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 (No. 0628_ 法天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628[Nos.626,627,629]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
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
苾芻衆萬二千五百人倶。是時有菩薩摩訶
薩八萬四千人。從諸佛刹而來集會。是諸菩
薩。皆具大智得大總持。具無礙辯悉證無生
法忍。入三摩地總持智門。了諸衆生心所樂
欲。善説法要如法解脱。復有四大天王并帝
釋天。娑婆界主大梵天王。及無量百千天龍
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皆來集會。是時有大菩薩名妙吉
祥。在其山側與二十五大菩薩衆倶。其名曰
龍吉祥菩薩摩訶薩。龍授菩薩摩訶薩。吉祥
生菩薩摩訶薩。吉祥藏菩薩摩訶薩。最上蓮
華吉祥菩薩摩訶薩。蓮華吉祥生菩薩摩訶
薩。持世菩薩摩訶薩。持地菩薩摩訶薩。寶手
菩薩摩訶薩。寶印手菩薩摩訶薩。師子意菩
薩摩訶薩。師子無畏音菩薩摩訶薩。虚空藏
菩薩摩訶薩。平等心轉法輪菩薩摩訶薩。了
別一切句義大辯菩薩摩訶薩。辯積菩薩摩
訶薩。海意菩薩摩訶薩。妙高王菩薩摩訶薩。
愛見菩薩摩訶薩。喜王菩薩摩訶薩。無邊視
菩薩摩訶薩。無邊作行菩薩摩訶薩。破諸魔
菩薩摩訶薩。無憂授菩薩摩訶薩。一切義成
菩薩摩訶薩
復有四兜率天子。其名曰普開華天子。光明
開華天子。曼陀羅華香天子。精進法行天子。
是諸天子以信樂心故。各與諸眷屬來詣妙
吉祥菩薩所。聽受正法。是時諸大菩薩及天
子衆。既至會已次第而坐。是時大衆咸作是
言。佛一切智甚深無量廣大無邊。不可思議
無有比倫。最上無勝不可了知。云何菩薩摩
訶薩被精進鎧。而能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耶。爾時會中有大菩薩。名龍吉祥。謂諸
菩薩言。若有菩薩種諸善根。心無所著迴向
實際。是名安住諸善根法被精進鎧。是菩薩
摩訶薩。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龍授菩薩言。若菩薩發平等心調伏心。愛樂
心適悦心。柔軟心無分別心。是名堅固被精
進鎧。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吉祥生菩薩言。若有菩薩於多劫中。樂欲了
知佛一切智。當於無量劫中被精進鎧。爲諸
衆生難行苦行不自貢高。是能趣證佛一切

吉祥藏菩薩言。若諸菩薩起利他心。不著自
樂不樂禪定。而能普爲一切作大利益。以無
量善根迴向一切衆生。是能趣證佛一切智。」
最上蓮華吉祥菩薩言。如佛所説。若諸菩薩
於一切法。無自無他無顯無密。普能調伏無
諸起作。於一切行而盡能行。是爲菩薩住奢
摩他相應之法。自能行已復能教他。是菩薩
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蓮華吉祥生菩薩言。若諸菩薩著世間法。即
不能了知佛一切智。若於世間法無所樂著。
無利無衰無毀無譽。無稱無譏無苦無樂。即
於諸法無増無減。是謂菩薩出離世間。即能
趣證佛一切智。持世菩薩言。若諸菩薩以諸
勝行。利益一切衆生而獲自利。不以自他而
生分別。但以善根迴向一切。起大精進常爲
衆生種諸善根。是名菩薩安諸勝行。即能趣
證佛一切智
持地菩薩言。譬如大地能生樹木諸藥草等。
敷榮結實悉能成就。乃至萬物皆因地而有。
而彼大地不作是念。我生草木而成熟之。及
於萬物依止而住。一切衆生依法界地而得
生長。不作是念能生衆生。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起平等心猶如大地。長時利樂一切衆
生。不作是念我能利樂一切衆生。離其分別
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寶手菩薩言。精進鎧者行諸勝行廣大無量。
自非具大善根而不能行。若諸菩薩。住平等
心無分別想。乃至夢中於諸衆生不生喜恚。
普令有情被大乘鎧。趣證佛智平等而住。亦
無聲聞縁覺之意。是菩薩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寶印手菩薩言。所有衆生界。各各令起大悲
心普施法印。是諸衆生無信者令生正信。無
