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坐禪三昧經 (No. 0614_ 鳩摩羅什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迴。觀視道樹初轉法輪。天人得悟以道自證
得至涅槃。佛身如是感發無量。專心念佛不
令外念。外念諸縁攝之令還。如是不亂。是時
便得見一佛二佛乃至十方無量世界諸佛色
身。以心想故皆得見之。既得見佛又聞説法
言。或自請問。佛爲説法解諸疑網。既得佛念。
當復念佛功徳法身。無量大慧。無崖底智。
不可計徳。多陀阿伽度多陀秦言如阿伽度言解亦
言實語又言諸餘聖人安隱
道來佛如是來復次
不來後有中也
魯迷
阿*犁秦言賊
呵言殺佛以忍
辱爲鎧精進爲堅牢禪定爲弓智
慧爲箭殺憍慢等賊故名殺賊
三藐無灼
三佛陀
秦言眞實三佛陀言一切覺覺苦因習涅槃因道
正解見四實不可轉了盡無餘故言眞實覺一切
鞞伽除夜
遮羅那伽秦言明遮羅那言善行明三明也行清
淨之行以之獨成無師大覺故言明善行也
般那秦言
滿成
宿伽陀秦言善解亦名善
得又言善説無患
路伽憊
反路加秦言智智者知世因知
盡道故名世智世智知世也
阿耨多羅秦言無上
善法聖智
示導一切大徳無量梵魔衆聖莫有
及者何況能過佛尊徳大故言無
富樓沙曇藐
沙秦言大丈夫曇藐言可言可化丈夫調御師佛以大
慈大悲大智故有時軟美語有時苦切語或以親教以
此調御令不失道故名佛
爲可化丈夫調御法也
&T049271;
都餓
提婆魔&T072933;
奴甘反秦言天人盡能解脱
一切人煩惱常住不退上法
佛婆伽婆
過去未來現在行不行知行盡不盡一切諸法菩提樹下一
切了了知故名佛婆伽婆言有大名聲復次婆名女根婆名
吐永棄女根
故女根吐也
爾時復念二佛神徳三四五佛乃至無量盡虚
空界皆悉如是。復還見一佛。能見一佛作十
方佛。能見十方佛作一佛。能令一色作金銀
水精毘琉璃色。隨人意樂悉令見之。爾時
二事。虚空佛身及佛功徳。更無異念。心
得自在意不馳散。是時得成念佛三昧。若心
馳散念在五塵。若在六覺者。當自勗勉剋勵
其心強制伏之。如是思惟人身難得佛法難
遇。故曰衆明日爲最。諸智佛爲最。所以者何。
佛興大悲常爲一切故。頭目髓腦救濟衆生。
何可放心不專念佛而孤負重恩。若佛不出
世。則無人道天道涅槃之道。若人香華供養。
以骨肉血髓起塔供養。未若行人以法供養
得至涅槃。雖然猶負佛恩。設當念佛空無所
獲。猶應勤心專念不忘以報佛恩。何況念佛
得諸三昧智慧成佛。而不專念。是故行者。常
當專心令意不散。既得見佛請質所疑。是
名念佛三昧除滅等分及餘重罪
坐禪三*昧經卷上



坐禪三*昧經卷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行者雖得一心定力未成。猶爲欲界煩
惱所亂。當作方便進學初禪呵棄愛欲。云何
呵棄。觀欲界過欲爲不淨種種不善。當念初
禪安隱快樂。觀欲云何。知欲無常功徳怨家。
如幻如化空無所得。念之未得癡心已亂。何
況已得婬欲纒覆。天上樂處猶不常安。何況
人中。人心著欲無有厭足。如火得薪如海呑
流。如頂生王雖雨七寶王四天下。帝釋分座
猶不如足。如那睺沙。姓也。轉金輪王爲欲
所逼墮蟒蛇中。又如仙人食果衣草隱居深
山被髮求道。猶復不免欲賊所壞。欲樂甚少
怨毒甚多。著欲之人惡友相近善人踈遠欲
爲毒酒愚惑醉死。欲爲欺誑走使愚人。疲苦
萬端不得自在。唯有離欲身心安隱快樂無
極。欲無所得如狗齩枯骨。求欲勤勞極苦乃
得。得之甚難失之甚易。如假借須臾勢不得
久。如夢所見恍惚即滅。欲之爲患。求之既
苦得之亦苦。多得多苦。如火得薪多益多熾。
欲如搏肉衆鳥競逐。以要言之。如蛾赴火如
魚呑鉤。如鹿逐聲如渇飮醎水。一切衆生爲
欲致患無苦不至。是故當知。欲爲毒害。當求
初禪滅斷欲火。行者一心精懃信樂。令心増
進意不散亂。觀欲心厭除結惱盡。得初禪定
離欲盛火得清涼定。如熱得蔭如貧得富。是
時便得初禪喜覺。思惟禪中種種功徳。觀分
別好醜便得一心
問曰。修行禪人得一心相。云何可知。答曰。面
色悦澤徐行靖正不失一心目不著色。神徳
定力不貪名利撃破憍慢其性柔軟不懷毒害
無復慳嫉。直信心淨論議不諍。身無欺誑易
可與語。柔軟慚愧心常在法。懃修精進持戒
完具。誦經正憶念隨法行。意常喜悦瞋處不
瞋四供養中不淨不受。淨施則受知量止足。
寤起輕利能行二施忍辱除邪。論議不自滿
言語尠少。謙恪恭敬上中下座。善師善知識
常親近隨順。飮食知節不著欲味。樂獨靜
處若苦若樂心忍不動。無怨無競不喜鬪訟。
如是等種種相得知一心相。此覺觀二事





亂禪定心。如水澄靜波蕩則濁。行者如是内
已一心覺觀所惱。如極得息如睡得安。是時
第無覺無觀生清淨定。内淨喜樂得入二
禪。心靜默然本所不得。今得此喜。是時心觀
以喜爲患。如上覺觀行無喜法。乃離喜地得
賢聖所説樂。一心諦知念護得入三禪。已棄
喜故諦知憶念樂護。聖人言樂護。餘人難捨
樂中第一。過此以往無復樂也。是故一切聖
人。於一切淨地中。説慈爲第一樂。樂則是患。
所以者何。第一禪中心不動轉。以無事故有
