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須眞天子經 (No. 0588_ 竺法護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常修精進行 從是得大力
    無盡之大慈 及與無極哀
    常爲一切人 行於廣大道
    以如是之故 得無盡功徳
    稍稍復増益 遂至不可量
    如月盛滿時 淨好無瑕穢
    常在衆星中 其明無能蔽
復次天子。菩薩有四事行。堅其本要會得至
佛。何等爲四。一者如口所言身意不異。二
者已受持要。三者心已安隱得住於道。四者
意得堅強若如金剛。是爲四事菩薩堅其本
要會得至佛。佛爾時歌頌言
    口之所言 所作亦爾 若已敬愛
    奉持正要 爲已安住 於此道意
    其身堅強 譬若金剛 如是則爲
    四事法行 智黠之人 常修是事
    意不猶預 爲已得定 已堅其要
    會得至佛
復次天子。菩薩有四事行。常爲豪尊攬持諸
法而得自在。何等爲四。一者得於智力而無
欲力。二者得黠慧力離諸癡冥。三者心得
自在不隨魔教。四者爲得總持隨人所樂而
説法。是爲四事菩薩常爲豪尊攬持諸法
而得自在。佛爾時歌頌言
    *已智力得勇慧 爲不隨愛欲力
    黠慧力消癡冥 已度脱諸所見
    心已尊魔皆伏 得總持應問答
    教授衆不自侵 *已是故疾得尊
復次天子。菩薩有四事行。諸所施造輒爲作
師。何等爲四。一者*不瞋恚。二者常恭敬於
人。三者不婬泆。四者意純淑。是爲四事菩
薩諸所施造輒爲作師。佛爾時歌頌言
    心念無婬恚 常住於恭敬
    純淑得至道 爲師敷要慧
    造匠衆方便 於世世之上
    世人咸歸仰 一切頭面禮
復次天子。菩薩有四事行。總持衆事無所不
了。何等爲四。一者已通於智。於智中遊無
所不過。二者所説十方諸佛皆聞其音佛尋
報讃。三者皆已離諸無功徳法。四者皆已得
諸功徳正法即便逮得世雄印。是爲四事菩
薩總持衆事無所不了。佛爾時歌頌言
    神通爲已達 飛行淨衆塵
    其智甚廣大 普等如虚空
    一切諸如來 皆見聞其音
    報答悉滿足 其音無缺減
    諸非功徳業 爲已悉遠離
    愛慶得吉祥 立諸功徳本
    已住如此者 爲能光是法
    於是功徳中 皆無自侵者
佛説此四事章句言時。萬二千人發無上
正眞道意。五千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爾
時三千大千刹土六反震動。其大光明無所
不照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一
  此經。第十九幅末二行。人發無上正眞道
意之下。五千菩薩之上。丹本有爲轉法輪
甘教慈教。乃至於泥越行永不泥越等。凡
三十八行。宋本可五十行經。詳其文相。
首尾疣贅。皆不穩當。擉之即是下文。宋
本第三卷丹本下卷。分別品第八之末文
耳。丹本重安於此。錯矣。故不添之。請詳
其致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二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答法議品第二
須眞天子。則語文殊師利童子言。如來爲
我發遣三十二事章句法品。惟願重爲廣説
令解。云何菩薩於此大乘意不忘信。文殊師
利答言。心自審信不隨他教故。天子復問。
云何菩薩所作堅強。答言降棄諸欲故。天子
復問。云何菩薩得最禑之福。*答言了知法
界而不動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得無礙行。
*答言不爲諸入之所惑故。天子復問。云何
菩薩去離冥塵。*答曰知諸法界本皆淨故。
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入衆勇辯離諸恐畏。*答
言選求諸法不可得貌故。天子復問。云何菩
薩得所聞義依而有護。*答言知諸法默然
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得依法議。*答言
已知住法界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而得
教。*答言不隨諸音故。天子復問。云何
菩薩得隨法教。文殊答言得諸解脱故。天
子復問。云何菩薩得無過者。*答言於諸法
心不動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降伏魔衆。
*答言以空覺於愛欲而求道故。天子復問。