聞者令其多聞。慳貪者令行布施。毀禁者令
具戒足。瞋恚者令行忍辱。懈怠者令起精進。
散亂者令住禪定。愚癡者令具智慧。而令常
修善法皆使圓滿具足善根。常行菩薩三種
寶印。何等爲三。謂令衆生佛智圓滿。所有善
根悉能迴向一切衆生。是爲第一寳印。自所
作善普皆利益。成就一切衆生善根。是爲第
二寶印。觀有情界猶若虚空自性清淨。是名
第三寶印。若菩薩常行是事無有休息。即能
趣證佛一切智
師子意菩薩言。若菩薩精進堅固而無所畏。
不能破壞無懈怠心。無驚怖想勇猛不退。於
輪迴中捍勞忍苦無怯無懼。而能出離趣證
盤。於苦樂法平等而住無有二相。夫如
是者是爲菩薩被精進鎧。即能趣證佛一切

師子無畏音菩薩言。譬如世間有力之士。難
屈難伏所作能辨。是名正士。其正士者常行
正法離諸罪垢。不生邪見勤行大行。心常柔
軟無麁惡相離諸卒暴。是名正士。常發善言
親近善友。以殷重心尊敬師長。順行正道無
所違背。是名正士。離諸貪愛修正命行。以清
淨業絶其過失。以智慧心斷愚癡見。於自三
業安住寂靜。復於他人不生擾撓。不議好惡
長短無毀無譽。是名正士。愍諸貧窮而行惠
施無怨親想。内心質直外相柔和。離諸邪曲
守眞實行。以無上法娯樂其心。寂然堅固平
等而住。是名正士。於諸衆生所有障礙爲其
破滅。於身命財而能普施。於勝義法不生
悋。見諸衆生無福無慧者。而爲滅除諸不善
法。然後施與妙法寶藏。貧苦衆生常施珍寶。
疾病衆生施與醫藥。怖畏衆生施其安樂。無
依怙者爲作主宰。墮輪迴者而爲救度。在闇
瞑者爲作光明而照導之。在邪道者示以正
道。常以法語教導一切。見其過失不生恚怒。
是名正士。諸菩薩當修是行。即能安住奢摩
他相應之法。而能趣證佛一切智
虚空藏菩薩言。菩薩等視衆生行大慈觀。猶
如虚空無有邊量。行大悲觀無量無邊亦復
如是。常生歡喜守護諸根離其染著。於六波
羅蜜法行無懈倦。行於布施等如虚空無所
罣礙。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皆亦如是。菩
薩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平等心轉法輪菩薩言。若有菩薩行菩提道。
當於諸法不起諸相及分別心。即不爲魔之
所惱害。常得諸佛之所愛念。諸天龍神常所
衞護。所作善根眞實無失。若菩薩於法生有
相心起分別想。即爲魔境界爲魔所動。諸佛
不能攝受。諸天不能衞護。若堅固不動無相
無分別者。是菩薩當轉無上法輪普爲一切。
何以故。菩薩了諸法無起無作故。菩薩雖起
諸心而無所著故。以無相心證佛菩提。乃至
轉妙法輪亦復如是。此即名爲菩薩摩訶薩
被精進鎧。而能趣證佛一切智
了別一切句義大辯菩薩言。諸正士當知。一
切處是菩提。煩惱是菩提。諸所作是菩提。有
爲法是菩提。無爲法是菩提。有漏法是菩提。
無漏法是菩提。有著心是菩提。無著心是菩
提。善根是菩提。不善根是菩提。世間法是菩
提。出世間法是菩提。輪迴法是菩提。涅盤界
是菩提。虚妄是菩提。眞實是菩提。蘊處界是
菩提。地水火風空是菩提。菩薩摩訶薩。了一
切法自性空故。諸有所作皆無自性。於一切
義如實了知。譬如虚空遍一切處。菩提之法
亦復如是遍一切處。若菩薩解了諸法。當具
辯才而得正智分別句義。即能趣證佛一切

辯積菩薩言。若菩薩智慧解脱。諸有所作皆
不可取。心無相故。無所増減不動不搖。於一
切語言如理而解。毀謗稱譽亦不能動。所有
一切外道語言。一切如來語言。若内若外若
隱若顯。皆悉平等無有差別。知一切法皆歸
寂滅。心無所著安固不動。如妙高山無動轉
相。若菩薩智慧解脱歸寂滅心者。即能趣證
佛一切智
海意菩薩言。菩薩大智慧海。萬法所歸平等
一味。菩薩多聞總持諸法之性一味無異。了
知諸法本眞自性非無所有。從縁生法即眞
實義。種種善根之所從生。應知是法不増不
減。本末之性福利無盡。究竟寂滅非斷非常
自如實知。復於衆生起無量心無忘無失。常
生尊重而爲顯説。平等宣示不共之法。廣爲
衆生種諸善根。是菩薩即能被精進鎧趣證
佛一切智。妙高王菩薩言。諸正士應知。佛一
切智。未易可知難可度量豈能趣證。所以者
何。若諸菩薩超過一切世間衆生心行。超過
一切世間衆生見聞。乃至信樂知識。悉能超
過世間衆生者。而能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所有福聚踰於須彌者。是菩薩即
能趣證佛一切智
愛見菩薩言。菩薩摩訶薩。於六塵境觀無所
觀。乃至縁無所縁。何以故。若色若心本性清
淨故。色清淨故眼無所觀。聲清淨故耳無所
聞。香清淨故鼻無所嗅。味清淨故舌無所了。
觸清淨故身無所覺。法清淨故意無所縁。所
以者何。諸根清淨自性空故。無自無他無愛
