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海龍王經 (No. 0598_ 竺法護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海龍王白世尊曰。布施持戒學道之法是俗
事耶。棄家出學淨修梵行非佛法耶。世尊答
曰。諸佛興已起無起法。於三界行有所救
護。皆是俗事非是佛語。彼則何謂四禪。四
等心。四無色定。五通十善之行。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書疏校計。經卷體醫。
方藥巧工技術。身想。衣食財物。所愛禪
定。在三界行皆是俗事非爲佛言。佛告龍
王。佛興於世間。未曾所聞非常之苦非我
寂。除於苦義。斷習義。證於盡義。
遵修道義。入乎空義度於*無想。導御無願。
於諸衆行不生不起。義意止意斷根力神足
覺意觀八寂路。求眞諦本淨。如無所起陰
種諸入。爲空寂義。所由諸義。不壞諸法不
壞非法。解一切法不生不長。皆無所起。不
計有常無常。由因縁起得無所生。還於本
淨而離色欲。現無數法入於道法。在於道法
無想不想無應不應。捨於一切念淨不淨想。
無擧無下。陰幽冥門自然如空。得平等行。
於想等想無想。於想離*想。均於一*想離
一切想。無所觀見寂然諸所見。現諸顛倒一
切平等。謂得果跡皆音聲耳。彼無所得亦無
不得。不受不捨。佛語龍王。是所先説諸法之
御。所得不可稱説。至於聲聞獲聲聞乘。至
於縁覺獲縁覺乘。菩薩逮得不起法忍。成於
如來無上正眞道。爲最正覺。斯謂佛言。是所
言者隨習俗教。皆是佛法教於眞諦。佛道無
文佛言無言。佛教無跡佛教無想。佛教無歎。
佛教無化。佛教無正。佛教無名。佛教無思。
佛無心意識。亦無所念。是謂佛教。而不
可説。亦無言教。不可指現。佛語龍王。如是
比教乃爲佛言。如來不以文義説法。無文字
教而爲説法。是故無文則爲佛教。佛所説法
不有所逮。滅一切得佛所説法。是故無得
爲佛所言。佛所説經曾無言教。寂滅言教。
以故言曰無教佛言。説法無取法無猗法。
無放逸法不想法。無起法。無壞法。無究竟
法。無所得法。無所志法。無所念法。無所行
法。無分別法。無有想法。無所至法。無所
法。佛語龍王。如來爲人説法。未*曾有行有
所證也。吾之所言一切本淨法無形色。是故
龍王。諸法無像是名佛言。又復何謂號爲佛
言。解一切音無所不達故曰佛言。察去來
今無所罣礙故曰佛言。覺了衆言故曰佛言。
報答諸問故曰佛言。一切所説因縁有言無
所不博故曰佛言。覺諸所説如呼聲響故曰
佛言。無字無説故曰佛言。諸所字説亦皆
佛言。所以者何。是諸文字去來今。佛所説。
今佛所説者。已説之者。當來説者。以是
之故。一切文字諸所言教皆名佛言。入如此
比曉了衆慧。是謂菩薩分別道義。故曰文字
言説皆號佛言。不壞法界志一味慧。是
菩薩分別經本。故曰文字言説皆號佛言。其
有如應順于法慧。是謂菩薩分別順寂。故曰
文字言説皆號佛言。其有説慧無處無著。是
謂菩薩分別曉了。是故龍王。一切諸法莫
不歸此。分別四義。菩薩解四義者。文字言
説諸所歸趣。身有所在莫不誘進皆入佛
教。是故無著本無所住。於百千劫有所言
説無能制者。所以者何。是名曰無盡
藏總持門也。假使菩薩逮斯持者。説無盡句
善順於教。棄去來瑕如應無猗莊嚴百千眞
妙之句。忍於本淨將護不亂。尊卑之義曉了
平等。光曜所有塵勞瞋恚。入一切行而順
解脱。八萬四千諸根尋如所應。善講本性而
爲説法。不盡八難音聲諸法。亦無有盡。及譬
喩慧三世無盡。及報應果願可盡耶經典順
普可盡耶。心之所入可盡耶。因縁愚跡可盡
耶。順在愛欲可盡耶。發于斯持可盡耶。
説乘所處可盡耶。分別法處可盡耶。深妙雜
句可盡耶。至於究竟可盡耶。逆順之言可盡
耶。名字之訓可盡耶。歎佛法衆可盡耶。
正諦可盡耶。佛道法品可盡耶。罪福所應可
盡耶。講度無極可盡耶。佛語龍王。是名曰
所説無盡故。號無盡法藏爲總持門也
佛説海龍王經卷第一



佛説海龍王經卷第二
 西晋*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總持品第五
佛告龍王。有四事法無盡之教無盡之藏爲




總持也。何等四。分別無盡。慧無盡。明智無
盡。總持辯才無盡。是爲四。復有四事難攝無
之藏爲總持也。何等四。其性難攝。道心
難攝。入法難攝入。衆生行難攝。是爲四。復
有四堅固要無盡之藏爲總持也。何等四。所
願堅固。奉行堅固。立忍堅固。度於因縁所造
堅固。是爲四。復有四所説無盡之藏爲總
持也。何等四。講諸至誠。講諸縁起。講衆生
行。講諸乘本無慧。是爲四。復有四光無盡之
藏爲總持也。何等四。照于法界。照于智慧。照
慧明。照于如應之所説法。是爲四。復有
四上*曜無盡之藏爲總持也。何等四。精進
爲上。禁戒修行勤力爲上。求積功徳爲上。合
聚求慧爲上。是爲四。復有四無窮無盡之藏
爲總持也。何等四。求諸度無極而無窮極。不
厭生死而無窮極。開化度人而無窮極。求諸
通慧而無窮極。是爲四。復有四無厭無盡之
藏爲總持也。何等四。佛前聽經而無厭足。
爲人説經而無厭足。求諸徳本而無厭足。供
養如來而無厭足。是爲四。復有四無能勝者
無盡之藏爲總持也。何等四。一切塵勞亦
能勝。一切諸魔亦不能勝。諸外異道亦不
能勝。一切怨敵亦不能勝。是爲四。復有四
無習無盡之藏爲總持也。何等四。不習聲聞
縁覺之乘。不習一切供養之利。不習一切諸
所著求。不習一切諸凡夫行。是爲四。復有
四無得無盡之藏爲總持也。何等四。不得所
生。不得開化惡戒之人。不得説經在於有爲
爲上大乘。不得乞求。是爲四。復有四力無盡
之藏爲總持。何等四。忍力忍於一切所作。
衆惡慧力蠲除一切衆生疑結。神通力見一
切衆生心之所念。善權力爲一切人如應説
法。是爲四。復有四大藏無盡之藏爲總持。何
等四。不自侵欺而斷三寶是則大藏。入於無
量之法是則大藏。得一切心隨其所志是則
大藏。慧等如空是則大藏。是爲四。復有四無
極無盡之藏爲總持。何等四。博聞無極。智
慧無極。所願無極。順衆生説法無極。是爲
四。菩薩復有四事不自侵至無盡之藏爲總
持。何等四。説法不自侵。説至誠不自侵。順法
行不自侵。得至道極不自侵。謂四。復有
四事得無所畏無盡之藏爲總持。何等四。不
畏惡趣。不畏衆會。不畏決疑。不畏失佛道。是
爲四無盡之藏爲總持也
佛告龍王。是無盡藏總持。説徳無量。入無
極慧集菩薩行。所可由慧。光*曜莊嚴菩薩
所求。菩薩財寳所入法藏。入總持門分別言
教。嚴身口意得淨諸國。合集自在護念正
道。入衆生敷慧化導。正法力精進具諸度無
極。嚴淨道場逮諸佛法。是謂無盡之藏總持。
其有文名字號之數及法諸數。遊于正法。
皆來歸斯無盡之藏爲總持也。菩薩入斯於
諸文字無所分別。諸法清白不壞本淨故。樂
一切法不侵樂法故。究竟諸法所志諸法亦
無侵欺故。一切眼法不侵諸法明故。諸法
假號不侵會法故。以逮諸法不侵行精進故。
諸法調定於柔順法無所侵故。諸法説之無
侵光*曜焚燒諸法。於無起法而無侵故。信一