云何菩薩智不可逮。*文殊答*曰得諸佛法
悉受持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不爲世法所
汚。*答*曰隨世俗行無能汚故。天子復問。
云何菩薩得諸深行。*答言於空法不恐懼故。
天子復問。云何菩薩知巧便根。*答*曰於
六情悉見諸情之本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
得至脱門。*答言於一切門爲説脱教故。天
子復問。云何菩薩得奇特方便。*答言於生
死索泥洹求而見之於泥洹見生死徑故。天
子復問。云何菩薩所作得因縁方便。*答
*曰住於無數悉見一切諸法故。天子復問。
云何菩薩得律方便。*答言視一切法無所屬
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得善權方便。*答言
隨世所作不離不著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
得吉祥願。*答言已逮道智故。天子復問。云
何菩薩得忍辱力。*答言從本已來至於泥洹
悉知諸法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得度彼岸。
*答言悉知一切異法故。天子復問。云何菩
薩得饒益一切。*答言悉知無盡法界故。天
子復問。云何菩薩爲衆所愛。*答言視諸佛
刹無有色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得衆稱譽。
*答言不於諸法言是我所非我所故。天子復
問。云何菩薩徳不可盡。*答*曰等知諸法如
虚空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得堅其本要。
*答言於法界無所破壞故。天子復問。云何
菩薩得爲豪尊。*答言無心悉知一切心故。
天子復問。云何菩薩而得爲師。答言於無念
法無所捨故。天子復問。云何菩薩得曉知衆
事。*答言知一切法無依無怙無來往故。是
故天子。菩薩得曉了衆事。爾時文殊師利
説是事時。八萬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於是
世尊讃文殊師利童子言。善哉善哉。如所解
説。分別法義。何快如此
  須眞天子經法純淑品第三
於是須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言。仁者我所
問法爲純淑不。*答言世之所有欲而無厭。
心悉捨離。審於法奧。則爲法之純淑。如吾
所報卿屬所問。豈復純淑法耶。法乎天子無
純無淑。所以者何。無像貌故。法乎天子不
可得見。所以者何。目之所視不極於微用有
著故。法乎天子亦無作者。所以者何。用無
起故。法乎天子無有道徑。所以者何。無吾
無我故。法乎天子悉皆平等。所以者何。如
虚空故。法乎天子不可得等。所以者何。用無
侶故。法乎天子常住無來無去無語無言。無
毀無譽離於毀譽。無綺無飾無醜無陋故。法
乎天子無穿無漏無補無納。所以者何。過於
魔行故。法乎天子無長無養。所以者何。離
於起滅故。法乎天子無處無住。所以者何。
樂於法界故。法乎天子無所畏。所以者何。
用不惑故。法乎天子無所愛。所以者何。離
於貢高故。法乎天子不貢高。所以者何。習
寂然故。法乎天子習寂然。所以者何。離諸
念故。法乎天子無所念。所以者何。降諸異
道故。法乎天子無有巣窟。所以者何。離婬
怒癡故。法乎天子空。所以者何。從本以來
淨故。法乎天子無想。所以者何。無聲名故。
法乎天子無願。所以者何。不造立識故。法
乎天子無造立。所以者何。無疆界故。法乎
天子無所猗。所以者何。用無雙故。法乎天
子無動搖。所以者何。用堅住故。法乎天子
無我。所以者何。用不滅故。法乎天子無人。
所以者何。從本已來無所生故。法乎天子無
常。所以者何。無所起故。法乎天子無所起。
所以者何。習無所生故。法乎天子無所生。
所以者何。無苦器*想故。法乎天子無有
*想。所以者何。離諸相故。如是天子此則爲
法之純淑義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法無
所有亦無所要。云何仁者説純淑法*議乎。
*答言善哉善哉。如卿所語誠無有異。無所
有者此則純淑法議。所以者何。無身口意
所作。是則法之純淑也。所以然者。天子。
法無巣窟故。有巣窟者身與意而異。則爲非
時之心施
天子復問。云何得知非時之心。*答言天子。
有身爲六衰相所繋。而計有常。則知非時
之心。知法求名著音聲響。而隨邪徑。則知
非時之心。知法及僧受道果證。則知非時之
心。知愛欲本邪相施與。則知非時之心。知