動則有轉。有轉則有苦。是故三禪以樂爲患。
復以善妙捨此苦樂。先棄憂喜除苦樂意。護
念清淨得入第四禪。不苦不樂護清淨念一
心。是故佛言。護最清淨第一名第四禪。以
第三禪樂動故名之爲苦。是故四禪除滅苦
樂名不動處。漸觀空處破内外色想。滅有對
想。不念種種色想。觀無量空處。常觀色過。念
空處定上妙功徳。習念是法逮得空處。念無
量識處觀空處過。念無量識處功徳。習念是
法逮得識*處。念無所有處觀識處過。念無所
有處功徳。習念是法便得無所有處。念非有
想非無想處。若一切想其患甚多。若病若瘡
若無想是愚癡處。是故非有想非無想。是第
一安隱善處。觀無所有處過。念非有想非無
想功徳。習念是法便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或
有行者。先從初地乃至上地。復於上地習行
慈心。先自得樂破瞋恚毒。次及十方無量衆
生。是時便得慈心三昧。悲心憐愍衆生之苦。
能破衆惱。廣及無量衆生。是時便得悲心三
昧。能破不悦。令無量衆生皆得喜悦。是時便
得喜心三昧。能破苦樂。直觀十方無量衆生。
是時便得護心三昧。二禪亦復如是。三禪四
禪除喜。次學五通。身能飛行變化自在。行者
一心欲定精進定一心定慧定。一心觀身常
作輕想欲成飛行。若大若小以欲定過爲大
以欲定減爲小
二倶患精進翹懃。常能一心思惟輕觀。如能
浮人心力強故而不沈沒。亦如猿猴從高上
墮。心力強故身無痛患。此亦如是。欲力精進
力一心力慧力令其廣大。而身更小便能運

復次觀身空界。常習此觀。欲力精進力一心
力慧力極爲廣大。便能擧身。如大風力致重
達遠。此亦如是。初當自試。離地一尺二尺。漸
至一丈還來本處。如鳥子學飛小兒學行。思
惟自審知心力大必能至遠。學觀四大。除却
地大但觀三大。心念不散便得自在。身無罣
礙如鳥飛行。當復學習。遠作近想是故近滅
遠出。復能變化諸物。如觀木地種除却餘種。
此木便變爲地。所以者何。木有地種分故。水
火風空金銀寶物悉皆如是。何以故。木有諸
種分故。是初神通根本。四禪有十四變化心。
初禪二果。一者初禪。二者欲界。二禪三果。一
者二禪。二者初禪。三者欲界。三禪四果。一者
三禪。二者二禪。三者初禪。四者欲界。四禪五
果。一者四禪。二者三禪。三者二禪。四者初
禪。五者欲界。餘通如摩訶衍論中説。世尊
弟子習學五法門志求涅槃。有二種人。或好
定多以快樂故。或好智多畏苦患故。定多者
先學禪法後學涅槃。智多者直趣涅槃。直趣
涅槃者未斷煩惱亦未得禪。專心不散直求
涅槃越愛等諸煩惱。是名涅槃。身實無常苦
不淨無我以身顛倒故常樂我淨。以是故
事事愛著其身。是則底下衆生。行者欲破顛
倒故。當習四念止觀。觀身種種多諸苦患。
從因縁生故無常種種惱故苦。身有三十六
物故不淨。以不得自在故無我。習如是觀。觀
内身觀外身觀内外身。習如是觀。是謂身念
止。身實相如是。何故於此而起顛倒愛著此
身。諦思惟念身邊樂痛。以愛樂痛故著此身。
當觀樂痛實不可得。云何不得因衣食故致
樂。樂過則苦生。非實樂故。如患瘡苦以藥塗
治痛止爲樂。以大苦故謂小苦爲樂。非實樂
也。復次以故苦爲苦。新苦爲樂。如擔重易
肩而以*新重爲樂。非實常樂也。如火性熱
無暫冷時。若是實樂不應有不樂。或曰。外
事是樂因縁不必是樂。或時樂因或時苦因。
若使心法與愛相應爾時是樂。與恚相應爾時
是苦。與癡相應不苦不樂。以此推之。可知
有樂無樂。答曰。無也。婬欲不應是樂。何以
故。若婬欲在内。不應外求女色。外求女色當
知婬苦。若婬是樂不應時時棄。若棄不應是
樂。於大苦中以小苦爲樂也。如人應死全命
受鞭。以是爲樂。欲心熾盛以欲爲樂。老時厭
欲知欲非樂。若實樂相不應生厭。如是種種
因縁欲樂相實不可得。樂失則苦。佛言。樂
痛應觀苦。苦痛應觀樂。如箭在體。不苦不樂
應觀生滅無常。是謂痛念止。當知心受苦樂
受不苦不樂。云何心。是心無常從因縁生故。
生滅不住相似生故。但顛倒故謂是爲一。本
無今有已有還無。是故無常。觀知心空云何
爲空。從因縁生有眼有色可見憶念。欲見如
是等和合眼識生。如日愛珠。有日有珠
乾草牛屎衆縁和合於是火生。一一推求火
不可得。縁合有火。眼識亦爾。不住眼中亦非
色中住。不兩中間住。無有住處亦復不無。是
故佛言。如幻如化現在心觀過去心。或苦或
樂或不苦不樂。心各各異各各滅。有欲心無
欲心亦如是。各各異各各滅。觀内心觀外心
觀内外心亦如是。是名心念止。復次觀心
屬誰。觀想思惟念欲等諸心相應法不相應
法。諦觀其主主不可得。何以故。從因縁生故
無常。無常故苦。苦故不自在。不自在故無主。
無主故空。前別觀身痛心法不可得。今更總
觀四念止中主不可得。離此處求亦不可得。
若常不可得。無常亦不可得。若常應當常苦
常樂亦不應忘。若常有神者。無殺惱罪亦無
涅槃。若身是神。無常身滅神亦應滅。亦無後
世亦無罪福。如是遍觀無主。諸法皆空不自
在。因縁合故生。因縁壞故滅。如是縁合法是
名法念止。若行者得法念止。厭世間空老病
死法都無少許常樂我淨。我於此空法復何
所求。應當入涅槃最善法中住。建精進力得
深舍摩陀故深舍摩陀者住心一
處名也此土無是名
時得深舍摩