切法於所好法亦無侵故。説一切法於諸言
教無所侵故。諸法本無於無*趣法而無侵故。
諸法審諦等三世法亦無侵故。諸法常住於
不動法亦不侵故。諸法有哀隨本所樂而爲
現法故。諸法悉等説無差特故。諸法求跡
示現諸法至平等故。諸法所至示現入深道
門故。諸法至力現諸上法故。諸法愚冥爲現
智明故。懷來諸法示現諸法無所亡失故。總
持諸法示現諸法爲無盡故。諸法寂然現
怕故。諸法虚空而爲示現廣普之法故。諸法
無明現癡本故。諸法悉住現所立處故諸法
入慧現離癡法故。諸法人也而爲示現分別
諸法故。諸法離有而爲示現離所有法故。諸
法有難而爲示現諸法瑕穢故。諸法常念而
爲示現宿命事故。諸法有縁示現諸法而有
侵故。諸法入志而爲示現寂諸亂故。諸法極
重而爲示現無所動法故。諸法住處而爲示
現衆法界處故。諸法導師而爲示現審諦之
法故。諸法致果而爲示現志無所念故。諸法
唯陰而爲示現蠲除五陰諸法苦患故。諸法
生死示現諸法無塵故。諸法寂空示現諸法
無所猗故。諸法如固示現諸法斷衆固故。
諸法寂滅示現諸法斷因縁故。佛語龍王。是
名曰文字縁會無盡藏總持。菩薩得是分別
一切文字所興。譬如文字而不可盡。諸法
所説不可盡亦復如是。譬如文字亦不從身
出。不從心出。諸法如是不可知處。不住在身
不住在心。譬如文字無所依倚。而求解説
塵勞之事。亦無所淨。菩薩已得無盡藏總持。
雖説塵勞。不著塵垢究竟本淨。譬如文字
不合在身。然爲他人有所解説。諸法如是。
有所發起教心清淨。如文字有所説時無所
至湊。無所言時不處在内。諸法如是。假使
説時無所至到。設不説時不積在内。如文字
無色無見而現在外。諸色如是。無色無見由
心因縁而有退轉。如文字虚自在寂寞。悉
怳惚無作字者。諸法如是。虚靜寂寞莫
有造作。如文字不出染汚瞋恚愚癡。又因文
字而有音教。諸法如是。不出染汚貪騃之惑。
由從想念起婬怒癡。如文字因諸貪縁説
得果證。文字無得亦無有證。諸法如是因
其縁對説有果證。計於本法無果無證。譬如
法無不因字。諸行如是所有諸法皆由
佛道
  總持身品第六
佛語龍王。菩薩已住無盡藏。而以文字求於
佛道總持文字力也。歸趣文字身也。滅盡
像色也。入法門頂也。觀瞻額也。慧眼眼也。
天耳耳也。説名字鼻也。制亂意眉間闕庭也。
攝一切心面也。解喩一切可衆生心舌根也。
調定其心齒也。師子觀奮迅髭也。藏匿空
語脣也。觀一切法咽也。勉出衆生令其歡悦
肩也。端正所謂脾也。察諸法等腹也。入於
深門臍也。入左右路掌也。合會諸法臂也。
十善之句爲善救護指也。清淨法銅爪也。
來致虚無之念脇也。次第講法脊也。説不侵
時無所爲度尻也。具足寂觀髕也。趣審諦法
膝也。曉知一切踹也。心意寂然足趺也。遊
到十方足心也。次第説諦歩也。知羞慚恥
衣也。法鬘莊嚴傅飾也。法華若干臥具也。
説種種法枕也。不瞋不諍塗香也。所行如應
無所不了雜香也。入深戒説香也。於諸法自
在眷屬也。嗟歎梵跡則親友也。得安隱衆知
識也。斷諸結縛開化衆人則親暱也。曉了
諸事家室也。其心清淨母也。一切巧便無所
依信慧父也。諸通慧心從等也。施度無極漿
食也。戒度無極泰安也。忍度無極莊嚴也。
精進度無極作善剋辦也。一心度無極
滿也。智度無極隨時順也。善權度無極二
句合義也。道品身支黨也。講説至誠未
曾侵欺。一切世間尊豪自由於法自恣。佛
語龍王。是爲無盡之藏總持。無色像身也。
有菩薩於是總持樂法之樂。譬如國王
在於中宮。如天帝釋在須彌頂威神巍巍。如
梵天尊豪自在。如燕居阿須輪難可制持。
如海無邊功徳超殊。如寶大山天所娯樂。如
父母獨有一子愛重無極。如月盛滿衆星獨
明莫不稽首。如世尊爲天世人奮大光明。如
日初出光*曜柔和。如孔雀在林樹間放妙音
聲。如師子在巖窟中服美飮食。如龍心意
調和以時澍雨。如轉輪王大法化國。如衆龍
舞動發雷電。如龍王已得自在降大法雨。
如天帝釋撫化一切諸外異道。如勇猛將摧
伏嚴敵。除諸勞垢降納衆魔。如水消火如風
靡草。心計如地。開化明者隨化衆生。如
火焚草。皆忍苦樂。如乳母養長者子。療治
衆病持心堅強具衆人願。如意珠王總持
諸寶。佛語龍王。其有菩薩住無盡之藏總
持門者。則可謂入佛之道場。如大海含受
衆寶諸珍苑府。無盡之藏總持如是。包弘
諸法道寶篋藏。如無數香篋令無量人恣意
所欲。菩薩已住無盡之藏總持門者。以眞妙
言開化一切令各得所。是總持者入一切聲。
此土名道心者。彼無盡世界佛一寶蓋如來
曰目前。此名諸通慧者。彼超得度世界
導龍如來佛國曰普達。此名施度無極者。彼
寂定世界吉祥如來佛國曰精氣。此名戒度
無極者。彼無憂世界離憂如來佛國曰多安。
此名忍度無極者。彼無垢世界離垢如來佛
國曰無盡句。此名進度無極者。彼普明世
界無垢光如來佛國曰上度。此名專度無極
者。彼道御世界堅要如來佛國曰寂行。此名
智度無極者。彼陰雨世界雨王如來佛國曰
清淨。此名*善權方便者。彼尊調世界離垢
辟如來佛國曰隨習俗宜。此名慈哀喜護者。
彼豐盛世界吉祥義如來佛國曰憐傷仁
彼我二寂。此名苦習盡道者。彼無悦世界
首寂如來佛國曰本原由根根盡歸本。此名
四意止者。他方世界曰無止。此名四意斷
者。彼曰上勝。此名神足者。彼曰超歩。此
名五根者彼曰悦原。此名五力。彼曰堅強。





此名覺意。彼曰無冥。此名八由。彼曰所度。
此名分別。彼曰目見。此名護仰。彼曰隨
順。此名法施。彼曰善攝。此名寂觀。彼曰定
察。此名脱門。彼曰離癡。此名功徳。彼曰嚴
辦。此名智慧。彼曰了便。此名棄家。彼曰
修行。此名具戒。彼曰無犯。此名安隱無爲。
彼曰寂滅度。此名曰歎佛無量。彼曰佛曰
佛眼放光。佛語龍王。計諸佛國音聲言訓若
干種教。菩薩若逮無盡之藏。皆知一切諸佛
之土所説音聲文字所誨。佛以一劫若過一
劫。讃歎有爲言説章句之教十方所出。不
能究竟諸佛國土音聲義也。佛説是無盡之
藏總持門時。六萬菩薩皆得總持。八千菩
得不起法忍。三萬二千人皆發無上正眞
道意
  總持門品第七
爾時佛告龍王。菩薩以是。離諸幽冥之路趣
諸通慧。往古不可計無央數劫不可思議。彼
時有佛號曰梵首天王如來至眞等正覺明行
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
世尊。世界曰集異徳。劫名淨除。彼時集異徳
世界。豐盛安隱五穀自然。快樂無極天人繁
熾。如我此土百億四域合爲一佛國。則爲彼
土一大四域。如是之比百億順彌山。此梵首
天王如來集異徳世界。廣大無邊乃如茲乎。
其世界如金剛光明摩尼之寶。自然常普大
明。以寶交絡周匝覆蓋懸繒幢幡。百千伎樂
於虚空中不鼓自鳴。其伎樂音普聞佛土。彼
伎樂音。不出婬怒癡欲之音聲也。唯演寂
憺怕法樂歡喜之音。諸天人民聞樂音者。
則逮一心寂定安隱。晏然不爲塵勞之所危
害也。其土平等如柔軟衣。無有惡趣音聲誨
也。天人清淨皆解微妙志于大乘。少求聲聞
縁覺之乘。心有所念依食室宇所欲隨意悉
自然至。天人一等無有窮厄匱乏者也。衣
服飮食如兜術天上。其國所有等無差特。
其如來壽命滿六十七萬二千歳。其土人
民壽亦復如是。無中夭者。佛土菩薩七十二
那術。聲聞甚少。爾時有轉輪聖王號無盡福。