無厭自性平等。觀諸衆生無有高下悉皆平
等。於諸佛法起決定心不生疑惑。樂法無厭
得已還施施無悔悋。漸能圓滿一切佛法。是
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者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喜王菩薩言。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忍辱之
心。若能有人毀罵呵責期剋打擲。菩薩於此
不生瞋恚心而作歡喜想。於諸衆生常爲善
友無自他相。無能毀者無所毀者。諸法皆空
内空外空我相人相悉皆空故。所以常生歡
喜心行布施行。設有求頭目手足妻子眷屬。
乃至身命無悋無惜歡喜布施。菩薩樂求妙
法若聞一偈。設有轉輪王位亦不戀著。若得
一衆生發菩提心者。設有帝釋位亦不愛樂。
若暫聞希有之法。設有梵天王位亦不愛樂。
若得見諸如來。設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
寶棄如瓦礫。樂見諸佛歡喜圓滿。諸根具足
成就菩提分法。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無邊視菩薩言。菩薩摩訶薩無我見相。觀一
切法悉皆清淨不生疑惑。即能得見一切諸
佛。觀諸色無所著無色想。見諸衆生不作
衆生想。乃至觀諸世間一切色像亦復如是。
肉眼所見一切佛刹皆悉清淨。業報清淨故
即得天眼具足。具大神通而得慧眼具足。圓
滿不共佛法即得法眼具足。離諸煩惱即得
佛眼具足。是菩薩當得十力具足。即能趣證
佛一切智
無邊作行菩薩言。諸佛一切所作皆是菩提。
所以者何。菩提者一切智之所出生無内想
無外想亦無中間。是故菩薩於一切法而無
所著。即得煩惱界滅盡無餘。無有魔事出魔
境界。是菩薩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破諸魔菩薩言。若菩薩不起我見即離諸見。
諸見不生能離魔業。即能了悟諸蘊。諸蘊皆
空我相永滅。我相滅已魔無能爲。魔業既滅
諸障解脱。遠離諸障即得菩提。是名趣證佛
一切智
無憂授菩薩言。若人造不善業。常生憂懼
追悔自責。若人造諸善業無所憂懼。是故菩
薩常行善法。無有間斷相續現前。即不爲憂
惱毒箭之所傷害。即能被精進鎧。趣證佛
一切智
一切義成菩薩言。若善男子。戒法具足行願
具足。即能安住戒法根本。譬如妙香普熏一
切。而能離諸過失。遠離諸惡乃能圓滿菩提
分法。菩提分法既圓滿已成一切智。由是當
知戒足爲本。菩提分法而得成就。菩薩了如
是者。即能趣證佛一切智。如是諸菩薩各説
法已。會中有兜率天子。名普開華。作如是言。
諸菩薩。譬如世間有妙華樹。開敷茂盛色香
鮮美人多愛樂。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
諸法解脱如華開敷莊嚴。一切菩薩摩訶薩
共所愛樂。又如忉利天宮園生之樹。廣大嚴
麗華開美盛適悦可樂。菩薩摩訶薩。若具法
解脱開華莊嚴。一切菩薩及諸人天共所愛
樂。亦如最上大摩尼寶。淨無瑕翳具如意徳。
菩薩摩訶薩内心清淨。無諸垢染具法功徳。
如是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光明開華天子言。諸菩薩如日舒光能破諸
闇。一切色像而得顯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
是。具智慧光舒妙法炬。普照衆生令除癡闇。
皆悉明徹慧光顯現無諸闇瞑。而不復爲愚
盲所覆。常履光明道。是故菩薩引示一切失
道衆生令行正道。即能趣證佛一切智
曼陀羅華香天子言。諸菩薩曼陀羅華妙香
遠聞滿百由旬。菩薩摩訶薩。具戒定慧亦復
如是。戒香定香慧香。遍於世間普聞一切。若
諸衆生聞是香者。一切煩惱皆悉銷除。是菩
薩摩訶薩。具足如是法功徳香。即能趣證佛
一切智
精進法行天子言。若諸菩薩暫時懈退。即不
能修進勝行得佛菩提果。若精進心不計劫
數。長時勇猛種諸善根心無厭足常行八種
助道之法。何等爲八。一者勸助勝行相應之
法。二者常修四無量行慈悲喜捨之法。三者
修習五種智通智慧之法。四者常行四攝之
法。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五者於三解脱門
忍法具足。六者廣爲他人宣説妙法。七者發
起無上大菩提心。八者作善方便迴向一切
攝諸正法。菩薩行此八法。即能趣證佛一切

爾時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及天衆