陀。住第四法念止中。觀諸法相皆苦無樂。無
樂是實餘者妄語。苦因愛等*諸煩惱及業。
是非天非時非塵等種種妄語中生。是煩惱
及業出生此苦。是苦入涅槃時一切滅盡。非
色無色界及世界始世界始外道謂一切有法之
色爲世界始外道
謂涅槃也以此有始能
化作萬物即名造化也
等種種妄語能滅此苦。正
見等八直是涅槃道。非餘外道苦行種種
空持戒空禪定空智慧。何以故。佛法中戒定
慧三法合行能入涅槃。譬如人立平地持好弓
箭能射殺怨賊。三法合行亦如是。戒爲平地。
禪定爲快弓。智慧爲利箭。三事備足能殺煩
惱賊。以是故外道輩不得涅槃。行者是時作
四法縁觀縁如射博。觀苦四種。因縁生故無
常。身心惱故苦。無一可得故空。無作無受故
無我。觀習四種。煩惱有漏業和合故集。相
似果生故因。是中得一切行故生。非相似果
相續故縁。觀盡四種。一切煩惱覆故閉。除煩
惱火故滅一切法中第一故妙。世間過去故
出。觀道四種。能到涅槃故道。不顛倒故正。一
切聖人去處故跡。得脱世愁惱故離。如是觀
者得無漏相似法。名爲煖法。云何名煖。常
懃精進故名煖法。諸煩惱薪無漏智火。燒火
欲出初相名爲煖法。譬如鑚火初鑚煙出。是
名煖。是爲涅槃道初相。佛弟子中有二種
人。一者多好一心求禪定。是人有漏道。二者
多除愛著好實智慧。是人直趣涅槃入煖法
中。有煖相者深得一心。實法鏡到無漏界邊。
鏡中像似面界邊
非中故以爲喩
行者是時大得安隱。自念。我定
當得涅槃。見此道故。如人穿井得至濕泥。
知當得水不久。如人撃賊賊已退散。自知得
勝意中安隱。如人怖死。人欲知活不。當先
試之以杖打身。若胗脈起者。知是有煖
必可得活。亦如聽法人思惟喜悦心著是
心熱。行者如是有煖法故名爲有煖。亦名能
得涅槃分善根。是善根法有十六行四諦縁。
六地中一智慧一切無漏法基。野人能行安
於無漏踈故名爲野人
梵本爾先言凡夫人非
是名有煖法。増進轉
上更名頂法。如乳變爲酪。是人觀法實相。
我當得苦脱。心愛是法是爲眞法能除種種
苦患及老病死。是時思惟此法誰説。是佛世
尊。從是得佛寶中信心清淨大歡喜悦。若無
此法一切煩惱誰當能遮。我當云何得實智
慧少許明。從是得法寶中信心清淨大歡喜
悦。若我不得佛弟子輩好伴。云何當得實智
慧少許明。從是得僧寶中信心清淨大歡喜
悦。是三寶中得一心清淨合實智慧。是頂善
根。亦名頂法。亦名能得涅槃分善根。如波
羅延經中説
    佛寶法僧寶 誰有少信淨
    是名頂善根 汝曹一心持
云何爲少信於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邊爲
少於野人邊爲多復次此可破可失是故名少
如法句説
    芭蕉生實死 竹生實亦然
    騾有子則死 小人得養死
    破失非利故 小人得名譽
    白淨分失盡 乃至頂法墮
復次未斷諸結使。未得無漏無量慧心。以是
故名少。復次懃精進一心入涅槃道中。更了
了觀五陰四諦十六行。是時心不縮不悔不
退。愛樂入忍是名忍善根。忍何等。隨四諦
行是名爲忍。是善根三種上中下三時。云何
名忍。觀五陰無常苦空無我。心忍不退是名
忍。復次觀諸世間盡苦空無有樂。是苦因
*習愛等諸煩惱。是*習智縁盡是名上法更
無有上。八直道能令行人得至涅槃更無有
上。如是信心不悔不疑忍是名忍。是中更
有忍。種種結使種種煩惱疑悔。來入心中不
能令破。譬如石山種種風水不能漂動。是故
名忍。是事得名眞好野人。如佛説法句中
    世界正見上 誰有得多者
    乃至千萬歳 終不墮惡道
是世間正見是名爲忍善根。是人多増進一
心極厭世界行。欲了了四諦相作證趣涅槃。
如是一心中是名世間第一法。一時住四行
無常苦空無我。觀一諦苦法忍共縁故。何以
故觀欲界五受陰無常苦空無我。是中心忍
入慧。亦是相應心心數法。是名苦法忍。身
業口業及心不相應*諸行。現在未來世一切
無漏法初門。是名苦法忍法無漏法
忍信受也
次第生苦
法智苦法忍斷結使苦法智作證。譬如一人
刈一人束。亦如利刀斫竹得風即偃。忍智
功夫故。是事得辦欲界繋見苦斷十結得
爾時異等智得無漏智未得無漏慧得是時
成就一智等智未
來成就
第二心中成就法智苦智等
智。過第三心第四心。成就四智苦智法智比
智等智。*習盡道法智中。一一智増。離欲
人知他心智成就増。苦比忍苦比智斷十八
結。是四心苦諦能得。*習法忍*習法智斷欲
界繋七結。*習比忍習*比智斷色無色界繋
十三結。盡法忍盡法智斷欲界繋七結。盡比
忍盡比智斷色。無色界繋十二結。道法忍道
法智斷欲界繋八結。道比忍道比智斷色無
色界繋十四結。道比智是名須陀般那下子
上子
實知諸法相。是十六心能十五心中利根名
隨法行。鈍根名隨信行。是二人未離欲。名初
果向先未斷結得十六心。名須陀般那。若先
斷六品結得十六心。名息忌陀伽迷秦言
一來
先斷九品結得十六心。名阿那迦迷秦言
不來
未離欲斷八十八結故。名須陀般那。復次無
漏果善根得。得故名須陀般那。利根名見得。
鈍根名信愛。思惟結未斷。餘殘七世生。若思
惟結三種斷。名家家三世生。聖道八分三十
七品名流流向涅槃。隨是流行故名須陀般
那。是爲佛初功徳子惡道得脱。三結斷三
毒薄。名息忌陀伽迷。復次欲界結九種。上上