主十六四天下。其無盡福王有八十四那術
夫人。如天玉女。有四太后。一名離垢。二
曰無垢光。三曰清淨。四曰淨句子。有八萬
四千皆大猛勇身相。有八端正姝好。皆志
大乘。彼時無盡福王處於大城。名曰具樂。
其城東西長二千四百四十里。南北亦爾。梵
首天王如來興於彼國。無盡福王建立精舍
殖大林樹。名上香光園佛所遊止。城之中
央造王宮殿七寶合成。城中有八萬四
千街巷八萬四千欄楯。一一街巷有八萬四
千家居。其大城壁七重。七重欄楯七重行
樹七重交路。繞城有萬遊觀*園。其塹七重
滿八味水。生青蓮紅蓮黄蓮白蓮皆有美香。
鴛鴦鳧鴈相隨而鳴。其城如是名等無量不
可思議。王供養佛奉進所安。衆事具足無所
乏少。於百千歳不可稱限。率其中宮子孫
親族友黨眷屬國中人民。往詣上香光叢林。
見梵首天王如來。稽首佛足退住一面。佛告
王曰。有四事爲大國王君子聖主。猶得自
在與衆不同増益善法。何等爲四。立於篤
信數詣賢聖。樂欣請益求徳慕義。以法自
娯常觀無常苦空非身之法。觀世所有有爲
穢皆歸離別。自攝其心入無放逸。覺察
欲樂無所饒羨。不以毀斷宿世福徳。不
道心務志妙慧。是爲四事大國聖主猶得自
在與衆不同。無盡福王白世尊曰。菩薩有幾
法而得自在。佛告王曰。菩薩有八法而得自
在。何謂爲八。得五神通以自娯樂未*曾有
退無所罣礙。并除瞋恨而無害心。具暢聖慧
于道明。所作已辦現得叡達。誠信神足
拔諸所有。以智慧聖捨離一切邪見塵垢。
得四解明佛所建立無著不住。具足力處逮
于無盡福海印三昧。能悦衆生攝御一切諸
佛之教以成總持。其心清淨所聞不忘。應如
所欲而爲説法。入一義味住於本際。不計
吾我不起法忍。是爲八事菩薩而得自在。佛
告王曰。又有總持名曰寶事。菩薩逮得此總
持者於法自在。時佛爲王説寶事總持之慧。
滿百千歳普分別義。王捨國事一切衆縁。專
精一心及與眷屬聽受道化。於百千歳未*曾
想欲。無瞋恨意。不含想害。不顧妻子國土
眷屬。一切所有永不以計。唯願法樂立志佛
道。大慈清淨等心一切而行大哀。被大徳





鎧而聽受法。如是之比具百千歳受佛誨已。
因此寶事總持之要。所作則辦。越七百萬
劫終始之患。積十萬劫除諸罪殃。見億百千
佛從受徳本。於恒沙等作天帝釋。若爲梵天
轉輪聖王。積功累徳。以清淨心志御諸法
心不亂。聞百千佛受法不忘。時王諸子皆悉
逮得柔順法忍。中宮婇女八萬四千普發道
意爲菩薩學。八萬四千人逮得法忍。九十那
術諸天人民皆發無上正眞道意。三十六那
術學聲聞乘得法眼淨。萬六千比丘漏盡意
解。無盡福王棄國損王不慕天上世間諸
樂。唯志無上正眞之道。因家之信出家爲道
而作沙門。諸子亦然皆作沙門。時國人見
王棄國。六萬人悉爲沙門。中宮婇女四大
夫人亦爲沙門。佛教清淨普蒙安隱。*殖諸
徳本衆行具足。佛言。龍王爾時無盡福王
轉輪聖帝。非是餘人則爾身是也。爾時轉輪
聖王諸子今此會中諸菩薩大士是也。時彼
梵首天王如來。爲王無盡福。所説寶事總持。
則今佛所説無盡藏總持是。佛語龍王。今如
來以無著慧。觀察人本而爲説法。從無央數
百千億那術諸佛。聞無盡藏總持。以此數聞
之故。今乃如斯志念強勇獨歩無礙。辯才難
及志懷智慧。若有菩薩。聞是無盡總持之
名。其有説者皆當逮得無著辯才。所以者何。
由是總持。後當來世是離垢總持所流布處。
皆是如來之所建立八萬四千法藏。是總持
門爲首面也。八萬四千行皆來歸於總持。八
萬四千三昧皆從總持。八萬四千總持無盡
之藏總持爲本原。佛語龍王。假使菩薩無住
無著。於四解義則降大法雨。皆來依猗此
無盡之藏。此無盡之藏總持所入正句次第
順章。諸天龍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
甜柔神。皆共營護
縁應意 隨順意 欣樂跡 直意 越度 
無盡句 次第 曜面 光目 光英 志造
淨意 行歩入 勇力 濟冥 所持 爲上
寂門 入寂 滅塵 離居 居善 隨順 
離次 無所至 所住 無所住 至處 
無至處 要御 速慧 智根 轉本根 
月光 日轉焔 光善離垢 無垢 淨
諸垢 覺所建立 諸天祐 護諸魅 告
乘 梵知化 釋諮嗟 四天護 衆聖愛 
仙人歸 諸姓修行 解牢獄縛 天人所
攝 捨諸塵勞 破壞衆魔 降伏外道 攝
欲明智 開化自大 不犯法師 不亂衆會
悦可樂法 護於法音 不斷三寶 慈愍
衆生 讃慕徳義六十二事
佛告龍王是諸法句。爲護無盡之藏總持。其
有法師受是章句六十二事。若諷誦者得三
十二無所畏。何謂三十二。博聞無畏。諮嗟
他人處處無畏。言無缺短如應無畏棄捐鄭
而無所畏。隨音所入辯才無畏。無所
礙其心無畏。奉受道心其志無畏歡悦衆人
行歩無畏。速決狐疑覺意無畏。觀察衆人無
闕無畏。言行相應無缺無畏。戒禁清淨心
面無畏。忍辱清淨堅強無畏。於審諦願而不
轉還所處無畏。心不謬亂辯慧無畏。能悦
衆會智慧無畏。知深妙法降化無畏。離於調
戲師子無畏。伏諸外道無受無畏。無衣食
無瑕無畏。降伏衆賊令住正見無愆無畏。
智者不毀導御無畏。不亂衆經説等無畏。隨
時而教無諂無畏。言行相應離慢無畏。見一
切人謙順無畏。無盡句本行修善發遣所問
無畏。開化一切無量法教隨衆無畏。己身
淨故降魔無畏。除諸塵勞大悲無畏。心不
懷害大哀無畏。將護衆生智慧無畏。以法
治國
佛語龍王。菩薩聞是無盡之藏總持歡喜信。
便得三十二無畏。假使不斷。是三十二無畏。
稍稍漸成如來四無所畏佛之所有無所畏。
諸天人前爲師子吼。恣聽一切所可欲問。
都無有人能來窮極如來之智。亦不敢斷佛
所説。是故菩薩欲致是無所畏者。當學行無
盡藏總持。何所是總持所學行。無眼行無色
行。無眼色識行。無耳行無聲行。無耳聲識
行。無鼻行無香行。無鼻香識行。無舌行無
味行。無舌味識行。無身行無細滑行。無身
細滑識行。無心行無法行。無心法識行。無
色行。無色生行。無色滅行。無色處行。無痛
想行。識行無識生行。無識滅行。無識處行。
一切無行。是應總持行。復次龍王。其行色
空心不空色。是應總持行。痛想行識。其行識




空心不空識。是應總持行。復次其無想色行
不念無想行。是應總持行。痛想行識亦復如
是。其無想識行不念無想識行。是應總持行。
復次其不斷色行。於色行無行。不色生行。
不色起行不色寂行。色如諦行。色如本淨行。
亦不念色如諦本淨行。是應總持行。痛想行
識亦復如是。其不斷識行。於識行無行。不
識生行。不識起行。不識寂行。識如諦行。識
如本淨行。亦不念識如諦本淨行。是應總持
行。復次於種由法界行。不想法界行。不
想法界諸入本淨空行。不想本淨空。是應
總持行。若一切法縁起之行。不想縁起。是
應總持行。不著諸法行不猗不著行。是應總
持行。諸法如本無行。不壞諸法本無之行。
若於諸法住本際行。不念本際住諸法行。是
應總持行。復次其知貪欲行。不於法界想
貪欲行。是應總持行。其知瞋恚行。不於法
界想瞋恚行。是應總持行。其知愚癡行。不
於法界想愚癡行。是應總持行。其等分行。
不於等分行於法界有所壞行。若於八萬四
千諸所修行。入于法界無若干行。是應總
持行。若行若合行。於行合行而無所行。亦
無不行。所以者何。其行無量亦無所度。亦