戒而離寂靜。則知非時之心。畢三惡道得
出爲人志在天福。則知非時之心。其意不調
而欲布施。則知非時之心。意無寂滅。則知
非時之心。意有猗怙而欲忍辱。則知非時之
心。不淨其意而欲精進。則知非時之心。多
念喜忘禪思不定。則知非時之心。自大貢高
忽於智慧。則知非時之心。住於我所而欲
行慈。則知非時之心。志於猶豫而欲行哀。
則知非時之心。行墮四證而欲行喜。則知
非時之心。住於有身而欲行護。則知非時之
心。無身痛痒意而欲念法不應止。則知非
時之心。知諸起滅不應斷。則知非時之心。
身意相猗不應神足。則知非時之心。以六情
猗於五根。則知非時之心。以所見力依於五
力。則知非時之心。知七法無覺意。則知非
時之心。念愛欲貪不應八直。則知非時之心。
於苦智而有疑。則知非時之心。於習而有
疑。則知非時之心。於滅盡而有疑。則知非
時之心。齎俗所有欲入於道。則知非時之心。
如是天子。受持淨心用專著故。則知非時之

天子復問。*云何得知是時之心。*答言天子。
心等如虚空。則知是時之心。復問*云何
如虚空。*答言。如虚空無心。心亦如是。如
是心。心等如虚空。*復問誰當信心等如虚
空。*答言天子。計有吾我人者則不信。天子
復*問。計吾我人者何所是。*答言心等如
虚空。而欲増益過出其上。*復*問云何増益
過出其上。*答言計有常者便欲出其上。計
無常者亦欲出其上。苦者亦欲出其上。樂者
亦欲出其上。憂者亦欲出其上。無憂者亦欲
出其上。計有身者亦欲出其上。計無身者亦
欲出其上。空無*想無願亦欲出其上。幻夢
水中月影響一切諸法。其譬如是。如是等而
復欲出其上。如法有所處便可増益婬怒癡
更相猗復欲出其上。形此生死不可讃歎泥
洹之事復欲出其上。如是天子。是爲計吾我
人者。*復問*云何得無瞋恚而不佷。*答
從生死出。住於泥洹。還世間。滅諸愛欲而
淨行。於滅不永滅。於起無所起。諸形音聲不
以畏懼。如是滅爲習者有所脱。脱習者爲已
度如是事一切法。不能擧其功不能勝其徳。
爲無恚而不恨。説是法時。三萬二千
天子得法眼淨。五千比丘心得解脱。萬二千
菩薩得忍辱力
  須眞天子經聲聞品第四
於是須眞天子謂諸大弟子。仁者所狐疑。
可問文殊師利。長老摩訶迦葉。前問文殊師
利言。菩薩云何行八惟務禪。*答言菩薩
於八*惟務禪。本無無所造立禪。無恚禪等
禪。是菩薩禪。復問*云何作是説。*答言*惟
迦葉。身本無。無造立於三界者。便起愛欲已
了離欲。是故知身本無。於三界無所造。於
欲無所想。已知空而立禪。如是迦葉而作
此説。八*惟務禪。本無無造立禪。無恚禪等
禪。則菩薩禪。於是迦葉默而無言。賢者舍
利弗復*問。云何菩薩得無礙慧。*答言菩薩
於諸礙而無恚恨。於諸罣礙而無制著。一切
愛欲而皆見知而不捨離。所以者何。養護一
切故。是故菩薩得無礙慧
賢者摩訶目犍連復問。*云何菩薩而得神足。
*答言。*惟目犍連。菩薩於無爲而無所受。
度脱一切而降盡之。不於有爲有所*受。所以
者何。將護一切故。是故菩薩得大神足
長老須菩提復問。*云何菩薩得知他法行。
*答言。*惟須菩提。菩薩於一切他異法悉了
知之。心於道事而不厭。常樂三昧而無足。諸
所作爲而示現。是故菩薩得知他法行
賢者分耨文陀尼子復問。云何菩薩博採衆
義説明慧法。*答言。*惟*分耨。菩薩悉示一
切諸根。隨所樂喜而説其徳。無常苦空非身
之義。各令得其所。無數生死百千劫。持是
法義而遍教授。無有滅盡。其智如是。是故
菩薩博採衆義説明慧法
賢者離越復*問。*云何菩薩如常樂禪。*答
*言*惟*離越。菩薩習三摩越悉知諸法。於
諸亂意者而起大哀。令發無央數行不禪無
所樂。是故菩薩得禪
賢者憂波離復問。*云何菩薩得持法藏。*答
言唯憂波離。菩薩悉知諸法奧藏。從本已來
泥曰離愛欲者。已應法藏教授一切。爲示愛
欲令覺知之。於愛欲中令起道意。是故菩薩
得法隩藏。賢者阿那律復問。*云何菩薩得
天眼徹視。*答言。唯阿那律。菩薩於十方諸
色。悉照見已。有色習者。而爲示現於一切
法。悉示現無所著。令尋跡而得出。是爲菩
天眼徹視
賢者薄鳩盧復問。*云何菩薩得諸根寂定。
*答言菩薩於一切界視如佛界。於佛界。
諸界無所有。是故菩薩得諸根寂定
賢者鴦掘魔復問。*云何菩薩得利諸根。*答
言菩薩視諸逆惡等之如道。是故菩薩得利
諸根
賢者摩訶迦旃延復問。*云何菩薩得分別知
衆經方便。*答言菩薩得四等無盡。何等爲
四。一者義。二者法。三者次第。四者報答。是
爲四。以一絶句。於百千劫。廣爲一切分別
演教。而是教不近有爲不有所染。已淨無所
却。*而是教於諸法界不動轉。於一切受而爲
作受。是故菩薩得分別知衆經方便。賢者摩
訶拘絺復問。*云何菩薩得義法次第報答
四事。*答言菩薩於寂然法得此。*已義等教
授*以住於法。以法等教授於所爲常歡喜而
無恨。以等次第教授*而響不可護持。以