上中
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
見諦斷思惟斷。若凡夫人。先以
有漏道斷欲界繋六種結入見諦道。十六心
中得名息忌陀伽迷。若八種斷入見諦道。第
十六心中一種名息忌陀伽迷果向呵那伽
迷。若佛弟子得須陀般那。單斷三結欲得息
忌陀伽迷。是思惟斷欲界繋九種結六種斷。
是名息忌陀伽迷八種斷。是名一種息忌陀
伽迷果向阿那伽迷。若凡夫人先斷欲界繋
九種結入見諦道。第十六心中名阿那伽迷。
若得息忌陀伽迷進。斷三種思惟結。第九解
脱道名阿那伽迷。阿那伽迷有九種。今世必
入涅槃阿那迦迷。中陰入涅槃阿那迦迷。生
已入涅槃阿那伽迷。懃求入涅槃阿那伽迷。
不懃求入涅槃阿那伽迷。上行入涅槃阿那
伽迷。至阿迦尼吒入涅槃阿那伽迷。到無色
定入涅槃阿那伽迷。身證阿那伽迷。行向阿
羅漢阿那伽迷。色無色界九種結。以第九無
礙道金剛三昧破一切結。第九解脱道盡智
修一切善根。是名阿羅漢果。是阿羅漢有九
種。退法不退法死法守法住法必知法不壞法
慧脱共脱濡智濡進。行五種法退是名退法。
利智利進行五種法不退。是名不退法。濡智
濡進利厭思惟自殺身。是名死法。濡智大進
自護身。是名守法。中智中進不増不減處中
而住。是名住法。少利智懃精進能得不壞心
解脱。是名必知法。利智大進初得不壞心解
脱。是名不壞法。不能入諸禪未到地中諸漏
盡。是名慧解脱。得諸禪亦得滅禪諸漏盡。是
名共解脱。有阿羅漢。一切有爲法常厭滿足。
更不求功徳。待時入涅槃。有阿羅漢。求四禪
四無色定四等心。八解脱八勝處十一切入
九次第六神通。願智阿蘭若那三昧秦言無諍阿
蘭若言無事
或言空寂舊言須菩提常行空寂行非也自是無諍行
無諍者將護衆生不令起諍於我*耳起諍如舍利弗目
夜入陶屋中宿致
拘迦離起諍者是也
超越三昧熏禪三解脱門及
放捨放捨者三脱門空無願無相空無
願無相即十二門念反著者也
作利智懃
精進。入如是諸禪功徳。是名得不退法不壞
法。若佛不出世無佛法無弟子時。是時離欲
人辟支佛出。辟支佛有三種。上中下下者本
得須陀般那若息忌陀伽迷。是須陀般那於
第七世生人中。是時無佛法不得作弟子。復
不應八世生。是時作辟支佛。若息忌陀伽迷
二世生。是時無佛法不得作弟子。復不應三
世生。是時作辟支佛。有人願作辟支佛。種辟
支佛善根時。無佛法善根熟。爾時厭世出家
得道名辟支佛。是名中辟支佛。有人求佛道。
智力進力少以因縁退如舍利
是也
是時佛不出
世無佛法亦無弟子。而善根行熟作辟支佛。
有相好若少若多。厭世出家得道是名上辟
支佛。於諸法中智慧淺入名阿羅漢。中入名
辟支佛。深入名佛。如遙見樹不能分別枝。
小近能分別*枝。不能分別華葉。到樹下盡能
分別知樹枝葉華實。聲聞能知一切諸行
無常一切諸法無主唯涅槃善安隱。聲聞能
如是觀。不能分別深入深知辟支佛少能分
別。亦不能深入深知。佛知諸法分別究暢。
深入深知也。如波羅奈國王。夏暑熱時處高
樓上坐七寶床。令青衣磨牛頭栴檀香塗身。
青衣臂多著釧。摩王身時釧聲滿耳。王甚患
之。教次第令脱。釧少聲微。唯獨一釧寂然
無聲。王時悟曰。國家臣民宮人婇女。多事
多惱亦復如是。即時離欲獨處思惟得辟支
佛。鬚髮自落著自然衣。從樓閣去。以己神足
力出家入山。如是因縁中品辟支佛也
若行者求佛道。入禪先當繋心專念十方三
世諸佛生身。莫念地水火風山樹草木。天地
之中有形之類及諸餘法一切莫念。但念諸
佛生身處在虚空。譬如大海清水中央金山
王須彌。如夜闇中然大火如大施祠中七寶
幢。佛身如是。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常出無
量清淨光明於虚空相青色中。常念佛身相
如是。行者便得十方三世諸佛悉在心目前
一切悉見三昧。若心餘處縁還攝令住念在
佛身。是時便見東方三百千萬千萬億種無
量諸佛。如是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隨所
念方見一切佛。如人夜觀星宿。百千無量種
星宿悉見。菩薩得是三昧。除無量劫厚罪令
薄。薄者令滅。得是三昧已。當念佛種種無量
功徳一切智一切解一切見一切徳。得大慈
大悲自在。自初出無明&T021400;四無畏五眼十力
十八不共法。能除無量苦救老死畏。與常樂
涅槃。佛有如是等種種無量功徳。作是念已
自發願言。我何時當得佛身佛功徳巍巍如
是。復作大誓。過去一切福。現在一切福。盡持
求佛道不用餘報。復作是念。一切衆生甚可
憐愍。諸佛身功徳巍巍如是。衆生云何更求
餘業而不求佛。譬如貴家盲子墮大深坑飢
窮困苦食糞食泥。父甚愍之。爲求方便。拯之
於深坑。食之以上饌。行者念言。佛二種身
功徳甘露如是。而諸衆生墮生死深坑食諸
不淨。以大悲心我當拯濟一切衆生。令得佛
道度生死岸。以佛種種功徳法味悉令飽滿。
一切佛法願悉得之。聞誦持問觀行得果爲
作階梯。立大要誓被三願鎧。外破魔衆内撃
結賊。直入不迴。如是三願。比無量諸願願皆
住之。爲度衆生得佛道故。如是念如是願。是
爲菩薩念佛三昧
行菩薩道者於三毒中若婬欲偏多。先自觀
