時彼諸菩薩各各發起精
進之心趣求大果
爾時妙吉祥菩薩舒手至光明王如來前。住
虚空中當取鉢時。有諸佛刹無數百千倶胝
那由他大菩薩衆。恭敬圍繞隨鉢上至娑婆
世界。瑞相光明皆悉漸隱。妙吉祥菩薩置鉢
於釋迦牟尼佛前虚空中住。於是出三摩地。
從座而起前詣佛所。禮世尊足而白佛言。世
尊。我承佛旨。於下方世界取所擲鉢。今在佛
前置虚空中。願佛納受。於是世尊默然而受。
是時下方世界諸佛刹中。菩薩之衆隨鉢至
者。咸詣釋迦牟尼佛前禮敬雙足。各各稱彼
佛名。某佛如來正等正覺問訊世尊。少病少
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教化衆生無疲勞耶。
如是伸敬已畢。世尊安慰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言。汝今諦聽。當爲汝説
妙吉祥菩薩過去所行及本因縁。時舍利子
受教而聽。佛言。舍利子。過去無數百千倶胝
那由他劫。彼時有佛。號無能勝幢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出現於世。彼佛世界名不可毀。有
八萬四千聲聞之衆。萬二千菩薩衆。彼佛説
三乘法教化衆生。是佛亦出五濁惡世。爲諸
菩薩説六波羅蜜法。舍利子。彼時有苾芻名
曰智王。聰慧明達善説法要。是苾芻食時著
衣持鉢。入一王城次第乞食。其城名曰廣大。
得滿鉢衆味食已將出彼城。是時城中有長者
子。名曰淨臂。在母懷中見彼苾芻持鉢而過。
即詣苾芻前欲鉢中飮食。是時苾芻見是童
子善根純熟是大法器。即取鉢中歡喜團而授
與之。童子得彼食已發歡喜心。隨智王苾芻。
至無能勝幢如來之所。時彼童子。即詣佛前
禮世尊足。智王苾芻。將所乞食授其童子。而
告之言。汝以此食供養世尊及諸大衆。當令
汝得無量福聚。是時童子如苾芻言。即捧其
食添世尊鉢食猶未盡。然後次第供諸大衆。
是會菩薩聲聞。咸受其食悉皆飽滿食猶未
盡。佛告舍利子。淨臂童子既供養已心大歡
喜。即於佛前説伽陀曰
    我以無盡食 供佛及大衆
    我今供養已 獲福聚無疑
    所施食無盡 佛功徳無盡
    今供養於佛 必獲無盡福
    我以無盡食 供養於世尊
    増長諸善根 相續無窮盡
如是以一鉢食。於七日中。供養如來及聲聞
菩薩之衆。以佛威力故食猶不盡。是時智王
苾芻告彼童子言。汝供養已。當歸依佛歸依
法歸依僧。受佛戒法盡形受持。是時童子受
苾芻教。歸佛法僧。既歸依已即生隨喜。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時淨臂父母求
覓其子。到無能勝幢如來會中。到已禮世尊
足住立一面。淨臂童子見其父母。心生歡喜
問訊起居。於父母前説伽陀曰
    父母今善來 諸佛甚難値
    我求大菩提 爲一切衆生
    當觀佛相好 身放妙光明
    諸有智慧者 應求菩提果
    我今求出家 願父母聽許
    不樂於富樂 以佛難値故
爾時父母。即爲其子説伽陀曰
    我聽汝出家 趣無上菩提
    我以汝因縁 亦當如是學
佛告舍利子。是時淨臂童子。蒙其父母聽許
出家。時彼父母。深生信樂亦復出家。歸佛法
僧歡喜信受。是時復有五百人。同時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悉歸佛出家。佛皆攝
受。佛告舍利子。汝今當知。爾時智王苾芻
者。豈異人乎。即今妙吉祥菩薩是。淨臂童子
者。今我身是。舍利子。我往昔時爲長者子。因