言。諸菩薩摩訶薩。當於諸法離諸分別即證
佛智。云何離分別。謂不分別三界。不分別諸
見。不分別是内是外。不分別是聲聞地是縁
覺地是愚異生地。亦不分別是輪迴是煩惱
是能觀是所觀。是因是果。是境界非境界。是
増是減。是我見是我所見。是慳貪是布施。是
毀戒是持戒。是瞋恚是忍辱。是懈怠是精進。
是散亂是禪定。是愚癡是智慧。亦不分別是
善根能生諸善法。是不善根能生諸不善法。
不分別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住平等法。不
分別是有爲是無爲。不分別是有著心是無
著心。不分別是有漏是無漏。諸菩薩當知。是
法無所分別住平等相應。即能趣證佛一切

復次諸菩薩摩訶薩。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本不可得。何以故。非心所縁非智所知
唯佛而證。與佛等者一切智亦等。於一切智
觀無所有。無所有故。是故於一切智無所著。
非色取受想行識皆不可取。是名一切智。無
法相亦無非法相。是名一切智無。檀波羅蜜
可證。尸羅波羅蜜可證。羼提波羅蜜可證。毘
離耶波羅蜜可證。禪波羅蜜可證。般若波羅
蜜亦不可證。所以者何。以諸法無所得。是故
一切智亦無所得
復次諸菩薩。一切智非三世可得。過去不可
得。現在不可得。未來亦不可得。不著三世
故。非眼識所觀。非耳鼻舌身意識所觀。何以
故。離諸境界故。諸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智
者當如是住。所以者何。一切法亦如是住。諸
法平等一切智亦平等。乃至諸佛法凡夫法皆
悉平等。如是一切法平等。是名一切智。菩薩
摩訶薩。當如是住應如是學。譬如四大自性
皆無。本自有性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
世間諸善不善法。自性空故亦不可得。何以
故。非分別故。分別既空是眞實義。爾時妙
吉祥菩薩説是法時。會中有二千天子。得無
生法忍。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一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
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辯積菩薩摩訶薩。前白妙吉祥菩薩言。
今當共詣佛所問。菩薩摩訶薩當云何住。是
時妙吉祥菩薩。即於會中不起于座。攝菩薩
形化如來像相好具足。與釋迦牟尼佛等無
有異。即告辯積菩薩言。如來在此汝今當問。
爾時辯積菩薩。不知化相謂即如來。前詣
佛所而發問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當云何住。
化佛答言。如我所作菩薩應如是住。辯積菩
薩言。如佛世尊復云何住。化佛答言。佛世尊
者。不行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法。不著
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行身業不發語業不起
意業。如是於一切處無所行。善男子。一切
所行皆悉如化。辯積菩薩言。如佛世尊亦幻
化相耶。化佛答言。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當
如是住。辯積菩薩即白佛言。云何世尊亦幻
化相耶。化佛答言。不也善男子。一切諸法皆
幻化相。辯積菩薩言。如是如是。諸法性空皆
幻化相。云何我佛世尊亦幻化耶。化佛答言。
善男子。豈唯此佛是幻化相。所有一切如來
皆幻化相。辯積菩薩言。誰爲能化者。化佛答
言。自業清淨。非有能化及所化者。亦無我
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無士夫無有識。無補特
伽羅。無佛無異生等相。辯積菩薩白佛言。世
尊。當云何學而得菩提。化佛答言。一切法無
所學。菩薩當如是學。諸法無所行。菩薩應如
是學。諸法無所畏。菩薩應如是學。諸法無疑
惑。菩薩應如是學。諸法無所有無所縁。無虚
妄無聚集。無所作無文字。無生無滅。無已有
無今有。非幻化非色像。非智所觀離一切
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如是學者是名正
學。無所減失亦無増長。若如是學者。無所遠
離無所戲論。無所樂無所厭。無喜無恚無來