無所想。是故彼行爲平等行。於平等行亦無
所毀。亦不有爲。亦不無爲。亦不受亦無不
受。無處無住故曰平等行。菩薩行如是則得
無盡藏總持之門也。於是世尊則説頌曰
    其人心意則清淨 普入經卷度無極
    悉解衆人之音聲 得總持時乃如是
    觀知群萠心所行 善惡所念及中間
    分別本性所造興 則爲説法隨所應
    悉了因縁之報應 令不覩常及無常
    皆以棄捐墮邊際 分別總持隨順化
    明解文字之方便 知無央數之音
    曉了義理微妙好 得總持者乃如是
    逮得天眼無垢汚 天耳清淨亦如是
    無量智慧知衆行 念億千劫去來事
    獲四神足亦如是 至無量國須臾頃
    供無數億諸導師 聞所講法則總持
    若干億魔至百千 不能覩知境界行
    清淨之人無塵埃 講説經法無數千
    譬如蓮華無著水 不猗世法亦如是
    常以解脱諸有無 等心一切如虚空
    持最色相而勇猛 衆人觀仰無厭足
    進止安詳行無缺 愍傷群萠故遊世
    天帝釋梵及護世 皆以恭敬稽首禮
    其心不以憍慢説 得總持時亦如是
    口言柔軟如梵音 爲衆人説可其心
    温潤流利言得時 所可教化無所
    在於衆中無所畏 爲師子吼妙無難
    降伏一切衆麁人 得淨總持爲如是
    其諛諂人難調化 興于憍傲而自大
    聞彼聖明所説法 即棄貢高稽首禮
    入於本淨寂法界 以達義歸解諸法
    以故所説無窮已 分別文字知法律
    人之本性法界淨 曉衆生淨亦如是
    解知本無人本無 所説經法無罣礙
    所盡無盡不可知 無盡之事無能盡
    覺了知是趣寂寞 則説無住億經卷
    斯諸文字不處身 亦不在意不住心
    文字本性空*寂寞 譬如山中呼聲*響
    計總持者不著字 無音無言無説聲
    以知文字所趣然 假使所説無罣礙
    無意無想亦無心 設有所説無所念
    又復解知去法慧 講順説經隨所應
    以入分別四句義 曉了義理明識法
    究暢音聲順所聽 故講無著不可量
    翫習本原承其慧 故説深要若干法
    所解之慧了逆順 有趣頂法度無極
    方便所有諸怯弱 以用救攝諸卒暴
    明識所作爲解説 得總持者乃如是
    其身口意皆已寂 分別諸慧不著
    所言無厭除瞋恨 得住總持爲勇猛
    其所總持心執御 意之所入住法慧
    其有聞者未*曾忘 順如聽采等經典
    其總持義法不亂 計法行之無所入
    以法等故曰平等 如應平等順清淨
分別名品第八
佛説此章句偈時。海龍王眷屬萬三千龍。皆
發無上正眞道意。則更啓曰。廣宣此言。唯
然世尊。我等亦當逮是無盡之藏總持也。當
爲一切衆生之類廣説經法。爾時賢者舍利
弗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乃令諸龍發無
上正眞道意。人反不能發大道也。佛告舍
利弗。是萬三千龍。迦葉佛時皆作沙門。從
迦葉如來一反聞菩薩行。同時歡喜讃曰。善
哉善哉。説大乘事不可思議。與族黨知友倶
行分衞。貪利不愼不護禁戒。以是之故。壽
終之後墮於龍中。彼時從迦葉佛聞大乘教。
讃迦葉佛。因由報應徳本之縁。今聞吾説諮
嗟大乘。講無盡藏總持。皆發無上正眞道
意。舍利弗。觀是至心之奇特。今吾授決。
沙等劫供養諸佛積累道品。自致得成無上
正眞道。號曰慧上智上法上梵上。得成佛
時以是四事。號世界曰無垢藏。劫名大欣。
皆同一劫得成無上正眞道最正覺。猶如賢
劫當興千佛
  授決品第九
於是海龍王白佛言。我從初劫住止大海。
從拘樓秦如來興於世來。大海之中諸龍妻
子眷屬甚少。今海龍衆妻子眷屬繁裔弘多。
設欲計挍不可窮盡。唯然世尊。如此云何有
何變怪。佛告龍王。其於佛法出家奉律行戒
不具。現戒成就違戒犯行。不捨直見不*墮
地獄。如斯之類壽終已後皆生龍中。佛語龍
王。拘樓秦佛時。九十八億居家出家。違其
禁戒皆生龍中。拘那含牟尼佛時。八十億
居家出家毀戒恣心。壽終之後皆生龍中。迦
葉佛時。六十四億居家出家犯戒。壽終之後
皆生龍中。於我世中。九百九十億居家出
家若干鬪諍。習若干行。誹謗經戒。壽終之
皆生龍中。今有生者。佛語龍王。以是
之故仁在大海中。諸龍妻子眷屬不可稱
計。我般泥洹後多有惡比丘惡優婆塞。違
失禁戒當生龍中。或墮地獄。海龍王白佛言。
於今棄家爲道。犯戒比丘墮龍中者。有何
殊特。佛言。棄家學行。於今犯戒比丘墮龍
中者。行於方便不能清淨。又有至心信於佛
法。以至心力龍中壽終生天上人間。當見賢
劫所興諸佛。皆當見之。假使不以解脱者。
悉於拔陀劫中般泥洹。除志大乘者。龍王。
且觀佛教廣大因縁出家之奇特。棄諸惡
法得超異類。爾時有龍王子。號曰威首。
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龍近如來難
値難聞。雖有所毀作衆罪殃。發一善意心念
佛法終不失徳。縁是之行至得滅度。今我願
發無上正眞道意。用佛世尊難値難聞。令菩
薩行無有違缺至于道場。莫使心中忘失徳
本。大慈大哀大喜大護所生之處。常見諸佛
得聞經法。供養衆僧開化衆生。爾時世尊
告威首龍王子曰。善哉善哉。仁者之問。乃
發救護一切之心。今汝至心興無極哀。而
起道意。縁彼徳本如來嗟歎。七日七月若至
一年。爲功徳福而不可盡。所植善行乃如是
也。佛見威首龍王子心之所念。即時欣笑。
諸佛笑法無央數色。色色各異。光從口
出照不可計諸佛世界。遶身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賢者阿難。以偈讃佛
    百福功徳莊嚴身 體諸相好三十二
    清淨無垢如月光 今之所笑何感欣
    靜無塵埃離三垢 如百葉華行無惓
    天人龍神所奉敬 安住今者何因笑
    善哉平等齒普淨 十力威曜面香潔
    以除生死之根原 今者世尊笑何感
    心如虚空無瑕穢 意等善友及怨家
    持志如地無憎愛 唯願世尊笑何欣
    音聲所講喩梵天 猶雷哀鸞微妙*響
    所説柔軟莫不歡 *唯願世尊歎因縁
    心於聖慧無所著 知三世人意所行
    解衆人根得喜悦 導師今笑爲何感
    以爲成醫王 療治衆生病
    能施究竟安 世尊笑何縁
    護徳爲我説 諸天人民
    皆當懷喜踊 即志諸通慧
佛告賢者阿難。寧見威首龍王子住於佛前
至意發無上正眞道意不。阿難對曰。唯然已
見。佛言。是威首龍王子過八百不可計會無
央數劫。當得作佛號慧見如來至眞等正覺。
世界名淨住。劫曰明察。是龍王子至誠奉
行菩薩之道。見無央數諸如來供養奉事。
修梵行開化度脱無量衆生使立三乘。慧見
如來淨住世界。豐熟安隱五穀平賤。快樂難
量天人充滿。猶如炎天被服飮食。其佛當壽
百萬歳賢聖衆僧聲聞有六十億。菩薩百
十萬億。慧見如來其有覲者。皆得慈行三
昧。慧見如來説經。聲聞行者若始見佛則得
道跡。再見得往來。三見得不還。四見得無