彼妙吉祥菩薩授我鉢故。令我發大菩提心。
又舍利子。我從初發大菩提心。乃至果滿十
力無畏一切功徳具無盡智。皆因妙吉祥菩
薩起發開導。何以故。我所發心。猶如虚空無
有邊際。又舍利子。所有十方無量無數。同名
釋迦牟尼佛。皆如我於妙吉祥所。開發菩提
心。又舍利子。過去底沙如來。弗沙如來。然燈
如來。尸棄如來。如是諸佛。我於無量劫中。稱
讃其名。是諸如來亦同我。於妙吉祥菩薩所
發起道心。得成正覺轉妙法輪。又舍利子。所
有諸修菩薩行者。初處兜率天。示降生相出
現世間。初生王宮。然後修諸苦行。乃至坐於
道場。皆因妙吉祥菩薩教化示導。舍利子。當
知妙吉祥菩薩。爲諸菩薩母。出生一切諸菩
薩故。舍利子。如我所説皆是眞實。如是往昔
因縁應如是知。佛説是語時。十方一切佛刹。
悉現種種寶蓋。而來供養妙吉祥菩薩。於一
一蓋中。放大光明廣照娑婆世界。復於蓋中
出妙音聲。作如是言。如釋迦牟尼佛所説。如
是如是。往昔從彼妙吉祥菩薩發菩提心
爾時釋迦牟尼佛會中。先退菩提心者。二百
天子。見佛世尊及妙吉祥菩薩。現如是種種
不思議事。及聞佛説本起因縁。各作是念。一
切諸佛無上大法不可得聞。何況得見諸佛
如來功徳如是。我今宜於世尊前捨下劣心。
發起無上大菩提意。決趣無上大菩提果。作
是念已。即發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復退轉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二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
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佛。復告舍利子言。汝今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修諸菩薩行。
不應樂著聲聞之果。何以故。舍利子。一切衆
生處輪迴中。不生怖畏無由解脱。是故諸菩
薩當起大精進。於輪迴中種種化度。令怖生
死出於三界。汝若唯樂聲聞之果。不能起大
菩提心救度一切衆生。是故一切衆生。若
得値遇菩薩勸令發起精進。即得解脱生死
亦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子。過
去世時有佛出世。號具足功徳如來應供正
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是佛會中有百倶胝聲聞之
衆。有八千菩薩衆。其佛壽十萬歳。有二聲聞
最爲上首。一名出現智慧第一。一名迅疾神
通第一。是時具諸功徳如來。於其食時著衣
持鉢。與諸大衆前後圍遶入一王城。其城名
曰妙音。次第乞食。佛入城時。智慧聲聞居佛
右側。神通聲聞在佛左側。餘聲聞衆倶從佛
後。諸菩薩衆而導其前。復有大梵天王帝釋
天主護世四王及諸天衆。圍繞世尊入彼王
城。是時城中有三童子。種種莊嚴於其道側
而共戲劇。是三童子遙見世尊。相好端嚴威
徳無量。光明晃曜猶如金山。儀容尊重如大
龍王。見已歡喜心生恭敬。第一童子曰。汝等
見此佛世尊不。於諸衆生最尊最上福聚無
盡。天上人間咸悉尊敬。是故我等宜共供養
必獲大果。共相議已
第一童子説伽陀曰
    此佛一切衆中尊 天上人間所應供
    我等宜伸供養事 獲大果報而不虚
餘二童子説伽陀曰
    我伸供養無香華 亦無種種妙供具
    但唯有此全身命 當捨供養佛世尊