無去。若如是學是名正學。是故善男子。若
有樂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無輪
迴無涅盤。無取無捨無施無慳。無戒無犯無
忍無恚。無勤無惰無定無亂。無智無愚。非學
非無學。非行非不行。無所得無所證。無菩
提無佛法。無我想無人想。無衆生想無壽者
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法想亦無非法想。非有
想非無想。何以故。諸法如幻化。無二無差別。
無動轉相。一切法非色取相。眼不能觀。一切
法無分別相。非心所知。諸法性空。無法可行
無菩提可得。是故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當
如是行如是修學。若有善男子聞是説者。不
生驚怖不生疑惑。是人即能證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復次善男子。譬如虚空不可侵害。火不能焚
風不能轉。水不能注塵不能坌。煙雲雷電皆
不能著。虚空無罣礙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
是。心無罣礙不爲諸法之所動轉。無樂欲
無厭捨心若虚空。蘊等諸魔所不能動。是菩
薩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能普爲衆
生作大利益而無窮盡。爾時化佛説是法已
隱而不現。妙吉祥菩薩却復本形。辯積菩薩
前白妙吉祥菩薩言。如來世尊從何所來適
當説法。今何所往。妙吉祥告言。本無所來今
亦無去。又問。無來之來從何所來。答曰。從如
是來。辯積菩薩言。如佛所言。一切如來皆幻
化相。幻化相者非所從來。亦無所去耶。妙吉
祥言。如是如是。如所化相無來無去。一切法
一切衆生亦如是。辯積菩薩又問言。一切法
何所住。妙吉祥菩薩言。諸法無自性如是住。
又問。一切衆生復云何住。答曰。一切衆生彼
彼業報亦如是住。又問。一切衆生業報云何。
答曰。諸法無生亦無業報。諸法平等今如是
住。又問。無業報者彼彼業報云何。答曰。如
所作業如所受報。是爲業報。又問。衆生業報
性空。當生亦爾復云何受。答曰。如眞實法無
業無報。及無有生非有非無。是爲業報。然衆
生業報無亡無失。自業性空是眞實義。妙吉
祥菩薩説是法時。釋迦牟尼佛會中。有尊者
舍利子阿難及餘聲聞等。以佛威力故。聞妙
吉祥菩薩所説妙法。是時舍利子即從座起
前白佛言。世尊希有。彼諸菩薩各以種種善
巧方便。宣説甚深之法。若有聞者。其誰不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子。菩薩
摩訶薩。以無著心修學諸行。以無懈心宣説
正法。舍利子。如菩薩所行。所得果報所有
智慧。及所説法皆亦如是。如汝舍利子。所
行所學皆聲聞行有所著相。所得智慧亦復
如是。爾時有菩薩名光嚴。即從座起前詣佛
所。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聲聞行。佛言。善
男子。聲聞行者。於法有所限量。於所修行不
能遠離諸相。樂離生死趣證涅盤。厭捨衆生
不能濟度。智慧狹劣無廣大心。所以菩薩觀
聲聞行猶若愚盲。是故菩薩心行無所著智
慧無限礙。而能廣度衆生利益無量。是時光
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妙吉祥菩薩及諸
大士。莫於今時而來此會説妙法耶。我等樂
聞。何以故。妙吉祥菩薩證甚深法入解脱門。
以無礙辯善説法要
爾時釋迦牟尼佛。即以神通警覺。令妙吉祥
菩薩來赴法會。是時妙吉祥菩薩。與二十五
大菩薩及天人衆。咸到釋迦牟尼佛所。各各
頭面禮佛雙足。右繞三匝住於一面。是時光
嚴菩薩。即白妙吉祥菩薩言。云何大士離於
佛所異處説法。妙吉祥答言。佛所説法甚深
難解。離諸語言非我能知。光嚴菩薩言。佛所
説法甚深難解。如大士者智慧無量尚不能
知。我等云何當能了解。妙吉祥菩薩言。唯佛
與佛而悉通達。非如來者不能信悟。是故我
今隨力演説其所説法。但如法説於眞際法
界。非離非不離。如是所説是名説法。於諸語
言於諸戲論。於諸名相於諸生滅。亦非離非
不離諸法平等。是名説法。諸法無自相無他
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非輪迴相非涅盤相。
是名説法
爾時釋迦牟尼佛。讃妙吉祥菩薩言。善哉善
哉。如汝妙吉祥所説是眞説法。何以故。諸法
離言。離一切想。無大法無小法斷諸分別。非