所著。志菩薩乘者適覲慧見如來得柔順
忍。再見獲神通。三見得總持辯才。四見得
不起法忍。淨住世界無毀戒者。意淨無邪皆
住正見。壽終之後無有惡趣。悉生天上清
淨佛土。時威首龍王子聞佛授決。歡喜踊躍
善心生焉。奉百千珠瓔用散佛上。而叉十指
以偈讃曰
    人尊無垢如月光 威神無量衆所奉
    其力無限總持世 願稽首禮無邊慧
    慈哀之聖不可限 叡智無瑕不可議
    禁戒廣普住正定 稽首人尊如虚空
    無量無限億劫數 所行究竟無不入
    以故曉知諸衆生 心性所歸諸根本
    若人覩觀尊顏容 一心察之無厭足
    不爲塵埃之所惑 愛欲之穢皆滅盡
    哀鸞拘夷諸鬼神 梵天之音亦如是
    聲聞十方甚微妙 如來之音超於彼
    譬若如日墜於地 海水當竭須彌壞
    虚空尚裂地反覆 世尊所説終無異
    世尊至誠以諦説 授我之別大聖慧
    吾無狐疑結網除 得佛自在爲衆祐
    十方無量億萬國 滿中珍寶供導師
    假使有人發道心 前所植徳不及此
    供養正覺徳第一 若人志發尊佛道
    則爲報恩諸十力 用不斷此導師命
龍王子説此偈讃佛已。十千人皆發無上正
眞道意。悉説是言。慧見如來逮得最正覺
時。吾等同心共生淨住世界。奉彼如來正法
之教。又供養之。佛滅度後次補其處得最正
覺。佛皆授決。悉當令生淨住世界
*佛説海龍王經卷第二







佛説海龍王經卷第三
 西晋*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請佛品第十
爾時海龍王白世尊曰。唯佛加哀諸天龍神
及無量人。令致安隱至于大海。詣我宮中
屈神小食。所以者何。大海之中有龍鬼神香
音神。及餘無數衆生之類。見如來已皆
徳本悉當往會。因聞法音除斷無底生死之
源。吾等龍宮并蒙其恩。天上世間縁得度
脱。如來普現佛大道心。令我等身近道品
法。佛愍龍王默受其請。及無量人悉當廣*殖
衆徳之本。時海龍王見佛就請歡喜踊躍。稽
首佛足右繞三匝。與眷屬倶忽然不現。還在
大海聚會龍民。而告之曰。吾明日請佛。佛
垂矜許。汝等同心當倶供養。海龍王又告
燕居無善神誑惑縛補離垢錦等曰。諸仁
當知如來降神當詣此海乎。宜用身故。率
諸眷屬來集吾宮獻饌世尊。又勅龍王。名曰
主度王。歎無量王。離垢王。焔光王。戲樂
王。清淨王。妙曜意王。現諸難王。及餘龍
王百千之衆。悉當來會至吾宮裏奉覲如來。
又勅龍子威首曰。仁者致敬宣吾命於無
焚龍王。命諸海宮供養如來至眞等正覺。
即時受教。又勅龍王子強威。詣安明山頂。
歡喜龍王。迦歡喜龍王。及天帝釋。使
諸仁者。令詣大海集吾宮内供養如來。時
強威即時受教。宣令如是。時海龍王化作
大殿。以紺琉璃紫磨黄金而雜挍成。則建
幢幡造金交露。寶珠瓔珞七寶爲欄楯而
極廣大。若干種香而以熏之。散衆色華紛紛
如雪。於大殿上化立師子之座。高四百八十
里皆以衆寶而合成。敷無數百千天繒以爲
綩綖。諸菩薩及比丘衆所坐師子座。各各嚴
麗階級殊別。饌具兼重若干種味。寂然飮
食供設以具。爾時龍王明旦修敬。住安明
山十二之坎。與眷屬倶遙請世尊。以偈頌曰
    殊特慧無量 於法得自在
    明知成衆事 如空聖無限
    離垢眼清淨 於世爲最上
    日時今已到 唯加哀自屈
    清淨音如梵 柔軟聲和仁
    響雷如哀鸞 爲衆現甘露
    除若干塵冥 爲衆最上醫
    人中寶願來 今正是其時
    心調柔寂寞 志軟常安和
    自度濟衆生 願救諸人民
    開化衆黎庶 使越彼四涜
    造安度彼岸 惟屈今是時
    調仁樂布施 學道戒清淨
    忍辱力最上 已獲大精進
    滅除禪脱門 智慧普無量
    言誨如月明 住聖時已到




    智跡方別路 邪徑永已斷
    七覺意根力 化現以四諦
    平等四意止 四神足意定
    總得普通達 時到宜屈神
    三十二相明 英妙百功徳
    爲存徳義者 示現大福田
    尊稱爲衆祐 如春萌滋茂
    唯愍傷加慈 大哀自屈神
    志如須彌山 心等譬如地
    除愛及瞋冥 所説如演空
    人尊不自卑 未曾有貢高
    歸於空脱門 屈神今正時
    知義尋分別 曉了隨順要
    究暢解經法 心行常如斯
    顯進人本性 觀察諸慧義
    稽首最勝足 時到屈神臨
爾時世尊遙聞龍王啓白。時到告諸比丘。著
衣持鉢當詣大海開化衆生就龍宮食。比丘
應曰。唯然。於時世尊與諸菩薩比丘衆倶眷
屬圍繞。踊在虚空身放大光明而雨天華。百
千伎樂相和而鳴。集于海邊至欣樂園。有思
夷華名曰意樂。佛住止彼。時海龍王往詣佛
所。稽首佛足陳敬已畢。却住一面。龍王自
念。吾欲化作寶階從海邊至海底。令佛及比
丘衆及諸菩薩。由是下海至我宮中。如昔世
尊化作寶階。從忉利天至閻浮利。適設
念。便從海邊化作三寶階金銀*琉璃。下至
其宮甚微妙好。於是世尊以威神力。化大海
水令不復現。使海生類不以爲患。佛身放光
照于大海。普至三千大千世界。其海居類身
蒙此光。皆懷慈愍柔仁之心不相嬈害。相視
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無異於時欲行天
人。色行天人。侍從世尊欲聽道化。猶欲觀龍
王莊嚴宮殿。時佛與諸菩薩及大聲聞諸天
龍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釋
梵四天王。從欣樂園思夷華樹。欲詣龍宮。
昇寶階渉於中階。諸菩薩衆住*于右階。
諸大聲聞住在左階。時六十億釋而在前導。
六十億梵天皆在虚空各執寶蓋。六十億天
皆在佛後而雨天華。六十億諸欲天人作諸
伎樂而供養佛。六十億魔衆皆於佛前香汁
灑地。六十億龍后在虚空中。各現半身手執
珠瓔垂散佛上。六十億山神皆鼓*伎樂歌佛
功徳。六十億香音神手執華蓋以用奉佛。六
十億無善神各持若干百千種衣以覆佛上。
無焚龍王與億百千眷屬。在於虚空皆以華
香雜香擣香作衆*伎樂莊嚴諸龍。及諸天
華以供養佛。如是比類六萬龍王皆供養佛。
欲見世尊。勸海龍王。安樂世界無量壽如
來佛土菩薩。號光世音大勢至大士。與無
央數億諸菩薩倶。爲佛世尊示現莊嚴諸所
有供養。皆令前所嚴供隱蔽不現。無能知
者。焔氣世界難逮如來佛土菩薩。號法英
道大士。妙樂世界無怒如來佛土菩薩。號香
首衆香首大士。照明世界月辯如來佛土
菩薩。號師子師子音大士。不眴世界善目
如來佛土菩薩。號導御諸法自在大士。光*曜
世界普世如來佛土菩薩。號寶場寶焔大士。
樂御世界寶首如來佛土菩薩。號慧歩慧見
大士。光察世界普觀如來佛土菩薩。號
王法王大士。愛見世界尊自在王如來佛土
菩薩。號退魔后魔王大士。取要言之。如是
十方各各無央數億諸菩薩。皆來勸樂。海
中龍王欲見如來供養奉事。於是世尊以大
道力諸佛感動。威徳所監。以佛弘威勸化
無戲供養諸佛。放大光明徹照十方無量世
界。以佛洪音大師子吼。而講言化諸天百
千。皆作音樂而雨天華。滅諸惡趣施於一切