是時前一童子。即脱所著殊妙眞珠瓔珞價
直百千兩金。向二童子説伽陀曰
    我今當以此瓔珞 供佛如來大智尊
    願我伸其供養已 當獲無上大福聚
是時餘二童子。見此童子獻供養已。亦各脱
身所著瓔珞。向一童子説伽陀曰
    我以瓔珞伸供養 一切最勝正覺尊
    發此誠心供養已 誓願求於佛正法
是時前一童子。見此二人亦獻瓔珞。而告之
曰。汝等所作福利無量。當於佛法求何等果。
第二童子曰。我願當來得爲世尊右邊弟子。
而得智慧第一。第三童子曰。我願當來爲佛
左邊弟子。而得神通第一。二童子各説所願
已。復問第一童子曰。汝善開導爲我善友。汝
獻供養何所求耶。答曰。我所願者。願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具一切智放光照
曜。使一切衆見者歡喜發菩提心。如師子王
大衆圍遶。如佛今日等無有異。佛告舍利子。
彼三童子。如是各各發誓願時。於虚空中有
八千天子。倶發聲言。善哉善哉。汝等善説
此語。所希勝果決定無疑。是三童子。各持瓔
珞前詣佛所。爾時佛告舍利子。具諸功徳如
來。見三童子持諸瓔珞來詣佛所。即告海慧
苾芻言。苾芻。汝見此三童子不。海慧白佛言。
世尊。唯然已見。佛言。苾芻。第一童子心所
希求。與二童子不同。擧足下足自在特尊。如
轉輪聖王。假使百千梵王帝釋亦不能及。今
來佛所開發道心。願欲趣證無上菩提故。是
三童子到佛所已。各各頭面禮世尊足。各以
瓔珞奉上世尊。佛既受已。其發聲聞心者。所
獻瓔珞住於佛前。其發菩提心者。所獻瓔珞
在於佛上虚空中住。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
飾。其上有無量諸佛結跏趺坐。現諸相好種
種莊嚴殊勝無量。是時具諸功徳如來即入
三昧。普觀諸佛如來變化之相。從其面門出
種種色光。所謂青黄赤白紅紫碧緑。光明普
照無邊世界上至梵天。暎蔽日月光明皆悉
不現。其光照已右繞三匝。還復世尊頂門而
入。是時海慧苾芻前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縁
放斯光明。惟願世尊示我令知。佛告苾芻言
汝見此二童子所獻瓔珞於佛前住不。苾芻
白佛言。唯然已見。佛言。苾芻。此二童子爲求
聲聞果故。樂欲趣證自利涅盤。不能發起大
菩提心。苾芻。汝見前一童子。所獻瓔珞在於
佛上於虚空中作諸變化。此人爲欲趣證無
上菩提利益一切衆生故。彼二童子但樂智
慧神通。不能普爲利樂。是故所獻供養。亦
無殊勝之相。當知發大菩提心者。所作福事
亦不可量。汝今宜應捨聲聞心。當求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子。彼時發大乘心
童子。豈異人乎。即我身是。樂智慧者即汝身
是。樂神通者即目乾連是。汝等聲聞雖免輪
迴唯樂趣於涅盤。終不能廣利衆生。心等諸
佛同若虚空無窮無盡。福聚無量功徳無量。
超過聲聞縁覺境界。舍利子。汝等速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時舍利子。大目乾連。
大迦葉。阿泥盧馱。優波離。富樓那。須菩提等
諸大聲聞。異口同音作如是言。善哉世尊。善
能開導。令我等發起大菩提心。世尊。當知善
男子善女人。種諸善根欲求解脱者。應發廣
大心及廣大行願。是人當得見百千諸佛聽
聞正法。世尊。我等自昔已來智慧狹劣。不敢
希求佛無邊智。而今深自剋責當發大心。譬