三昧心所觀所見。未有一法若増若減。如是
説法是名解法即名見佛。是時釋迦牟尼佛説
此法時。會中有八千菩薩。證無生法忍。有二
百天子。先發大乘心不久。而作是念。佛法甚
深難解難知不能窮盡。而我等終不能解了
深義。行諸勝行趣證無上菩提。不若於聲聞
縁覺之果。趣求涅盤定無疑惑。於是退轉大
乘心。爾時世尊知諸天子心所思念。告諸天
子言。汝等勿起懈怠心退失大乘行。當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堅固無退。爾時釋迦
牟尼佛爲欲度諸天子故。即化一長者身。手
持滿鉢衆味飮食。來入法會到佛所已。以所
持食奉上世尊然後頭面禮世尊足。而作是
言。唯願世尊。哀愍我故。受我此食。是時世
尊隨長者意而受此食。於是妙吉祥菩薩。從
座而起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佛所受食
無有限量。應遍法界而無所著。無施者無受
者。皆悉平等如法受食。爾時舍利子心生疑
念。施食長者從何所來。豈非妙吉祥菩薩所
化而作佛事。爾時世尊知舍利子心之疑念。
即告舍利子言。汝舍利子勿作是念。若來若
去佛自知時
爾時世尊以所受食擲鉢置地。其所擲鉢於下
方世界各各佛刹現説法者一一佛前鉢皆至
彼。諸佛弟子各發問言。此鉢從何所來。諸佛
皆爲告言。上方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
釋迦牟尼。今現説法。此鉢從彼而來。爲欲教
化諸菩薩故。其鉢下過七十二殑伽河沙數
佛刹。有世界名光明。佛號光明王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現在説法。於彼佛前虚空中住
爾時釋迦牟尼佛。擲是鉢已。即告尊者舍利
子言。汝舍利子。當以神力觀所擲鉢今在何
處於何所住。是時舍利子。即入十千三摩地
門。於其定中。以自智力及佛神通力。於十千
佛刹遍觀此鉢不見所住。從定出已而白佛
言。世尊。如我所觀。經十千佛刹不見此鉢
所住之處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大目乾連言。汝大目乾
連。當以神力觀所擲鉢何所而住。是時尊者
大目乾連。承佛聖旨。即入八千三摩地門。於
其定中以自通力。於下方世界經八千佛刹。
遍觀此鉢亦不見所住。從定出已前白佛言。
世尊。我以自通力。於下方世界經八千佛刹。
不見此鉢所住之處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須菩提言。汝當以神通
力。觀所擲鉢今在何處於何處住。須菩提承
佛聖旨。即入萬二千三摩地門。於其定中經
萬二千佛刹。遍觀此鉢不見所住。從定出已
前白佛言。世尊。我以自通力經萬二千佛刹。
遍觀此鉢不見所住。如是五百聲聞弟子。各
各以自神通及天眼力。遍觀此鉢皆不能見」
爾時尊者須菩提。前白慈氏菩薩摩訶薩言。
仁者受一生記當補佛處。惟願今時入三摩
地。觀鉢所往示諸大衆。慈氏菩薩告須菩提
言。尊者。然我受一生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所有妙吉祥菩薩一切三摩地門。名
字尚不能知。何況證入。唯妙吉祥菩薩悉能
證之。所作所行無不通達。須菩提。諸佛如來
所作。今我豈能知耶。是故我今神通智慧。未
逮於妙吉祥菩薩。而今世尊所擲之鉢。唯妙
吉祥可知所住。降茲已往皆莫能知。是時須
菩提前白佛言。世尊。彼妙吉祥菩薩功徳尊
勝。自捨如來無能過者。應知世尊所擲之鉢。
惟願世尊。勅妙吉祥菩薩。以大神通取鉢赴
會。示諸大衆而作佛事。於時世尊。即告妙吉
祥菩薩言。妙吉祥。汝知此鉢當何所往復何
所住。於是妙吉祥菩薩。承佛語已而作是念。
我今不起于座不離佛會不隱其身。當取此
鉢示諸大衆。作是念已即入三摩地。於其
定中舒其右手。於下方界過一一佛刹。於
一一佛前。其手發聲作如是言。我今敬禮
諸佛。我師釋迦牟尼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
起居輕利安樂行不。伸問訊已。其手於一一
毛孔。放百千倶胝光明。一一光明有百千蓮
華。一一華上各有如來坐於其上。一一如來
各各讃歎釋迦牟尼佛。一一世界皆悉六種
震動。現大光明遍照佛土。復現幢幡傘蓋種
種嚴飾之具而作佛事。如是一一佛刹悉皆
如是。度七十二殑伽沙數佛刹已。到光明王
佛所。其手發聲致敬問訊亦復如是。復放百
千光明。一一光中有百千蓮華。一一華上皆
有佛坐。諸佛各各讃歎釋迦如來。光明交照
洞徹無量。爾時光明王佛會中。有菩薩名曰