身。骨肉皮膚筋脈流血。肝肺腸胃屎尿涕唾。
三十六物九想不淨。專心内觀不令外念。外
念諸縁攝之令還。如人執燭入雜穀倉。種種
分別豆麥黍粟無不識知。復次觀身六分。堅
爲地分。濕爲水分。熱爲火分。動爲風分。孔爲
空分。知爲識分。亦如屠牛分爲六分。身首
四支各自異處。身有九孔常流不淨革嚢盛
屎。常作是觀不令外念。外念諸縁攝之令還。
若得一心。意生厭患求離此身。欲令速滅早
入涅槃。是時當發大慈大悲。以大功徳拔濟
衆生興前三願。以諸衆生不知不淨起諸罪
垢。我當拔置於甘露地。復次欲界衆生樂著
不淨如狗食糞。我當度脱至清淨道。復次我
當學求諸法實相。不有常不無常。非淨非不
淨。我當云何著此不淨。觀不淨智從因縁
生。如我法者當求實相。云何厭患身中不淨
而取涅槃。當如大象度駛流水窮盡源底。得
實法相滅入涅槃。豈可如獼猴諸兎畏怖駛
流趣自度身。我今當學如菩薩法。行不淨觀
除却婬欲。廣化衆生令離欲患。不爲不淨觀
所厭沒。復次既觀不淨則厭生死。當觀淨門
繋心三處。鼻端眉間額上。當於是中開一寸
皮淨除血肉。繋心白骨不令外念。外念諸縁
攝之令還。著三縁中恒與心鬪。如二人相撲。
行者若勝心。則不如制之令住。是名一心。若
以厭患起大悲心愍念衆生。爲此空骨遠離
涅槃入三惡道。我當懃力作諸功徳教化衆
生令解身相空。骨以皮覆實聚不淨。爲衆生
故。徐當分別此諸法相。有少淨想心生愛
著。不淨*想多心生厭患。有出法相故生實
法。諸法實相中無淨無不淨。亦無閉亦無出
觀諸法等。不可壞不可動。是名諸法實相
羅漢
法也
行菩薩道者。若瞋恚偏多當行慈心。念東
方衆生。慈心清淨無怨無恚廣大無量。見諸
衆生悉在目前。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
是。制心行慈不令外念。外念異縁攝之令還。
持心目觀一切衆生。悉見了了皆在目前。若
得一心當發願言。我以涅槃實清淨法。度脱
衆生使得實樂。行慈三昧心如此者。是菩薩
道。住慈三昧以觀諸法實相。清淨不壞不動。
願令衆生得此法利。以此三昧慈念東方一
切衆生使得佛樂。十方亦爾。心不轉亂。是謂
菩薩慈三昧門
問曰。何不一時總念十方衆生。答曰。先念一
方一心易得。然後次第周遍諸方。問曰。人有
怨家恒欲相害。云何行慈欲令彼樂。答曰。慈
是心法出生於心。先從所親。所親轉増乃及
怨家。如火燒薪盛能然濕問曰。或時衆生遭
種種苦。或在人中或地獄中。菩薩雖慈彼那
得樂。答曰。先從樂人取其樂相。令彼苦人得
如彼樂。如敗軍將怖懼失膽。視彼敵人皆謂
勇士。問曰。行慈三昧有何善利。答曰。行者自
念。出家離俗應行慈心。又思惟言。食人信施
宜行利益如佛所言。須臾行慈是隨佛教。則
爲入道不空受施。復次身著染服心應不染。
慈三昧力能令不染。復次我心行慈於破法
世。我有法人非法衆中。我有法人如法無
惱。慈定力故。菩薩行道趣甘露門。種種熱惱
慈涼冷樂。如佛所言。人熱極時入清涼池樂。
復次被大慈鎧遮煩惱箭。慈爲法藥消怨結
毒。煩惱燒心慈能除滅。慈爲法梯登解脱臺。
慈爲法船渡生死海。貧善法財慈爲上寶。行
趣涅槃慈爲道糧。慈爲駿足度入涅槃。慈爲
猛將越三惡道。能行慈者消伏衆惡。諸天善
神常隨擁護。問曰。若當行人得慈三昧。云何
不失而復増益。答曰學戒清淨善信倚樂。學
諸禪定一心智慧。樂處閑靜常不放逸。少欲知
足行順慈教。節身少食減損睡眠。初夜後夜
思惟不廢。省煩言語默然守靜。坐臥行住知
時消息。不令失度致疲苦極。調和寒溫不令
惱亂。是謂益慈。復次以佛道樂涅槃之樂與
一切人。是名大慈。行者思惟。現在未來大人
行慈利益一切。我亦被蒙是我良祐。我當行
慈畢報施恩。復更念言。大徳慈心愍念一切
以此爲樂。我亦當爾。念彼衆生令得佛樂涅
槃之樂。是爲報恩。復次慈力能令一切心得
快樂。身離熱惱得清涼樂。持行慈福念安一
切以報其恩。復次慈有善利。斷瞋恚法開名
稱門。施主良田生梵天因。住離欲處除却怨
對及鬪諍根。諸佛稱揚智人愛敬。能持淨戒
生智慧明。能聞法利。功徳醍醐決定好人。出
家猛力消滅諸惡。罵辱不善慈報能伏。結集
悦樂生精進法。富貴根因辦智慧府。誠信庫
藏諸善法門。致稱譽法敬畏根本佛正眞道。
若人持惡向還自受其殃。五種惡語。非時語
非實語。非利語。非慈語。非軟語。是五惡語不
能傾動。一切毒害亦不能傷。譬如小火不能
熱大海此下應出優填
王持五百發箭
如毘羅經中優填王阿婆
陀那説。有二夫人。一名無比。二名舍迷婆帝。
無比誹謗舍迷婆帝。舍迷婆帝有五百直人。
王以五百箭欲一一射殺之。舍迷婆帝語諸
直人。在我後立。是時舍迷婆帝入慈三昧。王
挽弓射之。箭墮足下。第二箭還向王脚下。王
大驚怖。復欲放箭。舍迷婆帝語王言。止止。夫
婦之義是故相語。若放此箭當直破汝心。王
時恐畏投弓捨射。問言。汝有何術。答言。我無
異術。我是佛弟子入慈三昧故也。是慈三昧
略説有三種縁生縁法縁無縁。諸未得道是
名生縁。阿羅漢辟支佛是名法縁。諸佛世尊
是名無縁。是故略説慈三昧門
行菩薩道者。於三毒中若愚癡偏多。當觀十
二分破二種癡。内破身癡外破衆生癡。思惟
念言。我及衆生倶在厄難。常生常老常病常
死常滅常出。衆生可憐不知出道從何得脱。