如有人造諸不善業已。若不悔過改惡從善。
無由免諸苦惱。我等聲聞唯求自利。若不
捨下劣心求佛智慧。終不能免無餘涅盤。又
如臨命終人心識昏亂。於親愛眷屬不能顧
戀。我等若求自利涅盤。於諸衆生無心化度
亦復如是。世尊當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猶如大地。世間一切衆生依地而住依地而
生。一切善根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
生長亦應如是。爾時會中有一萬人。聞佛説
本事因縁。及聞舍利子説是語已。皆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摩伽陀國王。嚴整其駕來詣佛所。到佛
會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坐於一面。是時彼
王向佛合掌。一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一切
衆生因何造業。造業因縁依何而住。佛言。大
王。一切衆生壽者乃至補特伽羅。皆依我身
見住顛倒分別。由分別故起惑造業。以造業
故不得解脱。王復問言。世尊。我身見者何爲
根本。佛言。無明爲根本。又問。即此無明孰
爲根本。佛答曰。不如理作意是爲根本。又
問。不如理作意復何爲本。佛答曰。不平等心
是爲根本。又問。何謂不平等心。佛言。無始時
來不如實知名爲不平等心。又問。云何名爲
不如實知。佛言一切衆生無始時來於無計
有。是爲不如實知。又問。云何於無計有。佛
言。分別之法不生不實計而爲有。又問。若法
不生今何所説。佛言。大王。我身尚空法無所
説。又問世尊。身若空者何作何住。佛言。大
王。雖有所作亦無所著。又問。即此無著當云
何説。佛言。無著法者如實而説是聖所説。又
問。云何名爲如實之説。復何名爲聖所説。佛
言。大王於一切法離塵離見。是眞實語名如
實説。如實説者是聖所説。聖所説者謂善了
諸法本無所生。當如是住當如是學。是時摩
伽陀國王。聞佛説法心生歡喜。而白佛言。希
有世尊。善説此法實未曾有。如佛世尊以無
漏智。普爲利樂一切衆生故説眞實法。一切
衆生罪業所纒。而不能聽受修行。我亦如是。
世尊應念。我自昔來不遇善友。以不善心我
亦廣作諸不善業。是故不能親近世尊聽聞
正法。我於深宮但樂嬉戲飮食宴樂。而於晝
夜無暫厭捨。故我不能詣佛聽聞正法。世尊。
我今悔過自責。昔所作惡深自追想。於晝夜
中未暇安樂。如負罪人常生驚怖。世尊大慈
爲衆生父。無依怙者爲作依怙。無眼目者爲
作引導。諸苦惱者爲作安樂。諸失道者爲示
正道。諸貧匱者爲施珍寶。其心平等而無懈
倦。普能利樂無怨親想。世尊。惟願哀愍救度
於我。我念先所造罪實懷怖懼。猶如臨墜坑
人唯望救拔。我恐墮於惡道之中。願佛救護
滅其罪垢解寤正法
爾時世尊。知摩伽陀國王。悔昔造惡深生發
露。愛樂大乘甚深之法。而自思念。妙吉祥菩
薩智慧辯才能爲敷演。是時尊者舍利子。承
佛威力知佛心念。即告摩伽陀國王言。大王
當知。妙吉祥菩薩辯才無量智慧無量善説
法要。必能爲王宣説正法。令王開解獲大安
樂。宜伸求請於王宮中。飯食供養利益無量。
復令王舍城中一切人民。瞻禮讃歎見聞隨
喜。種諸善根獲殊勝福。是時摩伽陀國王。如
尊者語。即前白妙吉祥菩薩言。菩薩大慈哀
愍我故。就於宮中飯食供養。惟願今時哀受
我請。是時妙吉祥菩薩告其王言。我受王請
當如王願。王發勝心我已受供。樂欲聽法我