光幢。從座而起。前白光明王如來言。此手何
來。現如是相放此光明。復於光中現如是蓮
華。於其華上有諸如來。各各讃歎釋迦牟尼
佛。是相云何願佛宣示。爾時光明王如來。告
光幢菩薩言。上方去此七十二殑伽沙數佛
刹。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應正等
覺。現在説法教化衆生。彼有菩薩名妙吉祥。
具大功徳被不思議精進鎧。有大智力已到
彼岸。是菩薩於彼釋迦牟尼佛會中。不起於
座舒其右手來取其鉢。以是縁故有斯瑞應」
爾時光明王如來。從於眉間放大光明。普照
七十二殑伽沙數佛刹上。至娑婆世界廣大
照曜。而此世界所有衆生蒙光照者。得大快
樂如轉輪王。所有修菩薩行者蒙光所照。皆
得其果自行圓滿。所有諸大菩薩。皆得日光
三摩地門。所有修聲聞行者。皆得八解脱法
門。彼光明王佛刹諸菩薩承如來光。皆得見
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并妙吉祥菩薩。諸
聲聞衆圍繞説法
爾時光幢菩薩摩訶薩。見此娑婆世界衆生
業濁而生悲泣。即白光明正如來言。世尊。
我*承佛光明。得見彼娑婆世界。而此世界穢
惡充滿。諸大菩薩生於彼處。譬如吠瑠璃寶
沒於泥中。是事云何
爾時光明王如來。告光幢菩薩言。善男子勿
作是言。我此世界諸修菩薩行者。於十劫中
修習禪定。而不及彼娑婆世界衆生。發起一
念慈悲喜捨之心。便能獲於無量功徳。滅除
一切煩惱重障。何以故。娑婆世界衆生猛利。
是故諸菩薩生於彼中。爲護佛法故。汝今勿
應而生悲泣
爾時釋迦牟尼佛會中諸菩薩衆。蒙光照已
即白佛言。世尊。何縁有此光明普能照曜。亦
令我等生大適悦。諸衆生等滅諸煩惱。釋迦
牟尼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下方去此七十
二殑伽沙佛刹。有世界名曰光明。有佛如來
名光明王應正等覺。現在説法教化衆生。彼
佛眉間放大光明照此世界。是時諸菩薩復
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見彼光明世界。光明王
佛及諸菩薩。願佛以神通力令我得見
爾時釋迦牟尼佛。現其足下千輻輪相。於其
輪中放大光明。下照七十二殑伽沙數世界。
至光明王佛刹廣大照曜。是時諸菩薩衆。乘
佛光明。皆得見彼光明王佛及諸菩薩已。而
能獲妙高燈三摩地法門。於時下方一一佛
刹光明普照。與此娑婆世界。互得相見逈無
障礙。如是下方諸世界。乃至光明王佛刹諸
菩薩衆。與此娑婆世界諸菩薩。互相觀見各
得瞻敬。譬如日光去其闇瞑。一切衆生各得
相見亦復如是。是時彼諸菩薩各各發起精
進之心趣求大果
爾時妙吉祥菩薩舒手至光明王如來前。住
虚空中當取鉢時。有諸佛刹無數百千倶胝
那由他大菩薩衆。恭敬圍繞隨鉢上至娑婆
世界。瑞相光明皆悉漸隱。妙吉祥菩薩置鉢
於釋迦牟尼佛前虚空中住。於是出三摩地。
從座而起前詣佛所。禮世尊足而白佛言。世
尊。我承佛旨。於下方世界取所擲鉢。今在佛
前置虚空中。願佛納受。於是世尊默然而受。
是時下方世界諸佛刹中。菩薩之衆隨鉢至
者。咸詣釋迦牟尼佛前禮敬雙足。各各稱彼
佛名。某佛如來正等正覺問訊世尊。少病少
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教化衆生無疲勞耶。
如是伸敬已畢。世尊安慰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言。汝今諦聽。當爲汝説
妙吉祥菩薩過去所行及本因縁。時舍利子
受教而聽。佛言。舍利子。過去無數百千倶胝
那由他劫。彼時有佛。號無能勝幢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出現於世。彼佛世界名不可毀。有
八萬四千聲聞之衆。萬二千菩薩衆。彼佛説
三乘法教化衆生。是佛亦出五濁惡世。爲諸
菩薩説六波羅蜜法。舍利子。彼時有苾芻名
曰智王。聰慧明達善説法要。是苾芻食時著
衣持鉢。入一王城次第乞食。其城名曰廣大。
得滿鉢衆味食已將出彼城。是時城中有長者
子。名曰淨臂。在母懷中見彼苾芻持鉢而過。
即詣苾芻前欲鉢中飮食。是時苾芻見是童
子善根純熟是大法器。即取鉢中歡喜團而授
與之。童子得彼食已發歡喜心。隨智王苾芻。
至無能勝幢如來之所。時彼童子。即詣佛前
禮世尊足。智王苾芻。將所乞食授其童子。而
告之言。汝以此食供養世尊及諸大衆。當令
汝得無量福聚。是時童子如苾芻言。即捧其
食添世尊鉢食猶未盡。然後次第供諸大衆。
是會菩薩聲聞。咸受其食悉皆飽滿食猶未
盡。佛告舍利子。淨臂童子既供養已心大歡