一心思惟。生老病死從因縁生。當復思惟何
因縁生。一心思惟。生因縁有。有因縁取。取因
縁愛。愛因縁受。受因縁觸。觸因縁六入。六入
因縁名色。名色因縁識。識因縁行。行因縁
無明。如是復思惟。當何因縁滅生老死。一
心思惟。生滅故老死滅。有滅故生滅。取滅故
有滅。愛滅故取滅。受滅故愛滅。觸滅故受滅
六入滅故觸滅。名色滅故六入滅。識滅故名
色滅。行滅故識滅。癡滅故行滅此中十二分
云何。無明分不知前不知後不知前後。不知
内不知外不知内外。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
不知苦不知*習不知盡不知道。不知業不知
果不知業果。不知因不知縁不知因縁。不知
罪不知福不知罪福。不知善不知不善不知
善不善。不知有罪法不知無罪法。不知應近
法不知應遠法。不知有漏法不知無漏法。不
知世間法。不知出世間法。不知過去法不知
未來法不知現在法。不知黒法不知白法。不
知分別因縁法。不知六觸法。不知實證法。如
是種種不知不慧不見闇黒無明。是名無明。
無明縁行。云何名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
行。云何身行。入息出息是身行法。所以者何。
是法屬身故名身行。云何口行有覺有觀。是
作覺觀已然後口語。若無覺觀則無言説。是
謂口行。云何意痛名世界人所著三種痛痛應爲
受受則隨界受苦樂上界所無故
宜言受想出
家所患也
痛想是意法。繋屬意故。是名意
行。復次欲界繋行色界繋行無色界繋行。復
次善行不善行不動行。云何善行。欲界一切
善行。亦色界三地。云何不善行。諸不善法。云
何不動行。第四禪有漏善行及無色定善有
漏行。是名行。行因縁識。云何名識。六種識
界。眼識乃至意識。是名六識。識因縁名色。云
何爲名。無色四分痛想行識。是謂名。云何爲
色。一切色四大及造色。是謂色。云何四大。地
水火風。云何地。堅重相者地。濡濕相者水。
熱相者火。輕動相者風。餘色可見。有對無對
是名造色。名色和合是謂名色。名色因縁六
入。云何六入。内六入。眼内入乃至意内入。是
名六入。六入因縁觸。云何觸。六種觸界。眼觸
乃至意觸。云何眼觸。眼縁色生眼識。三法和
合是名眼觸。乃至意觸亦如是。觸因縁受。云
何受。三種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云何樂
受。愛使。云何苦受。恚使。云何不苦不樂受。
癡使。復次樂受生樂住樂滅苦。苦受生苦住
苦滅樂。不苦不樂受不知苦不知樂。受因縁
愛。云何愛。眼觸色生愛。乃至意觸法生愛。愛
因縁取。云何取。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取因
縁有。云何有。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下從
阿鼻大泥梨上至他化自在天。是名欲有。及
其能生業。云何色有。從下梵世上至阿迦尼
吒天。是名色有。云何無色有。從虚空乃至非
有想非無想處。是名無色有。有因縁生。云何
生。種種衆生處處生出。有受陰得持得入得
命。是名生。生因縁老死。云何老。齒落髮白多
皺。根熟根破氣噎。身僂拄杖行歩。陰身朽故。
是名老。云何死。一切衆生處處退落墮滅。斷
死失壽命盡。是名死。先老後死故名老死。
是中十二因縁。一切世間非無因縁邊。非天
邊非人邊非種種等邪縁邊出。菩薩觀十二
因縁。繋心不動不令外念。外念諸縁攝之令
還。觀十二分生三世中。前生今生後生。菩薩
若得心住。當觀十二分空無有主。癡不知我
作行。行不知我從癡有。但無明縁故行生。如
草木種從子芽出。子亦不知我生芽。芽亦不
知從子出。乃至老死亦復如是。是十二分中
一一觀知無主無我。如外草木無主。但從倒
見計有吾我。問曰。若無吾我無主無作。云何
去來言説死此生彼。答曰。雖無吾我。六情作
因六塵作縁中生六識。三事和合故觸法生
念知諸業。由是去來言説從是有生死。譬如
日愛珠因日乾牛屎和合方便故火出。五
陰亦爾。因此五陰生。後世五陰出。非此五陰
至後世。亦不離此五陰得後世五陰。五陰但
從因縁出譬如穀子中芽出。是子非芽亦非
餘芽邊生。非異非一。得後世身亦爾。譬如樹
未有莖節枝葉華實。得時節因縁華葉具足。
善惡行報亦復如是。種子壞故非常非一。芽
莖葉等生故不斷不異。死生相續亦復如是。
行者謂法無常苦空無我自生自滅。知因愛
等有。知因滅是盡。知盡是道。以四種智知十
二分是正見道。衆生爲縛著所誑。如人有無
價寶珠。不別其眞爲他欺誑。是時菩薩發大
悲心。我當作佛以正眞法化彼衆生令見正
道。問曰。如摩訶衍般若波羅蜜中言。諸法不
生不滅空無所有。一相無相是名正見。云何
言無常等觀名爲正見。答曰。若摩訶衍中説
諸法空無相。云何言無常苦空等不實若言
不生不滅空是實相者。不應言無相。汝言前
後不相應。復次佛説四顛倒。無常中常顛倒
亦有道理。一切有爲無常。何以故。因縁生故。
無常因無常縁。所生果云何常。先無而今有
已有便無。一切衆生皆見無常。内有老病死。