當宣説。大王。當於一切法無所著爲王説法。
於一切法無疑惑想爲王説法。於一切法不著
三世相爲王説法。於一切法不以聲聞縁覺
涅盤爲寂滅相爲王説法。王白妙吉祥菩薩
言。善哉希有。惟願菩薩哀愍我故。與諸大衆
同受供養。妙吉祥菩薩言。大王且置是語。如
王以飮食衣服供諸大衆。爲哀愍故而爲供
養。斯亦不爲利不爲福。夫供養者。於法起希
有心。無作無我。無衆生無壽命。無補特伽羅
等想。不著自相不著他相。是爲供養。當觀諸
法無取無蘊處界。無内無外。不在三界非離
三界。亦無善亦無惡。無樂欲無厭捨。非世間
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爲非無爲。非
有煩惱非離煩惱。非輪迴非寂滅。若如是者
是爲供養。王復白妙吉祥菩薩言。菩薩哀愍
利樂我故願受供養。妙吉祥菩薩言。大王當
不求利樂無所哀愍。是心無所著。無動無轉。
無讃無毀。無取無捨。無求利樂。無所哀愍
故。法法平等而無所得。是名受供。大王。若如
此者是眞利樂。王白妙吉祥言。法本無相而
無動作。我獻供養亦應如是。妙吉祥言。空
性無相亦無動作。求法者無想無願。無行無
作。亦非無作。何以故。大王。諸法自性本無
所動。亦無有作。衆生自性本空。三業無所動
作。大王當觀一切行皆悉無作。了一切法自
性空故。王言。諸行造作云何名無。妙吉祥言。
大王。如過去法已滅。未來法未至。現在無所
生。諸行有爲亦復如是。所以不著三世皆無
常故。法無増亦無減。大王。當於諸行如是了
知。王言。聖道煩惱二法平等不。妙吉祥言。
此二平等亦無増減。大王。日光出時與暝合
乎。王言不也。日光出時衆暝皆遣。妙吉祥言。
日光出時。而彼衆暝當歸何處。王言。而彼闇
暝亦無所往。妙吉祥言。煩惱聖道亦復如是。
此二不相待。亦不増不減非住非不住。大王。
煩惱平等聖道亦平等。此二平等故諸法皆
平等。大王當知。煩惱性空亦無所住。以煩惱
故而得聖道。得聖道故無復煩惱。是故此二
不増不減亦無差別。王言。煩惱聖道從何所
生。妙吉祥言。從心所生。心若不生煩惱無復
生。煩惱不生聖道無復生。是故當知煩惱如
是觀。聖道亦如是觀。如是觀已則心無所得。
王言。聖道之法歸於涅盤乎。妙吉祥言。不也。
諸法無來去。涅盤亦如是。王言。聖道當云何
住。妙吉祥言。聖道如是住。王言。聖道得非
戒定慧之所住耶。妙吉祥言。諸法無行無相
離諸戲論。若戒定慧者是即戲論。有行有相
不應如是住。如是住者非住非不住。聖道亦
如是。王言。所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菩提行者
得聖道乎。菩薩言。修菩提者無有少法可得。
菩提道者非苦非樂。非我非無我。非常非無
常。非淨非穢。無輪迴可厭。亦非涅盤可證。是
故一切法皆不可得。聖道之法亦不可得。王
復白妙吉祥菩薩言。善哉大士甚爲希有。善
説法要我悉信解。然我誠心敬辦供養。當以
飮食供諸大衆。菩薩今時赴我所請。妙吉祥
言。食無所作施無所受。施者受者無二無別。
王已誠心當受王供。爾時世尊告妙吉祥菩
薩言。今正是時受王所請。當爲多人作大利
益。妙吉祥菩薩前白佛言。我今承佛聖旨已
受王請。當與大衆同受供養
爾時摩伽陀國王知妙吉祥菩薩受其請已。
心生歡喜得大安隱。禮敬世尊及妙吉祥菩
薩并諸大衆。然後詣尊者舍利子所問尊者
言。妙吉祥菩薩將受我供。同來菩薩其數幾
何。舍利子言。當與五百大菩薩衆同赴王會。
是時摩伽陀國王。先還宮中嚴飾廣殿。令諸
給使者皆精潔其心。備辦種種上味飮食。羅
列幢幡珍妙寶蓋。散諸妙華焚種種香。眞珠