安隱之具。有三昧名曰立於大哀歡悦群萌。
以佛三昧正受已。所作莊嚴光飾大海不可
思議。佛從寶階降神海宮。自然音樂普聞
十方無量世界。佛之威神如來所感。皆見能
仁如來下于大海。彼時億百千玉女魔妻無
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群神婦女。皆以
*伎樂而行迎佛。調諸音樂而歌頌佛徳
    施上戒清淨 <#0145_38/>忍力慈心尊
    精進勤御義 禮樂禪脱門
    心淨光慧智 嚴明奮威神
    現在示解脱 故來除垢塵
    施以甘露安 道御罄衆穢
    無盡徳如空 慧海願降海
    所説具足要 講歎度無極
    施眼明清淨 一切人中上




    歎頌深義句 愍人光無倫
    等祠所宣普 降伏諸異道
    施以法無慳 講經淨恣塵
    讃歎實慧光 道財敷演珍
    見諦莫不受 正觀斷結
    不動如山根 願稽首導師
    諸天金翅鳥 須倫眞陀羅
    迦留鳩垣師 願稽首足下
    尊相三十二 無比妙善現
    體柔紫金色 爪足下安平
    妙*響如哀鸞 其聲踰梵天
    大音超三千 稽首柔軟音
    根調心寂寞 猶如月電光
    言誠常平等 願稽首樂法
    已度老病苦 救一切令脱
    得勝伏衆魔 滅除生現盡
    無著蠲塵勞 爲諸天所敬
    歸尊普救護 導師開化衆
十徳六度品第十一
於是王女及諸龍后無善神鳳凰神山神
柔神后共讃佛已。一切同等皆發無上正眞
道意。脱身瓔珞用散佛上。佛與衆倶降于
大海。到其海城詣海龍王莊嚴大殿坐師
子座。時諸菩薩及比丘衆。各各次坐其座。
於時海龍王與中宮眷屬倶見佛坐已。手自
斟酌寂然飮食。無央數味供養佛及比丘僧。
飮食畢訖行澡水竟。坐佛前聽經。及諸天龍
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釋梵
四天王及十方諸來會菩薩。於是佛見衆會
坐定。從身放光。光名善度脱法柔和。悉照
大海諸居之類上中下品。普自見佛歡喜踊
躍願樂聞法。各以恭敬遙稽首佛。爾時世尊
告海龍王。猗世間者作若干縁。心行不同
罪福各異。以是之故所生殊別。龍王。且觀
衆會及大海若干種類形貌不同。是諸形
貌皆心所畫。又心無色而不可見。一切諸法
誑詐如是。因或興相都無有主。隨其所作
各各自受。譬如畫師本無造像。諸法如是
而不可議。自然如幻化相皆心所作。明者見
法因*或興相。則當奉行。諸善徳者。其
或相興成諸法蔭種諸入。當歡喜悦得
好端正。龍王。具觀如來之身。以百千福而
得合成。超於衆會普現巍巍。其百千徳由得
自在。而使梵釋覆蔽不現。觀如來身
敢視。當其威光察諸大士。色身相好莊嚴具
足。皆以善徳挍飾其體。佛語龍王。仁所嚴
淨皆因福成。諸釋梵天龍鬼神香音神無善
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所有莊嚴皆因福生。
今此大海若干種身。善惡大小廣狹好醜。強
細微皆自從心而已獲之。爲若干貌悉
身口意之所作爲。是故龍王。自護身行救濟
罪福。當作是學。汝等以護身行救濟罪福。
奉行諸善得成佛道。滅棄邪見不住有常無
常之見。當求衆祐已殖供養。因供養故。當
諸天世人所敬。佛語龍王。菩薩有一法皆
斷一切惡趣衆難。何等爲一。專察妙法。云
何正諦。入於法樂多觀善法。不聽諸惡衆邪
之想。已斷惡法奉行衆善。在在所生與佛菩
薩賢善性倶。佛言。何等善已立徳根天
人之安。不爲聲聞縁覺之本。立道本者志無
上正眞道。何謂立本。謂行十事。何謂十。
身不殺盜婬。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
嫉恚癡。是謂立本
佛語龍王。人不殺生得十善寂法。何謂十。
常施安隱於一切人。常樂慈心斷瞋恨心。所
生之處常無疾病。常種長命爲非人所護。臥
安寤歡未*曾惡夢。不懷怨結。不畏惡趣。壽
終之後得生安處。人不殺生得斯寂法。
不殺生善本之徳。願志無上正眞之道。若
成佛時而得自在於壽命也。佛告龍王。人
不盜竊得五信法。何等五。得大富無有縣
官水火盜賊怨家惡子能竊取者。衆所愛
敬。到處寂然所至無難。患畏永除以不取
之福志存慧施。*殖衆徳本。志願無上正
眞之道。以依如來無見之慧。成最正覺使
立神通。佛語龍王。人不犯邪婬。得四明智
所歎之徳。何等四。攝護諸根離諸調戲。一
切世間悉共稱歎。*已離邪婬無敢輕眄其妻
室者。以是徳本志願無上正眞之道。得大人
馬陰之藏。佛語龍王。人不妄語。諸天世
人以八法歎。*何謂八。得面清淨。語言中
當一切世人所見任信。自成其證天人所敬。





心懷至誠而無邪想。心意清淨而無諛諂。
多所歡悦無患厭者。能受禁誨無有麁言。生
天上人間獨見任信無有疑者。以至誠言善
徳之本。志願無上正眞之道。因此所行常得
至誠。佛語龍王。人不兩舌得五不別離。何等
五。身不別離無散亂者。眷屬不散。不
他人。得信無壞見於縁報。他無壞法以行
爲要。得親友和用無欺故。以是徳本求最正
覺。得成如來眷屬無亂。一切衆魔及與怨
敵終不能壞如來眷屬。佛語龍王。人不惡
口得八清淨言辭之報。壽終之後得生天上。
何等八。所説如諦。所言柔軟。所言如應。所
言和順。所言能受。所言光*曜。所言衆人莫
不承樂。所言衆所不譏。因是徳本。志願無
上正眞之道。得成如來音聲超梵。佛語龍王。
人不綺語得三正行。何等爲三。常爲衆明諸
等敬愛。心常專一入于至誠不以多言。於天
上人間常得大尊不爲雜碎。以是徳本。志
願無上正眞之道。爲佛所授決得成如來所
言無異。佛語龍王。人不嫉妬得五威神。何
等五。身口意明諸根具足。得極財富而以
自恣。降伏諸寃。樂於飮食美味生活之業。
福徳巍巍爲諸國王所見恭敬。而蒙覆蓋如
己所有微妙之寳。致差特家功徳宿本不
他財。因是徳本。志願無上正眞之道。成等
世尊三界所奉。佛語龍王。人不瞋恚得八心
歡喜法。何等爲八。無害樂諦滅除瞋恚。樂
於誠實心不樂諍心。樂質直安祥而和。等
聖賢常懷慈心。愍傷具足見人安悦。端
殊好衆人所敬。生於梵天不以爲難。心
以方便哀和之故。是爲八。因是八徳本。志
願無上正眞道意。得爲如來至眞等正覺觀
無厭者
佛語龍王。人不邪見得十法徳。何等十。
志性眞實得人善友。信善惡之報。若*已沒
命不傷犯人。念行佛道心無有異。不事天神
懷質朴。捨於*諛諂神呪之術。與諸天人
以爲朋友。不與地獄餓鬼畜生而作伴侶。與
特異功徳巍巍聖道爲上。離於邪見離於
貪身。離於惡見都無罣礙。於聖平等。須
臾之間生天上人間。是爲十徳法。已離邪
見得本。志願無上正眞之道。近得諸佛道
法。速逮神通。成爲如來。佛語龍王。菩薩離
於殺生而行布施。常得大富長壽無極行菩
薩道。一切外怨莫能當者。已離盜竊而布施
者。既饒財寶人不敢取。行菩薩道無能妨廢。
合聚一切功徳之法。離於邪婬而布施者。後
常大富妻無逸態。在於人間無敢犯者。其
女人而不色視。離於妄語而布施者。常
大富有不被誹謗。以下劣人皆蒙擁護。行菩