外見萬物凋落。云何言無常不實。問曰。我
不言有常爲實無常爲不實。我言有常無常
倶是不實。何以故。佛言。空中有常無常二事
不可得。若著此二事是倶顛倒。答曰。汝言不
與法相應。何以故。言無法云何復言二倶顛
倒。一切空無所有是爲實不顛倒。若我破有
常著無常。我法應破而不實我。有常顛倒破
故觀無常。何以故。無常力能破有常。如毒能
破餘毒。如藥除病。藥亦倶去。當知藥妙能除
病故。若藥不去後藥爲病。此亦如是。若無常
法著應當破不實故。我不受無常法云何破。
佛言。苦是四眞諦中言實苦。誰能使樂。苦
因是實因。誰能令非因。苦盡是實盡。誰能令
不盡。盡道是實道。誰能令非道。如日或可令
冷。月或可令熱。風可令不動。是四眞諦終不
可動轉。汝於摩訶衍中不能了但著言聲。摩
訶衍中諸法實相。實相不可破無有作者。若
可破可作此非摩訶衍。如月初生。一日二日
其生時甚微細。有明眼人能見指示不見者。
此不見人但視其指而迷於月。明者語言。癡
人何以但視我指。指爲月縁指非彼月。汝亦
如是。言音非實相。但假言表實理。汝更著言
聲闇於實相。行若得如是正知見。觀十二
分和合爲因果二分。果時十二分爲苦諦。因
時十二分爲*習諦。因滅是盡諦。見因果盡是
道諦。四種觀果無常苦空無我。四種觀因集
因縁生。問曰。果有四種但名苦諦。餘者無
諦名也。答曰。若言無常諦復疑。苦諦亦疑。
無我諦亦疑。一種難處。復次若言無常諦無
咎。空非我諦亦無咎。若無常苦空無我諦。於
説爲重故。是故於四説一。問曰。苦有何異相。
於三中獨得名。答曰。苦是一切衆生所厭患。
衆生所怖畏。無常不爾。或有人爲苦所逼。思
得無常。無有欲得苦者。問曰。有人欲得捉刀
自殺針炙苦藥入賊。如是種種非求苦也。答
曰。非爲欲得苦欲存大樂。畏苦故取死。苦
爲第一患樂爲第一利。以是故離實苦得快
樂。是故佛以果分獨名苦諦。非無常空無我
諦。是於四諦中了了實智慧不疑不悔。是名
正見。思惟是事種種増益故。是名正覺。除邪
命攝四種邪語。離餘四種邪語攝四種正語。
除邪命攝身三種業除餘三種邪業名正業。
離餘種種邪命。是名正命。如是觀時精進。是
正方便。是事念不散。是名正念。是事思惟不
動是名正定。正覺如王七事隨從。是名道
諦。是事一心實信不動。是名信根。一心精懃
求道。是名精進根。一心念不忘失。是名念根。
心住一處亦不馳散。是名定根。思惟分別無
常等覺。是名慧根。是名増長得力。是名五
力。問曰。八正道中皆説慧念定等。根力中
何以重説。答曰。隨入行時初得小利。是時名
爲根。是五事増長得力。是時得名爲力。初入
無漏見諦道中。是功徳名八正道。入思惟道
時名七覺意。初入道中觀念身痛心法常一
心念。是名四念止。如是得善法味四種精懃。
是名四正懃。如是欲精進定慧初門。懃精進
求如意自在。是名四神足。雖名四念止四正
懃四神足五根等。皆攝隨行時初後少多行
地縁各各得名。譬如四大各各有四大。但多
得名。若地種多水火風少處名爲地大。水火
風亦如是。如是三十七品中各各有諸品。如
四念止中有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八
道等。如是觀十二分四諦行四念止四正懃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正道。其心安樂。
復以此法度脱衆生。一心誓願精進求佛。是
時心中思惟觀念。我了了觀知此道不應取
證。有二事力故未入涅槃。一者大悲不捨衆
生。二者深知諸法實相。諸心心數法從因縁
生。我今云何隨此不實。當自思惟欲入深觀
十二因縁知因縁是何法。復更思惟。是四種
縁。因縁。次第縁。縁縁。増上縁。五因爲因縁。
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餘過去現在心
心數法。是次第縁。縁縁増上縁縁一切法。復
自思惟。言若法先因縁中有。則不應言是法
因縁生。若無亦不應言因縁中生。生有半無
亦不應因縁生。云何有因縁。若法未生。若
過去心心數法失。云何能作次第縁。若佛法
中妙法無縁。涅槃云何爲縁縁若諸法實無
性。有法不可得。若因縁果生因此有彼。是
説則不然。若因縁中各各別。若和合一處是
果不可得。云何因縁邊出果。因縁中無果
故。若因縁中先無果而出者。何以不非因縁
邊出果。二倶無故。果屬因縁因縁邊出。是因
縁不自在屬餘因縁。是果屬餘因縁云何不
自在。因縁能生果。是故果不從因縁有。亦
不從非因縁有。則爲非果。果無故縁與非縁
亦無也
問曰。佛言十二因縁無明縁諸行。汝云何
言無因果。答曰。先以被答不應更難。若難
者更當答。佛言眼因色縁癡邊生邪憶念癡
是無明。是中無明何所依住。若依眼邪若
色中若識邪。不應依眼住。若依眼住。不應
待色常應癡。若依色住。不應待眼是則外癡
豫我事。若依識住。識無色無對無觸無
分無處。無明亦爾云何可住。是故無明非内
非外非兩中間。不從前世來亦不住後世。非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無有實法。無明性爾
了無明性。則變爲明。一一推之癡不可得。云