瓔珞盡其華麗。敷設五百座位。復於王城令
嚴治道路散華燒香。無諸塵穢清肅其道。是
時城中人民聞妙吉祥菩薩赴王宮中受王供
養。皆生歡喜一心渇仰。各以香華伺其道

爾時妙吉祥菩薩於初夜分作是思惟。我於
來晨赴於王請。同我往者菩薩衆少。今當
諸佛刹請諸大菩薩衆共赴王宮莊嚴勝會。
我若爲王説法。彼諸菩薩能作證明。作是念
已即於本處隱身不現。經須臾間。東方過八
萬佛刹到一世界。名曰常聲。佛號吉祥聲如
來應供正等正覺。現在説法。爲諸菩薩説大
乘法。彼諸菩薩皆是不退轉地。其佛刹中有
七寶樹。出種種華果。其樹枝葉常出微妙音
聲。所謂讃佛聲讃法聲。讃不退轉地菩薩之
聲。常出如是三寶之聲。是名常聲世界。妙吉
祥菩薩既到彼已。詣吉祥聲如來前。頭面禮
足而白佛言。我自娑婆世界故來至此。爲受
摩伽陀國王請於宮中飯食供養。爲菩薩衆
少故。來請諸大菩薩上士。來晨與我同赴王
宮受其供養。令彼一切衆生咸受其福。惟願
世尊。勅諸菩薩令受我請
爾時吉祥聲如來即告八萬大菩薩言。善男
子。今妙吉祥菩薩。來請汝等往彼娑婆世界
赴摩伽陀國王宮中飮食供養。汝今當往同
爲佛事。是時諸菩薩如世尊勅即當奉行。於
是妙吉祥菩薩。禮辭吉祥聲如來。與八萬
大菩薩隱身不現。即還娑婆世界到本住處。
是時妙吉祥菩薩與諸菩薩共相坐已。即告
諸菩薩言。我有法門名大總持。今爲諸大士
分別演説。云何名總持法門。所謂樂欲趣證
總持法門者。當住正念心不散亂離諸癡恚。
於一切法智慧通達。行如來道得辯才門。住
於無相入一切法總持智門。相續聖道而能
任持三寶。有所言論無有滯礙。善解一切衆
生語言。若有論難而爲分別。於大衆中心無
怖畏。所有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
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乃至帝釋梵
王。下至傍生異類之屬。種種言音差別。而能
隨彼種種言音而爲説法。善知衆生根性利
鈍隨類得解。諸根清淨離諸邪見。平等安住
總持法門。不著世間八種違順之法。圓滿一
切出世善法。爲諸衆生説其行業因縁果報。
令其得大安樂。於一切處智慧通達。能令衆
生去除重擔。心無憂惱知法自性。隨根演説
應病之法。令起精進獲諸善利。菩薩心生歡
喜不望果報。所有善根但爲迴向一切智故
求一切智。普爲利樂一切衆生。於六度行悉
能成就。施行圓滿迴向一切智。戒行圓滿迴
向衆生令其安樂。忍行圓滿得佛相好。莊嚴
具足。精進圓滿成熟一切善根。禪定圓滿得
相應法自在無礙。智慧圓滿通達一切法。
自在離諸過失。諸善男子。如是總持法門。得
此法門已無所忘失。總能任持一切智故
復次善男子。總持法門。復能受持一切法。所
謂了一切法。空無相無願。無動無作。離其
分別。不生不滅非斷非常。非有非無不來不
去。非成非壞非聚非散。非有性非無性。非有
想非無想。離其戲論。非我人衆生壽者補特
伽羅。無取無捨。非見非聞非覺非知。是名受
持一切法
復次善男子。又總持法門。謂持一切法自性
空故。如夢所見如水泡。如陽焔如虚空等。又
能持一切法。苦空無常無我。寂滅等自性無
作。無樂無苦無得無證。又總持法門。譬如大
地能持世間。無大無小悉能持之亦不懈倦。
菩薩摩訶薩得總持法門亦復如是。爲衆生
故發菩提心。攝諸善根不令散失。雖經阿僧
祇劫無暫懈退。又如大地能育養萬物。得總
持菩薩能化利一切衆生故。又如大地能生
草木滋養衆生。其得總持菩薩能生一切
法利益衆生。又如大地不増不減。任持萬物