薩道言行相應所願堅強。離於兩舌而布施
者。常大富有眷屬不別。行菩薩道則得菩薩
一切眷屬質直等性。已離惡口而布施者。常
大富有所言人受。行菩薩道入於衆會莫不
欣樂。離於綺語而布施者。常大富有所言輒
行。行菩薩道斷一切疑離於嫉妬而布施者。
常大富有喜好衣食床臥具足。行菩薩道已
所喜者。而以加施得大尊豪。離瞋恚心而布
施者。常大富有威耀端正。所言説者衆人愛
樂。行菩薩道心無加害諸根具足。離於邪見
而布施者。常大富有立於正見。生於族姓値
佛世尊。行菩薩道不離諸佛。常得聞法發菩
薩心。佛語龍王。是謂十善布施莊嚴廣大。
乃爾此十善行。以戒莊嚴以自具願得諸佛
法。以忍莊嚴諸相種好成佛音聲。以精進莊
嚴降伏魔怨。以佛道法有所超度。以禪莊
嚴心意所趣而以清淨。以智慧莊嚴除諸
見。行慈莊嚴當以仁和不害衆生。行哀莊嚴
不捨黎庶。行喜莊嚴無懈厭心。行護莊嚴
得無所著斷諸疑結。行恩莊嚴勸化群萌。
行意止莊嚴止身諸痛痒心法具足。行意斷
莊嚴斷諸惡法具足善徳。神足莊嚴神足輕
擧。五根莊嚴。堅固其行。以上精進而無放
逸。以心修治除諸塵勞。五力莊嚴以質
心降化衆怨。覺意莊嚴曉了諸法如本所由。
八路莊嚴懷來正慧寂然莊嚴。滅除一切諸
垢塵勞。以觀莊嚴觀諸法本審諦悉無。善
莊嚴。有數無數有爲無爲具足安隱。佛語龍
王。取要言之。十善之徳。具足十力四無所
畏成諸佛法。以具足之故。於是十善之徳。
普莊嚴常當精進。譬如郡國縣邑村落丘
聚。百穀藥草樹木華果種*殖刈穫皆因地立。
十善之徳天上人間皆依因之。若學不學及
得果證。住縁覺道菩薩道。行諸佛道法皆由
從之。於是海龍王白世尊曰。何謂入法門菩
薩所行。入法門者。除於宿世陰蓋之罪。*已
陰蓋得至超異。佛語龍王。菩薩有一法
除諸罪蓋。何等一。立於擁護不捨所説悔過
首罪。復有二法除諸罪蓋。何等二。常觀淨
法。不造現在。復有三法除諸罪蓋。何等三。
入因縁慧具足悦心。依本淨法了知本無。復
有四法除諸罪蓋。何等四。曉了於空。不住
想趣於無願。慧無所造。復有五法除諸
罪蓋。何等五。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識。復
有六法除諸罪蓋。何等六。歡喜篤信。而無
狐疑。往返進止。觀察審諦。所作至誠。不失
正信。是爲六法除諸罪蓋。龍王白佛。何謂
菩薩得至超異。世尊曰。菩薩有十事得至超
異。何等十。常念歡悦。心性清淨。善*權
方便。堅強精進。觀察人物。行無極哀。修徳
無厭。博聞不惓。奉無放逸。念於道場。令得
佛慧。不捨道心。是爲十事。菩薩所行得至
超異
  燕居阿須倫受決品第十二
於是燕居無善神白世尊曰。何謂菩薩超諸
徳上。佛告無善神。菩薩有八法超諸徳上。
等爲八。菩薩於是離於貢高爲一切人下
屈謙敬。受教恭順言行相副謙順尊長。一切
徳行諸法爲本。所行堅強超諸善徳。樂於
微妙若干種施。寧失身命不求人便。見有
懼施以無畏。來歸命者不以捨棄。求於一切
福慧之業不以厭足。是爲八法。無善神又問
佛言。菩薩有幾法行。得身長大面部弘滿眷
屬繁熾意廣無極。佛告燕居無善神。菩薩有
四事得身長大。何等爲四。不説他人所作貪
嫉。作佛形像根相具足。和合離別勸令志
於無上正眞之道。向於衆生無傷害貌。是
爲四事得身長大。菩薩有四事面部弘滿。
何等四。若干瓔珞而用布施。一切所愛施
而不惜。常以慈眼觀於如來。見人端正不
嫉妬。是爲四事得面色弘滿。菩薩有四事
眷屬繁熾。何等四。離於兩舌未*曾破壞他
人眷屬。見他友黨代其歡喜不捨道心。并
化他人令發道意。是爲四。菩薩有四事意
廣無極。何等爲四。其心清淨而無*諛諂除
重愛欲。所在中間而無厭疲。志於微妙深
入要法。一切諸法本末皆空。是爲四菩薩
意廣無極。於是燕居無善神。與三萬二千眷
屬。各各以若干種八千天華。散世尊上以
偈讃曰
    其有於十方 人種不可量
    須臾一時頃 則供養世尊
    假使十方人 一切供養徳
    在於百千劫 等心給足
    不能及慈心 愍傷之福行
    寂然極如應 供養安能報
    是爲諸十方 供養之奉事
    發心無與等 正諦住如應
    於是吾自由 立志無*諛諂
    已覺了本無 自致得佛道
    人中尊見愍 三界無諛諂
    十力證明我 解我心性行
    柔軟無怯弱 以離諸恐懼
    布施調禁勝 持戒及忍辱
    精進于定意 爲應住智慧
    順從慈愍哀 常奉至誠行
    加哀不爲我 勝不受善決
    人尊我便當 自別受佛決
    吾悉不狐疑 謂不成自由
    吾了了究竟 志淨在*于道
    人中尊時笑 月英尋問曰
    今何故欣笑 唯聖解説之
    化度時告曰 月英具聽之
    吾所以示現 奮出大光明
    時燕居廣普 志願尊大道
    三萬二千人 諸所從眷屬
    於百千劫中 常行菩薩道
    一切志同等 當得聖佛道
    當供養諸佛 等如恒邊沙
    所開化人民 其數復過此
    其劫曰歡喜 又號淨復淨
    得佛離寂塵 覺了至無憂
    此燕居廣普 當逮爲法王
    超出精進力 號曰帝幡幢
    其世界名曰 欣樂仁莊嚴
    衣食豐平賤 譬如兜術天
    其十力壽命 七十億萬歳
    滿六十那術 比丘比丘尼
    諸菩薩之衆 有八百那術
    堅住於總持 所聞悉解了
    彼於歡喜劫 又號淨復淨
    皆以如是比 當成尊佛道
    開化百千人 悉使住佛道
    具觀是徳勝 菩薩之道心
    燕居無善神 彼聞佛授決
    四千萬大衆 悉發菩薩心
    三千界震動 則時雨天華
    善哉總要徳 心意之所持
無焚龍王受決品第十三
於是無焚龍王白佛言。一切諸法皆無所住
亦無有人。何有受決者。誰當成至無上
眞道爲最正覺乎。佛言如是。如仁所言。一
切諸法皆無所住。亦無有人。一切諸法亦復
如是。凡夫愚人處於顛倒。住吾我人無人起
人想。菩薩發大哀爲除顛倒。去吾我人被覺
徳鎧。此正士等曉了諸法無吾我人。開化誘
立吾我人命。屬仁所云誰受決者。諸仁等
解人空無我。則爲受決。一切法等觀諸法寂
則爲受決。諸佛國等而無所取。心淨無垢則
爲受決。慧觀諸佛等諸佛道不壞法界。則爲
受決。於諸魔衆等一切魔。於塵無塵了心本
已。則爲受決。無名無相無應不應。無念不
念不受不捨。則爲受決。佛語龍王。其心意
識無所住立。則爲受決。諸法如是。以無因縁
諸法本諦。覺了諸法平等無異。則成無上正
眞之道。究竟求本無有受決及成佛道。若
決者。若受決已。所以者何。諸法無形本末
悉斷皆無有主。一切諸法從因縁轉。諸法如
空。無從生相故。諸法無從生相。無所至相
故。諸法無所從來。計本空故。諸法無所至。
未發起故。諸法無所住。不可得處故。諸法
悉空。用無身故。諸法無著。用無猗故。諸
法無所猗。不可動故。諸法不可動。無處所
故。諸法皆愚。用自然故。諸法自然。無言教
故。諸法無言教。無色像故。諸法無色像。用
無念故。諸法無念。無因縁故。諸法無因縁。無