何無明縁行。如虚空不生不滅不有不盡本
性清淨。無明亦如是。不生不滅不有不盡本
性清淨。乃至生縁老死亦爾。菩薩如是觀十
二因縁。知衆生虚誑繋在苦患易度耳。諸法
若有實相難可得度。思惟如是則破愚癡。若
菩薩心多思覺。常念阿那波那。入時出時數
一乃至十。一一心不令馳散。菩薩從此門得
一心除五蓋欲行。菩薩見道應行三種忍。法
生忍柔順法忍無生忍。云何生忍。一切衆生
或罵或打或殺。種種惡事心不動轉不瞋不
恚。不唯忍之而更慈悲。此諸衆生求諸好事
願一切得。心不捨放。是時漸得解諸法實
相。如氣熏著。譬如慈母愛其赤子乳哺養育。
種種不淨不以爲惡。倍加憐念欲令得樂。行
者如是。一切衆生作種種惡。淨不淨行心不
増惡不退不轉。復次十方無量衆生。我一人
應當悉度使得佛道。心忍不退不悔不却。不
懈不厭不畏不難。是生忍中一心繋念。三種
思惟不令外念。外念諸縁攝之令還。是名生
忍。云何柔順法忍。菩薩既得生忍功徳無量。
知是功徳福報無常。是時厭無常自求常福。
亦爲衆生求常住法。一切諸法色無色法。可
見不可見法。有對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爲無
爲上中下法。求其實相。實相云何非有常非
無常。非樂非不樂。非空非不空。非有神非無
神。何以故非有常。因縁生故。先無今有。故已
有還無故。是故非有常。云何非無常。業報
不失故。受外塵故。因縁増長故。非無常。云
何非樂。新苦中生樂想故。一切無常性故。縁
欲生故。是故非樂。云何非不樂。樂有受故。
欲染生故。求樂不惜身故。是非不樂。云何
非空。内外入各各受了了故。有罪福報故。
一切衆生信故。是故非空。云何非不空。和合
實故。分別求不可得故。心力轉故。是故非
不空。云何非有神。不自在故。第七識界不可
得故。神相不可得故。是故非有神。云何非無
神。有後世故。得解脱故。各各我心生不計餘
處故。是故非無神。如是不生不滅。不不生不
不滅。非有非無。不受不著。言説悉滅心行處
斷。如涅槃性。是法實相。於此法中信心清淨
無滯無礙。軟知軟信軟進。是謂柔順法忍。云
何無生法忍。如上實相法中智慧信進増長
根利。是名無生法忍。譬如聲聞法中煖法頂
法智慧信精進増長得忍法。忍者忍涅槃忍
無漏法故名爲忍。新得新見故名爲忍。法忍
亦如是。時解脱阿羅漢不得無生智。増進廣
利轉成不時解脱得無生智。無生法忍亦如
是。未得菩薩果得無生法忍。得菩薩眞行果
是名菩薩道果。是時得般舟三昧。於衆生中
得大悲。入般若波羅蜜門。爾時諸佛便受其
號。墮生佛界中。爲諸佛所念。一切重罪薄。
薄者滅。三惡道斷。常生天上人中。名不退
轉到不動處。末後肉身盡入法身中。能作種
種變化。度脱一切衆生。具足六度供養諸佛。
淨佛國土教化衆生。立十地中功徳成滿。次
第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菩薩禪法
初門
    行者定心求道時 常當觀察時方便
    若不得時無方便 是應爲失不爲利
    如犢未生&MT00946;牛乳 乳不可得非時故
    若犢生已&MT00946;牛角 乳不可得無智故
    如鑚濕木求出火 火不可得非時故
    若折乾木以求火 火不可得無智故
    得處知時量己行 觀心方便力多少
    宜應精進及不宜 道相宜時及不宜
    若心調動不應勇 如是勇過不得定
    譬如多薪熾大火 大風來吹不肯滅
    若能以定自調心 如是動息心得定
    譬如大火大風吹 大水來澆無不滅
    若人心軟復懈怠 如是厭沒不應行
    譬如少薪無焔火 不得風吹便自滅
    若有精進勇猛心 如是轉健得道疾
    譬如小火多益薪 風吹轉熾無滅時
    若行放捨止調縮 設復發捨失護法
    譬如病人宜將養 若復放捨無得活
    若有捨想正等心 宜時懃行得道疾
    譬如有人乘調象 如意至湊無躓礙
    若多婬欲愛亂心 是時不應行慈等
    婬人行慈益癡悶 如人冷病服冷藥
    婬人心亂觀不淨 諦觀不淨心得定
    行法如是相應故 如人冷病服熱藥
    若多瞋恚忿亂心 是時不應觀不淨
    瞋人觀惡増恚心 如人熱病服熱藥
    若人瞋怒行慈心 行慈不捨瞋心滅
    行法如是相應故 如人熱病服冷藥
    若多愚癡心闇淺 不淨行慈悲行法
    二行増癡無益故 如人風病服麨藥
    人心癡闇觀因縁 分別諦觀癡心滅
    法行如是相應故 如人病風服膩藥
    譬如金師排扇炭 用功非時失&MT03219;
    怱怱急&MT03219;不知時 或時水澆或放捨
    金融急&MT03219;則消過 未融便止則不消
    非時水澆金則生 非時放置則不熟
    精進攝心及放捨 應當觀察行道法
    非時方便失法利 若非法利爲非利
    譬如藥師三種病 冷熱風病除滅故
    應病與藥佛如是 婬怒癡病隨藥滅
坐禪三*昧經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