喜。即於佛前説伽陀曰
    我以無盡食 供佛及大衆
    我今供養已 獲福聚無疑
    所施食無盡 佛功徳無盡
    今供養於佛 必獲無盡福
    我以無盡食 供養於世尊
    増長諸善根 相續無窮盡
如是以一鉢食。於七日中。供養如來及聲聞
菩薩之衆。以佛威力故食猶不盡。是時智王
苾芻告彼童子言。汝供養已。當歸依佛歸依
法歸依僧。受佛戒法盡形受持。是時童子受
苾芻教。歸佛法僧。既歸依已即生隨喜。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時淨臂父母求
覓其子。到無能勝幢如來會中。到已禮世尊
足住立一面。淨臂童子見其父母。心生歡喜
問訊起居。於父母前説伽陀曰
    父母今善來 諸佛甚難値
    我求大菩提 爲一切衆生
    當觀佛相好 身放妙光明
    諸有智慧者 應求菩提果
    我今求出家 願父母聽許
    不樂於富樂 以佛難値故
爾時父母。即爲其子説伽陀曰
    我聽汝出家 趣無上菩提
    我以汝因縁 亦當如是學
佛告舍利子。是時淨臂童子。蒙其父母聽許
出家。時彼父母。深生信樂亦復出家。歸佛法
僧歡喜信受。是時復有五百人。同時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悉歸佛出家。佛皆攝
受。佛告舍利子。汝今當知。爾時智王苾芻
者。豈異人乎。即今妙吉祥菩薩是。淨臂童子
者。今我身是。舍利子。我往昔時爲長者子。因
彼妙吉祥菩薩授我鉢故。令我發大菩提心。
又舍利子。我從初發大菩提心。乃至果滿十
力無畏一切功徳具無盡智。皆因妙吉祥菩
薩起發開導。何以故。我所發心。猶如虚空無
有邊際。又舍利子。所有十方無量無數。同名
釋迦牟尼佛。皆如我於妙吉祥所。開發菩提
心。又舍利子。過去底沙如來。弗沙如來。然燈
如來。尸棄如來。如是諸佛。我於無量劫中。稱
讃其名。是諸如來亦同我。於妙吉祥菩薩所
發起道心。得成正覺轉妙法輪。又舍利子。所
有諸修菩薩行者。初處兜率天。示降生相出
現世間。初生王宮。然後修諸苦行。乃至坐於
道場。皆因妙吉祥菩薩教化示導。舍利子。當
知妙吉祥菩薩。爲諸菩薩母。出生一切諸菩
薩故。舍利子。如我所説皆是眞實。如是往昔
因縁應如是知。佛説是語時。十方一切佛刹。
悉現種種寶蓋。而來供養妙吉祥菩薩。於一
一蓋中。放大光明廣照娑婆世界。復於蓋中
出妙音聲。作如是言。如釋迦牟尼佛所説。如
是如是。往昔從彼妙吉祥菩薩發菩提心
爾時釋迦牟尼佛會中。先退菩提心者。二百
天子。見佛世尊及妙吉祥菩薩。現如是種種
不思議事。及聞佛説本起因縁。各作是念。一
切諸佛無上大法不可得聞。何況得見諸佛
如來功徳如是。我今宜於世尊前捨下劣心。
發起無上大菩提意。決趣無上大菩提果。作
是念已。即發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復退轉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二



佛説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
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佛。復告舍利子言。汝今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修諸菩薩行。
不應樂著聲聞之果。何以故。舍利子。一切衆
生處輪迴中。不生怖畏無由解脱。是故諸菩
薩當起大精進。於輪迴中種種化度。令怖生
死出於三界。汝若唯樂聲聞之果。不能起大
菩提心救度一切衆生。是故一切衆生。若
得値遇菩薩勸令發起精進。即得解脱生死
亦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子。過
去世時有佛出世。號具足功徳如來應供正
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是佛會中有百倶胝聲聞之
衆。有八千菩薩衆。其佛壽十萬歳。有二聲聞
最爲上首。一名出現智慧第一。一名迅疾神
通第一。是時具諸功徳如來。於其食時著衣
持鉢。與諸大衆前後圍遶入一王城。其城名
曰妙音。次第乞食。佛入城時。智慧聲聞居佛
右側。神通聲聞在佛左側。餘聲聞衆倶從佛
後。諸菩薩衆而導其前。復有大梵天王帝釋
天主護世四王及諸天衆。圍繞世尊入彼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