答教授。是故菩薩得義法次第報答
賢者羅雲復問。*云何菩薩得淨其戒。*答言
*惟*羅雲。菩薩以淨戒三昧。捨戒犯戒。將養
一切。是故菩薩而得淨戒。賢者阿難復問。
*云何菩薩而得博聞。*答言。菩薩一切諸
佛所説。樂欲聽聞。已聞則受其義。聞已皆
持。所聞便以教授。是爲菩薩而得博聞。於
是諸大弟子歡喜默然
爾時須眞天子謂諸大弟子言。屬文殊師利
所説法仁寧有是事乎。諸大弟子言。吾等尚
不能了知一法。何況爾所法耶。天子言。仁者
若干種身。各各異類。其道義一也。大弟子答
言。譬如牛跡中水。諸餘弟子所知如是。若車
轂隱地其處受水。吾等之類其譬如是。譬如
大海其水廣長。無有邊幅深難得底。於聲
聞辟支佛中。菩薩爲尊。天子讃言。善哉善
哉。所説至誠而不貢高。文殊師利言。如是天
子。弟子所言而不貢高。稱譽菩薩。審諦實
爾。天子問文殊師利。仁者云何作是説。*答
言。如是天子。聲聞辟支佛。爲猗貢高爲離貢
高。菩薩貢高出彼輩上。合聚佛法則是菩薩
爲行勇悍。天子復*問。菩薩貢高。欲令他人
稱譽耶。*答言欲將導一切故。如是天子。天
子復*問。云何如是。*答言天子。是故菩薩方
便稱譽佛乘。毀弟子乘。於大衆中。自現身所
行及法事。所以者何。欲令一切皆發道意。不
欲使人起小道意。所以者何。焦燒佛種故。教
一切人皆令遠離。所以者何。不欲令人貪樂
故也。如是天子。欲令菩薩發大乘滅弟子乘
故。天子復*問。得無過耶。*答言天子稱譽摩
尼琉璃水精甚淨。無所沾汚。寧復過乎。天
子報言。所説無過。*答言如是天子。菩薩稱
譽大乘毀弟子乘。不増不減也。天子。譬如
長者子稱譽轉輪聖王功徳。毀呰國中諸貧
乞者。豈有不可。天子言無不可也。文殊師
利。自如所説耶。*答言如是天子。菩薩稱譽
大乘而毀呰弟子乘者。而無所損。佛爾時
讃歎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如是所説爲
甚快也。何以故。文殊師利。稱譽大乘毀弟
子乘。弟子則毀一切乘矣。所以然者。其大
乘者。皆生一切乘故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二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三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無畏品第五
須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何從造發道
意。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從一切欲而
起道意。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正作此
語。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於愛欲中與
欲從事。爾乃成道不隨愛欲。則菩薩何縁得
起一切道意。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心從何
所建立於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諸佛
法中建立道意。何以故。天子。道意本從諸佛
法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在何所
起。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佛法本無無所
起。何以故。天子如虚空本無。從虚空
起一切佛法。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
爲幾何乎。可數知不。文殊師利答言。天子。
如諸法等佛法亦爾。所以者何。如一切法。如
來從是最正覺故。是故天子。如諸法等。佛
法之數等亦如是。天子復問。云何文殊師利。
婬怒癡寧復是佛法耶。文殊師利答言爾。天
子。婬怒癡是爲佛法。何以故。愛欲無覺。以
道之教教授故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將
無一切皆當得佛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
切皆當得佛。審當作佛。卿莫疑也。所以者
何。天子。一切當得如來正覺故。天子復問。
文殊師利。云何皆得佛乎。文殊師利答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