所行故。諸法無所行。用寂然故。諸法寂然。無
受陰故。諸法無受陰。本淨空故。諸法脱相。
用無二故。諸法無二。用本一故。諸法本一。離
若干故。諸法等無差特。用等覺故。佛語
龍王。解諸法等無受決者。不成等覺。且觀
于是如來堅固興無極哀。及諸菩薩勸樂之
力。諸法如是以無央數爲人解説。合會有數
於諸法觀。無解脱人法亦不度。人如法者人
亦如也。道亦如也。佛亦如也。決亦如也。諸
法亦如也。故曰如來了於本無。住本無故。而
不可動故曰本無本無像。本*無壞。解了本
無故曰如來。以如來故等住本無。諸法如是
等如本無住。是爲如來等住之地。其有菩
薩聞是説者。不恐不怖不畏不難。以是如來
等住之地。爲人解説。佛説是時。三千菩薩
皆得法忍。阿耨達龍王歡喜踊躍。以白珠
瓔珞價當是世。而覆佛上
  女寶錦受決品第十四
爾時海龍王有女。號名寶錦離垢錦。端正
姝好容顏英艶。與萬龍夫人倶。各以右手
執珠瓔珞。一心視佛目未*曾眴。禮佛而立。
時寶錦女及萬夫人。以珠瓔珞奉上世尊。
同音歎曰。今日吾等一類平心皆發無上正
眞道意。吾等來世得爲如來至眞等正覺。當
説經法將護衆僧如今如來。於時賢者大迦
葉謂女及諸夫人。無上正覺甚難可獲。不可
以女身得成佛道。寶錦女謂大迦葉。心志本
淨行菩薩者得佛不難。彼發道心成佛如觀
手掌。適以能發諸通慧心。則便攝取一切佛
法。女謂迦葉。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成
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
者無男無女。如佛所言。計於目者無男無女。
耳鼻口身心亦復如是無男無女。所以者何。
唯仁者眼空故。計於空者無男無女。耳鼻口
身心倶空。如是虚空及寂無男無女。若能解
了分別眼本。則名曰道。耳鼻口身心亦復如
是。計於道者無男無女法。是故迦葉。又如
諸法皆在自然。道亦自然。吾亦自然。迦葉
問女汝是道耶。其女答曰。尊者耆年。謂我
是非道乎。迦葉答曰。吾非佛道是聲聞耳。
女又問曰。誰開化仁。答曰如來。女曰。假令
如來不成正覺。寧能開化於耆年不。答曰不
也。是故仁者當知。在彼則爲以道無不覺
道。迦葉問女。逆爲道乎。答曰唯然。迦葉。
逆則道也。所以者何。以別本淨可覺了。道
者則無有逆解。逆本淨則名曰道。空者本無
分別諸逆則名曰道。假使諸法有合有散則
非道也。等一切法順如應者。乃爲道耳。迦
葉問女。誰以如此辯才相施。女答曰。尊者
迦葉施我辯才。設使仁者不問於我。何因發
辯。譬如迦葉無有呼者。何縁響應。假使
無問菩薩義者。無因發辯。迦葉問女。汝爲
供養幾何佛乎。女答曰。如仁者所斷塵勞。
迦葉答女曰。吾不斷塵勞。女又問仁者。
有塵勞穢耶。迦葉答曰。吾無塵勞亦不斷矣。
女又問曰。安置諸塵勞。答曰。不起不滅亦
無所置。所解如此如本無也。又問。本無寧
可知耶。答曰不也。又問。何故仁言。其慧
如道如所知了明無爲知如此如解本無。
是故名曰慧與凡夫等。又問女。汝所辯者斷
一切言。答曰。吾無所斷亦無有言。所以者
何。法界無所斷。一切所説皆應法界。迦葉
又問女。汝等我於凡夫法寧不有疑乎。女
答曰。假使立仁凡夫慧法。而各異者吾當有
疑。吾謂仁者凡夫無異。以故無疑。諸法皆等
無若干故。是謂平等。如虚空是謂平等。又
問女。汝於凡夫等*聖賢耶。答曰。吾不凡夫
非聖賢。所以者何。假使吾等身與凡夫
等不行菩薩。設使賢聖等則斷佛法。又問
女。設汝不與凡夫等亦不與聖賢等。寧與
佛等乎。女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吾身本於
佛法等。又問女曰。假使汝於佛法等者。寧
逮佛法乎。女答曰。仁者耆年。寧信佛法有
去來今現在縁耶。有方面乎。有所處青黄赤
白黒不。答女曰。諸佛之法無有形貌。女答
曰。假令諸佛法無有形貌。云何從我求乎。
迦葉問女。佛法當於何求。答曰。當於六十
二見中求。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答曰。
當於如來解脱中求。又問。如來解脱者當於
何求。答曰。當於五逆中求。又問。五逆當於
何求。答曰。當於度知見求。又問。此言何謂。
女答曰。無縛無脱無取無捨此爲本淨。是爲
諸法之深教言。非若干言。又問女。是之言
教不違如來言乎。女答曰。是眞諦言不爲違
失如來之教。所以者何。如如來之道而無所
得。亦不可持。亦無言説。一切所言皆音聲
耳。曉了道本亦無音聲。唯仁者。解道寂然
無跡。以名跡自愛跡。迦葉又問。假使道無
跡。如是比相云何成最正覺。答曰。亦不從
身亦不從意得最正覺。所以者何。身心自然
乃成道耳。其自然者都無所覺吾則是道。不
以爲道成最正覺。迦葉問女。汝設是道何
不轉法輪。女答曰。我轉法輪耳。迦葉
曰。所轉法輪爲何等類。女答曰。無動之輪遠
離一切諸所猗住。其法輪者謂法界住故。本
無輪者順本無故。無斷輪者如本淨住故。無
著輪者覺了一切諸法。無所著故。無二輪者
等於一切法故。無若干輪忍一行故。無言法
者化諸音聲皆無所想入一味故。清淨輪
者一切無塵故。斷諸不調輪*者不得有常無
常故。無亂輪者善觀報應故。至誠輪者無
起無滅故。空無輪者*無相無願故。唯迦葉。
輪已如是何所轉者。大迦葉曰。如女之辯才
不久當成無上正眞道最正覺。女答曰。
令迦葉成最正覺時。吾亦當成最正覺。迦葉
答曰。吾終不得成最正覺。女答曰。如是了法
身者。道住無所住。無能得致成最正覺。女
説是語時。五百菩薩逮得法忍。佛時讃曰。善
哉善哉。快説此法
爾時衆會中天龍鬼神無善神香音神心自念
言。是寶錦女何時當成無上正眞道最正覺。
佛知諸天龍神香音神心之所念。告諸比丘。
此寶錦女三百不可計劫後。當得作佛號曰
普世如來至眞等正覺。世界曰光明。劫曰清
淨。其光明世界如來光常當大明。菩薩九十
二億。佛壽十小劫。於是萬龍后白佛言。普世
如來得爲佛時吾等願生彼國。佛即記之當
生其國
  天帝釋品第十五
於是天帝釋。白世尊曰。此忉利天常懷恐
懼難無善神。天與無善神共戰鬪時。展轉
諍懷其怨結各有瞋毒。*唯願世尊。慈愍衆
生諸無善神皆悉來會。此諸忉利天悉令共
和。佛告燕居無善神。誑詐超度離垢錦無善
神言。諸仁者。其仁慈心諸佛所歎。人能行
慈現世後世具足利義。其命甚短當就後世。
合會有離國土豪貴皆歸無常。汝等之身不
免此患。當觀後世和順同心無得懷瞋。將
護罪福因縁之對。於是世尊爲説辛酸悲哀
之言。使無善神及忉利天悉共和解。各自説
言。吾從今始當爲親友順于等行。各各當
悲心愍哀無瞋恚意。佛言。善哉善哉。
諸仁者。是則第一供養如來。用行慈故。説
是語時。所教造福共和不諍。謂慈心三昧有
四事尊敬如來。何等四。不違犯戒。身口意
慈。不斷三寶志於佛道。如所聞法爲人講説。
是爲四事。尊敬如來爲供養也。於是會中
二萬三千天無善神。聞説此言皆發無上正
眞道意
*佛説海龍王經卷第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