無高無下。其得總持菩薩心亦如是。不増不
減任持衆生無怨親想。又如大地受其甘雨
終無厭足。其得總持菩薩愛樂聽受佛菩薩
法曾無厭足。又如大地能持一切種子。依時
生長終無休息。其得總持菩薩能持一切善
法種子。依時生長亦無休息。又如世間勇猛
之士。威力強盛能伏他軍。其得總持菩薩具
大精進。神通威徳能伏魔軍。又善男子當知。
一切法自性無忘無所記念。是常無常。是苦
是樂。是淨不淨。是我無我。是有情非有情。是
壽命非壽命。是補特伽羅非補特伽羅等。總
持法門亦復如是。亦無記念。諸法離二相故
亦無所忘。又善男子。總持法門。如虚空任持
大地無所持想。總持一切法無所持相。又如
日光照曜一切相。總持能觀照一切法。又如
衆生能持一切煩惱種終無散失。總持法門
能持一切法亦不散失。又如諸佛菩薩記心
輪。能轉一切衆生心意。而無能轉相。總持法
門持一切法。亦無能持相。諸善男子。如前所
説種種譬喩無有窮盡。諸法無窮盡。總持法
門亦無窮盡。無量無邊如虚空故。是時妙吉
祥菩薩説此法時。會中有五百菩薩摩訶薩。
得大總持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三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
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妙吉祥菩薩於中夜分。復爲諸菩薩宣
説菩薩藏法門。告諸菩薩曰。諸大士。當須了
知菩薩藏法門。未有一法非菩薩藏攝。所有
世間出世間法。有爲無爲。若善不善。有相無
相。有漏無漏等法。皆是菩薩藏故。善男子。譬
如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億四大洲。百億
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大海。皆不離三千大
千世界所攝。菩薩藏法亦復如是。所有凡夫
法。聲聞法縁覺法。乃至諸佛法。亦不離菩
薩藏攝。所以者何。聲聞乘縁覺乘諸佛乘皆
同一故。譬如大樹莖簳枝葉繁密茂盛皆一
本故。菩薩藏爲本出生三乘法無異無別。其
量廣大不可度量。譬如大海浩無邊際。假使
阿修羅王諸藥叉等。乃至諸大力士。欲酌其
海終不可知。諸聲聞縁覺一切人天等衆。欲
知菩薩藏法不可窮盡。諸有智者欲知菩薩
戒定慧法尚不能知。唯入菩薩藏者自所知
故。又善男子。譬如大海所居一切衆生。唯飮
大海中水。不復知江河之味。修菩薩乘者唯
知菩薩藏法。不復樂聲聞縁覺之道。善男子。
菩薩藏中強名曰三。謂聲聞縁覺異故。但聞
四諦理趣證涅盤。是名聲聞藏。但樂縁生理
趣證涅盤。是名縁覺藏。菩薩藏者證佛一切
智故。又善男子。當知聲聞藏縁覺藏菩薩藏
平等無異。衆生心所樂欲有三乘學。所以學
求聲聞者。智慧狹劣無所容受怖輪迴苦。於
四諦法深所樂欲。趣證涅盤求安隱故。樂求
縁覺者心有限礙。不能普爲衆生。無大悲心
行利他行。證彼涅盤以爲究竟。菩薩摩訶薩
學菩薩藏。其量廣大非聲聞縁覺之所測度。
唯諸菩薩修學其法悉能了知。又善男子。聲
聞縁覺唯樂自乘。修諸善根求二乘果。於菩
薩法而不能知。諸菩薩觀聲聞法。於四諦道
悉能證知。善能分別而不趣證彼果。觀縁覺
法於十二因縁而悉證知。善能分別而不趣
證彼果。菩薩圓滿諸行而盡通達。譬如清淨
瑠璃寶器内置諸物。咸同一色瑩淨無異。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